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第61练 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综合
第24讲 近代西方思想文化发展(讲义)(教师版)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第24讲近代西方思想文化发展目录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2)02知识导图.思维领航 (2)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3)考点一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3)知识点1 文艺复兴 (3)考向1 文艺复兴 (4)知识点2 宗教改革 (5)考向2 宗教改革 (6)知识点3 近代科学的兴起 (7)考向3 近代科学的兴起 (7)知识点4 启蒙运动 (9)考向4 启蒙运动 (10)考点二世界文化的发展 (11)知识点1 世界文化的发展(选必三) (11)知识点2 文化传承与保护(选必三) (13)考向1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13)04真题练习.命题洞见 (15)、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出现和发展,让学生知道思想变革对社会进步的重大意义。
考点一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知识点1 文艺复兴1.含义: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
“复兴”的原意为“再生”。
古典文化将迎来再生。
2.原因:(1)经济上: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根本原因)。
(2)文化上:①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
②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
③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
(3)人才上: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他们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
3.实质: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上却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运动。
4.精神内核:人文主义(1)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
(3)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4)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5.成就(1)意大利领域人物特点薄伽丘但丁文学三杰彼特拉克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达·芬奇拉斐尔美术三杰米开朗琪罗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2)英国: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雷特》《李尔王》等,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2020高三一轮复习单元卷三年高考真题汇编 近现代中国思想演变、重大理论与科技文化(含答案解析)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卷三年高考真题汇编(范围:近现代中国思想演变、重大理论与科技文化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魏兵)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
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2.(2019年江苏卷)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
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
”歌词体现的理念是A.全面复兴旧学B.排斥西方新学C.新学消解旧学D.崇尚中体西用3.(2019年4月浙江选考)中国文化十分重视“他山之石”的作用。
近代“睁眼看世界”的先驱者编译书报、编辑书籍以了解外部世界,其中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的是A.《四洲志》B.《海国图志》C.《番客篇》D.《华事夷言》4.(2019年海南卷)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
”据此可知,该官员A.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B.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5.(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
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6.(2018年天津卷)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
第24讲 近代西方思想文化发展(练习)(学生版)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第24讲近代西方思想文化发展目录模拟.基础演练 (1)重难.创新演练 (4)真题.实战演练 (6)1.【文艺复兴】15世纪,意大利学者比昂多提出“中世纪”这一概念,并把西欧的5到15世纪作为“中世纪”,其理由是,从5世纪开始,欧洲的古典文化随蛮族入侵而凋零,直到15世纪人们才重新发现古典文化遗产。
这一概念的提出()A.展现了西欧历史发展的完整历程B.反映了新的社会价值观念C.旨在证明欧洲封建社会的独特性D.为宗教改革提供理论指导2.【文艺复兴】下表是近代早期佛罗伦萨部分学者的言论。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学者生平言论布鲁尼1370—1444年城市里的财富来自人的血汗,是劳动的结晶阿尔伯蒂1404—1472年神也和人一样鄙视穷光蛋波吉奥1380—1459 年金钱是国家的力量所在,赚钱应视为国家的基本和根本A.工人阶级的命运获得关注B.城市自治运动逐渐兴起C.重利轻义的观念甚嚣尘上D.人文主义思潮潜滋暗长3.【文艺复兴】中世纪后期,意大利的艺术家群体在创作时很少将自己的肖像作为绘画的主体形象表现出来,更多的是以一种另类的署名方式在肖像作品中标记;后来自画像作为一个独立门类发展起来。
促使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B.民众思想的普遍解放C.艺术创作的趋利心态D.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4.【宗教改革】1541年,加尔文把日内瓦的政府和宗教都完全置于他的控制之下,日内瓦变成了一个神权国家,他严格控制公民生活,禁止一切娱乐活动。
跳舞、打牌、上剧场、在安息日工作或游戏,都被看成恶魔的行为受到法律的禁止。
这反映了()A.宗教改革导致人文主义衰落B.资本主义早期原始积累需求C.加尔文进一步发展因行称义D.诸侯有决定臣民信仰的权力5.【宗教改革】新教创造了一种新的伦理,虽然不要求贫苦,却不容许为了追求财富而走向骄奢的歧途;虽然不要求独身,却把婚姻完全视为合理养育后代的制度。
有人将这一精神概括为"你认为你已经逃出了寺院,然而所有人都成了终身僧侣"。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单元十四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
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政治构想。经典力学的建立(1642伽利略开创近代科学、1687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殖民扩张与争夺,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欧洲国家的争霸。
总体特征:14—16世纪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迈进的时期。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经济上:各国实行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思想上:理性与自由平等的思想迅速发展,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提供了思想武器和理论架构。 政治上:继英国革命后,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范围确立。 国际关系上: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18世纪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1.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与发展(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和大航海时代,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是欧洲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发展的历史。(1)史实:
①政治
②经济
③文化
④国际关系
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实享乐。资产阶级反对教会专制主义的斗争此起彼伏,宗教改革运动,民族国家逐步形成1581年荷兰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独立,成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封建专制仍占统治地位。
4、国际关系方面:(1)16世纪前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在此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区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2)随着新航路开辟,以西班牙、葡萄牙为代表的殖民主义者加紧对亚非地区的殖民扩张,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3)17世纪起,后起的英法等国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大肆殖民扩张,展开激烈的争夺殖民地和殖民霸权的斗争,英国后先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在18世纪中期确立世界殖民霸权。(4)欧洲国家的争霸是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
2020届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考试试题 近代西方的思想科技文化
2020届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试题近代西方的思想科技文化一、选择题1.14—17世纪古希腊、古罗马的灵感激发了文学、艺术和知识的变革。
这场变革从意大利兴起,迅速传遍欧洲,形成传统上所说的(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 D.思想革命2.马克思在评论文艺复兴时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亡灵来为他们效劳,借用他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的一幕。
”对此评论解读错误的是A. 文艺复兴借助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形式B. 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新文化运动C. “战战兢兢”根本上是由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决定的D. “新的一幕”指的是人文精神得到了深刻圆满的体现3.文艺复兴后,欧洲人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
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自己的天堂。
这说明文艺复兴后的欧洲人( )①逐渐打破神权思想的束缚②追求世俗生活③已经放弃了对宗教的信仰④肯定个人价值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4.“除了艺术和建筑,文艺复兴也的的确确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变革,思想深入人心。
”在“”填写较为恰当的是( )A.平等主义B.批判主义C.世俗主义D.浪漫主义5.1454年,意大利学者曼内蒂在批驳教皇英诺森三世所著的《人的灾难》时写道:“上帝是把人作为最美丽、最诚实、最富有和最终是最有力量的创造物所塑造出来的。
”这反映了作者( )A.认为人与神是平等的 B.主张放弃基督教信仰C.倡导进行宗教改革 D.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6.约翰·威克里夫坚信“圣经是信心的基本”,最终于1382年完成了英文版《圣经》全集译制。
此举( )A.标志着新教诞生 B.推广了民族语言C.确立了君主专制 D.加速了殖民扩张7.“唯独圣经”“唯独恩典”“唯独信心”“唯独基督”“唯独把荣耀归给上帝”是宗教改革时期重要的口号,其意义在于( )A.宣扬因行称义 B.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C.创立新教教派 D.否定教皇的权威8.他原是德国天主教僧侣,1517年,贴出的《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声势浩大的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演练:选2-1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含解析)
真题典例1.[2015·福建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89年,围绕着“人类应该在怎样的基础上缔造自己的社会”,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辩论正在六边形的国土上展开。
在争论的双方中,一方打着维护历史传统的旗号,积极鼓吹神赋权利、等级制度和行业组合;另一方则宣扬人类的创造性,主张天赋权利以及理性和正义。
这场涉及哲理的政治辩论的关键所在,一言以蔽之,就是确认占法国人口2/3的第三等级拥有何种地位。
——摘自吕一民《法国通史》材料二《1791年宪法》是法国从传统的贵族社会跨入近代公民社会的法律标志。
它规定,年满25岁的男子为公民,又提出财产资格限制,“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者享有选举权,为积极公民;未达到者无选举权,是消极公民。
《1793年宪法》取消了积极公民与消极公民的划分。
第二共和国时期,法国选民人数猛增至900多万。
——摘编自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1)材料一中大辩论的焦点是什么?为什么会成为焦点?(2)材料二中法国是如何扩大民众选举权的?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这一进程的主要因素。
答案(1)焦点:第三等级的地位。
原因:国王实行专制统治,维护等级制度;第三等级占人口多数,是税收的主要承担者。
(2)扩大:法律保障;降低、取消财产等限制。
因素:启蒙思想的传播;多次革命的推动;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一中的最后一句话可知大辩论的焦点是第三等级的社会地位问题;第二小问要结合法国大革命之前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第三等级的组成及各自的要求来分析。
第(2)问,第一小问可结合《1791年宪法》《1793年宪法》对选举权的法律规定与选举资格的放宽来回答;第二小问要结合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启蒙思想、革命力量的推动等来说明。
2.[2014·福建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独立宣言》发表后,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
在爱尔兰和印度的被压迫地区受到欢迎……在法国,《独立宣言》被广为印刷,成为反英宣传的主要材料……《独立宣言》的文字被一再借用,表明这种对欧洲传统惯例的激烈而又具有创造性的挑战得到了认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单元十五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发展——工业革命时期 - 3
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与相对论一 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
近代
现代
科学家 主要的成果 科学家 主要成果
伽利略
(为经典力学奠 定基础)
近代科学的研究方 法
物理学天文学Fra bibliotek爱因斯坦
(发展牛顿力 学)
狭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
牛顿
(形成经典力学 体系)
总结运动三大定律和 万有引力定律,创立 经典力学。
【合作探究】: 14—19世纪,欧洲在思想领域、天文学领域、物理 学和生物学领域如何挑战封建神学?
(1)14—16C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把神 从人们的生活中驱逐出去;
(2)16C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把神从天文学领域驱逐出去;
(3)17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 把物体运动和天体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把造物主(神) 从无生命现象研究领域驱逐出去;
• 依据该年表并结合所学,指出《物种起源》成书的背景。 • 英国成为殖民帝国; • 工业革命完成; •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 达尔文长期进行生物进化的考察、研究。
二 .爱恩斯坦创立相对论:
1、背景: 19C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典力学无法解释面临的新问题 2、提出: 20C初,爱因斯坦(德)提出相对论。 3、内容: (1)狭义相对论:1905年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部编版):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由材料可知,英国官方限制使用爱尔兰语,强力推广英语,体现了对 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C项正确; 材料强调了民族语言在助推民族国家形成中的作用,没有体现英国议 会的权威和城市自治的开展,排除A、B项; 英语在世界上的广泛应用与英国的殖民扩张有关,而材料没有体现, 排除D项。
12345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648年,欧洲诸国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 约》,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威斯特伐利 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B项正确;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只是承认了德意志境内数百个诸侯国的主权, 1871年德意志才完成统一,排除A项; 民族自决不属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内容,排除C项;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没有确立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排除D项。
探究 强化关键能力
视角 近代国际法的主要特征 材料 国际法的起源可追溯到16、17世纪,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同时产生。 1648年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认了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的根 本原则,确立了主权国家在国际法中的核心地位。伴随着殖民扩张,国 际法中所包括的思想和价值被欧洲列强带到世界的其他地方。但中国等 亚非国家非但没有成为国际法体系中正常的平等一员,反而随着主权被 侵害不断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
12345
5.(2022·鄂州期末)阅读下面“19世纪末英国地方机构图”。据此可知, 当时英国
√A.地方自治体系化和多样化
B.建立起自上而下的三级政 府体制
C.中央对地方实施了垂直管理 D.地方承担了所有的公共服务功能
关键 序言也认为国际公法对中国处理外交事务有价值,故D项正确
能力
方法点拨
本题解题术语:“这反映了……”,首先理解“这”所指是张斯桂为 《万国公法》所作的序言中的引句;“反映了……”,在理解引句信息 的基础上,从深层次合理推论。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部编版):近代西方人口迁徙和文化的扩张与交融
②很多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使美洲白人数量大大 增加。 (3)新兴族群: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混血后代,逐 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
3.影响 (1)文化方面: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2)人口结构 ①在美国和加拿大,白人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 ②美国在19世纪中叶建立了所谓的保留地,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赶进保留 地生活。 ③在海地等西印度群岛国家,黑人人口占多数。 ④混血人种成为_拉__丁__美__洲___的最大族群,只有在秘鲁等少数国家印第安 人相对较多。
视角2 德国民族主义的演变 材料 就在德国的文人以作为世界公民而自豪时,法国大革命爆发了, 这使得德国人对法国的态度以及对民族主义的态度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德意志的知识分子对法国大革命的态度开始是无所顾忌的狂欢,后来是 毫无保留的厌恶和愤慨,最后是苛刻的否定。拿破仑的征服政策激起了 德意志人民强烈的民族感情,德国的知识分子再也不高喊世界公民了, 文化民族主义在侵略的炮火下升华为具体的政治民族主义,德国人要求 结束分裂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其标志就是费希特1808年《致德意志民 族的演讲录》的发表。
(3)拉丁美洲的文化多元性 ①西班牙、_葡__萄__牙__文化成为主体,天主教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 ②_拉__丁__舞__成为拉丁美洲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 ③在偏远的内陆地区,印第安人保留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④在19世纪上半叶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后,大都颁布了宪法,取消了奴 隶贸易、_奴__隶__制__,以及印第安人的人头税和强制劳役,但对黑人与印 第安人的种族压迫与歧视仍然存在。 ⑤战争促成了战后_考__迪__罗__独裁权力的形成,成为独立战争后拉丁美洲 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
概念阐释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精练(61)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含解析)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鸦片战争后,魏源积极要求清政府进行改革,强调:“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
”魏源的这一言论表明( )2.有学者说:“魏源倡导‘师夷长技’的目的,只是‘制夷’,其注重点在于强兵,而对富国的目的则被相对忽略了。
”这说明魏源( )“中体西用”思想束缚3.严复说:“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
”他认为西方各国“莫不以民力、民智、民德三者断民种之高下,未有三者备而民生不优,亦未有三者备而国威不奋者也”。
严复认为( )4.19世纪末,梁启超认为“由科举出身者,于西学辄无所闻知;由学堂出身者,于中学亦茫然不解。
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
……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
其意在( )5.康有为在改革中不得不搬出孔子来为变法辩护,在《新学伪经考》之后又推出力作《孔子改制考》,关于推出孔子的目的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说明儒学在近代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托古改制”推动改革走向成功C.充分地展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策略性6.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李鸿章一再强调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西方科技如算学、矿学、化学等都是从中国学来的;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认为:“孟子言治天下,皆曰‘与民同之’,此真非常异义,全与西人议院民主之制同。
”这两人有如此认识是基于( )“华夷之辨”的需要7.19世纪60年代,“以西法为可行者,不过二三人,以西法为不可行、不必行者,几乎盈廷皆是”,而早期维新思想家几乎一致认为,“今日之时务,洋务而已矣”。
他们纷纷打着“洋务”的旗号提出自己的变法自强主张,有的直接投身于洋务运动的实际活动。
这反映出,早期维新派( )8.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写道:“泰西各国,咸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以为不可者不得强……致治固有本也……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高考历史专题五 近现代西方的思想文化(解析版)
专题五近现代西方的思想文化命题规律从考查角度看,主要考查对人文主义思想及其发展的理解、对不同思想家思想的理解、对不同科学理论和文艺流派的认识;从试题分布看,以思想解放领域的考查较多,对科技和文艺的考查较为分散;从考查方式看,主要考查结合材料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建议1.对思想史要明确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然后认清和理解人文精神从发生、复兴到发展成熟的三个阶段及其所对应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要把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演变与同时期西方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历程结合起来,以理解思想文化与政治和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
2.鉴于对科技和文艺的考查难度较小,建议对此部分熟读教材,不留死解,掌握其发展脉络,同时加强与思想、政治及经济的联系,了解其发展的深刻背景。
试题大观选择题考点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2017年全国文综Ⅱ卷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
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解析:本题通过一座教堂的变化反映了13世纪后半期以佛罗伦萨为代表的欧洲社会变化。
题干中的政府决定建“小而简陋”的教堂,还要结合“众多市民的意志”,可见市民阶层即工商业阶层发展壮大,并日益影响政府的决策。
B项“人文主义广泛传播”始发于14世纪,而非13世纪后半期。
教堂简陋与否并不能反映教会权威提升或下降,故C项错误;心焦理论在16世纪以后才逐渐形成,故D项不合题意。
答案:A。
2.(2008年全国文综大纲Ⅱ卷18)马基雅维利提出:“确立某种秩序的唯一途径……就是建立一个君主制的政府;因为在那些人民已经彻底堕落、法律毫无约束力的地方。
必须确立某种至高无上的权力。
通过这种权力,以一双高贵的手,以充分的专断的力量,才有可能控制那些权势之人过分的野心和腐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知识针对练 第60练 近代西方的思想文化(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第60练近代西方的思想文化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在炮火中逐渐清醒并深刻反思自己的文化。
第一次在鸦片战争后,主要围绕“中体西用”论进行;第二次在甲午战败以后,宣扬“西体中源”;从民国初年到五四运动前夕,第三次文化反省的“西体西用”论,最终陷入了民族虚无主义的泥潭,但也刺激了现代化探索方向的转变;开端于1928年的文化反省则因规模不大,后又爆发了华北事变,人们的注意力转移而就此结束。
——摘编自李晓语《浅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材料二约翰·密尔说,英国人“生而自由”。
这指引着英国把抗拒王权、限制王权看做是“自由”的传统,推动了政治某某化。
英国人极为尊崇经验的理性思维使他们追求政治的实际内容而并非形式。
他们实行某某宽容政策,推动了纺织业的近代化和经济的自由化。
但英国尊崇传统的风尚也阻碍了后期的革新。
如钱乘旦所言:“一个民族往往容易在前进的道路上战胜迎面扑来的艰难险阻,但要战胜自己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荣耀却相对困难。
”——摘编自吕文辉《浅析英国传统文化对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人不断反思传统文化的背景和目的。
(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说明中、英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取向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15分)2.(2018·某某某某期末调研,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贽是晚明浪漫思潮中的先驱者。
他批判理学钳制思想:“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并以辛辣的笔法揭露“假道学”。
李贽提倡个性解放,宣扬众生地位平等,这是带有某某启蒙性质的萌芽思想。
——摘编自X品端《从朱熹、李贽到严复——兼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材料二从表面上看,路德是典型的离经叛道者,以致于教皇利奥十世宣布路德为“异端”。
但实际上,路德的学说中有相当大一部分继承了传统基督教教义……他摒弃天主教繁琐的圣礼和教阶制度,认为信徒凭着“信”就能与上帝沟通,得到拯救,斥责罗马教会道德沦丧。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部编版):近代西方的法律教化与文官制度
德国 职能的转变,将教学与研究结合在一起 大学则逐渐倾向于世俗化与_商__业__化___,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大
Hale Waihona Puke 美国 学教育2.图书馆的成长(选必3,P80) (1)在西方,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学图书馆,在保存古典时期文化遗产方 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私人图书馆也随之兴起。 (2)19世纪下半叶,英、美等国出现近代公共图书馆。
(4)1870年 ①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②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文官制度最终确立。 2.西方文官制度的扩展 (1)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_美__国__文__官__法_》,建立了文官制度。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文官制度也最终建立 起来。
发展
中古时期,各日耳曼王国在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纂了一 “日耳
批成文法,称为“日耳曼法”,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 曼法”
依据
教会法
教会根据_基__督__教__神__学__,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
(1)12世纪前后,建立在习惯法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法
律在英国逐渐形成,这就是普通法。
普通法系
(2)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
文官制度提供了借鉴
工业革命 的完成
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从功利主义原则出发,要求政府 的管理像工业生产一样,尽可能地提高效率,削减不必 要的行政开支,这成为推动文官制度改革的巨大原动力
拓展深化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政府管理职能日益扩大,机构设置不断 政府管理
探究 强化关键能力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含答案】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2020年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答案】D【解析】本题以文字材料切入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和把握。
在19世纪40—90年代,中国受到西方侵略,中国人民走上反侵略求民主的道路,故本题选择D项。
建立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不符合19世纪40年代、60年代的特征,故排除A项。
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任务是反侵略而不是批判中国传统,故B项错误。
发展资本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要求,是在19世纪90年代以后,故C项错误。
2.(2020年四川武侯成都七中高三月考)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答案】D【解析】从禁止使用的名词来看都是一些外来词和新名词,因此禁止使用的目的是维护传统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材料没有涉及维新思想等内容,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信息,B项错误;C选项错误,张之洞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3. (2020年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有学者指出,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保护民族经济、与外资作斗争和建立独立自主工业技术体系的发展道路,而晚清政府走的则是自由贸易、在国内市场“稍分洋商之利”和依附于西方列强的发展道路。
这最终决定了两国在甲午战争中截然不同的命运。
该学者认为国家命运取决于()A.发展战略观的选择B.所处社会形态的差异C.国际大环境的优劣D.对外经济联系的强弱【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中日两国在发展民族经济上采取了不同的发展策略和方式,由此造成两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不同命运,故选A项;日本在明治维新前也处于封建社会,遭受外来列强侵略,与中国社会形态类似,故排除B项;中日两国所处的国际社会大环境是相同的,没有根本性差距,故排除C项;该学者的观点中没有涉及两国对外经济联系的内容,故排除D项。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测试: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含答案)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一、选择题1.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来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
能反映此观点的是()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②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③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④拜伦的《唐璜》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影响。
拜伦的《唐璜》反映的是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叶,人们对资产阶级革命后现实社会的不满,与题意不符,排除④,故选A项。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属于文艺复兴的影响,符合题意。
答案 A2. “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
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
”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卢梭B.伏尔泰C.孟德斯鸠D.康德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卢梭的人民主权的思想。
答案 A3. “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A.孟德斯鸠B.伏尔泰C.卢梭D.康德解析本题为材料理解题。
通过材料中“启蒙运动”以及选项内容可对应至启蒙思想家。
材料中多次提到“自由”,最后又具体到“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可得到关键词“理性”。
启蒙思想家中强调“理性”为康德的特点,总结自他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
答案 D4.观察下图,图一反映的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图二的内容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A.反皇权专制B.反封建礼教C.反殖民侵略D.反教会压迫答案 D5.薄伽丘的《十日谈》讲了一百个故事,主要诉说了天下有情人的种种悲欢离合的遭遇,其思想价值在于()A.宣传主权在民思想B.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C.弘扬人文主义思想D.倡导宗教改革解析薄伽丘的《十日谈》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近代史专题7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和近代以来世界科技与文艺练习
专题7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和近代以来世界科技与文艺主干知识框架核心要旨归纳在西方发展史中,不仅有着辉煌的政治、经济文明,而且在思想、科技与文艺方面大放异彩。
可归纳为三条线索:●►线索(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经历了起源(智者运动)—复兴(文艺复兴)—发展(宗教改革)—成熟(启蒙运动)的历程。
古希腊智者运动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文艺复兴肯定人和人性,突出人的作用。
宗教改革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
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的旗帜,对未来资产阶级理想化的王国进行了政治设想。
●►线索(二):近代以来世界的科技从经典力学建立到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展现出人们对世界认识的变化。
生物学领域经历了从创世神话到生物进化的理论演变。
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分别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世界的面貌。
●►线索(三):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19世纪初,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开展,文学艺术领域中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制度暴露出来的矛盾和弊端,使文学艺术领域中充满了对现实的批判。
20世纪以来,世界文艺领域出现现代主义风格。
世界各个民族、国家、地区的文化在传承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也融入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取得了与时俱进的新发展。
热考主题突破主题一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西方人文精神复兴和发展历程(1)文艺复兴(14-17世纪)①背景a.政治上:封建的基督教神学占统治地位。
b.经济上:西欧经济复苏发展和城市兴起,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文化上:意大利保留了较多的古希腊、古罗马古典文化。
②实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③核心: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④影响: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更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和人类生活的世界。
(2)宗教改革(16世纪)①背景:人文精神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德意志分裂;德意志长期受天主教会压榨;教皇兜售“赎罪券”。
2020版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8练 启蒙思想
1.(扬州2018年第一次质检,33)有西方学者指出:“政府权力扩展,新的理念使得政治变成了更为复杂的事情,信仰发生了变化,科学开始成为近代西方社会生活的核心,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上尚属首次。
”该学者所说的这些变革出现的深刻社会背景是( )A.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B.宗教权威地位的不断动摇C.启蒙运动思想的迅速传播D.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2.(溧阳2018高考猜题卷,33)艾赛亚·柏林曾说:“牛顿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同时,它从他那惊人的成果中获得了信心并由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说明( )A.经典力学直接导致了启蒙运动B.牛顿思想全面影响了法国社会C.启蒙运动有利于经典力学发展D.科技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条件3.(镇江2017第一次质检,34)16世纪末17世纪初,以法国笛卡尔为代表的学者,反对盲从,批判经院哲学,怀疑一切自己没有切身体会的问题和人们觉得理所当然或习以为常的事物。
这表明他们( )A.开创了浪漫主义先河B.反对上帝的绝对权威C.加速了启蒙运动进程D.开拓了欧洲理性主义4.苏格兰领启蒙风气之先。
17世纪末,苏格兰居民识字率高达75%,高校入学率居欧洲之冠。
1768年《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即在爱丁堡问世,科技在其中占很大分量,表现出鲜明的“苏格兰特色”,形成了英法启蒙并驾齐驱的生动局面。
“苏格兰特色”显示英国的启蒙运动( )A.注重知识普及B.热衷政治革命C.缺乏理性思考D.追求人性解放5.(泰州2017年期末考试,20)1748年孟德斯鸠发表《论法的精神》,他主张立法机关为贵族院和众议院,贵族院由世袭的贵族组成,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由各区域的人民选出的平民代表组成,两院同时有立法权,有各自的议会、各自的考虑、各自的见解和利益。
这一见解( )A.反映了三权分立的思想B.体现了近代代议制的特征C.深刻影响了英美等国议会制度的建立D.有效防止了专制独裁6.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西方近代人文精神的发展
《论人的 美德与尊
严》
曼内蒂
“上帝是把人作为最美丽、最诚实、最富有和最有力量 的创造物所塑造出来的”,而且赋予人以“伟大的本 性”,并创造了这一世界交给人去统治与管理
——据孟广林《人的发现与世界的发现》整理
材料2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具有哪些新特点。
✓新特点:肯定人间世俗生活的享受和乐趣(或追求现世的自由、幸福与享受);认为追求财现世源自乐人际关系等级观念
自由平等
知识价值
蒙昧主义
追求知识,崇尚科学
『史料实证』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内涵
材料2: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学者的作品(部分)
作品
作者
《歌集》 彼特拉克
《论贪婪》 波吉奥
内容简介
热情地褒扬人的纯真爱情
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赚取财富,而不是为了拯救灵魂, “每个人具有追求金钱的天生欲望”,即使是教士也是 如此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近代工业文明的前奏
——14-18世纪的西方世界
时空坐标·宏观把控单元知识
阶段特征·宏观把控单元知识
政 英、美等国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
治 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上 经 资本主义兴起并发展到工场手工业时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 济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随着西方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世 上 界市场得到拓展;人类文明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
『史料实证』文艺复兴兴起的历史背景
材料3:基督教强调人有精神上的积极追求能力和人的情感、欲望的合理 性文化因子。宗教学者要证明上帝和天堂的存在,对天文、天体进行深入 的研究,使得天文学愈来愈变成了一门独立科学。现代意义上城市的出现, 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城市新文化氛围,而文艺复兴说到底,是在城市里发 生的。学校教育在中世纪的基础上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活跃了当时的思想 文化。13世纪欧洲大瘟疫的出现和黑死病(鼠疫)的发生,导致了上帝万 能论的动摇和对人生问题的深入思索。到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里一直潜 在着的人学文化因子,终于获得了适宜其生长的文化气候。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20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课件】(44张)
答案
解析
• 解析▶ 1836年的俄国是封建专制体制,A项 错误;据材料“官吏”“钦差大臣”“巴结、 行贿”可知,B项正确;《钦差大臣》是批判 现实主义作品,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 现。
主题 科技、现代化和思想文化相互促进
【情境再现】 史料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科学家虽然仍有不少发明,但固守原有工 业革命时期的旧有技术,无视电力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力、化工等新兴工业发 展缓慢。而同时期的美国则非常重视新的技术及其成果,他们特别注重发展 应用技术,加强在这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引进。一战期间,美国借助自己和平的 环境及其优越的待遇,大量吸收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为美国的快速 发展集聚了大量人才。
• 【视角出新】
• 某学者指出,牛顿发现的三大定律,使得天体和地 上物体的运动规律被统一在一个经典力学框架 中,致使上帝和天堂无容身之地。人们因而思考, 如果人们A 无法依靠启示 (上帝的命令)来获得真 理,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真理。可见,该学者认识到, 人们对牛顿科学革命的思考( )。
• A.催生了启蒙运动 • B.直接推动进化论的诞生答案 解析
• 【答案】(1)态度:英国无视,美国重视。
• 影响:英国新兴工业发展缓慢;美国快速发展。
• (2)
示例 观点 科技既促进现代化进程,又与思想文化相互促进
评分标准 论点错误,不全面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 “电气时代” 论据
人文主义的发展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命题特性
市也多有涉及。这充分体现了对考试大纲的落实、凸显了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核心素养要求的渗透、注重考查内容的纵横向比较、提升材料处理能力要
求,有一定难度。如:2017年全国文综Ⅱ卷第42题(小论文)、2015年全国文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不同文明的发展有其独特性,文明的交流互动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神话是人类祖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国古代神话多记载创世英雄们为生存与自然抗争,如人们熟知的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神话。
受到讴歌赞扬的英雄多是牺牲个人利益、克己奉公的典范。
古希腊的神话英雄们都有浪漫主义的幻想,经常进行海外掠夺,并以此为荣。
古希腊神有和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尽情地实现个人价值,如宙斯虽是天帝,却时常到人间寻欢作乐。
材料二西方的人文主义源于古希腊,主张人是具有理智、情感和意志的独立个体,西方人文精神关注更多的是作为个体的人。
西方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为学”的,“为学”就是指一个人要通过对知识无尽的探索,力求使自己成为独立的、具有自由意志的人。
而中国的人文精神,习惯于从人与人的关系中去体认一切,将人视为群体的一分子,而非个体。
可以说,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为道”的,人是有伦理道德自觉的互动个体。
——摘自吴惠红《中西人文精神异同探析》(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经济根源。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西方传统思想对“人”的认识有何不同?结合孔子和古希腊思想家的主张简要说明这些差异。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材料二孟德斯鸠指出:“暴君之所以有权力,正在于他剥夺别人的生命。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来制约权力。
”
材料三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这样描述:“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
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
卢梭提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现实的黑暗”指什么?为了驱散“现实的黑暗”,材料二中人物提出了怎样的设想?这种设想有何进步作用?
(2)材料三中两位思想家关于国家政体方面的主张各是什么?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进入明代中叶以后,新经济因素滋长,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危机在不断加深。
王阳明以为当时读书人沉溺于理学,无补于社稷安危。
他力求建立有效的统治学说,认为一切事物都产生于人心,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同时王阳明也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
他还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孔丘和朱熹的
语录为真理。
程朱理学主张天理的他律性,天理成为外在的道德律令。
王阳明良知自律思想架起了道德内化与道德外化的桥梁,高扬了个体的自主性和自律性,从而把人从外在天理的奴性中解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称王阳明为中国的马丁·路德,确有一定道理。
——摘编自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等材料二中世纪西欧社会处于基督教的绝对统治之下,各种社会弊端丛生。
自12世纪开始,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开启了宗教改革的进程。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是“因信称义”,即凭借内心对上帝的信仰就可以得救,无须事功或苦修。
这使他最终从“因信称义”引申出“人人皆僧侣”这个直指天主教的革命性原则。
因此,路德的“因信称义”的神学思想实现了将灵魂获救的根据从外在的教会向内在的信仰转换,把灵魂得救的钥匙从教会和神职人员手中转移到了每一个拥有真诚信仰的平民信徒心中。
……王阳明思想中确实存在着突出人的主体地位的倾向,但是就其对人的规定以及对所置根其中的社会生活所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又都远远不及欧洲同时期宗教改革运动。
——摘编自黎玉琴《王阳明关于“人的发现”及其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心学是如何继承发展儒家学说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与马丁·路德两者思想提出的相似背景,指出两种思想的相通之处和不同之处。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产生印象派的直接原因是官方沙龙对青年人的压抑和压制,这是表层的原因。
实际上,社会原因才是内在的原因。
首先是市民阶层的兴起,艺术审美趣味的变化,市民家庭对有装饰性或有形式美感绘画的需求。
印象派绘画的画幅基本上为中小型,可以让资产阶级作为装饰悬挂。
……印象派艺术受日本浮世绘的影响,重视绘画的平面性、装饰性和写意性。
物理学对光色的分析促进了绘画色彩的变革,给艺术家以启发。
艺术家运用光学原理来进行创作,可以说印象派最大的成功在于光和色彩学上的发明和创造。
——摘自马晓琳《西方美术史》材料二名画《格尔尼卡》
(1)依据材料一,分析指出印象派产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作品的创作者、创作者国籍、创作风格和主题。
答案精析
1.(1)差异:中国神话人物勤劳坚韧,古希腊神话崇尚冒险;中国神话人物强调维护群体利益,追求品德高尚,古希腊神话人物个性张扬。
根源:中华民族发源于大河流域,形成了发达的农业,在兴修水利等与大自然抗争活动中崇尚勤劳坚韧和团结协作;古希腊多天然良港,航海业和海外贸易发达,崇尚个性自由发展。
(2)不同:东方关注人的社会性(群体);注重伦理道德自觉;西方关注人的自然性(个体);强调个人的知识与理性。
差异:孔子主张“仁”与“礼”,强调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遵守社会规范与秩序。
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或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知识即美德”等主张,体现了对个体的关注,体现了对人性和真理的理性探索。
2.(1)封建制度(封建王权,宗教神权)。
设想:实现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三权分立)。
作用:有利于防止君主专制。
(2)主张: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制;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制。
3.(1)继承: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孟子的人性本善说;重视道德修养;陆九渊的心学思想。
(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发展:与朱熹理学相比:否定了“格物致知”,主张内心反省(由他律变自律);与陆九渊心学相比:在发明本心的基础上提出致良知。
(2)背景:新经济因素出现并发展;面临严重社会危机;传统思想束缚发展。
相通之处:重视个体的主体作用;挑战正统思想(挑战权威);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具有平等观念;方法上由繁琐转变为简约,被动转为主动。
(答出任意四点即可)
不同之处:王阳明的思想本质从属儒家思想范畴,为封建统治服务;马丁·路德的思想本质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要求,为资本主义发展服务;王阳明思想并没有推动中国社会转型,在当时影响有限,马丁·路德的思想推动了西方近代社会转型。
4.(1)原因:青年人受官方画派的压制,因此要求反对传统保守的思想;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迎合日益增多的市民阶层的需要;受外来绘画技法和当时科技成果的影响。
(2)创作者:毕加索;国籍:西班牙。
风格:采用立体主义、半写实主义等手法和风格(或超写实主义风格)。
主题:描绘战争带给居民的伤亡和惊恐;揭露法西斯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