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右翼势力抬头表现、原因及影响
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日本学论坛2000年第4期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原因及其影响陈景彦近年来日本政治的右倾化已是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
作为东亚也是亚洲的强国,并曾有过发动侵略战争历史的日本,其政治走向如何,无疑会对东亚安全产生巨大影响。
本文旨在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和分析日本政治右倾化的状况及原因,从而指出其对东亚安全的影响。
日本政治右倾化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对过去的侵略战争拒不认罪,对天皇制念念不忘。
关于这一点并非是森喜朗的专利,被认为曾在中日建交问题上做出重大贡献的田中角荣,在建交谈判过程中从未承认过日本侵华战争是侵略战争,而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那场战争0给中国人民/添了麻烦0。
再看田中对日本天皇和天皇制的态度:/我虽然被称为庶民政治家,而我本身却十分尊敬皇室贵族,,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民族之所以能够排除千难万苦,其根基就包含着统一民族、团结之核心的天皇家族和世袭的天皇制度,,二次大战结束后,天皇陛下为安慰和鼓励在战争中受到创伤和疲惫不堪的人,走遍了全国各地0。
¹其后的铃木善幸、中曾根康弘、竹下登等首相,也都有过类似的言论。
之所以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一是他们虽然在历史问题上顽固坚持战前的观点,但他们在对外关系上却是公开表明/坚持中日友好0、/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0,以后者掩盖了前者的实质;二是他们还没有像森喜朗这样公开地、毫无顾忌地鼓吹天皇论,并在遭到国内外强烈抗议后,仍拒绝收回其错误言论的。
可见,日本政治右倾化源远流长,并非是偶然出现的,也不是近几年才有的,而是近些年来不断加剧的。
二、视和平宪法为眼中钉,意欲修改之。
修宪问题也是/兵封三尺,并非一日之寒0。
这一问题最早可以追溯至岸信介内阁时期。
1957年岸信介内阁设立/宪法调查会0,试图修改宪法,改宪派活动亦颇为猖獗。
只是由于在五五年体制下,日本朝野的反改宪的势力较为强大,在国会中无法超过法定的改宪人数而只好作罢。
此后日本国内改宪的主张并没有因此而绝迹,到中曾根时代复又抬头,但亦因在野党和护宪势力的反对而未能得逞。
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成因及影响
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成因及其影响姓名:吴倩班级:2012级国际政治学号:2012410671摘要: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灾难,其战争的发动与日本右翼势力有着直接关系。
日本战败后,其右翼组织受到彻底的摧毁。
战后初期其活动有所收敛,但进入50年代后,随着美苏冷战体制的形成,其组织得以复活并具有极强的反苏、反共、亲美特征。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日本右翼势力更是甚嚣尘上,严重威胁中国乃至世界的安全。
关键词:亲美反共经济大国政治小国所谓日本右翼,从狭义上讲是指日本街头具有黑社会性质的法人组织,从广义上讲是指日本政治势力中的鹰派,也就是日本保守政党中的强硬派。
作为与日本一衣带水的我们十分有必要深入了解一下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成因。
这是因为日本的侵华战争的发动和日本右翼势力脱不了干系。
二十多年的侵华战争不仅使中国的经济严重后退,而且使好几千万无辜的中国百姓无故丧命,更是造成了无数中国家庭的支离破碎,由于日本右翼势力的野心,给中国难以估量的损失。
日本战败后,右翼组织受到彻底的摧毁。
战后初期其活动有所收敛,但进入50年代后,随着美苏冷战体制的形成,其组织得以复活并具有极强的反苏、反共、亲美特征。
可以讲,日本右翼势力在战后一直处于一种时起时伏的状态,但是最近几年其势力突然变大,这倒不是指右翼分子人数上的壮大,而是指其掌握了政权。
2012年8月19日,日本右翼分子更是登上中日争议的钓鱼岛。
日本右翼源于幕末明初的“尊王攘夷”运动,可谓历史悠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日本战败,美军的军事化占领,日本的所有的右翼组织被强行解散,严禁日本右翼骨干担任公职,右翼势力一度偃旗息鼓。
但随着美军对日政策的改变,日本右翼势力又卷土重来。
日本右翼势力的死灰复燃使中国乃至东南亚等二战时遭受日本殖民侵略的国家十分警惕。
我们可以适当的分析一下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成因及其影响,以防止二战悲剧的重演。
日本右翼势力的重新兴起,在成因方面有一下几点:首先在思想文化方面,近代天皇制专制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统治是军国主义社会意识形态形成的社会历史基础,日本国家的封建军国主义性质是各色右翼极端势力产生的总根源。
探析战后日本右翼势力抬头的表现、原因及影响
探析战后日本右翼势力抬头的表现、原因及影响作者:孟茸来源:《教育界·上旬》2013年第13期【摘要】当前日本右翼势力的发展速度惊人,不仅政界右翼势力长盛不衰,而且社会上极右翼势力也很嚣张,原因是多方面的。
右翼势力的抬头对其本国与邻国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关键词】日本右翼势力抬头表现一、二战后日本右翼势力抬头的表现(一)否认甚至美化侵略罪行首先对南京大屠杀、强征“慰安妇”和劳工以及“细菌战”“三光政策”等历史的否认和掩盖。
其次,在对待侵略战争历史问题上,20世纪80年代中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日本政界出现了一股否认侵略战争的政界逆流,日本政府内阁成员一再否定,推脱甚至美化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历史,即使被罢免官职或者被迫辞职也在所不惜。
最后就是日本右翼屡次修改历史教科书的卑劣行径,战后右翼势力和政府一些高官喜欢在历史教科书上大做文章,粉饰、掩盖侵略罪行来蒙骗下一代。
(二)力图突破并修改和平宪法战后日本颁布的新宪法称为“和平宪法”。
它否认天皇的神圣地位,并规定日本永远放弃战争的权利。
清水几太郎说:“《日本国宪法》第九条是美国为了达到彻底削弱日本的目的而强加给我们的规定,以便不使日本再次成为强大的国家。
”战后,日本右翼势力曾先后掀起五次修宪浪潮。
(三)日本政要频频参拜靖国神社,为战犯歌功颂德建于1869年的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的象征,供奉着246万多名死者,其中多数为侵华战争中死在中国大陆的日本人,1978年又加入了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
1969年后,日本国会多次提出“靖国神社法案”,要求由国家“护持”靖国神社,虽未通过,但它实际上成了右翼势力为军国主义招魂的重要阵地。
1985年8月15日,日本首相中曾根率18名议员参拜“靖国神社”,这是战后40年日本首相第一次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开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先例。
从此,每逢这个日本战败日,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的内阁大臣和国会议员“前仆后继”,不绝如缕。
浅谈日本右翼势力
浅谈日本右翼势力近年来,日益猖獗的日本右翼势力更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考察当今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外交,无法回避日本右翼势力的存在及其影响。
当前日本右翼势力的猖狂,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既有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原因,也有其国际背景。
首先,战后美国对日本右翼势力的庇护,为日本右翼势力的复活埋下了祸根。
在政治上,美国将投降后的日本政府原封不动地搬过来,变为美国占领军的政策执行机构,军国主义的政治体制机构完好无损地得以保留。
这是右翼势力复活的组织基础。
在经济上,在美国的保护和扶植下,日本大批被当作解散拆除或提交赔偿对象的军需工厂又重新恢复生产,为美军侵朝战争的需要而大量生产枪炮子弹和军需物资。
日本成了美军侵朝战争的后方兵站基地和补给基地。
而日本每年则能从“朝鲜特需”中获得七八亿美元的收入。
在军事上,随着美国占领政策的转变和重新武装日本的意图逐步明朗化,残存的军国主义势力变换手法得以保存和发展。
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出于“冷战”政策的需要,美国颠倒是非,在《旧金山对日和约》中间接否认日本1941年12月7日以前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战争。
同时,日本右翼势力从50年代起就利用舆论工具公开掩饰、否认美化日本对外侵略的罪行,使日本多数青少年只知道本国遭受过原子弹的轰炸,而对日本当年对中国和亚洲人民所带来的灾难,却全然不知或知之甚少。
思想教育的误导使日本残余的军国主义思潮得以继续扩大。
此外,加之大批主张彻底铲除军国主义的进步人士横遭迫害,在战争问题上,日本社会被搞得是非颠倒,黑白不分,毫无正义可言,结果使日本国民没有像德国国民那样有一种负罪感。
其次,冷战结束后,极端民族主义占据了日本社会思潮的中心地位,导致日本政治右倾化与整体保守化。
日本民族主义在近代曾恶性膨胀,二战之后有所收敛,20世纪80年代再度抬头。
冷战后,日本急于凭借其经济实力参与主导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以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地位为特征的“外向型民族主义”持续上扬。
90年代以来的日本政坛一直动荡不宁和复杂多变
90年代以来的日本政坛一直动荡不宁和复杂多变。
时至今日,政局的变幻和动荡还未完全尘埃落定。
然而,不论日本政治如何变化,一种基本的倾向和走势是颇为明显的,这就是日本政治中的右倾化趋势。
鉴于日本曾经是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东方战争策源地,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曾给亚洲一些国家的人民、包括日本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对于日本国内当前出现的政治右倾化思潮和趋势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日本政治右倾化的表现一、否认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抹煞日本军队在侵略战争中的滔天罪行,美化日本在海外的殖民统治,是当今日本政治右倾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日本政府在东京都兴建了一个所谓的“昭和馆”,馆中展示了二战时期的历史资料和文物,却只字不提日本在侵略战争中的种种罪行,虽然表面上该馆是各种战争史观的折衷产物,但实际上反映的是日本右翼势力的“非自虐观”的要求,起到了模糊当年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战争性质的作用。
二、通过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等相关法案,改变过去“专守防卫”的政策,突破地区防卫界限,将整个亚太地区涵盖在自己的范围之内,是当今日本政治右倾化的主要表现之二。
日本战后实行“立足本土,专守防卫”的政策可能出现重大变化,日本可能从战后的“防守型”国家变成“进攻型”国家,这不仅将给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增加新的不稳定因素,而且也使自身陷入一种非常危险的境地之中。
三、纵容国内右翼势力抬头,宣扬“中国威胁论”,在对华政策中利用领土问题、台湾问题、西藏问题等制造摩擦,是当今日本政治右倾化的主要表现之三。
冷战格局瓦解后,日本的战略半径拓宽,外交空间增大,日本感到一直受束缚的外交获得解放,因而急于摆脱“政治侏儒”地位,加快实现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
同时,随着苏联解体,俄罗斯衰弱,中日在复交、签约时确定的反对霸权威胁这一战略基础已不复存在。
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原因日本政治右倾化趋势的加强,与日本国内外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变化有关。
一、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给日本提供了成为世界性大国的机会,刺激日本加快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导致了政治上的激进和右倾化现象。
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成因及影响分析
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成因及其影响姓名:吴倩班级:2012级国际政治学号:2012410671摘要: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灾难,其战争的发动与日本右翼势力有着直接关系。
日本战败后,其右翼组织受到彻底的摧毁。
战后初期其活动有所收敛,但进入50年代后,随着美苏冷战体制的形成,其组织得以复活并具有极强的反苏、反共、亲美特征。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日本右翼势力更是甚嚣尘上,严重威胁中国乃至世界的安全。
关键词:亲美反共经济大国政治小国所谓日本右翼,从狭义上讲是指日本街头具有黑社会性质的法人组织,从广义上讲是指日本政治势力中的鹰派,也就是日本保守政党中的强硬派。
作为与日本一衣带水的我们十分有必要深入了解一下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成因。
这是因为日本的侵华战争的发动和日本右翼势力脱不了干系。
二十多年的侵华战争不仅使中国的经济严重后退,而且使好几千万无辜的中国百姓无故丧命,更是造成了无数中国家庭的支离破碎,由于日本右翼势力的野心,给中国难以估量的损失。
日本战败后,右翼组织受到彻底的摧毁。
战后初期其活动有所收敛,但进入50年代后,随着美苏冷战体制的形成,其组织得以复活并具有极强的反苏、反共、亲美特征。
可以讲,日本右翼势力在战后一直处于一种时起时伏的状态,但是最近几年其势力突然变大,这倒不是指右翼分子人数上的壮大,而是指其掌握了政权。
2012年8月19日,日本右翼分子更是登上中日争议的钓鱼岛。
日本右翼源于幕末明初的“尊王攘夷”运动,可谓历史悠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日本战败,美军的军事化占领,日本的所有的右翼组织被强行解散,严禁日本右翼骨干担任公职,右翼势力一度偃旗息鼓。
但随着美军对日政策的改变,日本右翼势力又卷土重来。
日本右翼势力的死灰复燃使中国乃至东南亚等二战时遭受日本殖民侵略的国家十分警惕。
我们可以适当的分析一下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成因及其影响,以防止二战悲剧的重演。
日本右翼势力的重新兴起,在成因方面有一下几点:首先在思想文化方面,近代天皇制专制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统治是军国主义社会意识形态形成的社会历史基础,日本国家的封建军国主义性质是各色右翼极端势力产生的总根源。
日本右翼势力的成因及影响
日本右翼势力的成因及影响日本右翼势力的成因及影响【内容摘要】:众所周知,日本右翼势力在第二次世界大结束后,曾一度沉寂,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近几十年来,其势力则呈现出明显的抬头趋势,并且相当突出。
就其原因,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
历史原因主要是有这几个方面:一皇国史观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深刻影响;其二日本传统文化的扭曲;最后则是美国远东政策的影响。
而其现实原因则主要是日本社会法律的纵容和日本大国意识的复苏作祟。
本文旨在探讨右翼势力兴起的原因。
【关键词】:日本;右翼势力;天皇【正文】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活动变得日益猖獗,越来越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这也给与之相邻的亚洲国家,尤其是曾经遭受过日本侵略过的国家的愤恨,引起国际社会上和平力量的广泛关注。
我想从日本的文化方面以及同为二战发起国的——德国做一比较,以提升我们对右翼势力兴起的进一步认识。
本文着重于分析日本右翼势力在二战结束后重新抬头的历史原因。
一、皇国史观和天皇崇拜思想的影响皇国史观和天皇崇拜是日本民族思想的精髓,自中世纪起就开始积淀于日本民族主义者的心目中。
是对日本民族的行动起着引导和支配作用的一种思想观念,它比一般的政治学说更具有煽动性和迷惑力。
久远而深刻的影响了日本人的心理归向和思想走势。
它的思想可谓是极其深刻与深远。
特别是形成了一种超常的忠诚意识和以攻占杀伐的好战习性为特征的武士道精神。
在日本历史上,日本人自认为自己是“皇民”,天皇是“神”,日本是“神国”,大和民族是“优秀民族”,是神保佑的民族。
日本战前的历史教科书或者是介绍日本古代的书籍,几乎都毫无例外的写着:“日本是神的国家,天皇是天神的子孙,是具有神格的“现御神”。
而日本的国土乃至上面的万物,都是神缔造的。
汤因比就曾在他的《历史研究》中提到“日本人认为日本人的身体明显缺少毛发,而居住在北部岛屿上的他们的邻人,是在类型上很不同的处于原始社会的人,其生理形态类似一般欧洲人,被称为多毛的虾夷人。
日本右翼势力的历史演变及其重新抬头的原因
日本右翼势力的历史演变及其重新抬头的原因
孙立祥
【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26)005
【摘要】日本右翼势力不仅在战前"六十年"写下了一段逞凶肆虐的祸世历史,而且在战后"六十年"留下了一条重新抬头的清晰轨迹,其两个"六十年"可谓一脉相承.神国观念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深远影响、美国对日本军国主义残余势力的人为保留、日本"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和军事实力的增强、日本政治的全面右倾化、部分日本国民秉持错误的"战争史观"、充足雄厚的资金来源等,是驱动战后日本右翼势力重新抬头的主要因素.
【总页数】5页(P58-62)
【作者】孙立祥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313.4%K313.5
【相关文献】
1.日本教科书事件与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 [J], 周敏凯
2.金融危机时期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原因分析 [J], 戴海珊
3.试析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及原因 [J], 李雅兴;赵立永
4.浮夸风重新抬头的原因与对策 [J], 赵士红
5.论战后日本右翼势力抬头的原因 [J], 孙立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政治右倾化的表现
日本政治右倾化的表现:所谓日本政治右倾化,主要是指日本右翼保守势力及其主张在日本政界占据上风并影响政府决策的政治倾向。
冷战后日本政治右倾化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在日本政界、媒体和社会上广泛蔓延。
特别是近年来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倾向进一步加剧,日本的保守力量已经逐步占据了日本政坛的中枢,这种趋势有可能导致日本脱离战后的和平发展道路,其中的危险性的确值得我们密切关注和警惕。
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日本政党势力组合总体保守化。
2、日本政坛逐渐右倾化。
3、否定侵略历史日益频繁化。
4、修宪势力实现主流化。
5、军事大国战略加速体制化。
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历史根源:首先,“单独占领”容易使日本人产生一种错觉,即美军就是盟军,日本是被美国打败的。
近代以来日本对亚洲国家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但在战败投降后,占领日本的却是美军,只有美国人可以对日本发号施令。
这种情况显然不利于日本人对侵略行为的全面反省,也不利于其反思对亚洲各国人民犯下的罪行、第二,与“直接统治”相比,“间接统治”在心理上对日本民众的压力要小得多。
日本政府实际上在美军和日本民众之间起到了一种减压的作用。
精神压力小,自然对日本民族反思侵略行为、增强加害者意识不利。
第三,在这种占领方式下,由于没有其他盟国或亚洲受害国家参与占领,战后日本对战犯及其相关人员的追究远不如德国广泛和深入,这也是日本人至今缺乏战争加害者意识的重要原因。
1、第一,战后改革不彻底是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历史根源。
二战后美国对日本“法外开恩”,对日本的民主化改革半途而废,没有对日本的军国主义进行彻底的清洗,对战前的官僚机构也没有清算,没有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汉有对战争犯罪进行彻底地追究为日本不能正视历史,在历史问题上屡屡制造事端埋下了祸根。
2、美国的姑息是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国际原因。
美国霸权战略在亚洲的需求与日本想做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战略目标正相吻合,美国政府从其全球战略出发,鼓励日本发挥更大的军事作用。
冷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合流及反响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对日本右翼势力的研究成果已相当丰富,但集中于二战前的传统右翼与战后新右翼的联系和区别,还有右翼团体的暴力行为,以及美化侵略战争和为战犯翻案等问题。
笔者以为,对二战后的60多年,可以进一步作时期划分,即以上世纪80年代末为界。
探讨自冷战结束后20年来日本右翼势力发展变化的新情势,即日本政界、学界、新闻舆论界和财界的所谓隐性右翼大量现身,并与显性的右翼团体合流,不断掀起极端民族主义浪潮。
一、日本显性右翼势力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国家的剧变,冷战造成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
而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之后,其在世界各地推行的霸权主义仍然受到拉丁美洲左翼运动和多种民族主义及所谓恐怖势力的挑战。
美国在维护“民主”和“人权”,打击恐怖主义的旗帜下,肢解了南联盟,推翻了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
出兵阿富汗。
而在这一系列军事行动中始终把“北约”和日本绑上战车,让其出人出钱,因此美国在东亚战略中加深了对日本的依赖。
在东亚地区,最大的变化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中国日益强大,经济实力迅速增长;而日本经济的增长在80年代后期陷于停滞,此后十余年一直没有大的起色,这难免使得自命为亚洲“领头雁”的日本惴惴不安。
加上从90年代初起台独势力不断利用日本右翼的“殖民情结”拉拢日本,还有朝鲜半岛的局势始终紧张,使得日本统治集团的保守主义倾向愈益明显。
在日本国内,自60-70年代左、右翼合流的反对日美“安保条约”运动和昙花一现的极左翼运动过去之后,日本社会党逐步右倾,日共和左翼工会的影响日趋式微,抗衡右翼势力的重任,落到一些具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和坚持走和平、民主道路的市民团体身上,但是他们缺乏统一而强大的组织。
上述状态给日本右翼势力提供了机遇。
80年代中期曾任首相的中曾根康弘,在90年代初出版了《冷战之后》一书,号召日本国民“大胆触动过去悬而未决的问题”,诸如“纠正战后40年的弊端”,“消除战败遗迹”,改变日本“经济大国”、“政治小国”的形象等。
解析日本右翼
又见波澜起扶桑——解析日本右翼2014.5.28安倍晋三(Shinzou Abe)(1954年9月21日-)是日本的政客,现任内阁总理大臣(首相)和自由民主党总裁(首次在任时间,2006年9月26日-2007年9月12日下午2时)。
他是日本第一位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生及战后以来最年轻的总理大臣。
2012年9月26日,安倍晋三战胜其他4位候选人,成为新一任自民党总裁。
2012年12月16日,日本自民党在第46届众议院选举中以绝对优势获胜,党首安倍晋三于2012年12月26日特别国会上再度被指名出任内阁总理,由此成为战后继吉田茂之后,第二位曾任日本首相者再度任职的政治家。
说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不能不提及日本前首相岸信介和前首相佐藤荣作这兄弟俩。
岸信介和佐藤荣作分别是安倍晋三的外祖父和二外祖父,岸信介和佐藤荣作都是奠定和发展日本极右保守势力的政界代表性人物。
岸信介是二战中不折不扣的日本甲级战犯,是战后日本保守势力的统一者,也是《日美安保条约》的修订者和日美同盟的最强烈鼓吹者。
安倍晋三与岸信介、佐藤荣作不仅具有政治上的遗传基因,而且具有血统上的遗传基因。
从岸信介到安倍反映了日本政治流变的内在联系。
2006年9月26日,安倍晋三是以小泉纯一郎路线继承人的身份登上首相宝座的。
从关系上说,小泉对于安倍晋三的重用,可以说是对安倍家的报答。
小泉就是安倍外祖父岸信介所在的自民党岸信介派系继承者,父亲安倍晋太郎更是小泉初踏政坛时的政治恩师。
正是安倍晋太郎的大力推荐,小泉才能出任厚生大臣,崭露头角。
安倍晋三在他的《美丽的日本》一书中承认:“我的政治DNA更多地继承了岸信介的遗传”。
安倍从小受到家族的熏陶,走上政坛之后更发誓要成为强硬的“战斗的政治家”。
安倍是第一位战后出生的日本首相,也是实现战后所谓“非主流保守派”——鹰派遗愿的实践者。
安倍的具体施政方针为整合日本国民的极端民族主义意识奠定了基础。
如果说安倍晋三与小泉纯一郎之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安倍更有决心要建立一个固执己见且绝不会因侵略而道歉的日本。
日本政治右倾化的表现、根源以及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浅谈当前日本政治右倾化问题日本政治右倾化问题是国际上一直十分关注和议论的问题,它是由长期以来存在在日本根深蒂固的军国主义思想以及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其极端的右倾化思想也对中日关系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影响。
本文将会谈论当前日本政治右倾化现象的根源、表现以及其对中日关系所造成的影响。
一、日本政治右倾化的根源(1)思想根源首先从日本国内形势来看,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成为了培育日本民族性格的土壤:“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怯。
”[1]这种奇特的民族性格使得日本人具有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狭隘的排外心理,一方面,国家主义观念和对政府理念的强烈认同使日本人持守着对国家、民族的“报恩”意识和现身精神,另一方面,近代日本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建立起国家经济、军事实力使日本公众对政府机构的诚实和美德抱有信心,面对政府日益右倾的言行,日本国民用一种特有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认识和判断,没有抨击和职责,更遑论抗议。
”(2)历史根源日本战败投降以后,盟国对日本实施“单独占领”和“间接统治”,这种占领方式本身存在着重大缺陷。
“单独占领”容易使日本人产生一种错觉,即美军就是盟军,日本是被美国打败的,这种情况显然不利于日本人对侵略行为的全面反省。
同“直接统治”相比,“间接统治”在心理上对日本民众的压力要小得多,精神压力小,自然对日本民族反思侵略行为、增强加害者意识不利,这也是日本人至今缺乏战争加害者意识的重要原因。
1951年9月8日签定《旧金山和约》没有解决日本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问题.,直到占领日本结束,作为战胜国的亚洲各国,与战败国日本的关系问题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由于盟军占领方式的缺陷和改革的不彻底,日本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其右倾的政治传统也被保护下来。
当前日本政治右倾化的表现就近年来发生的一些政治事件来看,日本政治右倾化可以从以下表现中看出:首先,当前日本政坛业已形成以首相安倍晋三为代表的一大批右翼政治家集团,就之前参拜靖国神社一事而言,多位内阁官员及重要政治人物迫不及待地表明了前往参拜的“强烈意志”,这样则变相的激进了日本政治问题的演变。
试论近代日本右翼的“三阶段”发展路径
试论近代日本右翼的“三阶段”发展路径摘要近代日本的右翼运动在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本文通过对这些阶段的分析,探讨了近代日本右翼发展的路径和原因。
第一阶段是明治维新后的右翼思潮,主要以爱国主义和军事化为特征。
第二阶段是二战前夕至战后时期的极端右翼思潮,以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为核心。
第三阶段是战后右翼的转型期,以保守主义为主,并在政治、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本文将分别阐述这三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原因以及对日本社会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近代日本、右翼、三阶段、明治维新、极端右翼、保守主义引言近代日本的右翼思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这些阶段所代表的价值观念、运动方向和政治导向都有所不同。
通过对这些阶段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近代日本右翼思潮的形成、发展以及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本文以明治维新后的右翼思潮为起点,分析了近代日本右翼的“三阶段”发展路径。
第一阶段:明治维新后的右翼思潮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经历了现代化进程,并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这个阶段的右翼思潮主要以爱国主义和军事化为特征。
右翼运动主要集中在军队和政府机构,并且与政府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右翼思潮主要受到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
日本人民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军事力量的崇拜是这个阶段右翼思潮的主要特征。
同时,这个阶段的右翼思潮与日本政府密切合作,希望通过军事力量来保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第二阶段:二战前夕至战后时期的极端右翼思潮二战前夕至战后时期,日本的极端右翼思潮达到了顶峰。
这个阶段的右翼运动以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为核心,试图通过军事行动来实现对周边国家的控制。
这个阶段的右翼思潮对军队和政府的关系更加紧密,甚至某些组织直接掌握了政府。
在这个阶段,日本右翼思潮对日本国内和国际事务产生了巨大影响。
他们推动了日本对亚洲其他国家的侵略行动,引发了二战。
战后,由于战争的失利,这个阶段的右翼思潮逐渐式微。
但是,他们的影响仍然存在,对日本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日本右翼为何猖獗
日本右翼为何猖獗什么是右翼左翼和右翼在政治传统上指一个社会内部政治领域的两种意识形态,尤其是在民主社会。
在现代西方国家,政治通常被分为右翼或左翼,即保守主义(右翼)和社会主义(左翼),在美国,广义上的自由主义指左翼政治,而在欧洲,自由主义则指更广泛意义上的右翼政治。
但是到底什么是左翼,什么是右翼?至今并没有一个确切的一致的定义右翼信奉的是“英雄史观”,认为历史是英雄创造的,其政治主张是偏向中产阶级、精英阶层的。
右翼特别反对左翼的“均贫富”的观点,认为这实际上是在追求终点的平等,是错误的。
右翼和左翼共同之处是都追求起点的平等,但右翼更强调个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强调国家应给每一个公民以机会,尊重每一个人的个性,强调平等受教育(基础教育)的权力,认为人必须对自己的命运负责,贫困只能源于自己的低素质、懒惰和无能,不能怪其他的因素。
右翼的经济政策是主张自由放任的,主张小政府、大社会,对经济的干预和宏观调控越少越好,通过主张减税、减少公共福利、刺激投资来解决失业问题和社会问题,认为福利越多,人的的依赖性就越强,进取心就越差,就会鼓励懒惰,打击勤奋,因此对一个国家的前途将造成消极的影响。
尽管左派和右派有这些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但是要准确区分一个人到底是左派还是右派,这本身就是比较困难的。
正像丹尼尔·贝尔所说的那样,那些“认为只要某个人在一个领域内激进,他在其它方面也必然激进;反过来说,某人在一个领域内保守,他在其它方面亦会保守。
这种认识在社会学和道德观上都错误判断了不同领域的性质。
”日本右翼的闹剧一出连着一出,人们不禁要问,日本究竟有怎样的一块土壤,让右倾思潮在那里滋生泛滥?纵观战后几十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日趋泛滥决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现实原因。
1、美国为推行反苏、反华而扶植日本的政策,是导致战后日本右翼势力复活和发展的深刻历史根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推行反对苏联和中国而扶植日本的“绥靖”政策。
日本右翼势力及其对日本内外政策的影响
83日本右翼势力及其对日本内外政策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桐 声内容提要:右翼在日本近现代史上始终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
战前它与法西斯军部相勾结,积极参与日本对外扩张政策的谋划和充当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急先锋;战后,尤其近年来它与各种隐性右翼分子沆瀣一气,形成一股强大的右翼势力,对内试图扭转国家的和平发展道路,对外信奉实力政策和强硬外交,正直接、间接地影响着日本对内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关键词:日本政治 右翼势力 内外政策 影响在日本近代历史上,几乎每次重大历史事件的台前幕后都活跃着一支特殊而又不容忽视的群体,并一次次扮演极不光彩的角色,它就是臭名昭著的日本右翼。
二战后,尤其在近年来,从日本国内随着冷战结束而伴生出的政治整体右倾化和民族主义思潮泛滥的急剧变化中,人们似乎总能嗅到源于日本右翼历史垃圾堆的陈腐臭气,隐约可窥各种右翼势力蠢蠢涌动的憧憧鬼影。
在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肆虐横行和频频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年代里日本右翼究竟干了哪些勾当?当代的日本右翼势力对其国家内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始终是我们必须探讨和关注的问题。
一 日本右翼的演变与右翼势力日本右翼形成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之前,我们有必要首先弄清楚何为“右翼”、其发展过程以及与其他右翼势力之间的关联和异同。
(一)日本“右翼”概念的界定日本右翼是一个庞杂而又不断变化的群体,对其概念迄今尚无明晰确切而又被一致认可的界定。
日本学者松本健一指出:“给右翼下定义实际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与左翼定义在某种程度上相互关联,即二者相抗衡,并随时代发展而变迁。
”①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词条解释,“日本右翼”是“日本近代鼓吹效忠天皇和向外扩张的反动社团”,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急先锋”。
②日本《右翼辞典》对右翼概念的界定是,右翼“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指反动的、反近代的国家主义思想及其运动”;“作为近代革命的对立面,指保守派的政治态度”;“一般讲,右翼没有系统的理论,其指导理念因人而异。
日本右翼势力的成因及影响
日本右翼势力的成因及影响【内容摘要】:众所周知,日本右翼势力在第二次世界大结束后,曾一度沉寂,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近几十年来,其势力则呈现出明显的抬头趋势,并且相当突出。
就其原因,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
历史原因主要是有这几个方面:一皇国史观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深刻影响;其二日本传统文化的扭曲;最后则是美国远东政策的影响。
而其现实原因则主要是日本社会法律的纵容和日本大国意识的复苏作祟。
本文旨在探讨右翼势力兴起的原因。
【关键词】:日本;右翼势力;天皇【正文】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活动变得日益猖獗,越来越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这也给与之相邻的亚洲国家,尤其是曾经遭受过日本侵略过的国家的愤恨,引起国际社会上和平力量的广泛关注。
我想从日本的文化方面以及同为二战发起国的——德国做一比较,以提升我们对右翼势力兴起的进一步认识。
本文着重于分析日本右翼势力在二战结束后重新抬头的历史原因。
一、皇国史观和天皇崇拜思想的影响皇国史观和天皇崇拜是日本民族思想的精髓,自中世纪起就开始积淀于日本民族主义者的心目中。
是对日本民族的行动起着引导和支配作用的一种思想观念,它比一般的政治学说更具有煽动性和迷惑力。
久远而深刻的影响了日本人的心理归向和思想走势。
它的思想可谓是极其深刻与深远。
特别是形成了一种超常的忠诚意识和以攻占杀伐的好战习性为特征的武士道精神。
在日本历史上,日本人自认为自己是“皇民”,天皇是“神”,日本是“神国”,大和民族是“优秀民族”,是神保佑的民族。
日本战前的历史教科书或者是介绍日本古代的书籍,几乎都毫无例外的写着:“日本是神的国家,天皇是天神的子孙,是具有神格的“现御神”。
而日本的国土乃至上面的万物,都是神缔造的。
汤因比就曾在他的《历史研究》中提到“日本人认为日本人的身体明显缺少毛发,而居住在北部岛屿上的他们的邻人,是在类型上很不同的处于原始社会的人,其生理形态类似一般欧洲人,被称为多毛的虾夷人。
因此,日本人很自然地把没有毛与精神上的优越性结合在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战后日本右翼势力抬头的表现、原因及影响
【摘要】当前日本右翼势力的发展速度惊人,不仅政界右翼势力长盛不衰,而且社会上极右翼势力也很嚣张,原因是多方面的。
右翼势力的抬头对其本国与邻国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关键词】日本右翼势力抬头表现
一、二战后日本右翼势力抬头的表现
(一)否认甚至美化侵略罪行
首先对南京大屠杀、强征“慰安妇”和劳工以及“细菌战”“三光政策”等历史的否认和掩盖。
其次,在对待侵略战争历史问题上,20世纪80年代中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日本政界出现了一股否认侵略战争的政界逆流,日本政府内阁成员一再否定,推脱甚至美化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历史,即使被罢免官职或者被迫辞职也在所不惜。
最后就是日本右翼屡次修改历史教科书的卑劣行径,战后右翼势力和政府一些高官喜欢在历史教科书上大做文章,粉饰、掩盖侵略罪行来蒙骗下一代。
(二)力图突破并修改和平宪法
战后日本颁布的新宪法称为“和平宪法”。
它否认天皇的神圣地位,并规定日本永远放弃战争的权利。
清水几太郎说:“《日本国宪法》第九条是美国为了达到彻底削弱日本的目的而强加给我们的规定,以便不使日本再次成为强大的国家。
”战后,日本右翼势力曾先后掀起五次修宪浪潮。
(三)日本政要频频参拜靖国神社,为战犯歌功颂德
建于1869年的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的象征,供奉着246万多名死者,其中多数为侵华战争中死在中国大陆的日本人,1978年又加入了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
1969年后,日本国会多次提出“靖国神社法案”,要求由国家“护持”靖国神社,虽未通过,但它实际上成了右翼势力为军国主义招魂的重要阵地。
1985年8月15日,日本首相中曾根率18名议员参拜“靖国神社”,这是战后40年日本首相第一次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开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先例。
从此,每逢这个日本战败日,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的内阁大臣和国会议员“前仆后继”,不绝如缕。
政界肆无忌惮的“拜鬼”,也给了民间无形的鼓励,于是在右翼势力的操纵下人们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为二战的中战犯歌功颂德。
军国主义的军歌乐曲和军旗等由右翼团体任意在大街上播放和挥舞。
对这些现象,日本政府却以“创作言论自由”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四)渲染“中国威胁论”,遏制中国发展
中国的日益强大,给了日本很大的压力,日本对华的防范和对抗意识增强。
自1993年下半年起,日本朝野又重新抛出“中国威胁论”。
日本右翼政客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西藏和台湾等中国内部事务横加指责。
在台湾问题上,公然挑战“一个中国”的政策。
曾经多次邀请“台独”势力访日,为“台独”势力出谋划策,巧立名目为访台造势,为“台独”势力输血打气,妄图“以台制华”乃至最终达到永久分
裂中国的目的。
在钓鱼岛等领土问题上,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日本右翼势力多次登岛滋事,在岛上建立标志性建筑物,以宣示日本的主权。
近来日本政府在钓鱼岛及东海划界问题上采取的一系列不顾大局、不负责任的单方面行为,均与日本右翼势力的幕后策动有关。
二、二战后日本右翼势力抬头的原因
(一)二战后对日本军国主义战争责任的清算不彻底
二战后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
美国对其实行民主改革,主张日本非军事化,实行惩办战争罪犯,解散军队等政策。
然而过了不长时间,为了冷战的需要,美国开始包庇、扶持右翼势力,这就使一大批战犯摇身一变成了日本政坛的要人。
二战胜利后,中国、朝鲜等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很低,没有自己的发言权,对日本的处置完全以美国的意志为转移,中国及东南亚各国等于没有参与处置日本。
二战后,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并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地位,因此,中国作为受日本侵略和残害最重的国家没有能够、也没有机会向日本人清算其罪行。
后来,从改变中国的国际环境这个大局出发,1972年在恢复中日邦交关系时,中国没有过多的追究日本的侵略罪行。
这势必造成日本右翼对侵略战争轻描淡写,不负责任,甚至篡改历史,不承认侵略,推卸战争责任。
(二)日本政界总体保守化
日本的多党制是“一党居优政党体制”。
即“1955年体制”,这个
体制最大的特点是,在财界推动下、在美国支持下,保守派与旧势力在修改宪法、重整军备的共同政治目标基础上联合起来形成自民党,并在日本长期执政。
自由党和民主党是由过去的政友会和民政党演变而来,代表保守派和旧势力的利益。
长期以来,在政坛上寻找代理人一直是右翼分子梦寐以求的目标,而今天作为其在日本政治舞台上代言人的,则首推极端民族主义政客石原慎太郎和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与此同时,一大批自诩为“新民族主义者”的“新右翼”分子和当年老牌右派政客的子孙们,现都已进入日本经济、文化的上层圈子和政治权力的中枢,有的甚至地位显赫,身居要职,直接参与日本的政治决策,完全成了右翼势力的同路人。
这就造成了日本政界整体的右倾化。
(三)日本人特有的文化
日本民族只有“耻感”文化,没有“罪感”文化。
“耻感”文化就是一种不肯认错的文化。
特有的“耻文化”认为忏悔就等于自寻烦恼,因此很多日本人认为承认侵略是一种自虐,是在摧毁自己的民族自尊心,保全面子在日本人心中比事实真相还重要,这种不正常的心态导致许多人害怕背上侵略的罪名,害怕担战争责任。
三、二战后日本右翼势力抬头的影响
(一)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对日本本国的影响
首先使日本政界更加混乱,难以直面历史。
政治整体右翼化,政界、商界、舆论界等相互勾结,沆瀣一气。
近年来,随着日本政治的整体右倾化,以前一些分布于日本各界的“隐性”右翼分子逐渐
由暗趋明,由幕后走到台前,纷纷成立右翼性质的政治团体。
而且,这些团体在成员上相互交叉,在组织上相互支持,在行动上相互配合,在政治上相互勾结,同社会上既有的传统右翼团伙在日本社会编织起一个庞大的右翼势力网络。
其次导致日本的国际地位下降。
现今的日本尽管是世界经济强国,但在世界政治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却微乎其微,几乎没有多少发言权,国际威信不高,在亚洲也陷于空前的孤立。
可以说,战后日本这种经济上的巨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矮子的巨大反差,归根结底不怪别人,也完全是它对二战侵略历史的错误的、不明智的态度造成的。
(二)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对邻国的影响
在信奉“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我既然吞下了就绝不吐出来”这一帝国主义强盗逻辑的右翼势力的操弄下,日本政府连续在领土问题上向中国、韩国、俄罗斯等邻国摆出强硬、好战、挑衅的姿态。
2005年日本和韩国的“独岛”与“竹岛”之争进入白日化阶段。
一些爱国的韩国市民使用切腹、断指等激进的方式来抗议日本政府的做法。
而日本与俄罗斯的四岛之争也使俄上下焦头烂额。
日本政府的做法不仅严重破坏了日本与邻国的外交关系,也给邻国的安全与稳定带来了危害。
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也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历史认识问题是事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重要原则问题。
自1972年中日建交以来,日本政府多次就历史问题做出郑
重表态和承诺,承认侵略并向中国人民表示反省和道歉。
这使的中日关系有所缓和。
然而近年来在日本右翼的强压下日本政要也开始为右翼势力变本加厉的美化侵略开道、做掩护。
并且日本首相不顾亚洲人民的谴责参拜靖国神社,这严重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
二是鼓吹和渲染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是日本右翼势力的一贯伎俩。
特别是中国提出的新的安全观及其对地区和世界和平负责任的做法
赢得了亚洲国家的赞誉。
而日本则因强化日美安保体制、自卫队防卫范围的扩大和发展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而加剧了地区安全的紧张
形势,引起邻国的不安。
面对国际社会的谴责与批评,他们更害怕21世纪主宰亚太双边关系的不是美日而是美中,这样“中国威胁论”在日本就越唱越响了。
三是染指中国领土台湾,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
台湾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最重要的就是“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原则。
但日本右翼势力染指中国领土台湾的野心不死,特别是自日美修改防卫合作指针以来,日本当局在防卫范围问题上向中国作出过许多解释,但就是不肯明确地作出不包括台湾的承诺。
1999年11月13日,日本右翼势力代表人物、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台湾大放厥词,公然称台湾为“周边国家”,形容东京与台北是“首都”与“首都”的关系,公然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
所有这些不得不使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持高度警觉和严重关注。
【参考文献】
[1]文国彦,兰娟. 战后日本右翼运动. 时事出版社,1991.
[2]杨建辉. 试论当今日本政治的右倾化及其影响.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3(3).
[3]邓著之. 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九江学院学报,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