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执法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全面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执法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全面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
近年来,济源市工商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工商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放、管、服”改革为主线,站位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民生,改进行政执法方式,创新行政执法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升行政执法水平,实现管理、执法、服务三位一体行政执法模式全覆盖,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长效机制
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是落实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是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政府的重要内容,是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执法水平的重要举措。济源市工商局高度重视,坚持把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结合工作实际,根据每年不同的主题,研究制定《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工作方案》,确保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常抓不懈。
通过召开推进会、研讨会,举行现场观摩等形式推动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工作,形成上下贯通、齐抓共创的良好氛围。在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各单位把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推
进行政执法从刚性化到刚柔并济转变,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从突击性执法向长效化执法转变,自觉地把服务引导贯穿到行政执法的全过程,服务好、引导好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竞争秩序和法治环境。
二、突出“四个环节”,提升服务效能
(一)持续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持续营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改善营商环境,释放改革红利,促进全市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一是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两证整合”、“三十五证合一”等登记制度改革。在巩固扩大“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成果基础上,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和“两证整合”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各类市场主体保持旺盛增长势头。在2016年10月“五证合一”的基础上,将发改、公安等17个部门的30个涉企证照事项进一步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实行“三十五证合一、一照一码”,使企业在办理营业执照后即能达到预定可生产经营状态,大幅度缩短企业从筹备开办到进入市场的时间。这一改革真正让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降低了办事成本,激发了市场活力。截至2018年5月,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总数达50764户。
二是深入推进“先照后证”改革。根据省政府印发的《河南省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目录》,对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
项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审批机关、监管部门逐条进行梳理,及时清理和缩减行政审批事项,规范“先照后证”审批流程,目前,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由200余项调整为32项。简化行政审批程序,认真履行“双告知”职责,推动实现工商登记和审批监管的有序衔接。
三是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全面启动。按照工商总局确定“全程电子化”改革时间节点,结合我市实际,2017年10月30日,颁发了全市首张全程电子化营业执照,标志着我市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正式全面运行,从而实现了注册登记“面对面”到“键对键”转变,有效地提高了行政审批效能。截止2018年6月20日,共办理全称电子化登记364家。
四是实施市场主体简易注销改革。认真落实市场主体简易注销改革任务,2017年3月1日起在全市实行未开业企业、无债权债务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同时,加大对僵尸企业清理力度,与税务部门联合,在全市清理长期停业未经营未纳税企业。截至2018年6月20日,共简易注销企业505户。
五是持续落实登记注册便利化各项政策,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坚持“宽进”原则,认真落实注册资本登记制,降低准入门槛和创业成本;简化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手续,释放更多的场地资源;开放企业名称库,为申请人申请各类市场主体名称提供查询、比对服务,积极争取优先在我市试
点推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
六是深化服务举措创新。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通过强化动产抵押、股权出质登记服务,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分别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签订支持“双创”服务发展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五年之内每年可为小微企业争取到5亿元以上的贷款,助推小微企业发展。
(二)加强行政调解,健全消费维权机制。2015年消费维权被列入“2015年济源市十大民生工程”,是工商部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性工作。围绕民生热点和消费者投诉焦点,加大消费维权力度,将行政调解工作作为重要职责,明晰行政调解流程,加强行政调解队伍建设。
一是以行政调解、民事调解为主,行政执法为辅,对消费纠纷第一时间受理和调解。对涉及违法行为轻微的,采取行政告诫促进调解;较严重的,调集执法力量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初查,一经核实立即立案查处,实现寓服务于执法,形成行政调解、执法和服务三位一体的消费维权机制。
二是大力推进12315维权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12315“五进”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12315热线在工商业务咨询、企业信息公示询问、举报、申诉等服务功能。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完善行政调解工作室,逐步建立统一的行政调解统计报告制度,积极探索网上受理、调解行政争议和民事纠纷。截止目前,共建立消费维权服务站52个,不断扩大消费维
权服务覆盖面。
落实辖区工商所专人负责调解工作,形成从局到所,从乡镇到村(社区)到超市,市场纵横交错的调解网络,形成“投诉不出店,维权不出门”模式,方便消费者投诉,降低维权成本。同时,把基层工商所和大型商场超市、市场、镇(办)、村的投诉站和调解室分别合二为一,一套人马两个牌子,上墙公示了联系电话、调解室的职责、投诉举报的受理范围、调解的流程等内容,广大消费者遇到消费纠纷时,除了拨打12315电话或到工商部门投诉外,还可以到调解室,实现就近维权。严格执行12315“五率”考核要求,每年定期发布消费维权报告和消费维权警示,受理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均达5000件以上,办结率达到100%,电话回访,群众满意率98%以上。
三是充分发挥消协的组织维权作用。明确工作机构,配备专兼职行政调解人员,坚持行政调解工作自愿、合法、公平公正、注重效果的原则,积极探索行政调解工作方式方法。通过“3.15”系列活动、12315公众开放日、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引导教育社会公众树立消费维权意识,科学健康消费。建立健全消费维权调解工作机制,提高消费投诉、举报调解率。组建“消费维权志愿者”和“消费维权律师团”,借助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开展消费教育引导、消费维权社会化、消费维权进社区等工作,举办消费大讲堂近20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