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文言文阅读
小学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技巧

小学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技巧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学生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感受古人的智慧,开阔思维,提升语言能力。
然而,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一定差异,小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的技巧,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
一、梳理文言文基本知识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知识是阅读与理解的基础。
小学生应首先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字词、句法结构和常用修辞手法等内容。
通过多读经典文言文,积累词汇,理解句子结构,熟悉修辞手法,可以提高对文言文的整体把握能力。
二、辨析文言文句子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小学生通过分析句子结构,把握句子的主干和补充成分。
阅读文言文时,可以使用标点符号来辅助理解。
重要标点如顿号、句号、问号、叹号等的使用,可以帮助小学生判断句子的断句和语气。
三、注意文言文的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包括比喻、夸张、拟人等。
小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应注意辨析修辞手法,理解表达的含义。
通过分析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领会文言文的意蕴。
四、善于运用注释和译文在阅读较难的文言文时,小学生可以借助注释和译文来理解文章的意思。
注释是对生僻词、熟语、句子结构等进行解释,译文则是将文言文翻译为现代汉语,便于理解。
小学生应该善于运用注释和译文,同时也要注意辨识其中的错误和不准确之处。
五、重视背诵与仿写背诵是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通过背诵文言文的经典作品,小学生可以提高对文言文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仿写则是通过模仿古文的形式和风格,积累语言表达的经验和技巧。
小学生可以尝试仿写一些简单的文言文段落,同时也可以参考老师或优秀作品的仿写来提高写作水平。
六、多读经典文言文作品经典文言文作品是培养小学生阅读与理解能力的基石。
小学生应该多读一些适合自己水平的经典文言文作品,如《论语》、《左传》等。
通过阅读经典文言文作品,可以培养对古代历史、文化和思想的认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小学生经典必背文言文大全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分享的⼩学⽣经典必背⽂⾔⽂⼤全。
欢迎阅读参考!【篇⼀】⼩学⽣经典必背⽂⾔⽂ 两⼩⼉辩⽇ 先秦:佚名 孔⼦东游,见两⼩⼉辩⽃,问其故。
(辩⽃⼀作:辩⽇) ⼀⼉⽈:“我以⽇始出时去⼈近,⽽⽇中时远也。
” ⼀⼉⽈:“我以⽇初出远,⽽⽇中时近也。
” ⼀⼉⽈:“⽇初出⼤如车盖,及⽇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近者⼤乎?” ⼀⼉⽈:“⽇初出沧沧凉凉,及其⽇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远者凉乎?” 孔⼦不能决也。
两⼩⼉笑⽈:“孰为汝多知乎?” 译⽂ 孔⼦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个⼩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近,⽽正午的时候距离⼈远。
” 另⼀个⼩孩⼦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较远,⽽正午的时候距离⼈⽐较近。
⼀个⼩孩⼉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样⼤,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般⼩了,这不是远⼩近⼤的道理吗?” 另⼀个⼩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伸进热⽔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孔⼦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孩⼦笑着对孔⼦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篇⼆】⼩学⽣经典必背⽂⾔⽂ 学弈 先秦: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弈,其⼀⼈专⼼致志,惟弈秋之为听;⼀⼈虽听之,⼀⼼以为有鸿鹄将⾄,思援⼸缴⽽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然也。
译⽂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
让弈秋教导两个⼈下棋,其中⼀⼈专⼼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个⼈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以为有⼤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箭将它射下来。
虽然他们⼆⼈⼀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别⼈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篇三】⼩学⽣经典必背⽂⾔⽂ 王戎不取道旁李 宋代:佚名 王戎七岁,尝与诸⼩⼉游。
看道边李树多⼦折枝,诸⼉竞⾛取之,唯戎不动。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文言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语言风格和句法结构的差异,许多小学生对于文言文阅读感到困难。
为了帮助小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培养兴趣首先,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古代故事、介绍文言文的独特之处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好奇心,从而引导他们主动去阅读文言文。
此外,还可以组织文言文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2. 选择适合的读本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我们应该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文言文读本。
这些读本应该选取内容简洁明了、叙述生动活泼的篇章,例如《三字经》、《百家姓》等。
同时,可以选择配有注释和译文的版本,以帮助学生解读古代汉字和理解句子的意思。
3. 讲解古代汉字文言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古代汉字,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会造成困扰。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汉字,我们可以定期进行古代汉字的讲解。
通过分解汉字的部首和笔画,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构成和演变规律,帮助他们记忆和辨认汉字。
4. 熟悉句式结构文言文的句式结构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学生需要花时间熟悉和理解文言文的句式结构。
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常见句式的示例,并帮助学生掌握它们的用法。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比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句式结构差异,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记忆。
5. 阅读文言文经典名著为了培养小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我们应该引导他们阅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名著。
例如《红楼梦》、《水浒传》等作品,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还能够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6. 设计互动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例如,可以设计文言文问答游戏、剧场表演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部编版语文5年级小古文、非连续性文本含答案

五年级文言文+非连续性文本收集一、文言文阅读(一)老马识途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而冬返,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③,夏居山之阴④,蚁壤一寸而仞⑤有水。
”乃掘地,遂得水。
【注释】①管仲﹑隰(xí)朋:齐桓公的大臣,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②孤竹:古代国家的名字。
③山之阳:山的南面。
④山之阴:山的北面。
⑤仞:长度单位,古代八尺为一仞。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迷惑失道:(2)遂得道:(3)乃掘地: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限1处)蚁壤一寸而仞有水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4.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二)郑人买履①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②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③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④归取之。
及反,市罢⑤,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履(lǚ):鞋。
②度:测量。
③至:等到。
④反:同“返”,返回。
⑤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散了。
1.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人有欲买履.者(想要)B.而置.之其坐(搁,放)C.而忘操.之(操作)D.遂不得履.(表示最后的结果,终于)2.郑人买鞋不试鞋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这句话的意思是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A.坐等其成,安于现状,终将一事无成。
B.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C.做事粗心,大大咧咧,终将一事无成。
D.不信度而自信的人终将一事无成。
(三)翠鸟①移巢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
子长羽毛,复益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注释】①翠鸟:即翡翠鸟。
②避患:避免灾祸。
1.文中出现了三个“之”字,都是指代作用,指代的是。
2.结合注释,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在括号里。
小学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小学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在小学阶段学习文言文是中国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文体,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学生阅读文言文时的技巧和方法。
1. 了解古代背景
理解文言文首先要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
小学生可以通过了解古代历史事件、社会风貌、人文风情等,从宏观角度了解文言文的表达意义。
2. 掌握常用词语和句式
学习文言文时,要掌握一些常用词语和句式,比如“吾”、“尔”、“余”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意图。
3. 理解句子结构
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不同,常采用并列、排比等修辞手法。
小学生需要通过多阅读、多分析,逐渐掌握文言文的句子结构规律。
4. 注意关键词和修辞
文言文中常采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这些修辞手法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义和作者的用意。
同时,学生要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把握文章的主题和要点。
5. 多练习阅读理解题
小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可以通过练习阅读理解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阅读理解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结语
通过以上几点技巧和方法,小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文言文。
文言文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希望小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更好地领悟古代先贤的智慧。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杨氏之子【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词语解释: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曰:说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
甚:很。
诣:拜见。
未闻:没有听说过。
示:给……看。
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乃:就;于是。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有一天,父亲的朋友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词语解释:鼓:弹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峨峨:高。
兮: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绝:断绝.念:指伯牙心里所想的,所要表达的内容。
善:擅长,善于。
若泰山:就好像泰山一样。
若:好像。
曰:说.善哉:语气词,表示感叹.意为“好啊”,“妙啊”。
洋洋:广大谓:认为,觉得之:代词必:一定所念:(心中)所想到的。
得之:知道,明白。
必定准确的知道。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知趣相同和有共同语言的人。
近义词:知己、知交、知友。
破琴绝弦:把琴摔坏,把弦拉断。
不复鼓:复:再,重新。
再也不弹琴。
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俞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一座巍峨峻拔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了奔腾不息的江河!”俞伯牙心里想的,钟子期一定能知道他的心意。
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觉得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就把琴摔坏,把弦拉断,一生不再弹琴。
小学文言文阅读技巧和方法

小学文言文阅读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
重要内容之一。
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和方法对于小学生研究和理解
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小学生可以使用的简单而实用
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1.研究基本汉字和词汇
在阅读文言文之前,小学生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汉字和词汇。
通过研究常用的汉字和词汇,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的意思,提高阅读效率。
2.了解古代背景知识
文言文通常描写古代的人、事、物和社会背景。
小学生应该研
究一些古代的历史和文化知识,例如古代的礼仪、风俗和人物故事,以便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
3.使用词典和注释
在阅读文言文时,小学生可以使用词典和注释来查找生词和理解复杂的句子结构。
词典可以帮助他们找到生词的意思和用法,而注释可以解释一些生僻词语和文言文中的特殊用法。
4.多读经典文言文作品
阅读经典文言文作品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和阅读能力非常有益。
小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如《三字经》、《百家姓》等,多读几遍,并逐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注重理解文言文的语法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小学生需要额外关注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
理解这些语法规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以上是小学文言文阅读技巧和方法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小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有所帮助。
通过学习和练习,小学生可以逐渐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更好地欣赏古代文化的魅力。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1.自相矛盾在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他:“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因为既有不可陷之盾,又有无不陷之矛,这两者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义犬救主XXX喜欢打猎,养了一只猎犬,名叫“的尾”,每次都跟着他。
有一次,XXX来到江边,被一条大蛇围绕。
犬咬死了蛇,但XXX却昏迷不醒。
犬在路上不停地彷徨吠叫,家人跟着犬来到了江边,发现了XXX。
XXX被救回家后,犬连续两天都不吃东西。
从此,XXX对犬格外珍爱,把它当成亲戚一样看待。
3.改写后的启示自相矛盾的行为会让人难以相信你所说的话。
而狗对主人的忠诚和义气是无私的,值得我们研究和珍惜。
XXX而学,夜以继日,不厌其烦,不辍其志,以求所学之成。
这是古代学者勤奋好学的写照。
在当今社会,也有很多人像古人一样,不辞辛劳,不断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创造了一个个辉煌的人生。
1.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将“炳烛而学”改成现代汉语。
3.请简述你认为勤奋好学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1.古代学者勤奋好学的写照,以及当今社会中勤奋追求知识的人们的事例。
2.用现代汉语表达为“夜以继日地研究,不厌其烦,不辍其志,以求所学之成。
”3.勤奋好学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研究和提升自己,才能在职场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就。
同时,勤奋好学也是一个人塑造自己品格和修养的重要途径。
1.(1)置之:放在(2)操之:使用,操作(3)宁信:更相信(4)自信:自己的判断和感觉2."宁信度,无自信也" 的翻译为“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XXX最可笑的言行是忘记带量好的尺码,而返回家取尺码,最终错过了买鞋子的机会。
4.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在做事情时,应该既要信任自己的能力,也要依靠客观的标准。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35篇(综合练习题)

文言文阅读(一)咏 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未若..柳絮因风起( ) (2)俄而..雪骤( ) (3)撒盐空中差可拟...( ) (4)公欣然..曰( ) 2.翻译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古代像谢道韫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示例吗?(二) 《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思而不学则殆.()饭.疏食饮水()2.翻译句子。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3.选文中不少句子已经演变为成语,请写出两个。
4.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择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三)虽有佳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节选自《礼记学记》)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括号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弗食,不知其旨.()教学相长.也()虽有至道.()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翻译句子。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3.本文在论述时先以“”作比,继而引入“”,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这个结论。
小学六年级经典文言文阅读

小学六年级经典文言文阅读
在小学六年级的阅读课程中,经典文言文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一部分。
通过阅读古代文言文,学生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传
统价值观,提高语言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小
学六年级学生阅读的经典文言文作品。
1. 《论语》
《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可以让学生们了解
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可以选择一些简短的篇章,例如《学而篇》或者《述而篇》,让学生们通过阅读和讨论来理解其中的道理和智慧。
2.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言文诗歌的经典之作。
可以选择
其中的一首或几首进行阅读和分析,让学生们感受其中的优美语言
和深刻意境。
3. 《红楼梦》选段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可以选择一些简短的选段进行阅读,让学生们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
4. 《史记》中的故事
《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的重要篇目,其中记载着许多有趣的故事。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小学生的故事进行阅读,通过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来培养学生们的历史意识和思考能力。
以上是一些建议的经典文言文作品,供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进行阅读。
希望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作品,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并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生如何正确阅读古代文言文

小学生如何正确阅读古代文言文古代文言文是中华文化宝贵的遗产,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古代文言文不仅可以培养语言能力,更能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然而,古代文言文的语言形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小学生在阅读古代文言文时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生如何正确阅读古代文言文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准确理解古代文言文的词义和用法古代文言文的词汇和用法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小学生在阅读古代文言文时需要准确理解其中的词义和用法。
首先,他们可以通过课堂学习或辅导教材了解古代文言文中常用的词汇和句式结构。
其次,他们可以通过查阅字典或专门的古汉语词典来解决词义和用法的问题。
此外,他们还可以通过阅读或听老师讲解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逐渐熟悉古代文言文的词义和用法。
二、掌握常用的字词和成语古代文言文中常用的字词和成语是小学生正确阅读古代文言文的关键。
小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逐渐积累并掌握这些常用的字词和成语。
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写作、背诵、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巩固对这些常用字词和成语的认识和掌握。
在阅读古代文言文时,小学生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猜测字词和成语的具体含义,从而准确理解整个句子和文章的意思。
三、培养对古代文言文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对古代文言文的兴趣和欣赏能力非常重要。
他们可以通过听老师讲解或阅读相关的故事、传说以及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古代文言文的独特之处和魅力所在。
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实地考察等方式,亲身感受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言文的魅力。
四、加强阅读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小学生在阅读古代文言文时,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古代文言文的文章和短篇故事,掌握古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写作技巧。
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解答相关的阅读理解题和写古代文言文的作文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文言文阅读精选3篇(含答案以及参考译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文言文阅读精选3篇(一)后羿射日尧①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②羿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③死,堕④其羽翼,故⑤留其一日也。
(选自《楚辞章句》卷三《天问》注文)【注释】①尧: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
②命:命令。
③皆:都。
④堕:掉下。
⑤故:故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十日并.出。
______________ (2)中.其九日。
______________2.后羿为什么要射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后羿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神话体现了人类怎样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读书飞禽走兽①,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
其异者,能为人言。
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
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选择《小学生小古文100课》)【注释】①飞禽走兽:泛指鸟类和兽类。
禽,鸟。
兽:野兽。
1.“惟不知读书”中“惟”的意思是()。
A.维护B.唯一C.只是D.但是2.“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这句话的意思是()。
A.人不读书,也比禽兽聪明B.人不读书,禽兽是不知道的C.人不读书,与禽兽是没有关系的D.人不读书,和禽类兽类没什么区别3.为什么说“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本文,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二媪让路艾子行,出邯郸道上,见二媪相与让路。
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言文及译文启示精选

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言文及译文启示精选一、宣王好射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
其实所用不过三石。
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
皆曰:“此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
而终身自以为九石。
岂不悲哉?三石实也,九石名也。
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
译文: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夸耀他能够拉开强弓,其实他使的弓只用三石的力气就能够拉开了。
他把这张弓交给左右的人传看。
身边的人都试着拉,但只把弓拉到一半,就装着拉不动的样子,恭维地说:“这张弓没有九石的力气拉不开。
除了大王以外,谁还能够使用这张弓呢?”齐宣王听了非常高兴。
其实,齐宣王使用的弓不过三百多斤,可是他却一辈子以为是用一千多斤。
这难道不是悲哀吗?三百多斤是真实的,一千多斤是徒有其名,齐宣王喜欢的是徒有虚名,而失去了真实的水平。
启示:1.一个人如果只喜欢听奉承的话,就不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
2.做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能盲目自大,自欺欺人。
3.不能好大喜功,要讲究实际,实事求是。
二、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
(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
)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
《小学文言文阅读》课件

05
文言文阅读练习与巩固
词汇积累与运用
总结词
掌握基础词汇,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详细描述
在ppt课件中,应列出文言文中的重点词汇,包括实词和虚词 ,并给出例句和解释。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这 些词汇,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句子理解与翻译
总结词
理解句子含义,提高翻译能力
详细描述
选取文言文中典型的句子,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通过对比原文和译文,引导学生理解 句子的含义,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型和语法结构。同时,可以让学生尝试将现代汉语句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讨论 交流,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THANKS
03
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文言文 阅读
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
内容健康
选择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的文言文阅读材料,避免 低俗、暴力等不良内容。
难度适中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 水平,选择难度适中的文 言文阅读材料,避免过于 简单或过于复杂。
题材广泛
选择题材广泛、有趣的文 言文阅读材料,包括寓言 、故事、诗歌等,以激发 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字经》
总结词:简短易懂
详细描述:《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语言简练,含义深远,适合小学 生初步接触文言文时阅读。
《千字文》
总结词:内容丰富
详细描述:《千字文》涵盖了天文、地理、历史、农业、军事等多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拓宽小学生的 知识面。
《论语》节选
总结词:深奥难懂
详细描述:《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语言较为深奥,但节选部分较为简短,适合有一定文言文基础的小学生阅读。
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感受古典美
文言文是中华古典文学的精髓,通过阅读文言文,学生可以深入感受古典文学的美感和魅力。
小学语文学习中的文言文阅读技巧总结

小学语文学习中的文言文阅读技巧总结文言文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由于文言文的特殊性,很多学生在阅读时常常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
本文将总结一些小学语文学习中的文言文阅读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
一、读懂字词阅读文言文的第一步是读懂字词,文言文中的字词往往与现代汉语有所差异,因此我们需要特别留意。
在遇到不懂的字词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解决:1.查字典:可以使用现代汉语词典或专门的文言文词典来查询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2.通过上下文推测:有时通过上下文的暗示,我们可以猜测出字词的大致意思。
3.请教老师或同学:如果遇到难题,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共同解决问题。
二、理解句子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使用较多的是倒装、省略和并列等手法。
因此,我们需要仔细研究文言文句子的结构,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在阅读时,可以做到以下几点:1.注意句子的主谓宾结构:文言文中的主谓宾结构常常倒装,需要我们注意主、谓、宾的位置。
2.理解句子中的省略:文言文中的省略现象较为普遍,我们需要通过上下文的暗示来理解被省略的内容。
3.把握句子的逻辑关系:文言文中的句子往往通过并列、转折等方式连接,我们需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准确理解作者的意图。
三、阅读篇章整体文言文通常是以篇章为单位进行阅读的,因此我们需要注意篇章的结构和内容。
在阅读文言文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通读全文:在开始具体阅读之前,我们可以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对后续的细节理解有所帮助。
2.标注关键信息:通过在文中划线标记关键信息,如时间、人物、事件等,有助于我们抓住文章的重点。
3.进行段落归纳:可以逐段理解文章的内容,并进行段落归纳,对文章的结构和脉络有更清晰的认识。
四、背诵经典文言文作品背诵经典文言文作品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背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掌握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并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50篇训练及答案指导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50篇训练及答案指导前言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培养文学素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训练手册精选了50篇适合小学生的文言文篇目,旨在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领略古代文学的魅力。
一、训练篇目1.《三字经》选段2.《百家姓》选段3.《千字文》选段4.《幼学琼林》选段5.《弟子规》选段6.《增广贤文》选段7.《论语》选段8.《孟子》选段9.《庄子》选段10.《荀子》选段11.《韩非子》选段12.《史记》选段13.《汉书》选段14.《后汉书》选段15.《三国志》选段16.《庄子·逍遥游》17.《庄子·齐物论》18.《孟子·告子下》19.《孟子·离娄上》20.《论语·八佾》21.《论语·里仁》22.《诗经·小雅·鹿鸣》23.《诗经·国风·周南·关雎》24.《诗经·国风·郑风·子衿》25.《楚辞·离骚》选段26.《楚辞·九歌·湘君》27.《楚辞·九章·涉江》28.《古诗十九首·登鹳雀楼》29.《古诗十九首·静夜思》30.《古诗十九首·赋得古原草送别》31.《古诗十九首·望庐山瀑布》32.《唐诗三百首·登高》33.《唐诗三百首·春望》34.《唐诗三百首·月夜忆舍弟》35.《唐诗三百首·江雪》36.《宋词三百首·青玉案·元夕》37.《宋词三百首·水调歌头·丙辰中秋》38.《宋词三百首·声声慢·寻寻觅觅》39.《元曲三百首·天净沙·秋思》40.《元曲三百首·南吕·梁州第七·登快阁》41.《明诗选·登金陵凤凰台》42.《明诗选·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43.《清诗选·长相思·山一程》44.《清诗选·己亥杂诗·其五》45.《清诗选·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46.《清诗选·出塞》47.《清诗选·凉州词》48.《清诗选·竹石》49.《清诗选·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50.《清诗选·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一》二、答案指导1.《三字经》选段答案:(此处提供答案)2.《百家姓》选段答案:(此处提供答案)3.《千字文》选段答案:(此处提供答案)4.《幼学琼林》选段答案:(此处提供答案)5.《弟子规》选段答案:(此处提供答案)6.《增广贤文》选段答案:(此处提供答案)7.《论语》选段答案:(此处提供答案)8.《孟子》选段答案:(此处提供答案)9.《庄子》选段答案:(此处提供答案)10.《荀子》选段答案:(此处提供答案)11.《韩非子》选段答案:(此处提供答案)12.《史记》选段答案:(此处提供答案)13.《汉书》选段答案:(此处提供答案)14.《后汉书》选段答案:(此处提供答案)15.《三国志》选段答案:(此处提供答案)16.《庄子·逍遥游》答案:(此处提供答案)17.《庄子·齐物论》答案:(此处提供答案)18.《孟子·告子下》答案:(此处提供答案)19.《孟子·离娄上》答案:(此处提供答案)20.《论语·八佾》答案:(此处提供答案)21.《论语·里仁》答案:(此处提供答案)22.《诗经·小雅·鹿鸣》答案:(此处提供答案)23.《诗经·国风·周南·关雎》答案:(此处提供答案)24.《诗经·国风·郑风·子衿》答案:(此处提供答案)25.《楚辞·离骚》选段答案:(此处提供答案)26.《楚辞·九歌·湘君》答案:(此处提供答案)27.《楚辞·九章·涉江》答案:(此处提供答案)28.《古诗十九首·登鹳雀楼》答案:(此处提供答案)29.《古诗十九首·静夜思》答案:(此处提供答案)30.《古诗十九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答案:(此处提供答案)31.《古诗十九首·望庐山瀑布》答案:(此处提供答案)32.《唐诗三百首·登高》答案:(此处提供答案)33.《唐诗三百首·春望》答案:(此处提供答案)34.《唐诗三百首·月夜忆舍弟》答案:(此处提供答案)35.《唐诗三百首·江雪》答案:(此处提供答案)36.《宋词三百首·青玉案·元夕》答案:(此处提供答案)37.《宋词三百首·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答案:(此处提供答案)38.《宋词三百首·声声慢·寻寻觅觅》答案:(此处提供答案)39.《元曲三百首·天净沙·秋思》答案:(此处提供答案)40.《元曲三百首·南吕·梁州第七·登快阁》答案:(此处提供答案)41.《明诗选·登金陵凤凰台》答案:(此处提供答案)42.《明诗选·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答案:(此处提供答案)43.《清诗选·登鹳雀楼》答案:(此处提供答案)44.《清诗选·己亥杂诗·其五》答案:(此处提供答案)45.《清诗选·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答案:(此处提供答案)46.《清诗选·出塞》答案:(此处提供答案)47.《清诗选·凉州词》答案:(此处提供答案)48.《清诗选·竹石》答案:(此处提供答案)49.《清诗选·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答案:(此处提供答案)50.《清诗选·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一》答案:(此处提供答案)结语通过本训练手册的练习,相信小学生朋友们能够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35篇 、拼音 (综合练习题)

文言文阅读(一)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未若..雪骤()..柳絮因风起()(2 )俄而(3)撒盐空中差可拟..曰()...()(4)公欣然2.翻译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古代像谢道韫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示例吗?(二)《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思而不学则殆.()饭.疏食饮水()2.翻译句子。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3.选文中不少句子已经演变为成语,请写出两个。
4.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择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三)虽有佳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节选自《礼记学记》)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括号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弗食,不知其旨.()教学相长.也()虽有至道.()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翻译句子。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3.本文在论述时先以“”作比,继而引入“”,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这个结论。
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言文译文及启示

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言文译文及启示1. 《捕蛇者说》原文及译文原文: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译文:永州的山野间生长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身子而有着白色的花级;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都要枯死;如果咬了人,就没有办法救治。
但捉到它并且把它晾干,用蛇肉干制成药丸,可以用来治疗麻风,手足痉挛、颈肿、毒疮等病;还能去掉腐烂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各种寄生虫。
起初,太医奉皇帝的命令来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够捕捉蛇的人,用蛇顶替他们的租税去缴纳。
于是永州的人争先恐后地干这件事。
表达的主题:《捕蛇者说》以独特的写法(衬托、对比),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下赋税的苛酷,揭示了广大人民遭受的苦难不幸,表现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对残暴统治的强烈愤恨。
2.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出生在北方的人)连菱角壳也一起放进嘴里吃。
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
”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
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
”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把自己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作品道理: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懂,因此不能不懂装懂。
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而不会有人笑你,应实事求是,才能弄懂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一)孟子语录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鲜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
(如果)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只好)舍弃鲜鱼而选择熊掌。
生命,原本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原本想要的。
(如果)生命和正义不能够同时得到,(只好)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
(二)女娲补天原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爁(làn)焱(yàn)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zhuān)民,鸷(zhì)鸟攫(jué)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áo)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注释1.女娲:女神名,传说是我国古代化育万物的创世神,有“抟黄土做人”的故事流传2.四极废:四极,指传说中支撑天体的四根立柱;极,边,端;废,毁坏,此指折断。
3.九州:传说中古代中国划分的九个地区。
4.爁炎:大火绵延燃烧的样子。
5.颛:纯朴善良。
6.狡虫:凶猛的禽兽译文远古时代,四根擎天大柱倾倒,九州大地裂毁,天不能覆盖大地,大地无法承载万物,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滥不止,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用爪子抓取老人和小孩。
在这种情况下,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砍断海中巨龟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柱子,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用芦灰堆积起来堵塞住了洪水。
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去,中原大地上恢复了平静;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存活下来。
(三)夸父逐日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①逐走:赛跑。
逐:竞争。
走:跑。
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③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
④河,渭:黄河,渭水。
⑤北饮大泽:大湖。
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⑥道渴而死:在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⑦邓林:地名。
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
邓林即“桃林”。
⑧未至:没有赶到。
⑨渴:他感到口渴。
⑩弃:遗弃。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
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四)滥竽充数原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1)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骗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骗子就难行骗。
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
滥:失实的,假的。
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
“滥竽”即不会吹竽。
充数:凑数。
(2)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
姓田,名辟疆。
(3)使:命令。
(4)必:一定,必须,总是。
(5)南郭:复姓。
(6)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7)请:请求,要求。
(8)为:给,替。
(9)说:通“悦”,对......感到高兴。
(10)廪食(lǐn sì)以数百人:给数百人口粮。
廪:粮食。
食:供养。
(有争议,因为可能是拿几百人的口粮供养他)(11)以:用,拿。
(12)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
姓田,名地或遂。
(13)好∶喜欢,喜悦,此处是喜欢。
(14)逃:逃跑。
(15)立:继承王位。
(16)竽:古代的一种乐器,像如今的笙。
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奏。
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
齐宣王死后。
齐湣王继承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
(五)守株待兔原文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注释耕:耕田的人。
耕者:指农民。
株:露在地面上树木的根和茎。
触:撞到。
走:跑。
折:折断。
因:于是,就。
释:放,放下。
耒(lěi):古代耕田用的农具,形状像木叉,就是犁耙。
冀:希望。
复:又,再。
得:得到。
为:被,表被动。
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身:自己。
为:被。
政:政策。
治:管理。
以:用。
欲:想要。
身:自己。
者:……的人。
几个“而”的意思:第一个“而”:折颈而死:表示承接。
第二个“而”:因释其耒而守株:表示因果关系。
第三个“而”:表示转折。
译文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而今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六)对牛弹琴原文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注释1.昔:曾经2.公明仪:春秋时人,曾子之弟子。
曾参(音骖),字子舆。
曾子,孔子之弟子。
3.为:给。
4.清角之操:这里指高深的曲子。
5.清角:古雅的曲调的名称。
6.操:琴曲。
7.如故:像先前一样。
8.非:不是。
9.闻:听。
10.合:悦。
11.虻:吸血的苍蝇。
12.孤犊:离开母亲的小牛。
13.鸣:鸣叫声,作名词。
14.掉:摇动,摆动。
15.奋:竖起。
16.掉尾奋耳:甩动尾巴,支棱起耳朵。
17.蹀躞:迈小步来回走动。
译文公明仪曾经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可牛却依然像先前一样埋头吃草。
原来,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入它的耳。
于是公明仪便用琴模仿蚊虫和小牛犊的叫声。
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迈着小步来回走着。
(七)楚王好细腰原文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注释昔:从前。
楚灵王:春秋中期楚国国君。
好(hào):喜欢。
士:男子。
故:所以。
之:的皆:都。
以:用,用来一饭:每天吃一顿饭。
节:限制,节制。
胁息:屏住呼吸。
带:束带。
比:等到,及至。
期(jī)年:一周年。
“期”表示一年(月)。
黧(lí) 黑:黑中带黄的颜色。
译文从前,楚灵王喜欢他的臣子有纤细的腰身,所以朝中的一班大臣,(惟恐自己腰肥体胖,失去宠信,因而不敢多吃),每天都是吃一顿饭用来节制自己的腰身,(每天起床后,整装时)先屏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站起来。
等到一年后,满朝文武官员脸色都是黑黄黑黄的了。
(八)鹬蚌相争原文蚌方出暴,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擒)之。
注释曝:pù,晒太阳。
鹬(yù):一种水鸟,羽毛茶褐色,嘴脚都很长,常在水边啄食小鱼和贝类。
喙:huì,嘴,专门指鸟的嘴。
译文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
有一只鹬鸟,伸嘴去啄河蚌的肉。
河蚌连忙把壳合上,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
鹬鸟就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死。
’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就会死!’两个谁也不肯放。
渔夫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
寓意鹬蚌相争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很有趣的道理。
鹬和蚌都想致对方与死地,没有考虑到这样做的后果,大家应该互相谦让,互相礼让,退一步海阔天空吗。
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相持不下,就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
所以,在生活中应该学会抓住主要矛盾,不能因小失大。
它告诉人们: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
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做事要懂得权衡得失,化解矛盾互相谦让,以免顾此失彼,让别人钻空子。
(九)同舟共济原文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济:渡河)。
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译文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经常互相打仗。
两国的人民也将对方视为仇人。
有一次,两国的人恰巧共同坐一艘船渡河。
船刚开的时候,他们在船上互相瞪着对方,一副要打架的样子。
但是船开到河中央的时候,突然遇到了大风雨,眼见船就要翻了,为了保住性命,他们顾不得彼此的仇恨,纷纷互相救助,并且合力稳定船身,才逃过这场天灾,而安全到达河的对岸。
(十)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1.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春秋时代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将要,想要。
3.者:(怎么样)的人。
(定语后置)4.先:首先,事先。
5.度(duó):衡量。
用尺子度量的意思(动词)6.而:顺承连词意为然后7.置:放,搁在。
(动词)8.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指郑人的。
(代词)10.坐:通“座”,座位。
11.至:等到。
12.之:到……去,前往。
(动词)13.操:拿、携带。
(动词)14.已:已经。
(时间副词)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子,革履。
(名词)17.乃:于是(就)18.持:拿,在本文中同“操”。
(动词)19.度(dù):量好的尺码,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
(名词)20.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21.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22.及:等到。
23.反:通“返”,返回。
24.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25.遂:于是。
26.曰:说。
27.宁(nìng):副词。
宁可,宁愿。
28.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29.自信:相信自己。
30.以:用。
31.吾:我。
32.市罢:集市散了33.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寓意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死守教条,墨守成规的人。
(十一)执竿入城原文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夫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鲁:鲁国,在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