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简介
1.河西走廊概述 2.河西走廊地图 3.河西走廊地位 4.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 5.河西走廊气候和水温特征 6.河西走廊的土壤及其特征 7.河西走廊的地形 8.河西走廊的地带性植被 9.河西走廊的河流及灌溉 10.河西走廊的农业河西走廊的生态危机 11.河西走廊的现状及保护 12. 河西走廊的自然风光
为防止风沙和干热风侵袭,绿洲地区,采用钻天杨、青杨、
①石羊河水系。位于走廊东段, ③疏勒河水系。位于走廊西端。
南面祁连山前山地区为黄土梁 南有阿尔金山东段、祁连山西
峁地貌及山麓洪积冲积扇,北 段的高山,山前有一列近东西
部以沙砾荒漠为主,并有剥蚀 走向的剥蚀石质低山(即三危山、
石质山地和残丘。东部为腾格 截山和蘑菇台山等);北有马鬓
实际的。
河西走廊历代均为中国东部往西域的咽喉。15世纪以后, 渐次衰落。目前亦为沟通中国东部和新疆干道,为西北边防 重地。
古代丝绸之路在这里通过,张骞出使西域不绕路走,而非 要经过当时匈奴所控制的河西走廊,原因就在河西走廊的特 殊地理位置上。
河西走廊属于祁连山地槽缘拗陷带。喜马拉雅运动时,祁 连山大幅度隆升,走廊接受了大量新生代以来的洪积、冲积 物。自南而北,依次出现南山北麓坡积带、洪积带、洪积冲 积带、冲积带和北山南麓坡积带。走廊地势平坦,一般海拔 1500米左右。沿河冲积平原形成武威、张掖、酒泉等大片绿 洲。其余广大地区以风力作用和干燥剥蚀作用为主隔壁和沙 漠广泛分布,尤以嘉峪关以西戈壁面积广大,绿洲面积更小.
唐代诗人李白有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
里,吹度玉门关。”其中的“天山”即指祁连山。河西走廊就位
于祁连山山脚下,它的兴衰存亡完全依赖与祁连山的雪水。而祁
连山正处在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之间,位于青藏
河西走廊简介描述课件
黑河
黑河是河西走廊的主要河流之一,也 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它发源于祁连 山,流经张掖、武威等城市,最终注 入居延海。
黑河流域拥有广袤的绿洲和沙漠地貌, 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和牧业区。黑河 的水资源对于河西走廊的农业生产和 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沙漠和绿洲
河西走廊地处沙漠地带,但因黑河等河流的存在,形成了许 多绿洲。这些绿洲是河西走廊的重要农业区,也是人类文明 的重要载体。
沙漠和绿洲的交错分布,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在沙漠中, 可以看到沙丘、雅丹地貌等景观;而在绿洲中,则可以看到 丰富的植被、水系和农田。
草原和湖泊
河西走廊的草原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草原之一,是畜牧 业发展的重要基地。草原上的湖泊是候鸟的重要栖息地, 也是旅游者观赏自然风光的好去处。
教育事业
河西走廊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加 强了基础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
量。
医疗卫生
当地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 疗设施和服务水平得到提升,为
居民提供了更好的医疗保障。
文化事业
河西走廊积极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加强了文化遗产保护和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了居民文化 素养。
05
河西走廊的未来展望
经济发展展望
可持续发展
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 展目标。
THANKS
莫高窟开凿于公元366年,历经千年,现存洞窟735个,壁画和塑像的艺 术价值极高。
莫高窟是研究古代佛教艺术和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展示中国艺术 瑰宝的重要平台。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起始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经过河西走廊,通往中 亚、西亚和欧洲。
七年级下语文河西走廊
七年级下语文河西走廊
摘要:
一、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
1.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
2.河西走廊的历史背景
二、河西走廊的文化特色
1.河西走廊的文化特色概述
2.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遗迹
三、河西走廊的经济特点
1.河西走廊的农业特点
2.河西走廊的矿产资源
四、河西走廊的旅游资源
1.河西走廊的旅游资源概述
2.河西走廊的主要旅游景点
正文:
河西走廊位于中国甘肃省,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
它北邻沙漠,南依青藏高原,东西两侧分别与黄土高原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相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河西走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这里是多个民族、多个文化的交融地,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河西走廊的文化特色丰富多样,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佛像,展现了古代中国佛
教艺术的辉煌。
此外,河西走廊还有许多其他的历史文化遗迹,如张掖的马蹄寺、武威的雷台汉墓等,都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址。
在经济发展方面,河西走廊主要以农业和矿产资源为主。
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这里的农业以绿洲农业为主,尤其是葡萄、苹果等水果种植业十分发达。
此外,河西走廊的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有金、银、铜、铁等多种金属矿,其中镍矿储量居全国之首。
河西走廊的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
除了莫高窟外,还有张掖丹霞地貌、嘉峪关长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著名景点。
游客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壮美的自然风光,感受到深厚的历史文化。
河西走廊位于什么河流以西它的古今地位是什么
河西走廊位于什么河流以西它的古今地位是什么
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以西,整体形状如带,因此名为“河西走廊”。
河西是甘肃西北部狭长堆积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极其重视的地方。
河西走廊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也是丝绸之路的一个缩影。
河西走廊历代均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
河西走廊位于什么河流以西
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以西,整体形状如带,因此名为“河西走廊”。
河西是甘肃西北部狭长堆积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极其重视的地方。
河西走廊的古今地位
1、河西走廊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也是丝绸之路的一个缩影。
2、河西走廊从西汉至今一直都是给中国历朝历代的军队供应着良马、车的重要地方。
3、河西走廊历代均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
河西走廊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
河西走廊的起点是乌鞘岭,终点是玉门关。
河西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名河西走廊。
简称河西、雍凉。
西汉政府在河西走廊设置四郡,是为河西四郡,汉代隶属凉州,唐代隶属陇右道。
是甘肃西北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乌鞘岭以西,甘肃新疆边界以东,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200公里不等,西北东南走向的长条堆积平原。
河西走廊南为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的祁连山脉。
由一系列北西走向的高山和谷地组成,西宽东窄,由柴达木盆地至酒泉之间为最宽,约300公里。
祁连山山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最高峰疏勒南山团结1峰海拔为6305米,基本接近青藏高原大多数山峰的高度。
河西走廊
石羊河(2张)石羊河位于河西走廊东端,它发源于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北麓,流域覆盖甘肃省武威、金昌、张 掖和白银4市9县区,全长250多千米,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古凉州文化。在腾格里沙漠与巴丹吉林沙漠的夹击之下, 20世纪50年代末,石羊河的闾尾青土湖彻底干涸,在国家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以来,干涸了半个世纪的青土 湖又重现碧波。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地质研究表明,河西走廊的形成时间约在2亿多年前。在缓慢的地壳运动中,河西走廊周边的祁连山、天山 和昆仑山渐渐隆起。
约在8000万年前,经过两次天崩地裂的造山运动,出现了许多奇峰怪岭。此时,古地中海的暖流吹拂着河西 走廊大地,这里四季如春,植物茂密,呈现着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大约到了4000万年前,由于另一座巨峰——喜马拉雅山的缓缓隆起。喜马拉雅山的运动,带动了祁连山的大 幅度隆升,使河西走廊一带接受了大量新生代以来的洪积物和冲积物。这一变化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在于,印度洋 暖流的通道被喜马拉雅巨大的山体所阻隔,使海洋暖湿气流无法到达这里。而来自北极的寒流却肆虐而下,横扫 千里。由此,使整个河西走廊的气候趋于恶化,生态环境变得十分脆弱。
河西走廊在国外地理文献中又被称作甘肃走廊,其具体位置西起若羌、阿克塞、敦煌间的甘新交界,东至古 浪峡口,东西长约1000千米,南北宽约30—120千米不等,包括阿拉善高原中西部地区总面积约为40万平方千 米。 主要涉及甘肃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等城市。
地质
在地质构造上河西走廊是隶属于祁连褶皱系的北祁连褶皱带中的一个过渡地带,即就是北祁连优地槽褶皱带 与中朝准地台之阿拉善台隆间的一个陆棚型冒地槽褶皱带。河西走廊由三个地质构造单元组成,分别是南部祁连 山和阿尔金山断块、中部是河西走廊拗陷、北部是北山断带。
地 理——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的地质
• 河西走廊属于祁连山地槽边缘拗陷带。喜马拉雅运动时, 祁连山大幅度隆升,走廊接受了大量新生代以来的洪积、 冲积物。自南而北,依次出现南山北麓坡积带、洪积带、 洪积冲积带、冲 • 河西走廊中段(8张)积带和北山南麓坡积带。走廊地势平 坦,一般海拔1500米左右。沿河冲积平原形成武威、张掖 、酒泉等大片绿洲。其余广大地区以风力作用和干燥剥蚀 作用为主,戈壁和沙漠广泛分布,尤以嘉峪关以西戈壁面 积广大,绿洲面积更小. • 在河西走廊山地的周围,由山区河流搬运下来的物质堆积 于山前,形成相互毗连的山前倾斜平原。在较大的河流下 游,还分布着冲积平原。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土质肥沃、 引水灌溉条件好,便于开发利用,是河西走廊绿洲主要的 分布地区。
•
民勤年沙暴日50天以上,而安西8级以上大风 的风日一年有80天,有“风库”之称。走廊风向 多变。武威、民勤一带以西北风为主;嘉峪关以 西的玉门、安西、敦煌等地,以东北风和东风为 主。 • 气候 河西走廊的气候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尽管降 水很少(年降水量只有200毫米左右),但发展农 业的其它气候条件仍非常优越。 • 当地云量稀少,日照时间较长,全年日照可达 2550小时~3500小时,光照资源丰富,对农作物 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因地处中纬度地带,且海 拔较高,热量不足、但作物生长季节气温偏高, 加之气温日变化大,有利于农作物的物质积累, 特别适于瓜果糖份的积累。
经济 结构
农业
矿产
旅游
河西走廊的景观
河西走廊的现状
• 由东至西,河西走 廊境内分别是石羊 河流域、黑河流域 疏勒河流域。甘肃 省气象局的最新资 料表明,跟十年前 相比,三大流域均 存在较为严重的生 态退化问题,这主 要表现在植被覆盖 度和永久性雪盖面 积的减少,部分地 区生态问题激化。
《河西走廊》解说词
《河西走廊》解说词摘要:一、河西走廊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1.地理位置介绍2.历史背景简述二、河西走廊在中国古代的战略地位1.天然屏障2.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三、河西走廊的文化与历史遗迹1.张掖丹霞地貌2.马蹄寺石窟3.敦煌莫高窟四、河西走廊的民族融合与经济发展1.多民族文化交融2.农业与商业发展五、河西走廊的未来展望1.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发展机遇正文:河西走廊位于我国甘肃省,是一条长约一千公里,宽约数十公里的狭长地带。
这里地理位置独特,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咽喉要道。
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河西走廊在中国古代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它西接新疆,北邻蒙古高原,南濒青藏高原,东邻黄土高原。
作为一个天然屏障,河西走廊在历史上多次阻止了外敌的侵入。
同时,河西走廊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中西文化交流的要道。
河西走廊拥有丰富的文化与历史遗迹。
张掖丹霞地貌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地貌令人叹为观止。
马蹄寺石窟是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的代表之一,窟内精美的壁画和生动的佛像见证了古代佛教的繁荣。
敦煌莫高窟更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千佛洞内的壁画和佛像展示了古代艺术家们的才华与信仰。
河西走廊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汉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等多个民族在这里交融发展。
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在这里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此外,河西走廊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和商业发达的地区,为我国古代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新时代背景下,河西走廊面临着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同时,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河西走廊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和保护生态环境,河西走廊有望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
总的来看,河西走廊是一个地理位置独特、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民族交融的地区。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和北山之间,又叫甘肃走廊。
东西长约1200千米,南北宽约100~200千米,因为位置在黄河以西,所以叫“河西走廊”。
地域上包括甘肃省的河西五市:武威、张掖、金昌、酒泉和嘉峪关。
河西走廊深居内陆腹地,自成一个内部体系完整的地理区位。
从地缘上看,它处于我国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同时也是我国农耕与游牧文化的交汇和分界地带。
河西走廊内部自成一体,形成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但其地貌地形、气候类型等呈现出复杂多样性,这为历史上农耕与游牧民族在这一地区的迁徙往来、生存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多元”提供了得以发生、发展的自然地理基础。
优胜的自然条件在河西走廊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
如今,在各大城市都可以看到繁华的街道和高耸的大楼,处处都彰显着经济的繁荣。
而在河西走廊的一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却有待提高。
在农村,主要是由于不能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以致浪费了很多资源,给农村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滞后后果,所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来提高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在河西走廊农村地区,生产力依然相对落后,村民的住房仍然是土房或是瓦房,随着科技力量的崛起和国家生产水平的提高,新型农村的发展是未来强有力建设的支柱,而未来农村居民楼的建设将会在新型农村的规划战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自然资源和环保问题的有效结合,将是新型农村发展的必经之路。
因此我们结合国家发展建设新型农村的契机,提出一种适合河西地区农民居住的建筑,为新型农村的建设做出一种创新型方案。
近年来,河西走廊地区坚持把农村住房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全县居住窑洞、土坯房和地坑庄子的农户由“十五”末的30%减少到3%,有效改善了群众居住条件。
新型农村的建设,要充分利用新型能源的开发。
甘肃是风能资源大省,风能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地区。
河西文化常识
河西文化常识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之西,夹在祁连山脉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西连大沙漠,东西长约一千公里,南北宽从十到百公里不等,含今天的酒泉、嘉峪关、张掖、金昌、武威市全境以及兰州、白银市、临夏回族自治州在黄河以西地区,因形似走廊而得名。
河西走廊既是中原连接新疆以及中亚的交通孔道,又是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的接合地带,地理位置重要,称之为东亚陆上马六甲海峡一点不为过。
历史上众多民族在此交汇共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使河西走廊呈现出一种万花筒似的瑰丽画面。
今天我局就要跟大家聊一聊河西走廊的前世今生。
在绿洲和沙漠之间位于武威市的乌鞘岭,海洋季风最远只能吹到此处。
这里既是陇中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线,又是中国大陆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东亚季风到达的最西端。
整个河西走廊气候干旱,戈壁和沙漠广泛分布,许多地方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
中国季风区、非季风区与乌鞘岭但是幸亏有祁连山的存在,滋润哺育了整个河西走廊。
祁连山东西长约1000公里,年径流量约158亿立方米,涵吐近千条大小河流,在山前形成了富饶的绿洲和大片草原。
祁连山的融雪在河西走廊境内形成三大河流——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大内流水系56条脉流。
河西走廊主要河流其中石羊河水系位于走廊东段,中部是武威盆地。
流向沙漠深处的石羊河黑河水系在张掖、临泽、高台之间及酒泉一带形成大面积绿洲,是河西重要农业区,自古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称。
黑河流域绝对算得上是河西走廊的超大绿洲了疏勒河水系位于走廊西端,中部走廊为疏勒河中游绿洲和党河下游的敦煌绿洲。
一个个绿洲像小岛一样散落在茫茫沙漠戈壁中,成为农耕和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
时人有云,“终岁雨泽颇少雷亦稀闻,惟赖南山融雪回合诸泉流入大河分筑渠坝,引灌地亩,农人亦不以无雨为忧”。
冲出祁连山区的疏勒河此外,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祁连山脉曾生长覆盖着广袤的植被,西从敦煌与西域相交的伊吾(今哈密),东至天祝乌鞘岭,森林和草原延绵1000多公里,放牧条件十分优越。
河西走廊
长风几万里,
河西走廊历代均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 道。汉唐以来,成为“丝绸之路”一部分。15 世纪以后,渐次衰落。亦为沟通中国东部和新 疆的干道,为西北边防重地。中国甘肃省西北 部狭长高平地,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 乌鞘岭以西,甘肃新疆边界以东。 因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名。又因在 甘肃境内,也称甘肃走廊。东西长约1,000公 里,南北宽数十公里,海拔1,500公尺左右。 大部分为山前倾斜平原。
的富 源 风 开, 丰 力 发资 富 资 潜源 , 源 力优 气 , 势温河 得日西 天较走 独差廊 厚大太 ,,阳 具降辐 有水射 极少强 高但、 的相光 利对照 用稳充 价定足 值,, 和风光 很能能 大丰资
一降 就水 是资 雨源 热, 同其 固 有 的 特 点 之
气候 河西走廊的气候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尽 管降水很少(年降水量只有200毫米左右), 但发展农业的其它气候条件仍非常优越。 当地云量稀少,日照时间较长,全年日照可达 2550小时~3500小时,光照资源丰富,对农 作物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因地处中纬度地带, 且海拔较高,热量不足、但作物生长季节气温 偏高,加之气温日变化大,有利于农作物的物 质积累,特别适于瓜果糖份的积累。
热 量 资 源 , 河 西 走 廊 是 我 国 热 量 比 较 充 足 的 地 区 。
光 能 资 源 , 主 要 指 来 自 于 太 阳 的 辐 射 和 日 照 时 数
资气 源候 和资 风源 能, 等主 资要 源指 。大 气 中 的 光 资 源 、 热 量 资 源 、 降 水
俗称"万佛峡", 是莫高窟的姊妹 窟。榆林窟现存 41个洞窟, 共 保存壁画5650幅, 彩塑272身,与 莫高窟同一时期。 其中,中唐25窟 为其精华, 因这 里曾珍藏稀世珍 宝象牙佛而闻名 于世。
西北粮仓——河西走廊
“西北粮仓”——河西走廊范围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12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甘肃走廊。
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
地域上包括甘肃省的兰州和“河西四郡”:武威(古称凉州)、张掖(甘州)、酒泉(肃州)和敦煌(瓜州)。
地位河西走廊历代均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
汉唐以来,成为“丝绸之路”一部分。
15世纪以后,渐次衰落。
目前亦为沟通中国东部和新疆的干道,为西北边防重地。
地质地貌与水系河西走廊属于祁连山地槽边缘拗陷带。
喜马拉雅山系运动时,祁连山大幅度隆升,走廊接受了大量新生代以来的洪积、冲积物。
自南而北,依次出现南山北麓坡积带、洪积带、洪积冲积带、冲积带和北山南麓坡积带。
走廊地势平坦,一般海拔1500米左右。
沿河冲积平原形成武威、张掖、酒泉等大片绿洲。
其余广大地区以风力作用和干燥剥蚀作用为主,戈壁和沙漠广泛分布,尤以嘉峪关以西地区,戈壁面积广大,绿洲面积更小。
在河西走廊山地的周围,由山区河流搬运下来的物质堆积于山前,形成相互毗连的山前倾斜平原。
在较大的河流下游,还分布着冲积平原。
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引水灌溉条件好,便于开发利用,是河西走廊绿洲主要的分布地区。
河西走廊气候干旱,许多地方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但祁连山冰雪融水丰富,灌溉农业发达。
土壤河西走廊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上。
冲积扇上部组成物质以砾石为主,夹有粗砂,目前很少利用;冲积扇中部和下部组成物质以沙土为主,多辟为耕地。
冲积平原土质较细,组成物质以亚砂土、亚粘土为主,也是开耕的主要区域。
在长期耕作灌溉条件下形成厚达1米、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高的土层,为发展农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走廊西部分布棕色荒漠土,中部为灰棕荒漠土,走廊东部则为灰漠土、淡棕钙土和灰钙土。
地带性植被主要由超旱生灌木、半灌木荒漠和超旱生半乔木荒漠组成。
高考地理复习 区域地理:河西走廊(共29张ppt)
目录
01 “河西走廊”在哪里 02 “河西走廊”的自然环境 03 “河西走廊”的农业发展 04 “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建设
01 河西走廊 在哪里
河 西 走 廊 在 哪 里
河西走廊位置图
西北锁钥
河 西
甘肃
走
廊
古玉门
在
祁连
哪
西北—东南
里
黄河
走廊风光
走廊风光
烟笼嘉峪碧岧峣, 影拂昆仑万里遥。
走廊风光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走廊风光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走廊风光
思考
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 有什么重要意义?
河西走廊是我国古代东部通 往西域的“丝绸之路”的咽喉要 道,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 通道。如今河西走廊仍是陆路联 系亚欧大陆、沟通太平洋和大西 洋的“黄金走廊”。
河西走廊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全国70%以上的玉米种子来自这里。制种已成为河西走 廊最重要的产业。目前中国制种业41家骨干企业在河西走廊建立了生产基地或加工中心,全球前5 家制种公司也有4家落户河西,河西走廊真正在为全世界制种。
分析河西走廊 成为农业制种基地 的优越条件?
04 河西走廊 的生态环境建设
脆弱的生态环境 河 西 走 廊 的 生 态 环 境 建 设
思考
分析导致河西走廊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①生机勃勃的绿洲 ②人口增加
③开垦土地
④水源紧缺 ⑤绿洲面积缩小
⑥土地沙化
直接原因 ①干旱的自然环境,降水稀少; ②周边沙漠面积广,沙源多; ③水资源匮乏,植被稀疏,抗风弱;
④狭管效应,风力强劲。 ⑤不合理开发利用(过度放牧、乱砍滥伐、过度开垦) 根本原因:人口增多
七年级下语文河西走廊
七年级下语文河西走廊
摘要:
1.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2.河西走廊的文化价值
3.河西走廊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正文:
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连接着中原与西域,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和北山之间,形如走廊,故而得名。
在古代,河西走廊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唯一通道,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它不仅在经济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更是在文化交流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河西走廊的文化价值。
河西走廊不仅是经济交流的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通过河西走廊,中原的文化传到了西域,西域的文化也传到了中原,从而促进了两地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此外,河西走廊还是我国古代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如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等,因此,它也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最后,我们来看看河西走廊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河西走廊的经济价值已经大大降低,但它的文化价值却依然重要。
如今,河西走廊已经成为了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同时,河西
走廊的文化价值也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政府正在积极推动河西走廊的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希望通过保护和发扬河西走廊的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河西走廊,从而推动河西走廊的未来发展。
总的来说,河西走廊是我国的一块瑰宝,它不仅见证了我国古代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也承载着我们的历史和文化记忆。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_《河西走廊》精品教案
《河西走廊》精品教案(提高分析能力)生态环境(合作交流)(交流合作,相互补充)(提高学生多方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审美情趣,加强环保教育)(补充知识,资料积累,加深认识)(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锻炼学生分析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放映幻灯片19——关联图及结论结论:从图中可以看出河西走廊地区“人、地、水”的矛盾十分突出,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水资源短缺是河西走廊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放映幻灯片20,引导思考放映幻灯片21-22,干旱及沙尘暴图片,沙尘暴资料。
情境引出:该怎么办?放映幻灯片23——讨论:放映幻灯片24-27,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面分析。
放映幻灯片28,提问:经过治理和保护,河西走廊的明天会怎样?(开放性试题,主要引导学生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放映幻灯片29-30——景观图放映幻灯片31——2006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沙漠与荒漠化思考:绿洲面积缩小了,会给河西走廊来、、、等灾害,影响西部大开发。
(讨论)思考:面对河西走廊绿洲不断缩小,沙尘天气越来越多的的事实,该怎样治理和保护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呢?(讨论)分析回答,各抒己见想像回答,各抒己见欣赏图片,增强环保意识资料积累,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
课堂小结:学生先归纳总结,教师后指正补充。
放映幻灯片32练习提高:1、分析所给资料,完成(1)标注城市名称、(2)作统计图――条形图。
放映幻灯片33-342、对比填写课本P·91“西双版纳”和“河西走廊”的比较表。
集体备课意见:(个人独立设计)课后记:(略)。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 河西走廊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河西走廊一、单选题河西走廓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祁连山、阿尔金山和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之间,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冲,且有“风电走廊”之美誉,但是目前河西走廊风能开发利用率低,“弃风”(放弃使用风能)现象严重。
下图为河西走廓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河西走廊铁路布局的主要因素是A.河流B.地形C.气候D.资源2.河西走廊成为“风电走廊”的原因是A.距夏季风源地近,风力大B.位于山脉之间,形成“狭管效应”C.植被覆盖率高,蓄积风能D.工业发达,电力需求量大3.河西走廊风能开发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A.风能季节差异小B.风能分布分散C.电力输送能力不足D.技术力量薄弱1.B 铁路布局一般要考虑区域的地形地质条件,考虑工程的难度、造价等问题。
图中河西走廊铁路布局沿河西走廊的低缓地形分布,沿途没有河流,这里气候干旱,气候条件与铁路布局关联度不大,铁路是为沟通西北区域联系而建,并非针对沿线资源开发而建,据此选B。
2.B 河西走廊两侧都是山地,距冬季风源地近,冬春风力大;走廊位于山脉之间,形成“狭管效应”,风从这里经过时会被加速加大,因此区域风能丰富;这里气候干旱,地表植被少;区域的工业不发达。
据此分析选B。
13.C 能源开发不仅需要区域能源丰富,而且还需要有能源市场,河西走廊风能季节差异大,分布集中,风能丰富,开发风能技术力量较强,但区域电力市场较小且电力输送能力不足,因此区域风能开发利用率低。
近年来,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农户大规模发展以塑料大棚(图10)为主的设施农业,实现了脱贫致富。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限制甘肃河西走廊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是A.水源不足B.光照不足C.地形崎岖D.昼夜温差大5.河西走廊塑料大棚的建设不利于A.抵挡风沙B.增强光照C.保持土壤肥力D.减少水资源消耗4.A甘肃河西走廊降水少,限制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是水源。
5.B 河西走廊塑料大棚的建设可以抵挡风沙、保水保肥,但塑料大棚遮挡了光照,选B。
河西走廊自然地理讨论
河西走廊自然地理讨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刘壮摘要:甘肃全境的地理环境分异非常突出,最有代表性的区域是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与周围地理环境的特定关系, 历史上曾是中原通往西域、中亚、西亚以至欧洲的必经之路,是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干线路段之一。
河西走廊也是北方草原民族与黄河上游以及甘、青、川交界地区民族往来的通道。
本文论述了河西走廊的气候、河流、土壤等自然地理状况,并把河西走廊划分了四个自然区域,总结其区域特点。
关键词:河西走廊甘肃区划绿洲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的西北部,包括酒泉、张掖、武威三地区,以及嘉峪关和金昌二市。
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0%,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8%。
河西走廊大致南高北低,东高西低。
大部地区海拔为1000-2000m,南部靠近祁连山地地带海拔高达2500m。
走廊南面的祁连山延绵起伏、雪岭横空、冰峰峻峭,春天过后,千峰消融,溪涧争流,给河西走廊带来了灌溉水源。
在灌溉所及的大片土地上,是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的成片绿洲,在石羊河水系中下游有武威、永昌、民勤绿洲,黑河水系中下游有张掖、酒泉绿洲,疏勒河水系中下游有玉门、安西、敦煌绿洲。
走廊东部与西部的自然景观也有明显的差异,张掖以东地区有黄土分布,愈往东愈厚;张掖以西分布着戈壁、沙漠面积逐渐增大,还有盐沼分布。
第一节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河西走廊位于祖国西北部,在自然地理上一般指祁连山脉与走廊北山(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之间的呈东南——西北走向的狭长地带,在甘肃境内总面积270198km2,也包括阿拉善高原的一些地区。
河西走廊南倚青藏高原,北与蒙古高原接壤,东连黄土高原,西通塔里木盆地。
将中国典型的四大板块连接起来,这四大板块,不同的地貌、不同的气候、不同的文化,却共同拥有河西走廊这一交通出口,此通道的方便,别无他处。
因此,独特的地理位置,创造了灿烂的多样文化,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 各民族交往的历史纽带河西走廊历史上一直是生活在周围地域以至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各民族往来、迁徙、交流、斗争、融合非常频繁的地区。
河西走廊地理听课记录
河西走廊地理听课记录河西走廊是中国最狭长的地理区域之一,位于中国西北地区。
它是中国与中亚、西亚以及欧洲之间的重要贸易通道,也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如此广阔的地理范围内,有许多值得探索和了解的地理特点。
首先,河西走廊地理位置独特。
它位于中国的西北部,东邻塞上中游,西界秦岭南麓,南靠柴达木盆地,北隔黑河与蒙古相望。
河西走廊南北狭长,全长约1600公里,最宽处不到300公里,平均宽度仅约100公里。
这个狭长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河西走廊的特殊地理环境和地理特征。
其次,河西走廊地势起伏不大。
整个走廊地势平坦,没有太高的山脉和大的河流。
它的北部是阴山,南部是祁连山,两者在河西走廊上相对平行延伸。
由于缺乏屏障,河西走廊长期以来成为中国和外界交流的通道,也造成了该地区干旱的气候条件。
再次,河西走廊是干旱寒冷的地区。
大部分河西走廊是干旱区,降雨量很少,温度变化剧烈。
在冬季,河西走廊面临严寒的天气,温度经常下降到零下十几度。
夏季,气温可以超过40摄氏度,成为干旱炎热的大地。
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河西走廊的土地很少湿润,居住条件相对恶劣。
此外,河西走廊地质条件复杂多样。
在河西走廊上,可以找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地质景观。
河流、湖泊、风沙、峡谷等景观交织在一起。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鸣沙山和月牙泉。
鸣沙山是一座蜿蜒的沙丘,沙丘上的沙粒摩擦发出声音,被称为“鸣沙”。
月牙泉则是沙漠中的一口湖泉,湖泉呈月牙形,维持大约2000年没有干涸。
最后,河西走廊是多民族聚居地区。
河西走廊位于东西方向的大交通线上,是中亚、西亚和欧洲之间文化、商业和人员交流的重要通道。
这一地理位置决定了河西走廊多元的民族组成。
在这个地区,可以找到汉族、回族、塔塔尔族、蒙古族、藏族等各种民族。
各个民族在这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总而言之,河西走廊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特殊地理区域。
它的狭长地理位置、平坦的地势、干旱的气候条件以及丰富多样的地质景观和民族组成,使之成为一个独特而多元的地理区域。
河西走廊地理听课记录
河西走廊地理听课记录河西走廊是中国北部的一个地理区域,位于我国甘肃省西北部,东临黄河,西至新疆,南北长约1,000公里,东西宽约400公里。
河西走廊地理条件独特,地势南高北低,地貌复杂,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交错带和交通要道。
河西走廊地理条件复杂多样,以河谷、山地和戈壁为主要地貌类型。
河谷地形主要分布在黄河两岸,形成了宽阔的平原。
这些平原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山地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的南部,是青藏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的地区。
这些山地地势陡峭,山脉纵横交错,气候多变,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保护区。
戈壁地带则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的西部,地势平坦,干旱缺水,草木稀疏,适宜牧草生长。
这些戈壁地带是我国重要的牧业生产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地理位置重要,是我国连接西北和西南地区的重要通道。
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西方文化、经济和科技交流的桥梁。
河西走廊地区的交通发达,有多条铁路和公路贯穿其中,连接了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等西北地区。
这些交通线路将河西走廊与内陆和边疆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了河西走廊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河西走廊地区的气候条件独特,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较少。
由于地势南高北低,气候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差异。
南部山地气候凉爽宜人,适宜农作物生长;中部平原气候炎热干燥,适宜沙漠植物生长;北部戈壁地带气候干燥,适宜牧草生长。
这些气候条件对河西走廊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河西走廊地区的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风能资源。
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铀矿等。
这些矿产资源对河西走廊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起到了重要作用。
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戈壁地带,这里的风能资源丰富,适宜开发风能发电。
河西走廊地区的风能开发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境意义。
总的来说,河西走廊地理条件独特,地势南高北低,地貌复杂。
这里的气候条件独特,资源丰富,交通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