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电凝止血术处理难治性鼻出血116例体会论文

合集下载

鼻内镜下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效果分析

鼻内镜下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效果分析

鼻内镜下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效果分析目的:对鼻内镜下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86例被确诊为难治性鼻出血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60例,试验组126例。

试验组行鼻内镜下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治疗,对照组接受单纯凡士林纱条鼻腔填充治疗,观察止血效果。

结果:试验组治愈的总有效率为9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出血量小,鼻通气恢复时间和鼻粘膜的恢复时间短,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鼻内镜下电凝结合鼻腔填充治疗难治性鼻出血治愈总有效率高,患者的痛苦小、恢复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鼻内镜;电凝结合鼻腔填塞;难治性鼻出血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的一种常见疾病,难治性鼻出血是鼻出血的重症,其发病率越来越高。

一般情况下难治性鼻出血的出血部位比较隐蔽,传统的鼻孔凡士林治疗鼻出血具有创伤大、并发症多、易復发等缺点,治疗效果不理想,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1]。

鼻内镜微创手术可以很快找到出血点,有利于进行电凝止血,减少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疗效,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认可[2]。

本文对鼻内镜下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效果进行分析,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将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86例被确诊为难治性鼻出血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60例,试验组126例。

对照组男41例,女19例,男:女为2.16:1;年龄18-65岁,平均(43.0±2.1)岁;单侧出血52例(86.7%),双侧出血8例(13.3%)。

试验组126例,男85例,女41例,男:女为 2.07:1;年龄17-65岁,平均(42.8±2.3)岁;单侧出血109例(86.5%),双侧出血17例(13.5%)。

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在难治性鼻出血病人治疗中的运用

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在难治性鼻出血病人治疗中的运用

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在难治性鼻出血病人治疗中的运用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应用于难治性鼻出血病人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7年9月收治的78例难治性鼻出血病人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的差异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填塞止血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出血量、治疗中及治疗后48h疼痛评分、鼻腔恢复通气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差异。

结果:观察组患者出血量较少、治疗中及治疗后48h疼痛评分较低、且鼻腔恢复通气时间较短,这些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观察组有效率高达 94.87%,远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9.92%,两组相比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且,观察组治疗后SAS、SDS、HAMA 、HAMD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有助于患者在短时间内止血,效果确切,且对患者心理状态影响较小,利于患者术后身心康复。

关键词:难治性鼻出血;鼻内镜;电凝止血术难治性鼻出血主要以中老年人为最常见的发病群体,采取简单的止血措施短时间无法达到止血的效果,出血症状反复[1]。

由于鼻腔内解剖结构的复杂性使患者即使存在深部出血不经过鼻内镜的观察很难发现,所以容易使患者的病情遭到延误,给临床的治疗增加了一定的困难。

若患者存在持续出血还易引发各种不良反应症状如:头昏、头痛,甚至是休克,治疗不及时的话死亡的发生也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难治性鼻出血一旦发生,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的实施非常关键[2]。

临床研究表明,难治性鼻出血的治疗手段错综复杂,但止血治疗效果却并不确切。

本研究中,笔者以期能够达到及时缓解患者出血症状的目的,对收治的患者随机分组,探讨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应用于难治性鼻出血病人治疗中的效果。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7年9月收治的78例难治性鼻出血病人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的差异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龄43~85岁,平均年龄53.1±3.9岁;出血时间3~9h,平均出血时间5.0±1.3 h;观察组39例,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40~86岁,平均年龄52.9±4.1岁;出血时间3~8h,平均出血时间5.2±1.0h。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在难治性鼻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在难治性鼻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在难治性鼻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鼻出血的治疗方法。

方法对34例难治性鼻出血的患者在表麻下行鼻内镜查找出血点,再用双极电凝对出血点凝固止血。

结果 33例患者经鼻内镜下双极电凝凝固止血后鼻腔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其中1例患者内镜下见双鼻腔息肉,未见明显出血点仅行局部填塞;全部患者随访3个月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结论鼻内镜下双极电凝凝固止血治疗难治性鼻出血效果可靠。

【关键词】双极电凝;鼻出血;鼻内镜外科手术鼻出血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绝大部分鼻出血经过正规的前鼻孔填塞即可治愈。

但有些鼻出血即使经过多次前后鼻孔填塞亦不能控制出血,我们称之为难治性鼻出血[1]。

难治性鼻出血因其出血部位隐蔽治疗棘手,盲目的填塞不仅鼻腔粘膜损伤大而且疗效欠佳,内镜下发现并确定出血部位是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关键。

鼻出血反复发生,屡经鼻腔填塞或其它保守治疗无效,可以考虑在鼻内镜下查找出血点后用双极电凝凝固止血。

我们对2014年10月至2016年02月住院的34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诊疗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34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中,男25例,女9例,年龄39-80岁,平均66.5岁,33例为单侧出血,1例为双侧出血,4例伴有高血压病史,血压均控制可;嗜烟酒10例(均为男性)。

就诊时患者反复出血时间1-7 d,平均3.4d,32例主诉出血先从前鼻孔流出,2例先从后鼻孔流出,出血次数2^-10次,平均3. 95次,出血量估计为50-500 ml,平均185 ml。

26例均接受过规范的前鼻孔填塞,1例有外伤史,全部病例无血液病史,均为住院病人。

二、治疗方法采用STORZ冷光源、摄像系统及鼻内窥镜等手术设备。

患者取平卧仰头位,用吸引器清除残留的血凝块,用1%丁卡因和1%肾上腺素棉片收缩和麻醉鼻腔粘膜5-10 min后,置入内窥镜检查鼻腔,从前往后有序地进行,检查顺序依次为: 首先检查总鼻道和鼻咽部(总鼻道区) ,包括鼻中隔中下部及后部(除外中鼻甲相对的鼻中隔)、蝶窦前壁和后鼻孔;其次检查鼻底、下鼻甲及下鼻道穹隆(下鼻道区);然后检查中鼻道和中鼻甲(中鼻道区);最后检查中鼻甲相对的鼻中隔和鼻腔顶部(嗅裂区)。

鼻内窥镜下电凝止血术治疗鼻出血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鼻内窥镜下电凝止血术治疗鼻出血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鼻内窥镜下电凝止血术治疗鼻出血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电凝止血术治疗鼻出血围手术期护理办法。

方法给予114例鼻内窥镜下电凝止血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结果106例为1次手术痊愈,8例需2次手术治疗。

讨论鼻内窥镜下电凝止血术治疗鼻出血围手术期护理,能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Abstract:Objective Discussion coagulation under endoscopic surgical treatment of nasal bleeding perioperative care options. Methods Administered114cases under endoscopic coagulation of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Results 106cases of a surgery recovery,8cases required surgery twice. Discuss Under endoscopic coagulation treatment of epistaxis perioperative care,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and promote early recovery of patients.Key words:Epistaxis;Coagulation surgery;Nursing鼻出血又稱鼻衄,是当前临床上常见急症之一,在冬春两季发病率较高。

临床上治疗鼻出血的方法较多,最常见为鼻腔填塞,但是该治疗方式针对出血量较多或者出血凶猛顽固性鼻出血患者效果不佳。

随着鼻内窥镜地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鼻出血的治疗效果[1]。

近年来,我院对接受鼻内窥镜下电凝止血术治疗鼻出血患者围手术期给予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2015年9月~11月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114例因鼻出血行鼻内镜下止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顽固性鼻出血应用鼻内镜下电凝治疗的临床体会

顽固性鼻出血应用鼻内镜下电凝治疗的临床体会

顽固性鼻出血应用鼻内镜下电凝治疗的临床体会
罗鹏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34)011
【摘要】目的研究鼻内镜下高频双极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54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将其视为对照组,该组采取传统的填塞止血方法治疗,选择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54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将其视为观察组,该组采取鼻内镜高频双极电凝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总结临床体会.结果观察组的鼻腔出血量、恢复通气时间及鼻黏膜恢复时间明显缩短;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8.15%,对照组为81.48%,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0%,对照组为7.41%,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高频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止血效果显著,治愈率高,痛苦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总页数】2页(P1645-1646)
【作者】罗鹏
【作者单位】435100 湖北省大冶市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鼻内镜下激光、微波和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J], 李凡玲;周明;赵艾君;王为
2.鼻内镜下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J], 李华娟
3.鼻内镜下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应用 [J], 李强
4.循证护理在鼻内镜下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J], 宋得伟;赵玉萍;马银瑞
5.鼻内镜下应用双极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64例观察 [J], 姚雅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顽固性鼻出血的鼻内镜治疗体会

顽固性鼻出血的鼻内镜治疗体会

顽固性鼻出血的鼻内镜治疗体会徐运生【摘要】目的探讨顽固性鼻出血予鼻内镜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93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出血易发部位及在鼻内镜下经微波热凝或小范围填塞治疗的临床资料.以治疗后6个月鼻腔未再出血作为治愈标准.结果经一次鼻内镜治疗的治愈例数为75例,首次治愈率达80.6%;15例予鼻内镜止血后于1周~2个月内复发,经有效治疗基础疾病后,再次予鼻内镜治疗有12例治愈,6例须经颈外动脉结扎止血.总有效率93.5%.所有治愈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感染.结论鼻内镜可明显提高顽固性鼻出血治愈率并降低并发症,而重视患者基础疾病治疗可使治愈率进一步提高.【期刊名称】《现代医院》【年(卷),期】2011(011)005【总页数】2页(P54-55)【关键词】顽固性鼻出血;鼻内镜【作者】徐运生【作者单位】民航广州医院,广东广州,510406【正文语种】中文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而应用传统的局部压迫,前、后鼻孔填塞和输血等方法均不能控制的鼻出血,称顽固性鼻出血[1]。

顽固性鼻出血常发生在鼻腔后部,出血来势凶猛,出血量大,由于出血部位隐蔽,多不能明视,出血点较难寻找。

所以传统的采用前后鼻孔填塞法对顽固性鼻出血治疗常常难以奏效,易反复发作,并发症多且患者痛苦大。

鼻内镜引导下治疗鼻出血具有精确度高、并发症少等特点,可应用于顽固性鼻出血的治疗,现就我科利用鼻内镜治疗93例顽固性鼻出血的体会作一简单介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为我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鼻出血患者93例,男59例,女34例,年龄10~84岁。

所有患者均经鼻腔填塞及后鼻孔填塞两次或两次以上但仍有间断性鼻腔、咽部渗血,每次出血量约40~200 ml不等。

其中伴有高血压35例,糖尿病17例,伴有肝硬化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者10例,因各种鼻腔术后11例,无基础疾病者20例。

1.2 方法所有93例患者,用2%丁卡因加少量肾上腺素棉片做鼻腔表面麻醉后,用吸引器清除鼻腔内血迹,在吸引器引导下应用4 mm 0°、30°、70°鼻内镜在电视成像系统下明确找出出血部位。

经鼻内镜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体会

经鼻内镜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体会

量使用 双极 电凝 , 其损伤小 。对 于双极 电 凝不易达 到 出血 部位 者 , 可用单 极 电凝 , 可用长 刀头 , 可将 电凝 头 折弯 , 使其 便 于
达 到 出 血部 位 。 可 直 接 电 凝 血 管 断 端 , 再
血部 位 、 迅 速 止 血。2 0 的 1月 ~ 并 05
压者 6 5例 , 中隔偏曲 2 鼻 1例 , 鼻腔炎症 9 例; 冬季 出血 4 7例 , 夏季出血 2 3例 , 秋季 出血 1 5例 , 春季 出血 1 例 。全 部病例均 1 接受过规范 的前或后 鼻孑 填 塞 、 L 止血药物 治疗 , 均无效 。并 排 除鼻腔 、 窦肿 瘤 引 鼻 起之 鼻出血 、 伤性 鼻 出血 、 外 血液 系统疾
关键词
2O.】 58
顽 固性鼻 出血
鼻 内镜
d i 1 . 9 9 j i n 0 7 —6 4 . 0 2 o : 0 3 6 / . s .1 0 s 1x 21.
顽 固性鼻 出血亦称 为难 治性 鼻出血 , Eai19 lh(9 5年 ) 其 限定 为 : 用传 统 的 将 应 局部压迫 、 血管收缩剂 、 镇静剂 、 前后鼻孔 填塞 和输 血等 方 法均 不 能控 制 的 出血。
鼻中隔矫 正 术 ; 于 嗅裂 或 中鼻 道 狭 窄 对
者 , 将 中鼻 甲 向外 或 向 内 推 移 ; 于 下 可 对
自该支动脉 。蝶腭 动脉 为供 应鼻 腔鼻运
的主要 动脉 , 分为鼻腔外侧动脉和鼻后 中 隔动脉。鼻后外侧 动脉 供应 鼻腔外 侧壁
本组 患者 9 6例 , 6 男 0例 , 3 女 6例 ,
经 鼻 内镜 电凝 治 疗 顽 固性 鼻 出血 的体 会
腺素棉片 2~ 3遍 , 表面麻醉鼻腔黏膜, 0鼻 寻找出血部位 ,

经鼻内镜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论文

经鼻内镜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论文

经鼻内镜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体会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效果。

方法:应用鼻内镜对96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进行鼻腔检查,寻找出血部位,以电凝止血。

结果:96例患者均治愈,全部病例无不良并发症,随诊3个月未再出血。

结论:经鼻内镜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定位准确,止血迅速可靠,损伤小、患者痛苦小。

关键词顽固性鼻出血鼻内镜电凝顽固性鼻出血亦称为难治性鼻出血,elahi(1995年)将其限定为:应用传统的局部压迫、血管收缩剂、镇静剂、前后鼻孔填塞和输血等方法均不能控制的出血。

鼻内镜技术的应用,能快速准确找到鼻出血部位、并迅速止血。

2005的1月~2010年1月收治顽固性鼻出血患者96例,使用鼻内镜下电凝止血,均取得满意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96例,男60例,女36例,年龄16~85岁,平均48岁;发病时间2小时~14天,均为单侧鼻出血;合并高血压者65例,鼻中隔偏曲21例,鼻腔炎症9例;冬季出血47例,夏季出血23例,秋季出血15例,春季出血11例。

全部病例均接受过规范的前或后鼻孔填塞、止血药物治疗,均无效。

并排除鼻腔、鼻窦肿瘤引起之鼻出血、外伤性鼻出血、血液系统疾病所致之鼻出血及肝、肾功能异常引起的鼻腔弥漫性出血。

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患者合并高血压者,应用降压药物,使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患者处于休克前期或休克期时,予快速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及电解质紊乱;精神紧张者应用镇静剂,并进行常规术前检查。

2鼻内镜下寻找出血部位:患者取仰卧位,鼻部常规消毒铺巾,取出鼻腔填塞物,清除凝血块,鼻腔嗅裂、中鼻道、下鼻道、总鼻道放置1%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2~3遍,表面麻醉鼻腔黏膜,用30°鼻内镜进行鼻腔检查,寻找出血部位,由前向后、由上向下仔细检查,重点检查嗅裂、中鼻道、下鼻道、鼻中隔后部、鼻咽部。

如果鼻出血已停止,可根据棉片血染情况,初步判断出血部位(血污较重之棉片所在位置,极可能就是出血部位),鼻内镜重点检查该部位。

鼻内窥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体会

鼻内窥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体会

鼻内窥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体会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耳鼻咽喉科急、重症之一。

前鼻镜能窥见的出血点的病例因检查容易发现,处理相对简单。

但发生于鼻腔中后方的出血点,因出血部位难以寻找,以往一般使用前后鼻孔填塞或前鼻孔填塞的方法进行止血,因填塞较盲目,且患者痛苦较大,其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

我科自2008年至2011年10月收治反复鼻腔出血患者50例,在鼻内窥镜下配合双极电凝治疗鼻出血,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38-81岁,平均59.5岁。

均为鼻控反复出血,前鼻镜下检查未能窥及明确出血点。

鼻出血部位发生在嗅裂区者13例,鼻中隔后端12例,下鼻道后端9例,下鼻道外侧壁5例,中鼻道后端4例,鼻中隔中上段4例(其中血管瘤2例),鼻咽静脉丛3例;病史2-15天,所有病例入院前后均经过1次以上前鼻孔填塞。

1.2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来我科后即给予鼻内窥镜检查。

如有高血压者同时进行血压监测及控制。

患者取仰卧位,鼻腔内填塞物要抽除,并先吸引器清除鼻腔内血凝块及分泌物。

用1%地卡因棉片及肾上腺素混合液棉片作鼻腔局部表面麻醉1-2次。

(有2例患者因情绪紧张并极度畏痛,同时鼻腔检查鼻中隔偏曲明显影响视野,给以全麻下手术)。

用300、700或00鼻内窥镜进行鼻腔观察,检查时根据血凝块的部位作重点排查,根据出血来源追踪可能的出血部位。

如有结构异常影响视野者,可适当作内移、外移骨折扩大视野使重点检查部位暴露。

如有进行性出血点则一边吸引一边电凝至粘膜表面发白血止为止。

如有明显粘膜隆起成点状或小颗粒状,可以吸引器接触并刺激诱发出血,则可确定出血点并同时给以电凝止血。

电凝后给予明胶海棉局部涂抹红霉素药膏后局部敷贴。

2 结果42例(84%)患者经一次性发现出血点,手术治愈,5例(10%)经二次手术寻找出血点并电凝治愈。

2例(4%)经第三次电凝,终明确出血点并电凝治愈。

鼻内镜鼻出血治疗论文

鼻内镜鼻出血治疗论文

鼻内镜鼻出血治疗体会【中图分类号】r76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050-01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绝大多数患者可在门诊处理后治愈。

但是少数患者因出血位置深且隐蔽,经反复规范鼻腔填塞或多次电凝效果不佳,出血量大甚至引起失血性休克,称之为难治性鼻出血。

我科2005-06-2010-01共收治25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通过在鼻内镜下采用带吸引器的电凝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5例患者中,男16例,女9例;年龄25~67岁;均为单侧出血,其中右侧14例,左侧11例。

所有患者均在外院或我院经过多次前鼻孔或(和)后鼻孔填塞,其中6例曾行微波或激光治疗,2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所有患者均排除鼻腔肿物、外伤性以及血液系统疾病或肝、肾功能不全等原因;其中伴鼻中隔偏曲5例、伴高血压8例、伴糖尿病3例、伴慢性支气管炎3例;其中1例为鼻腔中线恶网放疗后。

1.2治疗方法入院后根据每例患者的具体情况行相应处理,出血者先给予鼻腔填塞。

对一般情况不佳、年龄较大、体质较差者先给予输液、吸氧等支持治疗,以增强体质,贫血较重者先给予输血,有高血压和糖尿病者给予相应处理。

25例中全身麻醉下手术22例,其中4例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3例在静脉镇定镇痛加鼻腔粘膜表面麻醉下进行。

所有患者均取仰卧位,全身麻醉经口插管,常规消毒铺巾单,在0。

鼻内镜下逐渐取出填塞物,吸出黏液涕及血块,然后用加0.1%肾上腺素的注射用水棉片收缩鼻腔黏膜3次,每次间隔约5min,在取出棉片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可疑的出血部位看清出血点即可用带吸引器的电凝头电凝止血,至黏膜发白为止;对于无明确出血点者应有顺序地仔细检查中鼻甲前段、嗅裂、中鼻道、下鼻甲及鼻中隔后端、蝶筛隐等部位,可疑部位可用棉片轻轻擦拭或者用吸引器轻触吸引,以诱发初学,然后电凝;对于始终未见明确出血部位者,应常规电凝最常见的出血区(如嗅裂、中鼻道前段、中鼻甲后端及蝶筛隐窝处等部位)。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鼻出血的体会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鼻出血的体会
・ 7 0・ 2 0 1 5 年7 版 ) 医药卫生
鼻 内镜 下双 极 电凝 治疗 鼻 出血 的体 会
吕芹珠
福建省龙岩牡丹妇产 医院五 官科 ,福 建龙岩 3 6 4 0 0 0
摘 要 : 鼻腔 出血是 耳鼻喉科 常见 的急症,对于严重 的难 治的鼻 出血或顽 固性 的鼻 出血传统 治疗是采 用前鼻孔 填塞、前后 鼻孔填塞 、鼻咽 填塞、血 管结扎等 方法 。传统方 法盲 目性 较大,疗效 不确 定,且给 患者 带来较 大的痛苦 ,虽然近年 来采用 多种 新型止血材料作 鼻腔填塞 ,比传 统的凡士林纱条有 了改进 和提 高,却还是存在 对鼻腔粘膜 不 同程 度的挤压 、阻碍鼻腔 的通气 引 流等 问题 。鼻 内镜 的应用把 鼻 出血的诊 断和 治疗水平提 高到更 高的层 次。鼻 内镜 鼻腔 出血的治疗方法很 多,本/ . - 2 0 0 9 年以来在 鼻 内镜 下双极 电凝 治疗鼻腔 出血 5 6 例取得满意的效果 。 关键词 : 鼻 内镜 下 ;双极 电凝 ;治疗 ; 鼻 出血 ; 体会 中图分类号 : R 7 6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6 7 1 . 5 6 0 8( 2 0 1 5 )0 7 . 0 0 7 0 . 0 1
1资料与方法 1 . 1一般资料 5 6 例 中男 3 6 例 ,女2 0 例 ,年龄 2 1 ~8 1 岁 , 其 中 合 并 高 血压病 1 8 例,糖尿病 9 例 ,有 5 例服 用抗凝药 ,全部 患者均为 单侧鼻腔 出血且排 除鼻面 部外伤 、鼻腔 肿瘤、血液疾病、无凝 血障碍 。 1 . 2 治 疗 方 法 所 有 患 者 均 取 仰 卧位 , 常 规 消 毒 铺 单 , 取 0 。或 3 0 。鼻 内 镜 ,以 1 % 呋麻滴 鼻液或 0 . 1 % 肾上腺 + 1 % 丁 卡 因 棉 片 充 分 收 缩及麻 醉鼻腔黏 膜 ( 高血压 者慎用贤 上腺素 ) ,取 出棉 片时注 意观察 棉片有无 血迹 ,有 时可根据棉 片血染部位 确定 出血 点, 麻醉收缩满意后 ,在 吸引器 吸引下仔细全面检查鼻腔 ,先观察 鼻 腔 前 部 ,从 鼻 中 隔 自前 向后 ,按 先 总 鼻 道 、 下 鼻 道 ,后 中鼻 道 ,嗅 裂 的顺 序 寻找 出血 点 , 如 处 于 出 血 状 态 , 可 沿 出血 方 向 边 吸 引边 寻 找 , 若 处 于 出血 间歇 期 , 要 重 点 检 查 鼻 中隔 L i t t l e 区, 下鼻道后 穹窿顶 部,中鼻道后 端及 嗅裂鼻中隔部 ,必要时可结 合 中下鼻 甲骨折移位 ,大 多能找到出血点,如不能 明确 ,对可 疑 出血 点 ,可 用 吸 引器 头 轻 触 “ 激 惹 ” 出血 进 而 明确 , 出血 部 位 明确 后 , 用 G . I I I B 多 功 能 电离 子 治 疗 机 双 极 电凝 止 血 ,如 出血凶猛无法寻找 出血 点的患者,先用凡士林纱条填塞 ,两天 后鼻 内镜下抽 出纱条 ,再 次鼻 内镜下 寻找 出血 点并 电凝止 血, 电凝后创面 明胶海绵铺覆保护 ,患者无 明显不适感 。 2 结 果 以止血 术后 3 - 6 个 月鼻腔无 再次 出血 、鼻腔创面粘膜 愈合 良好 ,无鼻腔粘连及 鼻中隔穿孔发 生为治愈标准 。我科收治上 述 的5 6 例,患者 中一次性 治愈 5 2 鼻 腔 , 经 双 极 电凝 止 血 后 未 再 出血 。2 例因出血凶猛 ,采用凡士林条填塞 2 d后再次鼻 内镜 下 找 到 出血 点 , 经 电凝 止 血 后 未 再 出血 ; 1 例 因 高 血压 反 复 出 血 , 内科会 诊服用 降压药 血止 ;1 例 电凝后仍 旧 出血但 出血量较前 少 、用碘坊纱条填塞 2 d ,无再出血填塞物小心取 出。 3 讨 论 双 极 电凝 是 通 过 双 极 电凝 镊 及 导 线 的 两 个 尖 端 向病 灶 组 织 提供高凝 电能使双极镊两端之 间的血管脱水而凝 固,达到止血 的 目的 ,由于它 的作用范 围限于镊 子两 端之间, 因此对相邻组 织 的损伤程度和影 响范围很 小,相 当安全 。鼻 内镜下双极 电凝 止 血 的关 键 是 明确 出血 的 原 因 ,找 到 出 血 点 ,然 后 进 行 有 效 治 疗 。鼻 内镜 带有 高亮度光源 ,具有 近距 离放大功能 ,配合 多角 度 光 学 视 管 可 以观 察 到 鼻 中 隔后 方 、 鼻 道 、 嗅 裂 、 蝶 筛 隐 窝及 鼻 咽 等 隐蔽 部 位 ,可 以 比较 准确 地找 到 出 血 点 , 并 且 可 以在 直 视 下 利 用 双 极 电凝 等 进 行止 血 , 具有止血精确 、 损 伤 小 的优 点 , 有效地避免 了鼻腔填塞 、血 管结扎及 血管栓塞等对患者造成 的 痛苦及可 能引起 的并发症 [ 1 ] 。如 患者在 出血前感觉有热 自上 向 下流 出,出血 点一般在 嗅裂 。明确 出血点后即可用双极 电凝直 接 电凝 ,该手术损伤 范围小,患者痛 苦小、恢复快。但在临床 上有些难治性鼻 出血 患者,由于多次鼻腔填塞或反复鼻 内镜检 查 ,极 易对鼻腔黏膜造成损伤 ,形成新的出血,干扰原发 出血 灶 的寻找 与判 断 [ 2 ] 。为增加止血 的成 功率 、减少重复 电凝应 以 出血 点为 中心作 片状 电凝止血 [ 3 如果 出血 汹涌 ,血液 极易快 速充满狭 小的鼻腔 ,污 染镜 头影 响观察,此时只能先行鼻腔填 塞控 制出血 ,2 天后 由浅至深 逐步撤 除纱 条,边拔 纱条边查 出 血 点 。找 到 出血 点 后用 吸 引 器控 制 流 血 , 然 后 进 行 双 极 电凝 止 血 。对于 已行堵塞 的患者,边拔纱条边查找 出血点 ,拔除纱条 时无 明显活动 出血 ,应注 意与原发出血灶相鉴别 ,如将这些渗 血点误认为 出血 点并电凝治疗,常导致再次 出血 ,增加治疗难 度。 但在实 际临床诊疗 过程 中,也发现鼻 内镜下 电凝止血术具

鼻内镜下治疗鼻出血的临床体会

鼻内镜下治疗鼻出血的临床体会
生国医堂 逝

筻 鲞箜
[a J l i
!l f hn nay2 1 , o. o3 d . i C I ia ur.0 V 1 N . 1 8
. 9. 8

临 床 研 究

鼻 内 下 治 疗 鼻 出 血 的 临 床 体 会 镜
王 动 力
【 摘要 】 目的 在鼻 内镜下 明确难治性 鼻出血 的出血部位 及治疗效果 。方法 对 4 例鼻 腔难治性 鼻出血 患 5
者在 鼻 内镜 下 确 定 出 血部 位 , 以 电凝 止血 或 区 域 性 鼻 腔 填 塞 治 疗 。 结 果 予 止 血 或 区域 性 鼻 腔 填 塞治 疗 后 出 血停 止 。 结论 疗效满 意, 得 l 推广 。 值 临床 4 5例 均 在 鼻 内 镜 下 找 到 出 血 点 , 电 凝 经
征无 明显改善。
2 结 果
对所有病 例均随访 6个月 , 鼻腔 无渗血 或未再 出血 为治 愈 , 腔有少量渗血 或少 量 出血 为好转 , 鼻 鼻腔 有 出血 需再 次
11 一般资料 .
本组 4 5例 中 , 2 男 7例 , 1 女 8例 ; 龄 1 年 9~
治疗为无效 。所 有 4 5例患者 中 , 治愈 3 5例 , 转 8例 , 效 好 无
鼻 出血 是 耳 鼻 喉 科 常 见 急 症 之 一 _ , 2 而且 患 者 往 往 恐 惧 ] 紧 张 、 求 迫 切 , 个 年 龄 段 均 可 发 生 , 要 由 鼻 部 疾 病 及 全 要 各 主
有间断性鼻腔 、 咽部渗血 , 多为夜间 阵发性 反复 出血 , 每次 出
血量 4 0~2 0 m 。均 无 血 液 系 统 疾 病 , 血 及 肝 功 能 均 正 0 l 凝

鼻镜下电凝止血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鼻镜下电凝止血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鼻镜下电凝止血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潘杰【摘要】目的:对难治性鼻出血治疗中鼻镜下电凝止血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难治性鼻出血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应用局部填塞治疗,实验组应用鼻镜下双极电凝止血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5%,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2.5%(P<0.05);实验组再出血率7.5%,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7.5%(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7.5%,显著低于常规组的32.5%(P<0.05).实验组出血量、出血时间、鼻腔黏膜恢复时间、鼻腔通气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难治性鼻出血治疗中应用鼻内镜可快速明确出血点,电凝止血效果确切、迅速,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9(025)007【总页数】2页(P76-77)【关键词】难治性鼻出血;\r双极电凝;\r鼻内镜【作者】潘杰【作者单位】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医院,辽宁沈阳 11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23出现大量出血,由于出血位置较为隐蔽直视下难以快速发现出血点,临床治疗难度较大[1]。

在医学技术快速发展过程中,临床中开始广泛应用鼻内镜,通过该设备医生能够对患者鼻腔结构进行清晰观察,进而实现对隐蔽出血点的快速判断,同时电凝技术可彻底止血,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2]。

为进一步明确鼻镜下电凝止血的效果,本研究选择本院收治的难治性鼻出血患者80例,对其中40例患者应用鼻镜下电凝止血,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纳入标准:满足难治性鼻出血临床诊断标准;非外伤原因造成的鼻出血;知情并同意参与研究[3]。

鼻内镜下对难治性鼻出血的处理体会

鼻内镜下对难治性鼻出血的处理体会

鼻内镜下对难治性鼻出血的处理体会吕宗合;周光霞;张莉【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09(003)006【摘要】鼻出血为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而难治性鼻出血仍是耳鼻咽喉科的难治病症之一,主要原因是出血点难以找到,盲目填塞下仍不能止血。

我科于2004年10月至2008年10月采用鼻内镜治疗住院及急诊留观11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获成功。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1例难治性鼻出血均为,经常规前鼻镜下检查,未发现鼻出血。

并且经规范鼻腔填塞(前鼻孔填塞或后鼻孔填塞)仍未能控制的鼻出血。

11例患者中,其中男8例,女3例。

年龄39~69岁。

其中10例并发有高血压病史,1例合并肾功不全,无外伤史及血液病史。

11例均接受鼻腔填塞,其中5例接受后鼻孔填塞治疗。

1·2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先用吸引管清除鼻腔凝血块和积血。

然后用2%的普鲁卡因加0·1%盐酸肾上腺素少许混合液制成的棉片充分麻醉收缩鼻腔黏膜。

在出血状态下沿出血方向,结合中下鼻甲骨折移位,充分暴露下鼻道穹隆顶部、嗅裂鼻中隔部以及中鼻道上部等区域,多可探明出血点,若出血为间歇期,可根据棉片血染部位明确出血部位。

对可疑部位应用吸引管触探寻找出血点。

明确出血部位后,采用电凝、微波止血,亦可采用明胶海绵压缩填塞。

如仍无法控制,可于出血部位行凡士林沙条微填塞。

2结果11例病...【总页数】1页(P185)【作者】吕宗合;周光霞;张莉【作者单位】154100,黑龙江鹤岗矿业集团总医院耳鼻咽喉科;154100,黑龙江鹤岗矿业集团总医院耳鼻咽喉科;154100,黑龙江鹤岗矿业集团总医院耳鼻咽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相关文献】1.难治性鼻出血出血点的识别及处理体会 [J], 解连伟2.鼻内镜下等离子对难治性鼻出血的止血效果 [J], 兰志诚; 潘军燕; 施晓杰3.鼻内镜下彭氏电刀电凝止血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效果分析 [J], 田淑琴;邱影;孙倩4.鼻内镜下电凝止血联合鼻腔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 [J], 鲁建凤;董飞林5.鼻内镜下电凝止血老年难治性鼻出血患者的效果 [J], 杨海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鼻内镜下鼻出血双极电凝止血术的手术配合

鼻内镜下鼻出血双极电凝止血术的手术配合

鼻内镜下鼻出血双极电凝止血术的手术配合目的:总结鼻内镜下鼻出血双极电凝止血术的手术配合经验。

方法:对106例鼻出血的患者通过鼻内镜找到出血点。

结果106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认为手术护士熟悉手术步骤,正确、熟练使用器械及术中密切护理配合是手术顺利的重要保证。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治疗鼻出血视野清晰,安全简便,准确,止血快,效果好,无并发症。

标签:鼻内镜鼻出血双极电凝手术配合鼻出血是耳鼻喉科较为常见的急症之一,以前,多采用鼻腔填塞的方法,但由于多数患者鼻腔的出血部位较为隐蔽,常规填塞难以止血,所以该方法效果不理想;治疗关键是迅速查到出血部位,有效终止出血。

我院耳鼻喉科自2010年1月~2013年12月对106例鼻出血患者行鼻内镜下鼻出血双极电凝止血术,均得到满意疗效,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106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36例,年龄58-88岁,平均73岁,临床表现:鼻腔持续性出血,单侧鼻出血75例,双侧鼻出血31例,患高血压至及心脑血管的有28例,糖尿病3例,所有患者术前行血液学检查排除血液病。

1.2 手术方法手术在表面麻醉下进行,采用日本的奥林巴斯摄像系统,取去枕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以1%盐酸丁卡因溶液+0.1%盐酸肾上腺素溶液混合配制表面麻醉收敛剂,所有患者用麻醉收敛剂棉片进行出血侧鼻腔充分麻醉,用吸引器将鼻腔内血凝块吸干净,从鼻腔置入鼻内镜,通过显像系统直视下找到出血点,使用双极电凝将血管断端电凝,封堵出血的小血管断端使出血停止,术中彻底止血,术毕无需鼻腔填塞。

2 术前准备2.1 心理护理术前巡回护士应主动向患者介绍此治疗方法的优点、过程、效果及安全性、术中的配合要点,使患者树立信心,消除紧张情绪,减轻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

2.2 手术间准备手术间空气常规层流消毒,术前30min将净化空调机开关开到运行状态,保持手术间温度25℃、湿度50%~60%。

鼻内窥镜下高频电凝加可吸收止血绫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体会

鼻内窥镜下高频电凝加可吸收止血绫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体会

鼻内窥镜下高频电凝加可吸收止血绫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
体会
余旺忠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00)002
【摘要】目的:探究鼻内窥镜下高频电凝加可吸收止血绫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了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23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上述患者均接受鼻内镜下高频电凝加可吸收止血绫治疗。

结果23例患者,21例治愈,1例好转,1例有效,一次性治愈率高达91.3%。

结论鼻内镜下高频电凝加可吸收止血绫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总页数】2页(P220-221)
【作者】余旺忠
【作者单位】523270 广东省东莞市高埗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经鼻内窥镜下高频电凝治疗难治性鼻出血32例 [J], 黄虹
2.边缘性病灶切除术治疗脊柱结核的效果观察及可吸收止血绫在此类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J], 鲍玉成
3.泰绫可吸收止血绫在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中的应用 [J], 张建明;李鹏;刘靖晋
4.可吸收性止血绫治疗宫颈LEEP刀术后出血200例临床分析 [J], 魏彩平;王钦梅
5.可吸收性止血绫在功能性鼻内窥镜术后填塞中的疗效分析 [J], 赵玉梅;孔繁勇;王振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内镜电凝止血术处理难治性鼻出血116例的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难治性鼻出血的治疗方法。

方法:对116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行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术后无明显并发症,113例一次性治愈,随访1年,治愈率99.1%。

结论: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患者痛苦小,无并发症发生,是一种在基层医院比较实用的治疗鼻出血的方法。

【关键词】鼻出血;鼻内镜;双极电凝
【中图分类号】r76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54-02
鼻出血为耳鼻咽喉科最常见急症之一,其中难治性鼻出血至今仍是耳鼻咽喉科难治病症之一。

因出血点未窥情,处理较为棘手,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

临床上最常见的传统止血方法为鼻腔填塞术,在前鼻镜下往往找不到出血部位,经多次填塞无效,给患者增加很大的痛苦。

近年来采用鼻内镜下微创止血已成为鼻出血治疗的趋势,我科于2003年1月~2012年1月收治临床上反复发作的难治性鼻出血患者116例,通过在鼻内镜检查鼻腔电凝止血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6例患者中,男66例,女50例,年龄7~78岁,均为单侧出血,其中右侧68例,左侧48例。

所有患者均排除鼻腔肿物、外伤性和肝肾功能不全或血液系统疾病等原因,其中伴鼻中
隔偏曲明显9例,伴有高血压20例,伴糖尿病12例。

1.2 治疗方法入院后详细询问病史并急查血常规、心电图、血压,大概了解出血原因及初步排除凝血功能障碍引起出血。

对高血压者请心血管内科会诊降压处理,糖尿病者需尽快请内分泌科会诊给予相关治疗。

采用国产gps型枪状双极电凝,电凝强度25~30w,输出时间0.5~1.5s。

用1%丁卡因加少许肾上腺素浸棉片表面麻醉出血部位鼻腔粘膜3次,以达到收缩鼻甲并暴露鼻道及表面麻醉作用。

高血压患者采用含盐酸麻黄碱的1%丁卡因棉片,部分高血压患者可在麻醉监护下控制性降压进行手术。

对于凶猛大出血甚至出现休克患者,特别合并高血压患者及精神紧张不能配合的,可予全身麻醉插管进行。

在鼻内镜下,明视出血部位配合吸引器自前向后、自下向上仔细有序检查鼻腔,若发现火焰状新鲜血迹或见粘膜略微隆起,可用吸引器轻轻吸引该处,若有活动性出血,可确诊为出血点。

明确出血部位后,即用双极电凝器在出血部位或可疑出血点及其周围进行电凝,直到出血部位周围粘膜变白或轻度碳化。

对于出血凶猛的病人可在吸引器引吸情况下看清视野,在出血部位粘膜周围逐步向中心进行电凝治疗,直到止血。

对于因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等原因导致寻找出血点困难或粘膜收缩后鼻道仍狭窄患者在
鼻内镜下将鼻甲轻度骨折移位或行鼻中隔矫正术再行止血处理。

未行鼻中隔矫正手术患者,术后无需鼻腔填塞,创面覆盖明胶海绵。

2 结果
未行鼻中隔手术患者,2天后清理鼻腔,观察4天无出血出院。

行鼻中隔矫正术患者,2天后取得鼻腔填塞物,并放入少许明胶海绵,次日取出,观察4天无出血出院。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其中113例一次性治愈;2例术后4天出血,量少,明胶海绵填塞后出血停止。

1例术中出血较剧,术后前后鼻孔填塞后仍间断少许出血,后至上级医院行血管数字减影术确诊为动脉假瘤,行介入治疗后治愈。

所有患者未见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萎缩性鼻炎、心肌梗死等并发症。

3 讨论
难治性鼻出血为出血量较多,持续时间长,出血剧烈,用常规的鼻镜检查无法发现出血点、出血部位,在常规检查方法的盲区之中,常在鼻腔顶、鼻甲内侧后端、鼻中隔的高位弯曲处等。

传统治疗鼻出血最主要的方法是鼻腔填塞,由于腔小洞深,视野狭小,加上出血汹涌,采用额镜照明方法不易找到明确出血点,鼻腔填塞不易到位,带有盲目性,出血部位没有得到确实压迫而不能充分有效止血,导致反复出血,而患者又因反复鼻腔填塞,承受痛苦大,心理恐惧不安,进一步加重反复出血诱因。

由于反复多次鼻腔填塞,鼻腔粘膜多处糜烂,导致多个出血点,增加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手术难度,虽然一个患者只有一个出血点[1],手术时可能需电凝多个出血点,容易引起误导。

鼻腔填塞常引起头痛、鼻腔胀痛、吞咽进食困难、缺氧症状妨碍正常呼吸和睡眠,而且填塞时间长易引发局部感染、鼓室积液等。

有文献报道鼻腔填塞可使夜间血氧饱和度降低,可能诱发心肌梗塞和脑血管意外,导致死亡。

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应用,为鼻出血的检查、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先进而准确的技术手段[2],国内外已普遍应用鼻内镜技术治疗鼻出血[3,4]。

鼻出血治疗的关键是明确出血的原因,找到出血点[5]。

鼻内镜检查使以往难以寻找的出血点变得清晰可见,鼻内镜配有监视系统,操作可视性强、视角广、视野清,易于观察鼻腔深部出血点。

配合吸引器吸引使得在急性出血的同时准确发现出血点,避免操作的盲目性。

双极电凝是通过热效应使局部病变血管闭锁达到止血的目的。

鼻内镜下应用双极电凝热凝封闭出血点,止血效果良好,方法简便,而且损伤小,痛苦轻,可实现对鼻腔各部位出血的微型处理,减少并发症发生。

根据我们操作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治疗,笔者体会到,首先就是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动作轻柔熟练,避免新的出血点或者其他粘膜的损伤,影响我们查找和治疗原始出血点。

其次寻找出血点一定要耐心、仔细,确定查找原始出血点;再次就是电凝时间不要过长,功率不要太大,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和意外发生。

鼻内镜检查双极电凝止血的同时,需治疗基础病,如降压、控制血糖,配合镇静、抗感染、止血、补液或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

总之,对于难治性鼻出血,鼻内镜检查可明确出血部位,结合双极电凝,止血效果确切、安全可靠,患者痛苦小,无并发症发生,是一种微创而疗效确切的治疗。

鼻内镜检查鼻腔电凝止血术设备简单,而且操作方便,是一种在基层医院比较实用的治疗鼻出血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后农生.69例鼻出血鼻内镜下查找出血部位临床分析[j ]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19(11):516-517.
[2]丁海峰,张孝文,刘维荣,等.鼻窦内窥镜下探明鼻出血的部位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15(9):409.
[3] frikalt l,agrifogllo a.endoscopic treatment of posterior epistaxis[j] .rhinology, 1998,36(2):59. [4] 余宏,冯永,林功标,等.鼻窦内镜下电凝止血治疗顽固性鼻出血30例分析[j] .中国医师杂志,2001,3(10):774. [5] 张艳慧,楼正才.鼻出血填塞材料和部位的选择[j]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3(8):177-1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