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佛经常用词语集释
鸠摩罗什翻译的经典词语
鸠摩罗什翻译的经典词语鸠摩罗什是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翻译家,他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经典的词语,以下是其中的一些:1. 无常:指世间一切事物都是无常变化的,常被用于表达无常性和世事变化的真理。
2. 空:指一切现象皆为空性,无实独立存在的本质。
3. 缘起:指一切存在皆因缘聚合而成,没有单独、独立存在的实体。
4. 心如木石:指心思定静如同木头石块,不被外物所动。
5. 智慧:指众生本有的觉悟之性,通过修行可以开启。
6. 平等:指一切众生皆具有相同的佛性,无有高下之分。
7. 语录:指记录大师言行的文字,可以了解大师的思想和教诲。
8. 解脱:指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达到无苦安乐的境界。
9. 烦恼:指众生心中贪嗔痴等不良情绪,是生死轮回的根源。
10. 彼岸:指超越生死轮回的境界,是修行的最终目标。
11. 单位:指众生在轮回中的存在状态,如同一个一个的单位。
12. 出离:指从世俗的执着和烦恼中解脱出来,超越生死轮回。
13. 自在:指众生心中本有的自由之性,通过修行可以显现。
14. 未来:指未来的时间,可以用来表示未来的计划或期望。
15. 实际:指真实的本质或本性,超越一切虚妄和执着。
16. 心心相印:指众生心中相互契合、相互感应的状态,是修行中的一种境界。
17. 究竟:指最终的、最根本的真理或境界,超越一切相对和有限。
18. 想入非非:指心中胡思乱想、虚幻不实的状态,与“心如木石”相对。
19. 爱河:指贪爱、痴迷等不良情绪所形成的业障之河,使众生沉沦于生死轮回之中。
20. 律师:指精通律藏、能为人解惑的僧人或法师。
21. 参观:指实地考察、观察、体验某种事物或环境的行为。
22. 意识:指众生的觉知之性,是认知和体验的主体。
23. 消息:可以表示信息、情报或通讯等含义,也可以指消逝、消失等状态。
24. 世界:指众生所处的现实环境或宇宙万物,也可以表示世界观或对世界的看法。
25. 安宁:指内心平静、安宁的状态,与“烦恼”相对。
《汉语大词典》词语佛教语源补正五则
《汉语大词典》词语佛教语源补正五则作者:刘鸿福来源:《语文学刊》 2016年第2期刘鸿福(六盘水市第五中学,贵州六盘水553001)[摘要]由于汉语词汇研究在历史上过于忽略汉译佛经的语料价值,使得很多词语未能及源,这从大型辞书的收录情况就能清楚地看出来。
文章以五条汉语常用词为例,结合《汉语大词典》的收录情况,对这五条词语的语源进行补正,以体现佛教文献在汉语词汇史研究及将来大型辞书的修订、编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汉语大词典》;常用词;佛教语源;补正[中图分类号]H0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6)02-0035-02汉语词汇系统中有很多词汇就来至于汉译佛经,有的源于佛教文献的词语到现在还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常用词。
汉译佛经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语料,尤其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语料。
[1]1《汉语大词典》是当今一部最为权威、收词也最为全面、最为丰富的“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辞书,但由于受编撰时各种条件的限制,尤其是语言学界对佛教文献的偏见,使编撰人员未能充分运用汉译佛经,致使许多词语未及其源。
[2]【街市】《汉语大词典》“街市”条释义为“商贾辐辏的街衢”。
较早书证引引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一》:“崇宁大观以来,内外街市鼓笛拍板,名曰‘打断’。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自思到此,甚的是闲街市。
”按:“街市”,今多为“集市”之义,是商人进行交易活动的固定场所,故《汉语大词典》所释无误。
但考其书证,则未及源。
经考证,我们发现“街市”在东汉汉译佛经中已经出现了,但结构还不稳定,还是一个词组:后汉支娄迦谶译《佛说阿阇世王经》卷1:“以华香遍之,勅令城郭诸街市里,皆而扫除以华香从之。
”(15, 396c①)例中“街市里”为三词同义并列,均指城市之交通要道,结构尚未凝固,但作为“街市”语源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进行交易活动的场所本来就是通往各方的交通要道。
到西晋时期,“街市”就已经凝固成词了:西晋竺法护译《大宝积经》卷16:“见城中街市成就是三地,见游戏处成就是四地。
佛教简介及重点词汇翻译
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之后,通过与中国本土宗教儒教和道教的思想融合,得以中国化,并与儒教和道教并立,号称“三教”。
因此,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甚至对中国历史、政治和经济都有深刻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佛教文化.
1.佛教术语
佛教术语源于梵语,欧洲学者为了研究佛教史和印度史,已将梵文变为拉丁化的梵文,很多梵文已进入英语词汇,为英语国家的佛教徒和佛学研究人员所熟知。
在翻译佛教神祗的名字时,不可按中文读音来翻译,而要还原成拉丁化的梵文音译。
“文殊”来自于梵语的名称“Manjusri”,是佛教传入中国时,为了易于中国人接受而采用意译来解释菩萨名称的含义。
如果在英译中仍使用汉语拼音“Wen-shu”,就会因译名不统一而引起理解的偏差。
翻译此类佛教术语时,应采用梵语发音转化而来的英语词汇,如普贤—Samantabadra、毗卢—Vairocana、观音—Avalokitesvara。
早期汉译佛经与中古汉语词语溯源
僧 人 习静修 行之处 。《 大词 典 》 见书 为南朝宋 始
最多 、 源流并重 、 词语溯 源 成就 最 大 的一部 权威 性 的 语文辞 书 。本 文拟 以《 大词典 》 见书证 为参照 , 用 始 利 早期汉译佛经 和部分 中土文献 , 求某些 中古词语 的 探 较早用例 , 为 中古汉 语词 汇史 研 究提 供 素材 , 以期 同 时揭示早期汉译佛 经对 中古汉语词语 的溯源作用 。
【 弊恶 】
法显译 《 诃僧祗 律 》 四十 :即着臂 钏耳镶 俗人 服 摩 卷 “
饰 , 将 四五人侍 从 而 去 。 唐 慧 立本 、 彦惊 笺 《 又 ” 释 大
慈恩寺 三藏 法师 传 》 五 :衣 服 、 珞 、 卷 “ 璎 耳 、 臂钏 、 宝鬓 、 颈珠 。唐 义净译 《 本 说一 切 有 部 毗奈 耶 》 ” 根 卷 四十八 :时 善续 长 者 有 一 小 女 , 彼 手 战 , “ 见 便脱 臂
我。东晋帛尸梨蜜多罗译 《 ” 佛说灌顶伏魔封印大神 咒经 》 卷一 :游行 山间 , “ 觅好 禅室 。又 卷七 :于时天 ” “
[ 收稿 E期]2 1 一0 一O l oO 5 6 [ 基金项 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 目“ 东晋汉译佛经词 汇研究” 0 J 4 O 9 (8A7O O ) [ 作者简介]曹小 云(9 4 , , 16 一) 男 安徽滁 州人 , 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 , 主要从事中古、 近代汉语词汇语法研究 。
佛教成语分类及部分成语释义
佛教成语分类及部分成语释义作者:蒋珊珊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35期摘要:东汉之后,随着佛教的流传,佛语、佛典、佛偈的大量渗入,与佛教文化有关的成语逐渐传入中国,让汉语中的成语更加丰富,更加五彩斑斓。
在这些成语系统中,根据出处,细分下来,共有七种。
本文将按照这七个类别,结合具体例子逐一阐述,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佛教成语的意思,并从其变迁中感受文化交流的意义。
关键词:佛教成语分类释义成语是长期以来经过千锤百炼和普遍流传的固定的语言形式,它具有音节整齐、结构严密、简洁精辟、意义完整等特点。
汉语成语是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语言精髓之一,是汉语词汇宝库中的璀璨明珠,随着佛教广泛而深入的传播,汉语中的成语也极大地丰富起来。
这些成语,有的来自汉译佛经,有的来自我国佛学家著述的禅宗典籍,根据出处分类,有以下七种:一、含有普及佛教词语,比如“佛”、“法”、“僧”、“和尚”、“菩萨”、“世界”、“众生”、“三昧”、“魔鬼,”、“地狱”等字的成语比如,“佛”字,佛教中的佛指佛陀,意译为觉悟的人,专指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有时也指三世十方一切佛,如过去七佛、燃灯佛、阿弥陀佛、当来弥勒佛等,同时又可以引申为佛像、佛号、佛门、佛经、佛典沸土、佛祖、佛事、佛身、佛法、佛骨等。
含有“佛”字的成语有:佛口心蛇、成佛作祖、一佛出世,二佛涅架、佛头着粪、佛眼相看、佛是金妆,人是衣装、泥多佛大、求神拜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拣佛烧香、纶音佛语、急时抱佛脚、无佛处称尊、佛头加秽、不看僧面看佛面、万家生佛、即心是佛、佛面贴金、求佛求一尊、佛面括金、佛眼佛心、长斋绣佛、千佛名经、不看金面看佛面、呵佛骂祖、见性成佛、多口阿佛、借花献佛、无量寿佛、即心即佛等等。
例如:【佛头着粪】这是禅林用语,指佛像头上附着粪便。
这个典故出自《景德传灯录·卷七》如会禅师(744一823)章所载:故事说,一日,崔相公前往湖南东寺,见鸟雀于佛像头顶上拉屎,便问如会说:“鸟雀还有佛性也无?”即问鸟类是否有佛性。
中古汉译佛经释词两则
略的 B表 示“ 不学” 这 时“ A” 当于“ , 除 相 只有 A 仅 A 。同 / ”
样 的 道 理 ,唯 除 大 海 , 地 不 能 堪 受 ” , 除 A, “ 余 中 “ B不 能 堪
( 东晋法显《 国记》 佛 ) 今诸 大众普共 集此 , 除瞿昙颜 貌端 正, 余无 及此 摩 唯 其 纳者 。 ( 秦 佛 陀 耶 舍 共 竺 佛 念 译 《 说 长 阿 含 经 》 姚 佛 ,
按 : 嘱累” “ 应是 “ 嘱托 , 付” 托 之义 。如: 佛 嘱累汝 , “ 族
姓子 , 姓女 , 族 欲求佛道 , 其有 讲说善权 方便 , 百千里 当往 若
智智。 ; 唐 玄 奘译 《 般 若 波罗 蜜 多经 》,0 p 0 30 ) ”( 大 T 70 2 a9 ;
“ 浮 洲 中 , 诸 龙 住 处 , 除 阿 耨 达 多 龙 王 , 余 诸 龙 受 快 阎 有 唯 其
受学 , 则蒙光 明。 ( ” 西晋 竺法护译 《 慧上菩 萨 问大善 权经》,
T 2O 6 e8 ; 若 有 急 事 , 欲 去 者 , 给粮 食 , 累 行 伴 。 1p 15 1 ) “ 必 应 嘱 ”
乐时 , 有热沙 , 便 堕其身上 。 ( ” 隋阁那崛多译 《 起世 经》 T 1 ,O一
在 同经 异 译 经 中 , 唯 除 ” “ ” “ ” 者 在 异 译 经 中 “ 、唯 、除 三 处 在 同等 的位 置 上 , : 如
唯除一人 贤者 阿难 , 学须陀洹。( 西晋 三藏竺法护译《 光 赞般若波 罗蜜经》 1 8o 4 a2 ," . 17 1 ) 0p罗什译《 摩诃 般 若
因此 三者 在 意 义 上 相 通 。 “ ” 示 一 定 范 围 内 的 排 除 , 除 表 这种 用 法 实 际上 是 对 除 去 的 部 分 和 剩 下 的 部 分 进 行 相 对 取
汉译佛经词语考释四则
汉译佛经词语考释四则冯海燕【摘要】汉译佛经典籍保存了汉语史上大量的新词和新义,对研究汉语词汇史、汉语语义学和编撰语文辞书等,均有重要意义。
经中"收举"、"收摄"、"摄举"、"藏举"等词,有的不见于辞书,有的义项为辞书失载。
这几个词语使用频率较高,因此准确它们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汉译佛经。
【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2页(P73-74)【关键词】汉译佛经;收摄;收举;摄举【作者】冯海燕【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31注:本文写作和修改过程中得到陈榴、王功龙教授和导师康振栋教授的帮助和指导,谨致谢忱。
汉译佛经是中古汉语词汇的重要宝库,其中保留了大量珍贵的语言资料。
而由于历史上汉译佛经数量庞大,语言风格独特,且内容不宜理解,因此以《辞源》《汉语大词典》(简称《大词典》)等对佛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不很充分。
我们不妨以两组词语为例,征引汉译佛经以考其义,旨在补苴拾遗,祈求方家指教。
1.“收摄”在《大词典》中有四个义项:①收捕;②犹管束;③勾取;④收聚。
翻查汉译佛典发现这些义项都与汉译佛经有些用例意义不相吻合。
姚秦竺佛念译《菩萨璎珞经》卷二:“时有五百比丘,闻此虚空无尽之法,即从座起,收摄衣钵,涉道而去。
”同译《出曜经》卷十:“众多比丘见已,入舍卫城乞食,乞食已,收摄衣钵,更正衣服至世尊所。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七:“是时,彼比丘即从坐起,收摄衣钵,飞在虚空,远逝而去。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凡云摄者,皆整饬义”,而“收”有“收集、收聚”义,因此“收摄”即收拾整理,使有条理。
该义项《大词典》失载。
2.“收举”在《大词典》中有三个义项:①收养;②收系弹劾;③荐举任用。
但汉译佛经中不少用例,其意义与这三个义项都不吻合。
东晋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经》卷八:“我闻世尊一时游鞞舍离大林之中,于是世尊过夜,平旦著衣持钵,入鞞舍离城而行乞食,乞食已竟,收举衣钵,澡洗手足,以尼师檀著于肩上,往入林中。
汉译中古佛经词语例释
我 三 衣 粗 素 坏 尽 , 者 今 可 倩 诸 比 丘 为 我 作 贤
衣 。 ( I5 l ) ” 1 2 1 5
音 韵学 上 , 是盛 行 了一千 多年 的古 代汉语 读音 方 它
法 — — 反 切 的 滥 觞 ; 文 字 学 上 ,- 汇 集 了 数 量 众 在 , g 多 的 汉 语 俗 字 ; 语 法 学 上 , 促 进 或 诱 发 了 多 种 在 它 汉 语 构词 法 的产 生 和 发展 。就 汉语 词 汇史 方 面 而
《中 阿 杂 经 》 四 十 八 : 佛 复 告 日 : 以 汝 卷 “ 是 等 以此 要 以 此 沙 门 , 学 沙 门道 迹 。 ( 2 3 当 ” 1I 5f ) 7
献 以 为 旁 证 , 掘 其 中 一 些 未 被 《 语 大 词 典 》 下 发 汉 (
文 简 称 《 典 》 、 佛 学 大 辞 典 》 《 源 》 工 具 书 词 )《 n 辞 、 等 收 录 , 未 见 前 修 时 贤 考 证 过 的 词 语 , 者 工 具 书 也 或 虽 有 收 录 但 佛 经 中 所 见 的 义 项 却 缺 漏 未 收 的 词 语 。这 四部阿含 部 核心经 典 分别是 : 晋瞿 昙僧伽 东 提 婆 译 《 壹 阿 含 经 》 公 元 3 7 )东 晋 瞿 昙 僧 伽 增 ( 9年 、
杨继光
( 漳州师范学院 中文 系, 福建 漳州 3 中古佛经 中阿含部 四部核心经典具有很高的语言研 究价值 , 中出现 了很多新词 新义 和疑难词语 , 其 可 口语词 、 方言词 多, 与佛 陀以争取群众 为 目的的语言政策密切相关 ; 这 第二 , 佛化 汉词 多, 这类词语扩r 大了汉语
远 。 ( ol 3 ) ” 5 3 8I 1
言 , 的 价 值 表 现 在 产 生 了一 大 批 新 词 新 义 , 它 口语 词 的大量 运用 , 进 汉语 词 汇双音 化 , 等 。下 面 , 促 等 笔 者 以汉 译 中古 佛经 中语 料 价值 较 高 同时 前人 研
翻译影响下的汉语词汇——以中国古代佛经汉译为例
翻译影响下的汉语词汇——以中国古代佛经汉译为例发布时间:2021-04-01T09:33:43.07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1期作者:陈甜陈琛李小花[导读] 从汉末到宋初的一千多年间,佛经翻译经历了发展、高潮和衰落,对中国的哲学思想、语言文学、绘画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陈甜陈琛李小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预警学院 430019摘要:从汉末到宋初的一千多年间,佛经翻译经历了发展、高潮和衰落,对中国的哲学思想、语言文学、绘画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语言文学领域,通过转移借词、混合借词、音译借词、翻译借词和新用文化负载词等手段,在现代汉语中留下了印记。
关键词:汉语;词汇;佛经翻译;一、中国古代的佛经翻译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公元前六至五世纪的印度。
公元前三世纪,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派遣僧徒出国传教,促成了这一世界性宗教的繁荣。
中国历史上,汉代前的布教活动无法考证,遂将传入时间定为汉代。
魏晋南北朝,随着民族迁徙和进一步融合,形成了佛经翻译的第一个高潮。
唐朝,中国的佛教体系渐趋成熟,佛经翻译空前鼎盛。
宋朝后,佛经翻译逐渐衰落。
纵观历史,佛经翻译对中国的哲学思想、语言文学、绘画艺术等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语言文学领域,起到了扩大中文词汇、扩充语法结构、发展音韵学和反切法、丰富修辞手法以及为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提供素材的作用。
二、佛经翻译方法对于汉语词汇的丰富佛教典籍多由梵语著成,和汉语差异巨大;翻译过程中,大量新的汉语词汇得以产生。
从借用方式而言,主要可分为转移借词、混合借词、音译借词、翻译借词和新出现的文化负载词五类。
(一)转移借词转移借词是赋予原有的汉语词汇梵语新意,即“汉词佛意”,从而扩大汉语词汇的原有词义。
“功德”一词,语出《礼记·王制》“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原指“功业与德行”。
在汉乐府《安世房之歌》“君臣男女,有功德者,靡不褒扬”一句中,“功德”仍被拆成两字单独理解。
但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中,它被视为一个不可拆分的词,“多泛指念佛、诵经、布施等佛事”——此义项便是由佛教典籍《大乘义章·十功德义三门分别》中的“功谓功能,能破生死,能得涅槃,能度众生,名之为功。
佛学常见辞汇
佛学常见辞汇一灭一地一异一灯一时一明一持一衲一食一谛一智一路一化一化五味之教一心一心三观一心三惑一心三智一心不乱一心归命一心合掌一心称名一业一业所感一如一如顿证一行一行三昧一实一实观一实乘一实相一实相印一实无相一实圆宗一实圆乘一实圆顿一念一念万年一念三千一念不生一念业成一念随喜一念相应一念相应慧一法一法句一法印一法妙一法界一法界心一空一空一切空一刹一刹那一相一相智一相三昧一相法门一乘一乘经一乘之机一乘菩提一乘圆教一乘究竟教一乘显性教一夏一夏九旬一真一真地一真如一真法界一真无为一真一切真一期一期无常一体一体三宝一体三身自性佛一道一道法门一小劫一中劫一中一切中一大劫一大车一大事因缘一日经一日三时一代教一代五时佛法一佛土一佛乘一佛世界一佛净土一切智一切智人一切智句一切智地一切智忍一切智者一切智相一切智智一切智藏一切智无所畏一切时一切经一切法一切法第一彼岸一切如来一切如来决定印一切诸佛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一切诸佛秘藏之法一切诸法一切有为一切有部一切有情一切万法一切义成一切世间一切种识一切种智一切唯心造一三昧一回忌一合相一说部一音教一弹指一微尘一转语一阐提一阐提迦一来向一来果一即三一即六一即十一即一切一九之生一九之教一月三身一四天下一四句偈一字三礼一字不说一尘不染一尘法界一处四见一超直入一锤便成一境三谛一莲托生一生补处一生入妙觉一假一切假一位一切位一断一切断一多相容不同门二入二力二义二凡二土二门二心二见二业二众二光二因二如二执二行二衣二观二余二利二序二忍二戒二护二报二求二证二识二身二际二和二明二果二苦二修二受二持二觉二语二食二乘二悟二根二流二教二谛二惑二智二答二道二罪二障二漏二德二檀二藏二世二世间二边二边三际二边中间无碍二足二足尊二空二空观二空真如二禅二禅天二无记二无我二无我智二无常二色身二应身二我见二我执二法身二胁士二皈戒二烦恼二真如二般若二解脱二种戒二种证二种施二种爱二种病二种三宝二种心相二种比丘二种世间二种出家二种布施二种生死二种因果二种自在二种佛土二种佛境二种声闻二种我见二种供养二种罗汉二种涅槃二种般若二种资粮二种寂静二种清净二种精进二种菩萨二种菩萨身二种菩提心二十部二十犍度二十二根二十五有二十五神二十五菩萨二十八天二十八部众二百五十戒七大七众七华七有七识七使七宗七空七垢七逆七趣七聚七支七支戒七佛七佛八菩萨七宝七宝狱七贤七贤七圣七证师七叶岩七圣财七圣觉七转识七金山七法财七法不可避七方便七加行七觉分七七斋七遮罪七种语七种辩七种无上七种布施七种不净七种忏悔心七重金山七常住果七菩提分七等觉支七陀罗尼七十五法七见二疑二无明八天八寒地狱八热地狱八会八邪八弃八味八宗八定八念八法八苦八轮八觉八迷八重八音八倒八海八难八智八堕八辈八教八梵八触八慢八遮八缠八辩八魔八圆八段八段五篇八相八相成道八大八大龙王八大地狱八大明王八大菩萨八大自在我八不八不净八不中观八不中道八海八难八智八堕八辈八教八梵八秽八慢八遮八缠八辩八魔八圆八段八段五篇八相八相成道八大八大龙王八大地狱八大明王八大菩萨八大自在我八不八不净八不中观八不中道八不正观八不显实八风八世风八圣八圣道八正道八忍八忍八智八识田八识心王八识体一八识体别八识二无我八戒八戒斋八戒斋八种胜法八分斋戒八种施八种谬八种法八种胜法八种别解脱戒八背舍八除入八胜处八部众八部鬼众八福田八福生处八灾患八妄想八游行八句义八支斋八变化八中洲八神变八颠倒八惟无八解脱八叶印八叶院八叶中尊八叶中台八叶莲台八叶莲花八叶肉团心八位胎藏八寒八热八功德水八功德水想八十种好八十诵律八十一品思惑八十八佛八十八品见惑八万法门八万法藏八万细行八万威仪八万四千八万四千病八万四千光明八万四千尘劳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相好九众九识九恼九经九界九结九病九莲九难九想九僧九漏九横九辩九有九有情居九世九世间九地九地九品之惑九品九品行业九品净土九品觉王九品莲台九无学九华山九净肉九类生九种大禅九因一果九山八海九次第定九显一密九十六术九十六种外道十心十王十见十业十号十师十利十忍十戒十身十使十恩十恶十缠十障十智十佛十圣十德十魔十苦十轮十念十念处十念往生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地心十力十力明十方十方刹十方净土十方业普现色身十因十因十果十习因十如十如是十如来地十来十来偈十夜十夜念诵十善十善巧十善戒十善十恶十善业道十善菩萨十度十度三行十界十界一念十界互具十界权实十界唯心十界一心平等大念十玄十玄门十支论十普门十长养十法行十法界十斋日十烦恼十无二十无碍十无尽戒十无尽藏十甘露王十甘露明十胜行十乘观十重戒十重无明十大愿十大弟子十不二门十不善业十波罗夷十波罗密十种仙十种佛十种自在十种行愿十种观法十种供养十种依果十种智力十种智明十种众生十种不净十种现益十种善知识十种方便十种方便戒十种方便学处十种有依行轮十遍处定十发趣心十金刚心十金刚心向果十个量等身十万亿佛土十莲华藏世界十一位十一想十一苦法十一切处十一遍使十一遍行惑十二入十二支十二处十二地十二光佛十二因缘十二有支十二行相十二行法轮十二法入十二重城十二无为十二门禅十二分教十二头陀十二真如十二部经十二缘门十二缘起十二愿王十四根十六心十六行十六行相十六观门十六神我十六知见十六罗汉十六游增地狱十八天十八界十八空十八罗汉十八层地狱十八不共法人人天人见人执人道人身人空人空观人非人人我见人我执人师子人无我人无我智入入心入空入信入圣入灭入观入世入世法入法界入我我入入住出三心了生了因了悟了义了义经刀途力忍力波罗密三力三土三心三火三光三印三多三有三行三衣三观三达三余三忍三戒三报三灾三识三味三和三学三性三明三果三武三苦三举三修三受三垢三施三毒三衍三觉三语三根三途三病三难三教三断三尊三际三使三智三禅三缘三道三量三想三照三福三缚三障三境三漏三疑三德三慧三檀三乐三大三大部三大阿僧祇劫三阿僧祇劫三分三分别三支三支比量三车三车家三世间三世佛母三世觉母三世诸佛三世不可得三世无障碍智戒三业三业供养三业相应三皈三归三归五戒三因三因三果三因佛性三论三论宗三佛三佛土三佛子三佛身三佛性三佛语三身三身三德三身如来三身佛性三身寿命三宝三宝藏三法三法印三法身三法轮三法无差三祇三祇百劫三空三空门三空不空三空观门三空摩地三经三经一论三贤三贤四善根三轮三轮相三轮世界三轮体空三辈三辈九品三昧三昧印三昧佛三昧耶三界三界眼三界藏三界九地三界八苦三界火宅三界空花三界唯一心三界二十八天三相三相续三种有三种相三种爱三种常三种禅三种三观三种大智三种见惑三种世间三种布施三种回向三种成佛三种圆融三种悔法三种忍行三种身苦三种供养三种念佛三种法相三种律仪三种清净三种菩提三种阐提三种慈悲三种精进三乘三乘教三部三部经三部秘经三密三密加持三密相应三密瑜伽三谛三谛圆融三聚三聚净戒三聚圆戒三摩三摩地三摩半那三摩地法三摩耶道三藏三藏教三藏法师三藏十二部三七日三庄严三自性三具足三净肉三念处三念住三恶道三烦恼三颠倒三能变三般若三资粮三通力三杂染三菩提三三昧三三摩地三不退三不善根三不坚法三不净肉三无为三无性三无差别三无漏学三无漏根三善根三善道三善知识三平等地三平等观三平等戒三时教三时业三时年限三一二乘三十二相三十三身三十五佛三十六鬼三十七道品三十七菩提分法三千三千净行三千实相三千性相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转法轮三生成佛三长斋月三会说法三周说法三品忏悔三解脱门三摩三耶三佛三耶三菩三藐三佛陀三藐三菩提大大士大心大咒大空大身大劫大姊大我大戒大种大雄大师大德大千大千世界大定大定智悲大觉大觉母大乘大乘心大乘戒大乘宗大乘法大乘经大乘教大乘三藏大乘始教大乘终教大乘结集大慈大慈尊大慈大悲大悲大悲咒大悲菩萨大悲阐提大悲三念住大人相大沙门大比丘大众部大三灾大菩提大菩萨大妄语大宝积大明咒大法雨大法鼓大法螺大势至大寂定大恶象大涅槃大摄受大度师大施主大藏经大灌顶大方等大方广大方广佛大地法大地善法大梵天大梵天王大圆觉大圆镜智大海众大海印大海十相大海八不思议大小二乘大小互入大白牛车大自在天大阴界入大日三部大日如来大事因缘大恩教主大般涅槃大随烦恼大善知识大施无畏者大烦恼地法大不善地法小机小劫小根小乘小乘戒小乘法小乘经小乘涅槃与大乘涅槃小三灾小随烦恼小烦恼地法上人上方上乘上座上根上慢上界上界天上二界上求下化下方下地下乘下根乞士乞食万万字万行万劫万境万法一如万法无滞万法唯识万德洪名子断子缚女天女僧女居士女六欲习气习性习种性凡夫凡愚凡小凡小八倒凡圣一如凡圣同居士口四口定口轮口密口业口业供养尸城尸弃佛尸罗尸罗不清净尸罗波罗蜜千手千手经千手真言千手神咒千手观音千手二十八部千如千如是千佛千佛名经千部论师千辐轮相己证己身弥陀唯心净土工巧明已今当已知根已达大德义净马鸣马头观音广长舌广长轮相广博身如来丈六应身飞行皇帝飞花落叶木鱼公案太虚反忍手印心心王心光心马心冰心印心地心师心灯心行心观心田心空心作心戒心证心识心咒心宗心波心经心垢心要心香心乘心珠心通心智心缘心量心源心猿心缚心心心心数心所心所有法心佛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心性心性三千心法心法身心相心相应行心行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心解脱心意识心生灭门心用四分心即是佛心不相应行法中有中观中劫中谛中尊中阴中阴身中阴了生中道中道义中道观中道实相中道第一义谛中千世界中后不食中随烦恼开士开会开光开显开荤开悟开眼开演开遮开经偈开山祖师开甘露门开示悟入开三显一开权显实开缘说法开元三大士不定不空不二不二之门不二法门不动不动地不动法不动明王不动如来不生不生断不生不灭不死不死门不退不退土不退地不退转不退菩萨不断光不断常不与取不见举不但中不忏举不还向不还果不净肉不净行不净观不净说法不共业不共法不共无明不共佛法不共般若不住相不住生死不老不死不通忏悔不过中食不清净施不增不减不即不离不变真如不变随缘不可思议不可说不可说不动灭无为不染污无知不相应行法不思议变易生死双运双流仁者仁王仁王会仁王经法仁王菩萨仁波切五力五见五乐五宗五众五尘五行五观五过五忍五没五识五辛五性五家五明五法五苦五受五品五祖五结五衍五觉五食五悔五悭五痛五烧五衰五通五欲五盖五眼五惑五葬五障五境五智五大五大龙王五大使者五大明王五阴五阴魔五阴世间五阴盛苦五位五位百法五戒五戒法五戒二十五神五时五时八教五时说法五味五味禅五轮五轮际五浊五浊恶世五浊增时五逆五逆罪五乘五乘齐入五恶五恶趣五根五根本五教五教十宗五蕴五蕴非有五蕴皆空五趣五趣地五趣杂居地五部五部律五部大论五部秘经五部般若五部禅经五部灌顶五部大乘经五无间五比丘五台山五正行五杂行五利使五坚固五神通五如来五具足五法藏五百戒五八识五念门五钝使五种禅五净肉五净居天五种衲衣五种说人五种散乱五种不退五种比量五种布施五种邪命五种问难五种供养五种净食五种念诵五种法师五种法身五种甚深五种不应施五种增上缘五类天五类法身五重玄义五重唯识五处供养五家所共五相成身五停心观五俱意识五所依土五分法身五分法身香五十一位五十二位五十三佛五十三参五十八戒五五百年五百大愿五十六亿七千万岁六入六门六即六处六如六妄六尘六舟六因六忍六时六识六物六界六相六祖六衰六贼六通六难六瑞六境六蔽六方六方证明六方护念六大六大观六趣六趣轮转六喻般若六和六和敬六和合众六慧六念六念处六垢六垢法六度六度万行六道六道四生六道轮回六根六根本烦恼六欲六欲天六欲四禅六成就六妙门六斋日六著心六随眠六观法六观音六法戒六种印六种住。
原来汉语中的这些词都来源于佛教
原来汉语中的这些词都来源于佛教
“投机”:彻悟的意思,合乎佛祖的心机谓之投机。
“单刀直入”:禅宗高僧启发学者须直截痛快,不依经论文句,斩尽葛藤(分别杂念),故以单刀直入为喻。
“当头棒喝”:禅门认为佛法不可思议,开口即错,动念即乖。
为了打破学人的迷执,不少禅师用棒,或用喝,作为施教的一种方式。
“天花乱坠”:佛教传说佛祖讲经,感动天神,天上纷纷落下花来。
现形容言谈虚妄、动听而不切实际。
“顽石点头”:指说理透彻,使没有悟性的人也心悦诚服。
“三昧”:佛教用语,梵文“Samādhi”音译词,意为“正定”,即屏绝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门修养之法。
先比喻奥妙之处。
“法宝”:佛教用语,指佛说的法,又指和尚用的衣钵、锡杖等。
“天龙八部”:原为佛教用语,指佛经中常见的“护法神”。
诸天和龙神为八部众的上首,故称。
后被金庸用作书名。
“浮世”:来自佛教用语,本意指人的生死轮回和人世的虚无飘渺。
日本作为风俗画、版画的名称。
“小品”:本属佛教用语。
鸠摩罗什翻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将较详的二十七卷本称作《大品般若》,较略的十卷本称作《小品般若》。
可见,“小品”与“大品”相对,指佛经的节本。
因其篇幅短小,语言简约,便于诵读和传播,故备受人们的青睐。
“智慧”:梵语般若(Prajna)的意译。
佛教谓超越世俗虚幻的认识,达到把握真理的能力。
“真心”:佛教用语。
谓真实无妄之心。
(文:佚名)。
常用佛教名词英语翻译
常用佛教名词英语翻译究竟菩提心Absolute Bodhi Citta - 完全觉醒、见到现象之空性的心;甘露Amrta (藏文dut tsi) :一种加持物,能帮助心理及生理疾病的复元。
阿罗汉Arhat (藏文Dra Chompa):已净除烦恼障的小乘修行者暨成就者。
他们是完全了悟的声闻或独觉(或称缘觉)圣者。
观音菩萨AvalOkiteSVara (藏文ChenreZig):大悲心本尊,是西藏人最广为修持的本尊,因此被尊为西藏之怙佑者。
观音菩萨的心咒是「嗡嘛呢贝美吽」,六字大明咒或六字明咒。
中阴(藏文Bardo):字义为「介于两者之间」。
中阴总共有六种,一般指的是介于死亡及再度受生之间的状态。
菩提心Bodhi Citta (藏文Chang Chup Sem):义为「开悟或证悟之心」。
菩萨Bodhi SattVa (藏文Chang Chup Sem Pa):义为「展现证悟心者」,亦指为了救度一切众生脱离轮回苦海,而誓愿修持以菩提心为基础的大乘法门及六波罗蜜的修行者。
菩萨戒Bodhi SattVa Vow (藏文Chang Chup Sem Gyi Dong Pa):修行者为了引领一切众生皆成就佛果而誓愿修行并领受的戒。
佛性Buddha Nature (梵文tathagatagarbha,藏文deshin shekpe nying po),又称为「如来藏」:是一切众生皆具有之原始本性。
开悟就是佛性的彰显,因此,佛性往往被称为佛的本质,或开悟的本质。
释迦牟尼佛Buddha Sakyamuni (藏文Shakya Tubpa):往往又称为瞿昙佛(Gautama Buddha),指贤劫千佛当中最近出世、住于公元前五百六十三年至四百八十三年间的佛。
法道Buddhist Path (藏文lam):得到正觉或证悟的过程,亦指修行的三种逻辑次第;根、道、果「」中的道。
圆满次第Completion Stage (藏文dzo rim):在金刚乘,禅修有两个阶段: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
佛学词语大全
佛学词语大全
佛学词语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佛学词语:佛:佛教中修行者的最高境界,代表着觉悟和智慧。
法:佛法,指佛陀的教导和佛教的教义。
菩萨:修行成佛的菩萨,具有慈悲和智慧,旨在帮助众生解脱苦难。
涅槃:指解脱生死轮回,达到永恒宁静的境界。
因果:因和果的关系,强调一切事物都有其原因和结果。
无常:世事无常,一切都在变化中,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轮回:生命在生死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修行:通过修行来提升自己的心灵和道德品质。
慈悲:对众生的同情和关爱,以及帮助他们解脱苦难的愿望。
般若:智慧,特别是指洞察事物真相和超越生死的智慧。
正念:专注于当下的思维状态,保持警觉和觉察。
缘起:事物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关系的原理。
业力:行为和思想所产生的力量,影响着个体的命运和未来。
解脱:从痛苦和轮回中解脱出来,达到自由和宁静的境界。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指感知外界的六种感官。
释的拼音_释的组词_释的笔顺_释的意思及诗句大全
释的拼音_释的组词_释的笔顺_释的意思及诗句大全释的拼音_释的组词_释的笔顺_释的意思及诗句大全的详细拼音、笔顺、诗句,觉得有用就收藏了,这里给摘抄给大家学习。
释的拼音,释的组词,释的笔顺,释的意思,释的笔画,释的部首,释的英文,释的成语,释的诗句释的拼音:shì释的笔顺:ノ丶ノ一丨ノ丶フ丶一一丨释的部首:采释的笔画:12释的结构:左右结构释的英文:interprete,elucidate;release释的繁体字:釋釈释的同音字:鈰、莳、、仕、视、適、、埶、謚、耆释的组词:缓释、辩释、审释、释冤、假释、释尊、释教、消释、释例、释藏、释罪、释黻释的成语:解疑释惑、阳儒阴释、冰消雪释、振兵释旅、涣然冰释、解甲释兵、消愁释愦释的意思:一、消除,消散:释疑。
释怨。
涣然冰释(像冰融化了一样,嫌隙和疑虑都完全消除)。
二、解说,说明:解释。
注释。
释文。
释义。
三、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后泛指佛教:释氏。
释教。
释子(和尚)。
释藏(zàng)(佛教经典的总汇,分经、律、论三藏,包括汉译佛经和中国的一些佛教著述)。
释典。
四、放开,放下:释放。
保释。
手不释卷。
释的诗句:一、涣然冰释《苏武慢·运气吞霞》二、释迦不会《偈颂一百零二首》三、释老犹纵横《书感》四、大哉释迦文《释迦出山相赞》五、愁绪满怀无释处《葬花吟》六、道释儒门《满庭芳·道释儒门》七、岩高释迟《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八、释迦自是释迦《偈颂二百零五首》九、觉庾愁都释《念奴娇·念奴玉立》十、对君一笑都释《念奴娇田唐卿,九江人,人品高胜,落笔不》释的拼音_释的组词_释的笔顺_释的意思及诗句大全全部内容,。
汉译佛经常用词语集释
汉译佛经常用词语集释
杨同军
【期刊名称】《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2(022)002
【摘要】汉译佛经不仅为汉语带来了大量的佛教词语,而且创造性地运用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词语。
本文试考释"卧觉"、"周竟"、"壁板"、"旁臣"、"轻毁"、"戏疑"、"正要"诸词以资说明。
【总页数】4页(P35-38)
【作者】杨同军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31
【相关文献】
1.汉译佛经词语考释四则 [J], 冯海燕
2.古代常用时间词语集释 [J], 李嗣Ting
3.试论禅宗语录对汉译佛经语言的改造——以四则禅宗词语为例 [J], 高列过;
4.古代常用时间词语集释 [J], 李嗣颋
5.中古律部汉译佛经词语考释四则 [J], 丁庆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禅宗语录对汉译佛经语言的改造——以四则禅宗词语为例
试论禅宗语录对汉译佛经语言的改造——以四则禅宗词语为
例
高列过
【期刊名称】《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年(卷),期】2016(000)001
【摘要】禅宗语录的诸多词语与汉译佛经有密切联系。
'不立文字''良马见鞭影而行''布发掩泥''稻麻竹苇'四则禅宗词语,源头在汉译佛经,禅师们根据中国本土的实际和汉语的习惯,对各种表述形式进行改造,使之完全'中国化'。
探究禅宗词语产生演变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推进禅宗中国化历程的深入研究。
【总页数】12页(P104-115)
【作者】高列过
【作者单位】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31
【相关文献】
1.唐宋禅宗语录新生疑问词语考察 [J], 张鹏丽
2.禅宗语录词语札记二则 [J], 邓海荣
3.唐宋禅宗语录中疑问词语"何""云何""如何"发展演变考察 [J], 张鹏丽
4.禅宗语录疑难词语考释 [J], 段观宋
5.试论禅宗语录对汉译佛经语言的改造——以四则禅宗词语为例 [J], 高列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