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若干问题思考

合集下载

关于中国经济绿色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于中国经济绿色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2012年G20墨西哥峰会以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中,绿色经济成为热议的国际话题。

随之,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绿色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的蓝图。

我国在经济迅猛发展的过程中,若再继续不管不顾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样的发展最终会为人们带来难以磨灭的灾害。

随着我国进一步落实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更应该将经济的发展建立在绿色发展的基础上,以此达到长远发展的目标。

一、绿色发展的实质首先,我们要对绿色发展的概念具有一定的认识,这是走上这条道路的首要前提。

绿色发展,是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的制约下,通过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科学发展的新型发展模式和生态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以绿色技术为基础,以提高人的生命力的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要寻找一种既增加物质财富,又不损害生态环境质量的模式和发展路径。

在追求绿色发展的社会发展背景下,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等发展理念应运而生。

低碳经济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模式,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低碳的理念深入到家家户户之中,学校中也在大力宣传低碳为社会生活带来的优越性,这正是绿色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低碳经济是一项长远发展的大计,要想发展低碳经济,首先就要解决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需要长期的坚持才能在我国全方位的开展起开,只有加大对低碳经济的投入,才能保证在经济中获得较多的回报,仅仅寻求回报而不进行投入是不可取的。

循环经济是我国最新提出的一种经济结构类型,是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社会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

这种经济模式的出现有助于我国绿色发展。

事实证明,这种竞争是具有一定成效的,因为通过对于过去环境相关数据的对比,经过循环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得到了明显的降低,因此符合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

总之,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主要是针对能源结构和温室气体减排而言;循环经济的核心是物质的循环,使各种物质循环利用起来,以提高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以共同一致的追求目标来促进经济的绿色发展。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构建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构建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构建一、构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动因的辨析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及现实多方面原因所致,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与北京相比差距很大,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这种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所以,河北省历届政府都企望通过与首都北京的合作发展地方经济,并在1996年提出了“两环开放”带动战略。

然而,实践效率却远远小于理论探讨。

作为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北京一直在谋求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

不可否认的是,改革开放30多年,凭借着地理优势和政策优惠,北京的科技及经济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跨入了世界性大都市的行列,这其中与北京相邻的河北省功不可没。

由于北京属于严重资源性缺水地区,为了构筑北京的生态屏障、保护水源、阻挡沙源,环北京的河北各县(市)开展了退耕还林、水资源保护等一系列工作,先后取缔、治理和关停了众多经济效益可观的企业。

而北京却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扶持力度不够,“空吸现象”使两地差距进一步拉大。

另一方面,随着首都北京的快速发展,其内在矛盾也开始显现。

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第2号公报显示,北京市常住人口数为1961.2万人。

而据2005年初通过国务院批复的规划指出,2020年北京的总人口规模要控制在1800万人,北京人口已突破其承载能力。

人口快速增长首先是推高了首都的房价。

其次,人口快速增长使北京市区交通拥堵成为“常态”,而人口快速增长又使北京市区社会管理困难重重。

这个向往着具有更强国际竞争力的城市,在种种负荷下,走得越来越吃力。

显然,这些已远不是车的限行限号、房的限购限价等技术手段所能解决得了的,功能分解与再造是这个城市无法绕行的课题。

北京的发展必须拓展空间,而紧紧把北京裹在怀里的河北省,它的腹地、资源、基础产业等等,都可以成为北京功能再造的载体。

北京要跨入有竞争力的国际大都市需要河北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综上可见,北京已处于从“极化效应”向“扩散效应”的转化阶段。

如果过去我们讲服务首都是“被动贡献”的话,那么,今天服务于首都就是“主动承接”,就是如何创造条件,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和人口的扩散。

京津翼一体化

京津翼一体化

城市规划专家李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值得商榷21世纪经济报道刘玉海石家庄报道 2011-12-10 01:43:47 评论(0)条随时随地看新闻核心提示:河北不仅为此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战略,并希望将其纳入国家正在编制的首都经济圈规划,从而上升为国家战略。

可以预见的是,在河边发展重心向沿海地区倾斜的同时,也并未放弃环首都--这是河北一贯看重的区位优势,虽然并未从中得到实惠。

河北不仅为此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战略,并希望将其纳入国家正在编制的首都经济圈规划,从而上升为国家战略。

当然,河北有其不得已之处:河北的环首都地区存在大面积贫困,放弃发展、不让他们脱贫显然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

但如何发展环首都地区?河北目前的思路是否可行?本报专访城市规划专家、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铁。

在李铁看来,首都经济圈实质上是环特大城市经济圈,发展环首都经济圈并无不可——甚至实际上已经存在,只是不同于长三角的那种以工业为特征的经济圈,而非要界定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更是值得商榷的。

他还强调,要遵循特大城市辐射扩散的规律,而不应用行政手段强行扩散,否则环首都经济圈只会与首都迎头相撞。

要区分经济圈和绿色经济圈《21世纪》:目前,河北正大力推动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这个发展规划是否可行?为什么?李铁:首都经济圈不一定非要界定成绿色经济圈。

经济圈内容很广泛,只要和北京的产业形成互补、形成合理的资源配置,发挥好作为北京这个超大城市辐射效应扩散的承接地的作用就行。

因为各个城市、各个地方发展阶段不同。

当然,我们现在强调低碳、生态、绿色,如果非要把它界定成绿色,就要分析环首都这个地带带里面,哪儿是绿色的,哪儿不一定做绿色的保护。

北京北部,河北承德、张家口,包括保定的一部分,这些可能会受绿色的保护,因为它是北京的上风上水地区。

发展环首都经济圈没有问题,但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是可以商榷的。

经济圈和绿色经济圈,这两个要区分。

加快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研究

加快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研究

加快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研究乔敬图【摘要】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een economic ring circling the capital of PRC in Hebei province faces the great historical opportunity of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nd the capital economic circle is included in the national 12th Five-Year Plan. Sys-tem planning lag, opening lag, the pattern of growth lag,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lag is the main problem facing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een economic ring circling the capital of PRC. No forming a real sense of Beijing-Hebei Union is the main obstacle that mainly embodied in the constraints of th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he contradictions of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and the demands and Etc. "I;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een economic ring circling the capital of PRC should take full account of the industry and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that Beijing is spillover-ing,to complement each other rather than compete, to be full range of docking with Beijing, to focus on the industrial uplift, open de-velop- ment, characteristic urba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to strengthen coordination of inter-regional.%河北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面临着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首都经济圈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等新的重大历史机遇。

促进河北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发展的理性思考

促进河北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发展的理性思考
生产总值由 1 1 9 6亿 元达 到 4 7 8 4亿 元 , 财政收入 由 2 0 0亿
促 进京津 冀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
环首都经济圈的形成 , 符合城 市化 发展规律 , 是 必然
元达到 8 0 0亿元 , 社 会融资总量 年均增速 2 0 % 以上 , 直接
融资 占比达 到 5 0 %以上 , 金融机 构存 贷比年均提高 5 %以 上, 城区 总 人 口 由 1 6 5万 人 达 到 3 0 0万人 , 城 镇 化 率 由 3 3 %上升到 6 0 %。2 0 2 0年 , 主要经 济指标 比 2 0 1 5年 再翻
分 析
( 一) 加快建设环 首都经济 圈有 利于释 放首都优 势 ,
域的生产总值 占全省 比重 的 6 . 5 %( 1 3 0 6 . 3亿 元 ) ; 社会
消费品零 售总额 占全 省比 重的 6 . 8 %( 4 5 5 . 8亿 元 ) 。发
展 目标 是到 2 0 1 5年主要经济 指标 比 2 0 1 0年翻 两番 , 地 区
2 0 0 9年 , 京津 冀三省市的 G D P总和 为 3 6 6 0 0亿元 , 仅 占
( 二) 环首都 绿色 经济圈的内涵。
“ 环首都绿色 经济 圈 ” 体现 了 “ 人与 自然 、 环 境 与经 济、 河北 与北京 ” 共 同和 谐发 展 的理 念 , 以生 产 、 生活 、 生 态“ 三生共赢 ” 为根本 , 其核 心 是一个 绿色 经济 圈。具体
基地 ” 。十四县指毗邻 北京 的涿州 、 涞水 、 涿鹿 、 怀来、 赤 城、 丰宁 、 滦平、 三河、 大厂、 香河 、 广阳 、 安次 、 固安 、 兴 隆
基地 , 5个健 身康 复 基地 , 5个 养老 基地 , 1 7个 宜居 生 活 基地 等。争取 到 2 0 1 5年 , 这 些产 业将 诞 生 营业 收 入超 1 0 0亿元 的大型现代物流 园区 5个以上 , 具有较高 知名度 的高端休闲度假基地 5个 以上 , 建设 康复基 地总 容量超 过1 0万人 , 宜居基地总容量超过 7 0万 户。“ 1 4县 ( 市) 4 区 6基地” 建设 旨在充分发挥环绕 首都 的独特 优势 , 通 过 高铁 、 轻轨、 地铁等 与北京 互连 、 互动起 来 , 形成 l O分 钟 至半小时交通 经济 圈。同时承 接京 津资金 、 项 目、 产业、 人才 、 信息 、 技术等 优质生 产要 素的转 移 , 把环 首都地 区

从日本都市圈经验谈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发展

从日本都市圈经验谈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发展

从日本都市圈经验谈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发展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重点打造环首都经济圈,首都经济圈的建设实现了北京从“吸附型”城市向“辐射型”城市的“转身”,同时也为周边区域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与“首都经济圈”相对应,河北省提出了“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战略目标,本文借鉴东京都市圈发展经验,提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东京都市圈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发展策略大多数国家都形成了首都经济圈,从伦敦、巴黎、东京、首尔等城市的发展历程看,都不是孤零零的城市,而是在其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城市圈和产业圈。

其中于20世纪70年代建成的东京都市圈被认为是“纽约+华盛顿+硅谷+底特律”型的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世界大城市,为日本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十二五”规划将环首都经济圈上升到国家战略,更是体现了环首都经济圈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与“首都经济圈”相对应,河北省提出了“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战略目标,本文借鉴东京都市圈的成功经验来提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发展策略。

东京都市圈的发展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加速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形成了以东京、大阪、名古屋为代表的三大都市圈。

其中东京首都圈作为三大城市圈之首,地位尤为重要,是日本经济发展最大的核心。

通常被分为东京圈和北关东两部分,东京圈包括东京都以及临近的神奈川、崎玉和千叶3个县,北关东是指其外围的4个县,在日本国土交通省国土计划局的文献中,有时又将上述东京圈称为东京圈A,将东京圈再加上茨城县称为东京圈B,后者实际是首都圈整备法划定的即成街市地(城市建成区)和近郊整备地带东京都是首都圈的核心,它由特别区(区部)和多摩部两部分组成:特别区全部为建成区,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东京城。

全世界最密集的轨道交通网托起了整个东京都市圈,地铁和电车是绝大多数人每天要依赖的交通工具。

轨道交通输送人流,港口码头则承载物流,日本的轨道交通堪称城市融合楷模。

东京都市圈绝大部分的客运依赖轨道交通,根据东京都都市整备局的数据,东京都市圈每天上班上学的人中,轨道交通乘客占到86%,在高峰时段,这一比例更是高达91%,居全球首位。

在全镇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农村环境

在全镇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农村环境

在全镇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阶段总结会议上的讲话蔡永宝(2011年4月28日)同志们: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杨兢成县长和县委办督查室张树军主任、政府办卢俊武主任莅临检查指导我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今天,我们集中对29个村“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情况进行了集中巡查,从中我们既看出了成绩,也找出了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召开这次会议,目的就是对此项工作进行再部署,再鼓劲,再加压,促进此项工作在上一个新台阶,下面,我就全镇“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前一阶段的经验与做法进行一下总结和汇报,并对以后工作开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和领导今年以来,我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要求和部署,始终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实事工程来抓,作为提升我镇对外形象,促进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融入大北京的大局来抓,提早报上重要议事日程,在全镇经济工作会议、党代会、人代会等几次重要会议上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并将其年度村级干部目标考核,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条件。

特别是在全县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动员大会召开以后,我们立即召开了党政联系会议,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并明确职责,分解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成了我为组长,分管同志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召开了全镇的专项动员大会,要求各村也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并制定工作方案、确定工作重点,全镇上下形成了立体式、网络化,互相配合、协同推进的组织领导体系。

二、在宣传上加大力度,切实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为切实落实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我们整合了“整洁”和“整治”工作,通过召开会议、广播、发放宣传单以及在村委会、公路两侧等显著位置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制作板报等方式进行大力宣传,强化意识引导,号召全镇人民共同参与。

截止目前,镇、村干部分片负责,下村入组召开村民代表、党小组长等会议不下100余次,累计发放宣传单和倡议书20000余份,张贴宣传标语600余张,悬大型挂横幅6处,各村制作宣传板报均在3期以上、广播宣传10次以上。

环首都经济圈发展路径建议

环首都经济圈发展路径建议

环首都经济圈发展路径建议我们一直在思考整个环首都经济圈各类园区未来的发展路径,尤其是后发园区的发展。

“对接北京,承接转移”,融合共生发展,这些口号已呐喊多年,但现在的局势依然不甚理想,京津周边的科技园区难以对接高端创新资源。

相反,北京更多的是“虹吸效应”——唐山、秦皇岛等地企业的研发中心纷纷设立于中关村。

另外,对于北京需要转移出去的高端制造大多流向苏南等发达地区,而转移到环首都周边地区的基本为产业的低端环节。

这不外乎以下两点原因:一是地方经济阶段差异太大。

北京市服务业比重都已达到70%,而周边地区尚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他们的产业投资环境落后,因此缺乏吸纳能力。

另外,两地产业结构不同。

中关村都为高科技产业,周边地区的主要产业却是装备、建材传统。

如此这样,怎能对接?那么未来环首都经济圈各个层级的园区,究竟该如何发展?对于不同层级园区,发展路径完全不同。

第一梯队的中关村,一方面应搭建技术大市场,繁荣技术成果交易,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另一方面该园区应优化发展环境,促进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加强金融和载体支撑,扩大创业质量,积极培育原创新兴产业发展。

第一梯队的另一成员——天津泰达,则应推进存量企业转型升级,加大技术改造和“精益管理”,提升企业家运作能力;强化招商选资,完善产业链条,推进研发型、服务型、高端型项目入驻;该园区应优化服务环境,加强资本运作,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

对天津滨海高新区而言,应以滨海未来科技城为重要载体,积极推进创新资源集聚,引进与产业密切相关的应用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培育产业技术源头,促进衍生企业发展,奠定新兴产业发展基础。

那么,在第二梯队的老牌国家级高新区中有保定和石家庄高新区等。

如保定高新区应充分依托英利、天威等龙头骨干企业,以智能电网全产业链为目标,强化孵化器、留创园等载体的支撑作用,在资本、人才、土地等方面给予企业全力支持,切实解决企业发展困境。

第三梯队是以燕郊、承德为代表的新晋的国家级高新区。

河北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一体化协调机制研究

河北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一体化协调机制研究


环首 都绿 色经 济 圈经济一 体化 已经 是社会 各 界 的共识 , 是 , 但 由于 l ( 、 行 政分 属 , 4县 市 区) 相 互 之 间的经 济关联度 不 高 , 济发展 速度 不一 , 经 一
收 稿 日期 :0 1 2— 2 2 1 —1 0
基金项 目: 河北行政学院院级课题 。 作者简 介: 高玉敏 , , 女 河北灵寿人 , 河北行政 学院讲师 , 士。 硕
( ) 二 合作 共 赢意识 不 强 武汉市政协在 提交 的《 于消除影 响武 汉 关
2 6 700平方公 里 , 区域人 口 456 8.5万人 ,00年 区 21 域 G P 16 D 19 亿元, 全部财政收入达 20 0 亿元 。 环首 都绿 色经济 圈发 展面 临的 主要 问题
域战 略重 心之 一。本 文剖析 制 约河 北环首都 绿 色经 济 圈 1 4县 ( 区) 济一 体化 发展 存 在 的 市 经 问题 , 出加快推 进环 首都 经济 圈一体 化进 程 的对策 建议 , 图为推 进 京 津冀 区域 经 济一体化 提 力
发展 提供 参考 。 关键 词 : 首都 经济 圈; 济一体 化 ; 环 经 对策 建议 中图分类 号 :2 3 F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3—6 4 2 1 )2— 12— 3 10 64(0 2 0 0 6 0
经济合作中操作层面 的问题 , 制定具体 的行动计 划 , 分发 挥各 级政府 的推 动作 用 , 高 区域 内整 充 提 体协调 和跨 区域 合 理 布局 能 力 。4凡 是 城 市 之 间 _ 自己能解 决好 的互 利 共 赢 事项 , 省政 府 应 尽 量 放 权 。在 项 目审批 、 资金 安排 、 土地 供应 、 金融 服务 、 能源保 障 、 人才技 术支 撑等 方 面 ,4县 ( 、 ) 1 市 区 政 策协调 一致 。着 眼于 产 业 分工 和 区域 布局 , 联合 出 台招 商 引资政 策 , 调招 商引 资工 作 , 免 区域 协 避 内部恶 性竞 争 。建 立 高 效 服务 机 构 , 通 绿 色 审 开 批通道 , 缩减 审批程序 , 提高行政效率 , 降低环首 都经济 圈 内综合 商务 成本 。 ( ) 三 出台《 河北省 环 首都绿 色经 济 圈发展 条 例》, 进 区域规 制一 体化 推 环首都经济圈内部 , 其市县之间没有行政隶 属关 系 , 县之 间的联 合是 为 了利 益最 大化 , 时 市 同 为 了各 自利 益市县 之 间的竞 争也会 客 观存在 。应 尽 早对 环首都 经济 圈 区域 发 展立 法 , 筹 引导 l 统 4 县 ( 、 ) 设行 为 。 当前应 该 重 点抓 三 方 面工 市 区 建 作, 一是 出 台环首 都经 济 圈 “ 基本 法 ” 。省 委省 政 府 已决定 树立 “ 区 ” 特 理念 , 首 都 经济 圈 实施 比 环 深圳 还要 优 惠 的政 策 , 由省 人 大 出 台《 北 省 应 河 环 首都 经 济 圈 发 展 条 例 》 作 为 环 首 都 经 济 圈建 , 设 的“ 基本 法 ”, 鼓励 改 革 试 验 的 “ 错 权 ” 强 化 试 , 敢 闯敢试 的 “ 行 力 ” 执 。二 是 建 立 规 划 的法 制 保 障。环首 都经 济 圈 规划 正 在 紧 张 制定 中 , 划 一 规 旦制 定 , 必须通 过法 律手 段确保 规划 的权 威地 位 , 应及时出台《 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规划条例》 强 , 化 区域规 划 的法律地 位 。三是 建立 规划 实施 法制 保障。在 国家基本法的基础上尽快出台具有较强 操作 性 的条例 实施 细则 , 保 规 划 和 条例 在 环 首 确 都 经济 圈 以及 省直 部 门顺 利 落实 。

绿色环保经济模式的思考与建议

绿色环保经济模式的思考与建议

绿色环保经济模式的思考与建议作者:李小航来源:《管理观察》2009年第32期绿色环保经济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世界新经济发展模式,它以生态经济为基础,倡导直接采用“低能耗、高利用、再循环”的原理发展经济,反对滥采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从而使其成为国际公认的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组成部分。

绿色环保经济运用生态学的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使经济循环和谐地纳人到自然生态系统和物质循环过程中,把整个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以“资源链”的形式进行配置,达到循环利用资源,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

以下从整体体系上,政策方面以及企业角度对此进行分析。

一、整体体系上,推进绿色环保经济发展突出构建社会系统工程体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完善政策和法制,实施鼓励与约束并重力促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发展期,资源供给与资源短缺、资源利用与资源浪费、资源消耗与资源再生的矛盾加剧,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不断加大,推进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的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企业经济发展刻不容缓。

实行节能减排与科学发展,是一项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都参与系统工程。

加快发展节能环保型企业经济,必须构建全社会都参与的系统工程运行体系,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和责任。

构建绿色环保“系统工程”,需要形成社会共建的指导思想和良好风气,重点落实好地方政府和企业在绿色环保中的目标责任。

各级政府肩负经济社会发展重任,承担着市场监管的职能。

因此,要因地制宜落实绿色环保目标责任,量化考评考绩,硬化监管职能与问责制,提高全社会参与的整体推进效果,促进企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长期以来,企业经济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不优,资源性产品、高能耗产品占有主要份额,过热投资形成生产过剩与低档质量。

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自然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资源供给矛盾日益突出。

同时,经济发展还造成对环境的破坏,不利于持续发展。

改变这一现象,必须要以绿色环保为重点,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匹配,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意义和战略目标

环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意义和战略目标

环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意义和战略目标作者:王书利来源:《领导之友》2011年第03期“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经济建设继往开来、实现宏伟蓝图的重要时期。

面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新的历史阶段、全省面临的国内外新形势,河北在国家现代化全局中承担的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以及河北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省委七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环首都经济圈”的战略目标,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积极为京津搞好服务,全方位深化与京津的合作,务求在未来五年,强力推进环首都经济圈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十二五”再造三分之一个河北的战略目标。

一、“环首都经济圈”积极适应京津冀国家战略思维金融危机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国家,纷纷出台促进广域经济圈发展的强化政策,来不断提升自己的经济圈竞争力,进而掌握世界经济的主导权。

我国也先后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等十多个地区的广域经济圈内,开展了第二阶段改革的“先行先试”战略,并同步进行了各种打破以往体制的政策实验。

如果把2010年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方案上报国务院、28个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赴河北沿海地区实地调研作为一个标志,那么以“环首都经济圈”为核心的这一广域,应该会很快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以知识经济示范区、新兴产业先行区、现代交通运输设备生产基地和钢铁生产基地为定位的京津冀都市圈,或将迅速成长为“中国经济第三极”。

1.“环首都经济圈”概念。

人们对首都区域一体化的关注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近年来,由于开放眼界的不断拓宽,各界开始陆续关注、研究环首都经济圈的形成机理,进而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区域层次思维:“环首都经济圈”是首都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是我国北方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城市群和工业密集区。

当我们把这一广域作为“第三极”时,莫如将“环渤海”替换为“环首都”,这样将更加实际、更加可行,也更具有吸引力和操作性。

环首都贫困带问题现状与对策思路

环首都贫困带问题现状与对策思路

环首都贫困带问题、成因与发展思路韩劲(石家庄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目录1环首都贫困带现状 (2)1.1京冀总体经济差距 (3)1.2小口径环首都经济圈 (5)1.2.1京冀边界两侧各县(市、区)各项收入总量变化直观比较 (5)1.2.2京冀边界两侧县(市、区)各项收入平均数对比 (6)1.2.3京冀边界两侧县(市、区)各项收入京冀差及变化 (9)1.2.4京冀边界两侧县(市、区)各项收入京冀比及变化 (11)1.2.5京冀边界两侧县(市、区)农村发展与民生状态 (12)1.3结论 (13)2环首都贫困带成因机制 (14)2.1环首都区位自然条件 (15)2.2“贫困是因为贫困”(回波效应/集聚效应) (15)2.3京津对河北的索取与限制开发(发展机会不平等) (16)2.4河北自身的问题 (18)3环首都贫困带发展思路 (19)3.1是合作还是合并? (19)3.2谁更需要谁? (19)3.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首都经济圈? (20)2005年8月17日,亚洲开发银行与河北省政府公布《河北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首次提出“环京津贫困带”概念,并立即引起了京津冀三方的高度关注。

但是,三方的合作之路却颇多坎坷。

截至2011年初,“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和建设“首都经济圈”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

首都经济圈的唯一核心——北京也于2010年正式提出建设世界城市。

但是,历史形成的“环京津贫困带”问题依然存在。

这个问题不解决,“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和建设“首都经济圈”就是空谈。

本文考察河北省“环首都贫困带”,原因有三:首先,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首都经济圈”。

这个新提法突出强调首都在该经济圈中的核心地位,北京在区域中作为唯一核心的区域统筹责任更大了,长期以来努力追求的三方合作可能会被以首都北京为核心的京冀、京津和津冀双边合作所替代。

因此,依托“首都经济圈”国家战略考察“环首都贫困带”就比考察“环京津贫困带”显得更为切中要害。

推进首都循环经济建设的政策建议-2019年精选文档

推进首都循环经济建设的政策建议-2019年精选文档

推进首都循环经济建设的政策建议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的俗称)是随着人类进入一个“拥挤”社会后,自然胁迫的结果,是人类的无奈之举。

这种“拥挤”不是就人所占的自然空间而言,若纯粹以人口本身所占据的空间看,目前全世界人口超过60亿,且以每年2%的速度继续增长,离人满为患还很遥远[1]。

这里的“拥挤”是相对于人所支配的物质资料和人活动半径的扩大而言,譬如说,如果各国都以美国生活方式作为样板,则需要六个地球才能满足。

为此,人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把经济活动对于自然环境的扰动降低到最低限度,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形式。

作为共和国的首都,北京是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密度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其发展对中国和世界都影响至深。

发展循环经济,对于实现首都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真正把首都建设成为“首善之区”具有重要意义。

一、首都循环经济建设和成功模式首都的循环经济近年来取得重要进展,政府出台了许多推进循环经济的政策,实践中也逐渐形成了许多成熟且被广为称道的模式,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

循环经济的成功模式很多,本文只对几个有影响的模式加以概述。

1.西城区的生态厕所建设西城区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ChinaNationalSustainableCommunities,CNSCs),2008年底晋升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

自1995年建实验区以来,先后组织实施了300余项示范项目和示范工程,促进了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在提高人口素质、发挥科技先导作用、促进资源节约、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改善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

西城区以倡导绿色消费为工作出发点,引导居民选择文明的生活方式,做到城市发展与资源利用之间的协调。

近年来,生态城市、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发展循环经济等理念已经付诸行动,特别是在回迁小区推广中水回用、建太阳能生态厕所、铺设环保地砖、安装节能灯等方面,为同类地区作出了表率和示范。

绿色生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绿色生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经济观察张文郡绿色生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一种新的绿色生态经济发展模式逐渐 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和趋势,其需要从资源型经济转变为生态经济" 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和部门要重视解决绿色生态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对此,文章首先概述绿色生态经济,然后阐述绿色生态经济模式发展过程中 会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发展绿色 生态经济缺陷的策略"关键词:绿色生态经济;问题;相关建议社会快速发展,对生态方面的要求 逐渐提升"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中,将资源经济当成关键内容,资源经 济的发展严重影响到生态环境,给生态 环境带来较多的不利影响"在促进资源经济进步和发展的同时,破坏了生态环 境"受发展资源经济的影响,生态环境 破坏情况逐渐加重,资源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凸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应转 变经济发展方向,由资源经济转向生态经济,实现保障生态环境的目的"一、绿色生态经济概述(—)绿色生态经济的特点和内涵绿色生态经济属于现代生态经济的一种,它主要是将人民群众的幸福生 当发展目,促生态经济生 "是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为了缓解全球金融 和 变化而出现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绿色 生态经济发展 主要的 是环境资源 是促进经济进步的 内 生变 , 经济发展的速 和 模要 经济提 的资源 , 环境 容 生的 进 " 经济发展的速 和 模 过环境容资源的 ,集中,给予社 一重"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为 :第一,在绿色生态 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发展经济 统,它属于 球生态环境 统中的 一分。

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模要符合球的发展速 模"经济生产是 :的 , 经过 和 环 ,的过程"在 过程中,要和 球环境资源 统的再生进",绿色生态经济发展的 模要在 球生态环境 统的 容" , 资源的生态环境的可容 。

张云环首都圈生态产业化的路径选择

张云环首都圈生态产业化的路径选择

环首都经济圈生态产业化的路径选择张云赵一强摘要:所谓生态产业化,就是按照社会化大生产、市场化经营的方式来提供生态服务。

它与产业生态化一起,构成生态产业的形成路径。

生态产业化的实质是生态资本的保值增值。

生态学的进展和公共物品理论的现代扩展,分别为生态产业化提供了生态学、经济学依据。

生态产业化的实现需要一系列条件,对生态安全的担忧不应成为生态产业化的障碍。

环首都经济圈生态产业化已探索出多种路径,包括林下产业、森林旅游、碳汇林业、非有制林业等,其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能力的作用得到初步验证。

目前生态产业化在实践中存在进展缓慢和盲目发展两方面问题,亟需加强理论研究,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政策扶持与引导。

关键词:生态产业化;环首都经济圈;绿色经济;森林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打造首都经济圈的战略任务,河北省提出的“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战略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相关部署,环首都绿色经济圈4市14个县(市、区)将按照“超常规、大力度、最大限度增加绿量”的要求开展造林绿化工程,到2020年完成造林绿化102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目前的35%提高到%,城市森林覆盖率由%提高到%,在首都周边构筑起更为坚实的生态安全屏障。

然而,如此大规模的生态建设,资金投入从何而来?如何能保障生态建设成果的维护与巩固?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对“生态产业化”命题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环首都经济圈生态产业化的多种可行模式,以期为生态建设提供一种新思路,并为我国贫困—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经济发展提供示范和启示。

1 何谓生态产业化为了解决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中西部一些贫困的生态功能区纷纷提出“生态产业化”口号,并在实践中进行了大胆探索。

然而,学术界未能及时捕捉到这一新动态,甚至未对生态产业化的概念进行严格界定,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

“产业化”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在以下两种情境中常被提及,一是在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改革进程中,产业化是指原本由财政负担的活动转向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再生产,这里的“产业化”接近于“市场化”、“社会化”。

对我县建设“绿色北京示范区”的思考

对我县建设“绿色北京示范区”的思考

对我县建设“绿色北京示范区”的思考【内容概要】本文多层面分析了我县建设“绿色北京示范区”的条件,在借鉴国内外绿色发展成功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要从强化示范项目引进建设、扩大对外合作、健全相关制度、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加快“绿色北京示范区”建设,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建设“绿色北京示范区”是我县“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复杂艰巨,不仅要将市委市政府关于“绿色北京”政策要求执行到基层,将《绿色北京行动计划(2010--2012年)》提出的构建绿色生产、绿色消费与环境三大体系在延庆落到实处,更需要根据县域实际情况,开展一些有针对性、创造性的工作。

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在对建设“绿色北京示范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综合采取多种措施手段,逐步形成符合延庆县情特色的发展模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延庆建设“绿色北京示范区”的影响因素分析理性分析我县建设“绿色北京示范区”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正确认识我县建设“绿色北京示范区”的基础起点,便于开展有针对性的建设工作,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和可行性。

(一)建设“绿色北京示范区”的有利因素。

1、生态优势突出。

生态资源优势是延庆县最大的核心优势。

延庆县具有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有北京“夏都”之称。

全县受保护的湿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27%。

我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的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不断加强环境建设,扩大生态优势。

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县的生态环境优势更加明显,截至2009年,森林覆盖率高达60%,延庆林木绿化率达到72.5%,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县域总面积的28%。

先后被评为: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级生态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示范区等。

2、绿色资源丰富。

我县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地热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丰富。

全年日照2800小时以上,是北京地区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风能资源占北京市的70%,康西?D官厅地区年有效发电量1800小时以上;拥有105平方公里的地热带。

首都环境建设面临的形势与思考

首都环境建设面临的形势与思考

首都环境建设面临的形势与思考作者:罗宏义来源:《城市管理与科技》2013年第06期通过2008北京奥运环境建设,首都的环境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建国六十年大庆,又使首都环境水平得到延续和提升,但仍遗存大量环境问题尚未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复杂性,而且呈蔓延和扩大的态势。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渴望,树立美丽首都形象,需要看清形势,正视问题,研究思路,攻坚克难,使首都环境水平再上新台阶。

一、首都环境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与问题(一)首都环境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为“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格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这些基本要求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都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首都环境建设工作,2013年召开全市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动员大会,印发《进一步加强首都环境建设工作的意见》,对“美丽北京、环境先行”工作作出部署,提出了到2015年全市环境建设卫生脏乱死角基本消除、环境违法行为得到遏制、城市环境秩序明显好转、城乡结合部地区环境明显改善、城乡环境建设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的工作目标。

(二)首都环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北京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市民对城市环境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虽然这些年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城市环境水平与首都城市定位仍不匹配,与市民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各类环境问题普遍存在。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和经济发展不相关的很多棚户区、小片平房区、企业后勤社会化剥离出的居住区的环境无人顾及,这些地方私搭乱建严重,市政设施落后,逐步演变成城市环境脏乱、安全隐患突出的环境薄弱区域;在城乡结合部地区,失控无序的发展和建设,大量人口的聚集使得环境问题积重难返,已成为首都环境的突出问题;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开发甩项、工程留尾、架空线私搭、违章建设和违法广告仍在不断新生,给首都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 ,交通快捷加速 了人员流动 ,这对于有着 “ 务
实” 习惯 的周边 农 民观念 更新 和 思想解 放有 着直 接 意 义 ;而物 流 的畅通 有利 于激 活周 边县 ( )的资 市
源 ,增 加农 民收入 。
第 二 ,发展 环境 的构建 。从 燕郊 、涿 州等 地 的 经 验看 ,要 有效 承接 首都 产业 转移 和功 能扩散 ,接
展 目标之一 ,就是提高城镇化率 ,让大量农业剩余 劳 动 力 迁 入 城 镇 ,转 入 第 二 产 业 或 第 三 产 业 。其
次 ,加 强 和普及 有针 对性 的职 业培训 教育 ,提 升 劳 动力素 质 ,以适应 产业 结构 调 整和新 兴产业 外迁 的
需要。
都 与 周边 县 、市 的差 距 。相 比电信 带给 人们 的虚 拟
再 次 ,交通 基础 设施 建设 和完 善有 利 于缩小 首
第一 ,技术工人的培育。北京知识人才密集 , 而 技术 工人 欠缺 。新 兴产业 外迁 势必 需要 大量合 格
的产业 工人 ,这 为河 北省 大量 劳动力 转移 和提 升提 供 了机 遇 。为此 ,环 首都绿 色 经济 圈的县 ( )发 市
想 ,包括 “ 3 1 4区 6 地 ” 1 县 是 指 区域 ; 1县 圈 基 。 3
性。首先 ,新能源被人们普遍认可为后金融危机时 代 新一 轮经 济发展 的领头产 业 。新 能源 又称非 常规
能 源 ,是指 传统 能源 以外 的能 源形式 ,指刚开 发利
1 圈是 指 以新 兴产 业 为主 导 的 环 首都 经 济 圈 ;4 区
用 或 正在 积 极 研究 、有 待 推广 的能源 ,如太 阳能 、 风 能 、地热 能 、海洋 能 、生物 质 能 和核 聚变 能 等 。
是指在环首都经济圈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 、科
产 业 细化 区域 ,而 6 地是 直 接或 问 接为新 兴 产业 基 服 务 的 。这 一选 择 是 基 于河 北 省 省情 与发 展 的需
要。
同场 合 ,多次 对环 首都绿 色经 济 圈进行 了解 读 ,并 特 别 强 调 “ 色 ” 是 搞 好 这 一 浩 大 工 程 的前 提 条 绿
承 接北 京新 兴产 业 的梯 度转 移 ,河 北 至少要 从 三 个方 面做 出努 力 。
不 断 完 善形 成 “ 缩地 ”效 应 ,对 于 首都 产 业转 移 、
物 流发 展 和人员 流动 有着 重要 意 义 。
其 次 ,环首 都绿 色经 济 圈的提 出是 基 于缓解 首 都 的人 口压 力 和产业 转 移的考 虑 ,如何 构建 首都 建 “ ” 店 ,周 边设 “ ” 厂 ;北京 “ 研发 ” ,外 圈 “ 产 ” 生 的格局 ,这 不是 电信 先行 所能 解决 的 ,大批 产业 工 人生 产 、生 活 、休 闲等 活动要 求 打造 “ 半小 时 ”经 济圈 ,交通 的便 捷 、高效 是其 必要 条件 。
其 内在 矛盾也 开始 显现 。 国家统计 局第六 次 全 圈人
划 指 ,22 年 北 京 的总 人 口规 模 要 控 制 在 10 00 80 万人 ,北 京人 口已突破其 承 载能力 。人 口快 速增长 首先 是 推高 了首 都 的房 价 。其次 ,人 门快速 增长使
北 京 市 区交 通拥 堵 成 为 “ 态 ” 常 ,而人 口快速 增 长
经济圈”真正成 为中国经济增长新的启动器,避免 “ 穿新鞋走老路”情况的重演,本文提 出了几点看法。
【 键 词】环首都绿 色经济圈 ; 关 新兴产业 ;区域经济 【 基金项 目】本文 系 定市哲学社会 科学规划研究项 目 “ 保 加快推进环首都绿 色经济 圈思路与重点研 究” ( 项
目编 号 :2 10 (J)阶段 成 果 。 0 1 2( ) 4
北京 的生态 屏 障 、保 护水 源 、阻挡沙 源 ,环北京 的
散效 应 ”的转化 阶段 。如果 过去 我们讲 服 务首都 是 “ 动 贡 献 ” 的 话 ,那 么 ,今 天 服 务 于 首 都 就 是 被
“ 主动承接 ” ,就是如 何创造 条件 ,承接 北 京的产 业
转移和人 口的扩散。从这种意义上讲 ,构建环首都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应成为盘活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
切 人点 。
丧失 了很多机遇 ,使原有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形成 了环首都 贫 困带 。如何 使首 都 的新兴产 业从 “ 近 舍
求 远 ”变 为 “ 近转 移 ” 就 ,一个 重要 方 面 是尽 量 提 升 河北省 的承接 能力 ,这就 成 为环首都 绿 色经济 圈
标 相对 应是 至关 重要 的 。 三 、构 建环 首都 绿 色经济 圈重 点 的选择
考 虑 到河北 省 的现有 基础 和发 展新兴 产业 的需
要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县 ( 市)选择新能源产业
作 为 战略性 突破 口重 点培 育有 其必要 性 和现实 可能
河北 省 政府 提 出建设 环首 都绿 色经 济 圈战略 构
二 、构建 环首 都绿 色经济 圈切 入点 的讨论
作 为重大 的发 展战 略 ,环 首都 绿色 经济 圈的构 建涉 及 多个 方 面 ,必须 选 择好 建 设初 期 的切 入 点 。 在 这个 问题上 ,人 们 的认 识存 在分歧 。 21 0 0年 l 在 “ 一 步 加 强 京 冀 合 作 座 谈 0月 进 会 ”上 ,河北 省政 府与 北京 市政 府达成 了共 同建设 环首都 经济 圈 的一 揽子 协议 ,京冀 正式 联手 打造 环 首都 经 济 圈 。协 议 的一 项 重 要 内容 就 是 河北 的 廊
境。它至少包括交通信息环境 、公共服务环境 、 人 文宜居环境 、绿色休闲环境 、产业创新环境等等。 第 三 ,产业链 条 的延伸 。新 兴产 业 的培育 ,除
了技术 工人 和发 展环 境外 ,还需 要其 产业链 条 的延
伸 ,以壮大 新兴 产业 的整体 发 展 。
“ 口”式的 冒进 。把交通设备和路径 的选择与纳 缺 人 环首 都绿 色经 济 圈县 ( )的经 济实 力 、发展 目 市
作 为 中同的政 治 和文化 中心 ,北京 一直 在谋求 成 为 中 日 的经 济 中心 。不 可 否 认 的 是 ,改革 开放
3 多年 ,凭借着地理优势和政策优惠 ,北京的科 0
技 及经 济实 力得 到 了极 大 的提升 ,跨 入 了世 界性 大 都 市 的行 列 ,这 其 中 与北 京相 邻 的河 北 省 功 不 可 没 。 由于北 京属 于严 重资 源性缺 水地 区 ,为 了构 筑
2 1 年 4月 02
经 济 论 坛
Ee n i i F r m o on e ou
Ap .2 1 r 02 Ge . 0l n 5 No0 .4
第5I 0期
第 o 期 4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若干问题思考
文/ 长羽 程
【 摘 要 】“ 环首都绿 色经济圈”作 为河北省一号战略工程 ,已纳入地方经济规划 。如何使 “ 首都绿 色 环
的县市 的发 展重 点 。
首 先 ,河北 省提 出环 首都 绿 色经济 圈所 依据 条 件 是地 理优 势 。在科 学技 术发 达 的当代 ,绝 对距 离 会 因交 通路 径 和 交通 工 具 的变 化 相对 缩 短 。因此 ,
在 自然地理 优势 前提 下 ,如何 通过 交通 基础设 施 的
讨。
拓 展空 问 ,而 紧紧把北 京裹在 怀里 的河北 省 ,它 的 腹 地 、资源 、基础 产业 等等 ,都可 以成 为北京 功能 再造 的载体 。北 京要跨 入有竞 争 力的 国际大都 市需
要河北 已成 为不 争 的事实 。
综上可 见 ,北京 已处 于从 “ 化效 应 ”向 “ 极 扩
【 作者简介】程长羽,河北 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农村 经济。


构 建环 首都 绿 色经济 圈动 因的辨 析
又 使北京 市 区社会管 理 困难 重重 。这 个 向往着具 有 更 强 国际竞争 力 的城 市 ,在种种 负荷 下 ,走得越 来
越 吃力 。显然 ,这些 已远 不是 车 的限行 限号 、房 的 限购 限价等技 术手段 所 能解决 得 了的 ,功能分 解 与 再 造是承德 、张家 口等4 1 个县 ( )电话 市 3 市
区号 年 底将 全 部 与北 京 统 一 。 以此 为 据 ,有 人 认
为 ,电信通讯先行应成为盘活经济圈的关键 。
2 1 年 “ 会 ”期 间 ,河 北 省 主要 领 导 在 不 01 两
技 成果 孵化 园 区 、新 兴产业 示 范 园区 、现 代物 流 园 区 ;6 地 是 指 在 环 首 都 经 济 圈 内建 设 养 老 、健 基 身 、休 闲度 假 、观光 旅游 、有 机蔬 菜 、宜居生 活基 地 。其 中新 兴 产业 应是 经 济 圈 的重 点 ,4区是 新兴
长期 以来 ,在 “ 首都服 务 ”行政 区划 思维 的 为 主导 下 ,河 北 省一 直被定 位 于北京 的农 产 品供 应基
地 、水源保护地与生态屏 障、京津 的城郊娱乐休闲
基 地 , 即 “ 篮 子 ” 生 态 屏 障 ” 后 花 园 ” 功 菜 、“ 、“ 能 。这种 被 动的服 务功 能使 河北在 近些 年 的发展 中
件 。随之 而来 的是 纳入 经济 圈 的县 ( )大刀 阔斧 市
地搞 绿化 ,好 像 “ 色”是 环首 都绿 色经 济 圈的切 绿
入点。
不 可 否认 ,“ 电信 通 讯 ”和 “ 色 ”都 是构 筑 绿 环 首都 绿色 经济 圈必 不可少 的重 要条 件 ,但并 非是 盘 活全局 的切 入点 。前 者是 制度 创新 的结 果 ,不存 在 技术 问题 ;后 者是 长期工 程 ,不具 有启 动 和联结 经 济 圈各行 政 区划经 济发展 的功能 。从 世界各 国大 都 市 经济 圈 乃 至 国 内 目前形 成 的经 济 圈 的经 验 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