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洋解析2017高考北京卷作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高考北京卷作文解析——杨洋
杨洋: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各位同学。

我们今天跟同学们一起探讨一下2017年北京卷的作文题目,太激动了,因为我们也是第一时间就拿到了这个题,我估计在听我们这个直播课的同学一部分是今年可能刚刚结束的考生,准备通过这个课看看写的角度是否正确。

还有一部分同学可能是准备今年的高考,然后看看最新的高考命题的趋势、情况。

所以我们希望下面讲解的内容虽然说时间不长,不到一个小时,能从两个方面都给各位同学一些收获。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人选一个,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1.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

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都需要纽带。

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

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显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
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你怎么看?
今天最早拿到这个题目有点超乎想象,在高考结束前10分钟,当时我正好在网易直播间里面。

题还没有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说有没有做今年高考题目的一些预测,我就谈了几个预测的角度,当时讲的时候内心非常的忐忑,因为主持人问你有没有什么预测内容的时候,我想万一说了以后结果题一拿到直播间里面发现讲的根本就没有一个对的,这就是打脸的感觉了。

但是如果说要不讲的时候,那个时候没有办法,最后谈了几个我自己在过去的两到三个月里面对于高考真题比较关注的角度。

事实上我是把一月份到六月份《人民日报》上时评的文章都做了系统分析,我们清楚每年高考的命题和实事的关联非常清晰。

我们相信在这些媒体里,我们看到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客观、比较中正、比较理性的评价,也可以看到我们在过去的一年里发生了怎样的非常重要的事件。

所以我谈的第一个就是一带一路了,我们知道这是我们在去年整个中国所面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文化、经济的综合发展策略。

大家甚至可能看到一些图片,非常清晰的展示了以
中国为圆心,辐射向丝绸之路、西方国家,以及辐射向南方海上丝绸之路南洋国家。

这种辐射当然是有经济上、政治上的,而我们作为高中语文教学更多谈的是文化上的辐射和拓展,这里面会涉及到非常重要的关键词,沟通、交流、互信、互学、互建,当然在高考命题中出现了非常相似的角度,不仅是北京卷,全国卷也是这样的,而且全国卷最厉害的是第一个就是一带一路,所以很多听过课的同学都感觉这是非常神准的预测,但是预测的背后则是你如何面对高考语文教学的特色。

还有另外几个角度,比如说阅读,我们如何面对阅读,首先全民阅读这个方案、这个计划,已经在过去五年的全国政府工作报告里出现了,如何有一个健康的,长远的,人文精神的关怀非常重要。

我今天谈了一个角度阅读的实用性,当然阅读在我们社会生活中能帮我们解决很多考试层级的问题,能帮我们解决如何背好3500个单词,如何迅速读好欧洲史。

可是另外一方面阅读还有一些东西,暂时用不上,可能给你生活很多眼光和远见。

去年讲了阅读的角度之外还有个很有意思的,就是共享经济的思考。

我们知道现在是媒体非常自由的时代,而且信息也非常多元化,在多元的信息里面你如何能保持自己的价值坚守和责任,一方面要有共享,一方面你要能够在理性的在共享的红利之外坚守自己的原则,保持冷静和理性的判断,很多可以谈的角度。

刚开始主持人问我的预测,我就讲了这四五个。

在讲着很开心,我自己做了非常好的铺垫,我说没有押中不要怪我,明年就不来了。

结果试卷拿下来超紧张,第一个题目叫纽带,内心突然感觉非常的幸福的,因为每年勤奋的准备检验的就是教学的成绩,还有检验你教学的理念是否正确。

如果你方向有问题,你后面语文学习都会有很大的隐忧。

很多人认为语文是相当文学的考试,只要学会李白、杜甫、王维就没有问题了,但是在考场是一无所用。

因为高考语文已经从一个纯文学化的考试转变成了现实主义的考试。

你关心社会生活在发生着大家。

大家知道新课标三卷考的题目就是“我如何看待高考”,如果经常在课程中谈到,你有一个极好的写作的观点,高考体现了现实世界发展和变化。

比如说去年的作文书《阅读、思考、写作》,第一版和第二版里都放了序言,北大新闻传播学院的龚文详老师,他的题目叫“说不怕鬼”,你感觉很荒唐,题目在1962年出成这样还是年轻学生的龚文详(音)老师这样写,说在我家里可能闹过鬼,家的阁楼晚上有走路的声音,但是很久没人住了,结果晚上几个年轻人过去拿火把一照发现上面放了
一个很老的摇篮,小猫在里面做窝了,每天老猫来的时候碰到摇篮里的墩布把,就发生了走路一样的声音。

如果这个故事写到这儿大概就是一个说不怕鬼的故事,他后面讲得非常幽默,他说我就把怕贵跟当时的社会现实联系了一下,帝修反就是鬼。

那年给了他高分,考上了北京大学。

我后来就分析龚文详写的作文,高考前还发了一个微信和微博,同学们如果有我的微博可以看看,这个故事写得很有意思。

我觉得龚文详老师在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有点谦虚,他说这是现代政论八股文,这个作品不是纯文学的作文,一定要跟社会现实做一个联系。

所以他要表现出政论的一种态度来。

当然有人说还是八股文,还是知识分子自由的思想,如果高考考察你艺术的写法,你占据多大的优势呢?如果靠你的想象力,你随便写,你觉得老师会有一个非常客观的评价标准来把高分给你头上吗?我觉得恐怕也不能。

所以其实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标准,甚至是有一点严苛严谨标准评价有利,因为这是考试,不是文学创作,你要获得的是评分,而不是拿到诺贝尔文学奖。

所以你要可管理性的面对这个事情,会有不同层级的想象。

你再回来看龚文详当时说了一句话,说也许老师只喜欢我这个不怕鬼的故事所以给了高分,有点谦逊。

我相信很多人听到反资反帝反修这类的话难免有点不适,可是你别忘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

我们今天的语言叫“一带一路”,也许放在别的时代里未必有这么大的共鸣,可是你要关注当下,如何看待“一带一路”这四个字给我们在作文题目上的思考。

所以我们看到北京卷的作文题叫“纽带”。

第一题说纽带能够起到连接作用,连接人或者事物,人心需要纽带来凝聚,力量需要纽带凝聚。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传承,校园和谐都需要纽带。

因为当时讲了命题主题就叫传统文化的全球化,在全球化这点的关联是非常清晰,而且我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个模拟命题,后面就是一个非常漂亮的考场例文。

我先跟各位同学谈几篇我们当时在《人民日报》上看到的文章,你发现会不会有非常大的相似程度。

我们看到一篇《人民日报》的时评就谈我们在丝绸之路上看到一个人物形象叫阿凡提,他在西域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中都有传播,而且有的民族认为这是他们民族文化的智者,不同的民族认为有不同的形象,但基本上形象非常一致,非常智慧的农民,特别的幽默,善于调侃地主,不同人看出不同的东西。

这是不是可
以说阿凡提这个形象就是丝绸之路上文化的一粒钮扣,他把不同民族的文化连接在一起。

所以一个真正强盛的文化走出去,然后把不同民族的文化连接在一起,比如说《一千零一夜》,这是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集,可以传递出连接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经典。

同样中国也是一样的,张骞出使西域,把中国的很多技术带到西域,又从西域引入了很多我们没有见过的东西,比如胡萝卜。

后来季羡林先生研究过只要在文献中出现“胡”字往往是西域引进出来的,胡萝卜、胡琴,甚至是狐臭。

其实张骞出使西域就是展开了丝绸之路上面的方向,让整个西域的文明被连接在一起。

当然这篇文章里面所举的例子、《一千零一夜》、阿凡提,就是我们写的纽带中非常精彩漂亮的素材,有文学、有历史,这些素材的背后是你对社会现实的看法。

当然我们写这个作文的时候不见得一上来就讲“一带一路”这四个字,显得太政治化了,可以一层一层讲起,更有层次感。

比如上来可以先说人与人之间需要纽带,个人和群体之间的关系需要一种纽带,这个纽带是一种价值上面的认同,当然可以了。

是精神上面的一种认同,再一层一层引申出文化与文化之间交流,这个交流之间要产生认同,要包容、要互学、互建。

所以问作文要层层递进,你写的过程中背后包含着一个社会现实,这样你会有不同的割据。

先举个例子,比如说上几届我当时讲了一个题目叫做“一滴水”,如果流入河流就可以掀起巨浪,也有的水选择保持个性,请写作文。

有的同学说我就要保持个性,你这么些肯定没错,但事实上你在高考解题的时候一定要多一个思考的维度,有没有可能从这个角度谈,就是时政的角度进行分析,你发现完全可能。

如果你引入这个思考的维度的话,你会迅速发现为什么要在2017年模拟试卷中出现一滴水和一条河流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让你试图分析个人和群体之间的关系,让你试图从一带一路的角度谈一个民族的文化和世界文化之间的关联,如果把这个想清楚还是写第一个角度,我认同一滴水要流到河流里面才能掀起巨浪。

现在我说个人的力量要和群体结合,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

你可以把这个立意专题引入到里面,一个人的能力、力量、才华,固然是有超凡脱群的一面,但是你要能够跟群体结合、跟时代结合,让你个人的风采才能够加强。

比如说我们发现在新文学时期出现了大量文化上面的精英,从鲁迅的《呐喊》,到《呼兰河传》,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特别鲜明的个性和风格,他们都融
汇到了白话文革命的潮流当中,才能推动语言文学,甚至社会整体的变化,所以你可以保持一滴水的个性,但是你不要忘了如果这个水没有流入河流,最终可能会干掉,这是个人和群体的关系,个人和时代的关系。

当然一个国家也是这样子的,一个文化其实也是这样的。

你要融入到世界文明的潮流里,我特别想举个例子,就是你看前段时间出现了太极拳选手和MMA运动员的PK,我们就不要点名了,一般来说写作文谈到一些负面的人物都不点名。

结果PK的过程中10多秒的时间,练太极拳的人就被KO了,一时间舆论哗然,因为以前影视文学当中的太极拳不是这样的不堪一击,应该是所向披靡。

我们很容易上升到文化上的反思或者议论。

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事情呢?武功各有高低。

但是我们为太极拳感觉到遗憾,因为事实上作为传统文化的精粹,没有来得及进入世界文化的主流中,没有走入世界体育的平台上面,受到更多人的认可,我们自己内心中把太极拳推到极高的位置,比如说韩国的跆拳道进入了奥运会,包括拳击、击剑、摔跤,早就已经出现了,特别是今年还有一个电影叫《摔跤吧,爸爸》。

可是中国的太极拳,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进入。

如果你不走商业化的道路,很明显你只能回来说我们就是自己玩玩就行了,如果你没有一个世界化的意识,那你大概就强身健体,也不要进入到竞技体育的舞台上面,那你的影响力其实永远有限,是不是这样的逻辑呢?我们当然要把持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千万别说太极拳是假的,你要说传统文化的精粹这点上我们有点担忧,还没有走上世界的舞台,当然是一滴闪亮的水,但是要流入世界文化的大海才能掀起排天巨浪,才能有更大的影响力。

如果举过这个例子,联系社会现实,从哪儿看到的呢,你以为是因为我看了娱乐新闻,我就能想到这些吗?其实并不是。

这是你在《人民日报》上面看到的评论文章,他早就已经探讨过这样的事情了。

所以我们并不认为所有的官方主流就一定过于束之高阁或者脱离群众、脱离现实,恰恰相反,他的评论和现实的关联非常紧密,他给你一个比较客观和理性的思考。

我很想问一个问题,比如说同学们学写议论文,你看到的议论文的优秀例文是什么?我相信一定会有好多同学说就是我们年级里面那个同学写得挺好的,老师经常给我们看看,你有没有觉得好像取法还不高,你看的作文的水平就是年级优秀作文的水平,你最后放到省里都不见得是最好的作文。

但是如果你看的是那种时评文章,《人民日报》评论员的
文章呢,你一定是站在一个本身就很高的点上,里面有写得非常精彩的思路,同样也有非常精彩的语言。

所以我今年开的一个课程,连续七天我把一月份到六月份的时评文章都过一遍,但是我自己已经分类整理过了。

一开始有同学说好吧,老师,我就姑且听你讲,反正离高考没几天了。

但后来他发自内心的认同觉得是好东西,这个段落写得确实的漂亮,这个语言我写不出来,这个思路果然与众不同。

所以你如果了解这样的东西,你去想象一下,你走到高考考场上面一看全国新课标一卷上来就是一带一路,他提到的几个词叫共享单车,还有高铁、京剧,立刻就联系到了传统文化世界化,尤其是题面设计是请你从一个留学生的角度读懂中国,就是我们谈的传统文化的世界化。

我在考前还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课,专门讲中文诗歌如何翻译成英文的,讲了《朗读者》里面徐先生出来谈《莎士比亚》的翻译,你的《红楼梦》虽然好,可是西方人看过吗?这些例子出来都是非常漂亮的,你自己的东西再好如果没有进入到世界文化的主潮流中,影响力是有限的。

你把这些内容都可以放在“纽带”这个题目里来,先谈个人要和时代结合,个人要和时代之间建立纽带,然后使自己的力量能拓展和延伸。

同样一个国家也是这样子的,你要把自己的文化传递出去,在传递的过程中你又会吸收借鉴,不但的成长和壮大,甚至会变形,会发展,然后呈现出新的文化的态势来。

你是不是就可以写班超出使西域,就可以写玄奘,可以写郑和下西洋,我们可以举的例子是先谈一些一带一路上这些例子,就是《人民日报》时评文章里写过的,人家都把成型的句子写出来了,你借鉴一下。

所以我们特别想跟大家去念两个当时设计的很有意思的例子,读读看,虽然同学们现在可能看不到文字,但是没有关系。

我当时引用了《人民日报》当中非常有意思的例子,有一篇非常有趣的时评,在比利时矗立着一个雕像,一个男子骑在毛驴上,憨态可掬,有中国人这说家喻户晓的阿凡提,叙利亚人这说朱哈,在悠扬驼铃的古丝绸之路上,不同国家的人民用各自的语言在讲他们的故事,和那些笑话格言在一起会聚成了民族的纽带,无论他是谁都是一滴水,他要进入民族文化的汪洋大海,才能掀起排天巨浪。

而且这些例子都是现成的,你把它引用进去写写就好了。

关于“纽带”这个题目我们发现里面还有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题干中本身包含这个逻辑暗示,你可以从个人和社会、个人
和校园谈起,再谈历史的传承,文化的交流,社会安宁就算了,我们不能写社会动荡的地方,尤其是恐怖组织,我们感觉不太容易写好。

经济的全球化你可以写,如果你有这方面的素材和例子,但是我们更多讲的是文化,所以我觉得讲的还是非常专注有效的。

这是关于“纽带”这个题目。

再来跟各位同学谈谈“共和国我为你拍照”,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迎来百年华诞,如果你让拍几张照片战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就,你将如何选择呢?有同学说想象不到中国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好难写,到底要拍什么呢。

你看你的想法,我早晨在跟主持人交流的时候我发现主持人的想法往往也是这样的,你一下子被卡住了,人家说要拍什么照片,你就想说拍什么照片呢,你这么想能想到吗?如果想不到就写前面的议论文。

假设说就写这篇记叙加故事的文章,你怎么做?如果想考场临时写一篇记叙文,就不适合写议论文或者就不会写,我们想想这个记叙文。

我们要告诉你正常的逻辑应该是你在高考考场上多维度的思考。

比如说“假如和英雄生活一天”的天,如果你写的时候只是英雄的故事是什么,我熟悉哪个英雄就写哪个英雄,你的作文永远停留在记叙的浅度,应该是我们小初中最擅长做的事情。

可是你知道进入高考考察的是你思维的温度和广度,就算你讲一个故事也应该更加的巧妙,而且还应该结合观点讲得更加的深刻,能够理解这个意思。

所以当我们去想象这个题目的解法的时候,我建议你不要设想祖国未来变成什么样子,因为那个条线太大了,你也不是总设计师。

你可以从现实的角度去想,我这样来问大家。

我说同学们,现在请你想象四年之后你要照一个什么样的照片,你是不是就会说我要照个学士照,因为那时候我大学毕业了,你怎么能想到呢?因为你在想我今年准备参加高考,那四年后就是照学士照,你对未来的推测建立在你今天做什么上,这个角度来理解其实不是考的2049年中国的样子,而是考试你是否在为我们文化复兴今天做了哪些方面的准备,你这样想就理解了语文作文教学是现实主义的教学,你不要想题目怎么出我就往哪个方向走。

无论你怎么考我知道一定是基于今年的社会现实设计题目的。

我们今天正在发生什么事情,为了2049年的事情做着巨大的储备呢?当然一带一路又可以写了。

我就可以拍摄一副画面,2049年百年华诞的时候,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民族,他们的国家齐聚一堂,不同颜色的国旗铺设在丝绸之路的起点上,长安古城的街道上,可不可以这么些?然后你又在现场,你在大唐芙
蓉园,同学们记得讲的白居易和长安,我就在现场上看到万国的国旗色彩绚烂,铺衬在大唐芙蓉街上,甚至还看到了不同的形象,用VR技术虚拟出现在了现场,什么人物形象,3D全息投影技术,不同的人物形象出现在国旗上面,什么人物?阿凡提来了,驼铃声响在丝绸之路上面,你看到了张骞,玄奘,郑和,又可以写了,这时候你的记叙是什么呢?你其实在假想当时呈现的这样的画面,可以写得很精彩。

这个套路很深。

然后你还可以航拍,全景全画幅照片,横扫了丝绸之路上各个国家的样子。

好多可以写的。

开始去利用你的想象力,而你的想象力的背后不是天马行空,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而是基于社会现实。

当然人家有好几幅照片,不见得一幅,可以说三幅。

一带一路可以是最后一张照片,最后一张照片往往是内涵最宽泛的,更有长远深意的。

可以这样写照了三张照片,背着照相机跋山涉水,坐上了直升机航拍全画幅照片,可以写很多,你可以说拿着最新出产的苹果全息投影相机,现在假设我拍的第一幅照片,先从生活的一个真实中拍起,想想我们今年出现了什么事情,让我们对于100年的中国有更多的思考。

我觉得你们应该能够想到我们这个民族建设的不容易,应该想到我们这个国家成立的艰难,于是我就想起我们应该感激那些在建国中做出巨大贡献的革命先烈,就把加入和英雄生活一天里面的人物写进来,可以照一张照片,这个照片里是什么呢,是为这个国家做出重大牺牲和奉献的英雄,把照片放在一起结合最新的技术渲染和组织,就在今年杨益言先生去世,他是《红岩》的作者,用全新的技术使他们以生动鲜活的姿态出现,具体的情节可以具体的设计,然后照出一张彩色底色的照片,或者红色底色的照片。

你说完《红岩》以后往下说,这张照片其实是缅怀我们的历史,然后现代的这些人物就有第二张照片来了。

现代的人物有很多特别值得铭记的,后面可以谈点科学人物,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王选,你可以拍一张科学家的群相,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进入巨大的贡献,比如说王选,如果没有他汉文字怎么可以进入电脑呢。

有了王选才能让汉字的印刷从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在我们的科学家写作的范围里面形成了一个新的内涵。

第三个到一带一路,前面可能是人,下面可以去写文化,写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融合,或者多民族的融合。

在重庆跋山涉水在渣滓洞拍摄照片,或者在北大清华的实验室里拍摄照片,方正集团拍摄照片,最后又来到了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的西安。

你把写作任务分解了,只要能设计出来时间、地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