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信用法律制度概述
从美国信用卡新法案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从美国信用卡新法案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自美国次贷危机和信用卡危机爆发以来,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这一话题再次被多国政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如何在不阻碍金融创新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保护消费者利益已成为当前金融监管部门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文通过介绍美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发展历程和应对策略以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举措,就如何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向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提出监管建议。
一、美国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美国市场经济监管的核心之一就是在防范系统风险的前提下保护消费者权益,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业也不例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伴随着美国消费信贷等银行业务的迅猛增长,对金融消费者利益的保护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美国陆续出台各项法律,以解决日益增多的消费信贷带来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与金融消费者之间出现的问题。
这些法律逐渐构成了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框架。
1. 美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政策的发展早在1968 年,美国就出台了《消费者信用保护法案》,这是美国第一部为金融消费者提供保护的联邦法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规范信息披露行为的《真实信贷法案》。
1974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不动产过户程序法案》,要求贷款人必须告知借款人按揭贷款相关费用情况,并禁止在贷款中使用回扣以保证住房贷款成本测算的真实合法性,保护广大借款人的合法权益。
1976 年,为了给金融消费者比较和选择各种金融服务提供便利,美国通过了《消费者租赁法案》,建立了一套解决有关金融消费者最终责任争端的程序,并规范了金融租赁的广告披露等相关业务行为。
1977 年《社区再投资法案》针对贷款发放行为,明确了美国国会关于储蓄机构有责任服务于社区的理念,一方面鼓励储蓄机构满足社区内的贷款和发展需求,另一方面提供激励机制促进储蓄机构积极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稳健谨慎的贷款支持。
1980 年美国开始实施《电子资金转账法案》,明确禁止金融机构在未采取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向未提出申请的消费者提供服务,也禁止金融机构强制金融消费者开立电子资金转账账户或强制使用电子资金转账服务。
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对我国信用建设的启示

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对我国信用建设的启示1. 引言1.1 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的背景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是一部旨在保护消费者信用信息和促进信用市场公平竞争的重要立法。
该法案于1970年通过,并于1971年生效,是美国消费者信用保护的重要法律基础。
该法案的制定背景主要是为了解决信用报告制度中存在的不公平和不透明现象。
在此之前,信用报告的编制和使用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往往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和损失。
《公平信用报告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规范信用报告机构的行为,保护个人隐私权,确保信息准确性和公正性,从而建立一个公平、透明的信用体系。
这部法律规定了信用报告机构的责任和义务,要求它们采取合理的措施来确保信用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法律也规定了消费者的权利,如获得免费信用报告、纠正错误信息等。
通过这些规定,法律实现了对信用报告制度的有效监管,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促进了信用市场的健康发展。
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的出台对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其他国家的信用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借鉴。
1.2 我国信用建设的现状及挑战我国的信用建设起步较晚,尽管近年来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
我国信用体系不够完善,覆盖面较窄,和谐发展。
信用记录不够全面和准确,导致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不足。
信用体系缺乏统一的监管机构,导致监管不到位和效果不佳。
信用服务和产品的多样性不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我国的信用环境还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如信用破产、失信行为等,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信用信息的公开度和透明度不够,导致信用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
所有这些问题都制约了我国信用建设的进程,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2. 正文2.1 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的主要内容1. 个人信息的收集和管理:法律规定了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存储和管理方式,保护消费者的隐私权。
2. 信用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要求信用机构确保信用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消费者有权要求修正错误信息。
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用评估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建设对于金融、电子商务、租房、就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外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相对完善,各国在信用评估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做法。
本文将就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进行探讨。
一、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概述1. 美国美国一直以来都是信用评估体系发达的国家,其信用评估机构主要有三大征信机构,分别是Experian、Equifax和TransUnion。
这三大征信机构收集个人的信用信息,包括贷款、信用卡、房贷等信用记录,利用这些信息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信用评估服务。
美国的个人信用评估还包括FICO信用评分系统,通过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综合评分,帮助金融机构和企业判断申请人的信用状况。
2. 欧洲欧洲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在各国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都比较完善。
比较著名的是德国的Schufa和英国的Experian。
欧洲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还包括了消费者信用报告,消费者可以通过查询信用报告来了解自己的信用状况,并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信息。
3. 亚洲在亚洲,日本和韩国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也比较先进。
特别是韩国,其信用评分系统非常成熟,不仅涵盖了金融信用,还包括了消费信用和生活信用等方面。
韩国的信用评估在贷款、就业、租房等方面都有着广泛应用。
1. 建立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征集平台在国外,征信机构对个人信用信息的征集比较规范和统一,这有利于提高个人信用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我国应当建立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征集平台,整合各类信用信息,减少信息孤岛现象,避免信息的重复采集和传递。
应采取措施规范各类征信机构的行为,提高信息征集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2. 加强个人信用信息的保护在国外,个人信用信息的保护得到了很好的实践,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比较健全。
我国也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个人信用信息的保护范围和原则,规范信息的获取、使用和披露行为,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国外信用评级监管法律框架概述及启示

穆迪、 标普、 惠誉 。此 后 , 联 邦 和州 立 法 开 始 广 泛 地 引用 N R S R O机构 的评级 结果 , 来监 管银 行等 金融 机
备 法》 《 1 9 4 0年投 资公 司 法》以及 S E C制 定 的规 则 。 但是 , 相应 的评 级 机 构监 管 制 度 却 几 乎 空 白 , 甚 至 S E C制 定 的规 则 R u l e 4 3 6( g ) 明确 将 评 级 机 构 排 除
加快 信用 评级行 业监 管立 法改革 的步伐 。
监 管立法改革领域的典型—— 美国、 欧盟 为研 究对 象, 通过 系统梳理 这些 国家和 地 区的信 用评级监 管法律 制度框 架的演变历程及现状 , 并对我 国相 关立法现状进行分析 , 进 而对我国信 用评级 法律框 架的搭建 完善提 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 信用评级 ; 监 管; 法律框 架; 启示 中 图分 类 号 : F 8 3 1 .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7 4 7 X( 2 0 1 3 ) 1 0— 0 0 4 8— 0 5
向为评级理论和评级监管政策 ; 陶丽博 ( 1 9 8 6一) , 女, 云 南人 , 中债 资信评估 有限责任公 司研 究开发部分析师 , 主要 研 究方向为 评级监管及评级政策。
・
48 ・
【 信用 评级 】
杨勤字, 陶丽博 国外信用评级监管法律框架概述及启示
法第 一修 正案 对 言论 自由的 保 护 , 使 得 美 国 的评 级
2 0 1 3年第 1 O期 总第 1 7 7期
以案件分析美国法律(3篇)

第1篇一、引言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其法律体系深受世人关注。
美国法律体系以联邦制为基础,融合了普通法、衡平法、宪法等法律原则,形成了独特的法律制度。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美国案件为切入点,分析美国法律在司法实践中的运作,探讨法治精神在美国法律体系中的体现。
二、美国法律体系概述1. 宪法:美国宪法的制定于1787年,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宪法确立了美国政府的权力分配和运行机制,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2. 普通法:普通法是美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英国,以判例法为基础。
普通法通过法官的判决逐渐形成,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3. 衡平法:衡平法与普通法并行,以道德和公平原则为基础,解决普通法无法解决或不公正的案件。
4. 各级法院:美国法院体系包括联邦法院和州法院。
联邦法院主要负责审理涉及联邦宪法、联邦法律和州际关系的案件,州法院主要负责审理州内案件。
三、案例分析1. 案例一: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1954)背景:该案涉及种族隔离问题,原告为两名黑人学生,他们因种族原因被拒绝进入白人学校。
判决:最高法院判决种族隔离违反了宪法的平等保护原则,宣布种族隔离非法。
分析:该案体现了美国法律在维护公民基本权利方面的作用。
法院通过解释宪法,消除了种族歧视的法律依据,推动了美国社会的种族平等。
2. 案例二:辛普森案(O.J. Simpson murder trial,1995)背景:辛普森被控谋杀前妻妮可·布朗·辛普森和她的朋友罗纳德·戈德曼。
判决:陪审团裁定辛普森无罪。
分析:该案引发了关于美国司法公正的广泛讨论。
尽管警方和检方提供了大量证据,但陪审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以证明辛普森有罪。
这反映了美国法律体系中陪审团制度的重要性,以及证据确凿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
3. 案例三:凯西诉俄亥俄州案(Casey v. Planned Parenthood,1992)背景:该案涉及堕胎权问题,原告凯西因怀孕要求终止妊娠,但俄亥俄州法律规定禁止堕胎。
解析美国法律的特点及司法制度

解析美国法律的特点及司法制度一、美国具有联邦法律和州法律两套法律体系美国是一个联邦国家。
按美国宪法规定,联邦与各州实行分权原则,联邦与州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立法机构和司法体系,这样,美国就有了两套法律体系。
不仅如此,每个州又有各自的法律体系,不但立法和司法机构的设置不尽相同,而且法律内容也有不少差异。
例如: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联邦普通法,只有州普通法,可以说50个州就有50种普通法。
另如,有的州实行夫妻共同财产制,有的州则实行夫妻分别财产制,有的州离婚条件很严,有的州则较宽。
由此可见,美国法律制度比较复杂,也比较多样化。
当然,美国法律基本上是统一的,这种基本统一由联邦宪法和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所保证。
二、契约法促就了美国社会的信用根基和公民诚信守约的普遍意识在美国,信用、守约是公民普遍的信条,这得益于美国良好的教育机制和环境造就了公民较高的素质,也得益于美国的契约法律制度。
契约法主要是判例法,19世纪末才开始制定某些统一的成文法,主要在商业方面。
20世纪50年代,有关契约的制定法陆续增加,其中最重要的是《统一商法典》(第2篇)和《消费信贷保护法》(1968)等。
美国重视必须书面形式订立的契约与不必一定以书面形式订立的契约的区分。
前者包括超500美元的买卖契约、不动产契约、履行期限超过一年的契约、承诺在儿女结婚时转移财产的契约,以及遗产管理人承诺以自己财产支付死者债务的契约等;不以书面形式订立的契约必须有契约成因,即以交易为内容,因而无偿赠与虽可在事实上履行,却不能作为契约成因,不产生请求权。
三、在立法和法院判决上保护弱者是美国法律的重要特点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一条规定:“国会不得制定法律:剥夺言论或出版自由,或人民和平集会或申请政府伸冤的权利。
”宪法的这一规定使政府阻止任何发言或出版的行为不合法,并限制政府因某人曾发言(撰)文而随意受到追究。
立法者的立法旨意非常明显:讨论公务不受任何限制。
法院判决也显不同:某报对电影演员的批评失实,损害其名誉权,判赔100万美元;而批评议员州长失实则判罚1美元。
美国失信惩戒机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美国失信惩戒机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随着全球贸易和投资的深入发展,信用体系已成为现代经济社会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在信用体系建设中,失信惩戒机制被广泛运用于各类行业、领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美国,其失信惩戒机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主要内容和特点如下:一、主要内容1. 不良记录制度:失信人被记录在信用机构信用报告中,以便公共和私人潜在借款人或雇主查看。
2. 资产冻结制度:对失信人的资产采取冻结措施,禁止其转移、变卖相关财产,可对缴获的财产进行拍卖,以弥补债权人的损失。
3. 诉讼制度:债权人可起诉追讨债务,甚至采取强制措施进行执行。
在美国,往往债权人需要负担较高的诉讼费用,但成功追讨债务后可要求失信人承担相关费用。
4. 禁令制度:对失信人采取禁令措施,禁止其从事某种活动或行为,如禁止驾车、禁止进入某些场所。
5. 强制执行制度:对违反法律规定的失信人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包括拘留、扣押财产、强制清理等。
二、特点1.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美国禁止非营利组织和市场监管组织参与信用管理和失信惩戒工作。
在失信惩戒的整个过程中,金融机构、信用报告机构、社会媒体、雇主等都扮演重要角色,共同维护信用体系的运转。
2. 法律制度健全:美国有完备的信用监管法律体系,包括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美国金融管理局(FFIEC)等监管机构的监管和指导。
美国各州也陆续建立了相应的信用法律和法规。
3. 债务自愿还款:在美国,债务人在遇到经济困境时,可以向债券机构申请再融资,在特定条件下重新调整贷款的还款方式和期限,以确保能够还清债务。
4. 信用报告权利:按照美国联邦“消费信用保护法”规定,个人有权在每年一次免费获取自己的信用报告。
这使得个人始终能够关注自己的信用状况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总之,美国的失信惩戒机制具有制度完备、参与广泛、法律体系健全等特点。
它的运转使得整个信用生态系统更加稳健,并有助于保持经济稳定、促进市场竞争和保护消费者权益。
美国个人信用体系的法律制度研究和借鉴

安全地运作 。
一
制 ,以满足知情权 实现 的需要 。但是 , 对信 息 隐私权
的 限 制要 严 格 控 制 在 一 定 范 围 之 内 ,比 如 严 格 限 制 个
、
关于个 人信 用信 息利 用法 理学讨 论
个人信用体 系则是用 以载 明和验证个人信 用状况
而建 立 的具 有 一 定 法 律 效 力 的文 件 资 料 和 相 关 制 度 体
人信用体系 中征信体 系建 立 的初期 , 加上 人 口众多 、 如果对信 息采 集 必须 经 被征 信 人 同 意 , 及 的机构 涉
多, 难度大且监管 的成 本太高 ,所 以规 定除特 殊信息 外均不必经信息主体 的同意 即可 采集信息 。对信息利 用进行控制在我 国可行 ,因为 只需 对征信机 构进行监 管、 制定一部信 用信 息法 即可实 现 , 本低 ,操作 简 成 单, 法律还可 以通过 除外规定 , 设定 可 以不经 信息 主 体 同意即可使用信用信息 的情况 , 进一 步筛选合格 用 户, 便利信用信 息的使用 。 当然 , 从法理上看 , 不经 被征信 人 同意而 向用户
采用在符 合法 定条 件 下无 须征 得信 息 主体 同意 的原
洛 阳师范学院学报 20 0 9年第 6期
・ 5・ 6
效率相互促进 , 才能在法治 的框 架下使 信用经 济得 到
提供 个 人 信 用 信 息 , 际 上是 个 人 信 息 隐 私 权 受 到 限 实
系的总称 , 包括个 人信用 信息记 录制度 、个人征 信制
度、 个人信用风 险管 理机制 和个 人失 信惩 戒机 制等 。 整体上以建立 一套完 整的个人信用体 系与法律制度可 概括这一 内涵 。 它们作为社会信用 体系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在规范个人 以及市场主体信用 行为 中发 挥着重要 作用 。只有 当一个 国家的个人 信用体 系健全 , 相关 法
美国社会信用立法体系

美国社会信用立法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使得信用交易不断扩大,不少涉及公平授信、正确报告消费者信用状况、诚实放贷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问题不断出现。
信用经济的发展对信用管理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美国在原有信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从20世纪60年代《诚实信贷法》出台起,逐步加强信用立法,制定各种与信用有关的法规,并在之后的几十年当中不断地完善和修改。
目前,美国以《公平信用报告法》《平等信贷机会法》为核心,建立起涵盖16项立法的社会信用法律体系,在立法、司法和执法等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框架体系,成为全球征信行业发展最成熟的国家之一。
个人信用信息的“保护神”:《公平信用报告法》1970年4月开始生效的《公平信用报告法》是迄今为止美国社会信用法律体系中最具代表性、影响力最大的一部。
该法是在市场上出现大量消费者信用调查报告机构,以及绝大部分机构以消费者信用评分为授信依据的情况下颁布的。
它首次明确了征信机构的业务职责范围,并且要求其向关联企业之外的全国市场提供公开的服务。
1996年,政府修改了《公平信用报告法》,随之出台《情报授权法》和《债务催收改进法》,对联邦调查局和联邦政府机构对消费者个人信用报告的使用做出补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公平信用报告法》在美国个人信用信息权益保护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
它详细规定了征信机构和用户的责任与义务、信用报告的使用目的以及消费者的相关法律权利和责任。
此外,《公平信用报告法》还规定,仅存在于征信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信息,不属于有效的信用信息范围,包括征信机构与消费者、或因其他原因与征信机构有附属关系的人之间的交易,以及任何与信用卡发行或类似业务有关的消费者直接做出的信贷授权、批准和其他相关报告信息等。
由于个人信用信息所具备的特殊性,美国各项法律对于信用信息的使用和共享范围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公平信用报告法》的规定,消费者信用信息只能够用于与信用交易有关的、判断消费者是否有资格获得信贷的、(个人及家庭)保险承做、雇佣或其他法律许可的目的。
国际商法(沈王第三版)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国际商法概述(1)指出国际商法和国际经济法的异同点(2)论述国际(商事)惯例的法律效力。
一、国际商法的概念调整国际商事主体和国际商事行为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强调的是各国商人(企业)之间从事跨国境的商业活动,尤其是跨国间贸易和投资活动方面的法律规范。
二、国际商法的渊源国际商事法产生的依据及其表现形式,包括国际(商务)条约、国际(商事)惯例和各国商事立法。
三、国际商法的主要内容(核心部分)1.绪论2.商事主体法,包括代理法、合伙法、公司法和我国三资企业法3.商事行为法,包括商事合同法、买卖法、票据法、信托法、投资法以及国际商事仲裁第二节大陆法系(1)大陆法系包括哪些国家和地区?(2)大陆法系是如何解释公法和私法之间关系的?一、大陆法系的概念及其分布范围大陆法系(continental family)一般是指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的总称。
它主要是在罗马帝国的消亡过程中,在欧洲大陆,尤其是在西欧国家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法律制度。
因此,罗马法的概念和原则对大陆法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强烈和直接的影响。
大陆法系分布范围非常广泛,其特点是以欧洲大陆为中心,遍布世界各地。
二、大陆法系的特点1.强调成文法的作用,它在结构上强调法律的系统化、归类化、法典化和逻辑性2.大陆法系各国把全部法律区分类为公法和私法两大部分3.大陆法各国都进行大规模的法典编纂工作4.大陆法系国家法律的效力渊源,主要是制定法,而不是判例三、大陆法系各国的法院组织共同特点:法院的审级层次基本相同;各国除普通法法院以外,都有一些专门法院与普通法法院并存。
基本分为三级,第一审法院、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第三节普通法系(1)普通法系分布在哪些国家和地区?(2)英美国家的法律渊源与法院组织有哪些异同点?一、普通法系的概念与分布范围普通法系(common law),又称英美法系,普通法系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但并不仅指普通法,它是指在英国的三种法律,即普通法、衡平法和制定法的总称。
个人征信权益保护制度研究

个人征信权益保护制度研究当前,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设正在进行之中,个人征信制度问题也成为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探讨的热点话题。
他们更多的从金融学,从网络技术的角度探讨这个系统本身如何建设运行,本文主要是从征信法律建设角度来论述在个人征信活动中个人的权益和权益保护。
一、个人征信法律关系个人征信法律关系是指法律在调整征信机构进行个人征信等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应包括个人征信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方面。
(一)个人征信法律关系的主体。
个人征信法律关系的主体是个人征信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个人征信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负有义务的人或组织。
个人征信法律关系的主体至少有四个:即征信机构、被征信个人、个人信用资料的供给者和个人信用报告的使用者。
征信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专门从事征信业务,合法地将散落在社会各个部门的个人信用信息进行收集、加工、提供和管理的机构。
它在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数据库和信息交换中心的基础上,根据用户的要求,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咨询和评估等服务。
被征信个人是指被征信机构征集个人信用信息的自然人。
个人信息资料的供给者包括三类。
一是被征信个人;二是作为从事社会管理的政府部门,包括公安、法院、税务、邮政和劳动保障部门等;三是从事服务行业的非政府部门,包括金融机构、职工个人所在单位、信用卡公司、商业部门、移动通讯公司、电信公司、保险公司、房管部门、各类公用事业公司等。
个人信用报告的使用者是指利用征信机构提供的信用报告进行雇佣、承做保险、消费等活动的机构或个人。
(二)个人征信法律关系的客体。
个人征信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即个人信用信息。
个人信用信息大致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等个人基本信息,贷款额、贷款期限、还款方式、实际还款记录等个人信贷交易信息,法院民事判决、欠税、欠费等公共记录信息以及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
(三)个人征信法律关系的内容。
个人征信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个人征信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与义务。
基于《公平信用报告法》(FCRA)的思考

基于《公平信用报告法》(FCRA)的思考■2010年第6期■现代管理科学■专题研究基于《公平信用报告法》(FCRA)的思考●畅秀平史清华摘要:文章以平信用报告法》(FCRA)为核心的诚信法律体系,对美国的经济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支撑着美国的诚信体系.文章在对FCRA内容和作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诚信体系建设现状,借鉴成熟的经验,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诚信体系的建设.关键词:FCRA;诚信;信用;经济发展一,《公平信用报告法》(FCRA)诚信制度的建立对社会道德规范和市场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诚信制度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体系发展得较完善.美国诚信状况主要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数据,证据和事实来说明的.个人可以通过信用方式获得支付能力而进行消费,投资和经营.在美国公民都有属于自己的社会保障号.每个公民的诚信状况都可以通过资信机构做出的信用报告而得到评估.这种报告为国家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的资金借贷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信用依据,同时也将能够终生地制约一个人的行为.如果一个人有过失信记录.那么他在社会生活中将会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在美国,诚信制度方面,不仅有完善的信用档案登记机制,规范的个人信用评估机制,灵敏的信用风险预警,管理机制,而且还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诚信方面的法律体系.这一切都使得诚信意识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个人诚信成为整个社会信用的基础.而社会信用成为了市场经济的基石.从而形成了整个社会诚信的道德规范.诚信制度已成为美国基本的社会管理制度之一信用档案被美国人看作第二身份证.因此.诚信制度的建立对于美国形成诚信的社会道德规范.建立信用良好的市场经济运行秩序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公平信用报告法》(FairCreditReportingAct,FCRA)是美国促进经济发展,树立个人诚信,规范个人信用的一系列相关法律的核心.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于1971年制定《公平信用报告法》(FCRA),以后于1996年,20o2年和2003年分别作了重大修改法律直接规制的目标主要集中在征信业务链和授信业务链这两条主线上.在征信业务链.着重体现和贯穿了信用信息公开,负面信息修复与个人隐私权保护的合理界定原则;在授信业务链,则突出体现了平等授信,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 根据FCRA.体现个人诚信的信用报告包括:个人识别信息,诚信和信用历史(交易信息),公共纪录,诚信和信用查询,争议记录等.为了保护个人的隐私权.《公平信用报告法》(FCRA)规定.信用报告一般不包括银行账户余额, 种族和宗教信仰,健康状况,性取向,刑事犯罪纪录,收人情况和驾车记录等信息.按照FCRA要求.信用报告机构通常向不同的索取人提供不同版本的信用报告.消费者版本包括上述各项信息,以及所有查询纪录.而商户版本除包括上述各项信息外.仅列出为"允许的目的"而查询的公司的名单."允许的目的"一般指消费者一方已申请某项服务.而不是商家自己主动向消费者"拉"生意.二,《公平信用报告法》IFCRA)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诚信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属于道德范畴.诚信不仅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市场经济保持良性运行的前提市场经济从一开始就离不开诚信.西方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认为,"如果人类没有基本接受的道德规则的话.社会将会崩溃"."没有公正就没有市场经济"信用这一概念大致包含了两个不同层面的含义:一个是社会道德层面.一个是经济法律层面.社会道德层面上的信用,是指人们诚实守信的品质与人格特征. 是一种价值观念以及建立在这一价值观念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即一种基于伦理的信任关系.在经济效用层面上的信用.是指有条件地让渡商品或货币,是价值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信用是债权人(授信人)和债务人(受信人)对资金,商品或服务的暂时的,有条件的让渡.在这个层面上. 信用是以协议或契约为保障的不同时间间隔下的经济交易关系.因而是一个经济法律范畴.1.FCRA下的信用消费推动了美国经济增长.FCRA下的美国经济发展为一种典型的信用经济.信用已成为美国生产力增长的助推器.据统计,美国居民消费信用余额保持了长达50年,以年均l2%的速度快速增长,总额已达到l7万亿美元.居民信用消费的持续放大.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在美国的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大需求中,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在80%以上.而美国居民的各种各样的信用消费方式占美国国内产品总消费的2/3以上.2.信用法律制度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与FCRA信用法律制度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是金融业.因而FCRA的最大受益者也是金融业.FCRA不仅为金融机构识别金融欺骗与风险提供了甄别机制.同时也为金融业务的拓展与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如信用消费方式及其产品.就是一115—●专题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0年第6期在FCRA体系内的消费者信用报告制度规范下迅速发展起来的.目前信用消费已经成为美国金融业中盈利空间最大,利润来源最稳定的业务之一.它不仅为金融机构带来了利差收入.同时也带来了信用卡业务收费等非利差收入.数据显示.美国的银行贷款利润50%以上来自个人消费信用贷款.信用消费以其流动性高,分散性强和客户面广的特点.一方面加速了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的周转与增值:另一方面通过"杠杆销售",带动了其他金融业务的发展.3.FCRA下的交易方式提高了经济效率发展了低碳经济法律保障下的美国市场交易方式已经实现了由传统的现金交易向现代信用交易方式的转变,信贷投放速度加快,成本降低.目前.美国75%以上的居民个人使用信用卡消费.80%以上的企业间经营活动采用信用交易与信用支付方式;金融机构做出为上大学.购买住房,汽车和房产保险等提供贷款的重大决定所需的时间是以小时或分钟计算.交易方式的转变也直接导致了低碳经济发展.以信用交易方式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的迅扩大.1999年~2009年美国电子商务销售额以年均34.9%的速度增长.10年时间放大10倍.2009年美国电子商务销售额占全球总额的71%.4.FCRA保障的平等授信扩大了社会成员生存与发展空间.信用这种量化的诚信,已经成为一种财富和准货币. 只要诚实守信,信用好,无论眼前的现金存量与收入状况如何.都可以信用贷款和信用消费.甚至是身无分文时也可以凭借自己的信用维持生计与发展.平等授信给那些不富裕的人群,年轻人和居住在边远地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平等授信条件下的信用支付方式.为20%的美国学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66%的美国家庭通过按揭方式拥有了自己的住房.1/3的美国家庭通过贷款购买了汽车.信用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社会救济方式难道有了FCRA这样的诚信制度就包治百病,高枕无忧了吗?事实并不如此.即使是在美国这样一个诚信和信用制度发达的国家.也会出现诚信的舞弊.并造成严重的经济社会后果.刚刚过去的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所暴露的美国金融环境恶化,金融犯罪活动频发.无不与诚信和信用缺失有关.诚信严重缺失最终导致了金融危机爆发美国金融危机始于次贷危机.整个抵押贷款环节中如果环环坚持诚实守信.危机最终也不会如此严重.事后研究发现,几乎每个环节都存在程度不同的诚信缺失.金融风险层层逐渐累积并最终酿成危机三,《公平信用报告法》(FCRA)对我国的启示1.发展模式采取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政府推动是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的动力美国现代意义上的信用经济是与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相伴而行的20世纪60年代至2O世纪80年代.通过加强信用立法和执法监管,弥补了法律和管理缺位的问题.政府持续有力的推动. 使美国的信用体系得以不断发展,完善和形成.一116一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国的国情与美国不同人们在消费意识,金融意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着不少的差异,中国的市场经济发育程度与法律体系健全程度还正在深化和提高之中,信用产品的生产受到诸多限制并相对匮乏.诚信体系建设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覆盖千家万户的庞大系统工程,考虑其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时效性,权衡信用扩张与金融安全,信息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联动关系,因此.中国可以吸取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模式,结合政府主导模式的优点,在信用体系建设的初期,一方面,加大政府推动的力度.使政府成为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发起者,推动者,监管者;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发展投资信用行业可采取特许经营,股份制等市场化运作形式,渐进地放开征信市场.鼓励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征信评信业,聘请和咨询国际评信机构,资信专家给予帮助.一旦信用法律体系和监管体系基本确立.政府的作用应回归到监管,服务上来.2.完善法律监管体系.加强企业发展环境建设.法律法规的确立和健全(金融有关立法.非金融有关立法.失信惩罚机制)是社会诚信制度及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保障.FCRA正式在这样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诚信和信用法律环境的确立能够使政府和信用管理专业公司的征信数据的收集做到快速,真实,完整,连续,合法,公开取得;能够限制消费者个人数据的使用范围和限制数据自由传播.从而合法地传播和经营经过处理的数据:同时保护消费者的隐私权和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使与消费者个人进行信用交易的金融机构和赊销商取得授信的依据.完善信用法律监管体系是诚信社会和信用制度建设的保障.我国法律监管体系建设可地方立法与国家立法相结合.为信用服务企业提供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信用法律体系是我国最迫切的问题之一.目前.中国的信用法律法规几乎是空白.中国现行的《民法通则》,《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以及银行,证券等金融法律法规中,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但这些原则规定不是直接约束和规范社会信用行为的.同时.由于诚信活动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其立法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信用法律体系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也时不我待.因此,中国诚信体系可从信用立法人手.立法工作的当务之急是,确定立法原则,制定立法计划,在此基础上重点推进.逐步完善.在这一推进过程中.一是可以通过地方立法,先行一步,为加快全国的诚信体系建设创造条件,积累经验.中国的一些省市,如上海,北京,江苏,广东,浙江等,已经出台了一些地方性的信用法规.二是从信用体系的关键问题人手,抓紧研究制定国家的信用法律法规.如中国人民银行代国务院拟定的《征信管理条例》,也包括征信体系建设整体方案,对征信行业的市场准人,行为规则,征信数据库的建立与开放等方面都做出了规定.应抓紧审定颁布;立法机构要开始启动主要信用法律的立法程序.此外,在执法监管体系构建上.应该确立的(下转第1l9页)●2010年第6期一现代管理科学■专题研究(2)仓储管理普遍应用条形码.物流管理软件.完成物流信息的识别,分析和运作:(3)供应链管理广泛采用可视性监控技术:(4)开发与客户,客户供应商,消费者,物流公司共享的信息系统三,物流企业面临的发展机遇由于发达国家物流发展先后经历了PhysicalDistri. bution,SupplyChainManagement和E—business三个阶段,而中国的物流业没有经历渐进式的物流发展阶段.而是在世界先进的物流思潮影响下.直接进入了全面跳跃式发展.由此决定了物流企业面临着更广泛的物流业务机会.结合我国物流市场的动态.可将当前物流企业面临的市场机遇概括如下:1.物流配送市场(PhysicalDistribution).由于中国传统运输,仓储服务相对落后.物流配送市场开发潜力很大. 高质量的运输,仓储,配送服务成为中国物流市场最紧迫的需求.2.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市场(Logistics&SupplyCha—inManagement).国内外专业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核心业务,也是西方最广泛的物流服务模式.是现代物流的本质要求,中国的市场需求还在迅速成长.对于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敏感性不高.但是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对于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需求的迫切程度会越来越强烈3.电子商务市场(E—business).电子商务正在改变着企业的交易方式和经营思维.从而成为推动新型物流服务市场需求的一种强有力的积极力量.一方面电子商务的交易需要一个相适应的电子商务速递市场.另一方面当前物流客户的电子商务发展客观上需要物流公司更加适应客户销售的电子化,从而推动物流服务本身进一步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有价值的前瞻性市场已经受到各物流公司的关注.是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的必然潮流.参考文献:1.冯芸,吴冲锋.经济全球化——测度理论.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2.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年鉴.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3.罗宾斯,库尔特着.孙健敏译.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O07BAJ【35一B02);江苏大学高级人才专项资助项目(128l120008).作者简介:陈龙,江苏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马金麟,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交通运输系讲师收稿日期:201O-05一O8.(上接第1I6页)原则是,谁立法谁监管,地方立法,地方政府监管.行政立法,行政主管部门监管3.加强诚信法律体系教育和研究.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要使诚信社会概念深入人心,信用企业健康发展.信用制度有效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教育普及,研究和培训(大学常规教育,员工在职培tJ{I,信用管理研发)必不可少. 美国高度重视诚信和信用管理的教育教育先行非常重要.信用管理专业教育是信用管理人力资源的基础.信用管理行业的工作岗位分布于各个企业的信用管理部门,资信调查,信用评级,市场调查,统计模型,数据库,信息检索,信用管理咨询,信用管理教学,信用管理法律咨询,信用保险服务,保理服务,专业软件开发,财产评估等技术或技术服务岗位,以及信息产品生产,销售,客户服务,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市场开发,风险控制,商账追收,现场调查的制造和服务性岗位.发展信用管理专业正规教育的主要目标既要适应就业市场需要,培养和造就诚信管理专业人才,还要为各级别信用管理经理人员的从业执照考试提供专业基础培训.以规范商业市场上的信用管理人力资源的受培训水平,推动信用管理专业有关的研究和发展.借鉴信用发达国家的做法.我们要大力投入诚信管理的研究,进一步推动市场经济发展.信用管理的科研主要分理论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信用管理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信用管理有关法律,信用经济学,信用管理方法论,信用管理对于企业和社会伦理的影响等.信用管理的应用研究包括资信评级的数学模型及新技术手段,新服务方法,行业标准等.各种专业基金支持的研究项目,高等院校,专业协会,信用管理专业公司,专业评级公司,银行和金融机构,国家实验室和大企业的研发部门.共同构成了信用管理研究的主体.我国应加大投资花大力气.积极发展这一富有前景行业现阶段我们要做的是.大力培养诚信法律制度及信用行业的专业人才.加强诚信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的教育与科研,培养,提高信用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执业水平. 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日益发展的诚信和信用体系必将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最强有力的保障参考文献:1.周宏.诚信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前提.求是,2Ol0,(6).2.陈文玲.中美信用制度建设比较.经济参考报,2002-07-19.3.钟楚男主编.个人信用征信制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4.徐宪平.关于美国信用体系的研究与思考.管理世西方个人信用制度的启示与借鉴.投资研6.张亦春等.中国社会信用问题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作者简介:史清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畅秀平,上海立信会计学院讲师.收稿日期:201O一05—05.一119一瞅69∞2l界究。
美国信用体系的几个特点

俯I砑宪专考20 -g 7 总第 14 期) 钎 02 t 期( r ̄6 - 63
-
美 国信 用 体 系 的 几 个 特
与传统信用文化所理解的信用不同, 在市场 经济条件下, 信用是两个经济主体或多个经济主 体之间, 为了某种交易和经济生活的需要 , 建立 在诚信基础上的履约能力。 对一个成熟的市场经 济社会 , 作为信用交易保证的信用调查评级 、 信 用支付工具和信用管理技术 , 是人们 日 常经济生
处使得信息披露的负担最小化 ;2 注册时 , () 可以
在不必得到 N S O 全国承认 的评级组织 ) RR ( 书面
许可的情况下,将 N S O的评级放入注册材料 RR 中;3 经纪商、 () 交易商的净资本应根据 自己的信 用等级确定 ; 4 ()已评定信用等级的证券交易可 免去一些报告要求 ; 5 允许交易已评定信用等 ()
上述三个法律改变 了过去行政机关对政府
公开的会议 , 要经过相当复杂的程序。 在信息公开的同时 , 美国从维护国家经济安 全需要出发 , 对信息保密也相当重视。法律同时
规定免除公开的信息有九个方面:()国防和外 1
交领域的信息 , 要符合两个条件 , 一是根据总统 行政命令规定 的标准 ,特别授权予以保密 的文 件,二是根据总统行政命令已经被定密的文件 ; ()纯属行政机关 内部人事规则和惯例的文件; 2
行政机关行动的, 实际效果相当法律法规, 行政
量越大, 信用交易的规模就越大。 美国的信用体系, 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信 用和信用产品的基本内涵。归纳起来 , 主要有四
个突出特点:
一
机关不能实施秘密的法律 ; 三是依请求而公开的 文件 , 一切没有免除公开的政府文件都可以依请 求公开。 法律还要求美国行政机关的会议必须向 公众公开 , 允许公众观察 , 每次举行会议时 , 会议
美国失信惩戒机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美国失信惩戒机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失信惩戒机制指的是一种社会管理工具,用于对违约行为实施处罚或限制,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诚信经济。
美国是一个重视契约精神和法治的国家,因而其失信惩戒机制体系比较完善且严格。
本文将重点介绍美国失信惩戒机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失信惩戒机制的主要内容美国失信惩戒机制主要包括:1. 合同法和违约责任:根据美国的合同法,合同是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当一方未能履行合同义务时,另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判决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这包括要求对方履行合同、支付违约金或赔偿损失等。
合同法是美国失信惩戒机制的基础,约束了各方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
2. 信用记录和信用评分:美国有三大信用局(Equifax、Experian和TransUnion)负责收集和记录个人的信用信息。
所有信用行为包括贷款、信用卡、房贷、车贷等都会被记录在信用报告中,并影响个人的信用评分。
信用评分高的人可以获得更低的贷款利率和更好的信用卡条件,而信用评分低的人则可能会遭受贷款被拒、利率高、租房困难等问题。
这种制度可以说是一种对失信行为的严格惩戒,极大地鼓励了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
3. 个人破产法:美国是一个破产制度完备的国家,个人和企业均可以根据破产法向法院申请破产,清偿债务或通过债务重组来解决经济困境。
个人破产一般分为章节7、章节11和章节13,每一种都有不同的条件和影响。
破产对个人的信用记录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通常会在个人信用记录中保留七年。
这一制度可以说是对失信行为的一种极端惩戒,也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
4. 法院判决和执行:当一方未能履行合同义务时,另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并在法院判决后,通过法院执行来强制对方履行义务。
法院判决和执行是美国社会维护契约精神和诚信经济的重要手段,对失信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美国失信惩戒机制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1. 法治精神:美国是一个高度重视法治精神的国家,其失信惩戒机制建立在法律之上,对违约行为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和司法程序。
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对我国信用建设的启示

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对我国信用建设的启示1. 引言1.1 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概述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是一项具有重要影响的法律法规,旨在保护个人信用信息的权益,并规范信用报告机构的行为。
该法案于1970年通过,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对信用报告机构行为进行监管的法律。
该法案规定了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和披露原则,保障了个人信用信息的隐私和安全。
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要求信用报告机构必须确保个人信用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得随意泄露或滥用个人信用信息。
法案还规定了个人申请查看自己的信用报告的权利,以及对不准确信息进行纠正的渠道。
通过这些规定,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有效地保护了个人信用信息的权益,促进了信用市场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我国信用建设现状我国信用建设在过去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国的信用体系还不够完善,信用信息的收集和共享存在着一定的障碍。
很多个人和企业有良好的信用记录,但这些信息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信用评价体系还不够科学和完善,存在一些主观性较强的评价标准,导致信用评价结果不够客观。
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问题也比较突出,一些企业为了谋取经济利益,不按规定使用个人信息,损害了个人隐私权。
我国的信用建设还面临着制度建设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
缺乏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标准化的信用评价体系,导致信用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影响了信用市场的健康发展。
我国在信用建设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信用体系,促进社会信用环境的改善和提升。
2.2 借鉴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的经验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是美国国会于1970年通过的一项法律,旨在保护消费者的隐私和确保信用报告的准确性。
这部法律规定了信用报告机构应如何收集、存储和提供个人信用信息,以及消费者如何获得和纠正自己的信用报告。
我国可以从美国的经验中借鉴以下几点:要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美国失信惩戒机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美国失信惩戒机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美国失信惩戒机制是指一套用于惩罚和限制企业或个人因违反合同义务、拖欠债务、违背信用承诺等行为而造成经济损失、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制度和机制。
其主要内容和特点如下:1. 信用记录的建立和管理:美国的失信惩戒机制建立在完善的信用体系之上。
个人和企业在与他人进行合同交易时,会被记录在信用报告中,包括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和行业信用等多个层面。
信用报告主要包括个人或企业的个人信息、财务状况、还款记录、违约记录等内容。
信用记录的建立和管理由专门的信用机构负责,如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如标准普尔、穆迪等)和信用局(如美国信用报告机构Equifax、Experian和TransUnion)。
2. 失信者名单和黑名单制度:根据信用记录,信用机构会将违约行为严重的个人或企业列入失信者名单或黑名单。
这些名单会向社会公开,供其他企业和个人参考,以便在与失信者进行合作时做出决策。
失信者可能会面临信用受损、合同限制、信贷难度和商业声誉受损等后果。
3. 合同承诺保证和违约责任约定:美国的合同法律体系重视约束力,合同一旦签订就具有法律效力。
合同中通常包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的约定。
违约方可能需要承担经济赔偿、违约金、利息、律师费等。
4. 欺诈和虚假广告的法律制裁: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美国设立了一系列法律制度来打击欺诈和虚假广告行为。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ederal Trade Commission)负责监管和惩罚虚假广告行为,违反者可能面临罚款、赔偿受害者、禁止销售等处罚。
5. 民事诉讼和法律救济途径:当一个个人或企业违背了其合同义务或造成了经济损失时,受害者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寻求法律救济。
民事诉讼是通过法庭审理,双方可以提交证据并接受法官判决。
如果判决被认定为有罪,违反者可能需要承担经济赔偿和其他法律责任。
6. 债务追偿和执行措施:当一个个人或企业拖欠债务时,债权人可以采取各种方法追回债务。
美国个人信用制度浅析

的 法 律 制 度 、 人 信 用 报 告 制 度 等 等 至 此 ,美 国式 ” 人信 个 “ 个
用 制 度 日臻 成熟 和 完善
三 、 国个 人信 用 制度 简介 美 ( 1 一 美国个人 信 用制度 的相 关配套 法律
渐 发 展 . 用 的 形 式 和 种 类 随 之 增 多 。个 人 信 用 交 易 的 发 展 信 催生 了从事信用专业 服务的机构 . , G y盖伊 ) Ct 如 由 u( 和 ar o
定 的协 议 或 契 约 提 供 给 自然 人 ( 其 家 庭 ) 信 用 , 得 接 及 的 使
受 信 用 的个 人 不 用 付 现 就 可 以 获 得 商 品或 服 务 。 不 仅 包 括 它 用 作 个 人 或 家 庭 消 费 用 途 的信 用 交 易。 包 括 用 作 个 人 投 资, 也
速 发 展 阶段 而 二 战后 . 国大 批 退 役 军 人 对 住 房 的需 求 又 美 使 得 个 人 住 房 抵 押 贷 款 快 速 发 展 .9 8年 成 立 了 政 府 国 民 16 抵 押 协会 . 储 蓄 机 构 所 创 立 的抵 押 契 据 组 合 证 券 的本 金 和 为 利 息 的及 时 支 付 提 供 担 保 而 随 后 的 经 济 增 长 . 美 国消 费 使
的 一 步 2 纪 2 0世 0年 代 . 济 的持 续 繁 荣 又 为 降 低 分 期 付 经
款 的 首 期 和 利 率 、 长 付 款 周 期 、 证 债 务 的 偿 还 创 造 了条 延 保
件 美 国 汽 车 消 费 又进 一 步 推 动 了 个 人 信用 的发 展 。 二战后 至 2 0世 纪 7 0年 代 末 是 美 国个 人 信 用 制 度 的 快
美国信用消费法律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摘 要: 国作为世界上信用消费制度最发达 的国家之 一, 美 其信用消费立法一直备 受关注。 0 9年 的《 20 金融改革方案》
虽然确立 了消费者保 护的 目标 , 但也给经济发展 带来 了更 大的不确定性。在信用消费立法联邦化的趋势下 , 州立 法
实施更为严格的消费者保 护标 准受到联 邦优 先权的重压 , 从实质上 削弱 了对金 融消费者的保 护力度 。 中国应 当 也 借 鉴美 国信用消费制度 , 确立政府 的监管 目标和价值取 向, 以国家立法和 地方立法相结合作 为主要 立法模 式 , 完善
信 息 披 露 制 度 并 建 立 完 备 的信 用 评估 体 系 , 立 专 门的 信 用 消 费者 保 护机 构 , 设 以更 好 地 维 护 消 费 者权 益 。
关键词 : 信用 消费; 优先权规则 ; 融改革方案 ; 鉴 金 借
中 图 分 类 号 :8 24 9 D 4 82 F3 . ; F3. 7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3 39 (0 1 1— 0 8 0 1 0 — 8 0 2 1 )2 0 8 — 6
2 l 年 1 月 01 2
经 济 与管 理
Ec o d a ge e t on my an M na m n
第2卷 5
第 1 期 2
De . 2011 c,济 与法
美国信用消费法律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鞠 晔
( 对外 经济 贸易大学 法 学院 , 北京 10 2 ) 0 0 9
代 )16 约 翰逊 总 统上 台后 进 一 步推 行 “ 。94年 政府 干
者的保护并增进其对市场的信心是需要解决 的基本 问题。 中国也应 当从这次危机 中反思信用消费立法 的价值 目标和基本理念 , 在对美 国的信用消费制度 进 行深 入 分析 的基 础上 有所 借鉴 。
浅谈美国个人信用体系的法律制度研究和借鉴

浅谈美国个人信用体系的法律制度研究和借鉴论文关键词:个人信用信用法律制度论文摘要:个人信用体系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同时,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既是适应经济新形势的需要,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个人信用体系的法律制度建设可以借鉴和吸收美国先进立法技术和成果以完善中国的个人信用体系的法律制度建设。
个人信用又称消费者信用,是指零售商、银行金融机构或财务公司向个人提供的与销售货物或借款有关的双方之信用,更侧重于买方、贷方之信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个人为主体的消费交易市场行为越来越多,个人信用越发显得重要。
一般认为,个人信用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如身份、居住、职业收入等)、个人信用交易信息(如贷款余额、信用卡透支、信用担保等)、社会公共信息(如社保、纳税、通信缴费等)、特别记录(如有无逃废银行债务、偷税漏税、逃汇骗汇等)。
个人信用体系则是用以载明和验证个人信用状况而建立的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文件资料和相关制度体系的总称,包括个人信用信息记录制度、个人征信制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和个人失信惩戒机制等。
整体上以建立一套完整的个人信用体系与法律制度可概括这一内涵。
它们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个人以及市场主体信用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只有当一个国家的个人信用体系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完善,其以信用交易这种交易形式才能有效、安全地运作。
一、关于个人信用信息利用法理学讨论个人信用信息的利用方式国外有两种立法范例,即须经信息主体同意和无须经信息主体同意。
在征信体系中,信息采集与利用的方式上都会涉及到是否须经信息主体同意的问题。
在这两个环节的法律设计上,各国有所不同。
美国是在采集和利用两个环节都采用在符合法定条件下无须征得信息主体同意的原则。
但欧洲则在两个环节上一般都要求征得信息主体的同意。
从各国法律运行的状况分析,两个环节都不限制,比较有利于征信业及电子商务的发展但不利于个人信息隐私权的保护,美国是典型的例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信用法律制度的基本特点美国是世界信用交易额最高的国家,也是信用管理行业最发达的国家。
美国市场的信用交易和信用管理行业得以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是其完整的与信用管理相关的法律体系,以及联邦政府出台的一些法规。
建立这些法律法规的目的在于保护消费者的隐私权,并间接地规范了信用管理从业的服务范围和方式。
美国的信用交易和信贷消费总额每个月在2000亿美元以上,其中包括工商信用、消费者信用和其他消费信贷。
就其经济方面的意义看,当一国市场的信用交易方式占主流时,其市场规模就会成倍地扩大。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适应国际贸易的需要,还能有效地拉动本地的内需市场,间接地增加就业机会。
但是,扩大成熟且健康的市场信用交易,是建筑在国家信用管理体系之上的,而国家信用管理体系的支柱之一就是完善的信用管理相关法律。
通常,人们将国家信用管理体系运转良好和市场信用交易健康增长的国家称为“征信国家”。
在征信国家或地区,必然有比较完善的信用管理相关法律可循(张大为,1995)。
因此,在立法方面、美国等征信国家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一、美国信用管理相关法律的基本作用关于美国的信用管理服务,可以追溯到1830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年中,北美市场的信用交易额猛增,各种信用工具被广泛地使用。
由于市场的需要,帮助信用交易中的授信方做出正确决策咨询的信用管理行业步人现代信用管理阶段,并取得了快速发展。
但伴随着信用交易的增长和信用管理行业的发展,征信数据和服务方式方面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问题,诸如公平授信、正确报告消费者信用状况、诚实放贷等问题,其中特别敏感的是保护消费者隐私权问题。
鉴于市场的发展情况,社会各个有关方面都对国会适时出台信用管理相关法律提出了强烈要求。
于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期间,美国开始制订与信用管理相关的法律.并逐步趋于完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
一般来讲,美国基本信用管理的相关法律共有 17项(Robert Cole,1998),几乎每一项法律都进行了若干次修改。
其中一项被称之为“信用控制法(Credit Control Act)”的法律在 80年代被终止使用。
其他16项法律是:公平信用报告法(FairCredit Reporting Act)、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fair Debt C。
llectlon PraCtiCe A。
t)、平等信用机会法(Equal Cred。
t OPPO。
tunny ACt)、公平信用结账法( Fair Credit Billing Act)、诚实租借法 Trutn in Lending Act)、信用卡发行法(CreditCard lssuance Act)、公平信用和贷记卡公开法(Fair Credit and Charge Card Disclosure Act)、电子资金转账法( Electronic f。
nd TransferAct)、储蓄机构解除管制和货币控制法(Deposi-tory Institutions Deregulation and MonetaryControl Act )、甘恩一圣哲曼储蓄机构法(Garn -StGermain Depository Institution Act)、银行平等竞争法(Competitive Equadlty Banking Act)、房屋抵押公开法(home Mortgag。
Dlsdosure Act)、房屋贷款人保护法( HOme Equity Loan COn-sumer Protection Act)金融机构改革一恢复一执行法(Financial Institutions Reform, Recovery,and Enforcement Act)、社区再投资法(Commu-nity Reinvestment Act)、信用修复机构法(CreditR,pair Organization Act)。
上述法案,构成了美国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正常运转的法律环境。
美国的信用管理行业于50年代跨人现代信用管理阶段,适应社会发展的信用管理相关法律体系则始建于60年代。
美国国会完善消费者信用和信用管理行业相关法律的主要目标有三个,即稳定美国经济、保护消费者的隐私权和解决一些特殊的社会问题。
例如,在被废止的“信用控制法”出台时,主要是针对60年代以来,美国市场上信用交易额度猛增,以至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等问题。
在1930年,通货膨胀成为当时美国经济中的主要矛盾,卡特政府在制定控制通货膨胀的经济政策时,援引该项法律以控制通货膨胀。
在美国社会,个人隐私权会受到高度重视,因为个人隐私权反映了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处理不好极易引起众怒。
信用交易的扩大必然改变原有的市场规则以及个人生活方式,而信用交易扩大的基础是对企业和消费者进行征信,并将大量处理过的企业和消费者个人数据公开和加以传播,从而涉及到敏感的个人隐私权问题。
于是,必须有法律将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和合法征信数据加以区分,达到既保护消费者的隐私权不受侵犯的目的.又让信用管理行业的从业人员的业务工作有法可依(Robert E. Thomas,1997)。
信用管理相关法律也用于解决特殊的社会问题,例如房屋租赁、小企业发展、农业和少数民族问题。
二、美国信用管理相关法律的执法机构就美国联邦政府而言,并未专门设立一个信用管理局来管理信用和信用管理行业的事务,它的信用管理功能是随着市场发展和有关法律的建立而指派或自然分配给各有关部门的。
鉴于美国制订信用管理相关法律的目的,以及从其信用相关立法体系构成可以看出,立法基本可以分为银行相关和非银行相关两类。
银行相关的信用法律主要在于规范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而非银行相关的信用法律主要在于规范信用管理行业。
因此,美国的主要执法机构(Credit Regulators)也按照银行和非银行分成两类:银行系统的执法机构包括财政部货币监理局(Office of Comptroller ofthe Corrency, OCC)、联邦储备系统(Federal Re -serve Syste。
)和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FDIC);非银行系统的执法机构包括联邦贸易委员会(Federal TradeComrnlsson,FTC)、司法部(Department of Jus-tice)、国家信用联盟管理办公室(National CreditUnion Administration)、储蓄监督办公室(Officeof Thrift Supervision)等。
所谓执法机构,一般是法案草案的提出机构,它的职能是在法律文本后面做出实施规则,并且在技术上对法律文本提供权威的解释.如果说银行系统执法机构的主要任务在于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非银行系统执法机构的功能则主要体现在对征信和追账业者的规范。
在美国,信用管理的执法部门是美联邦贸易委员会(Federal Trade Commission,FTC)。
FTC是几个主要信用管理有关法案的提案单位和法律指定的执法机构,它管辖的范围包括全国的零售企业、提供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不动产经纪商、汽车经销商、信用卡发行公司等等。
对于规范商业银行的信用管理相关法律的执法机构是联邦储备委员会(叶秋南,1996)。
三、重要法律1.公平信用报告法(FCRA)2.平等信用机会法( ECOA)3. 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4. 诚实租借法5. 公平信用结账法四、美国信用法律制度的特点(一)信用法律制度以信用交易的充分发展为先导信用法律体系形成之前,历经一百多年发展的信用交易已经成为美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信用经济逐步形成。
与此同时,信用行业也出现了一些急需应对的问题,例如高利贷剥削、虚假信用报告等。
这些现象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阻碍了信用交易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信用法律制度应运而生。
从具体的信用法律制度看,都是针对信用行业中的特定问题而做出的规定。
例如,法律对于信用信息的范围并未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其基本假定是,几乎所有的信息都是信用信息,信用报告机构可以不受限制地采集、使用,至于哪些信息属于信用信息,哪些信息不属于信用信息,完全由实践来决定。
实践中,如果某类信息被认为不宜作为信用信息,则制定法律对其加以排除或者限制。
例如,《平等信用机会法》禁止将性别、种族、宗教信仰等作为授信人决定是否授信的依据。
近年来,身份盗窃(Ide nti tyT hef t,利用他人身份从事信用交易等不法行为)是美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导致身份失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消费者的唯一性身份标识——社会安全号码可以通过其信用报告获得。
因此,一些专家建议立法以限制在信用报告中使用社会安全号码。
霍姆斯说:“法律的生命是经验而不是逻辑。
”就信用法律制度而言,“经验”——信用交易的实践,正是其生命所在。
(二)信用法律制度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美国的消费者信用达到其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六十,是当今世界信用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信用的发达与信用文化观念息息相关。
美国消费者数据行业协会主席康纳利先生讲到:“美国人的观念是,获得信用不是特权,而是任何人都享有的权利。
”③这种观念是信用经济的基础,也是信用法律制度的基础。
为了得到或者方便地得到信贷或者其他形式的信用,美国人宁愿放弃一定的权利,甚至隐私权。
正因为这样,美国信用法律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尽量为信用行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在美国,信用信息的采集不需经消费者事先同意,这是美国信用报告制度和欧洲的重要区别之一。
从理论上讲,信用信息属于消费者所有,并且可能涉及个人隐私,信息采集需取得消费者同意的规定是必要的。
但是,美国人认为,事先取得消费者同意的做法必然会限制信息的自由流通,进而会影响到消费者获得信用或者获得信用的时间。
因此,虽然现行做法对消费者隐私是一种威胁,消费者仍然可以接受。
(三)信用法律制度的形式多样一位美国律师曾说:“信用对于美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大多数消费者和律师都不太清楚什么法律调整某一特定的信用交易,这是因为适用于信用交易的法律是非常混乱的”④。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信用法律的形式具有多样性:除国会立法外,还有行政规章和联邦最高法院判例;除联邦立法外,还有各州自行制定的有关法律。
依据国会在法律中的授权,联邦行政机关制定了相应的配套行政规章。
例如,联邦储备委员会依据《平等信用机会法》制定了规章B;依据《诚实借贷法》制定了规章Z和规章M;依据《诚实储蓄法》制定了规章DD等。
这些行政规章是对国会制定法的重要补充和解释。
以规章B为例说明。
《平等信用机会法》的目的是禁止债权人在信用交易中考虑种族、肤色、宗教、国家来源、性别、婚姻状况、年龄、信用申请者收入的全部或部分收入来源于公共资助等因素(只要申请人有能力从事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