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了解自我(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条件。人对 自己的思想、动机、行为和个性的评价, 直接影响学习和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也影响着与他人的交往关系。一个人如 果能够正确地如实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就能正确地对待和自理个人与社会、集 体及他人的关系,有利于自己克服缺点、 发扬优点,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 用。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进行自我教 育、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通过咨询来了解自己
• 可向班导师和就业指导教师咨询, 也可征求同学、家长和熟悉自己的 人的意见。长期学习、工作、生活 在一起的人把自己的言行看在眼里, 印象很深,对自己的评价会更公正、 更客观。
(四)自我测试法
• 自我测试法是通过回答有关问题来认识自己、了解 自己。这是一种比较简洁、经济的自我分析法。测 试题目由心理学家们经过精心研究设定,只要如实 回答,就能在相当程度上了解自己的有关情况。在 自测回答问题时,切忌寻找标准答案,而应该是自 己怎么想、怎么认识就怎么回答,这样的测试才有 实际意义。自我测试的内容和量表很多,包括方方 面面,如性格测试、情绪测试、智力测试、技能测 试、记忆力测试、创造力测试、观察力测试、应变 能力测试、想象力测试、管理能力测试、人际关系 测试、行动能力测试等。
(三)自我冲突型
• 表现为自我认知或高或低,自我体验或好或坏, 自我控制时强时弱,心理发展极不平衡。有时显 得自信而成熟,有时又表现出自卑而不成熟,让 人无法评估。自我冲突的人表现为两种类型:自 我矛盾型与自我萎缩型。自我矛盾型的大学生内 心冲突激烈、持续时间长,自我认识、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不稳定。例如,有的大学生可能既是一 个自信的人,也是一个自卑的人;既是一个诚实 的人,也是一个骗子;既是一个性格孤僻的人, 也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
ຫໍສະໝຸດ Baidu
3、统合性
• 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 整体,具有内在统一的一致性,受 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统合性是心 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当一个人的人 格结构在各方面彼此和谐统一时, 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否则,可能 会出现适应困难,甚至出现人格分 裂。
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
• 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多样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 来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比如,你喜 欢自己的外表、能力、性格、家庭背 景吗?你满足你自己的成绩和努力吗? 你认为别人对你评价如何?他们是喜 欢你还是讨厌你?这些问题都属于自 我意识的范畴。
自我意识的内涵
• 自我意识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 1.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 • 指对自己身高、体重、容貌、身材、 性别等认识以及生理病痛、温饱饥饿、 劳累疲乏的感受等。如果一个人对生 理自我不能接纳,嫌自己个子矮、不 漂亮、身材差,就会讨厌自己,表现 出自卑和缺乏自信。
大学生正确自我认知的方法
• (一)反身内省 • 了解自己最重要的是时时刻刻不忘自我 反省。《论语》有“吾日三省吾身”的 要求。生活中随时检视自己的行为举止 与内在思维,这是一种个体直接认识自 己的方法。我们既是心理活动的主体, 又是心理活动的对象,要经常对己的心 理、行为进行剖析,使自我评价逐步接 近客观实际。
(二)通过比较来认识自己
• 人们往往是通过与别人的比较来认识自己 的。一是与同学比较来认识自己,不仅应 比考试分数,更应注重比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比较,可以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认清自己在相比较的人群中所处的位置, 以便扬长避短。二是通过别人的态度来认 识自己。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难免有偏差, 因此有必要根据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自我意识的内涵
结构 内容
自我认识
对自己身体、外貌、 仪表、年龄、家属、 所有物等的认识
自我体验
是否英俊、漂亮、 有吸引力、迷人、 自我悦纳
自我控制
追求身体的外表、 物质欲望的满足, 维持家庭利益等
生理自我 心理自我
对自己的智力、性格、 是否有能力、聪明、 追求信仰和理想, 气质、兴趣、能力、 优雅、敏感、迟钝、 注意行为符合社会 记忆、思维等特点的 感情丰富、细腻 规范,要求智慧与 认识 能力的发展 对自己在集体中的名 望、地位、角色、责 任、经济条件等方面 的认识 是否自尊、自爱、 追求名誉地位,与 自信、自豪、自卑、 他人竞争,争取得 自恋、自怜 到他人的好感等
2、稳定性
• 人格具有稳定性。个体在行为中偶然表现出 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并不能表征他的人 格。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 里的“秉性”就是指人格。当然,强调人格 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 不变的,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变化,人 格也有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是人格 可塑性的一面,正因为人格具有可塑性,才 能培养和发展人格。人格是稳定性与可塑性 的统一。
第二章 了解自我
主讲人:
E-mail:
关键词: • 1.自我意识 • 2.人格 • 3.气质 • 4.大学生常见人格障碍与调适
参考书目:
• 1.《让心灵追上人生的脚步——大学生心理成长导 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 2.《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樊富珉、王建中主 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 3.《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导论》曾天德著 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 2008年版 • 4.《人格心理学》[美]Jerry M· Burger著、陈会昌等 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
社会自我
自我意识的结构
• (一)自我认知
• 自我认知主要涉及“我是一个怎 么样的人”、“我为什么是这样 的人”等,它包括自我感觉、自 我观念、自我分析、自我观察、 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批评 等。
(二)自我体验
• 自我体验属于情绪范畴,它以情绪体验 的形式表现出人对自己的态度,主要涉 及“我是否接受自己”、“我是否满意 自己”、“我是否悦纳自己”等。它的 主要是一种自我的感受,以自尊、自信、 自卑、自怜、自弃、自恃、自傲、责任 感、义务感、优越感、成就感、自我效 能感等表现出来。
心理学中人格的定义
• 比较流行的是:所谓人格,是指 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 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 合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了个体独 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 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
人格本质特征
• 1、独特性 • 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 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 各自独特的心理点。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 所谓“人心不同,各有其面”,这就是人格的独特性。 但是,人格的独特性并不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个性毫 无相同之处。在人格形成与发展中,既有生物因素的 制约作用,也有社会因素的作用。人格作为一个人的 整体特质,既包括每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心理特点, 也包括人与人之间在心理、面貌上相同的方面,如每 个民族、阶级和集团的人都有其共同的心理特点。人 格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 一。
(三)自我调节
• 自我调节主要表现为人的意志行为,它 监督、调节人的行为活动,调节控制自 己对自己的态度和他人的态度,它涉及 “我怎样节制自己”、“我如何改变自 己”、“我如何成为理想的那种人”, 表现为自主、自立、自强、自制、自律、 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等。 • 以上三方面互相联系、有机组合、完整 统一,成为一个人个性中的核心内容。
(二)自我夸大型
• 他们对自我的评价非常高,往往脱离客观 实际,常常以理想自我代替现实自我,盲 目自尊,虚荣心强,心理防御意识强,缺 乏自知之明,往往以为自己对而别人错, 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不能与人和睦 相处。其行为结果要么表现为缺乏理智, 情绪冲动,忘记现实自我而沉浸于虚无缥 缈的自我设计中;要么自吹自擂,自我陶 醉,却不去为实现自我做出努力。
人格
第二节
• 人格概念的梳理与界定
• 人格也称个性,这个概念源于希 腊语Persona,原来主要是指演 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类似于中 国京剧中的脸谱,后来心理学借 用这个术语用来说明:在人生的 大舞台上,人也会根据社会角色 的不同来换面具,这些面具就是 人格的外在表现。面具后面还有 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我,即真实的 人格,它可能和外在的面具截然 不同。
人格
“人格”一词在生活中有多种含义 :
• 有道德上的人格,它指一个人的品德和操 守;有法律意义上的人格,它指享有法律 地位的人;有文学意义上的人格,它指人 物心理的独特性和典型性。在心理学上, 由于心理学家各自的研究取向不同,对人 格的看法也有很大差异。人格是构成一个 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 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 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自我意识
认识你自己 (Know yourself ), 相传是刻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 的三句箴言之一,也是其中最有 名的一句。另外两句是“你是” 和“毋过” 。
• 最先和最后的胜利是征服自己。只有科 学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设计自我,严格 地管理自我,才能站在历史的潮头去开 创崭新的人生。 ——柏拉图
(2)自我评价及行动
• 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是自我意识 的一种形式。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 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儿童把自己 当作认识主体从客体中区分出来,开始理 解我与物和非我关系后,通过别人在对自 己评价和对别人言行评价的过程中,逐渐 学会自我评价。它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产物。 其发展的一般规律是:评价他人的行为→ 评价自己的行为→评价自己的个性品质。
2.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
• 指对自己的知识、能力、情绪、 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等的认 识和体验。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 心理自我评价低,嫌自己能力差、 智商不高、情绪起伏太大、自制 力差、性格不成熟,就会否定自 己。
3.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和评价
• 是指对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自己和他 人互相关系的认识、评价和体验。如果一个人认 为自己不善于交流和沟通,周围的人不喜欢自己, 不接纳自己,没有知心朋友,就会感到很孤独、 很寂寞。 • 影响自我意识的因素除了与我们的自我态度、成 长经历、生活环境有关意外,他人对我们的评价, 特别是生命中的重要人物,例如父母、家人、恋 人、老师、朋友、同学等对待我们的态度,也会 对我们的自我意识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3)如何调整自我认知偏差
• 正确的自我认知是成熟人格的标志。但是,大学 生由于的自我意识尚在发展过程中,心理尚未完 全成熟,往往会出现自我认知的偏差。与其他群 体相比,大学生表现出较高的自尊与自信,他们 渴望成功,不甘落后,对成功的渴望与预期高, 特别是当小小的成就来到身边时,很容易表现出 骄傲自大、唯我独尊、自我中心的倾向,好像世 界尽在手中掌控。当遭遇失败与挫折时,有时甚 至是小小的失利,如考试失败、恋爱失败等,他 们便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进而产生自我否定、 自我怀疑甚至自暴自弃,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 这些都与大学生自我认知不良、自我定位不准确 有关。
(一)自我贬损型
• 由于总是积累失败与挫折的经历,有的 大学生对自我的评价较低,时常伴有没 有价值感,缺乏信心,自我排斥,自我 否定。拥有这种心理的人遇事总会胆怯、 心虚、逃避、退缩,没有主见。他们不 但不接纳自己,甚至自我拒绝,自我放 弃,表现为没有朝气,随波逐流,缺少 激情,生活没有目标,其结果是更加自 卑,从而失去进取的动力。
第一节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 什么是自我意识 ?
• 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 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自我以及自己 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认知、 体验和评价,是个体关于自我全部思想、 情感和态度的总和。自我意识具有目的 性、社会性、能动性等特点,对个性的 形成、发展起着调节、监督的作用。
(四)自我迷茫型
• 现实与心中的理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使 他们出现了“理想真空带”与“动力缓冲 带”,一时间找不到自己生活的方位。对 理想自我的渴望与对现实自我的不满构成 了这一时期大学生自我认知迷茫的来源, 这时的他们会不知道自己在现实中的位置, 不知道到底该怎样定位自己,甚至会怀疑 自己原来的积极自我评价和远大理想。当 现实我距离理想我太过遥远时,大学生会 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不适,变得平庸无为, 变得无所事事,变得没有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