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导学案

第六单元导学案
第六单元导学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学生摆小棒,想算法,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不同想法。

(2)学生汇报说说你是想怎样计算?为什么这样算?

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时方

法不是唯一的,同学们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

算。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8+42= 5+39=

(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书上填空。

(3)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计算8+42和5+39的?

5、完成“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1“圈一圈,算一算”。

1)出示第一题,老师说明题意。

2)自己圈一圈,算一算。

3)集体交流,对于25+8这道题学生会不同的圈法,可

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通过圈

把25+8转化成几加几?

想想做做2。

1)先计算,再交流比较,看看每一组的后三道题与第一

题有什么联系?

3)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怎能

计算的?最后作集体口答。

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题图,仔细看图并提问:说说图中各种物品

的价钱?三名小朋友各买了什么?题中“每人各付多少

元”是什么意思?

2)学生分别列式解答,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怎样计算的?

3)最后指导学生用三句话回答三个问题。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

法该怎样?

【教学反思】

练习十一(1)

教学目标

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活动单

【活动方案】

活动一:算一算,比一比

1.独立计算。

2.小组交流:这三道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独立计算。

2.小组交流:这三道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活动二:赛一赛

教师导学案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小黑板)

4+6= 24+4= 9+4= 24+5=

24+6= 35+8= 49+4= 56+7=

8+6= 4+6= 25+10= 80+(3+9)= 4+9= 20+14= 13+20= 23+(4+6)= 2+8= 5+8= 17+30= (7+5)+26= 二.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今天我们将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三.练习

1 、练习题. 1. 学生独立口算,集体订正

问:第一组的第一题与第2,第3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2、练习题. 2

将第2题做成教具,改动要加上的一位数,让学生多练几次掌握计算方法。

3、练习题. 3

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每组中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4 、练习题. 4. 指名说说题意,圈一圈

5、练习题、5 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估计、推理等不同方式直接判断。例如,因为60+23的得数是八十几,所以一定小于93;因为37大于33,所以6+37一定也大于33.

6、练习题 6。先让学生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然后启发:要把哪些球放进纸箱里?要知道纸箱里能不能装下这些球,先要算什么?算出这两堆球一共有多少个之后,还要做什么?

7.练习题、7.

1.明确比赛要求:同桌两人各说一组,一人说加9,一人说加7。

2.小组内比一比。

想想做做:

四.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练习十一(2)

活动单导学案

【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并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活动方案】

活动一:

1.明确题意。

2.独立列式计算。

3.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活动二:找规律填数。

1.尝试填一填。

2.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规律是什么?

3.全班交流。

想想做做:

1.

2.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小黑板)

45+6= 18+5 = 78+7= 39+9 =

29+6= 73+8 = 85+6 = 37+5 =

35+8= 15+21= 71+20= 85+5=

27+6= 32+8= 31+14=

36+7=

34+9= 39+5= 78+8=

39+8=

二、练习

1 、练习题. 8

.

2 、练习题. 9 独立计算

3、练习题. 10

估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得数是几十多的方

法举例如下:因为8+3满10了,所以48+3

的得数是五十多;因为6+2不满10,所以

6+52的得数是五十多。

4、练习题. 11

弄清题意,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为什么用

加法算?

5 、练习题. 12

学生独立完成后互相交流是怎样想的?

6、练习题13

三、课堂作页

思考题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学生操作,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不同摆法。

②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怎样计算。

③集体交流,各小组汇报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一)33 一 8 =25 (二) 33 一 8 =25 23 10 20 13

2 5

(4)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33一8你是怎样算的?再指

名说一说。

(5)小结计算33一8的方法不止一种,同学们在计

算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 50一6= 46一9=

(2)学生独立计算这两题,老师巡视,对个别有困难

的学生给予帮助。

(3)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时个位不够减,计算时方法不止一种,同学们

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

(1)学生独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完成“想想做做”2。

独立计算。集体交流,比一比每组的四小题,你能发现

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小题。弄清题意。提问:这道题告

诉我们什么?求什么?(告诉我们“妈妈过生日,小男

孩要折34个千纸鹤送给她,已经折了7个”,求“还要

折几个”?)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时提问:求还要折

几个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你是怎样算的?

(3)集体口答,并教育学生要向图中的小朋友一样

尊敬长辈。

4、完成“想想做做”4。

(1)出示第4题图,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爷爷今年66岁,小明今年7岁,爷爷比小明大

几岁?)

(2)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怎样算的?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两位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怎样算?

练习十二(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口算的练习。

2.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理解的退位减法算理,并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活动单

【活动方案】

活动一:

1、说一说: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2、找出条件和问题。

3、根据问题,独立列出算式。

4、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活动二:试一试

导学案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小黑板)

2、口算练习

23-4= 40-8= 35-8= 47-9=

21-7= 37-9= 45-7= 64-5=

二、练习

1 、练习题. 1.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问:每一

组的三道题有什么区别?

2、练习题. 2 明说题意,用图中的数字分别见7

和9

同桌互相练习,比一比谁算的好。

4、练习题. 3

5、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每组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的地方。

4、练习题. 4

弄清题意,学生独立完成,括号里哪一个得数对,把对

的圈出来,圈出后,让学生想一想错误在哪里?

1、说一说: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2、找出条件和问题。

3、根据问题,独立列出算式。

4、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想想做做:5 、练习题.5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正确率,及时订正。

6.练习题6. 弄清题意后,可以先让学生各自解答教材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并通过解答后的交流明确:要找回多少元,就要从付出的20元里去掉一袋糖的价钱5元。在此基础上,再让他们分别求“20元购买一袋盐或一袋味精,各应找回多少元。”

7.练习题8 可以要求学生用1—2分钟的时间完成。

8.练习题9. 估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得数是几十多的方法是:如果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比一位数大,那么原来的两位数是几十多,算出的得数也是几十多;如果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比一位数小,那么就把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减去1,从而得出结果。

9.练习题10. 重点要使学生认识到:32个纸鹤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已经折好的6个,另一部分是还要折的个数。要求还要折多少个,需要从32里面减掉6,用减法算。要提醒学生:“已经折好了6个”可以从图中看出来。

【教学反思】

练习十二(2)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活动单

【活动方案】

活动一:

1

1、说一说: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2、找出条件和问题。

3、根据问题,独立列出算式。

4、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活动二:试一试

导学案

一、复习导入

23-8= 54-7= 92-6= 56-8=

42-5= 81-3= 84-8= 60-5=

二、练习

1 、练习题. 11

可以先引导学生把图中每个小朋友所买的物品及其价格整理成下表:

小刚运动鞋34元

小东小闹钟20元

小雪中国象棋8元

学生列式解答后,也可以要求他们说说自己列式时的思考过程,以突出所求问题与相关运算含义间的内在联系。

2.练习题12. 重点要引导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之处。以左起第一组题为例:都要先算几个一加(或减)几个一。相加满10时,原来两位数的十位上就会多1;不够减时,原来两位数的十位上就会少1.

3.练习题13. 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退位不退位、进位不进位来判断算式中两位数十位上的数有没有变化,从而确定得数是不是比50 小。

4.练习题1

5. 最后一题是同数连加式题,主要为今后认识乘法累积感性认识。

思考题

1、说一说: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2、找出条件和问题。

3、根据问题,独立列出算式。

4、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想想做做:

1.

【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1

活动二:试一试1.么办呢?

谁来说说茄子老师是怎么说的?

生说师板书,把竖式补书完整。

强调:个位上满十,向十位进1,1要写的小一些,在

个位上写0,十位上在算的时候不能把个位进来的1漏了。

同桌互相说说怎么算。

二、巩固新知

1、试一试。

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过程。指名说,集体评价。

师总结:遇到了进位,为了方便计算,我们从个位开始计算。个位上5+8=13,向十位进1,在个位上写3,十位上6+2+1=9,65+28=93。

2、你能说说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吗?

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谁来说说看?

师总结:(1)要注意数位对齐,

(2)做好进位符号,个位上的数要写正确。

(3)计算要仔细。

三、练习

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经历探索进位加的计算过程,能够正确计算。

活动单

【活动方案】

活动一:

1.明确要求,说出每题得数的十位上是几。

2.独立计算。

3.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活动二:找错

1.独立找一找每题的计算错在哪里。

2.小组内说一说:错在哪里?应该怎样改?

3.全班交流。

导学案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进行一次数学竞赛。参加的小朋友要解答一些问题,每答对一题就得一朵小红花。等课结束,我们来比比谁的红花多。

二、数学竞赛

1、第1题

(1)先说出每题得数的十位上是几,再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集体反馈

2、数学门诊部(第2题)

(1)小黑板出示题目

(2)提问:大家看见了什么?请小朋友当一回数学小医生,给生病的小动物治病。

(3)学生独立完成

(4)集体反馈,说说各题的计算错在哪?你是怎么改的?

3、用竖式计算。(第3题)

46+35 32+58 74+19 8+29

7+33 26+24 65+34 38+47

这是一道考小朋友细心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说说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集体交流、

4、小小统计员。(第4题)

同桌合作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怎样算出一共有多少个?

5、第5题

读题,弄清题意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三、巩固练习

1、第6题

先来比比谁最细心,最认真。 3分钟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2、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反馈‘说说你是怎么比的?

3、第8题

仔细看题目,说说每道题得数的十位上是几同桌配

合估算

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交流4、第9题

(1)说说每道题得数的十位上是几(2)找出得数大于80的算式

独立完成计算

(3)交流反馈

5、第10题

(1)出示题目齐读

(2)引导学生观察图意

(3)解决问题

(4)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四、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

2、想想做做3

师:小星和小梅又为我们出了道难题,让我们来试一试好吗?(小梅说我原来有64张邮票,借给小星28

张,还剩多少张?要求在习题纸上列竖式计算)

四、小结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第2题。

【教学反思】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9 那个星期天-

那个星期天 【学习目标】 1. 会写“媚、砖、蚁”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明媚、念叨、停顿、晃动、休止、惊惶、依偎”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 体会“我”的心理变化和文中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 4. 感受“我”的失望与无奈,辩证地理解母亲的形象,体会母亲的辛劳。 【学习重难点】 1. 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 感受“我”的失望与无奈,体会母亲的辛劳。 【预习导航】 1.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_________,北京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读重点字 盼.望()明媚.()念叨.()拨.弄()耽.搁()揉.动()泡沫.()缥缈.()急遽.() 【学习过程】 一、主题探究 本文讲述了在一个___________,母亲答应带作者外出,作者从_________等到_________,再到天色暗下去,最终___________的事,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之情。 本文不是表现童年的____________,而是以一段铭刻心头的记忆缅怀_______________,诠释母爱的至纯至真。本文有着强烈的感染力,这主要得益于对人物的____________描写。 二、品读达标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对“第一次盼望”记忆犹新。 2.文章结尾“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运用了环境描写,请分析其作用。 3.你如何评价母亲没有实现承诺带作者外出这件事? 三、疑难探究 1.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在这一天里,作者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达标检测】 一、识多音字 1.他欣然应.()允了我的请求,答应.()和我一起参加书法比赛。 2.光阴似箭,自离开老屋到现在,一晃.()已经3年了,我还时常想起老屋前那棵在风雨中摇晃.()的小树。 3.老师很重.()视这个问题,请重.()说一遍。 二、辨形近字 1.màn()长而炎热的夏天终于过去了,凉爽怡人的秋天màn màn()()走来。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 第册第单元主备人: 审核人: 课题20古诗两首课型讲读课课时1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结合注释、工具书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3、感受有爱、友情的温馨。重点难点朗读背诵古诗,结合注释、工具书理解诗意体会感情。预习提纲 1、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2、了解李白生平学习过程教师活动 一、导学步骤: 1、导入:“黄金万两容易得,人间知己最难寻。” 2、读好“孟、陵、辞”字音。 3、小组背诵,互相检查。 4、学生总结学习方法: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5、小组解读诗意,讨论交流。评价、引导。学生初意: 二、交流展示:诗意 三、谈谈你品读到的友情检测: 1、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的是送别的情景,送别的时间是,送别的地点是。学习过程教师活动

2、这首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感情。课后反思前楼中心小学导学案设计学科 第册第单元主备人: 审核人: 课题20古诗两首课型讲读课课时2学习目标 1、我会认字,会写要求的生字。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在朗读中体会是诗人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预习提纲 1、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学习过程教师活动 一、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1)说一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样理解送: 元二: 使: 安西:(2)题目的正确读法:送元二使安西(3)介绍作者:王维 2、抓字眼,眀诗意(1)小组合作学习古诗,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解释或感受。(2)小组汇报 。(3)想象古诗描写的情景,情景剧的形式把它再现出来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第1课种树郭橐驼传精品导学案(详解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1课种树郭橐驼传 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树木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兴,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落到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驻地熟人要桃树苗栽种,“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就是生动的写照。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后,在柳州沿岸种了很多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的说法。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到底是谈治树,还是谈理人? 柳宗元是中唐古文运动的主将。他的创作可分为传记、论文、山水游记、寓言四种,以山水游记、传记和寓言的文学成就最高。他的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含意深远。《三戒》是其很有影响的代表作。柳宗元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他的诗不同于其他人的山水田园诗,而是借诗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自身不幸的感叹。有《河东先生集》。 1 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

2.(1)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已:通“矣”,了 (2)早缫而.绪 而:通“尔”,你们 3 4(1)名. 我固当 名:名词用作动词,起名 (2)且硕茂,早实.以蕃 实:名词用作动词,结果 (3)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繁衍生息 (4)非有能硕茂.. 之也 硕、茂: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大,使……茂盛 (5)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结实早 (6)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名词用作动词,用指甲划破

今义:连词,用在后半句的开头,表示转折,对上半句话加以限制 或修正,跟“只是”相同。 吾小人 ..辍飧饔以劳吏者 古义:小民。 今义:指人格卑鄙的人。 1.甚善。名我固当。 译文:好得很。给我起这个名字本来就很恰当。 点评:别人名之曰“驼”,指其形象,本有戏谑、贬抑之意,但他欣然接受,足见其开朗的性格特征。骆驼的隐忍与耐劳在郭橐驼身上也得以体现。 2.其乡曰丰乐乡……莫能如也。 点评:郭橐驼以种树为业。种树为他带来的“际遇”——“争迎取养”。为什么“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原来他的种树技艺高超,而且从欢迎他的人看,可知郭橐驼种的树既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观赏游玩),又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种树卖果),技术很全面。由此可见,郭橐驼豁达的个性背后存在着自信的原因。 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何在?

第六单元导学案

第六单元解读 单元名称:走进信息世界。 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3.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4.初步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5.认识生字。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信息在我们生活的存在及其价值,了解古今的主要信息传递方式,有初步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自主策划学习活动并开展活动。如何在整合中实现这些目标呢?就是要敢于放手,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让他们的才能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得到充分的锻炼提高,活力得到更多的释放张扬,当然教学就会更加精彩。 1.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2.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能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认识这几篇阅读材料中的14个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要点。 3.继续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把握自己》,进一步了解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体会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能对记录进行分析,能自己发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 5.能明确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参加辩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的辩论赛。 6.阅读两篇研究报告,认识5个生字。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 7.学习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学习根据研究的问题处理信息。 8.研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撰写研究报告的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方法,讨论撰写研究报告。修改完善研究报告。 解决措施:1放手自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2放手合作,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3放手探究,提升探究的水平。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15自相矛盾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4.了解人物思维过程,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图片引入 1.同学们,你能根据下面的图片,猜一个成语吗? 2.你一定猜出来了吧。就是“自相矛盾”。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 3.自己大声的读2遍课题《自相矛盾》 4.自己从图中找到矛和盾。 矛:前面尖尖的用于攻击敌人的兵器。 盾:是圆形或方形的,用于防御敌人的一种兵器。 书写提示:矛(máo)盾给予(yǔ)

二、了解作者 三、初读课文,解决字词、理解大意 1.根据下面的学习要求,自主学习。 2.读一读下面生字、句子 (1)鬻(y ù) 吾(w ú) 弗(f ú) 夫 ( 2) “楚人有鬻(y ù) 盾与矛者。” “夫(f ú)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吾(w ú)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w ú)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其人弗(f ú)能应也。” 3.试着读出韵味和节奏

4.结合注释和老师提示理解大意 誉之曰誉:称赞 吾盾之坚吾:我坚:硬,坚固 吾矛之利利:锋利 或曰曰:说 何如何如:怎么样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之:代词,指“盾”。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之:相当于“的”。 4.用自己的话讲讲《自相矛盾》这个故事。 四、走进寓言,了解人物思维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提示: 矛刺破了盾说明矛非常锋利,而盾不够坚固。矛刺不破盾则说明,矛不锋利而盾相当坚固。那楚人的矛是锋利还是不锋利?盾是坚固还是不坚固?确实有问呀?围观者论证了楚人的话不成立。他才会发出

【推荐】高一英语第六单元导学案(1)

UNIT 6 Design 导学案(1) Lesson 1 A Matter of Taste A tip :No pains,no gains. 不劳无获。 Learning aims: 1 Learning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2 Read the text several times and learn something about the three artists:Xu Beihong,Qi Baishi and Chen Yifei. Learning important points: 1 Get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text. 2 Grasp some reading methods. Learning steps: Step 1 Words:(A级) 1 抽象的,深奥的 2 想象,想象力 3 展览 4 导弹 5 汗 6 青春年轻人 7 动物/人8 强调 9 细节/详情10 浅的 Step 2 Phrases(B级) 1 民间艺术 2 把……结合起来 3 以高速度 4 用黑墨水 5 陷入深思 6 把……加入…… 7 注视凝视8 喜欢……胜过…… 9 在某人的一生中10 在沉思中 Step 3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B级) 1.Who is your famous artist ? 2.Who is famous for drawing pretty women? 3.Who is better at drawing simple pictures we often see in our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

语文导学案 六 年 级 贾晓玲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书有八个单元,每个单元由主体课文,拓展阅读,语文天地和单元小结四个部分组成。主体课文下设两个思考题(内容/形式)主体课文侧面设“小资料——我的视角——我的摘录笔记”三个栏目,语文天地包括“日记月累——综合活动——单元小结”三部分内容。语文学习是从多角度考虑学生的发展,以整体渐进的形式向前推进的。“整体”的含义有两个:①三个维度整体设计,每个环节都应体现三个维度的发展。②听、说、读、写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是综合的。单元之间体现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序”,而不是知识体系或思想品德教育的体系。每个单元没有明确的教学要点——没有单元提示、预习提示、单元知识短文等,各单元之间,不能连成一条知识点和能力点的“线”。各单元内容相对集中,借“题”组合在一起,为学生学习语文创设一个情境,便于教师和学生借“题”发挥主动精神和创造性。 二、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16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6人。该班学生阅读能力较弱,写作水平较差,有少数同学不按时完成作业,,需要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争取在现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三、学习目标 1、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山川景物,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和革命前辈献身革命的崇高品质,了解劳动人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人类作出的贡献,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学习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陶冶爱美的情趣,培养高尚的情操。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从认读章节、辨析易混韵母、读准声调、轻声等方面进行较系统的复习。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能辨析学过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复习音序、部首查字方法和从字典中准确理解字义,并逐步提高查字典能力,达到熟练程度,养成自觉运用字典的习惯。 3、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运用。能按要求把词语归类和进行正确的搭配。注意积累词语。巩固对常用词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能力。掌握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体会句子的感情色彩。复习表示因果、转折、递进、假设关系的简单句子。

【推荐】高一英语第六单元导学案5

Unit 6 Design (5) Lesson 3 Chinese Paper Art A tip: To know oneself is true progress. 人贵有自知之明。Learning aims: 1.深层次理解文章层次结构 2.分析重点句式结构,学习语言知识点 Learning difficult points: 1分析重点句式结构 2 知识点解析 Learning steps: Step 1 单词检测(B级) 1. Dictaion of the words and phrases of Lesson 2. 3. 2. 根据提示完成单词填空 ⑴Xi’an, once called Chang’an, used to be the capital of six d . ⑵Not all the people have the same r beliefs. ⑶People make o to the dead on special days and during festivals. ⑷Sentence (模式) are important in learning a language. ⑸She believes that she’s finally found true (幸福). ⑹Tom went for a walk,with no definite (目的)in his mind. Step 2 疑难解析(B级) 1Chen Zijiang is a paper-cutting expert whom I interviewed for my article on Chinese Art. 翻译: 【导学】(1)whom 引导,修饰,在从句中做interview 的。 (2)interview vt&n, 意思有以下搭配: have an interview with sb 与某人见面,a face-to-face interview一次当面采访, interview sb face to face 当面采访某人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牛)

第六单元整体导读 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 2、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3、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欣赏诗歌、朗诵诗歌等语文实践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5、培养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6、学写儿童诗 单元学习重点: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单元学习难点:学写儿童诗。 学法提示: 1、在学习课文之前,按学案的要求,认真搜集、查阅有关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感人资料,锻炼自己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为理解课文、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2、在学习课文时,要在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边读边理解,把自己的感受、体会批注在课本上;抓住课文的细节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3、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注意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在口语交际和习作时练习使用这些方法,会使你的表达更生动、更感人。 学习准备: 学习本组课文时,可以搜集阅读《海龟救人》《小狮子爱尔莎》《沈石溪文集》中的《斑羚飞度》《混血豺王》等。观看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影视片。 课时安排: 学习本组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可用5—6课时,两篇阅读课文可用4课时,口语交际和习作练习可用3课时,共需要12—13课时。 综合性学习:轻扣诗歌的大门 年级:六年级单元:第三单元课型:自主探究日期: 主备课人:牛延琴学科组负责人:王玲娜审核人:王玲娜祝喜梅 学习内容:《轻扣诗歌的大门》 学习目标: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

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学习重点:确定适合自己的研究专题,制定切合实际的实践计划。 学习难点:激发热爱诗歌的情感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强烈愿望。 学具准备:投影仪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以前进行过语文综合性学习,还记得我们开展过哪些综合性学习吗?综合性学习跟我们平时的学习有没有不同呢?(学生交流)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轻轻敲开诗歌的大门,走进五彩缤纷的世界,领略诗歌的奥妙,感受它带给我们的乐趣。让我们先读读导读部分,看看这部分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二)明确“诗海拾贝”这一板块的学习内容 1.我们都来读一读这一单元的内容,看看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2.看来同学们感兴趣的内容还真不少呢,这次综合性学习分了哪两个阶段? 3.那么我们就一起走进诗歌的海洋,像赶海的孩子那样,去捡拾那些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贝壳吧。 4.我们来看看书上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活动建议? (1)搜集诗歌(2)整理诗歌(3)欣赏诗歌 尤其是整理诗歌,怎样给诗歌分类呢?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给我们提供了哪几种分类方法? 按内容分按形式分,按时间分,按国家分,还可以按体裁分,按诗人分…… (三)进入“与诗同行”板块的预习 1.那么,“与诗同行”这个阶段又要求我们开展哪些活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活动建议。 2.说说这个板块要开展的活动。 (1)自己动手写诗 (2)举办诗歌朗诵会 (3)合编小诗集 (4)进行诗歌知识竞赛 (四)讨论活动计划 小组讨论活动计划制定比较详细的计划(时间人员分工……)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二节从种到界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从种到界 【知识点】 1.生物分类采用的方法?分类单位依据是? 2.分类单位不同说明了什么? 3.双名法的提出者是? 【测试题】 1.1.马属于界门纲目科属种。 1.2.华南虎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哺乳纲猫科动物。在生物分类上介于“纲”和“科”之间的单位是() A.种B.门C.属D.目 1.3.科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分成若干个界,每个界又被分为六个等级:门、纲、目、科、属、种。其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A.界B.门C.属D.种 1.4.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A.门 B.纲 C.种 D.属 ★2.1.现有A、B、C、D四种动物,它们的分类情况是:A和B同“目”不同“科”,B和C同“科”不同“属”,D和A不在同一“目”中,你认为哪两种动物的共同特征最多?() A、A和B B、B和C C、D和A D、都一样 ★2.2.俗话说“风马牛不相及”,但从生物分类的角度来看,牛和马是有共同特征的,它们共同的最低分类等级和共同特征分别是() A.亚门.草食性 B.纲.胎生和哺乳 C.目.恒温动物 D.科.体表被毛 2.3.转基因西红柿和普通西红柿属于() A.不同科 B.不同属 C.不同种 D.同一种 ☆2.4.“种”这个分类等级,不能表示的是() A.一种生物就是一个物种 B.同种生物的雌性和雄性个体之间能够繁殖后代 C.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基因差别是最小的 D.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都是同一个“种” 3.1.瑞典植物学家提出了科学的生物命名法——。 3.2.我们校园里各种植物的标牌就是采用双名法来表示该种植物的国际通用名称,正确的表示方法是() A.种加词┼属名 B.属名┼种加词 C.种加词┼科名 D.科名┼种加词 第二节从种到界

最新人教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套 一、导学案的编写意图 为了进一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与学融为一体,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强化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加快小学教育改革的步伐,全面提高我旗小学教育质量,使我旗小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为此,我们特组织全旗骨干教师编写了集教与学于一体的师生公用的学习资料。 “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练"的作用。小学语文“导学案”借鉴了外地的先进经验,融入了多年来我旗“小语整改”、“自主探究式教学”、“批注式阅读”等科研成果,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强化了读书训练,重视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读中积累,读中得法。整个学习环节的设计,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的读书活动有层次、有梯度,可以说导学案的设计真正落实了有效教学的教育理念。二、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导学案”的基本结构 目标解读 课文导读 基础达标 预习导航学后疑惑 自我挑战 拓展阅读 作业及活动设置 相关链接 三、板块使用说明 关于“目标定位”。学生在学习每课前依据导学案预先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准备”,在此基础上学生按要求进行课前预习。切实做到心中有教材、有目标、有重点、有学法,一句话心中有数,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关于“预习导航”。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前预习课文的能力,我们设计了此环节。它包括四个小版块,即:课文导读、基础达标、学后疑惑、自我挑战。“课文导读“:主要是为了发挥导学案的引领作用,用感情充沛的话语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或向学生提示阅读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提示学习方法和策略等,使学生对即将进行的阅读活动有明确的目标指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一个怎样的结果等。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方面的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不断尝试、认真体会,其教育效果远远优于生硬的要求与灌输。“基础达标”:这个环节

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 安吉县天荒坪中心小学编写者:徐林娥审核人:陈亮点案备课时间:年月日总课时:20.《古诗两首》课题:第一课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共2 课时本课为第1 课时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教学准备 1.通过想象古诗画面、创编故事等方法感悟诗情。2.熟读成诵3.积累学习古诗的一些方法。想象画面、创编故事,感悟诗情。通过想象画面等方法走进诗的意境,感悟诗情。多媒体课件学案点案基础部分:一、知诗人通过上网搜索、查阅工具书等方式,我了解到了李白某一方面的资料,我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 二、明背景在李白还未成名时,孟浩然已经名声在外,那时孟浩然40多岁,李白20多岁。李白听说孟浩然是个大才子,就主动拜访他,孟浩然大加赞赏李白的诗,而且盛情招待他。孟浩然虽比李白大10几岁,但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我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友情:★ 要点部分:探究一:读诗题、解诗题1.我能借助《词语手册》、字典等工具书读懂诗题的意思。★ 2.字典中,“之”字基本解释有(①的;②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③到,往),我觉得诗题中的“之”的意思应该是★ 3.我(我们)带着理解将诗题读好。★ 探究二:读古诗,明韵味1.每行七个字的诗句一般在第二、第四个字上停顿,根据这一点,我要带领大家把这首诗的节奏读好。★★ 2.古人诵读古诗讲究把第一、二声的字读得比较长,三四声读得较短,我(我们)能学着古人读出诗的味道。★★ 探究三:抓字词,明诗意1.通过借助注释、翻阅工具书等方式,我已经读懂了部分诗句的意思,我要和大家交流交流。★ 2.结合这幅图,我读懂了“西辞”、“下”的意思。★★ (注:需手写,主要呈现提升点的组织序。是个体教师了解学生课前完成学案情况后的二次备课) ⑴结合这幅图,我知道“西辞”是指⑵结合这幅图,我知道作者说

七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作文导学案新版人教版.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作文导学案(新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 第六单元写作 【文题设置】 从生活中选择个你熟悉的事物,如“树根”“小草”“海潮”“桥”等,展开联想.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咏物抒怀的作文。既要具体描绘事物的形象.又要寄寓自己的感情,题目自拟。 【写作指导】 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它的特点是:从某 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联想有两个要素:一、“有一定联系”; 二、“别的事物”。其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产生联想,例如人们一提到蓝天,就往往想到白云。一提到秋天,就往往想到累累的果实。人们为什么会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呢?因为它们在时空上往往相伴出现,于是我们就不由自主地把它们联系 在一起了,这就是相关联想再比如说,我们往往把小明友比喻成祖国的花朵,为什么会想到祖国的花朵,而不会想到棉花、荷叶、南瓜呢?因为花朵那么鲜艳、那 么娇嫩,那么充满生机,惹人喜爱,和小朋友一样,这就是相似联想。 对于写作流程,鲁迅曾以“静观默察”“凝神结想”“烂熟于心”“一挥而就”来概括。其间,“凝神结想”“烂熟于心”就是讲的联想和想象。对此《文心雕龙》中也曾有精彩的描述:“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

通万里。吟咏之,吐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石之色。”凭借想,可以把一些相近的、相似的、相关的乃至相反的事物系、合起来,把平日累的素材、印象、感受在里融合、通、升,形成一种新的思想,造出一种新的形象。因此,想思在写作中的用相当广泛,它不可以开拓写作思路,而且可以醒我沉睡的心智、 目要求写“咏物抒情”的作文,所咏的“物”,要具体描它的形象,于 所抒的“ ”,要表达自己真的感情。“展开想”,由眼前的“物”的具体形象, 想到自已真的“ ”的抽象感情。如“ 根”:可以由根深埋于地下,干 的挺直,叶的繁茂,所作出的默默的奉献,想到祖国建没作基石的工人、 民、士、知分子。再如“海潮”:以从“声如千疾,气卷万山来”,八“月十五潮,壮天卜无” 想到海潮的大气磅礴;可以从“早潮才落晚潮生,一月周流六十回”,春“去花无迹,潮岸有痕”,若“知潮有汛,嫁与弄潮儿”,想到海潮的守信;从海潮奔、波涛汹涌、吞吐日月、气壮山河.想到宏抱, 博大胸 【例文引路】 土地 碧空如洗,在的白云下,黝黑的土地,与天空一起向前延伸,像两条永不相 交的平行,着个世界上的一切走向方?? 泥土是博大的。相,人是由泥土成,今天,我都会切地叫“大地母”。广无疆的大地,用大的胸膛,孕育着所有的生灵。我无法用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长江之歌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3、感受诗歌对应的写法。 【自学导航】 1、初读诗歌,把字音读准确。 2、同桌互读,互相评价纠正。 3、阅读“小资料”。 4、合作探究: 你从雪山走来,你从远古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东海奔去,你向未来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甘甜的乳汁,你用纯洁的清流, 哺育各族儿女;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健美的臂膀,你用磅礴的力量, 挽起高山大海。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你有母亲的情怀。 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理解诗歌: A、“你从雪山走来”是指长江;“你从远古走来”是指长江;“你向东海奔去”是指。 B、你从诗歌中读到了长江的哪些特点? C、文中的“你”是指,这样称呼合适吗?为什么? D、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挑战自己】 你用多长时间能成功背诵诗歌? 【日积月累】 把文中的优美词句抄写在“随堂摘抄”上。

附:学案 三峡之秋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品位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习作者描写三峡不同景色的方法和顺序。 【自学导航】 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流利。 3、阅读“小资料”。 4、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5、你一定发现了文章的写作顺序!是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 6、合作探究: B、分别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C、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自学检测】 1、正确读出下列词语,并解释划线词语。 橘柚树金鳞巨蟒峭壁流淌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

《21.古诗两首》导学案(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认识本课2个字。会写本课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借助注解,看着图画,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天门山》这首诗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天门山》诗句的意思。能体验诗人的感情,产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自主学习】 1、借助拼音,自学本课生字。 2、朗读《望天门山》,能读得流利、有感情、有节奏感。 3、能从诗句的描述中想象所描述的美丽景色。 【合作、探究】 1、回忆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2、组内互读,比一比谁读得更棒。 3、借助图画和注解,交流诗句的含义。 4.交流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达标测评】 一、用下列生字组词。 断()()楚()() 孤()()帆()() 二、读故事《望天门山》填空。 1、读《望天门山》时,我们的眼前仿佛浮现出这样的景象:有巍巍的,滔滔的,巍巍的,还有,真是太壮观了! 2、这首诗中的“楚江”指。最后两行的意思是: 三、默写《望天门山》。

《21.古诗两首》导学案(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能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2、我能借助注解和图画,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能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之美,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学习重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自主学习】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能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3.、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合作、探究】 1、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能读得流利、有感情、有节奏感。 4、同桌互读,我来比一比谁读得更棒。 5、借助图画和注解,说说诗句的含义。 6、交流不懂的地方。 7、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达标测评】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zhōnɡ duàn chǔ jiānɡɡū dú fān chuán jìxùhuà zhuānɡ 二、我会辫子组词 淡()妆()晴()孤()凡() 谈()壮()睛()抓()帆() 三、《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中后两句的诗句是(,。) 意思是: 诗中作者写的是西湖和的美景。在诗中,苏轼把西湖比作,说西湖像她一样“。”苏轼的这一比喻广为流传,所以西湖又被人们称作“西子湖”。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表格式教学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表格式教学案 本套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表格式教学案由免费提供资源。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案下载方法: 直接点击下面的教案附件,保存在桌面上或你的电脑上解压缩即可使用!个别较大附件可能需要登陆才能下载,请在本站右上角选择用QQ账号登录然后点创建新帐号或点立即注册后登录,然后直接点击对应的附件下载。 12古诗二首 导学案设计 课题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段学生的古诗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美感体验。本设计力求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中华古诗文的热爱之情。这一目标的实现不能依靠逐字逐句的串讲和赏析,应以插图和文本构建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想象。因此,在教学古诗《池上》和《小池》时,教师尝试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积极地探究。

课前准备 1.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师) 2.整理学过的古诗。(学生) 3.1张活动卡片。(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 一、复习引入,揭题,释题(用时:5分钟) 1.教师引导学 生回忆学过的古诗,指名背诵。 2.揭题,释题。思考:“池上”是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交流白居易的资料。 4.出示课文插图投影,引导学生说出图画大意。 1.学生 展示平时积累的古诗。 2.自由发言,互相补充。 预设:“池上”就是荷花池塘里。 3.在教师引导下交流白居易的资料。 4.在教师指导下自由表达,说清楚有谁、在哪儿、干什么。 1.我会背的古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池上》的作者是(),他是()朝人。 二、初读感知,自学存疑(用时:10分钟) 1.用课件在插图中插入古诗,教师配乐范读。

第六单元导学案

Unit 6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导学案 主备:魏桂芳审核:时间: Section A 1a-2c 学习目标 1掌握四会单词outgoing twin calm serious, athletic note mean 2掌握形容词比较级的变化规则。. Practising: 运用比较级,谈论人物的个性特征。 【Important points】比较级的变化规则及谈论两人的不同 【Learning process】 一、学习提纲一预习检测 Task 1. 形容词比较级的变化规则 1、写出下列词的反意词: tall _______thin_______long______ calm______old________good______ 2、掌握形容词比较级的变化规则: 把下列符合要求的单词对号入坐: thin long calm funny quiet serious outgoing smart athletic short big heavy early interesting beautiful wild 1、在词尾直接加er: taller _________________ 2、以字母e结尾的单词,直接加r: later finer nicer __________________ 3、双写最后一个辅音字母,加er: bigger _________________ 4、辅音字母加y结尾的单词,变y为i加er: easier _____________ 5、多音节词和部分双音节词,在词前加more:_______________ more beautiful 6、不规则变化词:many/more good little 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提纲二谈论人物的个性特征 1、记忆并练习下列对话: —Is that Tara?/That is Tara,isn't it? —No, it isn't. It's Tina. Tara's shorter than Tina. ①、对两人进行外貌、性格的比较,应用:形容词比较级+than 例:我比我妹妹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妈妈比我爸爸更外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两人一组,利用形容词作替换练习。 三、学习提纲三、听录音 ①听录音,选出你听到的单词: funny funnier outgoing more outgoing athletic more athletic serious more serious smart smarter quiet quieter ②再听一遍,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 a、Tina is funnier than Tara. b、Tara is more outgoing than Tina. c、Tina is more athletic than Tara. d、Tara is more serious than Tina. e、Tina is smarter than Tara . f、Tara is quieter than Tina. 用上面判断结果练习下列句型: —Is Tina funnier than Tara? —Yes,he is. 四、学习提纲四、合作交流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第六单元成长足迹导学案

第六单元 单元学习目标 教材简析 时间像从指尖流过的细沙,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落。当我们开始这一次综 合性学习的时候,学生已经在小学学习了六年,并且即将离开小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六年来,学生从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身心健壮的少年,这既是学生自己 努力的结果,也浸透着学校、老师的心血。这六年中,发生过多少令人激动、喜悦、忧愁和伤心的事;这六年,是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开始起步而永远难忘的岁月。 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 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并且永久珍藏,成为美好的回忆,是师生共同的需求。 这次综合性学习就是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让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互相激励,继续前进。 课题成长足迹 内容简说: 阅读材料《难忘的启蒙》是一篇回忆启蒙老师的文章,作者重点回忆了抗日讲演比赛、老师对自己的两次批评、对日语课的抵制等三件事,表现了启蒙老师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严谨的教学作风。 《老师领进门》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作品。这是一篇回忆录,作者深情地回忆了童年时代,在启蒙老师的启发引导下,从小受到文学感染,表达了作者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新来的王老师》是一篇小说。从王老师的言谈举止中,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善于洞察学生心理、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好老师。 《忘不了的笑声》是一篇描写同学的文章。文章围绕“小队的同学都爱笑, 各人的笑声不一样”,写出了小队同学的别具一格的笑声。《作文上的红双圈》讲述了自己学生时代在一次征文比赛中获得了成功,作文《补考》被老师打了九十八个红双圈,后被陆续刊载,作者在激励下成为作家,表达了自己对老师、母校 的感激之情。 课题依依惜别 第1页共17页

部编版六上第1单元导学案

南津实验小学目标导学案六年级语文(上册)编制人:成姗孙警审核人:胡琳 学生姓名:,学习小组:,使用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午第节) 1 草原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毯、陈”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绿毯、渲染、勾勒、拘束、会心、摔跤”等词语。理解“绿毯、惊叹、回味”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品味课文美景,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自主学习】家长检查合格后签字:组长检查合格后签字: 1、欣赏关于草原的歌曲《天堂》《美丽草原我的家》《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等。 2、用上网,查工具书等方式,搜集老舍先生的资料、草原风景图片。 理解词语意思。 3、自学课文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4、读课文,勾画出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5、读完课文后,我还有一些不理解的地方,我想记下来,上课与同学讨论。 三、【合作学习】 任务一:大声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草原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任务二: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第一自然段,想想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有关句子,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任务三: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哪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句写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题教学导学案

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一板块:课内课外,自主学习。 (一)预习课文,把握基础。 1.朗读课文。 (1)通读本单元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把不认识的字词多读两次。 (3)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古诗。 2.梳理预习,基础达标 (1) 字词检测关,听写必须掌握的词 一、认读 旱天恨不得土疙瘩顺溜松散麦籽白霎霎荞麦 肆虐盘踞淤泥劲挺荡漾绿洲 风雨同舟三番五次不紧不慢如臂如股 萤光姿势枯竭干渴慷慨气概恩赐警惕协作威胁 赌气目睹稀薄账簿监视泛滥颠簸天涯黄莺 二、组词。 淘()簸()涯()莺() 三、默写《浪淘沙(其一)》。 浪淘沙(其一) 【唐】 ,。 ,。 四、用自己的话写出诗句的意思。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五、辨字组词。 萤()蓝()资()竭()慨()

莹()篮()姿()渴()概() 赐()协()赌()薄()监() 惕()胁()睹()簿()滥() 六、在括号里填适当的字组成词语。 映入( )( ) 相互( )( ) ( )( )可亲 一叶( )( ) ( )( )提供不加( )( ) 七、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毁坏——()容易——()精心——()美丽——()(二)理清脉络,粗知大意。 1.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万里黄沙和雄伟气势。其中,还诗情画意地联想到随着层层波浪,去美丽传说中的 家做客。 2.“,。”这两句诗写的是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讽刺统治者治国乏术和佛道误国。 3.“,。”这是《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一组对偶句。这两句话的大意是:一溪流水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破门而入送来了莽莽青翠 4..《青山不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5.《三黑和土地》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给每个部分加个标题。 6.读句子,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地球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