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殷墟甲骨文中的“玉戚”

合集下载

解“哉”

解“哉”

解“哉”作者:韩瑞燕/孙亚维来源:《语文学刊》 2016年第2期韩瑞燕1孙亚维2(1.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2.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摘要]许慎著《说文解字》时,戠的本义已阙。

由从戈从音推断,戠可能发源于干舞配戈,一种以达到志者之乐的学习。

借助《说文》对志的解释,我们把戠释为达意也。

本义似指由意累积为志的中间过程“注意”,而“聚会”是进一步引申。

在以戠为声符的字中,識、職、織、幟的“记”义源于前者,而樴、熾、蟙则义从后者。

[关键词]说文解字;从戈;从音;干舞[中图分类号]H0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6)02-0005-03北宋徐铉刊定的《说文·戈部》(习称大徐本):“戠,阙。

从戈从音。

”许慎在释文中称“阙”,意为暂时存疑,《说文》学家认为是作者严谨治学的反映。

按照清代王筠的分类(《说文释例》卷十一),此处当属“字形较著而不可解者”,即由“音”和“戈”两个独体字,构成会意字“戠”的关系很清楚,但其义无法说明。

若按汉字的构造规律,“戠”的视觉特征应该与音、戈所指示的内容存在着透明关系。

一、古籍中的“戠”音与言出于同一甲骨文,至金文发生了分化,音演化为口中含一。

[1]487字形为一个拉长的倒三角,下面置一口(图1),有人解释为口吐舌,也有人说是吹管箫、喇叭等乐器。

两者都说的通,前者可释言,后者可释音。

《说文·音部》:“音,声。

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宫商角徵羽,声;丝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

从言含一。

”说明“音”虽然是器物演奏出来的,但却源自人的内心,正如嘴巴讲的“言”表达了心中想说的话一样。

言从口,音从言,两者都在“口”字象形上,增添指事符号发展而来。

许慎在音部只收五个字,两个是声及其演化,韶、章、竟三字就是对诸器奏出的音及其过程的描述。

大概受言字广泛应用的影响,音作为字素,在汉字中构成合体字时,其义非常单纯。

26384266_周代墓葬出土玉戚和玉钺及其功用考

26384266_周代墓葬出土玉戚和玉钺及其功用考

《尚书·顾命》云:“一人冕,执钺”,郑玄释钺为“大斧”。

许慎《说文》云:“钺,大斧也。

”可见钺应该是一种特殊形制的大斧。

《说文》又云:“戚,戉也。

”可见戚应属于戉(钺)的一种。

《汉书·王莽传上》云:“左建朱钺,右建金戚。

”颜师古注:“钺戚皆斧属。

”由史书可知,戚应该是一种特殊形制的钺,而钺和戚均属斧类。

《史记·殷本纪》云:“汤自把钺以伐昆吾。

”许慎引《司马法》云:“夏执玄戉,殷执白戚,周左杖黄戉,右秉白髦。

”可见在夏商周时期钺和戚是高等级贵族所使用的兵器或礼仪用器,但是史书中未能给出钺和戚的明确定义。

郭宝钧先生对钺进行过界定,钺为劈兵,刃与柄平行,钺刃多弧形如新月,身薄且宽[1]。

范勇先生提出斧钺的区分标准:有肩且肩与銎的夹角不大于100°或刃的圆心角大于等于100°的称为钺;而无肩、微肩或刃的圆心角小于等于90°的称为斧[2]。

林沄先生[3]和林巳奈夫先生[4]认为戚属于钺的一种,形制较钺小,为两侧带有齿状扉牙的特殊形制的钺形器,此观点为学界主流认识。

另外,钱耀鹏先生认为戚可能为狭长形的斧[5]。

笔者认为戚和钺或可统称为钺类器,本文梳理了周代墓葬出土的玉质钺类器,试对玉戚和玉钺的功用进行探讨。

一、周代墓葬出土玉戚和玉钺两周墓葬出土的玉戚和玉钺40余件,由于早期学界对于钺和戚的定名意见不一,有部分玉戚被称为玉钺。

若将其中两侧带有齿状扉牙的均称作戚,则玉戚有34件,玉戚大多发现于西周墓葬中,东周墓葬中则少见。

(一)玉戚玉戚根据长宽比,大致可分为常型戚(A型)和狭长形戚(B型),另有2件特殊型戚(C型)。

常型戚和狭长形戚均为弧形刃,而特殊型戚的刃部形制较特殊。

两周时期的玉戚发现不多,多数只能根据墓葬共存器物判断其大概年代,但部分玉戚可能为早期遗玉,墓葬年代和玉戚的制作年代并不完全一致,故未对玉戚分式。

A型:常型戚,27件。

大多整体呈“风”字形,少数整体略呈圆形,器身两侧各饰一组扉牙,通长与通宽之比值小于2。

出土于安阳殷墟的甲骨文的主要内容

出土于安阳殷墟的甲骨文的主要内容

1. 引言甲骨文作为我国古代文字的一种,其发现和研究给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宗教和政治制度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而出土于安阳殷墟的甲骨文更是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们记录了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和祭祀活动,也是我国最早的文字记载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出土于安阳殷墟的甲骨文的主要内容,并从多个维度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和阐述。

2. 安阳殷墟的发现和甲骨文的意义安阳殷墟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最重要的商代遗址,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国家和都城遗址。

而在这里发现的甲骨文,为研究商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诸多方面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其内容涵盖了宗教祭祀、政治命令、日常生活、天文历法等方方面面,对于理解商代社会的面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出土于安阳殷墟的甲骨文主要内容(1)宗教祭祀出土的甲骨文中,宗教祭祀的内容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其中包括祭祀活动的时间、对象、方式等的记录,以及祭品的内容和数量等。

这些内容不仅为我们了解商代宗教及其演变提供了重要线索,也对商代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种种记录和描述。

(2)政治命令在甲骨文中,也有大量关于当时政治命令的记录。

这些命令可能涉及国家、宗庙、部落、家族等不同层面的政治活动,包括战争、统治等方方面面。

通过这些记录,我们可以了解商代社会的政治组织、官制等情况,以及当时的战争、外交等方面的事件。

(3)日常生活甲骨文中也记载了一些关于日常生活的内容,如疾病、婚姻、宴饮等方面的记录。

这些内容反映了商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状态、健康状况、社交活动等方面的情况,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具有极大的帮助。

(4)天文历法出土的甲骨文中还记载了一些关于天文历法的内容,如太阳、月亮、星宿等的记录,以及日月食、五星连珠等天象现象的记载。

这些内容为我们了解商代社会对天文现象的观测、认识以及关于时间的记录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4. 总结与展望通过逐一分析出土于安阳殷墟的甲骨文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和珍贵价值。

殷墟玉器

殷墟玉器

殷墟玉器(图1)殷墟(殷墟的正式英文名为Yin Xu)位于河南省安阳市,面积36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

在这里,甲骨文的发现和长达78年的殷墟发掘,人们找到了110多座商代宫殿宗庙建筑基址、12座王陵大墓、洹北商城、2500多座祭祀坑和众多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手工业作坊遗址、甲骨窖穴等遗存。

在这里,出土了15万多片甲骨文、数以万计的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等精美文物,全面系统地展现出了3300年前的中国商代都城风貌。

据不完全统计,有5万件殷墟出土文物流失海外。

1.谓殷纣身死,国都为墟。

2.指商代后期都城遗址。

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周围。

商代从盘庚到帝辛(纣),在此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

1899年在此发现占卜用的甲骨刻辞。

从1928年10月13日考古发掘至今,先后发现宫殿﹑作坊﹑陵墓等遗迹﹐及大量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礼乐器和甲骨等遗物,总面积24平方公里以上。

殷墟玉器殷墟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横跨安阳洹河南北两岸,现存有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和众多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制玉作坊、制骨作坊等众多遗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

殷墟玉器说起殷墟的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说,作为文化遗产,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时代越久,历史价值越高。

殷墟玉器中国玉器历史悠久,民族特色鲜明。

近20年来,在全国不少地区的各种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都有玉器出土。

这些发现,使人民确信,最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的玉雕工艺已臻成熟。

另方面,它也为探讨殷商文化玉器的渊源问题提供了线索。

殷墟玉器是在继承前代具有初步发展的琢玉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较长时间的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加以统治者对玉器的需求和重视,更促使玉雕工艺的迅速发展。

殷墟妇好墓出土玉琮研究!原来有这么多学问

殷墟妇好墓出土玉琮研究!原来有这么多学问

殷墟妇好墓出土玉琮研究!原来有这么多学问我们现在对玉琮这一器物形制的认识,主要是依据清末吴大澂在其《古玉图考》中将收集的实物资料对照《考工记·玉人》《说文》等文献记载的玉琮形制所做的考证;而将玉琮作为“礼地”的礼器,也是源于吴大澂将玉琮的四个角面作八方解释以合《周礼·大宗伯》“以黄琮礼地”的假说[1]。

大家知道,《周礼》成书很晚,不早于战国。

《考工记》补入《周礼》,自然也不会早于战国。

所以,商代是否有“琮”一名以及玉琮这种器物的名称,我们实际上并不知晓,至少在已发现的甲骨文中没有“琮”字。

我们现在谈论、研究的商代玉琮,仅仅是延续着吴大澂对玉琮这种器物的认识。

然而,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琮似乎并不具有吴大澂所说的“礼地”的礼器功能。

那么,妇好墓出土的玉琮是怎样的形制?何时制作?使用功能又是什么?本文试作分析。

一、妇好墓出土玉琮的形制特征与制作年代分析在妇好墓出土的750多件玉器中,被称为玉琮的有11件,另有3件被称为琮形器[2]。

除M5∶916玉琮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外,其余玉琮与玉琮形器均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这14件玉琮与玉琮形器,形制无一相同,纹饰也有明显的区别。

这反映其文化面貌相当复杂,它们的制作年代可能是不一致的。

兹逐一分析如下。

1.妇好墓M5∶1244玉琮青色,有褐黑斑,部分石化。

形制为外方内圆的矮体筒状玉琮。

四面宽度不等。

射部较短,平面为带四个短直边的近圆形。

通高4.9、射外径6.5、射高0.5、射壁厚0.4厘米(图一)。

图一妇好墓M5∶1244玉琮这是一件光素无纹玉琮。

这种光素无纹玉琮可能是齐家文化玉琮。

然而,在齐家文化分布区出土、目前收藏于甘青宁三省区各级政府博物馆的50多件玉琮中[3],类似M5∶1244玉琮这样制作如此规整、大小的外方内圆矮体玉琮并不多见,而在中原地区陶寺文化中却发现有这类玉琮,如山西芮城清凉寺遗址曾出土过几件这类玉琮。

M5∶1244玉琮的玉质与芮城坡头(又名清凉寺)1号玉琮基本相同(图二)[4]。

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之一)_历史学论文_

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之一)_历史学论文_

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之一) _历史学论文_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之一) _历史学论文_一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室及其他商人贵族在龟甲、兽骨等占卜材料上记录与占卜有关事项的文字,也包括少数刻在甲骨上的记事文字。

近百年前,1899年的秋季,山东潍坊的古董商范寿轩(维卿)带着一种特殊的“古董”——一些沾满泥土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兽骨,到北京求售于当时的国子监祭酒、金石学家王懿荣[1]。

这位范先生不会料到,他拿来的“古董”会使中国甚至世界学术界为之震动。

1900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王懿荣殉国,他虽曾用重金搜求甲骨,并悉心考察过甲骨,但未及留下有关的文字。

稍后收藏甲骨的刘鹗受罗振玉的鼓动,在1903年出版了第一部甲骨文著录书籍《铁云藏龟》,并在自序中正确地说明甲骨文乃是“殷人刀笔文字”。

由此,殷墟甲骨文为世人所知,并逐渐成为一些金石学家乐于收藏与研究的对象,而对甲骨文进行研究也应从这一年开始。

但甲骨出在安阳西北五里的小屯,由于古董商的有意隐瞒,在较长时间内未被学界了解,直到1908年才被罗振玉查访清楚。

1910年罗振玉在该年出版的《殷商贞卜文字考》“自序”中指出,小屯甲骨“实为殷室王朝之遗物”。

自此,甲骨文的时代与性质已被认清,而安阳小屯的名字即与殷墟和甲骨文联系在一起了。

殷墟甲骨文与敦煌文书,新疆、甘肃、内蒙等地的汉晋木简,内阁大库元明以来书籍档册,被学术界视为19、20世纪之际中国学术史上的四大发现[2],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发现的重要意义之一,是证实了中国早期国家——商王国的存在。

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以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知道历史上有个商王朝,而且这些文献无一是成于商代的。

最系统讲商史的是西汉司马迁所撰《史记·殷本纪》;即使连公认为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在西周时期被改造过的文章。

由于文献奇缺,更缺乏同时代的文字史料,以至在本世纪20年代,著名学者胡适仍主张“现在先把古史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3]。

殷墟遗址与甲骨文——笔记

殷墟遗址与甲骨文——笔记

殷墟遗址与甲骨文1928年秋,董作宾前往安阳小屯调查,为了寻找有字甲骨,是中国近代考古学诞生的标志。

殷墟范围30平方公里,东西6公里,南北5公里。

殷墟的中心是宫殿区和王陵区,宫殿区在洹河南的小屯,花园庄两个村子极其周围,王陵区在洹河北的侯家庄和武官村村北的高地上。

殷墟的居住遗址主要分布在洹水的两岸。

宫殿区的东北有洹河,西南有壕沟(起到防卫作用)在殷墟保护区外洹河北岸发现安阳洹北商城,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修筑年代早于商王武丁时期而晚于郑州商城。

殷墟文化分为四期,甲骨学分期为五期。

宫殿和宗庙:建筑群主要分布在小屯村的东北地,是殷墟最重要的遗址。

有53座,由南向北排列,分为甲乙丙三组,用途又可以分为宫室、宗庙、祭坛、铸铜作坊,规模最大的为乙8基址。

朝向多数面朝南。

商代王室宫殿的建筑材料以土木材料为主,就是史书上所说的“茅茨土阶”“四阿重屋”的宫殿样式建筑风格,因为当时没有瓦。

有了选择良好居住环境的意识和宫殿居住区规划的初步理念。

并且掌握了夯土、版筑、木架结构、日影定向、以水测评和茅草盖屋等技术。

王陵区大墓以及及祭祀坑:王陵遗址位于洹河北岸、侯家庄西北岗、武官村北地等高地上,与宗庙遗址隔河相望。

包括东西两个区,发现了13座大墓、2000余座陪葬墓和祭祀坑。

西区有八座大墓,东区有五座大墓(均南北朝向),平面呈亚字形、中字形、甲字形,被认为是商后期的王陵所在。

亚字形的大墓由墓道、墓室、椁室(柏木铺成)组成,墓地有9个坑(殉人),分为位于墓室和椁室四角和墓底中央,中央小坑位于墓主人棺下,相当于尸体腰部,称为腰坑。

武官村大墓(被盗):四壁由木材构成,残存礼器还有青铜器的鼎、簋、爵、石磬、玉器等高规格文物,有45个殉人,说明墓主人为高级贵族。

M260(甲字形大墓):出土后母戊鼎,为最大青铜器,代表了为古代青铜文化的最高水平。

妇好墓: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的墓葬,根据青铜器铭文,认定为是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

商周玉兵器演变浅析

商周玉兵器演变浅析

商周玉兵器演变浅析作者:方其来源:《收藏界》2015年第03期春秋之时,楚王得到欧冶子、干将精铸的三把宝剑,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工布,均锋利无比。

楚王引剑麾兵,打败了晋郑王,于是大悦,曰:“此剑威耶?寡人力耶?”风胡子对曰:“剑之威也,因大王之神。

”楚王曰:“夫剑,铁耳,固能有精神若此乎?”风胡子对曰:“时各有使然。

轩辕、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断树木为宫室,死而龙臧,夫神圣主使然。

至黄帝之时,以玉为兵,以伐树木为宫室、凿地。

夫玉,亦神物也,又遇圣主使然,死而龙臧。

禹穴之时,以铜为兵,以凿伊阙,通龙门,决江导河,东注于东海,天下通平,治为宫室,岂非圣主之力哉?当此之时,作铁兵,威服三军,天下闻之,莫敢不服,此亦铁兵之神,大王有圣德。

”这个故事出自《越绝书·外传记宝剑》,篇中所谓“石兵”、“玉兵”、“铜兵”、“铁兵”的记载,大体上反映了今天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新石器、铜器和铁器时代。

可以理解,工具的进步带动了社会的发展。

与此同时,从轩辕时代到商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往来征战也是当时普遍的社会真实形态,兵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由于近现代考古发掘了大量的斧、铲、刀、凿等“玉兵”,于是有考古学者依据《越绝书》中风胡子所谓“以玉为兵”的说法,认为在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之间应该还有一个“玉兵时代”。

其实仔细分析风胡子的话也可以看出,他所谓的“石兵、玉兵、铜兵、铁兵”,实意指的是工具。

《说文》:“兵,械也”,就是器具,它首先是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劳动工具,当然亦可以是进行征战的“兵器”。

也许有玉兵器曾经在战场上被实际使用过,不过我们相信,用不了多久情况就会改变,因为“玉兵”这种稀罕的天地精物既非常不易觅得,又非常不易制作,一旦打打杀杀如此消费也太过奢侈了。

由于玉兵既有玉之缜密、温润、精光内蕴的优良品质,又有杀伐、威严、通天祀神的力量象征,于是“玉兵”继续制作,只不过摇身一变,从玉兵器转升为玉礼器,以彰显统治者之权威与圣德,自新石器时代发展到商周,风光无限。

殷墟:一片甲骨惊天下

殷墟:一片甲骨惊天下

龙源期刊网
殷墟:一片甲骨惊天下
作者:郗效
来源:《大众健康》2016年第09期
2016年7月13日,在殷墟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殷墟》特种邮票全国限量发行。

邮票共一套三枚,选取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为主要表现内容,彰显了殷墟世界文化遗产的地位、价值和魅力。

安阳,一座人们无法忘记的城市。

这里不仅流传着大禹治水、文王演易、妇好请缨、苏秦拜相、西门豹治邺、岳母刺字等历史故事,而且更是中华民族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的出土所在地。

2016年3月8日至6月26日,首都博物馆举办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纪念中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巾帼女将——妇好。

几天之后的7月13日是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十周年纪念日,为此,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发行了《殷墟》特种邮票1套3枚,由我国著名邮票设计家王虎鸣设计。

邮票名称“殷墟”,首次以甲骨文书法呈现。

邮票内容以3枚连印形式分别表现了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青铜器和玉器,很好地利用邮票这一国家名片,通过邮政独特的媒体资源优势,将安阳璀璨的历史文化再一次带入人们的视野。

走近殷墟。

〔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回顾#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朱凤瀚一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室及其他商人贵族在龟甲!兽骨等占卜材料上记录与占卜有关事项的文字 也包括少数刻在甲骨上的记事文字∀近百年前 年的秋季 山东潍坊的古董商范寿轩 维卿 带着一种特殊的/古董0))一些沾满泥土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兽骨 到北京求售于当时的国子监祭酒!金石学家王懿荣≠∀这位范先生不会料到 他拿来的/古董0会使中国甚至世界学术界为之震动∀年庚子事变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 王懿荣殉国 他虽曾用重金搜求甲骨 并悉心考察过甲骨 但未及留下有关的文字∀稍后收藏甲骨的刘鹗受罗振玉的鼓动 在 年出版了第一部甲骨文著录书籍5铁云藏龟6 并在自序中正确地说明甲骨文乃是/殷人刀笔文字0∀由此 殷墟甲骨文为世人所知 并逐渐成为一些金石学家乐于收藏与研究的对象 而对甲骨文进行研究也应从这一年开始∀但甲骨出在安阳西北五里的小屯 由于古董商的有意隐瞒 在较长时间内未被学界了解 直到 年才被罗振玉查访清楚∀ 年罗振玉在该年出版的5殷商贞卜文字考6/自序0中指出 小屯甲骨/实为殷室王朝之遗物0∀自此 甲骨文的时代与性质已被认清 而安阳小屯的名字即与殷墟和甲骨文联系在一起了∀殷墟甲骨文与敦煌文书 新疆!甘肃!内蒙等地的汉晋木简 内阁大库元明以来书籍档册 被学术界视为 ! 世纪之际中国学术史上的四大发现 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甲骨文发现的重要意义之一 是证实了中国早期国家))商王国的存在∀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以前 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知道历史上有个商王朝 而且这些文献无一是成于商代的∀最系统讲商史的是西汉司马迁所撰5史记#殷本纪6 即使连公认为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5尚书#盘庚6篇 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 显然是在西周时期被改造过的文章∀由于文献奇缺 更缺乏同时代的文字史料 以至在本世纪 年代 著名学者胡适仍主张/现在先把古史缩短二三千年 从诗三百篇做起0≈∀殷墟甲骨文的发现 将大量的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 使商史##≠ ≈5自述古史观书6 收入5古史辨6第 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版∀见王国维5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见之学问6 5学衡6第 期 年∀与王懿荣几近同时开始收存殷墟甲骨的尚有天津的王襄!孟定生∀据王襄遗作5室殷契6 5历史教学6 年第 期 在 年范寿轩即曾在天津与王!孟二人讲过/河南汤阴出骨版 中有文字0 孟氏认为是/古之简策0 促范氏往购∀是此年学者中并未有人见过甲骨文∀至第二年 月 范氏又来津将售与王懿荣所余骨版售予孟!王二氏∀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 年王国维写了5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6及5续考6≠ 证明5史记#殷本纪6与5世本6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 是基本可靠的∀同时 他根据缀合的两片卜辞 5殷墟卜辞后编6上 # 5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6 # 发现上甲以后几位先公之次序应是报乙!报丙!报丁 5史记6以报丁!报乙!报丙为序 是后世传抄致讹∀这篇著名的论文 无可辩驳地证明5殷本纪6所载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这不仅是中国历史研究的一件大事 而且鉴于殷商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这一发现也是世界历史研究中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甲骨文发现的重要意义之二 在于王国维用甲骨文证实了5殷本纪6的史料价值 使5史记6之类历史文献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其意义不仅局限于商史∀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 既然5殷本纪6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 司马迁的5史记6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0 那么司马迁在5夏本纪6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也恐非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 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 甲骨文资料证实了5殷本纪6与5世本6的可靠程度 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 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殷墟甲骨文发现的重要意义之三 是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0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两大变化 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 /使人痛感到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0∀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巨大影响≈∀ 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5古史新证6 力倡/二重证据法0 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起了催生作用∀ 年秋 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 其最初的目的乃是为了继续在此地寻找甲骨…∀当李济主持第二次发掘时 已开始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认识到/凡是经过人工的!埋在地下的资料 不管它是否有文字 都可以作研究人类历史的资料0 ∀并从而取得以后 次发掘的重大收获 所以可以说 正是甲骨文的发现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殷墟甲骨文发现的重要意义之四 是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5说文解字6 文字学主要是5说文6学 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 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 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5说文6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 在乾嘉学风的影响下 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 使5说文6的权威性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光绪九年 年 刊行的吴大5说文古籀补6以金文资料充实!修订5说文6 为中国文字学向近现代文字学发展搭起了一座桥梁∀甲骨文的发现更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 其构成离小篆甚远 多有象形!会意文字 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5说文6以小篆为本解释字原的理论与其整个文字系统皆难以维持 从而使/许学最后的壁垒也被冲破了0 从此/中国文字学就到了一个新的时期0 ∀##历 史 研 究 年第 期≠≈… 唐兰 5古文字学导论6 齐鲁书社 年 月版∀李济 5现代考古学与殷虚发掘6 5安阳发掘报告6第 期 年∀董作宾 5民国十七年十月试掘安阳小屯报告书6 5安阳发掘报告6第 期 年∀夏鼐 5五四运动和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兴起6 5考古6 年第 期∀陈寿5三国志6卷一三5王肃传6 /司马迁记事不虚美 不隐恶 刘向!扬雄服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 谓之实录∀0收入5观堂集林6卷 中华书局 年版∀二自甲骨文被发现迄今 殷墟出土的有刻辞的甲骨约有十五万片之多≠∀其中属考古发掘出土的近三万四千片∀正如王国维所言 /古来新学问起 大都由于新发见∀0 随着甲骨的不断出土 甲骨文资料的陆续增加 使研究甲骨文成为专门的学问 在学术界通称为/甲骨学0∀甲骨学除了从古文字学角度考释甲骨文字 从考古学角度研究甲骨的分期!断代与卜用甲骨的整治外 也包括利用甲骨文来研究商代的历史与文化∀截止到 年代末 国内外已出版的各种甲骨文著录书籍已达 余种≈∀其中私人编辑!年代较早的 最有名的有罗振玉在本世纪 年代以前刊行的5殷虚书契6 后通称5前编6 !5殷墟书契后编6!5殷墟书契菁华6等 收入了罗氏倾其全力收集的甲骨文拓本∀ 年代后 重要的私人编辑的甲骨文著录书有郭沫若5卜辞通纂6 年 !5殷契粹编6 年 后者收入了著名收藏家刘体智的藏品∀容庚!商承祚等著名古文字学家也将他们从公私选拓的甲骨文编撰出版…∀ 年代至 年代初 胡厚宣先生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为搜访甲骨文资料 辛勤奔波于南北各地 编著出版了一系列重要的甲骨文著录书籍 ∀今日 年轻一代的甲骨文研究者在利用上述甲骨文资料时 都会从心中感受到老一辈学者们为保存珍贵的甲骨文资料所做工作之艰辛 并由此对他们产生由衷的敬意∀以上著录书所刊布的皆是本世纪上半叶中由私人以非科学手段挖掘出土的甲骨 虽有文字史料价值 但多失去原出土地点与层位 无法利用它们采取考古学方法作分期!断代的研究∀迄今考古发掘的甲骨文资料除去 年花园庄东地出土的甲骨正在整理外 余均已全部公布∀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至 次发掘殷墟所获甲骨收入5殷墟文字甲编6 于 年出版∀第 至 次发掘所获则收入5殷墟文字乙编6 分上!中!下三辑 在 年至 年期间出版∀甲乙二编 每片甲骨均附发掘次数!原登记号 但5甲编6未注明坑位号 5乙编6附列坑位号∀所以5乙编6的编撰体例较好 将考古发掘的优点体现了出来∀甲乙二编共收甲骨 片 囊括了前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发掘出土甲骨中全部重要者 二书均由董作宾编著∀ 年至 年期间 张秉权所编著之5殷墟文字丙编6分三辑出版 将5乙编6所刊甲骨拼对复原 并附有详细的考证∀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在小屯南地发掘的甲骨 则在 年! 年以5小屯南地甲骨6为名分上册 含二分册 !下册 含三分册 刊布∀每片甲骨拓片均注明考古发掘单位 灰坑!房基址!墓葬 !原出土顺序号 而且标明层位关系∀比起5乙编6来 由于在发掘中注重了甲骨层叠压关系及与甲骨同出的有助于断代的陶器形制特征 所以著录水平有提高 更便于根据甲骨出土的层位关系探讨甲骨的断代∀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本书上册后 附有不清晰的甲骨摹本与有关这批甲骨钻凿形态的资料及研究成果∀可以说此书在已出版的甲骨文著录书中体例最为完善∀迄今为止工程最大 成绩最为卓著的著录书是5甲骨文合集6 下简称5合集6 ∀此书由郭沫若##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如5甲骨六录6 成都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丛刊之一 年 5战后宁沪新获甲骨集6 !5战后南北所见甲骨录6 以上来薰阁书店出版∀5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6 !5甲骨续存6 以上群联出版社出版∀共著录甲骨 片∀容庚 5殷契卜辞6 北平哈佛燕京学社 年 商承祚 5殷契佚存6 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丛刊甲种 年∀见刘一曼等5甲骨文书籍提要6 书目文献出版社 年 月版∀王国维 5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见之学问6∀胡厚宣 5八十五年甲骨文材料之再统计6 5史学月刊6 年第 期∀主编 胡厚宣任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先秦史研究室为编此书用了 多年的时间 集中了国内外百余种书刊中所发表的甲骨文资料 寻访了全国百多个单位及私人藏品 去重!辨伪!缀合 并作了分期!分类整理的工作∀全书自 年陆续出版 至 年共出 册 收录甲骨 片∀此书的特点是全书按通行的董作宾五期分法编排 将甲骨学家有意见分歧的甲骨文单作一册附于一期后 非常便于研究者利用∀另外在同期下采取按内容分类的方法 这种编排有利于专题研究 突出了史学研究的性质 同时也使大量内容相近同的卜辞 如卜田猎!卜休咎!卜天气等内容的卜辞 聚合在一起 适应了卜辞本身的特点∀当然这样编排也存在问题 如一大版卜辞上内容极庞杂 如果只将其中一条卜辞内容视为重要 归入某类中 则同版其余卜辞便没有突出出来 而这些卜辞从另外角度看也是很重要的∀所以研究者在利用5合集6搜集资料时必须利用有关的工具书 如姚孝遂!肖丁主编的5殷墟甲骨刻辞类纂6≠ 去检索 不能单纯依赖于现有的分类∀5合集6虽堪称为集大成的著作 但仍不免有所遗漏 甚至是较重要的辞条∀此点 裘锡圭先生在5评3殷墟甲骨刻辞类纂4 上 6 中已举出若干例子∀除以上美中不足外 在甲骨卜辞分组上也有些问题 如将被一些学者称为/非王卜辞0的几种卜辞单列在一期后 其中乙一!乙二!丙一与/非王卜辞0的分组大致吻合 但亦有少数不合宜者 而丙二中的问题尤多≈∀应该指出的是 国外收藏的甲骨数目很可观 据胡厚宣先生统计 至 年已知国外有 个国家和地区共收藏了甲骨 片∀而国外出版的甲骨文著录书亦相当多… 这是因为在本世纪初即已有外国在华的人士 主要是传教士 热衷于购藏甲骨 使殷墟甲骨很快地流散于欧美与日本 并引起外国汉学家及其他对中国文化怀有兴趣的学人的关注 甲骨学也随之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问∀早在殷墟甲骨被学者发现的第二年 即 年 居于山东青州的英国浸礼会代表库寿龄 ≥1≤ ∏ 即已开始购买甲骨 成为最早收藏甲骨的外国人∀ 年至 年期间 库寿龄与居于山东潍县的友人!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方法敛 ƒ ≤共同收集一批甲骨∀ 年英国驻华外交官金璋也曾从方法敛手中购得甲骨∀库!方二氏与金璋所收集的甲骨 后来分别归于美!英的几家博物馆与图书馆 其中大部分已经陆续著录出版 ∀近年来 关于美!英!法诸国所藏甲骨皆有新的著录书籍出版 ∀特别是由李学勤!齐文心!艾兰1英国2所纂辑的5英国所藏甲骨集6 不仅包括库!方二氏与金璋旧藏甲骨的墨拓 而且收入了不少过去未曾著录的甲骨刻辞 其中 片所谓/家谱刻辞0还有正反两面彩色照片 为学界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加拿大甲骨收藏家与研究者明义士 1是长老会传教士 年被派驻安阳 故有机会搜求到更多的甲骨∀早在 年他即在上海以石印方法刊行了著录其藏品的5殷墟卜辞6一##历 史 研 究≠≈… 中华书局 年版∀美!法所藏甲骨见周鸿翔5美国所藏甲骨录6 加利福尼亚大学 年版 !曹焕章 5法国所藏甲骨录6 年版 ∀见5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6 年商务印书馆石印本∀此书著录甲骨 片 内有较多伪刻品 全部或部分伪刻 ∀这些甲骨后分售与英!美四家博物院∀库!方二氏的甲骨还有一部分转售与柏根 著录于5柏根旧藏甲骨文字6 明义士编著 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 年版∀金璋收藏的甲骨著录于5金璋所藏甲骨卜辞6 美国纽约影印本 年∀胡厚宣 5 年来甲骨文资料刊布的新情况6 5中国文物报6 年 月 日第 版∀如乙一种中 片/贞0字作三足形 前辞作/乙贞0!/庚贞0 应归属另一类卜辞 片卜王应归于组∀丙二中 至 诸片 卜祭示癸!大丁!大甲!大庚!中丁等卜辞并不是/非王卜辞0∀此外丙二中 ! 诸片属于李学勤先生所谓/亚卜辞0 5帝乙时代的非王卜辞6 5考古学报6 年第 期 亦与其它收入丙二中的卜辞不同∀5书品6 年第 期∀中华书局 年 月版∀书 成为欧美学者出版的第一部甲骨著录书∀明义士收藏的甲骨数达五万片 多数留在中国国内 余存于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在加部分已著录发表≠∀安大略博物馆还收藏有怀履光 •≤ •在开封购藏的甲骨 从而使在加的甲骨数量达约 余片 仅次于日本∀三四十年代时流入日本的甲骨甚多 据胡厚宣先生统计 现藏日本公私收藏家的甲骨约有 余片≈ 是国外收藏甲骨最多的国家∀ 年 日本林泰辅编纂出版了5龟甲兽骨文字6两卷 是首部甲骨文著录书∀此后公私家所编甲骨文著录书出版有多部 如贝茂树!伊藤道治所编纂的5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甲骨文字6 图版篇 年 本文篇即释文 年 按期排列 同一期下又分类 并附有释文 在当时是已出版的甲骨著录书中体例最完备的一部∀ 年出版的松丸道雄编纂之5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甲骨文字6所著录甲骨 每片均同时刊载正!背面拓片与照片 在著录方法上较先进∀除上述国家外 其他如德国!瑞士!前苏联及韩国!新加坡等也都存有少数甲骨 多数亦已被著录出版∀可以说经过国内外研究甲骨文学者八九十年的努力 已出土的殷墟甲骨绝大多数已发表公布 从而为甲骨文的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三年是5铁云藏龟6刊行的第二年 当多数文史学家对这本石印书上细小古怪的文字还只是觉得非常新奇 而少数学者 其中有的是声名遐迩的文字学家 如章炳麟 则抱着怀疑甚至否定态度时 被学界公认是晚清最杰出经史学家的孙诒让却已经写成了第一部研究甲骨文的专书5契文举例6… 他已受到近代新学的影响 学术上较少保守习气 故能在古文字学上作出承前启后的贡献∀余年来的甲骨文研究是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的 从今天的研究水平来回顾以往的研究情况 似可从以下几方面概括其主要成果一 甲骨文字的考释甲骨文研究最根本性的工作是尽可能多地认识这种文字∀孙诒让的5契文举例6只是根据5铁云藏龟6所载甲骨文来作研究 所释读的甲骨文有 多字是正确的 如干支中的大部分以及一些重要的名!动词∀所以在甲骨文识读上他有筚路蓝缕之功∀但孙氏未能释出/王0字 以/王0为/立0 又将/贞0读为/贝0 因此他未能通过识读甲骨文字来正确地说明甲骨文的性质∀甲骨文字考释在孙氏后有一个飞跃 造成这一飞跃的是罗振玉 他在 年刊行的5殷墟书契考释6中释出人!地名外的甲骨文字 个 至 年出版的增订本中已增加到 字∀郭沫若曾##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孙氏的这部书虽写成于 年 但直到 年书稿才被王国维发现 年由罗振玉在上海印出 即吉石丛书本∀胡厚宣 5八十五年来甲骨文材料之再统计6∀但松丸道雄估计日本所藏甲骨实际只有约 片∀参见王宇信5甲骨学通论6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版 第 页∀安大略博物馆保存的怀履光旧藏甲骨已由许进雄编辑著录 见5怀特氏等收藏甲骨文集6 年安大略皇家博物馆影印出版 书中收入怀履光藏品中重要者及其它四家藏品∀许进雄编著5明义士收藏甲骨文字6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出版 年∀本书收录了明义士旧藏而现保存于安大略博物馆的甲骨 片∀另外 明义士所编5殷墟卜辞后编6收墨拓 片 年由许进雄编辑 在台湾艺文印书馆印行∀此原骨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据胡厚宣5关于刘体智!罗振玉!明义士旧藏甲骨现状的说明6 5殷都学刊6 年第 期 ∀盛赞本书之成绩 言此书/使甲骨文字之学蔚然成一巨观0≠∀罗氏有极好的金石学修养 尤熟识金文 因此他能在文字的考释时不仅联系金文 而且注意紧密结合卜辞本身的释读 更多地注意文通义顺 同时已开始注重对甲骨文字作偏旁分析 所以他在考释文字中所采用的方法是较进步的 他的一些做法对后来的甲骨学家们有很大的启发作用∀罗氏的成绩在于释读了卜辞中一些常见的字 因而使甲骨文已大致可读 但要真正读懂卜辞就必须识读一些构造复杂而不易与金文作直接对比的文字∀而要做到这一步 仅依靠小学与金石学的功底是不够的 必须要有更为科学的研究方法 这一任务自然即落到在中国文字学上有新见识!新的科学的文字学理论素养的学者身上∀在三四十年代的古文字学学者中 唐兰与于省吾是最具典范性的∀年唐兰在北京大学讲授甲骨文字 其方法是将自己做过精细考释的 个字一一作分析 ∀其中最为学者熟悉的!成功的考释如/释屯0!/释秋0!/释 艰 0等∀在对这些难字作具体考释过程中 他实践了自己在另一古文字学理论性著作5古文字学导论6≈中所提出的考释古文字的三种科学方法 即对照法 与其它时代文字形体比较 !推勘法 将有关辞例与文献辞句相印证 !偏旁分析法∀进一步建立了甲骨文字与其它古文字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年代前半叶 于省吾刊行了他的5双剑殷契骈枝6初!续!三编 共三册 考释了甲骨文字!词 个∀他严格遵循释通一个古文字必须兼顾形音义三要素的原则 而且/注意每个字和同时代其它字的横的关系 以及它们在不同时代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纵的关系0… 每考一字又必详举有关辞例 使其结论在辞例中未有阻滞∀他所考出的/屯0!/气0!/岁0等字已为不易之论∀ 年中华书局出版于氏的5甲骨文字释林6 以极谨慎的态度将以上三书所考文字作了精选 只保留了 个字词∀书中还收入了他在五六十年代所取得的新收获 如对甲骨文中表示农作物名称的文字所作精细的辨析等∀在本书中他还提出了关于/独体象形字0的理论 认为甲骨文中有一些象形字本身即带有声符 与后世形声字不同 这是前人未曾提出过的创见∀年代以来 继续致力于甲骨文字考释并作出突出成绩的学者有张政!裘锡圭等∀张政作为一名历史学家 对先秦古文字与两汉简牍!帛书!石刻文字均极熟谙 在做字形比较时得心应手∀他将功夫下在那些与商代社会历史研究有极密切关系的文字上 一字识破 往往会使数条卜辞得以读通∀如他的5卜辞裒田及其相关诸问题6 一文释甲骨文中与众人农作有关的字/0为裒 认为裒从臼 臼亦声 有刨土!捧土二义 但以刨土之义为主 裒田即开荒造新田 同文并考释了其它一些疑难文字 并由裒字之释论及裒田之制度 进而引申到对商代生产关系!阶级关系!社会组织等重要问题的探讨∀尽管学者间对这个字还有不同读法 但这篇文章分析字形之严谨 考查音韵之平允 特别是联系辞例解释字义时的旁征博引 都将甲骨文字研究置于一个更高更新的层次∀裘锡圭的甲骨文字考证在方法上与张政火良有许多共同处 特别是也重在攻克一些难度较大而且对商史研究至关重要的甲骨文字 而考释的结果多被学者们认同 创获尤多∀自 年代初发表5说甲骨文中的/五刑06 到 年代 已发表的考释文章有数十篇 每出一文必有新见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几代甲骨学者的持续钻研 迄今已发现的 余个殷墟甲骨文字中 已有##历 史 研 究≠≈…裘氏考释甲骨文字及其它古文字的文章近已编为专集出版 见5古文字论集6 中华书局 年版∀载5考古6 年第 期 笔名/赵佩馨0∀5考古学报6 年第 期∀5甲骨文字释林#序6 中华书局 年版∀ 年北京大学讲义本 年齐鲁书社影印本∀后编为5殷墟文字记6 年 月北京大学石印本 年中华书局手写影印本∀郭沫若 5卜辞中的古代社会6 收入5中国古代社会研究6 群益出版社 年 月版∀。

翼翼四方之极——殷墟文物里的晚商盛世之玉下

翼翼四方之极——殷墟文物里的晚商盛世之玉下

翼翼四方之极——殷墟文物里的晚商盛世之玉下骨笄1. 76AXTM5:93 5. 76AXTM5:1792. 76AXTM5:144 6. 76AXTM5:1393. 76AXTM5:108 7. 76AXTM5:1164. 76AXTM5:102 8. 76AXTM5:130 殷墟二期1976 年河南安阳小屯村妇好墓出土玉笄1. 76AXTM5:9312. 76AXTM5:5243. 76AXTM5:5294. 76AXTM5:1323殷墟二期1976 年河南安阳小屯村妇好墓出土青铜龙头尺形器76AXTM5:697殷墟二期1976 年河南安阳小屯村妇好墓出土妇好墓出土青铜尺形器 28 件,一种作龙头状,一种作鸟头状。

从造型来看,有可能将其嵌插在漆木器上,仅将精美的龙头或鸟头露在外面作为装饰。

也有学者认为它是一种笄类发饰。

骨梳76AXTM5:325殷墟二期1976 年河南安阳小屯村妇好墓出土梳子出现非常早,山东大汶口文化已经出土象牙制作的梳子。

梳子与笄都是束发并装饰头发的工具,因此梳子的实用部分——梳齿光滑简单,显露在头发之外的梳背则被精心雕琢。

玉梳76AXTM5:557殷墟二期1976 年河南安阳小屯村妇好墓出土妇好是战功赫赫的武将,更是母仪天下的王后,生活中的妇好大概也会偏爱红妆。

妇好墓共出土两件玉梳,这是其中的一件。

妇好生前或许就用它来为自己梳妆打扮。

青铜镜76AXTM5:75殷墟二期1976 年河南安阳小屯村妇好墓出土齐家文化时期,青铜镜就已经出现,只是数量非常有限,仅高级贵族才有机会使用。

如此珍贵的青铜镜在妇好墓中却发现了四件之多。

不禁让人猜想,褪去戎装之后,妇好终究还是一位喜爱对镜贴花的美丽女子。

玉箍76AXTM5:1004殷墟二期1976 年河南安阳小屯村妇好墓出土玉箍形饰76AXTM5:979 殷墟二期1976 年河南安阳小屯村妇好墓出土玉箍76AXTM5:1095殷墟二期1976 年河南安阳小屯村妇好墓出土这件玉箍表面的凸弦纹可能是通过减地打磨的方式加工制作的,纹饰虽然简洁,制作工艺却并不简单。

古代玉器上所见

古代玉器上所见

古代玉器上所见“@①”字纹的含义——“九屈神人”与中国早期神像模式潘守永/雷虹霁【作者简介】潘守永,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民族学博士。

雷虹霁,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讲师,历史学博士生。

邮编:100081【关键词】殷商玉器/@①符号/祖先神古代玉器上有一种非常奇特的符号“@①”,主要见于殷商时期。

装饰此符号的玉器造型与“九屈神人”有颇相合处,可知“@①”符号与玉器本身有对等的关系。

本文较全面收集了这些散见的玉器材料,分析了带“@①”符号玉器的共性及其差异,指出“@①”符号不可能是“太阳”的象征或摹写,与“鬼”的含义也有差距。

结合带“@①”符号玉器的共性特征,即均作“九屈”之身,可知“@①”符号应是某类“神”的特别标志。

对“@①”符号的溯源研究,表明其与新石器时代的马厂、半山文化中的类似纹饰有不同的含义,当是不同来源的东西,其与玉器的密切关系似隐含它是东部沿海玉器文化带的产物。

一、被忽略的奇异符号古代玉器研究有两个基本的视角,即器型分析与纹饰分析。

对古代青铜器的分析,也大致如此(和青铜器不同的是,玉器基本没有铭文,所以不会牵涉古文字的考释)。

这不仅是考古学家、历史学家,也是美术史家与古人“对话”的两条基本通道。

对古代青铜器的研究来说,无论是器型分析还是纹饰分析,都有颇为详尽而系统的工作,已基本建立起年代学标尺,由之对青铜器的功用和文化内涵的研究也有突出的成果。

而对古代玉器的研究则远为逊色,在这两个方面都还很薄弱,纹饰方面尤为如是。

现在,除了龙纹、凤纹等少数纹饰有较多的研究外,多数纹饰没有被系统研究过,与中国古玉文化的发达程度极不相称。

邓淑苹先生所撰《古代玉器上奇异纹饰的研究》一文对古代玉器上的“奇异”纹饰进行了较全面的搜集、梳理与分析,算是弥补了一些缺憾。

然,由于邓氏关注的是所谓“奇异纹饰”,对那些看起来平常、她认为不够奇异的纹饰,则未及讨论,故遗漏颇多,有相当多的重要纹饰未能给予足够重视。

由灵及礼 祀神娱人——从安阳博物馆藏殷墟玉器谈起

由灵及礼 祀神娱人——从安阳博物馆藏殷墟玉器谈起

图1: 玉璧AppreciatION 鉴赏明清时期,中国玉器的使用一直绵延不绝,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玉文化。

在这个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玉器经历了一个由通达天地、以玉祀神的“灵玉”,到展示王权、维护统治的“礼玉”,再到“君子无故,玉不离身”的“俗玉”三个大的历史阶段。

这三大阶段,孙机先生分为“灵玉、礼玉、世俗玉”,杨伯达先生则定为“神玉、王玉、民玉”。

名虽不同,意则相通,两位先生的研究,充分揭示了中国古代玉器由神向人发展的历史进程。

夏商周是中国古代玉器史上继新石器晚期以后的第二个高峰。

其中的夏代及商中期以前玉器,由于目前考古发现数量有限,难以一窥当时用玉情况的全貌。

殷墟是商代后期的都邑,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有文字记载并被考古发现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安阳殷墟成为名副其实的商代物质文化宝库,并形成了以甲骨文、青铜器、玉器及都城为代表的殷墟文化。

其中的殷墟玉器,据不完全统计,自1928年殷墟科学考古发掘以来,在殷墟范围内共出土玉器2600余件,逐渐揭露出了殷商玉器的部分面貌。

其玉料来源、制作工艺、种类用途、艺术风格等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玉文化世界。

目前,殷墟玉器收藏集中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此外,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及河南博物院都有部分收藏。

国外殷墟玉器的收藏,目前所知的主要集中于美国,包括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华盛顿弗利乐美术馆、芝加哥图2 :青玉环AppreciatION 鉴赏图3 :青玉有领环图4: 青玉璜AppreciatION 鉴赏艺术研究所、波士顿美术馆、明尼苏达艺术研究所、旧金山博物馆,加拿大的则见于多伦多安大略皇家博物馆,应为加拿大传教士明义士和怀履光于20世纪初在安阳收购的。

英国伦敦维多利亚博物馆和瑞典斯德哥尔摩远东博物馆亦见有殷墟玉器的收藏和展出。

安阳是殷墟遗址所在地,玉器是安阳博物馆收藏的主要品类之一。

安阳博物馆收藏的一批殷商玉器,可从一定程度上管窥殷商玉器之一斑。

妇好墓玉凤的设计

妇好墓玉凤的设计

妇好墓玉凤的设计一、材质据《史记》记载,殷商始祖契的母亲简狄,是在吃了玄鸟(即凤)的蛋后,才生了契。

这就是“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

殷人也就自命为凤的后裔。

在妇好墓的大量玉器中,玉凤仅此一件。

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玉凤。

玉凤质地为青玉,间有沁斑,整体呈黄褐色。

二、工艺在妇好墓所出的玉鸟形象中,甚至在整个妇好墓的玉雕中,玉凤的风格极为别致,它是用镂空透雕和凸出阳纹线刻法雕琢而成的,这与殷商时代的兽鸟刻纹大部分采用单线或双线阴刻的表现技法有显著差别。

殷墟早期双线阴刻的技法“表现在鸟的翅膀纹上,尤为明显”,即使到了殷墟晚期,“禽鸟类的刻纹多用单线阴刻。

”而这件玉凤的翅膀上,用的却是凸出阳纹线刻法。

许多学者通过对21考古学龙山文化玉器的研究后,都认为龙山文化晚期玉器的突出特征之一是镂空透雕和凸出阳纹线刻法,而妇好墓玉凤恰恰用的正是这种雕琢技法。

因此,妇好墓玉凤的归属是秉承龙山文化遗风的商代遗物。

玉凤胸前有两孔,腰间有一突起的圆钮,上有小孔,可佩带。

凤身上的小孔反映出了商代以前的人们已比较熟练地掌握了镂空、钻孔、抛光技术。

镂空有“全封闭式”和“半封闭式”两种。

钻孔的方法一为管钻,多用于璧、环和镯的中心部位;二是桯(ting)钻,多用于为佩带而设计的小穿孔。

玉器之所以有晶莹的光泽,大概是用兽皮或丝织品蘸水加细沙对玉面进行了抛光,使之光润细腻。

玉凤的纹样雕琢工艺与同时期的阴刻手法不大相同,而采用阳线来表现纹样主题,即通过将纹样以外的地面剔除,使其成为浅浮雕。

玉凤的翅翎即采用这一琢玉技法。

这种技法在新石器时期的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考古学文化以及其后的二里头文化玉器中应用较多。

三、造型商妇好墓玉凤,河南安阳殷墟出土,通高13.6厘米,厚0.7厘米,黄褐色。

玉凤亭亭玉立,作侧身回首欲飞状,喙、眼、冠似鸡,短翅长尾,翅上用阳线雕翎毛纹,身前有穿通镂孔,更使凤体丰满迷人。

妇好墓玉凤为扁平体浮雕,玉凤作侧身回首状,亭亭玉立,身躯略弯呈 C 字形,显现出优美的曲线和动势。

商代甲骨文与殷墟考古发现

商代甲骨文与殷墟考古发现

商代甲骨文与殷墟考古发现作者:黄剑华来源:《月读》2022年第12期据央视网消息,11月10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公布了殷墟考古和甲骨文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介绍了殷墟外围区域包括辛店铸铜遗址、陶家营商代中期环壕聚落遗址、邵家棚商代晚期聚落遗址等多项新发现。

发布会上介绍,殷墟甲骨文的发现直接证实了古史记载中“商”王朝的存在,将中国信史的上限提早了约一千年。

甲骨文是我国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一种古老字体,也叫契文、卜辞、龟甲文字或殷墟文字。

三千年来,这种文字一直埋在地下,不为人们所了解。

直至清代末年一个偶然机会,才被人发现。

甲骨文遂成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古代文字演变的宝贵资料。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当时北京城内的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因患疟疾,经医生诊断后,他家人持处方去宣武门外菜市口达仁堂中药店抓回一剂中药,其中有一味药叫“龙骨”。

当王懿荣打开药包时,发现“龙骨”上居然刻有前所未见的一种文字,大为惊奇。

王懿荣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平常酷爱金石文物收藏,立即亲往药店查询,出高价将刻有文字的“龙骨”全部买了回来。

经过仔细辨认考证,他得出判断,这是商代文字。

其后不久,一位經常来往于河南与北京的山东潍县范姓古董商人,将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出土的百余片刻有古代文字的“龙骨”带到北京,王懿荣见到后大喜若狂,用高价悉数买下。

以后,他又大量收购,先后共购得甲骨一千五百多片。

消息传出去后,京城内外的文人学者对甲骨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的古文字学家王襄、刘鹗等人,也开始积极收集这种甲骨文字并进行研究。

一些达官贵族和嗜好古董收藏的好古之人,也争相寻购“龙骨”。

古董商人奇货可居,价格成倍攀升,本来论斤出售的甲骨,竟涨到以甲骨上的字数计价,最高时每字售银二两半。

就在王懿荣等人积极收集研究甲骨文字的时候,八国联军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七月侵入北京,紫禁城里的统治者慌作一团,许多贪生怕死的文武大臣纷纷敛财逃命,身为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却在国难当头之时挺身而出,勇敢地出任京师团练大臣,负责督率商民弁勇捍卫京城。

西周[弓鱼]国墓地出土的玉戈玉戚

西周[弓鱼]国墓地出土的玉戈玉戚

西周[弓鱼]国墓地出土的玉戈玉戚玉戈等兵器在商周时期较为常见,虽器形和装饰都较为简单,但其精美,神秘远非今人所能想象。

本文介绍的具有兵器性质的玉戈,包括玉戚、玉簇,都是上世纪70年代从陕西宝鸡西周时期竹园沟、茹家庄[弓鱼]国墓地出土的。

这两处墓地是西周考古中很难遇到的保存完好的墓葬。

竹园沟墓地的时代为西周早期;茹家庄墓地的时代在西周穆王前后,比前者要晚,而且出土的青铜器铭文表明,其墓主就是失载了的[弓鱼]国国君。

仅茹家庄[弓鱼]伯墓就出土各类玉器300多件,是继妇好墓后一次少有的发现。

因此对于研究西周早期的玉器至关重要。

现择其精者按型式作以介绍。

I式,援身较宽短,中脊明显。

图1玉戈,青玉泛灰绿色,并夹有白斑。

素面,通体抛光,不透明。

锋呈尖利的三角形,援体挺直,援部有脊线,两边有刃。

直内较短,内前端有一穿孔。

通长7.8厘米,援长6.8厘米,援宽1.9厘米,内厚0.2厘米,穿径0.2厘米。

茹家庄1号墓出土。

图2玉戈,青玉,粉绿色不透明。

援作长条形,前锋呈尖利三角形,援、内有明显分界,中脊线平直,边刃雕琢十分规整。

内部呈方形,前端有一圆穿。

通长8.1厘米,援长6.3厘米,援宽2.2厘米,内厚0.2厘米。

竹园沟9号墓出土。

图3与图2大致相同。

图4玉戈,青玉,灰褐色略透明,光亮油润。

援作长条形,前锋尖利,援部有脊线和边刃。

直内呈方形,内端平齐,前端有一圆穿。

通长14厘米,援长11.3厘米,援宽3.3厘米,内厚0.3厘米,穿径0.6厘米。

出自茹家庄1号墓。

Ⅱ式,援部作长条形,两边刃平直,锋利,有脊线,援、内有明显分界,直内。

图5玉戈,大理岩质地,白色。

前锋尖利,援后部有一小圆穿。

内部呈正方形。

通长15.6厘米,援长13.1厘米,援宽3.4厘米,内厚0.4厘米,穿径0.4厘米。

竹园沟5号墓出土。

图6玉戈,青玉,灰褐色,光亮。

前锋尖利,援后端有一圆穿。

内与援之分界以厚度作区别,虽比较明显,但没有突棱界线区分。

通长30厘米,援长25.5厘米,援宽4.9厘米,内厚0.3厘米,内宽5.1厘米,穿径0.7厘米。

2024年长沙中考历史终极押题密卷3含答案

2024年长沙中考历史终极押题密卷3含答案

2024年长沙中考历史终极押题密卷3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据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A.外来侵略刺激了民族救亡运动B.闭关锁国导致近代中国落后C.学习西方无法实现中国近代化D.列强入侵使中国沦为殖民地2.1954年4月29日,中印发表了联合公报,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在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其所确立的外交原则成为指导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该准则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美上海《联合公报》C.亚非万隆会议主张D.人类命运共同体3.《汉书》记载,西汉刚建立时,“剖裂疆土藩国大者夸(跨)州兼郡,连城数十”;汉武帝时,“齐分为七,赵分为六……大国不过十余城”。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颁布“推恩令”B.铸币权收归中央C.设立刺史制度D.盐铁官营的实行4.“人民统治的优点首先在于它的最美好的声名,那就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切职务都由抽签决定……而一切意见均交由公民大会加以裁决。

”材料描述的是()A.雅典民主政治B.斯巴达的军事管理C.印度种姓制度D.古巴比伦君主专制5.中朝军民密切配合,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等,此后又实施多次进攻战役,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血战上甘岭。

材料所述事件()A.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B.涌现了黄继光、左权等战斗英雄C.宣告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D.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6.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

黄帝的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

考古学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浙江等地发掘出水井遗迹、蚕茧和丝织品等。

据此可知()A.传说与神话都是真实的历史B.考古是了解历史真相唯一途径C.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D.传说的历史价值远超考古发现7.《日本书纪》记载: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应该常去)。

《阿长与(山海经)》同文异注比较及启示

《阿长与(山海经)》同文异注比较及启示

《阿长与(山海经)》同文异注比较及启示作者:李斌辉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9年第9期李斌辉作为语文教科书重要的助读系统,课文注释是对课文以及与课文有关的信息的提示、解释和说明,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注释可说是语文教科书“百科性”的体现,也是语文学习的工具箱,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积累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

这就要求在对课文注释时,务须精益求精,丝毫不能马虎。

鲁迅散文《阿长与〈山海经〉》曾被收入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简称人教版),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1]。

之后,教育部组织编写,温儒敏总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简称统编本),也选入该文,安排在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篇[2]。

人教版教科书对《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注释26处,统编本教科书为该文注释30处,其中包含了人教版中的26个注释,多出注释4个。

两个版本26个注释,在释义和表述上完全相同的为14处,完全不同或有差异的为12处。

本文拟对两个版本教科书差异较大的注释作比较分析,希望能给教材编写者如何为课文注释有所启发。

一、“执干戚”和“刑天”注释比较这两个注释均出自课文“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一句。

在对“执干戚”的注释中,人教版和统编本对“执”和“干”的解释,无不同,但对“戚”的解释有差异。

前者认为“戚,一种像斧的古代兵器”。

后者则解释为“戚,古兵器名,斧的一种”。

这就产生了疑惑:“戚”究竟是一种“斧”,还是不是斧,而是“像斧”的它物。

《现代汉语词典》对“戚(鏚)”的解释是“戚,古代兵器,像斧”[3],与人教版的注释意义相同,说明“戚”不是斧,而是像斧。

《古代汉语词典》对“戚”注释的一个义项是“兵器名。

大斧”。

[4]还是该词典,对“戚”的异体字“鏚”的解释是“兵器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說殷墟甲骨文中的「玉戚」陳劍*本文主要討論《殷墟甲骨刻辭類纂》頁1263收為3262號字頭釋作「玉」的那個字(以下用△代替),其代表字形作、。

研究者大都承認,△字在卜辭中當是表示「玉器」一類意思或是專指某一種「玉器」,但對其字形則有釋讀為「朋」、「寶」、「玉」、「珏」、「琮」和「賏」等多種異說。

從近年所見甲骨論著看,似乎信從釋「玉」和釋「琮」兩說的研究者最多。

本文排比分析殷墟甲骨文中△字的不同形體,聯繫族氏金文中象形性更強的△字,通過跟殷墟甲骨文中象形的「戚」字的字形和出土的商周「玉戚」實物之形仔細比較,論證了△是「玉戚」的象形字,其字形象鋒刃朝上放置的兩側有齒牙形扉棱的戚體之形。

接下來本文進一步梳理△及以它為偏旁的字在殷墟甲骨文裡的用法,指出義為「玉戚」的△在卜辭中或用為祭品,或用為臣下向商王等的獻納之物。

以△為偏旁的字有些跟△用法也相同,當是其假借字或繁體。

最後本文結合「戈」與「圭」、「王」與斧鉞類武器「揚」在字形和讀音上相類似的平行關係,認爲「玉戚」字△的讀音也應該可能與「戚」相近,△是由武器「戚」轉化為禮玉,又將「戚」字讀音稍加改變而來。

據此推測,「玉戚」字△尌是《爾雅·釋器》裡的「琡」字,其它古書和出土文獻裡或寫作「(璹)」、「」,或假借「」字爲之。

關鍵詞:殷墟甲骨文古文字考釋玉器玉戚琡*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一、待討論之字的字形及舊說檢討本文主要討論《殷墟甲骨刻辭類纂》頁1263收為3262號字頭釋作「玉」的那個字。

這個字(以下用△代表)《類纂》字頭下列了、兩類代表字形。

前一類主要見於賓組卜辭,後一類主要見於歷組卜辭。

在近年新公佈的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卜辭中,1這個字也多次出現,寫法又有不同。

下面先分類組列出一些字形,每類中靠前的是我們認爲更爲接近原始字形的。

(一)賓組△字:《合集》15058 《英藏》1291 《合集》16976正 《合集》14735正 《合集》6033反 《英藏》1264正 《合集》14735正 《前》6.26.7《合集》5598正 《合集》4059正(二)歷組△字:《合集》34657 《合集》32535 《合集》32721 《合集》34562《合集》32420 《屯南》225(三)《花東》△字:()288 180 372 39137 490 90 149 427 29可以看出,歷組跟賓組字形的主要區別在於其中部的橫筆是否穿透相連,花東卜辭的字形則常常作橫置,絕大部分又有所省略。

研究者大都承認,從這個字在卜辭中的用法看,它當是表示「玉器」一類意思或是專指某一種「玉器」。

至於其字形,則有釋讀為「朋」、「寶」、「玉」、「珏」、「琮」和「賏」等多種異說。

2從近年所見甲骨論著看,似乎信從釋「玉」和釋「琮」兩說的研究者最多。

3這些說法在字形上都缺乏可靠的根據,實不可信。

1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3)。

以下簡稱「《花東》」。

2看松丸道雄、高嶋謙一編,《甲骨文字字釋綜覽》(東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叢刊第13輯,1993),頁197。

3釋「玉」之說較詳細的論證可參見連劭名,〈甲骨文「玉」及相關問題〉,文化部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編,《出土文獻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頁239-243。

釋「琮」之說詳見沈之渝,〈釋〉,《上海博物館集刊——建館三十周年特輯(總第二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頁3-6。

收入《沈之渝文博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頁115-119。

又參看賴炳偉,〈說「琮」(外二章)〉,中國古文字研究會、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五輯(北京:中華書局,2004),頁273。

釋「玉」之說,主要立論根據是卜辭「寶」字或从△作如下之形:(《甲骨文編》頁317卷七0904號)遂認爲△與「玉」為一字異體,「玉」形是△形的簡化。

按本來从「玉」的「寶」字或从△作,是義近意符的通用現象,只能説明△跟「玉」意思相近或有聯係,並不能證明獨立的△字就是「玉」字的異體。

類似的情況在甲骨文字中頗爲多見。

4釋「琮」之說認爲△字象玉琮之形。

我們看前舉字形,此說對於《合集》5598正和《屯南》225的、那類寫法來說,還算勉強可以。

而前舉《花東》橫置的幾形和《合集》15058的形,顯然比《合集》5598正和《屯南》225那類字形原始,卻都是明顯更近於斧鉞一類器物之形的,而跟出土玉琮之形相去甚遠。

上引「寶」字最後一形所从的△倒置,5前引《合集》32535的形亦倒置,其上端也都是由像斧鉞一類器物的内部之形變來的。

我認爲△是「玉戚」的象形字。

這可以從字形比較和實物比較兩方面來加以證明。

二、卜辭和族氏金文的△字與卜辭「戚」字、出土玉戚之形的比較殷墟甲骨文中有象形寫法的「戚」字,多見於歷組和無名組卜辭,作如下諸形:《屯南》2842 《屯南》2194+《屯南》3572(裘錫圭先生綴合)《英藏》2446 《合集》34400 《合集》34287 《屯南》783 《屯南》1501 《合集》31036另有一個从「女」从「戚」的字作:《合集》28240(《粹編》276)+《合集》32612(《粹編》8)(郭若愚先生綴合)上舉《合集》31036即《粹編》1546,林澐先生指出郭沫若已釋其中的上舉字形為「戚」, 據《甲骨文字字釋綜覽》,張聰東在1970年已曾有釋「琮」之說,其文未見。

4參看唐蘭,《古文字學導論》(濟南:齊魯書社增訂本,1981),頁235-236;裘錫圭,《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頁96-97;林澐,《林澐學術文集》(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頁18。

5此形見《合集》3467臼,即師友2.20,《甲骨文編》出處誤注為師友2.24。

但未説明理由故未得到公認。

林澐先生從字形演變和辭例驗證兩方面確定了上舉甲骨文諸形是象形寫法的「戚」字,指出「戚是一種特殊形式的鉞,即兩側有齒牙形扉棱的鉞」。

這類象形一路寫法的「戚」字(也可以說是後起形聲字「戚」的古字)尚保留在戰國時代的詛楚文中,以之為偏旁的字秦漢文字多見。

6在近年新發表的戰國文字資料中,這類象形寫法的「戚」字又多次出現。

7上引「戚」字諸形,如果不納柲,其「戚體」部分又鋒刃向上竪置,顯然就跟賓組和歷組兩類△字字形極爲接近。

△字大部分字形中部的橫筆,正象戚體兩側射出的「齒牙形扉棱」之形。

上舉「戚」字第一形《屯南》2842,其象戚體兩側「齒牙形扉棱」的一竪筆穿過戚體,與歷組△字字形相合。

花東卜辭和賓組卜辭中,△都曾和「圭」同見:8(1)戊寅卜:翌己子其見(獻)△于丁,侃。

用。

《花東》427(2)己卯:子見(獻)以璧、△于丁。

用。

○己卯:子見(獻)以圭眔、璧丁。

用。

○己卯:子見(獻)以圭于丁。

用。

○己卯:子見(獻)以△丁,侃。

用。

《花東》490(3)己卯卜:子見(獻)以△丁。

用。

《花東》37 戊寅和己卯干支相接,上幾辭係卜同事。

9(4)甲申卜,爭貞:尞于王亥,其△。

〇甲申卜,爭貞:勿△。

〇貞:勿三牛。

〇貞:尞十牛。

〇貞:尞于王亥十牛。

〇貞:勿十牛。

《合集》14735正(5)丙戌卜,殻貞:尞王亥圭。

〇貞:勿圭,尞十牛。

《合集》11006正甲申後隔一日「乙酉」即為丙戌,(4)與(5)顯然係卜同事。

而無名組卜辭中,「戈」與「戚」同見:(6)惠茲戈用。

○惠茲戈用。

○惠茲戚用。

○惠茲戚用。

《屯南》2194+《屯南》35726林澐,〈說戚、我〉,原載《古文字研究》第十七輯(北京:中華書局,1989),收入《林澐學術文集》(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頁12―18。

差不多在同時臺灣金祥恆先生也著重聯繫出土玉戚實物論證了這些字形當釋為「戚」,但他未舉出後世字形上的證據。

見金祥恆,〈甲骨文字考釋三則〉(第二則「釋戚」),《中央研究院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語言與文字組》(臺北,1989)。

7戰國楚簡文字看李守奎編著,《楚文字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頁705「戚」,頁617「慽」。

又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頁16〈孔子詩論〉簡4「慽」字。

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新蔡葛陵楚墓》(鄭州:大象出版社,2003),圖版七七簡甲3:10、圖版一六六簡零:204「慽」字。

戰國秦文字的「慽」字見後文將引用的秦駰禱病玉版。

8本文引用卜辭釋文均用寬式,如無必要即不嚴格隸定。

所引《花東》卜辭釋文與原釋文有較有意義的不同之處的,均係據姚萱〈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卜辭的初步研究〉(北京:首都師範大學中文系博士學位論文,2005)更正。

9上注8所引姚萱文頁141已指出這一點。

(7)甲辰卜,惠戈。

茲用。

○甲辰卜,(?)惠戚、三牛。

《屯南》783(8)[甲]辰卜:(?)惠戚。

○乙巳卜,五小(?)。

《屯南》2842(7)、(8)兩版係同時所卜。

「戈」字分別作如下之形:《屯南》2194+《屯南》3572 《屯南》783「戈頭」部分作象形寫法,跟族氏金文多見的「戈」字相近(看《金文編》頁820-821),較爲原始。

這類寫法的「戈」字只見於跟象形寫法的「戚」字對舉的卜辭中,應該不是偶然的。

前引幾辭「圭」字作:《花東》490 《合集》11006顯然正即上舉較原始的「戈」形不納柲、同時戈頭向上竪置之形。

玉器「圭」跟兵器戈的「戈頭」在形體上有密切聯係,很多學者都曾指出過。

近年不止一位研究者進一步結合辭例明確將上舉字形釋為「圭」字,當可信。

10而跟「圭」同見的△字則作不納柲、同時鋒刃向上的「戚體」之形,正與納柲的「戈」字跟「戚」字同見相對應平行。

於此亦可見,將△字跟「戚體」之形相聯繫是很合適的。

林巳奈夫和林澐先生都曾舉出土的商代「玉戚」來跟甲骨文的「戚」字字形相對照。

11玉戚早在二里頭文化即已出現,12歷經商代至西周時期,形制基本沒有大的變化。

13下面我們也列舉一些出土玉戚之形,來證明△字象玉戚之形的看法(下引玉戚之形原圖都是刃部向下放置的,為便於比較,我們將其倒過來刃部向上)。

(四)、商代晚期玉戚:採自《林澐學術文集》頁1310參看李學勤,〈從兩條《花東》卜辭看殷禮〉,《吉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3:2。

又王輝,〈殷墟玉璋朱書文字蠡測〉,《文博》1996.5:9-11;王輝,〈殷墟玉璋朱書「」字解〉,吉林大學古文字研究室編,《于省吾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6),頁64-67。

蔡哲茂,〈說殷卜辭中的「圭」字〉,中國文字學會、河北大學漢字研究中心編,《漢字研究》第一輯(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頁308-315。

11參看前注6所引林澐先生文。

12偃師縣文化館,〈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銅器和玉器〉,《考古》1978.4,頁270圖一: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