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城市的竞争力
城市竞争力的建议
![城市竞争力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b0a4851c14791711cc7917c5.png)
l l
| l_ l |
0
l l
警 捕 愚 20 年镰 、 强 08 1 媸  ̄I C 缸 E E N 聚
维普资讯
I L A I 瞬. 皂 N F T N譬 |
政审批制度改革 , 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药、 新材料 、 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 产业加速成长 。 2 培育现代服 务业助推转 () 型 。坚持把现代服 务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培 育, 立足当地特 色和优势 , 突出打好孑 子文 L
化 品牌 、 河物 流 品牌 、 山湖 生态 旅 游 品 运 微
牌。
保持又好 又快发展 ,为提高城市竞争 力奠 定 了坚伏的基础 。2 0 年 ,全市实现地区 07 牛 产 总 值 13 - ,跨 人 全 ‘ 合实 力 6' ̄ 7 t i ‘ 综 百强城市’行列 , ’ 生态环境 质量 断改善 , 荣获 中国优秀旅游城 市称号和省级 园林城 市称 号。 J }囤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倪鹏飞博 士牵头 , 南开 、 华、 清 北大等著名高校和地 年城 市竞争 力蓝皮书 :中国城 市竞争力报 告 N .》 乐 ,济宁市的城市竞争力得分 o 3 为0 24 2 全阳排名为第 5 位 , .12 , 9 在山东 省排 乞第 七亿 ( 东省共人 1 。 0 6 L U 6r 2 0 h) 年《 市竞争 力 皮书: 城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 告 No 4 示,济宁市的增长指数位居 全 .》 困第 1t 3'  ̄。中 国社 科 院 《 【 7 中国 城 市 2) 年 ( 】 竞 争 力薷 皮 书 》 计竞 争 力排 名 中 , 宁 市 城 丁 济
,
期的煤炭资源开 采,造成全市产业结构单 2 2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发展方式没 . 有根本转变 , 节能降耗、 污染减排形势依然 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这是 国家发展战 略的核心, 是提高综合 国力的关键 。 对济宁 这 样 一 个 资 源深 度 开 发型 城 市 来 讲 ,提 高 自主创新能 力,建设创新 型城 市意 义更 为 重大 、 任务更加迫切 。 作为资源型城市 , 济 宁市长期的煤炭资源开采 ,使得经济发展 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节能减排和环境 2 3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县市区发 . 展 差距有所拉大 ,部分县 乡财力紧 I I张 济宁市各县 市区之 间经济发展水平差 距较大 ,地区生产总值最大差距达近 6 倍, 其 中邹 城 市和 兖 州 市 入 围全 国百 强县 , I 2 0 年地 区生产总值分别为 3 6 4 06 1 .6亿元、 2 58 亿元 ,而 经济 发 展 水平 较 低 的 泗 水 0 .5 县 和 鱼 台县 地 区 生产 总 值 分 别 为 5 . 6 7 6 亿
城市竞争力分析与提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城市竞争力分析与提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0896a613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36.png)
城市竞争力分析与提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城市竞争力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
而在中国,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全国各个城市互相间进行着激烈的竞争,尤其是长三角地区,这里汇聚了全国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无数的机遇构筑了这里的经济和社会高度发展。
然而,在竞争这个概念下,长三角地区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方面,本篇文章就是围绕这个话题展开的。
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城市竞争力是指城市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优势的能力和竞争优势的能力。
它包括城市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城市,具有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的优势,其优势能够吸引高新技术和资本,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获得更高的发展速度和更广的经济空间。
长三角地区的竞争力分析长三角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在各方面领先。
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都有很强的特色和核心技术。
同时,长三角地区汇聚了国际化的金融资本、各类互联网企业、外资研究所、优秀人才等等,将各种资源汇集在一起。
三角洲内的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都展示出了其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成为全球尖端城市的潜力。
不过,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长三角地区的交通拥堵十分严重,人口密度较大,环境污染也十分严重,资源利用率偏低等问题,都比较严重。
这些问题,对于这个地区的发展,也是较大的障碍。
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城市竞争力提升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配套。
长三角地区需要通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如铁路、高速公路、城际快线等,来改善交通状况。
只有建立起一套严谨的、贴近人民生活的城市交通体系,才能够为城市带来长远的发展机遇。
除了交通,城市环境污染也是制约长三角地区获取竞争优势的难点。
环保的建设需要协同政府与企业共同着重实施。
这样的合作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推进企业环保责任,特别是环境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产业的角度上来对其进行调整,要引导企业向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展现绿色责任,形成和谐的社会环境。
在竞争过程中,人才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
中国的城市经济与城市竞争力
![中国的城市经济与城市竞争力](https://img.taocdn.com/s3/m/3859bcb7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a6.png)
中国的城市经济与城市竞争力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城市发展一直是国家重要战略之一。
中国的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并且各个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城市经济与城市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因素。
一、城市经济是城市竞争力的基础城市经济是城市竞争力的基础,它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
城市经济的发展包括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等。
在中国,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直是经济的重要中心,这些城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人才。
同时,一些新兴的二线城市如成都、杭州、重庆等也通过积极的发展政策,逐渐崭露头角,增强了自身的城市竞争力。
二、城市创新能力与城市竞争力城市创新能力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已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
中国的城市纷纷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积极培育创新企业和人才。
例如,中国的硅谷——深圳,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深圳不仅拥有一流的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还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创业者和投资者。
这些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深圳增强了在全球城市竞争中的地位。
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竞争力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对于城市竞争力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的完善,能够方便人们的出行和物流的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
同时,城市的供水、供电、供气等公共设施的完备与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
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直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外,新兴的二线城市也通过加大投资,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为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城市间的合作与竞争尽管城市之间存在竞争,但城市间的合作也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城市之间密切合作,形成了城市群,共同发展。
例如,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等,在区域一体化、产业转移等方面进行合作,形成了互补优势,提升了整个区域的竞争力。
城市竞争力提升策略探析——以江西赣州为例
![城市竞争力提升策略探析——以江西赣州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216363cfaa00b52acfc7cab0.png)
重形象
赣州 已有 20 年历 史 ,赣 州 市 区保 存 了完 整 20 的宋 代古 城 墙 、通 天 岩 、蒋经 国 旧居 等一 系列 历 史 古 迹 。这 些 丰 富的历 史 古迹 是 赣 州 打造 旅 游城 市 重 要 的资 源 ,与 红色 文 化 、客 家 文 化 、生 态文 化 相 辅相 成 ,相 互 融 合 ,彰 显 了赣州 旅 游 的独特
色文化 发展 方 面 ,赣 州起 步 较早 ,发 展 速度 较快 , 但 是起点 比较低 ,主要立 足 于政府 接待 ,传统思想 教 育 、干部 培训 上 ,市场 化 、产业化 程度 比较 低 。
而赣 州红色 文化旅 游发展 的方 向是政府 引导 、立足
( ) 三 立足客家文化,奠定客家文化鼻祖的地
2 1年 4月 01
经 济 论 坛
Ec n mi F r m oo e ou
Ap .2 1 r 01
C n 4 9 No0 . .8 .4 e
总第 4 9期 8
第o 4期
城市竞争力提升策略探析
以江西赣州为例
文/ 王苏洲
【 摘 要】 城市竞争 力的决定因素主要取 决于资源力、文化力、制度力和推销力。赣 州作为江西的第二大
托 客 家历史 文 化 资源 丰 富 的优 势 ,积极 开 发 文化 旅 游 、创 意动 漫 、影 视 制作 、传媒 出版 、演艺 娱
市场 ,以红色 文化 为主体 ,带动 整个赣州旅 游产业 的发展 。另外 ,应该树 立 坚持对外合 作 ,建立 有效
《2024年从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分布状况论国内城市竞争力培育》范文
![《2024年从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分布状况论国内城市竞争力培育》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8e824f8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3e.png)
《从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分布状况论国内城市竞争力培育》篇一一、引言在全球化日益盛行的今天,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及其分布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极,其各大城市所吸引和孕育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直接反映了中国城市竞争力的现状与未来潜力。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世界500强企业在国内城市的分布状况,探讨如何有效培育和提升国内城市的竞争力。
二、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分布概况当前,中国各大城市中,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呈现出显著的分布特点。
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基础、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强大的政策支持,吸引了大量的世界500强企业入驻。
而二线、三线城市及部分地区性中心城市虽然也在积极吸引世界500强企业,但数量相对较少。
这种分布状况反映出我国城市间经济实力的差异以及各城市在吸引和培育优质企业方面的竞争力差异。
三、国内城市竞争力培育的挑战与机遇面对世界500强企业在国内城市的分布状况,各城市在竞争力培育方面既面临挑战又有机遇。
挑战主要来自于如何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策透明度和执行力等方面,以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
机遇则在于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升级等措施,提高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世界500强企业。
四、提升国内城市竞争力的策略建议(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城市应加大投入,完善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硬件设施水平,为吸引世界500强企业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
(二)优化营商环境政府应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政策透明度,加强法治建设,打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
同时,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的沟通与合作,了解企业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
(三)提高政策执行力和吸引力政府应加强政策执行力度,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同时,制定更具吸引力的政策措施,如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以吸引更多世界500强企业入驻。
《2024年从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分布状况论国内城市竞争力培育》范文
![《2024年从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分布状况论国内城市竞争力培育》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1225bdc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1e.png)
《从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分布状况论国内城市竞争力培育》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500强企业作为全球经济的风向标,其数量分布状况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竞争力及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本文旨在从世界500强企业在国内城市的分布状况出发,探讨国内城市竞争力的培育与发展。
二、世界500强企业国内分布概况目前,中国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正在快速增长,分布在各大城市的数量呈现明显差异。
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因其政策优势、经济基础、人才集聚等优势,吸引了大量的世界500强企业落户。
而中西部及一些内陆城市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但仍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三、国内城市竞争力培育的重要性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综合竞争能力,包括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人才等多个方面。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竞争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一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
因此,培育和提升国内城市的竞争力,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国家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四、从世界500强企业分布看国内城市竞争力培育的路径1. 优化营商环境:一线城市之所以能够吸引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良好的营商环境。
因此,其他城市应借鉴一线城市的经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2. 加强产业集聚: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加强产业集聚,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
这样不仅可以吸引更多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还可以促进产业链的完善和升级。
3. 培养人才:人才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
各城市应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为城市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4. 提升城市软实力: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提高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同时,加强社会治理,提高城市的生活品质和居民幸福感。
五、结论通过对世界500强企业在国内城市的分布状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各城市的竞争力培育和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
中国大都市区国际竞争力
![中国大都市区国际竞争力](https://img.taocdn.com/s3/m/b0413c23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a7.png)
中国大都市区国际竞争力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城市的竞争力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大都市区作为国家经济的引擎,在国际竞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大都市区的国际竞争力,并提出相应措施以提升其竞争力。
一、经济竞争力中国大都市区的国际竞争力首先体现在其经济实力上。
作为国家经济中心的大都市区,其经济规模庞大,并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人力资本。
同时,中国大都市区的产业结构日益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
例如,深圳作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上海则在金融、贸易等领域成为国际大都市。
为进一步提升中国大都市区的经济竞争力,政府可以加大对科研和创新的投入。
建立更多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创新中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优秀人才,培养创新型企业和创业者。
此外,政府还应促进产业升级,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大都市区的整体经济效益。
二、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是衡量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准。
中国大都市区的规划和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对大都市区的国际形象和竞争力造成了一定影响。
为提升中国大都市区的国际竞争力,政府需要加大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加强交通网络建设,提高城市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
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大都市区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还应加强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
三、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提升大都市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外国城市的合作,可以借鉴先进经验,吸收优秀人才,共同推动双方的发展。
中国大都市区可以通过加强与国际城市的交流合作,提升本地区的国际影响力。
例如,可以与发达国家的大都市区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开展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可以积极参与国际性的经济组织和合作机制,提高大都市区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672c8d1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20.png)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近年来,中国城市的发展如火如荼,许多城市相继崛起,竞争力也逐渐提升。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城市的竞争力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将从不同维度探讨中国城市竞争力,并总结报告中的观点和建议。
一、经济竞争力经济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当前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中国城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报告显示,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在GDP总量、人均收入等指标上表现突出,且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
然而,二线城市如成都、武汉等也在经济竞争力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这一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的发展已经多元化,一线城市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报告还指出,加强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是提升中国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在当前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的时代,城市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在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中,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潜力。
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许多城市都具备了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和通讯设施。
但也有部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这需要政府加大投资力度,推动基础设施的改善。
同时,报告还强调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城市需要加强对水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并注重环保技术的应用,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三、人文竞争力人文竞争力是城市吸引人才和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方面。
一个具有人文魅力的城市不仅需要具备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还需要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服务等。
根据报告,中国城市在人文竞争力方面存在差距。
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在文化、教育资源丰富,但也面临着人才流失、房价高涨等问题。
相比之下,二线城市如西安、南京在人文环境上具备较大的竞争优势,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的落户。
为了提升人文竞争力,报告呼吁城市加大对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并倡导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以提升城市的人文魅力和吸引力。
中国城市竞争力述评
![中国城市竞争力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a581494a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fc.png)
中国城市竞争力述评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城市的国家,每个城市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与优势。
这些城市的竞争力在推动中国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中国城市竞争力进行评述,并探讨影响其竞争力的因素。
一、城市竞争力的定义和意义城市竞争力是指城市在各个方面的综合实力和竞争水平。
一个竞争力强的城市不仅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繁荣的产业,还具备优良的公共设施、发达的交通网络、完善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以及丰富多样的文化与娱乐活动等。
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有助于吸引资金、人才和企业的入驻,进而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中国城市竞争力的现状1.一线城市的强势地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城市竞争力的代表。
它们具备优越的地理位置、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本。
2.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国城市竞争力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相对发达,西部地区相对滞后。
一些二三线城市在城市竞争力中逐渐崭露头角,如成都、重庆、杭州等。
它们依托自身的优势,积极引进外资、培育本土企业,打造现代化的城市形象。
3.城市功能的专业化:中国城市竞争力的发展趋势是城市功能的专业化。
一些城市在特定领域中具备较高的竞争力,如深圳在高科技产业、杭州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成都在文化旅游等领域。
三、影响中国城市竞争力的因素1.经济实力:经济实力是影响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包括GDP总量、产业结构、创新能力和产业链配套等。
一个经济强大的城市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吸引人才和企业落户。
2.基础设施: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条件。
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可以加速城市之间的联系,提高物流效率,吸引外来投资和贸易。
3.教育与科技: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科技创新能力对于城市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高水平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可以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4.城市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宜居条件是吸引人才和企业的关键。
如何切实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切实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https://img.taocdn.com/s3/m/8a3203868762caaedd33d4be.png)
王合成:如何切实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2009年1月11日,由北京大学主办,以“改革开放3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文化产业机遇”为主题的“2009第六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国际论坛”在北京大学继续举行。
本次大会为期两天。
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此次活动。
图为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GN副秘书长、香港中国城市研究院CUI副院长王合成的演讲。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站在中国思想的发源地的讲台上,我的心情很激动。
今天与其说做演讲,不如说是代表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和香港中国城市研究院跟大家一起沟通、学习。
本来,来自贵阳市委宣传部的常务副部长高艳女士也应站在讲台上与大家分享“中国避暑之都”城市品牌的营造经验的,她很谦虚,就由我来从“避暑之都”城市品牌营建第三方参与者与见证者的角度一并作简单介绍。
我是专程从深圳飞过来的。
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与深圳结下了不解之缘。
深圳30张城市名片也刚刚揭晓。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深圳,我想大家都太清楚了,是邓公当年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地方。
近30年来,深圳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发展史上是一个奇迹。
今天,站在改革开放30周年时代大背景下,我们不仅仅是既往,而且还需要开来。
在上个月30号,我们在香港举办了第七届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大家在网上面可以看到。
所有的报道,像深圳特区报,基本上都是头版头条,每年都一样的。
这些我不想做过多的介绍了。
今天我的演讲的主题,主要是从城市品牌塑造的角度,探讨如何切实提升咱们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因为竞争力有很多竞争力,鉴于今天论坛背景是文化产业,何况文化是品牌的灵魂,文化是品牌的可持续发展的最要紧的一个要素,所以我想,以文化产业入手打造城市品牌,切实提升核心竞争力,对于我们今天的主题更加切题。
城市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
作为一个市场主体,未来城市它也跟企业一样,必将走向竞争,走向全球,它的未来如何有很多因素,但首先取决于是否有认知资格。
一个城市,如果提出来名字都没人知道,那么这个市长拿出名片来也是很羞涩的。
对提高我国城市竞争力对策的研究
![对提高我国城市竞争力对策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98948fc7c1cfad6195fa769.png)
2 0 年 7月 06 第7 期
J l .0 6 uy 2 0 No 7 .
对提 高 我 国城 市 竞争 力 对策 的研 究
李 艳 王宏英
( 长春 工业 大学工 商管理 学院 ,长春 10 1) 302
【 摘 要 】 本文从对城市竞争力的理 解入手 。探讨 了 究城 市竞争力的意义、城 市竞争 力评 价指标体 系构 建原 研
1 城 市竞 争 力的 内涵及 特征
1 1 城 市竞 争 力的 内涵 .
11 1 参与竞争 的主体应是 城市而非 国家 。城 市竞争力 实 ..
质上是运用 微 观经 济学 的原 理进 行较 为宏 观的 经济研 究 , 区域内城市相互之间 的竞 争相 当于城市在 国内及 国际市场
因此城市竞争力是一个 动态平衡 的开放 系统 。同时 ,动态 性也决定了提高竞争力将 是一项 长期性 的工作 ,在 实践 中 相互关系 ,从而保持较高的城市竞争力水平。
目前 ,世 界经 济正 在蓬 勃发 展 。国家与 国家 的竞 争 间 的竞争 越来越 多体现在 城市与 城市之 间的
竞争上 ,城市作 为区域政 治 、经济 、文 化 中心 ,集 各种 物
12 城 市竞 争 力的特征 .
12 1 系统性 ..
流 、人才流 、资金流 于一体 ,一个 城市 的发展可 以对周 边
是有偏差 的 ,在分析 的时候 既应该看 到现状 ,也应 该总 结 过去 ,展望 未来 。因此应该综合时 间因索 同时来进行分析 。
2 城市 竞争 力 的评 价指 标体 系构 建原则 与 方法
1 13 城市竞争力本质上是为城市发展在 其所从属 的区域 ..
内进行资源优化 配置的能 力 ,战略 目标 是促进 区域和城 市 经济的高效运行 和持 续高速增 长。 据此 ,城市竞争力 的概念 可定义 为 :各种 因素综合 作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94d5ce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87.png)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目录1. 中国城市竞争力概述1.1 城市竞争力定义1.2 中国城市竞争力发展历程2. 影响中国城市竞争力的因素2.1 经济发展水平2.2 产业结构2.3 人才资源2.4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2.5 政府治理水平3. 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分析3.1 2019年排名前十的城市3.2 城市竞争力排名变化趋势4. 提升中国城市竞争力的途径4.1 促进产业升级4.2 加强教育和科研投入4.3 改善城市环境和生活条件4.4 强化城市品牌建设4.5 优化政府管理服务1. 中国城市竞争力概述1.1 城市竞争力定义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中相对于其他城市所具有的优势和竞争实力。
城市竞争力的提高可以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向该城市聚集。
1.2 中国城市竞争力发展历程中国的城市竞争力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一些大中城市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城市竞争力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2. 影响中国城市竞争力的因素2.1 经济发展水平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往往具有更多的资源和优势,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2.2 产业结构城市的产业结构直接影响其竞争力,不同的产业结构将决定一个城市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3 人才资源人才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一个城市是否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对其竞争力至关重要。
2.4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和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2.5 政府治理水平政府的治理水平对城市竞争力也有着重要影响,一个高效透明的政府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 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分析3.1 2019年排名前十的城市201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这些城市在经济和创新方面领先,竞争力较强。
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及有关建议
![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及有关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1ec3f0e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a6.png)
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判及有关建议近年来,中国城市的营商环境在国际竞争中备受关注。
城市营商环境对于吸引外商投资、增进经济增长以及优化市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政府服务、法律法规、税收政策等方面对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进行评判,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起首,政府服务是城市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这方面,我们看到了一些进步,例如开展“一日办结”、“零门槛”和“一次办好”等改革机制,提高了政府效率。
但是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政府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存在差距,审批流程繁琐等。
因此,建议加强政府服务能力的培训和管理,并推动政府在线服务平台的建设。
其次,法律法规是城市营商环境的保障和框架。
虽然中国在制定法律法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对于营商环境的需求还存在一些欠缺。
例如,知识产权保卫需要加强,商业合同执行力度需要提高。
因此,建议完善法律法规,提高立法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第三,税收政策对于企业的经营也有重要影响。
尽管中国推出了一系列减税降费的政策,但企业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税收执法的透亮度和公正性亟待提高,防止税收不确定性。
建议在税收方面进一步加大优惠力度,降低企业成本,同时加强税收管理的规范和透亮度。
另外,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是影响城市营商环境的重要因素。
优质的基础设施可以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
因此,建议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同时,应加强对环境保卫的监管,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
此外,创新和人才也是城市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
城市应着力打造创新驱动型经济,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创新支持。
同时,加大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构建人才进步体系,提高人才的吸引力。
综上所述,中国城市的营商环境在不息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政府服务、法律法规、税收政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创新和人才等方面都需要加强和改进。
只有营商环境的不息优化,才能为城市经济的持续进步和市场环境的优化提供坚实保障综上所述,中国城市的营商环境在不息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大城市行如何提升市场竞争力
![大城市行如何提升市场竞争力](https://img.taocdn.com/s3/m/9805a1bd65ce050876321383.png)
稳步推进 .城市中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 服 务更 趋 多样 化 与 时 尚化 。 将 进 一 步 完 善 和 优 化 。各 家 金 融 机 构 都 加
( ) 化 底 蕴 深厚 , 力 资 源丰 富 。 四 文 人 纵
如北京 、 上海 、 南京 、 杭 大了对城市行 的扶持力度 ,加快城市行的 观国内重点 大城 市 .
本栏编辑 尹汉城
经 营 之 道
求 有 针 对性 地 开 展 金 融 服 务 。 与此 同时 , 随
一
、
大 城 市 金 融 环 境 现 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着客户群 体的增加 和客户需求 的增多 , 这
些城市 的金融服务 范围也在 慢慢扩大 , 已
大
城
市
当前 .我 国 经 济 在 世 界 金 融 危 机 的 背 不 仅 仅 局 限 于传 统 的 金 融 服 务 ,特 别 体 现
策制定 、资源使 用及 发展策略上都会 有所 现实 经 营 中 ,过 多 的管 理 环 节 一 定 程 度 上
倾 斜 ,其 发 展 的水 平 直 接 代 表 着 国 家 的形 制 约 了业 务 的发 展 ,过 于 庞 大 的 管 理 机构 象 。 这些 城 市 , 展 定 位 准 、 策 多 、 源 加 大 了运 营 成 本 . 由于 业 务 办理 流程 的冗 在 发 政 资
发展速度 。 尤其 在 一 些 重 点 大 城 市 , 往 聚 州 等 .无 一 不 是 历 史 名 城 或 是 人 文 荟 萃 之 往 从 其 集 着 众 多 的金 融 机 构 .外 资 银 行 在 进 入 中 地 . 古 至 今 已 形 成 浓 郁 的 地 方 文 化 。 中
国市场后 ,也都毫不犹豫地将第一站选在 多数城 市更 是名 校云集 ,人才济济 。据统
以大城市群战略提升中国城市竞争力
![以大城市群战略提升中国城市竞争力](https://img.taocdn.com/s3/m/ef6bf909a1c7aa00b52acbde.png)
以大城市群战略提升中国城市竞争力如同企业的发展必然要经过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一样,城市的发展也日益显现出向集团化、规模化和一体化发展的特征和趋势。
在中国,大城市群正以前所未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孕育着中国未来城市“集团”的新雏形,这就是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
这三个城市群好比三个巨大的增长极,集聚效应日渐明显,这里的土地占全国的1.24%,但GDP却占全国总额的约40%。
虽然它们各自发展的情况不尽相同,路径也各具特色,但三大城市群的出现,将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城市的竞争力。
大城市群的概念最初由法国地理学家哥特曼在他1961年出版的《大城市群》一书中提出。
当时他把美国东海岸5个大城市圈连接成了一个3000万人口的地区,总称为大城市群。
而大城市圈,是指由若干个大城市或超大城市为核心,与邻近的一批卫星城市,连同这些城市覆盖的范围,构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城市群体。
按城市圈的区域平面形态,可分为不规则的“多边状”、“放射状”和“带状”三种。
今天,大城市群的基本概念可以认为是多个大城市圈聚合而成的一个高密度、关联紧密的城市空间,实质上是由集中化走向一体化,谋求城市群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直以来,我国在向城市化的迈进中究竟是选择大城市,还是选择中小城市模式一直是一个争论的热点。
目前基本趋于认同的观点是:在今后的几十年里,在中部和西部大力发展小城镇是提升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手段;而在东部和中部一些初具规模的大中城市,应以它们为中心大力推进大城市圈和大城市群战略,中国经济的主要发展动力必然来源于以它们为中心的大城市群的崛起。
从全球化视野来看,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而是国家综合国力的较量。
这是因为,城市群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是城市群使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产生“1+1>2”的效果。
每个城市的发展都不是孤立进行的,它必须与外部发生经济联系。
城市群的形成过程实际上也是各城市之间关系越来越密切的过程。
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及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b878a2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63.png)
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及影响因素分析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国各大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城市竞争力排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中国城市的竞争力排名呢?一、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是评估城市竞争力的主要指标之一。
近年来,中国各大城市发展速度迅猛,许多城市的GDP已经超过不少发达国家的同等水平。
据统计,201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中,8个城市GDP总量均超过1万亿元。
从这一角度来看,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城市竞争力排名的重要保障。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也是影响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城市的水、电、气、热等公共设施的完善与否,城市的交通、通讯网络的发达程度等都与城市居民的居住、工作、生活等密切相关。
相比之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当落后的城市,其竞争力自然也会相对劣势。
三、口岸地位对于一些地处沿海或交通枢纽的城市,其口岸地位的强弱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十分显著。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和外资对中国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一些内陆城市的口岸地位也开始逐渐得到重视。
以重庆为例,自2012年起,其至少投入了2000多亿元用于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旨在将重庆打造成西部地区的贸易和物流中心,全面提高城市的口岸地位和影响力。
四、城市人才引进与留住城市竞争力的提升还需要依靠人才的聚集和创新,因此,城市人才的引进与留住同样重要。
城市需要提供更加优越的人才环境,包括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以及更加完善的创新体系。
这样才能够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同时也能够激发城市的活力和创新力。
五、政策环境政策环境也非常重要。
政策营商环境好不好,能否吸引更多的投资,吸引更多的人才,这些都是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例如,许多城市都推出了各种各样的产业政策,吸引和扶持优秀的企业和跨国公司入驻,从而提升城市的产业水平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城市竞争力排名与多个因素有关。
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口岸地位、城市人才引进与留住和政策环境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竞争力。
中国城市影响力与竞争力的研究
![中国城市影响力与竞争力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7d9655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7c.png)
中国城市影响力与竞争力的研究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近几年来发展迅速,无论是经济的增长还是人口的流动,都在提高城市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城市影响力与竞争力的提升不仅仅局限于经济的增长,也涉及到城市文化、城市环境、城市品牌、城市形象、城市创新等方方面面,甚至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
一、城市经济城市的经济水平是影响城市影响力与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它的竞争地位、国家和全球市场的地位以及社会地位。
近年来,中国的一些城市已经从传统的就业、出租房地产、商业娱乐等领域进入了研发、高科技制造和文化产业等领域,增强了城市的经济实力。
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往往与其区位优势有关,而中国的优质城市和发达经济地区往往在地理位置上就有所突出,比如上海、深圳、广州等重要沿海城市,它们的经济实力一直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中保持着领先的地位。
二、城市文化城市文化可以影响城市的视觉形象和文化气息,同时也是吸引游客和拓展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的一些城市在文化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比如北京的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上海的文化旅游及创意设计、成都的天府文化等,这些都为城市开发新产业和开展旅游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三、城市环境城市环境是城市影响力与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城市的环境质量可以决定人们的居住品质和城市的发展潜力,而环境质量又受到城市发展方针的影响,所以政策制定者和市民在城市的环境建设上需要有执政理念上的创新。
近年来,城市经济实力和区位优势等因素在一些城市和地区变得相对平衡,环境质量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差异化因素。
城市环境质量越高,人口增长率也会更高。
四、城市品牌城市品牌是影响城市影响力与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有名的城市品牌可以使城市的知名度得到大力推广,从而提高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城市品牌不仅仅是一个地方的标志,也是一个区域的文化代表,甚至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文化使者。
很多城市都建立了自己的品牌,比如北京的“中国北京”,上海的“魔都上海”,杭州的“人间天堂”等,这些品牌形象可以使城市在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具有特色和竞争力。
文化对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能动作用
![文化对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能动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7740c95b5acfa1c7aa00cc36.png)
文化对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能动作用(相关段落摘录)陈晓玲粱肇佑城市竞争力是综合竞争力,是城市经济、社会、科技、环境、文化等综合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文化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灵魂,提高城市竞争力,必须注重提高城市文化竞争力。
先进文化促进人的素质高,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竞争力,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前进。
南宁市委、市政府深刻地认识到文化对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巨大作用,多年来致力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一、充分认识文化对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意义(一)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是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索,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在2006年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就出:“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南宁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应该深刻领会党中央的精神,乘势而上,抢占先机,掀起新一轮文化建设的高潮正逢其时。
(二)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一个国家的繁荣,不但体现在经济上,更体现在文化软实力上。
根据文化部资//199料,美国文化娱乐产品已成为第一出口项目;日本的音像产业成为国民生产的第二大产业,已超过汽车工业的产值;英国文化产业的年产值将近600亿英镑,从业人员约占全国就业人数的5%。
英国于1998年出台了《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确立了通过发展创意产业提升国家发展和竞争能力的战略;韩国在遭遇金融危机之后,于1998年正式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战略;法国、加拿大提出文化例外和文化多样性原则;日本提出“文化立国方略”;新加坡把创意产业定为21世纪的战略产业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城市的竞争力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与其它城市比较所具有的多快好省地创造财富或价值收益的能力。
在实证研究基础上,借用经济学及其以外的概念,尝试对中国城市提升竞争力的创新行为进行经典性提炼,计三十六条。
基础篇1、世界眼光指立足当地,放眼全球,把对世界潮流、国际水准、全球经验的认识,化作当地行动的准则。
上海以全球化为视角,充分考虑国际宏观背景、全球竞争环境和发展动向等因素,作出了气魄宏伟、富有远见和科学合理的战略选择。
积极利用国际智力,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制定并实施了富有创造力的发展城市的政策和具体措施。
以纽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为赶超和比肩目标,在城市规划、建设、经营,特别是浦东的开发方面,基本实现了瞄准国际水准,创造世界一流或第一的目标。
2、经谋全局指城市一方面充分利用国家为其提供的优势条件,另一方面把自身定位在国家的要求之下,服务全国、服务中央,使地方战略和国家战略激励兼容。
北京市近年竞争力快速提升。
作为国家的政治中心,拥有一些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同时肩负着为中央实施国家战略提供全面服务的特殊使命。
近年来,北京“因利制权”,一方面主动体现国家战略意志和战略安排,强化政治中心的功能,积极创造服务于中央和国家的硬设施和软环境;另一方面,利用政治中心的优势和软硬环境,大力发展与政治、科技、文化相关的高附加值产业,如现代服务、国际交往、超大型会展、高科技等。
北京不仅从服务中得到了直接的收益,而且还获得了中央及全国的支持和回报,北京申奥成功是最典型的案例。
3、聚焦优势即把城市的优势资源集中起来,围绕有限的目标,集中发展特定的企业群、产业群以及特定的区域,培育核心竞争能力,并注意适度多元化。
这是上海等城市提升竞争力的重要经验。
上海实施“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竞争战略,以建立国际大都市为目标,借全球、全国之资源,选择并集中发展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钢铁、造船等现代制造业,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开发、开放浦东,集中发展浦东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和“聚焦张江”高科技园,这使上海的金融服务业飞速发展,成为内地最具竞争力和最有发展前景的城市。
4、以柔克刚指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改善投资软环境,最大化地降低柔性可变的成本,从而使其总商务成本领先于竞争对手。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针对上海及国内部分竞争对手拥有资金、人才、科技、区位、基础设施等刚性优势的现实,重点改善软环境。
积极疏通融资管道;大力培训技术和管理人才;强化诚信的商业传统,提升政府信用;简化审批手续,公开办事程序;规范亲商服务,减免服务费用;培育商业网络,集聚社会资本;营造“亲商”文化,与外商形成价值认同。
苏州通过改善软环境,保持柔性成本领先,降低了外商投资的“本地化成本”,使上海和珠江三角洲等地的大量外资向这里转移。
5、因变制胜指抢先抓住并充分利用每一次国内外环境变化所创造的机遇,赶在市场条件变化和风险到来之前,领先一步进行调整,避开风险,使机遇的时效性获得最大的发挥。
香港40年来经历了几次大转型:当转口贸易遭到打击时,随即转型为轻工业制造中心;当制造业受到临近地区冲击时,把自己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当内地经济崛起后,又积极促进制造业大举北伐,经济全面向服务业转型,城市功能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正是香港以变应变,才“用三十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二百年的路程”。
6、标新立异即依据城市的基础和特点,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创造难以模仿和复制的垄断优势,实施标新立异的推销战略。
从20世纪90年代起,大连依据其区位优越、风光独秀的特点和基础设施好、城市化水平高的条件,实施“城市环境名牌”战略:以经营城市作为突破口,“不求最大,但求最佳”,营造最佳的城市投资环境和最适宜的居住环境,打造环境优美的国际名城。
建筑别致、城市广场星罗棋布、女骑警风采、绿化、服装节、足球等标识鲜明,使城市新形象璀璨夺目。
环境品牌吸引海内外商家来投资,吸引国内外游客来观光购物,也使大连从传统工业基地的重负下快速走出来。
7、合力促进指把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作为区域政策的中心,既改善城市的硬件,又改善城市的软件,并使之相协调,合力促进。
20世纪80年代,上海竞争力一度下降,排在深圳等城市之后。
上海市政府有意识地瞄准竞争对手,加紧培育其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建立人才高地,建设资本市场,创新制度和科学技术,建设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开发浦东,转变政府职能,全方位参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
经过十年努力,成为全球注目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
2001年,上海市把提升综合竞争力作为“十五”计划的主旋律。
8、围魏救赵指树立逆向思维,采取逆向行动,开辟相关的事业,解决现有困难。
宁波一度国有企业所占比例较高,产生了一些问题。
后来,宁波瞄准方向,民营企业发展加快,为政府提供大量税收,使之有能力通过支付改制的“买断工龄”资金;也为下岗职工提供了充裕的就业岗位;还为国企的产权重组和转让提供了地方市场,使国有和集体企业转制很快获得成功。
并通过大力发展专业市场和促进产业集群,加速城市化,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化。
几个新区的快速发展,也消化了老城区积累的不少问题。
9、另起炉灶指重点在新的区域,用新的体制,选择新的产业,开发建设新城区,进而带动老城区转变,最终使全市脱胎换骨。
20世纪90年代,苏州先后在旧城两翼用新的制度、文化、管理、服务和基础设施,建立了新加坡工业园和苏州工业园,把开发新区作为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
两大园区很快成为招商引资的名牌和新苏州的象征。
目前,两大工业园的GDP已占全市GDP的60%,财政收入已占全市50%以上,成为苏州经济的主体。
园区带动了全市的体制与国际接轨,苏州成为中国经济外向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10、平民创业即树立重商观念,鼓励尽量多的人经商,在此过程中不断训练经商的精神和技能,平常的经商者可磨炼成创业家和经济发展的领路人。
温州是“老板”最多的城市,企业家是温州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力量。
温州有着良好的商业传统,改革开放后,温州人“千军万马”办企业、闯市场,“睡睡地板,当当老板”,强化了重商、吃苦耐劳、开拓创新的企业家精神。
从担货郎到坐地商,从个体户到小老板,从小老板到现代企业家。
温州一大批优秀创业家大都出身于农民。
强化重商的价值取向,鼓励尽量多的人从商,是培养创业带头人的重要路径。
11、魅力市长指选派德才卓著的政治家担当城市政府的领导者,吸收德才兼备的社会精英进入管理层,实现精英治市。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代政治精英和高级专家相继进入上海政府管理层。
他们以非凡的智慧、胸怀、魄力、悟性,为上海勾画了宏伟的发展蓝图和清晰的发展路径,准确掌握限度,最大化地推进改革、开放和创新。
领导人的美誉度成为上海吸引国内外注意力、集聚海内外资源的重要力量;市长的人格魅力产生出市民信赖感和社会凝聚力。
12、草船借箭指把本地优势作为盈利“题材”包装宣传,吸引外部注意力,进而吸引外部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然后借用外部资金、技术等发展本地经济。
成都是我国西南重要的经济中心,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机遇,通过举办西部发展论坛和各种层次的会议、展览等,大力展开城市宣传和推销,树立了地利人和、商机无限的美好形象。
一时间,成都万商云集,海内外共同聚焦,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和投资的热土,使经济增长率、综合市场占有率等指标逐步跨入中国城市的前列。
13、楚才晋用即指在本地没有更多的人才、科技、教育资源的情况下,通过建立虚拟化的组织等,克服空间和制度上的阻碍,把外地资源灵活地组织起来,为本地所利用。
深圳在崛起过程中最缺乏的是人才资源。
为此除直接引进外部资源外,政府和企业与国内外数百所科研院所合作,在深圳建立虚拟大学园、虚拟科技园等,使之能灵活地为深圳培养人才和科技创新服务;并把研究机构向外延伸,在外地、甚至在美国硅谷设立研发机构,促进了深圳高新产业的崛起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14、资讯制胜指在政府推动和引导下,通过促进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推进城市信息化。
高技术企业不多的南海市大力推进信息化,首先提供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其次,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同时激励企业,为其应用创造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又进一步带动供给,如此形成供需良性互动,促进信息化整体发展。
南海信息技术运用已经出现了宽领域、多功能、高起点、实用性、普及化的重要特点。
南海的城市知名度和竞争力不断得以提高。
15、浓妆淡抹指在城市发展和环境美化关系上,要根据不同阶段的能力和发展任务,确定环境美化的性质和数量,使其始终与发展相协调。
作为新兴城市,深圳建市之初就把美化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但深圳没有强调环境至上,而是以发展实业为重点,对环境只是充分利用其天然优势稍加雕琢,实现了资源聚集和经济增长的相互推进;随着经济实力和财政能力增强,逐步加大环境美化和环保的力度,同时逐步提高准入产业的环境标准,将低污染的高新产业确定为城市的主导产业加以大力发展。
美与发展协调化,使深圳在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上实现了双赢。
16、凿壁偷光指主动打通与先进城市的软硬壁垒,实现全面接轨和一体化,充分借用芳邻的优势之光,促进自身发展和竞争力提升。
昆山紧邻上海,20世纪90年代提出呼应浦东、错位发展、主动接轨,作“上海后花园”的发展思路,主动与上海融为一体。
在配套设施建设上,建立连接上海市中心区和港口机场的基础设施;在软环境建设方面,政府随时了解上海及浦东发展形势,学习并执行上海及浦东的政策、管理、服务等标准,做到与上海一个样;积极到上海招商,千方百计把彷徨在上海的企业引向昆山;还积极利用上海的金融、会计、律师等创业服务体系。
由于能借上海的“阳光”,同时又有一些上海不具有的优势,成为国际资本的高密度投入区。
17、借城生财指把城市的有形或无形资产当作资本经营,通过城市资产的资本化经营实现城市增值和创造财富。
浦东开发伊始,就将城市作为最大的产品来进行国际一流的规划、建设和经营,运用资本运作将规划中的城市土地和地域空间、公用设施、产业资本、无形资产和注意力等资源的价值显性化,通过商品和资本市场加以优化配置和利用,以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融通了巨额资金。
实现了城市价值增值及各种有形、无形资产的增值,使浦东的竞争力快速提升。
软件篇18、外向创富指通过鼓励本地居民走出去谋求致富,突破本地的贫困限制,改变本地的旧观念,形成重商重利、吃苦耐劳、开拓进取的价值理念。
温州等城市的竞争力主要来自于其重商重利、吃苦耐劳、开拓进取的文化优势;而这种文化优势又源自于外向创业。
“千军万马”四处闯荡,跋涉“千山万水”,历经“千难万险”,历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四海漂泊是移民温州现实对历史的一脉相承。
“走出去”是温州人形成“重商重利、吃苦耐劳、开拓进取”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