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天然气利用现状及改革方向
中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现状及走势预测

中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现状及走势预测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进口国,中国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过去几十年,中国的石油天然气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壮大,不断推动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1. 产量和储量目前,中国的石油储量已达到184亿桶,居全球第15位,是亚洲第一大石油生产国。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19年中国原油产量达到1914万吨,天然气产量达到3222亿立方米。
2. 企业和产业结构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主要由3家国有巨头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海油)组成,它们分别在国内石油天然气开发、加工、运输和销售等领域占有着绝对优势地位。
3. 进口和消费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和天然气进口国,其中2019年石油净进口量为5065.8万吨,天然气净进口量为9705.3亿立方米。
中国的石油天然气消费量也在不断增长,在2019年达到了6.9亿吨和3222亿立方米。
4. 技术和环保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企业采用了先进的勘探开采技术和工艺装备,不断推进行业技术升级和技术创新。
同时,为了提高环保水平,中国也实施了一系列针对石油天然气行业的环保政策。
企业必须遵守环境法规和标准,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1. 石油天然气资源多元化随着国际能源市场的变化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需要多元化石油天然气资源的供应渠道。
因此,未来中国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能源合作,同时加大对清洁能源的研发和投资,推动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多元化。
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未来将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化改革,推动行业向多元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特别是在天然气行业,政府将继续推进天然气市场化改革,鼓励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参与,提高市场效率。
3. 技术升级和创新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将继续加强技术创新和升级,推进勘探开采技术、油气储存与运输技术、加工技术等方面的创新。
中国天然气行业供需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天然气行业供需现状及趋势分析2019年我国围绕油气增储上产、管网改革、下游城市燃气等重点领域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天然气行业运行总体平稳。
2019年国内天然气产量1761.7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51.5亿立方米,连续3年增产超100亿立方米。
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全面增产。
预计2060年达到5万亿立方米生产峰值。
预计未来天然气消费2030年超越煤炭、2040年超越石油,进入天然气时代。
2019年页岩气产量150亿立方米,较上年增长37%;煤层气产量75亿立方米,较上年增长36%;煤制天然气产量37亿立方米,较上年增长59%。
我国在放开上游勘探开发方面动作不断,频频出台政策,促进上游行业竞争;中游国家管网公司挂牌成立,油气体制改革迈出关键一步;下游市场化加剧,燃气公司重组并购成为趋势。
2019年中国天然气进口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相比2018年显著回落,天然气进口量为1330亿立方米,增速为6.5%,与上年相比下降28.5个百分点。
得益于国产气的快速增储上产及进口增速的大幅回落,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首现下降,由上年的44.2%下降到43.4%。
2020年5月中国天然气进口量波动幅度不大,2020年5月中国天然气进口量为784.1万吨,同比增长3.7%。
2020年5月中国天然气进口额幅度不大,2020年5月中国天然气进口金额为2664.2百万美元,同比减少13.6%。
2019年天然气消费稳中趋缓,但依然保持9%左右的增长。
国产气增储上产态势良好,口天然气增速大幅回落,对外依存度下降。
在我国天然气管网整体流向“自西向东”的基础上,中俄东线的投产,增加了“北气南下”流向,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东部地区的天然气管网布局,与东北管网系统、陕京系统、西气东输系统互联互通,共同组成纵贯南北、横跨东西、连接海外的天然气管网格局。
随着国家能源政策的调整,我国对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出口的量相对进口量差距比较大。
天然气调研报告

天然气调研报告天然气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天然气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我国天然气的生产、消费及相关政策措施,为推动我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内容1. 天然气资源储量及开发状况根据国内相关统计数据,我国天然气储量达到了X万亿立方米,位居世界前列。
而在开发方面,我国天然气开采量也在逐年增长,但与我国储量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2. 天然气消费现状及趋势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需求。
调研显示,我国天然气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城市燃气、工业用气和发电等方面,而家庭用气的消费也在逐渐增长。
未来,我国天然气消费将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在环保政策的推动下。
3. 天然气管道建设及运输状况我国天然气管网日益完善,全国范围内的管道网已基本形成。
天然气的运输主要通过管道和LNG船运输方式,其中管道运输占主导地位。
但仍需继续加强管道建设和运输技术的改进,提高运输能力和效率。
4. 天然气价格体制及改革目前我国天然气价格体系已由政府指导定价向市场调节定价过渡。
然而,由于管道输气价格确定的不够明确,市场交易规模较小,导致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
未来,需进一步加快天然气价格体制改革,促进天然气市场的发展。
5. 天然气产业政策及发展前景我国天然气产业政策体系日趋完善,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支持天然气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未来,我国天然气产业将持续发展壮大,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将迎来更多的机遇。
三、调研结果分析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但仍面临着开采量相对不足的问题。
消费方面,目前主要集中在城市燃气、工业用气和发电等方面,但家庭用气的消费也有增长趋势。
管道建设和运输方面,我国管道网已基本形成,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价格体制改革的进展较慢,天然气市场的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需要加快改革推进。
政府对天然气产业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大,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天然气管道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天然气管道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受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影响,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愈发举足轻重,从而推动了我国天然气管道市场的蓬勃发展,但跟发达国家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虽然我国天然气管道市场存在一定的不足,从长远发展角度看,在实现干线管道互联互通、关键设备国产化、开启数字化管道建设三方面入手,将有效推动我国天然气市场的良性发展。
标签:天然气管道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前景1.我国天然气管道市场发展现状在当今“低碳环保”大形势下,我国能源结构不断转型,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愈发举足轻重。
我国进口天然气管道陆续开通,同时国家基干管网基本形成,部分区域性天然气管网逐步完善,非常规天然气管道蓬勃发展,我国天气运输“西气东输、海气登陆、就近供应”格局已经形成。
当前我国已建成建成由跨境管线、主干线与区域联络线、省内城际管线、城市配气网与大工业直供管线构建的全国性天然气管网。
截至2018年底,我国运行的长输天然气管线总里程达到7.6万千米,国内油气长输管道主要集中在三大石油公司手中,其中中国石油占比最大。
干线管道总输气能力约3500亿立方米/年。
我国的基干天然气管网主要由西气东输管道系统、陕京天然气管道系统、和联络天然气管道组成。
我国的进口管道气主要来自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缅甸等国家,目前运行的管道有中亚天然气管线A/B/C线以及中缅天然气管线,在建的管道有中亚天然气管道D 线以及中俄东线和西线。
同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天然气管网构成了我国重点区域天然气管网。
非常规天然气主要指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气藏气,伊宁—霍尔果斯煤制天然气管道是我国第一条煤制气管道,大唐克什克腾旗煤制天然气外输管道是我国第二条煤制气外输管道。
页岩气外输管道有三条,分别为四川长宁地区页岩气管道、威远页岩气集输干线和涪陵—王场页岩气管道。
煤层气产地主要集中于我国山西省等华北地区,目前煤层气产量相对较低,优先满足周边地区消费,多余气量外输。
天然气市场开发现存问题及对策

天然气市场开发现存问题及对策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天然气消费趋势逐年稳步增长,我国天然气总体需求的增加也带动了全球天然气市场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
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宏观经济发展全局的不断好转,我国“煤改气工程”的有效推进,大气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
然而,伴随着天然气市场的快速发展,也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关键词:天然气;市场开发;问题;对策1天然气市场发展现状1.1天然气市场规模一方面,在持续全年的疫情影响之下,我国天然气市场表现超出预期。
按统计局和海关数据计算,扣除香港、澳门用气量,全年表观消费量约3281亿m3,继2019年突破3000亿m3后,再创历史新高。
天然气市场稳定增长,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核心动力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的不断推进,同时叠加2020年一季度北方地区延长供暖期、第四季度极寒天气拉动供暖需求等偶发因素的影响。
另一方面,“十三五”天然气消费较快增长势头趋缓。
“十三五”时期,全国较好实现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圆满完成蓝天保卫战各项任务,淘汰小型燃煤锅炉约10万台,重点区域每小时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基本清零;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实现“2+26”城市和汾渭平原全覆盖,累计完成散煤替代2500万户左右。
在大规模“煤改气”带动下,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长约270亿m3,远高于“十二五”时期的年均170亿m3。
“十三五”时期,累计增长超过1300亿m3,比2015年增长近70%,市场培育取得显著成效。
但是近两年扩张速度明显放缓,2020年同比增速下滑至5.9%,仅为“十三五”时期平均增速的一半左右。
考虑到疫情对天然气市场的冲击有限,以及有利于消费增长的偶发因素,2020年增速放缓主要是受阶段性的煤改气工程完成的影响。
1.2城市燃气较快增长,工业用气基本持平作为我国天然气市场的两大支柱,2020年城市燃气和工业用气规模均已突破1000亿m3。
一方面,尽管城市燃气多年来保持两位数高增速,但2020年同比增速已放缓至11%左右。
我国长输天然气管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长输天然气管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天然气是一种清洁、高效、多用途的能源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乡能源需求的增长,对天然气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而长输天然气管道是连接产地和消费地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传输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我国长输天然气管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长输天然气管道现状目前,我国长输天然气管道已初步形成了以西气东输、中亚天然气管道、中国-缅甸天然气管道等为代表的管网体系。
西气东输工程是中国天然气长输管道最大的工程,它将西部地区的丰富天然气资源输送至东部地区,填补了东部地区天然气资源不足的空白,满足了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天然气的需求,起到了重要的战略作用。
中亚天然气管道是连接中国与中亚国家的重要管道,为我国引进了大量的天然气资源,弥补了国内天然气资源不足的缺口。
而中国-缅甸天然气管道是中国首条跨国天然气管道,拉近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关系,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尽管我国长输天然气管道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但在国际上依然处于初级阶段,管道规模不够大、经营模式不够多样化等问题依然存在。
由于国家沿线发展速度不均、天然气消费量总量较大,管道运力还不足以满足需要,导致了一些地方天然气资源利用率不高,甚至出现了天然气滞销的情况。
二、发展趋势分析1. 增加国内长输管道建设投资力度未来,我国将继续增加国内长输管道的建设投资力度,加快管道建设,满足天然气资源的长期供给需求。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天然气管道网规划》,强调加快天然气管道网建设,提升管道规模和运力,加快推进西气东输、中亚天然气管道等工程。
建设新的长输天然气管道,将有利于提高天然气资源的开采和利用率,保障国内能源供应安全,促进天然气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2. 推进天然气管道与其他管道的联网未来,我国还将加快推进天然气管道与其他管道的联网,形成多种能源管道的互联互通。
我国天然气发展趋势

我国天然气发展趋势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加大了对天然气基础性建设的投资力度,天然气消费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天然气以其清洁、高效、便利的优势条件,将会成为未来能源消耗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天然气;利用;消费;发展趋势1. 天然气发展现状1.1 天然气消费量显著增长近十年来天然气消费量呈现出不端增长趋势,年均增长近5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超过15.6%。
近几年,受燃煤锅炉煤改气、车用燃料气代油、燃气电厂和小型密集投产等多重因素影响,天然气需求量增长态势更猛烈。
1.2 天然气市场覆盖范围更加广泛目前,天然气管网已基本上覆盖大中型城市,天然气消费以实现从气源优势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向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的转移,形成了“西气东输、海气上岸、北气南下”以及“就近外供”的局面。
1.3 天然气的利用更加合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水平和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天然气被大量地应用于城市燃气和工业燃料领域,天然气消费结构逐渐由以化工为主向多元结构转变,天然气利用结构不断优化,城市燃气稳定增长,发电用气所占比例大幅提高。
2. 未来影响我国天然气利用方向的主要因素2.1 技术性因素2.1.1 工业燃料工业炉窑传统上大多是以煤制气和柴油等作燃料,由于煤制气污染严重,加之油价上涨,天然气作为炉窑燃料已经具备经济和环保优势。
特别是天然气能够有效提高炉窑制成品的质量。
2.1.2 天然气化工天然气的化工利用主要是通过间接途径,即先把天然气转化为合成气(CO+H2),再将合成气转化成化学品和液态烃。
2.2 政策性因素政策性因素包括国家层面的天然气利用产业政策和地方政府层面的天然气行政性政策。
2.2.1 天然气利用政策2007年,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了《天然气利用政策》,主要目的是缓解天然气供需矛盾,优化天然气利用结构,促进节能减排。
在前几年我国天然气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这一政策有效地引导了天然气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中国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中国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中国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如下:一、现状近年来,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了显著进展。
随着国内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中国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探明储量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国内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管网覆盖面逐步扩大,为天然气的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问题1.资源分布不均:中国天然气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如新疆、青海等地。
而东部沿海地区天然气需求量较大,但资源相对匮乏,这导致了天然气运输成本较高。
2.勘探开发技术瓶颈:尽管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技术瓶颈。
例如,深海、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技术尚需进一步突破。
3.基础设施滞后:尽管国内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但仍存在部分地区管网覆盖不足、运输能力不足等问题。
这限制了天然气的供应范围和供应量。
三、对策建议1.加强资源勘探开发:加大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积极推广深海、非常规天然气等新型资源勘探开发技术,扩大资源储备。
2.优化产业布局:结合天然气资源分布和市场需求,优化产业布局。
在西部地区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提高产量:在东部沿海地区积极发展天然气接收站和储气设施,提高天然气供应能力。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管网覆盖范围和运输能力。
同时,优化管网布局,提高管网的互联互通性,确保天然气的稳定供应。
4.推动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引入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天然气勘探开发、运输和销售等环节。
通过市场竞争推动技术创新和服务质量提升,降低天然气价格,提高市场活力。
5.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天然气市场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同时,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能源合作,共同开发跨境天然气资源,提高天然气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最新-天然气规划利用的过渡措施——天然气改质 精品

天然气规划利用的过渡措施——“天然气改质”目前我国燃气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改革开放20年来,燃气供应总量逐年增加,燃气结构不断优化。
到1998年底,供气总量达到1268.6万亿千焦,用气人口达到156亿人,城市气化率达到78%。
尤其近年来,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取得显著成就,四川、陕北、新疆和东海天然气的开发都有了新的进展,全国城市天然气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完成。
国家正在制定全国天然气规划,天然气将成为下一世纪城市的主要能源之一。
天然气的发展标志着我国城市管道煤气已经开始从煤制气、油制气、液化石油气向天然气逐步过渡。
一、上海市天然气供需概况上海市的燃气结构将面临调整,东海天然气已进入上海并开始供气。
1999年底供气量为80万米3/日,2000年计划供气量100万米3/日,2001年为120万米3/日,而根据目前意向有可能达到160万米3/日。
除了东海天然气,根据目前全国供应天然气的规划,今后上海市获得天然气的主要渠道为西气东送,西部四大气田的天然气将从西部沿各城市走向送至上海,规划到2019年时气化人口达到840万人。
二、目前利用天然气概况目前除了部分直供天然气外,还需要采用非直供方式,直供天然气的管道转换工作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东海天然气供应上海后,除了浦东可直供用气约30万米3/日外,浦西由于管网改造,用户设备更换或资金跟不上,直供天然气管网改造工作量和投资均相当大,还有一个相当长的改造时间。
上海的城市煤气管道有的已超过100年,以前铺设的大多是铸铁管道,如从煤制气改成天然气后,管道在压力级制上存在问题;同时还存在对气质不宜的问题,特别是干气的到来,这些旧管道可能会不适应而发生管道接口漏气的问题,不但改造工作量大、难度大、投资大,而丑需要有很长的改造工作时间,需要边供气,边改造。
其改造时间估计在10年以上,有人估计可能需要15年时间。
2.非直供方式之一——天然气直接掺混水煤气结果不理想由于天然气直供方式进度不可能很快,为了消化已经进入上海市的东海天然气,上海浦东煤气制气公司于1999年4月开始采用水煤气掺混天然气的方法,天然气消化量为40万米3/日,经掺混水煤气后,所产城市煤气含量达224%。
油气的增长和燃气现状与发展报告

油气的增长和燃气现状与发展报告一、当代油气增长情况:改革开放30年,我国新增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储量分别是改革开放前总和的3倍和36倍;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速分别高出同期全球平均水平1.5倍和1.1倍,令世界瞩目。
中国石油探明其中70.3%的当量储量,近20年生产了76.8%的当量产量。
持续解放思想,依靠科技进步,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石油油气储量和产量平稳较快增长,成就新的增长高峰的两条基本经验。
新油气田在地质家脑袋里,30年来,这句话不断被中国石油的实践所印证。
陆相石油地质理论、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区)带勘探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前陆盆地、叠合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海相碳酸盐岩等领域勘探理论的突破,有力地指导了中国石油油气勘探实践,中国石油的勘探领域大大拓宽,推动了塔里木、吐哈、冀东、苏里格等油气田的发现。
2007年8月,冀东南堡油田4.451亿吨新增石油探明储量通过国家评审。
同年,中国石油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过8亿吨,形成第二个储量增长高峰。
30年,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实现跨越式发展。
近10年来,中国石油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比前50年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的总和还多60%。
2000年4月,克拉2大气田储量通过国家储委审核验收,奠定西气东输资源基础。
同年,中国石油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迈上4000亿立方米台阶,2008年有望第四次超过4000亿立方米。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石油新增石油探明储量占全国的64%、天然气占74%。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石油原油产量稳步提高。
30年科学高效开发,中国石油先后形成原油年产量上千万吨的油气田5个,年产油气当量上千万吨的油气田7个。
其中,大庆油田年产原油5000万吨稳产27年,创世界同类型油田高效开发的奇迹。
中国石油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2007年年底达到542亿立方米,30年翻了近两番,占当年全国天然气产量的78%。
资料显示,近20年来,中国石油原油产量占全国的76.7%、天然气占77.5%。
加快天然气利用对我国改善能源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快天然气利用对我国改善能源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化石能源资源丰富,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诸多瓶颈,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化石能源依然是支撑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天然气作为化石能源中的低碳能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急剧变化,天然气供需关系发生转变,气候变化和环保压力、美国非常规天然气突破、日本核危机影响以及新能源的经济技术性等因素,进一步推高了全球对天然气的重视度和依赖度。
天然气储产量逐年增加,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利用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天然气利用领域进一步扩大,天然气工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快速发展。
21世纪以来,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取得了长足发展,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
加快天然气利用,确立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系统中的战略地位,对于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和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改善能源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天然气将成为未来几十年我国发展最快的能源行业1、近年来我国天然气储产量快速增长近几年来,我国天然气储量与产量双双快速增长,天然气工业进入快车道。
根据国土资源部2014年1月8日最新发布的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成果显示,我国天然气地质资源量62万亿立方米,比2007年的评价结果增加了77%。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储量都保持了增长高峰,2000-2012年探明地质储量由7600亿增加到1.33万亿立方米,年均增长5.9%。
产量呈年均两位数的增长,从2000年的270亿立方米到2012年的107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12%。
2013年天然气依然保持高产,约117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6%。
2、产量增长已跟不上需求的急速攀升,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2013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到167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3.9%,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
从2006年我国天然气开始进口,进口量逐年上升,天然气进口通道不断完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
2013年,随着中缅管道建成投运,广东珠海、河北唐山和天津浮式LNG项目陆续建成投产,西北、西南、海上三条天然气进口通道初步建成。
我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路径与试点选择相关建议

2021年4月 油 气 与 新 能 源 第33卷 第1期* 杨雷,男,研究员。
2002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地质专业,获博士学位。
现在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从事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151文章编号:2097-0021(2021)01-0028-04我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路径与试点选择相关建议杨雷*1,陈新华1,孙慧2,王瀚悦(1、3)(1.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2.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3.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经济研究所)杨雷等.我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路径与试点选择相关建议.油气与新能源,2021,33(1):28~31摘要: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后,中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进入了建设竞争性天然气市场的攻坚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对区域市场的建设是关键抓手。
通过借鉴美国与欧洲的经验,研究建议在“放开两头,管住中间”的改革框架下,在市场发达、管网互联、气源多元的地区如浙江、广东和京津冀,建立基于交易枢纽的区域天然气市场试点。
通过先行先试,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天然气交易枢纽与价格指数,为深化天然气改革提供经验,促进充分竞争的天然气市场早日形成。
关键词:天然气;区域市场;改革;交易枢纽中图分类号:F426.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2097-0021.2021.01.006Market-oriented Reform Routes and Piloting of Natural Gas in ChinaYANG Lei 1, CHEN Xinhua 1, SUN Hui 2, WANG Hanyue(1、3)(1.Institute of Energy, Peking University ; 2.Petrochina Planning&Engineering Institute ;3.Southwest Natural Gas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 )Abstract :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Oil and Gas Pipeline Company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gas markets in China's market-oriented reform of natural gas. Based on our reform framework of midstream regulation, we perform a study on market-oriented reform routes and piloting of natural gas in view of the practi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Regional market construction is identified to be a critical breakthrough in gas market-oriented reform. It is recommended that regional gas market pilots based on trading-hubs be established in the areas with well-established markets, interconnected pipeline networks, and diversified gas resources, such as in Zhejiang, Guangdong, and Beijing-Tianjin-Hebei. These piloted internationally compatible gas trading hubs and price index will drive China’s natural gas reform for the earlier shaping of fully competitive natural gas markets. Keywords : Natural gas; Regional market; Reform; Trading hub1 我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尚处于攻 坚阶段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家管网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进入新的阶段,是在天然气领域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标志性事件。
中国燃气行业发展现状及面临挑战分析

中国燃气行业发展现状及面临挑战分析一、中国燃气行业发展现状环保政策与“煤改气”工程刺激2017-2018年全国天然气需求迅速攀升。
“十二五”期间,我国开始将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绿色经济列为能源发展的重点,此后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国十条”)进一步强调能源转型升级方向。
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先后下发《能源十三五规划》和《天然气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达到8.3%-10%,为天然气需求高增长奠定政策基础。
2017年开始,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大规模“煤改气”工程,2017年下半年,“2+26”城市规划推出,围绕京津冀地区的煤改气政策执行力度加大。
在环保政策刺激以及煤改气工程的加速推进下,全国对天然气的需求在短时间内集中爆发,在2016年下半年开始走出2014-2015年的疲态,重回两位数增长。
2017-2018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分别达到2404、283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18%。
近年来,中国天然气产量呈稳步增长趋势发展。
2017年全国天然气产量达1474.2亿立方米,从2018年来看,2018年2-3季度全国天然气产量有所增长,2018年3季度全国天然气产量相比2季度增长0.93%。
2018年11月全国天然气产量为142.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1%。
2018年1-11月全国天然气产量为143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6%。
2018年全国天然气产量突破1583亿立方米。
同时由于国产气增速慢于消费增速,直接导致我国天然气进口的快速增长,2018年我国天然气进口依存度为45%。
由于LNG进口比管道气更加灵活,因此LNG 进口量大幅攀升以满足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
LNG进口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维持了30%以上的增速,在2017年下半年,LNG进口增速超过50%。
中国也于2017年超过韩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第第二大LNG进口国。
2024年燃气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燃气市场发展现状引言燃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在能源结构调整和环保政策的推动下,近年来在我国能源供应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本文将通过分析燃气市场的现状,探讨其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1. 燃气市场现状1.1 燃气消费量的增长近年来,我国燃气消费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燃气供应规模不断扩大,全国燃气消费量保持了稳步增长。
燃气的广泛应用使其在工业、交通、居民生活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1.2 燃气供应体系的完善我国的燃气市场供应体系也在不断完善。
随着管网的拓展和改建,燃气的供应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多元化的供气方式,包括液化天然气(LNG)、管道天然气等,为市场提供了更多选择。
此外,燃气储备设施和调峰能力的增强,也为市场提供了更加可靠的能源供应。
1.3 燃气市场的市场化改革我国燃气市场的市场化改革进程也在逐步推进。
政府的支持政策和市场化改革举措,吸引了更多的企业进入燃气市场。
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和竞争的加剧,为市场提供了更多选择,也提高了市场效率。
2. 燃气市场发展趋势2.1 清洁能源替代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能源结构调整的要求,燃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将得到更多的应用。
相比传统的煤炭燃料,燃气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更少,对环境的影响更小。
因此,未来燃气市场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取代传统能源成为主要能源之一。
2.2 燃气供应链的整合为了提高燃气市场的运行效率和供应安全性,燃气供应链的整合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建立统一的管网和储备系统,优化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燃气市场的稳定供应。
2.3 燃气与新能源的互补尽管新能源的发展速度很快,但在一定时期内,燃气与新能源将会形成互补的关系。
新能源的波动性较大,无法满足持续稳定的能源供应需求,而燃气可以作为备用能源,弥补新能源的不足。
因此,燃气与新能源的互补将是未来燃气市场的重要发展趋势。
河南省天然气行业报告最新

河南省天然气行业报告最新河南省天然气行业报告。
一、概述。
河南省是中国中部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对于保护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河南省天然气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分析,为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二、天然气资源储量。
河南省地处中国中部,地质构造复杂,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
据统计,河南省天然气资源储量达到X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X地区。
同时,随着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河南省天然气资源的开发潜力仍然十分巨大。
三、天然气供需情况。
1. 供应情况。
目前,河南省的天然气供应主要依赖于外部输气管道和LNG进口。
其中,西气东输管道是河南省主要的天然气输送通道,为河南省提供了稳定的天然气供应。
此外,随着LNG接收站的建设,河南省的LNG进口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2. 需求情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南省对天然气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城市居民生活和商业用途。
特别是在取暖季节,天然气需求量更是大幅增加。
四、天然气利用现状。
1. 工业用气。
河南省的工业用气主要集中在化工、钢铁、建材等行业。
这些行业对天然气的需求量大,对天然气的质量和稳定供应有较高的要求。
2. 居民生活用气。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南省城市居民对天然气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天然气作为清洁、便捷的能源,受到了居民的青睐。
3. 商业用气。
天然气在餐饮、酒店等商业领域的应用也日益普及,对于提升环境质量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天然气行业发展趋势。
1. 天然气管网建设。
随着河南省天然气需求量的增加,天然气管网建设成为当前的重点工作。
加快管网建设,提高输气能力,保障天然气供应的稳定性。
2. 天然气价格改革。
天然气价格改革是当前的重要议题。
通过市场化的价格机制,激发天然气资源的开发活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天然气清洁利用。
加强天然气清洁利用技术研发,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实现天然气的清洁利用。
全球及中国天然气市场供需情况

全球及中国天然气市场供需情况一、天然气行业定义及分类天然气蕴藏在地下多孔隙岩层中,包括油田气、气田气、煤层气、泥火山气和生物生成气等,也有少量出于煤层,是优质和清洁的燃料和化工原料。
天然气按气源、化学成分、埋藏方式、储运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二、全球天然气行业现状1、供给情况天然气作为世界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在国民经济发展、国家战略安全、地缘政治中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截至2020年末,全球天然气证实储量为188.1万亿立方米,储量寿命为48.8年。
2020年,全球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独联体国家和北美洲,其中俄罗斯、伊朗、卡塔尔、土库曼斯坦和美国五国天然气证实储量占全球证实储量的64%。
在全球加速能源转型和碳减排的背景下,天然气作为过渡能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2011至2020年,全球天然气产量由32636亿立方米增长至39725亿立方米,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2.2%。
供给方面,2020年全球天然气产量最高的地区是美国和俄罗斯,美国和俄罗斯2020年天然气产量分别占全球天然气供应量的24%和17%。
2、需求情况2019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为3.9万亿立方米,较2011年全球天然气消费水平增长0.7万亿立方米,2011-201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7%。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天然气需求量下降至3.8万亿立方米,但随着经济逐渐复苏,天然气需求量将逐步提升。
需求方面,2020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前三的国家或地区为美国、欧洲和俄罗斯,占全球天然气消费量的21.8%,14.2%和10.8%,合计占比为46.8%。
此外,中国的天然气消费量排名第四,占比8.7%。
三、中国天然气行业现状1、供给情况近年来,中国天然气储量呈稳步增长态势。
2020年,中国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为6.3 万亿立方米。
天然气作为助力绿色低碳发展的清洁性能源,推动能源结构调整的方向性能源、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替代性能源,处于黄金发展期。
中国城市燃气业发展现状和展望

中国城市燃气业发展现状和展望(2013)文|勇中石油规划总院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GB50028-2006)的定义,城市燃气是指供城市生产和生活作燃料使用的人工煤气、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LPG)。
城市燃气行业的消费主体主要包括城市居民生活、公共服务、燃气汽车、采暖、制冷等用户。
本文所指的城市燃气是指依赖城市燃气管道供气的燃气用户,不仅包括上述居民生活、公共服务、燃气汽车、采暖、制冷等用户,还包括依赖城市燃气管道供气的小工业、发电和化工用户。
一、全国城市燃气行业发展现状1. 我国城市燃气行业整体处于快速成长期目前我国城市燃气行业各方面业务仍处于快速提升的成长期。
在此阶段,市场需求不断扩大,销售气量日益增长,国外各种投资主体大量涌入该行业。
大型燃气企业着力扩大生产规模,拓宽经营领域和围,改进经营管理模式,降低生产成本以应对现有及新进竞争对手。
中小燃气企业利用属地优势,立足中小城市,稳固经营根基,同时还将面对来自大型燃气企业的兼并与重组。
2. 燃气企业由“粗放经营”进入“精耕细作”时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价格在市场中所发挥的杠杆作用越来越明显。
煤炭、石油、液化石油气等替代能源的价格市场化程度较高,价格走势取决于供需关系。
2013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调整天然气价格的通知,我国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向市场化方向迈进,过去廉价的天然气将成为历史。
城市居民价格承受能力虽然强,但地方政府一般出于民生考虑,基本不做调整,或调整时滞较大,难以与上游气价形成联动,影响天然气价格的传导。
因此,替代能源竞争、上游资源涨价以及下游用户对于价格传导的阻力,将直接压缩天然气价格的上升空间。
另一方面,人工成本持续上升,管网设施老化导致的维修、维护成本上升,以及部分地区气化率上升带来的发展放缓等因素,致使燃气企业运营成本增加、经营利润下降。
因此,燃气企业必须在管理上精耕细作,对现有项目实现部挖潜。
过去那种依靠规模创造效益的老路已经举步维艰,而应走出一条向管理要效益、向品牌要效应、向服务要效益的新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我国天然气利用现状及改革方向
摘要:天然气是一种相对较为清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增加其对煤炭,石油产品的替代,将对环境的改善有较大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的发展较快,但发展现状不尽乐观。
从长远来看,无论是从国家资源安全,或是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来讲,天然气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要尽快解决和完善。
关键词:清洁能源现状调整发展
2013年1月17起,中国中东部地区出现持续雾霾天气,大部分地区雾霾天数在3天以上,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邯郸、保定等城市污染严重。
所受雾霾天气影响城市居民争相购买口罩等防护用品,pm 2.5指数居高不下。
所谓pm 2.5就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 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较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较大。
但究其污染物来源,重要是燃煤的排放、机动车的排放、工业排放。
从环境保护来分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才是减缓或解决该问题的根本。
天然气是一种相对较为清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增加其对煤炭,石油产品的替代,将对环境的改善有较大的作用。
一、天然气利用表观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1.环境效益
从燃烧清洁度讲,天然气造成的污染大体为石油的1/40,为煤炭
的1/8000,从经济效益讲,按照相同热值计算,国际天然气价格仅为石油的80%左右;从用途讲,天然气用途广泛,可广泛应用于化工、发电、工业和城市商业、民用等各个方面。
2.生态效应
通过天然气的替代使用,减少悬浮颗粒物排放量,增加空气清洁度;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缩小酸雨覆盖面积。
于煤相比,天然气燃烧仅产生微量二氧化硫和少量氮氧化物,排放的二氧化硫量要比煤排放二氧化硫量大约少90%,且天然气使用效率高。
天然气的使用也将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
矿物燃料燃烧放出的二氧化碳量取决于燃料中碳含量,天然气与其他矿物燃料相比,含碳少,含氢多。
二、我国天然气资源配置方式现状描述
1.天然气资源配置
在政策层面,天然气资源配置上应采取以市场配置为主、国家宏观调控为辅的一种配置方式。
但长期以来,天然气资源实行的是完全计划管理模式。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从天然气勘探开发、输气管线建设到利用,从天然气产量到价格,无不受国家的计划调控,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均列入国家计划。
国家对天然气还是停留在指令性计划控制状态。
2.天然气资源配置的难点
天然气资源的配置还受运输条件和历史用户的限制。
天然气作为一种气态商品,只能通过管道或lng等方式进行运输,因此,只用
天然气管输问题解决了,才谈的上天然气的利用,天然气市场体系方能形成。
我国正在建立全国性管网,lng产业也出于推广的起步阶段,因此,天然气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配置的条件未成熟。
三、我国天然气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天然气消费结构不合理
天然气消费结构不合理,利用效率低。
化肥用气占天然气总消费的1/3左右,为支持保护我国农民利益,稳定粮食生产,国家对作为原料制合成氨生产尿素的天然气采取了十分优惠的价格政策,对此,天然气生产企业在经济效益上作出了巨大的让步。
但由于国际化肥市场价格向好,许多以低价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化肥并未用于国内农业生产,而是出口到国外,相当于低价出口天然气,我国已经成为国际市场尿素最大出口国之一,但另一方面为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的原油进口量却在快速的增长,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环境效益,国家的利益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2.天然气价格不合理
天然气出厂价格偏低。
天然气的勘探开发是高风险、高投入行业,投资要面临巨大的资金、技术、设备、人工和市场风险。
因此国外天然气勘探开发上游的投资回报率通常都较高。
然而,尽管我国现行天然气价格管理体制中天然气是以成本加成为基础定价,但之前的天然气价格调整未达到天然气的综合成本水平,也谈不上获得投资回报,致使我国天然气生产企业长期亏损,生产经营难度增大,影响了生产企业的积极性。
四、近年来我国天然气应用改革努力
1.加快天然气进口数量
为满足未来天然气的需求,我国提出了天然气工业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除加大国内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努力发现和开发大型气田外,还从俄罗斯、土库曼斯坦以及中东和东南亚地区进口管道天然气和lng,以弥补国内资源的的不足。
除了已经开始正常输气的中亚天然气进口管道外中缅天然气管道建设也在加快进行,预计在2013年5月投入使用,该管线设计输气量在100~130亿立方米,中缅新管道还将直接惠及来自非洲与阿拉伯地区的油气资源。
2.合理布局天然气资源
针对近年来逐步突出的天然气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发改委综合考虑天然气利用的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各方面因素,根据不同用户用气的特点,将天然气利用分为优先类、允许类、限制类和禁止类。
在2012年10月31日发布的新版?天然气利用政策?中明确规定强调了对优先类的政策扶持和对限制类与禁止
类的管控。
对优先类用气项目,地方各级政府可在规划、用地、融资、收费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天然气利用项目有关技术和装备自主化,鼓励和支持汽车、船舶天然气加注设施和设备的建设,对限制类项目的核准和审批要从严把握,列入禁止类的利用项目不予安排气量。
新版对部分用户的利用顺序级别进行了调整,体现了国家对部分产业的态度转变。
3.完善天然气价格定价机制
天然气价格是调控消费结构的主要手段,也是资源配置的调节器。
国家发改委去年12月发文称,天然气价改总体思路为以下几种,一是将现行以成本加成为主的定价方法改为按“市场净回值”方法定价。
二是以计价基准点价格为基础,考虑天然气市场资源主体流向和管输费用,确定各省(区、市)天然气门站价格。
三是天然气门站价格实行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可替代能源价格变化情况每年调整一次,并逐步过渡到每半年或者按季度调整。
四是放开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出厂价格,实行市场调节。
几种思路各有利弊,但可以肯定新的定价机制一定会在近期制定颁布。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天然气利用现状虽然不尽人意,但事实基础是我国的天然气利用晚,发展快。
和很多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相比,彼此的国情还是有所区别,所以在现阶段,所出现的问题都是在所难免的。
从长远来看,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越来越快,作为有影响力的大国,无论是从国家资源安全,或是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来讲,天然气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要尽快解决和完善。
科学的增加天然气开发途径,保护资源地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地经济发展动力和持久力,从国内国外两个途径提高天然气供应量;利用价格和宏观调控手段,调整天然气利用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做好天然气的绿色利用。
通过国家不断推出的各种天然气
利用改革制度,不难相信,我国的天然气利用无论分布、结构、价格都会更合理化,更国际化。
参考文献
[1]魏顺安. 天然气化工工艺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徐文渊。
蒋长安. 天然气利用手册,第二版.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6.
[3]冯孝庭. 天然气—宝贵的财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李帆,周英彪等. 城市天然气工程.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5]周志斌. 天然气市场配置及补偿机制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6] 匡建超等. 中国天然气价格规制研究.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