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起源与发展--电子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的起源与发展
小组成员:李佳倩
指导老师:白广社
一、课题背景
漫长的诗途中,虽然一路崎岖,一路泥泞,却依旧有着一路鲜花的相伴,“莫言其味,其韵于心”,带我们细细品味于这诗花雨路之上。
二、课题目的
诗歌是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也是见证和间接的以诗人的视角记录了当世之事。它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三、课题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内容:诗歌的起源与发展进程及其现实意义。
主要研究方法:1、查阅有关诗歌的资料
2、研究诗歌的发展与变化
3、总结诗歌发展变化的特点
四、课题研究过程
1、总体概述。(诗歌的起源与发展)
2、分层、递进,详写各时代诗歌的发展与变化,代表人物、代表作等(《诗经》及其发展史)(唐诗)(宋词与元曲)(诗的现代化发展)(现代诗歌发展进程)层层推进,以诗史的形式贯穿整个研究学习,合理分配布局,言简意赅的阐明主旨及课题研究结果。
五、课题研究结果
论文:
题目:诗花雨路
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继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乐府(多用五言诗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
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而到宋代,诗已不似唐朝那般灿烂,但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抒情成分减少,叙述、议论的成分增多,重视描摹刻画,大量使用散文句法,使诗不再拘于格律之域。
到现代诗,现代文学在“五四”革命爆发中诞生。现代新诗形成了,设有一定格律,不拘泥于音韵,不讲雕琢,不尚典雅,只求质朴,以白话入行的基本共性。
新时期以来,沉寂十载的诗坛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景象。出现了一系列如:新月派、象征派、新格律派、左翼派、现代派、七月派等的新诗派,风格千姿百态,各不相同。
花本无情,诗有意;道本无途;路趋趋。结束的是诗篇,缠绵的是诗韵,无尽的是诗途。漫长的诗途中,虽然一路崎岖,一路泥泞,却依旧有着一路鲜花的相伴,“莫言其味,其韵于心”,带我们细细品味于这诗花雨路之上。
六、研究体会
漫步于诗花雨路之上
高2013届六班李佳倩诗歌是人类的母语,它是一种语言文化最精华的体现,也是最集中体现语言“文学性”的一种样式。通过阅读鉴赏诗歌,可以陶冶情操、纯净心灵、提高文学修养。
诗歌的抒情性。西汉《毛诗序》中指出:“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
于言。”说明了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抒情性。写诗不管是用来绘景、咏物,还是写人、叙事,可以说都是为了抒发作者丰富而强烈的情感。抒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
诗歌的凝练性。诗贵精炼。古今中外的诗人几乎都甘愿在语言的锤炼上下苦功夫: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方干“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刘秉忠“青云高兴入冥搜,一字非工未肯休”……这些文学家都极其注重炼字炼句,求得语言凝练,以精炼的笔墨展现最丰富的内容。
诗歌的形象性。诗歌虽然也重理趣之妙,但是一般不以严密判断或推理服人,而是注重以形象感人。写愁绪多,多到“白发三千丈”、“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雪花大,大至“燕山雪花大如席”;写乐声,乃“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言悲伤,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和突出事物特点,使读者获得鲜明的艺术感受。
这些艺术形象往往是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融注在一起的,即达到客观的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这便形成诗歌的意象。意象是情感的载体,它本身蕴涵着丰富独特的情感信息,如“折柳”、“孤帆”、“长亭”等往往和离愁别恨、相思离别有关,“秋雁”“明月”、“飞絮”、“断肠”等则和思乡情怀联系在一起。
诗歌的音韵性。诗歌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的诗大都可以入乐歌唱,不入乐的诗其语言也按一定的规律进行组合,具有和谐上口、铿锵悦耳的音乐美。古典诗歌讲究格律,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严格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定,追求诗歌声调变化和抑扬顿挫的音乐美。一般来说,五言诗三个音步,七言诗四个音步,构成行与行之间的节奏的匀称,同时读的过程中,停顿长短错落,轻重强弱配合,产生奇妙的音乐美感。现代新诗在格律上不像古典诗歌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但却强调诗歌的节奏韵律,强调具有音乐一样的旋律美。
诗歌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诗歌的魅力往往就是语言的魅力。因此,诗歌教学必须从语言入手,只有从品味语言开始,我们才能切实感受到诗人的艺术匠心所在。
七、参考文献
《诗歌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