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合集下载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材料反映了日本运用舆论宣传丑化中国形象, 运用公关手段获取欧美支持,这些都属于近代外交策略,而 清政府却无所作为,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材料中都无 法体现。
【例 2】(2017·天津)19 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 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 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 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
一、选择题
1.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幼稚园的儿童玩一种“打沉定远 舰”的游戏;许多报刊大肆制造战争舆论,宣传对清战争;日
本天皇下达矛头指向中国的《造舰诏书》。据此可知( A )
A.中日关系的传统格局面临着挑战 B.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已成定局 C.战争前夕中华民族意识尚未觉醒 D.中日双方军事实力对比悬殊
【他山之石】 一、岳麓版教材的不同内容 1.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的关系,岳麓 版教材增加了如下内容: (1)法、德、日“三国干涉还辽”,拉开了 19 世纪末列 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中国民族危机加剧,半殖民地化程 度加深。 (2)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开始进行军事改革,1895 年 天津小站练兵组建的新式陆军成为晚清政坛上一股重要力 量,清政府被动地开始其更广泛的近代化过程。 (3)面对民族危机加剧的局面,中国知识界和各阶层民 众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2.关于义和团反帝斗争中清政府政策的变化,岳麓版教材明 确了清政府由“无力镇压—抚而用之—剿匪谕旨”的全部 过程,更完整地体现了清政府的反动性;同时教材还指出了 20 世纪初期清王朝实施“新政”以求自保与《辛丑条约》 签订再一次大大损害中国主权并危及清朝统治利益之间的 关联。
20 艘“致远”型战舰。这段材料说明( A )

高中历史 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十二页,共41页。
第十三页,共41页。
【图示解读】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日本制定的以侵略中 国为中心的“大陆(dàlù)政策”。八国联军侵华的根本原因是列强 要瓜分中国。 (2)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十六页,共41页。
一、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从列强侵华来看:首先,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 主。其次,列强在中国的力量对比和格局发生变化,战前主要是英法,战 后日本势力增强,后来形成帝国主义共同瓜分中国的局面。 2.从中华民族的危机来看:战前列强主要侵略中国沿海和边疆地区, 战后进一步深入到内地,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kuánɡ cháo),民族危 机加剧。
第十六页,共41页。
材料三 1895-1913年一些国家在中国开办的企业(投资(tóu zī)在10 万元以上的):
行业名称 行业数量
投资量的顺序
矿业 水电 纺织 食品
32家 降 19家 序
16家 排 39家 列
英国 日本 德国 俄国
机器造船 7家
共计
113家 资金合计1.3亿元
第十七页,共41页。
东交民巷(dōnɡ
巨额赔款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了中国人民 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 强控制
在北j京iā_o__m_ín__x_i_à_n设ɡ)立“使 “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
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 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
住,各国驻兵保护
中国的大本营
第八页,共41页。
内容
大沽 拆毁北京至_____的炮台,准

2012高一历史: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新人教必修一)

2012高一历史: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新人教必修一)
2、口号:扶清灭洋 3、性质:民间自发组织的反帝爱国运动。 4、作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延缓了中国半
殖民地化的进程。
“扶清灭洋”口号
积极性:体现了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反映了当时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社会最主要的 矛盾。 局限性:“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却容易让群 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 众参加反帝斗争,却带有盲目的排外色彩。
新允的设阶厂段。资动本力输,出阻,碍中进国一民步族掠资夺本中主国义的的原发料展和。劳
免内地税
有利于列强倾销商品。
4 甲午战争的影响
1.从中国方面看 首先,战争失败标志着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取得的近 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 第二,割地赔款,主权沦丧,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经 济上便利列强对华进行大规模资本输出,政治上刺激了帝国主义的侵 略野心,掀起瓜分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第三,中国人民觉醒、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近代化速度加快。 政治上,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 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经济上,办工厂振兴实业运 动的高涨,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思想上,从学习技术到学习西方 政治制度。
一、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1、征韩侵华是日本的一贯国策; 2、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形成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默 许和纵容了日本的侵略行径。
19世纪末,对于日本即将发动的侵华战争列强各打 着自己的算盘: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 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 德法想乘机在中国夺取新的侵略权益;俄国采取不干 涉政策。
二、《辛丑条约》的签订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据当时英国军事情报局资料: 甲午战争中,日军17万人,清军约25 万。 在武器装备上,当时清军使用的是欧 洲毛瑟枪,甚至是先进的后膛连发枪, 火炮多用克虏伯后膛炮。而日军主要使 用国产村田式步枪和青铜山炮,其全军 拥有的野炮不过300门,武器性能和数量 均不如清军。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腐败的封建统治,落后的社会制度, 避战求和方针。
Page 16
二、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年)
2、经过: 1900年夏,英、俄等 八国
Page
17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在大沽口登陆,从 天津向北京进犯,挑起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Page 18
大沽口守军在抗击联军舰队的进攻
Page 19
义和团在廊坊阻击八国联军
Page 33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Page 20
八国联军在天津集结
Page 21
八 国 联 军 进 入 大 清 门
Page
22
联军司令部设在故宫仪銮殿
Page
23
联军在乾清宫
Page 24
结中 屠外 杀反 义动 和势 团力 民勾
Page
25
量 中 华 之 物 力
Page 26
结 与 国 慈 之 禧 欢 太 后 心。
——
3、结果:
日本:制度先进,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3、影响—《马关条约》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内 容 危 害 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 分中国的野心
了 中国经济命脉
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 直接掠夺中国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 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说课稿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说课稿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的布局、逻辑性的内容和简洁的风格。板书分为三个部分:左侧为时间轴,中间为主要事件和人物,右侧为影响和评价。
1.布局:时间轴从上到下依次列出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时间节点;中间部分按照事件发展顺序,列出关键事件和人物;右侧部分总结每个事件的影响和评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过程、结果;
(2)掌握两个事件的主要影响,理解其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3)通过分析两个事件,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2)运用历史资料,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实证研究能力;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历史事件,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但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有:
1.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过程、结果理解不深;
2.难以把握两个事件之间的联系及其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3.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有限,容易产生片面认识。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
2.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3.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巩固练习成果,给予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3)通过比较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联系和区别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民族自豪感;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38张PPT)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38张PPT)

6.1896 年,清政府通饬各省设立商务局,以期“官商一 气,力顾利权”,并提出要“以惠商恤工为本源”。对 此评价正确的是( ) A.清政府主导近代化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依然单纯地学习西方的器物和技术
C.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被迫放宽了 民间工商业活动的限制 D.仍然没有突破洋务运动的框架
意义: ①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精神; ②打击了帝国主义,粉碎了瓜分中国的迷梦。
2.经过 (1900年——1901年)
(1)天津----北京
廊坊附近受挫,逃回天津。
(2)大沽口----天津
天津陷落。
(3)天津----北京
北京陷落,成立联军司令部。
3.结果及影响:
内容 影响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和经济的凋 敝,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解析:B 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了《辛丑条约》, 规定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 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故日本可以在此驻 军。
3.(2008年宁夏文综3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 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 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 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C 理解材料的意思是关键,从19世纪60年代 到90年代三十年间,洋务派举办军事工业,筹建海 防,建立新式海军,但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 覆没。虽然马尾海战中国也是惨败,但是只是福建 水师覆没,三支海军尚余大半,与题中“总归虚牝 掷金黄”不吻合,故选C。
4.(选做)下图是 1907 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 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其政治寓意是( )。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首页
课前篇 自主预习
2.经过 (1)第一阶段——境外之战: ①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战争爆 发。 ②清军在平壤陆战中失利,退回国内。 ③在黄海大战中,中方损失比日方略大,但主力尚存。后李鸿章 不许北洋舰队出海迎敌,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 (2)第二阶段——境内之战: ①日军进攻辽东和山东半岛,占领大连、旅顺。 ②1895年初,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战争结束。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典例剖析
随堂训练
课堂篇 探究学习
(1)相同点: ①从性质上看,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②从内容上看,都有割地、赔款和开放通商口岸的规定。 ③从危害上看,都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 利了列强对华进行经济侵略。
课堂篇 探究学习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典例剖析
随堂训练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典例剖析
随堂训练
课堂篇 探究学习
3.西方侵略者曾绘制了一幅漫画《慈禧太后跑路》(下图),以讽刺 慈禧太后仓皇逃出北京城的窘相。慈禧太后当时出逃是由于( ) A.义和团进入北京 B.八国联军逼近北京 C.光绪帝发动政变夺权 D.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解析: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北京陷落前,慈禧太后仓皇出 逃。 答案:B
提示:义和团把斗争的锋芒指向外国侵略势力,反抗封建统治这 个旧式的农民起义的主题,在运动中没有得到凸显。
首页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内容
清政府赔偿白银共 4.5 亿两,分 39 年还清
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 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 地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 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 反帝性质的组织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 上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列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事迹,体会中华民 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1)日本:制定“大陆政策”,蓄谋已久,在扩张中寻
求出路 (根本原因)
(2)朝鲜: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 (导火线) (3)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不积极备战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
侵华
高台一中 历史组
满蒙 朝鲜
日本
台湾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的扩张政策
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面
临国土狭小的制约。制定“大陆政策” 分五步:第一步 征服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征服满蒙;第四步征 服全中国;第五步征服南洋、亚洲乃至全世界。 1890年,日本国内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它加快了战争的 步伐。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出 兵援助,日本也乘机派兵进入朝鲜。 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2、下列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进行资本输出、分割世界要
求的是( D ) A.《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3、《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拆毁北京到大沽之间 的炮台,外国列强的主要目的在于( C ) A、削弱中国的军事力量 B、摧毁中国的反帝行动 C、控制中国的京津地区 D、干涉中国的内政外交
《马关条约》时的情形。
探 究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时
的情形。
二、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 根因—列强要瓜分灭亡中国
直因——镇压义和团、美、日、意、 奥八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 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 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件(共28张ppt)

平壤陆战
丰岛海战 辽东战役
战争概况
起止时间 主要战役
战役的结果或影响
1894.7 ——
1895.4
丰岛战役 平壤战役 黄海大战 辽东战役 威海战役
标志战争爆发 日军占领平壤,战火烧到 中国境内 互有得失,日本取得黄海 制海权 日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日军战领威海卫,北洋舰 队全军覆没
三、结果:中国战败,迫签《马关条约》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民族矛盾 (主要原因)
“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引来列强镇压 (直接原因)
农民阶级的回应——义和团运动
性质:农民阶级掀起的反帝爱国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 ” 结局:失败。
2、庚子国难 硝烟弥漫的战场
(1)时间: 1900年6月 (2)参与国:英、美、法、俄、德、意、日、
C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国联军侵华战争
“反应”事件二:义和团运动
图说历史 ——冲击的罪证
1895年1月,日军 1897年,德国在
在荣成湾登陆
山东设总督府
1898年,英国 强租威海卫
甲午战后,山东先后遭受日、德、英等帝国主义 国家的侵略,灾难极为深重
二、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1、爆发原因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有感》(1896年春)
1、概括分析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2、分析作者在这首诗里表达的感情? 无限的惆怅和悲凉,强烈爱国感情和投身 变法改变国家的强烈愿望。
小试牛刀
1.“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这首诗反映的史实发生在哪次战争之后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英国 日本 法国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原因: 2.经过:
3.结果和影响: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内容 危害
破坏主权,刺激瓜分;
加重负担,控制经济;
割三地
赔二亿
开四口
允设厂(新增)
巧记方法:一厂二亿三地四口
苏州
深入内地
杭州
重庆 沙市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让我们一起走近——
第12课
和八国联军侵华
北洋水师军旗
甲午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战争
广乙舰
zX.x.K
靖远舰
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 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七艘,共 二万七千多吨;而日本海军二 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五艘, 共一万七千多吨。然而,1894 年,日本悍然发动对大清帝国 的战争。
亚洲第一
世界第八
来远舰
经远舰
1.原因: 2.经过:
3.结果和影响: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内容 危害
破坏主权,刺激瓜分;
加重负担,控制经济; 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资本输出,阻碍资本;
割三地
赔二亿
开四口
允设厂(新增)
中国 半殖 民地 化程 度大 大加 深
巧记方法:一厂二亿三地四口
与以前的条约相比,有何不同?
内 容 割 地 《南京 条约》 香港岛 《天津 不同 《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点 条约》 九龙司地方 辽、澎、台 增多 一区 及附属岛屿
含山中学
朱守云
日本装备先进。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原因: 2.经过:
3.结果和影响: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 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共4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 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共45张PPT)

发动的对大清的战争列
强各打着自己的算盘:
美内国因:希统望治日腐本朽成,为制其度侵 略落中后国(和根朝);鲜清的政助府手避; 英战国求企和图政利策;用未日能本充牵分制 俄动国员在民远众东;发展势力;
德外因法:想日乘本机蓄在谋中已国久夺,取且 新制的度先侵进略;权西益方; 列强对 俄日国本的采支取持不或干默涉许政。策。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市场狭小 ,资源有限

维 浓厚封建性残余

内部起义不断
对外扩张


对外扩张

对外扩张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全 世界
朝 台鲜 湾
大陆政策
一、甲午中日战争
(2)西方列强纵容日本侵略中国; (3)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侵入朝 鲜,蓄意挑起战争。
颐和园石舫
吉野号巡洋舰
牙山
先定守局 再图进取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的签订
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目 的是什么?它为什么敢于挑 起这场战争?
它怎敢打“师傅”?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1、背景
(1)明治维新(1868)后,日本资本主义发 展,国内市场狭小,急需对外输出商品与资本。
国多乃众受并画 人个伊多尽颤面 。不。不欺抖中
平表平凌着那 等明等的的个 条帝条中人身 约国约国代带 残主扎人表血 酷义得。的迹 剥者像他是、 削凭个正当瘦 中借木被时弱
◆对日本
①获得巨大政治经济利益; ②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和国力的增强; ③刺激了日本的军国主义 倾向。
◆对远东
列强在远东矛盾加剧, 争夺为主。

第12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2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基础知识梳理: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对中国侵略蓄谋已久。

(2)朝鲜:1894年,爆发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出兵援助。

(3)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

2.概况:(1)开始的标志:1894年7月丰岛海战(2)过程1894年9月平壤战役(回族左宝贵)黄海海战(“致远号”邓世昌)——北洋海军主力尚存,日军控制了黄海制海权。

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1895年1月威海战役——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灭。

(3)清政府态度:避战求和3.结果:清军惨败,签订《马关条约》(1)时间:1895年4月(2)内容:记忆方法一二三四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军军费两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3)影响:①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了。

二、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②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根本目的:列强瓜分中国。

直接目的:列强镇压义和团运动。

2.、概况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略战争;义和团进行了天津、北京保卫战;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劫,罪行累累。

3、结果:1.时间:1901年1月签订了《辛丑条约》2.内容:“外商带钱进宾(兵)馆”①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做抵押;②在北京东郊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③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④惩办义和团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①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中国是输在硬实力上么?
四、拨开迷雾——甲午战争中国的败因
军事人员
贪生怕死与为国牺牲
日本《日清战争实记》写道:“支那大将身形高大, 力气超群,貌似可指挥三军,然一旦开战就变成弱虫一 条,尚未听到枪声就逃之夭夭,甚至披上妇女衣装,企 图蒙混过关。”
梁启超写过:(日本人出征时)“亲友宗族把送迎 兵卒出入营房当作莫大光荣。那光荣的程度,中国人中 举人进士不过如此。”
(无1)此背脑景力神:和民也兵族怒危,力机仙,加也可深烦以,,统民一治族等此矛下盾山天激把下化拳生传灵。四分之
(一2)”口,“号焚:故黄扶瓜表清分,灭一生洋事香,烟实,为请下来策各洞”众。神仙。
(3)反帝不活用动兵:,只用拳,要废鬼子不为难。
(4)结果挑:铁路,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 (粉5碎)了评列价大 洋强:法鬼瓜国子分,,中心全国—胆杀的—寒尽企义,,图和英大团吉清揭俄一帖德统哭并连将连山。。 思想观念和手段的落后性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 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程标准: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 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危局·残局——战争概况
阅读教材并结合以下时间轴提示,梳理甲午中日战 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之经过
6月2 9月15 日日 日平壤 本出 之战爆 兵朝 发;左 鲜 宝贵殉
——刘亚洲上将谈甲午:制度·战略·信仰·国运
失败的根源在于制度
五、城下之盟 ——《马关条约》及其危害
项目
内容
影响和危害
割地 辽东半岛、台湾及附 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刺 属岛屿、澎湖列岛 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款 军费2亿两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使清政府不得不大外债,便 利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 经济命脉。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战况
中日两国正式 宣战
平壤失守 战火至国内 丧失黄海制海
权 占大连、旅顺 旅顺大屠杀
北洋舰队 全军覆没
重要人 物
左宝贵 邓世昌 林永升
丁汝昌
战争爆发
1894年7月25日,日 本海军在朝鲜丰岛海面 袭击中国运兵船。8月清 政府被迫对日宣战,史 称“甲午中日战争” 。
平壤战役
1894年7月 ,日 军围攻平壤,清军贻 误战机,左宝贵牺牲, 叶志超逃走,平壤失 守。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 订《马关条约》时的情形。
内容
割辽东半岛,台湾, 澎湖列岛给日本
危害
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 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赔偿日军军费 两亿两白银;
在《马巨额关赔条款约,》大的大刺加激重下, 列强争了中相国在人中民国的划负分担“。 势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开放沙市、重庆、 范围”新,通掀商起口岸瓜的分开中辟国,的狂 苏州、杭州为商埠;潮。中使国列半强殖侵略民势地力化深的程度
鲜可伐,吕宋、台湾可唾手而得矣。” 支援
朝这鲜段材料反映了日本的意图和野心中是国什
(么东?学党起义) 求 助
2、概况:
阶段 战场
开始
丰岛海 面
朝鲜半 第一阶段 岛 (1894.7-9) 黄海海

第二阶段 (1894.101895.4)
辽东地 区
山东半 岛
主要战役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
加深。入中国内地。
日本可以在中国 的通商口岸投资 设厂,产品运往 中国内地免收内 地税。
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 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展。

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3.鼓励小组成员相互评价、交流心得,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例如:“你在小组合作中收获了哪些知识?”“你觉得小组成员在合作过程中表现如何?”
4.组织小组展示活动,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例如,小组成员通过PPT、视频等形式展示他们的研究报告,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例如:“你觉得本节课所学内容有哪些启示?”“你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战争?”
1.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2.通过对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侵华战争的深入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和平的珍贵,增强他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思维态度,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4.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分享讨论成果:各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例如:“我觉得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更大,因为它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化,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四)总结归纳
1.课堂总结:教师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例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这两场战争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深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五、案例亮点
1.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本节课通过播放历史事件的纪录片、展示战争场景的图片和地图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残酷和悲惨。这种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战争背后的历史原因,增强他们的历史直观感受。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本节课以问题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战争背后的历史原因。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第十二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十二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唤起吾国千年之大梦 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 和八国联军侵华
学习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 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 2、分析两次战争的原因和对 中国造成的重大危害。
日本代表:我们早在1855年就制定了侵 略朝鲜,收台湾、占领整个中国,君临 印度的计划。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扩军 备战。计划也进一步完善了,被命名为 “大陆政策”。 先征服台湾,接着是朝鲜、中国满蒙 ,再是中国内地,最后征服全世界。

你答、我答、大家答
1、在()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威海卫
2、义和团的口号是() “扶清灭洋” 3、()的签订,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辛丑条约》
你答、我答、大家答
4、《马关条约》内容有哪些? ()()为商埠;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产品运销中国 内地()。 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二亿两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投资设厂;免收内地税
内因
清朝政治腐败,制度落后 避战求和的政策
外因
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内 容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割 地 割香港岛给英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
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二亿两白银
赔 款 2100万银元
通 商 开放广州、厦门、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 杭州为商埠 口 岸 福州等五处
其 他
协定关税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 投资设厂,产品免地税
这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危 害 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 割三地 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内 容
赔二亿
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化的程 大大加重了人民负担 度大大加深了
资义的发展
开四口 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设工厂 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图文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图文版)

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略权益(瓜分中国) ②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农民 反帝斗争)
2.过程:
3.影响:
1900年6月英国海军中 将西摩尔带领八国联军 从天津进犯北京
八国联军将领在天津合影
八国公使纷纷冲进紫禁城争坐龙椅
从这个故事中,你有何感想?
颐台 和湾 园岛 又已 搭割 天日 棚本
李鸿章 伊藤博文
战败 →败因?(合作探究)
三 军 败 绩 , 割 地 求 和
万 寿 无 疆 , 普 天 同 庆
为什么课本上说《马关条约》是继 ①对日本:得到巨额赔款促进本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便利对远东的争夺。 《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为严重的 ②对列强: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不平等条约呢? ③对中国:半殖半封进一步加深;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割三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 中国各阶层开展救亡图存的斗争 (清政府军事改革,资产 澎湖列岛给日本 危害: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 阶级戊戌变法,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
一、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1.背景: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制定 对外扩张政策:大陆政策。——根本原因 ②朝鲜东学党起义——契机 ③消极备战腐败无能,寄希望于列强——中国
2、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黄海海战
1894.9.15
1894.11.12 1895.2 1894.7.25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 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 灵之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 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思考:根据材料说明义和团运动 的实际反帝效果如何?
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企图
1901年9月7日奕劻与李鸿章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教学程序设计【导入新课】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外扩张的步伐,瓜分中国是迟早的事情。

与此相反的是,中国在自强和复兴方面却进展甚小。

同治短暂的中兴之后,清王朝国势江河日下。

外国列强利用中国的衰弱,在边疆地区和朝贡国进行蚕食,比如我们熟知的1871年-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1871年-1881年俄国侵占伊犁,以及1884年-1885法国发动的争夺中国朝贡国安南的中法战争。

其后更是对中国的心脏地带发动了正面攻势。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这一课。

看一看这段历史是怎样的,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课件展示: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讲授新课】(一)战争爆发的背景这节课先学习甲午中日战争。

我们知道,19世纪末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以充分实现了现代化,清政府经过洋务运动现代化也有一定成就。

可以说,1894年开始的甲午中日战争实际上是两个从事现代化20多年的国家间进行的一场重大较量。

这场战争是在何种背景下爆发,这场较量结局怎样呢?通过这个子母的学习就会明白。

接下来就先从战争参与的主体这个角度来分析一下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这是我们这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件展示:战争背景)日本:制定大陆政策,侵略中国蓄谋已久提问一:(教师):首先看一下这场战争的发动者日本对这场战争的态度。

大家先浏览下导言部分,从中可以看出什么?(学生):略(教师):制定大陆政策,侵略中国蓄谋已久。

从导言可以看出早在1855年吉田松阴就有了侵略中国的构想,1887年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意图分割中国对不对?这说明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

(展示课件)实际上日本明治维新后制定了一个旨在征服中国和世界的大陆政策。

1855年吉田松阴侵略中国的构想,对他的弟子后来的日本政要伊藤博文、山县有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了日本政治家的主流思想。

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是这场改革不彻底,日本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

这使得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有着极强的军事侵略性。

另一方面,日本国内市场狭小,生产发展受到阻碍,其三,广大工人、农民的生活很贫困,导致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基于以上原因日本统治者强烈要求对外侵略扩张,获取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输出地、转嫁危机。

大臣田中义一就构造了大陆政策的蓝图(在奏折中说:“明治大帝遗策是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

”)到了1887年就非常具体了,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意图分割中国。

这是日本最高层次文件,其内容和观点具有权威性。

在这份文件里面还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是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舟山群岛。

7年后,日本正是按照这个时间表和路线图发动侵略战争,并几乎达到了全部目的。

因此中日甲午战争本质上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日本近代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必然产物。

所以说日本侵略中国是蓄谋已久的。

在大陆政策的指导下,日本沿着军事化的方向迅速发展,把扩充军备作为当务之急和头等大事。

日本政府在甲午战争之前的几年间连续8次修订和实施《扩充军备案》。

为了补充军费的不足,1887年天皇下令从皇室经费中挤出30万元作为海军补助费,内阁总理伊藤博文利用天皇赐款的机会,多方鼓动,在全国掀起了一场海防捐款的热潮,一年之间民间捐款多达200多万元。

这些做法不仅增加了军费,也表达了最高统治集团的决心和气度,对全国的民心士气产生了很大的激励作用。

清政府是个怎样的情况呢?以财政紧张为由,消弱预算,1888年开始停止进购军舰,1891年停止拨付海军的弹药军费。

列强:默许、纵容的态度(有利条件)面对日本在中国的侵略,列强不可能没有察觉,日本作为一个在当时来看不入流的小国,现在要分中国蛋糕,列强会采取怎样的态度呢?在中国这个问题上,列强们从本国利益出发却采取了同样的态度——默许或纵容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径。

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处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从各自利益出发采取相应的态度。

挨个来看:首先,美国忙于将拉丁美洲变成他的后花园,腾不出更多的力量来管中国,乐于让日本成为其侵华的助手。

而英国、俄国都想在远东地区扩张自己的势力。

英国企图利用日本来牵制俄国在远东的扩张;而俄国虽然对中国的东北与朝鲜有极大的野心,但刚刚吞下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尚在消化中,准备尚未就绪,只好对日本采取不干涉的政策;德、法为了乘日本侵华之机趁乱打劫,比如在调停之类的情况下,和稀泥,夺取新的权益,因此也极力支持日本侵略中国。

列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默许或纵容的态度,为日本实施其侵略计划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展示课件//板书:列强纵容默许)清政府:避战求和、不认真备战了解了国际形势以及即将对中国发动战争的日本的状况,来看一下清政府的应对之策。

不妨来看一则材料,从中分析一下清政府的态度。

(课件展示:材料)日军进入朝鲜的军队,日益增多,清政府驻朝官员要求增派援军赴朝,李鸿章复电说:“我再添调,日亦必添调,将作何收场耶?”在日军向驻守牙山的清军发动进攻以后,李鸿章仍电告清军统帅:“日兵来牙窥探,可置之不理……切勿自我先挑衅”提问:清政府的态度是什么?(学生):略(教师):从材料可以得出在日本步步逼进的情况下,清政府不认真备战,清政府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要不要解释原因???)课件展示//板书:清政府寄避战求和、不认真备战)这样的一种态度就刺激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

导火线:1894朝鲜东学党起义战争一触即发,日本找到了契机。

1894朝鲜东学党起义。

(板书//课件展示:东学党起义)(东学党起义是书上所写的朝鲜农民起义。

朝鲜是清帝国的保护国,爆发东学党起义后,朝鲜统治者在无力镇压的情况下向清政府求援。

日本侵略者则怂恿清政府答应朝鲜政府的请求。

而后以保护使馆为由,也把军队开进朝鲜。

起义平息后,日本拒不撤军,反而继续增兵,欲促成中日冲突。

)(教师:总结并过渡):综上所述,日本蓄谋已久,又有西方列强的纵容或默许,中国腐败落后,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到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半岛附近海面袭击中国的兵船,揭开了战争的序幕。

(板书)(二)战争的经过(教师):接下来我们来看战争爆发的经过。

史学家以战争是否在中国本土为标志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大家要记住两场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课件展示//板书)平壤之战发生于9月15日,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

当时双方兵力旗鼓相当。

从图上可以看到平壤的位置重要,保住平壤即可避免日军侵犯朝鲜北部,又可扼制日军据此入侵中国,然而具有如此重要战略位置的平壤,却因为战争爆发时,慈禧太后正筹备她60岁生日的“万寿庆典”,希望与日本和平了结。

李鸿章则极力奉行避战求和政策,清军执行李鸿章“先守定局、再图进取”的命令,贻误了战机,战役总指挥叶志超面临强敌,不据险设防,而是坐守孤城,时刻准备逃跑。

清军回族将领左宝贵则坚决抵抗,誓与平壤城共存亡,在炮手阵亡后,他亲自点燃大炮轰击日军,最后中炮牺牲。

朝鲜遂全境沦陷。

使日军占领了平壤。

日本明白,光在陆上作战不行,在海上,有北洋水师在渤海,黄海门户拱卫山东,辽东,北京。

因此,要找机会在海上一战,掌握制海权,方便接下来沿海登陆,在直隶平原决战,迫使清政府妥协。

因此,日军在陆战的同时,又发挥海上优势。

日本舰队在黄海海面上于1894年9月17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向中国北洋海军挑起了一场激烈的海战。

黄海战役:北洋舰队虽受到损失,但主力尚存。

但当时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卫海内,不许巡海迎敌,(邓世昌、林永升等牺牲)使得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第二阶段: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黄海战役后,日本分两路入侵中国,辽东战役开始,辽东面临黄海,与山东半岛相望,共同遏制渤海海峡,拱卫京师,位置十分重要。

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沿海防守的清军除聂士成率部抵抗外,其余大部溃逃。

日本政府先后突破鸭绿江防线,辽南防线,辽东大部重镇陷落。

日军占领大连、旅顺。

日军占领吕顺后对手无寸铁的中国平面进行了大屠杀,书上有图片。

日军以旅顺为基地,辅之以黄海制海权对威海卫形成包围圈,加速清的战败。

威海战役:1895年1月,日军在山东荣成湾登陆,李鸿章下令不准出战,“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总之,四场战役互有胜负之外,其余均失败。

接下来完成这个表格。

(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归纳)主观方面:①清政府“避战求和”的政策,是战败的主要原因A.战前,不作认真准备.B.战争爆发后极力奉行“避战自保”的方针,贻误战机 .②清政府的腐朽、落后,造成中国军队在战争中失败(根本原因)A.慈禧太后在国家危难之秋, 不惜挪用军费,大搞万寿庆典,大修颐和园.B.清军不少官兵贪生怕死,临阵脱逃.c武器装备落后.例如:军舰航速慢,发炮率低等。

客观方面:A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实力略强,中国相对落后.B日本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四)《马关条约》的签定及其影响(板书//课件展示)(教师):威海战役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宣告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这场战争,中国失败了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马关条约。

大家要掌握条约签定的时间、双方代表,重点掌握内容及影响。

我们已经学习了南京条约等,有人说马关条约是自南京签订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那我们就通过南京条约的对比来试着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师):⑴割地: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这是日本继俄国之后对中国领土进行一次严重的掠夺,极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割辽东半岛,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致使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出现;割台引起台湾人民的斗争,反映了爱国主义精神。

⑵赔款:而这次则赔款两亿两白银,这相当于清政府三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清政府为赔款只好疯狂搜括劳动人民,但当时人民生活贫困,即使被榨干了、清政府倾其国库,仍无力偿还,只好大举借外债,这样就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夺取中国主权、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⑶开埠:新开的是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与前面各条约开的通商口岸作比较,我们可知,口岸已从沿海深入内地,已到长江中上游地区。

这也就说明,列强的势力已深入这些地区(结合地图讲解)⑷开设工厂:这一项使日本可在中国开厂,掠夺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榨取高额利润,且利用关税特权(产品远稍内地,免收内地税),其他列强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的条款,争先恐后在中国建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就严重排挤与摧残中国的民族工业,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开设工厂是列强资本输出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列强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