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低速翼型

合集下载

飞行器空气动力学教学大纲

飞行器空气动力学教学大纲
主要包括:
第一章低速翼型的气动特性(8学时)“*”
含翼型的几何参数、低速翼型流动特点及起动涡、库塔-儒可夫斯基后缘条件和环量确定、薄翼型理论、任意翼型位流解法、低速翼型的一般气动特性等部分,作业,课堂讨论。
第二章机翼低速气动特性(8学时+3学时实验)“*”
含机翼的几何参数、涡定理及下洗、升力线理论、升力面理论及涡格法、低速机翼一般气动特性等内容,3学时综合实验,作业,课堂讨论。
考核重点为:
第一章低速翼型的气动特性
翼型的几何参数、低速翼型流动特点、库塔-儒可夫斯基后缘条件、薄翼型理论、任意翼型位流解法。
第二章机翼低速气动特性
机翼的几何参数、升力线理论、低速机翼一般气动特性。
第三章亚音速翼型和机翼的气动特性
速度位方程、小扰动线化理论、亚音速流中薄翼型的气动特性、亚音速薄机翼的气动特性、临界马赫数及阻力发散马赫数。基本概念及典型流动特征分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飞行器飞行的整个速度范围的空气动力特性方法有全面和系统的理解,并掌握空气动力学特性求解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具备飞行器气动力设计所需知识,并为学习后续课程、开展科学研究打好基础。
前修课程、能力和知识结构要求:
明确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能力和知识结构。
学生需先修高等数学,数理方程,复变函数等课程,掌握基本的数学推导能力、方程组求解能力,具备基本的矢量代数、高等数学、数理方程及复变函数等的知识结构。
飞行器空气动力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1200110
开课学院
航空宇航
开课系
0121
课程名称
中文
飞行器空气动力学
课程类别
必修课
英文
Aerodynamics of Aircraft

低速翼型的气动特性和方程讲解

低速翼型的气动特性和方程讲解
低速翼型的气动特性和 方程讲解
5.1 翼型的几何参数及表示方法
5.1.1 翼型的几何参数 5.1.2 NACA翼型 5.1.3 NACA五位数 5.1.4 层流翼型 5.1.5 超临界机翼
5.1.1 翼型的几何参数
翼的横剖面形状,又称为翼剖面。在空气动力学中,翼型通 常理解为二维机翼,即剖面形状不变的无限翼展机翼。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 ( 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for Aeronautics,NACA,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 ) 对低速翼型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
将当时的几种优秀翼型的厚度折算成相同厚度时,厚度分布 规律几乎完全一样。在当时认为是最佳的翼型厚度分布作为 NACA翼型族的厚度分布。厚度分布函数为:
莱特兄弟所使用的翼 型与利林塔尔的非常 相似,薄而且弯度很 大。这可能是因为早 期的翼型试验都在极 低的雷诺数下进行, 薄翼型的表现要比厚 翼型好。
随后的十多年里,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研制出了大量翼型, 如RAF-6, Gottingen 387,Clark Y。这些翼型成为NACA 翼型家族的鼻祖。
例: NACA 2 3 0 1 2
20 3
C
L设
2
C L设
2
3 20
0.3
2 x f 30 % x f 15 %
中弧线 0:简单型 1:有拐点
t 12%
CL设:来流与前缘中弧线平行时的理论升力系数
1939年,发展了NACA1系列层流翼型族。其后又相继发展 了NACA2系列,3系列直到6系列,7系列的层流翼型族。
(12p)2pxx2

dxja

dxja

第五章
低速翼型的气动特性 翼面压力分布
§5.2 低速翼型的流动特点及起动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小迎角无分离 小迎角无分离
(b)厚翼型后缘分离 厚翼型后缘分离
(c )薄翼型前缘分离 薄翼型前缘分离
小迎角无分离时, 小迎角无分离时,粘性作用对翼面压力分布没有本质改变
空气动力学
第五章 低速翼型的气动特性
退出
第五章
低速翼型的气动特性
§5.1 翼型的几何参数
几何弦长、前缘半径、后缘角; 几何弦长、前缘半径、后缘角; 翼面坐标、弯度分布、 翼面坐标、弯度分布、厚度分布
第五章
低速翼型的气动特性
§5.2 低速翼型的流动特点及起动涡
翼型绕流图画
(c) 150迎角绕流
(d) 200迎角绕流

《低速空气动力学》课件

《低速空气动力学》课件

飞行器的运动状态和运动 方程,飞行器的气动力学 模型,飞行器的动力学特 性分析。
4 第四章:低速气动力 5 第五章:低速飞行器 6 第六章:应用实例与
学特性
的气动设计
研究展望
低速气动力学流动的特性, 粘性效应和不可压缩性的 影响,气动力学的基本定 律和特性。
低速飞行器气动外型设计, 气动力学计算方法,气动 力学试验和验证方法。
《低速空气动力学》PPT 课件
一个引人入胜且易于理解的PPT课件,介绍了低速空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 理。
低速空气动力学课绍, 学习目标和目的。
2 第二章:气动力学基 3 第三章:飞行器的运
础知识
动学和动力学
气体的物理特性,流动的 基本规律,流体力学的基 本方程,低速近似和网格 生成等基础知识。
低速飞行器的应用案例, 未来低速飞行器的研究展 望。
7 结束语
总结本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精品】空气动力学111

【精品】空气动力学111

第一章流体介质习题:1-1.气瓶容积为315.0m ,在K 303时,瓶中氧气的压强是26/105m N ⨯,求气瓶中氧气的重量。

解:由完全气体状态方程RT p ρ=……………………①和质量体积关系Vm=ρ……………………………② 得:N KK s m s m m m N RT pVg mg G 50.84303)/(053.287/8.915.0/105222326≈⨯⋅⨯⨯⨯=== 所以气瓶中氧气的重量为N 50.84。

1-2.两平行圆盘,直径都为D ,两者相距h ,下盘固定,上盘以匀角速度ω旋转。

盘间有一种粘性系数为μ的液体。

假设与直径D 相比两盘的距离h 为小量,两盘之间液体的速度分布呈线性关系。

试推导粘性系数μ与转矩T 及角速度ω之间的关系式。

解:如右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y o -,上盘的轴向速度设为:()r n r ωυ=,,因为两盘之间液体速度呈线性分布,所以两盘之间液体的周向速度为:()r hy n r ωυ=,……………………………①摩擦应力为:dyd υμτ=………………………② 取上盘dr 微段圆环为研究对象,其转矩为:r ds dT ⋅⋅=τ……………………………③∵θrdrd ds =……………………………④∴①、②、④代入③得:θμωτdrd hr dr ds dT 3=⋅⋅=两边积分得:hD drd hr T D 3242023πμωθμωπ==⎰⎰,即为粘性系数μ与转矩T 及角速度ω之间的关系。

1-3.用容积为31000m 的金属罐作水压试验。

先在容器内注满一个大气压的水,然后加压注水,使容积内压强增加到25/107m N ⨯,问需再注入多少水?解:有水的体积弹性模数公式可知水压试验后容器内的液体密度增量为:ρρE =∆,则多注入水的体积为:3293225285.0/101.21000)/101325/107(m mN m m N m N E V p V E p VmV ≈⨯⨯-⨯=⋅∆=⋅⋅∆=⋅∆=∆=∆ρρρρρ。

低速机翼

低速机翼

当上反角为负时,就变成了下反角(Cathedral angle)。低速
机翼采用一定的上反角可改善横向稳定性。
EXIT
2.1 机翼的几何参数
后掠角:后掠角是指机翼与机身轴线的垂线之间的夹角。
后掠角又包括前缘后掠角(机翼前缘与机身轴线的垂线之
间的夹角,一般用χ0表示)、后缘后掠角(机翼后缘与机 身轴线的垂线之间的夹角,一般用χ1表示)及1/4弦线后掠 角(机翼1 /4弦线与机身轴线的垂线之间的夹角,一般用
但是,利用此马蹄涡系气动模型来计算机翼的升力模型 仍较繁。对大展弦比直机翼,由于弦长比展长小得多,因此 可以近似将机翼上的附着涡系合并成一条展向变强度的附着 涡线,各剖面的升力就作用在该线上,称为升力线假设。此 时气动模型简化为
直匀流+附着涡线+自由涡面 因为低速翼型的升力增量在焦点处,约在1/4弦点,因此附着涡 线可放在展向各剖面的1/4弦点的连线上,此线即为升力线。
对大展弦比机翼,自由涡面的卷起和弯曲主要发生在远 离机翼的地方。为了简化,假设自由涡面既不卷起也不耗散, 顺着来流方向延伸到无穷远处。因此,直匀流绕大展弦比直 机翼流动的气动模型可采用
直匀流+附着涡面+自由涡面 它也就是下面要介绍的升力面理论所用的气动模型,如 果能从理论上求出涡面的强度分布,就可求出机翼所受的力 和力矩。 附着涡面和自由涡面可用无数条Π形马蹄涡来模拟。
EXIT
2.3 大展弦比直机翼的气动特性
附着涡线在展向位置ξ处的强度为Γ(ζ),在ζ +dζ处涡强
为 ( ) d,d根 据旋涡定理, dζ 微段拖出的自由涡强
d

d。d此 自由涡线在附着涡线上任一点z处的下洗速度

d

第五章+机翼低速气动特性(2)

第五章+机翼低速气动特性(2)

L = ρV
l 2 ∞ l − 2

Γ(z)dz
Γ (z) 2z = 1− Γ0 l
2V∞ S ∴Γ0 = CL πl
2
l Γ0πl 2 2 CL = l ∫−2 Γ(z)dz = 2V∞S V∞ S
椭圆形环量分布无扭转平直机翼的气动特性

vi (z) Γ0 CL ∆αi = = = V∞ 2lV∞ πλ
C'L (z) = Cα∞ (z)[αe (z) −α0∞ (z)] = Cα∞ (z)[α(z) − ∆αi (z) −α0∞ (z)] L L = Cα∞ (z)[αa (z) − ∆αi (z)] L
上式中的 Cα∞ (z)、α0∞ (z)为二维翼剖面的升力线斜率和零 L 升迎角。 升迎角。
确定环量Γ(z) 的微分-积分方程
C = C L∞ (α a − ∆α i ) = 常值
' L
dX
沿展向也是不 Cα∞ L
α
C
' Di
= C ∆α i = 常值
' L
dY dR
αe
vi
Ve
V∞ V∞
∆αi
α
∆αi
椭圆形环量分布无扭转平直机翼的气动特性
对整个机翼则有
l 1 2 2 C ρV∞ c( z )dz ∫ 2 ∫− 2l c( z )dz ' L ' CL = = = CL = CL 1 1 S ρV∞2 S ρV∞2 S 2 2 l l ' 1 2 2 2 ρV∞ c( z )dz l CDi ∫− 2 2 ∫− 2l c( z)dz ' Di ' CDi = = = CDi = CDi 1 1 S ρV∞2 S ρV∞2 S 2 2 ' L l 2 l − 2

89第五章机翼低速气动特性(2)PPT课件

89第五章机翼低速气动特性(2)PPT课件
第5章 机翼低速气动特性(2)
1
整体 概述
一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 叙述内容
三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2
4.3 升力线理论
3
升力线理论
基于升力线模型建立起来的机翼理论称为 升力线理论。
4
剖面假设
有限翼展机翼上的翼剖面与二维翼型特性不同, 其差别反映出绕机翼的三维效应。
28
确定环量Γ(z) 的微分-积分方程
由上面可知,求解大展弦比直机翼的升力和阻力 问题,归结为确定环量沿展向的分布Γ(z) 。下面 推导确定Γ(z) 的方程式。
29
确定环量Γ(z) 的微分-积分方程
由翼型理论可知,作用在微段机翼dz上的升力dL为
dLC'L(z)12V2c(z)dz
dL V(z)dz
z
l/ 2
e
vi
Ve
V
V
Δα i
Δα i
z
dv i
d d d x
d
22
升力,诱导阻力
dR的方向垂直于有效速度Ve,它在垂直和平行 V∞方向上的分量分别为升力dL和阻力dDi
d Ldc Ro si(z)d RV (z)dz diD dsRi n i(z)dL i(z)
dX
e
vi
Ve
V
V
dY dR
Δα i
Δα i
23
升力,诱导阻力
沿整个翼展积分,得到整个机翼的升力和阻力为
l
L V
2 l
Γ (z)dz
2
l
Di
V
2 l
Γ (z) i(z)dz
2
dX

第05章 飞机构造概要 航空概论

第05章 飞机构造概要 航空概论

桁梁式机身
隔框
桁梁
桁条
桁条式机身
桁条式机身的受力构件包括桁 条、隔框(普通框、加强框)、蒙 皮和接头。其特点是蒙皮较厚,桁 条较多也较强。
桁条式机身
隔框
桁条
大型民用客机的机身结构
大型民用客机的机身结构大多是 以桁条式为基础,增加承载能力很强 的地板结构。 地板结构一般包括隔框、地板横 梁、纵梁(龙骨梁)以及地板块。 机身空间因此被地板分为上、下 两部分。
扰流片(1)
扰流片 目前大型飞机的扰流片大多是安 装在机翼上表面襟翼之前的可偏转小 片。
扰流片(2) 扰流片的工作 扰流片闭合时,紧贴于机翼上表 面;当打开使用时,扰流片向上张开 而与上翼面形成一定夹角。 由于扰流 片的阻挡,一 方面使机翼的 升力减小,同 时使阻力增加。
扰流片(3) 扰流片的种类 扰流片根据其用途分为:
回目录页
5.5.1(1)
5.5.1 起落架的功用及其组成
起落架
起落架是供飞机在起降滑跑、 地面滑行、停放和移动时支持飞 机重量、承受相应载荷、吸收和 消耗着陆时的撞击能量的装臵。
回目录页
5.5.1(2)
起落架的主要功能
承受、吸收并消耗飞机在着陆以 及在地面运动时的撞击和颠簸能 量; 完成在起飞和着陆滑跑、地面滑 行和移动时飞机在地面上的运动 任务; 滑跑和滑行以及地面停放时的制 动; 空中飞行时的收放。
构架式机翼
梁式机翼
梁式机翼的特点是布臵有强有力 的翼梁、较少且较弱的桁条并采用较 薄的硬质蒙皮,常用金属铆接结构, 为现今飞机所广泛采用。 根据翼梁的数量不同,可以进一 步将梁式机翼分为单梁式机翼、双梁 式机翼和多梁式机翼。
梁式机翼
单块式机翼

第四章+低速翼型的气动特性(2)

第四章+低速翼型的气动特性(2)

环量形成过程
(2)当翼型在刚开始启动时,因粘性边界层尚未在 翼面上形成,绕翼型的速度环量为零,后驻点不在后 缘处,而在上翼面某点,气流将绕过后缘流向上翼面。
环量形成过程
(3)随时间的发展,翼面上边界层形成,下翼面气流 绕过后缘时将形成很大的速度,压力很低,从后缘点到 后驻点存在大的逆压梯度,造成边界层分离,从而产生 一个逆时针的环量,称为启动涡。
绕翼型的数值计算法---面元法
面元法
面源法
面涡法
第4章 低速翼型的气动特性(2)
翼型的压强分布
压强系数:将所测量出的翼面各点压强与远前方来流 的压强之差(称为剩余压强),与远前方来的相对气流 动压之比。
翼型的压强分布
两种表示法:向量表示法或坐标表示法 向量表示法: 剩余压强为负值,称为吸力,箭头方 向朝外;剩余压强为正值,称为正压 力,箭头方向指向翼表面。将各向量 外端用光滑曲线连接起来。
迎角大过临界角之后,短泡突然破裂, 变成长泡,气流不能再附,上翼面突 然完全分离,升力达最大值后陡然下 降。
前缘短泡分离: (b)
力矩
飞机受力示意图 气动中心也称焦点 零升力矩:相对焦点的力矩。不受攻角影响, 即使升力为0,该力矩大小不变
力矩
飞机受力示意图
对于低速翼型,焦点一般在1/4弦长附近
力矩
库塔条件
(2)若翼型后缘角为0,后缘点的速度为有限值。 即V1=V2=V,V为有限值。
库塔条件
(3)无论翼型后缘角是否为0,后缘点处都满足: V1=V2 P1=P2
库塔条件
理想流体,后驻点A在上翼面,尾缘处速度无穷大, 速度梯度为无穷大
库塔条件
理想流体
实际流体
实际流体,因粘性作用,速度梯度不为无穷大。在 攻角不是特别大时,上下两股流体在后缘相会。

低速可变参数翼型气动特性分析

低速可变参数翼型气动特性分析

低速可变参数翼型气动特性分析摘要:为了研究低速翼型参数对气动特性的影响,以NACA3412翼型为参考翼型,改变NACA3412翼型的最大相对弯度、最大弯度位置和相对厚度,模拟改变后的翼型在攻角α范围为-4°~14º的升力系数、阻力系数、升阻比和俯仰力矩系数,分析翼型气动特性变化规律。

通过模拟结果得出升阻比最大的翼型,研究结果为低速翼型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低速翼型;变参数;气动特性;翼型优化1.序言机翼的形状是由相对弯度、相对厚度、最大弯度位置等几何参数决定的,每个参数的变化都影响着飞行器的气动性能和飞行性能。

考虑到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未知且不可抗的因素导致气动性能突降,所以要结合翼型在多个飞行状态和气流条件下的气动性能,对翼型进行多点优化设计,使得优化后的翼型在低速情况下的气动性能有显著的提升。

参数变化对飞行器气动特性的影响已成为焦点。

国内外对弯度对翼型气动特性的研究有很多,李仁年等[1]利用CFD软件对S827、S902、S903翼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翼型弯度对翼型的气动特性影响。

岑美等[2]基于FLUENT分析了弯度对翼型性能的影响。

孙振业等[3]选取NACA系列翼型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的翼型分析软件XFOIL计算了翼型的升阻力系数。

杨瑞[4]等采用计算机流体动力学的方法模拟并对比了薄、钝尾缘翼型增大了最大升力系数和升力线斜率,降低了前缘粗糙度对升力特性的影响。

这些研究都对翼型的研究也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为了研究几何参数对低速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本文选取了NACA四参数翼型为研究对象,NACA四参数翼型的可变参数为最大相对弯度、最大弯度位置和相对厚度。

以NACA3412翼型为参考翼型,先分析了该翼型的气动特性,然后分别改变其三项参数,得到NACA3414、NACA3410、NACA3312、NACA3512、NACA2412、NACA4412六个翼型。

低速空气动力学基础

低速空气动力学基础

低速空气动力学基础空气动力学是研究空气和其他气体的运动规律以及运动物体与空气相互作用的科学,它是航空航天最重要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一。

第一章 空气动力学与航空航天飞行器发展1.1 空气动力学推动20世纪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1903年莱特兄弟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架带动力飞机,实现了人类向往已久的飞行梦想。

为了研制这架飞机,他们进行过多次滑翔试验,还为此建造了一座试验段为0.012m 的小型风洞。

正是这些努力,加上综合运用早期的空气动力学知识,最终获得了成功。

20世纪初,建立在理想流体基础上的环量和升力理论以及普朗特提出的边界层理论奠定了低速飞机设计基础,使重于空气的飞行器成为现实。

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可压缩气体动力学理论的迅速发展,以及对超声速流中激波性质的理论研究,特别是跨音速面积积律的发现和后掠翼新概念的提出,帮助人们突破“音障”,实现了跨音速和超音速飞行。

50年代中期,美、苏等国研制成功性能优越的第一代喷气战斗机,如美国的F-86、F-100,苏联的米格-15、米格-19等。

50年代以后,进入超音速空气动力学发展的新时期,第二代性能更为先进的战斗机陆续投入使用,如美国的的F-4、F-104,苏联的米格-21、米格-23,法国的幻影-3等。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地球人造卫星和1961年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号”升空,被认为是空间时代的开始。

美、苏两国在战略导弹和航天器发展方面的激烈角逐,促使超音速和高超音速空气动力学得到迅速发展。

两个超级大国都投入巨大力量,致力于发展地面模拟设备,开邻近高超出音中国雏鹰科研课题组专用速空气动力学和空气热力学的研究。

航天方面的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克服由于高超音速飞行和再入大气层,严重气动加热所引起的“热障”问题上在钱学森先生倡导下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即物理力学,为航天器重返大气层奠定了科学基础。

航空方面的研究重点则放在了发展高性能作战飞机、超音速客机、垂直短距起落飞机和变后掠翼飞机。

低速翼型的气动特性

低速翼型的气动特性
翼面压力分布 ((小((2(((22小几(((222(2(翼(翼((2(((小(((((几小(2翼222(小(翼几 2(翼小 翼几(2小((小2(((翼((几22((22小2翼 几(dcdaddacaacdaaaacaaaaaddcaacdccadcaadddaddadccdccdcac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迎迎何面面迎何迎面迎面何面迎面何迎迎面何迎面何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 小小小小小速 速 速 速 速 速 速 速 速 速 速 速 速 速 速 速 速 速 速 速11111111111111122222222222222222角 角 弦 坐 坐 角 弦 角 坐 角 坐 弦坐 角坐 弦 角 角 坐 弦 角 坐弦迎迎迎迎迎迎迎迎迎迎迎迎迎迎迎迎 迎迎迎迎迎55555555555555500000000000000000翼翼翼翼翼翼翼翼翼翼翼翼翼翼翼翼翼翼翼翼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无无长标标无长无标无标长 标无 标长无无标长无标 长角角角角角角角角角角角角角角角角 角角角角角迎迎迎迎 迎迎迎迎迎迎迎迎迎迎迎迎迎 迎迎迎迎 迎迎迎迎迎迎迎型型型型型型型型型型型型型型型型型型型型分分、、、分、分、分、、 、分 、分分、、分、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无 无 无 无 无角 角 角 角角 角 角 角 角 角 角 角 角 角 角角 角角 角 角 角角 角 角 角 角 角 角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离离前弯弯离前离弯离弯前 弯离 弯前离离弯前离弯 前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 分分分分分绕绕绕绕 绕绕绕绕绕绕绕绕绕绕绕绕绕 绕绕绕绕 绕绕绕绕绕绕绕流流流流流流流流流流流流流流流流流流流流时时缘度度时缘时度时度缘 度时 度缘时时度缘时度 缘离离离离离离离离离离离离离离离离 离离离离离流流流流 流流流流流流流流流流流流流 流流流流 流流流流流流流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半分分,半,分,分半 分, 分半,,分半,分 半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粘粘径布布粘径粘布粘布径 布粘 布径粘粘布径粘布 径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性性、、、性、性、性、、 、性 、性性、、性、 、及及及及及及及及及及及及及及及及及及及及作作后厚厚作后作厚作厚后厚作厚后作作厚后作厚后(((((((((((((((((((((bbbbbbbbbbbbbbbbbbbbb起起起起起起起起起起起起起起起起起起起起)))))))))))))))))))))用用缘度度用缘用度用度缘 度用 度缘用用度缘用度 缘厚厚厚厚厚厚厚厚厚厚厚厚厚厚厚厚 厚厚厚厚厚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对对角分分对角对分对分角 分对 分角对对分角对分 角翼翼翼翼翼翼翼翼翼翼翼翼翼翼翼翼 翼翼翼翼翼涡涡涡涡涡涡涡涡涡涡涡涡涡涡涡涡涡涡涡涡翼翼;布布翼;翼布翼布; 布翼 布;翼翼布;翼布 ;型型型型型型型型型型型型型型型型 型型型型型面面面面面面 面面面后后后后后后后后后后后后后后后后 后后后后后压压压压压压 压压压缘缘缘缘缘缘缘缘缘缘缘缘缘缘缘缘 缘缘缘缘缘力力力力力力 力力力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 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 分分分离离离离离离离离离离离离离离离离 离离离离离布布布布布布 布布布没没没没没没 没没没有有有有有有 有有有(((((((((((((((((((((ccccccccccccccccccccc本本本本本本 本本本)))))))))))))))))))))薄薄薄薄薄薄薄薄薄薄薄薄薄薄薄薄 薄薄薄薄薄质质质质质质 质质质翼翼翼翼翼翼翼翼翼翼翼翼翼翼翼翼 翼翼翼翼翼改改改改改改 改改改型型型型型型型型型型型型型型型型 型型型型型变变变变变变 变变变前前前前前前前前前前前前前前前前 前前前前前缘缘缘缘缘缘缘缘缘缘缘缘缘缘缘缘 缘缘缘缘缘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 分分分分分离离离离离离离离离离离离离离离离 离离离离离

第五章 低速翼型讲解

第五章 低速翼型讲解

1.1 翼型的几何参数及其发展
4、厚度
பைடு நூலகம்
厚度分布函数为:
yc (x)
yc b

1 2 ( yu
yl )
相对厚度
c

c b

2 ycmax b

2 ycmax
最大厚度位置
xc

xc b
EXIT
1.1 翼型的几何参数及其发展
r 5、前缘半径 L ,后缘角
翼型的前缘是圆的,要很精确地画出前缘附近的翼型 曲线,通常得给出前缘半径。这个与前缘相切的圆,其圆
0 x xf xf x 1
例: NACA ②

①②
f 2% xf 40%
c 12%
EXIT
1.1 翼型的几何参数及其发展
1935年,NACA又确定了五位数翼型族。 五位数翼族的厚度分布与四位数翼型相同。不同的是中 弧线。它的中弧线前段是三次代数式,后段是一次代数式。
EXIT
1.1 翼型的几何参数及其发展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
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for Aeronautics,缩写为
NACA,后来为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对低速翼型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他们
心在 x 0.05处中弧线的切线上。
翼型上下表面在后缘处切线间的夹角称为后缘角。
EXIT
1.1 翼型的几何参数及其发展
三、翼型的发展 通常飞机设计要求,机翼和尾翼的尽可能升力大、阻力
小。
对于不同的飞行速度,机翼的翼型形状是不同的。如 对于低亚声速飞机,为了提高升力系数,翼型形状为圆头 尖尾形;而对于高亚声速飞机,为了提高阻力发散Ma数, 采用超临界翼型,其特点是前缘丰满、上翼面平坦、后缘 向下凹;对于超声速飞机,为了减小激波阻力,采用尖头 、尖尾形翼型。

低速高升阻比的机翼形状

低速高升阻比的机翼形状

低速高升阻比的机翼形状机翼是飞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状对飞机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低速飞行中,为了获得更高的升力和较小的阻力,设计一种低速高升阻比的机翼形状是非常关键的。

低速飞行中,飞机需要产生足够的升力来支撑重量。

而升力的产生主要依靠机翼的气动特性,其中机翼的形状对升力的大小和分布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为了实现低速高升阻比的要求,设计者通常会采取以下几种机翼形状。

首先是翼型的选择。

常见的翼型有对称翼型和非对称翼型两种。

对称翼型在上下表面的曲率相同,适用于需要对称升力分布的情况,而非对称翼型则可以在一侧产生较大的升力,适用于需要偏斜升力分布的情况。

在低速飞行中,为了获得更高的升力,通常会选用非对称翼型。

其次是机翼的后缘形状。

机翼的后缘形状对流动的分离和阻力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常见的后缘形状有直线形、弯曲形和切角形等。

直线形的后缘形状可以减小阻力,但容易产生流动的分离,影响升力的产生;弯曲形的后缘形状可以减小流动的分离,提高升力的产生,但会增加阻力;切角形的后缘形状综合了两者的优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兼顾升力和阻力的要求。

机翼的前缘形状也对低速飞行的性能有着一定的影响。

常见的前缘形状有圆弧形、平直形和缓拱形等。

圆弧形的前缘形状可以减小阻力,但容易产生流动的分离;平直形的前缘形状可以减小流动的分离,提高升力的产生,但会增加阻力;缓拱形的前缘形状综合了两者的优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兼顾升力和阻力的要求。

除了上述的机翼形状设计,还有其他一些辅助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低速飞行的性能。

例如,在机翼上安装襟翼和副翼,可以增加升力的产生和操纵性能的改善;在机翼上设置Kutta缘,可以减小阻力和流动的分离;在机翼下表面设置气动装置,可以改善流动的分离和减小阻力。

设计一种低速高升阻比的机翼形状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选择合适的翼型、前缘形状和后缘形状,以及采取一些辅助措施,可以在低速飞行中获得更高的升力和较小的阻力。

这对于一些需要在低速条件下操作的飞机,如直升机和小型飞机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XIT
1.3 低速翼型的低速气动特性概述
lj、C y max 以及失速后的 C y 曲线受Re影响较大,当 lj 2 lj1 , C y max 2 C y max 1 Re 2 Re1 时, 。
EXIT
1.3 低速翼型的低速气动特性概述
EXIT
1.1
翼型的几何参数及其发展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
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for Aeronautics,缩写为
NACA,后来为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对低速翼型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他们
展了NACA2系列,3系列直到6系列,7系列的层流翼型族。 层流翼型是为了减小湍流摩擦阻力而设计的,尽量使上 翼面的顺压梯度区增大,减小逆压梯度区,减小湍流范围。
EXIT
1.1
翼型的几何参数及其发展
EXIT
1.1
翼型的几何参数及其发展
1967年美国NASA兰利研究中心的Whitcomb主要为了提高
通常飞机设计要求,机翼和尾翼的尽可能升力大、阻力
小。 对于不同的飞行速度,机翼的翼型形状是不同的。如
对于低亚声速飞机,为了提高升力系数,翼型形状为圆头
尖尾形;而对于高亚声速飞机,为了提高阻力发散Ma数, 采用超临界翼型,其特点是前缘丰满、上翼面平坦、后缘
向下凹;对于超声速飞机,为了减小激波阻力,采用尖头
CL f y (Re, Ma, ),CD f x (Re, Ma, ), mz f m (Re, Ma, )
对于低速翼型绕流,空气的压缩性可忽略不计,但必须 考虑空气的粘性。因此,气动系数实际上是来流迎角和Re数 的函数。至于函数的具体形式可通过实验或理论分析给出。 对于高速流动,压缩性的影响必须计入,因此Ma也是其 中的主要影响变量。
果平行于对称面在机翼展向任
意位置切一刀,切下来的机翼 剖面称作为翼剖面或翼型。 翼型是机翼和尾翼成形重 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影响到飞
机的气动性能和飞行品质。
EXIT
1.1
翼型的几何参数及其发展
翼型按速度分类有 低速翼型

亚声速翼型
超声速翼型
EXIT
1.1
翼型的几何参数及其发展
翼型按形状分类有

亚声速运输机阻力发散Ma数而提出来超临界翼型的概念。
EXIT
1.2
翼型的空气动力系数
1、翼型的迎角与空气动力 在翼型平面上,把来流V∞与翼弦线之间的夹角定义为翼
型的几何迎角,简称迎角。对弦线而言,来流上偏为正,下
偏为负。
翼型绕流视平面流动,翼型上的气动力视为无限翼展机 翼在展向取单位展长所受的气动力。
圆头尖尾形
尖头尖尾形
圆头钝尾形
EXIT
EXIT
1.1
翼型的几何参数及其发展
二、翼型的几何参数
厚度 中弧线 前缘 后缘

弯度 弦长b
NACA 4415
弦线
后缘角
EXIT
1.1
翼型的几何参数及其发展
1、弦长
前后缘点的连线称为翼型的几何弦。但对某些下表面大 部分为直线的翼型,也将此直线定义为几何弦。翼型前、后
EXIT
1.1
翼型的几何参数及其发展
中弧线y向坐标(弯度函数)为:
1 y f (x) ( yu yl ) b 2 f y f max 相对弯度 f b xf 最大弯度位置 xf b
EXIT
yf
1.1
翼型的几何参数及其发展
4、厚度
厚度分布函数为:
yc 1 yc ( x ) ( yu yl ) b 2 2 yc max c 相对厚度 c 2 yc max b b x 最大厚度位置 xc c b

发现当时的几种优秀翼型的折算成相同厚度时,厚度分布规
律几乎完全一样。于是他们把厚度分布就用这个经过实践证 明,在当时认为是最佳的翼型厚度分布作为NACA翼型族的厚
度分布。厚度分布函数为:
yc c (0.29690 x 0.12600 x 0.35160 x 2 0.28430 x 3 0.10150 x 4 ) 0.2
1932年,确定了NACA四位数翼型族。 例:


xf x 1
NACA

f 2%

x f 40%


c 12%
EXIT
1.1
翼型的几何参数及其发展
1935年,NACA又确定了五位数翼型族。 五位数翼族的厚度分布与四位数翼型相同。不同的是中
弧线。它的中弧线前段是三次代数式,后段是一次代数式。 例: NACA
EXIT
1.1
翼型的几何参数及其发展
美国的赖特特兄弟
所使用的翼型与利林
塔尔的非常相似,薄 而且弯度很大。这可
能是因为早期的翼型
试验都在极低的雷诺 数下进行,薄翼型的 表现要比厚翼型好。
EXIT
1.1
翼型的几何参数及其发展
随后的十多年里,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研制出了大量
翼型,有的很有名,如RAF-6, Gottingen 387,Clark Y。 这些翼型成为NACA翼型家族的鼻祖。
最大厚度为
xc 30% 。
EXIT
1.1
翼型的几何参数及其发展
f xf
2
中弧线取两段抛物线,在中弧线最高点二者相切。
yf
(2 x f x x 2 )
0 x xf
f 2 yf ( 1 2 x ) 2 x x x f f 2 (1 x f ) 式中,f 为相对弯度, x f 为最大弯度位置。
CL
L 1 2 V b 2 D
阻力系数
CD
俯仰力矩系数
1 2 ρV b 2 Mz mz 1 2 2 V b 2
EXIT
1.2
翼型的空气动力系数
由空气动力实验表明,对于给定的翼型,升力是下列变
量的函数:
L f (V , , b, , )
根据量纲分析,可得
动中心为0.25b,大多数翼型在0.23b-0.24b之间,层流翼型
在0.26b-0.27b之间。 M z ( p cos sin ) xds
( cos p sin )yds
EXIT
1.2
翼型的空气动力系数
2、空气动力系数 翼型无量纲空气动力系数定义为 升力系数
、尖尾形翼型。
EXIT
1.1
翼型的几何参数及其发展
对翼型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后期 ,那时的人们已经知道带有一定安装角的平 板能够产生升力,有人研究了鸟类的飞行之 后提出,弯曲的更接近于鸟翼的形状能够产 生更大的升力和效率。
鸟翼具有弯度和大展弦比的特征
平板翼型效率较低,失速迎角很小
将头部弄弯以后的平板翼型, 失速迎角有所增加 EXIT
EXIT
1.3 低速翼型的低速气动特性概述
(2)对于有弯度的翼型升力系数曲线是不通过原点的,通 常把升力系数为零的迎角定义为零升迎角0 ,而过后缘点 与几何弦线成0 的直线称为零升力线。一般弯度越大, 0 越大。
EXIT
1.3 低速翼型的低速气动特性概述
(3)当迎角大过一定的值之后,就开始弯曲,再大一些, 就达到了它的最大值,此值记为最大升力系数,这是翼型用 增大迎角的办法所能获得的最大升力系数,相对应的迎角称 为临界迎角 lj 。 。过此再增大迎角,升力系数反而开始下降 ,这一现象称为翼型的失速。这个临界迎角也称为失速迎角
1.1
翼型的几何参数及其发展
1884年,H.F.菲利普使用早期的风洞测试了一系列翼型,
后来他为这些翼型申请了专利。
早期的风洞
EXIT
1.1
翼型的几何参数及其发展
与此同时,德国人奥托·利林塔尔设计并测试了许多曲
线翼的滑翔机,他仔细测量了鸟翼的外形,认为试飞成功的 关键是机翼的曲率或者说是弯度,他还试验了不同的翼尖半 径和厚度分布。
0 x 1
EXIT
1.1
翼型的几何参数及其发展
通常翼型的坐标由离散的数据表格给出:
EXIT
1.1
翼型的几何参数及其发展
3、弯度
翼型上下表面y向高度中点的连线称为翼型中弧线。
如果中弧线是一条直线(与弦线合一),这个翼型是对 称翼型。 如果中弧线是曲线,就说此翼型有弯度。 弯度的大小用中弧线上最高点的y向坐标来表示。此值 通常也是相对弦长表示的。
d 这个斜率,薄翼的理论值等于2/弧度,即0.10965/度,实验
值略小。NACA 23012的是0.105/度,NACA 631-212的是0.106
/度。实验值所以略小的原因在于实际气流的粘性作用。有正 迎角时,上下翼面的边界层位移厚度不一样厚,其效果等于
Cy

dCy
改变了翼型的中弧线及后缘位置,从而改小了有效的迎角。
EXIT
1.3 低速翼型的低速气动特性概述
1、低速翼型绕流图画 低速圆头翼型在小迎角时,其绕流图画如下图示。
总体流动特点是 (1)整个绕翼型的流动是无分离的附着流动,在物面上
的边界层和翼型后缘的尾迹区很薄;
EXIT
1.3 低速翼型的低速气动特性概述
EXIT
1.3 低速翼型的低速气动特性概述
在上翼面近区的流体质点速度从前驻点的零值很快加速到最 大值,然后逐渐减速。根据Bernoulli方程,压力分布是在
EXIT
1.2
翼型的空气动力系数
当气流绕过翼型时,在翼型表面上每点都作用有压强p(
垂直于翼面)和摩擦切应力(与翼面相切),它们将产生一 个合力R,合力的作用点称为压力中心,合力在来流方向的分 量为阻力X,在垂直于来流方向的分量为升力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