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贝多芬《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的艺术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贝多芬《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的艺术特征

摘要

贝多芬是古典主义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十首小提琴奏鸣曲。这首贝多芬的《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是贝多芬创作中期时的作品。是一首典型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奏鸣曲,从乐曲的结构的改变和风格手法的创新都充分体现了贝多芬这一时期创作风格的转变,并深刻影响着其后的小提琴创作。因为此曲完成于春天并且又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故被后人命名为《春天》奏鸣曲。本文以《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乐曲的曲式结构和演奏技法的分析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贝多芬;春天;演奏技巧;音乐风格

目录

一、贝多芬10首小提琴奏鸣曲简介 (1)

二、贝多芬《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的创作技法分析 1

(一)音乐风格 1

(二)乐章分析 (2)

三、《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的演奏技法分析 3

(一)第一乐章演奏技法分析 3

(二)第二乐章演奏技法分析 5

(三)第三乐章演奏技法分析 5

(四)第四乐章演奏技法分析 6

结语 7

一、贝多芬10首小提琴奏鸣曲简介

总的来说,贝多芬10首小提琴奏鸣曲按照创作时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属于早期作品,这个时期他创作了第一至第三号奏鸣曲,创作手法多少受了一些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作品风格还是明显的古典主义风格,第二阶段是中期作品,创作了第四、第五号奏鸣曲。这个时期是他创作的高峰,风格上开始大胆尝试新的创作手法,作品中开始体现贝多芬独特的光彩。第三阶段晚期开始往峰巅发展,至第九号达到最顶峰。

二、贝多芬《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的创作技法分析

(一)音乐风格

这首《春天》是一个四乐章的奏鸣曲。贝多芬打破了在传统小提琴奏鸣曲当中的3乐章结构的传统限制,在中间添加了一个谐谑曲的乐章,这让从起始的快板乐章到最终的回旋曲乐章相互间更加的丰富多彩。和声与和弦的种类基本与海顿、莫扎特相同,且更加修饰和声的纵向结构,形式的表现更为紧密,注重和声的简单的作用性、典雅的和声风格。

贝多芬对于音乐语言的使用提升到了令人震惊的高度,让人一听就能理解要表现的思想,且两个主旋律在性质上是相互对立的,这让乐曲发展透出巨大的动力。主旋律是古典主义的委婉柔美,副题则是雷厉风行。这首乐章的奏鸣曲不同于其他的3个乐章的悲伤,而是像”温婉女性的形象”,柔美自然纯朴的风格创作。

(二)乐章分析

1.第一乐章(Allegro)

是4/4拍的快板,整体架构是奏鸣曲形式。以F大调当做核心曲调,根据局古典主义的创作技巧采取大小调的改变,主部、副部的主题产生明显的比较,在全曲当中都有表现。

图1曲式结构:

呈示部(1-87):

主部主题一共10个小节,用3个乐句构成。主要体现在小提琴演奏上,用一个二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构成的回音曲调营造出春天风吹花香的气息,欢快的曲调让人联想到春季温暖的溪流,在日光照耀下潺潺流淌的遐想。此后用钢琴反复弹奏主旋律,但是钢琴也不单单是机械的仿照,而是增加微小的变奏,让旋律更优美。小提琴用琶音完结伴奏的部分,且用较大的幅度逐渐向上扩散展开来,最终终止在F大调属和弦。主题旋律活泼,遍布青春的气息,听众从此段欢乐旋律当中感受暖暖的春日气息。罗曼·罗兰,法国著名的音乐评论家特将贝多芬的此主题喻为”春神的微笑”。

2.第二乐章(Adagio molto espressivo)

极富表情慢板,3/4拍,单三部曲形式。

图二曲式结构:

第二章的主题是极富表情的柔板,乐曲开头用钢琴弹奏出16分音符与分解和弦织体作为的引子部分。随后来到A第一乐段(2-17),用钢琴演出主题音律,和提琴之间进行相互回应,主题轻柔,似女孩的轻音慢叙,像在紧密的交流。

B第2乐段(18-29):以开头发展与新元素组成,小提琴和钢琴相互演奏,调性上以bB大调起,通过F调和d小调间进行一个短小的离调,然后终止在bB

大调的的主和弦上,并将此主题反复一次演奏。用小提琴演奏出变奏后的主题,修饰音的添加,带活整体的氛围,反复的方式增加听众对于主题的记忆,营造期待的感觉,引出Al。

A1第3乐段(30-37):是变化的表现,音律主要由钢琴展现,且加花演奏。变奏祛除主题的修饰音,节奏变得较为舒展,让乐曲比较柔和。

尾声(38-73):规模宏大,用主旋律当做根基整体变化较大,调性和和声上有了对应的拓宽.第一段转进bG调,完结于主和弦bG大调,完结于主和旋之上;第2段转进U大调,中句返回bB调。调性的每个改变,都形成新感觉,给听众新感觉。最后在小提琴和钢琴的互相照应当中完结。

3.第三乐章(A1legromolto)

异常快速的快板,3/4拍,是谐谑曲,是复三部曲。乐章简短,干练,鲜明,充满青春活力,和前一章产生显著比较。

图三曲式结构:

第一乐部A(1-27):是单主题的三段架构.a段的主题用钢琴弹奏,节奏轻快、极富弹性活力,此主题是谐谑曲幽默性的来源,前段的主题在钢琴上演奏,后段钢琴整体反复,小提琴插入演奏,小提琴演奏的欢快节奏使得乐曲添加了些许谐谑性。b段的主题比较简洁,运用的是a段的动机作为乐句的开始,通过渐强是声部逐渐的加厚,力度变得更加强劲,成为一个小高潮。演奏时无较大改变,增加三个小节的填充,演奏精炼。

三声中部B(28-44):写法较为典型,沿袭古典”二重奏”也就是三声部的特点。转变之前明快的节奏,用不间断的快速音群和呈示部产生对比。钢琴、小提琴构成三、六度平行的音阶,结合成音乐的主题,如低谷一路冲到顶峰,和前后大调性谐谑产生优美的照应。

中部整体停止在F大调,无关联部分则是直观的演奏。在乐曲尾部有一个”D.C”(从头反复A段)。这是种曲式结构也是带有古典风格形式的二部曲式,它在主题的结构、调式调性等方面都具有经典型。

4.第四乐章(Allepromonontroppo)

从容快板,F大调,2/2拍,是奏鸣回旋乐曲。此类独特的乐曲往往使用于奏鸣套曲的最终的章节上。这一乐章是整首乐曲的整合和总结,其使用主题的多次变奏方式完成,每一次的改变都拥有出乎意料的新的感受。

图四曲式结构:

呈示部(1-73)

主部这一乐段几乎全部都是小提和钢琴充满诗意和温暖的交流,乐曲明快。衔接部分偶尔产生sf突强,营造某种意料之外的感觉。副部是过渡本质的段落,这时候小提琴的主旋律增加了微小的修饰,变成更为明快,钢琴的部分增厚,左右手一直变化的七和弦,营造出一种雄伟庞大的氛围,是乐曲带有英雄主义的色彩。在调式调性方面,c小调与C大调互相间接表现,色彩的明暗变化极度拥有戏剧性的意味。随后是乐曲主题的整体表现。

展开部(74-123)

这个乐段是此乐章的中间部分。乐曲结构除了调式调性上有改变,乐曲的本质也有了一些变化,比如钢琴在f音上重复八度音的持续演奏,对小提琴声部演奏的连续三连音进行对比和烘托,使这段旋律整体变得磅礴,拥有英雄主义的特点。

再现部(124-243)

整体部分是用的是变化再现的形式,小提琴用双音拨奏的演奏技巧等,钢琴的伴奏的织体也发生改变。衔接部在后半段展开之后,完结在bE大调的主和弦上面。副部最初是没有采取调性的服从而回到原始的主题上,且是由be小调起始,通过同主旋律音调的改变,最终再返回主旋律上面,让这最终的乐章表现的异常繁复。尾部也使用了衔接当中产生的音调,强度比较异常剧烈,使用诸多的sf当做乐曲的语句强调,最终是钢琴和小提琴之间欢快的交流,在听众的心绪不断提升当中,整个乐曲用辉煌的气势完结。

三、《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的演奏技法分析

(一)第一乐章演奏技法分析

乐章起始是用小提琴演奏优美舒展的主旋律,钢琴用轻柔旋律把主题缓缓的承托出来。

谱例1第一乐章第1—10节为例

小提琴用一个二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回音的形式组成乐段,这段回音演奏要求演奏者将短促的十六分音符拉的清晰并且连贯,在演奏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加重演奏第一个十六分音符时的力度并延长第一个十六分音符的时值,这样能给人一种像春风拂过一般温暖,委婉的缓缓吹过,立即就将听众带领进春季的万花园当中。

之后通过小节之间的衔接,整段乐段的主要思想全部转移至转钢琴的演奏之上。

谱例2第一乐章第11-16小节为例

这次是换做小提琴用分解和弦来烘托钢琴的演奏,小提琴的旋律听上去是简单、重复的音符,但是在演奏中必须得连贯和流畅才能让整段乐段更加的饱满、优美。演奏要注意右手换弦,因为都是在G弦和D弦上换弦,所以右手大臂在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