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 玛祖卡
对肖邦玛祖卡音乐本体的分析
对肖邦玛祖卡音乐本体的分析佚名【摘要】玛祖卡是肖邦独特的创作领域,从体裁上讲,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活泼、欢乐的色彩为体裁,节奏变化丰富,并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并常有不断反复的短小乐句,陪衬着低音部连续空五度的和声(模仿民间乐器),有一种特别的清新感。
另一种则有较多的城市气息渗入,略带浪漫主义的感伤情调,表情细腻,旋律与和声的处理都比较精致,有时使用半音来进行丰富的调性变化和复调手法,在感情上比较接近于市民阶层多愁善感的音乐。
%Mazurka is Chopin's unique field of creation. It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wo musical forms. One is lively and funny with varied tempos and strong local features. Its genre is the constant repetition of short phrases coupled with bass harmonies characterized by continuous la quints (imitation of folk instruments), which delivers a special feeling of freshness. The other one is penetrated by urban elements with slightly romantic sentiment, delicate expression, sophisticatedly modified melody and harmony. Sometimes, there are rich chromatic tonal changes and polyphonic techniques, which on the emotional level, share relative similarity with the sentimental music enjoyed by the mass.【期刊名称】《东方论坛》【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5页(P121-125)【关键词】肖邦;玛祖卡;音乐本体;个性【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05肖邦(F·Chopin,1810-1849)是著名的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
肖邦玛祖卡作品33之2演奏诠释-最新文档资料
肖邦玛祖卡作品33之2演奏诠释-最新文档资料肖邦玛祖卡作品33之2演奏诠释肖邦的玛祖卡大多篇幅短小,结构简洁,也没有艰深的技巧,但它却属于很难演奏的作品。
华沙第一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就设立了最佳玛祖卡舞曲演奏奖,由此可见玛祖卡作品的特殊地位。
玛祖卡是一种斯拉夫民间舞蹈形式,起源于波兰,多采用民间的曲调,旋律通俗易懂,具有热情活泼的风格。
玛祖卡的节奏是所有舞曲中最复杂的一种,舞者随心所欲,玛祖卡的节奏也相应变幻无穷。
它与其他三拍子音乐的不同之处在于重音的游移不定,这也是玛祖卡最显著的特点。
肖邦创作玛祖卡的音乐灵感来自质朴优美的民间音乐:快速、力度较强、重音位置多变而不规律的马祖尔(Mazu r);平稳舒缓、重音多不在第一拍上的库亚维亚克(Kuja wiak);以及飞快轻盈、重音多在每两小节中的第二小节末拍上的奥别列克(Oberek),这些都是他创作玛祖卡的基础,将这三种舞曲的特点巧妙融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肖邦的玛祖卡舞曲。
他的作品虽然不包含直接引用的民间音乐乐段,却充满着民间歌舞特有的节奏、装饰旋律和调性特点等元素,并加入大量具有肖邦特色的装饰音,使其更加抒情华丽。
目前国内对肖邦玛祖卡的演奏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文本资料的研究。
如:《如何理解和演奏好肖邦的“玛祖卡”舞曲》[1]一文从和声曲式角度研究肖邦玛祖卡的演奏风格。
《肖邦玛祖卡舞曲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2]一文则从肖邦的时代背景和玛祖卡的历史渊源角度来提炼其艺术风格。
近年来,还有一些学者开始针对演奏家的音响版本进行研究。
此种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研究者在宏观上对演奏版本的总体风格及音响特点归纳总结[3];另一种是针对音乐要素速度、力度、乐句等做专题性的研究。
目前针对肖邦玛祖卡的演奏版本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的演奏者风格及音响特点的归纳,因此本文试以霍洛维兹在1993年演奏的肖邦玛祖卡作品33之2为研究对象,试从玛祖卡演奏的难点要素上做具体的分析,论述此曲的演奏诠释。
肖邦马祖卡舞曲Op.17Nr.1及演奏版本比较
4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24波兰不会亡。
自17号作品起,肖邦马祖卡舞曲的结构也更为丰富,作品中的小品规模呈扩大状趋势,是肖邦在巴黎生活早期的作品的创作特征变化的代表之一。
肖邦马祖卡舞曲Op.17 Nr.1是作品组17号中四首钢琴小品的开端之作,是肖邦马祖卡舞曲中少有的自始至终保持着一种舞蹈性格的作品。
与后三首暗淡的情感不同,这首作品的音乐风格热情奔放,整体情绪高亢、积极向上。
作品中两个大调交替进行,为整个作品组奠定了希望的基调,表现了肖邦的内心对祖国革命充满信心与期待。
二、肖邦马祖卡舞曲Op.17 Nr.1创作特征(一)曲式结构肖邦喜用很多独立的插部作为马祖卡舞曲的构成部分。
这部作品降B 大调,与后三首小品大小调的调性转换手法不同,只有大调之间的转换,是带有完全再现的复三部曲式A+B+A`。
其中A 和A’部为单三部曲式,结构为:a+b+a'+b+a',每个乐句都是8小节,a 句和a'句都为降B 大调,b 句为F 大调。
B 部结构为:连接句+c+c’,都是降E 大调,每个乐句为8小节。
(二)旋律特点1.音程跳进以及和弦连接肖邦马祖卡舞曲Op.17 Nr.1这首小品节奏相对明快,舞蹈性强。
肖邦在作品中运用了许多跳进音程及和弦连接的旋律进行,塑造了一幅欢腾的场景,如开头便出现的八度跳进的激昂的手法。
旋律在开始的时候不给任何提前预备,从中音fa 以突强的力度跳至高音fa,直入主题,强烈突出起舞时的顿脚舞步特征。
又如b 乐段进入时采用的七度跳进旋律进行,并将属和弦放置强拍,仿佛是在模仿欢乐的人们在进行马祖尔舞蹈的跺脚跳动作。
A 部其他地方还采用了很多这样的写法,这样的配置既增强了旋律的和声效果,也加强了力度,同时又体现了马祖尔舞蹈的节奏因素。
2.下行音阶式旋律进行此曲通过运用下行的音阶进行来推动旋律的发展。
A 部有很多利用四三拍的节奏律动,在后半拍出现下行音阶式旋律进行,从而推动旋律进行的创作手法,和声音程形态的下行音阶式旋律进行的创作手法,如第3小节是以六度音程的形态出现的下行音阶式旋律进行。
肖邦《C大调玛祖卡》(op.56 no.2)分析
肖邦《C大调玛祖卡》(op.56 no.2)分析肖邦《玛祖卡舞曲》是他把对波兰乡村美的感受和人民质朴的自然情感生活、风俗等种种感触融入到了这种音乐体裁之中,本文主要是从这部小的作品中的节奏与旋律、调式调性、音乐与和声材料、曲式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来进一步探讨肖邦在创作这一题材作品时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并对这首曲子的内部结构的特点有一些自己的见解。
标签:节奏与旋律;调式;织体;和声;曲式一、节奏与旋律肖邦的《C大调玛祖卡》op.56 no.2取材于波兰地方上的民间舞曲,三拍子的典型节奏。
但并不是一般舞曲中“强—弱—弱”的规律,玛祖卡有着变化多样的节奏,有时会强调第二拍和第三拍的重音效果,且多使用附点节奏来体现舞曲所特有的动感。
谱例一:上例①是舞曲的基本节奏型,3/4拍,强—弱—弱的形式,在乐曲中变化成②形式,连音线弱化了后一小节的强拍效果,多变的节奏型,更具丰富与活泼性。
音乐风格是由旋律决定的,这也是构成其音乐风格的主要因素。
肖邦的玛祖卡可以用“精练”二字来形容,其所赋予旋律的跳跃感,更具诗意。
在这部作品中流畅的旋律线体现其歌唱性,乐曲中复调色彩较浓郁,除中部E段使用卡农模仿外,其它地方均使用复调对位的手法写作;且音乐织体结构基本上是以右手旋律、左手和弦伴奏为主。
更为特色的是此作品中大量使用五度音响作为和声背景(后面和声材料中有介绍)。
二、调式变化肖邦玛祖卡舞曲的旋律同民间旋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尤其是在调式运用方面有着的共同点:在波兰民间音乐旋律中,除了常见的大小调式以外,利地亚、弗利几亚等中古调式也是常见的,这些中古调式在肖邦的玛祖卡舞曲中常常巧妙地加以运用,赋予音乐以民间音乐所特有的古朴、清新的气质。
肖邦在玛祖卡的创作中,常把大小调音阶放在一起综合使用,在必要之处进行大小调的布局,增加乐曲的对比度,使乐曲的色彩更加丰富。
在这首曲子中,肖邦不仅使用了大小调的对比,还运用了小二度的调式模进,如下图表:全曲调式以C大调进行,通过a小调再到C利底亚调式后又回到C大调;在中间部分的E段中,#F增四度与还原F纯四度的出现具有调式综合的效果:C利底亚与C伊奥利亚调式的综合,在波兰民间音乐中经常使用的利底亚调式,在这首曲子中得到了体现。
肖邦与希曼诺夫斯基的玛祖卡舞曲对比研究
肖邦与希曼诺夫斯基的玛祖卡舞曲对比研究肖邦与希曼诺夫斯基的玛祖卡舞曲是两位作曲家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代表作品,二者虽然都是玛祖卡舞曲,但是在表现手法、节奏感和曲式结构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对肖邦和希曼诺夫斯基的玛祖卡舞曲进行对比研究。
一、表现手法肖邦的玛祖卡舞曲是一首伴随着浪漫主义色彩的曲子,他以独具匠心的情感和表现手法,诠释了玛祖卡舞曲在节奏和旋律上的特点。
在旋律方面,肖邦采用了充满唯美感的曲调,并在音符中注入了强烈的情感色彩,展现了玛祖卡舞曲强烈的情感表达和个性化的特色。
相比之下,希曼诺夫斯基的玛祖卡舞曲,则更加着重于音乐的技巧性表现和节奏感的刻画。
他采用了更为复杂的音乐结构,注重曲式的变化和音乐特效的呈现,将玛祖卡舞曲的热烈和狂放放大到了极致,体现了他在音乐技术方面的精湛造诣和个性化的创作风格。
二、节奏感从节奏感的角度来看,肖邦的玛祖卡舞曲以强烈的节奏感和鲜明的拍子特点著称。
他在曲子中不断变换音节,使听众感到既熟悉又新奇的节奏,让人无法抗拒其独具魅力的音乐表现。
与此相比,希曼诺夫斯基的玛祖卡舞曲则蕴含着更为丰富多彩的节奏变化,他运用了许多玛祖卡舞曲的常用元素和技巧,在强烈的节奏感和轻快的旋律中,站稳了自己在音乐界的位置。
三、曲式结构肖邦和希曼诺夫斯基的玛祖卡舞曲在曲式结构上同样也有显著的差距。
肖邦的玛祖卡舞曲采用了简单的三段式,旋律曲调明朗易懂,结构清晰简洁,使听众在欣赏的过程中,容易把握音乐的主线和情感表现。
希曼诺夫斯基的玛祖卡舞曲则采用了多段式结构,加强了音乐的层次感和情感色彩的渲染,也是他在曲式建构方面的创新点和突破口。
综上所述,虽然肖邦和希曼诺夫斯基的玛祖卡舞曲,在表现手法、节奏感和曲式结构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它们都是两位音乐大师的代表作,完美地展现了玛祖卡舞曲的独特性和魅力。
无论是在情感表达还是音乐技巧的刻画上,它们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究,领略玛祖卡舞曲这样美妙的音乐形式。
浅析肖邦《a小调玛祖卡舞曲Op17NO4》的创作特征与民族主义精神
浅析肖邦《a小调玛祖卡舞曲Op17 NO.4》的创作特征与民族主义精神 [字体:大中小]浅析肖邦《a小调玛祖卡舞曲Op17 NO.4》的创作特征与民族主义精神一.肖邦的艺术成就以及对玛祖卡舞曲的发展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1810~1849),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最具有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波兰最伟大的民族作曲家和爱国主义音乐家,也是最卓越的钢琴演奏家。
肖邦的创作不仅对波兰19世纪的音乐有着深远影响,而且对欧洲的浪漫派音乐和各个民族乐派的发展都有影响。
肖邦用他具有进步内容和富于独创性的作品大大丰富了浪漫派音乐,从而使波兰的民族音乐文化得到了发展,对整个欧洲音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玛祖卡是肖邦创作中最富有民族气质的作品。
58首玛祖卡展现出这位波兰艺术家丰富的内心世界。
这种体裁来自于民间,充满着浓厚的波兰乡土气息,情感的变化异常迅速而且丰富多样,时而是忧郁、阴沉,时而是光明和欢乐,时而悲哀、沉思,瞬息间又被充满生命活力的激情所代替。
它的本源是以下三种三拍子的民间舞曲,即:快速、力度较强、重音位置多变而不规律的玛祖卡;平稳缓慢、重音多不在第一拍上的库亚维亚克;飞快轻盈、重音多在两小节上的末拍上的奥贝列克。
这三种舞曲的特点往往混合在一起构成肖邦的玛祖卡,结构上多是对称性乐句构成的三段形式,钢琴织体简单朴素。
二.肖邦《a小调玛祖卡舞曲Op17 NO.4》的创作特征玛祖卡舞曲在肖邦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58首玛祖卡展现出这位艺术家丰富的内心世界。
《a小调玛祖卡舞曲Op17NO.4》这首作品是肖邦曾经献给丽娜胡勒帕夫人的一首作品,他采用了肖邦少年时期在乡村亲耳听到的犹太人音乐的旋律与和声,非常富有民族特色,是一首风俗性很强的玛祖卡舞曲,所以这首作品又被称为《小犹太》。
(一)曲式结构作品是一首风俗性很强的作品,乐曲采用三段式,即A-B-A的曲式结构,a 小调,速度轻快活跃,典型的3/4拍节奏,跳跃性的前奏之后拉开的主题的序幕;乐曲到B段时转成了A大调,风格柔和、阴郁;第三段主题再现。
肖邦F大调玛祖卡分析
肖邦F大调玛祖卡分析复三部曲式首部是个小快板,为再现单三部,共分为aba三个部分。
a部分(1-16)即为主题,共分成两个部分,是平行复乐段。
终止式分别是属大调的不完满的完全终止以及完满的完全终止。
其结构比较单一,但是很精巧。
基本是三、六度为主。
其主要节奏是。
小附点的节奏增加舞曲的风格,更加有动感。
一开始便以F的力度出现。
其前两个小节为动机,两小节一组进行下三度模进,其旋律音正好构成F大调的主三和弦。
模进三次后,便做收尾。
这一部分的和声较为稳定,有一些色彩性的点缀,我认为有必要单独拿出来说。
例1中,圈出来的两个地方都是属于小附点的后一拍,通常都被认为是外音,其和声Ⅶ/ⅴ、Ⅶ/Ⅲ,在弱拍上用色彩性的和弦,这是肖邦典型的手法。
例1b部分(17-24)变成了d小调的平行双乐句乐段,这一部分还是承接了上一部分的动机,对比性不大。
和声基本以主属为主。
第一句以ff的力度出来,比第一段的f更加热情洋溢了,第二句则变成了P,形成两句的对比。
最后一小节突强,做半终止,并用延长记号延长,预示着再现部分要出现了。
第三部分是基本再现第一部分,但是却是P的力度出现,与前两个部分形成对比。
以完满的正格终止结束。
首部基本用柱式和弦发展,显得明亮光辉。
中部速度变成了稍微快一点,是降B利第亚调式,平行两乐句乐段。
左手一直保持着主和弦74的音程,一直到结束,前四小节都是左手先出现。
第三小节的第二拍,以及第四小节的第一拍和第三拍出现了重音记号,表现了玛祖卡节奏的强弱多变。
右手旋律音出现还原3,具有利第亚调式风格。
旋律线条呈波浪型,具有流动性。
与首部的柱式和弦成明显对比。
最后一小节,终止时的最后一小节渐慢了,和声为DD7同时也是F大调的D7,终止式为开放的半终止。
这一段带有很强的民间色彩,让人有种置身舞会的感觉。
例2再现部只再现了首部的a部分,基本完全再现,终止式为完满的正格终止。
整首曲子十分明亮,其和声、曲式上并不复杂,主要用的手法就是对比。
玛祖卡OP.33自由节奏与演奏分析
进他的音乐创作中。
以此来表达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
玛祖卡舞曲是以三种波兰民间舞曲分别是玛祖尔、库亚维克、奥别列克为基础进行创作。
玛祖尔:波兰玛索维亚的民间舞蹈,音乐活泼,热情奔放,重音位置多变,任何一拍都可以是重音。
最常见的是落在第二拍上,往往是出现在最高音的那一拍上。
不同阶层的人们都喜欢跳马祖尔,舞蹈期间,大家围成一圈并分散成许多小圈儿,并成双结对地跳起来,领舞会领着第一对,并指挥着其他队伍。
大家的身段随机应变,男人们常常会用脚做出各种变化的花样。
库亚维克:流行于库亚维省的民间舞蹈。
多为小调式,速度缓慢,旋律抒情,常使用三连音和倚音,往往四小节为一个乐句,重音分布固定,严格且均匀。
结构较为均衡,有助于舞者跳出有规律循环圆润的动作,以此来保持舞蹈的节奏。
跳舞时,男女分为两排面对着面,互相用手放在对方腰间双双旋转,起始缓慢之后越来越快。
奥别列克:舞蹈富有激情,有快速的,双人旋转和托举技巧著称。
奥别列克速度快,节奏较为简单,和弦运用较为规律,并以大跳的旋律进行,重音都在第二,第三拍上,其风格多为欢快幽默轻松愉快的状态。
2、玛祖卡创作特征民族性:肖邦将波兰民间音乐通过传统的民间节奏,将其更加具象化地表达在主旋律与和声上的精彩布局中,加上充满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旋律线条。
使得轻盈欢快而华美的舞蹈动作向音乐巧妙地转变过来。
使得玛祖卡舞曲变得十分高贵典雅时髦,被誉为“音乐的珍珠”。
结合了三种民间波兰舞曲进行了创作,半音阶的使用,以及增二度的出现,使用了典型的吉普赛音阶,即带有增二度的七声音阶(1 ♭3 #4 5 ♭6 ♭7 1)以及中古调式。
旋律性:他的作品很少表现出结构感和均衡感,曲式结构更多的依据曲目的题材、作者的情感色彩进行多样化的创作。
大小调混合交替使用,不稳定的调式带来丰富多彩的体验。
他的作品中富含有大量的反复,反复带来强调的意味,但却有略微的变化使得情节的推动。
但有时只用了少量的装饰和变化就给反复增添了不同的韵味。
肖邦玛祖卡舞曲Op.33音乐风格与演奏技法分析
93SONG OF YELLOW RIVER 2022/ 01肖邦玛祖卡舞曲Op.33音乐风格与演奏技法分析陈 晨摘 要:玛祖卡舞曲源于波兰一种独特的音乐舞蹈艺术,其节拍特点突出,曲目多为不同种类的三拍子组成,音乐则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反映了波兰乡土的音乐文化。
玛祖卡音乐舞蹈艺术至今仍被运用于各式各样的音乐创作之中,如众多的芭蕾舞或舞剧中经常会出现玛祖卡的元素,而玛祖卡舞曲最为经典的运用当属被誉为“钢琴诗人”的肖邦所创作的五十余首巴祖卡钢琴曲。
本文将以肖邦玛祖卡舞曲Op.33为研究对象,从肖邦玛祖卡舞曲Op.33四首曲目的音乐风格出发,结合演奏实践论述演奏时的技巧运用。
关键词:肖邦;玛祖卡舞曲;音乐风格;演奏技法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陈晨(1984-),女,硕士研究生,宿迁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
引 言玛祖卡舞曲系列是肖邦创作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创作之一,更可以将其看做是肖邦的标志,在众多以玛祖卡为主题的钢琴作品创作中,肖邦以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赋予了玛祖卡这一古老的元素诗一般的生命。
在肖邦所有玛祖卡作品中,我们除了能够看到他对于玛祖卡元素的精心收集与整理之外,更可以体会到肖邦已经将玛祖卡特有的三拍子运用、变化与发展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作品33号是其系列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而33号的四首作品所涉及的情绪情感十分广泛,既有平淡且内涵丰富升g 小调、C 大调玛祖卡,也有跌宕起伏、情感丰富的D 大调与降b 小调玛祖卡。
这四首作品直至今日仍被广大钢琴专业人士以及钢琴爱好者所青睐。
其中,第二首D 大调玛祖卡更是被后人改编成了声乐作品,这也充足证明了肖邦作品的成功之处。
一、肖邦玛祖卡舞曲Op.33作品介绍肖邦一生共创作过47首玛祖卡舞曲,后经世人整理遗作又出版了11首作品,共计58首。
在这58首作品中,作品33号在流传度以及经典性上与其他作品想比均具有着一定的优势。
肖邦玛祖卡作品33号由四首玛祖卡作品组成,分别为升g 小调、D 大调、C 大调和降b 小调。
肖邦玛祖卡曲式
肖邦玛祖卡曲式引言肖邦玛祖卡曲式是指由波兰作曲家弗雷德里克·肖邦创作的一种特殊的曲式结构,它融合了马祖卡舞曲的活泼节奏和肖邦独特的旋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本文将对肖邦玛祖卡曲式的特点、历史背景和演奏技巧进行全面详细的介绍。
肖邦玛祖卡曲式的特点肖邦玛祖卡曲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快速活泼的节奏:玛祖卡曲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其快速活泼的节奏,通常以4/4拍子为基础,强调每个小节的强拍,给人一种欢快的感觉。
2.简洁明快的旋律:肖邦玛祖卡曲式的旋律通常简洁明快,旋律线条清晰,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肖邦善于运用琶音、三连音等技巧来丰富旋律的表现力。
3.富有波兰民族特色的和声:肖邦玛祖卡曲式的和声常常体现了波兰民族音乐的特色,如使用波兰民间音阶、波兰式转位和波兰式和弦进行等。
4.灵活多变的结构:肖邦玛祖卡曲式的结构常常是多变的,既有简单的二部曲式,也有复杂的三部曲式,甚至还有一些独特的结构形式。
肖邦善于运用变奏、重复和发展等手法来展开曲子,使曲子的结构变得丰富多样。
肖邦玛祖卡曲式的历史背景肖邦玛祖卡曲式的诞生与波兰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19世纪初,波兰处于沙皇俄国的统治之下,波兰人民受到了沉重的压迫和剥削。
在这样的背景下,肖邦以其独特的音乐才华,创作了一系列具有浓郁波兰风情的玛祖卡曲式,通过音乐表达了波兰人民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祖国的热爱。
肖邦的玛祖卡曲式在当时的波兰音乐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赏,成为了波兰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曲子不仅在波兰国内广为传唱,也在国际上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和声誉。
肖邦的玛祖卡曲式对后来的音乐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现代钢琴曲创作的重要范式之一。
肖邦玛祖卡曲式的演奏技巧演奏肖邦玛祖卡曲式需要掌握一些特殊的技巧和表现手法,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演奏技巧:1.快速而准确的手指技巧:肖邦的玛祖卡曲式通常要求演奏者具备快速而准确的手指技巧。
演奏者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和准确性,使得曲子的节奏感和旋律线条更加清晰明快。
简析肖邦《降B大调玛祖卡》(Op.7No.1)
(一)结构 肖邦的玛祖卡创作主要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华沙时期 二是巴黎时期,华沙时期是肖邦玛祖卡创作的早期,其中 作品7号创作于1830—1831年,出版于1832年,献给约翰斯 先生,是他早期创作中最成熟的玛祖卡作品之一,其中第 一首降B大调玛祖卡是他早期作品中最简朴、流传最广的一 曲。 本曲为A-B-A-C-A的回旋曲式,由两个插部和三个主 部构成。结构小巧、精致。主部为三拍子,快速、灵巧, 插部一延续了主部风格,抒情的插部二则神秘浪漫,与主 部形成对比。动感与抒情的音乐风格交叠贯穿始终,淋漓 尽致地展现了波兰人民欢歌畅舞的美好场景,挥洒淳朴、 自然的田园风情。 主部一:1-24小节,bB大调,由两个乐段组成,重复 关系。 A乐段:1-12小节,由两个对比乐句组成,6+6对称结 构,单一调性,主调为bB大调。高音旋律缓缓上行,十六 分休止的使用为音乐增添抑扬顿挫之感,情绪惬意、舒 适。在轻巧的颤音掠过之后,连续三个六度大跳极富张力
回补,但总的来说会在一个固定的时值范围内,在这首玛 祖卡作品中,肖邦就亲自标记了“rubato”的记号(见谱例 2),而在这种稳定节奏中速度自由变化,也是波兰民间舞 曲的一大特色,即节奏随意性即兴性。它影响着肖邦的创 作,也是他日后“弹性节奏”的来源。
三、总结 玛祖卡舞曲自诞生之后一直广为流传,自肖邦这儿更 是发扬光大,肖邦作为一位波兰人,这种民族舞曲深深地 印在他的心里,这是他内心最真实的音乐,也是他对故土 思念最好的表达。有作者说“或许没有其他任何作曲家能 像肖邦那样容易从其作品中被辨认出作者,正是因为肖邦 音乐中的波兰性格。”[3]而这种性格最突出的表现则是玛 祖卡舞曲中的独特节奏,肖邦抓住了这种与众不同节奏风 格,抓住了波兰民间音乐的灵魂,并充分融入自己的音乐 中,鼓舞了波兰人民的斗志,也抒发了他对祖国母亲最真 挚的情感。
波兰民间音乐的瑰宝——肖邦《玛祖卡舞曲》(Op.7 No.1)解析
乐句a ( 卜6 )由动机① ( 第卜3 小节 )和动机② 的三 次呼应组
成,乐句a 。( 7 - 1 0 )由动机① ( 第7 - 8 , J  ̄ 节 )和动机② 的两 次呼应组 成 ,乐句a 。( 1 1 — 1 2 )由动机① ( 第l l 小节 )和动机② 的一次呼应组 成 。如下表所示 ,三 个乐句的小节数分别为6 小节 、4 小节、2 小节 ; 动机①在三 个乐句中分别 占用了3 小节 、2 d , 节、1 小节 ;动机②在三
浪漫 主义抒情色彩 , 曲调细腻 、忧郁 。他的玛祖卡 舞曲结构 以三 段
体 和 回旋 曲式 为 主 。 《 玛 祖 卡 舞 曲》 ( 0 p . 7 N o . 1 )创 作 于 1 8 3 0 - 1 8 3 2 年 ,呈 献 给 约
动机①:
x x l
x
f
动机圆: x | x — I 兰 x — I
二 .微 观结构 原则
( 1 ) 数 列化 的三 分性 结 构
最大 特点是 节奏重音 的灵活多变 ,重 音可 以放在 小节中 的任 何一拍 上 ,从而使节拍 重音与 自然重音相 互交错 ,音 乐律 动灵活且新 颖 。 肖邦 创作的玛祖 卡舞 曲是 他最富波兰 民族性的体裁 ,大致 由两种 类 型组 成,一类取 材波兰 民间音调 ,结 构简洁,节奏 明朗 、轻快 ,具
被誉 为 “ 钢 琴 诗 人 ” 的 波 兰 作 曲家 肖 邦 ( F . F . C h o p i n ,1 8 1 0 —
题 的 回旋 曲 式 ,这 种 创 作 手 法 无 疑 受 到 法 国古 钢 琴 音 乐 作 曲家 库 伯
1 8 4 9 )一 生专注 于 钢琴 音乐 的创作 ,体 裁 形式包 括叙 事 曲 、谐 谑 曲、奏 鸣 曲 、练 习 曲、波 罗乃 兹舞 曲 、玛祖 卡 舞曲 、圆舞 曲、夜
浅析肖邦《b小调玛祖卡舞曲》
浅析肖邦《b小调玛祖卡舞曲》X肖邦一生中共创作了57首玛祖卡舞曲,被美誉为“音乐的珍珠”,是钢琴曲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笔者通过对《b小调玛祖卡舞曲(Op.33No.4)旋律、和声、曲式、节奏等创作技法的分析,进而总结其创作特征,以期窥一斑而见全豹;同时,笔者就玛祖卡舞曲的产生、发展加以论述,以助于研究者、演奏者更好地对肖邦玛祖卡舞曲的深刻把握。
弗雷得里克·肖邦(1810—1849)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
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l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1830年流亡至巴黎并在那里度过了他的一生。
肖邦的创作以钢琴作品为主,涉猎各种舞曲、幻想曲、叙事曲、谐谑曲、前奏曲、练习曲、奏鸣曲等。
他的音乐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树一帜的浪漫抒情风格,激昂雄壮、气势磅礴的旋律,色彩丰富的和声,为欧洲的浪漫主义音乐增添了夺目的光彩,被美誉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
一、玛祖卡舞曲的起源与发展玛祖卡(Mazurka)为波兰的传统舞曲,17世纪由马索维亚(Mazovia)地区传开并盛行于整个波兰。
l8世纪中叶玛祖卡舞曲传至德国及巴黎,19世纪初传入不列颠(Britain),于1830年代成为欧洲上流社会极为流行的社交舞曲。
19世纪中叶为西欧流行玛祖卡的鼎盛时期,玛祖卡从此成为欧洲古典舞蹈体裁的重要一员。
今天我们所说的玛祖卡舞曲有三种形式,其各种形式的名称均以所处的地区而得名。
第一种是慢速度的玛祖卡舞曲(Mazurka),17世纪流行于马索维亚地区,其特点是节拍重音常落在第二拍子或第三拍子,常用的节奏形态为xxXxlXx一和x.XxXlxX一,音乐风格生动活泼具有好斗性;第二种是节奏和缓的库亚维舞曲(Kujawy),由库亚维地区而得名。
风格和玛祖卡舞曲较为接近,节拍重音常落在第二拍子或第三拍子,常用的节奏形态为x.xxxJxxxxx,旋律中较多使用装饰音,富有歌唱性;第三种是轻快的奥别列克舞曲(Oberek),奥别列克舞曲与玛祖卡舞曲一样来自马索维亚地区,节奏与玛祖卡相似,常用节奏形态为xxxxxxlxx~lxxxxxIxXx,最大的特点是速度较快,是一种双人舞,伴随着鞋跟踩踏附点节奏,给人以田园风格。
肖邦玛祖卡曲式
肖邦玛祖卡曲式(原创实用版)目录1.肖邦玛祖卡曲式的概述2.肖邦玛祖卡曲式的特点3.肖邦玛祖卡曲式的历史发展4.肖邦玛祖卡曲式的代表作品5.肖邦玛祖卡曲式在我国的影响和传播正文1.肖邦玛祖卡曲式的概述肖邦玛祖卡曲式,又称为玛祖卡舞曲,源于波兰的一种民间舞曲。
它是波兰音乐的瑰宝,同时也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玛祖卡舞曲在波兰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认为是波兰民族音乐的象征。
2.肖邦玛祖卡曲式的特点肖邦玛祖卡曲式具有独特的音乐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节奏:肖邦玛祖卡曲式的节奏多为三拍子,具有强烈的舞蹈性,给人一种欢快、轻盈的感觉。
(2)旋律:肖邦玛祖卡曲式的旋律富有抒情性,通常采用大量的装饰音,表现出浓厚的波兰民族风格。
(3)和声:肖邦玛祖卡曲式的和声较为简单,多采用主、属、次三和弦,以及一些副属和弦,使音乐更加和谐动听。
3.肖邦玛祖卡曲式的历史发展玛祖卡舞曲最早源于波兰农村,后来逐渐传入城市,成为波兰上层社会社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 19 世纪,玛祖卡舞曲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许多波兰作曲家都曾创作过玛祖卡舞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弗雷德里克·肖邦。
肖邦玛祖卡曲式的发展与肖邦的创作密不可分。
肖邦在玛祖卡舞曲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浪漫主义元素,将其发展成为一种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音乐形式。
在他的作品中,玛祖卡舞曲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既有深沉的悲情,也有欢快的喜悦,体现了肖邦独特的音乐风格。
4.肖邦玛祖卡曲式的代表作品肖邦共创作了 58 首玛祖卡舞曲,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玛祖卡舞曲Op.6 No.1》、《玛祖卡舞曲 Op.33 No.2》等。
这些作品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玛祖卡舞曲的典范之作。
5.肖邦玛祖卡曲式在我国的影响和传播肖邦玛祖卡曲式在我国也具有广泛的影响。
自 20 世纪初以来,随着西方古典音乐的传入,肖邦玛祖卡舞曲逐渐为我国音乐爱好者所熟知。
肖邦玛祖卡OP.59No.1的音乐分析[权威资料]
肖邦玛祖卡OP.59 No.1的音乐分析【摘要】简述肖邦钢琴玛祖卡舞曲的音乐风格特征,对其《a小调玛祖卡舞曲(Op.59No.1)》的曲式结构、调式和声、材料发展、音乐构思等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剖析了作曲家高超的创作技巧与玄妙的艺术构思,以助于研究者、演奏者对肖邦玛祖卡舞曲的准确理解与把握。
【关键词】肖邦;a小调玛祖卡舞曲;音乐分析一、肖邦创作风格与其玛祖卡舞曲的特点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 1810~1849)是浪漫主义时期波兰伟大的音乐家,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
他创作的玛祖卡舞曲和波罗涅兹舞曲在民族性及爱国主义精神和艺术性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其中玛祖卡舞曲是他的作品中最富于波兰民族性的音乐体裁。
他创作的58首玛祖卡被称为波兰的民族魂。
肖邦的玛祖卡舞曲是以三种三拍子波兰民间舞曲(玛祖尔舞曲、奥别列克舞曲、库亚维亚克舞曲)为基础的。
一般来说,速度较快的是玛祖尔或奥别列克舞曲,较慢的是库亚维克舞曲;玛祖尔舞曲特征是生动活泼、重音多变。
奥别列克舞曲欢快活泼,但节奏比玛祖尔平稳得多,重音规则较少出现在第一拍上。
在描述玛祖尔或奥别列克时,音乐文本可能出现vivo、vivace、animato、allegro等文字说明;库亚维克舞曲是一种暗淡阴郁伤感的舞曲,它常用小调式,重音较严格规整,在描述库亚维克舞曲时,音乐文本中可能出现Lento、Allegretto、Andantino、Moderateo、Mesto等文字说明,sotto voce、p、pp等表情术语表示轻声的意思的,都是库亚维克舞曲的标志。
由于肖邦不是刻板地重复民间玛祖卡的节奏,而是混合采用了这三种舞曲的节奏特点和对称性乐句构成的三段体曲式,所以为了对作品风格较好的把握,掌握并判断出舞曲的类型是非常重要的。
二、本作品的结构及各部分构成情况1、《肖邦玛祖卡OP.59 No.1》的音乐分析Op.59 No.1,这部作品作于1845年,是肖邦的晚期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总是在积淀中慢慢平静
《肖邦玛祖卡舞曲集》
Op.7 Nr.1 降B大调 Vivacc
LOGO
目录
作者介绍 歌曲简介
演奏技巧
LOGO
肖邦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 邦(F.F.Chopin 1810─1849),波兰作曲家、 钢琴家,肖邦一生的创作大 多是钢琴曲,被誉为“浪漫 主》
《玛祖卡舞曲》是肖邦另一个独特的创作领域。在 整个钢琴音乐文献中,提起《玛祖卡》,首先想到的 就是肖邦。其他作曲家也有《玛祖卡》。但唯有肖邦 写了大量的、闪耀着特异光彩的《玛祖卡》。在肖邦 本人的作品中,《玛祖卡》也很特殊。一是这批作品, 最具波兰泥土的芳香。另外,这是他较少带有戏剧性、 悲剧性成分的创作领域之一。肖邦的玛祖卡赋予更精 练的旋律,增加了跳跃感,在变化中赋予诗意。它的 音乐,都是三拍子的。
LOGO
演奏技巧
力求从旋律、和声、曲式的分析中揭示玛祖卡舞 曲的创作特征。
音色、触键、踏板
重音落在第二拍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