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基础知识知识点总复习有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函数的概念知识点总结

函数的概念知识点总结

函数的概念知识点总结(含例题和答案)(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函数的概念总结一、知识梳理1.映射的概念:设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对于集合中的任意元素,在集合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与之对应,那么这样的单值对应叫做从到的映射,通常记为,f 表示对应法则注意:⑴A 中元素必须都有象且唯一;⑵B 中元素不一定都有原象,但原象不一定唯一。

2.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定义:设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对于集合中的每一个数,在集合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叫做从到的一个函数,通常记为(2)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3)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在函数中,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叫做的定义域;与的值相对应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值域。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1).图象法:就是用函数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2).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3).解析法:就是把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用等式来表示。

二、考点分析考点1:映射的概念例1.(1)A R =,{|0}B y y =>,:||f x y x →=;(2)*{|2,}A x x x N =≥∈,{}|0,B y y y N =≥∈,2:22f x y x x →=-+;(3){|0}A x x =>,{|}B y y R =∈,:f x y →=上述三个对应是A 到B 的映射.B A 、f A B A B B A f →:B A 、f A x B A B A x x f y ∈=),(A x x f y ∈=),(x x A )(x f y =x y {}A x x f ∈)()(x f y =例2.若}4,3,2,1{=A ,},,{c b a B =,,,a b c R ∈,则A 到B 的映射有个,B 到A 的映射有个,A 到B 的函数有个例3.设集合{1,0,1}M =-,{2,1,0,1,2}N =--,如果从M 到N 的映射f 满足条件:对M 中的每个元素x 与它在N 中的象()f x 的和都为奇数,则映射f 的个数是()()A 8个()B 12个()C 16个()D 18个答案:1.(2);2.81,64,81;3.D考点2:判断两函数是否为同一个函数方法总结:看化简后的表达式定义域值域是否完全一样。

高一函数知识点总结及例题

高一函数知识点总结及例题

高一函数知识点总结及例题高一函数知识点总结及例题:1. 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种对应关系,每个自变量对应唯一的因变量。

- 定义域和值域: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值域是函数的所有可能的因变量值的集合。

- 奇偶性:奇函数的图像以原点对称,即满足$f(-x)=-f(x)$;偶函数的图像以y轴对称,即满足$f(-x)=f(x)$。

- 单调性:递增函数的图像从左到右逐渐升高;递减函数的图像从左到右逐渐降低。

例题:给定函数$f(x)=2x^2+3x-1$,求其定义域和值域。

解答:由于函数是多项式函数,所以定义域为全体实数。

接下来求值域,可以求出函数的导函数$f'(x)=4x+3$,根据导函数的单调性可以判断函数的增减性。

导函数的系数为正数4,所以原函数是递增函数。

考虑到函数是二次函数,开口向上,所以函数的最小值就是导数的零点,即$x=-\frac{3}{4}$。

将$x=-\frac{3}{4}$代入函数中,得到最小值为$f(-\frac{3}{4}) = -\frac{7}{8}$。

所以值域为$[-\frac{7}{8},+\infty)$。

2. 基本初等函数:- 线性函数:$f(x)=kx+b$,k为斜率,b为截距。

- 幂函数:$f(x)=x^a$,a为常数,当a>0时,函数递增;当a<0时,函数递减。

- 指数函数:$f(x)=a^x$,a为常数,a>1时,函数递增;0<a<1时,函数递减。

- 对数函数:$f(x)=\log_a x$,a为常数,a>1时,函数递增;0<a<1时,函数递减。

- 三角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

例题:已知函数$f(x)=2^x-3$,求解方程$f(x)=0$的解。

解答:将$f(x)$置0得到方程$2^x-3=0$,移项得$2^x=3$。

由指数函数的性质可知,$x=\log_2 3$。

高中数学第三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基础知识手册(带答案)

高中数学第三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基础知识手册(带答案)

高中数学第三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基础知识手册单选题1、已知函数f(1x+1)=2x+3.则f(2)的值为()A.6B.5C.4D.3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令1x +1=2可得x的值,将x的值代入f(1x+1)=2x+3,即可得答案.解:根据题意,函数f(1x +1)=2x+3,若1x+1=2,解可得x=1,将x=1代入f(1x+1)=2x+3,可得f(2)=5,故选:B.2、函数的y=√−x2−6x−5值域为()A.[0,+∞)B.[0,2]C.[2,+∞)D.(2,+∞)答案:B分析:令u=−x2−6x−5,则u≥0,再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u的最大值,进而可得u的范围,再计算y=√u的范围即可求解.令u=−x2−6x−5,则u≥0且y=√u又因为u=−x2−6x−5=−(x+3)2+4≤4,所以0≤u≤4,所以y=√u∈[0,2],即函数的y=√−x2−6x−5值域为[0,2],故选:B.3、某工厂近期要生产一批化工试剂,经市场调查得知,生产这批试剂的成本分为以下三个部分:①生产1单位试剂需要原料费50元;②支付所有职工的工资总额由7500元的基本工资和每生产1单位试剂补贴20元组成;③后续保养的费用是每单位(x+600x−30)元(试剂的总产量为x单位,50≤x≤200),则要使生产每单位试剂的成本最低,试剂总产量应为()A .60单位B .70单位C .80单位D .90单位答案:D分析:设生产每单位试剂的成本为y ,求出原料总费用,职工的工资总额,后续保养总费用,从而表示出y ,然后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最值即可.解:设每生产单位试剂的成本为y ,因为试剂总产量为x 单位,则由题意可知,原料总费用为50x 元,职工的工资总额为7500+20x 元,后续保养总费用为x (x +600x −30)元, 则y =50x+7500+20x+x 2−30x+600x=x +8100x +40≥2√x ⋅8100x +40=220, 当且仅当x =8100x ,即x =90时取等号,满足50≤x ≤200,所以要使生产每单位试剂的成本最低,试剂总产量应为90单位.故选:D .4、函数f (x )=x 2−1|x |的图象大致为( ) A .B .C .D .答案:D 分析:求定义域,确定奇偶性后排除两个选项,再由单调性排除一个,得正确结论.f (x )=x 2−1|x |的定义域是{x |x ≠0},关于原点对称,f(−x)=(−x)2−1|−x |=x 2−1|x |=f (x ),所以f (x )是偶函数,排除B ,C ;当x >0时,f(x)=x 2−1x =x −1x ,易知f (x )在(0,+∞)上是增函数,排除A . 故选:D . 5、已知幂函数f(x)=k ⋅x α的图象经过点(3,√3),则k +α等于( )A .32B .12C .2D .3答案:A分析:由于函数为幂函数,所以k =1,再将点(3,√3)代入解析式中可求出α的值,从而可求出k +α 解:因为f(x)=k ⋅x α为幂函数,所以k =1,所以f(x)=x α,因为幂函数的图像过点(3,√3),所以√3=3α,解得α=12,所以k +α=1+12=32, 故选:A6、下列图形是函数图像的是( )A .B .C .D .答案:C 分析:根据函数的定义,对四个选项一一判断.按照函数的定义,一个自变量只能对应一个函数值.对于A :当x =0时,y =±1,不符合函数的定义.故A 错误;对于B :当x =0时,y =±1,不符合函数的定义.故B 错误;对于C :每一个x 都对应唯一一个y 值,符合函数的定义.故C 正确;对于D:当x=1时,y可以取全体实数,不符合函数的定义.故D错误;故选:C7、下列各组函数表示同一函数的是()3B.f(x)=1,g(x)=x0A.f(x)=x,g(x)=√x3D.f(x)=√x2,g(x)=(√x)2C.f(x)=x+1,g(x)=x2−1x−1答案:A分析:根据相同函数的定义,分别判断各个选项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是否都相同,即可得出答案. 解:对于A,两个函数的定义域都是R,3=x,对应关系完全一致,g(x)=√x3所以两函数是相同函数,故A符合题意;对于B,函数f(x)=1的定义域为R,函数g(x)=x0的定义域为{x|x≠0},故两函数不是相同函数,故B不符题意;对于C,函数f(x)=x+1的定义域为R,的定义域为{x|x≠1},函数g(x)=x2−1x−1故两函数不是相同函数,故C不符题意;对于D,函数f(x)=√x2的定义域为R,函数g(x)=(√x)2的定义域为[0,+∞),故两函数不是相同函数,故D不符题意.故选:A.8、已知函数f(x+2)=x2+6x+8,则函数f(x)的解析式为()A.f(x)=x2+2x B.f(x)=x2+6x+8C.f(x)=x2+4x D.f(x)=x2+8x+6答案:A分析:利用配凑法(换元法)计算可得.解:方法一(配凑法)∵f(x+2)=x2+6x+8=(x+2)2+2(x+2),∴f(x)=x2+2x.方法二(换元法)令t=x+2,则x=t−2,∴f(t)=(t−2)2+6(t−2)+8=t2+2t,∴f(x)=x2+2x.故选:A多选题9、已知函数f(x)={x2,x≤0,−x2,x>0,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f(√2)=2B.若f(m)=9,则m≠±3C.f(x)是奇函数D.在f(x)上R单调递减答案:CD分析:A.由分段函数求解判断;B.分m≤0,m>0,由f(m)=9求解判断;不成立;C.利用奇偶性的定义判断; D.画出函数f(x)的图象判断.因为f(x)={x2,x≤0,−x2,x>0,A. f(√2)=−(√2)2=−2,故错误;B. 当m≤0时,f(m)=m2=9,解得m=−3或m=3(舍去),当m>0时,f(m)=−m2=9,不成立;故错误;C. 当x<0时,f(x)=x2,则−x>0,f(−x)=−(−x)2=−x2,又f(0)=0,所以f(−x)=−f(x);当x>0时,f(x)=−x2,则−x<0,f(−x)=(−x)2=x2,又f(0)=0,所以f(−x)=−f(x),所以f(x)是奇函数,故正确;D.函数f(x)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知f (x )在上R 单调递减,故正确.故选:CD10、下列各组函数中,两个函数是同一函数的有( )A .f (x )=x 与g (x )=√x 33B .f (x )=x +1与g (x )=x 2−1x−1 C .f (x )=|x |x 与g (x )={1,x >0−1,x <0D .f (t )=|t −1|与g (x )=|x −1| 答案:ACD分析:根据两个函数为同一函数的定义,对四个选项逐个分析可得答案.对于A ,f(x)=x ,g(x)=√x 33=x ,两个函数的对应关系和定义域都相同,所以两个函数为同一函数,故A 正确;对于B ,f(x)=x +1,g(x)=x +1(x ≠1),两个函数的定义域不同,所以两个函数不为同一函数,故B 不正确;对于C ,f(x)={1,x >0−1,x <0,g (x )={1,x >0−1,x <0,两个函数的对应关系和定义域都相同,所以两个函数为同一函数,故C 正确;对于D ,f (t )=|t −1|与g (x )=|x −1|的对应关系和定义域都相同,所以两个函数为同一函数,故D 正确. 故选:ACD11、有如下命题,其中真命题的标号为( )A .若幂函数y =f (x )的图象过点(2,12),则f (3)>12B .函数f (x )=a x−1+1(a >0且a ≠1)的图象恒过定点(1,2)C .函数f (x )=x 2−1在(0,+∞)上单调递减D .若函数f (x )=x 2−2x +4在区间[0,m ]上的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3,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1,2] 答案:BD分析:由f (x )所过点可求得幂函数f (x )解析式,由此得到f (3)<12,知A 错误;由f (1)=2恒成立可知f (x )过定点(1,2),知B 正确;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C 错误;由二次函数的最值可确定自变量的范围,即可确定m 的范围,知D 正确.对于A ,令f (x )=x α,则2α=12,解得:α=−1,∴f (x )=x −1,∴f (3)=13<12,A 错误; 对于B ,令x −1=0,即x =1时,f (1)=1+1=2,∴f (x )恒过定点(1,2),B 正确;对于C ,∵f (x )为开口方向向上,对称轴为x =0的二次函数,∴f (x )在(0,+∞)上单调递增,C 错误; 对于D ,令f (x )=4,解得:x =0或x =2;又f (x )min =f (1)=3,∴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1,2],D 正确. 故选:BD.12、已知函数f(x)={−x 2−2x,x ≤m x −4,x >m,如果函数f(x)恰有两个零点,那么实数m 的取值范围可以是( ) A .m <−2B .−2≤m <0C .0≤m <4D .m ≥4.答案:BD解析: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 =−x 2−2x,y =x −4的图象,观察函数图象即可得出答案.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 =−x 2−2x,y =x −4的图象,如图,由图象可知,当−2≤m <0时,函数f (x )有两个零点−2和4,当m ≥4时,函数f (x )有两个零点−2和0.故选:BD13、函数f(x)的定义域为R,对任意的x1,x2∈R都满足x1f(x1)+x2f(x2)>x1f(x2)+x2f(x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函数f(x)在R上是单调递减函数B.f(−2)<f(1)<f(2)C.f(x+1)<f(−x+2)的解为x<1D.f(0)=02答案:BC分析:由x1f(x1)+x2f(x2)>x1f(x2)+x2f(x1),可得(x1−x2)[f(x1)−f(x2)]>0,所以可判断出f(x)在R 上为增函数,然后逐个分析判断即可解:由x1f(x1)+x2f(x2)>x1f(x2)+x2f(x1),得(x1−x2)[f(x1)−f(x2)]>0,所以f(x)在R上单调递增,所以A错,因为f(x)为R上的递增函数,所以f(−2)<f(1)<f(2),所以B对,,所以C对因为f(x)在R上为增函数,f(x+1)<f(−x+2)⇔x+1<−x+2⇒x<12函数R上为增函数时,不一定有f(0)=0,如f(x)=2x在R上为增函数,但f(0)=1,所以D不一定成立,故D 错.故选:BC填空题14、已知幂函数f(x)=x p2−2p−3 (p∈N∗)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且在(0,+∞)上是减函数,实数a满足(a2−1)p3<(3a+3)p3,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答案:−1<a<4分析:根据幂函数的性质求出p的值,根据幂函数的单调性得到关于a的不等式解出即可.∵幂函数f(x)=x p2−2p−3(p∈N∗)在(0,+∞)上是减函数,∴p2−2p−3<0,解得−1<p<3,∵p∈N∗,∴p=1或2.当p=1时,f(x)=x−4为偶函数满足条件,当p=2时,f(x)=x−3为奇函数不满足条件,则不等式等价为(a2−1)p3<(3a+3)p3,即(a2−1)13<(3a+3)13,∵f(x)=x13在R上为增函数,∴a2−1<3a+3,解得:−1<a<4.所以答案是:−1<a<4.15、已知a∈R,函数f(x)={x2−4,x>2|x−3|+a,x≤2,若f[f(√6)]=3,则a=___________.答案:2分析:由题意结合函数的解析式得到关于a的方程,解方程可得a的值.f[f(√6)]=f(6−4)=f(2)=|2−3|+a=3,故a=2,所以答案是:2.16、已知f(x)=k⋅2x+2−x为奇函数,则k=______.答案:−1分析:根据奇函数的定义可得f(−x)=−f(x),即(k+1)⋅(2−x+2x)=0,由此可求得答案.由题意f(x)=k⋅2x+2−x是奇函数,则f(−x)=−f(x),即k⋅2−x+2x=−k⋅2x−2−x,故(k+1)⋅(2−x+2x)=0,由于2−x+2x≠0,故k=−1,所以答案是:−1解答题17、已知幂函数f(x)=(2m2−5m+3)x m的定义域为全体实数R.(1)求f(x)的解析式;(2)若f(x)>3x+k−1在[−1,1]上恒成立,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答案:(1)f(x)=x2(2)(−∞,−1)分析:(1)根据幂函数的定义可得2m2−5m+3=1,结合幂函数的定义域可确定m的值,即得函数解析式; (2)将f(x)>3x+k−1在[−1,1]上恒成立转化为函数g(x)=x2−3x+1−k在[−1,1]上的最小值大于0,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不等式,解得答案.(1)∵f(x)是幂函数,∴2m2−5m+3=1,∴m=12或2.当m=12时,f(x)=x12,此时不满足f(x)的定义域为全体实数R,∴m=2,∴f(x)=x2.(2)f(x)>3x+k−1即x2−3x+1−k>0,要使此不等式在[−1,1]上恒成立,令g(x)=x2−3x+1−k,只需使函数g(x)=x2−3x+1−k在[−1,1]上的最小值大于0. ∵g(x)=x2−3x+1−k图象的对称轴为x=32,故g(x)在[−1,1]上单调递减,∴g(x)min=g(1)=−k−1,由−k−1>0,得k<−1,∴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1).18、已知函数f(x)=kx2+(2k+1)x+2.(1)当k=−1时,写出函数y=|f(x)|的单调递增区间(写出即可,不要过程);(2)当k<12时,解不等式f(x)>0.答案:(1)函数y=|f(x)|的单调递增区间有[−2,−12]和[1,+∞);(2)当k<0时,f(x)>0的解集为(−2,−1k );当k=0时,f(x)>0的解集为(−2,+∞);当0<k<12时,f(x)>0的解集为(−∞,−1k)∪(−2,+∞)分析:(1)化简函数y=|f(x)|解析式,作出函数图象,利用图象求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2)分别在k=0,k<0,0<k<12时解不等式f(x)>0即可.(1)因为f(x)=kx2+(2k+1)x+2,所以当k=−1时,y=|f(x)|=|−x2−x+2|=|x2+x−2|所以当x<−2或x>1时,|f(x)|=x2+x−2,当−2≤x≤1时,|f(x)|=−x2−x+2,作出函数y=|f(x)|的图象如下:所以函数y=|f(x)|的单调递增区间有[−2,−12]和[1,+∞);(2)因为f(x)=kx2+(2k+1)x+2,所以f(x)=(kx+1)(x+2),当k=0时,不等式f(x)>0,可化为x+2>0,解得x>−2,故解集为(−2,+∞)当k≠0时,方程f(x)=0的解为x1=−2,x2=−1k当k<0时,x1=−2<0<x2=−1k ,不等式f(x)>0的解集为(−2,−1k),当0<k<12时,x2=−1k<x1=−2,不等式f(x)>0的解集为(−∞,−1k)∪(−2,+∞);综上,当k<0时,f(x)>0的解集为(−2,−1k);当k=0时,f(x)>0的解集为(−2,+∞);当0<k<12时,f(x)>0的解集为(−∞,−1k)∪(−2,+∞).。

新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知识点总复习附解析(2)

新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知识点总复习附解析(2)

新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知识点总复习附解析(2)一、选择题1.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各自都以自己的速度匀速向B地行驶,甲车先到B地,停车1小时后按原速匀速返回,直到两车相遇.已知,乙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如图是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乙车行驶的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50千米B.乙车从出发到与甲车返回时相遇所用的时间是6.6小时C.甲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D.点M的坐标是(6,90)【答案】C【解析】【分析】A.仔细观察图象可知:两车行驶5小时后,两车相距150千米,据此可得两车的速度差,进而得出甲车的速度,从而得出A、B两地之间的距离;B.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答即可;C.由A的解答过程可得结论;D.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即可得出点M的纵坐标..【详解】∵根据题意,观察图象可知5小时后两车相距150千米,故甲车比乙车每小时多走30千米,∴甲车的速度为90千米/时;∴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90×5=450千米.故选项A不合题意;设乙车从出发到与甲车返回时相遇所用的时间是x小时,根据题意得:60x+90(x﹣6)=450,解得x=6.6,∴乙车从出发到与甲车返回时相遇所用的时间是6.6小时.故选项B不合题意;∵甲车的速度为90千米/时.故选项C符合题意;点M的纵坐标为:90×5﹣60×6=90,故选项D不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函数图象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理解x,y的实际意义,根据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的实际意义,求出甲,乙车的速度和A ,B 两地之间的距离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矩形ABCD 中,6cm AB =,3cm BC =,动点P 从A 点出发以1cm /秒向终点B 运动,动点Q 同时从A 点出发以2cm /秒按A D C →→B →的方向在边AD ,DC ,CB 上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 (秒),那么APQ ∆的面积()2cm y 随着时间x(秒)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三种情况讨论△APQ 面积的变化,进而得出△APQ 的面积y (cm 2)随着时间x (秒)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情况.【详解】解:根据题意可知:AP =x ,Q 点运动路程为2x ,①当点Q 在AD 上运动时,y =12AP•AQ =12x•2x =x 2,图象为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 ②当点Q 在DC 上运动时, y =12AP•DA =12x×3=32x ,是一次函数; ③当点Q 在BC 上运动时,y=12AP•BQ=12x•(12−2x)=−x2+6x,为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结合图象可知A选项函数关系图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分三种情况讨论三角形APQ的面积变化.3.在同一条道路上,甲车从A地到B地,乙车从B地到A地,乙先出发,图中的折线段表示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行驶时间x(小时)的函数关系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先出发的时间为0.5小时B.甲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C.甲出发0.5小时后两车相遇D.甲到B地比乙到A地早112小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由图象横坐标可得,乙先出发的时间为0.5小时,正确,不合题意;B.∵乙先出发,0.5小时,两车相距(100﹣70)km,∴乙车的速度为:60km/h,故乙行驶全程所用时间为:=(小时),由最后时间为1.75小时,可得乙先到到达A地,故甲车整个过程所用时间为:1.75﹣0.5=1.25(小时),故甲车的速度为:100÷1.25 =80(km/h),故B选项正确,不合题意;C.由以上所求可得,甲出发0.5小时后行驶距离为:40km,乙车行驶的距离为:60km,40+60=100,故两车相遇,故C选项正确,不合题意;D.由以上所求可得,乙到A地比甲到B地早:1.75﹣=(小时),故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函数的图象.4.如图1,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点A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A→B→C→D→A方向运动到点A处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PAB的面积为y,如果y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矩形ABCD的面积为()A .24B .40C .56D .60【答案】A【解析】【分析】 由点P 的运动路径可得△PAB 面积的变化,根据图2得出AB 、BC 的长,进而求出矩形ABCD 的面积即可得答案.【详解】∵点P 在AB 边运动时,△PAB 的面积为0,在BC 边运动时,△PAB 的面积逐渐增大, ∴由图2可知:AB=4,BC=10-4=6,∴矩形ABCD 的面积为AB·BC=24,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分段函数的图象,根据△PAB 面积的变化,正确从图象中得出所需信息是解题关键.5.如图,边长为2的等边ABC ∆和边长为1的等边A B C '''∆,它们的边BC ,B C ''位于同一条直线l 上,开始时,点C '与点B 重合,ABC ∆固定不动,然后把A B C '''∆自左向右沿直线l 平移,移出ABC ∆外(点B '与点C 重合)停止,设A B C '''∆平移的距离为x ,两个三角形重合部分的面积为y ,则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分为0≤x≤1、1<x≤2、2<x≤3三种情况画出图形,然后依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得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于是可求得问题的答案.【详解】解:如图1所示:当0≤x≤1时,过点D 作DE ⊥BC ′.∵△ABC 和△A ′B ′C ′均为等边三角形,△DBC ′为等边三角形.∴DE=32BC′=32x , ∴y=12BC′•DE=34x 2. 当x=1时,y=34,且抛物线的开口向上. 如图2所示:1<x≤2时,过点A′作A′E ⊥B ′C ′,垂足为E .∵y=12B′C′•A′E=12×1×32=34. ∴函数图象是一条平行与x 轴的线段.如图3所示:2<x≤3时,过点D 作DE ⊥B ′C ,垂足为E .y=123x-3)2,函数图象为抛物线的一部分,且抛物线开口向上.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求得函数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线段AB 6cm =,动点P 以2cm /s 的速度从A B A --在线段AB 上运动,到达点A 后,停止运动;动点Q 以1cm/s 的速度从B A -在线段AB 上运动,到达点A 后,停止运动.若动点P,Q 同时出发,设点Q 的运动时间是t (单位:s )时,两个动点之间的距离为S(单位:cm ),则能表示s 与t 的函数关系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得到点P 运动的快,点Q 运动的慢,可以算出动点P 和Q 相遇时用的时间和点Q 到达终点时的时间,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详解】:设点Q 的运动时间是t (单位:s )时,两个动点之间的距离为s (单位:cm ), 6=2t+t ,解得:t=2,即t=2时,P 、Q 相遇,即S=0,.P 到达B 点的时间为:6÷2=3s ,此时,点Q 距离B 点为:3,即S=3P 点全程用时为12÷2=6s ,Q 点全程用时为6÷1=6s ,即P 、Q 同时到达A 点由上可得,刚开始P 和Q 两点间的距离在越来越小直到相遇时,它们之间的距离变为0,此时用的时间为2s ;相遇后,在第3s 时点P 到达B 点,从相遇到点P 到达B 点它们的距离在变大,1s 后P 点从B 点返回,点P 继续运动,两个动点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同时达到A 点.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各个时间段内它们对应的函数图象.7.下列说法:①函数6y x =-x 的取值范围是6x >;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③正六边形的中心角为60︒;④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⑤计算2|-的结果为7:⑥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理数.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正多边形和圆,无理数的定义,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菱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解答即可.【详解】解:①函数y =x 的取值范围是6x ≥;故错误;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故错误;③正六边形的中心角为60°;故正确;④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故错误;⑤计算的结果为1;故错误;⑥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故错误;==是无理数;故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和圆,无理数的定义,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菱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熟练掌握各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8.函数y =) A .7x >B .7x ≠C .7x ≤D .7x ≥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可得.【详解】函数y =70x -≥,所以7x ≤.故选:C【点睛】考核知识点:自变量求值范围.理解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9.如图,矩形ABCD 中,P 为CD 中点,点Q 为AB 上的动点(不与,A B 重合).过Q 作QM PA ⊥于M ,QN PB ⊥于N .设AQ 的长度为x ,QM 与QN 的长度和为y .则能表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B.C.D.【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面积得出S△PAB=12PE•AB;S△PAB=S△PQB+S△PAQ=12QN•PB+12PA•MQ,进而得出y=PE ABPB⋅,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连接PQ,作PE⊥AB垂足为E,∵过Q作QM⊥PA于M,QN⊥PB于N,∴S△PAB=12 PE•AB;S△PAB=S△PQB+S△PAQ=12QN•PB+12PA•MQ,∵矩形ABCD中,P为CD中点,∴PA=PB,∵QM与QN的长度和为y,∴S△PAB=S△PQB+S△PAQ=12QN•PB+12PA•MQ=12PB(QM+QN)=12PB•y,∴S△PAB=12PE•AB=12PB•y,∴y=PE AB PB⋅,∵PE=AD,∴PE,AB,PB都为定值,∴y的值为定值,符合要求的图形为D,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动点函数的图象,根据已知得出y=PE ABPB,再利用PE=AD,PB,AB,PB都为定值是解题关键.10.木杆AB斜靠在墙壁上,当木杆的上端A沿墙壁NO竖直下滑时,木杆的底端B也随之沿着射线OM方向滑动.下列图中用虚线画出木杆中点P随之下落的路线,其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解:如右图,连接OP,由于OP是Rt△AOB斜边上的中线,所以OP=12AB,不管木杆如何滑动,它的长度不变,也就是OP是一个定值,点P就在以O为圆心的圆弧上,那么中点P下落的路线是一段弧线.故选D.11.某种签字笔的单价为2元,购买这种签字笔x 支的总价为y 元,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A .y =-12x B .y =12x C .y =-2x D .y =2x【答案】D【解析】 依题意有:y=2x ,故选D .12.下列各曲线中,表示y 是x 的函数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函数的意义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根据函数的意义可知:对于自变量x 的任何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相对应,所以B 正确.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函数图象的概念.解题关键在于要能根据函数图象的性质和图象上的数据分析得出函数的类型和所需要的条件,结合实际意义得到正确的结论.函数的意义反映在图象上简单的判断方法是:做垂直x 轴的直线在左右平移的过程中与函数图象只会有一个交点.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四边形0ABC 是矩形,且A ,C 在坐标轴上,满足3OA =,OC=1.将矩形OABC 绕原点O 以每秒15°的速度逆时针旋转.设运动时间为t 秒()06t ≤≤ ,旋转过程中矩形在第二象限内的面积为S ,表示S 与t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右图所示,则矩形OABC 的初始位置是( )A.B.C.D.【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解:根据图形可知当t=0时,s=0,所以矩形OABC的初始位置不可能在第二象限,所以A、C错误;因为1OC=,所以当t=2时,选项B中的矩形在第二象限内的面积为S=1331236⨯⨯=,所以B错误,因为3OA=,所以当t=2时,选项D中的矩形在第二象限内的面积为S=13132⨯⨯=,故选D.考点:1.图形旋转的性质;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3.函数的图象.14.如图所示的图象(折线ABCDE)描述了一辆汽车在某一笔直的公路上的行驶过程中,汽车离出发地的距离s(千米)与行驶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给出下列说法:①汽车共行驶了140千米;②汽车在行驶途中停留了1小时;③汽车出发后6小时至9小时之间行驶的速度比汽车出发后4小时至6小时之间行驶的速度大;④汽车出发后6小时至9小时之间行驶的速度在逐渐减小.其中正确的说法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函数图象上的特殊点以及函数图象自身的实际意义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①由图象可知,汽车走到距离出发点140千米的地方后又返回出发点,所以汽车共行驶了280千米,故①错;②从3时开始到4时结束,时间在增多,而路程没有变化,说明此时在停留,停留了4-3=1(小时),故②对;③汽车4小时至6小时之间的速度为:(140-90)÷(6-4)=25(千米/小时),汽车6小时至9小时之间的速度为:140÷(9-6)≈46.7(千米/小时),所以汽车出发后6小时至9小时之间行驶的速度比汽车出发后4小时至6小时之间行驶的速度大,故③对;④汽车自出发后6小时至9小时,图象是直线,说明是在匀速前进,故④错;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图象,由函数图象的实际意义,理解函数图象所反映的运动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5.甲、乙两同学骑自行车从A地沿同一条路到B地,已知乙比甲先出发,他们离出发地的距离S(km)和骑行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给出下列说法:①他们都骑行了20km;②乙在途中停留了0.5h;③甲、乙两人同时到达目的地;④相遇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根据图象信息,以上说法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象上特殊点的坐标和实际意义即可作出判断.由图可获取的信息是:他们都骑行了20km;乙在途中停留了0.5h;相遇后,甲的速度>乙的速度,所以甲比乙早0.5小时到达目的地,所以(1)(2)正确.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学生从图象中读取信息的数形结合能力点评:同学们要注意分析其中的“关键点”,还要善于分析各图象的变化趋势.16.甲、乙两人沿相同的路线由A地到B地匀速前进,A、B两地间的路程为20km.他们前进的路程为s(km),甲出发后的时间为t(h),甲、乙前进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速度是4km/h B.乙的速度是10km/hC.乙比甲晚出发1h D.甲比乙晚到B地3h【答案】C【解析】甲的速度是:20÷4=5km/h;乙的速度是:20÷1=20km/h;由图象知,甲出发1小时后乙才出发,乙到2小时后甲才到,故选C.17.下列图象中不是表示函数图象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据此即可确定函数的个数.【详解】解:A选项: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故A是函数;B选项: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故B是函数;C选项:不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故C不是函数;D选项: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故D是函数,故选:C.【点睛】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是x的函数,x叫自变量.18.如图1.已知正△ABC中,E,F,G分别是AB,BC,CA上的点,且AE=BF=CG,设△EFG的面积为y,AE的长为x,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2,则△EFG的最小面积为()A 3B3C.2 D3【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根据图2判断△EFG的面积y最小时和最大时分别对应的x值,从而确定AB,EG的长度,求出等边三角形EFG的最小面积.【详解】由图2可知,x=2时△EFG的面积y最大,此时E与B重合,所以AB=2,∴等边三角形ABC3∴等边三角形ABC3由图2可知,x=1时△EFG的面积y最小,此时AE=AG=CG=CF=BG=BE,显然△EGF是等边三角形且边长为1,所以△EGF的面积为34,故选A.【点睛】本题是运动型综合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等边三角形等知识点.解题关键是深刻理解动点的函数图象,了解图象中关键点所代表的实际意义,理解动点的完整运动过程.19.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变化,其体温(C )与时间(小时)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小清同学根据图1绘制了图2,则图2中的变量有可能表示的是().A.骆驼在t时刻的体温与0时体温的绝对差(即差的绝对值)B.骆驼从0时到t时刻之间的最高体温与当日最低体温的差C.骆驼在t时刻的体温与当日平均体温的绝对差D.骆驼从0时到t时刻之间的体温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时间和体温的变化,将时间分为3段:0-4,4-8,8-16,16-24,分别观察每段中的温差,由此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观察可得从0时到4时,温差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在4时达到最大,是2℃;再到8时,这段时间的最高温度是37℃,最低是35℃,温差不变,从8时开始,最高温度变大,最低温度不变是35℃,温差变大,达到3℃,从16时开始体温下降,温差不变.则图2中的变量y有可能表示的是骆驼从0时到t时刻之间的最高体温与当日最低体温的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图象,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能够通过图象得到函数是随自变量的增大,知道函数值是增大还是减小以及理解本题中温差的含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0.如图,在矩形ABCD 中,2AB =,3BC =,动点P 沿折线BCD 从点B 开始运动到点D .设运动的路程为x ,ADP ∆的面积为y ,那么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当03x ≤≤时,3y =,当35x <<时,()131535222y x x =⨯⨯-=-+,由此即可判断.【详解】由题意当03x ≤≤时,3y =,当35x <<时,()131535222y x x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用分类讨论是扇形思考问题.。

函数基础知识知识点总复习有解析

函数基础知识知识点总复习有解析

函数基础知识知识点总复习有解析一、选择题1.“同辞家门赴车站,别时叮咛语千万,学子满载信心去,老父怀抱希望还.”如果用纵轴y表示父亲和学子在行进中离家的距离,横t表示离家的时间,下面与上述诗意大致相吻合的图象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首先正确理解小诗的含义,然后再根据时间与离家的距离关系找出函数图象.【详解】解:同辞家门赴车站,父亲和孩子的函数图象在一开始的时候应该一样,别时叮咛语千万,时间在加长,路程不变,学子满载信心去,学子离家越来越远,老父怀抱希望还,父亲回家离家越来越近,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首先应理解函数图象的横轴和纵轴表示的量,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函数图象.2.如图,一只蚂蚁以均匀的速度沿台阶A1⇒A2⇒A3⇒A4⇒A5爬行,那么蚂蚁爬行的高度h 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大致是()A.B.C .D .【答案】B【解析】【分析】从A :到A 2蚂蚁是匀速前进,随着时间的增多,爬行的高度也将由0匀速上升,从A 2到A :随着时间的增多,高度将不再变化,由此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因为蚂蚁以均匀的速度沿台阶A 1→A 2→A 3→A 4→A 5爬行,从A 1→A 2的过程中,高度随时间匀速上升,从A 2→A 3的过程,高度不变,从A 3一A 4的过程,高度随时间匀速上升,从A 4.→A 5的过程中,高度不变,所以蚂蚁爬行的高度h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是B. 故选:B.【点睛】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的读图能力.要能根据函数图象的性质和图象上的数据分析得出函数的类型和所需要的条件,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排除法求解.3.如图,在Rt ABC ∆中,点D 为AC 边中点,动点P 从点D 出发,沿着D A B →→的路径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到B 点,在此过程中线段CP 的长度y 随着运动时间x 的函数关系如图2所示,则BC 的长为( )A .1323B .3C 455D 145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图象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即可求出CD 的长,从而求出AD 和AC ,然后根据图象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和垂线段最短即可求出CP ⊥AB 时AP 的长,然后证出△APC ∽△ACB ,列出比例式即可求出AB ,最后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C .【详解】解:∵动点P 从点D 出发,线段CP 的长度为y ,运动时间为x 的,根据图象可知,当x =0时,y=2∴CD=2∵点D 为AC 边中点,∴AD=CD=2,CA=2CD=4由图象可知,当运动时间x=()211s +时,y 最小,即CP 最小 根据垂线段最短∴此时CP ⊥AB ,如下图所示,此时点P 运动的路程DA +AP=()()1211211⨯+=+所以此时AP=(21111AD -=∵∠A=∠A ,∠APC=∠ACB=90°∴△APC ∽△ACB ∴AP AC AC AB = 即1144AB= 解得:1611在Rt △ABC 中,225511AB AC -=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根据函数图象解决问题,掌握图象和图形的对应关系、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和勾股定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4.函数1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1B .x >0C .x≥1D .x >1【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分母不等于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由题意得,x-1≥0且x-1≠0,解得x >1.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5.小丽早上步行去车站然后坐车去学校,下列能近似的刻画她离学校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象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上学,可得离学校的距离越来越小,根据开始步行,可得距离变化慢,后来坐车,可得距离变化快.【详解】解:A、距离越来越大,选项错误;B、距离越来越小,但前后变化快慢一样,选项错误;C、距离越来越大,选项错误;D、距离越来越小,且距离先变化慢,后变化快,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观察距离随时间的变化是解题关键.6.小亮同学骑车上学,路上要经过平路、下坡、上坡和平路(如图),若小亮上坡、平路、下坡的速度分别为v1,v2,v3,v1<v2<v3,则小亮同学骑车上学时,离家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函数关系图象可能是()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对每个选项逐一分析判断图象得正误.【详解】解:A 、从图象上看小亮的路程走平路不变是不正确的,故不是.B 、从图象上看小亮走的路程随时间有一段更少了,不正确,故不是.C 、小亮走的路程应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两次平路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此图象符合,故正确.D 、因为平路和上坡路及下坡路的速度不一样,所以不应是一条直线,不正确,故不是. 故选C .7.在函数3y x =-x 的取值范围是( ) A .3x <B .3x >C .3x ≥D .8,5OA OB ==u u u v u u u v 【答案】C【解析】【分析】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求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被开方数为非负数.【详解】依题意,得x-3≥0,解得x≥3.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8.小明从家骑车上学,先匀速上坡到达A 地后再匀速下坡到达学校,所用的时间与路程如图所示,如果返回时,上、下坡速度仍然保持不变,那么他从学校回到家需要的时间是( )A .9分钟B .12分钟C .8分钟D .10分钟【答案】B【解析】【分析】 先根据图形,得到上坡、下坡的时间和距离,然后分别求出上、下坡的速度,最后计算返回家的时间【详解】根据图形得,从家到学校:上坡距离为1km ,用时5min ,下坡距离为2km ,用时为4min 故上坡速度115V =(km/min),下坡速度22142V ==(km/min) 从学校返回家的过程中,原来的上下坡刚好颠倒过来,即上坡2km ,下坡1km故上坡时间12t 15==10(min),下坡时间21t 12==2(min) ∴总用时为:10+2=12(min)故选:B【点睛】 本题考查从函数图象获取信息,解题关键是将函数图像中的数据与生活实际一一对应9.下列各曲线中表示y 是x 的函数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根据函数的意义可知:对于自变量x 的任何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相对应,故D 正确. 故选D .10.某生物小组观察一植物生长,得到的植物高度y (单位:厘米)与观察时间x (单位:天)的关系,并画出如图所示的图象(AC 是线段,直线CD 平行于x 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从开始观察时起,50天后该植物停止长高;②直线AC 的函数表达式为165y x =+; ③第40天,该植物的高度为14厘米;④该植物最高为15厘米.A .①②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分析】 ①根据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可知50天后植物的高度不变,也就是停止长高;②设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kx+b (k≠0),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C 线段的解析式,③把x=40代入②的结论进行计算即可得解;④把x=50代入②的结论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CD ∥x 轴,∴从第50天开始植物的高度不变,故①的说法正确;设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kx+b (k≠0),∵经过点A (0,6),B (30,12),∴30126k b b +=⎧⎨=⎩, 解得:156k b ⎧=⎪⎨⎪=⎩,∴直线AC 的解析式为165y x =+(0≤x≤50), 故②的结论正确;当x=40时,1406145y=⨯+=,即第40天,该植物的高度为14厘米;故③的说法正确;当x=50时,1506165y=⨯+=,即第50天,该植物的高度为16厘米;故④的说法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是①②③.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主要利用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已知自变量求函数值,仔细观察图象,准确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在△ABC中,AC=BC,有一动点P从点A出发,沿A→C→B→A匀速运动.则CP的长度s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描述大致是()A.B.C.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如图,过点C作CD⊥AB于点D.∵在△ABC中,AC=BC,∴AD=BD.①点P在边AC上时,s随t的增大而减小.故A、B错误;②当点P在边BC上时,s随t的增大而增大;③当点P在线段BD上时,s随t的增大而减小,点P与点D重合时,s最小,但是不等于零.故C错误;④当点P在线段AD上时,s随t的增大而增大.故D正确.故答案选D.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函数的图象;分段函数.12.解放军某部接到上级命令,乘车前往四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前进一段路程后,由于道路受阻,汽车无法通行,部队通过短暂休整后决定步行前往.若部队离开驻地的时间为t(小时),离开驻地的距离为s(千米),则能反映s与t之间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A.B.C.D.【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分为3个阶段:1、前进一段路程后,位移增大;2、部队通过短暂休整,位移不变;3、部队步行前进,位移增大,但变慢;故选A.13.在全民健身环城越野赛中,甲乙两选手的行程y(千米)随时间(时)变化的图象(全程)如图所示.有下列说法:①起跑后1小时内,甲在乙的前面;②第1小时两人都跑了10千米;③甲比乙先到达终点;④两人都跑了20千米.其中正确的说法有()A.1 个B.2 个C.3 个D.4个【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解:①由纵坐标看出,起跑后1小时内,甲在乙的前面,故①正确;②由横纵坐标看出,第一小时两人都跑了10千米,故②正确;③由横纵坐标看出,乙比甲先到达终点,故③错误;④由纵坐标看出,甲乙二人都跑了20千米,故④正确;故选C .14.某市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围绕重点,精准发力,进一步净化了城市环境,美化了市容市貌,如图1,园林队正在迎春公园进行绿化,图2为绿化面积S (单位:2m )与工作时间t (单位:h )之间的关系图象,工作期间有1小时休息,由图可知,休息后每小时绿化面积为( )A .250mB .280mC .2100mD .240m【答案】A【解析】【分析】 由图象可知休息1小时后,园林队工作了2个小时,绿化了216060100m -=,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由图象可知,园林队休息后继续工作了:422h -=,绿化面积为216060100m -=,∴休息后每小时绿化面积为:2100250m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函数的图象,从图象中找出与所求内容相关的信息是解此题的关键.15.2019年,中国少年岑小林在第六届上海国际交互绳大赛上,破“30秒内单脚单摇轮换跳次数最多”吉尼斯世界纪录!实践证明1分钟跳绳的最佳状态是前20秒频率匀速增加,最后10秒冲刺,中间频率保持不变,则跳绳频率(次/秒)与时间(秒)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列哪幅图来近似地刻画( )A.B.C.D.【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前20秒频率匀速增加,最后10秒冲刺,中间频率保持不变判断图象即可.【详解】:秒频率保持不变,排除选项A和D,再根据最后10秒冲解:根据题意可知,中间2050刺,频率是增加的,排除选项B,因此,选项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理解题意是解此题的关键.16.某班同学在研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时,实验记录得到相应的数据如下表:砝码的质量x/g050100150200250300400500指针位置y/cm2345677.57.57.5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B.C.D.【答案】B【解析】【分析】通过(0,2)和(100,4)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再对比图象中的折点即可选出答案.【详解】解:由题干内容可得,一次函数过点(0,2)和(100,4).设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k x +b ,代入点(0,2)和点(100,4)可解得,k=0.02,b=2.则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0.02x +2.显然当y=7.5时,x =275,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17.当实数x 的取值使得2x -有意义时,函数41y x =+中y 的取值范围是( ) A .7y ≥- B .9y ≥C .9y <-D .7y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易得x 的取值范围,代入所给函数可得y 的取值范围. 【详解】解:由题意得20x -≥, 解得2x ≥,419x ∴+≥,即9y ≥.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值的取值的求法;根据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得到x 的取值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8.按如图所示的运算程序,能使输出k 的值为1的是( )A .x =1,y =2B .x =2,y =1C .x =2,y =0D .x =1,y =3【答案】B 【解析】 【分析】把各项中x 与y 的值代入运算程序中计算即可. 【详解】解:A 、把x =1,y =2代入y=kx ,得:k =2,不符合题意; B 、把x =2,y =1代入y=kx-1,得:1=2k ﹣1,即k =1,符合题意;C 、把x =2,y =0代入y=kx-1,得:0=2k ﹣1,即k =12,不符合题意; D 、把x =1,y =3代入y=kx ,得:k =3,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点睛】此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以及程序图的计算,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是解本题的关键.19.如图,数轴上表示的是某个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则这个函数解析式为( )A .y=x+2B .y=x 2+2C .y=2x +D .y=12x +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 .2y x =+,x 为任意实数,故错误; B .22y x =+,x 为任意实数,故错误; C .2y x =+,20x +≥,即2x ≥-,故正确;D .12y x =+,20x +≠,即2x ≠-,故错误; 故选C .考点:1.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20.下列各曲线中,表示y 是x 的函数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函数的意义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解:根据函数的意义可知:对于自变量x的任何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相对应,所以B 正确.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函数图象的概念.解题关键在于要能根据函数图象的性质和图象上的数据分析得出函数的类型和所需要的条件,结合实际意义得到正确的结论.函数的意义反映在图象上简单的判断方法是:做垂直x轴的直线在左右平移的过程中与函数图象只会有一个交点.。

函数知识点及例题(有答案)

函数知识点及例题(有答案)

集合与函数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C B A x y y x C x y y B x y x A 、、,,,如:集合lg |),(lg |lg |======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A 表示函数y=lgx 的定义域,B 表示的是值域,而C 表示的却是函数上的点的轨迹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如:集合,A x x x B x ax =--===||22301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B A a ⊂(答:,,)-⎧⎨⎩⎫⎬⎭1013显然,这里很容易解出A={-1,3}.而B 最多只有一个元素。

故B 只能是-1或者3。

根据条件,可以得到a=-1,a=1/3. 但是, 这里千万小心,还有一个B 为空集的情况,也就是a=0,不要把它搞忘记了。

3. 注意下列性质:{}()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要知道它的来历:若B 为A 的子集,则对于元素a 1来说,有2种选择(在或者不在)。

同样,对于元素a 2, a 3,……a n ,都有2种选择,所以,总共有2n 种选择, 即集合A 有2n个子集。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这2n种情况之中,包含了这n 个元素全部在和全部不在的情况,故真子集个数为21n-,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2n-()若,;2A B A B A A B B ⊆⇔==(3)德摩根定律:()()()()()()C C C C C C U U U U U U A B A B A B A B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如: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若且,求实数x ax x aM M M a --<∈∉50352的取值范围。

()(∵,∴·∵,∴·,,)335305555015392522∈--<∉--≥⇒∈⎡⎣⎢⎫⎭⎪M a a M a aa注意,有时候由集合本身就可以得到大量信息,做题时不要错过; 如告诉你函数f(x)=ax 2+bx+c(a>0) 在(,1)-∞上单调递减,在(1,)+∞上单调递增,就应该马上知道函数对称轴是x=1. 5、熟悉命题的几种形式、()()().∨∧⌝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逻辑连接词有“或”,“且”和“非”若为真,当且仅当、均为真p q p q ∧若为真,当且仅当、至少有一个为真p q p q ∨ 若为真,当且仅当为假⌝p p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对数函数(基础知识+基本题型)(含解析)

对数函数(基础知识+基本题型)(含解析)

4.4对数函数(基础知识+基本题型)知识点一 对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我们把函数log (0,a y x a =>且1)a ≠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辨析 (1)对数函数的特征:①log a x 的系数是1;②log a x 的底数是不等于1的正数; ③log a x 的真数仅含自变量.x(2)求对数函数的定义域时,应注意:①对数的真数大于0,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②对含有字母的式子要分类讨论;③使式子符合实际背景.知识点二 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对数函数log (0,a y x a =>且1)a ≠的图象和性质()0,+∞.R 2.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对应关系①这些图象都位于y 轴右方 ①x 可取任意正数,函数值.y R ∈ ②这些图象都经过点(1,0)②无论a 为任何正数,总有log 10a =③图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图象在区间(0,1)内纵坐标都小于0,在区间()1,+∞内的纵坐标都大于0;另一类图象正好相反③当1a >时01log 0,1log 0;a a x x x x <<⇒<⎧⎨>⇒>⎩ 当01a <<时01log 0,1log 0a a x x x x <<⇒>⎧⎨>⇒>⎩ ④自左向右看,当1a >时,图象逐渐上升;当01a <<时,图象逐渐下降 ④当1a >时,函数log a y x =是增函数; 当01a <<时,函数log a y x =是减函数3.底数对函数图象的影响(1)函数log (0,a y x a =>且1)a ≠的图象无限地靠近y 轴,但永远不会与y 轴相交;(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log (0,a y x a =>且1)a ≠的图象与1log (0,ay x a =>且1)a ≠的图象关于x 轴对称.(3)对数函数单调性的记忆口诀:对数增减有思路,函数图象看底数;底数要求大于0,但等于1却不行; 底数若是大于1,函数从左往右增;底数0到1之间,函数从左往右减; 无论函数增和减,图象都过点(1,0).在同一坐标系内,当a>1时,随a 的增大,对数函数的图像愈靠近x 轴;当0<a<1时,对数函数的图象随a 的增大而远离x 轴.(见下图)知识点三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指数函数对数函数解析式()10≠>=a a a y x 且)10(log ≠>=a a x y a 且R ()+∞,0①一般地,函数()y f x a b =±±(a 、b 为正数)的图象可由函数()y f x =的图象变换得到。

函数基础知识知识点总复习含答案解析

函数基础知识知识点总复习含答案解析

函数基础知识知识点总复习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现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厘米)与所挂物体的质量x(千克)之间有如下关系:物体质量x/千克0 1 2 3 4 5 …弹簧长度y/厘米10 10.5 11 11.5 12 12.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与y都是变量,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B.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0厘米C.在弹性范围内,所挂物体质量为7千克时,弹簧长度为13.5厘米D.在弹性范围内,所挂物体质量每增加1千克弹簧长度增加0.5厘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表数据可得,弹簧的长度随所挂重物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并且质量每增加1千克,弹簧的长度增加0.5cm,然后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解:A、x与y都是变量,且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正确,不符合题意;B、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10cm,错误,符合题意;C、在弹性范围内,所挂物体质量为7千克时,弹簧长度为10+0.5×7=13.5,正确,不符合题意;D、在弹性范围内,所挂物体质量每增加1千克弹簧长度增加0.5厘米,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关系的确认,常量与变量的确定,读懂图表数据,并从表格数据得出正确结论是解题的关键,是基础题,难度不大.2.李明骑车上学,一开始以某一速度行进,途中车子发生故障,只好停下修车,车修好后,因怕耽误时间,于是加快了车速.如用s表示李明离家的距离,t为时间.在下面给出的表示s与t的关系图中,符合上述情况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先弄清题意,再分析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详解】∵停下修车时,路程没变化,观察图象,A、B、D的路程始终都在变化,故错误;C、修车是的路程没变化,故C正确;故选:C.【点睛】考核知识点:函数的图象.理解题意看懂图是关键.3.汽车的“燃油效率”是指汽车每消耗1升汽油行驶的最大公里数(单位:km/L),如图描述了甲、乙、丙三辆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燃油效率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以相同速度行驶相同路程,甲车消耗汽油最多B.以10km/h的速度行驶时,消耗1升汽油,甲车最少行驶5千米C.以低于80km/h的速度行驶时,行驶相同路程,丙车消耗汽油最少D.以高于80km/h的速度行驶时,行驶相同路程,丙车比乙车省油【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可以判断各个选项是否正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详解】解:由图可得:以相同速度行驶相同路程,甲车消耗汽油最少.故选项A错误.以10km/h的速度行驶时,消耗1升汽油,甲车最多行驶5千米.故选项B错误.以低于80km/h的速度行驶时,行驶相同路程,甲车消耗汽油最少.故选项C错误.以高于80km/h的速度行驶时,行驶相同路程,丙车比乙车省油.故选项正确.故选D.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4.甲、乙两同学骑自行车从A 地沿同一条路到B 地,已知乙比甲先出发.他们离出发地的距离s /km 和骑行时间t /h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他们都骑了20 kmB .两人在各自出发后半小时内的速度相同C .甲和乙两人同时到达目的地D .相遇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答案】C【解析】【分析】首先注意横纵坐标的表示意义,再观察图象可得乙出发0.5小时后停留了0.5小时,然后又用1.5小时到达离出发地20千米的目的地;甲比乙早到0.5小时出发,用1.5小时到达离出发地20千米的目的地,然后根据此信息分别对4种说法进行判断.【详解】解:A.根据图形的纵坐标可得:他们都骑行了20km ,故原说法正确;B.乙在出发0.5小时后,路程不增加,而时间在增加,故乙在途中停留了1-0.5=0.5h ,故原说法正确;C.从图形的横坐标看,甲比乙早到了0.5小时,故原说法错误;D.相遇后,甲直线上升得快,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原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从图象中读取信息的数形结合能力.同学们要注意分析其中的“关键点”,还要善于分析各图象的变化趋势.5.下列说法:①函数6y x =-x 的取值范围是6x >;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③正六边形的中心角为60︒;④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⑤计算92|-的结果为7:⑥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1227理数.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解析】根据正多边形和圆,无理数的定义,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菱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解答即可.【详解】x≥;故错误;解:①函数y=x的取值范围是6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故错误;③正六边形的中心角为60°;故正确;④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故错误;⑤计算的结果为1;故错误;⑥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故错误;==是无理数;故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和圆,无理数的定义,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菱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熟练掌握各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6.在某次实验中,测得两个变量m和v之间的4组对应数据如下表:则m与v之间的关系最接近于下列各关系式中的()A.v=2m﹣2 B.v=m2﹣1 C.v=3m﹣3 D.v=m+1【答案】B【解析】一般情况下是把最大的一对数据代入函数关系式后通过比较得出最接近的关系式.解:当m=4时,A、v=2m﹣2=6;B、v=m2﹣1=15;C、v=3m﹣3=9;D、v=m+1=5.故选B.7.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直线l⊥边AB,并从点A出发向右平移,设直线l在菱形ABCD内部截得的线段EF的长为y,平移距离x=AF,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2所示,则菱形ABCD的面积为()A .3B .3C .23D .33【答案】C【解析】 【分析】 将图1和图2结合起来分析,分别得出直线l 过点D ,B 和C 时对应的x 值和y 值,从而得出菱形的边长和高,从而得其面积.【详解】 解:由图2可知,当直线l 过点D 时,x =AF =a ,菱形ABCD 的高等于线段EF 的长,此时y =EF =3 ;直线l 向右平移直到点F 过点B 时,y =3;当直线l 过点C 时,x =a +2,y =0∴菱形的边长为a +2﹣a =2∴当点E 与点D 重合时,由勾股定理得a 2+2(3)=4∴a =1∴菱形的高为3∴菱形的面积为23.故选:C .【点睛】本题是动点函数图象问题,将图形的运动与函数图象结合起来分析,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8.如图,在Rt ABC ∆中,点D 为AC 边中点,动点P 从点D 出发,沿着D A B →→的路径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到B 点,在此过程中线段CP 的长度y 随着运动时间x 的函数关系如图2所示,则BC 的长为( )A .1323B .3C .5511D .53【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图象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即可求出CD 的长,从而求出AD 和AC ,然后根据图象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和垂线段最短即可求出CP ⊥AB 时AP 的长,然后证出△APC ∽△ACB ,列出比例式即可求出AB ,最后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C .【详解】解:∵动点P 从点D 出发,线段CP 的长度为y ,运动时间为x 的,根据图象可知,当x =0时,y=2∴CD=2∵点D 为AC 边中点,∴AD=CD=2,CA=2CD=4由图象可知,当运动时间x=()211s +时,y 最小,即CP 最小 根据垂线段最短∴此时CP ⊥AB ,如下图所示,此时点P 运动的路程DA +AP=()()1211211⨯+=+所以此时AP=(21111AD -=∵∠A=∠A ,∠APC=∠ACB=90°∴△APC ∽△ACB∴AP AC AC AB = 即1144AB= 解得:1611在Rt △ABC 中,22455AB AC -=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根据函数图象解决问题,掌握图象和图形的对应关系、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和勾股定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9.如图,矩形ABCD 中,6cm AB =,3cm BC =,动点P 从A 点出发以1cm /秒向终点B 运动,动点Q 同时从A 点出发以2cm /秒按A D C →→B →的方向在边AD ,DC ,CB 上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 (秒),那么APQ ∆的面积()2cm y 随着时间x (秒)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B.C.D.【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三种情况讨论△APQ面积的变化,进而得出△APQ的面积y(cm2)随着时间x (秒)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情况.【详解】解:根据题意可知:AP=x,Q点运动路程为2x,①当点Q在AD上运动时,y=12AP•AQ=12x•2x=x2,图象为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②当点Q在DC上运动时,y=12AP•DA=12x×3=32x,是一次函数;③当点Q在BC上运动时,y=12AP•BQ=12x•(12−2x)=−x2+6x,为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结合图象可知A选项函数关系图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分三种情况讨论三角形APQ的面积变化.10.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1B .x >0C .x≥1D .x >1【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分母不等于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由题意得,x-1≥0且x-1≠0,解得x >1.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11.若y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1x 2≤且x 0≠ B .1x 2≠ C .1x 2≤ D .x 0≠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即可求出答案.【详解】 由题意可知:{12x 0x 0-≥≠, 解得:1x 2≤且x 0≠,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熟练掌握分式的分母不为0、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是解题的关键.12.在函数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3x < B .3x > C .3x ≥ D .8,5OA OB ==u u u v u u u v【答案】C【解析】【分析】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求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被开方数为非负数.【详解】依题意,得x-3≥0,解得x≥3.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三个点的坐标:()()0,2,2,01(),3A B C ---,,从、、A B C 三个点中依次取两个点,求两点都落在抛物线2y x x 2=--上的概率是( )A .13B .16C .12D .23【答案】A【解析】【分析】先画树状图展示所有6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再找出两点都落在抛物线2y x x 2=--上的结果数,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解.【详解】解:在()()0,2,2,01(),3A B C ---,三点中,其中AB 两点在2y x x 2=--上, 根据题意画图如下:共有6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其中两点都落在抛物线2y x x 2=--上的结果数为2, 所以两点都落在抛物线2y x x 2=--上的概率是2163=;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列表法或树状图法和函数图像上点的特征.通过列表法或树状图法展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求出n ,再从中选出符合事件A 或B 的结果数目m ,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出事件A 或B 的概率.也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14.如图:图中的两条射线分别表示甲、乙两名同学运动的一次函数图象,图中s 和t 分别表示运动路程和时间,已知甲的速度比乙快,下列说法:①射线AB 表示甲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关系;②甲的速度比乙快1.5米/秒;③甲让乙先跑了12米;④8秒钟后,甲超过了乙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A .①②B .②③④C .②③D .①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函数图象上特殊点的坐标和实际意义即可作出判断.【详解】根据函数图象的意义,①已知甲的速度比乙快,故射线OB 表示甲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关系;错误;②甲的速度为:64÷8=8米/秒,乙的速度为:52÷8=6.5米/秒,故甲的速度比乙快1.5米/秒,正确;③甲让乙先跑了12米,正确;④8秒钟后,甲超过了乙,正确;故选B .【点睛】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能够通过图象得到随着自变量的增大,知道函数值是增大还是减小,通过图象得到函数是随自变量的增大或减小的快慢.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四边形0ABC 是矩形,且A ,C 在坐标轴上,满足3OA =,OC=1.将矩形OABC 绕原点O 以每秒15°的速度逆时针旋转.设运动时间为t 秒()06t ≤≤ ,旋转过程中矩形在第二象限内的面积为S ,表示S 与t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右图所示,则矩形OABC 的初始位置是( )A.B.C.D.【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解:根据图形可知当t=0时,s=0,所以矩形OABC的初始位置不可能在第二象限,所以A、C错误;因为1OC=,所以当t=2时,选项B中的矩形在第二象限内的面积为S=1331236⨯⨯=,所以B错误,因为3OA=,所以当t=2时,选项D中的矩形在第二象限内的面积为S=13132⨯⨯=,故选D.考点:1.图形旋转的性质;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3.函数的图象.16.在全民健身环城越野赛中,甲乙两选手的行程y(千米)随时间(时)变化的图象(全程)如图所示.有下列说法:①起跑后1小时内,甲在乙的前面;②第1小时两人都跑了10千米;③甲比乙先到达终点;④两人都跑了20千米.其中正确的说法有()A.1 个B.2 个C.3 个D.4个【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解:①由纵坐标看出,起跑后1小时内,甲在乙的前面,故①正确;②由横纵坐标看出,第一小时两人都跑了10千米,故②正确;③由横纵坐标看出,乙比甲先到达终点,故③错误;④由纵坐标看出,甲乙二人都跑了20千米,故④正确;故选C.17.甲、乙两人沿相同的路线由A地到B地匀速前进,A、B两地间的路程为20km.他们前进的路程为s(km),甲出发后的时间为t(h),甲、乙前进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速度是4km/h B.乙的速度是10km/hC.乙比甲晚出发1h D.甲比乙晚到B地3h【答案】C【解析】甲的速度是:20÷4=5km/h;乙的速度是:20÷1=20km/h;由图象知,甲出发1小时后乙才出发,乙到2小时后甲才到,故选C.18.如图,点P是等边△ABC的边上的一个做匀速运动的动点,其由点A开始沿AB边运动到B再沿BC边运动到C为止,设运动时间为t,△ACP的面积为S,则S与t的大致图象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设等边三角形的高为h,点P的运动速度为v,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点P在AB上运动时△ACP的面积为S,也可得出点P在BC上运动时的表达式,继而结合选项可得出答案.【详解】设等边三角形的高为h,点P的运动速度为v,①点P在AB上运动时,△ACP的面积为S=12hvt,是关于t的一次函数关系式;②当点P在BC上运动时,△ACP的面积为S=12h(AB+BC-vt)=-12hvt+12h(AB+BC),是关于t的一次函数关系式;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根据题意求出两个阶段S与t的关系式,难度一般.19.下列图象中,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函数就是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当给x一个值时,y有唯一的值与其对应,就说y是x的函数,x是自变量.注意“y有唯一的值与其对应”对图象的影响.【详解】解: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每给定自变量x一个值都有唯一的函数值y相对应,所以A. B. 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概念,牢牢掌握函数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0.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种新型的打车方式受到大众欢迎.打车总费用y(单位:元)与行驶里程x(单位:千米)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如果小明某次打车行驶里程为22千米,则他的打车费用为( )A.33元B.36元C.40元D.42元【答案】C【解析】分析:待定系数法求出当x≥12时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再求出x=22时y的值即可.详解:当行驶里程x⩾12时,设y=kx+b,将(8,12)、(11,18)代入,得:812 1118k bk b+=⎧⎨+=⎩,解得:24kb=⎧⎨=-⎩,∴y=2x−4,当x=22时,y=2×22−4=40,∴当小明某次打车行驶里程为22千米,则他的打车费用为40元.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和实际应用. 认真分析图象,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

函数的概念复习题答案

函数的概念复习题答案

函数的概念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函数的定义域是指函数中所有可能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函数定义域的描述?A. 所有实数B. 所有非负实数C. 所有正实数D. 所有负实数答案:D2. 函数的值域是指函数中所有可能的因变量y的取值范围。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函数值域的描述?A. 所有实数B. 所有非负实数C. 所有正实数D. 所有负实数答案:D3. 函数的单调性是指函数在其定义域内随着自变量的增加,函数值是增加还是减少。

以下哪个选项描述了函数的单调性?A. 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增加而增加B. 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增加而减少C. 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增加而不变D. 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增加而先增后减答案:A4. 函数的奇偶性是指函数是否满足特定的对称性。

以下哪个选项描述了偶函数的性质?A. f(-x) = f(x)B. f(-x) = -f(x)C. f(x) = -f(x)D. f(x) = f(-x)答案:A5. 函数的连续性是指函数在其定义域内任意两点之间的函数值是否没有间断。

以下哪个选项描述了连续函数的性质?A. 函数在其定义域内任意两点之间存在间断点B. 函数在其定义域内任意两点之间没有间断点C. 函数在其定义域内所有点上都存在间断点D. 函数在其定义域内至少存在一个间断点答案:B二、填空题1. 如果一个函数f(x)满足f(x) = f(-x),则称该函数为____函数。

答案:偶2. 如果一个函数f(x)满足f(x) = -f(-x),则称该函数为____函数。

答案:奇3. 如果一个函数在其定义域内任意两点之间没有间断点,则称该函数为____函数。

答案:连续4. 函数f(x) = 2x + 3的定义域是____。

答案:所有实数5. 函数f(x) = 1/x的值域是____。

答案:所有非零实数三、解答题1. 给定函数f(x) = x^2 - 4x + 4,求该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答案:定义域为所有实数,值域为[0, +∞)。

三角函数的概念(基础知识+基本题型)(含解析)

三角函数的概念(基础知识+基本题型)(含解析)

5.2.1 三角函数的概念(基础知识+基本题型)知识点一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单位圆的概念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O 为圆心,以单位长度为半径的圆叫单位圆. 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如图,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x y ,那么:y 叫做α的正弦,记作sin α,即sin y α=;②x 叫做α的余弦,记作cos α,即cos x α=; ③y x 叫做α的正切,记作tan α,即()tan 0yx xα=≠. 正弦、余弦、正切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单位圆上点的坐标或坐标的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我们将它们统称为三角函数。

拓展:(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一般地,设角α的终边上任意一点的坐标为(,)x y ,它与原点的距离为r =,则sin ,cos ,tan (0)y x yx r r xααα===≠ (2)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中,应该明确:α是一个任意角,其范围是使函数有意义的实数集. (3)三角函数值是比值,是一个实数,这个实数的大小和(,)P x y 所在中边上的位置无关,而由角α的终边位置决定.(4)要明确sin α是一个整体,不是sin 与α的乘积,它是“正弦函数”的一个记号,就如()f x 表示自变量为x 的函数一样,离开自变量的“sin α”“cos α”“tan α”等式没有意义的.知识点二 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的符号1.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定义域如下∶2.在各个象限内的符号,如图所示.【拓展】为了便于记忆,我们把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内的符号规律概括为下面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意思为:第一象限各三角函数值均为正;第二象限只有正弦值为正,其余均为负;第三象限只有正切值为正,其余均为负;第四象限只有余弦值为正,其余均为负.由于从原点到角的终边上任意一点的距离r 是正值,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知 (1)正弦函数的符号取决于纵坐标y 的符号; (2)余弦函数的符号取决于横坐标x 的符号;(3)正切函数的符号是由,x y 的符号共同决定的,即,x y 同号为正,异号为负. 知识点三 诱导公式一公式一:()sin 2sin k παα+⋅= , ()cos 2cos k παα+⋅=, ()tan 2tan k παα+⋅=, 【提示】(1)诱导公式一说明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2)任意给定一个角,它的三角函数值是唯一确定的;若给定一个三角函数值,则有无数个角与之对应. (3)利用诱导公式一,可以把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求0到2π内的角 的三角 函数值.其中 k Z ∈ . 知识点四 三角函数线 1.有向线段带有方向的线段叫做有向线段. 2.三角函数线的定义如图 1.2-4,设任意角α的顶点在原点o (单位圆的圆心),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于点,()P x y ,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点M ;过点(1,0)A 作单位圆的切线,设它与角α 的终边(当α位于第一、四象限时)或其反向延长线(当α位于第二、三象限时)相交于点T (因为过切点的半径垂直于圆的切线,所以AT 平行于y 轴 ).于是sin ,cos ,tan y MP AT y MP x OM AT x OM OAααα======== . 我们规定与坐标轴 同向时 ,方向为正向,与坐标轴反向时,方向为负向,则有向线段MP ,OM ,AT 分别叫做角α 的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它们统称为三角函数线.【提示】(1)三角函数线的意义是可以表示三角函数的值,其长度等于三角函数的绝对值,方向表示三角函数值的正负.(2)因为三角函数线是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所以作角的三角函数线时,一定要先作出单位圆. (3)有向线段的书写:有向线段的起点字母写在前面,终点字母写在后面.考点一 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函数值符号 【例1】 有下列说法:①终边相同的角的同名三角函数值相等; ②终边不同的角的同名三角函数值不等; ③若sin20α> ,则α 是第一象限角;④若α 是第二象限角,且(,)P x y 是其终边上一点,则cos α= .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 ) A.1B.2C.3D.4解析: 对于此类三角函数的题目,需要逐个判断.充分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解是关键.总结: (1)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2)注意问题:①对于不同象限的角,求其三角函数值时,要分象限进行讨论;②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不属于任何象限.考点二 求三角函数的定义域 【例2】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sin tan y x x =+ ;(2)sin cos tan x xy x+=.解: (1)要使函数有意义, 必须使sin x 与tan x 都有意义, 所以,().2R x k k Z x ππ∈≠+∈⎧⎪⎨⎪⎩ 所以函数sin tan y x x =+的定义域为 2,k x Z x k ππ∈⎧⎫≠+⎨⎬⎩⎭.(2)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使tan x 有意义,且tan 0x ≠ ,所以,2()Z k x k x k πππ⎧⎪⎨⎪⎩≠+∈≠所以函数sin cos tan x xy x +=的定义域为,2k x x k Z π≠∈⎧⎫⎨⎬⎩⎭. (1)解题时要注意函数本身的隐含条件.(2)求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应 熟悉各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并要注意各三角函数的定义域 ,一 般用弧度制表示.考点三 诱导公式一的应用 【例3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 ()()sin 1395cos111cos 1020sin7500︒︒︒︒-+-;(2)1112sin cos tan 465πππ⎛⎫-+ ⎪⎝⎭. 解: (1)原式()()()()sin 454360cos 303360cos 603360sin 302360︒︒︒︒︒︒︒︒=-⨯+⨯+-⨯+⨯ cos30cos60sin30sin 45︒︒︒︒+=1122=⨯14=+=(2)原式()2sin 2cos 2tan 0465πππππ⎛⎫⎛⎫=-+++ ⎪⎪⎝⎭⎝⎭21sincos0652ππ=+⨯= . 利用诱导公式一可把负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0~2π 内的角的三角函数,也可把大于2π 的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0~2π 内的角的三角函数, 即实现了“负化正 ,大化小”. 要注意记 忆特殊角的三角 函数值.考点四 三角函数线的应用【例4】 利用单位圆中的工角函数线 ,分别确定角θ的取值范围.(1)sin θ(2)1co s 2-≤< .分析: 先作出三角函数在边界时的三角函数线,观察角在什么范围内变化, 再根据范围区域写出θ 的取值范围.解: (1)图①中阴影部分就是满足条件的角θ 的范围, 即,32223k k k Z πππθπ+≤≤∈+ .(2)图②中阴影部分就是满足条件的角θ 的范围,即22362k k πππθπ<--+≤+ 或22,326k k Z k ππθππ<≤+∈+ .解形如()f m α≤ 或()()1f m m α≥< 的式子时,在直角坐标及单位圆中标出满足()f m α= 的两个角的终边(若为正弦函数,则角的终边是直线y m = 与单位圆的两个交点 与原点的连线;若为余弦函数,则角的终边是直线x m = 与单位圆的两个交点与原点的连 线 ;若为正切函数,则角的终边与角的终边的反向延长线表示的正切值相同). 根据三角函数值的大小,先找出α 在0~2π (或 ~ππ- )内 的取值 ,再加上2()k k Z π∈ 即可.。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基础知识+基本题型)(含解析)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基础知识+基本题型)(含解析)

5.4.1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基础知识+基本题型)知识点一 正弦函数的图象 1.正弦曲线的几何作法正弦函数sin ,y x x R 的图象如图,我们把正弦函数的图象叫做正弦曲线.如图,在直角坐标系的x 轴上取一点1O ,以1O 为圆心,单位长为半径作圆,从圆1O 与x 轴的交点A 起,把圆1O 分成12等份(份数越多,画出的图象越精确).过圆1O 上各分点作x 轴的垂线,得到对应于0,,,,,2632等角的正弦线,相应地,再把x 轴上从0到2这一段分成12等份,把角x 的正弦线向右平移,使它的起点与x 轴上的点x 重合,再把这些正弦线的终点用光滑曲线连接起来,即得sin ,[0,2]y x x 的图象.2.用“五点法”作sin ,[0,2]y x x 的简图在函数sin ,[0,2]y x x 的图象上,起关键作用的点有五个:(0,0),(,1)2,(,0),3(,1)2,(2,0). 一般地,在精确度要求不高时,我们常常先找出这五个关键点,再用光滑的曲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就得到正弦函数在[0,2]上的简图.这种方法叫“五点法”.【提示】(1)“五点法”作三角函数图象的实质是分别找到函数图象的最高点、最低点及三个平衡点,这五个点大致确定了函数图象的位置与形状.(2)用“五点法”作sin ,[0,2]y x x 的图象后,将其向左右平移(每次2个单位长度),可得出sin ,y x x R 的图象.知识点二 余弦函数的图象 1.利用图象变换作余弦函数的图象 由诱导公式六,有cos sin()2y x x .因此,将正弦函数sin ,y x x R 的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就得到函数sin()cos ,2y x x x R 的图象. 我们把余弦函数cos ,y x x R 的图象叫做余弦曲线,如图所示.2.用“五点法”作cos ,[0,2]y x x 的简图在函数cos ,[0,2]y x x 的图象上,起关键作用的点是它与x 轴的交点、函数图象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它们的坐标依次为:(0,1),(,0)2,(,1),3(,0)2,(2,1).用光滑的曲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就得到余弦函数在[0,2]上的简图.【提示】(1)作余弦函数图象时,可通过正弦函数的图象平移得到,但要注意平移的单位长度. (2)作x R 的余弦函数图象,可由cos ,[0,2]y x x 的图象左右平移得到,也可由 sin ,y x x R 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考点一 通过图象变换作函数的图象 【例1】作函数32sin y x π⎛⎫=+⎪⎝⎭的图象. 解:3sin |cos |2y x x π⎛⎫=+= ⎪⎝⎭cos 22,Z 22,3cos 22,Z .22x k x k k x k x k k ππππππππ⎧⎛⎫-+≤≤+∈ ⎪⎪⎪⎝⎭=⎨⎛⎫⎪-+<<+∈ ⎪⎪⎝⎭⎩故|cos |y x =的图象实际就是cos y x =的图象在x 轴下方的部分翻折到x 轴上方后得到的图象,如图由于余弦函数的图象是利用诱导公式依据图象变换画出的,故掌握利用诱导公式化简三角函数式也是画三角函数图象的切入点。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基础知识+基本题型)(含解析)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基础知识+基本题型)(含解析)

4.5.1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基础知识+基本题型)知识点一 函数的零点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y f x =,我们把使()0f x =的实数x 叫做函数()y f x =的零点.2.函数零点与方程的根之间的关系方程()0f x =有零点⇔函数()y f x =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函数()y f x =有零点.由此可知,求()0f x =的实数根,就是确定函数()y f x =的零点,一般地,对于不能用公式求根的方程()0f x =来说,我们可以将它与函数()y f x =联系起来,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从而求出方程的根. 提示:(1)并不是所有的函数都有零点,如函数1()f x x=就没有零点. (2)方程不同实数根的个数⇔函数图象与x 轴交点的个数⇔函数零点的个数.(3)函数的零点不是点:我们把使()0f x =的实数x 叫做函数()y f x =的零点,因此,函数的零点不是点,是函数()y f x =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零点是一个实数.当函数的自变量取这一实数时,其函数值为零.知识点二 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1. 零点存在性定理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是一条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0f a f b ⋅<,那么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内有零点,即存在(,)c a b ∈,使得()0f c =,这个c 也是方程()0f x =的根.2. 零点存在性定理的适用条件(1)判断零点是否存在是存在闭区间[,]a b 上进行的.(2)函数()y f x =在[,]a b 上的图象应是连续无间断的一条曲线.(3)()()0f a f b ⋅<是关键条件,即两端点的函数值必须异号.(4)如果函数()y f x =在两端点处的函数值(),()f a f b 异号,则函数()y f x =的图象至少穿过x 轴一次,即方程()0f x =在区间(,)a b 内至少有一个实根c .3. 零点存在性定理的使用范围(1)此定理只能判断出零点的存在性,而不能判断出零点的个数。

2025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函数基础知识(附答案解析)

2025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函数基础知识(附答案解析)

2025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函数基础知识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各曲线中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A.B.C.D.2.若函数=2+2(≤2)2o>2),则当函数值y=8时,自变量x的值是()A.±6B.4C.±6或4D.4或−6 3.函数y=2−+1K1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2B.x≤2且x≠1C.x<2且x≠1D.x≠14.在同一条道路上,甲车从A地到B地,乙车从B地到A地,乙先出发,图中的折线段表示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行驶时间x(小时)的函数关系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先出发的时间为0.5小时B.甲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C.甲出发0.5小时后两车相遇D.甲到B地比乙到A地早112小时5.如图,矩形ABCD中,AB=1,BC=2,点P从点B出发,沿B→C→D向终点D匀速运动,设点P走过的路程为x,△ABP的面积为S,能正确反映S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B.C.D.6.甲、乙两人以相同路线前往距离单位10km的培训中心参加学习.图中l甲、l乙分别表示甲、乙两人前往目的地所走的路程S(km)随时间t(分)变化的函数图象.以下说法:①乙比甲提前12分钟到达;②甲的平均速度为15千米/小时;③乙走了8km后遇到甲;④乙出发6分钟后追上甲.其中正确的有()A.4个B.3个C.2个D.1个7.小刚从家骑自行车出发,以400米/分的速度匀速骑车5分,在原地休息了6分,然后以500米/分的速度骑回出发地.设小刚离家距离为s(千米),速度为v(千米/分),时间为t(分).下列函数图象能表达这一过程的是()A.B.C.D.8.某科研小组在网上获取了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温度关系的一些数据(如下表):温度/℃﹣20﹣100102030声速/m/s31832433033634234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这个变化中,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声速B.温度越高,声速越快C.当空气温度为20℃时,声音5s可以传播1740mD.当温度每升高10℃,声速增加6m/s9.函数y=x的取值范围是()A.x≥1B.x>1C.x≥1且x≠2D.x≠210.早上,小明从家里步行去学校,出发一段时间后,小明妈妈发现小明的作业本落在家里,便带上作业本骑车追赶,途中追上小明两人稍作停留,妈妈骑车返回,小明继续步行前往学校,两人同时到达.设小明在途中的时间为x,两人之间的距离为y,则下列选项中的图象能大致反映y与x之间关系的是()A.B.C.D.二.填空题(共5小题)11.“龟兔首次赛跑”之后,输了比赛的兔子没有气馁,总结反思后,和乌龟约定再赛一场.图中的函数图象刻画了“龟兔再次赛跑”的故事(x表示乌龟从起点出发所行的时间,y1表示乌龟所行的路程,y2表示兔子所行的路程).有下列说法:①“龟兔再次赛跑”的路程为1000米;②兔子和乌龟同时从起点出发;③乌龟在途中休息了10分钟;④兔子在途中750米处追上乌龟.其中正确的说法是.(把你认为正确说法的序号都填上)12.如图表示甲、乙两名选手在一次自行车越野赛中,路程y(千米)随时间x(分)变化的图象.下面几个结论:①比赛开始24分钟时,两人第一次相遇.②这次比赛全程是10千米.③比赛开始38分钟时,两人第二次相遇.正确的结论为.13.甲、乙两人在一条笔直的道路上相向而行,甲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乙驾车从B地到A地,他们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匀速行驶,已知甲先出发6分钟后,乙才出发,在整个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千米)与甲出发的时间x(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当乙到达终点A时,甲还需分钟到达终点B.14.如图1,点P从△ABC的顶点B出发,沿B→C→A匀速运动到点A,图2是点P运动时,线段BP的长度y随时间x变化的关系图象,其中M为曲线部分的最低点,则△AB C的面积是.15.小明从家跑步到学校,接着马上原路步行回家.如图是小明离家的路程y(米)与时间t(分)的函数图象,则小明回家的速度是每分钟步行米.三.解答题(共5小题)16.如图1,在长方形ABCD中,AB=12cm,BC=10cm,点P从A出发,沿A→B→C→D 的路线运动,到D停止;点Q从D点出发,沿D→C→B→A路线运动,到A点停止.若P、Q两点同时出发,速度分别为每秒1cm、2cm,a秒时P、Q两点同时改变速度,分别变为每秒2cm、54cm(P、Q两点速度改变后一直保持此速度,直到停止),如图2是△A PD的面积s(cm2)和运动时间x(秒)的图象.(1)求出a值;(2)设点P已行的路程为y1(cm),点Q还剩的路程为y2(cm),请分别求出改变速度后,y1、y2和运动时间x(秒)的关系式;(3)求P、Q两点都在BC边上,x为何值时P、Q两点相距3cm?17.小明骑单车上学,当他骑了一段路时,想起要买某本书,于是又折回到刚经过的某书店,买到书后继续去学校.以下是他本次上学所用的时间与路程的关系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米.(2)小明在书店停留了分钟.(3)本次上学途中,小明一共行驶了米.一共用了分钟.(4)在整个上学的途中(哪个时间段)小明骑车速度最快,最快的速度是米/分.18.“十一”期间,小明和父母一起开车到距家200千米的景点旅游,出发前,汽车油箱内储油45升,当行驶150千米时,发现油箱余油量为30升(假设行驶过程中汽车的耗油量是均匀的).(1)求该车平均每千米的耗油量,并写出行驶路程x(千米)与剩余油量Q(升)的关系式;(2)当x=280(千米)时,求剩余油量Q的值;(3)当油箱中剩余油量低于3升时,汽车将自动报警,如果往返途中不加油,他们能否在汽车报警前回到家?请说明理由.19.某剧院的观众席的座位为扇形,且按下列方式设置:排数(x)1234…座位数(y)50535659…(1)按照上表所示的规律,当x每增加1时,y如何变化?(2)写出座位数y与排数x之间的关系式;(3)按照上表所示的规律,某一排可能有90个座位吗?说说你的理由.20.小明骑单车上学,当他骑了一段路时,想起要买某本书,于是又折回到刚经过的某书店,买到书后继续去学校.以下是他本次上学所用的时间与路程的关系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米?(2)在整个上学的途中哪个时间段小明骑车速度最快,最快的速度是多少米/分?(3)小明在书店停留了多少分钟?(4)本次上学途中,小明一共行驶了多少米?一共用了多少分钟?2025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函数基础知识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各曲线中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A.B.C.D.【考点】函数的概念.【答案】D【分析】根据函数的意义求解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根据函数的意义可知:对于自变量x的任何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相对应,故D正确.故选:D.【点评】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定义.注意函数的意义反映在图象上简单的判断方法是:做垂直x轴的直线在左右平移的过程中与函数图象只会有一个交点.2.若函数=2+2(≤2)2o>2),则当函数值y=8时,自变量x的值是()A.±6B.4C.±6或4D.4或−6【考点】函数值.【专题】计算题.【答案】D【分析】把y=8直接代入函数=2+2(≤2)2o>2)即可求出自变量的值.【解答】解:把y=8代入函数=2+2(≤2)2o>2),先代入上边的方程得x=±6,∵x≤2,x=6不合题意舍去,故x=−6;再代入下边的方程x=4,∵x>2,故x=4,综上,x的值为4或−6.故选:D.【点评】本题比较容易,考查求函数值.(1)当已知函数解析式时,求函数值就是求代数式的值;(2)函数值是唯一的,而对应的自变量可以是多个.3.函数y=2−+1K1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2B.x≤2且x≠1C.x<2且x≠1D.x≠1【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答案】B【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分式的意义,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分母不等于0,就可以求解.【解答】解: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分式有意义得:2﹣x≥0且x﹣1≠0,解得:x≤2且x≠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涉及的知识点为: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0;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4.在同一条道路上,甲车从A地到B地,乙车从B地到A地,乙先出发,图中的折线段表示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行驶时间x(小时)的函数关系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先出发的时间为0.5小时B.甲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C.甲出发0.5小时后两车相遇D.甲到B地比乙到A地早112小时【考点】函数的图象.【答案】D【分析】根据已知图象分别分析甲、乙两车的速度,进而分析得出答案.【解答】解:A、由图象横坐标可得,乙先出发的时间为0.5小时,正确,不合题意;B、∵乙先出发0.5小时,两车相距70km,∴乙车的速度为:(100﹣70)÷0.5=60(km/h),故乙行驶全程所用时间为:10060=123(小时),由最后时间为1.75小时,可得乙先到达A地,故甲车整个过程所用时间为:1.75﹣0.5=1.25(小时),故甲车的速度为:1001.25=80(km/h),故B选项正确,不合题意;C、由以上所求可得,甲出发0.5小时后行驶距离为:40km,乙车行驶的距离为:60km,40+60=100,故两车相遇,故C选项正确,不合题意;D、由以上所求可得,乙到A地比甲到B地早:1.75﹣123=112(小时),故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函数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就能够通过图象得到函数问题的相应解决.5.如图,矩形ABCD中,AB=1,BC=2,点P从点B出发,沿B→C→D向终点D匀速运动,设点P走过的路程为x,△ABP的面积为S,能正确反映S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 .B .C .D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专题】动点型;几何直观;模型思想.【答案】C【分析】要找出准确反映s 与x 之间对应关系的图象,需分析在不同阶段中s 随x 变化的情况.【解答】解:由题意知,点P 从点B 出发,沿B →C →D 向终点D 匀速运动,则当0<x ≤2,s =12,当2<x ≤3,s =1,由以上分析可知,这个分段函数的图象开始是直线一部分,最后为水平直线的一部分.故选:C .【点评】本题以动态的形式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思想,函数的知识和等腰直角三角形,是基础题.6.甲、乙两人以相同路线前往距离单位10km 的培训中心参加学习.图中l 甲、l 乙分别表示甲、乙两人前往目的地所走的路程S (km )随时间t (分)变化的函数图象.以下说法:①乙比甲提前12分钟到达;②甲的平均速度为15千米/小时;③乙走了8km 后遇到甲;④乙出发6分钟后追上甲.其中正确的有()A .4个B .3个C .2个D .1个【考点】函数的图象.【专题】数形结合.【答案】B【分析】观察函数图象可知,函数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路程,然后根据图象上特殊点的意义进行解答.【解答】解:①乙在28分时到达,甲在40分时到达,所以乙比甲提前了12分钟到达;故①正确;②根据甲到达目的地时的路程和时间知:甲的平均速度=10÷4060=15(千米/时);故②正确;④设乙出发x分钟后追上甲,则有:1028−18×x=1040×(18+x),解得x=6,故④正确;③由④知:乙第一次遇到甲时,所走的距离为:6×1028−18=6(km),故③错误;所以正确的结论有三个:①②④,故选:B.【点评】读函数的图象时首先要理解横纵坐标表示的含义,理解问题叙述的过程,能够通过图象得到函数是随自变量的增大,知道函数值是增大还是减小.7.小刚从家骑自行车出发,以400米/分的速度匀速骑车5分,在原地休息了6分,然后以500米/分的速度骑回出发地.设小刚离家距离为s(千米),速度为v(千米/分),时间为t(分).下列函数图象能表达这一过程的是()A.B.C.D.【考点】函数的图象.【答案】C【分析】根据匀速行驶,可得路程随时间匀速增加,根据原地休息,路程不变,根据加速返回,可得路程随时间逐渐减少,可得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得以400米/分的速度匀速骑车5分,路程随时间匀速增加;在原地休息了6分,路程不变;以500米/分的速度骑回出发地,路程逐渐减少,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根据题意判断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是解题关键,注意休息时路程不变.8.某科研小组在网上获取了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温度关系的一些数据(如下表):温度/℃﹣20﹣100102030声速/m/s31832433033634234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这个变化中,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声速B.温度越高,声速越快C.当空气温度为20℃时,声音5s可以传播1740mD.当温度每升高10℃,声速增加6m/s【考点】常量与变量.【专题】推理填空题.【答案】C【分析】根据自变量、因变量的含义,以及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温度关系逐一判断即可.【解答】解:∵在这个变化中,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声速,∴选项A正确;∵根据数据表,可得温度越高,声速越快,∴选项B正确;∵342×5=1710(m),∴当空气温度为20℃时,声音5s可以传播1710m,∴选项C错误;∵324﹣318=6(m/s),330﹣324=6(m/s),336﹣330=6(m/s),342﹣336=6(m/s),348﹣342=6(m/s),∴当温度每升高10℃,声速增加6m/s,∴选项D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自变量、因变量的含义和判断,要熟练掌握.9.函数y=x的取值范围是()A.x≥1B.x>1C.x≥1且x≠2D.x≠2【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答案】C【分析】根据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被开方数是非负数来求x的取值范围.【解答】解:依题意得:x﹣1≥0且x﹣2≠0,解得x≥1且x≠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本题属于易错题,同学们往往忽略分母x ﹣2≠0这一限制性条件而解错.10.早上,小明从家里步行去学校,出发一段时间后,小明妈妈发现小明的作业本落在家里,便带上作业本骑车追赶,途中追上小明两人稍作停留,妈妈骑车返回,小明继续步行前往学校,两人同时到达.设小明在途中的时间为x,两人之间的距离为y,则下列选项中的图象能大致反映y与x之间关系的是()A.B.C.D.【考点】函数的图象.【专题】函数及其图象.【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得到各段时间段内y随x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判断哪个选项中的函数图象符合题意,本题得以解决.【解答】解:由题意可得,小明从家出发到妈妈发现小明的作业本落在家里这段时间,y随x的增大而增大,小明的妈妈开始给你小明送作业到追上小明这段时间,y随x的增大而减小,小明妈妈追上小明到各自继续行走这段时间,y随x的增大不变,小明和妈妈分别去学校、回家的这段时间,y随x的增大而增大,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函数的图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二.填空题(共5小题)11.“龟兔首次赛跑”之后,输了比赛的兔子没有气馁,总结反思后,和乌龟约定再赛一场.图中的函数图象刻画了“龟兔再次赛跑”的故事(x表示乌龟从起点出发所行的时间,y1表示乌龟所行的路程,y2表示兔子所行的路程).有下列说法:①“龟兔再次赛跑”的路程为1000米;②兔子和乌龟同时从起点出发;③乌龟在途中休息了10分钟;④兔子在途中750米处追上乌龟.其中正确的说法是①③④.(把你认为正确说法的序号都填上)【考点】函数的图象.【专题】压轴题.【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结合函数图象及选项说法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根据图象可知:龟兔再次赛跑的路程为1000米,故①正确;兔子在乌龟跑了40分钟之后开始跑,故②错误;乌龟在30﹣﹣40分钟时的路程为0,故这10分钟乌龟没有跑在休息,故③正确;y1=20x﹣200(40≤x≤60),y2=100x﹣4000(40≤x≤50),当y1=y2时,兔子追上乌龟,此时20x﹣200=100x﹣4000,解得:x=47.5,y1=y2=750米,即兔子在途中750米处追上乌龟,故④正确.综上可得①③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③④.【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读函数的图象时首先要理解横纵坐标表示的含义,理解问题叙述的过程,有一定难度.12.如图表示甲、乙两名选手在一次自行车越野赛中,路程y(千米)随时间x(分)变化的图象.下面几个结论:①比赛开始24分钟时,两人第一次相遇.②这次比赛全程是10千米.③比赛开始38分钟时,两人第二次相遇.正确的结论为①③.【考点】函数的图象.【专题】行程问题;数形结合.【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设实线表示甲的函数图象,求得在第15到33分时甲的速度,让15分加上甲行1千米用的时间即为第一次相遇的时间;易得乙的速度,乘以48即为全程;设t分时,第2次相遇,易得BC段甲的速度,相遇时甲走的路程等于乙走的路程,把相关数值代入求解后可得正误.【解答】解:①15到33分钟的速度为19km/min,∴再行1千米用的时间为9分钟,∴第一次相遇的时间为15+9=24min,正确;②第一次相遇时的路程为6km,时间为24min,所以乙的速度为6÷24=0.25km/min,所以全长为48×0.25=12km,故错误;③甲第三段速度为5÷10=0.5km/min,7+0.5×(t﹣33)=0.25t,解得t=38,正确,故答案为:①③.【点评】本题考查利用函数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就能够通过图象得到函数问题的相应解决;得到甲乙两人在不同阶段内的速度是解决本题的易错点.13.甲、乙两人在一条笔直的道路上相向而行,甲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乙驾车从B地到A地,他们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匀速行驶,已知甲先出发6分钟后,乙才出发,在整个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千米)与甲出发的时间x(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当乙到达终点A时,甲还需78分钟到达终点B.【考点】函数的图象.【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根据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可得甲乙的速度,根据相遇前甲行驶的路程除以乙行驶的速度,可得乙到达A站需要的时间,根据相遇前乙行驶的路程除以甲行驶的速度,可得甲到达B站需要的时间,再根据有理数的减法,可得答案.【解答】解:由纵坐标看出甲先行驶了1千米,由横坐标看出甲行驶1千米用了6分钟,甲的速度是1÷6=16千米/分钟,由纵坐标看出AB两地的距离是16千米,设乙的速度是x千米/分钟,由题意,得10x+16×16=16,解得x=43千米/分钟,相遇后乙到达A站还需(16×16)÷43=2分钟,相遇后甲到达B站还需(10×43)÷16=80分钟,当乙到达终点A时,甲还需80﹣2=78分钟到达终点B,故答案为:78.【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利用同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得出甲乙的速度是解题关键.14.如图1,点P从△ABC的顶点B出发,沿B→C→A匀速运动到点A,图2是点P运动时,线段BP的长度y随时间x变化的关系图象,其中M为曲线部分的最低点,则△AB C的面积是12.【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根据图象可知点P在BC上运动时,此时BP不断增大,而从C向A运动时,B P先变小后变大,从而可求出BC与AC的长度.【解答】解:根据图象可知点P在BC上运动时,此时BP不断增大,由图象可知:点P从B向C运动时,BP的最大值为5,即BC=5,由于M是曲线部分的最低点,∴此时BP最小,即BP⊥AC,BP=4,∴由勾股定理可知:PC=3,由于图象的曲线部分是轴对称图形,∵图象右端点函数值为5,∴AB=BC=5∴PA=3,AP=PC=3,∴AC=6,∴△ABC的面积为:12×4×6=12故答案为:12【点评】本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题的关键是注意结合图象求出BC与AC的长度,本题属于中等题型.15.小明从家跑步到学校,接着马上原路步行回家.如图是小明离家的路程y(米)与时间t(分)的函数图象,则小明回家的速度是每分钟步行80米.【考点】函数的图象.【专题】数形结合.【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先分析出小明家距学校800米,小明从学校步行回家的时间是15﹣5=10(分),再根据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即可求得.【解答】解:通过读图可知:小明家距学校800米,小明从学校步行回家的时间是15﹣5=10(分),所以小明回家的速度是每分钟步行800÷10=80(米).故答案为:8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先得出小明家与学校的距离和回家所需要的时间,再求解.三.解答题(共5小题)16.如图1,在长方形ABCD中,AB=12cm,BC=10cm,点P从A出发,沿A→B→C→D 的路线运动,到D停止;点Q从D点出发,沿D→C→B→A路线运动,到A点停止.若P、Q两点同时出发,速度分别为每秒1cm、2cm,a秒时P、Q两点同时改变速度,分别变为每秒2cm、54cm(P、Q两点速度改变后一直保持此速度,直到停止),如图2是△A PD的面积s(cm2)和运动时间x(秒)的图象.(1)求出a值;(2)设点P已行的路程为y1(cm),点Q还剩的路程为y2(cm),请分别求出改变速度后,y1、y2和运动时间x(秒)的关系式;(3)求P、Q两点都在BC边上,x为何值时P、Q两点相距3cm?【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专题】代数综合题;一次方程(组)及应用;函数及其图象.【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根据图象变化确定a秒时,P点位置,利用面积求a;(2)P、Q两点的函数关系式都是在运动6秒的基础上得到的,因此注意在总时间内减去6秒.(3)以(2)为基础可知,两个点相距3cm分为相遇前相距或相遇后相距,因此由(2)可列方程.【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当点P在BC上运动时,△APD的面积保持不变,则a秒时,点P在边AB上,则12×10A=30∴AP=6则a=6(2)由(1)6秒后点P变速,则点P已行的路程为y1=6+2(x﹣6)=2x﹣6∵Q点路程总长为34cm,第6秒时已经走12cm,点Q还剩的路程为y2=34﹣12−54(−6)=592−54(3)当P、Q两点相遇前相距3cm时,592−54−(2x﹣6)=3解得x=10当P、Q两点相遇后相距3cm时(2x﹣6)﹣(592−54)=3解得x=15413,∴当x=10或15413时,P、Q两点相距3cm【点评】本题是双动点问题,解答时应注意分析图象的变化与动点运动位置之间的关系.列函数关系式时,要考虑到时间x的连续性才能直接列出函数关系式.17.小明骑单车上学,当他骑了一段路时,想起要买某本书,于是又折回到刚经过的某书店,买到书后继续去学校.以下是他本次上学所用的时间与路程的关系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00米.(2)小明在书店停留了4分钟.(3)本次上学途中,小明一共行驶了2700米.一共用了14分钟.(4)在整个上学的途中12分钟至14分钟(哪个时间段)小明骑车速度最快,最快的速度是450米/分.【考点】函数的图象.【专题】函数及其图象.【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因为y轴表示路程,起点是家,终点是学校,故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 00米;(2)与x轴平行的线段表示路程没有变化,观察图象分析其对应时间即可.(3)共行驶的路程=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折回书店的路程×2.(4)观察图象分析每一时段所行路程,然后计算出各时段的速度进行比较即可.【解答】解:(1)∵y轴表示路程,起点是家,终点是学校,∴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00米.(2)由图象可知:小明在书店停留了4分钟.(3)1500+600×2=2700(米)即:本次上学途中,小明一共行驶了2700米.一共用了14分钟.(4)折回之前的速度=1200÷6=200(米/分)折回书店时的速度=(1200﹣600)÷2=300(米/分),从书店到学校的速度=(1500﹣600)÷2=450(米/分)经过比较可知:小明在从书店到学校的时候速度最快即:在整个上学的途中从12分钟到14分钟小明骑车速度最快,最快的速度是450米/分【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及其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函数图象中x轴、y轴表示的量及图象上点的坐标的意义.18.“十一”期间,小明和父母一起开车到距家200千米的景点旅游,出发前,汽车油箱内储油45升,当行驶150千米时,发现油箱余油量为30升(假设行驶过程中汽车的耗油量是均匀的).(1)求该车平均每千米的耗油量,并写出行驶路程x(千米)与剩余油量Q(升)的关系式;(2)当x=280(千米)时,求剩余油量Q的值;(3)当油箱中剩余油量低于3升时,汽车将自动报警,如果往返途中不加油,他们能否在汽车报警前回到家?请说明理由.【考点】函数关系式.【专题】函数及其图象.【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根据平均每千米的耗油量=总耗油量÷行驶路程即可得出该车平均每千米的耗油量,再根据剩余油量=总油量﹣平均每千米的耗油量×行驶路程即可得出Q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2)代入x=280求出Q值即可;(3)根据行驶的路程=耗油量÷平均每千米的耗油量即可求出报警前能行驶的路程,与景点的往返路程比较后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该车平均每千米的耗油量为(45﹣30)÷150=0.1(升/千米),行驶路程x(千米)与剩余油量Q(升)的关系式为Q=45﹣0.1x;(2)当x=280时,Q=45﹣0.1×280=17(L).答:当x=280(千米)时,剩余油量Q的值为17L.(3)(45﹣3)÷0.1=420(千米),∵420>400,∴他们能在汽车报警前回到家.【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关系式以及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根据数量关系列出函数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19.某剧院的观众席的座位为扇形,且按下列方式设置:排数(x)1234…座位数(y)50535659…(1)按照上表所示的规律,当x每增加1时,y如何变化?(2)写出座位数y与排数x之间的关系式;(3)按照上表所示的规律,某一排可能有90个座位吗?说说你的理由.【考点】函数关系式.【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根据表格中数据直接得出y的变化情况;(2)根据x,y的变化规律得出y与x的函数关系;(3)利用(2)中所求,将y=90代入分析即可.【解答】解:(1)由图表中数据可得:当x每增加1时,y增加3;(2)由题意可得:y=50+3(x﹣1)=3x+47;(3)某一排不可能有90个座位,理由:由题意可得:y=3x+47=90,解得:x=433.故x不是整数,则某一排不可能有90个座位.【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关系,正确得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解题关键.20.小明骑单车上学,当他骑了一段路时,想起要买某本书,于是又折回到刚经过的某书店,买到书后继续去学校.以下是他本次上学所用的时间与路程的关系示意图.。

函数的概念(含答案解析)

函数的概念(含答案解析)

函数的概念一、选择题1.函数y=+的定义域为( )A.{x|x≤1}B.{x|x≥0}C.{x|x≥1,或x≤0}D.{x|0≤x≤1}【解析】选D.要使函数有意义,需解得0≤x≤1.2.若函数y=f(x)的定义域为{x|-3≤x≤8,x≠5},值域为{y|-1≤y≤2,y≠0},则y=f(x)的图象可能是( )【解析】选B.A中y取不到2,C中不是函数关系,D中x取不到0.3.已知集合P={x|0≤x≤4},Q={y|0≤y≤2},下列从P到Q的各对应关系f不是函数的是( )A.f:x→y=xB.f:x→y=xC.f:x→y=xD.f:x→y=【解题指南】解答此类问题时,若否定结论则只需找一反例即可.【解析】选C.因为P={x|0≤x≤4},Q={y|0≤y≤2},从P到Q的对应关系f:x→y=x,当x=4时,y=>2,所以在集合Q中没有数y与之对应,故构不成函数.4.下列式子中不能表示函数y=f(x)的是( )A.x=y2B.y=x+1C.x+y=0D.y=x2【解析】选A.从函数的概念来看,一个自变量x对应一个y;而A中x=y2中一个x 对应两个y.所以A不是函数.5.函数f(x)=(x∈R)的值域是( )A.[0,1]B.[0,1)C.(0,1]D.(0,1)【解析】选C.因为x2≥0,所以x2+1≥1,所以0<≤1,所以值域为(0,1].6.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同一个函数的是( )A.y=与y=x+1B.y=与y=C.y=-1与y=x-1D.y=x与y=【解析】选D.对于选项A:函数y=的定义域不包含1,而y=x+1的定义域是R,显然不是同一个函数.对于选项B:函数y=的定义域为x≥0,而函数y=的定义域是{x|x≠0},显然不是同一个函数.对于选项C:函数y=-1的值域是大于等于-1的,而直线y=x-1的值域是R,显然不是同一个函数.对于选项D:因为y=x与y=的最简解析式相等,且定义域都为R,所以为同一个函数.7.函数y=2的值域是( )A.[0,+∞)B.[1,+∞)C.(-∞,+∞)D.[,+∞)【解析】选A.因为x≥0,所以≥0,所以y≥0,所以函数的值域为[0,+∞).8.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0,1),则函数f(1-x)的定义域为( )A.[0,1)B.(0,1]C.[-1,1]D.[-1,0)∪(0,1]【解题指南】原函数的定义域,即为1-x的范围,解不等式组即可得解.【解析】选B.因为原函数的定义域为[0,1),所以0≤1-x<1,即所以0<x≤1,所以函数f(1-x)的定义域为(0,1].9.下列函数中,与函数y=有相同定义域的是( )A.f(x)=B.f(x)=C.f(x)=|x|D.f(x)=【解析】选B.因为函数y=的定义域是{x|x≠0},所以A,C,D都不对.10.已知函数f(x)=-1,则f(2)的值为( )A.-2B.-1C.0D.不确定【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对应关系为定义域中的任意变量的值都对应于-1,即该函数为常函数.【解析】选 B.因为函数f(x)=-1,所以不论x取何值其函数值都等于-1,故f(2)=-1.11.函数y=的定义域是(-∞,1)∪[2,5),则其值域是( )A.(-∞,0)∪B.(-∞,2]C.∪[2,+∞)D.(0,+∞)【解题指南】根据定义域求值域.【解析】选A.因为x∈(-∞,1)∪[2,5),所以x-1∈(-∞,0)∪[1,4),当x-1∈(-∞,0)时,∈(-∞,0);当x-1∈[1,4)时,∈.12.函数f(x)的定义域为[-6,2],则函数y=f()的定义域为( )A.[-4,4]B.[-2,2]C.[0,]D.[0,4]【解析】选D.因为函数f(x)的定义域为[-6,2],所以-6≤≤2,又因为≥0,所以0≤≤2,所以0≤x≤4.二、填空题1.若[a,3a-1]为一确定区间,则a的取值范围是.【解析】由题意3a-1>a,则a>.答案:【误区警示】本题易忽略区间概念而得出3a-1≥a,则a≥的错误.2.已知函数f(x)=ax2-1(a≠0),且f(f(1))=-1,则a的取值为.【解析】因为f(x)=ax2-1,所以f(1)=a-1,f(f(1))=f(a-1)=a(a-1)2-1=-1,所以a(a-1)2=0,又因为a≠0,所以a-1=0,所以a=1.答案:13.四个函数:(1)y=x+1;(2)y=x3;(3)y=x2-1;(4)y=.其中定义域相同的函数的序号是.【解析】函数y=x+1的定义域是R;函数y=x3的定义域是R;函数y=x2-1的定义域是R;函数y=的定义域是(-∞,0)∪(0,+∞).由此可知定义域相同的序号是(1)(2)(3).答案:(1)(2)(3)4.若函数y=的定义域是A,函数y=的值域是B,则A∩B= . 【解析】由题意知A={x|x≠2},B={y|y≥0},则A∩B=[0,2)∪(2,+∞).答案:[0,2)∪(2,+∞)三、解答题1.已知函数f(x)=x2+x-1,求(1)f(2).(2)f.(3)若f(x)=5,求x的值.【解析】(1)f(2)=4+2-1=5.(2)f=+-1=++1.(3)f(x)=5,即x2+x-1=5.由x2+x-6=0得x=2或x=-3.2.已知f(x)=,x∈R.(1)计算f(a)+f的值.(2)计算f(1)+f(2)+f+f(3)+f+f(4)+f的值.【解题指南】(1)将函数的自变量代入计算即可,(2)可以分别将f(1),f(2),f,f(3),f,f(4),f的函数值算出再相加,也可以根据待求式中数据的特征,结合(1)中所得结果求解.【解析】(1)由于f(a)=,f=,所以f(a)+f=1.(2)方法一:因为f(1)==,f(2)==,f==,f(3)==,f==,f(4)==,f==,所以f(1)+f(2)+f+f(3)+f+f(4)+f=++++++=.方法二:因为f(a)+f=1,从而f(2)+f=f(3)+f=f(4)+f=1,即++f(4)+f=3,而f(1)=,所以f(1)+f(2)+f+f(3)+f+f(4)+f=.3.已知函数y=(1<x≤2),求函数值域.【解析】设x1,x2∈(1,2]且x1<x2,则f(x1)-f(x2)=-=,因为x1<x2,所以x2-x1>0,因为x1,x2∈(1,2],所以(2x1-1)(2x2-1)>0,所以f(x1)-f(x2)>0,所以f(x)在(1,2]上单调递减,所以当1<x≤2时,f(2)≤f(x)<f(1),即≤f(x)<1,所以函数的值域为.4.记函数f(x)=的定义域为集合A,函数g(x)=图象在二、四象限时,k的取值集合为B,函数h(x)=x2+2x+4的值域为集合C.(1)求集合A,B,C.(2)求集合A∪(B),A∩(B∪C).R【解析】(1)由2x-3>0,得x>,所以A=, 又由k-1<0,得k<1,所以B=,而h(x)=x2+2x+4=+3≥3,所以C=.B)=,A∩(B∪C)=.(2)A∪(R。

苏州市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知识点总复习有答案解析

苏州市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知识点总复习有答案解析
当D在边PN上时,过P作PF⊥MN于F,交AD于G,
∵∠N=45°,CD=2,
∴CN=CD=2,
∴CM=6﹣2=4,
即此时x=4,
当2<x≤4时,如图3,
矩形ABCD与△PMN重叠部分是四边形EMCD,
过E作EF⊥MN于F,
∴EF=MF=2,
∴ED=CF=x﹣2,
∴y=S梯形EMCD= CD•(DE+CM)= =2x﹣2;
③当4<x≤6时,如图4,
矩形ABCD与△PMN重叠部分是五边形EMCGF,过E作EH⊥MN于H,
∴EH=MH=2,DE=CH=x﹣2,
∵MN=6,CM=x,
∴CG=CN=6﹣x,
∴DF=DG=2﹣(6﹣x)=x﹣4,
∴y=S梯形EMCD﹣S△FDG= ﹣ = ×2×(x﹣2+x)﹣ =﹣ +10x﹣18,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分段函数的图象,根据△PAB面积的变化,正确从图象中得出所需信息是解题关键.
10.已知:在 中, 边上的高 ,点 在边 上,过点 作 交 边于点 .点 为 上一点,连接 .设点 到 的距离为 ,则 的面积 关于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求一次函数表达式和函数图象的读图能力.要能根据函数图象的性质和图象上的数据分析得出函数的类型和所需要的条件,结合实际意义得到正确的结论.
3.如图,在边长为3的菱形ABCD中,点P从A点出发,沿A→B→C→D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点Q同时从A点出发,沿A→D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则 的面积S关于时间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点睛】
本题是动点函数图象问题,将图形的运动与函数图象结合起来分析,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知识点总复习附答案解析(1)

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知识点总复习附答案解析(1)

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知识点总复习附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一辆慢车从甲地匀速行驶至乙地,一辆快车同时从乙地出发匀速行驶至甲地,两车之间的距离y (千米)与行驶时间x (小时)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两地相距1200千米B .快车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C .慢车的速度是60千米∕小时D .快车到达甲地时,慢车距离乙地100千米【答案】C【解析】【分析】(1)由图象容易得出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2)由题意得出慢车速度为60010=60(千米/小时);设快车速度为x 千米/小时,由图象得出方程60×4+4x=600,解方程即可;(3)求出快车到达的时间和慢车行驶的路程,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由图象得: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故选项A 错;(2)由题意得:慢车总用时10小时, ∴慢车速度为:60010=60(千米/小时); 设快车速度为x 千米/小时,由图象得:60×4+4x=600,解得:x=90,∴快车速度为90千米/小时,慢车速度为60千米/小时;选项B 错误,选项C 正确;(3)快车到达甲地所用时间:60020903=小时,慢车所走路程:60×203=400千米,此时慢车距离乙地距离:600-400=200千米,故选项D 错误.故选C【点睛】 本题考核知识点:函数图象. 解题关键点:从图象获取信息,由行程问题基本关系列出算式.2.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90B ∠=︒,4AB =,3BC =,动点E 从点B 开始沿B C →以2cm/s 的速度运动至C 点停止;动点F 从点B 同时出发沿B A →以1cm/s 的速度运动至A 点停止,连接EF .设运动时间为x (单位:s ),ABC ∆去掉BEF ∆后剩余部分的面积为y (单位:2cm ),则能大致反映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已知题意写出函数关系,y 为ABC ∆去掉BEF ∆后剩余部分的面积,注意1.5秒时点E 运动到C 点,而点F 则继续运动,因此y 的变化应分为两个阶段.【详解】 解:14362ABC S ∆=⨯⨯=, 当302x ≤≤时,2122BEF S x x x ∆=⋅⋅=.26ABC BEF y S S x ∆∆=-=-; 当342x <≤时,13322BEF S x x ∆=⋅⋅=,362ABC BEF y S S x ∆∆=-=-, 由此可知当302x ≤≤时,函数为二次函数,当342x <≤时,函数为一次函数.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点问题与函数图像相结合,解题的关键在于根据运动过程写出函数关系,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以及是否为分段函数.3.如图,边长为2的等边ABC ∆和边长为1的等边A B C '''∆,它们的边BC ,B C ''位于同一条直线l 上,开始时,点C '与点B 重合,ABC ∆固定不动,然后把A B C '''∆自左向右沿直线l 平移,移出ABC ∆外(点B '与点C 重合)停止,设A B C '''∆平移的距离为x ,两个三角形重合部分的面积为y ,则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是( )A.B.C.D.【答案】C【解析】【分析】分为0≤x≤1、1<x≤2、2<x≤3三种情况画出图形,然后依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得y与x的函数关系式,于是可求得问题的答案.【详解】解:如图1所示:当0≤x≤1时,过点D作DE⊥BC′.∵△ABC和△A′B′C′均为等边三角形,△DBC′为等边三角形.∴DE=3BC′=3x,∴y=12BC′•DE=34x2.当x=1时,y=3,且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如图2所示:1<x≤2时,过点A′作A′E⊥B′C′,垂足为E.∵y=12B′C′•A′E=1233∴函数图象是一条平行与x 轴的线段.如图3所示:2<x≤3时,过点D 作DE ⊥B ′C ,垂足为E .y=12B′C•DE=3(x-3)2,函数图象为抛物线的一部分,且抛物线开口向上.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求得函数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线段AB 6cm =,动点P 以2cm /s 的速度从A B A --在线段AB 上运动,到达点A 后,停止运动;动点Q 以1cm/s 的速度从B A -在线段AB 上运动,到达点A 后,停止运动.若动点P,Q 同时出发,设点Q 的运动时间是t (单位:s )时,两个动点之间的距离为S(单位:cm ),则能表示s 与t 的函数关系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得到点P 运动的快,点Q 运动的慢,可以算出动点P 和Q 相遇时用的时间和点Q 到达终点时的时间,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详解】:设点Q的运动时间是t(单位:s)时,两个动点之间的距离为s(单位:cm),6=2t+t,解得:t=2,即t=2时,P、Q相遇,即S=0,.P到达B点的时间为:6÷2=3s,此时,点Q距离B点为:3,即S=3P点全程用时为12÷2=6s,Q点全程用时为6÷1=6s,即P、Q同时到达A点由上可得,刚开始P和Q两点间的距离在越来越小直到相遇时,它们之间的距离变为0,此时用的时间为2s;相遇后,在第3s时点P到达B点,从相遇到点P到达B点它们的距离在变大,1s后P点从B点返回,点P继续运动,两个动点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同时达到A点.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各个时间段内它们对应的函数图象.5.下列各曲线中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A.B.C.D.【答案】D【解析】根据函数的意义可知:对于自变量x的任何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相对应,故D正确.故选D.6.一水池放水,先用一台抽水机工作一段时间后停止,然后再调来一台同型号抽水机,两台抽水机同时工作直到抽干.设从开始工作的时间为t,剩下的水量为s.下面能反映s与t之间的关系的大致图象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s随t的增大而减小,即可判断选项A、B错误;根据先用一台抽水机工作一段时间后停止,再调来一台同型号抽水机,两台抽水机同时工作直到抽干得出s随t的增大减小得比开始的快,即可判断选项C、D的正误.【详解】解:∵s随t的增大而减小,∴选项A、B错误;∵先用一台抽水机工作一段时间后停止,再调来一台同型号抽水机,两台抽水机同时工作直到抽干得出s 随t 的增大减小得比开始的快,∴s 随t 的增大减小得比开始的快,∴选项C 错误;选项D 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函数图象的理解和掌握,能根据实际问题所反映的内容来观察与理解图象是解答此题的关键7.下列说法:①函数y =x 的取值范围是6x >;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③正六边形的中心角为60︒;④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⑤计算2|-的结果为7:⑥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理数.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正多边形和圆,无理数的定义,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菱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解答即可.【详解】解:①函数y =x 的取值范围是6x ≥;故错误;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故错误;③正六边形的中心角为60°;故正确;④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故错误;⑤计算的结果为1;故错误;⑥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故错误;==是无理数;故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和圆,无理数的定义,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菱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熟练掌握各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在ABC ∆中,AB AC =,MN 是边BC 上一条运动的线段(点M 不与点B 重合,点N 不与点C 重合),且12MN BC =,MD BC ⊥交AB 于点D ,NE BC ⊥交AC 于点E ,在MN 从左至右的运动过程中,设BM x =,BMD ∆的面积减去CNE ∆的面积为y ,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设a =12BC ,∠B =∠C =α,求出CN 、DM 、EN 的长度,利用y =S △BMD −S △CNE ,即可求解. 【详解】 解:设a =12BC ,∠B =∠C =α,则MN =a , ∴CN =BC−MN−BM =2a−a−x =a−x ,DM =BM·tanB =x·tanα,EN =CN•tanC =(a−x )·tanα, ∴y =S △BMD −S △CNE =12(BM·DM−CN·EN )=()()221tan tan 222x a x a tan x a ααα⋅⎡⎤⋅-⋅=⎣⎦--, ∵2a tan α⋅为常数, ∴上述函数图象为一次函数图象的一部分,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图形面积等知识点.解题关键是深刻理解动点的函数图象,了解图象中关键点所代表的实际意义,理解动点的完整运动过程.9.李明骑车上学,一开始以某一速度行进,途中车子发生故障,只好停下修车,车修好后,因怕耽误时间,于是加快了车速.如用s表示李明离家的距离,t为时间.在下面给出的表示s与t的关系图中,符合上述情况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先弄清题意,再分析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详解】∵停下修车时,路程没变化,观察图象,A、B、D的路程始终都在变化,故错误;C、修车是的路程没变化,故C正确;故选:C.【点睛】考核知识点:函数的图象.理解题意看懂图是关键.10.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各自都以自己的速度匀速向B地行驶,甲车先到B地,停车1小时后按原速匀速返回,直到两车相遇.已知,乙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如图是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乙车行驶的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50千米B.乙车从出发到与甲车返回时相遇所用的时间是6.6小时C.甲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D.点M的坐标是(6,90)【答案】C【解析】【分析】A.仔细观察图象可知:两车行驶5小时后,两车相距150千米,据此可得两车的速度差,进而得出甲车的速度,从而得出A、B两地之间的距离;B.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答即可;C.由A的解答过程可得结论;D.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即可得出点M的纵坐标..【详解】∵根据题意,观察图象可知5小时后两车相距150千米,故甲车比乙车每小时多走30千米,∴甲车的速度为90千米/时;∴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90×5=450千米.故选项A不合题意;设乙车从出发到与甲车返回时相遇所用的时间是x小时,根据题意得:60x+90(x﹣6)=450,解得x=6.6,∴乙车从出发到与甲车返回时相遇所用的时间是6.6小时.故选项B不合题意;∵甲车的速度为90千米/时.故选项C符合题意;点M的纵坐标为:90×5﹣60×6=90,故选项D不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函数图象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理解x,y的实际意义,根据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的实际意义,求出甲,乙车的速度和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解题的关键.11.下列图象中,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函数就是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当给x一个值时,y有唯一的值与其对应,就说y是x的函数,x是自变量.注意“y有唯一的值与其对应”对图象的影响.【详解】解: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每给定自变量x一个值都有唯一的函数值y相对应,所以A. B. 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概念,牢牢掌握函数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1和2的两个正方形,其一边在同一水平线上,小正方形沿该水平线自左向右匀速穿过大正方形,设穿过的时间为t,大正方形内除去小正方形部分的面积为S(阴影部分),那么S与t的大致图象应为()A.B.C.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解:根据题意,设小正方形运动速度为v,由于v分为三个阶段,①小正方形向右未完成穿入大正方形,S vt vt vt=⨯-⨯=-≤.2214(1)②小正方形穿入大正方形但未穿出大正方形,S=⨯-⨯=,22113③小正方形穿出大正方形,S vt vt vt=⨯-⨯-=+≤,22(11)3(1)∴符合变化趋势的是A和C,但C中面积减小太多不符合实际情况,∴只有A中的符合实际情况.故选A.13.如图,描述了林老师某日傍晚的一段生活过程:他晚饭后,从家里散步走到超市,在超市停留了一会儿,马上又去书店,看了一会儿书,然后快步走回家,图象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表示时间,y表示林老师离家的距离,请你认真研读这个图象,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林老师家距超市1.5千米B.林老师在书店停留了30分钟C.林老师从家里到超市的平均速度与从超市到书店的平均速度是相等的D.林老师从书店到家的平均速度是10千米/时【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图象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详解:A选项中,由图象可知:“林老师家距离超市1.5km”,所以A中说法正确;B选项中,由图象可知:林老师在书店停留的时间为;80-50=30(分钟),所以B中说法正确;C选项中,由图象可知:林老师从家里到超市的平均速度为:1500÷30=50(米/分钟),林老师从超市到书店的平均速度为:(2000-1500)÷(50-40)=50(米/分钟),所以C中说法正确;D选项中,由图象可知:林老师从书店到家的平均速度为:2000÷(100-80)=100(米/分钟)=6(千米/时),所以D中说法错误.故选D.点睛:读懂题意,“弄清函数图象中每个转折点的坐标的实际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下列图形中的曲线不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函数是指:对于任何一个自变量x的值都有唯一确定的函数值y与之相对应.【详解】根据函数的图象,选项C的图象中,x取一个值,有两个y与之对应,故不是函数.故选C【点睛】考点:函数的定义15.2019年,中国少年岑小林在第六届上海国际交互绳大赛上,破“30秒内单脚单摇轮换跳次数最多”吉尼斯世界纪录!实践证明1分钟跳绳的最佳状态是前20秒频率匀速增加,最后10秒冲刺,中间频率保持不变,则跳绳频率(次/秒)与时间(秒)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列哪幅图来近似地刻画()A.B.C.D.【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前20秒频率匀速增加,最后10秒冲刺,中间频率保持不变判断图象即可.【详解】:秒频率保持不变,排除选项A和D,再根据最后10秒冲解:根据题意可知,中间2050刺,频率是增加的,排除选项B,因此,选项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理解题意是解此题的关键.16.均匀地向一个容器注水,最后把容器注满,在注水过程中,水面高度h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图中OABC为折线),这个容器的形状可以是()A.B.C.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注水量一定,函数图象的走势是稍陡,平,陡;那么速度就相应的变化,跟所给容器的粗细有关.则相应的排列顺序就为D.故选D.考点:函数的图象.17.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1和2的两个正方形靠在一起,其中一边在同一水平线上.大正方形保持不动,小正方形沿该水平线自左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大正方形内去掉小正方形重叠部分后的面积为s,那么s与t的大致图象应为( )A.A B.B C.C D.D【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设小正方形运动的速度为v,分三个阶段;①小正方形向右未完全穿入大正方形,S=2×2-vt×1=4-vt,②小正方形穿入大正方形但未穿出大正方形,S=2×2-1×1=3,③小正方形穿出大正方形,S=Vt×1,分析选项可得,D符合,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决此类问题,注意将过程分成几个阶段,依次分析各个阶段得变化情况,进而综合可得整体得变化情况.18.已知:[]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例:[]3.93=,[]1.82-=-.记1()44k k f k +⎡⎤⎡⎤=-⎢⎥⎢⎥⎣⎦⎣⎦(k 是正整数).例:3133144()f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1)()10f =;(2)()()4f k f k +=;(3)()()1f k f k +≥;(4)()0f k =或1.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中所给的定义,依次作出判断即可.【详解】解:111(1)00044f +⎡⎤⎡⎤=-=-=⎢⎥⎢⎥⎣⎦⎣⎦,正确; 41411(4)11()444444k k k k k k f k f k +++++⎡⎤⎡⎤⎡⎤⎡⎤⎡⎤⎡⎤+=-=+-+=-=⎢⎥⎢⎥⎢⎥⎢⎥⎢⎥⎢⎥⎣⎦⎣⎦⎣⎦⎣⎦⎣⎦⎣⎦,正确; 当k=3时,414(31)11044f +⎡⎤⎡⎤+=-=-=⎢⎥⎢⎥⎣⎦⎣⎦,而(3)1f =,错误; 当k=3+4n (n 为自然数)时,f (k )=1,当k 为其它的正整数时,f (k )=0,正确; 正确的有3个,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新定义下的实数运算,函数值.能理解题中新的定义,并根据题中的定义进行计算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9.如图1,点F 从菱形ABCD 的项点A 出发,沿A -D -B 以1cm/s 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点B .图2是点F 运动时,△FBC 的面积y (m 2)随时间x (s)变化的关系图象,则a 的值为( )A .5B .2C .52D .5【答案】C【解析】【分析】过点D 作DE BC ⊥于点E 由图象可知,点F 由点A 到点D 用时为as ,FBC ∆的面积为2acm .求出DE=2,再由图像得5BD =,进而求出BE=1,再在DEC Rt △根据勾股定理构造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过点D 作DE BC ⊥于点E由图象可知,点F 由点A 到点D 用时为as ,FBC ∆的面积为2acm .AD BC a ∴==∴12DE AD a =g 2DE ∴=由图像得,当点F 从D 到B 时,用5s5BD ∴=Rt DBE V 中,2222(5)21BE BD DE =-=-=∵四边形ABCD 是菱形,1EC a ∴=-,DC a =DEC Rt △中,2222(1)a a =+-解得52a =故选:C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菱形性质和一次函数图象性质,要注意函数图象变化与动点位置之间的关系,解答此题关键根据图像关键点确定菱形的相关数据.20.如图,已知矩形OABC ,A (4,0),C (0,4),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 ﹣B ﹣C ﹣O 的路线匀速运动,设动点P 的运动路程为t ,△OAP 的面积为S ,则下列能大致反映S 与t 之间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分三段求解:①当P 在AB 上运动时;②当P 在BC 上时;③当P 在CO 上时;分别求出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即可选出答案.【详解】解:∵A (4,0)、C (0,4),∴OA =AB =BC =OC =4,①当P 由点A 向点B 运动,即04t ≤≤,114222S OA AP t t ==创=g ; ②当P 由点A 向点B 运动,即48t <≤,1144822S OA AB ==创=g ; ③当P 由点A 向点B 运动,即812t <≤,()1141222422S OA CP t t ==创-=-+g ; 结合图象可知,符合题意的是A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形求出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

最新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知识点总复习附解析

最新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知识点总复习附解析

最新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知识点总复习附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动点P从点D出发,沿折线D→C→B作匀速运动,则△APD的面积S与点P运动的路程x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分类讨论:当点D在DC上运动时,DP=x,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S△APD=x,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0<x≤2;当点P在CB上运动时,S△APD为定值2,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2<x≤4,然后根据两个解析式对各选项中的图象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当点D在DC上运动时,DP=x,所以S△APD=12AD•DP=12•2•x=x(0<x≤2);当点P在CB上运动时,如图,PC=x﹣4,所以S△APD=12AD•DC=12•2•2=2(2<x≤4).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分类讨论的思想、函数的知识、正方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下列各曲线中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A.B.C.D.【答案】D【解析】根据函数的意义可知:对于自变量x的任何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相对应,故D正确.故选D.3.一水池放水,先用一台抽水机工作一段时间后停止,然后再调来一台同型号抽水机,两台抽水机同时工作直到抽干.设从开始工作的时间为t,剩下的水量为s.下面能反映s与t之间的关系的大致图象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s随t的增大而减小,即可判断选项A、B错误;根据先用一台抽水机工作一段时间后停止,再调来一台同型号抽水机,两台抽水机同时工作直到抽干得出s随t的增大减小得比开始的快,即可判断选项C、D的正误.【详解】解:∵s随t的增大而减小,∴选项A、B错误;∵先用一台抽水机工作一段时间后停止,再调来一台同型号抽水机,两台抽水机同时工作直到抽干得出s随t的增大减小得比开始的快,∴s随t的增大减小得比开始的快,∴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函数图象的理解和掌握,能根据实际问题所反映的内容来观察与理解图象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直线l⊥边AB,并从点A出发向右平移,设直线l在菱形ABCD内部截得的线段EF的长为y,平移距离x=AF,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2所示,则菱形ABCD的面积为()A.3 B3C.3D.3【答案】C【解析】【分析】将图1和图2结合起来分析,分别得出直线l过点D,B和C时对应的x值和y值,从而得出菱形的边长和高,从而得其面积.【详解】解:由图2可知,当直线l过点D时,x=AF=a,菱形ABCD的高等于线段EF的长,此时y=EF3;直线l向右平移直到点F过点B时,y3;当直线l过点C时,x=a+2,y=0∴菱形的边长为a+2﹣a=23)=4∴当点E与点D重合时,由勾股定理得a2+2∴a=13∴菱形的面积为3故选:C.【点睛】本题是动点函数图象问题,将图形的运动与函数图象结合起来分析,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5.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种新型的打车方式受到大众欢迎.打车总费用y(单位:元)与行驶里程x(单位:千米)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如果小明某次打车行驶里程为22千米,则他的打车费用为( )A .33元B .36元C .40元D .42元【答案】C【解析】 分析:待定系数法求出当x≥12时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再求出x=22时y 的值即可. 详解:当行驶里程x ⩾12时,设y=kx+b ,将(8,12)、(11,18)代入,得:8121118k b k b +=⎧⎨+=⎩, 解得:24k b =⎧⎨=-⎩, ∴y=2x −4,当x=22时,y=2×22−4=40,∴当小明某次打车行驶里程为22千米,则他的打车费用为40元.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和实际应用. 认真分析图象,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6.函数7y x =- ) A .7x >B .7x ≠C .7x ≤D .7x ≥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可得.【详解】 函数7y x =-70x -≥,所以7x ≤.故选:C【点睛】考核知识点:自变量求值范围.理解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7.若A(﹣3,y 1)、B(0,y 2)、C(2,y 3)为二次函数y =(x+1)2+1的图象上的三点,则y 1、y 2、y 3的大小关系是( )A .y 1<y 2<y 3B .y 2<y 1<y 3C .y 3<y 1<y 2D .y 1<y 3<y 2 【答案】B【解析】【分析】把三个点的坐标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分别计算出则y 1、y 2、y 3的值,然后进行大小比较.【详解】解:∵A (﹣3,y 1)、B (0,y 2)、C (2,y 3)为二次函数y =(x+1)2+1的图象上的三点,∴y 1=(﹣3+1)2+1=5,y 2=(0+1)2+1=2,y 3=(2+1)2+1=10,∴y 2<y 1<y 3.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比较函数值大小的问题,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代入法是解题的关键.8.已知:在ABC ∆中, 10,BC BC =边上的高5h =,点E 在边AB 上,过点E 作//EF BC 交AC 边于点F .点D 为BC 上一点,连接DE DF 、.设点E 到BC 的距离为x ,则DEF ∆的面积S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 .B .C .D .【答案】D【分析】判断出△AEF 和△ABC 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式求出EF ,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列式表示出S 与x 的关系式,然后得到大致图象选择即可.【详解】解:∵EF ∥BC ,∴△AEF ∽△ABC , ∴55EF x BC -= , ∴EF=55x -•10=10-2x , ∴S=12(10-2x )•x=-x 2+5x=-(x-52)2+254, ∴S 与x 的关系式为S=-(x-52)2+254(0<x <5), 纵观各选项,只有D 选项图象符合.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动点问题函数图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4=,BC 6=,当直角三角板MPN 的直角顶点P 在BC 边上移动时,直角边MP 始终经过点A ,设直角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PN 与CD 相交于点Q.BP x =,CQ y =,那么y 与x 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 .B .C .D .【解析】试题解析:设BP=x,CQ=y,则AP2=42+x2,PQ2=(6-x)2+y2,AQ2=(4-y)2+62;∵△APQ为直角三角形,∴AP2+PQ2=AQ2,即42+x2+(6-x)2+y2=(4-y)2+62,化简得:y=−14x2+32x整理得:y=−14(x−3)2+94根据函数关系式可看出D中的函数图象与之对应.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动点变化时,两线段对应的变化关系,重点是找出等量关系,即直角三角形中的勾股定理.10.父亲节当天,学校“文苑”栏登出了某同学回忆父亲的小诗:“同辞家门赴车站,别时叮咛语千万,学子满载信心去,老父怀抱希望还.”如果用纵轴y表示父亲和学子在行进中离家的距离,横轴t表示离家的时间,下面与上述诗意大致相吻合的图像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正确理解函数图象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同辞家门赴车站,父亲和学子的函数图象在一开始的时候应该一样,当学子离开车站出发,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父亲离开车站回家,离家越来越近.故选B.【点睛】首先应理解函数图象的横轴和纵轴表示的量,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函数图象.11.若12xyx-=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A.1x2≤且x0≠B.1x2≠C.1x2≤D.x0≠【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即可求出答案.【详解】由题意可知:{12x 0x 0-≥≠, 解得:1x 2≤且x 0≠,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熟练掌握分式的分母不为0、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是解题的关键.12.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为BC 边的中点,点F 在对角线AC 上,连接FB 、FE .当点F 在AC 上运动时,设AF =x ,△BEF 的周长为y ,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先根据正方形的对称性找到y 的最小值,可知图象有最低点,再根据距离最低点x 的值的大小(AM >MC )可判断正确的图形.【详解】如图,连接DE与AC交于点M,则当点F运动到点M处时,三角形△BEF的周长y最小,且AM>MC.过分析动点F的运动轨迹可知,y是x的二次函数且有最低点,利用排除法可知图象大致为:故选B.【点睛】解决有关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类习题时,关键是要根据条件找到所给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尤其是在几何问题中,更要注意基本性质的掌握和灵活运用.13.某生物小组观察一植物生长,得到的植物高度y(单位:厘米)与观察时间x(单位:天)的关系,并画出如图所示的图象(AC是线段,直线CD平行于x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从开始观察时起,50天后该植物停止长高;②直线AC的函数表达式为165y x=+;③第40天,该植物的高度为14厘米;④该植物最高为15厘米.A.①②③B.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分析】①根据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可知50天后植物的高度不变,也就是停止长高;②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x+b(k≠0),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C线段的解析式,③把x=40代入②的结论进行计算即可得解;④把x=50代入②的结论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CD∥x轴,∴从第50天开始植物的高度不变,故①的说法正确;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x+b(k≠0),∵经过点A(0,6),B(30,12),∴30126k bb+=⎧⎨=⎩,解得:156kb⎧=⎪⎨⎪=⎩,∴直线AC的解析式为165y x=+(0≤x≤50),故②的结论正确;当x=40时,1406145y=⨯+=,即第40天,该植物的高度为14厘米;故③的说法正确;当x=50时,1506165y=⨯+=,即第50天,该植物的高度为16厘米;故④的说法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是①②③.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主要利用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已知自变量求函数值,仔细观察图象,准确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1和2的两个正方形,其一边在同一水平线上,小正方形沿该水平线自左向右匀速穿过大正方形,设穿过的时间为t,大正方形内除去小正方形部分的面积为S(阴影部分),那么S与t的大致图象应为()A.B.C.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解:根据题意,设小正方形运动速度为v,由于v分为三个阶段,①小正方形向右未完成穿入大正方形,S vt vt vt=⨯-⨯=-≤.2214(1)②小正方形穿入大正方形但未穿出大正方形,S=⨯-⨯=,22113③小正方形穿出大正方形,S vt vt vt=⨯-⨯-=+≤,22(11)3(1)∴符合变化趋势的是A和C,但C中面积减小太多不符合实际情况,∴只有A中的符合实际情况.故选A.15.某市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围绕重点,精准发力,进一步净化了城市环境,美化了市容市貌,如图1,园林队正在迎春公园进行绿化,图2为绿化面积S(单位:2m)与工作时间t(单位:h)之间的关系图象,工作期间有1小时休息,由图可知,休息后每小时绿化面积为()A .250mB .280mC .2100mD .240m【答案】A【解析】【分析】 由图象可知休息1小时后,园林队工作了2个小时,绿化了216060100m -=,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由图象可知,园林队休息后继续工作了:422h -=,绿化面积为216060100m -=,∴休息后每小时绿化面积为:2100250m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函数的图象,从图象中找出与所求内容相关的信息是解此题的关键.16.甲、乙两人沿相同的路线由A 地到B 地匀速前进,A 、B 两地间的路程为20km .他们前进的路程为s (km),甲出发后的时间为t (h),甲、乙前进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速度是4km/hB .乙的速度是10km/hC .乙比甲晚出发1hD .甲比乙晚到B 地3h【答案】C【解析】甲的速度是:20÷4=5km/h ;乙的速度是:20÷1=20km/h ; 由图象知,甲出发1小时后乙才出发,乙到2小时后甲才到,故选C .17.如图1.已知正△ABC中,E,F,G分别是AB,BC,CA上的点,且AE=BF=CG,设△EFG的面积为y,AE的长为x,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2,则△EFG的最小面积为()A.3B.3C.2 D.3【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根据图2判断△EFG的面积y最小时和最大时分别对应的x值,从而确定AB,EG的长度,求出等边三角形EFG的最小面积.【详解】由图2可知,x=2时△EFG的面积y最大,此时E与B重合,所以AB=2,∴等边三角形ABC的高为3,∴等边三角形ABC的面积为3,由图2可知,x=1时△EFG的面积y最小,此时AE=AG=CG=CF=BG=BE,显然△EGF是等边三角形且边长为1,所以△EGF的面积为34,故选A.【点睛】本题是运动型综合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等边三角形等知识点.解题关键是深刻理解动点的函数图象,了解图象中关键点所代表的实际意义,理解动点的完整运动过程.18.小亮的奶奶出去散步,从家走了20分钟到一个离家900米的报亭,奶奶看了10分钟报纸后,用了15分钟返回家,下面图中的哪一幅能表示奶奶离家的时间与距离之间的关系()A.B.C .D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函数图像的横坐标确定时间,纵坐标确定离家距离,然后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详解】解: 0分钟到报亭离家的距离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看报10分钟,离家的距离不变;15分钟回家离家的距离岁时间的增加而减少,故D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图像的应用,根据图像确定出时间与离家距离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9.下列图象中,表示y 是x 的函数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函数就是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y ,当给x 一个值时,y 有唯一的值与其对应,就说y 是x 的函数,x 是自变量.注意“y 有唯一的值与其对应”对图象的影响.【详解】解: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每给定自变量x 一个值都有唯一的函数值y 相对应, 所以A. B. D 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概念,牢牢掌握函数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0.在函数3y x =-x 的取值范围是( )A .3x <B .3x >C .3x ≥D .8,5OA OB ==u u u v u u u v【答案】C【解析】【分析】 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求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被开方数为非负数.【详解】依题意,得x-3≥0,解得x≥3.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初三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

初三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

初三数学 二次函数 知识点总结一、二次函数概念:1.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2y ax bx c =++(a b c ,,是常数,0a ≠)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这里需要强调:和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二次项系数0a ≠,而b c ,可以为零.二次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2. 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结构特征:⑴ 等号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关于自变量x 的二次式,x 的最高次数是2.⑵ a b c ,,是常数,a 是二次项系数,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二、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1. 二次函数基本形式:2y ax =的性质: a 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2. 2y ax c =+的性质: 上加下减。

a 的符号 开口方向 顶点坐标 对称轴 性质0a >向上()00, y 轴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0x =时,y 有最小值0.0a < 向下()00,y 轴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0x =时,y 有最大值0.a 的符号 开口方向 顶点坐标 对称轴 性质0a >向上()0c , y 轴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0x =时,y 有最小值c . 0a < 向下()0c ,y 轴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0x =时,y 有最大值c .3. ()2y a x h =-的性质:左加右减。

4. ()2y a x h k =-+的性质:三、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1. 平移步骤:⑴ 将抛物线解析式转化成顶点式()2y a x h k =-+,确定其顶点坐标()h k ,; ⑵ 保持抛物线2y ax =的形状不变,将其顶点平移到()h k ,处,具体平移方法如下: 向右(h >0)【或左(h <0)】平移 |k|个单位向上(k >0)【或下(k <0)】平移|k |个单位向右(h >0)【或左(h <0)】平移|k|个单位向右(h >0)【或左(h <0)】平移|k|个单位向上(k >0)【或下(k <0)】平移|k |个单位向上(k >0)【或向下(k <0)】平移|k |个单位y=a (x-h )2+ky=a (x-h )2y=ax 2+ky=ax 22. 平移规律在原有函数的基础上“h 值正右移,负左移;k 值正上移,负下移”. 概括成八个字“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四、二次函数()2y a x h k =-+与2y a x b x c =++的比较 a 的符号 开口方向 顶点坐标 对称轴 性质0a >向上()0h , X=hx h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x h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x h =时,y 有最小值0. 0a < 向下 ()0h ,X=hx h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x h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x h =时,y 有最大值0.a 的符号 开口方向 顶点坐标 对称轴 性质0a >向上()h k ,X=hx h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x h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x h =时,y 有最小值k .0a < 向下 ()h k ,X=hx h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x h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x h =时,y 有最大值k .从解析式上看,()2y a x h k =-+与2y ax bx c =++是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后者通过配方可以得到前者,即22424b ac b y a x a a -⎛⎫=++ ⎪⎝⎭,其中2424b ac b h k a a -=-=,. 六、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性质1.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2bx a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当2bx a<-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当2bx a>-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当2b x a =-时,y 有最小值244ac b a-.2.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2bx a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2bx a=-时,y 有最大值244ac b a-.七、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表示方法1. 一般式:2y ax bx c =++(a ,b ,c 为常数,0a ≠);2. 顶点式:2()y a x h k =-+(a ,h ,k 为常数,0a ≠);3. 两根式(交点式):12()()y a x x x x =--(0a ≠,1x ,2x 是抛物线与x 轴两交点的横坐标). 注意:任何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都可以化成一般式或顶点式,但并非所有的二次函数都可以写成交点式,只有抛物线与x 轴有交点,即240b ac -≥时,抛物线的解析式才可以用交点式表示.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这三种形式可以互化.八、二次函数的图象与各项系数之间的关系1. 二次项系数a⑴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a 的值越大,开口越小,反之a 的值越小,开口越大; ⑵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a 的值越小,开口越小,反之a 的值越大,开口越大. 2. 一次项系数b在二次项系数a 确定的前提下,b 决定了抛物线的对称轴.(同左异右 b 为0对称轴为y 轴)3. 常数项c⑴ 当0c >时,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上方,即抛物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为正; ⑵ 当0c =时,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为坐标原点,即抛物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为0; ⑶ 当0c <时,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下方,即抛物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为负.总结起来,c 决定了抛物线与y 轴交点的位置.十、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1.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与x 轴交点情况):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是二次函数2y ax bx c =++当函数值0y =时的特殊情况. 图象与x 轴的交点个数:① 当240b ac ∆=->时,图象与x 轴交于两点()()1200A x B x ,,,12()x x ≠,其中的12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根.. ② 当0∆=时,图象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③ 当0∆<时,图象与x 轴没有交点.1' 当0a >时,图象落在x 轴的上方,无论x 为任何实数,都有0y >; 2'当0a <时,图象落在x 轴的下方,无论x 为任何实数,都有0y <. 2. 抛物线2y ax bx c =++的图象与y 轴一定相交,交点坐标为(0,)c ;二次函数对应练习试题一、选择题1. 二次函数247y x x =--的顶点坐标是( )A.(2,-11)B.(-2,7)C.(2,11)D. (2,-3) 2. 把抛物线22y x =-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是( )A. 22(1)y x =-+ B. 22(1)y x =-- C. 221y x =-+ D. 221y x =-- 3.函数2y kx k =-和(0)ky k x=≠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图象可能是图中的( )4.已知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 ①a,b 同号;②当1x =和3x =时,函数值相等;③40a b +=④当2y =-时, x 的值只能取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个B.2个C. 3个D. 4个5.已知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顶点坐标(-1,-3.2)及部分图象(如图),由图象可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的两个根分别是121.3x x ==和( )A.-1.3 B.-2.3 C.-0.3 D.-3.3 6. 已知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点(,)ac bc 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7.方程222x x x-=的正根的个数为( ) A.0个 B.1个 C.2个. 3 个8.已知抛物线过点A(2,0),B(-1,0),与y 轴交于点C,且OC=2.则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为A. 22y x x =--B. 22y x x =-++C. 22y x x =--或22y x x =-++D. 22y x x =---或22y x x =++二、填空题9.二次函数23y x bx =++的对称轴是2x =,则b =_______。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5知识点+4重难点+5方法技巧+5易错易混)(解析版)2025高考数学一轮知识清单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5知识点+4重难点+5方法技巧+5易错易混)(解析版)2025高考数学一轮知识清单

专题03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思维构建+知识盘点+重点突破+方法技巧+易混易错)知识点1函数的有关概念1、函数的概念:一般地,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y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y f x x A =∈.2、函数的三要素:(1)在函数(),y f x x A =∈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2)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做函数的值域。

显然,值域是集合B 的子集.(3)函数的对应关系:(),y f x x A =∈.3、相等函数与分段函数(1)相等函数: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这两个函数相等,这是判断两函数相等的依据.(2)分段函数:在函数定义域内,对于自变量x 取值的不同区间,有着不同的对应关系,这样的函数称为分段函数。

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分段函数虽然是由几个部分构成,但它表示的是一个函数,各部分函数定义域不可以相交。

知识点2函数的单调性1、单调函数的定义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D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21,x x ,当21x x <时,都有)()(21x f x f <,那么就说函数f(x)在区间D 上是单调递增函数。

当21x x <时,都有)()(21x f x f >,那么就说函数f(x)在区间D 上是单调递减函数。

单调性的图形趋势(从左往右)上升趋势下降趋势2、函数的单调区间若函数y =f(x)在区间D 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则称函数y =f(x)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 叫做y =f(x)的单调区间.【注意】(1)函数单调性关注的是整个区间上的性质,单独一点不存在单调性问题,故单调区间的端点若属于定义域,则区间可开可闭,若区间端点不属于定义域则只能开.(2)单调区间D ⊆定义域I .(3)遵循最简原则,单调区间应尽可能大;(4)单调区间之间可用“,”分开,不能用“∪”,可以用“和”来表示;3、函数单调性的性质若函数)(x f 与)(x g 在区间D 上具有单调性,则在区间D 上具有以下性质:(1))(x f 与C x f +)((C 为常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2))(x f 与)(x f -的单调性相反.(3)当0>a 时,)(x af 与)(x f 单调性相同;当0<a 时,)(x af 与)(x f 单调性相反.(4)若)(x f ≥0,则)(x f 与)(x f 具有相同的单调性.(5)若)(x f 恒为正值或恒为负值,则当0>a 时,)(x f 与)(x f a具有相反的单调性;当0<a 时,)(x f 与)(x f a具有相同的单调性.(6))(x f 与)(x g 的和与差的单调性(相同区间上):简记为:↗+↗=↗;(2)↘+↘=↘;(3)↗﹣↘=↗;(4)↘﹣↗=↘.(7)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对于复合函数y =f [g (x )],若t =g (x )在区间(a ,b )上是单调函数,且y =f (t )在区间(g (a ),g (b ))或(g (b ),g (a ))上是单调函数若t =g (x )与y =f (t )的单调性相同,则y =f [g (x )]为增函数若t =g (x )与y =f (t )的单调性相反,则y =f [g (x )]为减函数.简称“同增异减”.知识点3函数的奇偶性1、函数的奇偶性奇偶性定义图象特点偶函数如果对于函数()f x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 x f x -=,那么函数f (x )是偶函数关于y 轴对称奇函数如果对于函数f (x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 x f x -=-,那么函数()f x 是奇函数关于原点对称2、函数奇偶性的几个重要结论(1)()f x 为奇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f x 为偶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2)如果函数()f x 是偶函数,那么()()f x f x =.(3)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函数只有一种类型,即()0f x =,x ∈D ,其中定义域D 是关于原点对称的非空数集.(4)奇函数在两个对称的区间上具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两个对称的区间上具有相反的单调性.(5)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有相同的最大(小)值,取最值时的自变量互为相反数;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的最值互为相反数,取最值时的自变量也互为相反数.知识点4函数的周期性1、周期函数的定义对于函数()y f x =,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 ,使得当x 取定义域内的任何值时,都有()()+=f x T f x ,那么就称函数()f x 为周期函数,称T 为这个函数的周期.2、最小正周期:如果在周期函数()f x 的所有周期中存在一个最小的正数,那么这个最小正数就叫做()f x 的最小正周期.知识点5函数的对称性1、关于线对称若函数()y f x =满足()()f a x f b x +=-,则函数()y f x =关于直线2a b x +=对称,特别地,当a =b =0时,函数()y f x =关于y 轴对称,此时函数()y f x =是偶函数.2、关于点对称若函数()y f x =满足()()22-=-f a x b f x ,则函数()y f x =关于点(a ,b )对称,特别地,当a =0,b =0时,()()f x f x =--,则函数()y f x =关于原点对称,此时函数()f x 是奇函数.重难点01求函数值域的七种方法法一、单调性法:如果一个函数为单调函数,则由定义域结合单调性可快速求出函数的最值(值域).(1)若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单调递增,则y max =f (b ),y min =f (a ).(2)若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单调递减,则y max =f (a ),y min =f (b ).(3)若函数y =f (x )有多个单调区间,那就先求出各区间上的最值,再从各区间的最值中决定出最大(小)值.函数的最大(小)值是整个值域范围内的最大(小)值.【典例1】(23-24高三·全国·专题)函数()221f x x =-([]2,6x ∈)的最大值为()A .2B .23C .25D .235【答案】B【解析】因为函数21y x =-在[]2,6上单调递增,所以根据单调性的性质知:函数()221f x x =-在[]2,6上单调递减,所以当2x =时,函数()221f x x =-取到最大值为()2222213f ==-.故选:B 【典例2】(23-24高三·全国·专题)函数()lg f x x x =+的定义域为1,1010⎡⎤⎢⎥⎣⎦,则值域为()A .9,1110⎡⎤-⎢⎥⎣⎦B .9,1110⎡⎤⎢⎥⎣⎦C .99,10⎡⎤-⎢⎥⎣⎦D .[]9,11-【答案】A【解析】因为函数()lg f x x x =+的定义域为1,1010⎡⎤⎢⎥⎣⎦,且lg ,y x y x ==在1,1010⎡⎤⎢⎥⎣⎦内单调递增,可知()f x 在1,1010⎡⎤⎢⎥⎣⎦内单调递增,可知()f x 在1,1010⎡⎤⎢⎥⎣⎦内的最小值为191010f ⎛⎫=- ⎪⎝⎭,最大值为()1011f =,所以值域为9,1110⎡⎤-⎢⎥⎣⎦.故选:A.法二、图象法:作出函数的图象,通过观察曲线所覆盖函数值的区域确定值域,以下函数常会考虑进行数形结合.(1)分段函数:尽管分段函数可以通过求出每段解析式的范围再取并集的方式解得值域,但对于一些便于作图的分段函数,数形结合也可很方便的计算值域.(2)()f x 的函数值为多个函数中函数值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此时需将多个函数作于同一坐标系中,然后确定靠下(或靠上)的部分为该()f x 函数的图象,从而利用图象求得函数的值域.【典例1】(23-24高三上·河南新乡·月考)对R x ∀∈,用()M x 表示()f x ,()g x 中的较大者,记为()()(){}max ,M x f x g x =,若函数()(){}2max 3,1M x x x =-+-,则()M x 的最小值为.【答案】1【解析】当()231x x -+≥-,即220x x --≤,即12x -≤≤时,()3M x x =-+,当()231x x -+<-,220x x -->,即2x >或1x <-时,()()21M x x =-,所以()[]()()()23,1,21,,12,x x M x x x ∞∞⎧-+∈-⎪=⎨-∈--⋃+⎪⎩,函数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得,函数()M x 在(),1-∞-,()1,2上递减,在()2,+∞上递增,所以()()min 2231M x M ==-+=.【典例2】(23-24高三上·重庆北碚·月考)高斯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用其名字命名的“高斯函数”为:对于实数x ,符号[]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例如[e]3-=-,[2.1]2=,定义函数()[]f x x x =-,则函数()f x 的值域为.【答案】[0,1)【解析】由高斯函数的定义可得:当01x ≤<时,[]0x =,则[]x x x -=,当12x ≤<时,[]1x =,则[]1x x x -=-,当23x ≤<时,[]2x =,则[]2x x x -=-,当34x ≤<时,[]3x =,则[]3x x x -=-,易见该函数具有周期性,绘制函数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知()f x 的值域为[0,1).法三、配方法:主要用于二次函数或可化为二次函数的函数,要特别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典例1】(23-24高三上·全国·专题)函数()f x )A .[]0,2B .[)0,∞+C .[)2,+∞D .()()0,22,+∞U 【答案】A【解析】令2230x x --+≥得,31x -≤≤,故定义域为[]3,1-,()[]0,2f x ==.故选:A【典例2】(2023高三·江西萍乡·开学考)函数212y x x =-++的值域为.【答案】4(,0)[,)9-∞+∞ 【解析】由题得220,1x x x -++≠∴≠-且2x ≠.因为221992()244x x x -++=--+≤,且220x x -++≠.所以原函数的值域为4(,0)[,)9-∞+∞ .法四、换元法:换元法是将函数解析式中关于x 的部分表达式视为一个整体,并用新元t 代替,将解析式化归为熟悉的函数,进而解出最值(值域).(1)在换元的过程中,因为最后是要用新元解决值域,所以一旦换元,后面紧跟新元的取值范围.(2)换元的作用有两个:①通过换元可将函数解析式简化,例如当解析式中含有根式时,通过将根式视为一个整体,换元后即可“消灭”根式,达到简化解析式的目的.②可将不熟悉的函数转化为会求值域的函数进行处理【典例1】(2023高三上·广东河源·开学考试)函数()2f x x =的最大值为.【答案】178()0t t =≥,则21x t =-,所以()22117222048y t t t t ⎛⎫=-++=--+≥ ⎪⎝⎭,由二次函数的性质知,对称轴为14t =,开口向下,所以函数2117248y t ⎛⎫=--+ ⎪⎝⎭在10,4⎡⎤⎢⎣⎦单调递增,在1,4⎛⎫+∞ ⎪⎝⎭上单调递减.所以当14t ==,即1516x =时,()f x 取得最大值为max 151517()()1688f x f ===.【典例2】(23-24高三·全国·专题)函数1y x =-的值域为()A .1,2⎛⎤-∞ ⎥⎝⎦B .[)0+,∞C .1,2⎡⎫+∞⎪⎢⎣⎭D .1,2⎛⎫+∞ ⎪⎝⎭【答案】Ct =,()0t ≥,则212t x -=,所以函数()22211112222t t t y t t +-=++=++=,函数在[)0,+∞上单调递增,0=t 时,y 有最小值12,所以函数1y x =-1,2⎡⎫+∞⎪⎢⎣⎭.故选:C法五、分离常数法:主要用于含有一次的分式函数,形如+=+ax by cx d或2++=+ax bx e y cx d (a ,c 至少有一个不为零)的函数,求其值域可用此法以+=+ax by cx d为例,解题步骤如下:第一步,用分子配凑出分母的形式,将函数变形成=++a ey c cx d的形式,第二步,求出函数=+e y cx d 在定义域范围内的值域,进而求出+=+ax by cx d的值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函数基础知识知识点总复习有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各曲线中,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函数的意义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根据函数的意义可知:对于自变量x的任何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相对应,所以B 正确.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函数图象的概念.解题关键在于要能根据函数图象的性质和图象上的数据分析得出函数的类型和所需要的条件,结合实际意义得到正确的结论.函数的意义反映在图象上简单的判断方法是:做垂直x轴的直线在左右平移的过程中与函数图象只会有一个交点.2.为了锻炼学生身体素质,训练定向越野技能,某校在一公园内举行定向越野挑战赛.路线图如图1所示,点E为矩形ABCD边AD的中点,在矩形ABCD的四个顶点处都有定位仪,可监测运动员的越野进程,其中一位运动员P从点B出发,沿着B﹣E﹣D的路线匀速行进,到达点D.设运动员P的运动时间为t,到监测点的距离为y.现有y与t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2所示,则这一信息的来源是()A.监测点A B.监测点B C.监测点C D.监测点D【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A 、由监测点A 监测P 时,函数值y 随t 的增大先减少再增大.故选项A 错误;B 、由监测点B 监测P 时,函数值y 随t 的增大而增大,故选项B 错误;C 、由监测点C 监测P 时,函数值y 随t 的增大先减小再增大,然后再减小,选项C 正确;D 、由监测点D 监测P 时,函数值y 随t 的增大而减小,选项D 错误.故选C .3.如图,在ABC ∆中,90C =o ∠,30B ∠=o ,10AB cm =,P Q 、两点同时从点A 分别出发,点P 以2/cm s 的速度,沿A B C →→运动,点Q 以1/cm s 的速度,沿A C B →→运动,相遇后停止,这一过程中,若P Q 、两点之间的距离PQ y =,则y 与时间t 的关系大致图像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当05t ≤≤、5t >时两种情况,分别表示出PQ 的长y 与t 的关系式,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在ABC ∆中,90C =o ∠,30B ∠=o ,AB=10,∴AC=5, 12AC AB =, I. 当05t ≤≤时,P 在AB 上,Q 在AC 上,由题意可得:2AP t =,AQ t =,依题意得:12AQ AP =, 又∵A A ∠=∠∴APQ ABC V :V , ∴90AQP C ∠=∠=︒则3PQ t =,II.当5t >,P 、Q 在BC 上,由题意可得:P 走过的路程是2t ,Q 走过的路程是t , ∴15533PQ t =+-,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正确理解PQ 长与时间是一次函数关系,并得出函数关系式是解题关键.4.下列各曲线中表示y 是x 的函数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根据函数的意义可知:对于自变量x 的任何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相对应,故D 正确. 故选D .5.如图,边长为 2 的正方形ABCD ,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A D C --的路径向点 C 运动,同时点 Q 从点 B 出发以每秒 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B C D A --- 的路径向点 A 运动,当点 Q 到达终点时,点P 停止运动,设PQC ∆ 的面积为 S ,运动时间为t 秒,则能大致反映S 与t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分三种情况求出解析式,即可求解.【详解】当0≤t≤1时,即当点Q 在BC 上运动,点P 在AD 上运动时,()2222212S t t =⨯⨯-=-, ∴该图象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1<t≤2时,即当点Q 在CD 上运动时,点P 在AD 上运动时,()()21222322S t t t t =--=-+-, ∴该图象开口向下, 当2<t≤3,即当点Q 在AD 上运动时,点P 在DC 上运动时,()()21424682S t t t t =--=-+- ∴该图象开口向下,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求出分段函数解析式是本题的关键.6.如图,在ABC ∆中,AB AC =,MN 是边BC 上一条运动的线段(点M 不与点B 重合,点N 不与点C 重合),且12MN BC =,MD BC ⊥交AB 于点D ,NE BC ⊥交AC 于点E ,在MN 从左至右的运动过程中,设BM x =,BMD ∆的面积减去CNE ∆的面积为y ,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设a =12BC ,∠B =∠C =α,求出CN 、DM 、EN 的长度,利用y =S △BMD −S △CNE ,即可求解. 【详解】 解:设a =12BC ,∠B =∠C =α,则MN =a , ∴CN =BC−MN−BM =2a−a−x =a−x ,DM =BM·tanB =x·tanα,EN =CN•tanC =(a−x )·tanα, ∴y =S △BMD −S △CNE =12(BM·DM −CN·EN )=()()221tan tan 222x a x a tan x a ααα⋅⎡⎤⋅-⋅=⎣⎦--, ∵2a tan α⋅为常数, ∴上述函数图象为一次函数图象的一部分,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图形面积等知识点.解题关键是深刻理解动点的函数图象,了解图象中关键点所代表的实际意义,理解动点的完整运动过程.7.如图,在Rt △PMN 中,∠P=90°,PM=PN ,MN=6cm ,矩形ABCD 中AB=2cm ,BC=10cm ,点C 和点M 重合,点B 、C (M )、N 在同一直线上,令Rt △PMN 不动,矩形ABCD 沿MN 所在直线以每秒1cm 的速度向右移动,至点C 与点N 重合为止,设移动x 秒后,矩形ABCD 与△PMN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则y 与x 的大致图象是( )A.B.C.D.【答案】A【解析】分析:在Rt△PMN中解题,要充分运用好垂直关系和45度角,因为此题也是点的移动问题,可知矩形ABCD以每秒1cm的速度由开始向右移动到停止,和Rt△PMN重叠部分的形状可分为下列三种情况,(1)0≤x≤2;(2)2<x≤4;(3)4<x≤6;根据重叠图形确定面积的求法,作出判断即可.详解:∵∠P=90°,PM=PN,∴∠PMN=∠PNM=45°,由题意得:CM=x,分三种情况:①当0≤x≤2时,如图1,边CD与PM交于点E,∵∠PMN=45°,∴△ME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此时矩形ABCD与△PMN重叠部分是△EMC,∴y=S△EMC=12CM•CE=212x;故选项B和D不正确;②如图2,当D在边PN上时,过P作PF⊥MN于F,交AD于G,∵∠N=45°,CD=2,∴CN=CD=2,∴CM=6﹣2=4,即此时x=4,当2<x≤4时,如图3,矩形ABCD 与△PMN 重叠部分是四边形EMCD ,过E 作EF ⊥MN 于F ,∴EF=MF=2,∴ED=CF=x ﹣2,∴y=S 梯形EMCD =12CD•(DE+CM )=12(2)2x x ⨯⨯-+=2x ﹣2; ③当4<x≤6时,如图4,矩形ABCD 与△PMN 重叠部分是五边形EMCGF ,过E 作EH ⊥MN 于H ,∴EH=MH=2,DE=CH=x ﹣2,∵MN=6,CM=x ,∴CG=CN=6﹣x ,∴DF=DG=2﹣(6﹣x )=x ﹣4,∴y=S 梯形EMCD ﹣S △FDG =1()2CD DE CM +﹣212DG =12×2×(x ﹣2+x )﹣21(4)2x -=﹣212x +10x ﹣18, 故选项A 正确;故选:A .点睛:此题是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有难度,主要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矩形的性质的应用、动点运动问题的路程表示,注意运用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8.在函数3y x =-x 的取值范围是( ) A .3x <B .3x >C .3x ≥D .8,5OA OB ==u u u v u u u v【答案】C【解析】【分析】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求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被开方数为非负数.【详解】依题意,得x-3≥0,解得x≥3.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9.如图,矩形ABCD 中,6cm AB =,3cm BC =,动点P 从A 点出发以1cm /秒向终点B 运动,动点Q 同时从A 点出发以2cm /秒按A D C →→B →的方向在边AD ,DC ,CB 上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 (秒),那么APQ ∆的面积()2cm y 随着时间x(秒)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三种情况讨论△APQ 面积的变化,进而得出△APQ 的面积y (cm 2)随着时间x (秒)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情况.【详解】解:根据题意可知:AP =x ,Q 点运动路程为2x ,①当点Q 在AD 上运动时,y =12AP•AQ =12x•2x =x 2,图象为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②当点Q在DC上运动时,y=12AP•DA=12x×3=32x,是一次函数;③当点Q在BC上运动时,y=12AP•BQ=12x•(12−2x)=−x2+6x,为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结合图象可知A选项函数关系图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分三种情况讨论三角形APQ的面积变化.10.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特快车从乙地驶往甲地,快车的速度为100千米/小时,特快车的速度为150千米/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1000千米,两车同时出发,则图中折线大致表示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快车行驶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是A.B.C.D.【答案】C【解析】分三段讨论:①两车从开始到相遇,这段时间两车距迅速减小;②相遇后向相反方向行驶至特快到达甲地,这段时间两车距迅速增加;③特快到达甲地至快车到达乙地,这段时间两车距缓慢增大;结合图象可得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11.若12xyx-=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A.1x2≤且x0≠B.1x2≠C.1x2≤D.x0≠【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即可求出答案.【详解】由题意可知:{12x 0x 0-≥≠, 解得:1x 2≤且x 0≠,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熟练掌握分式的分母不为0、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动点P 从点D 出发,沿折线D →C →B 作匀速运动,则△APD 的面积S 与点P 运动的路程x 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分类讨论:当点D 在DC 上运动时,DP=x ,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S △APD =x ,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为0<x≤2;当点P 在CB 上运动时,S △APD 为定值2,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为2<x≤4,然后根据两个解析式对各选项中的图象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当点D 在DC 上运动时,DP =x ,所以S △APD =12AD •DP =12•2•x =x (0<x ≤2);当点P在CB上运动时,如图,PC=x﹣4,所以S△APD=12AD•DC=12•2•2=2(2<x≤4).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分类讨论的思想、函数的知识、正方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3.如图,点M为▱ABCD的边AB上一动点,过点M作直线l垂直于AB,且直线l与▱ABCD的另一边交于点N.当点M从A→B匀速运动时,设点M的运动时间为t,△AMN 的面积为S,能大致反映S与t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需要分两种情况来进行计算得出函数解析式,即当点N和点D重合之前以及点M和点B重合之前,根据题意得出函数解析式.详解:假设当∠A=45°时,2AB=4,则MN=t,当0≤t≤2时,AM=MN=t,则S=212t ,为二次函数;当2≤t≤4时,S=t ,为一次函数,故选C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就是函数图像的实际应用问题,属于中等难度题型.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得出函数关系式.14.“同辞家门赴车站,别时叮咛语千万,学子满载信心去,老父怀抱希望还.”如果用纵轴y 表示父亲和学子在行进中离家的距离,横t 表示离家的时间,下面与上述诗意大致相吻合的图象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首先正确理解小诗的含义,然后再根据时间与离家的距离关系找出函数图象.【详解】解:同辞家门赴车站,父亲和孩子的函数图象在一开始的时候应该一样,别时叮咛语千万,时间在加长,路程不变,学子满载信心去,学子离家越来越远,老父怀抱希望还,父亲回家离家越来越近,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首先应理解函数图象的横轴和纵轴表示的量,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函数图象.15.某市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围绕重点,精准发力,进一步净化了城市环境,美化了市容市貌,如图1,园林队正在迎春公园进行绿化,图2为绿化面积S (单位:2m )与工作时间t (单位:h )之间的关系图象,工作期间有1小时休息,由图可知,休息后每小时绿化面积为( )A .250mB .280mC .2100mD .240m【答案】A【解析】【分析】 由图象可知休息1小时后,园林队工作了2个小时,绿化了216060100m -=,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由图象可知,园林队休息后继续工作了:422h -=,绿化面积为216060100m -=,∴休息后每小时绿化面积为:2100250m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函数的图象,从图象中找出与所求内容相关的信息是解此题的关键.16.如图是某蓄水池的横断面示意图,分为深水池和浅水池,如果向这个蓄水池以固定的流量注水,下面能大致表示水的最大深度h 与时间t 之间的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首先看图可知,蓄水池的下部分比上部分的体积小,故h 与t 的关系变为先快后慢.【详解】根据题意和图形的形状,可知水的最大深度h 与时间t 之间的关系分为两段,先快后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