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精神分析批评(电影学)
《电影精神分析》课件
应用实例分析
1
电影《飞屋环游记》中的心理学
元素
电影《致命魔术》的精神分析解
2
探索片中主人公的心理成长和自我认同。
读
通过分析角色行为揭示隐藏的欲望和冲
突。
3
电影《色,戒》的不同精神分析 角度剖析
解读角色情感、欲望和社会压力的关系。
电影《简·爱》的双重自我发展分
4
析
探讨主人公在寻找自我认同过程中的内 心挣扎。
参考资料
精神分析经典著作推荐
《精神分析导论》、《梦的解析》、《性学三 论》等。
电影与心理学研究相关文献推荐
《电影和梦的解析》、《电影与无意识》等。
结束
思考题:在你最喜欢的电影中,有哪些潜在的精神分析元素?
精神分析的重要理论
无意识、潜意识、自由联想 等。
电影与精神分析的关系
1 电影的生命力
通过情感共鸣与观众产生充分的情感交流。
2 电影中的潜意识符号
通过象征、隐喻和符号来传达深层次的信息。
3 电影与幻想的关联
电影创造出幻想世界,观众在其中投射自身 的欲望和冲突。
4 精神分析对电影解读的启示
通过精神分析理论,深入挖掘电影背后的心 理层面。
《电影精神分析》PPT课 件
电影精神分析研究的是电影作品中的潜在心理层面。通过深入分析电影中的 符号、情感和无意识等元素,我们可以揭示电影对观众的影响及其与人类心 理的关系探索个体心理的理论和 方法,揭示潜意识驱动力。
精神分析的历史和发展
起源于佛洛伊德,对心理学 产生深远影响。
拉康精神分析理论对电影批评的启发
拉康精神分析理论对电影批评的启发作者:郭玮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10期摘要:精神分析电影学(即第二电影符号学)的研究有两个极为重要的核心范畴,其中“镜像阶段”来自拉康。
将电影理论的研究对象由研究影片文本和影片作者的关系,扩展到研究影片与观众的关系。
本文在梳理拉康精神分析的核心理论的基础上,思考精神分析对电影批评的启示,并提出些许薄见。
关键词:精神分析;镜像阶段;主体结构理论;电影批评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9-0107-01一、拉康精神分析的核心理论基础拉康的精神分析模型的核心内容分别是“镜像阶段”和“主体结构理论”,“镜像阶段”是拉康的精神分析模型的核心。
基于对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拉康指出:成人的过程会经历从“理念我”到“镜像我”最后到“社会我”的三个阶段。
婴儿入世时本是个“无分化”且“无主体”的存在物,没有物我意识和主客区分,这便是“理念我”。
而从“理念我”到“镜像我”的过渡便是通过“镜像阶段”来完成的。
意识的确立发生在婴儿的前语言期的一个神秘瞬间,通常指6到18个月(“镜像阶段”)。
从最初无法区隔自己与母亲的镜像(“母子同体”),到在经历了“一次同化”的过程,有了自己与他人的区分(包括婴儿在企图触摸镜像时发现其并不存在的“自我异化”)。
婴儿与自己的镜像同化的阶段即是“自恋狂”的阶段,此时婴儿对自己的肉身在镜中的影像有着无限的爱恋。
同时婴儿与镜中形象的认同标志着“一次同化”的完成,婴儿进入“想象界”。
而在其经历了“二次同化”(即“俄狄浦斯情结”阶段)之后才能形成他的“象征界”。
二、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电影批评的影响1.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直接导致了精神分析电影理论,即第二电影符号学的产生。
他为电影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与方法,对其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精神分析理论的集大成者,拉康在继承弗洛依德学说的同时又对其精神分析理论做出了相当程度的修正甚至改写。
第六章 电影理论与批评14页
4
• 4、拒绝使用同期声,唾弃主流商业电影中所谓戏剧化的 人声等声音元素 • A、代表人物及作品: • 费尔南德*莱谢尔《机器舞蹈》 • 瓦尔特*鲁特曼《柏林:一个大都市的交响乐》 • 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 • 布努埃尔《一条安达鲁狗》 • B、历史作用:丰富和扩大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以及将电 影由单纯的通俗娱乐转变为独立的艺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 推动作用 •
2
• • • • • •
一、经典电影理论 (一)、先锋派电影理论 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 受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影响 法国、德国为中心,包括瑞典、西班牙等西欧国家。 一场拒绝电影商业化性质和探索真正电影化表现形态 的电影运动,也称实验电影、诗意电影或独立电影。 • 先锋派电影主要包括:纯电影、达达主义电影、超现 实主义电影 。 •
12
• • • •
谁在叙述 谁在看 叙事视角:所知角度、视觉角度、听觉角度 第三人称无所不在的作者、隐形的作者、叙事者—代理人、 自觉的叙事者
13
• (三)、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 • 20世纪70年代 • 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的诞生标志:1975年麦茨《想象的能 指》——电影第二符号学 • 受到弗洛伊德和拉康的影响 • 观赏电影——知觉状态 • 电影模拟的现实是自我的现实 • (四)、意识形态批评理论 • 20世纪70年代,在前几个理论基础之上建立。 • 主要理论根源:法国 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鲁艺*阿尔 都塞《阅读〈资本论〉》、《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 器》。 • 电影——意识形态——按国家意识形态的规则虚构现 实。 • “缝合系统”理论、“不在者”
14
5
• (二)、蒙太奇电影理论
• 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具有划时代 的历史意义,至此蒙太奇真正成为一种艺术手法,并标志 着世界电影从开初的市井“杂耍”真正发展成为一门艺术
上海大学电影学考研历年真题(01-13)外加部分广电真题
2002上海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试题
中外电影史试题
名词解释任选14题,每题2分,共28分)
1、张石川2、郑正秋3、中国第一部有声片
4、“新兴电影运动”5、“孤岛电影”6、费穆
7、三突出8、“电影和戏剧离婚”9、香港新浪潮
10、德国表现主义11、法国印象主义12、柴伐蒂尼
3、组合编辑和插入编辑有什么区别?
4、蒙太奇包括哪三层意思?
5、什么是人眼的视觉惰性?人眼的视觉残留时间为多少?
6、广角镜头与窄角镜头有哪些特征?
7、如何通过调白平衡使所摄画面的色调偏红?
8、主光,逆光和副光在电视照明中的功能是什么?
三、综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画面构图中前景和背景的艺术作用?
试举例说明和艺术特征4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的特征和方法3日本导演北野武的主要代表作品至少三部和5后殖民主义电影批评的代表人物和观点艺术特征三论述题4中国导演孙瑜的主要代表作品至少三部和艺1谈谈你对主流电影的看法术特征2谈谈你对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的看法5台湾健康写实主义电影的主要特点3谈谈你对姜文现象的看法三判断改错2012年上海大学电影学考研真题1吴永刚在三十年代的影坛被誉为电影诗人中外电影史2大投资必然带来大风险只有小成本电影才能实一名词解释现市场盈利1格里菲斯2吸引力蒙太奇3奥尔逊威尔斯以一部公民凯恩而成为好莱3路易德吕克4野玫瑰坞的叛逆者5卡萨布兰卡6邵氏兄弟7吴贻弓4贝尔托鲁奇的东方三部曲末代皇帝被窃之8北野武9李沧东美和小活佛10中国电影院线制改革5黑泽明的代表作罗生门影子武士蛛网二简答题宫堡感官王国乱青春残酷物语1一条安达鲁狗的影响四论述选2题2爱迪生和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电影放映装置有什1结合实例论述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历史性贡献么区别2结合实例论述李小龙功夫片的美学特征和文化内3分析影片春蚕的艺术特色涵4李行的养鸭人家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的3结合实例论述美国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电影的叙5论述尤里伊文思纪录片创作的主要风格和作品事特征三判断题2011年上海大学电影学考研1史东山曾被称为银幕将军电影理论真题2韩国的光头运动是为了反抗压迫而发起的一名词解释选10个3作者电影由特吕弗等人倡导其中不包括好1电影的锣鼓2新好莱坞3影戏4巴赞莱坞的电影5黑色电影6作者电影7拉康8明星制4西部片是类型电影的源头9声画对位10数字电影11电视电影5张鑫炎的少林寺开启了动作片创作gc二简答选5个四论述题1后殖民主义批评及内涵2法国先锋派1谈谈你对香港电影已经死亡这句话的看法3苏联蒙太奇学派4意识形态批评2试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侯孝贤电影的艺术风格5第四代导演创作6台湾电影新浪潮运动三论述1就谢晋模式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影视艺术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第一章测试1.从物质文化层面来讲,影视艺术作品是一种具有高科技含量和市场价值物态化的视听产品。
() A:错 B:对答案:B2.从制度层面来讲,影视艺术的制度不会影响着人类制度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 A:错 B:对答案:A3.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是()。
A:644.22亿元人民币 B:100亿元人民币C:1008.33亿元人民币 D:10亿元人民币答案:A4.影视艺术作为一个重要的精神文化的生产和传播领域,对人类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特别是()心理心态、道德观念等各个方面都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A:生活方式 B:思维方式 C:价值观念 D:审美趣味答案:ABCD5.影视艺术融合了人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 A:错 B:对答案:B第二章测试1.影视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复合体,包括()。
A:电视艺术 B:电影艺术 C:生活方式 D:审美趣味答案:AB2.影视艺术的最大特点是视听结合、声画兼备。
() A:错 B:对答案:B3.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兄弟,在巴黎一家咖啡馆大厅里放映了自己拍摄的《火车进站》等10多部影片,就此就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A:贝尔德 B:梅里爱 C:路易·卢米埃尔 D:奥古斯特·卢米埃尔答案:CD4.1910年,()把电影独立出来,把它称之为继音乐,文学,舞蹈,建筑,绘画,雕塑之后的第七艺术,就此才确定了电影的艺术地位 A:卡努杜 B:卢米埃尔兄弟 C:爱迪生 D:梅里爱答案:A5.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公司拍摄的《爵士歌王》,标志着这个伟大的哑巴开始说话了。
() A:对 B:错答案:A第三章测试1.观看是影视文化的起点. () A:对 B:错答案:A2.视觉文化结构,也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视觉功能,一是纪实性的观看,二是理解和想象性的观看。
() A:对 B:错答案:A3.电影文化的仪式性主要体现在() A:娱乐性 B:凝聚效应 C:间离效应 D:纪念效应答案:BCD4.影视文化还具有社会的或社区的凝聚功能,这就是“影视迷”的形成。
《影视美学》考试复习提纲
《影视美学》考试复习提纲影视美学:是关于美和审美的科学,研究观众与影视艺术之间的关系。
它包括影视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评析。
1,电影艺术——一种以电影技术为手段,凭借画面和音响为媒介,通过银幕上不断运动的时空来创造形象,再现或表现生活的艺术。
2,电影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殊规定性表现为(1)综合性(电影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体)(2)视像性(3)逼真性(4)运动性(5)蒙太奇(6)群众性(7)技术性3,加拿大传播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了热媒介——电影,照片是以高清晰度延伸人的感觉的;冷媒介——电视是低清晰度延伸人的感觉的4,张凤铸关于电视艺术的界定:电视艺术——电视的派生,主要指电视屏幕上播出的,运用电视艺术手段塑造的审美对象(形象)的各类文艺节目。
其前提——电视和电视艺术是两个概念,电视是母体,它包括新闻节目群,又包括艺术节目群,它具有新闻属性,又具有艺术属性。
5,苏珊.朗格——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6,影视美学中电影美学(1)格式塔心理学派(2)A电影本性论——巴赞,克拉考尔B形象本性论——蒙太奇派的爱森斯坦,普多夫金,格里菲斯,都是从本性论的立场阐释电影美学。
C贝拉.巴拉兹的《电影美学》——从电影艺术形式的发展过程来探讨电影的美学特性,将经验总结,技巧(如特写,剪辑,镜头)等与风格,形式结合在一起。
(3)社会思潮,哲学原理结合镜头表现来电影美学的社会电影理论,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电影中的结构主义美学,符号学美学(如麦茨,艾柯)(4)电影流派或断代史的角度来论述自己的美学观的,中国的左翼电影,西方的先锋派,抽象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法国“新浪潮”电影。
7,麦茨在其《电影语言》中将当代西方电影研究分为四大类:电影批评,电影史,电影理论和电影学。
8,影视美学是门类美学之一种,它有赖于技术的特点,它又必然与使用美学相关。
影视美学同大众文化,传播美的关系更为直接受当代文化的影响特别深刻,同时又深刻地反作用于当代的文化走向。
电影分析与批评 (教案)
电影分析与批评 (教案)1. 课程简介电影分析与批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电影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通过深入剖析经典及现代电影作品,使学生掌握电影的基本元素、叙事技巧、导演风格等,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
2. 教学目标- 了解电影的基本元素(如画面、声音、剪辑等)及其在影片中的运用。
- 掌握电影叙事技巧(如故事线、角色发展、情节安排等)。
- 认识不同导演的风格与特点。
-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分析能力。
3. 教学内容3.1 电影基本元素- 画面:摄影、构图、色彩、光影- 声音:对话、旁白、音效、配乐- 剪辑:节奏、视角、过渡3.2 叙事技巧- 故事线:线性、非线性、多线索- 角色发展:人物性格、动机、成长- 情节安排:冲突、高潮、结局3.3 导演风格- 写实主义:注重真实、生活化- 魔幻现实主义:超现实、荒诞、寓言- 商业片:娱乐性、大众化- 艺术片:深度、创新、实验性4. 教学方法- 影片观摩:观看经典及现代电影作品,分析影片的各个元素和叙事技巧。
- 课堂讨论:学生就观看的影片进行深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 写作练习:撰写影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能力。
5. 评价方式- 课堂参与度:包括发言、讨论、提问等。
- 影评写作:评价学生的观点、分析深度和文字表达能力。
-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电影知识、技巧和导演风格的掌握。
6. 参考教材与影片- 教材:《电影艺术》、《电影理论与批评》等相关书籍。
- 影片: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时期、风格和类型的经典及现代电影作品。
7. 课程安排每周两课时,共计16周。
具体安排如下:- 第1-4周:电影基本元素(画面、声音、剪辑)- 第5-8周:叙事技巧(故事线、角色发展、情节安排)- 第9-12周:导演风格(写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商业片、艺术片)- 第13-16周:综合讨论与影评写作以上教案旨在为电影分析与批评课程提供一个基本框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影视批评方法论4、精神分析批评PPT
(三)性本能理论
该理论可分为两大部分。 1、性本能与力比多学说
弗氏把性的欲望称为力比多(Libido)即“性力或欲力”,不是世俗意义 上的“性”的概念。
(一) 镜像阶段
婴儿入世时本是一个“非主体的”存在物,没有“物”和“我”的意识, 从他六个月到十八个月期间才达到了生存史上的第一个重要转折点——“镜 像阶段”。当婴孩在镜像中看到自己是一个完整的躯体,并且镜像会随着自 己动作而变化时,他会完全淹没在欢欣兴奋的情感中,于是婴儿对这个镜像 产生了自恋的认同,拉康认为,这就是每个人的自我初步形成的时刻。这个 过程他名之为“一次同化”,即婴儿与镜像的“合一”。
弗氏早期认为人类有两大基本本能:①性(欲)本能;②自体生存本能, 包括饮食本能、避险求安本能等,但从某种角度看,它仍是为了繁殖后代而 存在的。所以从生物学种族生存的长链看,性本能始终居于核心环节。
后期他认为人类的两大基本本能为①爱及生存本能——生本能,包括性欲 本能与自体生存本能;②攻击与破坏本能——死本能。
阿妮姆斯(animas)。女性心理中男性的一面,它为女性提 供了一个理想化的男性形象。对一个女性来讲,否认她的男性倾 向,就是否认她精神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不幸的;但另 一方面,一个过分强调男性特征的女性也同样是不幸的。
阴影(shadow)接近于弗洛伊德的伊底,指一种低级的、动 物性的种族遗传,具有许多不道德的欲望和冲动。
2、性心理发展学说
弗洛伊德将个体出生后至性成熟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1)口腔期(口欲期):出生到1.5岁,动欲区是口,婴儿通过口唇吮、 吞咽、咬吃等口部动作尤其从吸吮母亲乳头得到快感和满足。 (2)肛门期(肛欲期):1.5~2岁,动欲区是肛门,幼儿从排泄中得到 快感和满足,喜欢通过延迟或延长排便时间获取感官的愉悦。 (3)性器期(性蕾期):3~5岁,动欲区是外生殖器,幼儿开始注意 性别,出现好奇心,开始注意两性之间的差别。4岁后,幼儿开始把性爱转 向外界,产生了对异性父母的爱恋即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 ,恋母情 结)和埃勒克特拉情结(Electra complex,恋父情结)以及对同性双亲的嫉妒。 此外,生殖器部位的刺激也是此期快感的来源之一。 (4)潜伏期:6~12岁,幼儿的性欲潜伏下来,避开异性,与同性为伍。 性力从自身转向外界,转向学习、游戏和运动。快感来源主要是对外部世界 的兴趣。 (5)成熟期(生殖期):12岁至成人,与青春发育同步进入两性期。 男女均从与异性接触中寻求乐趣。此时性腺发育成熟,具有成年人的性欲和 自觉的性意识。
影视批评方法论11、女性主义批评
二 女性主义流派
(一)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1、流派特征 它们着重提倡女性的个人权利和政治、宗教自由、女性的选择权与自我决定权。 其基本观点是:理性、公正、机会均等和选择的自由。 首先,理性。代表向当时的权威质疑,要求女性独立平等的社会地位。 其次,公正和机会均等。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在于缺乏 公平受教育和公平竞争的机会。 再次,反对传统哲学思想认为女性在理性上比男性低劣的观点,反对强调性别 的差异,强调两性在人的本质和理性上的相似。 2、代表人物 (1)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著作《女权的辩护》 (1792),她提出两性充分平等的要求,包括两性平等的公民权、政治权利、受教 育权利以及男女两性的道德水准。这本书是19世纪之前少数几篇可以称得上是女性 主义的著作之一。 (2)穆勒(John Stuart Mill),作品《女性的屈从地位》(1869),认为女性 的从属地位是早期历史野蛮时代的产物,并不是一种自然的秩序。但坚持认为男女 在社会上应有不同的角色。很多批评穆勒的人认为他没有遵循自由主义原则。 (3)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第二性》( 1949)出版, 作者指出男性将他自己定义为“自我”,将女性定义为“他者”,分析了女性是男 性的“他者”的处境。最早从性别的角度较为全面地探讨了有关女性的若干理论问 题。
2、代表人物 (1)埃莱娜·西苏(Hélène Cixous),法国著名女权主义批评家。她 认为在男权中心社会中,男女的二元对立意味着男性代表正面价值,而女性 只是被排除在中心之外的“他者”,为了消除这种二元对立,西苏提出了以 实现“双性同体”为目标的女性写作理论。她就女性写作提出“描写躯体” 的口号,倡议用肉体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女性写作还应有其独特的、区 别于男权文化的语言,这种反理性、无规范、具有破坏性和颠覆性的语言将 摧毁隔阂、等级、花言巧语和清规戒律。 (2)露丝·伊瑞格瑞(Luce Irigaray),法国女权主义批评家,提出独 特的“女人谱系”和“女人腔”主张,对父权制社会所坚持的男女二元对立 也做了尖锐的批评。她指出,在这个社会中,从身体的社会和心理学意义上, 女性是被动的和被阉割的。其“女人谱系”是指要建立一种新型的母女关系, 以取代俄狄浦斯三角关系中的男性中心,在这种女性谱系中,女性之间的关 系上升为主体间的关系,而不是沦为客体。“女人腔”则是指一种非理性的 女性话语方式,这种方式永远在滚动、变化中,意义不定、无中心、跳跃、 隐秘、模糊。 此外,女性主义还有文化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第三世界女性主义 和黑人女性主义、心理分析女性主义、女同性恋女性主义等许多流派。
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第十组
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基本电影机器的意识形态效果》—[法]让—路易·博德里一、问题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是:在“电影机器”这个庞大的运动系统中,观众是怎样被建构为主体的,影片的意义又是怎样产生的呢?该理论究其根本是源自于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精神分析学,是通过类比的方式将精神分析学移植到电影研究上来。
它是一种关于观影主体的理论,观影主体与做梦主体类似,也就是梦的主人,这个梦的类似物就是好莱坞电影及其海外的类似物,精神分析符号学是一种关于观影主体的理论,其主要分析对象是好莱坞电影及其海外的类似物。
在这一理论中,主体完全显现,影片被看做是人的欲望的达成,借助于认同机制,主体则成了完全意义上的施动者。
其代表作有让—路易·博德里的《电影基本机器的意识形态效果》和麦茨的《想象的能指》。
三、主体的眼睛博德里首先提出,摄影机在影片的制作过程居于中心地位(P209),摄影机的影像建构与绘画中的透视投影类似,他指出,电影的最初模型正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透视构成法。
不同时期的绘画中空间概念是不同的,古希腊的绘画法是对注意中心的组织,也即基于多重的视点,而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则是营造一个有中心的空间,“这种空间的中心与观看时作为中心的眼睛相应,因而让·佩尔兰·维亚托恰当地把眼睛称作‘主体’。
”(P210)参照一个定点,视觉化的客体被组织起来;基于定点原则,视觉化的客体又反过来指出“主体”的位置(P210)。
这个定点也即主体,是指置于视平线上的透视的原点。
主体是一个人造的中心,带有以人为中心的意识形态性。
通过阅读文章可以知道,博德里认为基本电影机器是从技术效果、观影情境两个方面来达到意识形态效果的。
四、从技术层面上(观众是怎样被建构为主体的)博德里从中心透视法入手,分析了电影摄影机、各种电影设备所纪录与复制的效果,和电影放映机的影像还原效果。
1、放映:否定差异这部分博德里主要从摄影机所铭示的影像连续体与放映之间的关系来阐述。
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
影片赏析《沉默的羔羊》
影片分析《沉默的羔羊》
矩形方阵 史塔琳 对立
拯 救
凯瑟琳
间接拯救
野牛比尔
间接 较量
汉尼拔
史塔琳
少女的寻父之旅:史塔琳的少年梦魇 史塔琳=羔羊=凯瑟琳 父亲的早逝造成史塔琳的俄勒克特拉阶
段无法度过
汉尼拔
整个破案过程也是史塔琳的寻父之旅 汉尼拔对“父亲”位置的接管 “父亲”代表着法律与家族秩序
史塔琳的少年梦魇?史塔琳羔羊凯瑟琳?父亲的早逝造成史塔琳的俄勒克特拉阶段无法度过汉尼拔?整个破案过程也是史塔琳的寻父之旅?汉尼拔对父亲位置的接管?父亲代表着法律与家族秩序野牛比尔?比尔童年的创作性体验母亲位置的缺失使其执着于他的俄底浦斯情结使其灵肉发生了严重的分裂?变性的被拒使其由绝望的性倒错者扭曲为性变态者本我与超我的失衡者?破茧成蝶史塔琳的自我拯救与融入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飞蛾扑火比尔的无母状态注定其悲剧结局作业?观看电影霸王别姬试以精神分析理论分析故事情节与主要人物
将人的性欲的发展分成几个阶段,每个 阶段都有一个能使”力比多“(性力) 兴奋满足的中心。
精神活动的主要能源是“性生命力”, 即“力比多”,人类的社会活动和艺术 创造的原动力即是表现性生命力的性欲。
弗氏精神分析学的得与失
其贡献在于对无意识领域的发现和研究, 对哲学、伦理学、美学、人类学、社会 学、心理学、医学及文学艺术的广大领 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次级认同是一种对摄影机和放映机所传 送及建构出来的影像的感知行为,让观 众成为梦幻般之无所不在的全知主体, 观众会随著剧情的起伏而被吸引住,接 收到的影像则是来自外部,来自外界的 真实,由於被限制行动及认同摄影机和 角色的过程,使活动的精神能量被传送 到其他的释放途径。
电影理论与批评模拟测试卷
电影理论与批评模拟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以下哪位导演的作品被认为是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代表?()A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B 让吕克·戈达尔C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D 詹姆斯·卡梅隆2、电影符号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 克里斯蒂安·麦茨B 安德烈·巴赞C 西格弗里德·克拉考尔D 贝拉·巴拉兹3、“库里肖夫效应”主要说明了()A 蒙太奇的叙事功能B 观众的心理作用C 镜头的组接方式D 演员的表演技巧4、以下哪部电影不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A 《偷自行车的人》B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C 《八部半》D 《大地在波动》5、电影《公民凯恩》在电影史上的重要意义在于()A 开创了纪实性电影的先河B 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C 首次使用景深镜头D 是第一部彩色电影6、精神分析学在电影理论中的应用,主要关注的是()A 观众的观影心理B 导演的创作动机C 电影的叙事结构D 电影的画面构图7、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有()A 张艺谋、陈凯歌B 冯小刚、贾樟柯C 宁浩、徐峥D 王家卫、吴宇森8、电影中的“景别”不包括()A 远景B 中景C 近景D 全景E 特写9、以下哪种声音在电影中不属于音响?()A 脚步声B 枪炮声C 背景音乐D 风声10、电影批评的主要方法不包括()A 社会历史批评B 作者批评C 女性主义批评D 技术批评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世界上第一部电影是由_____拍摄的《_____》。
2、电影的三大表演体系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
3、电影中的“轴线原则”是为了保证_____的连贯性。
4、好莱坞经典电影的叙事模式通常包括_____、_____和_____。
5、电影《阿凡达》使用的主要特效技术是_____。
6、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_____》。
7、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代表作是《_____》。
第3讲 精神分析批评
正是在弗氏本能论和拉康“镜像阶段” 或自我认同机制理论的基础上,麦茨 解释了电影的运行机制和观众的认同 机制。
电影作品与观众心理之间存在着一种 隐喻和换喻的关系,观众观看电影的 愿望和电影理论与批评等接受形式是 电影机构运转不可缺少的环节;电影 创作的动力基础是视听驱动,而视听 驱动的实质是性驱动,自恋癖、窥淫 癖、恋物癖等认同根源构成电影视界 的无意识根源;电影原则与梦的原则 相类似。
有如“镜像阶段”之镜,银幕虽不真的映照我们 的身影,却能成功制造一种混淆自我与他人、真 实与虚构的状态,充分唤起一种心理认同机制, 从而构成为填补观众主体缺失而造就的“他者” 的能指系统。 总之,拉康“镜像阶段”理论直接影响到电影美 学观念的巨大变化,使传统蒙太奇理论“银幕/ 画框”说与纪实理论“银幕/窗户”说,发展到 了现代电影理论的“银幕/梦”或“银幕/镜”说, 直接促成麦茨“第二符号学”的诞生,同时对盛 极一时的巴赞和克拉考尔的理论给予了致命打击。
2.戴安妮的梦境与“愿望的达成”
现实 戴安妮 卡米拉 亚当 party中的人 梦境 贝蒂 丽塔 亚当
《穆赫兰道》
《香草天空》
三 案例分析:“爱德华大夫”之梦的解析
超 现 实 主 义: (1)超现实:“绝对的现实”,由“两种似乎矛
盾的状态” 转化而成。
(2)梦幻记述:利用记忆中的精神错乱的状态,
来创造其作品中乖异的造型和结构 。
(3)自动写作:非理性、非逻辑 。
达利:“我之所以和一个疯子的区别在于我不是个疯子。”
《记忆的永恒》/《内战的预感》/《那耳喀苏斯的变态》:
第三讲 精神分析批评
本讲提要:
一、经典精神分析批评
二、新精神分析批评
精神分析电影理论
电影治疗中的精神分析理论
心理创伤与电影治疗
针对心理创伤患者,精神分析电影理论认为电影可以作为 一种治疗手段,通过特定的情节和人物塑造来引发患者的 情感共鸣,促进心理创伤的修复。
无意识动机与电影元素
精神分析理论关注无意识动机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认为电 影中的某些元素可以触及患者的无意识层面,从而达到治 疗目的。
验。
精神分析电影理论认为,电影可以通过隐喻、象 03 征和扭曲现实的手法,深入挖掘观众的潜意识欲
望和心理需求。
电影与潜意识的表达
潜意识是人类心理活动中未被觉察的部分,但它对人的行 为和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通过具象化的表现手法,将 潜意识中的欲望、情感和冲突呈现出来,使观众在观影过 程中获得一种心灵的触动和共鸣。
精神分析电影理论还有助于我们理解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媒介,如何反映和塑造人类文化和社会的 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精神分析电影理论的核心观
02
点
电影与梦境的关联
梦境是潜意识欲望的反映,而电影同样是一种展 01 现潜意识欲望的艺术形式。
电影的情节、画面和音效等元素可以引发观众的 02 联想和情感共鸣,类似于梦境中的意象和情感体
《搏击俱乐部》与阿德勒的理论
总结词
《搏击俱乐部》运用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 论,探讨了现代社会中个体的困境和自我救 赎。
详细描述
电影中的主角泰勒通过创建搏击俱乐部来寻 找自我认同和归属感,他克服了自卑感,勇 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阿德勒认为个体在 成长过程中会经历许多心理和社会挑战,而 成功克服这些挑战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 《搏击俱乐部》通过泰勒的成长历程,展现
精神分析电影理论强调电影对于潜意识表达的重要性,认 为电影可以揭示人类内心深处的欲望、恐惧和冲突。
电影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学电影美学——电影第二符号学:(区别于电影的第一符号学)。
1、它的产生意味着电影理论从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转变。
结构主义将电影的本文看作是一个相对自主的系统,不依赖于外界客体世界而存在。
后结构主义从某种意义上重新将其看作是一个相对开放的领域。
将整个世界和社会看作是一个语言的泛本文系统。
从而实现了语言本文的系统自足系统-世界泛本文系统的沟通。
把电影的叙事语言看成是世界与社会的符号的编码的结果。
2、它是电影符号学在70年代后的一个直接的发展。
3、电影第二符号学的理论实质: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精神分析学的双重模式。
一、从弗洛伊德到拉康——精神分析学基本模式和结构化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恢复了周围人的意识本身存在的东西。
把人的意识看成是二层的结构。
理性的意识和深层的无意识。
意识部分遵从现实原则;无意识部分遵循快乐原则。
在此基础上弗洛伊德提出了人格理论:本我(相当于深层无意识,人的本能存在,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自我(文明社会中建立起来,控制和压抑不符合现实原则的本能冲动。
不过终极目标是满足或者维护本我。
)、超我(相对理想化的自我,站在人的特殊角度而言。
体现伟宗教的、艺术的、道德的这一类理想化的自我,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人类独有的一个层次。
有时候表现对本我的维护,可以有时候也会表现出对本我的损害。
)。
弗洛伊德释梦的理论:现实中受到压抑的本我需要表述出来,在水睡眠当中遵循现实原则的自我处于休眠的状态。
梦!出于一种无意识的运动。
它的工作方法是:移植、凝缩、装饰、具象化、潜在欲望的图像实现。
还包括:想象、幻想、幻觉、白日梦。
拉康:将结构主义的语言学和精神分析学结合。
拉康把无意识语言化:拉康认为无意识是语言赋予欲望以结构的结果。
梦,是无意识的符号。
会根据一定的语法规则来组合成一定的句子、本文,也就是编码成句子、本文。
语法规则(结构法则)正是弗洛伊德提出的梦的基本工作方式。
这些法则和一般语言形成意义的法则是一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4
• 第二节
• •
从弗洛伊德到荣格
• A.从弗洛伊德开始
1.艺术创作的动因—力比多
力比多是一种“性的能量”(sexual energy),是“饥饿能量”(hunger energy)的一种形式。 • 力比多的缓释方式有多种,艺术家不同于 一般人的地方,就在于能够通过艺术创作 来满足这种欲望,并且升华至“美的享 受”。
27
1.无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是指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 世世代代的普遍性的心理经验的长期积累, “它既不产生于个人的经验,也不是个人后 天获得的,而是生来就有的。” 这是一个保存在人类经验之中并不断重 复的非个人意象的领域。如果说意识是高出 水面的一些小岛,个人无意识是由于潮汐才 露出来的那些水面下的陆地部分,那么集体 无意识就好比是广大无比的海床,具有更为 内在和深刻的意义。
30
31
•
阿妮姆斯(animas)。阿妮姆斯是女性 心理中男性的一面,它为女性提供了一个理 想化的男性形象。那就是英勇强悍、聪明机 智、才华横溢、体格健壮。对一个女性来讲, 否认她的男性倾向,就是否认她精神生活中 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不幸的;但另一方面, 一个过分强调男性特征的女性也同样是不幸 的。 • 如:《人鬼情》1.2.3.
28
•
人格面具(mask)。所谓人格面具,即指一 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其目的在于给人一个好的印 象,以得到社会的承认,保证能够与人,甚至不喜 欢的人和睦相处,实现个人的目的。 • 如电影 • 《有话好好说》
29
•
阿妮玛(anima、内我)。这是男性 心理中女性的一面。每个人都天生具有异 性的某些性质,要想使人格和谐平衡,必 须允许男性人格中的女性气质在人的意识 和行为中得到展现。 • 而如果一个男人展现的完全是男性的气 质,那他的女性气质始终留在无意识中, 那么,他的无意识就有一种软弱、敏感的 性质,所以那些表面最富于男子气的人, 内心又往往十分软弱柔顺。 • 如《千里走单骑》中老人与孩子的关系
41
8
• C 力比多的变形过程 • 起初力比多的整个适用部分都蕴藏在自我中,这 种状态是纯粹的、原始的自恋。 • 接着,自我开始将力比多贯注于对象,开始把 自恋的利比多转变为对象的利比多。当一个人处在 热恋当中,利比多的主要部分 • 转移到对象上,对象才在某种 • 程度上取代了自我。由此,力 • 比多固着于特殊对象,并持续 • 一生。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11
12
13
•
在精神分析案例中,弗罗依德对潜意识疏导是 采用自由联想的方式,启发病人倾吐内心的积郁, 消除那些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痛苦与负担,使其恢 复正常。
• 3.探寻通往混沌王国的迷径:梦的解析
•
在睡眠状态中,通往意识世界的“检察官”部分地放松 了它对潜意识欲望的监督和控制,这使人们被压抑和束缚 的欲望(包括性欲望、恐惧、幻想、罪恶感)以各种伪装 的形式在梦中得到了满足。 如:《爱德华大夫》中奇怪的梦境、释梦 • 《野草莓》中没有脸的黑衣人、没有指针的钟表 • 《八个梦》中的阉割焦虑
6.艺术家与精神病
“一切艺术都是精神病性质的”,而“艺术家则如一个 患有精神病的人那样,从一个他所不满意的现实中退缩出 来,钻进自己的想像力所创造的世界中。但艺术家不同于 精神病患者,因为艺术家知道如何去寻找那条回去的道路, 而再度把握着现实。” 尼采将艺术家称为“患病动物。”日人滨田正秀著《文 艺学概论》说:有人调查了782位著名人物,这些人中精神 极端失常者占83%,健康者仅占6.5%。 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心灵迷狂”。
14
15
• 4.心灵构造揭秘:破解人格三元
在人格结构说中,弗罗依德把人的个性模式分为三个 部分: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 所谓本我,指的是本能和原始的内驱力。弗罗依德把它 形容成“一口充满了沸腾着兴奋剂的大锅,各种激情、冲 动、欲望充斥其间。”它没有任何秩序和道德观念,不知 道什么是价值判断和思维法则,属于潜意识范畴,只服从 快乐原则。 • 但是,这种不受任何约束的本能满足势必会造成与社会 各种规范之间的冲突。社会规范不允许本我为所欲为,这 样本我于现实冲突的结果,使本我的一部分分化出来,成 为“自我”。 • “自我”属于意识的范畴,是人的精神中较高的一层, 它是本我和社会现实之间冲突的调解者,其活动服从“现 实原则”。
32
33
•
暗影(shadow)。这是精神中最隐蔽、最奥 秘的部分。由于它的存在,人类就形成不道德感、 攻击性和易冲动的趋向。 • 暗影代表一个人的性别,同时影响着这个人 与其他同性别的人的关系。他们往往把自己受压 抑的暗影冲动强加到别的同性别的人身上,因而 与同性别的人之间总处不好。唯有当自我与暗影 相互协调和谐时,人才会感到自己充满生命的活 力。 • 电影中的反面人物与黑暗,如弗地魔(黑暗之 神)
23
b 厄勒克特拉情结(electra complex)恋父 中国变形:张爱玲《心经》许小寒 许父 (峰仪) 段绫卿 《伊沙贝拉》警司马振成在职场不顺利 时,遇到了少女欣,在春宵一度之后得知 后者是自己的私生女。为了担起父亲的责 任,马振成一改放纵的生活作风,努力想 和欣建立正常的家庭。
24
25
16
17
•
• • • •
弗罗依德认为自我是可分的,从自我中分离出来的一 部分能够把自我本身看成是客观的对象,能够像对待其他 客观对象一样对待自我,它既能对自我进行监督和指导, 又能对自我进行谴责和惩罚。它代表的是理智和良知,总 是在法律、道德、宗教、传统习俗同无拘无束的本我发生 冲突时站出来,棒喝本我。他把从自我中分出的这一部分 叫“超我”。超我是人格中形成最晚,但却是最完善、最 合乎社会标准的部分。 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冲突能够创造一切。 举例: 《青蛇》本我快乐原则对自我屈服和超我规训的嘲弄 《月光宝盒》中的人物序列图
40
• 拉康现代精神分析的三个层面: 想象-象征-真实
• • 1.镜像阶段:幼儿经历了想象级(imaginary order) 产生想象物(imaginary),就是幼儿的幻想阶段。 幻想最初来自母体的影响,“它们正是那些填充物, 它们充塞主体自身,以与客体认同”。接着出现镜像“内 置”与“外置”的阶段。其灵感来自生态学。如:《小红 花》哭 镜像内置:这个阶段是主体与本人认同归一的过程。在 此之前,自我与世界、自我与母体是同一的,在幻想中同 一,直到镜像阶段,主体才正式确立了自己,从意识上形 成自我。 镜像外置:儿童照镜子时旁边有伴随的大人,儿童从镜 中看到自身与他人不同,从而且儿童感受到自己是人类的 一员,他必须与他们友好相处,服从社会给予他的命令。 人们所认识到的形象总是客体的一个变形,是人们想象 中的形象。
9
• 又如: • 电影、电视剧《长恨歌》 程先生 蒋丽丽
10
• 2.狩猎于幽密的精神森林:捕捉潜意识
• 在《精神分析引论》一书中,弗罗依德引入了 潜意识这一概念。他认为“一种历程若活动有某一 时间,而在那一时间内我们又无所知觉,我们便称 这种历程为潜意识”。 • 意识与潜意识:“冰山理论”海明威 • 潜意识所包括的内容都是一些原始冲动,各种 本能及与本能有关的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 • 这些欲望不被大多数人的生活所接纳,在现实 中大都不能得到满足,因为社会的法律、道德、伦 理、习俗等规范制约着它们,于是受到压抑的这些 欲望被深深地埋藏在潜意识中。
20
《月光宝盒》的意义:将真正有价值的乌 托邦从西天雷音寺转到了孙悟空的内心,将 禁欲的苦行与宏大叙事转化为“本我”与 “自我”相融合的快乐叙事。
5.创作主题和批评方法:两大情结
a 俄底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 源于古希腊索福克勒斯《俄底浦斯王》 中国变形:《菊豆》《风月》
21
22
36
•
• •
• • • • •
表现在影视剧作中,是大量有迹可循的神话原型和类 型人物形象的出现。 “死亡——再生”是各类原型的根本原型(母型)。 其他原型主题、原型意象、原型人物:地底旅行、升天、 天堂——冥名图象、寻父、替罪羊、命里注定不幸的女人 等。 影片《春去春又来》:水、蛇 影片《红颜》:水1.2.3. 影片《丰田汽车广告》 影片《周末情人》婴儿 拉拉 值得注意:“原型”并非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原型,因为 这种原型属于现实界,尚未抽象到象征界。我们在影视心 理学中所指的“原型”是在象征层面指称的。
•
“对当时的观众来说,非理性的大门开得更大了。因 为我们影片(《一条安达鲁狗》)里的画面,都是出自一 种原始的欲望冲动,我们并不想去探究这些画面形成的原 因。”
•它表现的ຫໍສະໝຸດ 全是一个• 幻想的世界,对超现实主 • 义者来说,幻想的真实是 • 惟一的真实 。
7
• 提示:
• 所谓力比多的升华,具有两方面意义: • A 艺术创作主体也可以从中获得力比多的升华 • B 艺术作品中的人物通过艺术游戏,获得了力比 多的升华,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放牛班的春天》
34
35
2.集体无意识与影视创作 • 人类祖先的经验经过不断重复以后,便会在种 族的心灵上形成所谓的“积淀”之物——“原始意 象”(theprimordialimage);它们被保存在种族 成员的“集体无意识”里,世世代代沿传不止。这 样的“原始意象”就是“原型”。 • 最重要的原型主要有英雄(性格中的理想自 我)、阴影(性格的对立面)、阿尼玛或阿尼姆斯 (异性形象)、智慧老人(激发智慧的直觉)、自 性(性格的完整性)、圣婴(预示新生)等。它能 唤起观众潜意识中的原始经验,使其产生深刻、强 烈、非理性的情绪反应。
18
19
• • • • • • •
李碧华的观点: 唐僧与悟空 -远之则怨,近之则恨 ——同志? “我不要你了” “你回花果山也罢” “若是再和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 弗洛伊德:取经队伍的三层组合论 八戒 id 本我:高老庄的娘子。本我没有时间与进化观念, 因此对西天取经的宏伟叙事盒目的论毫不感兴趣 • 悟空 ego 自我:头顶紧箍咒。自我与超我战争的场所。 • 唐僧 super-ego 超我:坚持信仰,普救众生 • 然而转换视角,从性的角度上看,本我的层面没有发生 改变,自我和超我的位置颠倒。如:女儿国一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