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智慧与修炼PPT课件
合集下载
国学智慧与管理者修炼教材.ppt

境由心造
• 四川青城山上清宫洞灵祖殿的对联: • 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 • 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志存高远
• 语出诸葛亮《诫外甥书》:“夫志当存高远”,意思是 一个人应该有高尚远大的志向。
• 人必须立志,立志不仅可以给人以明确的方向和不竭的 动力,还能使智慧、情感聚精会神于既定目标,从而取 得成功。
• 君子养身,莫善于静。静如止水,静如明镜。水止乃 澄,镜明斯应。能明则诚,知止而定。(清代尤侗 《静箴》)
•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 然,失意泰然。
在尘不染
• 语出佛家:“处尘能不染,学道有何难”——身处追 逐名利的滚滚红尘,Hale Waihona Puke 然坚持自己的精神追求和节气 操守。
• 一个人有理想并不难,难的是在理想与现实不相容时, 能否经受住现实的残酷与诱惑,继续坚持,也就是有 没有节操。
• 幸福是熬出来的。不怕苦,苦半辈子;怕苦,苦一辈 子。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知白守黑
• 语出《道德经》:“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意思是,内心虽然明白,却安于沉默,是天下通行的 法则。
• 人在社会上难免要与一些丑恶的东西打交道,如果过 于敏感,察察为明,事事认真,势必会使自己的心情 处于焦虑状态,也不利于与他人的交往合作。
• 立志须高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品格,最 大限度的发掘自己的潜能。
• “志欲高而无妄”,志向的立定需要顺应时代潮流,合 乎人群需要,切合实际情况,切忌违背情理、不自量力。
志存高远
• 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宋代张载《经学理 窟》)
•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 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 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 情,永串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诸葛亮《诫外 甥书》)
国学智慧与自身修养

4、 【原文】志高品高,志下品下。《传家宝》
【今译】志向高的,人品就高;志向低的,人品就低。
国学智慧与自身修养
三、学而不厌
文学哪读精通 武贯有书兵经 。天成没法史
人功有。、 ,人百 晓 资。次 天 兼温文
,、
国学智慧与自身修养
三、学而不厌
1、【原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今译】学习起来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倦怠。
【今译】三军可以失去统帅,但是一个人不可以丧失志向。
2、【原文】立志要定,不要杂;要坚,不要缓。 《北溪字义》
【今译】立志要明确,不要杂乱;要坚定,不要犹豫不决。
国学智慧与自身修养
二、志向坚定
3、 【原文】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 逸,终亦何所底乎? 《王文成公全书》
【今译】志向不确立,就像没有舵的船,没有缰绳的马,到处游 荡奔跑,不知道最终要到什么地方停止。
四、 敬业务实 3、慧者心辨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
此以名誉扬天下。
《墨子·修身》
【今译】聪明人心如明镜却不过多言语,能干实事却不邀功争赏, 以此才能名扬天下。
4、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曾国藩家书》
国学智慧与自身修养
五、忠诚守信
的信排不字信乔
才,在是排、家
是排第利在利的
利在二,第,祖
当前道德现状
拜金 主义
社会 诚信
冷漠 心理
国学智慧与自身修养
一、修德立德
1、 【原文】德不孤,必有邻。《论语·为政第二》
【今译】一个人道德不孤单的人,必定有很多朋友来帮助。
2、 【原文】德者,得也。——《管子》
【今译】有道德的人,就能得到应有的东西。
【今译】志向高的,人品就高;志向低的,人品就低。
国学智慧与自身修养
三、学而不厌
文学哪读精通 武贯有书兵经 。天成没法史
人功有。、 ,人百 晓 资。次 天 兼温文
,、
国学智慧与自身修养
三、学而不厌
1、【原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今译】学习起来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倦怠。
【今译】三军可以失去统帅,但是一个人不可以丧失志向。
2、【原文】立志要定,不要杂;要坚,不要缓。 《北溪字义》
【今译】立志要明确,不要杂乱;要坚定,不要犹豫不决。
国学智慧与自身修养
二、志向坚定
3、 【原文】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 逸,终亦何所底乎? 《王文成公全书》
【今译】志向不确立,就像没有舵的船,没有缰绳的马,到处游 荡奔跑,不知道最终要到什么地方停止。
四、 敬业务实 3、慧者心辨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
此以名誉扬天下。
《墨子·修身》
【今译】聪明人心如明镜却不过多言语,能干实事却不邀功争赏, 以此才能名扬天下。
4、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曾国藩家书》
国学智慧与自身修养
五、忠诚守信
的信排不字信乔
才,在是排、家
是排第利在利的
利在二,第,祖
当前道德现状
拜金 主义
社会 诚信
冷漠 心理
国学智慧与自身修养
一、修德立德
1、 【原文】德不孤,必有邻。《论语·为政第二》
【今译】一个人道德不孤单的人,必定有很多朋友来帮助。
2、 【原文】德者,得也。——《管子》
【今译】有道德的人,就能得到应有的东西。
国学与修身智慧概述PPT(共-41张)

认识阴阳与时空
联系到人体来说,时空的阴阳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阴阳在一天的划分是这样的:阳——夜里子时到中午午时(23:00——13:00),阴——中午未时到夜里亥时(13:00——23:00)。白天工作的过程,其实就是阳气释放的过程,而晚上的休息,则是阳气的收藏过程。人的作息应该顺应自然:日落而息,日出而作。也就是说人的作息要跟着太阳走,随顺阳气的运行。
五福临门
五福,指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 “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 “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 “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 “善终”是能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临命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而且自在地离开人间。
天道好还,必然回归。
也就是说,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善与恶的意念是一种力,也可如果我们对别人发出的是善意,回到自己身上的自然也是善意。相反,对别人是恶意的,返回来的也是恶的,对自己本身的意念也同样如此。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秧” (出自《周易·文言传》) 《了凡四训》:安身立命。日行一善,福报是一点点挣来的 平实的入世修正心行之道,切勿高推圣镜。 因此中国文化着力强调功德、善行对生命的改变。
第三组是龙和蛇,龙代表刚猛,蛇代表柔韧。所谓刚者易折,太刚了容易折断,但是,如果只有柔的一面就易失去主见,所以,刚柔并济是我们的祖训。 第四组是马和羊,马代表勇往直前,羊代表和顺。如果一个人只顾自己直奔目标,不顾及周围环境,必然会和周围不断磕碰,最后不见得能达到目标。但是,一个人光顾及和顺,他可能连方向都没有了。所以,勇往直前的秉性,一定要和和顺紧紧结合在一起,这是祖先对我们的第四组期望。
事有本末,修身是教育之本
事有本末,修身是教育之本。 修身方法很多:读经典子集、音乐、劳动、运动、针灸、中药调理、饮食…… 古人修身是全方位的:礼、乐、射、御、书、数。
联系到人体来说,时空的阴阳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阴阳在一天的划分是这样的:阳——夜里子时到中午午时(23:00——13:00),阴——中午未时到夜里亥时(13:00——23:00)。白天工作的过程,其实就是阳气释放的过程,而晚上的休息,则是阳气的收藏过程。人的作息应该顺应自然:日落而息,日出而作。也就是说人的作息要跟着太阳走,随顺阳气的运行。
五福临门
五福,指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 “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 “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 “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 “善终”是能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临命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而且自在地离开人间。
天道好还,必然回归。
也就是说,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善与恶的意念是一种力,也可如果我们对别人发出的是善意,回到自己身上的自然也是善意。相反,对别人是恶意的,返回来的也是恶的,对自己本身的意念也同样如此。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秧” (出自《周易·文言传》) 《了凡四训》:安身立命。日行一善,福报是一点点挣来的 平实的入世修正心行之道,切勿高推圣镜。 因此中国文化着力强调功德、善行对生命的改变。
第三组是龙和蛇,龙代表刚猛,蛇代表柔韧。所谓刚者易折,太刚了容易折断,但是,如果只有柔的一面就易失去主见,所以,刚柔并济是我们的祖训。 第四组是马和羊,马代表勇往直前,羊代表和顺。如果一个人只顾自己直奔目标,不顾及周围环境,必然会和周围不断磕碰,最后不见得能达到目标。但是,一个人光顾及和顺,他可能连方向都没有了。所以,勇往直前的秉性,一定要和和顺紧紧结合在一起,这是祖先对我们的第四组期望。
事有本末,修身是教育之本
事有本末,修身是教育之本。 修身方法很多:读经典子集、音乐、劳动、运动、针灸、中药调理、饮食…… 古人修身是全方位的:礼、乐、射、御、书、数。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学智慧PPT课件

进》);“不得中行而与之……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 也。”(《论语•子路》) ❖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 猛。”(《论语•尧曰》) ❖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子路》)
6、如何管人? 离,刚大中正。要学会多激励人,公共、公正、公开、无私地秉公办事。
7、如何爱人? 兑,顺应民意。了解团队成员的价值需求,能创造宽松快乐的工作环境。
8、如何教人? 乾,民主决策。尊重大家意见,共同寻找目标,做好组织职业生涯规划。 7
佛墨
阴阳家
儒家
法家
易医 道统
纵横家
兵家
农杂
名实家
七
、 全中 息国 结传 构统 系文 统化
欧洲的兴起。 ❖ 2、在“学而时习之”中勇于践行 ❖ 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实践。以孔子的话说就是:“学而时习
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E)乎?,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第一》)
31
❖ 近代以来的我国学说思想的主题一直主张以“西学为用”, 出现了“食洋不化”的局面(朱镕基,2004)。
☺ 道家强调自然的力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25
章)的思想。 ☺ 佛家强调觉悟的力量:
佛教的佛就是觉的意思,它从本质上可以归结为一种由 觉而悟,从而拥有信仰的过程。
16
❖ 二、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及其对现代企业管理 理的启迪
❖ 1、从现代伦理的角度看古代管理智慧 ❖ 与西方重“术”不同,中国古代传统思想则属于“道”的智
子·尽心》)、不使可欲(孟子)、主欲(荀子)等。 ❖ 道家:无欲,“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老子》3
章);无欲则刚,“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46章) ❖ 佛家:禁欲,“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般若
6、如何管人? 离,刚大中正。要学会多激励人,公共、公正、公开、无私地秉公办事。
7、如何爱人? 兑,顺应民意。了解团队成员的价值需求,能创造宽松快乐的工作环境。
8、如何教人? 乾,民主决策。尊重大家意见,共同寻找目标,做好组织职业生涯规划。 7
佛墨
阴阳家
儒家
法家
易医 道统
纵横家
兵家
农杂
名实家
七
、 全中 息国 结传 构统 系文 统化
欧洲的兴起。 ❖ 2、在“学而时习之”中勇于践行 ❖ 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实践。以孔子的话说就是:“学而时习
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E)乎?,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第一》)
31
❖ 近代以来的我国学说思想的主题一直主张以“西学为用”, 出现了“食洋不化”的局面(朱镕基,2004)。
☺ 道家强调自然的力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25
章)的思想。 ☺ 佛家强调觉悟的力量:
佛教的佛就是觉的意思,它从本质上可以归结为一种由 觉而悟,从而拥有信仰的过程。
16
❖ 二、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及其对现代企业管理 理的启迪
❖ 1、从现代伦理的角度看古代管理智慧 ❖ 与西方重“术”不同,中国古代传统思想则属于“道”的智
子·尽心》)、不使可欲(孟子)、主欲(荀子)等。 ❖ 道家:无欲,“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老子》3
章);无欲则刚,“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46章) ❖ 佛家:禁欲,“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般若
国学智慧与传统文化ppt课件

怎么做事。做人、做事的智慧。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道也治世。 ❖ 道家:治大国若烹小鲜 ❖ (大道至简) ❖ 道家主张无为 ❖ 无为(而无不为)。 ❖ 无为而治。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国学讲习记》 ❖ 国学 ❖ 中国传统文化 ❖ 中华传统文化(华夏文化) ❖ 传统文化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汉字 ❖ 儒学 ❖ 佛教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两种表述
❖ ①(中国)文、史、哲 ②儒、佛、道
❖两大特点
❖ ①博大精深 ②源远流长
❖一个核心
❖ 文化自信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五、国学求吉利,讲正能量
❖ 取名字要正能量。 ❖ 过分强调要讲吉利话,叫迷信。 ❖ 但一点都不讲究,那叫不懂国学。 ❖ 讲文化,吉利话具有激励机制。 ❖ 当领导的,过去强调讲科学,不能迷信; ❖ 现在更要讲文化,寻求正能量。 ❖ 嘴上不要多说,但心中要有数。 ❖ 不可言传,只能意会。
高人请教,搞清楚做什么,怎么做,不做什么, 来改变命运。不过,真正的“高人”不是算命先 生、风水先生。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道也治世。 ❖ 道家:治大国若烹小鲜 ❖ (大道至简) ❖ 道家主张无为 ❖ 无为(而无不为)。 ❖ 无为而治。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国学讲习记》 ❖ 国学 ❖ 中国传统文化 ❖ 中华传统文化(华夏文化) ❖ 传统文化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汉字 ❖ 儒学 ❖ 佛教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两种表述
❖ ①(中国)文、史、哲 ②儒、佛、道
❖两大特点
❖ ①博大精深 ②源远流长
❖一个核心
❖ 文化自信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五、国学求吉利,讲正能量
❖ 取名字要正能量。 ❖ 过分强调要讲吉利话,叫迷信。 ❖ 但一点都不讲究,那叫不懂国学。 ❖ 讲文化,吉利话具有激励机制。 ❖ 当领导的,过去强调讲科学,不能迷信; ❖ 现在更要讲文化,寻求正能量。 ❖ 嘴上不要多说,但心中要有数。 ❖ 不可言传,只能意会。
高人请教,搞清楚做什么,怎么做,不做什么, 来改变命运。不过,真正的“高人”不是算命先 生、风水先生。
国学智慧PPT课件

•175 •150 •125 •100 •75 •50 •30 •20
骄傲 愤怒 欲望 恐惧 悲伤 冷淡 内疚 羞愧
•自我膨胀, 抵制成长
• 导致憎恨, 侵蚀心灵
• 上瘾,贪婪
• 妨害个性的成长 • 充满对过去的懊悔
自责和悲恸 • 世界看起来没有希望
• 导致身心疾病
• 严重摧残身心健康
14
能量层级(+)
美国心理学家,大卫·霍金斯运用人体运动学的基本原理,花了38 年心血,历经五大洲、不同肤色,累积了几千人次和几百万笔数据资料; 250000次以上测试,精密的统计分析,揭示了人类各种不同的意识层次 都有其相对应的能量指数。人的身体会随着精神状况而有强弱的起伏。 他把人的意识能级归到1~1000的范围。人的情绪越正面者,能量越高, 反之则越低…
孝
效 笑
21
百善孝为先
第一层意思:孝为百善之首; 第二层意思:孝心一开,百善都开;
孝是德之本。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020/5/12
22
《常回家看看》 《父亲》 《妈妈的吻》 《烛光里的妈妈》 《懂你》 《妈妈的话》 《鲁冰花 》
2020/5/12
23
你对父母了解有多少?
5
从传统文化思想中汲取营养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安身之本 立命之基 为官之道 为政之策 处事之技 处世之智
6
传统文化思想中的基本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的精髓: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注重个人修养 强调和谐中庸 追求修齐治平 倡导知行合一
7
传统道德规范的基本内涵
“忠”:一般特指“忠君爱国” “孝” :“善事父母” ,“百善孝为先” “仁”:就是“爱人” ,“仁者爱人” “义” :合乎道德的行为或道理 “礼” :礼让,其核心是“尊重” “智” :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 “信” :诚信,不虚伪
国学智慧与心性培养PPT共45页

Thank you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国学智慧与心性培养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国学智慧与心性培养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国学智慧与精彩人生PPT课件

国学智慧与精彩人生
上善若水。水善利 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 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 与善仁,言善信,政善 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国学智慧与精彩人生
大方无隅 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国学智慧与精彩人生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二
人与社
人内在的身与心的和谐
国学智慧与精彩人生
和谐:
太和 中和 平和 合和 保和
国学智慧与精彩人生
何为
国学智慧与精彩人生
财聚人散,人聚财散
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长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国学智慧与精彩人生
国学智慧与精彩人生
国学智慧与精彩人生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国学智慧与精彩人生 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国学智慧与精彩人生
居善之家必有余庆。 居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为恶不灭 皆因祖上有余德 德尽则灭 为善不倡 皆因祖上有余殃 殃尽必倡
国学智慧与精彩人生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 立地之道曰:柔与刚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三 教 合 一 图
国学智慧与精彩人生
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国学智慧与精彩人生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国学智慧与精彩人生
王永庆(1917年1月18日 -2008年10月15日), 台湾台北人,祖籍福建 安溪。生于台湾日治时 期台北近郊的直潭(今 属台北县新店市)、逝 世于美国新泽西州。为 台湾著名的企业家、台 塑集团创办人,被誉为 台湾的“经营之神”。
20140104新国学智慧与修养(ppt文档)

Page 11
二、国学与人格成长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宋王应麟《三字经》
Page 12
二、国学与人格成长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朱伯庐治家格言》 注重对孩童与青少年进行事务性锻炼, 培养责任意识与自我担当的能力,戒除 依赖心理,学会尊重与敬畏。
Page 17
三、儒释道三教的智慧
(一)儒家的德性的智慧 人文关怀/价值信念/礼乐教化/修身实践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
民,在止于至善。”(三纲领)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
Page 15
当今教育的问题:
成才的教育,而 非成人的教育,知 识教育偏胜,而德 性教育不足。不把 人格培养当作目的, 对于道德、性情、 修养的训练与培养 缺失,社会、家庭、 学校缺少作为。
↑海归刺母事件 ↓专家评论
Page 16
二、国学与人格成长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 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 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 力维艰。”
Page 3
一、何谓国学?
国学的内核主要指国族历史文化的根本精 神价值。 近代仁人志士借助日本的“国学”概念, 来应对列强的野蛮侵略,包含文化侵略, 他们试图以保护文化学术来救国家民族。
Page 4
一、何谓国学?
“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 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 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 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 立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学 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先
二、国学与人格成长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宋王应麟《三字经》
Page 12
二、国学与人格成长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朱伯庐治家格言》 注重对孩童与青少年进行事务性锻炼, 培养责任意识与自我担当的能力,戒除 依赖心理,学会尊重与敬畏。
Page 17
三、儒释道三教的智慧
(一)儒家的德性的智慧 人文关怀/价值信念/礼乐教化/修身实践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
民,在止于至善。”(三纲领)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
Page 15
当今教育的问题:
成才的教育,而 非成人的教育,知 识教育偏胜,而德 性教育不足。不把 人格培养当作目的, 对于道德、性情、 修养的训练与培养 缺失,社会、家庭、 学校缺少作为。
↑海归刺母事件 ↓专家评论
Page 16
二、国学与人格成长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 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 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 力维艰。”
Page 3
一、何谓国学?
国学的内核主要指国族历史文化的根本精 神价值。 近代仁人志士借助日本的“国学”概念, 来应对列强的野蛮侵略,包含文化侵略, 他们试图以保护文化学术来救国家民族。
Page 4
一、何谓国学?
“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 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 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 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 立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学 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倒言反事,就是说与本意相反或作于实情相反的事情,以 获得下属的真实态度。
精品课件
9
庄子“九征”,用术更是莫测高深。
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所以,要用尽各 种考验办法。
1、远使之而观其忠; 6、委之以财而观其仁; 2、近使之而观其敬; 7、告之以危而观其节; 3、烦使之而观其能; 8、醉之以酒而观其态; 4、卒然问焉而观其知; 9、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5、急与之期而观其信;
12
启示二:领导不要逞个人之能。领导者在治 理企业中要依据制度和规定,不应自己出风头、 显才能,这样部下才能各展其能,达到有序、协 调、职责清晰、运转良好的目的。否则,领导逞 强好胜,就会越俎代庖,弄巧成拙。领导和下属 不能作用颠倒,领导者的作用在于无为,下属的 作用在于照章办事。
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 下上无为。上有所长,事乃不方。矜而好能,下 之所欺;辩惠好生,下因其材。上下易用,国故 不治。(《杨权》)
如:一些老板管理上喜欢一竿子插到底
精品课件
13
启示三:严肃执法就是爱员工。管理者对员
工的错误行为进行惩罚,不是憎恨员工,相反, 员工的行为受到约束就会端正行为,遵守制度, 这对员工的前途和发展是有利的,因为任何地方 都欢迎训练有素的员工。所以,执法要严,奖赏 不要太频繁,奖励太多,就会滋生人的贪欲,员 工贪欲过盛企业的管理就会混乱,至少经营成本 会大大上升。
精品课件
3
韩非子认为,从本质上看人是靠不住 的,人的特性是趋利避害,而不可能自发 仁义之心。所以,儒家推崇的仁义道德对 治国而言已经过时,只能补充,不能作为 主流。
韩非子的治国主张对企业治理具有重 要的参考意义,这就是管理者要法术势相 结合,这样管理者处在领导的位置就不容 易被蒙蔽,而下级也不会因为没有权术的 约束而徇私舞弊。
精品课件
4
(二)法术势的含义及用法
法——制定严明的规章制度和强有力的奖惩 措施。措施明确,奖罚公开,方能有利于领导 者有效行使权力。
术——管理和控制一个组织的权术,包括任 免、考核各级干部、了解实际情况、制止下属 执行不力的一系列具体手段。
势——广义之势为客观形势,狭义之势为权 势。
精品课件
5
法术势三者的关系: 法是权力的表现形式, 术是权力的手段, 势是权力的依傍。
四、玩得转——法家权术并用
精品课件
1
(一)法家是治理之师
代表人物——韩非子
战国末韩国人, 出身贵族世家, 师从荀子,是 中国古代法家 的集大成者, 著有《韩非子》, 全书20卷。
精品课件
2
中国历史上,有三位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 商 鞅——主张用法 申不害——主张用术 慎 到——主张用势
韩非子则将商鞅、申不害、慎到等法家 学术融合在一起,又借鉴儒、道的一些观 点,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的“法、术、势” 并用的理论,所以,韩非子是集法家理论 之大成者。
精品课件
11
(三)法家治理组织玩得转的重要启示
启示一:制度好坏决定事业成败。好的 制度下坏人也可以变好人,坏的制度下好人 也可以变坏人。所以,管理要靠制度,而不 是靠仁德,仁德只有补充作用。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 奉法者弱,则国弱。(《有度》)
如:政府反腐倡廉问题 企业采购回扣问题
精品课件
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
王之具也。
(《定法》)
领导用术的七种办法:
主之所用七术,所察也六微。七术: 一曰众
端参观;二曰必罚明威;三曰信赏心能;四曰一
听责下;五曰疑诏诡使;六曰挟知而问;七曰倒
言反事。
(《内储说上七术》)
精品课件
8
(1)众端参观,也就是通过多方面的观察来验证部下的言行;
圣人之治民,度于本,不从其欲,期于利民而已。 故其与之刑,非所以恶民,爱之本也。刑胜而民静,赏 繁而奸生。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赏繁,乱之本也。 夫民之性,喜其乱而不亲其法。(《心度》)
如:海尔的从严管理,赛马不相马
精品课件
14
讨论: 法家为什么强调法术势并用,企 业治理如何“抱法处势”?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6
1、如何用法?法者,宪令著于官 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 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也。(《定 法》)
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 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 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二柄》)
精品课件
7
2、如何用术?
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
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君无术
(2)必罚明威,就是一定要惩罚那些犯错误的人来树立威信;
(3)信赏尽能,在奖励方面一定要守信用,鼓励部下竭尽其能;
(4)一听责下,就是一一听取部下的意见然后进行评判;
(5)疑诏诡使,就是传出可疑的命令,使用诡诈的手段,来考 察部下是否忠诚;
(6)挟知而问,就是用已经知道的事情来询问下属,看看下属 怎么说,测试他们言行的真伪;
15
精品课件
10
3、如何用势?势,就是领导者通过 法和术造成的一种权力状态。得势的主要 方法:一是靠制度掌握赏罚的权力;二是 靠术掌控局势,驾驭部下;三是靠律己使 部下敬佩,不敢贸然行事。没有势,领导 者就没有威,就难以一呼百应。
慎子曰: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 龙蛇与蚓蚁同矣,则失其所乘也。贤人而诎于不 肖者,则权轻位卑也;不肖而能服于贤者,则权 重位尊也。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难势》)
精品课件
9
庄子“九征”,用术更是莫测高深。
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所以,要用尽各 种考验办法。
1、远使之而观其忠; 6、委之以财而观其仁; 2、近使之而观其敬; 7、告之以危而观其节; 3、烦使之而观其能; 8、醉之以酒而观其态; 4、卒然问焉而观其知; 9、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5、急与之期而观其信;
12
启示二:领导不要逞个人之能。领导者在治 理企业中要依据制度和规定,不应自己出风头、 显才能,这样部下才能各展其能,达到有序、协 调、职责清晰、运转良好的目的。否则,领导逞 强好胜,就会越俎代庖,弄巧成拙。领导和下属 不能作用颠倒,领导者的作用在于无为,下属的 作用在于照章办事。
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 下上无为。上有所长,事乃不方。矜而好能,下 之所欺;辩惠好生,下因其材。上下易用,国故 不治。(《杨权》)
如:一些老板管理上喜欢一竿子插到底
精品课件
13
启示三:严肃执法就是爱员工。管理者对员
工的错误行为进行惩罚,不是憎恨员工,相反, 员工的行为受到约束就会端正行为,遵守制度, 这对员工的前途和发展是有利的,因为任何地方 都欢迎训练有素的员工。所以,执法要严,奖赏 不要太频繁,奖励太多,就会滋生人的贪欲,员 工贪欲过盛企业的管理就会混乱,至少经营成本 会大大上升。
精品课件
3
韩非子认为,从本质上看人是靠不住 的,人的特性是趋利避害,而不可能自发 仁义之心。所以,儒家推崇的仁义道德对 治国而言已经过时,只能补充,不能作为 主流。
韩非子的治国主张对企业治理具有重 要的参考意义,这就是管理者要法术势相 结合,这样管理者处在领导的位置就不容 易被蒙蔽,而下级也不会因为没有权术的 约束而徇私舞弊。
精品课件
4
(二)法术势的含义及用法
法——制定严明的规章制度和强有力的奖惩 措施。措施明确,奖罚公开,方能有利于领导 者有效行使权力。
术——管理和控制一个组织的权术,包括任 免、考核各级干部、了解实际情况、制止下属 执行不力的一系列具体手段。
势——广义之势为客观形势,狭义之势为权 势。
精品课件
5
法术势三者的关系: 法是权力的表现形式, 术是权力的手段, 势是权力的依傍。
四、玩得转——法家权术并用
精品课件
1
(一)法家是治理之师
代表人物——韩非子
战国末韩国人, 出身贵族世家, 师从荀子,是 中国古代法家 的集大成者, 著有《韩非子》, 全书20卷。
精品课件
2
中国历史上,有三位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 商 鞅——主张用法 申不害——主张用术 慎 到——主张用势
韩非子则将商鞅、申不害、慎到等法家 学术融合在一起,又借鉴儒、道的一些观 点,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的“法、术、势” 并用的理论,所以,韩非子是集法家理论 之大成者。
精品课件
11
(三)法家治理组织玩得转的重要启示
启示一:制度好坏决定事业成败。好的 制度下坏人也可以变好人,坏的制度下好人 也可以变坏人。所以,管理要靠制度,而不 是靠仁德,仁德只有补充作用。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 奉法者弱,则国弱。(《有度》)
如:政府反腐倡廉问题 企业采购回扣问题
精品课件
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
王之具也。
(《定法》)
领导用术的七种办法:
主之所用七术,所察也六微。七术: 一曰众
端参观;二曰必罚明威;三曰信赏心能;四曰一
听责下;五曰疑诏诡使;六曰挟知而问;七曰倒
言反事。
(《内储说上七术》)
精品课件
8
(1)众端参观,也就是通过多方面的观察来验证部下的言行;
圣人之治民,度于本,不从其欲,期于利民而已。 故其与之刑,非所以恶民,爱之本也。刑胜而民静,赏 繁而奸生。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赏繁,乱之本也。 夫民之性,喜其乱而不亲其法。(《心度》)
如:海尔的从严管理,赛马不相马
精品课件
14
讨论: 法家为什么强调法术势并用,企 业治理如何“抱法处势”?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6
1、如何用法?法者,宪令著于官 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 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也。(《定 法》)
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 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 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二柄》)
精品课件
7
2、如何用术?
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
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君无术
(2)必罚明威,就是一定要惩罚那些犯错误的人来树立威信;
(3)信赏尽能,在奖励方面一定要守信用,鼓励部下竭尽其能;
(4)一听责下,就是一一听取部下的意见然后进行评判;
(5)疑诏诡使,就是传出可疑的命令,使用诡诈的手段,来考 察部下是否忠诚;
(6)挟知而问,就是用已经知道的事情来询问下属,看看下属 怎么说,测试他们言行的真伪;
15
精品课件
10
3、如何用势?势,就是领导者通过 法和术造成的一种权力状态。得势的主要 方法:一是靠制度掌握赏罚的权力;二是 靠术掌控局势,驾驭部下;三是靠律己使 部下敬佩,不敢贸然行事。没有势,领导 者就没有威,就难以一呼百应。
慎子曰: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 龙蛇与蚓蚁同矣,则失其所乘也。贤人而诎于不 肖者,则权轻位卑也;不肖而能服于贤者,则权 重位尊也。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难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