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物理化学(动力学一,2007级)+答案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合集

13. 若[ln(p/p)/y A ] T <0,即气相中A组分增加d y A ,总压p降低,则下列诸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4. 1molHCl溶于 20 dm3水中形成稀溶液。在该温度下,该溶液上方HCl的蒸气分压p HCl 气相中 A 组分浓度小于液相中 A 组分浓度 气相中 A 组分浓度大于液相中 A 组分浓度 气相中 A 组分浓度等于液相中 A 组分浓度 上述结论都不对 )
-1
101 325 Pa 下的沸点为 80.1 °C。 20. 在 293.15 K 时,某有机酸在水中和乙醚中分配系数为 0.4。 (1) 将该有机酸 5×10-3 kg 溶于 0.100 dm3水中,若每次用 0.020 dm3乙醚萃取,连续萃 取两次(所用乙醚事先被水饱和,因此萃取时不会有乙醚溶于水),求水中还剩有多少kg 有机 酸?
3
前面各式中k为该物质溶解成稀溶液时的亨利系数。p*为该纯物质的饱和气压,x为该纯物质 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A*,B*,A和B为常数。 27.
* )加入大量的、溶剂摩尔分 在恒温恒压下,从纯水中取出 1 mol纯溶剂(l)(蒸气压为 p 1 。 数为 x 1 的溶液中(溶剂蒸气分压为 p 1 ) (1) 设蒸气为理想气体,溶剂遵守拉乌尔定律,计算该 1 mol纯水(l)的ΔG m (以 x 1 表示) ; (2) 设蒸气不是理想气体,但溶剂仍遵守拉乌尔定律,结果是否相同? (3) 若蒸气是理想气体,但溶剂不严格遵守拉乌尔定律,ΔG m 又如何表示? 28. 已知溶剂的摩尔质量为M A ,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为m B 。
(
) (A)
138 kPa
(B) 11.99 kPa
(C) 4.9 kPa
(D)
厦大物理化学-动力学4

• 精细平衡原理指出:“处于平衡时体系中每个基 元反应必存在一逆反应,且以相等的速率与之保 持平衡。” 例如,对于基元反应
2
精细平衡原理
且r+=r-, 从精细平衡原理可以得出下列二个定性推论: 第一:对接近平衡的体系,不应拟定不包括每个
2. 精细平衡原理不允许由下列单向循环机理来保 持平衡。
3. 若正向反应速率方程是多项总和,表明其为多 途径的,则精细平衡原理要求在平衡时,正向 反应每一项都与逆反应热力学相当项成平衡。
4. 以上讨论结果不适用于离平衡很远其逆反应微
不足道的反应机理。
5
基元反应的判据
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基元反应?
化能作了一个解释: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反应
物分子平均能量之差值,即为活化能。
Ea= ET* - ET
设基元反应为
AP
正、逆反应的活化能 Ea 和 Ea' 可以用图表示。
9
微观可逆性原理
微观可逆性原理指出:一个基元反应的逆过程一 定也是一个基元反应,而它在正、反两个方向上进行 时都一定经过同一个活化体,此过程表示如下:
k1k3k4 k5
1/ 2 [C2H6 ]
7.
Ea
(表观)
1 2
( Ea,1
Ea,3
Ea,4
Ea,5 )
274kJ
mol-1
8. 动力学方程、活化能与实验值基本相符, 所以拟定的反应历程是合理的。
21
拟定反应历程的经验规则
由于在化学动力学的研究中,首先得到的是总反应的速 率方程,因而人们总是力图在反应机理与速率方程间找出某 种联系,这是基于下面两点基本设想: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2008级)含答案

厦门⼤学物理化学(2008级)含答案热⼒学第⼀定律练习(化学、化⽣2008级)2010-3-10⼀、选择题1. 理想⽓体经历绝热不可逆过程从状态1 (p1,V1,T1)变化到状态2 (p2,V2,T2),所做的功为:(A) p2V2-p1V1(B) p2(V2-V1)(C) [p2Vγ2/(1-γ)](1/V2γ-1-1/V1γ-1)(D) (p2V2-p1V1)/(1-γ)P74 (2-70)2. 下述哪⼀种说法正确?(A) 理想⽓体的焦⽿-汤姆孙系数µ不⼀定为零(⼀定为零)(B) ⾮理想⽓体的焦⽿-汤姆孙系数µ⼀定不为零(不⼀定为零)(C) 理想⽓体不能⽤作电冰箱的⼯作介质(理想⽓体µ为零,T不随压强改变)(D) 使⾮理想⽓体的焦⽿-汤姆孙系数µ为零的p,T值只有⼀组(P79 图2-12)3. 下⾯陈述中,正确的是:(A) 虽然Q和W是过程量,但由于Q V =ΔU,Q p=ΔH,⽽U和H是状态函数,所以Q V和Q p是状态函数(B) 热量是由于温度差⽽传递的能量,它总是倾向于从含热量较多的⾼温物体流向含热量较少的低温物体(C) 封闭体系与环境之间交换能量的形式⾮功即热(D) 两物体之间只有存在温差,才可传递能量,反过来体系与环境间发⽣热量传递后, 必然要引起体系温度变化4. 已知H2(g,298 K) + (1/2)O2 (g, 298 K) = H2O (g, 298 K) (1)$(1) = -241.8 kJ·mol-1Δr HmH2(g, 298 K) = 2H (g, 298 K) (2)$(2) = 436.0 kJ·mol-1Δr Hm1/2O2(g, 298 K) = O (g, 298 K) (3)$(3) = 247.7 kJ·mol-1Δr Hm根据上述数据可获得H—O 键的平均键能εH—O约为:(A) 925.5 kJ·mol-1(B) 462.8 kJ·mol-1(C) 120.9 kJ·mol-1(D) 241.8 kJ·mol-15. ⼀可逆热机与另⼀不可逆热机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时,燃烧等量的燃料,则可逆热机拖动的列车运⾏的速度:(A) 较快(B) 较慢(C) ⼀样(D) 不⼀定6. ΔH =Q p , 此式适⽤于下列那个过程:(A) 理想⽓体从1 013 250 Pa 反抗恒定的外压101 325 Pa 膨胀到101 325 Pa(B) 0℃ ,101 325 Pa 下冰融化成⽔(C) 电解 CuSO 4⽔溶液(D) ⽓体从 (298 K,101 325 Pa) 可逆变化到 (373 K,10 132.5 Pa)7. Cl 2(g)的燃烧热为何值?(A) HCl(g)的⽣成热 (B) HClO 3的⽣成热(C) HClO 4的⽣成热 (D) Cl 2(g)⽣成盐酸⽔溶液的热效应8. ⾮理想⽓体进⾏绝热⾃由膨胀时,下述答案中哪⼀个错误?(A) Q =0 (B) W =0(C) ΔU =0 (D) ΔH =09. 某理想⽓体从同⼀始态(p 1,V 1,T 1)出发,分别经恒温可逆压缩和绝热可逆压缩⾄同⼀压⼒p 2,若环境所做功的绝对值分别为W T 和W A ,问W T 和W A 的关系如何?(A) W T >W A (B) W T(C) W T =W A (D) W T 和W A ⽆确定关系 P7610. ⼀体系如图,隔板两边均充满空⽓(视为理想⽓体),只是两边压⼒不等,已知p 右则将隔板抽去后应有:(A) Q = 0 W = 0 ΔU = 0因为整个刚性绝热容器为体系,与环境⽆功和热的传递。
厦大物化 1-6章

7.一气球中装有 10g 氢气,为使气球浮力恰好等于零(即:气球中气体的密度等于周围空气的密度),应再向气球中加入多少克的氩气(MAr=40.0)?提示
答案:(490g)
8.干空气中含 N279%、O221%,计算在相对湿度为 60%,温度为 25℃ 和压力为 101.325kPa 下湿空气的密度。已知水在 25℃ 的饱和蒸气压为 3.168kPa 。提示
答案:(塞上瓶塞,气相体积不变,随着水气化,压力增大,瓶塞崩开)
3.若有人试图将波义耳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结合在一起而得到一个通用公式,即 , , =常数,因此, ,即 , 问此结论对否?为什么?提示
答案:(要使k/k1为常数,必须保证p,T恒定,但上述两个公式均只有一个量恒定。)
4.某一气球驾驶员计划设计一氢气球,设气球运行周围的压力和温度为 105Pa 和 20℃ ,气球携带的总质量为 100 kg ,空气分子量为 29 g·mol-1。设所有气体均为理想气体。问气球的半径应为多少?提示
a.临界温度是气体可以被液化的最高温度。提示
答案:(对)
b.当气体的温度降到临界温度以下时,气体就一定会液化。提示
答案:(不对,必须同时加压)
12.从范德华方程出发并结合玻义耳温度定义,证明
(1)在足够高的温度,实际气体的压缩因子 Z>1 。提示
答案:
(2)在低温,低压下,Z<1 。提示
答案:(当T<=TB,Z>1)
(3)当 a=0 ,Z 随压力p的增加而线性增加。提示
答案:(当a=0,Z=1+bp/RT,恒温时,p增加,Z增大。)
13.已知某气体的范德华常数a=76.1kPa·dm6·mol-2,b=0.0226m3·mol-1,试估算pc、Tc和Vm,c的数值。提示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2(07级动力学练习)+答案

物理化学(二)练习(化学动力学)2007级一、选择题 ( 共12题 24分 )1.对于气相基元反应,按过渡态理论,不正确的关系式是: C(A)E a =∆≠U m $+RT (B)E a =∆≠H m $+nRT (C)E a =E 0+ RT (D)E a =E 0+mRT2.在简单碰撞理论中,有效碰撞的定义是: C(A) 互撞分子的总动能超过E c(B) 互撞分子的相对总动能超过E c(C) 互撞分子联心线上的相对平动能超过E c(D) 互撞分子的内部动能超过E c3.溶液中扩散控制反应速率与溶剂粘度有关,当溶剂粘度增大时,反应速率应: B(A)提高 (B)降低 (C)相等 (D)不一定4.溶液中扩散控制反应速率常数的数量级以mol -1·dm 3·s -1计约为: C(A)1013 (B)105 (C)1010 (D)1085.在碰撞理论中校正因子P 小于1的主要因素是: B(A) 反应体系是非理想的(B) 空间的位阻效应(C) 分子碰撞的激烈程度不够(D) 分子间的作用力6.某反应具有一个有助于反应进行的活化熵,使反应速率常数比∆≠S m $= 0时大1000倍,则反应的实际∆≠S m $为: A(A) 57.43 J ·K -1·mol -1 (B) 25.34 J ·K -1·mol -1(C) 120.2 J ·K -1·mol -1 (D) 无法求解7.设气体A 和B 都是单原子分子,它们发生化合A + B = C ,已知一维平动配分函数f t = 108,一维转动配分函数 f r = 10。
按过渡态理论,在温度 T 时,反应的频率因子为: A(A) 10-22k B T /h (B) 10-21k B T /h (C) 10-23k B T /h (D) 1023k B T /h8.光化学反应A2+h ν →2A的反应历程为:A2+h ν →A2* A2*k 12A A2*+A2k 22A2可得:r =k 1I a /(k 1+k 2[A2])则该反应之量子产率Φ为 C(A) 1 (B) 2(C) k 1/(k 1+k 2[A2]) (D) k 2/(k 1+k 2[A2])·29.相同分子B 反应, 其单位时间, 单位体积内的碰撞数为: C(A) 2d B 2(πRT /M B )1/2 (B) 12d B 2(πRT /M B )1/2 (C) 2N B 2d B 2(πRT /M B )1/2 (D) 4LN B 2d B 2(πRT /M B )1/2式中L 是阿伏伽德罗常数,N B 是B 分子的数密度。
厦门大学826物理化学2015年真题+答案

厦门大学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826科目名称:物理化学招生专业: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学院、能源研究院各专业考生须知:1.答题必须使用黑(蓝)色墨水(圆珠)笔:不得直接在试题(草稿)纸上作答;凡未按规定作答均不予评阅、判分;责任考生自负。
一、选择题1-1【考点解析】胶体模块知识点,电泳的知识点结合生活的考察。
将橡胶点制度在金属上属于电泳的现象。
必须了解四个选项内容的定义以及知识点。
【参考答案】B1-2【考点解析】胶体模块知识点,盐析的知识点要掌握。
【参考答案】D1-3(1) 冬季建筑施工中,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常在浇注混凝土时加入少量盐类,其主要作用是?( )(A) 增加混凝土的强度(B) 防止建筑物被腐蚀(C) 降低混凝土的固化温度(D) 吸收混凝土中的水份(2) 为达到上述目的,选用下列几种盐中的哪一种比较理想?( )(A) NaCl (B) NH4Cl(C) CaCl2(D) KCl【考点解析】相平衡模块知识点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灵活考察。
【参考答案】(1)C (2)C1-4在300 K时,液体A和B部分互溶形成α和β两个平衡相,在α相,A的摩尔分数为0.85,纯A的饱和蒸气压是22 kPa,在β相中B的摩尔分数为0.89,将两层液相视为稀溶液,则A的亨利常数为:( )(A) 25.88 kPa (B) 200 kPa(C) 170 kPa (D) 721.2 kPa【考点解析】考察亨利定律公式的应用。
对α相:溶剂A服从拉乌尔定律p A(α)= p*A x A= 22 kPa×0.85= 18.7 kPa对β相:p A(β)= p A(α), 因为溶液上方A物质只有一个蒸气压k A,x(β)= p A(β)/x A= 18.7 kPa/0.11= 170 kPa【参考答案】C1-5【考点解析】统计热力学的考察,每年都会考察选择题。
【参考答案】B. 理由如下:1-6【考点解析】统计热力学基本知识点的考察。
厦大物理化学-动力学9

上课内容
1. 一级 + 二级 2. 级数 + 活化能 3. 复合 + 稳态平衡态 4. 活化能估算 + 机理 5. 碰撞 + 过渡态估算 6. 过渡态热力学+单分子+溶液原盐效应 7. 直链反应 + 酸催化 8. 酶催化+Langmuir吸附+表面催化 9. 量子产率+光物理+光化学
共21个部分主要内容
23
4. 荧光(fluorescence)
当激发态分子从单重态S1的v = 0态向基态S0跃迁时 所发射的辐射称为荧光。荧光寿命很短,约10-9-10-6 s, 入射光停止,荧光也立即停止。 S1→S0+hνf
24
5. 磷光(phosphorescence)
当激发态分子从三重态T1跃迁到S0态时所放出的辐 射称为磷光,这种跃迁重度发生了改变。磷光寿命稍长, 约10 -4 -10 -2 秒。由于从S0 到T1 态的激发是禁阻的,所以, 处于T1态的激发分子较少,磷光较弱。 T1→S0+hνp
13
单重态与三重态的能级比较
在三重态中,处于不同轨道的两个电子自旋平 行,两个电子轨道在空间的交盖较少,电子的平均 间距变长,因而相互排斥的作用减低,所以T态的 能量总是低于相同激发态的S态能量。 S3 T3
S2
S1
T2
T1 S0
14
S0
电子跃迁选率
量子力学指出,电子在两个量子态间的跃迁只有当ΔS = 0 时才是允许的(即跃迁几率非零),否则为禁阻跃迁(即跃迁 几率为零)。因此,电子的跃迁对于Sm → Sn , Tm → Tn是允许 的,而 Sm→Tn或 Tm→Sn则为禁阻的。 但“禁阻”只具有统计上 的意义,即几率很小,而非绝 不可能。在正常情况下,由S 态向T态的跃迁是高度禁阻的, 其跃迁几率在10-5数量级。
厦门大学(已有10试题)

厦门大学中文系文学理论与文学评论写作2008--2009语言文学基础2008—-2009文学2007文学基础2003——2006中西文艺理论基础2000—-2002,2004--2005文艺评论写作2000——2002中国现当代文学2000-—2006文艺理论2000—-2003,2006——2007中国文学史2001—-2002中国古代文学理论2001——2005中国文学批评史2006语言理论2004中外文学2000—-2002欧美文学与比较文学2004——2006戏剧基础知识2003—-2006文艺基础知识2003——2005美学与文艺理论2000-—2002美学与艺术概论2005语言学2008——2009历史系世界近代史2002世界现代史2002中国近现代史2003——2004世界近现代史2003——2004专门史2002经济专门史2001经济史1999—-2000中国古代史2000中国通史1999—-2002通史1999中国考古学1999-—2005考古学通论1999考古学概论2000——2002中国古代史1999——2005哲学系哲学基础理论2008—-2009中西哲学史2008——2009新闻传播系新闻与传播实务2007——2010(注:2007、2010年试卷为回忆版)新闻学与传播学基础2006——2009(注:2006——2007年试卷为回忆版)新闻业务1999——2006广告学原理1996—-1997,2001-—2002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2002中国传播史1999——2005传播学理论2001——2004传播实务2004,2006广告与公关2003(回忆版)2003年传播学复试题目人类学与民族学系人类学理论方法2003人类学概论1999—-2001,2003人类学通论2008——2009文化人类学1999--2001人类学史1999--2001民族学通论2008——2009经济系宏、微观经济学2005-—2009(2005有答案)西方经济学2002,2005经济学2003—-2004,2006,2009—2010世界经济综合2000世界经济A 2000政治经济学2000综合考试(含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2002计划统计系宏、微观经济学2006,2009-2010西方经济学2002,2005经济学2003-—2004,2006,2009-2010世界经济综合2000世界经济A 2000政治经济学2000综合考试(含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2002财政系宏、微观经济学2006,2009-2010西方经济学2002,2005经济学2003—-2004,2006,2009-2010世界经济综合2000世界经济A 2000政治经济学2000综合考试(含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2002财政学1996——1998财政学综合考试1996——1998金融系金融学基础(联考)2002-—2010(2002-—2010有答案) 货币银行学综合考试1998—-2000货币银行学1998——2000货币银行学(复试)2000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宏、微观经济学2006,2009-2010西方经济学2002,2005经济学2003--2004,2006,2009-2010世界经济综合2000世界经济A 2000政治经济学2000综合考试(含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2002国际贸易1998——2002经济研究所宏、微观经济学2006,2009—2010西方经济学2002,2005经济学2003——2004,2006,2009—2010世界经济综合2000世界经济A 2000政治经济学2000综合考试(含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2002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经济学2003——2004,2006,2009-2010西方经济学2002,2005世界经济综合2000世界经济A 2000政治经济学2000综合考试(含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2002会计系会计学2000--2005会计学综合考试2000-—2002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2003——2009(注:2005—-2007年为回忆版)企业管理专业综合考试(含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学)1998——2002 企业管理(含管理学、财务管理)1998—-2002企业管理系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2003—-2007(注:2005--2007年为回忆版)企业管理专业综合考试(含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学)1998——2002 企业管理(含管理学、财务管理)1998——2002管理科学系运筹学(管理科学系)2002——2009旅游系(无此试卷)法学院法理学与民法学2000--2006法理学1995——2002,2005-—2006法理学与民事诉讼法学2003——2006法理学与宪法学2002,2005——2010(2010为回忆版)民法学1990,1998——2002民法学与商法学2003——2006民法学与宪法学2005-—2006民法学与刑法学2007,2009—-2010(2010为回忆版)综合国际法学2003-—2005国际公法与国际私法1997—-2002国际经济法1997—-2002(国际法学专业)综合考试1997——1999(民商法学、经济法学专业)综合考试2002民事诉讼法2000—-2002商法学2003经济法学1998-—2003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20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2003刑法学与刑事诉讼法学2003,2005——2006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2005-—2006政治学系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2007—-2009政治学与行政学2003——2006政治学原理2002行政学2002现代政治思想(中、西)2008-—2009公共管理系政策科学与经济学2007--2009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2007——2009政治学与行政学2003—-2006(word版本)政治学原理2002行政学2002综合考试(行政管理)2002——2006(注:无管理学部分)(word版本) 社会保障专业试题2004社会学系社会学原理2005,2008—-2009社会调查研究方法2005,2008-—2009人口研究所宏、微观经济学2006,2009—2010西方经济学2002,2005经济学2003——2004,2006,2009-2010政治经济学2000综合考试(含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2002思想政治教育系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2007——2009政治学与行政学2003——2006政治学原理2002行政学2002政治学2008——2009中共党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2008——2009英文系二外法语2001,2003—-2005(注:2001年的试卷共14页,缺第4页)二外日语2003二外德语2006——2009英语基础知识2003—-2005(2005有答案)英语语言文学基础知识2002阅读及英美文学、语言学基础2003-—2009(2006-—2009有答案)(注:2006—-2009年的答案只有语言学基础部分的答案)阅读理解与英美文学基础知识1998——2000阅读理解及语言学、英美文学基础知识2001阅读与写作2002翻译与写作2003——2004写作与英汉互译2003—-2006,2009英语写作2000英汉、汉英翻译1998——2002欧洲语言文学系二外英语2003——2006,2009(2009有答案)公共外语教学部二外法语2001,2003-—2005(注:2001年的试卷共14页,缺第4页)二外日语2003二外德语2006—-2009英语基础知识2003--2005(2005有答案)英语语言文学基础知识2002阅读及英美文学、语言学基础2003——2009(2006——2009有答案)(注:2006—-2009年的答案只有语言学基础部分的答案)阅读理解与英美文学基础知识1998--2000阅读理解及语言学、英美文学基础知识2001阅读与写作2002翻译与写作2003——2004写作与英汉互译2003--2006,2009英语写作2000英汉、汉英翻译1998-—2002日本语言文学系二外英语2003—-2006,2009(2009有答案)基础日语2005-—2006综合日语2003——2006日本文学2004日本文学史2003日语语言文化2004音乐系音乐学基础2008—-2009中外音乐史2008——2009美术系设计史2007——2009设计史论2004——2006艺术概论2007——2009中外美术史2008—-2009物理系高等数学(无线电物理专业)1998,2001-—2005电子线路2001——2002,2008——2009[其中2001年试题名称为:综合考试] 普通物理学2002——2004,2006——2009(2006-—2007有答案)电动力学2002量子力学2002量子力学与电动力学2003——2004机电工程系自动控制原理2000-—2002,2004——2006,2008——2009模拟电路与数字逻辑2000-—2002微机原理2003-—2005微机原理及应用2000——2002电子线路2001--2002,2008——2009[其中2001年试题名称为:综合考试]普通物理学2002——2004,2006——2009(2006——2007有答案)电动力学2002量子力学2002量子力学与电动力学2003——2004数学科学学院综合基础Ⅱ(数学各专业)(含高等代数、抽象代数)2007,2010基础综合Ⅰ(含数学分析、实变函数、常微分方程)2005—-2006数学分析2003——2004高等代数2003化学系物理化学1990—-1991,2000—-2002,2004,2007——2009(2008有答案)高分子化学1999高分子化学与物理2008-—2010分析化学2008——2010无机化学2008—-2009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高分子化学1999高分子化学与物理2008——2010传递过程与单元操作2008-—2009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高分子化学1999高分子化学与物理2008-—2010材料科学基础2008-—2009基础化学2008——2010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1999-—2001,2003--2010细胞生物学1994——2009微生物学2002——2010生物学2005普通生物学1994—-2000,2002——2003,2005生物学概论1999,2001,2004生态学2007——2010普通生态学2001——2010植物生态学1996——2003,2005普通生物学基础2004——2005海洋生态学1987——2002,2004——2005动物生理与海洋生态学2003普通动物学1998-—2003植物生理学1998——2002植物生理生化2003植物生物学2005——2009动物生物学2003,2005,2007-—2010动物学1993——2005海洋系生物化学1999——2001,2003-—2010细胞生物学1994-—2009微生物学2002—-2010生物学2005普通生物学1994——2000,2002—-2003,2005,2008--2009 生物学概论1999,2001,2004生态学2007——2010普通生态学2001——2010植物生态学1996-—2003,2005普通生物学基础2004——2005海洋生态学1987—-2002,2004——2005动物生理与海洋生态学2003普通动物学1998—-2003植物生理学1998——2002植物生理生化2003植物生物学2005——2009动物生物学2003,2005,2007——2010动物学1993—-2005海洋地质学2008——2009海洋管理概论2005——2009海洋科学导论2008——2009声学基础与数字电路2003——2009数学物理基础2008--2009无机化学2008——2009物理化学2008——2009环境科学中心环境评价规划与管理2001—-2009(其中2001、2002年分为规划管理与评价学两份试题)环境学导论2002—-2009环境工程学2007-2010有机化学(环境科学、环境管理专业)2002—-2006分析化学(环境科学、环境管理专业)2002——2006,2008——2009生物化学1999-—2001,2003-—2010细胞生物学1994——2009微生物学2002--2010生物学2005普通生物学1994——2000,2002——2003,2005生物学概论1999,2001,2004生态学2007——2010普通生态学2001—-2010植物生态学1996——2003,2005普通生物学基础2004——2005海洋生态学1987——2002,2004-—2005动物生理与海洋生态学2003普通动物学1998——2003植物生理学1998——2002植物生理生化2003植物生物学2005—-2009动物生物学2003,2005,2007--2010动物学1993——2005普通物理学2008——2009计算机科学系数据结构与计算机组成原理2003——2007数据结构与高级程序设计1997—-2002(2001有答案,答案只有数据结构部分)数据结构与C语言2004操作系统与编译原理1997-—2001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2002电子工程系高等数学(无线电物理专业)1998,2001—-2005模拟电路与数字逻辑2000——2002信号与系统2007——2008(2007有答案)电路、信号与线性系统2003—-2006,2009(2006有答案)(注:2006年试卷缺电路的题,只有信号与线性系统的题,共4页,缺第3、4页)自动控制原理2000-—2002,2004——2006,2008-—2009电子线路2001——2002,2008——2009[其中2001年试题名称为:综合考试]普通物理学2002—-2004,2006-—2009(2006——2007有答案)电动力学2002量子力学2002量子力学与电动力学2003—-2004光电子技术2008——2009自动化系模拟电路与数字逻辑2000——2002自动控制原理2000——2002,2004——2006,2008-—2009电子线路2001——2002,2008——2009[其中2001年试题名称为:综合考试] 普通物理学2002——2004,2006——2009(2006-—2007有答案)电动力学2002量子力学2002量子力学与电动力学2003--2004数据结构2008—-2009通信工程系信号与系统2007-—2008(2007有答案)电路、信号与线性系统2003——2006,2009(2006有答案)(注:2006年试卷缺电路的题,只有信号与线性系统的题,共4页,缺第3、4页)电子线路2001—-2002,2008--2009[其中2001年试题名称为:综合考试]医学院生物医学研究院药物化学2008-—2009有机化学(医)2008-—2009生物化学2007——2009物理化学(医学院)2010生理学2010建筑系建筑设计2001——2002中外建筑历史2001——2002,2008——2009概念性快速建筑设计2008——2009建筑技术概论2008—-2009土木系材料力学2008——2009结构力学2008-—2009南洋研究院国际政治2003-—2009国际关系史2003——2009宏、微观经济学2006,2009—2010经济学2003——2004,2006,2009-2010西方经济学2002,2005世界经济综合2000世界经济A 2000政治经济学2000综合考试(含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2002台湾研究院宏、微观经济学2006,2009—2010经济学2003-—2004,2006,2009—2010西方经济学2002,2005世界经济综合2000世界经济A 2000政治经济学2000综合考试(含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2002 政治学与行政学2004——2005(缺案例分析)中西文艺理论基础2000-—2002,2004—-2005 文艺评论写作2000-—2002中国现当代文学2000--2005文学基础2003——2004中外文学2000—-2002世界近代史2002世界现代史2002中国古代史2000通史1999中国近现代史2002——2004世界近现代史2003——2004现代政治思想(中、西)2008--2009教育研究院普通心理学1986-—1988,2000-—2005普通教育学2000——2005教育学1985,1987——1988高等教育学专业综合考试1985——1987心理学1985,1987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1987—-1988 中外教育史、比较教育学1999—-2001。
大学物理化学7-动力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精品资料

动力学课后习题习题 1某溶液中反应 A + B Y 开始时 A 与 B 的物质的量相等,没有 Y ,1h 后 A 的转化率为75%,问2h 后 A 尚有多少未反应?假设:(1)对 A 为一级,对 B 为零级;(2)对 A ,B 皆为一级;(3)对 A ,B 皆为零级。
习题 2某反应 A → Y + Z ,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当-3-1的初始速率υA,0 =0.01mOl·dm·s。
试计算反应物-3及 x A =0.75 时,所需时间,若对反应物 At= 0,c A,0 =1mOl ·dm-3时,测定反应A 的物质的量浓度 c A= 0.50mOl ·dm (i) 0 级; (ii) 1 级; (iii) 2 级;习题 3已知气相反应 2A + B2Y 的速率方程为dp Akp A p B。
将气体 A 和 B 按物质的量dt比 2:1 引入一抽空的反应器中,反应温度保持400 K 。
反应经 10min 后测得系统压力为84 kPa,经很长时间反应完了后系统压力为63 kPa。
试求:(1)气体 A 的初始压力 p A,0及反应经 10 min 后 A 的分压力 p A;(2)反应速率系数 k A;(3)气体 A 的半衰期。
习题 4反应 2A(g)+B(g)Y(g)的动力学方程为-dcB= k B c1A.5 c B0. 5。
今将 A 与 B 的摩尔比为dt2∶ 1 的混合气体通入400 K 定容容器中,起始总压力为 3.04 kPa,50s 后,总压力变为 2.03 kPa,试求反应的反应速率系数k B及 k A。
习题 5已知反应 2HI → I2 + H 2,在 508℃下,HI 的初始压力为 10132.5 Pa 时,半衰期为 135 min ;而当 HI 的初始压力为 101 325 Pa 时,半衰期为 13.5 min 。
试证明该反应为二级,并求出反应速率系数 (以 dm3·mol -1· s-1及以P a-1· s-1表示 )。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习题及答案第章界面现象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习题及答案第章界面现象1、表面性质与什么有关?服用同样质量同样成份的药丸和药粉,哪一种的药效快?为什么?答案:(药粉的比表面大,药效快。
)2、试计算在20℃时将1cm3水分散成半径为1某10-5cm的小水滴所需要的功。
答案:(2.16J)3、将一个系有细线圈的金属环,在肥皂液中浸一下然后取出,这时金属环被一层液膜所覆盖,而细线圈也保持着最初不规则的形状(见图),现若将线圈内的液膜刺破,问线圈将变成什么形状?为什么?答案:(变成一圆圈,因为表面张力的作用。
)4、有人从"表面扩展过程是一熵增过程"出发,得到"表面扩展是一自发过程"这一结论。
试指出此结论的错误所在。
答案:(体系熵增加并不等于总熵增加。
)5、设纯水的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符合下面的关系式假定表面积改变不会引起总体积变化。
试求(1)在283K及压力下可逆地使水的表面积增加1cm2时,必须对体系做功多少?(2)计算该过程中体系的ΔU、ΔH、ΔS、ΔF、ΔG及所吸收的热。
(3)除去外力,使体系不可逆地自动收缩到原来的表面积;并设不做收缩功。
试计算该过程的ΔU、ΔH、ΔS、ΔF、ΔG及热。
答案:〔(1)W=-7.424某10-6J(2)ΔU=ΔH=7.564某10-6J、ΔF=ΔG=7.424某10-6J、ΔS=4.95某10-10J·K-1、Q=1.4某10-7J(3)ΔU=ΔH=-7.564某10-6J、ΔF=ΔG=-7.424某10-6J、ΔS=-4.95某10-10J·K-1、Q=ΔU〕4、如图所示两根毛细管中分别装有两种不同的液体,若在毛细管右端加热,问液体将如何移动。
答案:(上管向左,下管向右)5、在下列体系中将活塞两边连通时将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若连通大气又如何?答案:(小泡变小,大泡变大,若连通大气,则两气泡均变小,直至曲率半径变成无限大。
)6、在一管径不均匀的毛细管中有一些可润湿管壁的液体存在(见图)。
厦门大学物化动力学4-动力学练习1与答案

动力学练习1与答案-06级(化学、高分子)一、选择题 ( 共22题 )1. 反应 A + BC → AB + C 的焓变 ∆r H m > 0,A ,C 是自由基,ε AB ,ε BC是分子 AB ,BC 的摩尔键焓。
以下哪个关系式可以近似估算该反应的活化能 E a ?( )(A) 0.055ε AB (B) 0.055ε AB + ∆r H m(C) 0.055ε BC (D) 0.055ε BC - ∆r H m2. 反应 A k 1 B (I);A k 2 D (II),已知反应 I 的活化能 E 1大于反应 II 的活化能 E 2,以下措施中哪一种不能改变获得 B 和 D 的比例? ( )(A) 提高反应温度 (B) 延长反应时间(C) 加入适当催化剂 (D) 降低反应温度3. 某二级反应,反应物消耗 1/3 需时间 10 min ,若再消耗 1/3 还需时间为: ( )(A) 10 min(B) 20 min(C) 30 min(D) 40 min4. 两个活化能不相同的反应,如 E 2> E 1,且都在相同的升温度区间内升温,则: ( )(A)21d ln d ln d d k k T T> (B) 21d ln d ln d d k k T T< (C )21d ln d ln d d k k T T= (D) 21d d d d k k T T >5. 对于反应 2NO 2= 2NO + O 2,当选用不同的反应物和产物来表示反应速率时,其 相互关系为: ( )(A) -2d[NO 2]/d t = 2d[NO]/d t = d[O 2]/d t(B) - d[NO 2]/2d t = d[NO]/2d t = d[O 2]/d t = d ξ /d t(C) - d[NO 2]/d t = d[NO]/d t = d[O 2]/d t(D) - d[NO 2]/2d t = d[NO]/2d t = d[O 2]/d t = 1/V d ξ /d t6. 反应 A →产物 为一级反应,2B → 产物 为二级反应,t 12(A) 和 t 12(B) 分别表示两反应的半衰期,设 A 和 B 的初始浓度相等,当两反应分别进行的时间为 t = 2t 12(A) 和 t = 2t 12(B) 时,A ,B 物质的浓度 c A ,c B 的大小关系为: ( )(A) c A > c B(B) c A = c B(C) c A < c B(D) 两者无一定关系7. 当一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为 0.04 mol ·dm -3时,反应的半衰期为 360 s ,初始浓度为 0.024 mol ·dm -3时,半衰期为 600 s ,此反应为: ( )(A) 0 级反应(B) 1.5 级反应(C) 2 级反应(D) 1 级反应8. [X]0 [Y]0 [Z] 增加 0.0050 mol ·dm -3 所需的时间/ s0.10 mol ·dm -3 0.10 mol ·dm -3 720.20 mol ·dm -3 0.10 mol ·dm -3 180.20 mol ·dm -3 0.05 mol ·dm -3 36对于反应 X + 2Y → 3Z ,[Z] 增加的初始速率为: ( )(A) 对 X 和 Y 均为一级(B) 对 X 一级,对 Y 零级(C) 对 X 二级,对 Y 为一级(D) 对 X 四级,对 Y 为二级9. 连串反应 A k 1B k 2 C 其中 k 1= 0.1 min -1, k 2= 0.2 min -1,假定反应开始时只有 A ,且浓度为 1 mol ·dm -3 ,则 B 浓度达最大的时间为: ( )(A) 0.3 min (B) 5.0 min(C) 6.93 min (D) ∞10. 在反应 A k 1B k 2C ,A k 3 D 中,活化能 E 1> E 2> E 3,C 是所需要的产物,从动力学角度考虑,为了提高 C 的产量,选择反应温度时,应选择: ( )(A) 较高反应温度 (B) 较低反应温度(C) 适中反应温度 (D) 任意反应温度11. 某气相 1-1 级平行反应 M k 1R ;M k 2S ,其指前因子 A 1= A 2,活化能 E 1≠E 2,但均与温度无关,现测得 298 K 时 ,k 1/ k 2= 100,则 754 K 时 k 1/k 2为: ( )(A) 2500 (B) 2.5(C) 6.2 (D) 缺活化能数据,无法解12. 1-1 级对峙反应 12A B kk 垐垎噲垐由纯 A 开始反应,当进行到 A 和 B 浓度相等的时间为: (正、逆向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 k 1 ,k 2) ( )(A) t = ln 12k k(B) t = 11221ln k k k k - (C) t = 1121212ln k k k k k +- (D) 112121ln k t k k k k =+-13. 如果某反应的 △r H m = 100kJ ·mol -1,那么活化能 E a 将: ( )(A) E a ≠ 100kJ ·mol -1 (B) E a ≥ 100kJ ·mol -1(C) E a ≤ 100kJ ·mol -1 (D) 都可以14. A ,B 构成 1-1 级对峙反应,用 H + 催化可构成 2-2 级对峙反应,314++A B A+H B+H k k k k 垐垎垐垎噲垐噲垐 则 k 1, k 2, k 3, k 4的关系为: ( )(A) k 1= k 3, k 2= k 4 (B) k 1. k 3= k 2. k 4(C) k 1+ k 3= k 2+ k 4 (D) k 4. k 1= k 2. k 315. 若反应 A + B k k +-垐垎噲垐 C +D 正逆向均为二级反应, 则平衡常数 K 与正逆向速率常数k + , k - 间的关系为: ( )(A) K > k +/ k -(B) K < k +/ k -(C) K = k +/ k -(D) K 与 k +/ k - 关系不定16. 已知二级反应半衰期 t 12 为 1/(k 2c 0),则反应掉1/4所需时间 t 14应为: ( )(A) 2/(k 2c 0)(B) 1/(3k 2c 0)(C) 3/(k 2c 0)(D) 4/(k 2c 0)17. 某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k = 0.1 dm 3·mol -1·s -1,起始浓度为 0.1 mol ·dm -3,当反应速率降至起始速率 1/4 时,所需时间为: ( )(A) 0.1 s(B) 333 s(C) 30 s(D) 100 s18. 均相反应 A + B k 1 C + D , A + B k 2 E + F 在反应过程中具有 ∆[C]/∆[E] = k 1/k 2的关系, ∆[C],∆[E] 为反应前后的浓差,k 1,k 2是反应 (1),(2)的速率常数。
厦大物理化学-动力学6

16
10.4 溶液反应动力学
10.2.1 引言
10.2.2 溶液反应速率的特征-笼效应
10.2.3 扩散控制反应 10.2.4 活化给合物理论在液相反应的应用 10.2.5 离子间反应的溶剂效应 10.2.6 压力效应 10.2.7 溶液快速反应动力学测定法
17
10.4.1 引言
本章将考虑当研究溶液中的反应时,处理问题的方 法该如何修正。 (1) 由于液相中质点间距比气相中小,相互作用增 强,使得其反应机理往往较之气相更为复杂;(2) 溶剂 对化学反应的影响成为一个重要内容;(3) 在液体内部 可利用的自由空间很小,所以在液相反应中,扩散效应 往往是重要的。
3
过渡态理论的热力学处理
因而: k = kBT K ≠' c h △r≠Gm$= ﹣RTln K≠c/c$ $ 根据热力学公式,定义: ≠' Kc = (c$)1-n K≠c/c$$ △r≠Gm$= △r≠Hm$ ﹣T △r≠Sm$ △r≠Gm$ kBT $ 1-n (c ) exp (– ) k= h RT △r≠Sm$ △r≠Hm$ kBT $ 1-n ) exp (– (c ) exp ( = ) h R RT 此式即过渡态理论的经典热力学表达式。式中△r≠Gm$, △r≠Sm$ , △r≠Hm$分别称为由反应物形成活化络合物过程 中的标准活化自由能、标准活化熵及标准活化焓。
分子通过碰撞产生了活化分子A*,A*有可能 再经碰撞而失活,也有可能分解为产物P。
根据林德曼观点,分子必须通过碰撞才能获得 能量,所以不是真正的单分子反应。
12
时滞(time lag)
活化后的分子还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离解,这 段从活化到反应的时间称为时滞。 在时滞中,活化分子可能通过碰撞而失活,也 可能把所得能量进行内部传递,把能量集中到要破 裂的键上面,然后解离为产物。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一期末试卷级

一、选择题 ( 共10题 20分 )1-1. 根据理想稀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化学势公式: μB = μB *(T ,p ) + RT ln x B , μA = μA *(T ,p ) + RT ln x A下面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μA *(T ,p ) 是纯溶剂在所处 T , p 时的化学势(B) μB *(T ,p ) 是 x B = 1,且仍服从亨利定律的假想状态的化学势,而不是纯溶质的化学势(C) 当溶质的浓度用不同方法(如 x B , m B , c B )表示时,μB *(T ,p )不同,但 B 不变(D) μA *(T ,p ) 只与 T , p 及溶剂的性质有关, μB *(T ,p ) 只与 T , p 及溶质的性质有关1-2. H 2O -NaCl -Na 2SO 4的三元系中,Na 2SO 4和H 2O 能形成水合物Na 2SO 4·10H 2O (D),在DBC 区中存在的是:(A) 水合物D 和溶液(B) 水合物D 和纯Na 2SO 4及纯NaCl 三相共存(C) 水合物D ,NaCl 和组成为F 的溶液(D) 纯NaCl ,纯Na 2SO 4和水溶液1-3. 在 101 325 Pa 的压力下,I 2在液态水和 CCl 4中达到分配平衡 (无固态碘存在),则该体系的自由度数为:(A) f *= 1(B) f *= 2(C) f *= 0(D) f *= 31-4. 如图所示,当物系点在通过A 点的一条直线上变动时,则此物系的特点是:(A) B和C的百分含量之比不变(B) A的百分含量不变(C) B的百分含量不变(D) C的百分含量不变1-5. 对正规溶液和无热溶液特性的描述,下述哪一种是错误的:(A) 正:H E>> TS E无:H E<< TS E(B) 正:S E = 0 无:H E = 0(C) 正:G E = -TS E无:G E = H E(D) 正:G E = H E无:G E = -TS E1-6. 在298 K 时,A和B两种气体单独在某一溶剂中溶解,遵守亨利定律,亨利常数分别为k A和k B,且知k A> k B,则当 A 和 B 压力(平衡时的)相同时,在一定量的该溶剂中所溶解的关系为:(A) A 的量大于B 的量(B) A 的量小于B 的量(C) A 的量等于B 的量(D) A 的量与B 的量无法比较1-7. 对二级相变而言,则(A)∆相变H=0,∆相变V<0(B)∆相变H<0,∆相变V=0(C)∆相变H<0,∆相变V<0(D)∆相变H=0,∆相变V=01-8. NaCl水溶液和纯水经半透膜达成渗透平衡时,该体系的自由度是:(A) 1(B) 2(C) 3(D) 41-9. 自然界中,有的高大树种可以长到100 m以上,能够提供营养及水位到树冠的主要动力是什么?(A) 树内体液含盐浓度高,渗透压大(B) 树干中微导管的毛细作用(C) 因外界大气压引起的树干内导管的空吸作用(D) 营养和水分自雨水直接落到树冠上1-10.已知 A 和 B 可构成固溶体,在 A 中,若加入 B 可使 A 的熔点提高,则B 在此固溶体中的含量必 _______ B 在液相中的含量。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一)期末试卷2003级

一、选择题( 共10题每题2分)1. 已知373 K 时,液体A的饱和蒸气压为5×104 Pa,液体B 的饱和蒸气压为105 Pa,A和B构成理想液体混合物,当A在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5 时,气相中B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A) 1/1.5 (B) 1/2(C) 1/2.5 (D) 1/32. 已知苯―乙醇双液体系中,苯的沸点是353.3 K,乙醇的沸点是351.6 K,两者的共沸组成为:含乙醇47.5%(摩尔分数),沸点为341.2 K.今有含乙醇77.5%的苯溶液,在达到气液平衡后,气相中含乙醇为y2,液相中含乙醇为x2。
问:(1)下列结论何者正确? ( )(A) y2>x2 (B) y2=x2 (C) y2<x2 (D) 不确定(2)若将上述溶液精馏,则能得到 ( )(A) 纯苯 (B) 纯乙醇(C) 纯苯和恒沸混合物 (D) 纯乙醇和恒沸混合物3. 在密闭容器中,让NH4Cl(s)分解达到平衡后,体系中的相数是:( )(A)1 (B)2 (C)3 (D) 44. CuSO4与水可生成CuSO4⋅H2O,CuSO4⋅3H2O,CuSO4⋅5H2O三种水合物,则在一定压力下,与CuSO4水溶液及冰共存的含水盐有: ( )(A) 3种 (B) 2种 (C) 1种 (D) 不可能有共存的含水盐5. 当溶液中溶质浓度采用不同浓标时,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 )(A)溶质的活度相同(B)溶质的活度系数相同(C)溶质的标准化学势相同(D)溶质的化学势相同6. 等温等压下完全互溶的双液系与其平衡共存的气相为理想混合气体,不成立的关系式是:( )(A) x A dμA+ x B dμB= 0(B) x A dln p A+ x B dln p B= 0(C) d U A,m= - (x B/x A) d U B,m(D) (∂ln p A/∂ln x B)T = (∂ln p B/∂ln x A)T7. 水与苯胺的最高临界溶点温度为T。
历年厦门大学826物理化学考研真题试卷与真题答案

历年厦门大学826物理化学考研真题试卷与真题答案一、考试解读:part 1 学院专业考试概况:①学院专业分析:含学院基本概况、考研专业课科目:厦大化学学院的考试情况;②科目对应专业历年录取统计表:含厦门大学826物理化学相关专业的历年录取人数与分数线情况;③历年考研真题特点:含厦门大学考研826物理化学专业课各部分的命题规律及出题风格。
part 2 历年题型分析及对应解题技巧:根据厦门大学826物理化学各专业考试科目的考试题型(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题等),分析对应各类型题目的具体解题技巧,帮助考生提高针对性,提升答题效率,充分把握关键得分点。
part 3 2018真题分析:最新真题是厦门大学考研中最为珍贵的参考资料,针对最新一年的厦门大学考研真题试卷展开深入剖析,更多真题可在群贤厦大考研网查看;帮助考生有的放矢,把握真题所考察的最新动向与考试侧重点,以便做好更具针对性的复习准备工作。
part 4 2019考试展望:根据上述相关知识点及真题试卷的针对性分析,提高2019考生的备考与应试前瞻性,令考生心中有数,直抵厦门大学考研的核心要旨。
part 5 厦门大学考试大纲:①复习教材罗列(官方指定或重点推荐+拓展书目):不放过任何一个课内、课外知识点。
②官方指定或重点教材的大纲解读:官方没有考试大纲,高分学长学姐为你详细梳理。
③拓展书目说明及复习策略:专业课高分,需要的不仅是参透指定教材的基本功,还应加强课外延展与提升。
part 6 专业课高分备考策略:①考研前期的准备;②复习备考期间的准备与注意事项;③考场注意事项。
part 7 章节考点分布表:罗列厦门大学化学专业的专业课试卷中,近年试卷考点分布的具体情况,方便考生知晓厦门大学考研专业课试卷的侧重点与知识点分布,有助于考生更具针对性地复习、强化,快准狠地把握高分阵地!二、厦门大学历年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包括了2002-2018年考研真题试卷,并配备2010-2018年考研真题答案详解,本部分包括了(解题思路、答案详解)两方面内容。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2(07级动力学练习)+答案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2(07级动力学练习)+答案物理化学(二)练习(化学动力学)2007级一、选择题 ( 共12题 24分 )1.对于气相基元反应,按过渡态理论,不正确的关系式是: C(A)E a =?≠U m $+RT (B)E a =?≠H m $+nRT (C)E a =E 0+ RT(D)E a =E 0+mRT2.在简单碰撞理论中,有效碰撞的定义是: C(A) 互撞分子的总动能超过E c(B) 互撞分子的相对总动能超过E c(C) 互撞分子联心线上的相对平动能超过E c(D) 互撞分子的内部动能超过E c3.溶液中扩散控制反应速率与溶剂粘度有关,当溶剂粘度增大时,反应速率应: B(A)提高 (B)降低 (C)相等 (D)不一定4.溶液中扩散控制反应速率常数的数量级以mol -1·dm 3·s -1计约为: C(A)1013 (B)105 (C)1010 (D)1085.在碰撞理论中校正因子P 小于1的主要因素是: B(A) 反应体系是非理想的(B) 空间的位阻效应(C) 分子碰撞的激烈程度不够(D) 分子间的作用力6.某反应具有一个有助于反应进行的活化熵,使反应速率常数比?≠S m $= 0时大1000倍,则反应的实际?≠S m $为: A(A) 57.43 J ·K -1·mol -1 (B) 25.34 J ·K -1·mol -1(C) 120.2 J ·K -1·mol -1 (D) 无法求解7.设气体A 和B 都是单原子分子,它们发生化合A + B = C ,已知一维平动配分函数f t = 108,一维转动配分函数 f r = 10。
按过渡态理论,在温度 T 时,反应的频率因子为: A(A) 10-22k B T /h (B) 10-21k B T /h (C) 10-23k B T /h (D) 1023kB T /h8.光化学反应A2+h ν →2A的反应历程为:A2+h ν →A2* A2*k 12AA2*+A2k 22A2可得:r =k 1I a /(k 1+k 2[A2])则该反应之量子产率Φ为 C(A) 1 (B) 2(C) k 1/(k 1+k 2[A2]) (D) k 2/(k 1+k 2[A2])·29.相同分子B 反应,其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的碰撞数为: C(A) 2d B 2(πRT /M B )1/2 (B) 12d B 2(πRT /M B )1/2 (C) 2N B 2d B 2(πRT /M B )1/2 (D) 4LN B 2d B 2(πRT /M B )1/2式中L 是阿伏伽德罗常数,N B 是B 分子的数密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化学动力学(一)练习2007级一、选择题1.反应 A + BC → AB + C 的焓变 ∆r H m > 0,A ,C 是自由基,ε AB ,ε BC 是分子 AB ,BC 的摩尔键焓。
以下哪个关系式可以近似估算该反应的活化能 E a ? ( B )(A) 0.055ε AB (B) 0.055ε AB + ∆r H m(C) 0.055ε BC (D) 0.055ε BC - ∆r H m2.反应 A k 1 B (I);A k 2 D (II),已知反应 I 的活化能 E 1大于反应 II 的活化能 E 2,以下措施中哪一种不能改变获得 B 和 D 的比例? ( B )(A) 提高反应温度 (B) 延长反应时间(C) 加入适当催化剂 (D) 降低反应温度3.某二级反应,反应物消耗 1/3 需时间 10 min ,若再消耗 1/3 还需时间为: ( C )(A) 10 min (B) 20 min (C) 30 min (D) 40 min4.两个活化能不相同的反应,如 E 2> E 1,且都在相同的升温度区间内升温,则:( A )(A )21d ln d ln d d k k T T > (B) 21d ln d ln d d k k T T< (C )21d ln d ln d d k k T T = (D) 21d d d d k k T T > 5. 对于反应 2NO 2= 2NO + O 2,当选用不同的反应物和产物来表示反应速率时,其相互关系为: ( D )(A) -2d[NO 2]/d t = 2d[NO]/d t = d[O 2]/d t(B) - d[NO 2]/2d t = d[NO]/2d t = d[O 2]/d t = d ξ /d t(C) - d[NO 2]/d t = d[NO]/d t = d[O 2]/d t(D) - d[NO 2]/2d t = d[NO]/2d t = d[O 2]/d t = 1/V d ξ /d t6.反应 A →产物 为一级反应,2B → 产物 为二级反应,t 12(A) 和 t 12(B) 分别表示两反应的半衰期,设 A 和 B 的初始浓度相等,当两反应分别进行的时间为 t = 2t 12(A) 和 t =2t 12(B) 时,A ,B 物质的浓度 c A ,c B 的大小关系为: ( C )(A) c A > c B (B) c A = c B (C) c A < c B (D) 两者无一定关系7.当一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为 0.04 mol ·dm -3时,反应的半衰期为 360 s ,初始浓度为 0.024mol ·dm -3时,半衰期为 600 s ,此反应为: ( C )(A) 0 级反应 (B) 1.5 级反应 (C) 2 级反应 (D) 1 级反应8. [X]0 [Y]0 [Z] 增加 0.0050 mol ·dm -3 所需的时间/ s0.10 mol ·dm -3 0.10 mol ·dm -3 720.20 mol ·dm -3 0.10 mol ·dm -3 180.20 mol ·dm -3 0.05 mol ·dm -3 36对于反应 X + 2Y → 3Z ,[Z] 增加的初始速率为: ( C )(A) 对 X 和 Y 均为一级(B) 对 X 一级,对 Y 零级(C) 对 X 二级,对 Y 为一级(D) 对 X 四级,对 Y 为二级设 r = k [X]0 n [Y]0 m r 2/r 1= k (0.2 mol ·dm -3/0.1 mol ·dm -3)(0.1 mol ·dm -3/0.1 mol ·dm -3) =72/18 = 4 2 n = 4 n = 2 同理:2 m = 2 m = 19. 连串反应 A k 1B k 2 C 其中 k 1= 0.1 min -1, k 2= 0.2 min -1,假定反应开始时只有 A ,且浓度为 1 mol ·dm -3 ,则 B 浓度达最大的时间为: ( C )(A) 0.3 min (B) 5.0 min(C) 6.93 min (D) ∞10. 在反应 A k 1B k 2C ,A k 3 D 中,活化能 E 1> E 2> E 3,C 是所需要的产物,从动力学角度考虑,为了提高 C 的产量,选择反应温度时,应选择: ( A )(A) 较高反应温度 (B) 较低反应温度(C) 适中反应温度 (D) 任意反应温度11. 某气相 1-1 级平行反应 M k 1R ;M k 2S ,其指前因子 A 1= A 2,活化能 E 1≠E 2,但均与温度无关,现测得 298 K 时 ,k 1/ k 2= 100,则 754 K 时 k 1/k 2为: ( C )(A) 2500 (B) 2.5(C) 6.2 (D) 缺活化能数据,无法解k 1/k 2= exp[-(E 1-E 2)/RT ] 将数据代入即得12. 根据常识, 试确定238U 的半衰期近似为:(a 表示年) ( D )(A) 0.3×10-6 s (B) 2.5 min(C) 5580 a (D) 4.5×109 a13. 1-1 级对峙反应 12A B k k 由纯 A 开始反应,当进行到 A 和 B 浓度相等的时间为: (正、逆向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 k 1 ,k 2) ( C )(A) t = ln 12k k (B) t = 11221ln k k k k - (C) t = 1121212ln k k k k k +- (D) 112121ln k t k k k k =+- 14. 如果某反应的 △r H m = 100kJ ·mol -1,那么活化能 E a 将: (B)(A) E a ≠ 100kJ ·mol -1 (B) E a ≥ 100kJ ·mol -1(C) E a ≤ 100kJ ·mol -1 (D) 都可以15. A ,B 构成 1-1 级对峙反应,用 H + 催化可构成 2-2 级对峙反应,314++A B A+H B+H k k k k 则 k 1, k 2, k 3, k 4的关系为: (D)(A) k 1= k 3, k 2= k 4(B) k 1. k 3= k 2. k 4(C) k 1+ k 3= k 2+ k 4(D) k 4. k 1= k 2. k 3 16. 若反应 A + B k k +- C +D 正逆向均为二级反应, 则平衡常数 K 与正逆向速率常数k + , k - 间的关系为: (D)(A) K > k +/ k - (B) K < k +/ k -(C) K = k +/ k - (D) K 与 k +/ k - 关系不定17. 已知二级反应半衰期 t 12 为 1/(k 2c 0),则反应掉1/4所需时间 t 14应为: (B)(A) 2/(k 2c 0) (B) 1/(3k 2c 0)(C) 3/(k 2c 0) (D) 4/(k 2c 0)根据 10120()1(1)n n c c t n k c ---=- 18. 实验测得反应 3H 2+ N 2→ 2NH 3 的数据如下:实验 p H 2/kPa p N 2/kPa (-d p 总/d t ) / (Pa ·h -1) 1 13.3 0.133 1.332 26.6 0.133 5.323 53.2 0.0665 10.64由此可推知该反应的速率方程 d p (NH 3)/2d t 等于: (B)(A) kp H 23 p N 2 (B) kp H 22p N 2 (C) kp H 2 p N 2 (D) kp H 2 p N 2219. 某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k = 0.1 dm 3·mol -1·s -1,起始浓度为 0.1 mol ·dm -3,当反应速率降至起始速率 1/4 时,所需时间为: (D)(A) 0.1 s (B) 333 s (C) 30 s (D) 100 s20. 均相反应 A + B k 1 C + D , A + B k 2 E + F 在反应过程中具有 ∆[C]/∆[E] = k 1/k 2的关系, ∆[C],∆[E] 为反应前后的浓差,k 1,k 2是反应 (1),(2)的速率常数。
下述哪个是其充要条件? (A)(A) (1),(2) 都符合质量作用定律(B) 反应前 C ,E 浓度为零(C) (1),(2) 的反应物同是 A ,B(D) (1),(2) 反应总级数相等21. 某反应物起始浓度相等的二级反应,k = 0.1 dm 3·mol -1·s -1,c 0= 0.1 mol ·dm -3,当反应率降低 9 倍所需时间为: ( A )(A) 200 s (B) 100 s (C) 30 s (D) 3.3 s22. 两个一级平行反应 A k 1B ,Ak 2C ,下列哪个结论是不正确的: (C) (A) k 总= k 1+ k 2(B) k 1/k 2= [B]/[C] (C) E 总= E 1+ E 2(D) t 12= 0.693/(k 1+ k 2)∵平行反应 E 总= (k 1E 1+ k 2E 2)/(k 1+ k 2)二、计算题23. 已知气相反应 3H 2+N 2=2NH 3 的下列速率数据(T =723 K): 实验 p ∃ (H 2)/kPa p ∃ (N 2)/kPa -d p 总/d t (kPa ·h -1)1 13.2 0.132 0.001322 26.4 0.132 0.005283 52.8 0.660 0.1056已知: -d p 总/d t = k p x (H 2) p y (N 2) 求:(a) x , y 各为多少?(b) 求实验1中的d p (N 2)/d t 和p (N 2)降到0.066 kPa 所需时间。
(c) 若反应在823 K 进行, 求实验1的初始速率, 假定活化能为189 kJ ·mol -1。
[答] (a ) 比较 1,2实验 ,x =2, 比较 2,3实验, y =1 (3分)(b) 令p (N 2)为时间t 时氮气压力, 此时p 总= p 0(H 2) -3(p 0(N 2)-p (N 2)) +2(p 0(N 2)-p (N 2))+p (N 2)即p 总=p 0(H 2) - p 0(N 2) + 2p (N 2)∴ d p (N 2)/d t =12d p 总/d t . 对于实验1, d p (N 2)/d t =0.00066 kPa ·h -1 = k (13.2)2(0.132) kPa ·h -1由于[H 2] >> [N 2] ∴ d p (N 2)/d t =k ' (0.132) kPa ·h -1, k '=0.00500 h -1反应为准一级, 反应进行一半时间为 139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