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部编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部编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新知讲解
小组讨论
思考:影响物体重量的因素有哪些呢? (观察小组内部的物体,分析影响因素)
新知讲解
小组汇报
影响物体重量的因素:
大小
材料 形状 ……
新知讲解
讨论
大的物体一定比小的物体重吗?
新知讲解 一、判断题 1.我们可以通过“掂一掂”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
√
2.最准的测量物体重量的方法是”预测“。( × ) 3.影响物体重量的因素只有大小。( )
尝试更多的分类方法,并记录 下来
还可以把分类结 果给同桌看,让 同桌猜猜“是根 据什么特征分类 的”。
探索:描述物体的特征 探索:给物体分类
选择1~2种特征 进行分类。
研讨:探讨分类的方 法
我会汇报
你是怎样分类 的,根据物体 的哪些特征分 类?
探索:描述物体的特征 探索:给物体分类
物体的特征
按特征分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许多物体的形状具体固定的形状,形装饰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2、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 科学探究目标: 1.用简单的方法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 2.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 2、认同物体的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生活中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 不同
巩固提升
二、填空题
1.在实验的过程中,第一步应该( A )。
A 预测 B 掂一掂 C 称一称 2.右侧图片代表的是(B )。
A 预测 B掂一掂 C称一称
课堂小结
本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没有利用
使用方法复杂的电子秤或其他称,而是设计利用
一年级下学期教科版科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教科版科学全册教案教学目标- 熟悉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教学内容单元一:观察世界- 探索周围的事物和现象。
- 学习使用感官观察事物,如视觉、听觉、嗅觉等。
- 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如观察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
单元二:动植物的生活- 学习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 了解植物的种子发芽和生长过程。
- 观察动物的外部特征和行为习性。
单元三:物体的性质- 学习物体的基本性质,如颜色、形状、质地等。
- 进行简单的物体实验,如测量物体的重量、长度等。
单元四:常见材料- 了解常见材料的来源、用途和特点。
- 学习常见材料的分类和比较。
单元五:空气- 学习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 进行简单的空气实验,如观察气球的膨胀和收缩。
单元六:水的特性- 学习水的特性和用途。
- 进行简单的水实验,如观察水的凝固和蒸发过程。
单元七:天气变化- 了解不同的天气现象和季节变化。
- 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
教学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 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 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促进思维交流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教学评价- 观察记录:要求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和结论等。
教学资源- 教科版科学全册教材及配套教辅资料。
- 实验器材和材料:如显微镜、天平、温度计、实验器皿等。
教学进度安排- 每个单元预计耗时2-3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
- 每周安排2-3节科学课,每节课45分钟。
参考教学活动- 观察和记录周围事物的特征和变化。
- 进行简单的实验,如观察物体的浮沉、水的沸腾等。
- 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结果。
- 实地考察,如参观植物园、动物园等。
家庭作业- 观察周围的事物,并记录观察结果。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春天来了》:通过观察春天的变化,了解季节交替现象。
2. 《我们身边的物质》:学习物质的基本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
3. 《力的世界》:探究力的作用和效果,了解简单机械原理。
4. 《磁铁的力量》:研究磁铁的特性,如吸引、排斥和磁场。
5. 《多样的生物》:认识各种生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6. 《我们的大自然》:学习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如天气、水循环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索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关爱大自然。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世界、磁铁的力量、多样的生物等章节的内容理解和实践操作。
2. 教学重点:春天来了、我们身边的物质、我们的大自然等章节的知识点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用书、实验记录本、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春天的变化,引导学生了解季节交替现象。
a. 课件展示春天景色,引导学生观察。
b.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春天变化。
2.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载体,讲解知识点。
a. 春天来了:讲解季节交替的原因。
b. 我们身边的物质:介绍物质的基本性质。
c. 力的世界:探究力的作用和效果。
d. 磁铁的力量:研究磁铁的特性。
e. 多样的生物:认识各种生物的特点和分类。
f. 我们的大自然:学习大自然中的现象。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展示。
2. 结合教学过程,逐步完善板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春天来了》观察日记。
b. 《我们身边的物质》调查报告。
c. 《力的世界》实验报告。
d. 《磁铁的力量》实践作业。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完整ppt课件

实验操作规范
实验器材使用
教授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清晰
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过程规范、安全。
实验记录完整
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过程、观察到的现象及数据。
数据记录和分析技巧
数据记录准确
教授学生如何准确记录实验数据,避免主观臆断和误差。
数据分析方法
指导学生运用图表、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 花结果等,通过图片展示 生长阶段。
植物繁殖方式
介绍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两种方式,举例说明。
动物习性及分类
动物习性
食性、栖息环境、繁殖方式等, 比较不同动物的习性特点。
动物分类
简要介绍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等 不同动物类群的特点和代表物种。
动物保护意识
强调保护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重 要性,呼吁学生们树立保护意识。
动物迁徙
一些动物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进行迁徙,以适应气候和食物供应的 变化。
天气现象
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天气现象,如春季多风、夏季多雨、秋季凉爽 、冬季寒冷。
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
观察天空
注意天空的颜色、云层 的形状和高度等变化。
测量气温
使用温度计测量室内外 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记录降水
注意降水的类型(雨、 雪等)、强度和持续时
天气与气候
通过学习天气和气候的相关知识,了 解天气和气候的变化规律和对人类生 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应 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动物的特征与习性
通过观察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了 解动物的分类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 的分类思维和探究能力。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 质,包括物质的形态、颜色、气味等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实 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完整版精品课件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完整版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1. 我们的身体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认识各种感官的作用。
学习保护眼睛、耳朵、牙齿等身体部位的方法。
2. 动物和植物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探究种子发芽的奥秘。
3. 空气和水了解空气和水的存在形式,认识它们的重要性。
学习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方法。
4. 天气和季节认识天气现象,学会观察天气变化。
了解四季的特点,探究季节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
2. 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3.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意识。
4. 让学生学会观察天气变化,了解四季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植物的生长过程。
天气变化和季节规律。
2. 教学重点:人体的基本结构及其保护方法。
常见动植物的认识。
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结构模型。
动植物标本或图片。
水资源示教板。
天气变化和季节的图片。
2. 学具:彩色笔、画纸。
观察记录表。
种子、花盆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1)教学人体结构,让学生认识各种感官,了解保护身体的方法。
(2)介绍常见的动植物,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3)讲解空气和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意识。
(4)讲解天气和季节变化,让学生学会观察天气,了解四季特点。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实践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
六、板书设计1. 人体结构:头、身体、四肢五官:眼、耳、鼻、舌、皮肤2. 动植物:常见动植物的特点植物生长过程:种子→发芽→成长3. 空气和水:空气和水的重要性节约用水、保护环境4. 天气和季节:天气变化四季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画人体的基本结构,并标注各个感官。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全套】

3:仔细观察蜡烛及杯中水位的变化并填写实 验记录。
实验记录
观 你看到那些现象?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 察 蜡烛 思 杯中的水位 考 因为
蜡烛
加了颜色的水
水槽
倒扣的玻璃杯
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这个现象说明了: 蜡烛燃烧时燃烧了杯内的一部分空气,
这部分空气支持燃烧。 我们把这部分支持燃烧的空气叫做氧气
பைடு நூலகம்
课间安全提示语
1、不在楼梯、走廊间追逐打闹。 2、上下楼梯是要靠右走。 3、不能在楼梯上推挤、跑跳。 4、不爬窗户和阳台,不拉爬窗 户防护栏。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我来读一读
“空气,空气,你在哪里?”
“我在你的肺里!”
“我在你玩儿的小皮球里,让皮球跳得 老高老高。”
“我在汽车的轮胎里。有了我,汽车就 能装得多,跑得快。”
苏教版
一年级
(下册)
[精品]
1.1石头 1.2玩泥巴 1.3沙子与黏土 2.1水是什么样的 2.2玩转小水轮 2.3盐和糖哪儿去了
3.1找空气 3.2这里面有空气吗 3.3空气是什么样的 4.1形形色色的动物 4.2多姿多彩的植物 4.3动物、人
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周围经常能见到石头,说一说你都在哪里见过石头?
这些气体来 自煤和石油 的燃烧及工 厂的废气
了解 : 大气污染的全球性问题还
有什么?
1.酸雨——二氧化硫 2.臭氧层空洞——致冷剂、飞 机尾气 3.温室效应——二氧化碳
了解 :
大气污染的防治
(1)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如:改革生产工艺,改善燃烧过程, 减少含硫燃料的燃烧等。
(2)有效转化有害物质
如:植树造林
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完整课件(教科版)

挑战任务:小组合作,比较观察
看一看
闻一闻
摸一摸
掂一掂
活动手册 第1面
活动手册 最后1面
以后再补充
橡皮
至
少
完
可改成
成
其他物体
4 格
的
填
写
轻重
轻重
《发现物体的特征》班级记录表
特征
颜色 气味 形状 厚薄 粗糙 程度 是否 透明 是否 流动 是否 可见
轻重
木块 螺母 玻璃珠 乒乓球 泡沫块 橡皮 纸片 塑料杯
画一画
观察蜗牛的身体
壳
头
腹
观察蜗牛的身体 蜗牛的眼睛在哪里? 眼 触角 触角
嘴
观察蜗牛的运动
菜叶
玻璃
线 树枝
观察蜗牛的运动
蜗牛怎样爬行?
用腹足。
你有哪些新发现?
蛞蝓 kuò yú(鼻涕虫) 这是蜗牛吗?
说说你的理由。
蜗牛
和蜗牛相似的动物
小溪 大河
池塘 大海
大熊猫
笔、学生活动手册:用来记笔记和画动物。
校园里的动物
(班级记录单) 日期:
蚯蚓
麻雀
我找到……种动 物,有……
我最喜欢的 是 …… , 它 在……
没有脚,没有手, 背上房子到处走, 有谁把它碰一碰, 赶紧躲进房里头。
(打一动物)
蜗牛经常生活在哪里?
说一说: 我知道的蜗牛。
画一画蜗牛
huà yì huà
乒乓球 木块 塑料块 小橡皮
大橡皮
三、称一称
用什么样的物体作 为标准物的呢?
比较重的?玻璃球 比较大的?乒乓球
应该选择比较轻的、 小的,容易放在盘子里 的物体作为标准物。
部编小学科学一年级全册课件2

三、碰撞激发 小组合作(13分):
1.观察蜗牛在“家”是怎么生活的,放入菜叶等食物,观察蜗牛 是怎样进食的。
2.提醒学生需要安静细致地观察,如果蜗牛距离菜叶有一段距离, 还要提醒学生把蜗牛轻轻地放在菜叶上。
2.蜗牛的爬行本领这 么大,与什么有关?
蜗牛的腹足就象一个吸盘,但是吸盘要牢 固吸在某个光滑的表面上就要有一定的液 体,以防止漏气.蜗牛的吸盘也不例外,而且 它的液体黏度比较大,可以将它粘在物体的 表面上,防止跌落.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物体
4、给动物建个家 (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 性。 2.体会计划的重要性和集体智慧的 力量。意识到环境对小动物生活的 重要性。
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难点
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
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
交流。
关
键
教学准备:
学生:几只饥饿的蜗牛、菜叶、透明 盒子、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蜗牛、微视频、课件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 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 碰撞激发 小组合作 交流内化 巩固知识 拓展延伸 灵活运用
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3分): :
1.出示鸟窝、蜂巢、狗窝等图片。 2.蜗牛的家是什么样的呢? 教师收集学生饲养蜗牛的照片、文字等信 息。
二、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10分):
1.投影展示同学们饲养蜗牛的图片、文字情况。 说一说:在给蜗牛建“家”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蜗牛对环境的要求,如建好的“家”应该放在怎样的 环境中,蜗牛的排泄物是否需要处理,如何防止蜗牛爬出去等。 2.问题研讨。 (1)你们的蜗牛饲养在哪里?你们给蜗牛喂了哪些食物?你们还为蜗牛做 了什么?学生回答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回答有哪些经验值得推广,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3)想一想,要让蜗牛好好地生活下去,蜗牛的“家”应该是什么样的? 3.教师将学生们的回答汇总成班级记录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入新知 你知道他们谁轻谁重吗?
新知讲解 这些物体谁轻谁重呢?
pīng pāng qiú mù kuài
乒 乓 球 木块
sù liào kuài
塑料 块
xiǎo xiàng pí 小橡 皮
dà xiàng pí
大橡皮
新知讲解
小组合作
要求:用不同的方法,将下列物体按照轻重排序。
1.预测 2.掂一掂 3.称一称
1、发现物体的特征
说一说
wùtǐ
周围有什么物体?
miáoshù
你会怎样描述它?
连一连
玻璃珠 螺母 乒乓球 橡皮 泡沫块 纸片 木块 塑料杯
每人观察一种物体
玻璃珠 木块 螺母 泡沫块 塑料杯 乒乓球 橡皮 纸片
交流:怎么观察,发现什么特征
挑战任务:小组合作,比较观察
看一看
闻一闻
摸一摸
掂一掂
活动手册 第1面
3、认识物体的形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许多物体的形状具体固定的形状,形装饰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2、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 科学探究目标: 1.用简单的方法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 2.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 2、认同物体的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小组讨论
思考:影响物体重量的因素有哪些呢? (观察小组内部的物体,分析影响因素)
新知讲解
小组汇报
影响物体重量的因素:
大小 材料
形状 ……
新知讲解
讨论
大的物体一定比小的物体重吗?
新知讲解
一、判断题 1.我们可以通过“掂一掂”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 √) 2.最准的测量物体重量的方法是”预测“。( × ) 3.影响物体重量的因素只有大小。( )
巩固提升
二、填空题 1.在实验的过程中,第一步应该( A )。 A 预测 B 掂一掂 C 称一称
2.右侧图片代表的是(B )。 A 预测 B掂一掂 C称一称
课堂小结
本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没有利用 使用方法复杂的电子秤或其他称,而是设计利用 简易的天平来测量物体轻重。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物体
2 选择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
类
1
2
3
4
5
6
7
8
9
物体的特 征 1.轻重
2.形状
3.颜色
4.大小
按特征分类
重
轻
球形 方形
有颜
无
色
色
大
小
探探索索::描给述物物体体分的类特征
2 选择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
类
1
2
3
4
5
6
较重 16
7
78 5
9
按照轻重 分类
较轻 423
89
探探索索::描给述物物体体分的类特征
新知讲解
yù cè
预测
diān diān
掂一掂
chēng chēng
称一称
理解词语
预先推测或测量
新知讲解
小组合作
要求:每个小组分工合作 记录测量人人参与
新知讲解 想一想,利用这些器材怎样称量呢?
新知讲解
一边盘里放被测物 体,另一边放曲别 针,当两边平衡时 曲别针的数量就代 表了物体的重量, 最后比较曲别针的 数量。
活动手册 最后1面
以后再补充
橡皮
至
少
完
可改成
成
其他物体
4 格
的
填
写
轻重
轻重
《发现物体的特征》班级记录表
特征
颜色 气味 形状 厚薄 粗糙 程度 是否 透明 是否 流动 是否 可见
轻重
木块 螺母 玻璃珠 乒乓球 泡沫块 橡皮 纸片 塑料杯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物体
2、谁轻谁重
橡皮
塑料杯
纸片
探探索索::描给述物物体体分的类特征
1
给每个物体编号
探探索索::描给述物物体体分的类特征
1
给每个物体编号
1
2
3
4
5
6
7
Product
8
9
探探索索::描给述物物体体分的类特征
我们怎样给它们分类?
可把具有 相同特征 的物体分 成一组
1
2
3
4
5
6
7
Product
8
9
探探索索::描给述物物体体分的类特征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物体
4、给物体分类
Business idea
Product
聚焦问题
超市里的蔬菜都是分类摆放的。
生活中,你 们知道如何 把物体分类 的吗?
探探索索::描给述物物体体分的类特征
给前面用过的所有物体分类。
玻璃珠 乒乓球
泡沫块
木块
塑料块 Product
螺母
正方体 长方体 圆柱
球
一、聚焦
二、探索
三、操作
按你喜欢的方式将物体平铺在盒子里
思考:
1、哪种物体放的数量最多? 2、换一种平铺的方法,能装下更多的物体吗?
四、研讨
同一种物体的两种平铺方法, 结果一样吗?说说你的看法
如果像乒乓球和正方体那样的形状, 无论怎样平铺,都不会影响其数量; 如果像螺母和橡皮(长方体)那样 的形状,采用不同的平铺方式,放 满盒子的数量不同。
目录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物体
1、发现物体的特征 2、谁轻谁重
3、认识物体的形状 4、给物体分类
5、观察一瓶水
6、它们去哪了
7、认识一袋空气
第二单元 动物
1、我们知道的动物 3、观察一种动物 5、观察鱼
2、校园里的动物 4、给动物建个家 6、给动物分类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物体
新知讲解 交流汇报(1—4越来越重)
物 体
预测 5
2
3
4
1
掂一掂 5
1
2
3
4
称
新知讲解 思考:我们三次排序的结果是怎样的? 哪种方法更准确?说说你的看法。
chēng chēng 称一称
新知讲解
称一称
下面的两个碗形状像似,大小相同,一样重吗?
=40个曲别针
重
=80个曲别针
新知讲解
3 尝试更多的分类方法,并记录
下来
还可以把分类结 果给同桌看,让 同桌猜猜“是根 据什么特征分类 的”。
探探索索::描给述物物体体分的类特征
选择1~2种特征 进行分类。
研讨:探讨分类的方 法
我会汇报
你是怎样分类 的,根据物体 的哪些特征分 类?
探探索索::描给述物物体体分的类特征
物体的特征 1.轻重 2.形状 3.颜色 4.大小
按特征分类
重
轻
球形
方形
按不同特征分类,会产 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有颜色 无色
大
小
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 谢谢!
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物体
5、观察一瓶水
体会到生活中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 不同
教学目标
• 教学重点:
1、知道许多物体的形状具体固定的形状,形装饰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2、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
• 教学难点:
体会到生活中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 式不同
认 识 物 体 的 形 状
一、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