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第61练 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综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不同文明的发展有其独特性,文明的交流互动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神话是人类祖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古代神话多记载创世英雄们为生存与自然抗争,如人们熟知的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神话。受到讴歌赞扬的英雄多是牺牲个人利益、克己奉公的典范。古希腊的神话英雄们都有浪漫主义的幻想,经常进行海外掠夺,并以此为荣。古希腊神有和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尽情地实现个人价值,如宙斯虽是天帝,却时常到人间寻欢作乐。

材料二西方的人文主义源于古希腊,主张人是具有理智、情感和意志的独立个体,西方人文精神关注更多的是作为个体的人。西方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为学”的,“为学”就是指一个人要通过对知识无尽的探索,力求使自己成为独立的、具有自由意志的人。而中国的人文精神,习惯于从人与人的关系中去体认一切,将人视为群体的一分子,而非个体。可以说,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为道”的,人是有伦理道德自觉的互动个体。

——摘自吴惠红《中西人文精神异同探析》(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经济根源。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西方传统思想对“人”的认识有何不同?结合孔子和古希腊思想家的主张简要说明这些差异。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材料二孟德斯鸠指出:“暴君之所以有权力,正在于他剥夺别人的生命。”“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来制约权力。”

材料三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这样描述:“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卢梭提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现实的黑暗”指什么?为了驱散“现实的黑暗”,材料二中人物提出了怎样的设想?这种设想有何进步作用?

(2)材料三中两位思想家关于国家政体方面的主张各是什么?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进入明代中叶以后,新经济因素滋长,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危机在不断加深。王阳明以为当时读书人沉溺于理学,无补于社稷安危。他力求建立有效的统治学说,认为一切事物都产生于人心,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同时王阳明也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他还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孔丘和朱熹的

语录为真理。程朱理学主张天理的他律性,天理成为外在的道德律令。王阳明良知自律思想架起了道德内化与道德外化的桥梁,高扬了个体的自主性和自律性,从而把人从外在天理的奴性中解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称王阳明为中国的马丁·路德,确有一定道理。

——摘编自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等材料二中世纪西欧社会处于基督教的绝对统治之下,各种社会弊端丛生。自12世纪开始,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开启了宗教改革的进程。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是“因信称义”,即凭借内心对上帝的信仰就可以得救,无须事功或苦修。这使他最终从“因信称义”引申出“人人皆僧侣”这个直指天主教的革命性原则。因此,路德的“因信称义”的神学思想实现了将灵魂获救的根据从外在的教会向内在的信仰转换,把灵魂得救的钥匙从教会和神职人员手中转移到了每一个拥有真诚信仰的平民信徒心中。……王阳明思想中确实存在着突出人的主体地位的倾向,但是就其对人的规定以及对所置根其中的社会生活所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又都远远不及欧洲同时期宗教改革运动。

——摘编自黎玉琴《王阳明关于“人的发现”及其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心学是如何继承发展儒家学说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与马丁·路德两者思想提出的相似背景,指出两种思想的相通之处和不同之处。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产生印象派的直接原因是官方沙龙对青年人的压抑和压制,这是表层的原因。实际上,社会原因才是内在的原因。首先是市民阶层的兴起,艺术审美趣味的变化,市民家庭对有装饰性或有形式美感绘画的需求。印象派绘画的画幅基本上为中小型,可以让资产阶级作为装饰悬挂。……印象派艺术受日本浮世绘的影响,重视绘画的平面性、装饰性和写意性。物理学对光色的分析促进了绘画色彩的变革,给艺术家以启发。艺术家运用光学原理来进行创作,可以说印象派最大的成功在于光和色彩学上的发明和创造。

——摘自马晓琳《西方美术史》材料二名画《格尔尼卡》

(1)依据材料一,分析指出印象派产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作品的创作者、创作者国籍、创作风格和主题。

答案精析

1.(1)差异:中国神话人物勤劳坚韧,古希腊神话崇尚冒险;中国神话人物强调维护群体利益,追求品德高尚,古希腊神话人物个性张扬。

根源:中华民族发源于大河流域,形成了发达的农业,在兴修水利等与大自然抗争活动中崇尚勤劳坚韧和团结协作;古希腊多天然良港,航海业和海外贸易发达,崇尚个性自由发展。

(2)不同:东方关注人的社会性(群体);注重伦理道德自觉;西方关注人的自然性(个体);强调个人的知识与理性。

差异:孔子主张“仁”与“礼”,强调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遵守社会规范与秩序。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或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知识即美德”等主张,体现了对个体的关注,体现了对人性和真理的理性探索。

2.(1)封建制度(封建王权,宗教神权)。设想:实现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三权分立)。作用:有利于防止君主专制。

(2)主张: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制;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制。

3.(1)继承: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孟子的人性本善说;重视道德修养;陆九渊的心学思想。(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发展:与朱熹理学相比:否定了“格物致知”,主张内心反省(由他律变自律);与陆九渊心学相比:在发明本心的基础上提出致良知。

(2)背景:新经济因素出现并发展;面临严重社会危机;传统思想束缚发展。

相通之处:重视个体的主体作用;挑战正统思想(挑战权威);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具有平等观念;方法上由繁琐转变为简约,被动转为主动。(答出任意四点即可)

不同之处:王阳明的思想本质从属儒家思想范畴,为封建统治服务;马丁·路德的思想本质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要求,为资本主义发展服务;王阳明思想并没有推动中国社会转型,在当时影响有限,马丁·路德的思想推动了西方近代社会转型。

4.(1)原因:青年人受官方画派的压制,因此要求反对传统保守的思想;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迎合日益增多的市民阶层的需要;受外来绘画技法和当时科技成果的影响。

(2)创作者:毕加索;国籍:西班牙。

风格:采用立体主义、半写实主义等手法和风格(或超写实主义风格)。

主题:描绘战争带给居民的伤亡和惊恐;揭露法西斯的罪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