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案例 厌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厌学怎么办
姚欢
厌学是目前中小学生诸多学习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是导致辍学的最主要的因素,近两年来,12355青少年服务台在接待的来访来电咨询中,关于孩子厌学的问题越来越多,孩子厌学成为多数家长关心和头疼的问题。

导致孩子厌学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有网瘾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家庭因素、学校的原因等等。

明明是初三的一名学生,最近一直跟家里闹情绪不想上学,妈妈没办法就把他带到了12355服务台。

在与明明的谈话中咨询师了解到,他是一个性格非常内向的男孩,不是特别健谈。

当被问道为什么不想上学时,明明说自己成绩不是太好,学习有点跟不上,而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太高,每次考试都要求自己必须考到前十名,而且每天放学回家除了写老师完成的作业之外,妈妈还给请了一个家教,必须补英语和数学,他感到非常累,本来上一天课回到家就有点累,但刚一到家就被妈妈喊着写作业,一点放松的时候都没有,周末也不例外。

尽管如此自己的学习成绩一直没有太大的提高,爸妈经常为此而批评他。

在明明的学习上,爸妈每次一有分歧就吵架。

尽管自己对爸妈有再多的不满,但都不敢讲出来,害怕惹他们生气。

由于明明成绩不是太好,在学校老师也不怎么关心他,明明自己说,平时上课老师几乎很少提问他。

渐渐的,他自己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在和明明的深谈中,咨询师还了解到,由于明明性格的内向,他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也不是很好,没有能玩到一起的好朋友,而他自身也不善于与别的同学交往,久而久之明明就形成了孤僻的性格,感到在学校没有一点意思,就产生了厌学的心理。

明明觉得,反正自己已经快18岁了,自己儿时的朋友有的不上学的,都开始到外边打工,或自己卖东西之类的,他觉的不上学也挺好的。

在与明明妈妈的交谈中了解到,妈妈对明明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平时对明明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一有时间就想让他多学习,妈妈讲到明明毕竟已经初三了,即将面临着中考,现在社会竞争这么厉害,如果孩子早早就落在别人后边,那以后怎么办。

可是明明也许正处于叛逆时期,有时候说他就是不愿意听,好像故意跟大人做对,有时候就自己跑到网吧上网,不愿意回家,不愿意再上学。

咨询师分析:从此案例可以看出,明明的厌学是其自身性格、家庭原因以及学校原因所综合导致的。

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造成孩子自身发展的失衡,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增快,社会竞争日益的激烈,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在孩子学习之余,家长还不停的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特长班。

孩子感到压力越来越大,一旦孩子感到无法承受之时,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选择叛逆和逃避。

就从明明之所以产生厌学的情绪,除了父母过高、严厉的要求之外还与明明本身的内向性格有关。

由于性格原因,明明在学校的人际关系很差,周围没有要好的朋友,再加上自己成绩不好也得不到老师的喜欢,于是就感受不到任何来自学校的温暖以及学习中的乐趣,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冷漠,会更增加他的孤独感和不安,久而久之,他的性格就越来越孤僻,就感到在学校没意思,产生了厌学心理。

明明厌学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自己的成绩一直不好。

在学习上屡遭失败,使的明明经常受到家长的责备,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冷遇,因此他在学习上就会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学习对他来说慢慢的成为一种负担根本谈不上兴趣爱好。

咨询师建议:从家长这方面来说,不要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学习压力,要看到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除了学习之外,他们还需要休息和娱乐,因此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在完成
适量的作业后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活动。

去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

家长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没有孩子愿意在充满争吵的环境中成长,一味的批评孩子,就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于是就会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学了。

作为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对待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多与他们谈心,经常鼓励他们进步,在课堂提问时,向他们提出比较浅的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应及时鼓励,对孩子的良好表现要在课堂上及时表扬,从而也让孩子得到周围同学对他学习上的某一点好的行为习惯的赞赏,尽快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

总的来说,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厌学的后果是可怕的,厌学可能导致学生网瘾、自暴自弃、甚至厌世等一些列问题。

对于厌学的学生,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认真分析。

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尊重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帮助,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走完健康成长的历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