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与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平台作为推动产业界、学术界及研究机构深度合作的重要桥梁,正逐渐成为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
以下六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协同创新平台如何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一、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协同创新平台首先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包括实验室、研究设备、数据信息、专业知识等,打破传统界限,实现资源的高效共享。
这种资源共享机制不仅避免了重复,还促进了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例如,高校的高端科研设施可以向企业提供服务,企业的实际需求又能直接反馈给科研团队,形成资源互补和循环利用的良性互动。
二、联合研发与项目合作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了产学研之间基于共同兴趣和目标的联合研发项目。
通过设立跨领域、跨机构的研究团队,集合多方面的智慧和技术,针对行业痛点和前沿科技开展攻关,加速技术突破和新产品开发。
这种模式下,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缩短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路径,提高了研发效率和成功率。
三、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协同创新平台搭建了人才培养与交流的快速通道,为学生、学者和企业人员提供了跨界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通过实习实训、联合培养、学术交流等形式,不仅为企业输送了具备实战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也为学界和研究机构输入了行业前沿视角和实践经验。
此外,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鼓励科研人员与企业家之间的角色转换,促进了知识与经验的双向流动。
四、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政府和相关机构通过协同创新平台发布针对性的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激励措施,为产学研合作项目保驾护航。
这包括科研经费的专项补助、税收优惠、风险引导基金等,降低了合作项目的初期风险和成本,增强了参与者的信心和动力。
同时,政策导向明确,为产学研合作指明方向,促进资源向国家需求和重点产业领域集中。
五、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协同创新平台通过上述机制,逐步构建起一个开放、包容、多元的创新生态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不同主体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形成了紧密连接的网络,实现了信息、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的自由流通。
产学研协同创新概念
产学研协同创新概念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代表了产业、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之间紧密合作创新的形式。
最初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目的是在高新技术领域推进创新,提高经济竞争力。
在中国,随着科技进步的不断加速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性。
本文将通过介绍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基本概念、实施方式及优势等方面,探究其对于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
一、什么是产学研协同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简单来说就是在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之间建立全面的合作关系,通过共享资源、共同研究和开发等方式推进良性的创新生态圈。
其中,产业界负责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推进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学术界负责研究技术和核心问题;研究机构负责技术开发和转化。
三者之间的紧密合作,不仅能够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创新动力和推进技术革新,而且还能够推动产业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
二、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实施方式1. 紧密合作产学研协同创新需要建立一个紧密合作的平台,主要是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的机制来实现。
联合实验室可以是由政府或企业投资建设,也可以由高校和企业建立合作。
联合实验室的目的是为产业界提供高水平、高效率、高获益的科研服务和技术支撑。
这种联合实验室由产业界和学术界之间的科学家、学者、工程师和工作人员组成。
2. 共享资源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中,共享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这些共享资源主要包括各类数据和信息,也包括设备和技术。
其中,数据和信息是最基础的共享资源,这里包括市场调查、技术研究、经验分享等方面,以便各方共同参与。
而设备和技术则包括测试设施、生产设备和成果应用技术等,这将在研究过程中提供实时的、更全面的技术服务,提高合作的效率。
3. 共同研发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共同研究,需注意分工合作与合理发挥各自的优势。
产业界要从市场需求出发,明确技术研究方向,使研究方向与市场需求相统一;学术界要发扬自身的科学技术和研究能力,寻找适合产业界需求的技术创新方向;研究机构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为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资源整合。
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
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引言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指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界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共享资源、知识和技术,共同开展创新活动。
这种协同创新模式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为了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来支持和引导这一过程。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性产学研协同创新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合作,产业界可以获取到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知识,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学术界可以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研究界可以更好地了解实际问题,并将其解决方案转化为商业机会。
产学研协同创新还可以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产业界拥有丰富的资金、市场渠道和管理经验,学术界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技术能力,研究界拥有深入的行业洞察和创新思维。
通过合作,各方可以共享资源和优势,实现合作共赢。
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的目标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的目标是搭建良好的合作平台,推动产学研三方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具体目标包括:1.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通过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提高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鼓励产业界向学术界和研究界借鉴最新科技成果,推动科技创新。
2.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科技成果评价和推广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3.提高产业竞争力。
通过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举措,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4.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流。
通过建立人才培养基地、设立科研奖励机制等措施,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提高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的主要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可以采取以下主要措施:1.建立合作平台。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产学研合作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推动产学研三方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提供资金支持。
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
资金可以用于科研经费、人才培养、设备购置等方面。
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咱来说说这个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咋建立哈。
首先呢,产,就是企业这一块。
企业得主动点儿,不能老是闷头自己干。
企业得把自己在市场上碰到的那些头疼事儿,像什么技术瓶颈啦,产品竞争力不够啦,明明白白地告诉学校和科研机构。
比如说,企业要是做手机的,发现电池续航老是上不去,这就是个大问题,得赶紧跟学校和科研单位讲。
然后就是学,也就是学校啦。
学校可不能只在象牙塔里搞那些纯理论的东西。
学校得根据企业的需求来调整教学和科研方向。
就好比学校有个电子工程专业,知道企业对电池续航有要求,那在课程设置上就可以多加点关于新型电池研发相关的课程,让学生也参与到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里去。
而且学校有很多年轻有创意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没有太多束缚,说不定能想出一些奇奇怪怪但是特别有效的点子呢。
再就是研,科研机构啦。
科研机构那可是有很多高科技人才和先进设备的。
他们得和企业、学校多串串门儿。
不能自己在那搞了一堆高大上的研究成果,结果没人用得上。
科研机构要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企业的需求对接好。
比如说,科研机构研究出了一种新的电池材料,但是如果不跟企业合作,这个材料可能就只能在实验室里落灰。
要是跟企业合作呢,企业就能把这个材料用到手机上,一下子手机续航就上去了,皆大欢喜啊。
那怎么让这三方协同起来呢?得有个沟通的平台,就像个大群一样,大家在里面可以随时交流想法。
政府也可以当个热心的群主,搞一些政策支持,比如给合作项目资金补贴啦,给参与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减税啦。
这样大家就更有积极性了。
还有就是人才的流动。
企业的技术骨干可以到学校去给学生讲讲实际操作中的经验,学校的老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员也可以到企业去看看生产线上的实际情况。
这就像大家互相串串门,了解了解彼此的生活习惯,合作起来就更顺畅了。
以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
以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产业升级加速,人们对于创新的需求也不断加大。
如何打造一个以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是指产业界、学术界、研究界和政府部门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和合作关系,形成一个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
其中,产业界提供市场需求和实际问题,学术界进行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研究界进行中间环节创新和成果转化,政府部门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在这个协同创新体系中,不同的角色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形成了一条从研究到应用的科技创新链。
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优势在于,能够提高科技创新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
为了构建一个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需要政策支持、资源投入和平台建设。
政府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为产学研用合作提供政策性支持和经济保障。
同时,政府还可以投入更多的资源,建设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和科技孵化中心,提供技术转移、资金扶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
另外,要构建一个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还需要建立平台共享机制。
政府部门可以建设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为不同领域的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
同时,政府还可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加强成果转化的协同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实
际应用。
总之,以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政府部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应该共同努力,建设起一个更加紧密、高效的产学研用合作生态系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模式
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模式说起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模式,大家可能都会觉得这话听着有点深奥,似乎离我们很远。
其实不然,这其实就是把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这三方联手起来,互相合作、互相支持,像三个人合伙做一笔大买卖,大家分工合作,最终每个人都能从中获益。
你想啊,企业有需求,学校有知识,科研机构有技术,三个头脑汇聚到一起,碰撞出火花,那效果肯定不一般。
你看,现在社会发展这么快,技术日新月异,光靠一个人或者一个单位单打独斗,根本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就拿科技创新来说吧,一个企业有了好点子,可是没技术支持怎么去实现?学校虽然有很多研究成果,可是那都是理论的东西,离市场还差点什么。
至于科研机构,他们有一堆的研究数据和技术储备,但也许并不具备足够的商业运作能力。
所以,这三方一合作,三颗星连成一线,简直是强强联手,风头劲得很。
说到这里,可能你会问,难道不是很多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都有合作吗?怎么就叫深度融合呢?嘿嘿,深度融合可不光是简单的握个手,签个协议那样儿。
它讲究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作的内容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真的是深入骨髓,几乎把各自的优势都发挥到极致。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看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它们可不只是在做产品的改进,背后还得有高校的科研支持,一起攻克难题,甚至在产品的开发上,企业的工程师和学校的教授都得一起“啃”技术难关,互相给对方出主意,最后把一堆难解的数学公式和数据模型变成了真正能卖出去的商品。
这可不是一般的合作,真的是在一起“腻歪”出来的。
还有一个点就是,这种协同创新模式不光是在产品的开发上有用,它还能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你想,企业能从学校和科研机构那里得到技术支持,创新能力自然就能提升,那社会上各行各业的水平就能跟着水涨船高。
就像你做一道题,旁边有个小伙伴给你提个醒,顺便还教了你个新方法,那你做起来是不是能更得心应手?这不就是相互促进、互利共赢嘛。
企业能赚到钱,学校能得到更多的研究机会,科研机构也能通过这个平台将技术转化成更有实际意义的成果。
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现状及对策
国际合作中存在着文化差异、知识产权保护等难题,需要加强沟通和协商,建立互信机制和合作规则,确保产学 研协同创新的顺利进行。
产学研协同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及发展策略
深度融合
产学研协同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是推动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实践教学、 科研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良性循环。
人才培养
重视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培养, 通过设立奖学金、实习实训基地 等方式,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技术研发
加强技术研发能力,提升产学研 协同创新的技术水平,通过引进 先进技术、开展联合攻关等方式 ,推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
。
成果转化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高产 学研协同创新的成果转化效率, 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CHAPTER 04
未来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展望 与趋势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未来发展方向
智能化方向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产学研协同创 新将更加注重智能化方向的发展,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协同 创新的效率和成果质量。
国际化方向
国际化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必然趋势,未来产学研协同创 新将更加注重与国际前沿科技的对接,加强国际间的科技 合作与交流。
跨界融合方向
跨界融合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方向,未来产学研协同 创新将更加注重不同领域之间的融合与交叉,通过跨界创 新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
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国际合作中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
国际合作可以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和更多的资源,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和人才流动,推 动全球科技创新的进步和发展。
01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是指产业界、学术界、科研机构和应用领域之间建立起的一种紧密合作的创新模式。
它通过各方的合作和协同,促进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对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的一些探讨和分析。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体系中,产业界、学术界和科研机构之间可以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通过这种合作,可以有效地整合资源和优势,提高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水平,推动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对于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这个体系中,产业界可以通过与学术界和科研机构的合作,获取到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研究成果,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同时,学术界和科研机构也可以通过与产业界的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对于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体系中,各方之间的合作和协同可以有效地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同时,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可以推动经济的创新驱动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和支持。
首先,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为产学研用合作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政策支持。
其次,需要产业界、学术界和科研机构的积极参与和合作,共同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
最后,需要加强各方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起良好的合作机制和合作平台,促进产学研用之间的合作与协同。
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中,各方应该注重合作的实效和效果。
可以通过建立科研项目的联合研究团队,共同制定研究方案和目标,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同时,可以建立产学研用之间的交流平台和合作机制,促进信息的共享和流通,推动产学研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和合作机制,保护合作成果的知识产权,激励创新和合作的积极性。
平潭创新论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平潭创新论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探索与实践在当今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创新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平潭创新论坛作为一个聚焦创新的重要平台,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为地区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产学研协同创新,顾名思义,是将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机构的优势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创新的发展。
这种创新模式打破了传统上产业、学术和研究之间的壁垒,促进了知识的流动、技术的转化和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平潭创新论坛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政府官员汇聚一堂,分享各自的经验、见解和需求。
通过论坛的交流活动,各方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的优势和困境,为后续的合作奠定基础。
在产业方面,平潭地区的企业积极参与到产学研协同创新中来。
他们不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者,更是创新的推动者和需求的提出者。
企业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将自身在市场中的敏锐洞察力和实践经验与学术研究的前沿理论和技术相结合,共同开展研发项目。
例如,平潭的一家_____企业,在面对市场竞争压力和技术升级的需求时,主动与当地一所高校的科研团队合作,共同研发了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_____产品。
这一产品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
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平潭地区的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科研实力,为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高校的科研团队通过与企业合作,能够将研究成果更快地转化为实际应用,同时也能够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研究方向,使科研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比如,某高校的材料科学研究团队与平潭的一家制造企业合作,针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材料性能问题进行研究,成功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高性能材料,大大提高了企业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科研机构在平潭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他们通常具有更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更深入的专业研究能力,能够为创新项目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浅谈高职院校如何进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浅谈高职院校如何进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随着科技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注重对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研究。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本质是通过产业、学术界、科研机构三者之间的合作与协作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
高职院校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机构,也应该积极地参与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中去。
但是,高职院校如何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呢?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优势首先,我们要了解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优势。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可以提升学校科研水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此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还可以为企业和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服务,增强企业和社会的创新能力。
因此,高职院校积极参与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中去是非常有必要的。
高职院校如何参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建立科技服务站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自身师资力量和先进的设备条件建立科技服务站,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技术服务。
科技服务站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研发等服务,为社会提供技术创新等服务。
科技服务站的建立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和企业建立良好的协同关系。
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地高职院校可以在自身校园内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地,与企业和社会建立联合实验室,在共享实验室、科技创新中心等场所开展合作研究。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地将成为高校实现教育和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深度发展。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相关知识和技能。
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实力。
高校应当结合产业需求,确定专业方向,引领师资队伍的发展,挖掘科研人才的潜力,加速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商业化应用。
结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参与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中去。
建立科技服务站、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是高职院校实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根本保证。
高职院校要适应时代需求,不断加强自身实力和科研水平,为中国的科技创新做出贡献。
创新合作与产学研结合——推动创新合作与促进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性与途径
创新合作与产学研结合——推动创新合作与促进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性与途径创新合作和产学研结合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路径。
在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只有通过创新合作和产学研结合,才能迅速获得技术突破和市场竞争力,保持企业发展的活力和优势。
创新合作是不同实体之间共同合作,以创造新的技术、产品和服务。
在创新合作中,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等各方通过合作共享资源、技术和知识,互相融合优势,共同解决技术难题,促进技术转化和产业升级。
创新合作的途径有很多,例如共同技术研发、合作创业、共享研发设施和设备等。
通过创新合作,企业能够获得高效、灵活和低成本的创新资源,加速技术进步和市场投放。
产学研结合是工业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形成紧密合作关系的一种模式,通过这种模式,产业界、学界和研究界实现对技术和创新成果的共享和交流。
产学研结合的途径包括开展联合研发项目、共享科研成果、建立产学研联合实验室等。
通过产学研结合,可以使科学研究成果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能够帮助学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基础研究,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
创新合作和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创新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力提升。
通过合作共享资源和优势,可以提高技术水平、加速技术转化和产品升级,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创新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效率。
不同实体之间通过合作共享资源和知识,可以减少重复投入和浪费,提高研发效率和经济效益。
再次,创新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企业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可以吸引高素质人才参与企业创新活动,同时也可以帮助学校和科研机构培养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
最后,创新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可以促进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通过合作创新和技术转移,可以推动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推动创新合作和促进产学研结合,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和配合。
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内涵、问题与对策
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内涵、问题与对策作者:祝传林孙万霞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2年第21期“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指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研究机构)三个基本主体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在政府、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的协同支持下,在完善的风险承担及利益分享机制下,共同进行技术等相关协同创新活动。
”其本质属性是一种管理创新,是我国经济转型、提高劳动者素质、管理创新的重要环节,从国家战略全局出发产学研协同创新意义十分重大。
一、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内涵第一,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中,政府发挥引导作用。
政府是整个协同创新大环境的主要构成者,政府在政策制度以及舆论等方面的作为,对整个协同创新的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政府只有在政策制度甚至资金方面给予积极的引导,才能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
第二,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中,企业占据主体作用。
企业是与市场联系最紧密的一方,在市场资源配置和技术需求的作用下,企业对新技术新产品的需求,是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构建的原始动力,也只有企业能够最大程度的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提供资金并承担风险。
尤其是中小企业,体制较简单,接受创新的速度较快,对市场的敏感度强,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中更是重中之重。
第三,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中,大学发挥基础和生力军作用。
大学是创新活力最强的一方。
独具优势的科研设施以及在不断的学术交流和专家学者自身的研究的基础上,加上部分学生别具一格的创新成果,使大学成为一个不断涌出创新成果的地方,如何成功的转化这些创新成果,使其成为市场上的盈利产品,为产学研平台上的各方创造收益,是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中着重考虑的问题。
第四,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中,科研机构发挥引领和骨干作用。
科研机构一般承担的是国家重要的研发项目,是受到国家支持的研究活动,其研发成功后一般能够在转化方面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浅谈高职院校如何进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浅谈高职院校如何进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也成为高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高职院校开始意识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对于促进人才培养、推进产业发展、提高学校实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那么,高职院校如何进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呢?本文就此做一些探讨。
一、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的重要渠道,在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中应扮演重要角色。
为此,高职院校需要建立起一个能够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平台。
该平台可以采用“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内部协同”等方式,形成一个协同合作的体系。
首先,要建立与企业合作的平台。
通过与企业合作,高职院校可以了解市场需求,把握技术动态,促进技术转移。
同时,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其次,要建立与其他高校合作的平台。
通过与其他高校联合,高职院校可以共享资源,共同开展研究,推动技术创新。
最后,要建立内部协同的平台。
通过建立不同学科之间的互动机制,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二、开展留学生项目开展留学生项目是高职院校的一种重要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方式。
在留学生项目中,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企业参与,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制定课程、教案和教学方法等。
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通过开展留学生项目,高职院校可以有效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三、加强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高职院校进行实践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
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中,高职院校还可以将实验室作为重要的合作资源之一,与企业和其他高校共享实验室资源,促进技术创新。
同时,高职院校还需要注重实验室的更新和升级,不断提高实验室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加强实验室建设可以为高职院校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提供重要支持。
四、开展行业研究高职院校也可以通过开展行业研究,推动与企业和市场紧密联系起来。
通过分析行业发展趋势、了解行业需求等方式,高职院校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
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基本思路
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基本思路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创新是指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之间进行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以下是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的基本思路:1. 建立合作平台:-设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提供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促进各方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平台可以是创新中心、联合实验室或专项合作项目等形式,为产学研三方提供一个共同合作的空间和机制。
2. 共同确定研究方向:-产学研各方应共同参与确定研究方向,结合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确定重点研究领域和创新方向。
-通过定期会议、研讨会等形式,收集各方意见和建议,达成共识并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
3. 深入开展技术合作与交流:-产学研各方可进行技术合作,包括共同研究项目、技术转让与共享、联合申请专利等。
-搭建技术交流平台,组织定期的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促进产学研之间的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
4. 联合培养科研人才:-产学研各方可以共同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将学术界的优秀研究生、博士生引入到实际项目中进行实践。
-学术界和产业界可以共同为科研人才提供岗位实习、企业指导和学术支持,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人才。
5. 推动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产学研各方应加强对科研成果的评估和筛选,推动优秀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
-学术界和产业界可以共同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孵化器等机构,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6. 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产学研各方应建立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形成良好的互信和团队合作氛围。
-建立定期沟通和评估机制,及时调整合作策略和方向,不断优化合作模式和效果。
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创新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跨界合作、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是关键。
通过有效的协同合作,能够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备注:以上是一份针对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的基本思路,具体实施方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建议在实施前咨询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士的意见,并充分考虑组织内外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与实践研究
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与实践研究一、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概述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指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界三者之间通过合作与交流,实现知识、技术、人才等资源的共享与整合,以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一种机制。
这种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增强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1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核心要素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产业界的需求、学术界的研究、研究界的技术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
产业界的需求是协同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术界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创新思路,研究界的技术则是实现创新的关键,政府的政策支持则为协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2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模式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模式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联合研发:产业界与学术界或研究界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共享研发成果。
- 人才培养: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 技术转移:研究成果通过各种途径转移到产业界,实现产业化应用。
- 政策引导: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
二、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考虑和设计。
2.1 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组织架构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组织架构是实现协同创新的基础。
这包括明确各方的职责和角色,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以及设立专门的管理和服务机构。
2.2 制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政策措施制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政策措施是推动协同创新的重要保障。
这包括制定有利于协同创新的财税政策、人才政策、知识产权政策等,以及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2.3 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平台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平台是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的关键。
这包括建立技术交易平台、信息共享平台、联合实验室等,以及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远程协作和交流。
2.4 培育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文化培育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文化是提高协同创新效果的重要因素。
这包括树立开放合作的理念,鼓励创新思维和跨界融合,以及营造尊重知识产权和保护创新成果的良好氛围。
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模式和育人模式
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模式和育人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模式和育人模式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这两种模式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模式1.1 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定义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模式是指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建立起密切合作的关系,在共同的研究和开发项目中共享资源、技术和信息,实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过程。
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地整合各方的优势资源,推动科技成果向产品转化,推动企业发展。
1.2 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重要性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模式能够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在我国,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日益受到重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模式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1.3 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案例分析以北京大学和阿里巴巴集团的合作为例,他们共同成立了“智能医疗联合实验室”,在医疗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技术研发和创新应用。
通过双方的合作,实现了医疗信息化和智能医疗设备的研发,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推动了医疗行业的发展。
二、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育人模式2.1 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育人模式的定义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育人模式是指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建立起密切的教学合作关系,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形式,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这种模式能够使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实际工作,增强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2.2 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育人模式的重要性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育人模式能够有效地弥补高校教育和企业需求之间的鸿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职业需要。
在当前人才培养改革的大背景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育人模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2.3 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育人模式的案例分析以清华大学和腾讯公司的合作为例,他们共同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通过在校期间开设相关课程和提供实习机会的方式,培养了一批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他们毕业后能够迅速融入企业,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
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就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定义、背景、优势及应用进行探讨,并为读者提供一些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建议。
一、定义与背景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指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之间通过资源共享、知识转移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式开展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一种模式。
产学研协同创新崛起的背景是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资源共享的需求。
在全球经济日益竞争的背景下,创新成为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而产学研协同创新将产业界的资源与市场需求、学术界的科研成果以及研究机构的技术专长紧密结合,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推动科技创新的转化。
二、优势与应用1. 优势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首先,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够有效促进科研成果的应用与转化,将科学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其次,产学研协同创新有助于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实用性,将学术界的理论知识与产业界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有效缩短科技创新的路径。
此外,产学研协同创新还能够拓展组织的创新能力,通过不同领域的合作,汇聚各方的智慧和资源,实现互补优势,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2. 应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应用可以涵盖多个领域。
在制造业领域,产学研协同创新可以帮助企业研发出更高质量、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并提高生产效率。
在农业领域,产学研协同创新可以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质量。
在医疗领域,产学研协同创新可以促进医学科技的进步和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
在信息技术领域,产学研协同创新可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三、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建议要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需要有一定的机制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建立联盟与合作关系。
产学研协同创新需要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建立联盟或与研究机构合作,可以分享资源和知识,提高创新能力。
2. 加强信息共享与交流。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信息平台,促进产学研三方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流,加强合作与协调。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方式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方式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指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之间通过合作创新,加强互动、协同研究的一种模式。
在这种创新模式下,人才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创新需要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跨学科交叉的人才。
为了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是人才培养的基础。
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机构或研究中心,促进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在这个平台上,人才可以参与产业界的实际项目,与企业员工一起工作,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行和需求,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加强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产学研合作机制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学术界可以通过与产业界合作,开展团队项目,共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产业界可以提供实际项目和经验,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帮助学术界开展研究和培养人才。
研究机构可以提供先进的科研设备和技术支持,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产业界和学术界提供技术支持。
三、建立产学研交流平台建立产学研交流平台是促进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通过组织产学研交流会议、研讨会、论坛等活动,促进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这些交流活动,人才可以了解产业界的需求和问题,学术界可以了解产业界的状态和需求,研究机构可以了解学术界的研究方向和进展。
通过交流,促进产学研的深度合作,加强人才的培养。
四、推动产学研人才培训计划推动产学研人才培训计划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开展产学研培训班、研修班等形式,培训人才的跨学科交叉能力和创新思维。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产业界的实际案例分析、学术界的研究方法和理论知识、研究机构的技术应用和实践经验等。
通过这些培训,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增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效果。
五、促进产学研人才的职业发展促进产学研人才的职业发展是激励人才积极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和晋升通道,激励人才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发挥优势和创造价值。
协作性公共服务: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路径选择
协作性公共服务: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路径选择-社会科学论文协作性公共服务: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路径选择戴年红廖和平摘要:当前我国“碎片化”的公共科技服务导致科技资源的分散和闲置,制约着创新要素的对接和创新链条的运行,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就必须依赖公共科技服务的协同供给。
协作性公共服务将碎片化的公共服务整合到连续的统一体当中,形成公共服务提供的联动性结构和竞争性网络。
协作性公共科技服务将有效供给和优化配置科技资源,以完整的“公共科技服务链”驱动“产学研协同创新链”。
关键词:产学研协同创新;协作性公共服务;协同治理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 周年大会(2011年4月)上要求“积极推动协同创新”①,党的十八大报告(2012 年11月)强调“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2013年11月)部署“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这些无疑将关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和探索推向了高潮。
基于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协同创新是多方联动的系统工程,需要深入整合产学研各方及政府、市场和社会其他方面的资源,在引导外部创新需求和刺激内生创新动力之间实现动态平衡,不断营造有利于实施和推进协同创新的政策制度环境和社会文化氛围。
因此,在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如何改革和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全面、充足、优良、有效的公共服务,成为我国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行政体制创新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与意义1.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基本内涵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中心的研究员彼得·葛洛(Peter Gloor)最早对“协同创新”(Collaborative Innovation)进行定义,即“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②。
从国内外实践看,协同创新多为组织内部的交流与协作,而产学研协同创新突破了一般意义上的组织内部分享机制,强调破除不同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并实现深度合作,即指“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研究机构)三个基本主体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在政府、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的协同支持下,共同进行技术开发的协同创新活动”③。
基于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与机制建设探索
基于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与机制建设探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科技创新的加速发展,各国政府对于产业培育和创新力提升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为了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与机制建设,各国政府以及相关机构纷纷加大对创新产业的支持力度,并积极探索建立协同创新平台和机制,以促进各类创新要素的有效集聚和资源优化配置。
首先,政府在推动协同创新平台与机制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政府应该加大对创新产业的投入,提供创新环境建设和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
政府还可以设立专门的创新管理机构,加强对创新产业的统筹规划和推进工作。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的合作与协调,形成政企学研用多方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
其次,产业界在协同创新平台与机制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主体地位。
产业界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与运营中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资源的合作与交流。
同时,产业界还应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建设,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提升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
只有产业界积极推动协同创新,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创新成果的产出和转化效率。
第三,高校及科研机构是协同创新平台与机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创新人才和科技资源的重要来源,其在协同创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高校和科研机构应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持,为产业界提供创新资源和人才支持。
同时,高校和科研机构还应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创新平台与机制的建设。
最后,研究机构在协同创新平台与机制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和支持作用。
研究机构应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深入研究协同创新平台与机制的发展趋势和需求,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
同时,研究机构还应与政府、产业界、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合作,共同推进协同创新平台与机制的建设。
总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与机制建设是推动创新产业发展和提升国家创新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政府、产业界、高校和研究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应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与协调,形成政产学研用多方共建共享的合作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0246 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与协同创新本刊记者 胡 勇建设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是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重要途径。
2011年12月17日,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暨年会第三专题会议“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与协同创新”在上海举行。
会议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公共服务平台专委会和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承办,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秘书长敖强主持,来自产学研界代表100多人参加会议。
本次专题会议旨在总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的经验,探讨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的未来发展趋势,拓展思路,提供机会,使平台为促进产学研合作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国务院参事、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石定环,科技部科技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普,工信部军民结合推进司副司长周少清,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秘书长敖强出席专题会议并发表精彩演讲。
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主任谭瑞琮、西安科技大市场管理中心主任张伟国、哈尔滨科技局副局长宋博岩、安徽省经信委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任范凯等介绍和交流了在开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宝贵经验。
2012.0247平台联动是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的重要途径国务院参事、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 石定环我国科技改革过程中,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信息和要素的整合,开展产学研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最早的平台整合是从大型仪器设备如何更好地使用开始做起的,通过对当地大型仪器设备的研究、调查、摸底,加强它们的联动和管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技术的互通性。
在此基础上,随着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和互联网、计算机等通讯手段的不断完善,信息化的公共服务平台应运而生。
传统的创新往往封闭于单一的范围之内,局限于体制、地区、行政管理等条件,无法集成各领域的成果和技术,造成创新效率低下的现象。
通过信息科技的手段,公共服务平台在促进创新要素的整合与流动、共享科技成果和技术资源、减少资源的分割、浪费和重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社会的创新效率。
产学研合作能够突破学科、系统、行业的壁垒,打破部门、区域、体制的限制,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实现科技资源共享,推动科技体制改革深化。
因此,产学研合作的根本任务就是推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联动,加强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十分重视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
从2007年11月成立以来,促进会的网站从原来的日点击率5000上升到现在的70000左右,这充分说明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建设人才信息服务平台促进产学研有效合作科技部科技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 李 普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产学研平台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围绕人才争夺愈加激烈,人才成为主导国家和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力量。
可以说,做好人才的合理开发和配置是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首要任务。
现有的人才信息服务平台不能适应我国当前的形势,也无法达到产学研合作的要求,主要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规模小、分布散、覆盖面窄;二是缺乏权威、全面和全新的数据库的有力支撑;三是数据加工能力较低,无法满足用户的新要求。
2010年以来,中央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为了加强人才管理、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提升人才服务能力,明确提出要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建立人才信息网络和数据库。
要健全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
为建设好、运行好科技人才信息服务平台指明了方向。
目前,科技部人才中心正在牵头研究创新型科技人才数据库建设方案,为搭建一个更权威、更全面、更具备服务能力的人才信息服务平台做好准备。
建立这个数据库将主要发挥两个方面作用:一是发挥科技部牵头承担的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作用,在推动科学家工作室建设、扶持创新创业人才成长、培养和造就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以及建设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一系列工作中,不断积累我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数据信息;二是充分利用科技部和省级地方科技厅科技计划每年数万项立项信息,搜集其中的科研骨干和管理骨干的相关信息。
数据库的建立是为了开发人才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政府主导的、拥有人才数据库的服务平台,主要面向的服务主体包括三种类型:一是政府部门,人才信息服务平台掌握大量人才的能力水平、分布情况,能够进行数据分析,为政府部门制定和部署重大的战略规划时提供决策参考;二是创新主体,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以及社会团体等在内的最活跃的创新主体,为其提供科研领域、方向,产业人才供需状况,行2012.0248 业或区域人才结构情况等分析报告;三是科技创新人员,实现科技创新人员合理、有序、快速地流动。
同时,更希望这个服务平台能够为促进产学研合作作出贡献。
加快军民结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工信部军民结合推进司副司长 周少清军民融合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来要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走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军民融合式发展”纳入国家重点专项规划,提出要坚持国家主导、制度创新、市场运作,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充分依托和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国防实力和军事实力,加强军民资源的基层融合、助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明确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
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通过军民结合现状的调查研究工作,归纳和梳理了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统筹协调和规划衔接问题、政策法规不完善问题、竞争环境不公平、军民结合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等。
因此,国防技术与民用技术的互动发展应建立分工协作、有机衔接、运转高效的军民结合的部际协调机制,实现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的互通互动,完成国防技术服务于经济建设、民用技术服务于国防建设的目标,是协调制约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矛盾的需要,是适应新时期军民融合式发展新局面的需要,是国家全面推进体系建设的需要。
我国正在积极搭建军民结合公共服务平台,并大力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一是通过利用有效的“军转民”、“民参军”服务平台和民用企业参与国防工业的政策指引,加快军用民用技术的双向转移;二是要推动军民结合产业规模化发展;三是提高军民结合运行监测能力。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秘书长、研究员 敖 强为了适应创新主体间日益迫切的协同互动需求,有效地解决产学研合作中广泛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共享、互动不通畅”等严重问题,积极推动协同创新,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从2007年成立之日起,就将建设和运营“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平台”作为促进会的重大任务,并组织专业的班子进行实施。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平台()”是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类型的平台,国外发达国家在90年代初期即已开始探索,近年来有较大的发展。
如日本企业建设的好莱坞虚拟平台,欧盟国家许多城市的政府投巨资建设的Living Labs 网络等,都取得了积极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明显效果。
另外,发达国家第三方服务机构建立的商业化网络平台,如:Facebook、 Linkedin 等等,也能利用其组“群”等功能,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服务。
尽管国外发达国家建设的这些平台在工作中也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不足,但已彰显了这类平台的作用和强大的生命力。
国内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这类平台的建设,无论是企业自主建设的,还是政府主导建设的,或第三方服务机构建设的,都有了许多积极探索的成果,尤以第三方服务机构建立的可为产学研协同互动提供帮助的平台,如微博和社交网站发展最为迅速。
但企业或政府主导建立的专业化的协同创新网络平台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与宝钢集团、上海交大联合组织了课题组,对产学研合作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对基于互联网的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的研究。
在2012.0249总结和分析国内外协同创新网络平台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我们对网络平台的构成、定义、基本特征、运行机制和发展趋势等问题,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这对我们进行协同创新网络平台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促进会建设的协同创新网络平台(IRSP),从2007年开始,经历了调研和系统分析设计,子系统原型研发,原型子系统试用,平台系统开发和构建等阶段,现在正在进行实验性推广。
2012年将完成4个省级子平台的建设工作,其中有两个是由省经信委系统牵头建设的,有两个是由省科技厅系统牵头建设的,另有6个省的子平台建设工作正在与有关单位合作,积极筹建中。
IRSP 平台是在总结和学习国内外产学研协同创新类网络平台建设的经验基础之上,采用集成创新的技术手段和战略联盟的组织形式进行建设和运营的。
IRSP 平台由面向市场的创新资源、不断衍生和发展壮大的“政产学研用”用户队伍、依托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构建的基础设施和管理人员、制度体系四大要素组成。
其中,基础设施的主体是“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社区”,并建立了若干服务平台为社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如创新资源信息整合服务平台、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服务平台等。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社区”向政、产、学、研、用的机构和个人分别提供基于“网上实验室”(LABS)的网上“创新中心”、网上“服务中心”和网上“工作室”。
在平台中央管理系统的协调下,各类机构和人员通过SAAS 方式应用这些网络工具,并共享服务平台为社区用户提供的各种服务,能够便捷地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系统的创新资源整合应用,网上交流与合作研究,通过人际交往、知识协同快速促成网下业务对接,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和谐沟通、协同创新”。
IRSP 平台具有以下特点: 社区是政产学研用真实人际关系在网上的映射和拓展;IRSP 是服务于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专业BSNS ;采用云计算架构向社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工具。
在应用推广方面,鉴于IRSP 的特点,我们采用的是“背靠政府、面向市场、以点带面、梯次发展”的模式,我们希望和各省市的有关机构密切合作,或以平台联动方式,或以共建平台(包括共性平台和行业/区域/产业集群应用子集)的方式,来推动IRSP 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来共同为促进产学研合作,作出应有的贡献!平台联动合作对于区域创新的积极影响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主任 谭瑞琮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是推进产学研合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保障。
为了整合资源发挥组织优势,提高整体运行效率,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支持和指导下,中国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战略联盟也于近期发起并成立。
这个跨区域的创新服务平台的联盟,将开启产学研合作的一个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