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浅析中日古典园林的异同点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园林异同

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园林异同
制作人:张勇
中国古典园林
日本园林
通过比较分析,一方面发掘这两种风格 所体现的自然之美,揭示两个民族如何感悟 园林,如何再现和表现自然;另一方面通过研 究,学习日本园林的长处,结合中国造园艺术, 为当今中国景观设计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1.造成中日古典园林艺术差异的原因
• 中日地理环境和气候与思想文化差异是造成中日古典 园林艺术差异的外因和内因。地理环境区别是大陆和海岛 的差异,在园林文化上就是山水文化和水岛文化的区别。 • 气候因素的差异决定了两国园林建筑和植物的差异。 中国南北跨度大,北方建筑防寒为主,较厚重;南方建筑通风、 采光为主,较小巧,园林植物也有较大差异。日本属海洋性 气候,温度较高,雨量充沛,树木资源丰富。日本园林建筑用 拉窗和拉门分隔,可以拉开,形成通透的空间。 • 思想的差异上,中国偏于儒,表现为乐天爱人,日本偏于 佛,显示出孤独的禅意和对短暂人生的思考。
4 .造园五大要素的比较
• 4.1 掇山的比较。中国古典园林掇山受蓬 莱模式影响,皇家园林假山形体高大,雄伟;私家园 林玲珑妩媚。日本古典园林中称“筑山”和 “野 筋”。多取材神话中的仙山或自然中的名山,山体 低矮缓和。 • 中国古典园林把山水画理论作为依据,表现山 的峻峭挺拔,创造深山幽谷,洞天府地的意境 。日 本园林追求荒山野丘的趣味。多为须弥山,不是表 现山的形态,而是佛教的思想。土山多模仿自然名 山。
2. 中日两国古典园林发展史
中国园林发展史可以分五个时期,就是萌芽,产生,历经兴盛,成熟, 衰微的过程。 商周秦汉是园林萌芽时期,出现了“囿”、“台”、“园圃”三种 园林雏形。魏晋南北朝是园林的转折时期,佛教传入,玄学兴起及老庄 哲学流行,园林崇尚自然。隋唐是园林发展全盛的时期,园林艺术由自 然山水园向写意山水园过渡。宋元是文人写意山水园的成熟时期,呈 现简远、雅致、天然的艺术风格。创作风格倾向写意,注重意境创造。 明清时期,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江南园林艺术达到高峰。清中 叶到清末园林艺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是中国园林的衰结期,形 式脱离内容倾向。 • 日本园林发展史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飞鸟、奈良时代是中国式 山水园林的泊来期,日本全面吸收中国的园林文化。 平安时期唐文化和佛教仍是主流,但政府已停止派遣遣唐使,注重 发展自己的文化。镰仓、室町时期是佛教禅宗化时期,产生了禅宗园 林,特别是室町末期,产生了日本园林史上杰出的枯山水。桃山时期是 园林的茶道化时期,日本人以朴素、淡泊为尚,创立幽静、幽玄的茶庭。 江户时期是日本园林的综合时期,园林主题和类型丰富多变。

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庭院园林的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庭院园林的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庭院园林的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庭院园林有许多差异,如下所述:
1. 设计理念: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自然与人工的融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日本庭院园林则更加注重简约、抽象和空灵的美感。

2. 布局结构:中国古典园林通常包含山水、湖泊、假山、廊、亭、楼等元素,给人以丰富多样的游览体验。

而日本庭院园林则更为简洁,通常设计成幽静的空间,以花草树木、琉璃瓦片、水景等元素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3. 植物选择: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植物包括花草、乔木、竹子等,追求四季景观的变幻和丰富。

而日本庭院园林则更注重自然元素的简洁和平衡,一些常见的植物包括苔藓、枯木、小型灌木等。

4. 庭院的功能:中国古典园林多用于宴会、游玩、休憩等活动,也常常用于显示主人的地位和社交地位。

而日本庭院园林则更注重提供一个能够供人沉思、冥想以及举办茶道等传统仪式的空间。

5. 装饰元素:中国古典园林善于使用彩绘、雕花、镂空等繁复的装饰元素,赋予庭园以华丽和精美的感觉。

而日本庭院园林则更注重使用简约的素材和形式,以自然材料、石头、木材等为主要材质。

中国古典园林偏重于封建文化的表达与展示,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呈现出的是一种庄重、浓郁的艺术氛围;而日本庭院园林则追求简约、空灵、平和的美感,更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内省与静谧体验。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与特征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与特征

北京颐和园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中国皇家园林气势大、轴线 明、装饰浓。(天坛)
日本的皇家园林气 势弱、中心式、装 饰素。(图为日本桂 离宫)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中国寺院园林风 格不明显,依附 于文人园。(灵 隐寺)
❖ 日本寺院园林风 格明显,独立于 三大园林。(金 阁寺)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中日园林的不同形态、不同历史、不同成就一 直是困惑学术界的问题。两国园林差别很大,其意 境、构成、审美、心理都有差别。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拙政园与龙安寺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第一章
自然环境
—法天则地揭意象
一、地理环境决定园林山水性质
中日于国土环境之上的本质区别在于:大陆与 海岛。两者各成陆地文化与海洋文化。进言之, 即为山水文化与水岛文化之对比,路文化与舟文 化之对比。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 征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是东方园林的两枝奇葩,中 国园林是本源,日本园林是分支。至于为什么日本 园林会朝枯山水会朝茶庭发展,与日本的自然环境 有关系,日本的海、岛、泉、瀑、溪是日本园林存 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园林前进方向的决定因素。 日本文化中的儒道佛三家的不均衡消长也是左右园 林发展的文化因素。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第四章 文化思想
—意在笔先藏深蕴 一 天人关系
造园手法的天人合一.中国园林属于人 工型,是人工之中见自然。
日本园林属于天然型,是自然之中见 人工。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从园林的构成要素和布局特点来看,中国园林 的园林建筑较多,建筑密度较大,表明人力的伟大; 日本园林的园林建筑较少,建筑密度较低,表明人 力的弱小。

(word完整版)中日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比较

(word完整版)中日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比较

中日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比较摘要中国是东方园林乃至世界自然山水园的发源地,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在造园艺术中,产生了自然山水园最成熟的形态-人文山水园。

中国的文化思想和造园技艺对日本园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催生并发展了日本的园林艺术.日本又根据本国地理环境,结合本土文化,结合禅宗文化的美学理念,创造出具有日本特色的“枯山水"和“茶庭”两种形式的园林。

本文将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艺术手法进行比较,不仅仅是分析比较两国园林艺术风格异同,更重要的是借鉴日本园林中优秀的因素,加深对中国园林艺术的认识和了解,根植于传统,面向世界,在吸收和继承中,寻求变革与发展。

对中日两国园林艺术比较认识简述如下1。

意义与目的:一、同属东方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为本源,日本园林为支流。

二、中国园林的传统人文山水园和日本园林的枯山水与茶庭,都是优秀的园林形式,值得研究探讨.三、通过分析比较,加深对中国园林的认识,了解中日园林当中优秀的造园要素.方法与手段:大致分析对比两国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差别,再从中日园林发展史分析两国园林历史渊源。

造园艺术具体从造园五要素置石,理水,掇山,建筑,植物入手,进行分析比较。

2。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通过回顾分析两国园林发展史,我们能够看到两国园林的演变和发展,中国园林艺术对日本园林的影响,以及两国各自的具有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园林最终形成.中日园林造园艺术的差别,主要体现在造园艺术上,通过园林五要素-置石,理水,掇山,建筑,植物具体展现。

通过对每个要素的展开分析比较,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中日园林造园艺术的异同以及各自的优秀品质与特色.园林艺术发展到工业文明的近现代,中国园林发展呈现滞后的状况。

而日本园林在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同时,对民族精神与优秀传统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研究,以及他们对于生态的保护和资源的珍惜这方面的意识,使日本景观设计具有自身特点的场所性、民族气质以及时代性,这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也是本文的现实意义所在。

中日古典园林差异

中日古典园林差异

金阁寺的舟游水面和大面积绿化
台湾林家花园的戏台
上海醉白池
整体绿化偏少
北海道神宫前的洗手池
日本法隆寺主殿和日本塔
材料多为纯木结构
奈良法隆寺干栏式木构
清水寺高架木构
北海沁泉廊
仓浪亭翠玲珑
园林建筑材料有木、砖、石等
大理三塔与宁波天一阁建筑
河南济源济渎庙的济水之源的砖石木土混合建筑
这些做法都是直接与园林的山型、陆型、水型和岛型
有关。 在时代变迁上,园林类型也存在着不同的特点。 具体地表现为:中日古典园林的山水性质是不变的。
山型与陆型园林
水(池)型与岛型园林
在山水系列变迁中,主景的演变过程,在中国古典园林中
是:动植物(殷周)一高台建筑(秦汉)一山水自然本身(魏晋 南北朝)一诗画自然山水(隋唐宋)一诗画天人(元明清)。这 是一条对园林要素审美重点由表及里、由浅至深、由粗到 细的不断深入的过程。审美的客体由前期的写实阶段发展 为后期的写意阶段。主景的变化在日本古典园林则是:动 植物(大和、飞鸟)一中式山水(奈良)一寝殿建筑和佛化岛石 (平安)一池岛和枯山水(镰仓)一纯枯山水(室町)一书院、茶 道、枯山水(桃山)一茶道、枯山水与池岛(江户)。审美的客 体发展是由前期的单一性类型和写实性阶段到后期的综合 性类型和抽象性阶段。
北京圆明园
扬州何园
日本的武家园林——法隆寺外的私家园林和金阁寺 日本战国时代著名的幕府将军、足利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的别墅园林
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
昆明大观楼与长联
依据地域来划分,中国古典园林明显地呈现出南北的特征
和风格,划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而日本 的古典园林南北差异不很显著,所谓的北方园林(东北地 方)、中部园林(新泻至山口和四国)、南方园林(九州地方), 只不过是为了比较方便而进行的划分, 日本园林界倒是没 有严格的这种划分。由此也可见其南北差异之微。

中日传统园林比较-论文

中日传统园林比较-论文

中⽇传统园林⽐较-论⽂中⽇传统园林的⽐较佐佐⼩泽摘要: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园林的起源、特点和类型,同时结合⽇本传统园林,作出不同⽅⾯的对⽐,归纳出中⽇传统园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最后,总结出中⽇传统园林各⾃的优缺点。

关键词:传统、起源、发展、古典、特点、意境、类型、⽐较、优点、缺点1.中国传统园林中国园林的起源:我国的园林艺术,如果从殷、周时代囿的出现算起,⾄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极其⾼超的艺术⽔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园林的⽣成期——夏、商、周、先秦⾄西汉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园林的盛期——隋唐园林成熟前期——宋元明清初园林成熟后期——清中乃⾄清后期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源于⾃然,⾼于⾃然:⼭、⽔、植物是构成⾃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中国古典园林中利⽤这些要素,并对其有意识地改造、调整、加⼯、剪裁,从⽽表现⼀个精炼概括的典型化的⾃然景观。

在⼭的运⽤上,⼴泛采⽤各种造型、纹理进⾏“叠⼭”创造峰、峦、岭、岫、洞、⾕、悬岩、峭壁等景观形象,是真⼭的抽象化和典型的缩移摹写。

在⽔的运⽤上,追求“虽由⼈做,宛⾃天开”。

理⽔上采⽤曲折,港湾港汊⼭⽯点缀,创造天然⽔景风貌。

在园林植物配置上,以树⽊为主调,栽植⽅法不讲求成⾏成列,也⾮随意参差,往往三株五株相映成趣,以少量数⽬的艺术概括⽽表现天然植被的⽓象万千。

(2)建筑美与⾃然美的结合: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不论建筑多寡,性质如何,都与⼭、⽔、花⽊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的结合在⼀起,形成⼀系列风景画⾯。

园林建筑采⽤⽊架结构,空间可实可虚,可隔可透,⾼低错落,因⼭就⽔,⾃由随宜,使建筑⼩空间与⾃然界的⼤空间沟通起来。

(3)诗情画意: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它运⽤各个艺术门之间的内在联系,熔铸诗画艺术于园林之中,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

(4)意境的蕴含:意境是中国艺术的创作和鉴赏⽅⾯的⼀个极重要的美学范畴。

中日园林文化对比

中日园林文化对比

浅析中日园林文化对比摘要: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园林也是历史悠久且博大精深。

而日本园林受中国园林影响很大,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

而日本经过长期的历史过滤与消化,逐步形成了具有日本文化性格特征的园林艺术。

与中国园林在许多方面又有着区别。

关键词:中国园林;日本园林;园林意境;枯山水;差异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之后,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意境。

日本园林虽然受中国影响较深,但也有自己独到之处。

1.中日园林各自的特色1.1中国园林意境特点首先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把“天人合一”思想作为最高标准,“师法自然,融于自然,表现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天人合一”之思想的体现。

“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是园林设计的原则。

“天人合一”思想以崇尚自然为宗旨,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改造自然,表现自然,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园林形态。

其次体现在“山因水活,水随山转”。

中国园林中,山与水在空间上隔相呼应,形成了迂回曲折时宽时窄的流经形态,贯穿于各个景区之间,只有流动着的水,才能给人以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只有活泼泼的水,才能给园林带来流动的气息。

山赋予水以形,水赋予山以活力,山与水的结合给予园林的空间与倒影,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境界美。

山与水的结合,也体现了阴阳调和的宇宙观。

此外,中国园林之中,每件物品,包括树木、花卉、建筑、文字、匾额、刻石都非常地精致,把他们的安置经过艺术处理,既能发挥自己本身的作用(如匾额,增加文化气氛,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又能与周围环境融合,烘托物镜,幻化出意镜。

空间的布置与分割,非常巧妙,在整个园林的意境中处理得非常得体。

中国园林还有一个特色就是“石是园之骨,水是园之脉”。

叠石是园林的骨架,理水是园林的脉绪。

石头坚硬,刚强,有着坚硬的外表;水,忧愁含蓄,给人静谧的感觉,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

同时艺术处理之后,两者相得益彰。

同时坚石、怪石作为骨架能寄托主人的感情。

流水荡漾也能代表主人的情趣。

(完整版)比较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园林的异同-PPT(精)

(完整版)比较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园林的异同-PPT(精)
4.平安时代。此时是日本伟大的时代。相当于中国唐朝后期,五代,宋, 辽,金。平安前期,因战乱而衰弱的晚唐文化对日本吸引力减小,于 是遣唐之次数,人数逐渐减少,直到最后被废止。政治文化也深深影 响着园林。因此,平安时代后期的园林逐渐摆脱了对中国园林的模仿, 完成了和化的影响。
日本园林的发展
(二)日本中世的园林
1.镰仓时代。镰仓前期的政治文化中心仍在京都,园林的设计思想也是 寝殿园林的延续,寺院园林仍是净土园林的延续。镰仓后期武家政治 和动荡社会使人们试图园林尘世的不安,遁入佛门世界,寺院园林大 盛。
2.南北朝时代。此时期是个极度动荡的时代。寺院园林作为战乱时期世 人的避难所而相对稳定,从而成为枯山水的试验场,使枯山水在这一 时期得到了稳固和发展。
战国,王翦向秦始皇“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官僚地主园庭规模巨 大;
秦、汉时帝王御苑 “上林苑”。《三辅黄图》载“武帝初修上林苑, 群臣自远方各献名果异卉三千余种”;这一时期,皇家园林规模巨 大,并开始了大规模的建筑群体修剪和山体改造,是偏于人力的人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二)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
皇家御苑——规模比前减小,向精致化发展,人文气息加重,山水布 局有大地山川的五岳、四海、四渎的象征意义,如:北齐的仙都苑中 村肆、水榭、城堡;
• 私家园林——公卿文人名园别墅也散布于此,最著称的文人园是长安 东南35公里的辋川别业,原为唐诗人宋之问蓝田别墅,经画家王维改 建而成为最著称的规模最大的文人园。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 (四)成熟时期:
• 皇家园林——自元始,明清各代均致力于西苑建设(今日三海),清 初建设的承德避暑山庄,清末的颐和园,园明园。
比较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园林的异同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中日庭院文化是中国和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两国在室内空间设计、景观布局和园林建设方面的共同特色。

尤其在东亚文化圈,庭院文化更是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本文将对中日庭院文化进行比较与研究,探讨两国庭院文化的共同点和差异,从中窥见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影响。

一、中日庭院的共同特点1. 环境布局中日庭院在环境布局上有着相似的特点,都注重自然环境的融合和体现。

中式庭院通常布局简洁,利用山水、假山和池塘来营造自然风景,以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而日式庭院则更注重枯山水和枯木布置,偏向于抽象的表现,强调简洁、自然和抽象的审美意境。

两者都以自然为基础,通过精心布置来表达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2. 氛围营造中日庭院都注重营造一种静谧的氛围,以达到净化心灵的效果。

中国的庭院常常建造回廊、亭子和长廊,将来客引入到室内空间,形成一种隐秘的空间感。

而日本的庭院则多采用天然石材和竹木构件,强调简洁明快的氛围。

不论是中式的古雅雅致,还是日式的朴素清幽,都体现了东方文化中对于清净、淡泊、清静的追求。

3. 建筑风格中日庭院的建筑风格也有所相似。

中式庭院善于利用木材和砖瓦,建造出如诗如画的园林建筑,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承袭和传承。

日式庭院则以榻榻米、和式屏风和藏式拱门为主要建筑形式,更注重对空间和材料的细致处理。

无论是中国的古朴雅致还是日本的简约清幽,庭院建筑都充分展现了东方传统文化的内涵。

二、中日庭院的文化差异1. 设计理念中日庭院在设计理念上有明显的差异。

中国的庭院设计追求“山水之间居之,婉如天人”,强调“山水”、“天人”的完美结合,注重对品味更为直观和直接的表达。

而日本的庭院设计则更注重对“抽象美”和“幻想美”的追求,以弥补个体感知的短板,注重对心灵的超验追求。

2. 艺术表现中日庭院的艺术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

中国庭院追求“意境美”,通过对山水、亭台、花木等元素的组合和布置来营造出婉约宁静的意境美。

日本庭院则更倾向于“干枯美”,通过对局部细节的处理和理性的规范来体现出一种超脱于物质的抽象审美。

浅谈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的异同

浅谈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的异同

课题:浅谈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的异同摘要:通过分析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地理、历史和文化差异,浅谈中日园林之间的异同!本次研究的中心是中日园林的布局异同,他们之间的造园手法差异。

让我们对中日园林之间的差异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正文:中日两国古典园林同属于区别于欧洲和西亚的东方园林体系,日本园林受中国园林影响很大,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

但经过日本长期的历史过滤与消化,逐步形成了具有日本文化性格特征的园林艺术。

与中国园林在许多方面又有着区别.中国和日本古典园林同属于世界三大造园系统(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园林,西亚,欧洲)的东方园林体系。

东方人对大自然的态度是同自然交朋友,在认识、了解自然的基础上向自然索取。

日本园林是在中国园林直接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是中国古代文明在日本园林方面的体现。

然而,日本在受中国文化长期熏染和渗透的过程中,也不断经过自身的历史过滤和消化,逐步形成了具有日本文化性格特征的园林艺术。

下面就两国古典园林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特征作出比较和分析,并就其成因进行探究。

中日两国分属大陆文明和岛国文化。

中国以山水为根本,山为骨,水为血,土为皮,木为毛。

地大物博,材料充足,山体多为整块石材雕刻而成。

国土广大本国的山川水岳本身就大,园林相对较大,多仿景。

而日本以池岛为根本,海为母,岛为家,木为衣。

日本塔多不上人,又国中高楼高阁少,视点低,所以浓缩景观,以适合人的视野。

地少物薄,材料不足,多累石,铺沙。

由于国土面积小,本土景物体量本身就小,使日本园林体量上较小,走向缩景。

中心:从根源上说,中心思想源于《易经》。

儒家哲学不仅以“中庸”为上,而且在环境方位上也也以居中为上。

从庭院的中庭、园林的中海、陈设的中堂,到布局的中轴和中心,“中”字在各个领域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把中的位与德的公和正结合时,就有了坐北朝南的规划思想。

中心思想随《易经》和《中庸》等传入日本后,不仅在城市规划上,讲究中心,而且也应用在园林中。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庭院文化是中日两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中日两国人民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以及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本文将就中日庭院文化进行比较与研究,探讨其异同之处。

中日庭院文化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设计理念的差异。

中式庭院注重“山水意境”的营造,借景造景,通过山水、假山、水池等构件和植被的布置,打造出一种山水风景的效果。

而日式庭院则更加注重“净土意境”,追求极简、舒适的生活体验。

它们通过小桥流水、石径花坛等布置手法,展现了一种平和、宁静的氛围。

二、造景元素的不同。

中式庭院常常使用假山、石头和水池等元素,通过抬高的假山仿佛制造一种山形,以强调山水之间的关系。

而日式庭院则更加简约,使用的元素大多是竹子、树木和小石子等,力求烘托出一种自然、朴素的氛围。

三、空间布局的差异。

中式庭院强调空间的层次感和动线的流畅性。

常常通过回廊、假山和花坛等构件,将整个庭院划分为多个小空间,呈现出错落有致的效果。

而日式庭院则较为简约,空间的布局一般按照规则排列,没有明显的划分,强调整体的和谐。

四、意境的差异。

中式庭院注重的是山水的虚拟,强调具象表现;而日式庭院则更强调的是内心的感受,追求的是一种悠然、自由的境地。

中式庭院常常通过仿真的假山、模拟的山水来打造山水意境;而日式庭院则更强调利用自然元素,通过石子、花卉的搭配创造出一种平和、静谧的感觉。

中式庭院注重对自然景观的模拟和具象表现,强调山水之间的关系;而日式庭院则更注重对情感的表达和内心的体验,强调空间的和谐与自然之美。

一、促进文化交流。

通过对中日庭院文化的比较研究,可以加深中日两国人民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促进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

二、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中日庭院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激发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丰富社会生活。

中日庭院文化的比较与研究不仅可以在学术上丰富人们的知识,也能够在生活中增添美感。

中日园林的异同点

中日园林的异同点

中日园林的异同点
中日园林的异同点主要体现在设计理念、景观元素和空间布局等方面。

一、设计理念:
中园注重意境的体现,追求“山水”为主题的自然景观,强调“造境思想”,追求自然与人为之融合,以山石、湖泊、亭台楼阁等为主要景观元素,通过布局、植物、石雕等方式营造一种沉静、庄重的氛围。

日园注重几何艺术和建筑的规整、对称和精确,注重时间和空间的精确计算与合理利用,注重建筑的表现力和细节的精心处理。

以鲜花、盆景、水池等为主要景观元素,追求精致、纤巧、雅逸的空间布局。

二、景观元素:
中园注重自然景观的展现,强调山水的自然形象。

常用的景观元素有山石、水池、草坪、园林门、廊道、亭台楼阁等。

在布局上以“山、水、路、景、物”为基本要素。

日园注重建筑的规划、修整和利用,强调建筑艺术的表现。

常用的景观元素有建筑、石块、盆景、花卉、水池等。

在布局上追求对称、均衡和序列感。

三、空间布局:
中园布局通常以曲径通幽为主,强调环境的自然与诗意。

布局上常采用弯曲、蜿蜒的小径、回廊、水流等,以追求宁静、幽
深的空间感。

日园布局通常以几何形状为主,强调对称布局和精确计算。

布局上常采用直线、交叉点、对称轴线等,以追求整齐、有序的空间感。

总的来说,中日园林在设计风格、理念和表现手法上有一些差异。

中园以自然景观为主题,追求自然和人的融合,注重自然意境的体现。

而日园以几何美和建筑艺术为主题,追求精致、纤巧的空间布局。

(完整word版)中日园林差异

(完整word版)中日园林差异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站在世界地域文化的高度上,我们不妨把中国和日本的园林进行一个全面的剖析和对比。

这种剖析和对比,必须是全方位的(见中日古典园林比较研究框图),否则只能是片面和缺乏系统的。

所谓全面,就是指要从两国园林的产生发展乃至兴衰得失,从相互影响到分道扬镳的全过程。

所谓系统,就是要在这个历史过程中,进行从园林的自然环境,到园林的类型,再到园林的历史,再到园林的思想,再到园林的手法,最后是园林的游览等方面的比较.这也是遵循从外部到内部,从自然到人文,从理论到操作,从形态到体验的研究步骤。

当然,本文只取古典部分似有些偏颇,但是,只有古典部分才是最能代表中日两国园林的最显著的差异.1 造园环境比较园林环境主要是指园林的国土环境和国民环境。

在这里,国土环境指的是自然地理环境方面,包括地理、气候、自然灾害等方面.在国民环境中,主要的是指国民的自然属性,而不是社会属性。

因为有关社会属性,全部归列于后面的园林文化思想部分再讲述。

通过对比,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古典园林在自然属性方面的不同点非常明显。

从而确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大陆性特征和山性特征,日本古典园林的海岛性特征和水性特征。

由此引发了与此相关的进一步差异:在国土面积上,中大日小,在山水方面,中大日小。

这些不同,反映于园林上即是中国的面积大,规模宏伟,而日本的面积小,规模小巧。

在纬度方面,中国南北跨度大,日本南北跨度小。

这一点反映于园林之上就是中国的南北园林风格差异大,而日本的南北差异小.在气候方面,中国大部分疆域属大陆性气候,日本属于海洋性气候。

在自然灾害方面,中国洪水灾和旱灾等大陆性灾害为主,而日本则以地震、水灾、海啸、台风等海洋性的灾害为多.这些不同,反映在园林上,就是堆山理水,置石植木方面以及建筑的形态方面,也反映了适应大陆和海洋两种不同的地理气候的风格特点。

在国民环境的比较上,我们可以看出,与日本古人相比,中国的古人较为高大,细长比为小,而日本的古人较为矮小,细长比为大。

中日古典园林异同的比较

中日古典园林异同的比较

34艺术论丛中日古典园林异同的比较张芷瑜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中日古典园林均属于东方古典园林体系,经过历史发展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本文通过自然环境,园林类型特点差异的对比,分析造成两国园林差异的原因,对我国园林日后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日本园林;对比一、环境差异中日两国虽同属于东方国家,但在自然环境上却大相径庭。

中国国土面积辽阔,西北为山,东南为海,地形地貌较为丰富。

日本为海岛国家,四面环海,国土面积较小,山地、水面多,平原少。

早期中日园林均以山水为骨架,发展后期形成截然不同的风格。

气候方面,日本地处太平洋,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降雨充沛,温暖且潮湿。

植被种类丰富,甚至连苔藓和蕨类植物都可作为元素参与到造园活动中。

温暖的气候使得日本的建筑均不采用实墙,而以柱,围栏,拉门拉窗等形式来分割空间。

通过拉门拉窗的开合来连通室内外空间。

中国气候情况较为复杂,主要以大陆性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且南北跨度大,使得南北方园林之间还存在差异。

北方园林以防寒为目的形成厚重,庄严的风格。

南方园林则以通风,采光为主。

北方园林植被较少,分布稀疏,以高大乔木和灌木为主。

南方在植物种类和数量上均多余北方。

二、中日不同类型园林的特点差异古典园林主要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宗教园林。

日本园林的早期设计主要借鉴了中国样式,其分类与中国几乎一致。

而后由于日本本土“和风”文化盛行以致园林风格渐渐与中国产生了差异。

自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修建“灵囿”至19世纪末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中国皇家园林已拥有3000多年的历史。

清朝时期皇家园林达到了鼎盛发展。

如:因山构室、朴素典雅的避暑山庄。

西方造园技艺与复层山水结合形成的圆明园等。

皇家园林最大特色在于规模宏大、建筑按等级划分、无不彰显“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权思想。

设计上轴线关系明确且功能多样化,如:狩猎、祭祀、政务、居住、看戏等。

私家园林则多在江南地区,整体面积小、气质清高风雅。

从枯山水庭园看中日古典园林异同

从枯山水庭园看中日古典园林异同

从枯山水庭园看中日古典园林的异同日本古典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庭园之一的就是”枯山水”庭园,它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

顾名思义,枯山水并没有水,是干枯的庭院山水景观,在一些地方,枯山水庭院内甚至排除了草木。

其主要特点,是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

如白砂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雾,石头则可寓意大山、瀑布等等。

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

它同音乐、绘画、文学一样,可表达深沉的哲理,而其中的许多理念便来自禅宗道义,这也与古代大陆文化的传入息息相关。

枯山水庭园的代表作:京都大德寺大仙院、龙安寺庭院、银阁寺庭院、本坊庭院、西芳寺庭院、桂离宫庭院等。

京都的龙安寺方丈南庭更是枯山水庭园的经典之作。

“龙安寺”原是德大寺家的别墅,在德宝2年(1450年),让给了细川胜元,细川胜元死后改为寺院。

龙安寺在持续10年的应仁之乱时被烧毁,细川胜元之子细川政元于长享2年(1488年)重建该寺,宽政9年(1797年)因火灾方丈、佛殿、开山堂等被毁,现在的方丈堂是当时将西源院的方丈改建而成的。

龙安寺的寺名也源自细川家族的历史。

龙是细川家的守护神,为了给飞来的神龙寻觅安息之所,细川胜元将自己所见的这座寺院命名为龙安寺。

龙安寺属日本佛教中禅宗的临济宗寺院,是有大云山之称的名刹。

方丈的前院的枯山水式石庭十分著名。

公元538年的时候,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

13世纪时,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

在日本的廉仓和室町时代,是禅宗在日本最发达的时期,以禅意为原点的枯山水庭院开始深入民心。

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中日古典园林异同的比较

中日古典园林异同的比较

中日古典园林异同的比较作者:张芷瑜来源:《神州·中旬刊》2019年第01期摘要:中日古典园林均属于东方古典园林体系,经过历史发展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本文通过自然环境,园林类型特点差异的对比,分析造成两国园林差异的原因,对我国园林日后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日本园林;对比一、环境差异中日两国虽同属于东方国家,但在自然环境上却大相径庭。

中国国土面积辽阔,西北为山,东南为海,地形地貌较为丰富。

日本为海岛国家,四面环海,国土面积较小,山地、水面多,平原少。

早期中日园林均以山水为骨架,发展后期形成截然不同的风格。

气候方面,日本地处太平洋,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降雨充沛,温暖且潮湿。

植被种类丰富,甚至连苔藓和蕨类植物都可作为元素参与到造园活动中。

温暖的气候使得日本的建筑均不采用实墙,而以柱,围栏,拉门拉窗等形式来分割空间。

通过拉门拉窗的开合来连通室内外空间。

中国气候情况较为复杂,主要以大陆性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且南北跨度大,使得南北方园林之间还存在差异。

北方园林以防寒为目的形成厚重,庄严的风格。

南方园林则以通风,采光为主。

北方园林植被较少,分布稀疏,以高大乔木和灌木为主。

南方在植物种类和数量上均多余北方。

二、中日不同类型园林的特点差异古典园林主要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宗教园林。

日本园林的早期设计主要借鉴了中国样式,其分类与中国几乎一致。

而后由于日本本土“和风”文化盛行以致园林风格渐渐与中国产生了差异。

自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修建“灵囿”至19世纪末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中国皇家园林已拥有3000多年的历史。

清朝时期皇家园林达到了鼎盛发展。

如:因山构室、朴素典雅的避暑山庄。

西方造园技艺与复层山水结合形成的圆明园等。

皇家园林最大特色在于规模宏大、建筑按等级划分、无不彰显“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权思想。

设计上轴线关系明确且功能多样化,如:狩猎、祭祀、政务、居住、看戏等。

私家园林则多在江南地区,整体面积小、气质清高风雅。

简析中日园林的异同

简析中日园林的异同

简析中日园林的异同——以日本六义园为例1:六义园概要六义园位于东京市文京区本驹入6-16-3号,是江户时代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的侍臣柳泽吉保(1658-1714)于1695起历七年时间所创建的。

吉保从小侍奉纲吉,1680年纲吉继任大将军后成为近臣、川越城主和老中格、首席老中、甲府藩主等执掌幕府实权,直至纲吉死后方引退。

六义园是吉保在职时纲吉赠送给他的土地建造起来的庭园。

在吉保死后,园林衰败,曾一度有人修复过,但后来再次荒废,特别是在明知维新期间几乎全部荒废。

明治21年(1888年)被三菱公司创业者岩崎弥太郎买下作为私家别邸。

昭和13年(1938年)弥太郎的长男久弥,将六义园捐赠给了东京市(现东京都),现作为国家指定特别名胜古迹开放。

六义园面积87809平方米,是舟游和回游结合的园林,全园以水池为中心,“一池三山”象征神仙岛。

据说德川纲吉是江户时代学问最深的大将军,柳泽吉保是他的儒学弟子,两人既是君臣又是师徒。

吉保善于歌道,因为《诗经》分六类:赋、比、兴、风、雅、颂为典,于是取名六义园。

又以著名和歌《万叶集》和《古今集》为典,造园中八十八景。

因此,六义园又以文人园林而著名。

受中国古典园林“一池三山”的影响,六义园中岛水中有一处岩岛,又名蓬莱岛。

不仅如此,园中跨越水面的桥梁很多,有田鹤桥、渡月桥、藤浪桥、白鸥桥、千鸟桥、山阴桥等!田鹤桥是连接中岛与东岸的桥,以木为梁架,上铺土覆苔,成为全园最有韵味的桥梁。

2:中日古典园林的异同2.1:类型的比较中国的私家园林以江南文人园林为代表,面积一般较小,文人意味浓厚,山体矮小,水面曲折狭窄,且注重园林的意境之美。

由于日本自镰仓时代到江户时代近千年中都是由将军决执政,故日本的私家园林园以武家园林为主,与中国的文人园林有别,其特点是园林面积大,建筑体量大,彩画多,立石规模也大,园林整体开阔舒朗,在规模和装饰上都胜过皇家园林和宗教园林。

六义园是江户时期的武家园林,较之中国苏州的网师园,其面积更大,建筑更少,水面更开阔,自然意味更重。

浅析中日古典园林景观的差异

浅析中日古典园林景观的差异

有山林之趣的 宅园,作 为日常聚会 、游憩 、宴客和居住的场所 。
河溪瀑的流水和沼泽湖海的静水这两方面 而漂 浮于 海洋中的
时期呈现 出诸家争鸣 、思想活跃的局面 思想的解放也促进 了


中 日古典园林景观的发展
艺术领域的开拓 ,给 园林建筑 以很大的影响 ,使造 园活动在 民
中国古典 园林历史悠久 ,在五 千年 的历 史长 河中留下了深 间 普 及 并 升 华 到 艺 术 创 作 的 境 界 。 这 是 中国 古 典 园 林 发 展 史 上
城 : 3. 制 宜 不 任 意 抄 袭 、不 矫 揉 造 作 。在 造 型 、材质 、色 彩 与 细 部 设 初 见 者 们 对 于 它 的整 体 感 。 市 街 具 是 我 们 展 示 自己 的 窗 1 是 计 上 采 用 较 有 特 色 的 处 理 ,这 是 做 好 街 具 的 第 一 步 二 是 善 。每 一 种 街 道 家具 都 有 其 功 能 上 的 需 求 ,因 此 在 规 划 设 计 上 ,要做 好 并 发 挥 它最 大 的功 能 需 求 ,也 要 适 应 环 境 气
的辉煌成就 ,对世界 园林 的发展做 出了卓越 贡献 。
中 国 古 典 园 林 的 发展 可 以 分 为 五 个 时 期 :生 成 期 、转 折 期 、 成 熟 期 、全 盛 期 和 集 盛 期 。
更是 开 创 了 历史 上一 个 意 气风 发 、 勇于 开 拓 和 充 满 活 力 的全 盛 时代 。此 时 的 中 国传 统 文 化显 示 了 其 闳放 的风 度 和 旺盛 的 生命 力. 园林 的发 展 也 相 应 地 进 入 了成 熟 期 . 为一 个 园林 体 系 , 作 其
观 赏 功 能 .宫苑 建筑 由 “ 块 美 ”转 为 “ 构 美 ” 团 结 。魏 晋 南 北 朝 市 的商 业 经 济 空 前 繁 荣 ,园林 的发 展 也 由成 熟期 而升 华 到 富 于

浅析中日古典园林的异同点

浅析中日古典园林的异同点

浅析中日古典园林的异同点以苏州的沧浪亭和龙安寺方丈庭园为例摘要:中日古典园林和日本古典园林均为东方两颗璀璨的明珠,他们都崇尚自然之美,意境之美。

然而由于中日两国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人文精神上的不同导致两国园林各有千秋。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苏州四大名园之首的沧浪亭和日本龙安寺庭园庭院,剖析中日两国在造园手法,造园思想,创意布局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以便我们更好学习和利用造景的技巧,继承古代造园师智慧。

关键词:中国园林日本园林异同点沧浪亭龙安寺方丈庭院0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景观领域越来越被人们关注,景观一词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然而随着各种景观形式的出现,作为原始的、代表劳动人们智慧的古典园林,却逐渐被人们遗忘。

尤其在中国,古典园林曾经在世界园林史上独领风骚,备受关注。

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辉煌成就的当属苏州四大园林。

中国与日本一水相隔,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当然在园林领域,日本园林在很多方面也师从中国。

日本园林中具有代表的枯山水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上存在很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沧浪亭是苏州现存最早的园林景观,最古老的园林景观,位于苏州市城南。

沧浪亭最初为北宋诗人苏舜钦官场是失意后所作。

后屡易其主,清同治重建,遂成现状。

“沧浪胜迹”坊耸立西部水岸边,坊测沿池北岸,种植碧桃垂柳,树荫下石凳成排,可供游人观景。

沧浪亭虽不能成为中国园林的唯一最美,却也可以称得上最美之一,能够很好的成为代表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之作。

龙安寺方丈庭院和大德寺大仙院庭院是日本枯山水的双壁。

龙安寺位于京都市右京区,其方丈庭院建于1499年,设计者是相阿弥。

方丈庭院是以极度抽象的构图,最简洁的材料——15块石头、满庭的细沙及低矮的围墙勾画出一幅苍凉孤寂、象征万顷海洋的永恒图景。

东西长25m,南北宽11m。

历来对此院的解释是见仁见智。

图1 沧浪亭平面图武夷山水濂洞寺庙园林1 水的运用1.1中国园林中的水中国园林园林注重“堆山理水”,水在中国园林中成了不可或缺的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日古典园林的异同点以苏州的沧浪亭和龙安寺方丈庭园为例摘要:中日古典园林和日本古典园林均为东方两颗璀璨的明珠,他们都崇尚自然之美,意境之美。

然而由于中日两国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人文精神上的不同导致两国园林各有千秋。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苏州四大名园之首的沧浪亭和日本龙安寺庭园庭院,剖析中日两国在造园手法,造园思想,创意布局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以便我们更好学习和利用造景的技巧,继承古代造园师智慧。

关键词:中国园林日本园林异同点沧浪亭龙安寺方丈庭院0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景观领域越来越被人们关注,景观一词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然而随着各种景观形式的出现,作为原始的、代表劳动人们智慧的古典园林,却逐渐被人们遗忘。

尤其在中国,古典园林曾经在世界园林史上独领风骚,备受关注。

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辉煌成就的当属苏州四大园林。

中国与日本一水相隔,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当然在园林领域,日本园林在很多方面也师从中国。

日本园林中具有代表的枯山水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上存在很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沧浪亭是苏州现存最早的园林景观,最古老的园林景观,位于苏州市城南。

沧浪亭最初为北宋诗人苏舜钦官场是失意后所作。

后屡易其主,清同治重建,遂成现状。

“沧浪胜迹”坊耸立西部水岸边,坊测沿池北岸,种植碧桃垂柳,树荫下石凳成排,可供游人观景。

沧浪亭虽不能成为中国园林的唯一最美,却也可以称得上最美之一,能够很好的成为代表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之作。

龙安寺方丈庭院和大德寺大仙院庭院是日本枯山水的双壁。

龙安寺位于京都市右京区,其方丈庭院建于1499年,设计者是相阿弥。

方丈庭院是以极度抽象的构图,最简洁的材料——15块石头、满庭的细沙及低矮的围墙勾画出一幅苍凉孤寂、象征万顷海洋的永恒图景。

东西长25m,南北宽11m。

历来对此院的解释是见仁见智。

图1 沧浪亭平面图武夷山水濂洞寺庙园林1 水的运用1.1中国园林中的水中国园林园林注重“堆山理水”,水在中国园林中成了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水的营造上多采用动静结合,动态的水有小溪流水,山涧跌水,瀑布等形式。

小溪流水使园林充满活动力,营造了热闹的气氛;山涧跌水使园林具有声乐感,使游人心旷神怡,活跃游人心灵;瀑布则向人们展示大自然的强大力量,看到尺度巨大的瀑布,对大自然的崇敬之心油然而生。

静态的水具有幽深凝重,平远开阔的感觉。

一片静水犹如一位智者启迪人的思想,引发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思考;静态的水还可以造成美丽的倒影,丰富了空间视觉感受。

辽阔的天空、美丽的植被在水中另有一番韵味。

沧浪亭中的水主要以静水为主,广阔的湖面能使人浮想联翩,或对人生的思考。

园外一泓葑溪水,让园内的景物看起来似隔非隔,远远望去,琦上林木森森,深远空灵,具有古朴清旷的风格特征。

而园里园外这道似隔非隔的溪水的作用就构成了苏舜钦精神上的一道屏障,起到了“隔尘”、“隔凡”的作用。

这种以水代替园林高墙的做法是他的独创,使得隔岸的景色更增添诗的意境。

1.2 日本园林中的水日本的枯山水庭院中的水则是抽象的,正如其名“枯山水”。

造园者采用细碎的沙粒为元素,塑造了一片白沙的世界,中间用大的石块点缀,象征着在一片大海和其中的小岛。

而用细沙塑造的直线和曲线象征着海中的一层层波浪。

虽没有水的元素,却出现了一片大海的广阔景观。

龙源院庭园较好的阐释了枯山水庭院的理水布局白沙表现了空灵的意境。

其中大的石块为散点的运用,可以增加环境的自由活泼感;曲线串联个点不至于是布局过于散乱。

它对组群、平衡、运动和韵律等充分权衡,其总体布局相对协调,以至于稍微移动某一块石便会破坏该庭园的整体效果。

龙源院庭园通过巧妙地运用尺度和透视感,用岩石和沙砾营造出一条"河道"。

这里的主石,或直立如屏风,或交错如门扇,或层叠如台阶,其理石技艺精湛,当观者远眺时,分明能感觉到"水"在高耸的峭壁间流淌,在低浅的桥下奔流。

1.3 影响水运用的哲学思想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来源于道家学说,强调“师法自然”,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表现为,崇尚山水,沉醉于自然山水之间,到达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的境界:具体表现为:第一,中国园林从来没有间断过对自然山水的崇尚,园林审美的自然观是道家的总结。

第二,园林在原生自然和人工自然之间反复历程,一直是在自然中人工创作和人工中自然模仿之间,不间断的以自然为母体进行造园。

第三,园林中塑造的令人沉思的景观亦是道家思想的表现。

道家主张淡泊名利,隐匿于山水之间。

日本园林受佛教影响较为深刻,日本的枯山水园林正是在佛教传入后而产生的新型园林。

佛教主张“悟”的思想。

因此在造园上没有采用真实的表现物,例如前面所讲的用西沙和石块表现水的景象,正是去启迪人们去思索造园者所要表达的内涵。

观赏者对园林寓意的理解也会见仁见智,正符合佛家的思想。

2 植物的运用2.1 中国园林上植物的运用中国古典园林除了堆山理水之外,一个重要元素就是植物的运用。

植物的运用主要是体现在植物的种类、形状、高度、色彩等方面的协调搭配。

在同一个园林中不同的景点,植物的种类不同,主要是考虑去塑造不同季节的景色,不致使某一季节比较单调;形状的选择使园林比较活泼,富于变化;高度是对视线的影响,或可以使人们看到丰富的景观,或可以实现“障景”手法的运用;色彩则是从人的心理舒适度方面,力求达到“统一中求变化”的效果,既有对比又可以突出视觉重点。

植物还有其他方面的效果:观赏性,烘托主题建筑,柔化建筑轮廓等。

沧浪亭中植物和中国其他园林大致相同,四季均有花开,还有形形色色长青长绿植物。

可以使园林在四季均具有可观赏性。

2.2 日本园林植物运用枯山水庭院运用植物较少,具有抽象意义,用苔藓比作森林,其他仅有的树种也是如常绿树等静止不变的元素,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日本枯山水对苔藓类植物植物情有独钟,在乔木灌木方面也只是欣赏植物的外在美,日本喜欢象征长寿的植物和能体现生命意义的植物。

2.3 植物背后的人生观中国人主要喜欢不同颜色和形状的植物,第一,这与中国造园者的坚持达到“步移景异”效果有关,这是历代造园者传承与发扬的金科玉律。

第二,中华文化自古对花情有独钟,花象征着欣欣向荣,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象征着孕育生命。

在表达美好祝愿时,我们总是用花代表。

与中国不同的日本则是对生命的执着,这与他们生活环境有关,生活环境的险恶使他们对生命的无比热爱。

色彩的单一在另一方面也是体现佛家朴素的人生观。

3 游览方式3.1 中国古典园林游览方式中国古典园林游览方式动静结合。

丰富的流线,变化的景观是引导游人前进的动力,中国古典园林强调“步移景异”。

有人要进入其中体味各种变化。

从园林游览上的动静、交通、雅俗、功能、距离、时间等方面上看,中国古典园林表现为偏向于动观性、回游性、雅俗共赏性、可居式、可触式、四时四季游等特点。

3.2 日本园林的游览方式日本枯山水园林强调静态观景,游览路线也比较单一,只在园林旁边提供可以观赏的座位。

它抵制游人的进入以防止破坏。

从园林游览上的动静、交通、雅俗、功能、距离、时间等方面上看,日本古典园林则表现为偏向于静观、、雅俗共赏性、参悟式、敬畏式、四时和秋季游等特点。

3.3 从游览方式看人生态度与日本园林相比,中国园林更强调体验性,亲身感受于其中。

枯山水园林更加强调感悟,用自己的思想去判断,引发人对生命的思考。

从这个层面来看,中国人注重的是生命的过程,而日本则是注重永恒,思想。

4 建筑的比较中国园林建筑式样丰富,皇家讲究对称,私家园林讲求一定变化,门窗花式多、雕刻装饰多,建筑密度较大。

中国园林中亭台楼阁较多,方便人们休息。

园林中建筑有主次之分,亭廊榭穿插于园林中,可以承载不同形式功能的活动,例如议会,书法,棋牌等聚集性活动空间建筑或者廊桥等交通性配套设施。

枯山水庭院可分为私人的和开放的。

私人住户的枯山水庭院的功能相当于私人后花园,所以其建筑形式仅仅局限于住户的房间及其他的配套用房;而对公众开放的如塔院等建筑较为丰富如钓殿,舟屋,石鸟居、石灯笼等。

龙源院庭园作为塔院,主要的建筑是宝塔和禅房。

宝塔上有很多石灯笼5 空间营造上上的比较第一、中国古典园林表现为中轴式和中心式并存,日本园表现为中轴式向中心式发展。

第二、中国古典园林表现为对称,日本园林表现为自由。

第三、中国古典园林是一池三山的创造者,但越到后来越淡化,但是,日本古典园林则是经久不衰,乐此不疲。

第四、中国古典园林的划分偏于实隔和园中园形式,而日本古典园林则偏于虚隔和无园中园形式。

第五、在内容上,中国的偏于复杂的俗家活动和真山真水,而日本的偏于简洁的佛家活动和枯山水;在障景、框景、借景、缩景上,中国古典园林表现为多障景和多框景,日本则偏向于借景与缩景。

6 园林中的美术园林中的美术分为绘画和书法两种。

在绘画方面,中国主要是以散点透视手法的山水画为主,由于名人辈出,所以发展较快。

由于佛家讲求无欲无求,故为数不多的佛画较多的出现在寺庙中,因此佛画在园林中的数量相对较少。

而日本的园林尤其是枯山水很多出现在寺观中,所以枯山水中的园林出现了佛画较多的局面。

不过从绘画内容上,中日两国还是存在一定的相同性的,即他们都崇尚道家的思想和隐士。

在书法方面,中日两国园林中使用书法的位置略有不同,中国的园林建筑中,对联和横幅倍受青睐。

而日本的园林建筑有时因山花处于正立面而把题名书与山画面。

从内容上看,中国书法文气较重,而日本佛味浓重,这与造园者有关:中国的造园者较多为文人如白居易,计成等,而日本以僧人居多。

7 审美分析7.1 沧浪亭之美沧浪亭虽无拙政园的开敞、气派,也无留园的亭台楼阁的鳞次栉比,风清花媚,但沧浪亭古树参天,绿竹摇风,幽静曲折,高筑四望,借景园外,以郊野山水为依托,气质古朴,自然闲雅,为苏州园林之典范佳作。

7.1.1 借景之美沧浪亭中很多景致是通过借景来完成的,最具代表性的是园中的“翠玲珑”。

掩映在中林中的翠玲珑呈曲线形,三房相连,曲子苏舜钦的“秋色入林红暗淡,日光穿竹翠玲珑”诗意。

从室内望去满目流翠,绿意顿生。

7.1.2门洞之美园林中门灵活多变,形式多样,自成一体,增加了园林的乐趣,使人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常见的门形有圆形和方形,也有异样形式,门的使用需要与环境结合,才能有妙笔生花,画龙点睛的效果。

如狮子林中探幽花门,成海棠花瓣形,温雅可人。

沧浪亭中门洞的形制主要有圆形贝叶形、葫芦形、汉宝瓶形、六边形、八边形。

梅花形等形式。

7.1.3 云强、铺地之美游游园读景常常需要感受别出心裁的景致,云墙为隔离园景的必备,往往院内院外,一墙之隔而景色迥异。

云墙以高垣架瓦,犹如龙鳞片片,逶迤盘桓,上下飞舞变化,而墙上树影婆娑,动静相宜,风生化形。

铺地是对园林路径、地面的一种基本装饰。

用碎石、片瓦、鹅卵石、条形砖等材料,花饰任意,图案变化,能够做到“长砌多盘乱石,中庭或宜叠胜,近砌亦可回文”的铺砌效果,可获得视觉的丰富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