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位线定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图DE//BC,DE=BC/2,则D是AB的中点,E是AC的中点。
逆定理二:在三角形内,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且与另一边平行的线段,是三角形的中位线。
如图D是AB的中点,DE//BC,则E是AC的中点,DE=BC/2
【证法①】
取AC中点G ,联结DG
则DG是三角形ABC的中位线∴DG∥BC
又∵DE∥BC
19.如图,△ABC中,如果AB=30cm,BC=24cm,AC=27cm,AE=EF=FB,EG∥DF∥BC,FM∥EN∥AC,则图中阴影部分的三个三角形周长之和为( )
A.70cmB.75cmC.80cmD.81mc
20.如图,DE是△ABC的中位线,F是DE的中点,BF的延长线交AC于H,则AH∶HE等于( )
(8)等腰梯形的两腰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
性质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
梯形中位线的2倍乘高再除以二就等于梯形的面积,用符号表示是L.
L=(a+b)÷2
已知中位线长度和高,就能求出梯形的面积.
S梯=Lh
中位线在关于梯形的各种题型中都是一条得天独厚的辅助线。
证明
四边形ABCD是梯形,AD∥BC,E、F分别是AB、CD边上的中点,求证:EF∥AD,且EF=(AD+BC)/2
∵AD∥BC∴EF∥AD∥BC
3.扩展
三角形三条中位线所构成的三角形是原三角形的相似形。
三、基本题组
1.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2.顺次连结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3.顺次连结矩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4.顺次连结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5.顺次连结正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6.顺次连结梯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7.顺次连结直角梯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8.顺次连结等腰梯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9.顺次连结对角线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
10.顺次连结对角线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矩形;
11.顺次连结对角线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三角形、梯形中位线综合练习
A.平行四边形B.矩形C.正方形D.菱形
15.M、N、P、Q顺次为四边形ABCD各边的中点,下面条件使四边形MNPQ为正方形的条件是( )
A.四边形ABCD是矩形B.四边形ABCD是菱形
C.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D.四边形ABCD中,AC⊥BD,且AC=BD
16.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a、b、c,它的三条中位线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这个新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又组成一个小三角形,这个小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又组成一个新小三角形,则最小的三角形的周长是( )
∴DG和DE重合(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重合)
2、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中位线是三角形与梯形中的一条重要线段,由于它的性质与线段的中点及平行线紧密相连,因此,它在几何图形的计算及证明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角形、梯形中位线定理不仅反映了线段的相等关系,也反映了线段间的倍半关系。此外,证明线段相等或倍半关系还有其他方法,你能指出一些其他的常用方法吗?
二、选择题
12.梯形的上底长4cm,下底长6cm,则梯形的中位线长为( )
A.12cmB.5cmC.10cmD.20cm
13.如果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3,那么连结各边中点所成的三角形周长为( )
A.9B.6C.3D.
14.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那么顺次连结四边形ABCD各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一定是( )
6.已知梯形的中位线长16cm,梯形的一条对角线把中位线分成两条线段,这两条线段的差是4cm,则梯形上底长是cm.
7.如图,△ABC中,AD、BE是中线且交于G,那么 =.
第1题图 第3题图 第7题图
8.如图,梯形ABCD中,AD∥BC,AD=12,BC=16,中位线EF与对角线分别相交于H和G,则GH的长是.
9.如果中位线长是5,那么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是.
10.如图,梯形ABCD中,AD∥BC,EF为中位线,G为BC上任一点,如果S△GEF=2 cm2,那么梯形的面积是cm2.
11.如图,EF是△ABC的中位线,BD平分∠ABC交EF于D,若DE=2,则EB=_____.
第8题图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A.1∶1 B.2∶1 C.1∶2 D.3∶2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三、解答题
21.如图,△ABC中,D为AC的中点,E、F为AB的三等分点,CF交BD于G.求证:BG=GD.
22.如图,△ABC中,BM平分∠ABC,AM⊥BM,垂足为M,点N为AC的中点,设AB=10,BC=6,求MN的长度.
一、填空题
1.如图,EF是△ABC的中位线,EF=3,则BC=.
2.已知梯形的中位线长为9,一条底边长是12,那么另一条底边长是.
3.如图,把长为8cm的长方形对折,按图中的虚线剪出一个梯形并打开,则打开后的梯形中位线长为cm.
4.已知梯形的下底长为4cm,中位线长为3cm,则上底长为cm.
5.三角形各边分别是3cm、5cm、6cm,则连结各边中点所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
(3)两个中位线定义间的联系:可以把三角形看成是上底为零时的梯形,这时源自文库形的中位线就变成三角形的中位线。
二.中位线定理
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如图,三角形两边中点的连线(中位线)平行于第BC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三角形的中位线所构成的小三角形(中点三角形)面积是原三角形面积的四分之一。
∴DE=BC/2∴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成立.
法二:利用相似证
∵D,E分别是AB,AC两边中点∴AD=AB/2 AE=AC/2
∴AD/AE=AB/AC
又∵∠A=∠A∴△ADE∽△ABC
∴DE/BC=AD/AB=1/2∴∠ADE=∠ABC
∴DF∥BC且DE=BC/2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的逆定理
逆定理一:三角形内,与三角形的两边相交,平行且等于三角形第三边一半的线段是三角形的中位线。
中位线定理
一.中位线概念
(1)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2)梯形中位线定义:连结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
注意:
(1)要把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的中线区分开。三角形中线是连结一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而三角形中位线是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
(2)梯形的中位线是连结两腰中点的线段而不是连结两底中点的线段。
23.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CD,M、N、P分别为AD、BC、BD的中点,若∠ABD=20°,∠BDC=70°,求∠NMP的度数.
24.如图,在△ABC中,∠A+∠B=2∠ACB,BC=8,D为AB的中点,且CD= ,求AC的长.
25.如图,在△ABC中,∠B=2∠C,AD⊥BC于D,M为BC的中点,求证:DM= AB.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等角对等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
(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4)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5)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6)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7)平行四边形(包括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A. (a+b+c)B. (a+b+c)C. (a+b+c)D. (a+b+c)
17.如果梯形的一底为6,中位线为8,则另一底为( )
A.4B.7C.10D.14
18.如图,梯形ABCD中,AD∥BC,如果中位线EF的长为4cm,且BC=3AD,则梯形下底的长为( )
A.8cmB.6cmC.4cmD.2cm
证明:如图,已知△ABC中,D,E分别是AB,AC两边中点。
中位线证明
求证DE平行且等于BC/2
法一:过C作AB的平行线交DE的延长线于F点。
∵CF∥AD∴∠A=∠ACF
∵AE=CE、∠AED=∠CEF∴△ADE≌△CFE∴AD=CF
∵D为AB中点∴AD=BD∴BD=CF
∴BCFD是平行四边形∴DF∥BC且DF=BC
证明:
梯形中位线
连接AF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G。
∵AD∥BC∴∠ADF=∠GCF
∵F是CD的中点∴DF=FC
∵∠AFD与∠CFG是对顶角∴∠AFD=∠CFG
∴△ADF≌△CGF(ASA)∴AF=FG,AD=CG
∴F是AG的中点
∵E是AB的中点∴EF是△ABG的中位线
∴EF∥BG,EF=BG/2=(BC+CG)/2∴EF=(AD+BC)/2
26.如图,△ABC的∠ABC的平分线BE与BC边的中线AD垂直且相等,已知BE=AD=4,求△ABC三边之长.
27.如图,梯形ABCD,AD∥BC,AB∥DE,AE∥BD,AD延长线交CE于F.①求证:EF=FC;②若S△CED= S梯形ABCD时,求AD与BC的关系.
28.如图,同底边BC的△ABC与△DBC中,E、F、G、H分别是AB、AC、DB、DC的中点,求证:EH与FG互相平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