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东北曲艺小品的艺术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东北曲艺小品的艺术特点
小品,作为一种新生文艺形式,以它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和简单易懂的
思想内容,深受广大观众们的喜爱。人们可能无法坚持看完一部长篇连续剧,甚至一部电影,可一个十几分钟的小品,谁都能看完,同时又能从中感受到愉悦与启迪。而它适于舞台、电视、广播的特性,更为它的快速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小品与其他文艺形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重点谈谈对曲艺小品,特别是辽北地区的以二人转为艺术基础的
曲艺小品特点的认识。
1、曲艺小品的戏剧化。曲艺小品作为一种独立的舞台演出样式存在以来,由于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而显现出“雅俗共赏”的旺盛的艺术生命。这种微型戏剧艺术的存在与发展,已经同戏剧学院和剧团用来训练演员用的课堂小品有了质的不同。课堂小品无须剧本创作,在某种规定情境下,任由演员去即兴发挥,去模仿,以锤炼演员的基本功。而曲艺小品则要求更高,它是一个完整独立的艺术品,不但要求严肃认真的一、二度创作,而且要求在相对单纯的戏剧化呈现中传达出并不单纯的艺术内涵。
曲艺小品是从课堂小品脱胎而来的。名之曰“小品”而不称“独幕剧”或“微型戏剧”,就在于它比二者更单纯、更精炼。它不必有头,也不必有尾,在生活中撷取一个瞬间,予以局部放大,传达出一种情趣、一种意旨便足够了。因而在实际创作演出的形式上,曲艺小品与课堂小品仍有不尽相同之处。这就带来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外部形式的微型化和内部构成的戏剧化。
微型载体的戏剧性要求更高,因为它没有充分的时间去展示矛盾与情感的发展过程,只能片断式、散点式、扫描式地进行集中突破,因而其艺术效果往往更强烈。有人将小品创作称之为“高精尖”产品,即情节高度概括、内容短小精悍、矛盾冲突尖锐而集中。这就是戏剧化的最高限度的体现。正像有的评论文章所言:“曲艺小品自一产生就把戏剧艺术中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这一表现手法据为已有”。这一语道破了曲艺小品创作的真谛。此外,曲艺小品还要包含曲艺的表现形态,亦即载歌载舞,跳进跳出。在情节推进中,忽而“表”,忽而“白”,就是不停的按照需要,转换表演者的身份立场。
2、曲艺小品的生活化。曲艺小品的这种通俗戏剧的表演形式,是适应广大观众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之所以深为广大观众欢迎和喜爱,主要是因为它快捷地反映生活,真实地再现生活,切实地贴近生活,精彩地表现生活。这
就是曲艺小品的生活化。如小品《说事儿》中,黑土与白云先是以剧中人物身份主观地演绎剧情,而到后来,又以旁观者身份参与评述,把小品主题立意集中概括一番,以达到启发观众的目的。
生活化是小品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重要原因。作为大众艺术,小品是要让大多数人看得懂并且喜欢看的艺术。它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品质,就是其表现手段的生活化特征。就剧本创作而言,小品创作是最典型的“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与人民群众离得很近。就整体而言,小品创作大都选用日常生活中寻常百姓身边的琐事,其种种喜怒哀乐、矛盾纷争,人们司空见惯,而艺术家将其集中、提炼,使之艺术化了,才会使多数人产生兴趣。就表演艺术而言,小品表演同话剧和影视的表演是有区别的,区别就在于它的生活化,无论台词还是形体,它都要求松弛,要求俚俗,要求尽可能地接近群众的生活。而根据艺术的需要,有时也需要放大了夸张和浪漫。像赵本山、范伟等优秀演员的表演,不但生活化,而且有高度的技巧;不但松弛,而且有精细入微的人物塑造;不但有严谨的整体构思,而且有灵活有趣的即兴表演。这样的表演灵活、多变,接近人民生活,当然会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另一方面,小品创作对舞美、灯光、服装、化妆等方面的要求相对简约,便于流动演出,也是其便于和观众沟通的一个原因。
3、曲艺小品的精致化。通俗化、大众化的艺术同样可以出精品。那种认为通俗化、大众化的艺术只能处于艺术审美的最低层次,与“精品”无缘的观点是极为片面的。因为任何审美层面的艺术,都可以因艺术上的精雕细琢而达到精致化,因而成为精品。
精致、独到、深刻的艺术内蕴,需要精致化的艺术表达。精致化,是曲艺小品艺术魅力的根本所在,也是其内在生命的活力之源。精致化的艺术作品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三独”、“三精”和“三化”。三独:独特发现,独特创造,独特风格。小品作为艺术,应当而且必须表现出艺术家对生活的独特的发现,并且在独特的艺术创造中表现出自己的风格,把最新最美的东西奉献给观众。三精:内涵开掘精深,表现形式精细,舞台呈现精彩。深刻的“大”附着于细腻的“小”,并由令人喜闻乐见的精彩表演呈现出来,这是小品艺术的最高境界。而要达到这个境界,在小品创作的各个环节上都要达到精致化,这就是“三化”:剧本创作文学化,导演手段戏剧化,表演艺术个性化。小品文学脚本的创作,不能止步于电视传媒津津乐道的表面宣泄的层次,而要向文学化的层次迈进。导演要像导戏剧那样严谨和完整。而作为最终呈现者的表演艺术,则要在文学本的基础上提供个性化的艺术创造。那种本色化、活宝式的“表演”是不值得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