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入刑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法律学者醉驾入刑案例(3篇)

法律学者醉驾入刑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成为许多家庭的代步工具。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交通事故的频发,其中酒后驾驶成为一大安全隐患。

为了严厉打击酒后驾驶行为,维护公共安全,我国于2011年5月1日起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酒驾驶机动车纳入刑法处罚范围。

本案例选取了一位法律学者因醉驾入刑的事件,旨在分析醉驾入刑的必要性和法律适用问题。

二、案例事实2012年某日凌晨,某法律学者李某酒后驾驶一辆小型轿车,沿城市主干道行驶。

在行驶过程中,李某意识到自己已经饮酒,但并未停车休息。

当李某行驶至某路口时,因操作不当,车辆失控撞上路边隔离护栏,造成车辆严重损坏,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发生后,李某主动报警,并积极配合交警部门调查。

经检测,李某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188mg/100ml,远超醉酒驾驶标准(80mg/100ml)。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李某的行为已构成危险驾驶罪。

三、法律分析1. 醉驾入刑的必要性醉驾入刑是我国刑法改革的重要举措,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公共安全:酒后驾驶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醉驾入刑可以起到震慑作用,减少酒后驾驶行为,从而保障公共安全。

(2)维护社会秩序:酒后驾驶扰乱交通秩序,损害社会风气。

醉驾入刑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弘扬社会正气。

(3)保护公民合法权益:酒后驾驶侵害了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醉驾入刑有利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 法律适用问题本案中,李某的行为构成危险驾驶罪,其法律适用如下:(1)犯罪主体:李某是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符合犯罪主体要求。

(2)犯罪客体:李某的醉驾行为侵犯了公共安全,符合犯罪客体要求。

(3)犯罪客观方面:李某酒后驾驶机动车,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远超醉酒驾驶标准,且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符合犯罪客观方面要求。

醉驾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醉驾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分析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交通工具。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交通事故的频发,其中醉驾事故更是令人痛心疾首。

为严厉打击醉驾行为,我国法律对醉驾行为作出了严格的处罚规定。

本案例将以一起醉驾案件为切入点,分析醉驾的法律问题。

二、案例分析(一)案件简介2020年5月1日凌晨,某市发生一起醉驾交通事故。

事故发生后,公安机关立即对驾驶员李某进行酒精检测,结果显示其血液中酒精含量为226mg/100ml,远超醉酒驾驶标准。

经调查,李某当晚与朋友聚会后,独自驾驶一辆小型轿车回家,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一死一伤的严重后果。

(二)法律问题分析1. 醉驾行为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醉酒驾驶机动车是指机动车驾驶员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80mg/100ml以上的行为。

在本案中,李某血液中酒精含量为226mg/100ml,已构成醉酒驾驶。

2. 醉驾行为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醉酒驾驶机动车,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本案中,李某醉酒驾驶机动车,造成一死一伤的严重后果,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

3.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中,李某醉酒驾驶机动车,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规,造成交通事故,应承担主要责任。

4. 刑事责任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本案中,李某醉酒驾驶机动车,造成一死一伤的严重后果,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应承担刑事责任。

三、案例分析结论本案中,李某醉酒驾驶机动车,造成一死一伤的严重后果,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

酒驾法律真实案例分享(3篇)

酒驾法律真实案例分享(3篇)

第1篇一、引言酒驾,即酒后驾驶,是指驾驶人员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

我国法律对酒驾行为有着严格的处罚规定,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通过几个真实的酒驾案例,为大家揭示酒驾的危害以及法律制裁的严厉。

二、案例一:醉驾致人死亡,被判无期徒刑2018年10月,李某在参加朋友聚会后,饮酒过量。

聚会结束后,李某驾驶一辆小型轿车回家。

在途中,李某因酒精作用,操作不当,与一辆正常行驶的货车相撞,导致货车驾驶员当场死亡。

事故发生后,李某被公安机关抓获。

经鉴定,李某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186mg/100ml,已达到醉酒驾驶标准。

法院审理认为,李某醉酒驾驶机动车,致一人死亡,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

鉴于李某在事故发生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有悔罪表现,法院依法对其从轻处罚,判处无期徒刑。

三、案例二:酒驾被查,驾驶证被暂扣2019年5月,张某饮酒后,驾驶一辆小型轿车回家。

途中,张某被执勤交警查获。

经检测,张某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40mg/100ml,属于饮酒驾驶。

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饮酒驾驶机动车,将被处以暂扣驾驶证6个月、罚款1000元至2000元的处罚。

张某对自己的酒驾行为表示悔过,并接受了法律的制裁。

四、案例三:酒驾致伤,赔偿对方损失2019年7月,王某饮酒后,驾驶一辆小型轿车与一辆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导致电动自行车驾驶员受伤。

经鉴定,电动自行车驾驶员的伤势构成轻微伤。

法院审理认为,王某醉酒驾驶机动车,致一人受伤,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

鉴于王某在事故发生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有悔罪表现,法院依法对其从轻处罚,判处拘役3个月,并赔偿对方损失。

五、案例四:酒驾逃逸,被警方抓获2019年9月,陈某饮酒后,驾驶一辆小型轿车回家。

途中,陈某与一辆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导致电动自行车驾驶员受伤。

事故发生后,陈某逃离现场。

警方通过监控录像,锁定了陈某的车辆。

陈某被抓获后,对自己的酒驾逃逸行为表示悔过。

酒驾法律真实案例分析题(3篇)

酒驾法律真实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酒驾作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不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

本案例将通过对一起酒驾案件的剖析,探讨酒驾的法律责任及其社会影响。

二、案情简介2022年10月某日凌晨,某市某区发生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

一辆小型轿车在行驶过程中,与一辆电动车发生碰撞,造成电动车驾驶员当场死亡,轿车驾驶员受伤。

经现场勘查和调查取证,发现轿车驾驶员李某在事故发生前饮酒,血液酒精含量为120mg/100ml,已构成醉酒驾驶。

三、案件处理1. 刑事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李某的行为已构成危险驾驶罪。

经法院审理,判处李某拘役一个月,并处罚金五千元。

2. 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的规定,李某驾驶证被暂扣六个月,并处一千元罚款。

3. 民事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李某应当赔偿死者家属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等损失。

四、案例分析1. 酒驾行为的法律性质:酒驾行为属于危险驾驶罪,是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处拘役,并处罚金。

2. 酒驾的法律责任:酒驾的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责任。

- 刑事责任:酒驾行为构成犯罪,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 行政处罚:酒驾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规,依法应当承担行政处罚。

- 民事赔偿责任:酒驾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3. 酒驾的社会影响:酒驾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交通事故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同时,酒驾行为也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社会诚信。

五、法律建议1.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特别是加强对酒驾危害性的宣传。

2. 严格执法:执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对酒驾行为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形成震慑作用。

醉酒驾驶法律修改案例分析(3篇)

醉酒驾驶法律修改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私家车数量逐年攀升,醉酒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也日益增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严厉打击醉酒驾驶行为,我国政府不断加强对醉酒驾驶的法律规制。

本文将结合醉酒驾驶法律修改的案例,分析我国醉酒驾驶法律的演变过程及其成效。

二、醉酒驾驶法律修改案例分析1. 案例一:2004年《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2004年,我国对《道路交通安全法》进行了修订,将醉酒驾驶纳入刑法范畴。

修订后的法律明确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构成危险驾驶罪,处拘役,并处罚金。

这一修订标志着我国醉酒驾驶法律规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 案例二: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实施,进一步加大对醉酒驾驶的处罚力度。

修正案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构成交通肇事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同时,修正案还将醉酒驾驶机动车作为单独的犯罪行为,独立追究刑事责任。

3. 案例三:2018年《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2018年,我国对《道路交通安全法》进行了修订,进一步加大对醉酒驾驶的处罚力度。

修订后的法律明确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构成危险驾驶罪,处拘役,并处罚金;造成交通事故,构成交通肇事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此外,修订后的法律还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扣留机动车,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三、醉酒驾驶法律修改的成效1. 醉酒驾驶案件数量下降自醉酒驾驶法律修改以来,我国醉酒驾驶案件数量逐年下降。

据统计,2011年至2018年,全国醉酒驾驶案件数量下降了约50%。

这充分说明,醉酒驾驶法律修改取得了显著成效。

2. 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醉酒驾驶法律修改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据相关部门统计,自2011年以来,因醉酒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逐年下降。

法律酒驾案例分析范文(3篇)

法律酒驾案例分析范文(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2019年10月的一个夜晚,河南省某市发生了一起因酒驾引发的严重交通事故。

当事人李某,酒后驾驶一辆小型轿车,在高速路上行驶时,因操作失误与一辆重型半挂车发生碰撞,造成李某当场死亡,半挂车驾驶员重伤,两车损毁严重。

事故发生后,李某的血液酒精含量检测结果显示为220mg/100ml,远远超过了我国法律规定的醉酒驾驶标准(80mg/100ml)。

二、案件审理该案由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充分考虑了以下因素:1. 李某的犯罪事实和证据:李某酒后驾驶,血液酒精含量严重超标,其行为已构成危险驾驶罪。

2. 李某的犯罪情节:李某酒后驾驶,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严重威胁到公共安全,其行为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

3. 李某的悔罪表现:李某在事故发生后,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悔恨,但已无法挽回生命损失。

4. 李某的认罪态度:李某在庭审中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表示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法院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法院认为李某的行为已构成危险驾驶罪,依法应予惩处。

鉴于李某在事故发生后表示悔恨,认罪态度良好,且无前科劣迹,法院依法从轻处罚。

具体判决如下:1. 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

2. 对李某违法所得的车辆予以没收。

3. 对李某因犯罪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依法予以赔偿。

四、案例分析1. 酒驾的危害性:酒驾是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不仅威胁到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还会对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破坏。

本案中,李某酒后驾驶,导致重大交通事故,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2. 法律责任的严肃性:我国法律对酒驾行为有明确的规定,对酒驾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

本案中,李某因酒驾造成严重后果,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充分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

3. 预防酒驾的措施:为了预防酒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酒驾危害性的认识;(2)加大对酒驾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震慑效应;(3)完善酒驾检测设备,提高检测效率;(4)加强交通执法,严厉打击酒驾行为。

法律热点刑事案例分析(3篇)

法律热点刑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8年5月10日,张三醉酒驾车行驶至某路段,与一辆正常行驶的电动车发生碰撞,导致电动车驾驶员李某当场死亡。

经鉴定,张三血液中酒精含量为236mg/100ml,已达到醉酒驾车标准。

此案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成为法律热点。

二、案件分析1.犯罪构成(1)犯罪主体:张三,男性,28岁,无犯罪前科。

(2)犯罪客体:李某的生命权。

(3)犯罪客观方面:张三醉酒驾车,发生交通事故,导致李某死亡。

(4)犯罪主观方面:张三明知醉酒驾车会危害公共安全,却仍实施该行为,存在故意。

2.犯罪定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醉酒驾车致人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本案中,张三醉酒驾车致人死亡,符合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应依法以交通肇事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3.法律适用(1)关于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醉酒驾车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张三醉酒驾车致人死亡,依法应当以交通肇事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2)关于刑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醉酒驾车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张三醉酒驾车致人死亡,情节严重,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可对其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至七年。

三、案件启示1.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

本案中,张三醉酒驾车致人死亡,反映出其交通安全意识淡薄。

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2.严厉打击醉酒驾车犯罪行为。

醉酒驾车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必须依法严厉打击。

对于醉酒驾车犯罪行为,要依法从重处罚,以起到震慑作用。

3.完善醉酒驾车犯罪的法律制度。

当前,我国醉酒驾车犯罪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存在一些漏洞。

建议从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进一步完善醉酒驾车犯罪的法律制度,提高法律适用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四、总结“张三醉酒驾车致人死亡案”是一起典型的交通肇事罪案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开车喝酒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开车喝酒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2019年12月31日晚,某市发生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

驾驶员李某在饮酒后驾驶一辆小型客车,沿市区主干道行驶。

在行驶至一处路口时,由于酒精作用,李某操作失误,与一辆正常行驶的货车发生碰撞,造成李某及其车内两名乘客重伤,货车驾驶员轻微受伤,两车不同程度损坏。

事故发生后,李某被公安机关控制,经检测,其血液中酒精含量为130mg/100ml,已达到醉酒驾驶标准。

二、案件争议1. 李某是否构成危险驾驶罪?2. 李某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3. 李某的刑事责任应当如何认定?三、案例分析1. 李某是否构成危险驾驶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构成危险驾驶罪。

在本案中,李某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血液中酒精含量为130mg/100ml,已达到醉酒驾驶标准。

因此,李某的行为符合危险驾驶罪的构成要件,构成危险驾驶罪。

2. 李某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危险驾驶罪的法定刑为拘役,并处罚金。

在本案中,李某的行为已经构成危险驾驶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3. 李某的刑事责任应当如何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在本案中,李某在事故发生后,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李某可以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四、案件处理1. 李某因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一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2. 李某的伤者得到及时救治,无生命危险。

3. 货车驾驶员轻微受伤,经治疗后已康复。

五、案例启示1. 酒后驾车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司机应当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杜绝酒后驾车。

2. 公安机关要加大对酒后驾车的查处力度,严惩违法行为。

醉驾法律案例分析(3篇)

醉驾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2019年6月15日,犯罪嫌疑人李某酒后驾驶一辆小型轿车在市区某路段行驶。

当晚,李某饮酒量为1瓶啤酒。

行驶至某路段时,李某被执勤交警当场查获。

经检测,李某血液酒精含量为119mg/100ml,已构成醉酒驾驶机动车。

李某对其醉酒驾驶的行为供认不讳。

二、相关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第二款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三、案例分析1. 醉驾行为的认定本案中,李某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血液酒精含量为119mg/100ml,已构成醉酒驾驶机动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李某的行为已构成犯罪。

2. 刑事责任追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李某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本案中,李某被判处拘役,并处罚金。

3. 民事责任承担本案中,李某醉酒驾驶机动车,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由于本案中没有提及李某是否造成他人损害,因此无法对民事责任进行详细分析。

四、案例分析总结1. 醉驾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是法律明令禁止的违法行为。

本案中,李某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不仅危害了自己的生命安全,也给他人带来了潜在的危险。

2. 醉驾行为的法律责任明确,醉酒驾驶机动车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本案中,李某被判处拘役,并处罚金,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3. 醉酒驾驶机动车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防范。

法律案例分析喝酒(3篇)

法律案例分析喝酒(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9年8月15日,我国某市发生一起因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

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一人重伤,两车受损。

事故发生后,警方迅速介入调查,将驾驶员李某控制。

经检测,李某血液酒精含量为187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

李某因涉嫌危险驾驶罪被刑事拘留。

二、案件分析1. 案件性质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因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涉及危险驾驶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 案件事实(1)李某于事故发生前饮酒。

(2)李某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一人重伤,两车受损。

(3)李某血液酒精含量为187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

3. 案件争议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李某是否构成危险驾驶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危险驾驶罪。

本案中,李某酒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一人死亡,一人重伤,符合危险驾驶罪的构成要件。

4. 案件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法院判决李某犯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六个月,并处罚金五千元。

三、案例分析1. 酒后驾车危害性酒后驾车是一种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具有极高的危害性。

酒后驾车会导致驾驶员反应迟钝、判断力下降,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本案中,李某醉酒驾驶,导致一人死亡,一人重伤,两车受损,充分说明了酒后驾车的危害性。

2. 法律责任我国法律对酒后驾车行为有严格的规定,对于醉酒驾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案中,李某因醉酒驾驶,造成严重后果,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充分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3. 预防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普及酒后驾车的危害性,提高驾驶员的法制观念。

酒驾典型案例剖析材料

酒驾典型案例剖析材料

酒驾典型案例剖析材料案例1:李某的悲剧李某是一个年轻有为的企业家,某天晚上,他在公司的聚餐上喝了大量的酒,但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超过了酒驾的标准。

当他驾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时,他的车失控撞向了前方的护栏,造成了严重的交通事故。

经过医院的检查,他的血液酒精含量超过了法定限制,他因此被判处了刑事责任。

案例2:张某的无奈张某是一个家庭主妇,一天,她接到丈夫的电话,说他有急事需要她去接他。

张某急忙起身,但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喝了一些酒。

在她开车的途中,她的车辆突然撞上了一辆行人,导致了严重的伤害。

警方赶到现场后,检测到她的血液酒精含量超过了法定限制,她因此被判处了刑事责任。

案例3:王某的后悔王某是一位年轻的大学生,他参加了学校的聚会,并在聚会上喝了一些酒。

在回家的路上,他迷迷糊糊地开车,不小心撞上了一辆停在路边的车辆。

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他的血液酒精含量超过了法定限制,他因此被判处了刑事责任。

这次事故让他深刻认识到酒驾的危害,他深感后悔和自责。

案例4:赵某的家庭悲剧赵某是一个中年男子,他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

某天晚上,他喝了大量的酒之后开车回家,在路上不慎撞上了一辆行人。

这次事故导致了行人的死亡,赵某的血液酒精含量超过了法定限制,他因此被判处了刑事责任。

这个家庭因为他的酒驾而陷入了巨大的悲剧。

案例5:刘某的无知刘某是一个年轻的上班族,某天他和朋友们一起去酒吧喝酒。

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超过了酒驾的标准,开车回家的途中,他迷糊地驾驶着,不小心撞上了一辆停在路边的车辆。

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他的血液酒精含量超过了法定限制,他因此被判处了刑事责任。

这次事故让他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知和鲁莽。

案例6:陈某的不幸陈某是一位年轻的司机,某天晚上,他在酒吧和朋友们喝了很多酒。

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超过了酒驾的标准,开车回家的途中,他的车失控撞上了前方的树木,导致了严重的车祸。

虽然他没有受伤,但他的血液酒精含量超过了法定限制,他因此被判处了刑事责任。

喝酒法律案例分析及答案(3篇)

喝酒法律案例分析及答案(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2019年10月某日凌晨,王某驾驶一辆小型轿车在道路上行驶,因饮酒后驾车被公安机关查获。

经检测,王某血液中酒精含量为87mg/100ml,已达到醉酒驾驶标准。

王某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并被提起公诉。

二、案例分析1. 犯罪构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构成危险驾驶罪。

本案中,王某酒后驾驶机动车,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87mg/100ml,已达到醉酒驾驶标准,符合危险驾驶罪的构成要件。

2. 犯罪形态本案中,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既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犯罪既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完成了刑法分则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

在本案中,王某已经完成了醉酒驾驶的全部犯罪构成要件,故属于犯罪既遂。

3. 刑罚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处拘役,并处罚金。

本案中,王某的行为构成危险驾驶罪,应当依法予以处罚。

三、法律解答1. 醉酒驾驶的法律后果醉酒驾驶机动车,属于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构成危险驾驶罪,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醉酒驾驶还将受到吊销驾驶证、拘留等行政处罚。

2. 如何认定醉酒驾驶醉酒驾驶的认定标准是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80mg/100ml以上。

公安机关将对涉嫌醉酒驾驶的驾驶员进行酒精检测,检测值达到醉酒驾驶标准,即可认定其为醉酒驾驶。

3. 醉酒驾驶的法律责任醉酒驾驶的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和行政处罚。

刑事责任方面,醉酒驾驶机动车,构成危险驾驶罪,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行政处罚方面,醉酒驾驶机动车,将被吊销驾驶证,并处以拘留等行政处罚。

四、总结醉酒驾驶机动车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本案通过对一起醉酒驾驶案件的案例分析,旨在提醒广大驾驶员,遵守交通法规,珍爱生命,远离酒驾。

同时,也提醒相关部门,加大对醉酒驾驶的打击力度,确保道路交通安全。

酒驾醉驾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酒驾醉驾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22年5月20日,某市发生一起因酒驾导致的交通事故。

当事人李某(男,35岁)饮酒后驾驶一辆小型轿车,沿市区主干道行驶。

在行驶至某路段时,因操作不当,车辆失控,与前方一辆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造成电动自行车驾驶员张某(男,28岁)重伤,李某本人轻伤。

经鉴定,李某血液中酒精含量为128mg/100ml,已达到醉酒驾驶标准。

二、案件审理案件发生后,李某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随后,该市人民检察院以李某涉嫌危险驾驶罪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在庭审过程中,李某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但辩称自己在事发前并未饮酒,而是在事故发生后误服了含有酒精成分的药物。

李某提供了相关医疗证明,证明其在事故发生前确实服用了含有酒精成分的药物。

然而,法医鉴定结果显示,李某血液中的酒精成分并非来自药物,而是饮酒所致。

法院审理认为,李某在醉酒状态下驾驶机动车,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其行为已构成危险驾驶罪。

虽然李某辩称自己未饮酒,但经鉴定其血液中的酒精含量明显超过醉酒驾驶标准,且其提供的医疗证明并不能证明其在事故发生前未饮酒。

因此,法院依法判决李某犯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三、法律分析1. 酒驾醉驾的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处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也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2. 醉酒驾驶的认定标准醉酒驾驶的认定标准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80mg/100ml以上。

在本案中,李某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128mg/100ml,已达到醉酒驾驶标准。

3. 酒驾醉驾的法律责任酒驾醉驾的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行政处罚和民事责任。

在本案中,李某因醉酒驾驶机动车,被追究刑事责任,判处拘役三个月,并处罚金五千元。

法律学者醉驾入刑案例(3篇)

法律学者醉驾入刑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然而,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酒后驾车这一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也日益突出,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在此背景下,我国法律学者张某某因醉驾被依法刑事处罚,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二、案情简介张某某,男,35岁,法学博士,某知名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2019年11月某日晚,张某某参加朋友聚会,饮酒过量。

聚会结束后,张某某不顾自身和他人的安全,驾驶一辆小型轿车回家。

途中,张某某因酒驾被交警部门查获。

经检测,张某某血液中酒精含量为128mg/100ml,已达到醉酒驾驶标准。

三、案件审理1.一审法院审理一审法院认为,张某某酒后驾驶机动车,其行为已构成危险驾驶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对张某某判处拘役一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2.二审法院审理张某某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

二审法院认为,张某某作为法学专家,应当深知酒后驾驶的危害性,但其仍然酒后驾车,其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一审法院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

因此,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四、案例评析1.醉驾入刑的必要性醉驾入刑是我国法律对酒后驾驶这一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作出的重要举措。

从本案可以看出,醉驾入刑具有以下必要性:(1)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酒后驾车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醉驾入刑可以有效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醉驾入刑使得酒后驾驶者受到法律制裁,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正义,有助于消除社会不公现象。

(3)提高人们的法治观念。

醉驾入刑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法治观念,使人们更加敬畏法律,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2.法律学者醉驾的原因分析(1)法律意识淡薄。

虽然张某某身为法学专家,但其法律意识却相对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酒后驾车的严重后果。

(2)侥幸心理。

张某某在酒后驾车时,可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交警部门不会查到自己,或者自己驾驶技术高超,能够避免事故发生。

酒驾法律案例(3篇)

酒驾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居民张某某,男,32岁,在某公司担任销售经理。

2021年3月15日晚,张某某在公司应酬结束后,独自驾车回家。

途中,张某某因酒后驾车,与一辆正常行驶的电动车发生碰撞,导致电动车驾驶员受伤,车辆损坏。

事故发生后,张某某主动报警,并积极配合交警调查。

二、案件审理1. 侦查阶段警方对张某某进行抽血检测,结果显示其血液中酒精含量为112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第一款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2. 审判阶段法院审理认为,张某某酒后驾驶机动车,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其行为已构成危险驾驶罪。

鉴于张某某能够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依法可以从轻处罚。

同时,考虑到张某某在事故中负主要责任,对被害人造成了一定的伤害,故判决如下:(1)张某某犯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2)张某某的驾驶证被吊销,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三、案例启示1. 酒驾是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

本案中,张某某因酒后驾车导致他人受伤,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因此,我们要时刻牢记“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原则,坚决抵制酒驾行为。

2. 醉酒驾驶的处罚力度加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醉酒驾驶将面临吊销驾驶证、追究刑事责任等严重后果。

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对酒驾行为的严厉打击态度。

3. 事故发生后,要勇于承担责任。

本案中,张某某在事故发生后主动报警,并积极配合交警调查,体现了其勇于承担责任的态度。

这也为他在法庭上争取到了一定的从轻处罚。

4. 酒驾法律案例警示作用明显。

本案的审理和判决,对广大驾驶员起到了警示作用,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行车安全。

四、结语酒驾是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违法行为,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酒驾。

饮酒法律案例(3篇)

饮酒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年某月某日,被告人张某驾驶一辆小型轿车,在夜间醉酒后行驶至某市某路段,因操作不当,与一辆正常行驶的摩托车发生碰撞,造成摩托车驾驶员李某当场死亡,张某本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张某逃离现场,后经公安机关侦查,张某被抓获归案。

二、案件审理1. 审判机关该案由某市某区人民法院审理。

2. 审判结果经审理,某市某区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张某醉酒驾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一人死亡,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规定,判决被告人张某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赔偿被害人李某家属经济损失人民币二十万元。

三、案件分析1. 醉酒驾车违法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不得驾驶机动车。

”张某在醉酒状态下驾驶机动车,已违反了法律规定,具有违法性。

2. 事故原因本案中,张某醉酒驾车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在醉酒状态下,张某的判断力、反应能力等均受到严重影响,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3. 事故后果张某的行为导致李某当场死亡,给李某家属带来了极大的悲痛和损失。

事故发生后,张某逃离现场,给事故处理带来了困难,同时也给李某家属带来了心理负担。

4.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规定,被告人张某醉酒驾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一人死亡,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

法院依法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三年,并赔偿被害人李某家属经济损失人民币二十万元。

四、案例启示1. 醇酒驾车危害极大,不仅会给自己带来生命危险,还会给他人带来伤害。

广大驾驶员应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珍爱生命,远离酒驾。

2.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身份地位如何,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

醉酒驾车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3. 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逃逸行为会加重违法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并及时报警。

4. 面对交通事故,我们要树立法治观念,依法维权。

醉驾的法律处罚案例(3篇)

醉驾的法律处罚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逐渐普及,交通事故也逐年增加。

其中,醉驾事故尤为严重,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

为了严厉打击醉驾行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醉驾法律处罚案例为切入点,剖析醉驾的法律后果,警醒广大驾驶员遵纪守法,珍惜生命。

二、案例介绍2019年6月,某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醉驾事故。

当晚,被告人王某酒后驾驶一辆小型轿车,在市区主干道行驶。

由于酒精影响,王某的驾驶技能严重下降,在行驶过程中,与一辆正常行驶的摩托车发生碰撞,导致摩托车驾驶员受伤,两车不同程度损坏。

事故发生后,王某驾车逃离现场,后被警方抓获。

经鉴定,王某血液中酒精含量为192mg/100ml,已达到醉酒驾驶标准。

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的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同时,王某还因肇事逃逸,被追究刑事责任。

三、案件审理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王某酒后驾驶机动车,造成一人受伤、两车损坏的严重后果,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

同时,王某醉酒驾驶机动车,严重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依法应从重处罚。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交通肇事罪的法定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综合考虑王某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等因素,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王某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拘役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四、案例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醉驾事故案例,具有以下特点:1. 醉驾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

王某酒后驾驶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严重威胁到其他车辆和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2. 肇事逃逸,加重犯罪情节。

事故发生后,王某为逃避法律责任,驾车逃离现场,进一步加剧了事故的严重后果。

3. 醉酒驾驶,从重处罚。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依法应从重处罚。

本案的审理结果充分体现了我国法律对醉驾行为的严厉打击态度,对于震慑违法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醉酒驾驶法律判决案例(3篇)

醉酒驾驶法律判决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然而,醉酒驾驶这一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却屡禁不止。

近年来,醉酒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频发,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严厉打击醉酒驾驶行为,我国法律法规对醉酒驾驶的处罚力度不断加大。

本文将以一起醉酒驾驶的法律判决案例为切入点,分析醉酒驾驶的法律责任及判决结果。

二、案件详情(一)基本案情2019年10月某日晚,被告人王某饮酒后,驾驶一辆小型轿车行驶至某市某路段。

在行驶过程中,王某因酒后驾车操作不当,与一辆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造成电动自行车驾驶员李某受伤,两车不同程度损坏。

事故发生后,王某逃离现场。

后经检测,王某血液中酒精含量为244.4mg/100ml,达到醉酒驾驶标准。

(二)审理过程1. 起诉事故发生后,李某向公安机关报案。

公安机关对王某进行立案侦查,并对其进行了刑事拘留。

经审理,检察机关以被告人王某涉嫌危险驾驶罪向法院提起公诉。

2. 审理法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案件进行了审理。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依法传唤了被告人王某、证人李某及鉴定人等相关人员,并依法进行了证据交换。

3. 证据(1)证人证言:李某陈述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及受伤情况。

(2)现场勘查笔录:公安机关对事故现场进行了勘查,并制作了现场勘查笔录。

(3)鉴定意见:鉴定机构对王某血液中酒精含量进行了鉴定,鉴定结果为244.4mg/100ml。

(4)被告人供述:王某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三、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王某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一人受伤,其行为已构成危险驾驶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被告人王某犯危险驾驶罪,应当判处拘役,并处罚金。

鉴于被告人王某犯罪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从轻处罚。

综合考虑被告人王某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及悔罪表现,法院依法作出如下判决:1. 被告人王某犯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法律案例醉酒男子(3篇)

法律案例醉酒男子(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2021年5月15日晚上,某市A区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当事人王某(男,35岁)酒后驾驶一辆小型轿车,与一辆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导致电动自行车驾驶员李某(男,28岁)受伤。

经鉴定,王某血液中酒精含量为141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

事故发生后,王某主动报警并接受调查。

二、争议焦点1. 醉酒男子是否构成危险驾驶罪?2. 醉酒男子是否应承担刑事责任?三、案例分析1. 醉酒男子是否构成危险驾驶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本案中,王某酒后驾驶机动车,血液中酒精含量为141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二)项的规定。

因此,王某的行为构成危险驾驶罪。

2. 醉酒男子是否应承担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犯罪分子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一)有自首或者重大立功表现的;(二)犯罪较轻的;(三)有其他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情节的。

”本案中,王某在事故发生后主动报警并接受调查,属于自首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但考虑到王某醉酒驾驶机动车,危害公共安全,且事故造成李某受伤,犯罪情节较为严重,综合考虑,对其判处拘役并处罚金。

四、判决结果根据以上分析,法院依法判决王某犯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三个月,并处罚金五千元。

五、案件启示1. 醉酒驾驶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危害公共安全。

广大驾驶员要时刻牢记酒后不开车,开车不饮酒。

2. 酒精对驾驶者的影响不容忽视。

酒精会导致驾驶员反应迟钝、判断力下降,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关于酒驾的法律案例(2篇)

关于酒驾的法律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逐渐普及,酒驾事故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严厉打击酒驾行为,我国在2011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确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构成危险驾驶罪,将受到刑事处罚。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酒驾案例为切入点,对酒驾入刑的法律规定进行解析。

二、案例简介2018年某日凌晨,王某酒后驾驶一辆小型轿车,在市区某路段行驶。

途中,王某因车速过快与一辆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造成电动自行车驾驶员重伤。

事故发生后,王某驾车逃离现场。

经鉴定,王某血液中酒精含量为266.4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

警方随后将王某抓获,并依法对其进行了刑事拘留。

三、案例分析1. 酒驾行为的定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醉酒驾驶机动车,构成危险驾驶罪。

本案中,王某血液中酒精含量远超醉酒驾驶标准,其行为已构成危险驾驶罪。

2. 刑事责任追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危险驾驶罪处拘役,并处罚金。

本案中,王某的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依法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3. 刑事诉讼程序本案中,警方对王某进行刑事拘留后,依法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人民检察院审查后,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人民法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对王某进行公开审理。

4. 判决结果经审理,法院认为,王某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一人重伤,其行为已构成危险驾驶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法院判决王某犯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六个月,并处罚金五千元。

四、案例启示1. 酒驾入刑是我国法律对酒驾行为严厉打击的体现,有利于维护公共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 酒驾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广大驾驶员应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坚决杜绝酒驾行为。

3. 酒驾入刑后,相关部门应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酒驾行为。

同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驾驶员的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法学院《公共政策概论》课程演讲报告醉驾入刑案例分析组长:蔡敏组员:冯燕秋,冯志勇,李丽娜,陆艺桦,严森斌2011—2012第一学期目录一、案例回放 (3)二、修改后关于酒驾醉驾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案》第九十一条) (3)(一)酒后驾车 (3)(二)醉酒驾车 (4)(三)酒后驾驶营运车辆 (4)(四)醉酒驾驶营运车辆 (4)(五)醉酒驾车肇事 (4)三、醉驾入刑的相关内容 (4)(一)醉驾的标准 (4)(二)醉驾入刑前后的区别: (4)四、醉驾入刑的相关思考 (5)五、案例分析 (5)(一)政策制定 (5)(二)决策模式 (5)1.何谓渐进模式? (5)2.渐进决策的特征: (6)3.为什么醉驾入刑属于渐进决策模式? (6)(三)新疆克拉玛依“醉驾第一人”与北京醉驾刑满释放第一人案例对比 61.新疆克拉玛依“醉驾第一人” (6)2.北京醉驾刑满释放第一人 (7)3.对比 (7)4.自由裁量权定义: (7)5.刑事审判自由裁量权 (7)(四)醉驾入刑价值分析 (7)1.社会价值 (8)2.法律价值 (8)(五)醉驾入刑存在问题及相应建议 (9)1.“醉驾”标准的具体使用问题 (9)2.自由裁量权问题 (9)3.因公醉驾与因紧急醉驾问题 (10)六、我组结语 (11)醉驾入刑案例分析一、案例回放【案例正文】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机动车辆数量和驾驶员人数猛增,无视交通管理法律法规,酒后乃至醉酒驾车的违法犯罪也日益增多,给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让社会对醉驾引发了超常的关注。

酒后和醉酒驾车肇事的情况,1998年,全国共发生5075起,造成2363人死亡。

2009年1-8月,共发生3206起,造成1302人死亡,其中,酒后驾车肇事2162起,造成893人死亡;醉酒驾车肇事1044起,造成409人死亡。

醉酒驾车犯罪呈多发、高发态势,严重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1加上2008年到2010年的孙伟铭案、张明宝案以及谷青阳案等重大醉酒肇事案件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高度关注。

为了更好的约束醉驾违法行为的发生,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2010年12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审议刑法修正案(八)草案时,围绕“醉驾”是否犯罪?又该如何处罚?究竟如何才能遏住““醉驾”?再次展开热烈的讨论。

这次审议的草案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或者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这意味醉酒驾车不但入罪,而且不管是否造成后果,都将处罚。

2011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中获得高票通过,并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该修正案二十二条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修改后关于酒驾醉驾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案》第九十一条)(一)酒后驾车酒后驾驶机动车延长了暂扣驾驶证的时间,时间为六个月,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增加了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规定。

(二)醉酒驾车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增加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针对该行为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三)酒后驾驶营运车辆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增加处十五日拘留的行政处罚,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四)醉酒驾驶营运车辆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该条款增加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五)醉酒驾车肇事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三、醉驾入刑的相关内容(一)醉驾的标准醉酒驾车的判定标准:酒精含量大于(等于)每100毫升血液中80毫克/的行为属于醉酒驾车。

根据国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20-80毫克的驾驶员即为酒后驾车,80毫克以上认定为醉酒驾车。

2(二)醉驾入刑前后的区别:1. 性质不同。

入刑前是行政处罚,入刑后是刑事处罚。

2. 期限不同。

行政拘留1日以上15日以下,数行为并罚不得超过20日;拘役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行为并罚不超过1年。

3. 后果不同,拘役是会给当事人留下刑罚记录,会对他们的工作、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如对律师、公务员、国企员工等面临的可能是丢掉工作的问题;相比来说,行政拘留的影响就要小很多。

3四、醉驾入刑的相关思考(一)政策制定过程(二)从醉驾入刑的决策过程来看,它主要属于什么决策模式?为什么?(三)新疆克拉玛依“醉驾第一人”与北京醉驾刑满释放第一人这两个案例存在什么原因致使两个相似的案例其判定结果的不同?(四)通过价值分析(主要是社会价值和法律价值)指出醉驾入刑的优点(五)醉驾入刑存在什么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关意见。

五、案例分析(一)政策制定随着机动车辆数量以及驾驶员人数的增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酒后驾驶乃至醉酒驾驶的违法行为,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与当初机动车辆的增多方便人民的日常出行的愿望相违背,也就意味着酒后驾驶与醉酒驾驶不单单是问题,它还是社会问题。

由于其严重危害人们生活,因而产生公共问题。

随后的孙伟铭案、张明宝案以及谷青阳案等重大醉酒肇事案件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高度关注,产生公共议程。

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专家人士开始日益关注酒驾及醉驾的问题,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公共议程上升为政府议程。

政府开始针对问题展开分析讨论,寻找解决方案,因而,醉驾入刑提上了立法议程。

最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增加了醉驾入刑这一项。

(二)决策模式从醉驾入刑的决策过程来看,它主要属于渐进决策模式。

1. 何谓渐进模式?渐进决策模式是決策者在已现有的情況下去采取少量的,渐进的,以及边缘性的调整。

透过这样一步一步慢慢的改变,渐渐地去达到原先的理想目标。

42. 渐进决策的特征:◆渐进模型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这以往政策的承诺。

◆渐进主义注重研究现行政策的缺陷。

◆渐进主义着意于目标与备选方案之间的相互调适,使问题较易处理,而并不关系基础的变革。

◆渐进主义在面对同一社会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时,只着重于减少现行政策的缺陷,不注重目标的重新改进,也不注重手段和方案的重新选择。

53. 为什么醉驾入刑属于渐进决策模式?(1)醉驾入刑都是在以往处理酒后驾驶以及醉酒驾驶的条例的基础上发展开来的,具有继承性。

(2)由于以往政策无法很好的解决酒后驾驶以及醉酒驾驶的问题,因此经过决策者的分析与评估,提出了醉驾入刑的政策。

(3)醉驾入刑属于一种保守的补救措施,与渐进决策一致。

(三)新疆克拉玛依“醉驾第一人”与北京醉驾刑满释放第一人案例对比1. 新疆克拉玛依“醉驾第一人”2011年5月4日23时45分,在新疆克拉玛依市胜利路与昆仑路路口,该市市民王某酒后驾驶皮卡车,被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区大队执勤民警拦停,并带至医院抽血化验。

经司法鉴定,王某血液酒精含量为83.06mg/100ml。

王某供述,当天,他和妻子吵了架,心情郁闷,独自喝了一杯白酒后,开着单位的车出去散心,刚到路口就被交警拦住了。

6月3日,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法院对该案公开宣判:王某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醉酒后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其行为已构成危险驾驶罪,应判处拘役,并处罚金。

但考虑到其酒后驾车是在夜深人静、道路上行人较少时,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且被告归案后认罪态度较好,法庭认定此案“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依照《刑法》第133条、第37条规定,判处王某犯危险驾驶罪,免予4陶学荣﹒公共政策概论[M] ﹒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11刑事处罚。

62. 北京醉驾刑满释放第一人5月14日0时许,29岁的刘某酒后驾驶比亚迪小轿车,由东向南行驶到南四环马家楼桥上时,被交警查获。

经检测,刘某血液中酒精含量为95.7mg/100ml,检方认为,刘某的行为构成危险驾驶罪。

丰台法院开庭时,刘某表示认罪。

刘某供述说,他平时从不酒后开车,近期妻子患病,加上家里有些琐事,他比较心烦。

5月13日晚上,他和几个朋友一起吃饭,几人就喝了3瓶啤酒。

后来,他觉得自己还算清醒,就开车回家。

丰台法院认为,被告人刘某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其行为已构成危险驾驶罪,应予处罚。

鉴于刘某到案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对其酌予从轻处罚。

最终丰台法院对刘某判处拘役1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

73. 对比综上两个案例,案例一因考虑到其酒后驾车是在夜深人静、道路上行人较少时,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且被告归案后认罪态度较好,法庭认定此案“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

而案例二中,刘某也是在夜深人静、道路行人较少之时醉驾,两者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两人认罪态度都较好,那为什么刘某需要拘役一个月而王某不用呢?这其中就是因为存在自由裁量权。

因为没有明确的量刑标准,法官根据视情节、后果而定,不同的法官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各地法院处理此类案件较为混乱。

4. 自由裁量权定义: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所拥有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自己的意志,自行判断、自行选择采取最为合适的行为方式及其内容的一种行政权力。

85. 刑事审判自由裁量权刑事自由裁量权是指法官在审判刑事案件过程中所拥有的自由裁量权。

(四)醉驾入刑价值分析6内地出现首例醉驾免刑案律师指执法弹性过大凤凰网2011-06-227内地出现首例醉驾免刑案律师指执法弹性过大凤凰网2011-06-221. 社会价值首先,醉驾入刑体现了对生命价值的尊重。

一些醉驾者为了个人一时痛快,将其他人的生命当儿戏,就像南京张明宝酒后驾车冲入人群连撞9人造成5死4伤交通事故。

醉驾入刑背后所隐含的是对社会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尊重和保护。

再者,醉驾入刑对于醉驾者而言,是一种法制教育和挽救,让其意识到醉驾的严重性。

最后,醉驾入刑衔接了酒驾肇事处罚的缝隙。

对以前对于酒驾、醉驾的处罚加以调整,由结果犯改为行为犯,通过遏制行为来避免结果。

刑事制裁对醉驾行为起到足够的威慑,让醉驾行为人对自身的醉驾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从而才能不酒后驾驶,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公安部交管局7月6日通报:自5月1日“醉驾入刑”以来,公安机关查处酒后驾驶机动车数量、查处醉酒驾驶机动车数量、因酒后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因醉酒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死亡人数4项数据较去年同期相比均出现大幅下降,下降幅度全部超过三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