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改变态度的方法

合集下载

论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与改变态度的方法.doc

论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与改变态度的方法.doc

论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与改变态度的方法摘要:社会心理学家一直认为,态度是行为的决定因素,也是预测行为的最好途径。

因此,社会心理学研究从来就很关注态度问题的研究。

下面将对态度的社会心理学定义、心理结构、态度与行为的关系、劝导与态度改变的过程、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态度改变的方法进行论述。

态度改变的实质是社会化的继续,需要人们面对社会和环境的改变不断调整自己。

关键词:态度劝导态度改变的因素态度改变的方法一、态度的定义: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的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性的内在心理倾向。

因此,对于这一定义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态度是一种内在心理倾向;(二)、态度具有对象性;(三)、态度具有价值判断和情感选择的倾向性;(四)、态度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

作为一种具有认知基础的心理反应倾向,态度兼具认知、情感和行动三种成分,并且这三种成分是彼此相互关联的。

二、态度的心理结构:(一)、态度是由认知、情感、动机等各种心理因素交织而成的综合性的心理结构。

即:1、认知是态度的基础;2、情感是态度的核心成分和基本特征;3、动机是态度的外在表征。

(二)、态度是心理与神经的准备状态,它对人们对于一定对象的反应起指导性或能动性作用。

(三)、态度是一种评价或情感反应。

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它受多种因素以及某些联系的内在机制的影响。

三、态度与行为的密切关系:(一)、合理行动理论该理论认为,行为是理性思考的结果,在行为发生的过程中个体会考虑各种行为方案,评价各种结果,然后才做出行动与否的决定。

最后的决定是行为意向的反映,决定着是否有外显行为的发生。

行为意向是由两大因素决定的:一是对行为的态度,即人们对某种行为完全持正面或负面的评价;二是主观标准,即人们对别人会赞成或不赞成某种行为的感知。

(二)、双重态度模式20世纪90年代中期,格林沃德等人提出了内隐性社会认知的概念,即过去经验的痕迹虽然不能被个体意识到或自我报告,但对个体当前的某些行为仍会存在潜在影响。

改变他人态度的方法

改变他人态度的方法

改变他人态度的方法
以下是 8 条关于改变他人态度的方法及例子:
1. 用真诚打动人呀!你看,当你特别真诚地跟别人交流,把自己心底的话都说出来,对方能不被感染吗?就好像你特别真诚地跟朋友说他的一个缺点,并且是真心希望他好,他难道不会认真考虑一下吗?
2. 以身作则很重要哇!要是你自己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别人改变呢?比如你想让别人多读书,那你自己就得先拿起书来读呀,这样不是更有说服力嘛!
3. 倾听理解不可少呢!别人说话的时候,你就好好地听着,去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

就像你朋友跟你倾诉工作上的烦恼,你用心听了,他是不是会觉得你很懂他呀!
4. 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呀!嘿,你要是能给别人一些有用的知识或建议,他们能不重视你的话嘛!比如说你给同事分享一个特别好的工作方法,他难道不会对你刮目相看吗?
5. 赞美鼓励要多多滴!哎呀,谁不喜欢听好话呀!多夸夸别人,让他们更有自信,说不定态度就变积极啦。

像你经常鼓励孩子,他肯定会更努力呀!
6. 适当妥协也有用哦!有时候你也别太固执啦,适当让一步,对方也会感受到你的诚意,也会愿意做出一些改变呀!好比你和朋友商量去哪玩,你让一点,他不就也会让一点嘛!
7. 用故事引导呀!讲个有意思的故事,让别人在故事里明白一些道理,这多巧妙呀!就像给孩子讲一个关于团结的故事,他是不是就能明白团结的重要性了呢!
8. 保持耐心很关键呀!改变可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你得有耐心等待呀!就好像你想让家人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那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呀,但只要你有耐心,总会有效果的嘛!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方法都很实用呀,只要用心去做,肯定能改变他人的态度!。

改变态度的5种方法

改变态度的5种方法

改变态度的5种方法如下:
1. 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是改变态度的第一步。

如果无法正视问题,就难以找到解决方法。

2. 改变思维方式:人的思维方式往往会影响自己的态度。

如果我们能够从消极转向积极,就是改变态度的重要一步。

3. 接受挑战:接受挑战是改变态度的重要方法之一。

人生充满了挑战,如果我们总是逃避挑战,就难以实现自我提升。

相反,如果我们敢于接受挑战,就能够不断地超越自己,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

4. 寻求帮助: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果我们无法独自解决这些问题,就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

通过寻求帮助,我们可以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

5. 持续学习:持续学习是改变态度的另一种方法。

通过不断地学习,我们可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增加自己的见识,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第三章 态度的形成

第三章 态度的形成
• 人道主义态度束 • 国家主义态度束 • …………P67
二、态度的功能与作用
• (一)态度的功能 • 1.适应功能
不同的态度适应不同的人群及场景(以对待父母的态度去对待和朋友, 往往会很不适应)
• 2.自我防御功能
可以帮助人们在受到贬抑时保护自己(知识分子对商人)
• 3.价值表现功能
特有的态度常表示一个人的主要价值观和自我观(宗教徒和无神论者)
(二)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
• 经验的情绪后果
某些导致心灵创伤的经验,即使只有一次,也可以形成十 分稳固的态度(一朝被蛇咬,儿时老师的当众羞辱)
• 需要的满足
人们对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对象易产生积极的态度
• 知识
知识可以使人形成(或改变)一定的态度(巫术的信任与改变)
• 家庭
父母亲会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儿童态度的形成(对政党和 宗教的态度)
(二)态度的成分与分类
• 态度的心理成分: • 单因素说:感情 (瑟斯顿、赖茨曼)
认为态度主要是感情的表现。
• 双因素说:感情、认知(罗森伯格)
认为态度是感情和认知统一的表现
• 三因素说:感情、认知、行为(瓦格纳)
认为态度包括感情、行为和认知三种因素,故也称作态度 的ABC模式。
态度的分类
• 就态度的表现形式: • 与情绪、感情联系的态度
第一节 态度的实质
• 一、什么是态度
• (一)定义与特征 • 定义: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 应时所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 特征: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
它是一种尚未表现于外的内心历程或潜在的心理状态,态 度可以而且一般都会表现于外,这称作态度行为或表态。
• 态度总有一定的对象

改变态度的5种方法

改变态度的5种方法

改变态度的5种方法改变态度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但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改变自己的态度来适应环境和处理各种问题。

下面介绍一些改变态度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 重新审视问题有时候,我们的态度可能是因为对问题的理解有误导致的。

因此,重新审视问题是改变态度的第一步。

要学会从多个角度来看待问题,不要只看到表面的现象,而是要深入到问题的本质,理解问题的各种因素和影响因素。

这样才能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2. 积极思考积极思考是改变态度的关键。

要学会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不要总是抱怨和埋怨。

要明白,事情并不总是完美的,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积极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挑战和不确定性。

3. 交流和沟通交流和沟通是改变态度的重要方法。

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它们对我们的态度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要学会与他人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观点。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并且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4. 学会放松和冥想放松和冥想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和焦虑。

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我们的态度和行为,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决策和选择。

因此,学会放松和冥想,是改变态度的重要方法之一。

5.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保持积极的态度和乐观的心态。

要学会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锻炼身体,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

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心健康,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改变态度是一件需要时间和努力的事情。

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和沟通,放松身心,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就可以成功地改变自己的态度,并在生活中取得更多的成功。

改变态度的方法

改变态度的方法

改变态度的方法
态度改变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解析
信息影响力的提升。

态度改变需要尽可能选择高可信与高吸引力的传达者来提供有关信息。

(2)态度防卫的回避。

有效的态度改变必须遵循弱化态度主体的自我防卫倾向的原则。

(3)参照群体引导。

人本身所具有的社会性,决定了他们必然与他人和群体发生一定的联系,而这些联系对个体的态度改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过度理由效应。

它是指附加的外部理由取代了人们行为原有的内在理由而成为行为支持力量,从而使行为由内部控制转向外部控制的现象。

(5)行为改变对态度改变的作用。

其中包括诱导服从和角色扮演两种主要的方法。

态度的转变的方法是

态度的转变的方法是

态度的转变的方法是
以下是一些态度转变的方法:
1. 自我反省:对自己的态度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估,了解自己的偏见和负面情绪,并寻找改变它们的方法。

2. 积极心理暗示:通过积极的口头或书面表达,例如对自己说:“我可以改变我的态度,我值得拥有积极的态度。

”这有助于培养积极的心态。

3. 接受挑战:面对困难或负面情况时,接受挑战并寻找解决办法,这样可以改变消极的态度并培养积极的思考模式。

4. 培养感激之心:通过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好事和幸运,以及感激他人的善意,来改变负面态度。

5. 培养乐观思维:尝试将问题看作是机会和潜在的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困难或失败。

6. 寻找正面影响:与积极乐观的人交往,阅读正面的书籍或文章,以及接触积极的媒体内容,这些都有助于改变态度。

7. 制定目标:设定明确的目标,并采取行动去实现它们,这可以激发积极的动
力和态度。

8. 反馈的接受: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从中学习并改进,这有助于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9. 寻找灵感和动力:寻找激励和激励自己的事物或人,例如名人成功故事、励志电影等。

10. 坚持不懈:态度转变可能需要时间和努力,所以要对自己有耐心,并在面对挑战时保持积极的态度。

【态度的改变要找到关键】改变态度的三驾马车

【态度的改变要找到关键】改变态度的三驾马车

【态度的改变要找到关键】改变态度的三驾马车【结论】01态度是自动反应和快速判断02任何态度都包含三个成分03态度的改变是渐进的04三驾马车就是三个方向05诊断学生的态度06.采取针对性措施【引子】经常听到院校的老师提到尤其是中高职的老师说的比较多说自己的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不爱学习有的老师描述得很生动班上的学生三三制三分之一的在听课三分之一的在睡觉三分之一的在玩手机我想这些老师说的很客观、没有添油加醋可以说有些学生对于学习没有积极的学习态度那么该如何改变之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态度呢扩而大之现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很多时候也是一种态度的学习和转变因此我们扩展这个问题该如何改变一个人的态度呢?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但是我真的理解这个问题大家慢慢听我讲咱们一步步来我一定能教会大家掌握最关键的诀窍那就开始吧先从态度的作用谈起【态度是自动反应和快速判断】注意!!前面有一条蛇我们听到了这句话马上会进入逃避状态!并不在乎这个蛇是大蛇小蛇毒蛇有毒的蛇乃至塑料蛇小时候看电视呀!这个人是个好的。

这个人是个坏的。

坏人从头坏到尾,要防备!好人做什么事情都对,要信任!这是小时候对于电视人物的判断。

张三喝酒开车了!啊,没出事吧。

有人在领导背后打你小报告,告你状了!啊,哪个孙子?!咱们邻居家的小子考上清华啦牛,学习这么好啊!表哥又买了一套房。

真有钱!看到了吗我们对于蛇我们对于人我们对事情总是有一个态度这个态度啊是一瞬间的事情非常之快甚至可以说不用过脑子它帮助我们做出判断是敌是友,是战斗还是逃跑这个态度快速判断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基因帮助我们活下去的基因要不然你自己打猎遇到一个大老虎还得想上十分钟这个对我有没有威胁再想上十分钟我有没有武松的本事那就别想了全村老少等着上菜了已经这就是态度的作用还必须告诉大家任何态度都包含着行为、情感、认知三个部分只是占比不同罢了【任何态度都包含着三个成分】无论是什么态度都包含着认知、行为和情感三个成分只是分量和占比不一样说到这里那就有人和我抬杠了第一杠:厨师炒菜有什么情感成分?炒菜不就是技能吗?不就是行为吗?第二杠:同学喝酒撸串有什么认知成分?不就是大快朵颐吗?还需要具备什么知识吗?第三杠: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不容分割,这是我鲜明的态度!我情感上没有问题,难道需要我开着船去保卫吗?厨师炒菜分析认知部分:你得弄懂烧油有几分热,得知道何为鱼香味,何为飞水等等。

改变态度的方法有哪些

改变态度的方法有哪些

改变态度的方法有哪些改变态度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部分。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陷入消极的态度中,而改变这种态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提高自己的幸福感和成功率。

那么,要如何改变态度呢?以下是一些方法,希望能够帮助你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首先,要意识到自己的态度。

意识到自己的态度是消极的或者有待改变是改变态度的第一步。

人们经常会习惯于自己的思维方式,而忽视了自己的态度可能对生活产生的影响。

因此,要有意识地观察自己的态度,找出其中的问题所在。

其次,积极寻求改变。

一旦意识到自己的态度有待改变,就要积极地寻求改变的方法。

这可能包括寻求他人的帮助,寻找相关的书籍或资料,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等。

不断地学习和尝试新的方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改变方式。

接下来,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态度和思维方式是息息相关的,改变思维模式可以帮助改变态度。

要学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沉浸在问题本身。

要学会接受失败和挫折,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而不是消极地对待失败。

此外,要培养积极的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态度,所以要培养一些积极的生活习惯。

比如,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保持适当的运动量,注意饮食健康等。

这些习惯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心健康,从而更有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最后,要寻找支持和帮助。

改变态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时候我们需要外界的支持和帮助。

可以寻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鼓励和支持;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他们可以给予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总的来说,改变态度是一个需要持续努力的过程。

要意识到自己的态度,积极寻求改变,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培养积极的生活习惯,寻找支持和帮助。

只有不断地努力和尝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改变方式,从而拥有更积极的生活态度。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帮助你改变自己的态度,迎接更美好的生活。

例句改变态度的方法。列举改变态度的方法

例句改变态度的方法。列举改变态度的方法

例句改变态度的方法。

列举改变态度的方法改变态度的方法有很多,下面列举几种常用的改变态度的方法:
1、学习和领悟正面思维:充实、完善自身知识,学习乐观、积极、激情、乐观的思
维模式,让自己有正面积极的心态。

2、做有益的事:学着做一些有益无害,有价值的事情,努力做到实事求是,让自己
的生活越来越有价值,从而有正面的思维。

3、改变行为模式:经常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与自然和谐相处,避免沉溺于消
极习惯,学习礼貌,保持正确的行为模式,从而改变负面思想。

4、正确品尝快乐:通过休闲、娱乐、锻炼、收获真正的快乐,学习心态的收获准备
中的快乐,放空自己,有助于塑造正面的思维。

5、找对象聊聊:寻求一些好的朋友,找对象聊聊,有助于改变自身的消极思维,可
以从朋友那里学到正能量,找到最好的自己。

6、参加各种活动:活动可以让人体会不一样的乐趣,丰富自身,了解不一样的社会,拓宽视野,有助于养成正面的思维方式。

态度改变的方法

态度改变的方法

态度改变的方法一、前言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而感到沮丧、失落或者愤怒。

这时候,我们需要学会改变自己的态度,让自己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你改变自己的态度。

二、了解自己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态度,就需要先了解自己。

你需要认真思考自己是谁、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你想要达到什么目标。

同时,你也需要意识到自己当前所处的状态,并且接受现实。

三、寻找正面信息寻找正面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积极地看待生活。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正能量的书籍、听取激励人心的演讲或者与积极向上的人交流来获得正面信息。

四、培养感恩之心感恩之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并且让我们更加满足和幸福。

我们可以通过写日记、每天列举一些自己感恩的事情或者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幸福来培养感恩之心。

五、接受挑战面对挑战,我们需要积极地去面对它们。

我们可以通过制定计划、寻求帮助或者寻找灵感来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

六、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

我们需要注意饮食健康、适量运动和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这些习惯可以让我们更加有精力和动力去迎接新的挑战。

七、总结改变自己的态度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看到成果。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并且学会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最终,我们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加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并且更有动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改变态度的方法有哪些

改变态度的方法有哪些

改变态度的方法有哪些
1. 意识到自己的态度
要改变自己的态度,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态度。

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想法,了解自己的想法和偏见。

这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和反思自己的思想来实现。

当我们能够了解自己的态度时,就可以开始尝试改变它。

2. 寻求他人的意见
我们可以与他人交流,了解他们对我们的态度和行为的看法。

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偏见和错误,并帮助我们改变自己的态度。

3. 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自己的态度。

当我们学习新的事物时,我们会发现自己原来的想法可能是错误的或不完整的。

这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评估自己的态度,并改变自己的看法。

4. 寻找榜样
找到一个积极的榜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改变自己的态度。

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行为和思想,了解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并保持积极的态度的。

这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自己的不良态度,并建立更积极的思想。

5. 练习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自己的态度。

当我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思想时,我们可以从更积极的角度看待事物,并更好地适应环境。

综上所述,改变自己的态度需要认识自己的态度,寻求他人的意见,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寻找榜样,以及练习自我控制。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和取得成功。

心理学态度改变的方法

心理学态度改变的方法

心理学态度改变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困扰自己的事情,有时候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态度来应对。

心理学中有很多关于态度改变的方法,以下是其中一些:
1. 认知重构法
认知重构法是认为你的想法能够改变你的情绪和行为,所以它会改变你的态度。

这种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仔细审视你的思维,看看它是否正确或合理。

通过找出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和推导方式,然后尝试用更合理的方式替代。

2. 行动后心理法
行动后心理法是指你的行为能够影响你的态度。

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态度,那么你可以尝试改变自己的行为。

这种方法是通过将自己暴露在新的环境中,然后对新的环境作出反应来实现的。

当你适应了新环境,你的态度往往会跟随你的行为的调整而改变。

3. 社交影响法
社交影响法是指他人的看法和行为对你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

如果你想培养一种新的态度,那么你可以尝试交换一些与这种态度有关的想法。

当你和这些人相处一段时间后,你的态度往往会和你周围的人相应地改变。

4. 自我谈话法
自我谈话法是指你在内心中进行的对话,通常是给自己提供建议和帮
助的一种方法。

当你想改变自己的态度时,这种方法可能会有所帮助。

通过对自己的内心谈话,你可以提出更具建设性、带有同情、了解和
认可的观点。

这些想法很容易改变你对某事物的态度。

总之,当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态度时,我们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
来处理。

只要我们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念,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就可
以成功改变自己的态度。

态度改变方法

态度改变方法
一个小要求,对方接受小要求的可能性就会 增加。
比如,你打算在朋友那里借200元钱,有两 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告诉朋友:“能借我 200元钱吗?”朋友可能马上回答:“我也 手头紧呢。”借钱没能实现。另外一种是先 告诉朋友:“能借我500元钱吗?救急用。” 朋友会说:“500元没有,先借你200元行 吗?”这样你的目的就实现了。
5.采用登门槛技术逐步提出要求,先向对方提 出一个小要求,一段时间后再向对方提出一 个大要求,那么对方接受大要求的可能性就 会增加。比如孩子经常找借口不做作业,家 长可以先提出一个比较容易完成的要求,如 先把玩具收起来,把电视机先关掉,然后我 们一起来做作业,随后家长就可以提更大的 要求。
6.采取留面子效应以退为进 ,先向他人提出一 个很大的要求,在对方拒绝之后,马上提出
中最好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事先考虑好对方会 提什么样的问题。事先预期想象你的沟通对象 会对你的说服做出何种反应。通过准备可选择 的多种被选方案以应付可能的提问。
3.要晓以利害。说服者要明确说服的后果或是 影响,采用积极应对的方法处理应急事件。
4.要有针对性,将需要说服他人的问题,分解 为几个不同的部分,根据不同的时间和对象, 化整为零,分为不同的阶段度改变指的是个体已经形成火 原先持有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这 种变化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向上的改变,即质的改变
二.程度上的改变,即量的改变
改变态度的方法:
• 劝说宣传法 • 角色扮演法 • 团体影响法 • 活动参与法
如何通过劝说的方法改变
他人的态度
1. 要提高说服者的可信度 2.说服要实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沟通
7.利用过度理由效应,利用外部的 附加理由改变他人的态度。比如: 学校给予成绩好的同学发放奖学金, 刺激学生努力学习,对积极参加社 会活动和团体活动的人人颁发奖励, 激励同学们充实积极地面对人生。

如何通过积极心态改变自己的态度

如何通过积极心态改变自己的态度

如何通过积极心态改变自己的态度人的心态对于个人的生活态度和心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改变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积极心态改变自己的态度。

一、认识积极心态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扰,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家庭问题等。

这些问题常常会让我们陷入消极的情绪和态度中,影响到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而积极心态能够改变这种状态,使我们更加乐观向上,并且更好地应对困难。

二、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改变自己的态度首先需要从自我认知开始。

要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特且有价值的个体,学会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不要过分苛求完美,接受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要肯定自己的优点和成就。

要明白,每个人都会犯错,关键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断进步。

三、积极思考、积极表达积极心态需要通过积极思考和积极表达来体现。

积极思考是指将注意力放在积极的方面,学会看到问题背后的机会和好处。

无论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还是生活中的困扰,都可以从中寻找积极的因素,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同时,积极表达也是培养积极心态的重要方式。

可以通过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喜悦和感激之情来增强积极心态,同时也可以得到他人的支持和鼓励。

四、调整消极情绪、培养乐观心态消极情绪常常会抑制积极心态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学会调整消极情绪、培养乐观心态。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要沉湎于消极情绪中,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通过与朋友、家人或心理咨询师交流来获取支持和帮助。

同时,要培养乐观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五、设立目标、定期反思设立目标是实现积极心态的关键之一。

明确自己的目标,并采取具体的行动来实现这些目标。

设立目标可以给自己带来动力和方向,帮助我们更好地度过困难时期。

与此同时,定期反思也是改变自己态度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反思,我们可以不断了解自己的变化和成长,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六、培养积极的生活习惯最后,培养积极的生活习惯也是改变自己态度的关键。

列举改变态度的方法智慧树

列举改变态度的方法智慧树

列举改变态度的方法智慧树
改变态度的方法智慧树
一、及时肯定自己
在自己每次做出进步的时候及时肯定自己,以便让自己保持一个积极的态度。

这可以让你
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让态度持续积极向上。

二、与积极的人交流
与那些态度积极的人进行有意义的交流,他们可以给你带来蓬勃的精力,帮助你改变那些负面的思想,变得更加乐观积极。

三、正面认识自己
正面认识自己,做出独特的观点,主动参与周围的社交活动,关注自己喜欢的事情,试着
消除自己负面的情绪和思维,这样可以帮助你去改变自己的态度。

四、放松自己
让自己放松,不要太过紧张,尽量让自己不要有太大的压力。

放松的状态下,能够走出自己的困境,有助于改变态度。

五、主动参与
多多参与和积极的活动,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你的自信心,让自己有更强的正反馈能力,给
自己创造机会,让自己变得积极面对未来。

通过以上五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要想改变自己的态度,首先要及时肯定自己,与积极
的人有意义的交流,正面认识自己,不要太过紧张,多多参与,这样才能改变自己的态度,才能使自己向着积极的方向前进。

社会心理学__第五章_社会态度

社会心理学__第五章_社会态度

社会心理学
4
三、态度强度对行为的决定作用实验
2013-11-29
Davidson发现,对态度对象仅仅要求更多的信息就足 以使人的态度的强度增加。 在一项研究中,Kallgren先问了被试对一些问题的态 度,然后让他们参加环境保护活动,结果发现对环境 问题有丰富知识的被试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较高。 结果表明:增加态度强度的另一个途径是让个人参 与到态度对象中来,让人们参与某些事情是增强其态 度的有效手段,反过来也可用人们的参与程度来预测 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


阶段三:内化(internalize)
个体就完全地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从而彻底改 变自己的态度
17
五、 态度改变的方法
2013-11-29

(一) 说服宣传法 1. 说服宣传法 霍夫兰德(Hovland)等人1959年:“态度改 变——说服”模型 宣传说服法改变态度是一个“谁在什么样的情境 下通过什么方式向谁传达了什么信息?”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的各个因素都会影响态度改变的效果
态度问题研究的实验总结
一、态度的特殊性水平实验
理查德·拉彼埃尔(Richard Lapiere)曾于1934年 做过一项著名的研究:他邀请一对中国留学生夫妇周 游美国,期间于251个地方住宿或就餐,但在一家旅 馆遭到拒绝。旅途中,这对夫妇还单独光顾了几家旅 馆和饭店,但从未被拒绝过。当时,美国人特别歧视 东方人,因此,拉彼埃尔事先认为那对中国夫妇在住 宿或就餐时遭拒绝的可能性比较大,但结果却与预期 明显不一致。六个月后,拉彼埃尔给他们停留过的每 一个地方都寄去了一份问卷,基本问题是:“你愿意 在你那里接待中国人做客人吗?”,在收到的回信中, 90%以上却又都明确回答不会。 结果表明:态度的特殊性越高,其行为越准确。

第四节 改变态度的方法

第四节 改变态度的方法

第四节改变态度的方法人们态度的改变,主要取决于内在原因,例如生理状态的某些变化,心理上的某些愿望和要求等等。

但是并不是意味着态度的改变可以忽视外在因素的影响,有时外在因素在推动态度的改变上,往往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管理工作中,改变人们态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要改变一个人的态度,最好能够引导他积极参加有关的实践活动,或是在活动中扮演一定的角色,或是在活动中让他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这些都有利于个人态度的转变。

例如,心理学家费斯廷格在研究美国白人对黑人的态度时,曾设置了不同的情境。

第一种情境是把一批虽然住得很近,但是彼此不相往来的白人和黑人组织在一起做纸牌游戏;第二种情境是让白人和黑人共同观看别人玩纸牌;第三种情境是双方同处一室,但并不组织共同活动。

研究结果发现,由于情境不同,白人对黑人显示出友好态度的人分别是66.7%、42.9%、11.1%,这说明参加活动越积极则态度的转变越明显。

布鲁奇在大学生中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被试原先都不相信天主教。

实验者要求他们写出“支持天主教”的文章,他们被分成A、B、C、D四个组。

A组被告知写文章可以自由选择材料,B组被告知必须按规定写,不可自由选择材料,C组被告知要着重考虑文章的内容,D组被告知要着重考虑文章的结构和语法。

文章写好后,接着调查他们对天主教的态度,结果发现,A组和C组的被试者更多地转变了原来的态度,而另外两组的变化则不大。

上述这些实验都说明,积极地参加有关实践活动,能推动一个人态度的转变,其原因在于某种特定的环境气氛能够使人们受到感染。

因为情境中的各种因素,能够对人们的情感产生综合性的影响,其间往往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参加者产生某种感情上的共鸣。

因此,常常听到人们这样说,对那些持消极态度的人,与其口头劝说,还不如带他们到现场去转一转。

这就是说,一个人经过自己亲身体验,往往容易使其态度发生改变。

二、组织规定组织的规章制度、公约、法规,一般地说,可以有效地改变人们的态度。

改变态度的方法教育学

改变态度的方法教育学

改变态度的方法教育学嘿,咱今儿就来聊聊改变态度的方法教育学这档子事儿。

你说态度这玩意儿重要不?那可太重要啦!就好比是一艘船的航向,要是方向错了,那再怎么使劲划也到不了想去的地儿呀。

咱就想想,要是一个学生对学习压根儿就没啥兴趣,那能学好吗?肯定不行呀!所以说,得想法子改变这态度。

那咋改变呢?首先啊,咱得给他们来点榜样的力量。

你想想,要是他们身边有个特别牛的人,每天都积极向上,努力进取,那他们能不受影响吗?就跟那向日葵似的,跟着太阳转呀。

咱得让他们看到,积极的态度能带来多大的好处。

然后呢,咱得给他们制造点成功的体验。

别老是让他们面对那些难到登天的事儿,得从一些小事情入手,让他们尝尝成功的滋味儿。

就好比学走路,得先让他们能站起来,再慢慢迈步,一点点来。

等他们成功了一次,嘿,那信心不就来了嘛,对不对?有了信心,那态度自然就不一样啦。

还有啊,咱得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事儿,要是能从他们喜欢的方面入手,让他们觉得学习也可以很有趣,那多好呀。

比如说喜欢画画的,咱可以引导他通过画画来学习知识呀,画个历史故事啥的。

再说说环境的影响。

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那对改变态度可是大有助益的。

要是周围的人都充满正能量,都在努力,那自己还好意思偷懒吗?就像在一个跑步的队伍里,大家都在往前冲,你也不好意思慢悠悠地走呀。

咱也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呀。

谁都不喜欢整天被人说这不好那不好的,得多多鼓励,多看到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

哪怕就一点点进步,那也得使劲夸呀,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是被看到的。

你想想,要是一个孩子本来对学习没啥热情,通过咱这些方法,慢慢地变得积极主动了,那多有成就感呀!这就像是看着一朵小花慢慢绽放,那种喜悦真的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教育可不就是这么回事嘛,得用心,得有方法。

咱不能硬来,得像那春风化雨一样,慢慢滋润他们的心田。

让他们从心底里愿意去改变,去成长。

所以说呀,改变态度的方法教育学真的很重要。

咱得重视起来,为了孩子们的未来,为了他们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努力去做吧!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但只要咱坚持,就一定能看到效果,你说是不是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改变态度的方法人们态度的改变,主要取决于内在原因,例如生理状态的某些变化,心理上的某些愿望和要求等等。

但是并不是意味着态度的改变可以忽视外在因素的影响,有时外在因素在推动态度的改变上,往往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管理工作中,改变人们态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要改变一个人的态度,最好能够引导他积极参加有关的实践活动,或是在活动中扮演一定的角色,或是在活动中让他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这些都有利于个人态度的转变。

例如,心理学家费斯廷格在研究美国白人对黑人的态度时,曾设置了不同的情境。

第一种情境是把一批虽然住得很近,但是彼此不相往来的白人和黑人组织在一起做纸牌游戏;第二种情境是让白人和黑人共同观看别人玩纸牌;第三种情境是双方同处一室,但并不组织共同活动。

研究结果发现,由于情境不同,白人对黑人显示出友好态度的人分别是66.7%、42.9%、11.1%,这说明参加活动越积极则态度的转变越明显。

布鲁奇在大学生中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被试原先都不相信天主教。

实验者要求他们写出“支持天主教”的文章,他们被分成A、B、C、D四个组。

A组被告知写文章可以自由选择材料,B组被告知必须按规定写,不可自由选择材料,C组被告知要着重考虑文章的内容,D组被告知要着重考虑文章的结构和语法。

文章写好后,接着调查他们对天主教的态度,结果发现,A组和C组的被试者更多地转变了原来的态度,而另外两组的变化则不大。

上述这些实验都说明,积极地参加有关实践活动,能推动一个人态度的转变,其原因在于某种特定的环境气氛能够使人们受到感染。

因为情境中的各种因素,能够对人们的情感产生综合性的影响,其间往往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参加者产生某种感情上的共鸣。

因此,常常听到人们这样说,对那些持消极态度的人,与其口头劝说,还不如带他们到现场去转一转。

这就是说,一个人经过自己亲身体验,往往容易使其态度发生改变。

二、组织规定组织的规章制度、公约、法规,一般地说,可以有效地改变人们的态度。

心理学家勒温曾经为此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实验的对象是刚生过孩子而住医院的产妇,当她们离院回家时,被要求给婴儿喂鱼肝油和桔子汁。

实验者把产妇分成A、B两组,A组为控制组,B组为实验组。

A组是通过医生的劝说,告知产妇为了婴儿的健康,每天应该给孩子喂鱼肝油和桔子汁;B组则是医院给大家规定,回去以后必须给孩子吃上述食品。

一个月以后进行检查。

发现B组的产妇几乎全部照办,而A组的产妇只有部分人接受了医生的个别劝告。

这说明,组织规定比个别说服更有助于转变人们的态度。

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由此不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我们认为,实验所揭示的结果并不说明实验本身与思想政治工作是矛盾的,因为转变人们的态度所采取的途径可以是多样的,如果把多种途径结合起来,则效果将会更好。

单纯的依靠说服动员就想达到态度的改变,往往是十分困难的。

所以,有必要通过国家、团体和组织做出某些规定,使这些规定在客观上带有法令和准法令性质,并使它逐步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使之知道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

对的便会得到社会、团体和组织的肯定,不对的便会受到社会、团体和组织的批评和否定,这种规定促使人们产生服从感。

当然服从只是态度改变的最初阶段,它可能是被迫的,也可能是自觉的。

因此,在国家规定和组织约法之后,还必须进行必要的宣传和说服动员,以期造成社会和组织的一致舆论。

心理学家认为,舆论的作用在于它能够使人们的道德行为迅速地发生定向反应,在心理上激起情感波动和思想反响,从而使人们调整自己的行为,改变自己的态度。

三、逐步提出要求心理学研究表明,要改变一个人的态度,首先必须了解他原来的态度立场,然后再估计一下两者的差距是否过于悬殊,若差距过大,反而会发生反作用,如果逐步提出要求,不断缩小差距,则人们比较容易接受,所以要改变人们的态度,不能操之过急,最好逐步提出要求。

1966年,有人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一原理。

实验的课题是转变人们对睡眠时间的传统态度,研究被试原有的态度与要求转变的态度之间距离的大小对态度改变的难易的影响。

实验者事先己了解被试认为最恰当的睡眠时间平均为7.89小时(原来的态度),然后将被试分成9个小组,每组发给一篇提倡睡眠时数的文章(9个小组所给的睡眠时数分别为0、1、2、3、4、5、6、7、8小时),原来的态度与要求改变的态度之间的差距为8、7、6、5、4、3、2、1、0小时。

被试还被告知文章的作者是一位获得诺贝尔奖金的著名生理学家。

随后要求被试回答自己认为最适当的睡眠时数。

结果证明,原来的态度立场与要求转变的态度距离越大,越不容易转变。

例如,文章提倡每天只须睡3小时的小组,被试者勉强从7.894小时降到6.6小时,而文章认为每天只需睡2小时、1小时乃至可以不睡的小组,则被试者的回答仍然坚持要睡7小时以上。

为此,心理学家费里德曼曾进行了一次对比实验。

实验是在自然的情况下进行的。

对象是一批美国的家庭主妇,她们被分成A、B两组。

实验者先向A组的被试者提出,想在她家门前竖一个牌子,家庭主妇们普遍都同意这个要求,后来又向她们提出第二个要求,最好能在她家的院子里立一个架子,被试大部分也接受了。

实验者对B组却是同时提出两个要求,结果,家庭主妇们普遍不能接受。

这说明,最初提出小的要求,以后再提出难的要求,比一开始就提出两个要求要容易使人接受。

日本心理学家原岗也作过两次类似的实验,就是向家庭主妇请求给清凉饮料,也获得了同样的结果。

逐步提出要求,同意供给冷饮的占78.5%,一次就提出较高要求而被接受的只占45.5%。

这说明两种情况的差距是十分明显的。

由此看来,态度立场的差距对于态度的转变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因此,我们可以应用这一原理,处理日常生活中某些常见的事情。

例如,一个人突然听到亲人的不幸(死亡),会由于一时思想准备不足受不了刺激,于是可以采取逐渐增加信息的办法,以免发生意外。

但是必须指出,态度立场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因为一个人态度的最后转变,还要看本人自身的心理状态,如果个人迫切要求改变现状,则差距虽大,也能改变原来的态度。

也有一些情况,由于不改变态度将直接损害到个人的切身利益,这时,虽然态度立场的差距甚大,也会不得己改变态度。

四、利用睡眠者效应睡眠者效应是在40年前的一个研究中发现的。

在这个研究中,一组美国士兵观看了一个爱国主义的电影。

在看完影片后5天,态度有少量改变,9周后,与未看影片的控制组士兵相比,这一组的士兵表现出更多倾向于肯定的态度。

显而易见,5天和9周之间,产生了某种东西而导致了态度的改变。

为解释睡眠者效应,研究人员开始研究消息来源的可信度。

由于士兵们认为最初观看的信息是值得怀疑的,他们不相信美国军队,对于美军的信息持有偏见。

这些信息最初只有很低的可信度。

因而,他们倾向于对电影的信息打了折扣,然而,几个星期过去了,这个消息的来源已被忘记而消息的内容还被保存着,这个解释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折扣心理假设”,这个假设建立在这样一种说法的基础上:我们储存信息内容的方式与信息源的方式不同,而且我们回忆这些信息时,成功的程度也会有所区别。

在态度改变的诸因素中,信息的可信度是一个重要的相关因素,可信度高的信息源容易引起人的态度改变,但可信度差的信息源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说服并改变人的态度。

在我们宣传自己的主张或向人提出建议时,如果我们自身还缺少让信任的条件,如果别人对我们怀有偏见,不妨利用睡眠者效应,让时间冲淡各种不利因素对你的宣传或建议的影响。

四、利用宣传手段改变员工的态度是组织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管理人员改变员工的态度主要是通过宣传、教育和说服的手段。

因此,如何通过宣传的手段达到改变员工态度的目的,也是管理心理学的重要课题。

(一)宣传的目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宣传就是通过信息的传递来影响人们的意识和行为,即改变、巩固或加强人们对某种事物的态度。

当然,宣传的目的不仅仅是传递信息和使人们掌握信息,而主要是通过信息的传递,使人们在掌握信息的基础上,形成或改变对某种事物的态度。

所以,信息传递只是宣传工作的一种手段。

例如,通过报纸、电台、电视、演说、广告、刊物等途径达到传递信息、掌握信息的目的。

但是,这并不是说,传递信息、掌握信息与改变态度无关,恰恰相反,同类信息的多次刺激,会使人们产生心理定向。

例如在学校里,对学生进行各种科学知识的教学,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学生对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观念,即形成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态度。

在宣传教育工作中,宣传工具的正确选择与使用,将有助于扩大宣传的效果。

(二)宣传内容的组织宣传内容的组织主要是根据宣传对象的态度、水平和宣传任务的缓急,对宣传内容作单方面宣传和双方面宣传的处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心理学家哈弗兰曾经针对士兵的厌战情绪,以要求早日结束战争为课题,对美国士兵进行了两种宣传方式的研究,结果发现两种情况。

1.对于文化教育水平较低的士兵,单方面的宣传容易转变他们的态度;对于文化教育水平较高的士兵,则进行正反两方面(双方面)的宣传效果较好。

2.士兵最初的态度与宣传者所强调的方向一致时,单方面宣传效果较好,若士兵最初的态度与宣传者的意图相对抗时,则双方面宣传效果较好。

单方面的宣传和双方面的宣传对人们态度的转变并不是绝对的,主要应该根据宣传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办法。

当宣传对象的态度和提倡的方向一致,只是缺乏有关的知识、经验时,只须进行单方面宣传。

而当人们已经具有多方面的知识,且善于分析、比较时,则进行双方面的宣传效果更好。

目前的商业电视广告,几乎是一边倒的倾向(单方面宣传),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对于经验丰富、知识水平高的人,并不能产生多大作用,反而使他们怀疑,认为这种宣传是言过其实,骗骗人而已。

如果能在广告中真实反映两种情况,说明产品的优点和缺点,恐怕要比只讲优点好得多。

有人曾为此对同一型号的汽车作了两种广告,一则广告说:这种汽车里边的把手太偏了一点。

用起来不顺手,除此之外其他都很好。

”另一则广告中全讲优点不讲缺点。

结果顾客都相信前一种广告。

这说明人们在求实心理中还有一种逆反心理。

另外,根据宣传任务的轻重缓急,对所提供的宣传材料也应该作适当的处理。

如果宣传任务是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最好只提出正面的观点和材料,因为这时再提出反面的观点和材料,容易使宣传对象产生怀疑,难于立即形成正确的态度。

如果宣传任务是培养和形成人们长期稳定的态度和信念,则应该提出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和材料,使宣传对象通过正反材料的比较,最终形成正确的观点和稳定的态度和信念。

(三)情绪因素和理智因素对改变态度的影响宣传中有效地利用情绪因素和理智因素的作用,对于人们态度的改变是有积极意义的。

美国心理学家哈特曼曾经对此作过一个实验,实验的内容是在一次竞选活动中,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在三个选区进行竞选宣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