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的预防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的预防策略

在院内感染中留置导尿管伴随性感染发生率较高。本文通过探讨留置尿管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对策,旨在为管理者制定相关切实可行的护理干预、形成相关机制提供依据。

标签:留置导尿;泌尿系感染;影响因素;护理措施

院内感染近年来成为医院关注的热点问题,留置导尿管伴随性感染是院内感染中最常见的。因为导尿操作是侵袭操作,尿管对人体是种异物,当尿管导入并长期留置于尿道及膀胱内,可破坏尿路的生理环境及膀胱对致病菌的防御能力[1],膀胱的冲刷作用减弱,导致尿道逆行感染。

1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定义及诊断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它一般发生在拔除导尿管48 h内或者留置导尿管后。

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尿路刺激症状如尿急、尿频、尿痛等,或者有肾区叩痛、下腹触痛,以及可能会出现发热现象,并且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

2留置导尿管伴随性感染的影响因素

2.1导尿管留置的时间长短是影响相关导尿管尿路感染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留置导尿感染率与留置时间呈正相关[2]。

2.2更换导尿管频率高,发生率高,应尽量减少更换导尿管的次数,以避免尿路感染。

2.3导尿管的材料及型号乳胶导尿管和一般的集尿袋比硅胶管和抗反流集尿袋的病人泌尿系感染率更高。导尿管过粗容易增加患者不适,泌尿系感染发生率高。

2.4集尿装置及其更换频次密闭式集尿装置能够有效避免更换集尿袋时人为因素引起的感染,且不同集尿袋对尿路感染有不同影响。

2.5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无论是全身用药还是局部用药都会导致耐药菌菌群出现。

2.6导尿管护理质量如尿液反流、尿管引流不畅引起泌尿系感染的另一重要原因[3]。

2.7患者因素①年龄≥60岁。②性别:女性由于其生理构造的原因在临床更易患泌尿系统感染。③患者所患基础疾病的因素、免疫力和其他健康状态。

2.8尿道黏膜屏障损伤[4] ①尿管不能回抽气囊内液体,质量不合格;②尿管尺寸不合适,如太粗造成尿道黏膜机械性损伤;③气囊及尿管没有插入到位,造成气囊卡在尿道膜部压迫黏膜,从而引起黏膜坏死;④尿管导管的重复抽插,引起尿道黏膜损伤、水肿;⑤尿管自行滑出,尿管气囊漏液,再次损伤尿道黏膜;

⑥变换体位时牵拉气囊,使其变形从而进入尿道,造成黏膜压迫性损伤;⑦在拔管时,由于长期卧床以及长时间留置尿管,尿管及气囊周围积聚尿垢,形成结石而损伤尿道黏膜。

3感染源

3.1内源性多数为肠道正常菌群以无症状菌尿病人为主。

3.2外源性①10~20%病原菌来自于集尿系统和尿袋,此种感染多发生在24~48 h内;②生殖道和外科手术感染经血引起泌尿道感染;③灭菌不严的膀胱镜、导尿盘、冲洗液、消毒液等;④尿道口分泌物细菌的滋生;⑤医护人员的手。

4护理措施

4.1置管前护理①要避免不必要的导尿留置,必须严格遵照导尿管留置的适应征。②导尿前嘱患者自己先做好外阴清洗。③使用无菌导尿包前需仔细检查,如外包装破损、导尿包过期、潮湿,立即更换导尿包。④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适合的材质和型号的导尿管。近年有使用银合金和抗菌性导尿管者,感染率降低。⑤对导尿管留置的患者,引流装置应当采用密闭式。⑥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后的注意事项以及目的和配合要点。

4.2置管时护理①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戴无菌手套的程序;②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操作无污染;③按导尿操作要求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用0.5%碘伏消毒剂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一次只能使用一个棉球,不得重复使用;④插管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选用无菌润滑剂,避免尿道粘膜损伤。有研究应用0.5%碘伏润滑替代石蜡润滑,并消毒导尿管、尿道口和外阴,菌尿阳性率显著降低[5];⑤导尿管应选择合适的型号(一般女性4~6 cm,男性20~22 cm)和插入深度,插入后,注入无菌水10~15 ml于水囊中并通过轻拉尿管的方式确认尿管稳固,不会脱出,避免损伤尿道;⑥留置尿管过程中,应该注意使患者放松,以便适当配合,同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污染,如出现尿管污染应当重新更换。

4.3置管后护理①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②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高于地面10~15 cm距离。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将引流管经大腿上方引出不仅改善了患者的舒适度,而且减少引流管受压、变形、扭曲造成引流不畅;③当尿液满500~700 ml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

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操作前后或2例患者之间应进行手卫生,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④不要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留取小量尿标本,应当消毒导尿管远端后采集,但此标本不得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⑤不应当常规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疑似导尿管阻塞时应更换导尿管,不得冲洗;⑥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尿道口日常护理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清洁2次/d,大便污染者必须及时清洁后进行消毒。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⑦及时评估尿液性状,嘱咐患者多饮水,保证尿量达1500 ml/d以上,尿液澄清;⑧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集尿袋每3 d更换1次,抗反流更换1次/w,如尿液混浊或血性尿液时必须更换尿袋1次/d,注明更换时间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用0.1%碘伏消毒尿管与集尿袋接口上下5 cm;⑨患者疑似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更换导尿管前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做好相关记录;⑩掌握拔管时机:选择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可以提高拔管成功率避免拔管后再次导尿。如剖宫产后产妇腰麻或硬膜外麻醉3~5 h,痛觉感知觉恢复后,2 h定时开放尿管开放1次,使膀胱括约肌充分的扩张与收缩,维持膀胱的正常生理功能[6]。

4.4拔出尿管后的护理确保患者做好自我护理和病情观察的重要内容是拔出尿管后的正确指导[7]。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拔管后的护理教育,解释由于尿管得刺激可能会出现的一些不适症状,如尿痛、尿不尽、尿频、尿急等,在1~2 d内这些症状大多消失,同时,为达到冲洗尿道的目的,应鼓励患者通过多饮水,增加排尿次数,从而减轻膀胱刺激症状,若患者出现迁延3 d以上膀胱刺激症状,并伴有寒战及发热,血常规复查发现白细胞计数升高,则说明有可能发生了继发性感染。此时,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在中国防止导尿管伴随性泌尿系统感染的相关指南还不完善,而循证的关键就是为每一个医疗、护理行为找到科学的依据,我们一定要按人群的特点”因人施护”,最终通过实践探索出符合中国护理特色的指南。

参考文献:

[1]邵国芬.尿道置管患者尿路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03,15(3):167.

[2]刘映兰.留置导尿时间与尿路感染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5(10):270-271.

[3]宋林燕.尿管不同引流位置的摆放与泌尿系感染发生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914-915.

[4]李友芳.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J].齐鲁护理杂志,2013(8):120,122.

[5]孟萍,许静.碘伏预防留置尿管并发尿路感染的护理观察.中国当代医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