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参考文献
有关养老参考文献
![有关养老参考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2214ac5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1b.png)
有关养老参考文献养老参考文献的相关参考内容:1. 杨道显,贺小荪,陶明红. 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 技术与市场,2020(11):22-23.该文研究了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如服务质量不高、供给不足等。
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如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完善服务标准、拓宽养老服务渠道等。
2. 赵宇,黄磊. 养老风险管理与养老保障体系构建[J]. 保险研究,2021(2):36-40.该文探讨了养老风险管理和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问题。
通过分析养老保障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提出了建立灵活多样的养老保障体系的方法,例如推行多层次养老保险、完善养老金制度等,以应对未来养老风险的挑战。
3. 高智研,许永斌,陈立. 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匹配问题研究[J]. 管理评论,2020(7):34-37.该文探讨了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匹配的问题。
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分析了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和目前供给的情况,并提出了完善供给机制、提高服务质量等建议,以实现养老服务需求和供给的匹配。
4. 刘琪,吴艳红,黄炜. 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及其问题研究[J]. 社会工作研究,2021(3):56-59.该文研究了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入访谈,分析了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如服务水平不一、设施设备不足等。
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如加强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提升服务质量等。
5. 徐涛,王琛,郑青莲. 高龄老年人养老需求与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 中国健康评论,2020(9):34-37.该文通过对高龄老年人的调查研究,探讨了他们的养老需求和健康状况。
研究发现,高龄老年人普遍存在较强的养老需求,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
基于这些研究结果,提出了加强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提供适应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服务等建议。
总结起来,以上的参考文献涵盖了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养老风险管理、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匹配、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及问题、高龄老年人养老需求与健康状况等相关内容。
有关养老参考文献
![有关养老参考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9e4e4095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2.png)
有关养老参考文献养老是指在退休之后的生活阶段,人们需要依靠积累的养老金或其他经济资源来维持生计。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养老问题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
因此,研究和探索养老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变得尤为重要。
在研究养老问题时,参考文献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以下是一些关于养老的参考文献,这些文献提供了对养老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分析,以及有关解决养老问题的建议和政策:1. 王晓峰, 范晓宇, & 李德毅. (2017). 养老金改革与中国老龄化的社会经济影响研究. 经济研究, 52(6), 86-99.这篇文章探讨了中国养老金改革对老龄化社会的社会经济影响。
它提供了关于养老金改革的政策建议,并分析了养老金制度对经济增长以及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2. Piggott, J., & Woodland, A. (2011). 退休金改革与养老保障. 经济学(季刊), 10(4), 445-464.这篇文章主要关注养老金改革与退休保障问题。
它研究了退休金制度的可持续性,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并探讨了养老金改革对社会保障的影响。
3. Aiyar, S., Ebeke, C., & Shao, X. (2016). The Impact of Workforce Aging on European Productivity. IMF Working Paper, WP/16/238.这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工作论文研究了劳动力老龄化对欧洲生产力的影响。
它分析了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的潜在挑战,并提供了一些政策建议来应对这些挑战。
4. Brsch-Supan, A., & Coe, N. B. (2017). Pension systems in Europe: a cross-national comparison. 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 33(1), 137-165.这篇文献对欧洲国家的养老金制度进行了跨国比较。
探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论文
![探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baa145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62.png)
探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论文探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论文摘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是国家为保障农村老年居民的基本生活、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而设立的专项基金。
如何对此项基金实行有效监督和管理,以及在目前条件下投资运营,实现农村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稳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选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是指对筹集和积累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运营的管理以及基金核算和监督等,它贯穿于社会保险动态与静态管理的全过程。
基金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基金的安全与保值增值,它的管理内容一是基金收支管理,二是基金的投资和运营。
目前,我国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刚刚起步,尚缺乏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进行科学管理和运作的方法及手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必须改革现行的基金管理体制。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和运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运营层次低目前,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采取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政策扶持的个人账户机制,试点阶段,新农保基金集中在县级政府下设的机构管理运营,这使得绝大部分基金的管理运营集中在不具备相应基金管理人才、技术和投资主体的区县一级。
由于运营层次低,基金不能形成规模优势,收益不高。
而且基金存放在县级,还存在着被地方政府挪用的风险。
(二)缺乏规范化管理新农保基金的经办管理体系不健全,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滞后,缺乏专职农保工作人员。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及运用都不是按照严格的法制化程序执行的,而是根据地方政府的政策来执行,这就造成了基金管理的透明度低,缺乏有效的监督。
由于目前全国没有统一的相关工作系统软件,使得新农保基金从收缴、存储、移交到保险金的审核、发放都得使用手工操作,经手人员多,手续庞杂,工作量大,误差率较高。
关于养老保险政策的文献综述
![关于养老保险政策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4e9a44b202d276a200292ed9.png)
关于养老保险政策的文献综述作者简介:刘书畅(1992―),男,汉族,湖北随州市人,管理学硕士,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行政管理学专业,研究方向:公共政策。
摘要:此文献综述的理论研究来源是在YALU中文期刊、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所收纳的近五年研究成果。
笔者在数据库中输入“养老保险”关键词,一共搜出110篇文献,对自己有用的文献有60篇,搜到的文献分别涉及:养老保险保险的起源、我国养老保险政策的现状、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我国养老保险的地区差异、我国养老保险西方国家的比较、我国养老保险的其它问题、我国养老保险政策的运作模式、从多轨走向并轨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意义、养老保险政策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文献综述一、我国养老保险的历史沿革(一)古代的社会保险在部敏《古代有社保吗?》一文给我们详细分析古代的社会保障也是存在的,只不过它是更为农业化的,古代中国处于一个较为封建的农业社会,所以古代中国的社会保障是有着农耕社会的色彩。
文中共阐释了三个观点:第一,养儿防老。
这个模式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紧紧结合,原因有二,一是土地私有基础上的土地财产代代相传,父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二是农耕用地生产工具的经验相传。
第二,自然灾害靠国家,古代历朝历代为百姓设立了常平仓和义仓。
西汉设立了常平仓,主要是满足百姓们的生活需要,制定粮价,出售粮食,到了宋代已经基本得到完善;义仓是古代社会保险的一大亮点,定时定量让百姓们上缴部分粮食或者财物到义仓中来,遇到自然灾害或瘟疫疾病时,开仓救济受灾害百姓。
第三,宗教观念下的民间自我救助。
(二)近现代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和发展在周建华《建国以来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与展望》研究综述中为我们阐述了近现代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新一轮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推动政策的发展。
1.50年代的养老保险制度1953年国家对条例进行修改,并对参保范围进行修订扩大到工厂、矿场、交通事业。
浅议养老保险的相关论文
![浅议养老保险的相关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bc74cd3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85.png)
浅议养老保险的相关论文新中国养老保险始建于1951年,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养老保险的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养老保险的相关论文范文一: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分析摘要: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包括从基金筹集、投资运营到基金监督管理的全过程,对基金进行科学的运作和监管,使其保值增值,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关键。
目前,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低,挤占挪用现象普遍,政府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经办服务落后成为阻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借鉴发达国家基金投资运营的经验,加强农村养老保险宣传普及,加大投资多元化,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透明度,实现省内统筹有助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保值增值;投资多元化一、引言21世纪以来,我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出现了未富先老的局面,人口年龄在数量结构上发生了重大改变。
据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84亿人,65岁以上人口已达11893万,占总人口的10.87%,在11893万老龄人口中,农村为8791万,占老龄总人口的73.9%。
作为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人口老龄化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较大压力,随着农村中老年人口所占比例的继续上升,老年供养系数上升,给农村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养老负担。
我国老龄化速度快,老龄人口规模庞大,老龄化正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居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养老保障的作用日益突出。
我国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推进,使得农村家庭的规模逐渐小型化,这削弱了农村家庭的养老能力,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已无法承担农村居民的养老责任。
因此,养老保障问题特别是农村养老问题成为关系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
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将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并计划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研究论文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ca44d0ce009581b6ad9ebcf.png)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研究论文内容提要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的是部分积累管理模式,这样,关于滚存结余基金如何运营问题就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问题。
本文拟从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的收入分配效应、国外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管理经验、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基金运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加强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管理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指的是养老保险基金在动态经营中实现保值增值的过程。
这种运营不是简单的积少成多,而是在运营过程中能再产生一个增量,使基金能不断增大。
也就是说,使养老保险基金不断保值增值的方式、过程和途径就是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陈旭明,2002)。
据劳动保障部和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01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2498亿元(含征缴收入和中央财政、地方财政补助),总支出2321亿元。
当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1054亿元。
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的是部分积累管理模式,这样,关于滚存结余基金如何运营问题就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问题。
因此,本文拟从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的收入分配效应分析、国外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管理经验、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基金运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加强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管理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的收入分配效应分析养老保险实质上是一种分配行为,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涉及到宏观上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涉及到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涉及到国家与企业、国家与居民的分配关系(张庆洪、岳远斌,1998)。
虽然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支付和积累均不同程度地具有收入分配效应,然而,鉴于本文的研究范围,这里侧重于探讨养老保险基金运营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的结果可以概括为三种:养老保险基金因运营良好而规模扩大、因运营一般而规模不变、因运营较差而规模缩小。
而这种结果反对来会影响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和支付水平,进而影响到人们的收入分配。
关于我国养老保险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养老保险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9c1727383968011ca3009135.png)
关于我国城市社会养老保险的文献综述一、引言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良好的解决养老保险问题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平稳以及带动经济的长期发展。
本文的文献范围全部来自中国知网,搜索关键词为养老保险,找到189,374条结果。
本文根据上述搜索文献进行总结分析,个人认为中国学者对养老保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下三个方面:城市基本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研究、制度规范研究以及改革意义研究,正文就这三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总结。
二、正文(一)城市基本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研究沈诗文在《我国城市养老保险现状比较研究》中阐释了现阶段我国城市养老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城市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扩大难度大,养老保险基金面临财务风险,企业年金发展相对滞后。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养老保险虽有一定覆盖率,但民营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以及灵活就业人员并不是覆盖率的重点,并且随着老龄人口增加,养老保险的财务支出逐渐增加,政府财政压力加大,这个时候就很需要企业年金作为补充,有利于养老保险的完善。
马红鸽在《中国养老保险现状与对策研究》中针对养老保险完善性作出分析,国家或企业负担的养老保险,这种单方负责的制度安排在替代率不断攀升,离退休人员持续增加的情况下不堪重负。
国有企业因离退休人员太多而陷入财政困境甚至破产,国家负担沉重。
[1]《社会养老保险现状及建议》中提出了新的现状,如:社会养老保险的征缴难度大,企业缴费基数偏低等情况,并且很多在城市工作的农村劳动力无法得到与本地人口相同的待遇。
(二)城市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范研究在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方面主要由发展历程入手,分析各个阶段的情况,剖析出不同时期的管理上的缺憾,陈述改革建议。
如:《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管理体制探讨》中从1951年开始对我国社会保险体系进行分析,最后针对现行方案提出观点:养老保险管理结构过于单一,非纵即横,应该建立新的纵横兼顾的养老保险管理体制,将我国各级社会保障部、财政部门以及税务部门建立成一条线的体系,在此体制的基础上建立部门间横向的管理机制。
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研究文献综述
![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c4baa5ea680203d8ce2f24c5.png)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是国家保障职工因年老丧失劳动 能力退休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 会保障制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安 全网”的作用。这一制度是以充足、稳 定的养老保险基金作为其物质基础。在 当下人口老龄化加快的背景下,社会养 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急剧上升,导致养 老保险基金支付风险日益凸显,而且, 从很多城市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运作情 况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问题普遍存 在,这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健康 发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分析探讨 养老保险基金支付风险的成因有很多, 因此,为防范风险,寻找有效对策就显 得尤为迫切,要多管齐下,未雨绸缪, 提前防控,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的 能力,增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
董慧珍(2003)[13] 撰文指出,坚持 达到国家法定年龄才能享受养老待遇, 是缓解养老金支付负担的重要措施之 一。金刚(2010)[14] 针对我国目前存在 的退休年龄偏低、提前退休的现实情况, 认为中国非常有必要实施推迟退休年龄 的政策。余立人(2012)[15] 通过构建我 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的精算模 型,表明延长退休年龄不一定能够增加
产生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风险的 原因是多方面的 , 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 几 个 方 面 原 因: 成 诚, 孙 荣(2007)[5] 主张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基本养老保 险基金扩面征缴困难、征缴率较低。闫 秋丽(2010)[6] 认为现行制度下的巨额 隐性债务和立法滞后都加重了基本养老 保险基金的支付风险。沈洁(2008)[7] 也认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承担了大量的 企业改革成本导致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的支付风险。成诚,孙荣,(2007)[5] 提 议依法强力推进扩面征缴,完善养老保
Financial Management
财经管理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研究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73e3d0f551810a6f4248610.png)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研究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主要特征财政部颁布的《关于规范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的财政专户问题通知》[财社(2012)3号],提出“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取与运营都由国家立法部门强制控制,地方政府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中,需按照相应的规范妥善执行。
结余资金不能任意使用,也不能用到其他的投资活动中”。
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运作现状老保险参保人数、实际领取待遇人数、基金收入、支出与累计结余都在不断地增加,都在呈上升的趋势。
从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2017年1-11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1065万人,基金收入为2854.3亿元,基金支出为2160.4。
①可以看出,在2016年的基础上,也在不断地增加。
从上述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运作及管理面临一个较大的重要性问题,事实上,它还面临着严重的考验。
因此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群、基金规模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能否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不仅关系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发展,更影响着城乡居民的老年生活水平。
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困境(一)基金统筹层次低,管理分散化。
当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基金暂时形式的是县级管理,其中参保人缴纳的保费主要在县级归集中,另外投资管理由县级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并且县级管理机构缺乏专业的投资管理人员、投资主体资格及风险管控体系,其中对县政府而言,风险管理最小的选择是银行存款及国债投资的运营。
在县级统筹状况下,县级社会保障部门成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主体,基金的收缴、管理、支出及监督的权力都掌握在县级单位手里,造成了基金管理的分散化,也给基金投资和监管环节的有序运作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分散的碎片化基金无法发挥投资的规模化效应,现代的多元化资产配置策略也无法灵活运用,基金投资风险大且收益无法保证。
过低的统筹层次使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管理出现投资管理人才匮乏、管理信息不畅、管理流程僵化、监管不力等问题。
养老保险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养老保险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4cf4193e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d5.png)
养老保险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一篇:养老保险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2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2.1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老年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养老保障制度则是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早期的养老问题研究出现在西方经济学的相关文献中,自西方现代福利国家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并经历了数年的快速发展以来,关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效率研究则更加盛行,出现了大量关于养老保险理论的经典性文献。
1.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理论研究虽然许多国家没有专门针对农民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但普遍认为农民应该同城市职工享有同样的福利待遇。
实际上,也是把农民直接纳入全民基本保障制度之中①,实行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期达到福利公平。
所以,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理论研究是涵盖城乡的。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理论是综合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历史等多学科的研究领域,西方国家有两个主要流派对养老保险理论进行研究:政治经济学派和新古典经济学派。
前者以经验描述的方法重点研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过程,指出非经济因素尤其是政治因素在变迁过程中的作用,后者运用新古典主义研究方法重点研究不同养老金制度对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和各种养老金制度安排产生的经济绩效。
在遭遇改革和实践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中,两派理论出现汲取对方精华,相互融合、互相补充之趋势。
目前,西方国家关于养老保险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和市场职能问题、养老保险效应研究、关于政府的行政效率和财政支持等。
关于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和市场职能问题,政治经济学派以政治因素在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中的作用为出发点,注重研究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中政治因素赋予公民养老的社会权利,提出工业制度论、社会民主论、国家中心论等。
工业制度论认为,经济发展促使社会对服务以及提供这些服务的劳动需求增加导致公共支出包括养老金支出增加,而这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
社会民主论认为,政府的养老金计划和其他社会福利计划是阶级斗争的结果,社会养老金政策反映了分别代表资本和劳动的组织与政党之间斗争的结果。
养老保险方面的论文
![养老保险方面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1a1a6b1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80.png)
养老保险方面的论文对于公民来说,享受养老保险是其基本权利,对国家而言,为公民提供养老保险是其应尽的义务。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养老保险方面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养老保险方面的论文范文一:运营管理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浅析一、引言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一项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
其中,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环节,对促进社会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及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养老保险的支付压力也在逐步加重。
将养老保险这一公共服务问题可以归入运营管理中的服务性运营系统,引入运营管理的思想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将养老保险的压力来源问题明晰化,更易对症下药。
二、相关概念阐述一个企业的流程能力指在给定的单位时间内能够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它由资源中最小的资源能力决定。
这一最小的资源即可称为瓶颈,是决定整个流程的流程能力的约束力。
因此,首先需要明确养老保险体制的运营流程,在此基础上根据流程的约束情况找到流程的瓶颈所在。
需要指出的是,瓶颈不等同于问题。
问题是流程中的缺陷,而瓶颈则是流程中的约束条件。
在同一流程中,必然会存在瓶颈,却不一定会存在问题。
同时,在一个流程中,只会有一个瓶颈,但可以存在多个问题。
问题可以被逐一解决,但解决旧的瓶颈的同时又会诞生新的瓶颈。
从供需角度出发,倘若供过于求,流程就会按照需求的速度进行生产或服务,进而与流程能力无关,这种情形下,瓶颈属于需求约束;倘若供不应求,流程就变成了供应约束,本文中的瓶颈都将是供应约束的,因为养老保险金的供应必然会小于需求。
同时,根据不同的限制,供应约束流程又可分能力约束或者输入约束,如果有充足的输入,供应约束就体现为能力约束。
三、通用养老保险制度分析目前,世界各国实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一共有三种模式,可概括为传统型、国家统筹型和强制储蓄型。
而各个国家在运营养老保险制度时主要采用的理念或方式有两种: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
1.现收现付制度流程分析在现收现付模式下,按需制定缴费水平,当年在职一代的养老保险征缴收入全部用来支付已退休一代的养老金支出,以支定收,不留结余。
关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文献综述
![关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d9dc3d24028915f804dc2bd.png)
西安翻译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X i a nF a n y i U n i v e r s i t y
V o l . 2 1N o . 4 D e c . 2 0 1 4
◎社会保障
关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文献综述
张鑫武 马妮娜
( 西北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 1 0 0 6 1 )
收稿日期: 2 0 1 4- 1 0- 1 8 作者简介: 张鑫武, 男, 河南焦作人,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 从事社会保障研究。 ·4 5 ·
西安翻译学院学报 纳为以下几种: 投 资 分 风 险、 盈 余 风 险、 发起人 / 计划联合风险、 利率风险、 货 币 风 险、 集 中 风 险、 通货膨胀风险等。在投资的风险控制方面, B o l d r i n 等( 1 9 9 9 ) 认为养老基金的多元化投资有利于 分散 风 险。 E a s t e r l y 、 I S l a m和 S t i g l i t Z指 出, 发展 中国家更应该注重投资风险的控制, 因为相比发 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 波 动 更 剧 烈, 面临 的投资风险更大, 因此其投资策略的制定应多考 虑本国国情。 ( 五) 关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监管研究 养老基金监管在全球范围内一直是一个备受 关注的话题, 为了防范养老基金在投资中风险和 市场失灵现象的发生, 养老基金的投资监管成为 必不可少的措施。 E . P h i 1 i pD a v i s ( 2 0 0 1 ) 指出养 老保险基金投资监管模式有两种, 即谨慎人监管 模式和数量限制监管模式, 两种模式的区别是投 资形式和投资比例由谁决定, 相同点是保证养老 保险基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 这意味着社保基金年 社保基金收益率却不到 2 年处于贬值状态, 没有实现资源配置的代际帕累 托最优, 还意味着参保人没有分享到国民经济快 速发展的经济成果。针对“ 双高” 客观现实, 要想 战胜通胀, 最大限度降低“ 生物收益率” 的福利损 失, 只能改变投资体制, 尽量提高基金收益率( 郑 2 0 1 2 ) 。郑功成( 2 0 0 3 ) 认为在基金运营管理 秉文, 机制不健全、 资本市场不成熟等现实条件下, 采取 以购买国债为主的政策具有合理性, 国家可以采 取有偿运营额度限制的方式开展养老保险基金投 资试点, 为今后养老保险基金的商业营运提供示 范。郑秉文( 2 0 1 2 ) 认为应迅速制定市场化投资政 策, 在没有对养老保险制度结构动大手术的前提 下, 实行一个暂短的“ 过渡阶段” , 以提高社保基金 0 % 以上的社 的整体收益率, 使之能够赶上年均 1 会平均工资增长率。 2 . 统筹层 次 低、 管 理 分 散, 存在基金管理中 的碎片化问题 我国养老保险基 金 实 行 属 地 管 理的原则, 虽然全国历年滚动积累的养老保险基 金数额巨大, 但它却分散在全 国 各 地, 难以形成 2 0 1 0 ) 。要解决 1 4个省份的 规模效应( 范小东, 当期支付缺口的根本出路是实现全国统筹, 因为 全国统筹会将养老保险基金的快 速 增 长 和 支 付 能力的 空 前 提 高 进 行 “ 内 在 化” ( 郑 秉 文、 孙永 勇, 2 0 1 2 ) 。 3 . 监管体制不健全, 基金挪用现象严重 由 于行政机制不健全、 监管体制不完善等原因, 未能 有效防范基金运营中的欺骗、 侵吞、 挪用等腐败现 象, 这使得基金处于较高的风险中。一些地方政 府擅自动用养老保险基金 用 于 放 贷 兴 办 经 济 实 体、 投资房地产、 基础设施建设、 投有价证券买卖 等违纪项资, 如2 0 0 6年的上海社保案就曾经震惊 全国( 杨勇刚、 姜泽许, 2 0 1 0 ) 。 4 . 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 金主要由各个地方的经办机构管理, 经办机构集 基金投资与管理于一身, 这种机制缺乏筹划基金 保值增 值 的 动 力 机 制, 投资效益低下 ( 吴 言 军, 2 0 0 4 ) 。 ( 二) 关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组合研究 国内学者都是根据国外的相关理论, 建立模 型, 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组合比例进行研究, 大 部分都是通过运用现代投资理论建立模型, 例如
中国养老保险文献综述
![中国养老保险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c5910f4ffe4733687e21aa8a.png)
文献综述浅谈中国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与改革文章摘要:老年保障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养老制度是大多数国家老年保障的基本形式,其功能就在于保障老年人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在人口赡养比不断提高的状况下,养老保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养老保险制度所受到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因此,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已经成为全世界学者争论的焦点,同时也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全球化趋势下,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面临的老年保障问题更为严重。
一方面,我国特殊的人口政策加快了人口老龄化的步伐;另一方面,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迫切需要建立新的养老保险制度来代替步履维艰的旧的养老保险制度。
一、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探索与理论关于两种筹资模式的运行机制的研究,经济学界大都借助于萨缪尔逊引进的迭代模型来分析和论证。
Samuelson 在一定的假定前提下,指出在一个纯储蓄即不存在生产和投资并通过现收现付的代际转移维持养老保险的社会里,养老储蓄的利率等于人口增长率;此后 Aaron 在迭代模型中引进生产和投资,得出养老金的增长取决于两个因素:人口的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袁志刚利用两期迭代模型支持了艾伦的结论,另外指出在完全积累制下,养老金的增长取决于金融市场的资本报酬率即市场利率,而索洛增长模型推导出的经济增长的黄金定律表明,当一个经济的资本增长率等于人口增长率加上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时,经济处于最优增长的路径,与此相应的利率即为长期动态的最优利率,因而完全积累制下的养老金增长也取决于人口的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孙树菡对各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进行总结,其形式概括起来有两大类:小调整和大改革。
小调整是指,在不对现行制度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情况下,着力缓解该制度财务危机而采取的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其主要趋势是通过提高退休年龄和延长享受退休待遇应满足的服务年限来调整领取退休待遇的资格条件;通过提高缴费率和放宽缴费基数的限制来改变缴费结构;通过减低缴费基数和改变调整养老金的指数化方式来降低退休待遇的支付水平;以及通过改进基金的管理方式,增大基金管理者的管理权限,扩大基金的投资范围,来促进基金更有效地增值。
养老保险管理文献综述
![养老保险管理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da9a5e1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2.png)
养⽼保险管理⽂献综述养⽼保险管理⽂献综述养⽼保险基⾦的动态管理模型摘要养⽼基⾦管理的资产配置和⾦融包括未来的控制流的贡献。
有很⾼⽐例的股票投资组合的好处是降低意味着贡献⽔平,但价格更⾼的时间变化的贡献流动。
本⽂在⼀个跨期权衡模型框架和使⽤随机控制来获得⼀个理想的资产配置-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和贡献的政策。
这个解决⽅案对于固定收益计划表明,风险资产的⽐例和⽔平的贡献都是成正⽐的区别最⼤财富必要基⾦所有养⽼⾦,和实际的财富的养⽼基⾦。
演⽰模拟法国、美国和⽇本的各个时期显⽰减少贡献⽔平降⾄零后,⼀些⼏⼗年。
这个假设的某些缺陷制作和模型进⾏了讨论,并概述了进⼀步的研究。
1.绪论在经济中扮演的⾓⾊是相当⼤的养⽼基⾦和承认即使在现收现付制的国家主导。
事实上,在他们的成熟阶段,他们是在许多盎格鲁-萨克逊国家、养⽼基⾦资产代表很⼤⽐例的股票和债券的市值,在尺⼨可⽐与该国的国民⽣产总值,和贡献,流到养⽼基⾦占个⼈储蓄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他们的最终⽬标——⽀付退休⾦的⼯⼈在年⽼时——是⾄上的⾄关重要的社会和政治稳定的发达经济体。
如何管理养⽼⾦制度充分因此⼀个⾄关重要的问题。
养⽼基⾦的基本原则是很简单的,即使各种实际⽅案从⼀个到另⼀个国家或⼀个⾏业是巨⼤的和复杂的。
⼯⼈和企业缴纳养⽼⾦退休养⽼基⾦投资于他们在很长⼀段时间和释放他们当⼯⼈们退休了,在形式的养⽼⾦。
显然,更多的贡献,更⾼的应该是养⽼⾦。
然⽽,资产配置也进场时,截⾄⽬前为⽌,即使很⼩的进步资产组合的平均收益率,说个或百分之⼆,可能导致在经历了三⼗年的积累,在⼀个相当⼤的增长减少40%到厕所% -养⽼⾦。
另⼀⽅⾯,过多接触到股票市场波动可能在没有认真管理资产组合,严重损害资产价值和强加了⼀个不受欢迎的增加⽽增加的贡献。
在这种背景下,投资组合管理和贡献计划显然是相互依存的。
此外,过去⼀年多的决定在未来肯定后果。
因此多个地平线优化似乎是适当的。
因为股市回报不确定在有效市场中,随机控制将有助于找到最优投资策略,以及⾜够⽔平的贡献。
关于养老保险制度的文献综述
![关于养老保险制度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894ba6548d7c1c708a145f6.png)
一 、代际转移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实证分析
模型采用封闭经济中存在资本积累的世代交叠模型 。模型将人口分为老人 、中人和新人三类 。人口以
固定非负的增长率μ稳定增长 。因此对应每个老人 ,有 (1 +μ) 个中人和 (1 +μ) 2 个新人 。
在每个时期 ,每人被给予一个单位的时间 ,可以自由支配工作时间和休闲时间 。在人生的前两个阶级
① 为了简化计算 , 假定β(1 + r) = 1 。U′ltt = w t ( 1 - τt ) U′ctt 和 U′ltt = 1 = w t + 1 ( 1 - τt + 1 U′ctt + 1) 和 U′ctt =β( 1 + rt + 1) U′ctt + 1 ,在稳定情况下 ,劳动供给在各代间相同 。
保险制度的存在 。
(三) 挤出效应
Cooley and Soarces 1999 年的研究认为代际间再分配的存在将挤出资本 ,因此降低实际工资和提高资
本的回报率 。这造成有利于资产持有者而不利于工人的再分配 。
模型假定经济动态有效 ,e = 1 ,和外的劳动供给 ②。在稳定情况下 ,
-
wv +
w v (1 +μ) 1+ r
T 时刻出生的人的一生预算约束函数分别为
ctt
+
att + 1
=
et w t
(1
- τt )
v
t t
ctt + 1
+
att + 2
=
et w t + 1
(1
- τt + 1 )
养老保险文献综述
![养老保险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ab3d7eee009581b6bd9ebfc.png)
养老保险文献综述摘要:目前我国养老保险的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农村城镇养老保险制度保险基金人口老龄化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真正发展是从20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家对养老保险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先后经历了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三个过程。
经过近30 年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管理服务不断细化,对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随着改革深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和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伴随市场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养老保障的任务越来越重,社会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管理的压力越来越大,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着诸多问题和严峻挑战。
一、目前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1、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层次缺失我国总人口的70%多是农村人口,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8000多万人,人口老龄化将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矛盾。
而农村和城镇又采取不同的养老制度,这又使矛盾更加复杂化。
现阶段,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采取城镇和乡村不同的制度模式和管理方式,在城镇,按企业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分别实施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村主要是家庭养老。
我国养老金制度模式从1993 年提出实施多层次养老保险模式。
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
但作为养老保险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年金养老制度推进缓慢,覆盖率小,大部分城镇职工依然仅有基本养老保险。
而且,我国政策规定企业只有加入了基本养老保障之后,才允许按政策规定设立企业年金。
所以,只有少部分经济效益较好的能源、金融和通讯的企业设立企业年金,而经济效益差的企业一般只有基本养老金保障,形成企业年金缺位。
2008 年末全国仅有3.3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缴费职工人数仅为0.1 亿人,占参保人数的5%。
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论文
![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cde310526fff705cd170ad5.png)
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论文一、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急于求成的制度转轨带来了超重的历史债务。
199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标志着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从现收现付制开始向“统账结合”的模式转变。
在转制过程中,由于“老人”和“中人”的退休金权益并没有以养老金的形式形成积累,于是就出现了“转制成本”。
由于统筹基金无法填补这一缺口,所以我们就采用了混账管理的模式,统筹账户挤占个人账户资金,实行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行。
(二)基金征缴不力导致的新债务。
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是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核心。
但基金征缴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其一,基金征缴中的“打折征收”,导致了“新隐性债务”。
目前,我国一些地方对社会养老保险缴费采取“优惠征收”、“打折征收”的办法,加上我国在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等方面存在的“政策漏洞”,形成新参保人员“缴费少、受益多”的财务失衡状态,“新隐性债务”正在大面积生成。
其二,社会保险费拖欠、拒缴严重,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率低,导致供款不足。
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01年1月8日全国企业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千万元以上的有20余家。
国务院体改办宏观司2000年5月的相关数据显示,当时全国累计发生企业欠缴养老金已达376亿元。
另外,参保不缴费的情况比较严重,有的省区高达20%,全国总计达800万人。
(三)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趋势,养老保险基金负担系数提高。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问题。
但我国由于人均寿命的延长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老龄化问题尤为严重,并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即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我国的老龄化速度是最快的;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是在人均收入水平最低的条件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
所以,我国当前面临的老龄化形势最为严峻,其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平衡的冲击也最为严重。
(四)提前退休带来的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剪刀差。
由于提前退休现象对养老保险基金具有少缴多支双重侵蚀,所以成为当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危机的主要根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约翰B·威廉姆森、弗雷德C·帕姆佩尔著、马胜杰、刘艳红、赵陵译:《养老保险比较分析》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
2、和春雷等著:《当代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3、(法)迪贝克·普列多著、蒋元译:《社会保障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10月
出版。
4、胡晓义、施明才主编:《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与监督》,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
5、刘雅,《养老保险基金营运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北方经贸,2001。
6、刘玉坷,张晨寒,《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短缺的原因及对策》河南师范人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7、李洁明、许晓茵,《养老保险改革与资本市场发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8、唐雾松等著:《养老保险政策解读》,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
9、王信,《养老保险营运监管的国际经验及启示》,载于《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年第2期。
10、余昌森:《关于养老保险制度的调整和完善问题》,载于《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第2000年12期。
11、刘子兰:《如何看待智利社会保障私有化改革》,《经济体制改革》,2003年第4期。
12、朱青著:《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
13、阎坤《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熊必俊《国外社会养老保险的模式及其理论依据、效益比较》,国研网,2000年11月。
15、邓大松、刘昌平《论政府的养老基金监管职责》,《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10期。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