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5面瘫的中医治疗
2024年面瘫最新-(多应用版)
![2024年面瘫最新-(多应用版)](https://img.taocdn.com/s3/m/b83c3674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6c.png)
面瘫最新-(多应用版)1.药物治疗:目前,药物治疗是面瘫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脱水药、B族维生素、糖皮质激素和抗病毒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神经修复,并减少并发症。
2.针灸治疗:针灸是传统的中国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面瘫的治疗中。
近现代临床应用表明,针灸对面瘫有满意的疗效。
针灸治疗通常与药物联合使用,可以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3.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物理治疗包括理疗和面部康复训练,这些方法有助于恢复面部肌肉的功能。
物理治疗通常在急性期后开始,以促进面部肌肉的恢复和功能重建。
4.脉冲射频治疗:近年来,脉冲射频治疗成为面瘫治疗的新选择。
这种方法适用于面神经解剖学损伤的FNP及其伴发的连带运动、面部神经微卡压综合征等疾病类型。
脉冲射频治疗的优势在于其精准性和对周围组织的最小损伤。
5.抗生素和抗病毒治疗:对于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尤其是高风险莱姆病患者,在等待检测结果时即启动抗生素治疗。
所有患者均应使用激素治疗,严重面瘫者还应使用抗病毒治疗。
总的来说,面瘫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针灸、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脉冲射频治疗等。
治疗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面瘫的类型、程度和病因。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在改善预后方面显示出优势。
对于患者来说,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至关重要。
在上述提到的面瘫治疗方法中,中西医结合的神经修复治疗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细节。
这种治疗方法结合了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的优势,为面瘫患者提供了一种全面且有效的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的神经修复治疗中西医结合的神经修复治疗主要依赖于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原则,以及西医的精确诊断和针对性治疗。
这种方法不仅关注症状的缓解,更注重病因的治疗和患者整体功能的恢复。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面瘫的方法主要包括:1.针灸治疗: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面部肌肉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常用的穴位包括攒竹、阳白、四白、地仓、颊车等。
面瘫病的中医治疗指南
![面瘫病的中医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d9c4189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5b.png)
面瘫病的中医治疗指南
概述
面瘫是一种面部肌肉的麻痹疾病,中医可以提供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来缓解和治疗面瘫病症状。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治疗指南,供参考之用。
中医治疗指南
以下是面瘫病的中医治疗指南:
1.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在特定穴位插入细针,可以刺激面部神经,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面部肌肉的功能。
2. 中药治疗:中药具有调理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可以增强面部肌肉的活性。
常用的中药包括当归、白芍、川芎等,可以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配方使用。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面部肌肉,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强面部肌肉的功能。
4. 中医调理:中医强调整体调理和平衡,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生活惯等方面,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和恢复。
注意事项
在进行中医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寻求专业医师的指导:中医治疗应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确保治疗方法的安全和有效性。
2.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身体和面瘫病的症状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治疗方法也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3. 结合西医治疗:中医治疗可以辅助西医治疗,但不能替代。
在进行中医治疗时,也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西医治疗方案进行结合治疗。
请注意,本文档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个体情况而定。
请遵循专业医师的指导,切勿自行进行治疗。
“面瘫”不要怕,中医治疗有妙招
![“面瘫”不要怕,中医治疗有妙招](https://img.taocdn.com/s3/m/af1a839d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3b.png)
“面瘫”不要怕,中医治疗有妙招面瘫的医学名称是面神经麻痹,该疾病由于麻痹类型不同,其发病原因也不同。
医学上根据损伤的的部位不同将面神经可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
中枢性面瘫的常见病因包括脑血管病,颅内肿瘤和炎症等,其病变位置位于面神经核上至大脑皮层之间的皮质延髓束,病灶集中在侧脸的下部分肌肉麻痹;周围性面瘫的主要病变位置是面神经核和面神经,常见的原因是由于感染造成的病变,使得患者的面部表情不能自随其心,呈瘫痪样式,且额纹消失。
该面瘫类型主要包括贝尔麻痹和永久性面神经麻痹,贝尔麻痹目前在临床上尚不能确定具体原因、没有伴随其他体征和症状的非复杂性周围神经麻痹,一般认为,该面瘫神经的原因是面部神经部分出现了急性化脓炎针导致的;永久性面神经麻痹是由于肿瘤的迫力和压力波及面神经和外科以及手术的意外损伤导致的不可明的面神经麻痹。
1.面瘫的主要病因和好发人群1.主要病因和症状针对面瘫的主要病因,临床主要总结出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病变、面神经血管受压、耳源性损伤、神经性损伤和中毒。
一般认为,脑血管疾病、脑外伤和炎症等引起的面瘫类型称之为中枢性面神经瘫痪,该类面瘫的疾病表现是从上到下的鼻唇沟变浅,露出牙齿时,口角出现下垂现象,无法做出吹口哨鼓起腮帮子的动作;严重时可以导致轴索变形,由于非特异炎症导致的面神经水肿和脱髓鞘,引起该类症状的主要病毒有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EB病毒;骨性的面神经仅限于面神经通过,因此,面神经一旦发生缺血和水肿,就很容易导致神经受压,进而导致面神经麻痹的发生;中耳炎、迷路炎和乳突炎以及耳部损伤,外伤和手术史引发的面神经损伤,酒精中毒和长期接触毒物,引发代谢障碍,比如常见的糖尿病和维生素缺乏。
以上都是会引发面神经瘫痪的诱因。
面瘫的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的僵硬和不自然,前额的皱纹消失,无法进行皱额蹙眉动作,眼裂闭合出现障碍,闭眼时眼球不以正常位置摆放,临床称之为贝尔征;鼻唇沟平坦但口角下垂,在进行微笑和露出嘴角动作时,口角下坠和面部歪斜现象十分明显;进行鼓腮和吹口哨时,侧口唇不能正常闭合而出现漏气情况;吃东西的时候,食物残渣时常滞留于病侧的连接间隙里,并伴随有口水从该侧淌下,泪液不由自主的外溢;面神经麻痹发病期间,在存在眼泪不自主流出的同时,还有着眼睛干涩导致不能正常分泌眼泪的病症,这带给患者的眼部及其身体危害十分严重;面神经患者绝大部分会出现泪腺分泌障碍的情况,主要是指面部神经麻木的那一只眼睛的泪腺会分泌量过少,以致有干涩的病症,但是另外的一侧却可以正常的分泌眼泪的面神经病症。
《面瘫的中医治疗》PPT课件
![《面瘫的中医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e8fa7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c8.png)
风热型面瘫
中医认为,风热型面瘫是由于风邪 和热邪共同作用所致。这种类型的 面瘫通常表现为面部肌肉松弛、无 力、流口水等。
气血瘀阻型面瘫
中医认为,气血瘀阻型面瘫是由于 气滞血瘀所致。这种类型的面瘫通 常表现为面部肌肉疼痛、麻木、僵 硬等。
03
中医治疗面瘫的方法
中药治疗
中药内服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具有疏风散邪、 解表通络、活血化瘀等功效的中药进 行内服,如牵正散、小活络丹等。
护措施。
保持口腔清洁
饭后及时漱口,避免食物残渣 滞留,以免引发感染。
眼部护理
经常清洁眼部,避免长时间看 电视、电脑等,减少眼部疲劳
。
刺激性食物。
预防面瘫的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 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
加强锻炼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身 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手法按摩
通过按摩面部肌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常用的手法有揉 法、捏法、推法等。
拔罐疗法
通过拔罐产生的负压,吸附于患处,以舒筋活血、祛风散寒。常用的穴位有太阳 、阳白等。
04
面瘫的日常护理和预防
日常护理措施
01
02
03
04
保持面部温暖
避免冷风、冷水等刺激,冬季 外出时可以戴口罩、围巾等防
THANKS
。
注意保暖
避免面部受到寒冷刺激 ,特别是在季节交替时
要注意保暖。
保持心情愉悦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 过度焦虑、紧张等不良
情绪的影响。
05
案例分析和结论
成功治疗案例分享
案例一
患者李某,男性,35岁,因左侧面部肌肉瘫痪就诊。经过中 医针灸和中药治疗,一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半年后基本恢 复正常。
面瘫的治疗方法
![面瘫的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a95fb04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9f.png)
面瘫的治疗方法
面瘫是一种面部肌肉运动障碍,常常导致面部表情和说话困难。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面瘫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恢复面部功能。
1. 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病毒药物,如抗病毒素,以治疗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面瘫。
此外,还可以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来减轻炎症反应和促进神经再生。
2. 物理疗法:常见的物理疗法包括颜面肌肉按摩、面部肌肉运动训练和电刺激。
这些疗法可以帮助加强面部肌肉,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并促进面部血液循环。
3. 针灸治疗:针灸可以刺激面部经络和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动。
针灸治疗还可以改善神经功能,促进面部肌肉的恢复。
4.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药结合西医治疗可以综合调理全身和面部功能。
中药可以通过改善体内气血运行和调整脏腑功能,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
5. 营养补充:合理的饮食和营养补充对于面瘫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维生素B12、维生素E和ω-3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可以帮助面部肌肉的健康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6. 心理支持:面瘫可能对患者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如自尊心下降和社交困难。
及早的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应对困境,增强自信心,提高康复效果。
总之,面瘫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最适合的治疗方法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因进行选择。
及早诊断和治疗是恢复面部功能的关键。
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面瘫中医诊疗方案
![面瘫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df09b41a37f111f1855bc5.png)
面神经麻痹的针灸治疗方案沈艳平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中医病名:面瘫、吊线风、口僻、歪嘴风症状: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
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
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
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
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
由于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神经病学》第一版(杨期东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西医病名:面神经麻痹诊断依据:(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
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
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
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二)疾病分型面瘫可分成两型:(1)中枢型为核上组织(包括皮质、皮质脑干纤维、内囊、脑桥等)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对侧颜面下部肌肉麻痹。
从上到下表现为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侧,即瘫痪面肌对侧),不能吹口哨和鼓腮等。
多见于脑血管病变、脑肿瘤和脑炎等。
(2)周围型为面神经核或面神经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同侧全部面肌瘫痪,从上到下表现为不能皱额、皱眉、闭目、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露齿、鼓腮、吹口哨,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对侧,即瘫痪面肌对侧)。
多见于受寒、耳部或脑膜感染、神经纤维瘤引起的周围型面神经麻痹。
此外还可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说话不清晰等。
(三)辨证分型(1)风寒袭络:常有受寒史,急性起病,一侧面部板滞,闭眼不能,口角歪斜。
舌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弦。
(2)风热袭络:常有患侧耳内、耳后完骨及面颊部疼痛及发热,起病较缓,一侧面部板滞,闭眼不能,口角歪斜,口苦,大便干燥,小便短赤,可伴恶风,头痛。
面瘫中医护理方案
![面瘫中医护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5029bd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04.png)
面瘫中医护理方案引言面瘫,也被称为面肌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面瘫患者的脸部肌肉失去了正常的运动功能,导致面部表情不自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作为一种综合疗法,在面瘫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面瘫的中医护理方案,帮助患者恢复脸部的运动功能。
中医护理方案中医辨证施治面瘫的发病原因复杂,根据中医理论,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
常见的中医辨证有阳虚、气滞、湿热等。
面瘫的辨证施治主要包括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
中药治疗1.养血活血方:采用当归、赤芍、白芍等补血活血的中草药,可以改善面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恢复功能。
–当归:具有活血调经,补血养颜的作用;–赤芍:能够活血散瘀,舒筋活络;–白芍:有生津止痛,活血散瘀的作用。
2.理气祛湿方:针对气滞和湿热等辨证,使用柴胡、茯苓等中草药。
–柴胡:能疏肝理气,解郁止痛;–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和胃化湿的功效。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面瘫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在特定的穴位进行刺激,调整气血运行,刺激面部神经,促进面部肌肉的恢复。
1.扶阳法:刺激足三阳经的阳经穴位,如阳白穴、合谷穴等,可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阳气。
2.疏风法:通过刺激头部的风府穴、风池穴等,能够疏通脑神经,改善面瘫患者的面肌神经麻痹症状。
中医推拿按摩中医推拿按摩作为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面瘫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推拿按摩可以刺激面部的穴位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以达到恢复面部神经和肌肉功能的目的。
1.拇指轻按法:以拇指轻柔地按压患者的面部,以中医理论中的。
面瘫的中医辨证和治疗思路
![面瘫的中医辨证和治疗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6ae23b9b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f.png)
面瘫的中医辨证和治疗思路面瘫是一种以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口眼歪斜、眼裂不能闭合或者闭合不全、不能皱额蹙眉等为主要表现的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疾病,多由面神经血管受压、颅内肿瘤、脑血管病、脑外伤、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的病毒被激活、炎症等因素引起,好发于工作强度大者,可对患者颜面美观性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故需要积极探寻有效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
对该疾病,西医临床多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阿昔洛韦等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的效果,但整体疗效欠佳。
我国中医善于辩证施治,且治疗效果显著。
下面小编就来说说面瘫的中医辨证和治疗思路。
1.风寒袭络型风寒袭络型面瘫主要因经脉空虚、外邪乘虚而入面部经络,导致面部气血运行不畅、营卫不和所致,发病后,可导致患者出现面部表情动作消失、口眼喎斜、口角下垂、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耳后疼痛或流口水等症状,舌淡苔白,脉浮紧,受风寒的影响,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咽痛、恶寒、发热、无汗、周身酸痛、小便短赤等症状,对该型患者治疗的关键在于祛风散寒、疏经通络,可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组方为:丝瓜络15g、防风15g、麻黄6g、附子(先煎)12g、细辛6g、酒当归20g、酒川芎18g、制全蝎(冲服) 9g,上药以清水600ml煎取300ml,二煎以清水300ml煎取200ml,两煎合剂500ml分三次饭后温服,一日一剂。
2.风热袭络型风热袭络型面瘫主要因经热邪侵淫、致使筋脉肌肉驰纵不收,病毒趁机侵袭而发病,除会引发患者出现上述相同主症外,还可引发患者出现外耳道疮疹、耳下红肿、耳鸣重听、耳部明显疼痛、发热、头痛、咽干口苦、尿黄等症状,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该疾病的关键在于祛风散热、疏经通络,可取银翘散合牵正散加减治疗,组方为防风15g、荆芥15g、薄荷30g、黄芩15g、栀子12g、僵蚕12g、丝瓜络15g、全蝎(冲服) 6g、当归20g、川芎18g、甘草6g、白附子(先煎) 15g,上药以清水600ml煎取300ml,二煎以清水300ml煎取200ml, 两煎合剂500m1分三次温服,一日一剂。
治疗面瘫的土方法
![治疗面瘫的土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220dd1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04.png)
治疗面瘫的土方法面瘫,又称为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症状是面部肌肉的麻痹,导致面部表情不对称,甚至影响到说话、吃东西等日常生活功能。
传统中医药认为,面瘫是由于气血不畅、风寒湿邪侵袭所致,因此可以通过一些土方法来进行治疗。
下面将介绍一些治疗面瘫的土方法,希望对面瘫患者有所帮助。
1. 中药熏洗法中药熏洗法是一种传统的治疗面瘫的土方法。
首先,准备好一些中药材,如川芎、当归、白芷、熟地黄等,然后将这些中药材煎煮成药液。
接着,用药液浸湿干净的毛巾,然后将毛巾敷在患部,用火烤热,使药液的药性能够渗透到面部肌肉中。
每天坚持使用中药熏洗法,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缓解面部肌肉的痉挛,有助于恢复面部肌肉的功能。
2. 穴位按摩法穴位按摩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土方法,可以在家中进行。
中医认为,面瘫与面部经络的气血不畅有关,因此通过按摩面部的穴位,可以促进面部经络的畅通,有助于治疗面瘫。
常用的穴位包括迎香穴、合谷穴、四白穴等,可以通过指压、推拿等方式进行按摩。
按摩时要注意用力均匀,避免用力过猛,以免损伤面部肌肉。
3. 中药熏蒸法中药熏蒸法是一种通过中药的药性来刺激面部肌肉的土方法。
首先,准备好一些中药材,如桂枝、白芷、川芎等,然后将这些中药材煎煮成药液。
接着,用药液蒸汽蒸面部,让药性渗透到面部肌肉中。
中药熏蒸法可以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面部肌肉的痉挛,对于治疗面瘫有一定的效果。
4. 饮食调理法中医认为,饮食对于治疗面瘫有一定的作用。
患者在饮食上应该注意多食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散寒作用的食物,如红枣、山药、生姜、红糖等。
同时,还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面部肌肉的痉挛。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帮助面瘫患者加快康复的速度。
5. 中药熏洗法中药熏洗法是一种传统的治疗面瘫的土方法。
首先,准备好一些中药材,如川芎、当归、白芷、熟地黄等,然后将这些中药材煎煮成药液。
接着,用药液浸湿干净的毛巾,然后将毛巾敷在患部,用火烤热,使药液的药性能够渗透到面部肌肉中。
面瘫病中医诊疗方案
![面瘫病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c5e427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5.png)
面瘫病中医诊疗方案面瘫,又称为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患者面部表情失常,表现为面部肌肉麻痹,眼睑不能闭合,口角歪斜等症状。
中医认为,面瘫病是由于外感风寒、湿热、气血不足等引起的,治疗面瘫病需要根据病情具体情况,综合运用中医诊疗方案,采用针灸、中药等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下面将介绍面瘫病中医诊疗方案的具体内容。
首先,针灸治疗是面瘫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医认为,通过针灸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面部神经的修复。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阳辅、合谷、迎香、四白等,针刺后配合良好的操作技术,可以有效改善面部肌肉的麻痹情况,恢复面部表情的正常功能。
其次,中药治疗也是面瘫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中医药认为,面瘫病的发生与气血不足、风寒湿热等因素有关,因此可以采用益气活血、祛风散寒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包括当归、川芎、黄芪、桂枝等,这些药物可以调理气血,祛除风寒湿热,促进面部神经的修复。
此外,中医还注重调理患者的情志和饮食。
面瘫病患者常常伴有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情况,中医认为,这些因素会影响病情的恢复,因此建议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保持饮食的清淡和规律,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总之,面瘫病中医诊疗方案是一种综合治疗方法,通过针灸、中药治疗以及情志调理和饮食调理等手段,可以有效缓解面瘫病的症状,促进病情的康复。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遵守医嘱,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加速康复进程。
综上所述,面瘫病中医诊疗方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在实际临床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综合运用针灸、中药等治疗方法,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希望广大患者能够重视中医诊疗方案,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健康。
面瘫中药治疗方法
![面瘫中药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8d9c328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b7.png)
面瘫中药治疗方法
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中药在治疗面瘫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法:
1. 川芎炮姜汤:川芎、当归、白芍、炮姜等中药组成的汤剂,具有活血祛瘀、舒筋活络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面瘫。
2. 五灵脂散:由桃仁、红花、没药、冰片等中药组成的散剂,具有温通络脉、活血祛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面瘫。
3. 陈李济氏脑脉通胶囊:该中药是由多种中药草药组成的,具有活血化瘀、开窍通脉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脑血栓引起的面瘫。
4. 千金健脑丸:由何首乌、黄精、酸枣仁等中药组成的丸剂,具有滋阴养血、益气养神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因气血不足引起的面瘫。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治疗面瘫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不同的面瘫病因和病情可能需要不同的中药配方。
此外,中药治疗面瘫通常需要长期坚持,效果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显现。
中医面瘫诊疗规范
![中医面瘫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0d65003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15.png)
中医面瘫诊疗规范面瘫是一种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中医认为是因为病邪阻滞面部经络,导致手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西医则相当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本文将介绍面瘫的临床表现、中医证候分型和疾病分期。
中医临床表现包括:起病突然,口眼歪斜,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可能有疼痛或发热,病侧面肌板滞、麻木、瘫痪,肌肉失于约束,不能皱眉、闭眼、露齿、鼓颊等,病程迁延日久可能出现面肌痉挛,肌电图检查表现为多相波减少。
西医临床表现包括:起病急,病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口角下垂,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伴有多泪等。
中医证候分型包括:风寒袭络、风热袭络、风痰阻络和气虚血瘀。
疾病分期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急性期为发病15天以内。
面瘫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中西医结合,包括针灸、中药、物理治疗等。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病情观察和病情分析,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疗效。
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的瘫痪。
根据发病时间和症状分为三个阶段:急性期、恢复期和联动期和痉挛期。
中医和西医都有鉴别诊断的方法。
中医鉴别诊断主要是与中风病和口僻进行区分。
中风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言语蹇涩、偏身麻木等;而口僻则会伴有耳后疼痛。
西医鉴别诊断主要是与周围性和中枢性面瘫进行区分。
面肌瘫痪明显者容易鉴别,但轻微的瘫痪则需要依靠表情运动、颏反射和其它体征来判定。
针灸是中医治疗面瘫的一种有效方法。
第一套治疗方案主要是循经取穴,包括四肢和头部外周的穴位,以及头部和面部外周的穴位。
在急性期,采用祛风驱邪、通经活络的方法;在恢复期,采用活血化瘀、培补脾胃、荣肌养筋的方法。
第二套治疗方案则以面颊局部和足阳明经腧穴为主,可疏调局部经筋气血,活血通络,平补平泻。
加减可根据症状进行调整。
除了针灸外,还有其它疗法可以治疗面瘫。
但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1.电针治疗适用于面肌萎软瘫痪的患者,通常选取阳白-太阳、下关--巨髎、颊车—地仓作为穴位。
治疗面瘫的土方法
![治疗面瘫的土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56ef09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3d.png)
治疗面瘫的土方法
首先,可以尝试使用姜片热敷的方法。
将新鲜的生姜切成薄片,然后放入热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待姜片变热后,将其敷在患有面瘫
的部位,每天坚持热敷数次。
姜片热敷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缓解面部肌肉的紧张,对于一些轻度的面瘫症状可能会有一定的改
善作用。
其次,可以尝试使用艾叶灸的方法。
艾叶具有温经散寒、活血
通络的作用,可以帮助改善面部肌肉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的修复。
将适量的艾叶燃烧,然后将灼热的艾叶对准患有面瘫的部位进行灸烧,每次持续数分钟,每天坚持数次。
艾叶灸的方法需要注意不要
让艾叶直接接触皮肤,以免造成灼伤。
另外,可以尝试使用穴位按摩的方法。
面部有一些特定的穴位,通过按摩这些穴位可以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缓解面部肌肉的紧张,有助于改善面瘫的症状。
例如,可以通过指压或指腹按摩面部的太
阳穴、颧骨下缘、嘴角旁等部位,每次持续数分钟,每天坚持按摩
数次。
最后,可以尝试使用中草药熏蒸的方法。
一些具有温通活血、
祛风除湿功效的中草药,可以通过熏蒸的方法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面瘫的症状。
将适量的中草药煮沸,然后将煮沸后的药
水进行蒸汽熏蒸面部,每次持续数分钟,每天坚持熏蒸数次。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介绍的土方法并非适用于所有面瘫患者,
对于严重的面瘫症状,仍然需要寻求专业医生的治疗建议,并进行
规范的医学治疗。
同时,在尝试以上土方法时,应该根据自身的情
况谨慎选择,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希望以上介绍的土方法能够
对面瘫患者有所帮助,祝愿患有面瘫的朋友早日康复。
面瘫的中医治疗方法详解
![面瘫的中医治疗方法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b362f98b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2.png)
面瘫的中医治疗方法详解面瘫的中医治疗方法详解春秋季节容易发生面瘫,面瘫又称面神经炎,患上面瘫的患者看上去嘴歪眼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形象,同时也会给患者心理带来影响,面瘫该如何治疗?以下是pincai小编搜集并整理的有关内容,希望在阅读之余对大家能有所帮助!面瘫的中医治疗方法详解在中医理论中,面瘫的起因与症状分为四类:(1)风寒袭络:见于发病初期,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见于发病初期,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风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风痰阻络: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多见于恢复期或病程较长的患者,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兼见肢体困倦无力,面色淡白,头晕等,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面瘫为何久治不愈?根本原因在哪里?在接诊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面瘫患者都曾经接受过治疗,然而却是久治不愈,这让他们很苦恼,同时也使他们对于面瘫产生了一些错误的认识,患者在和王主任交流时,每每都会问一些很相似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我的面瘫治疗了很久却依旧没办法治好?面瘫是不是没办法治好了?针对这些问题,王主任也做了很详细的阐述。
他解释道,面瘫久治不愈的原因大概是有以下几点:(1)因其病情顽固。
患者在得病初期由于免疫力低下,邪气损伤面神经较重。
(2)因患者自身免疫力特别低下,对药物有一定的抗药性,吸收较差。
(3)因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疗方法过重。
面瘫急性期是机体与病邪抗争阶段,此时不宜局部用强刺激。
因本病初期病位较浅,在表,在络,治疗方法过重会损伤足阳明经胃气,致胃气不足,脉络空虚,无力抗邪,局部强刺激易伤正气,往往易产生抑制效应,使症状加重,延长疗程,有的甚至导致面肌痉挛。
(4)因失治误治,经气受损,脉络空虚,邪气存于脉络之中,面瘫之症迁延不愈。
2024年面瘫的治疗方法
![2024年面瘫的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4074791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4e.png)
面瘫的治疗方法面瘫的症状一、对患者进行一些局部的理疗同时还包括进行手术治疗,局部理疗时治疗面瘫疾病一种比较常见的.治疗手段,面瘫的时候,热敷面瘫的一侧,每天热敷四次每次坚持20分钟,这样可以加快血液循环,消除炎症。
手术治疗方法也比较常用,一般常见于外伤引起的面神经离断患者,通过神经移植术等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二、选用针灸和按摩这属于中医治疗的一种,往往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首先要找专业的中医,针刺患者的合谷、风池、翳风和下关等穴位,注意强度要适中,以患者不出现发紧最适宜,防止影响面面瘫的正常恢复。
同时要注意按揉,针灸配合按揉的效果更好,可以有效地改善麻木感,更有利于促进面瘫的恢复。
三、对患者进行面部表情的康复训练患者疾病的恢复往往缺乏不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康复训练,除了针灸按揉等治疗,患者也可以同时自己就行康复训练,尤其是早期的面瘫通过自我康复治疗的效果会更好。
在训练的时候,可以做出抬头、耸鼻、努嘴、闭眼、皱眉头、示齿、吹气、鼓起腮帮等一系列的动作,每天坚持半个小时的自我康复训练,这对于面瘫的及早康复十分有利。
面瘫的治疗方法面瘫的症状表现一:中枢性面瘫。
于颜面上部的肌肉并不出现瘫痪,因之闭眼、扬眉、皱眉均正常。
面额纹与对侧深度相等,眉毛高度与睑裂大小均与对侧无异。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时,面下部肌肉出现瘫痪,即颊肌、口开大肌、口轮匝肌等麻痹,故患者于静止位时该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动作时口角歪向健侧。
中构性面神经麻痹时,颜面不对称并不明显,移行于面肌痉挛者极为罕见。
中枢性面瘫往往伴有偏瘫之其他体征,如腱反射异常、Babinski氏征等。
面瘫的症状表现二:周围性面瘫。
引起病灶同侧全部颜面肌肉瘫痪。
也就是说,上下部面肌都发生瘫痪,由于眼轮匝肌麻痹,故眼睑不能充分闭合,闭眼的同时眼球上窜,在角膜下缘露出巩膜带(贝尔氏征)。
患者闭嘴时,颊肌极为松驰,故口角下垂,船帆征阳性。
抬眉受限,额纹变浅或消失,眉毛较健侧低,睑裂变大,内眼角不尖,眼泪有时外溢。
5面瘫的中医治疗-PPT课件
![5面瘫的中医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e39c4e783e0912a2162af1.png)
中医的认识
• 周围性面瘫属祖国医学“口眼歪斜”的范 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学认 为面瘫是因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 邪挟痰乘虚入中面部脉络,致使气血闭阻, 筋脉失养,肌肉迟缓不收,而发生口眼歪 斜。因此,其形成以风、痰、瘀为表,以 虚为本,按照疾病的分期,辨证施治,分 别采用祛风化痰、活血通络、补虚益气等 基本大法。
印堂、人中、水沟等穴,每个穴位灸5~7min;
• • • • • 1.地仓穴:在面部,瞳孔之下,平行嘴角的位置,大概相当于嘴角外侧 0.5—1厘米。 2.颊车穴:在耳朵下方,简便的取穴方法是,做咀嚼的动作,同时用手去 摸腮帮,那块隆起的肌肉就是颊车。 3.迎香穴:在鼻翼两旁的鼻唇沟中。 4.翳风穴:大约在耳垂后面的凹陷处。 5.合谷:在手背第一和第二掌骨之间,就是平时我们说的“虎口”。
• (二)治法
• 贴敷药物:分2组。1、麝香2克,全蝎1.5克,白胡椒1.5 克,白花蛇1克,蜈蚣1条。共研细末。2、川芎、当归各 500克,黄连600克,植物油500克,同置煎枯去渣,炼至 滴水成珠,加黄丹360克,搅匀,收膏,取膏用文火熔化 后,加入天牛粉286克,搅匀,分摊于纸上配,每帖膏重2 克。
行针手法
• 1.提插法;将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使针在穴内
进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法。使针从浅层向下刺入深层为 插;由深层向上退到浅层为提。一般来说,提插幅度大, 频率快,刺激量就大;提插的幅度小,频率慢,刺激量就 小
• 2.捻转法;将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以右手拇指
和中、食二指持住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来回旋转捻动
• 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且常有 口水自口角淌下。角膜反射、眼轮匝肌反射、口轮匝 肌反射、瞬目反射均减弱至消失。肌电图的面神经传 导速度测定,对面神经损伤程度诊断有帮助。 • 周围性面瘫根据病变部位及临床特点分四种类型: • 1、单纯性面神经炎占60~75%,病变在茎乳孔以 下部位。临床表现:前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 平坦,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 • 2、病变在茎乳孔内,损及鼓索神经及镫骨肌支,临 床表现:面肌麻痹,舌前2/3味觉丧失,涎腺分泌功能 障碍,听觉过敏。 • 3、病变在膝状神经节处,损及岩浅大神经,临床表 现:泪腺分泌减少,耳甲与乳突区痛,亦可出现耳廓、 外耳道疱疹。称为Hunt征,占面瘫的12%, • 4、面神经核损伤:表现为周围性面瘫,脑干CT有 病灶。
治疗面瘫的最佳方法
![治疗面瘫的最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f5f443d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f2.png)
治疗面瘫的最佳方法第一篇:治疗面瘫的传统方法面瘫是一种神经性疾病,通常是由于面神经的损伤或炎症引起的。
这种疾病会影响到面部肌肉的运动功能,导致面部表情失调、说话困难等症状。
面瘫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采用不同的方法。
以下是治疗面瘫的传统方法。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面瘫的常用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药物、神经营养药物等。
皮质类固醇药物主要是用来减轻面神经炎症引起的水肿和炎症反应,起到减轻疼痛、缩短康复期的作用,但是这类药物有一些副作用,如增加水肿、影响免疫系统功能等。
神经营养药物则是用来促进神经再生生长,加速神经修复的过程,有助于恢复面部肌肉的功能。
2.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刺激面部穴位来促进气血运行,改善面部微循环,提高面部肌肉的营养供给和代谢功能,从而达到改善面瘫的作用。
按摩疗法则是通过按摩面部肌肉来刺激面部神经,增加面部血流量,改善面部营养供给,有助于恢复面部表情肌的功能。
3.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治疗面瘫的一种有效方法,包括理疗、电疗、热疗等。
理疗是通过手法治疗来调整面部肌肉的位置和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面部肌肉的营养供给,加速面部肌肉的恢复。
电疗是通过电流刺激面部神经和肌肉,增加神经的兴奋性,有助于恢复面部肌肉的功能。
热疗则是通过加温面部肌肉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面部肌肉的代谢功能,有助于加速面部肌肉的恢复。
4.手术治疗如果保守治疗无效,且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手术治疗也是治疗面瘫的一种选择。
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重建面神经的损伤部位,修复面神经的功能,恢复面部肌肉的功能。
手术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来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
手术风险较大,需要患者在手术前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后遗症。
总的来说,面瘫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尽早治疗可以加速面部肌肉的恢复,提高治愈率。
同时,对于面瘫患者来说,饮食调理、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心态也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治疗面瘫的中医秘方有哪些
![治疗面瘫的中医秘方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d87aba7648d7c1c708a1452b.png)
治疗面瘫的中医秘方有哪些面瘫是种常见的面部神经疾病,患了面瘫后患者必须立即去治疗,这是应为拖得时间越久,面瘫越不好治疗,而且面部神经出现问题,对患者的外貌影响非常大。
临床实践中,中医偏方对改善和治疗面瘫有着很好的效果。
大家不妨试一下这些中医偏方。
偏方一:鲜枸杞、树根250克,加水5000毫升,煮沸10分钟后倒入大口坛中,用几层笼布将口扎好,扒开鸡蛋大小的口,熏蒸患部2-4小时。
每晚1次,1剂可用2次。
一般2剂即愈。
为保温起见,可用棉被将药坛围起来。
偏方二:取黄鳝1条,以粗大者为好,刺破其头部将血滴入碗中30滴,加入麝香0.5克,搅拌均匀,涂抹患部,每隔15分钟涂1次。
在面部神经麻痹初发时涂抹,2小时后即可好转,8小时左右即可痊愈。
如患病时间较长,需连续用药几天。
偏方三:蜈蚣1条,独瓣蒜1个,小枣7个,人手中指甲7小片,艾尖7个,黑胡椒7粒,蜂蜜60克。
将前6味药捣烂,然后用蜂蜜调和制成一个大药丸。
将丸握在手中出汗,同时用6克防风煎水喝下。
连握7天,注;伤风感冒时,不要治疗,(注:如嘴往右斜就用左手握药丸,往左斜则用右手握)偏方四:蓖麻籽仁一粒捣碎,涂在患侧面部。
6小时换涂一次。
夜晚用胡萝卜汁温水浴热后涂在面部。
1至3天可痊愈。
偏方五:新鲜黄鳝胆一只,挤出胆汁,搓揉患侧面部。
一日5次至7次。
一天可痊愈。
偏方六:川芎白芷水炖鱼头:川芎3—9克,白芷3—9克,鳙鱼头500克,葱、胡椒、姜、盐适量。
武火烧沸,再以文火炖半小时,分早、晚食鱼喝汤。
本方功能祛风散寒、活血通络,适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面瘫。
偏方七:姜糖苏叶饮:紫苏叶3—6克,生姜3克,红糖15克,以沸水浸泡5—10分钟。
本方具有流风散寒,常浸解表的功效。
适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诸症。
偏方八:大枣粥:大枣3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煮至熟烂成粥,本方功能补气养血,适用于气虚弱之口眼歪斜,气短乏力者。
偏方九:细辛、胡椒或川椒,干姜。
上药全部浸于15—30毫升白酒中4小时,加入水适量置于锅内煎。
2024面瘫中医诊疗的解决方案
![2024面瘫中医诊疗的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f125e9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33.png)
2024面瘫中医诊疗的解决方案面瘫,即面部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无法正常动作,造成面部表情失常。
中医认为,面瘫病机主要是由于阳气不足、风邪外袭、经络不通等因素引起的。
针对2024年面瘫患者的症状和病机,中医提出了以下的解决方案:1.中药治疗:根据面瘫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中医师可以选择适合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桃仁、红花、地龙等。
通过调理气血、活血化瘀,中药可以改善面部肌肉的营养供应,促进面部神经恢复。
2.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中常用的治疗面瘫的方法之一、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针灸可以调和人体阴阳,疏通经络,改善气血循环,从而达到治疗面瘫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阳白、合谷、四白等。
3.推拿按摩:通过按摩面部穴位和肌肉,可以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和紧张,提高面部肌肉的活动性。
推拿按摩还可以调理阳气和阴血,帮助面部神经恢复。
4.神经电刺激疗法:神经电刺激疗法是一种利用特定的电刺激方式刺激面部神经的方法。
通过电流刺激,可以促进面部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
这种疗法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伤、疗效明显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面瘫的方法。
5.保守疗法:面瘫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保护面部肌肉,避免面部受凉、受风和受外伤。
可以使用保暖措施,如戴口罩、避免吹风等。
此外,还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绪波动对面部神经的影响。
6.辅助治疗:面瘫患者可以进行物理疗法,如口腔康复训练、面部肌肉锻炼等。
通过正规的康复训练,可以提高面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功能恢复。
总之,中医在治疗2024年面瘫中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神经电刺激疗法等综合手段的应用,可以改善面部神经的功能,恢复面部肌肉的活动性。
同时,患者本人也需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进行保护和辅助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面瘫可以综合调理机体,从根本上解决面瘫问题,对面瘫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贴敷药物:分2组。1、麝香2克,全蝎1.5克,白胡椒1.5 克,白花蛇1克,蜈蚣1条。共研细末。2、川芎、当归各 500克,黄连600克,植物油500克,同置煎枯去渣,炼至 滴水成珠,加黄丹360克,搅匀,收膏,取膏用文火熔化 后,加入天牛粉286克,搅匀,分摊于纸上配,每帖膏重2 克。
治疗注意事项
• 每次治疗30分钟,每周治疗6次,10次为一 个疗程
• 治疗禁忌;过于饿,疲劳,紧张,不宜针 刺,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肿瘤部位 不宜针刺。
。
• 面瘫的艾灸治疗
• 艾灸是治疗周围性面瘫常用的一种有效方法,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 经济实用的优点。
• ①选穴;一般取患侧脸部的地仓、颊车、迎香、翳风穴、合谷、
• ②操作;将艾条悬于穴位之上,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以
使穴位局部温热红晕,又不致烧伤皮肤为度。每穴灸10—15分钟, 每天1—2次,7日为一个疗程。
• 注意事项:
• 1.面部穴位灸患病一侧,合谷穴灸左右两侧。
• 2.由于面瘫患者局部皮肤感觉下降,因而要特别注意 艾条与皮肤间的距离,切不可过近,可以用另一只手的 手指放在被灸穴位处以感受温度变化。
17
其他方式固定。 • 3 严重皮肤病,如皮肤长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或有皮疹者。 • 4 严重的荨麻疹患者。 • 5 疾病发作期的患者,如急性咽喉炎、发烧、黄疸、咯血、糖尿病
血糖控制不良患者、慢性咳喘病的急性发作期等。 • 6 热性疾病、阴虚火旺者以及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不能采用。
谢 谢!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 一、诊断
• 通常呈急性起病,每在睡眠醒来时,或在冷风 吹面部后,发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部 分病人起病前几天有同侧耳后、乳突区轻度疼 痛。检查时可见病人前额纹消失,眼裂扩大, 不能皱眉、蹙额、露齿、鼓颊,口角歪向健侧, 病侧鼻唇沟变浅,闭目时眼睑不能闭合,眼球 向外上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称Bell征。
• 3.面瘫急性期,面神经处于水肿状态,不宜灸,3天后 才宜施灸。
• 4.施灸后,面部毛孔张开,应注意避风。
穴位敷贴治疗面瘫
• (一)取穴
• 主穴:分3组。1、阳白、四白、牵正、地仓;2、下关、翳 风;3、阿是穴。 配穴:颊车、太阳、大椎、大迎、瞳 子髎。 阿是穴位置:共九个刺激点。第1点在患侧内 颊膜部咬合线上,相当于第二臼齿相对区,在此点前后 0.5厘米处各为1刺激点,然后在咬合线上下约0.5厘米的 平行线上各选和前3点相对应的刺激点6个。
• 3 贴敷当天避免贪凉,不要过度吹电风扇和在过冷的空调房中停留, 更要避免空调冷风直接吹到贴敷部位,以利于药物吸注意防暑。适当活动,但不要做剧烈运动。 • 禁忌症 • 1 孕妇,多数外贴药物对孕期妇女可能不安全。 • 2 对药物过敏者不宜贴敷;对橡皮膏过敏者应提前告诉医生,换用
5面瘫的中医治疗
• 面瘫面瘫(又称为口歪眼斜、面神经麻痹、面
神经炎),多由风邪入中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 致,以突发面部麻木,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疾 病。临床表现为突发性一侧口歪眼斜,闭目不能, 口角下垂或耳后疼痛,耳鸣,流泪。患侧面部表 情运动丧失,额纹消失,不能皱眉和闭目,鼻唇 沟变浅,口角向健侧歪斜,鼓腮漏气,双侧面瘫 时,面部呆板,无表情。
印堂、人中、水沟等穴,每个穴位灸5~7min;
• 1.地仓穴:在面部,瞳孔之下,平行嘴角的位置,大概相当于嘴角外侧 0.5—1厘米。
• 2.颊车穴:在耳朵下方,简便的取穴方法是,做咀嚼的动作,同时用手去 摸腮帮,那块隆起的肌肉就是颊车。
• 3.迎香穴:在鼻翼两旁的鼻唇沟中。 • 4.翳风穴:大约在耳垂后面的凹陷处。 • 5.合谷:在手背第一和第二掌骨之间,就是平时我们说的“虎口”。
穴位贴辅注意事项
• 1 敷药前应洗澡,衣着宜凉爽,避免过多出汗;治疗期间如有不适需 及时请教医生,外敷时感到局部灼热痛痒难忍,可以随时揭去药膏。 如出现痒、热、微痛等感觉或皮肤有色素沉着,此为正常反应,不必 过多担心。
• 2 贴敷期间,饮食要清淡,避免烟酒、海味、少食辛辣刺激食品、冰 冻食品、豆类及豆制品、粘滞性食物及温热易发食物(如羊肉、狗肉、 鸡肉、鱼、黄鳝、螃蟹、虾等)。
• 进针深度与角度
• 1.直刺;针体和腧穴皮肤约呈90°左右针刺角度刺入
的方法。适用于攒竹 下关 颊车 阳白 合谷 足三里
• 2.平刺;针体与腧穴皮肤约呈15°左右针刺角度刺入
的方法。适用于面三穴。
• 3.深度;面瘫1向颊车透刺,进针2.5寸;面瘫2向颧
穴透刺,进针2.5寸;面瘫3向四白穴透刺;进针1.5寸, 针选用3.0寸针,尽量顺着面部肌纤维走向进行透刺。
行针手法
• 1.提插法;将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使针在穴内
进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法。使针从浅层向下刺入深层为 插;由深层向上退到浅层为提。一般来说,提插幅度大, 频率快,刺激量就大;提插的幅度小,频率慢,刺激量就 小
• 2.捻转法;将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以右手拇指
和中、食二指持住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来回旋转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