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食品安全概论-食品加工中的安全性问题(课堂讲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三、常用食品添加剂
• 6、着色剂(colour)
• 又称食用色素。指通过食品着色后改善其感官性状,增进 食欲的一类物质。
• 天然色素——红曲、虫胶红、姜黄、焦糖色、栀子黄等。 • 合成色素 • 苋菜红(amaranth)近年有报道称可致肿瘤和畸胎。
• 胭脂红(ponceau)为偶氮染料,无致癌性。
时,用硫磺燃烧时产生的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 而发生漂白作用。 • 亚硫酸的最大使用量:蜜饯、饼干、笋干、蘑菇、 糖果等。
三、常用食品添加剂
3、发色剂(Colour fixative) • 指食品加工工艺中使肉和肉制品呈现良好色泽的
非色素物质。 • 常用的发色剂为硝酸钠(sodium nitrate)、亚硝
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和科学院认为有促癌作用和 致癌作用,因而至今在美国仍被禁用。
三、常用食品添加剂
• 5、抗氧化剂(antioxidant) • 指防止食品因氧化而导致变质的一类物质。 • 丁基羟基茴香醚(butylated hydroxyanisole
BHA),日本、美国发现有促癌作用。我国常用于 饼干、方便面等食品中。 • 二丁基羟基甲苯(butylated hydroxytoluene BHT) • 茶多酚 • ……
二、辐照杀菌
辐照食品的安全性
食品在正常推荐(10kGy)的剂量辐射后其营养 成分损失很少,但维生素和脂肪对辐照敏感。
一般来说,脂溶性维生素较水溶性维一素对辐照 敏感,脂溶性维生素经辐照后损失较大,尤以维生 素E、K损失是大。
脂肪经高剂量辐射后,因氧化反应产生的自由基 及其衍生物会促进脂肪的氧化而使其发生酸败变性, 导致脂肪的消化吸收率降低。
第四章 食品加工中的安全性问题
第一节 物理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第二节 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第三节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食品添加剂、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了解物理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考核知识点:食品添加剂、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第一节 物理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微波加热技术与传统加热方式不同,它是通过被 加热体内部偶极分子高频往复运动,产生“内摩擦 热”而使被加热物料温度升高。
物质在微波场中所产生的热量大小与物质种类、 介电特性有很大关系,即微波对物质具有选择性加 热的特性。
第一节 物理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三、微波加工
微波加工对食品成分的影响 微波加热对食品中的氢键、范德华力、疏
酸钠(sodium nitrite)。 • 发色剂不但具有发色作用,还可以抑制肉毒梭菌
并具有赋香作用,在罐头食品生产中有重要作用。
三、常用食品添加剂
4、甜味剂(sweetener) • 指赋予食品甜味的食品添加剂。 • 糖精(saccharin),邻磺酰苯甲酰亚胺,甜度是蔗
糖的300倍。 • 甜蜜素(sodium cyclamate),环己基氨基磺酸钠,
第一节 物理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二、辐照杀菌 辐照食品:经过辐照处理的食品。 辐照剂量:食品在辐照过程中,通过辐射
区域时所吸收的能量。
第一节 物理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二、辐照杀菌 辐照食品的安全性 (1)营养安全性; (2)微生物学安全性; (3)综合毒理学安全性。
1
第一节 物理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气管哮喘、皮肤瘙痒、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口腔炎、便 秘、头痛、行动异常等;
• 柠檬黄(tartrazine)等可引起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血
管性水肿等。 • …………
四、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问题
3、体内蓄积(Biological accumulation) • 国外在儿童食品中加入维生素A作为强化剂。经
一、油炸与焙烤
油炸 焙烤
第一节 物理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一、油炸与焙烤
(1)丙烯酰胺(致癌)含量明 显增加,来源:碳水化合物高 温加热; (2)杂环胺含量增加(致癌、 致突变),来源:蛋白质高温 加热; (3)多环芳烃类化合物(致癌) 含量增加,来源:脂肪高温热 解或热聚。
第一节 物理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二、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目 前 使 用 的 食 品 添 加 剂 种 类 已 达 14000 种,其中直接使用的大约为4000种,常用 的有1000多种; 允 许 使 用 的 食 品 添 加 剂 种 类 , 美 国 为 3000种、欧洲为2000种、日本为2000种、 我国为近2000种。
二、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国际上采用的分类法主要有4种: 来源 用途 安全性评价 卫生法定义
二、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1)按照来源分类: 天然食品添加剂(natural food additives) : 利用动物或微生物代谢产物为原料,经提 取所得的天然物质。 人工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chemical synthetic food additives):通过化学手段使 元素或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而得的 物质。
第一节 物理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二、辐照杀菌 辐照食品的安全性
已有科学证据表明,辐照杀菌过的食品不 具有放射性危险,辐照食品无放射性、不会 产生有毒物质、尚无“三致”毒性。
但是,辐照并非适用于所有食品,此项技 术不应被滥用。
第一节 物理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三、微波加工
微波加热食品是通过微波的电场和磁场的交替变 化,使食品中的极性分子(水、蛋白质等)的极性 取向随着外电场的变化而变化,导致分子间急剧摩 擦、碰撞、震动和挤压,获得能量而升温。
二、辐照杀菌
食品辐射(或辐照)杀菌是利用一定剂量 的波长极短的电离射线对食品进行杀菌(包 括原材料),放射性同位素钴60、铯157产生 的γ-射线或低能加速器放射出的β-射线对 包装食品进行辐照处理。延迟新鲜食物某些 生理过程(发芽和成熟)的发展,或对食品 进行杀虫、消毒、杀菌、防霉等处理,达到 延长保藏时间,稳定、提高食品质量目的的 操作过程。
一、霉菌
1.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AFT)是一类 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 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黄 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寄 生曲霉产生的次生代谢物,在 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 曲霉毒素的机率最高。 目前已经分离出的黄曲霉 毒 素 有 20 多 种 , 分 为 AFB 和 AFG两大类。
水键和盐键等次级键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微波加热主要影响食品中油脂、碳水化合
物、维生素、蛋白质等成分。
微波 处理
①酸价、过氧化值升高(2-3 倍,普通加热升高1被左右);
②油脂发生分解货聚合,亚油 酸、亚麻酸等必需脂肪酸含量 下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
第一节 物理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三、微波加工 微波加工食品的安全性
递酶系的活性,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结构。 • 安全性: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酯类>苯甲酸
三、常用食品添加剂
2、漂白剂(bleaching agent) • 指能抑制食物变色或使其褪色的物质。 • 我国使用的大都是以亚硫酸类化合物(Sulfite
compounds)为主的还原型漂白剂。 • 在食品生产时,如笋干、白木耳的加工或做馒头
霉菌 细菌 病毒 寄生虫
一、霉菌
霉菌其实并不是一个生物分类学的名称, 而是一些丝状真菌的通称,是真菌中的一 部分。
霉菌种类繁多,地球上发现的霉菌种类 大45000多种。常见的霉菌有:毛霉属、 曲霉属、青霉属、木霉属、镰刀菌属等。
霉菌繁殖和产毒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水分和湿度、温度、基质等。
一、霉菌
3
二、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我国食品添加剂种类:
• (1) 防腐剂 (2)抗氧化剂 (3)发色剂 • (4) 漂白剂 (5)酸味剂 (6)凝固剂 • (7) 疏松剂 (8)增稠剂 (9)消泡剂 • (10)甜味剂 (11)着色剂 (12)乳化剂 • (13)品质改良剂(14)抗结剂 (15)增味剂 • (16)酶制剂 (17)被膜剂 (18)发泡剂 • (19)保鲜剂 (20)香料 (21)营养强化剂 • (22)其他添加剂。
AFB1 AFG1
一、霉菌 1.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的主要种类有B1、B2、G1、G2、 M1、M2;
B1、B2在紫外光下产生蓝紫色荧光; G1、G2产生黄绿色荧光; M1、M2是B1、B2的羟基化衍生物,人及动 物摄入B1、B2后在乳汁和尿中可检测出其代 谢产物M1、M2; B1的毒性是最大的。
霉菌毒素:霉菌在其污染物上分泌产生 的有毒代谢物。
目前,已知的霉菌毒素有200余种。与 食品关系比较密切的霉菌毒素包括:黄曲 霉毒素、赭曲霉毒素、杂曲霉毒素、烟曲 霉毒素、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玉米赤霉 烯酮、伏马毒素等。
一、霉菌
1. 黄曲霉毒素
十万火鸡事件:
1960年在英格兰南部和东部地区,有十几 万只火鸡因食用发霉的花生粉而中毒死亡, 发现肝脏出血、坏死,肾肿大。研究者从霉 变的花生粉中分离出一种荧光物质,并证明 了这种荧光物质是黄曲霉的代谢产物,是导 致火鸡死亡的原因,后来将这种荧光物质命 名为黄曲霉毒素。
二、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2)按照用途(功能)分类: FAO/WTO将食品添加剂分为21类(1988),包 括营养强化剂、酶制剂、香料等; 美国分为25类;食用化学法典(FCC)分成45 类;欧盟仅分成9类;日本则分成31类; 我国按照2008年6月开始实施的《食品添加 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中的规定,新标 准将食品添加剂分为22类,共1812种,其中添加 剂290种,香料1528种,加工助剂149种,胶姆糖基 础剂55种。
第二节 食品添加剂对食品 安全性的影响
2
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我国《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添加剂是 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 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 物质或天然物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 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有利于食品的保存和防止变质 改善食品的感食性状 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增加食品的品种和方便性 有利食品加工操作、适应食品机 械化和自动化生产 满足其他的持殊需求
• 柠檬黄(tatrazine) • 日落黄(sunset yellow)
四、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问题
1、急性和慢性中毒(acute poisoning and chronic poisoning)
• 食品中滥用不合格食品添加剂和超量使用添加剂, 引起的急性和慢性中毒在我国常有发生。如天津、 江苏、新疆等地皆因使用含砷的盐酸、食碱而引 起急性中毒事件的发生。
磺酰胺,用氨法生产焦糖色种的4-甲基咪唑; • 食品贮藏过程中添加剂的转化,如赤鲜红色素转
为荧光素等; • 同食品成分其反应生成的物质,如亚硝酸盐生成
亚硝基化合物,环乙基糖精形成环己胺,偶氮染 料形成游离芳香族胺等。
五、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
——GB 2760-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5
第三节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 安全性的影响
• 过量食用添加剂如亚硝酸盐、漂白剂、色素,在 短期内不易看出其危害,但可引起慢性中毒。
四、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问题
2、引起过敏反应(allergy) • 糖精(saccharin)可引起皮肤瘙痒症、日光性皮炎; • 苯甲酸(Benzoic acid)可引起哮喘等过敏症状; • 香料(spices)中很多物质可引起喉头水肿、咳嗽、支
ຫໍສະໝຸດ Baidu三、常用食品添加剂
1、防腐剂(Preservative)
• 指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存期并抑制食品中微生 物繁殖的物质。
• 苯甲酸(benzoic acid),又名安息香酸,能抑制微生
物呼吸系统的活性。
• 山梨酸(sorbic acid),对霉菌、酵母、需氧菌有较强
的抑制作用。
•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抑制微生物细胞呼吸酶与电子传
6
一、霉菌
1.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等 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菌种产生黄曲霉毒素 所需要的最低相对相对湿度为80%左右,所 需要的温度为12-42℃ ,最适温度为25-32℃。
摄食3~6个月总摄入量达到25万~84万单位时,则 出现食欲不振、便秘、体重停止增加、失眠、兴 奋、口唇龟裂、痉挛等,甚至出现神经症状,如 头痛、四肢疼痛、步行障碍等。 • 动物实验表明,大量食用维生素A则会发生畸形。
四、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问题
4、食品添加剂转化产物(Transfered products) • 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杂质,如糖精中的邻甲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