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精品电除颤1化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步:安放电极。迅速把电极片粘贴在患者的胸部, 一个电极放在患者右上胸壁(锁骨下方),另一个 电极放在左乳头外侧,上缘距腋窝7cm左右,在 粘贴电极片前停止CPR。若患者出汗较多,应事 先用衣服或毛巾擦干皮肤。若患者胸毛较多,会 妨碍电极与皮肤的有效接触,可用力压紧电极, 若无效,应剔除胸毛后再粘贴电极。
• 本症的诊断要点为: • ①阵发性室速,室率在160~250次/分,而又不
规则;
• ②QRS波形进行性改变且围绕等电位线扭转,该特点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比较主观的,并不是绝对不变的;
• ③多数可自行中止; • ④偶可发展为单形性室速或室颤; • ⑤QT间期延长; • ⑥联律间期较长。 • 由于此症基础病变的表现为QT间期延长,故亦有称之
除颤
• 95%的猝死归因于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颤,因
此,迅速诊断、及时救治室颤是降低猝死的重要环
节,也是目前心肺复苏成功与否的重要决定因素。
R-ON-T现象诱发室颤 R在T现象: 也称T波截断现象;心电图上室性 早搏的R波落在前一心搏的T波上,即落在T 波顶峰之前约30毫秒的易损期, 易引起心 室颤动或室速。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一次,立即行CPR。原因是除颤浪费时间,中断了胸外有效 按压。
(四) AED
• 在院前急救AED流程中,一分 钟内使用第一次成功率可达94%。 推荐在院内使用AED,特别是有 除颤心律的特征时。
自动体外除颤(aeds)的4步操作法
第1步:接通电源。按下电源开关或掀开显示器的盖 子,仪器发出语音提示,指导操作者进行以下步 骤。
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除颤注意事项
• 不能隔着衣
服等物
应尽早连接心电显示器做持续 心电图监护,胸部电极安放应 注意避开除颤部位,在来不及 连接心电监护情况下也可盲目 除颤。电极板应与患者皮肤紧
密接触,并将电极紧压于胸壁
上,保持良好导电效果,用盐 水纱布或用导电胶涂抹电极板, 以增加导电效果和防止引起灼 伤。
• 扭转的数字不定,而最后常自限性停止发作。 • 待隔一段时间后可再次发作。
• 发作时病人表现晕厥,甚至抽搐,呈典型的阿-
百度文库斯氏综合征。
• 为了观察清楚,最好用两个导联同时记录。
• QRS波之间距离不等,而往往难以准确测量,
其频率多在150~250/分之间;
– 换言之,其上限与室颤或心室扑动相重叠,下限又与 室性心动过速相重叠,不过在扭转型室速时,每一Q RS波的快相与慢相可以分清,而这在室颤时则不能 分清。
予电击复律,医院内要求3分钟内电击复律
除颤时机
①发现室颤或心跳骤停2min内可立即除颤; ②心跳骤停未及时发现者,在基础生命支持ABC
2min后即行除颤。
注意
室颤分为粗颤和细颤。前者的心电图呈现较高电 压的室颤波,波幅较宽大,开胸时肉眼可见心肌 有粗大的蠕动;后者则心电图的波形比较细微, 心肌蠕动无力。任何情况下,如不能将细颤变为 粗颤,除颤则无效。
心电示波直线:
• 导联脱落; • 室颤; • 电静止;
• 如果在心电监视器上出现心脏停搏,监护者应开
大监护器的增益,最好能获取与原监护导联相垂 直导联的心电图形,以证实是否是真的心脏停搏。
• 这主要是由于有些特殊情况下某些导联的QRS波均
处于等电位线,所以不是真正的心脏停搏或室颤。
心室颤动
• 原则:及时除颤,不要等人工呼吸和心外按摩。
电除颤
电除颤机理
• 电除颤是以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使全
部心肌在瞬间内同时去极化而处于不应期, 抑制异位兴奋灶,为正常的起搏点重新传 下冲动、恢复正常心律和有效心搏创造条 件,从而中止室颤。
使用指征
• 确认是否有心搏骤停; • 心律如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
或室颤均为电复律指征。
• 国际标准:接到急救呼叫院外5分钟以内给
• ②前尖位:一电极板置于胸骨右缘二、三肋间
水平(心底部),另一电极板置于心尖部。
除颤波形
电除颤的波型
• 交流电(双相波), • 直流电(单向波), • 直流电(双相波), • 具直流特征的交流电(单相波)?
除颤器的类型
单相波除颤器
双相波除颤器
双相波除颤器
双相波除颤器
AED
R-ON-T现象诱发室速、室扑、室颤
• 有除颤心律表现者应首选除颤。因为不适当的
CPR可能会拖延时间使除颤机会丧失,造成CPR成 功率减少。在没有除颤心律表现者,在除颤前推荐 做CPR 2分钟。在院外表现为室颤(VF)或无脉室 速(VT),在急救人员到达实施除颤以前做CPR可 能有益。
心脏停搏
• 心率上升
– 可能是血压下降的信号。
• 补液试验中的变化。 • 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
– 加速可蜕变为室颤。
电极板的位置
1)前后位:一电极板置于胸骨左缘二、三肋间水平, 另一电极板置于左肩胛骨角下,这种方法可减少 电能50%,并发症也少。 (2)前尖位:一电极扳拦于胸骨右缘二、二肋间水平 (心底部),另一电极扳置于心尖部。 (3)尖后位:一电极板置于心尖部,另一电极板置 于右肩胛骨角下,这种方法适用于右胸部安装了 永久起搏器的病人。 (4)右位心的病人位置相反。
谓QT间期延长综合征。
房性早搏
室性早博
心房纤维颤动(房颤)
心房扑动
室性心动过速
短阵室速
监护导联的选择
一般选II导联:
• P波直立;R主波向上;
• 缺点: • P波有时不清楚,可选择V1导联,或 S5导联。 • 单导特性:VF时有时会表现为直线。
• 心率快速下降
– 是停搏的前兆。 – 窒息。
– 近来研究表明先按压-再除颤的效果可能优于立即除颤。
• 室颤反复发作:
– 可考虑药物治疗,注意电解质紊乱,或高能量的电击 除颤。
室颤转复过程图
认识几种心律失常
尖端扭转性室速
• 尖端扭转性室速发作时QRS波尖端出现多次扭
转。
• 一般是每次发作先有5~20个QRS波的尖端
指向一个方向,然后围绕着基线扭转向另一方向; 也出现5~20个QRS波,然后再扭转回原方 向。
• 按压姿势:两臂伸直,肘关节不得弯曲,
双肩正对患者胸骨上方,利用上体的重量 垂直向下按压胸骨,放松时,掌根不得离 开胸壁
闭式按压常见的错误
1.按压时除掌根部贴在胸骨外,手指也压在胸壁上, 这容易引起肋骨或肋骨肋软骨交界处骨折。
2.按压定位不正确。向下错位易使剑突受压折断而 致肝破裂。向两侧错位易致肋骨或肋骨肋软骨交 界处骨折,导致气胸、血胸。
第3步:分析心律。急救人员和旁观者应确保 不与患者接触,避免影响仪器分析心律。 心律分析需要5~15秒。如果患者发生室颤, 仪器会通过声音报警或图形报警提示。
第4步:电击除颤。按“电击”键前必须确定 已无人接触患者,或大声宣布“离开”。
心肺复苏术考核要点提示
胸外心脏按压(技术操作注意点)
3.抢救者按压时肘部弯曲。因而用力不垂直,按压 力量减弱,按压深度达不到4-5cm。
4.冲击式按压、猛压,其效果差,且易导致骨折;放 松时抬手离开胸骨定位点,造成下次按压部位错 误,引起骨折。
5.放松时未能使胸部充分松弛,胸部仍承受压力, 使血液难以回到心脏。
6.按压速度不自主地加快或减慢,影响了按压效果 7.两手掌不是重叠放置,而呈交叉放置。
两个电极板之间的皮肤应保持干燥, 以免因盐水或导电胶相连而造成短路。
两个电极板的距离不能太近
除颤时所有人员不得接触患者
• 除颤的次数与能量:2000年指南指出电击时应3
次1串,即只要室颤持续存在,则可连续电击3次, 中间不停,能量为200、200~300、360J连续递 增。胸内一般40~50瓦秒,最高不要超过70瓦秒;近年发 现:双相波除颤仅用150 J首次成功率为92%, 200 J为98%。可见要停止按压连续3次电击从除颤 意义上已是大可不必。2005年最大的改变是强调只除颤
• 本症的诊断要点为: • ①阵发性室速,室率在160~250次/分,而又不
规则;
• ②QRS波形进行性改变且围绕等电位线扭转,该特点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比较主观的,并不是绝对不变的;
• ③多数可自行中止; • ④偶可发展为单形性室速或室颤; • ⑤QT间期延长; • ⑥联律间期较长。 • 由于此症基础病变的表现为QT间期延长,故亦有称之
除颤
• 95%的猝死归因于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颤,因
此,迅速诊断、及时救治室颤是降低猝死的重要环
节,也是目前心肺复苏成功与否的重要决定因素。
R-ON-T现象诱发室颤 R在T现象: 也称T波截断现象;心电图上室性 早搏的R波落在前一心搏的T波上,即落在T 波顶峰之前约30毫秒的易损期, 易引起心 室颤动或室速。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一次,立即行CPR。原因是除颤浪费时间,中断了胸外有效 按压。
(四) AED
• 在院前急救AED流程中,一分 钟内使用第一次成功率可达94%。 推荐在院内使用AED,特别是有 除颤心律的特征时。
自动体外除颤(aeds)的4步操作法
第1步:接通电源。按下电源开关或掀开显示器的盖 子,仪器发出语音提示,指导操作者进行以下步 骤。
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除颤注意事项
• 不能隔着衣
服等物
应尽早连接心电显示器做持续 心电图监护,胸部电极安放应 注意避开除颤部位,在来不及 连接心电监护情况下也可盲目 除颤。电极板应与患者皮肤紧
密接触,并将电极紧压于胸壁
上,保持良好导电效果,用盐 水纱布或用导电胶涂抹电极板, 以增加导电效果和防止引起灼 伤。
• 扭转的数字不定,而最后常自限性停止发作。 • 待隔一段时间后可再次发作。
• 发作时病人表现晕厥,甚至抽搐,呈典型的阿-
百度文库斯氏综合征。
• 为了观察清楚,最好用两个导联同时记录。
• QRS波之间距离不等,而往往难以准确测量,
其频率多在150~250/分之间;
– 换言之,其上限与室颤或心室扑动相重叠,下限又与 室性心动过速相重叠,不过在扭转型室速时,每一Q RS波的快相与慢相可以分清,而这在室颤时则不能 分清。
予电击复律,医院内要求3分钟内电击复律
除颤时机
①发现室颤或心跳骤停2min内可立即除颤; ②心跳骤停未及时发现者,在基础生命支持ABC
2min后即行除颤。
注意
室颤分为粗颤和细颤。前者的心电图呈现较高电 压的室颤波,波幅较宽大,开胸时肉眼可见心肌 有粗大的蠕动;后者则心电图的波形比较细微, 心肌蠕动无力。任何情况下,如不能将细颤变为 粗颤,除颤则无效。
心电示波直线:
• 导联脱落; • 室颤; • 电静止;
• 如果在心电监视器上出现心脏停搏,监护者应开
大监护器的增益,最好能获取与原监护导联相垂 直导联的心电图形,以证实是否是真的心脏停搏。
• 这主要是由于有些特殊情况下某些导联的QRS波均
处于等电位线,所以不是真正的心脏停搏或室颤。
心室颤动
• 原则:及时除颤,不要等人工呼吸和心外按摩。
电除颤
电除颤机理
• 电除颤是以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使全
部心肌在瞬间内同时去极化而处于不应期, 抑制异位兴奋灶,为正常的起搏点重新传 下冲动、恢复正常心律和有效心搏创造条 件,从而中止室颤。
使用指征
• 确认是否有心搏骤停; • 心律如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
或室颤均为电复律指征。
• 国际标准:接到急救呼叫院外5分钟以内给
• ②前尖位:一电极板置于胸骨右缘二、三肋间
水平(心底部),另一电极板置于心尖部。
除颤波形
电除颤的波型
• 交流电(双相波), • 直流电(单向波), • 直流电(双相波), • 具直流特征的交流电(单相波)?
除颤器的类型
单相波除颤器
双相波除颤器
双相波除颤器
双相波除颤器
AED
R-ON-T现象诱发室速、室扑、室颤
• 有除颤心律表现者应首选除颤。因为不适当的
CPR可能会拖延时间使除颤机会丧失,造成CPR成 功率减少。在没有除颤心律表现者,在除颤前推荐 做CPR 2分钟。在院外表现为室颤(VF)或无脉室 速(VT),在急救人员到达实施除颤以前做CPR可 能有益。
心脏停搏
• 心率上升
– 可能是血压下降的信号。
• 补液试验中的变化。 • 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
– 加速可蜕变为室颤。
电极板的位置
1)前后位:一电极板置于胸骨左缘二、三肋间水平, 另一电极板置于左肩胛骨角下,这种方法可减少 电能50%,并发症也少。 (2)前尖位:一电极扳拦于胸骨右缘二、二肋间水平 (心底部),另一电极扳置于心尖部。 (3)尖后位:一电极板置于心尖部,另一电极板置 于右肩胛骨角下,这种方法适用于右胸部安装了 永久起搏器的病人。 (4)右位心的病人位置相反。
谓QT间期延长综合征。
房性早搏
室性早博
心房纤维颤动(房颤)
心房扑动
室性心动过速
短阵室速
监护导联的选择
一般选II导联:
• P波直立;R主波向上;
• 缺点: • P波有时不清楚,可选择V1导联,或 S5导联。 • 单导特性:VF时有时会表现为直线。
• 心率快速下降
– 是停搏的前兆。 – 窒息。
– 近来研究表明先按压-再除颤的效果可能优于立即除颤。
• 室颤反复发作:
– 可考虑药物治疗,注意电解质紊乱,或高能量的电击 除颤。
室颤转复过程图
认识几种心律失常
尖端扭转性室速
• 尖端扭转性室速发作时QRS波尖端出现多次扭
转。
• 一般是每次发作先有5~20个QRS波的尖端
指向一个方向,然后围绕着基线扭转向另一方向; 也出现5~20个QRS波,然后再扭转回原方 向。
• 按压姿势:两臂伸直,肘关节不得弯曲,
双肩正对患者胸骨上方,利用上体的重量 垂直向下按压胸骨,放松时,掌根不得离 开胸壁
闭式按压常见的错误
1.按压时除掌根部贴在胸骨外,手指也压在胸壁上, 这容易引起肋骨或肋骨肋软骨交界处骨折。
2.按压定位不正确。向下错位易使剑突受压折断而 致肝破裂。向两侧错位易致肋骨或肋骨肋软骨交 界处骨折,导致气胸、血胸。
第3步:分析心律。急救人员和旁观者应确保 不与患者接触,避免影响仪器分析心律。 心律分析需要5~15秒。如果患者发生室颤, 仪器会通过声音报警或图形报警提示。
第4步:电击除颤。按“电击”键前必须确定 已无人接触患者,或大声宣布“离开”。
心肺复苏术考核要点提示
胸外心脏按压(技术操作注意点)
3.抢救者按压时肘部弯曲。因而用力不垂直,按压 力量减弱,按压深度达不到4-5cm。
4.冲击式按压、猛压,其效果差,且易导致骨折;放 松时抬手离开胸骨定位点,造成下次按压部位错 误,引起骨折。
5.放松时未能使胸部充分松弛,胸部仍承受压力, 使血液难以回到心脏。
6.按压速度不自主地加快或减慢,影响了按压效果 7.两手掌不是重叠放置,而呈交叉放置。
两个电极板之间的皮肤应保持干燥, 以免因盐水或导电胶相连而造成短路。
两个电极板的距离不能太近
除颤时所有人员不得接触患者
• 除颤的次数与能量:2000年指南指出电击时应3
次1串,即只要室颤持续存在,则可连续电击3次, 中间不停,能量为200、200~300、360J连续递 增。胸内一般40~50瓦秒,最高不要超过70瓦秒;近年发 现:双相波除颤仅用150 J首次成功率为92%, 200 J为98%。可见要停止按压连续3次电击从除颤 意义上已是大可不必。2005年最大的改变是强调只除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