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预防体系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
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隐患排查治理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有效的隐患排查和治理可以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更好地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双重预防体系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双重预防体系的定义、组成和实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双重预防体系的定义双重预防体系是指将隐患排查和隐患治理相结合,采取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工作原则,建立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既防患于未然,又迅速有效地进行事故处置和救援。
二、双重预防体系的组成双重预防体系包括隐患排查和隐患治理两个方面。
1. 隐患排查隐患排查是指对各个环节、各个岗位的潜在隐患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和排查工作。
隐患排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排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贯彻情况的排查•生产设施设备的安全状况的排查•操作规程和岗位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的排查•现场作业环节的安全隐患的排查•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的开展情况的排查通过对隐患进行全面系统的排查,可以找出各个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下一步的隐患治理提供依据。
2. 隐患治理隐患治理是指根据排查得出的隐患清单,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治理和整改的工作。
隐患治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具体的治理计划和整改方案•落实责任,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限•加强监察检查,确保整改到位•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防止问题再次发生通过隐患治理,可以有效地消除事故隐患,减少事故的发生和伤害。
三、双重预防体系的实施双重预防体系的实施需要以下几个步骤:1. 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标准,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要求,为隐患排查和隐患治理提供指导。
2. 建立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对排查和治理工作进行奖惩,激励相关人员积极参与。
同时,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工作的有效性和效果。
3. 加强培训和教育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提高隐患排查和治理的能力。
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隐患排查和治理是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为了更好地防范和化解各种安全风险,建立双重预防机制至关重要。
一、隐患排查隐患排查是指对潜在危险和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加以解决的过程。
在实施隐患排查时,需要以下几个步骤:1.制定排查方案:明确排查的范围和对象,确定排查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2.进行实地排查:对各项存在潜在危险的地方进行仔细排查,记录隐患情况。
3.制定隐患清单:将排查出的隐患整理成清单,分析其危害和可能导致的后果。
4.提出整改建议:对每一项隐患提出具体的整改方案和改进措施。
二、隐患治理隐患治理是在排查出的隐患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措施,消除安全隐患,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过程。
在进行隐患治理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落实责任:明确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建立健全的工作责任制度。
2.加强监督: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监督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隐患治理工作。
3.推进整改: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确保措施到位。
4.定期检查:建立定期检查机制,定期对隐患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三、双重预防机制双重预防机制是指在隐患排查和治理的基础上,采取多层次、多角度的预防措施,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的水平,有效防范各类安全风险。
双重预防机制的几大举措包括:1.定期演练:开展紧急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理能力和危机意识。
2.安全教育:加强员工安全生产知识教育,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3.督察检查:建立不定期、突击式的督查检查机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反馈评估:对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措施。
双重预防机制的建立和落实,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还能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结语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是保障公共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制度
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一种有效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在各行各业中,隐患的存在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对人员和财产造成重大威胁。
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隐患,许多企事业单位纷纷建立了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这一主题,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并提供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1. 什么是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指为了确保生产和工作环境的安全和稳定,将“排查”和“治理”相结合的预防性管理模式。
排查是指对潜在的隐患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发现和识别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治理是指针对已经发现的隐患,采取措施予以消除或降低风险。
通过建立和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2. 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重要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于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全面排查,可以发现潜在的隐患,解决事故发生的隐患源头。
及时治理发现的隐患,可以遏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管理制度,有助于企业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并提升员工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和安全意识。
3. 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管理模式在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管理模式中,可以采用以下步骤:第一步:建立组织机构和责任体系。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在隐患排查治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相关的工作小组或者责任部门,确保机制的顺利运行。
第二步: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和管理规定。
包括隐患排查的标准和方法、隐患治理的流程和方法以及信息反馈和沟通的机制等。
第三步:实施全面的隐患排查。
通过检查、调研和巡查等方式,发现隐患并进行记录和评估。
第四步:采取有效的隐患治理措施。
根据排查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隐患治理方案并组织实施,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消除或者降低风险。
第五步:建立健全的隐患上报和信息反馈机制。
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
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一、概述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指采取多项措施,从源头上预防事故隐患的产生,同时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方面更为严格,切实提高事故预防和处理能力。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实施方案。
二、隐患排查方案1.建立隐患排查检查制度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检查制度,制定明确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将安全隐患排查纳入公司日常工作,明确责任和任务。
同时加强对隐患排查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排查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加强隐患排查设备和技术采用先进的隐患排查技术和设备,例如使用红外线测温仪对电缆、电器设备等进行检测,对重要设备进行振动、震动测试,及时发现隐患,并进行修缮。
同时,建立健全设备台账,确保设备得到及时的维修和保养,减少隐患的发生。
3.加强隐患排查的信息化建设隐患排查的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事故预防能力的重要手段。
建立隐患信息库,定期对重要设备进行巡检,并将检查结果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记录和传递,形成闭环管理,进一步提高隐患排查的效率和及时性。
三、隐患治理方案1.建立安全制度在公司的设备、用电、生产等各方面加强安全检查,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
例如确保设备的合理使用和操作,防止操作错误引发事故。
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对生产工作中使用的设备和工艺流程进行详细的操作规程,严格执行,避免因操作不规范而引发事故。
3.加强事故应急预案的建设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制定应急处置措施,开展紧急应急演练,确保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处置事故。
四、实施效果通过实施隐患排查和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公司将有效降低生产事故的风险,提高在生产过程中管理的有效性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安全水平,保证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职业病危害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管理制度1.目的和范围本管理制度旨在确保职业病危害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防体系的有效运行,保障员工职业安全与健康。
适用于本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相关的所有岗位和工作场所。
2.职责和义务2.1 企业领导层应确保职业病危害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组织机构完备,并明确职责分工。
2.2 负责人应根据岗位特点和风险程度,编制并实施相应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计划,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2.3 员工应配合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积极参与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风险管控措施3.1 在招聘时需进行体检,并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和危害程度确定适宜的控制措施。
3.2 对危险作业岗位的员工,应配备专门的个人防护装备,并进行安全操作培训,保证其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工作。
3.3 建立完善的通风换气系统、废气处理系统等,减少有害物质的浓度和作业空间污染。
4.隐患排查治理4.1 隐患排查治理应定期进行,确保可能存在的危险隐患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
4.2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记录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整改措施和效果。
4.3 针对常见的职业病危害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有效执行。
5.应急处置5.1 建立应急预案,明确各岗位在突发事件中的应急职责和处置措施。
5.2 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提前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6.培训和宣传6.1 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培训活动,使员工了解相关知识和技能。
6.2 制作宣传资料,加强职业病危害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宣传力度,提高员工的职业危害意识。
7.监督和评估7.1 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确保职业病危害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有效实施。
7.2 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总结经验和教训,完善制度和标准。
8.处罚和奖励8.1 对违反职业病危害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规定的员工,按照公司纪律处罚条例进行相应处理。
双重预防体系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双重预防体系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一、背景随着现代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于安全、环境保护以及食品安全等问题的重视也日益加强。
为了加强对各类潜在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工作,建立起双重预防体系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共识。
本制度的制定旨在确保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并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
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目标1.确保在安全、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等方面不发生重大事故的风险。
2.建立起隐患排查和治理的常态化机制,形成持续改进的工作氛围。
3.明确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对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隐患的责任人进行追责。
三、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内容1.确定隐患排查的频率和方式:根据企业的特点和风险情况,制定相应的排查频率和方式,例如定期排查、不定期排查、重大风险排查等。
2.确定隐患排查的范围和内容:明确需要进行排查的具体范围和内容,例如设备安全、生产环境、劳动保护、职业危害等,确保排查的全面性和精准性。
3.确定隐患排查的具体流程:明确隐患排查的具体流程,包括排查计划制定、实施、整理隐患清单、隐患整改等环节,确保流程的规范性。
4.确定隐患治理的具体要求:明确对于不同隐患的处理要求,包括即时报告、停工整改、设备更换修复等,确保对隐患的及时处理。
5.确定责任追究的机制:对于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隐患的责任人进行相应的追责,包括警告、罚款、停职、辞退等,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
四、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实施1.设立专门的隐患排查治理团队:公司应设立专门的隐患排查治理团队,负责制定排查计划、组织实施隐患排查、整理隐患清单以及督促隐患整改等工作。
2.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3.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无人机、传感器等,对可能存在潜在隐患的区域进行巡查和监测,提高排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4.定期组织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主要内容
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主要内容1. 引言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一种重要的安全管理机制,旨在识别和消除潜在的安全风险,从而预防事故和意外事件的发生。
本文将深入探讨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主要内容和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2. 隐患排查隐患排查是指通过系统性的、有组织的方式,对企业、工程、项目或环境等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和隐患排查。
其目的是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潜在的风险。
在实施隐患排查时,需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和专业的技术,结合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全面了解潜在的风险源和隐患点。
3. 隐患治理隐患治理是指针对发现的隐患点和风险源,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进行整改和治理。
治理措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包括技术改进、设备更新、管理强化等。
治理的目标是消除或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4. 双重预防机制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指在隐患排查和治理的过程中,通过双重措施来提高安全防护水平。
通过隐患排查,识别并排除潜在的安全风险。
通过隐患治理,减少或消除已经存在的隐患。
通过这种机制,可以更好地避免事故和意外事件的发生,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
5. 应用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领域,如化工、石油、矿山等,该机制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导致爆炸、泄漏等事故的隐患。
在建筑领域,该机制可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在交通运输领域,该机制可以提高道路和公共交通的安全性,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6. 总结与回顾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通过全面的隐患排查和治理措施,提高了安全防护水平,预防了事故和意外事件的发生。
该机制在不同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为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7. 观点和理解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一种控制风险的有效手段。
在实际中,我认为应该将该机制应用于更多领域,并结合先进的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提高隐患排查治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双重预防体系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集团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1.目的为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各级部门、人员安全生产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制度。
2.适用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3.依据《中华人民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国主席令第十三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第16号)4.定义4.1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场所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
包括:(1)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人的行为及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和相关规章制度规定的情况。
(2)法律法规、标准规及相关制度未做明确规定,企业危害识别过程中识别出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人的行为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等。
4.2隐患排查建筑施工隐患排查类型主要包括:日常排查、综合性排查、专项排查、季节性排查、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排查、事故类比排查、复工前排查、专家隐患排查和企业负责人带班检查等。
4.2.1. 日常隐患排查日常隐患排查是指施工作业班组、施工作业人员的交接班检查和作业中的检查,以及项目部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电工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性检查,主要包括:(1)施工班组在交接班前后组织一次隐患排查,施工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随时进行隐患排查;(2)项目部安全员每天在施工现场开展安全检查,并现场监督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实施;(3)设备管理员针对施工现场设备每天进行一次排查;(4)电工对施工现场施工用电每天进行一次巡查。
4.2.2. 综合性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是指以保障安全生产为目的,以安全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由企业或项目部各相关专业人员和部门(分包单位、施工班组)共同参与的全面检查。
双重预防体系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Xx有限公司双重预防体系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编制:审核:批准:xx年xx月xx日1.目的通过对发生的事故、事件及不符合进行调研、排查和原因分析,及时采取整改措施,以消除现实的、潜在的事故隐患,从而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
2.范围公司内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工作。
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第16号)《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安监总管三〔2012〕103号)《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安监总管三[2011]93号)《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山东省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省政府令298号修订)《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和《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管三函〔2017〕121号)《化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DB37/T3010-20174.职责4.1公司总经理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保证隐患治理的资金投入,及时掌握重大隐患治理情况,负责重大危险源的隐患排查,治理重大隐患前要督促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4.2生产副总为综合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公司级负责人,负责组织节假日等专项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情况,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总经理报告重大情况。
4.3分管安全副总负责协助生产副总组织安全生产检查,负责二级危险源的隐患排查,负责季节性、综合等安全检查并对隐患整改进度进行监督和验证。
4.3安环部负责拟定公司年度安全检查计划;负责公司级综合安全检查、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检查、季节性检查的组织实施,整改情况的监督及复查。
4.4生产部负责定期组织危险工艺专项检查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
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主要内容解析
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主要内容解析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主要内容解析隐患排查治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管理手段,旨在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风险,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防机制由隐患排查和隐患治理两个环节组成,本文将分别对这两个环节进行探讨,并提供总结和观点。
一、隐患排查隐患排查是指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细致的排查和检查,以确认并记录存在的问题。
隐患排查应该覆盖各个领域和环节,包括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环境安全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制定排查计划:在排查前,应制定详细的排查计划,包括排查的范围、内容、方法和时间等。
计划的制定有助于提高排查的效率和全面性。
2. 实地勘查:隐患排查应该通过实地勘查的方式进行,以确保对各种潜在的隐患进行准确的评估。
在实地勘查中,需要仔细观察、记录和拍摄可能存在的隐患。
3. 分析评估:对实地勘查的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确认存在的隐患,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和优先级。
4. 形成报告:根据实地勘查和评估结果,形成隐患排查报告。
报告应该包括隐患的详细描述、危害程度、治理建议和预防措施等内容。
二、隐患治理隐患治理是指在隐患排查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或行动来消除或减轻隐患的危害。
隐患治理应该根据隐患的危害程度和优先级有针对性地进行,以下是治理的常见措施:1. 加强管理:通过优化管理制度、增加监管力度和加强培训等方式,提高组织、单位和个人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减少隐患的发生。
2. 改善设施:对存在隐患的设施进行改善和加固,以提高其安全性能。
例如,在公共场所增设灭火器、设置消防通道等。
3. 加强维护:加强设施和设备的维护工作,及时修复和更换老化和损坏的部件,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4. 安全教育: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员工和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总结和观点: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是中国在安全生产领域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方法预防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减少事故的发生。
这一体系融合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隐患排查、事故预防等多个方面,以实现对安全生产全过程的监管。
风险分级管控:
1. 风险评估:通过对生产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估,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的可能性。
2. 风险分级: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将风险分为不同等级,以便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3. 风险控制: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技术、管理、教育等综合性措施,以控制或降低风险到可接受的水平。
隐患排查治理:
1. 隐患排查:定期对生产设施、作业流程、安全管理制度等进行全面检查,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2. 风险隐患登记:对发现的隐患进行登记,分析隐患的原因、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及所需的治理措施。
3. 隐患治理:根据隐患等级和登记的信息,制定并实施整改计划,消除或减轻隐患带来的风险。
4. 隐患治理效果评估:对治理后的隐患进行跟踪评估,确保整改措施有效,风险得到控制。
双重预防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要求企业从源头上识别和控制风险,同时通过隐患排查治理,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两相结合,形成预防事故的闭环管理。
这样的体系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事故发生,保护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
双重预防体系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郑州一建集团有限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1.目的为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各级部门、人员安全生产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三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第16号)4.定义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场所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
包括:(1)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人的行为及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相关规章制度规定的情况。
(2)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制度未做明确规定,企业危害识别过程中识别出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人的行为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等。
隐患排查建筑施工隐患排查类型主要包括:日常排查、综合性排查、专项排查、季节性排查、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排查、事故类比排查、复工前排查、专家隐患排查和企业负责人带班检查等。
日常隐患排查日常隐患排查是指施工作业班组、施工作业人员的交接班检查和作业中的检查,以及项目部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电工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性检查,主要包括:(1)施工班组在交接班前后组织一次隐患排查,施工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随时进行隐患排查;(2)项目部安全员每天在施工现场开展安全检查,并现场监督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实施;(3)设备管理员针对施工现场设备每天进行一次排查;(4)电工对施工现场施工用电每天进行一次巡查。
综合性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是指以保障安全生产为目的,以安全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由企业或项目部各相关专业人员和部门(分包单位、施工班组)共同参与的全面检查。
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主要内容
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主要内容背景介绍隐患排查治理是指对现有的或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避免事故的发生或减小事故的影响。
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公共服务等领域中,隐患排查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增强隐患排查治理的效果,双重预防机制被引入,以从源头上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主要内容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主要包括预防为主和防范为先两个方面。
1. 预防为主预防为主是指在隐患排查治理中,通过加强管理、加强技术措施和提高员工素质,从源头上防止事故的发生。
a. 加强管理加强管理是预防为主的重要环节。
管理层应建立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明确责任和权力,确保各级管理人员履行职责。
此外,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和掌握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b. 加强技术措施加强技术措施是预防为主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可以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可视化监控系统等,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控和控制。
此外,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查和维修设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c. 提高员工素质提高员工素质是预防为主的关键环节。
通过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
例如,在建筑施工领域,可以加强对施工工人的安全教育,教导他们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装备,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 防范为先防范为先是指在隐患排查治理中,通过防范和控制措施,尽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和扩大。
a. 风险评估和预警风险评估和预警是防范为先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潜在风险的评估,确定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其影响,及时采取预警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或减小事故的影响。
例如,在交通运输领域,可以通过监测交通流量、道路状况等信息,提前预警交通拥堵或事故,引导交通流向,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b. 设立安全标准和规范设立安全标准和规范是防范为先的重要手段。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活动。
第三条本公司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责任到人的原则,实行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相结合,全面提高公司安全生产水平。
第四条公司应当设立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公司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活动。
第二章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第五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明确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目标、任务、方法和程序。
第六条公司应当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和评估,确定安全生产风险的种类、性质、范围和程度,并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措施。
第七条公司应当根据安全生产风险的等级,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确保安全生产风险处于可控状态。
第八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信息收集、报告、处理和发布制度,及时掌握安全生产风险的变化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三章隐患排查治理第九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隐患排查治理的目标、任务、方法和程序。
第十条公司应当定期组织人员进行隐患排查,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排除或者控制。
第十一条公司应当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评估,确定事故隐患的严重程度和整改难度,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第十二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信息收集、报告、处理和发布制度,及时掌握事故隐患的变化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四章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保障第十三条公司应当设立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相关的费用支出。
第十四条公司应当加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应急能力。
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工作要点
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工作要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是建立在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之上的一项重要工作。
其目的是识别和评估企业内外部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及时采取措施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治理和监控,以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员工的身体健康安全。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的工作要点。
1.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制度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安全风险的级别和管理要求。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将安全风险进行细化分类分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同时,要对不同级别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量化,确定各级别风险的阈值和应对措施。
2.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其次,需要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确保全面、系统、有效地开展隐患排查工作。
制度应明确隐患排查的频次、方法和责任分工,要求各部门、岗位按照制定的计划和要求进行隐患排查,并及时整改。
同时,要加强隐患的信息化管理,建立隐患登记、追踪和闭环处理的机制,确保隐患得到及时处理和彻底解决。
3.加强隐患排查技能培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有效实施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知识。
企业应加强隐患排查技能培训,提高员工对于常见安全隐患的识别能力和处理能力。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隐患排查方法、隐患排查的注意事项、隐患整改的要求等方面的内容,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能力。
4.强化监督与评估机制要建立健全监督与评估机制,确保各项制度和要求得到有效实施。
监督与评估应包括对安全风险的监测和分析,对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的检查与评估,对整体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等。
同时,要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明确安全工作的指标和要求,并将安全管理纳入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中,与其他业务目标相结合。
5.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的工作要点还包括健全应急管理机制。
企业应建立应急预案,明确各岗位的应急职责和处置流程,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制度
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制度概述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制度是为了加强安全管理,防止事故和隐患的发生而建立的一套体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制度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一、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必要性1.1 事故预防的重要性 - 通过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可以提前发现和解决潜在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事故的发生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对社会秩序和稳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建立事故预防机制至关重要。
1.2 双重预防机制的优势 - 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设计,能够从源头上控制事故风险,既强调隐患排查,又突出治理手段,形成双重预防的体系,具有更高的防范效果。
- 双重预防机制能够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形成全员监督的局面。
二、隐患排查的重要性与方法2.1 隐患排查的重要性 - 隐患排查是制度运行的基础,是事故预防的第一步,目的是发现隐患并及时治理,以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 通过定期、全面的隐患排查,可以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2.2 隐患排查的方法 - 定期组织隐患排查,可以通过检查、巡视、抽查等方式,发现和记录问题,确保及时整改。
- 针对不同的行业和工种,可以采用专业的仪器设备进行隐患排查。
- 针对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可以加强隐患排查的频率和力度,确保安全工作的质量。
三、隐患治理的重要性与方法3.1 隐患治理的重要性 - 隐患治理是隐患排查的延伸,目的是通过针对性的措施,消除已经发现的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
- 隐患治理需要在隐患排查的基础上,制定治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通过对问题的整改和改进,提高安全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3.2 隐患治理的方法 - 针对不同的隐患,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和措施,确保整改的效果。
- 建立健全的隐患整改和验收机制,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实施和验收的标准化。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制度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制度指的是企业或组织为了保障员工和财产安全,根据安全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管理,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管控,同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加强对潜在风险的检查和处理,以实现安全风险的双重预防。
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1.制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根据企业或组织特点和相关法律法规,确定一套合理的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对不同类型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定义,以便进行有效的管控。
2.安全风险评估与等级划分:通过对各项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严重程度和可能的影响,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分级管控。
3.制定风险管控策略: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策略和措施,包括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理,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和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4.风险监控与反馈: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管控措施的检查与评估,对可能出现的新风险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并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和人员,确保风险不断得到控制。
1.隐患排查机制:建立完善的隐患排查制度,明确责任人和排查频次,定期对全面或重点隐患进行排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
2.隐患整改措施:在排查出隐患后,根据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和时间表,并明确责任人,确保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
3.隐患整改跟踪与检查:对已整改的隐患进行复查和检测,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及时反馈结果,对整改不到位的问题进行强化督查和处理。
4.预防与教育:除了对已存在的隐患进行排查和整改外,还应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从源头上减少隐患的发生。
总结起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制度是企业或组织保障员工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制度和措施。
通过风险评估和分类管控,有效地控制和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严重性;通过建立隐患排查机制和整改措施,保证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从而消除安全隐患。
只有做好安全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才能保障企业或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和员工的身心健康。
双重预防体系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项目级)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第一章目的:为保证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两个体系”的有效运行,落实项目安全目标管理,明确各级安全管理责任,做好事故预防、安全隐患、问题整改工作,规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要求,保证隐患(违章)整改工作的闭环控制,防止因隐患整改不及时造成的安全事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章适应范围本制度适用于“项目所属各部门及班组。
第三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一条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小组。
组长:(项目经理)副组长:(安全负责人)组员:(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施工员)、(安全员)、(预算员)、(材料员)、(质检员)组员下设各个班组:安装班组、混凝土班组、钢筋班组、脚手架班组、起重设备班组、砌体班组、抹灰班组、外墙保温班组。
各班组下设本班组作业人员。
第二条职责分工(1)项目部职责——全面负责项目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制定,确保项目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有效运行;——明确项目部各部门、班组、作业人员的安全职责;——确保项目部、班组、作业人员全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负责对施工作业班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负责编制项目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对项目部隐患排查治理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进行治理;——负责组织一般事故隐患评估,并对自行管理的事故隐患进行整改、验证等工作;——对项目部隐患排查治理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及时上报。
(2)施工作业班组职责——全面落实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运行,确保项目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运行有效;——明确本班组各岗位的安全职责与责任,确保本班组、岗位人员全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掌握本班组涉及的风险分布情况、可能后果、典型控制措施及可能存在的隐患;——组织本班组人员随时对作业进行隐患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及一般事故隐患及时上报;——负责对企业、项目部排查出的隐患落实整改。
(3)施工作业人员职责——施工作业人员应全员参与隐患排查活动,确保工程项目的设备设施、作业活动风险得到全面控制;——施工作业人员应随时对作业进行隐患排查,及时上报发现的事故隐患;——施工作业人员应对本岗位排查出的隐患落实整改。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制度安全风险的发生往往会给企业和个人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做好安全风险的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双重预防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才能更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
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根据安全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和概率,将安全风险进行分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以控制。
安全风险的评估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前提和基础。
评估安全风险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确定安全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而确定安全风险的等级。
在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时,需要根据不同等级的安全风险采取不同的措施。
对于高风险等级的安全风险,需要加强监管和控制措施,确保安全风险不会发生;对于中等风险等级的安全风险,需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和监控措施,及时发现和控制风险;对于低风险等级的安全风险,则可以采取常规的管理措施来加以控制。
另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流程,明确责任人和实施细则,确保措施的有效执行。
只有通过严格的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措施,才能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二、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治理是指对潜在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和治理,以消除安全隐患,降低安全风险。
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只有做好隐患排查治理,才能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隐患排查治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隐患排查的时间、范围和责任部门,确保隐患排查的全面性和及时性。
2.开展隐患排查。
企业应定期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对各个部门和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确定隐患的类型、数量和影响程度。
3.制定隐患治理方案。
根据隐患排查结果,制定相应的隐患治理方案,明确隐患的治理目标、责任人和时间计划,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治理。
4.实施隐患治理。
企业应根据隐患治理方案,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隐患进行治理,确保隐患得到有效控制,降低安全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一建集团有限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1.目的为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各级部门、人员安全生产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三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第16号)4.定义4.1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场所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
包括:(1)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人的行为及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相关规章制度规定的情况。
(2)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制度未做明确规定,企业危害识别过程中识别出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人的行为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等。
4.2隐患排查建筑施工隐患排查类型主要包括:日常排查、综合性排查、专项排查、季节性排查、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排查、事故类比排查、复工前排查、专家隐患排查和企业负责人带班检查等。
4.2.1. 日常隐患排查日常隐患排查是指施工作业班组、施工作业人员的交接班检查和作业中的检查,以及项目部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电工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性检查,主要包括:(1)施工班组在交接班前后组织一次隐患排查,施工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随时进行隐患排查;(2)项目部安全员每天在施工现场开展安全检查,并现场监督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实施;(3)设备管理员针对施工现场设备每天进行一次排查;(4)电工对施工现场施工用电每天进行一次巡查。
4.2.2. 综合性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是指以保障安全生产为目的,以安全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由企业或项目部各相关专业人员和部门(分包单位、施工班组)共同参与的全面检查。
其中,企业(或区域分公司)至少每月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项目部至少每周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
4.2.3. 专项隐患排查专项隐患排查主要是针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普遍问题和突出问题进行的检查,以及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的隐患排查。
专项隐患排查应由企业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
专项隐患排查应制定工作方案,隐患排查工作方案中应明确排查的要求,如:组织人员、排查方式方法、排查范围、工作程序等。
4.2.4. 季节性隐患排查季节性隐患排查是指根据各季节施工特点开展的隐患排查,企业应至少在春季、夏季和冬季分别组织开展一次排查,排查重点主要包括:(1)春季以防风、防触电、防解冻坍塌、高处坠落、临边防护、开工复查等为重点;(2)夏季以防雷、防风、防洪、防暑降温、高处坠落、临边防护等为重点;(3)冬季以防火、防雪、防冻、防滑、防风、高处坠落等为重点。
4.2.5. 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主要是指在重大活动和节假日前,对施工现场是否存在异常状况和事故隐患,以及应急工作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的检查。
企业应至少在五一、十一、春节等节假日或重大活动前进行一次隐患排查。
4.2.6. 事故类比隐患排查事故类比隐患排查是对本企业内和同类企业发生事故后的举一反三的安全检查。
当本企业施工项目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其他施工企业发生比较典型或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企业应及时进行事故类比隐患专项排查。
4.2.7. 复工前隐患排查复工前隐患排查是工程项目因故停工再次施工前进行的隐患排查。
工程项目因存在安全隐患下达停工令后,或因其他原因暂停施工时间超过30天以上,在准备复工前,项目部应进行一次隐患排查。
4.2.8. 专家隐患排查专家隐患排查是指企业外聘专家对企业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事故隐患进行的检查。
专家隐患排查应按签订的协议执行,协议中应明确外聘专家工作的计划、频次、内容、复查等相关要求。
4.2.9. 企业负责人带班检查企业负责人带班检查是指由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带队实施对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生产状况及项目负责人带班生产情况的检查。
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要定期带班检查,每月检查时间不少于其工作日的25%。
当工程项目进行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施工和工程项目出现险情或发现重大隐患时,施工企业负责人应到施工现场进行带班检查。
企业负责人是指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总经理、主管质量安全和生产工作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和副总工程师。
5.职责5.1企业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和防控的责任主体,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完善事故隐患自查、自改、自报的管理机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从业人员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责任,并加强对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保证隐患排查治理的落实。
5.2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各分管负责人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
5.2.1企业主要负责人保证隐患治理资金投入,及时掌握重大隐患治理情况,治理重大隐患前督促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5.2.2负责督促、检查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情况,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本单位无力解决的重大隐患,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报告。
5.3安全部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当及时向各部门发出预警通知。
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生产装置运行和人员安全的情况时,应当及时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
5.4主要负责人负责公司综合级、季节性和节假日前安全检查组织、实施、验证,同时应当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并向从业人员通报;负责公司各类事故隐患排查、评估、整改的评审评价工作;负责各单位上报事故隐患的统计、汇总工作;负责定期组织各专业职能管理部门评审、修订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安全检查表,不断提高安全检查深度和广度。
5.5安全部负责日常隐患的排查、评估、整改的评审评价工作;负责事故隐患的原因分析、倒查和统计上报工作。
同时应当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并向从业人员通报。
6.基本要求6.1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风险管理要素的重点内容,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原则,明确职责,建立健全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保证制度有效执行的管理体系,努力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消除各类安全生产隐患,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体系,努力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消除各类安全生产隐患,保证企业安全生产。
应根据生产运行特点,制定安全检查计划,明确检查的目的、内容、要求,并编制《隐患排查记录表》。
安全检查时应按照安全检查表内容逐项进行检查,形成隐患和问题清单,并与安全目标责任考核挂钩。
企业应定期组织对安全检查表进行评审、修订和完善,并做好检查人员和培训工作。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对安全检查表进行修订:(1)颁布实施有关新的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或原有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重新修订的;(2)装置和重要的设备设施发生重大改变的;(3)发生事故或对事故、事件有新的认识;(4)周边安全生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5)危害因素辨识结果有较大变动或识别出新的危害因素。
6.2 隐患排查要按专业和部位,明确排查的责任人、排查内容、排查频次和登记上报的工作流程。
6.3隐患排查要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及时发现、不留死角。
7.事故隐患排查方式、频次7.1 事故隐患排查方式事故隐患排查与日常巡查和专项安全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7.2事故隐患排查频次(1)日常安全检查排查至少每周组织一次,并要求立即整改完毕,如有无法整改项,立即上报安全部处理;(2)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必须进行一次隐患排查。
(3)当获知同类企业发生伤亡及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时,应举一反三,及时进行事故类比隐患专项排查。
8.事故隐患排查内容根据本企业生产装置的特点,隐患排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企业和项目部主要排查工程项目隐患治理情况、工程项目定期隐患排查情况、施工班组定期隐患排查情况、隐患排查资料情况及其它应排查的内容。
(2)施工班组和作业人员主要排查班组、作业岗位隐患治理情况、隐患排查资料情况及其它应排查的内容。
9.隐患治理与上报9.1 隐患级别事故隐患可按照整改难易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性,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能够及时整改,不足以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无法立即整改且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较大财产损失的隐患。
9.2隐患治理隐患治理要做到方案科学、资金到位、治理及时、责任到人、限期完成。
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治理前要研究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防止隐患发展为事故。
隐患治理要分类实施:9.2.1项目部自行组织排查出的隐患,如实记录在安全检查台账(项目部保存),并按照规定的期限按期整改,安全部负责跟踪落实。
9.2.2安全部组织排查出的隐患,编制事故隐患整改记录表,安全部监督落实整改情况并如实在事故隐患整改回执单和安全检查台账中做好登记。
9.2.3一时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要按照评估—治理方案论证—资金落实—限期治理—验收评估—销号的工作流程,明确每一工作节点的责任人,实行闭环管理;重大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公司总经理应组织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隐患治理情况进行验收,保证按期完成和治理效果。
9.2.4企业应对排查出的各级隐患,做到“五定”(定人员、定时间、定责任、定标准、定措施),并将整改落实情况纳入日常管理进行监督,及时协调在隐患整改中存在的资金、技术、物资采购、施工等各方面问题。
对一般事故隐患,由责任单位立即组织整改。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确定风险可接受标准,评估隐患的风险等级。
9.2.5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应满足以下要求:1.企业应对重大事故隐患组织评估,并编写重大隐患评估报告书。
评估报告书主要内容应包括:隐患的类别、影响范围、风险程度和对隐患的监控措施、治理方式、治理期限的建议等。
2.企业应根据评估报告书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并向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事故隐患的影响范围和程度;(2)治理的目标、任务和时限;(3)采取的方法和措施;(4)治理资金和物资的来源及其保障措施;(5)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6)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3.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应由企业组织人员按照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进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