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由细菌引起的疾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鲫、青等夏花鱼种都易感。鱼苗下池一周左右便可 发生,一日之间可使整池夏花死光。
流行季节: 5月中下旬开始出现,6月是发病高 峰,7月下旬则少见。发病最适水温为25℃
流行地区: 长江流域和西江流域,尤以华中、 华南最为流行。
(三)主要症状
池中病鱼可见“白头白嘴”现象,如将病 鱼拿出水面,此症状则不明显。病鱼体瘦发黑, 散乱游泳。刮取病灶粘液镜检,可见有大量崩 解的上皮细胞、粘液、红细胞和成堆的病原菌。 组织切片观察,病鱼鼻孔前的皮肤病变严重, 结缔组织发生水肿等。白头白嘴
患竖鳞病的鲤鱼,可见鳞下积血水
鲫鱼竖鳞眼突出充血
鲫鱼竖鳞 宽体鳢竖鳞
六、细菌性肠炎(Bacterial enteritis)
(一)、病原体 豚鼠气单胞菌或肠型点状气单 胞菌(A.caviae , A. punctata f. intestinalis)。
(二)流行情况 危害鱼类: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也有发
注射抗生素。九、鲤科鱼类疖疮病
打印病
加州鲈打印病 花鲢骨骼外露
斑点叉尾鮰打印病
九、鲤科鱼类疖疮病(Furunculosis of carps)
(一)病原体 疖疮型点状气单胞菌 (Aromonas punctata f.furunculus)豚鼠气单胞菌
10~30g/1kg鱼,加适量食盐,每天1次,连喂6d) 2.磺胺嘧啶5~10g/1kg鱼,拌食投喂,每天
1次,连喂6d。 3.可用组织浆疫苗预防。
七、细菌性败血症(Bacterial
septicemia of fresh-water fisher)
(一)病原体 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 hydrophila)但各地有区别。
现红斑,肛门红肿外突。 2.轻压腹部有淡黄色
黏液或血水从肛门流出。 3.剖开鱼腹,可见腹
腔积水,肠壁充血
(四)诊断方式
1.剖腹检查,区别出血病、肠炎和食物中毒 引起的死亡。
2.用R-S鉴别培养基培养细菌,长出黄色菌 落可确诊。
(五)防治方法 同细菌性烂鳃。 1.用大蒜、韭菜或地锦草拌食投喂(大蒜:
流行季节: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夏秋两季 最为常见。
流行地区:全国各养鱼地区。
(三)主要症状
病鱼身体后半部有一印章似的红斑或溃疡,病 情严重的可露出骨骼和内脏。
(四)诊断方法 根据症状和流行情况初步诊断。确诊可用R-S选
择培养基或荧光抗体法。 (五)防治方法 外用消毒剂,亲鱼可涂抹四环素软膏,严重的可
白鲢腹部出血
鳊鱼内脏组织液化
细菌性败血症
鳞片内部出血 眼突,鳍条发红 肛门发红
鳗鲡赤鳍病。上:病鳗 和健康鳗 左下:病鳗 肝严重出血 右下:病 鳗肠充血
病鳗背鳍臀鳍发红
体表红斑
鳍条毛细血管充血
患病香鱼背部 尾柄皮下出血 眼突出
(四)诊断方法
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2.根据病理变化作进一步诊断 3.免疫学方法 (五)防治方法 1.清除过多淤泥,生石灰清塘 2.发病季节,每半月用石灰水或含氯消毒剂 消毒,同时内服氟哌酸等抗菌素(用量为治疗的一 半),连喂3天。 3.发病后,可用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剂消毒 4.口服氟哌酸(20~30mg/kg)每天一次,3 天为一个疗程。 5.必要时杀虫。
三级预防
又称临床学预防,涉及治疗、防
止伤残和强化保康和康复。由于水产养殖动物的水
生特性和病毒的细胞内寄生性,从根本上治愈,目
前是不可能的,因此,重点在一级,有条件的开展
二级。
疱疹病毒
呼肠孤病毒
弹状病毒
第二节 立克次氏体病和衣原体感染
一、鱼立克次氏体病(Piscirickettsiosis)* [病原]鲑立克次氏体 [症状和病理变化]鲑立克次氏体可引起鲑败血性 疾病。 [流行情况]鲑败血性疾病到目前为止在智利、爱 尔兰、挪威和加拿大东、西海岸流行。感染的动物 有:鲑鳟鱼类;水平传播,能否通过媒介传播值得 考虑,还不清楚是否有垂直传播途径。 [诊断方法]观察细胞病变(CPE) ;Giemsa染色和 荧光抗体实验检测细胞培养的上清液;血清学鉴定; 荧光抗体试验(FAT)、免疫组织化学试验;PCR。
(四)诊断 目检、镜检、免疫学方法。
(五)防治 每亩可用2~3kg韭菜和适量豆饼、食盐一
起磨碎投喂(韭菜含硫化物、苷素、皂素等, 有杀虫作用)。
三、白头白嘴病(White head-mouth
disease)
(一)病原体 柱状嗜纤维菌( Cytophaga columnaris)
(二)流行情况 危害鱼类:主要危害夏花草鱼,鲢、鳙、鲤、
二、白皮病(White Skin Disease)
(一)病原体 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 columnaris,黄惟灏,1981年提出),白皮假单胞 菌(Pseudomonas dermoalba,王德铭,1963年提
出)。菌体大小0.8ⅹ0.4μm,多数两个两个相连, 有鞭毛,无芽胞、无荚膜。
鳞片脱落
背腹充血
溃疡
鳗红点病
病原 病鳝(鳗败血症)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anguilliseptica)。
病症 鱼体表各处出现点状出血,腹部 尤为显著,严重时血点合并成血斑。
流行 主要危害日本鳗。 该病发生于含盐分 较高的鳗场,发病水温15‾20℃ ,盛夏时消失。
防治 淡水养鳗是防治该病的主要措施,发病 后内服外消相结合。内服氟哌酸(20‾50mg/Kg), 四环素(每Kg鱼50‾100mg),磺胺等。
(三)主要症状
体色发黑,头部尤甚;鳃丝腐烂,末端软骨外 露,带污泥,主鳃盖骨内表皮往往充血,中央部分 常被腐蚀成一个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区,俗称 “开天窗”。鳃组织发生炎性水肿、增生和坏死。
(四)诊断方法 1、目检可见鳃的明显症状、镜检可见细菌。 2、免疫学方法诊断等。幻灯片 12
细菌性烂鳃病。示“开天窗”
生。草、青鱼从鱼种到成鱼都可受害,死亡率在 50%左右,高的可达90%以上。
流行季节:水温18℃以上开始流行,25∼30℃ 盛行。一年中可出现2个流行高峰,上半年5∼6月, 感染1∼2龄草鱼,下半年7∼9月,感染当年草鱼。
流行地区:全国各地。河南、江浙、两广尤甚。
பைடு நூலகம்
(三)主要症状 1.草鱼腹部膨大,呈
遵循三级预防原则策略
一级预防 又称病因学及初级预防,主要针对 致病因子或致病危险因素所采取的具体预防性措施,
包括: ⒈ 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 ⒉ 加强和改进饲养管理 ⒊ 筛选和培育优良抗病品种 ⒋ 切断传播途径(检疫、隔离、封锁、消毒)
二级预防 又称发病学预防,指应用预防性药 物或方法进行防止或减缓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措 施,包括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二)流行情况 危害种类:主要危害鲢鳙鱼,特别对放养 20~30d的夏花鱼种危害较大,从发病到死亡只要 2~3d,死亡率30%左右,青草鱼也有发生。 流行季节:6~8月,正是夏花分塘时。 流行地区:全国各地。
(三)主要症状
背鳍后的尾柄全部发白,尾鳍烂掉或残缺 不全,鳞片脱落,常被水霉感染。濒死鱼头朝 下,尾朝上挣扎,身体与水面几乎垂直。白皮病
二、 上皮囊肿病(Epithelial cystis disease) [病原]又叫(嗜黏液病Mucophilosis),一种衣 原体状生物 [症状和病理变化]病鱼的皮肤和鳃上有许多白 色粟粒状的包囊。这些包囊是肥大的宿主细胞,其 中充满了原核生物病原。 [流行情况]在温水和冷水环境中的淡、海及溯 河鱼类中被广泛发现,已报告的感染鱼类主要有鲑 科、鲤科、鲷科、狼鲈科、鲀科、鲻科和鲽科等鱼 类,多发生在稚鱼和幼鱼上。以水为媒介直接感染 。 [诊断方法]根据症状初诊。确诊需在电镜下发现 上皮囊肿细胞内具有苗丝状的或小的圆形、卵圆形 或蝌蚪状的细胞。
烂尾病
(Tail-rot disease,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等)
八、打印病(Stigmatosis),又名 腐皮病
(一)病原体 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 (Aeromonas punctata subsp. punctata)
(二)流行情况 危害鱼类:以前主要危害鲢、鳙亲鱼和成
鱼,4~5寸鱼种也有发现,草、青鱼也会被感 染。发病率可高达80~100%。现在许多淡水鱼 都会被感染。
被感染。黄鳝在群养情况下易感,危害严重。 流行季节:从早春到冬季终年可见,无明显流行
季节。 流行地区:全国各地。
(三)主要症状 鱼体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是鱼体两 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鳍的基部或整个鳍充血且 “蛀鳍”:有时鱼的上下颌及鳃盖也充血发炎, 鳃盖开“天窗”。 (四)诊断方法 根据流行情况及体表症状初步诊断。 (五)防治方法 同细菌性烂鳃。避免鱼体受伤。鳗红点病
(四)诊断方法 根据流行情况初步诊断。
(五)防治方法 乌蔹莓硼砂合剂(3kg鲜草+1.3kg硼砂/
亩·1米水深)连用3d。
四、赤皮病(Red-skin disease)
(一)病原体 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二)流行情况 危害种类:主要危害草青鱼,从鱼种到成鱼均可
(二)流行情况
危害种类:危害异育银鲫、白鲫、鲫鱼、团头 鲂、鲢、鲮、鳙、黄尾密鲴等多种淡水鱼类,从2 月龄的鱼种到成鱼都可受害。
流行季节: 2∼11月,8月为流行高峰。
流行地区:全国各地。
(三)主要症状
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是一种表现为出血、腹水 和重要器官坏死的全身性疾病。
嗜水气单胞菌 电镜照片
白鲢头部、眼睛和 胸鳍出血
鳃丝软骨外露 花鳃
(五)防治方法
1.鱼池施肥必须用已发酵的粪肥。 2.鱼种放养前,用2%∼2.5%的食盐水浸泡10 ∼20min。 3.发病季节每半月泼洒一次生石灰浓度为15 ∼20g/m3。 4.发病时,外用含氯消毒剂或大黄和硫酸铜 合剂(大黄1.0∼1.5g/m3,硫酸铜0.5g/m3)消毒。 内服喹诺酮类抗生素。 5.乌桕叶干粉浸泡拌米糠投喂,投喂量为 500g干叶粉/100kg鱼或250g/1万尾小鱼种,500g/1 万尾大鱼种。
鳍上的上皮囊肿细胞 上皮增生,鳃小片愈合
上皮囊肿病。示粟米状小白点
第三节 主要细菌性疾病
一、细菌性烂鳃病(Bacterial gill-rot
disease)
(一)病原体 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杆状,0.548μm,显微镜可见。1
(二)流行情况 危害种类:主要危害草鱼和青鱼,从鱼种到 成鱼均可受害;在淡水养殖中广泛流行。 流行季节:6‾9月流行,在水温15‾30℃范围 内,致死时间的对数与水温呈直线关系。 流行地区:全国各地。
流行地区:广东、湖北、湖南、江西、浙江、 江苏为流行地区。
(三)主要症状
竖鳞,鳞囊内积水,用手按压有水喷出,鳞片 随即脱落。
(四)诊断 目检、镜检、免疫学方法。
(五)防治 1.用含氯消毒剂全池泼洒。 2.鱼种放养时,用3%的食盐水浸洗10‾15min。 3.口服复方新诺明或诺氟沙星或卡那霉素
( 6g/ 100kg),连服4∼6d治乌鳢竖鳞病。 4.口服磺胺二甲氧嘧啶100∼200mg治鲤鲫竖鳞病。
艾特韦病毒——VHS** 鲤弹状病毒——鲤春病毒血症 SVC** 流行性溃疡综合征弹状病毒——流行性溃疡综合征* 疱疹病毒属 鲤疱疹病毒——鲤痘疮病 Carp pox 斑点叉尾鮰病毒——斑点叉尾鮰病毒病 CCVD* 蛙病毒属 鳜病毒——鳜暴发性传染病 ISKN 虹彩病毒——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EHN ** 淋巴囊肿病毒属 淋巴囊肿病毒——淋巴囊肿病 罗达病毒——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 VNN *
第七章 鱼类疾病
第一节 病毒性疾病 第二节 立克次氏体及衣原体感染
第三节 细菌性疾病
第四节 真菌性疾病
第五节 原生动物病 第六节 蠕虫病 第七节 甲壳动物病
第一节 病毒性疾病
水生呼肠孤病毒属 草鱼呼肠孤病毒——草鱼出血病 水生双RNA病毒属 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 IPN * 弹状病毒属 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IHN **
鳗红点病
五、竖鳞病(Lepidorthosis)
(一)病原体 嗜水气单胞菌( A. hydrophila) (二)流行情况
危害种类:鲤鲫鱼类常发此病,近年来,乌鳢、 月鳢、宽体鳢等也常发此病,发病鱼多为成鱼和 亲鱼,死亡率在50%左右。
流行季节:鲤、鲫、金鱼竖鳞病发生于春季, 水温17∼22℃时;乌鳢、月鳢等在夏季水温25 ∼34℃时为发病高峰期,
流行季节: 5月中下旬开始出现,6月是发病高 峰,7月下旬则少见。发病最适水温为25℃
流行地区: 长江流域和西江流域,尤以华中、 华南最为流行。
(三)主要症状
池中病鱼可见“白头白嘴”现象,如将病 鱼拿出水面,此症状则不明显。病鱼体瘦发黑, 散乱游泳。刮取病灶粘液镜检,可见有大量崩 解的上皮细胞、粘液、红细胞和成堆的病原菌。 组织切片观察,病鱼鼻孔前的皮肤病变严重, 结缔组织发生水肿等。白头白嘴
患竖鳞病的鲤鱼,可见鳞下积血水
鲫鱼竖鳞眼突出充血
鲫鱼竖鳞 宽体鳢竖鳞
六、细菌性肠炎(Bacterial enteritis)
(一)、病原体 豚鼠气单胞菌或肠型点状气单 胞菌(A.caviae , A. punctata f. intestinalis)。
(二)流行情况 危害鱼类: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也有发
注射抗生素。九、鲤科鱼类疖疮病
打印病
加州鲈打印病 花鲢骨骼外露
斑点叉尾鮰打印病
九、鲤科鱼类疖疮病(Furunculosis of carps)
(一)病原体 疖疮型点状气单胞菌 (Aromonas punctata f.furunculus)豚鼠气单胞菌
10~30g/1kg鱼,加适量食盐,每天1次,连喂6d) 2.磺胺嘧啶5~10g/1kg鱼,拌食投喂,每天
1次,连喂6d。 3.可用组织浆疫苗预防。
七、细菌性败血症(Bacterial
septicemia of fresh-water fisher)
(一)病原体 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 hydrophila)但各地有区别。
现红斑,肛门红肿外突。 2.轻压腹部有淡黄色
黏液或血水从肛门流出。 3.剖开鱼腹,可见腹
腔积水,肠壁充血
(四)诊断方式
1.剖腹检查,区别出血病、肠炎和食物中毒 引起的死亡。
2.用R-S鉴别培养基培养细菌,长出黄色菌 落可确诊。
(五)防治方法 同细菌性烂鳃。 1.用大蒜、韭菜或地锦草拌食投喂(大蒜:
流行季节: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夏秋两季 最为常见。
流行地区:全国各养鱼地区。
(三)主要症状
病鱼身体后半部有一印章似的红斑或溃疡,病 情严重的可露出骨骼和内脏。
(四)诊断方法 根据症状和流行情况初步诊断。确诊可用R-S选
择培养基或荧光抗体法。 (五)防治方法 外用消毒剂,亲鱼可涂抹四环素软膏,严重的可
白鲢腹部出血
鳊鱼内脏组织液化
细菌性败血症
鳞片内部出血 眼突,鳍条发红 肛门发红
鳗鲡赤鳍病。上:病鳗 和健康鳗 左下:病鳗 肝严重出血 右下:病 鳗肠充血
病鳗背鳍臀鳍发红
体表红斑
鳍条毛细血管充血
患病香鱼背部 尾柄皮下出血 眼突出
(四)诊断方法
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2.根据病理变化作进一步诊断 3.免疫学方法 (五)防治方法 1.清除过多淤泥,生石灰清塘 2.发病季节,每半月用石灰水或含氯消毒剂 消毒,同时内服氟哌酸等抗菌素(用量为治疗的一 半),连喂3天。 3.发病后,可用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剂消毒 4.口服氟哌酸(20~30mg/kg)每天一次,3 天为一个疗程。 5.必要时杀虫。
三级预防
又称临床学预防,涉及治疗、防
止伤残和强化保康和康复。由于水产养殖动物的水
生特性和病毒的细胞内寄生性,从根本上治愈,目
前是不可能的,因此,重点在一级,有条件的开展
二级。
疱疹病毒
呼肠孤病毒
弹状病毒
第二节 立克次氏体病和衣原体感染
一、鱼立克次氏体病(Piscirickettsiosis)* [病原]鲑立克次氏体 [症状和病理变化]鲑立克次氏体可引起鲑败血性 疾病。 [流行情况]鲑败血性疾病到目前为止在智利、爱 尔兰、挪威和加拿大东、西海岸流行。感染的动物 有:鲑鳟鱼类;水平传播,能否通过媒介传播值得 考虑,还不清楚是否有垂直传播途径。 [诊断方法]观察细胞病变(CPE) ;Giemsa染色和 荧光抗体实验检测细胞培养的上清液;血清学鉴定; 荧光抗体试验(FAT)、免疫组织化学试验;PCR。
(四)诊断 目检、镜检、免疫学方法。
(五)防治 每亩可用2~3kg韭菜和适量豆饼、食盐一
起磨碎投喂(韭菜含硫化物、苷素、皂素等, 有杀虫作用)。
三、白头白嘴病(White head-mouth
disease)
(一)病原体 柱状嗜纤维菌( Cytophaga columnaris)
(二)流行情况 危害鱼类:主要危害夏花草鱼,鲢、鳙、鲤、
二、白皮病(White Skin Disease)
(一)病原体 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 columnaris,黄惟灏,1981年提出),白皮假单胞 菌(Pseudomonas dermoalba,王德铭,1963年提
出)。菌体大小0.8ⅹ0.4μm,多数两个两个相连, 有鞭毛,无芽胞、无荚膜。
鳞片脱落
背腹充血
溃疡
鳗红点病
病原 病鳝(鳗败血症)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anguilliseptica)。
病症 鱼体表各处出现点状出血,腹部 尤为显著,严重时血点合并成血斑。
流行 主要危害日本鳗。 该病发生于含盐分 较高的鳗场,发病水温15‾20℃ ,盛夏时消失。
防治 淡水养鳗是防治该病的主要措施,发病 后内服外消相结合。内服氟哌酸(20‾50mg/Kg), 四环素(每Kg鱼50‾100mg),磺胺等。
(三)主要症状
体色发黑,头部尤甚;鳃丝腐烂,末端软骨外 露,带污泥,主鳃盖骨内表皮往往充血,中央部分 常被腐蚀成一个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区,俗称 “开天窗”。鳃组织发生炎性水肿、增生和坏死。
(四)诊断方法 1、目检可见鳃的明显症状、镜检可见细菌。 2、免疫学方法诊断等。幻灯片 12
细菌性烂鳃病。示“开天窗”
生。草、青鱼从鱼种到成鱼都可受害,死亡率在 50%左右,高的可达90%以上。
流行季节:水温18℃以上开始流行,25∼30℃ 盛行。一年中可出现2个流行高峰,上半年5∼6月, 感染1∼2龄草鱼,下半年7∼9月,感染当年草鱼。
流行地区:全国各地。河南、江浙、两广尤甚。
பைடு நூலகம்
(三)主要症状 1.草鱼腹部膨大,呈
遵循三级预防原则策略
一级预防 又称病因学及初级预防,主要针对 致病因子或致病危险因素所采取的具体预防性措施,
包括: ⒈ 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 ⒉ 加强和改进饲养管理 ⒊ 筛选和培育优良抗病品种 ⒋ 切断传播途径(检疫、隔离、封锁、消毒)
二级预防 又称发病学预防,指应用预防性药 物或方法进行防止或减缓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措 施,包括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二)流行情况 危害种类:主要危害鲢鳙鱼,特别对放养 20~30d的夏花鱼种危害较大,从发病到死亡只要 2~3d,死亡率30%左右,青草鱼也有发生。 流行季节:6~8月,正是夏花分塘时。 流行地区:全国各地。
(三)主要症状
背鳍后的尾柄全部发白,尾鳍烂掉或残缺 不全,鳞片脱落,常被水霉感染。濒死鱼头朝 下,尾朝上挣扎,身体与水面几乎垂直。白皮病
二、 上皮囊肿病(Epithelial cystis disease) [病原]又叫(嗜黏液病Mucophilosis),一种衣 原体状生物 [症状和病理变化]病鱼的皮肤和鳃上有许多白 色粟粒状的包囊。这些包囊是肥大的宿主细胞,其 中充满了原核生物病原。 [流行情况]在温水和冷水环境中的淡、海及溯 河鱼类中被广泛发现,已报告的感染鱼类主要有鲑 科、鲤科、鲷科、狼鲈科、鲀科、鲻科和鲽科等鱼 类,多发生在稚鱼和幼鱼上。以水为媒介直接感染 。 [诊断方法]根据症状初诊。确诊需在电镜下发现 上皮囊肿细胞内具有苗丝状的或小的圆形、卵圆形 或蝌蚪状的细胞。
烂尾病
(Tail-rot disease,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等)
八、打印病(Stigmatosis),又名 腐皮病
(一)病原体 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 (Aeromonas punctata subsp. punctata)
(二)流行情况 危害鱼类:以前主要危害鲢、鳙亲鱼和成
鱼,4~5寸鱼种也有发现,草、青鱼也会被感 染。发病率可高达80~100%。现在许多淡水鱼 都会被感染。
被感染。黄鳝在群养情况下易感,危害严重。 流行季节:从早春到冬季终年可见,无明显流行
季节。 流行地区:全国各地。
(三)主要症状 鱼体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是鱼体两 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鳍的基部或整个鳍充血且 “蛀鳍”:有时鱼的上下颌及鳃盖也充血发炎, 鳃盖开“天窗”。 (四)诊断方法 根据流行情况及体表症状初步诊断。 (五)防治方法 同细菌性烂鳃。避免鱼体受伤。鳗红点病
(四)诊断方法 根据流行情况初步诊断。
(五)防治方法 乌蔹莓硼砂合剂(3kg鲜草+1.3kg硼砂/
亩·1米水深)连用3d。
四、赤皮病(Red-skin disease)
(一)病原体 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二)流行情况 危害种类:主要危害草青鱼,从鱼种到成鱼均可
(二)流行情况
危害种类:危害异育银鲫、白鲫、鲫鱼、团头 鲂、鲢、鲮、鳙、黄尾密鲴等多种淡水鱼类,从2 月龄的鱼种到成鱼都可受害。
流行季节: 2∼11月,8月为流行高峰。
流行地区:全国各地。
(三)主要症状
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是一种表现为出血、腹水 和重要器官坏死的全身性疾病。
嗜水气单胞菌 电镜照片
白鲢头部、眼睛和 胸鳍出血
鳃丝软骨外露 花鳃
(五)防治方法
1.鱼池施肥必须用已发酵的粪肥。 2.鱼种放养前,用2%∼2.5%的食盐水浸泡10 ∼20min。 3.发病季节每半月泼洒一次生石灰浓度为15 ∼20g/m3。 4.发病时,外用含氯消毒剂或大黄和硫酸铜 合剂(大黄1.0∼1.5g/m3,硫酸铜0.5g/m3)消毒。 内服喹诺酮类抗生素。 5.乌桕叶干粉浸泡拌米糠投喂,投喂量为 500g干叶粉/100kg鱼或250g/1万尾小鱼种,500g/1 万尾大鱼种。
鳍上的上皮囊肿细胞 上皮增生,鳃小片愈合
上皮囊肿病。示粟米状小白点
第三节 主要细菌性疾病
一、细菌性烂鳃病(Bacterial gill-rot
disease)
(一)病原体 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杆状,0.548μm,显微镜可见。1
(二)流行情况 危害种类:主要危害草鱼和青鱼,从鱼种到 成鱼均可受害;在淡水养殖中广泛流行。 流行季节:6‾9月流行,在水温15‾30℃范围 内,致死时间的对数与水温呈直线关系。 流行地区:全国各地。
流行地区:广东、湖北、湖南、江西、浙江、 江苏为流行地区。
(三)主要症状
竖鳞,鳞囊内积水,用手按压有水喷出,鳞片 随即脱落。
(四)诊断 目检、镜检、免疫学方法。
(五)防治 1.用含氯消毒剂全池泼洒。 2.鱼种放养时,用3%的食盐水浸洗10‾15min。 3.口服复方新诺明或诺氟沙星或卡那霉素
( 6g/ 100kg),连服4∼6d治乌鳢竖鳞病。 4.口服磺胺二甲氧嘧啶100∼200mg治鲤鲫竖鳞病。
艾特韦病毒——VHS** 鲤弹状病毒——鲤春病毒血症 SVC** 流行性溃疡综合征弹状病毒——流行性溃疡综合征* 疱疹病毒属 鲤疱疹病毒——鲤痘疮病 Carp pox 斑点叉尾鮰病毒——斑点叉尾鮰病毒病 CCVD* 蛙病毒属 鳜病毒——鳜暴发性传染病 ISKN 虹彩病毒——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EHN ** 淋巴囊肿病毒属 淋巴囊肿病毒——淋巴囊肿病 罗达病毒——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 VNN *
第七章 鱼类疾病
第一节 病毒性疾病 第二节 立克次氏体及衣原体感染
第三节 细菌性疾病
第四节 真菌性疾病
第五节 原生动物病 第六节 蠕虫病 第七节 甲壳动物病
第一节 病毒性疾病
水生呼肠孤病毒属 草鱼呼肠孤病毒——草鱼出血病 水生双RNA病毒属 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 IPN * 弹状病毒属 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IHN **
鳗红点病
五、竖鳞病(Lepidorthosis)
(一)病原体 嗜水气单胞菌( A. hydrophila) (二)流行情况
危害种类:鲤鲫鱼类常发此病,近年来,乌鳢、 月鳢、宽体鳢等也常发此病,发病鱼多为成鱼和 亲鱼,死亡率在50%左右。
流行季节:鲤、鲫、金鱼竖鳞病发生于春季, 水温17∼22℃时;乌鳢、月鳢等在夏季水温25 ∼34℃时为发病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