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丁和槲皮素的聚酰胺薄层色谱鉴定

合集下载

芦丁槲皮素的聚酰胺薄层层析

芦丁槲皮素的聚酰胺薄层层析

芦丁槲皮素的聚酰胺薄层层析1. 引言哎呀,今天我们聊聊一个听起来有点高大上的话题——芦丁槲皮素的聚酰胺薄层层析!听起来像是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搞什么高深莫测的事情,但其实,这个过程简单得让人意想不到。

芦丁槲皮素,这个名字是不是很复杂?简单来说,它是一种存在于很多植物里的天然化合物,常被用作保健品,效果还挺不错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神秘面纱,看看它是如何被提取和分离的。

2. 芦丁槲皮素是什么?2.1 认识芦丁槲皮素首先,芦丁槲皮素其实是黄酮类化合物,存在于一些水果和蔬菜里,比如柑橘类、苹果和洋葱等。

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抗氧化,还能增强血管的健康。

要说这东西跟健康的关系,那真是如鱼得水,简直是“绝配”啊!2.2 为什么要分离?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对它进行分离呢?大家都知道,化合物的“干货”可多着呢,但想要从复杂的植物中提取出芦丁槲皮素,就得用到一些手段。

通过聚酰胺薄层层析,我们可以把它从一大堆杂七杂八的物质中分离出来,确保我们得到的是真材实料,正宗的芦丁槲皮素。

就像在一堆沙子里找金子,得花点功夫。

3. 聚酰胺薄层层析3.1 这个过程怎么进行?接下来,咱们就要谈谈聚酰胺薄层层析的具体步骤了。

首先,得准备好样品。

把含有芦丁槲皮素的植物材料处理成粉末,然后溶解在适合的溶剂中。

嘿,这里就像是给植物洗澡,帮它们去掉一些不必要的“赘肉”。

然后,拿出聚酰胺薄层板,涂上一层薄薄的胶,准备接受“洗礼”。

把刚才准备好的样品点在板子上,接着把板子放进盛有移动相的容器里。

这里的“移动相”可以理解为溶剂的混合物,简直就像是一条小河,把芦丁槲皮素从板子的底部慢慢洗到顶部。

你能想象到那种画面吗?就像在看一场精彩的运动会,选手们一争高下,争着往前冲。

3.2 观察与分析当一切都完成后,等到溶剂上升到一定高度,就可以拿出板子进行观察了。

这时候,你会看到不同的成分根据极性和质量分开,形成了一道道漂亮的色带。

简直像是大自然为我们准备的艺术展览!通过观察这些色带的位置和颜色,我们就能分析出芦丁槲皮素的存在与否,甚至还可以评估它的纯度。

纸层析法鉴定芦丁和槲皮素的实验方程式

纸层析法鉴定芦丁和槲皮素的实验方程式

纸层析法鉴定芦丁和槲皮素的实验方程式综合化学实验:芦丁的提取分离和鉴定芦丁简介:芦丁(Rutin)又名芸香苷化学式: C27H30O16·3H2O,是一种浅黄色针状结晶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植物中,是一种被人们广泛使用的有机天然产物。

目前已发现含有芦丁的植物至少在70种以上,常见的如烟叶、槐花、荞麦和蒲公英中均有不同含量。

尤其以中药槐米(豆科、槐属,槐树Sophorajaponica的花蕾)和荞麦中含量最高,因此槐米可作为大量提取芦丁的天然植物原料。

芦丁是由槲皮素(quercetin)3位上的羟基与芸香糖(rutinoe,一种由葡萄糖glucoe与鼠李糖rhamnoe组成的双糖)脱水合成的苷,是一种浅黄色粉末或极细的针状结晶,含有三分子的结晶水,熔点为174,178℃,无结晶水时188,190℃。

溶解度:冷水中为1:10000;热水中1:200;冷乙醇1:650;热乙醇1:60;冷吡啶1:12。

微溶于丙酮、乙酸乙酯,不溶于苯、乙醚、氯仿、石油醚,溶于碱而呈黄色。

补充知识:关于苷(gān)和甙(dài): 苷类(glycoide,旧称甙)又称配糖体,是糖或糖的衍生物的半缩醛羟基与另一类非糖物质中的羟基以缩醛键(甙键)脱水缩合而成的环状缩醛衍生物,水解后能生成糖与非糖化合物。

目前国际上通用“苷”如“皂苷”,而过去习惯使用的中文名称“甙”目前已不再使用如“皂甙”现统称“皂苷”。

一、目的要求:1.通过芦丁的提取与精制掌握碱酸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及操作。

2、掌握化学鉴别试验、苷水解、衍生物制备、熔点和薄层层析检测等手段在苷类结构鉴定上的作用。

3、通过UV、IR、HNMR和MS图谱解析,了解光谱方法黄酮类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作用。

二、已知重要成分性质:1、芦丁(rutin):分子式C27H30O16·3H2O,为浅黄色针状结晶物,mp174~178℃(含三分子水);100mmHg和110℃加热12小时后,变为无水物,115~117℃软化,214~215 ℃发泡分解。

芦丁和槲皮素的几种快速鉴定方法

芦丁和槲皮素的几种快速鉴定方法

第27卷增刊分析试验室V01.27.S蝌.2008年5月Chinese Joumal of Analysis bbora£or j,2008—5芦丁和槲皮素的几种快速鉴定方法赵希1,张黎明¨,高文远2(1.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天津市工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7;2.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生命技术学院,天津300072)摘要:采用热分析(TA)、红外光谱法(nm)和x-射线衍射技术(xPm)对以槐米为原料制备的芦丁和槲皮素提取物进行了测定,通过分析二者谱图特征探讨快速鉴别这两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芦丁的微商热重(明陷)曲线于278℃出现明显的热分解失重峰,差示扫描量热(DSC)曲线未出现明显相变峰;槲皮素的ITII;曲线于349 oC出现明显的失重峰,DSC曲线分别于323 和361't2出现一个吸热峰和一个放熬峰。

红外谱图显示,3386 CEll-1羟基伸缩振动吸收峰,1656 cm‘1羰基伸缩振动吸收峰以及2931、1064、881锄。

1糖基的特征吸收峰可作为区分芦丁和槲皮素的标准峰。

芦丁的X.射线衍射图谱呈多峰重叠的弥散峰,结晶度低;而槲皮素峰形明锐,结晶度高。

因此,热分析、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技术可用于鉴别芦丁争槲皮素。

相应谱图可作为它们各自的特征指纹图谱。

关键词:一芦丁;槲皮素;热分析法;红外光谱法;X-射线衍射法···为建立中药提取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促进植谱各具特征,这种衍射图的晶相“指纹”性构成了物提取物质量标准化,发展多种快速、有效、操作定性鉴别的依据,可以作为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的简便、适于推广的质量控制检测方法十分必要。

有力补充哺1。

目前,高效液相色谱(mK)【11和薄层色谱(TIC) 槐米是豆科植物槐树(鲫km向枷锄L.)的等方法已经用于中药提取物有效成分的测定。

然未开放花蕾,其主要药用化学成分为芦丁和槲皮而,Ht'LC作为一种分离检测手段,耗时长,工作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其中芦丁含量高达12%一量大。

天然药物萃取与分离习题答案知识讲解

天然药物萃取与分离习题答案知识讲解

天然药物萃取与分离习题答案第一章总论习题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高效液相色谱具有较好分离效果的一个主要原因是()A.吸附剂颗粒小B.压力比常规色谱高C•流速更快 D.有自动记录装置2. 纸上分配色谱,固定相是()A.纤维素B.滤纸所含的5~7%的水C展开剂中极性较大的溶剂 D.醇羟基3. 利用较少溶剂提取有效成分,提取较为完全的方法是()A •连续回流法B.加热回流法C.透析法D.浸渍法4. 某化合物用三氯甲烷在缓冲盐纸色谱上展开,其Rf值随pH增大而减少,这说明它可能是()。

A. 酸性化合物B.碱性化合物C.中性化合物D.酸碱两性化合物5. 通常要应用碱性氧化铝色谱分离,而硅胶色谱一般不适合分离的化合物为()。

A.香豆素类化合物B.生物碱类化合物C.酸性化合物D.酯类化合物6. 依次采用不同极性溶剂来提取药效成分应采取的极性顺序是()A. H2O CH3OH ---------------- EtOAC——K CH2Cl 2_P.E.B. CH 2°2 EtOAC CH 3OH H?OC. P.E.―p- H2O ---------- CH3OH _____ EtOAC _____ - C^CI 2D. P.E.——CH 3OH * EtOAC ■ CH2 Cl ? ■ H?O7. 有效成分是指()A •需要提纯的成分B.含量高的成分C.具有某种生物活性的成分 D.无副作用的成分8. 下列溶剂中溶解化学成分范围较广的溶剂是()。

A.水B.乙醇C.乙醚D.苯9. 化合物I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为()A. MVA途径B.桂皮酸途径C. AA-MA途径D.氨基酸途径10. 植物的醇提浓缩液中加入水,可沉淀()A •树胶B.蛋白质C.树脂D.氨基酸11. 拟提取挥发性成分宜用()A.回流法B.渗漏法C.水蒸气蒸馏法D.煎煮法12.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适用于提取()A.极性大的成分B.极性小的成分C.离子型化合物D.能气化的成分13. 索氏提取回流法语常用回流提取法相比,其优越性是()。

芦丁槲皮素鉴定实验报告

芦丁槲皮素鉴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芦丁和槲皮素的理化性质。

2. 掌握芦丁和槲皮素的提取、分离与鉴定方法。

3. 熟悉光谱分析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芦丁和槲皮素均为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芦丁是槐米中的一种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则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

本实验通过碱酸法提取芦丁和槲皮素,并利用光谱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对其进行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槐米、芦丁标准品、槲皮素标准品、无水乙醇、浓盐酸、镁粉、10%萘酚溶液、浓硫酸、聚酰胺薄层板、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恒温加热器、旋转蒸发仪、薄层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等。

四、实验步骤1. 芦丁和槲皮素的提取(1)将槐米粉末用无水乙醇回流提取,过滤,收集滤液。

(2)将滤液浓缩至一定体积,用热水溶解,冷却后用盐酸调节pH值至2~3。

(3)静置沉淀,取上清液,用旋转蒸发仪浓缩至近干。

(4)用少量无水乙醇溶解残渣,定容至一定体积,得到芦丁和槲皮素的提取液。

2. 芦丁和槲皮素的鉴定(1)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取芦丁和槲皮素的提取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在200~400nm范围内的吸收光谱,与标准品进行比较。

(2)红外光谱分析取芦丁和槲皮素的提取液,用红外光谱仪测定其红外光谱,与标准品进行比较。

(3)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取芦丁和槲皮素的提取液,用核磁共振波谱仪测定其核磁共振波谱,与标准品进行比较。

3. 芦丁和槲皮素的分离(1)薄层色谱分析取芦丁和槲皮素的提取液,点样于聚酰胺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冰醋酸(5:4:1)为展开剂进行薄层色谱分析,与标准品进行比较。

(2)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取芦丁和槲皮素的提取液,经适当处理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其含量,与标准品进行比较。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芦丁和槲皮素的紫外-可见光谱与标准品的吸收光谱基本一致,表明提取液中含有芦丁和槲皮素。

纸层析法鉴定芦丁和槲皮素的实验方程式

纸层析法鉴定芦丁和槲皮素的实验方程式

纸层析法鉴定芦丁和槲皮素的实验方程式纸层析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经济、易于操作的色谱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和药物化学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纸层析法常用于对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并通过染色、显色等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在鉴定芦丁和槲皮素中,可以使用纸层析法进行分离和鉴定。

实验步骤如下:1.实验物料准备:准备好检测芦丁和槲皮素的纸层析板、标准品芦丁和槲皮素、溶剂毛细管、显色剂等。

2.准备样品溶液:取一定量的待测样品,将其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使浓度适当,以便在纸层析板上均匀涂抹。

3.准备标准溶液:准备芦丁和槲皮素的标准溶液,浓度分别为C1和C24.样品处理:将纸层析板上端标出起点线,再标出标准品C1和C2的位置,然后用毛细管在起点上均匀涂抹样品溶液和标准溶液。

5.平行纸层析:将涂抹好样品和标准品的纸层析板,放入干燥的脱水培养器中,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平行纸层析分离,待样品跑至标准品C1和C2处时,取出纸层析板进行干燥。

6.显色:将纸层析板放入含有显色剂的容器中,在室温下进行显色反应,待出现斑点时取出。

7.结果分析:观察纸层析板上的斑点形成情况和色谱图,对比标准品的色谱图,根据斑点位置和色谱图形态,可以初步判断出纸层析板上的斑点是否与标准品C1和C2相同或相似。

8.定量分析:根据纸层析板上斑点的形成情况和色谱图,可以根据标准品的浓度、质量和相对迁移率等参数,计算出样品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纸层析法是一种相对简单的色谱分离方法,但是对于复杂样品的分离和鉴定较为有限。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选用合适的纸层析板和显色剂,并进行合理的操作控制和数据分析。

同时,纸层析法也可以与其他色谱分离方法如薄层色谱、柱层析等相结合,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柱层析分离芦丁与槲皮素

柱层析分离芦丁与槲皮素

三.实验操作步骤
• (一) 柱层析分离芦丁和槲皮素 聚酰胺5g 加水50ml 5g, 50ml, 1. 装柱 聚酰胺5g,加水50ml,搅 倒入层析柱中(打开层析柱活塞, 匀,倒入层析柱中(打开层析柱活塞, 让水滴出,让聚酰胺自由沉降而填实。 让水滴出,让聚酰胺自由沉降而填实。 注意保持液面1cm高度。) 1cm高度 注意保持液面1cm高度。)
三.实验操作步骤
• 2. 加样 芦丁和槲皮素各0.03g ,加甲醇 芦丁和槲皮素各0.03g ,加甲醇 2ml溶解,加聚酰胺0.03 g,在水浴上除尽 2ml溶解,加聚酰胺0.03 g, 溶解 甲醇,将所拌样品轻轻的置于柱上端。 甲醇,将所拌样品轻轻的置于柱上端。 加好样品后,先用50%的乙醇冲洗, 50%的乙醇冲洗 3. 洗脱 加好样品后,先用50%的乙醇冲洗, 待两层析带之间的距离约1cm 1cm后 再用90% 90%的 待两层析带之间的距离约1cm后,再用90%的 乙醇冲洗。 乙醇冲洗。
二、实验原理
• 2). 展开剂的极性较小(脂溶性溶剂所占 展开剂的极性较小( 比例>50% >50%) 丁酮: 60: 比例>50%)时,如:苯:丁酮:甲醇 = 60: 20: 洗脱先后顺序: 20:20; 洗脱先后顺序: • 极性小的先洗脱,极性大的后洗脱。 极性小的先洗脱,极性大的后洗脱。 • 用正相色谱理论来解释。 用正相色谱理论来解释。
三.实验操作步骤
• 4. 收集 用试管收集,每试管接收30 ml。 用试管收集,每试管接收30 ml。 • 5. 检测 分离结果用TLC检测。 分离结果用TLC检测。 TLC检测
(二)芦丁和槲皮素聚酰胺色谱柱层析后的 试样进行聚酰胺薄膜层析操作 • 1. 配制展开剂,甲醇:丙酮:苯=8:1:1 配制展开剂,甲醇:丙酮: • 2. 将展开剂倒入展开缸中,展开缸中展开剂 将展开剂倒入展开缸中, 的高度4mm左右。 4mm左右 的高度4mm左右。 • 3. 画基线,基线距底边1.0~1.5cm; 画基线,基线距底边1.0 1.5cm; 1.0~ • 4. 点样(点样顺序:试样1、试样2、芦丁、 点样(点样顺序:试样1 试样2 芦丁、 槲皮素) 点样一般为圆点, 槲皮素),点样一般为圆点,点样直径一般不 大于2 mm,点样时必须注意勿伤薄层表面。 大于2 mm,点样时必须注意勿伤薄层表面。

芦丁的提取

芦丁的提取

OH OH 3' HO 7 5 3 OH OH O O 4'
芦丁的提取与定性反应
槲皮素
OH OH
OAc OAc
AcO
HO O
O
O
O
OAc
OH OH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O OH OH OH OH OH O CH2O
O CH2O O OAc OAc
OAc
O
O
OAc OAc
OAc
芦丁
芦丁十乙酰化物
实验原理
提取原理---芦丁分子中有酚羟基,呈弱酸性。在碱水 中成盐而增大其溶解度。然后,在酸中不溶而沉淀析 出,从而进行提取。 精制原理---利用芦丁易溶于热水或热甲醇,而较难溶 于冷水或冷甲醇,由此进行重结晶而精制。 芦丁— 槲皮素—
OH OH 3' HO 7 5 3 OH OH O H2O Zr O Cl O 4'
稳定性: 稳定性: 3-OH络合物〉5-OH络合物 OH络合物〉 OH络合物 络合物
芦丁的提取与定性反应
实验注意事项
芦丁粉碎不可过细, 芦丁粉碎不可过细,以免过滤时速度过慢 加入石灰乳即可达到碱溶解提取芦丁的目的, 加入石灰乳即可达到碱溶解提取芦丁的目的,还可以除 去槐花米中含有的大量多糖类粘液质, 去槐花米中含有的大量多糖类粘液质,但pH值不能过 值不能过 高,否则钙能与芦丁形成螯合物而沉淀析出 pH值过低会使芦丁形成氧盐重新溶解,降低收率(最 值过低会使芦丁形成氧盐重新溶解,降低收率( 值过低会使芦丁形成氧盐重新溶解 值为5) 佳pH值为 ) 值为
芦丁的提取与定性反应
糖 的 纸 色 谱 鉴 定
标准品:葡萄糖乙醇液、鼠李糖乙醇液 标准品:葡萄糖乙醇液、 展开剂:正丁醇:醋酸: 展开剂:正丁醇:醋酸:水(4:1:5,上层) 上层) 显色剂:喷邻苯二甲酸苯胺显示剂,105℃烘 显色剂:喷邻苯二甲酸苯胺显示剂,105℃烘 箱加热10min, 10min,显棕色斑点 箱加热10min,显棕色斑点

芦丁和槲皮素的几种快速鉴定方法

芦丁和槲皮素的几种快速鉴定方法

芦丁和槲皮素的几种快速鉴定方法
芦丁和槲皮素是一种由植物合成的特殊的有机物质,常被用于药材和保健食品中。

由于它们拥有许多药用价值,所以鉴别它们的真伪及其成份非常重要。

因此,本文主要介绍了芦丁和槲皮素的几种快速鉴定方法。

首先,对芦丁和槲皮素进行外观检查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鉴定方法。

通常情况下,芦丁是一种灰白色的细粉末,有较强的香味,溶于多种溶剂,而槲皮素是一种粉红色的细粉末,有较强的清香。

通过比较,可以很容易发现芦丁和槲皮素的不同外观特征。

其次,熔点检测是一种常用的快速鉴定方法。

根据芦丁和槲皮素的不同性质,它们在不同的温度下熔解。

通常情况下,芦丁的熔点为184℃,槲皮素的熔点为162℃,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其熔点,来区分
它们。

再次,元素分析是一种常见的快速鉴定方法。

芦丁和槲皮素的主要成分分别是碳、氢、氧、氮和硫,通过元素分析仪来测量他们的含量,就可以完成对两者的快速鉴定。

最后,可以使用电脑辅助X射线衍射仪(XRD)来进行氧化鉴定。

XRD可以扫描样品,检测出它们的晶体结构及晶体尺寸,使分析更加准确,从而可以更准确地鉴定芦丁和槲皮素。

总结而言,外观检查、熔点检测、元素分析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几种快速鉴定方法可以被使用来鉴别芦丁和槲皮素,从而达到区分它们的目的。

但是,为了准确确定芦丁和槲皮素的成分,还需要采用
更多的检验手段,比如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红外光谱光谱分析等。

芦丁和槲皮素的聚酰胺薄层色谱鉴定

芦丁和槲皮素的聚酰胺薄层色谱鉴定
KOH2g,置水浴上加热回流10小时,蒸去乙醇,加水50ml溶
解,用浓盐酸酸化至pH 2 ~ 3,用乙醚萃取三次,合并乙
醚液,回收乙醚,供薄层层析点伴用。 五、槲皮素降解产物的薄层色谱
硅胶-CMC-Na薄层 对照品: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
间苯三酚(Phloroglucinol)。 展开剂:氯仿-丙酮-醋酸(8:2:0.5) 显色剂:三氧化铁试剂
六、紫外吸收光谱测定槲皮素
(一)原理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测定黄酮化合物在加入各种电解 质或络合剂后吸收峰的位移,根据位移的情况,以判断该 化合物羟基的位置
(二)试剂
无水甲醇 甲醇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三氯化铝溶液 醋酸钠 硼酸饱和液
(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定方法
1.黄酮羟基位置的测定:
精密称取黄酮样品(槲皮素)约1.2mg,用无水甲醇溶解,再稀释至 100ml
钟。显棕色或红色斑点。
三、槲皮素五甲醚的制备
取槲皮素结晶4000mg,置于150ml的三颈瓶中,加50ml无水丙酮, 装上电动搅拌器,冷凝管及温度计,加热回流搅拌,每间隔一适当时 间加入无水碳酸钾0.2克和硫酸二甲酯0.2ml,大约在1.5小时左右加完 4克无水碳酸二甲酯,继续加热回流搅拌直至溶液黄色完全消退为止, 约需4~5小时,停止加热,取下烧瓶,反应液经过滤,沉淀用热丙酮洗
(1)黄酮光谱:取样品溶液约3ml,在200~500nm波段内进行扫描。 (2)氢氧化钠光谱:取样品溶液约3ml,加入氢氧化钠溶液2~3滴立即测
定。放置5分钟后,再测定。 (3)甲醇钠光谱:取样品溶液约3ml,加入甲醇钠溶液5~7滴后,立即进
行测定,放置5分钟后,测定。 (4)三氯化铝光谱:在盛有约3ml样品溶液的石英杯中,加入三氯化铝

实验三 芦丁、槲皮素及糖的检识

实验三 芦丁、槲皮素及糖的检识

实验三 芦丁、槲皮素及糖的检识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纸色谱、聚酰胺薄层色谱的操作技术;
2.了解黄酮类化合物和糖类的一般性质。

二、实验原理和步骤
1. 糖的纸色谱检识
糖溶液的制备:
水解母液(20ml
) 调至pH=7 玻璃漏斗过滤 滤液浓缩至2ml ,待用
2. 芦丁、槲皮素的薄层色谱检识
芦丁和槲皮素样品:各取精制芦丁和槲皮素3~4mg,加乙醇5~6ml使其溶解,待用。

聚酰胺薄层色谱
吸附剂:聚酰胺预制板
展开剂:甲醇-水(8:2)
点样:标准芦丁、标准槲皮素、芦丁样品、槲皮素样品
显色剂:1%AlCl3的乙醇溶液或在UV365nm下观察荧光斑点位置
纸色谱
吸附剂:滤纸条
展开剂:BAW(4:1:5)
点样:标准芦丁、标准槲皮素、芦丁样品、槲皮素样品
显色剂:1%AlCl3的乙醇溶液或在UV365nm下观察荧光斑点位置
3. 糖类成分的检识反应(molish反应)
分别取制备的芦丁和槲皮素样品1ml,加入2-3滴10%α-萘酚溶液,摇匀,倾斜试管,沿管壁滴加浓硫酸,注意观察两界面产生的变化。

4.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反应
盐酸——镁粉反应(黄酮母核)
各取制备的芦丁和槲皮素样品1ml,加2滴浓盐酸,在酌加少许(50mg)镁粉,注意观察颜色变化情况。

醋酸镁反应
各取制备的芦丁和槲皮素样品0.5ml,加等体积1%醋酸镁醇溶液,注意观察颜色变化情况。

(黄色荧光)。

槐米中卢丁和槲皮素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槐米中卢丁和槲皮素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沸水(置250 ml 烧杯中提前煮沸),煮沸1小时,经棉花过滤,滤渣以200 ml 水煮沸0.5小时,再过滤。合并两次提取液,静置,冷却至室温,析出沉淀, 倾去上清液,抽滤沉淀,并用少量冷水洗涤沉淀,得总黄酮粗品。总黄酮粗品 用甲醇(25 – 40 ml)加热回流溶解,趁热抽滤,再在加热回流状态下加入 水至甲醇-水为1:1,回滴2-3滴甲醇至澄清,静置,重结晶。
二、实验目的
1. 学习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2. 学习干柱色谱的原理、特点及实验操作。 3. 学习硅胶薄层色谱、聚酰胺薄层色谱、纸层色谱的原理、特点及实验操作,
并应用薄层色谱法对已知化合物进行鉴定。 4. 学习苷类成分的一般鉴定程序。
三、实验操作
(一)总黄酮的提取 称取槐花米15 g,在乳钵中研碎,放入烧杯(500 ml)中,加入250 ml
K3[Fe(CN)6]苯胺-联苯
二甲酸 芦丁标准品
槲皮素标准品 葡萄糖标准品 鼠李糖标准品
参考文献:
(一)主要成分的结构及性质
槐花系豆科植物 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蕾。其主要有效成分为芦丁,
芦丁在槐花花蕾中含量高,《药典》规定槐花中芦丁含量不得少于20.0%。其结
构为槲皮素-3-O-芸香糖苷。
(二)基本原理
芦丁分子中有较多的酚羟基,有弱酸性,可与碱成盐而溶于水中,加酸酸化后可
沉淀析出,因而用碱溶酸沉法提取芦丁。
芦丁的精制是利操作步骤
1.芦丁的提取
称取槐花粗粉,置500ml 烧杯中,加入0.4%硼砂沸水溶液200ml,在搅拌下加
入石灰乳,调至 pH8~9,加热微沸20分钟(注意保持 pH8~9),并随时补充蒸发
淡 易溶于热吡啶、热甲醇,溶于热乙醇。热水中溶解度0.55%,

芦丁的提取与鉴定以及芦丁和槲皮素的柱色谱分离道

芦丁的提取与鉴定以及芦丁和槲皮素的柱色谱分离道

实验五芦丁的提取与鉴定以及芦丁和槲皮素的柱色谱分离芦丁Rutin又称芸香苷Rutoside是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黄酮类化合物。

其中以槐花米、荞麦叶、桉树叶中含量较高均可作为提取芦丁的原料。

本实验以槐米为提取原料。

槐米为豆科植物槐树Sophora japonica L.的末开放花蕾其中芦丁含量高达23.5槐花开放后降至13.0。

槐米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芦丁此外还含有槲皮素、白桦脂醇、槐二醇、三萜皂苷以及槐花米甲、乙、丙素等。

芦丁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如抗炎、维生素P样作用、抗病毒、抑制醛糖还原酶作用等。

临床上用于防治脑溢血、高血压、视网膜出血、急性出血性肾炎等。

其衍生物三羟乙芸香苷troxerutin即维脑路通用以治疗脑血管病、视网膜水肿及出血。

一、目的和要求1、通过碱溶酸沉、水重结晶等方法要求得到纯品芦丁。

2、通过芦丁的水解制备其苷元槲皮素。

3、学习和掌握聚酰胺柱色谱法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4、通过槲皮素的乙酰化反应要求得到纯品五乙酰化物。

二、主要成分结构和性质OOOROHOHOHOHRGlu-O-RhaRutinRHQuercetin 1、芦丁Rutin: 分子式C27H30O16.3H2O分子量664.51。

是黄酮苷类化合物为浅黄色粉末或极细的针状结晶水熔点176-178℃.无水芦丁熔点不恒定185-192℃成棕色215℃发泡分解. 溶解度:难溶于冷水1:8000略溶于沸水1:200冷乙醇1:300热乙醇1:30沸甲醇1:7易溶于吡啶和稀碱溶液中.微溶于丙酮、乙酸乙酯不溶于苯、乙醚、氯仿、石油醚。

芦丁分子中具有多个酚羟基显弱酸性易溶于碱液中酸化后又析出因此可用碱溶酸沉法来提取芦丁。

芦丁分子中含有邻二酚羟基在空气中易被光分解而变为暗褐色在碱性条件下更易被氧化分解硼酸盐能与邻二酚羟基结合从而达到保护的目的因此在用碱液加热提取芦丁时往往加入少量硼砂保护芦丁以减少其氧化分解。

2、槲皮素Quercetin: 分子式C15H10O7.2H2O分子量338.28。

槐花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槐花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实验三槐花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与鉴定芦丁(Rutin)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现已发现含芦丁的植物至少在70种以上,如烟叶、槐花、荞麦和蒲公英中均含有。

尤以槐花米(为植物Sophora japonica的未开放的花蕾)和荞麦中含量最高,可作为大量提取芦丁的原料。

槐花米为豆科植物槐花的未开放花蕾。

味苦性凉,具清热、凉血、止血之功。

槐花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芦丁,又名芸香甙,含量可达12-16%。

芦丁是由槲皮素(Quercetin)3位上的羟基与芸香糖(Rutinose)〔为葡萄糖(Glucose)与鼠李糖(Rhamnose)组成的双糖〕脱水合成的苷。

为浅黄色粉末或极细的针状结晶,含有三分子的结晶水,熔点为174~178℃,无水物188~190℃。

溶解度:冷水中为1:10000;热水中1:200;冷乙醇1:650;热乙醇1:60;冷吡啶1:12。

微溶于丙酮、乙酸乙酯,不溶于苯、乙醚、氯仿、石油醚,溶于碱而呈黄色。

芦丁具有维生素P样作用。

可降低毛细管前壁的脆性和调节渗透性,有助于保持及恢复毛细血管的正常弹性,临床上用作毛细管脆性引起的出血症,并常用作防治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剂。

现在国处也常用芦丁作食品及饮料的染色剂。

一、实验目的1.通过芦丁的提取与精制掌握碱-酸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及操作。

2.掌握芦丁的一种提取、精制方法及提制过程中防止甙水解的方法。

3. 掌握黄酮甙水解生成甙元的方法及二者之间的分离。

4.熟悉芦丁、槲皮素的结构性质、检识方法和纸层析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是利用芸香苷中含有较多的酚羟基,可溶于碱中,加酸酸化后又可析出芸香苷结晶的性质,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并用芸香苷对冷、热水的溶解度相差悬殊的特性进行精制。

芦丁可被稀酸水解,生成槲皮素及葡萄糖、李糖,并能通过纸层析鉴定。

芦丁及槲皮素还可通过化学反应及紫外光谱鉴定。

三、实验材料槐米、石灰乳、0.4%硼砂水溶液、2%的硫酸溶液、浓盐酸、正丁醇、醋酸、氨水、1%的氢氧化钠溶液、1%的三氯化铝乙醇溶液、1%的葡萄糖溶液、1%的鼠李糖溶液、1%芸香苷乙醇溶液、1%槲皮素乙醇溶液、95%乙醇、碳酸钡、广泛pH试纸、中速层析滤纸等。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四 柱层析分离芦丁和槲皮素以及聚酰胺TLC鉴定芦丁和槲皮素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四 柱层析分离芦丁和槲皮素以及聚酰胺TLC鉴定芦丁和槲皮素
3. 洗脱 加好样品后,先用50%的乙醇冲洗, 待两层析带之间的距离约1cm后,再用90%的 乙醇冲洗。
三.实验操作步骤
• 4. 收集 用试管收集,每试管接收10 ml。 • 5. 检测 分离结果用TLC检测。
(二)芦丁和槲皮素聚酰胺色谱柱层析后的 试样进行聚酰胺薄膜层析操作
• 1. 配制展开剂,甲醇:丙酮:苯=8:1:1 • 2. 将展开剂倒入展开缸中,展开缸中展开剂
1. 槲皮素与芦丁的结构
HO
O
OH OH
OH
OH
O
槲皮素
HO
O
OH OH
O Glc Rha
OH
O
芦丁
二、实验原理
• 根据聚酰胺的“双重功能”来进行分离。 • 一).比较黄酮苷 • 1. 展开剂的极性较大(水溶性溶剂所占比
例>50%)时,如:含水醇或水:甲醇:丁 酮:乙酰丙酮=65:15:15:5; 洗脱先后 顺序: • 三糖苷>双糖苷>单糖苷>苷元 • 理论: 用反相色谱理论来解释。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利用聚酰胺在乙醇水系统中洗脱原理与rp18的洗脱原理类似因此芦丁先从聚酰胺柱上洗脱出来槲皮素后从丁先从聚酰胺柱上洗脱出来槲皮素后从聚酰胺柱上洗脱出来
实验四 柱层析分离芦丁和槲皮素以 及聚酰胺TLC鉴定芦丁和槲皮素
一 、实验目的
• 掌握用聚酰胺柱层析分离芦丁和槲皮素 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二、实验原理
• 2). 展开剂的极性较小(脂溶性溶剂所占 比例>50%)时,如:苯:丁酮:甲醇 = 60: 20:20; 洗脱先后顺序:
• 极性小的先洗脱,极性大的后洗脱。 • 用正相色谱理论来解释。
二、实验原理
• 二).黄酮苷元之间的比较: • 用氢键吸附的原理来解释。

中药化学题库大题

中药化学题库大题

中药化学题库大题章节实验二试题:实验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层析检识选用了何种担体?分离原理是什么?此种担体较常用的移动相是什么?为何选用AlCl3 作显色剂?写出槲皮素结构式。

【答案】1.聚酰胺2.原理是氢键吸附。

3.常用水—乙醇不同比例为移动相。

4 .芦丁与槲皮素为黄酮类,且都有5-OH 、邻二酚羟基,槲皮素还有3-OH ,与AlCl3 反应可显黄绿色荧光。

编号:716 章节2.1 试题:简述中药化学成分划分概况。

(写出五种类型)题号868【答案】一.按物质基本类型:有无机成分、有机成分。

二.按化学结构母核或骨架:甙、黄酮、甾类、萜类、醌类等。

三.按酸碱性:酸性、中性、碱性成分。

四.按极性程度:亲脂性(非极性)、中等极性、亲水性(极性)。

五.有无活性:有效(有活性)成分、无效成分。

六.按物质代谢有一级代谢产物、二级代谢产物。

编号:718章节2.2 试题:某氯仿或乙醚中含有机酸、酚性成分、中性成分、碱性成分,如何用萃取法将它们分离。

可用流程表示。

编号:722章节4.3 试题:在羟基蒽醌中,羟基位置与酸性强弱有何关系?为什么?对碱的溶解性有何不同?题号874【答案】性OH酸性较强,a -OH酸性较弱。

1. 受羰基及p- n共轭效应的影响使B -OH酸性增强可溶于Na2CO3 ;2. 与羰基形成分子内氢键使a -OH酸性降低,不溶于Na2CO3,可溶于NaOH。

编号:723章节 4.6 试题:羟基蒽醌乙酰化时,乙酰化试剂有哪些种?欲保护a -OH,须用什么方法?为什么?题号875【答案】1 .有冰乙酸、醋酐、醋酐+硼酸、醋酐+硫酸、醋酐+吡啶。

2. 可用醋酐/ 硼酸作为乙酰化试剂。

3. 硼酸可与a -OH络合形成络合物,并且该络合物不稳定,加水可分解,恢复原结构。

编号:725章节 4.3 试题:羟基蒽醌的酸性与结构有什么关系?题号877【答案】1. 与位置及数目有关。

2 .a-OH的酸性小于B -OH ;3 .数目相同时:1 )个a-OH时,1 , 8-二羟基酸性大于1 , 4或1 , 5-二羟基;2)1个a-OH、1个B-OH时,1 , 3-二羟基或1 , 6-二羟基酸性强;3)2个B-OH时,3 , 6-二羟基酸性最强、2 , 3-二羟基酸性则弱。

天然药化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鉴定及槲皮素的制备

天然药化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鉴定及槲皮素的制备
天然药化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鉴定及槲皮素的制备
芦丁又叫芸香苷,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其中以槐花米和荞麦叶中含量最高,使用最多的 是槐花米。 槐花米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未开放花蕾。味苦性凉、具有清热凉血、 止血的功效。炒炭常用来治疗各种出血症,如肠风便血、痔血、尿血、崩漏下血等。 槐花米的主要成分为芦丁。 芦丁可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和调节渗透性。 临床上用作毛细血 管脆性引起的出血症,并常作为高血压症的辅助治疗药,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酸碱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及操作。 2.掌握化学鉴别实验、苷的水解及薄层检查等方法在苷类化合物鉴定中的作用。 3.了解 UV 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芦丁(rutin)C27H30O16:浅黄色针状结晶 mp174~178℃(含三分子结晶水) ;188℃(无 结晶水) 。难溶于冷水,可溶于热水、热甲醇、冷甲醇、热乙醇、冷乙醇,不溶于乙醚、氯 仿、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等,易溶于碱液,酸化后析出。全水解得槲皮素和葡萄糖及鼠 李糖。 槲皮素(quercetin)C15H10O7﹒2H2O:黄色结晶,mp313~314℃(2 分子结晶水) 。316℃ (无水物) 。能溶于冷乙醇、易溶于沸乙醇,可溶于甲醇、乙酸乙脂、冰醋酸、吡啶、丙酮 等,不溶于水、苯、乙醚、氯仿、石油醚等。
残渣
滤液 在 60~70℃下浓盐酸调至 PH4~5,静置 1 小时, 抽滤,洗涤沉淀至中性。
滤液
沉淀(粗制芦丁) 将沉淀悬浮于 300ml 蒸馏水中,加热煮 沸 15 分钟趁热抽滤。
残渣
滤液 充分静置过滤,60~70℃下干燥。 芦丁(精制品)
2.芦丁的酸水解 称取精制品芦丁约 2g 研细,加 1%H2SO4150ml,投入 500ml 锥形瓶中,放沸石,直火沸 腾后,保持 2 小时,放冷后抽滤。

芦丁的提取与鉴定

芦丁的提取与鉴定

所以可以认为 a 为葡萄糖,b 为鼠李糖。糖试液中含有葡萄糖和鼠李糖。芦丁样品中含有 芦丁,槲皮素样品中含有槲皮素。 (4)薄层色谱
Rf(A)=0.46 Rf(B)=0.40 Rf(C)=0.10 Rf(D)=0.07 因为 Rf(A)≈ Rf(B) Rf(C)≈ Rf(D)
所以可以认为 B 为芦丁,D 为槲皮素。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二. 实验原理
芦丁为双糖苷,具有较大极性,对热水和冷水具有较大的溶解差异,故用水对其进行提取 精制。
芦丁可被稀酸水解,生成槲皮素及葡萄糖,鼠李糖,并通过薄层层析,纸层析鉴定。芦丁 及槲皮素还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及紫外及红外光谱鉴定。
OH OH
OH OH
HO
O
HO
O
+
H
+
O
OH
OH O Glc O
OH O
芦丁粗品
重结晶
芦丁纯品
原理:黄酮苷难溶于酸水,易溶于碱水。
2 芦丁及槲皮素的纸层析和聚酰胺薄膜层析的结果如何?为什么不同?
在纸层析中 Rf 槲皮素>Rf 芦丁,在聚酰胺薄膜层析中 Rf 槲皮素<Rf 芦丁
纸色谱是正相分配色谱,芦丁的极性比槲皮素大,所以 Rf 槲皮素>Rf 芦丁
聚酰胺薄膜是吸附色谱,芦丁极性与流动相极性相近,易向高处展开,所以 Rf 槲皮素<Rf 芦丁。
芦丁溶液变成绿色 槲皮素溶液变成深 绿色
芦丁溶液加入 ZrOCl2 后颜色加深, 加入柠檬酸后,颜 色变浅。 槲皮素加入 ZrOCl2 后颜色变深,加入 柠檬酸后没变化。
芦丁,槲皮素都黄
酮类化合物,黄酮
类化合物,5-羟基 呈绿色,3,5-二羟 基呈深绿色。

中药化学实验讲义

中药化学实验讲义

《中药化学实验讲义》实验须知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是中药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把握天然药物有效成份提取、分离和检定的大体操作技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养成周密科学态度和良好工作作风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为此,提出以下实验须知:1.遵守实验室制度,保护实验室平安,不违章操作,严防爆炸、着火、中毒、触电、漏水等事故的发生。

假设发生事故应当即报告指导教师。

2.实验前作好预习,明确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的大体原理和方式,安排好当天打算,争取准时终止。

实验进程应养成及时记录的适应。

凡是观看到的现象和结果及有关的重量、体积、温度或其他数据,应当即如实记录,实验完毕后,认真总结,写好报告,提取纯化所得单体产物包好,贴上标签(日期、样品名称、纯度、mp、bp、TLC、重量)交给教师。

3.实验室中维持安静,不准高声喧嚷,不准抽烟、不迟到、不随意离开,实验台面应维持清洁,利用过的仪器及时清洗干净,寄存在实验柜内,废弃的固体和滤纸等丢入废物缸内,绝不能丢入水槽、下水道和窗外,以避免堵塞和阻碍环境卫生。

4.公用仪器及药品用完后当即返还原处,破损仪器应填写破损报告单,注明缘故。

节约用水、用电、药用试剂。

严格药品用量。

5.维持实验室内整洁,学生采取连番值日,每次实验完毕,负责整理公用仪器,将实验台、地面打扫干净,倒清废物缸,检查水、电和门窗是不是关闭。

实验一薄层板的制备、活度测定及应用一、目的要求1.把握硅胶薄层板的制备及薄层层析的操作方式2.把握硅胶薄层活度的测定方式3.应用薄层层析法检测识中草药化学成份二、实验材料薄层层析用硅胶G,硅胶F,羧甲基纤维素钠,%二甲基黄(Dimethy-yellow. P-Dimethylaminoazobenzene),苏丹红(Sudan Ⅲ),靛酚蓝(Indophenol blue 4-Tapnthoquinone-4-dimethyl aminoaniline),苯,微量点样管,10×20cm玻璃板20块,碾钵7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细粉(约2.6克)中和至PH7。滤除生成的BaSO4沉淀
(可用滑石粉助滤)。滤液浓缩至约1ml。供纸层析点样 用。
展开剂
对照品 显色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正丁醇-醋酸-水(4:1:5上层或4:1:1)
葡萄糖、水解液鼠李糖水溶液 苯胺邻苯二甲酸盐试剂喷后,105℃烘十分 钟。显棕色或红色斑点。
三、槲皮素五甲醚的制备
取槲皮素结晶4000mg,置于150ml的三颈瓶中,加50ml无水丙酮,
取上述溶液1~ 2ml,然后加10%α -茶酚乙醇溶液,摇匀,沿
管壁滴加浓硫酸,注意观察两液面产生的颜色变化
二.纸色谱及薄层色谱鉴别
1. 纸色谱:
新化一号层析滤纸 样 品: 自制芦丁、槲皮素 对照品: 芦丁、槲皮素 展开剂: (1) 正丁醇-醋酸-水(4:1:5上层或4:1:1) (2) 25%醋酸水溶液 (3) 85%醋酸水溶液 显 色: (1) 可见光下观察,再在紫外光下观察 (2) 经氨气后再观察 (3) 喷三氧化铝试剂后再观察
实验

芦丁的鉴定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思考题
实验目的

掌握黄酮类成分的主要性质及黄酮苷、苷 元和糖部分的鉴定方法
实验内容
一、化学检识
取芦丁3~ 4mg,用无水乙醇5~ 6ml溶解,分成3份做以下试验。
(1)取上述溶液1~ 2ml,加2滴浓盐酸,摇匀,再酌加少许镁粉, 注意观察颜色变化情况 (2)取上述溶液1~ 2ml,加 2%ZrOCl2 的甲醇溶液,注意观察颜色变 化情况,再继续向试管中加入2%柠檬的甲醇溶液,并详细记录 颜色变化情况 (3)α -茶酚反应(Molishs Reacfion)
(四)测定结果
槲皮素加位移试剂结果表(λ nm) 加入试剂 无水甲醇 NaOH NaOH5’ MeONa MeONa5 AlCI3 AICI3/HCI NaOAC NaOAC/H3BO3 编号 1 2 2’ 3 3’ 4 4’ 5 3 II峰 256 分解 分解 270 265 277 259 I峰 371 430 分解 416 分解 450 425 387 385 I峰△79 I峰△54 II峰△21 I峰△14 位移值 I峰△59 I峰△45 羟基位置 4’-OH 3,4’-OH 3-OH 3,4’-OH 3,5及3’,4’-OH 3’,4’-OH 7-OH 3’,4-OH
克分子吸收系数的测定:根据已测定的黄酮光谱,测量吸收峰的波 长和吸收峰前后20nm的波长范围。然后取样品溶液约3ml,置于1cm长的 石英杯中,测UV,仔细测量在上述波长范围内各波长的吸收值,反复测 定三次。
思考题及记录

思考题:
(1)芦丁和槲皮素用不同展开剂系统展层将出现什么结果?为什么?
(2)芦丁和槲皮素聚酰胺薄层色谱将出现什么结果?为什么?
2 .芦丁和槲皮素的聚酰胺薄层色谱鉴定:
新化一号层析滤纸
样 品: 自制芦丁、槲皮素 对照品: 芦丁、槲皮素
展开剂: 乙醇-水(7:3)
显 色: (1)可见光下观察,再在紫外光下观察 (2)经氨气后再观察 (3)喷三氧化铝试剂后再观察
3 .糖的检出一纸色谱析法:
取上述滤除槲皮素时保留的水解滤液20ml加Ba(OH)2
~ 3,用乙醚萃取三次,合并乙
醚液,回收乙醚,供薄层层析点伴用。
五、槲皮素降解产物的薄层色谱
硅胶-CMC-Na薄层 对照品: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 间苯三酚(Phloroglucinol)。 展开剂:氯仿-丙酮-醋酸(8:2:0.5) 显色剂:三氧化铁试剂
六、紫外吸收光谱测定槲皮素
~ 15ml,放置,
渐渐析出无色结晶,母液浓缩,复得一批结晶,如母液浓缩后呈糖浆 状不能析出结晶,应加5%NaOH数滴,振摇使硫酸二甲酯水解,此时又 可析出一小部份结晶,合并,以乙醇重结晶, 得皮槲素五甲醚(mp152 ~ 153℃)
四、槲皮素的降解 取槲皮素50mg,置于圆底烧瓶中,加水5ml,乙醇6ml, KOH2g,置水浴上加热回流10小时,蒸去乙醇,加水50ml溶 解,用浓盐酸酸化至pH 2
装上电动搅拌器,冷凝管及温度计,加热回流搅拌,每间隔一适当时 间加入无水碳酸钾0.2克和硫酸二甲酯0.2ml,大约在1.5小时左右加完 4克无水碳酸二甲酯,继续加热回流搅拌直至溶液黄色完全消退为止, 约需4~5小时,停止加热,取下烧瓶,反应液经过滤,沉淀用热丙酮洗 涤数次,合并洗、滤液、蒸馏回收部分丙酮,留存10
(一)原理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测定黄酮化合物在加入各种电解 质或络合剂后吸收峰的位移,根据位移的情况,以判断该 化合物羟基的位置
(二)试剂
无水甲醇
甲醇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三氯化铝溶液
醋酸钠
硼酸饱和液
(三)测定方法
1.黄酮羟基位置的测定:
精密称取黄酮样品(槲皮素)约1.2mg,用无水甲醇溶解,再稀释至 100ml (1)黄酮光谱:取样品溶液约3ml,在200~500nm波段内进行扫描。 (2)氢氧化钠光谱:取样品溶液约3ml,加入氢氧化钠溶液2~3滴立即测 定。放置5分钟后,再测定。 (3)甲醇钠光谱:取样品溶液约3ml,加入甲醇钠溶液5~7滴后,立即进 行测定,放置5分钟后,测定。 (4)三氯化铝光谱:在盛有约3ml样品溶液的石英杯中,加入三氯化铝 溶液6滴,放置一分钟后进行测定,测定后,加入3 滴盐酸溶液(浓盐酸:水=1:1),测定。 (5)醋酸钠光谱:取样品溶液约3ml,加入过量的无水醋酸钠固体,摇 匀:杯底剩有约2mm的醋酸钠后,三分钟内进行测定

记录:
(1)芦丁和槲皮素的纸色谱、聚酰胺薄层色谱结果。 (2)糖的检出纸色谱结果。

记录:
(1)位移测定的结果
(2)测定克分子吸收系数、在吸收峰前后20nm波长范围内,依次测定波 长和吸收值,用方格纸作图,精确的测出吸收峰的波长和吸收值,记 录测定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