第二章+压制成型
压制成型机理
压制成型机理压制成型是在一定压力下,使细粒物料在型模中受压后成为具有确定形状与尺寸、一定密度和强度的成型方法。
1)压制成型过程中细粒物料的位移和变形在模型内自由松装的细粒物料,在无外力情况下,是依靠颗粒之间的摩擦力和机械咬合,而相互搭接,在颗粒间形成大的孔隙,这种现象称为“拱桥效应”。
“拱桥效应”的特点:①颗粒间仅存在简单的面、线、点接触,具有不稳定性和流动性,处于暂时平衡状态。
②当向颗粒上稍施外力时,使“拱桥效应”遭到破坏,则颗粒向着自己有利方向发生位移,产生重新排列,导致颗粒间接触面积增大,孔隙度减少。
颗粒粉末位移的形式有:移近(A),分离(B),滑动(C),转动(D)和嵌入(E),使颗粒间接触面减少或增加。
随着施加压力的增大,除使颗粒间产生最大位移外,还发生颗粒变形。
细粒物料变形类别有:弹性变形:固体颗粒除去外力后可以恢复原状的变形。
塑性变形:具塑性的固体颗粒除去外力后不能恢复原状的变形为塑性变形,且物料塑性愈大则变形愈大;塑性变形程度随压力增大而增加。
脆性断裂:当脆性物料在外力下产生的颗粒结构发生的破坏性变形,易产生新的颗粒断面并使颗粒数增加。
压制机理第一阶段(A):由于颗粒位移而重新排列并排除孔隙内气体,使物料致密化。
在这一阶段耗能较少但物料体积变化较大。
若属脆性物料时,则易被压碎,新生的细颗粒会充填在细小孔隙内,重新排列结果使密度增大,新生颗粒表面上的自由化学键能使各颗粒粘结,发生是脆性变形体(B1)。
若属塑性物料时,颗粒发生塑性变形时其颗粒间相互围绕着流动,产生强烈的范德华力粘结起来,发生塑性变形体(B2)。
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两种机理同时发生,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引起机理的转换。
2)细粒物料密度在压制时变化规律模型中细粒物料在加压时其密度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在第1阶段内,压块的密度增加以颗粒位移为主,同时也可能发生少量颗粒变形。
在第2阶段内,情况视压制物料不同而异。
对于又硬又脆的物料,压制时,压块物料密度曲线变化比较平坦,但随着物料塑性增加,其密度增加较快。
184-演示文稿-压制成型
压力应根据上述两方面及粉料的含水量和流动 性、坯体形状大小和技术要求、设备的能力等因素通 过试验予以 确定。
( 3 )加压方式
压制成型有三种加压方式:单面加压、双面同时加压 和双面先后加压。
I. 单面加压 单面加压是从一个方向对粉料进行施压。 这种方式会 导致压强分布不均。当坯体较厚时,将形成低压区和 死角,严重影响坯体的致密度和均一性。因此,单面 加压不适于压制厚件制品。
; ④ 模具成本较低,复制模具方便; ⑤ 便于实现自动化。
( 1)
(2) (3)
( 4)
( 5)
湿袋法等静压成型过程示意图
( 1) 装模 (2) 封闭塞紧模具 (3) 放入高压容器 (4) 加压 (5) 取
模
干袋法等静压
在高压容器中封紧一个加压橡皮袋,加料后的模具 送入橡皮袋中加压,压成后又从橡皮袋中退出脱模。也可 将模具直接固定在容器中。此法模具不与施压液体直接接 触,可以减少或免去在施压容器中取放模的时间,能加快 成型过程,因而目前都用这种方法压制日用瓷盘类产品。
压制成型过程中,随着压力增加,粉料颗粒 产生移动和变形而逐渐靠拢,粉料中所含的气体 同时被挤压排出。模腔中松散的粉料形成了较致 密的坯体,在这一短暂过程中,坯体的相对密度 和强度有规律地发生变化。
坯体相对密度、坯体强度与成型压力的关系曲线 (a) 坯体相对密度与成型压力的关系 (b) 坯体强度与成型压力的关系
圆筒,让粉料自然流散,再测出料堆的高 ,
粉料的流动性
粉料自然堆积的外形
( 2 )成型压力
成型压力是影响压制坯体质量的一个极重要的因素 。 定义:粉料的阻力 ( 包括克服颗粒之间的内摩擦力和 使
粉料压制成型
7
流动性
• 粉料流动性好,颗粒间的内摩擦力小,重排致密化时也容 易滑移。
• 喷雾干燥 后的颗粒是圆形,流动性好。 • 烘干泥饼打碎 后的颗粒是多角形的,流动性差,很难致密
化。
8
含水率
粉料的含水率控制合适,可以获得极小的孔隙率。 粉料含水率 影响坯体的密度和收缩率 粉料水分分布的均匀程度 对坯体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局 部过干或过湿都会使压制过程出现困难,随后的干燥和烧成 中容易产生开裂或变形。
5
压制成型对粉料的要求
• ①体积密度 • ②流动性 • ③含水率 • ④易碎性
6
体积密度
• 应尽量提高粉料的体积密度,以降低其压缩比。从两个方面进 行:
• ①造粒 • 轮碾造粒:体积密度 0.90~1.10g/cm • 喷雾干燥:体积密度 0.75~0.90g/cm • ②调整颗粒级配 • 单一粒度的粉料堆积时最低孔隙率为40% • 三级颗粒配合,可降低孔隙率,获得更大的堆积密度。(如粗
• 压制成型中坯体的密度变化和强度变化是两个核心问题。
2
密度的变化
3
强度的变化
4
压制成型只要问题是坯体中压力分布不均匀
产生的原因 颗粒移动重新排列时,颗粒之间产生内摩擦力, 颗粒与模壁之间产生外摩擦力,摩擦力妨碍着压力的传递。
(最均匀的加压方式) 等静压成型 粉料的各个方面同时均匀受压的一种加压方式。 压制出的坯体密度大且均匀。
9
压制设备
10
等静压设备
11
12
将粉状的坯料在钢模中压成致密坯体(具有一 定形状、尺寸)的一种成型方法。
• 优点 压制成型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缺陷少,便于连续 化、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
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压制成型
厚而定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
四、模压成型工艺和条件限制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
模压压力的作用
促进物料流动,充满型腔提高成型效率。 增大制品密度,提高制品的内在质量。 克服放出的低分子物及塑料中的挥发物所 产生的压力,从而避免制品出现气泡、肿胀 或脱层。 闭合模具,赋予制品形状尺寸。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
计量
重量法:按质量加料。准确但麻烦; 容量法:按体积加料。方便但不及重量法
准确。 记数法:按预压坯料计数。操作最快,
但预先有个预压计量操作。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
预压
在室温下,把定量的料预先用冷压法压成一 定形状规则的型坯
特点
加料快,准确,简单,便于运转。 降低压缩率,可减小模具的装料量和模具高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
嵌件安放
加料前放入模具 平稳,位置准确
加料
准确均匀 合理堆放
闭模
应先快后慢——阳模未接触物料之前,应尽可能使 闭 模速度快,而当阳模快要接触到物料时,闭模速度要 放慢。
有利于缩短非生产时间 防止模具损伤和嵌件移位; 有利于充分排除模内空气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
排气
赶走气泡、水份、挥发物,缩短固化时间 过早,不能完全排气 过迟,制品表面已经固化,气体不能顺利排出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
2.模压压力的确定
取决于塑料种类、模温、制品形状和尺寸以及 其它工艺条件。
塑料的流动性越小,硬化速率与快,压缩率越 大,需施加的压力越大;
制品形状越复杂,深度越大,面积越大时,需 施加的压力越大;
预热的塑料比未经预热的需施加的压力小在一 定范围内,提高模具温度可有利于模压压力的 降低,但模温过高,靠近模壁的塑料会过早固 化而使它对降低模压压力没有作用。
第二章+压制成型
•粉体与模材料间的黏结倾向; •模壁加工的粗糙度。 由于外摩擦力的存在,作用在压坯上的压制压力沿轴向向 下传递时,不断损失。 在外加压力P作用下,如果要成型一个直径为D、高为H的 圆柱形压坯时,压坯底部受到压力为:
p p exp(4
H ) D
(2-7)
该公式是一个经验公式,也可以通过理论推导。
影响脱模压力的因素:
压制压力 一般认为,随压制压应力的提高,脱模压应力也提高。但在压 制压应力不太大的情况下有如下关系: p脱 C (2-9) p 式中C-常数; P—压制压应力,MPa; P脱—脱模压应力,MPa。
粉体性能
粉体的流动性和可塑性越好,脱模压力越小。
压坯密度 密度越高,脱模压力越大。 如果卸掉压制压力后,压坯不发生任何变形,则脱模压力完 全取决于压坯与模具之间的外摩擦力。塑性变形较强的金属粉末, 接近这种情况,其脱模压力与外摩擦力接近。 压坯形状尺寸 ( H/D )越大,脱模压力越大。
x1 x 2 x 3 0
由于对称性: p1Y= p1Y= p1
(2-4)
将式( 2-1 )、式( 2-2 )、式( 2-3 )代入式( 2-4)中 得:
p1 v p 1 v
ξ 为侧压系数,即侧压力与压制压力的比值。
(2-5)
同理,沿Y轴方向也可以推得相应的公式。但因其结果与式 (2-5)完全一样,故略去。 注意: 公式(2-5)的前提是假定横向膨胀在弹性范围内。但在实际 压制中,横向膨胀并非在弹性范围内,还有颗粒的位移和塑性变形 等,故公式(2-5)给出的侧压系数只能作参考。
影响弹性后效的因素 •压制压力
表2-2 铁粉和铜粉弹性后效与压制力之间的关系
显然,压制压力越大,弹性后效越大。
材料成型课程设计
材料成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材料成型基本概念,掌握不同材料的成型特性及工艺流程。
2. 学生能描述并区分各种成型方法,了解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
3. 学生掌握材料成型过程中涉及的计算和参数调整,能进行简单的工艺参数设计。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CAD/CAM软件进行简单零件设计的初步能力。
2. 学生能够操作材料成型设备,完成简单产品的制作。
3. 学生通过实践,学会分析并解决材料成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材料成型技术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其学习兴趣。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团队中沟通、协作的能力。
3. 通过对材料成型技术发展历程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科技进步的敬畏感和创新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动手能力强,但可能缺乏系统的工程观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要求教师以生动的案例、直观的演示和具体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达到预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内容1. 材料成型基本概念:讲解材料成型定义、分类及成型技术的应用领域,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常见材料成型方法:介绍压制成型、注射成型、吹塑成型、真空成型等,分析各种成型方法的优缺点,对应教材第二章。
- 压制成型:讲解压制成型原理、工艺流程及设备。
- 注射成型:介绍注射成型过程、参数调整及常见问题。
- 吹塑成型:讲解吹塑成型方法、应用范围及工艺特点。
- 真空成型:介绍真空成型原理、设备及应用实例。
3. 材料成型工艺参数设计:讲解成型过程中涉及的计算方法,如压力、温度、时间等参数的调整,对应教材第三章。
《压制钢管成型加工》课件
02 成型方法
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成型方法 ,如弯曲成型、拉伸成型和压缩成型等。
03 成型设备
成型设备主要包括压机、模具和辅助设备等。
表面处理技术
表面处理的目的
提高钢管的耐腐蚀性、耐 磨性和美观度等。
表面处理工艺流程
02
压制钢管成型加工技术
压制工艺
01 工艺原理
通过施加外力,使金属板料在模具内产生塑性变 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钢管。
02 工艺流程
包括板料剪切、压制前准备、压制成型、脱模和 后处理等步骤。
03 工艺参数
压制过程中需要控制的主要参数包括模具温度、 压力、时间以及润滑等。
成型技术
01 成型原理
新材料应用
探索和研发新型材料,提高钢管的性能和品质,满足更高要求的应 用场景。
工艺优化与改进
持续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降低不良品率。
环保与节能要求
绿色生产技术
推广环保生产技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实现绿色可 持续发展。
资源循环利用
提高废旧钢管的回收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案例一:某大型工程项目的管道压制加工
总结词
大型工程项目、复杂管道系统
详细描述
该案例介绍了某大型工程项目中,如何采用压制钢管成型技术,加工出满足工程需求的复杂管道系统。涉及的工 艺流程、材料选择、设备配置以及质量检测等方面的详细说明。
案例二:高精度薄壁钢管的压制成型
总结词
高精度、薄壁钢管
详细描述
该案例探讨了如何通过精密的压制工艺,生产出高精度薄壁钢管的过程。重点 介绍了材料选择、模具设计、压制参数设定以及后处理等方面的关键要素。
压制成型技术及其理论
颗粒承受的应力达到了颗粒的屈服极限时,颗粒发生塑性变形。外力卸 掉后,颗粒的变形仍然保存。 断裂
颗粒承受的应力达到了颗粒的断裂强度时,颗粒发生破裂。但压制应力 一般没有达到使颗粒破裂的程度。
孔隙率/%
粉末的韧性对压制性能的影响
60
50
40
1
30
20
2
1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1
排列(颗粒重排), 使拱桥效应破坏,
填充密度提高。
4
3
干压成型示意图(单向压) 1,阴模;2,上模冲; 3,下模冲;4,粉料
颗粒位移的几种形式
第3步:粉末变形
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颗粒产生变形。随压力增大,颗 粒依次以三种机制变形:
弹性变形 颗粒承受的应力达到了颗粒的弹性极限时,颗粒发生弹性变形。外力卸
压力/MPa
不同粉料的压缩性能 1,二氧化钍粉;2,镁粉
随着压力的增加, 粉体成型坯的孔隙率降 低;在同样压力下,镁 粉压坯中的孔隙率明显 低于二氧化钍粉压坯, 即镁坯料更容易压制。
粉末的压制理论简介
(一)基本定义
➢ 密度
= 质量/体积(g/cm3)
➢ 比容
= 1/ (cm3/g)
➢ 相对密度
(2)理想均匀压缩条件下粉末颗粒的位移规律
实际粉末颗粒层数取决于粉末体的高度H 和粉末的平
均粒度。设粉末的平均粒度为φ,粉末体高度为H,则粉
末体内颗粒层数的极限值为:。
n H
又 因为 n >> 1, 所以 n - 1 ≈ n,则
d
(dn
dn' )
H h n 1
H h n
3 塑料的一次成型(压制成型)
第三节压制成型
5、固化:加热交联,保温一段时间 6、脱模:利用顶杆,拧脱 7、模具吹洗:脱模后用压缩空气吹洗模腔 和模具。铜刷等。 8、后处理:后处理温度比成型温度高 10~50℃。
第三节压制成型
二、模压成型的工艺特性和影响因素 热固性树脂在成型加工过程中,不仅有物理 变化,而且还进行着复杂的化学交联反应。 影响模压成型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压力以及 时间 1、温度 模压时所规定的模具温度,它影响塑料的流 动、充模、固化、交联反应速度
第三节压制成型
过分延长模压时间会使塑料过“过熟”,不 仅延长成型周期、降低生产率、多消耗热能 和机械功,而且树脂交联过度会使制品收缩 增加,引起树脂与填料间产生内应力,制品 表面发暗和起泡,从而使制品性能降低,严 重时会使制品破裂,因此模压时间过长或过 短都是不适当的。
第三节压制成型
不同温度时,热固性塑料固化时间对变形的 影响
第三节压制成型
压制成型:是塑料成型加工技术中历史最久, 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主要用于热固性塑料 的成型要。根据材料的性状和成型加工工艺的 特征,分为模压成型和层压成型 模压成型:又称压缩模塑,这种方法是将粉状、 粒状、碎屑状或纤维状的塑料放入加热的阴模 模槽中,合上阳模后加热使其熔化,并在压力 作用下使物料充满模腔,形成与模腔形状一样 的模制品,再经加热或冷却,脱模后即得制品。
第三节压制成型
热固性塑料成型压力对流动固化曲线的影响
第三节压制成型
热固性塑料成型周期中的压力变化
第三节压制成型
3、模压时间 模压时间指从模压开始到脱模所经历的时间 它也与塑料种类、制品形状、厚壁、模具结 构等因素有关 模压时间太短,树脂固化不完全,制品物理 机械性能差,外观无光泽,制品脱模后易出 现翘曲、变形等现象
塑料模具课件-压制成型
管材挤出成型机头工艺参数的确定
管材挤出成型机头的工艺参数主要确定口模、芯棒、分
流器和分流器支架的形状和尺寸,
一、口模
口模是成型管材表面的零件,形状如图 5-5 所 示,管材离开口模后,由于压力降低,塑料出现因弹性变
4.2压制模具分类
压制模具的分类方法很多,可按模具在压机上固定 方式分类:可按上下模闭合形式分类,按分型面特征 分类,按型腔数目分类以及按制品顶出方式分类等。 本书按压制模具的上下模配合结构特征进行分类。 1.溢式压模如图 4-2 2.不溢式压模如图 4-3 3.半溢式压模 4-4 4.带加料板的压模 4-7 5.半不溢式压模 4-5 6.多型腔压模如图 4-6 4-8 压铸模具的典型结构如图 4-9
移动式压缩模脱模机构——撬棒
移动式压缩模脱模机构——撞击 架脱模
移动式压缩模脱模机构——卸模架脱模
5.热塑性塑料挤出成型机头
5.1挤出成型机头概述 塑料挤出成型是用加热或其它方法使塑料成为流动
状态,然后在一定压力作用下使它通过塑料模具而制 得连续得型材。挤出法几乎可加工所有得热塑性塑料 和部分热固性塑料。挤出加工的制品种类很多如管材、 薄膜、棒材、板材、电缆包层,单丝以及其它型材等。 挤出成型在塑料成型加工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压制模具结构
典型的压制模具结构如图 4-1 所示,它可分为装于压机 上模板的上模和装于下模板的下模两大部件。上下模闭合使 装于加料室和型腔中的塑料受热受压,成为熔融态充满整个 型腔,当制件固化成型后,上下模打开利用顶出装置顶出制 件,压制模具可进一步分为以下几大部分: 1.型腔 2.加料室 3.导向机构 4.侧向分型抽芯机构 5.脱模机构 6.加热系统
压制成型
2、模压成型 将粉状、粒状、碎屑状或纤维状的塑料放入加热的阴模模 槽中,合上阳模加热使其熔化,并在压力作用下使物料充满
模腔,形成与模腔形状一样的模制品,再经加热或冷却,脱
模后就得到制品。
3、层压成型 以片状材料作填料,通过压制成型。将这种层压材料 的成型方法称为层压成型。其填料通常是片状(或纤维 状)的纸、布、玻璃布、木材厚片等。
的模压成型(即压缩模塑)、橡胶的模压成型(即模型硫化)和 增强复合材料的模压成型,后者包括复合材料的高压和低 压压制成型。
压制成型的主要特点:需要较大的压力。 加压目的:加速热固性塑料和橡胶成型时的物理化学变化, 防止制品出现气泡,保证制品的质量。 对于有些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压制成型,因为没有低分子物 析出,一般不用加压或仅需加少量的压力即可,这样的压制 为低压成型或接触成型。
以缩短成型周期。脱模通常是靠顶出杆来完成的。
对形状较复杂的或薄壁制件应放在与模型相仿的型面上加压
冷却,以防翘曲,有的还应在烘箱中慢冷,以减少因冷热不
均而产生内应力。
5 制品后处理 为了提高热固性塑料模压制品的外观和内在质量,脱模后需 对制品进行修整和热处理。修整主要是去掉由于模压时溢料 产生的毛边;热处理是将制品置于一定温度下加热一段时间, 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
影响预压料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模塑料的水分,颗粒大小,
压缩率,预压温度和压力等。
模塑料中水分含量太少不利于预压,过多会影响
制品的质量。
颗粒最好大小相同,粗细适度,因为大颗粒预压物
空隙多,强度不高;细小颗粒过多时,易封入空气,
粉尘也大。
压缩率在3.0左右为宜,太大难于预压,太小则无预压
6.3 压制成型
不同温度时,热固性塑料固化时间对变形的影响
第四节 压延成型
压延成型是生产薄膜和片材的主要方法,它是将已经塑 化的接近粘流温度的热塑性塑料通过一系列相向旋转着 的水平辊筒间隙,使物料承受挤压和延展作用,成为具 有一定厚度宽度与割面光洁的薄片状制品。 压延成型优缺点 优点:压延成型具有较大的生产能力,较好的产品质量, 还可制取复合材料,印刻花纹等 缺点:所需设备庞大,精度要求高、辅助设备多,同时 制品的宽度受压延机辊筒最大工作长度的限制
存料旋转不佳,会使产品横向厚度不均,薄膜有气泡,硬片 有冷疤。
存料旋转不佳的原因:辊温太低,料温太低,辊距调节不当。
(4)压延效应
压延过程中,压延机相邻辊筒间的转速、温度以及表面
粗糟度等的差异,物料在两辊间隙的钳住区中受到很大的剪
切和拉伸作用,压延物也因此产生沿其纵向的分子取向,从 而造成压延物在性能上表现出各向异性,这种现象在压延成
模压时间太短,树脂固化不完全,制品物理机械性能差, 外观无光泽,制品脱模后易出现翘曲、变形等现象 过分延长模压时间会使塑料过“过熟”,不仅延长成型周 期、降低生产率、多消耗热能和机械功,而且树脂交联过 度会使制品收缩增加,引起树脂与填料间产生内应力,制 品表面发暗和起泡,而使制品性能降低,严重时会使制品 破裂。
7、模具吹洗:脱模后用压缩空气吹洗模腔和模具。铜刷等
8、后处理:后处理温度比成型温度高10
热固性树脂在成型加工过程中,不仅有物理变化,而且还 进行着复杂的化学交联反应。影响模压成型的主要因素有 温度、压力以及时间 1、温度 模压时所规定的模具温度,它影响塑料的流动、充模、固 化、交联反应速度 (1)对流动性的影响
温度太低,固化慢,制品无光泽,表面肿胀等
2、模压压力
压制成型的工艺条件包括
压制成型的工艺条件包括
1. 原料选择:选择合适的原料,通常为高温、高压下有良好表现的材料,如塑料、橡胶等。
2. 塑料模具设计:设计和制造适应成型过程的模具,包括模具的形状、尺寸、结构等。
3. 温度控制:根据原料的特性和成型要求,控制压制成型过程中的温度,保持恒定的温度对于保证成型品质量至关重要。
4. 压力控制:根据成型品的尺寸、形状等要求,控制合适的压力,在压制过程中使原料充分填充模具的空腔,形成所需的成型品。
5. 成型时间控制:根据原料的特性和成型品的要求,控制合适的成型时间,确保原料在模具中充分熔化或固化。
6. 冷却条件:在成型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冷却条件,使得成型品能够迅速固化,保持其形状和尺寸的稳定性。
7. 模具释放:成型品冷却固化后,及时将其从模具中取出,防止成型品因与模具黏附而破裂或变形。
8. 后处理:对成型品进行必要的后处理,包括清洁、修整等,使其达到要求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
压制成型
5、水份与挥发物的含量
高
分
游离水,以及受热受压时所释放出的氨、甲醛与结合水。 子
材
产生后果:
料
成
流动性太大,收缩率大,翘曲,无光泽,波纹。
型
解决方法:
加 工
·
预热。
压 制
6、细度与均匀度
成 型
细度:颗粒直径大小;
均匀度:颗粒间直径大小的差距。
明德至诚 博学远志
热固性塑料的模压成型
二、 模压成型的设备和模具
明德至诚 博学远志
热固性塑料的模压成型
高 分 子 材 料 成 型 加 工 压 制 成 型
溢式模具示意图
1-上模板;2-组合式阳模;3-导柱;4-阴模;5-气孔;6-下模板; 7-顶杆;8-制品;9-溢料缝
明德至诚 博学远志
·
热固性塑料的模压成型
高 分 子 材 料 成 型 加 工 压 制 成 型
不溢式模具示意图
成 型 加
2、预压
·
工 压
在室温下,把定量的料预先用冷压法压成一
制 成
定形状大小的胚料。影响预压料质量的因素主要 型
有模塑料的水分,颗粒大小,压缩率,预压温度
和压力等。
明德至诚 博学远志
热固性塑料的模压成型
预压的优点:
高
加料快、准确、无粉尘;
分 子
降低压缩率,可减小模具装料室和模具高度;
材 料
王贵恒,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化学工业 工
·
出版社,1982
压 制
5.
王文广,塑料配方设计(第二版),化学工业
成 型
出版社,2004
6. 林师沛,聚氯乙稀塑料配方设计指南,化学工 业出版社,2002
压制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21
§15-3 压制模成型零部件设计
一、型腔总体设计 二、成型零件设计 三、凸模与凹模配合形式及尺寸
2024/1/10
22
2024/1/10
18
4. 模压时间——塑料从充模加压到完全固化 为止。
主要与塑料固化速度有关。
固化速度→塑料种类。
此外,与制品形状、厚度、模压温度和压力以 及是否预热、预压等有关
2024/1/10
19
2024/1/10
20
§15-2 压制模设计基础
一、压制模的结构组成 二、压制模的类型
2024/1/10
2024/1/10
10
9.脱模冷却
脱模——通常靠顶出杆来完成。
对形状较复杂的或薄壁件应放在与模型相仿 的型面上的加压冷却,以防翘曲。
10.制品后处理
提高制品的外观及内在质量→修整,热处理 修整——去掉溢料产生的毛边 热处理——固化更趋完全,减少、消除内应力, 减少水分及挥发物等
2024/1/10
11
压力↑→成形及制品性能有利,但压力过大 →模具寿命↓,制品内应力↑
(见下左图)
2024/1/10
16
预热可提高流动性,降低压力;但预热温度过高或时
间过长→部分固化→更高压力充型(下右图)
2024/1/10
17
3. 模压温度——成形时所规定的模具温度
对塑料熔融、流动和树脂的交联反应速度→决 定性影响
二、模压成形的工艺特性和影响因素
从模具外部加热和加压的结果→ 模具内则同时进行复杂的物理、化 学变化,模具内物料的压力、温度 和体积也随之变化。
2024/1/10
12
(下图)为无支承面(无凸肩)和有支承面(有凸肩) 模具中压力——体积——温度的相互关系。 实线——无支承面 虚线——有支承面(与实线稍有不同)
(完整word版)压制成型机理
压制成型机理压制成型是在一定压力下,使细粒物料在型模中受压后成为具有确定形状与尺寸、一定密度和强度的成型方法。
1)压制成型过程中细粒物料的位移和变形在模型内自由松装的细粒物料,在无外力情况下,是依靠颗粒之间的摩擦力和机械咬合,而相互搭接,在颗粒间形成大的孔隙,这种现象称为“拱桥效应”。
“拱桥效应”的特点:①颗粒间仅存在简单的面、线、点接触,具有不稳定性和流动性,处于暂时平衡状态。
②当向颗粒上稍施外力时,使“拱桥效应”遭到破坏,则颗粒向着自己有利方向发生位移,产生重新排列,导致颗粒间接触面积增大,孔隙度减少。
颗粒粉末位移的形式有:移近(A),分离(B),滑动(C),转动(D)和嵌入(E),使颗粒间接触面减少或增加.随着施加压力的增大,除使颗粒间产生最大位移外,还发生颗粒变形.细粒物料变形类别有:弹性变形:固体颗粒除去外力后可以恢复原状的变形。
塑性变形:具塑性的固体颗粒除去外力后不能恢复原状的变形为塑性变形,且物料塑性愈大则变形愈大;塑性变形程度随压力增大而增加。
脆性断裂:当脆性物料在外力下产生的颗粒结构发生的破坏性变形,易产生新的颗粒断面并使颗粒数增加.压制机理第一阶段(A):由于颗粒位移而重新排列并排除孔隙内气体,使物料致密化.在这一阶段耗能较少但物料体积变化较大。
若属脆性物料时,则易被压碎,新生的细颗粒会充填在细小孔隙内,重新排列结果使密度增大,新生颗粒表面上的自由化学键能使各颗粒粘结,发生是脆性变形体(B1)。
若属塑性物料时,颗粒发生塑性变形时其颗粒间相互围绕着流动,产生强烈的范德华力粘结起来,发生塑性变形体(B2)。
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两种机理同时发生,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引起机理的转换。
2)细粒物料密度在压制时变化规律模型中细粒物料在加压时其密度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在第1阶段内,压块的密度增加以颗粒位移为主,同时也可能发生少量颗粒变形。
在第2阶段内,情况视压制物料不同而异.对于又硬又脆的物料,压制时,压块物料密度曲线变化比较平坦,但随着物料塑性增加,其密度增加较快。
结晶型塑料与无定形塑料的压制成型
结晶型塑料与无定形塑料的压制成型一、实验目的①了解压制成型的一般过程。
②了解结晶型物料的成型特点。
③了解无定型物料的成型特点。
④了解为什么压制成型很少用于热塑性物料的成型。
⑤了解收缩率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重点①压制成型所用设备。
②压制成型的工艺过程及要点。
③收缩率的测定方法。
④结晶型与无定型物料的成型特点。
三、实验难点实验压制温度的确定,排气的原因,结晶型物料为什么收缩率较大,冷却速度对物料性能的影响,如何观测、表征材料的性能。
四、实验提问与互动设计①什么叫热塑性塑料、热固性塑料。
②什么叫压制成型。
③什么结晶性塑料、无定型塑料。
④什么叫收缩率。
对制品尺寸有何影响。
⑤冷却速度对结晶型物料的聚集结构有何影响。
⑥压制成型设备有何特点。
五、实验讲解压缩模塑又称模压成型或压制成型。
将粉状,粒状或纤维状塑料放入成型温度下的模具型腔中,然后,闭模加压而使其成型并固化。
适用过程热固性塑料热塑性塑料特点物料流动成型加热固化冷却固化加热流动成型加压多用少用(模具交替加热、冷却,能耗大,效率低)特点:优点:①投资少,工艺简单②可模压较大平面的制品及多型腔模具制品③成型材料取向程度小,制品性能在各个方向上较均匀。
①可制备大型发泡材料②无流道及浇口,材料浪费少③成型材料广泛,可成型带有碎屑状,片状及纤维状的填料的制品。
缺点:效率低;制品精度差;制品有毛边,厚度不均匀。
工艺过程:塑料的预热,预压模具的清理加热加料闭模排气加热,保压(硬化)脱模制件后处理主要原料:酚醛塑料,胺基塑料,不饱和聚酯,环氧塑料等及以这些热固性树脂和短切纤维状增强材料制成的模塑料。
(BMC,SMC等)加热只为了去除水分或其它挥发份,这种加热称干燥。
加热只为了提供热料,便于模压,改善成型性能,则称预热。
预热的作用1、缩短模塑周期2、提高固化的均匀性3、提高塑料的流动性4、降低模具的压力常用预热干燥方法及设备1、热板预热2、烘箱预热3、红外线预热4、高频预热模压成型的控制因素1、温度温度的作用:①使塑料受热软化,获得足够的流动性,顺利充满模腔。
压制成型的工艺原理
1、粉料的工艺性质干压法或半干压法都是采用压力将陶瓷粉料压制烦忧一定形状的坯体.通常将粒径小于1㎜的固体颗粒级成的物料称为粉料,它属于粗分散物系,有一些特殊物理性能。
a。
粒度及粒度分布粒度是指粉料的颗粒大小,通常经r表示其半径,d表示其直径。
实际上并非所有粉料颗粒都为球状,一般将非球状颗粒的大小用等效半径来表示.即将不规则的颗粒换算成和它同体积的球体,以相当的球体半径作为其粒度的量度.粒度分布是指各种不同大小颗粒所占的百分比.从生产实践中得知:一定压力下,很细或很粗的粉料被压紧成型的能力较差,亦即在相同压力下坯体的密度和强度相差很大。
此外,细粉加压成型时,颗粒间分布着大量空气会沿着加压方向垂直的平面逸出,产生坯体分层。
而含有不同粒度的粉料成型后密度和强度均高,这可用粉料的堆积性质来说明.b.粉料的堆积特性由于粉料的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使堆积起来的粉料颗粒间存在大量空隙。
若采用不同大小的球体堆积,则小球可填充在等径球体的空隙中。
因此,采用一定粒度分布的粉粒可减少其孔隙,提高自由堆积的密度。
例如,单一粒度的粉料堆积时的最低孔隙率为40%,若用两种粒度(平均粒径比为10:1)配合,则其堆积密度增大,如图5-26所示。
AB线表示粗细颗粒混合物的真实体积。
CD线表示粗细颗粒未混合前的外观体积(即真实体积与气孔体积之和)。
单一颗粒(即纯粗或纯细颗粒)的总体积为1.4,即孔隙率约40%.若将粗细颗粒混合则其外观体积按照COD线变化,即粗颗粒约占70%、细颗粒约占30%的混合粉料其总体积约1。
25,孔隙率最低约25%。
若采用三级颗粒配合,则可得到更大的堆积密度,图5-27所示为粗颗粒50%、中颗粒10%、细颗粒40%的粉料的孔隙率仅23%.然而,压制成型粉料的粒度是经过“造粒"工序得到的,由许多小固体组成的粒团,即“假颗粒"。
这些粒团比真实固体颗粒大得多。
如半干压法生产墙地砖时,泥浆细度为万孔筛筛余1%~2%,即固体颗粒大部分小于60μm.实际压砖时粉料的假颗粒度通过的为0.16~0.24㎜筛网.c.粉料的拱桥效应(或称桥接)实际粉料颗粒不是理想的球形,加上表面粗糙,结果颗粒互相交错咬合,形成拱桥空间,增大孔隙度,使粉料自由堆积的孔隙率往往比理论计算值大得多,这种现象就称为拱桥效应.图5—28所示为粉料堆积的拱桥效应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1 x 2 x 3 0
由于对称性: p1Y= p1Y= p1
(2-4)
将式( 2-1 )、式( 2-2 )、式(p1 v p 1 v
ξ 为侧压系数,即侧压力与压制压力的比值。
(2-5)
同理,沿Y轴方向也可以推得相应的公式。但因其结果与式 (2-5)完全一样,故略去。 注意: 公式(2-5)的前提是假定横向膨胀在弹性范围内。但在实际 压制中,横向膨胀并非在弹性范围内,还有颗粒的位移和塑性变形 等,故公式(2-5)给出的侧压系数只能作参考。
影响弹性后效的因素 •压制压力
表2-2 铁粉和铜粉弹性后效与压制力之间的关系
显然,压制压力越大,弹性后效越大。
•粉体的塑性变形能力
塑性变形能力差的粉体,弹性后效大。
陶瓷粉体的塑性变形能力差,为了压坯不分层,压制压力不 宜太大。 钢铁粉体的成型压力一般在300—750MPa, 屈服强度较低的铝、 铜、锡等粉体的成型压力一般小于300MPa,陶瓷粉体的成型压力一 般在50—120MPa。
图2-2 拱桥现象
粉料受压力时,克服了颗粒间的作用力,通过以下方式发 生颗粒重新排列(颗粒重排), 使拱桥效应破坏,填充密度提 高。 1)位移
图2-3 颗粒位移的几种形式
2)变形 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颗粒产生变形。随压力增大,颗粒依 次以三种机制变形: 弹性变形
颗粒承受的应力达到了颗粒的弹性极限时,颗粒发生弹性变形。 外力卸掉后,颗粒的变形可以消失。 塑性变形
2、干压成型
干粉料在模具中压缩成型。
图2-1 干压成型示意图(单向压) 1,阴模;2,上模冲;3,下模冲;4,粉料
粉料装入阴模中,上模冲向下移动,使粉末压缩成型。
主要工艺流程:
原料粉→干粉料→装料→压制 → 脱模 2.1压制原理 考虑只有一个模冲移动,对粉料进行压制(即单向压)。
粉料刚装入模具时,呈松装堆积。如颗粒搭接形成拱桥。 粉料堆积体中的空隙很大,粉料具有被压缩的可能性。
下面看看这些裂纹是如何产生的。
图2-11为矩形压坯垂直截面上的应力状况分析。在外加应力P 作用下,压坯承受侧向压应力P侧,并在坯体内部产生相应于这两个 压应力的弹性变形;与弹性变形伴随的应力为AC和CB,其方向与 外加压应力相反;当坯体从模具中脱出后, P和P侧消失,压坯在内应 力AC和CB作用下作弹性膨胀,产生弹性后效。
3)脱模及脱模压力
压制完毕,将压坯从模具中脱出(见图2-9)。若要压坯从模具 中脱出时,需要通过上模冲对坯体施加一定的压力,该压力就是脱 模压力。
图2-9单向压制脱模方式
从阴模中脱出时,坯体要产生一定量的弹性膨胀(L>l),这意味 着即便撤销了压制力,模具对模具中的坯体还存在压应力。
当坯体从模具中滑出时,该正应力产生摩擦力,阻止模具的滑出。 是脱模需要脱模压力的原因。 脱模压力是压制成型工艺的一个重要参数,一般小于压制 压力。
模具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越大,摩擦系数越大,脱模压力越大。
润滑剂
通常使用各种润滑剂减少脱模压力。
4)弹性后效
当坯体从模具中脱出时,要产生一定量地膨胀。该现象称为弹 性后效。
产生弹性后效的原因:
粉体在模具中压缩成型时,颗粒发生了弹性变形,压坯内部产生 很大的弹性内应力,其方向与所受的外力方向相反;把压坯压出模 具之后,外力消失,伴随弹性内应力的松弛,压坯发生弹性膨胀。 弹性后效明显的坯体,其脱模压力也大。
图2-5不同粉料的压缩性能
1,二氧化钍粉;2,镁粉
随着压力的增加,粉体成型坯的孔隙率降低;在同样压 力下,镁粉压坯中的孔隙率明显低于二氧化钍粉压坯,即镁 坯料更容易压制。
2.2 压制过程的力学分析
1)压制压力
粉料在模具中被压缩时,粉体在模具中流动和变形,存在两种 阻力: •粉体的内摩擦力 由颗粒相对位移和变形所引起。 •粉体与模具之间的外摩擦力 由颗粒相对模具壁面位移所引起。
弹性后效的危害
压坯脱模时若弹性后效过大,压坯的尺寸可能超差,甚至压坯 出现开裂(或分层)现象。 其中尺寸可能超差容易理解,下面仅就出现开裂加以解释。
图2-10压坯中由于弹性后效所产生的裂纹走向
随着压制压力(弹性后效)的增加,坯体中出现裂纹的可能性增 加;容易出现裂纹的部位是受压端面(上部)的棱角处;若弹性后 效严重,压坯上下端面的棱角处均可出现裂纹;若弹性后效非常严 重时,除了上述现象外,还会在垂直于压制方向使压坯分成若干片。
h 1 hK
(2-13)
若压坯的截面积为S压坯,随着压缩的进程,由于坯体越来越致密 了,压坯与模具压头的有效接触面积为A’H增加,且A’H 或A’H / S压坯的增值与ρ有关。由于A’H / S压坯增加比β降低要快得多,所 以有:
AH 1 m m S压坯
(2-14)
式中,m为一个大于1的常数,称为压缩因子。
压制压力必须克服这两种阻力,粉料才能被压缩。
以单向压制为例,压力在压模中的传递情况见图2-6。
图2-6 粉料被压缩时压力在模具中的传递 (单向压)
P上是上冲头传给粉末的正压力。粉末在P上作用下开始向下作 压缩运动。由于向下运动不可避免地与模壁发生摩擦,于是产生了 压坯对模壁的摩擦力F,此力传给阴模。模壁摩擦力(F)消耗了一 部分正压力(P上),使其不能毫无损耗地传到下冲头。 P下是压坯传给下冲头的压力。 粉末在压缩时,压坯被迫向侧向膨胀或变形,因此会给模侧壁 一个侧压力P侧。
坯体在模具中的受力情况可以简化为:
P上 P侧 F P下
图2-7坯体在模具中的受力情况
P侧 F
2)侧压力P侧
粉体受到压力时,力图向各个流动,对压模侧壁产生压力, 即侧压力。
现在要计算侧压力的大小。考虑一个较简单的模型:立方体 压坯在压模中的受正应力的情况。
图2-8 立方体压坯在压模中受到的正应力
假定压坯是一个理想弹性体,压坯在x方向的正应变由三个正 应力引起: 在压力p作用下 压坯力图在x轴方向产生膨胀应变ε
表 2-1
压制不同材料时的侧压系数
显然,材料不同,侧压系数不同;压坯密度越高,侧压系数越 大。
外摩擦力 粉体与模壁间的摩擦力。 外摩擦力的大小:f=μp1
式中: f — 外摩擦力
p1 — 侧压力 μ — 粉体与模壁间的摩擦系数 外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粉体与模壁间的摩擦系数。 影响摩擦系数的因素有:
颗粒承受的应力达到了颗粒的屈服极限时,颗粒发生塑性变形。 外力卸掉后,颗粒的变形仍然保存。
断裂
颗粒承受的应力达到了颗粒的断裂强度时,颗粒发生破裂。但 压制应力一般没有达到使颗粒破裂的程度。
图2-4 颗粒的受压产生塑性变形
变形使颗粒由点接触变为面接触,颗粒间空隙进一步减少, 密度提高。 陶瓷粉体以弹性变形为主,金属粉体以塑性变形为 主。 从使颗粒由点接触变为面接触的角度来看,塑性变形机制比 弹性变形更为有效;弹性变形会产生弹性后效,容易导致压坯 从模具中脱出时开裂。 金属粉体比陶瓷粉体更容易压缩,坯体强度也高。
如果再考虑压力在弹性变形上的消耗,压坯底部受到压力为:
H p p exp 8 D
(2-8)
由式(2—7)和式(2—8)可知:
ⅰ压坯中的压力分布是不均匀的,上面最大,下面最小;越远离可 以移动的模冲,压力越小;压坯的截面积越大,压力的级差越小。
ⅱ压坯底部压力与压坯的尺寸有关,即压坯的高度越大或直径越小, 底部压力损失越大。一般将压坯的高度与直径统一起来考虑,压坯 的高度与直径之比H/D越大,底部压力损失越大。 关于压坯的直径与压力分布的关系,可以解释为压坯高度一定 时,截面积较大的压坯不受外摩擦力作用的粉体的百分数大,外摩 擦力引起的压力损失小。
dp d kdh AH
(2-12)
图2-15 压坯与模具压头的有效接触面积与名义截面积
有效接触面积AH’要小于名义截面积A。
设坯体压缩后的最终高度为hK,压坯在某压力下的密度与最终密
度之比为ρ 、压坯在某压力下的体积与最终体积之比为β。
显然随着粉体的逐步压紧,h接近hK ,β与ρ 接近于1,并且有:
2.3 粉体压制理论
常见的压制压力与压坯密度关系的实验曲线见图2-13。
图2-13 压制压力与压坯密度的常见关系
粉体压制理论,从理论上寻求一个数理方程,来定量描述压坯 密度随压力增高的现象。
这项工作曾吸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很多人(包括国内一些顶级 的学者)想用一个公式说明所有的问题。目前已有几十种这样的公 式,包括理论公式和经验公式。实际上它们都各自的适用范围。其 中有代表性的有:
影响脱模压力的因素:
压制压力 一般认为,随压制压应力的提高,脱模压应力也提高。但在压 制压应力不太大的情况下有如下关系: p脱 C (2-9) p 式中C-常数; P—压制压应力,MPa; P脱—脱模压应力,MPa。
粉体性能
粉体的流动性和可塑性越好,脱模压力越小。
压坯密度 密度越高,脱模压力越大。 如果卸掉压制压力后,压坯不发生任何变形,则脱模压力完 全取决于压坯与模具之间的外摩擦力。塑性变形较强的金属粉末, 接近这种情况,其脱模压力与外摩擦力接近。 压坯形状尺寸 ( H/D )越大,脱模压力越大。
陶瓷粉体在压制时的变形机制主要是弹性变形,金属在压制时的 变形机制主要是塑性变形,两者相比,后者弹性内应力及弹性后效均 较小。
弹性后效表示方式
弹性后效用压坯弹性膨胀的百分数δ 表示:
l l0 100% l0
式中 l0 —压坯出模前的高度或直径;
l —压坯出模后的高度或直径。
压制压力越大,弹性后效越大。
dp d Kdh A
(2-11)
式中 p—压力;A—截面积; ζ —压应力; h—试样高度;K— 比例系数。 若是处在弹塑性变形阶段,被压制坯体有变形强化,该关系也 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