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明冲突的理解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冲突分析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冲突分析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古代文明的发展犹如璀璨的繁星,照亮了人类前进的道路。
而在这些文明的演进过程中,交流与冲突始终是两个重要的主题,它们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古代世界的格局。
文明的交流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古代,贸易是文明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例如,丝绸之路的开辟,连接了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罗马帝国。
通过这条贸易通道,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精美物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而西方的香料、珠宝、玻璃制品等也传入了中国。
这种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文化、技术和思想的交流。
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等先进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欧洲,极大地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而佛教则从印度传入中国,经过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除了贸易,宗教的传播也是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后来传播到了亚洲的许多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地。
佛教的教义和哲学思想对这些地区的文化、艺术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也在其传播的过程中,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宗教的传播往往伴随着传教士的活动,他们不仅传播宗教教义,还带来了语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文明的交流还体现在人员的流动上。
在古代,由于战争、贸易、探险等原因,人们常常跨越地域的限制,迁徙到新的地方。
比如,古代希腊人在地中海地区的殖民活动,将希腊的文化和制度带到了新的地区。
蒙古帝国的西征,使大批蒙古人和中亚人涌入了欧洲和中东地区,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
然而,与文明交流相伴而生的,往往还有文明的冲突。
资源的争夺是引发文明冲突的常见原因之一。
在古代,土地、水源、矿产等资源对于文明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当不同的文明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而发生冲突时,往往会引发战争。
例如,古代埃及和赫梯帝国为了争夺叙利亚地区的控制权,爆发了激烈的战争。
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也是导致文明冲突的重要因素。
每个文明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当这些差异无法得到相互理解和尊重时,就容易产生冲突。
《2024年对“文明的冲突”的一种传播学阐释——基于跨文化传播的理论思考》范文
《对“文明的冲突”的一种传播学阐释——基于跨文化传播的理论思考》篇一一、引言在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各种文明间的冲突现象愈加引人注目。
不同文化、文明间的差异导致了在交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冲突与误解。
这种“文明的冲突”不仅仅局限于历史与政治层面,也深深地体现在传播学领域中。
本文将从跨文化传播的理论出发,对“文明的冲突”进行一种传播学阐释。
二、文明冲突的传播学背景文明冲突的传播学背景主要表现在文化差异、语言障碍、价值观冲突等方面。
不同文明间的文化差异是导致冲突的根本原因之一。
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由于语言、符号、习俗等文化元素的差异,往往会造成信息的误解和扭曲,进而引发文明间的冲突。
三、跨文化传播理论框架为了更好地阐释“文明的冲突”,我们需要借助跨文化传播的理论框架。
跨文化传播理论强调文化间的交流与互动,以及由这些交流所产生的意义。
在跨文化传播中,文化的差异被视为一种资源,而不是障碍。
通过理解和尊重文化的差异,可以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互动。
四、文明的冲突与传播过程文明的冲突在传播过程中表现为信息传递的障碍和误解。
首先,由于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往往会被误解或扭曲。
这种误解可能源于对符号、习俗、价值观等文化元素的误解。
其次,价值观的冲突也是导致文明冲突的重要原因。
不同文明间的价值观差异可能导致对同一事件的认知和评价产生差异,从而引发冲突。
五、解决文明冲突的传播学策略为了解决文明冲突,我们需要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采取一系列策略。
首先,我们需要提高跨文化传播的能力,通过学习和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其次,我们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通过多语言、多文化的传播方式,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互动。
此外,我们还需要培养尊重多元文化的价值观,以平等、包容的心态看待不同文明间的差异。
六、结论“文明的冲突”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深入理解和分析文明冲突的根源和表现。
对文明冲突论的评价
对文明冲突论的评价对于文明冲突论的评价引言:文明冲突论是指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无法通过和平手段解决。
这一理论由塞缪尔·P·亨廷顿在1993年提出,并在其著作《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中进行了详细阐述。
该理论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有人赞同其观点,认为文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有人则持反对意见,认为文明之间可以和平共存。
本文将对文明冲突论进行评价,旨在探讨其合理性和适用性。
正文:一、文明冲突论的合理性文明冲突论主张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冲突的发生。
这一观点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看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历史上存在许多文明冲突的案例,如东西方文明的冲突、伊斯兰世界与基督教世界的冲突等。
这些冲突往往源于文化、宗教、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难以通过和平手段解决。
文明冲突论正是基于这些历史案例,认为文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现实中也存在着一些文明冲突的迹象。
全球化的进程使不同文明之间的接触越来越频繁,但同时也加剧了文明差异的对立。
例如,伊斯兰文明与西方世界的摩擦,涉及到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核心问题,很难通过妥协和和解来解决。
这些现实情况再次验证了文明冲突论的合理性。
二、文明冲突论的局限性然而,文明冲突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不能完全解释和预测所有的文明关系。
文明冲突论过于简化了复杂的文明关系。
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包括语言、宗教、价值观、习俗等多个方面。
将不同文明的关系简单归结为冲突,忽视了文明内部的多样性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实际上,文明之间也存在着合作、交流和融合的可能性。
文明冲突论忽视了经济、政治等因素对文明关系的影响。
文明之间的冲突并非仅仅是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突,还受到利益、权力等因素的影响。
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力的争夺往往是导致冲突的主要原因,文明冲突论未能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三、文明冲突论的启示尽管文明冲突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仍然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对文明冲突的理解
对文明冲突的理解对文明冲突的理解我们要想理解文明冲突,首先要搞清楚文明的概念。
文明是什么呢?文明这一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上讲,它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是动态的历史现象,具有阶级性、民族性。
亨廷顿认为文明是“人群文化上的最高层的组合,是人们拥有的除了那种区别人类与其他动物的认同的文化认同的最广泛的水平”实际上他在谈论文明的冲突时,文明这一概念包括三大要素。
一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这是文明的原义。
二是文明的主体——人,即有共同的文化认同的人群。
三是人和文化的载体——区域。
我们理解文明之后,再来探讨一下对文明冲突的理解。
在世纪更替、千年交接的新时代,世界正逐步走向信息化、全球化、多极化;而与此同时,各种文明之间的局部冲突和动荡此起彼伏,尤其是东西方之间的文化摩擦以及以两种不同的文明模式、文化传统、民族信仰、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碰撞及冲突更为明显地凸现出来。
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以一个有分量、有影响的发展中大国的姿态进入新世纪,面临各种机遇和挑战。
21世纪初,中国继续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依然是世界上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之一。
正在进行复兴大业的中华民族必须顺应新的历史潮流,把振兴中华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结合在一起,积极参与多元文化交流的实践,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良性发展与融合。
冷战结束后,美国干了三件大事:解放科威特、干预科索沃及报复阿富汗,成功巩固了其世界霸主的地位。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落后民族及下层平民以和平的经济战争来对抗西方领先的全球化潮流根本不可能,只能以暴力的恐怖行动来孤注一掷。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恐怖袭击以及随后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军事打击对中东和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方与阿拉伯世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首当其冲,面临严峻考验。
有杂志评论说:“在美国城市遭袭两个多月后,国际关系乃至整个国际新秩序变得同以前不一样了”。
对“文明冲突论”的批判和思考
对“文明冲突论”的批判和思考【中文摘要】“文明冲突论”的主要缺陷在于该理论没有解决文明为什么会发生冲突这一最核心的问题,同时,该理论带有种族主义倾向,它是种族主义在当代新的语境下的重新表述。
【关键词】“文明冲突论”批判思考据“文明冲突论”的作者亨廷顿自己在书中前言说,“文明冲突论”这一思想第一次提出是在1992年10月,作者在位于华盛顿的美国企业研究所所作一个布雷德利讲座上表述的,此后,这一思想又在由史密斯·理查森基金会设立的关于“变化中的安全环境与美国的国家利益”项目的提纲中提出。
1在1993年,作者在《外交》季刊上连续发表了《文明的冲突》、《不是文明冲突,又是什么?》等一系列文章。
1997年,他又将自己的思想写成一本专著,即《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
该理论提出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学术界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普遍的批判和反思,提出了很多精深而富有洞见的评论。
本文在参考其他学者的观点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思考,将从两个方面对这一理论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一,我认为这一理论没有解决该理论的核心问题,即文明为什么会发生冲突这一最本质的问题;第二,我认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带有种族主义倾向,该理论是种族主义在新的语境下的重新表述。
一、“文明冲突论”的主要观点作者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这一论述“文明冲突论”的专著的第一章中说:“本书的主题是文化和文化认同(它在最广泛的层面上是文明认同)形成了冷战后世界上的结合、分裂和冲突模式。
”2作者接下来分五个部分论述了这一论题。
第一部分:历史上,全球政治第一次成为多极的和多文明的;现代化有别于西方化,它既未产生任何有意义的普世文明,也未产生非西方社会的西方化。
第二部分:文明之间的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变化:西方的影响在相对下降;亚洲文明正在扩张其经济、军事和政治实力;伊斯兰世界正在出现人口爆炸,这造成了穆斯林国家及其邻国的不稳定;非西方文明一般都正在重新肯定自己的文化价值。
名词解释文明冲突论
名词解释⽂明冲突论美国哈佛⼤学政治学者亨廷顿提出的“⽂明冲突论”,⾄今影响巨⼤。
这⼀理论试图以⼀种新的视⾓来解读当今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为西⽅特别是美国制定新的国际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此论⼀出,⽴即在国际上引起了⼴泛的关注和强烈的反响。
“⽂明冲突”⼀词也频频出现在国际媒体中,形成⼀股颇有影响的思潮。
亨廷顿⾸次提出“⽂明冲突论”是在1993年,1996年他出版了《⽂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书,对这⼀观点进⾏了全⾯的总结归纳,“⽂明冲突论”基本定型。
基本观点第⼀,导致未来冲突的根本原因是⽂明的差异性,⽂明之间的分界线将成为未来的战线。
⼈类在经历了君主冲突、民族国家冲突和意识形态冲突之后,将进⼊⼈类⽂明冲突的阶段。
按照亨廷顿的说法,⽂明是⼀种⽂化的统⼀体,⽂明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种族或民族,⽽是宗教。
世界将由七⼋种主要⽂明相互作⽤下形成,它们包括西⽅、儒教、⽇本、伊斯兰、印度、南斯拉夫⼀东正教、拉美及⾮洲⽂明。
未来的冲突将在把这些⽂明分隔开的⽂明交界处爆发。
第⼆,导致⽂明冲突的原因,即⽂明的差异是根本性的,不同⽂明的相互影响加深、强化了⼈们的⽂明意识,加剧了⽂明之间的敌对情绪,全球经济和社会变⾰正在把⼈们从地域属性中分开,削弱了民族国家的地位。
西⽅处于权⼒顶峰,刺激了其他地区⽂明意识的发展;⽂化特性和差异不易改变,也难以⽤妥协的⽅式解决,等等。
第三,西⽅和⾮西⽅的对抗将成为冲突的焦点。
亨廷顿认为,西⽅与⾮西⽅冲突的根源在于军事、经济、社会制度的竞争和与基本价值观念及思想信仰有关的⽂化差异。
未来国际政治的核⼼因素,将是西⽅与⾮西⽅的冲突。
⾮西⽅社会希望⾛⼀条现代化但却不西化的道路。
在可预见的未来,冲突焦点将集中在不屑加⼊西⽅的儒教和伊斯兰教国家与西⽅阵营间爆发的纷争。
第四,⽂明冲突的主要形式⼀般有两种。
⼀是地区或微观层次上的冲突,即属于不同⽂明的毗邻国家或⼀国内不同⽂明的集团之间的断层线冲突;⼆是全球或宏观层次上的冲突,即不同⽂明的主要国家之间的核⼼冲突。
文明冲突的概念和种类
文明冲突的概念和种类文明冲突的概念和种类文明冲突是指不同文明之间出现的持续性冲突或对立。
这种冲突可以涉及不同的宗教、价值观、政治体系、经济模式以及文化传统等方面。
文明冲突是人类历史上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同的文明之间的矛盾和对立经常导致冲突的爆发。
文明冲突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1. 宗教冲突:宗教信仰是文明之间经常引发冲突的主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教义之间的差异经常导致相互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例如,中东地区的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冲突就是宗教冲突的一个例子。
2. 意识形态冲突:不同的文明之间的政治体系、经济模式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也常常导致冲突。
例如,冷战时期的东西方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就是基于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两种不同的政治和经济体系之间的对抗。
3. 文化冲突: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的核心,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也容易导致冲突。
例如,不同文化对于家庭、婚姻、教育等方面的观念差异,可能引发文化冲突。
4. 经济冲突:经济利益也是导致文明冲突的一个重要因素。
资源争夺、贸易纠纷和经济竞争等问题都可能导致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
例如,国家之间为争夺自然资源而发生的冲突就是经济冲突的一个例子。
5. 地缘政治冲突:不同区域或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利益的对立也可能导致文明冲突。
例如,中东地区的国家之间在地缘政治利益上的冲突,加剧了该地区的紧张局势。
需要注意的是,文明冲突并不意味着所有文明之间都不和谐或处于对立状态。
许多文明之间也存在着合作与交流。
而文明冲突的发生更多是由于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和利益冲突所造成的。
尽管文明冲突在历史上不可避免,但通过对话、合作和理解,不同文明之间仍然可以实现和平共处。
努力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以及推动全球化进程,将有助于减少文明冲突的发生。
文明冲突与文明互鉴的问题
文明冲突与文明互鉴的问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各种文化之间的联系也变得日益频繁。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文明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文明冲突是一种长期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发展,只有通过文明互鉴才能够实现和平、稳定和繁荣。
文明冲突的原因文明冲突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历史因素、文化差异、经济利益和政治冲突。
历史因素是指历史上的战争、殖民、种族灭绝和南北问题等。
这些历史事件导致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仇恨”,加剧了文明之间的冲突。
文化差异则是指不同的宗教信仰、文化习俗、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
这些文化差异导致了不同文明之间的思想对立和文化冲突。
经济利益则是指不同文明之间的经济利益冲突,如资源争夺、贸易保护主义等。
政治冲突则是指政治制度不同,导致政治观念和政治利益冲突。
如何应对文明冲突文明冲突实际上是因为缺乏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因此,我们需要推行文明互鉴的理念。
文明互鉴是指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尊重的过程。
通过文明互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思想、价值观和习俗,增进文明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文明互鉴需要接受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不将自己的文化强加给别人,从而实现文化平等。
同时,文明互鉴需要有一些前提条件,如文化自信、尊重平等、多元共存、双赢合作等。
只有这样,文明互鉴才能够真正实现。
例如,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丰富文化的国家,历史和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的传统文化充满了智慧和魅力,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
这些思想在中国社会得到广泛传播,并且影响着全世界。
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冲突,这时候文明互鉴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可以通过文明互鉴,学习和借鉴现代文化的优点,同时也可以向其他国家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文明冲突与文明互鉴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文明互鉴是解决文明冲突的根本途径。
只有通过文明互鉴,才能够实现文明之间的和谐与共存。
文明的冲突读后感 -回复
《文明的冲突》读后感《文明的冲突》这本书是塞缪尔·P·亨廷顿的经典之作,它对于探讨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互动提出了引人深思的观点。
在阅读完《文明的冲突》后,我不禁思考起了文明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于我们现实世界的影响。
首先,我对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认为,由于文化和宗教差异的存在,文明之间的冲突将成为国际政治的主要动力。
他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和历史背景的支持,提出了这一理论。
我意识到,尽管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依然存在,并且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亨廷顿的观点强调了文化多样性和认同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我们应当警惕文明冲突的潜在风险。
然而,我也对亨廷顿的理论提出了一些质疑。
尽管他的观点对于文化冲突的存在和潜在影响提供了重要的洞察,但我认为他在描述文明之间的关系时过于简化和概括了现实的复杂性。
亨廷顿的理论似乎忽视了文明内部的多样性和变化,而过于强调了文明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实际上,每个文明内部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群体、思想和观念,而这些内部的多样性可能会在与其他文明的互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在讨论文明冲突时,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文明内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避免简化和误解。
尽管存在一些质疑,但《文明的冲突》这本书依然是一本值得阅读和思考的重要著作。
它提醒我们文明之间的差异和潜在冲突,并促使我们反思如何在多元文化的世界中建立更加包容和和谐的社会。
亨廷顿的观点引发了我对文明、文化交流和和平发展的兴趣,并激励我进一步探索这些重要议题。
通过阅读《文明的冲突》,我深刻认识到全球化时代的文明交流和冲突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问题。
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建立和谐世界的基础。
我们应该通过对话、合作和共享,努力解决文明冲突,推动共同发展和进步。
只有当不同文明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变得更加紧密,我们才能够共同面对全球挑战,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谐和繁荣的未来。
在《文明的冲突》中,亨廷顿向我们展示了文明之间的复杂互动,并引发了对于和平共处和文明发展的重要思考。
文明的冲突亨廷顿读后感
《读〈文明的冲突亨廷顿〉有感》
小朋友们,我最近读了一本叫《文明的冲突亨廷顿》的书,感受可多啦!
书里说不同的文明有不同的特点。
我就想到了我们班,有的同学喜欢画画,有的同学喜欢唱歌,这就像不同的文明一样。
还说不同文明之间会有冲突。
我就想到有时候我和小伙伴会因为玩游戏的想法不一样吵架,这可能就是小小的冲突。
但是书里也说,我们要学会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明。
就像我们要尊重喜欢画画和喜欢唱歌的同学一样。
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我们要多去了解别人,这样才能和大家友好相处。
《读〈文明的冲突亨廷顿〉有感》
小朋友们,我读了《文明的冲突亨廷顿》这本书,想跟你们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书里讲了好多关于文明的事儿。
我觉得文明就像我们每个人的性格一样,都不一样。
比如说,有的地方的人喜欢吃辣,有的地方的人喜欢吃甜,这就是不同的习惯,也可以说是不同的文明。
有时候不同的文明会碰到一起,可能会有点小麻烦。
就像我和弟弟抢玩具,会闹得不开心。
不过书里告诉我们,要学会包容和理解。
就像我后来让着弟弟,我们又一起开心地玩了。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世界很大,有很多不同的文明,我们要友好地对待它们。
《2024年对“文明的冲突”的一种传播学阐释——基于跨文化传播的理论思考》范文
《对“文明的冲突”的一种传播学阐释——基于跨文化传播的理论思考》篇一一、引言“文明的冲突”这一概念,源自于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和冲突。
这一冲突不仅仅表现在历史和地缘政治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得到体现。
本文将结合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尤其是跨文化传播理论,对“文明的冲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阐释。
二、跨文化传播与文明的冲突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传播成为了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社会制度,都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碰撞和交流。
这种碰撞和交流,有时会引发“文明的冲突”。
这种冲突并非单纯的对抗或敌对,而是一种文化的适应、融合和变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文化元素相互碰撞、交融,形成新的文化形态。
三、跨文化传播理论对文明冲突的解释1. 文化适应理论: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人们需要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
这种适应过程往往伴随着文化的冲突和融合。
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信仰、习惯等在相互碰撞中,产生新的文化形态。
2. 文化传播的偏见与刻板印象: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误解,人们在接受跨文化信息时,往往会产生偏见和刻板印象。
这些偏见和刻板印象可能导致文化的误读和冲突。
3. 文化间的误读与误解:由于语言、历史、社会背景等因素的差异,不同文化之间往往存在误解和误读。
这种误读和误解可能导致文明的冲突。
四、应对文明冲突的策略1. 增强跨文化交流与理解:通过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减少误解和误读,从而降低文明的冲突。
2. 培养跨文化传播的素养:提高人们在跨文化传播中的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减少文化的冲突。
3.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在跨文化传播中,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信仰,避免对其他文化的贬低或歧视。
4. 构建和谐的文化交流环境:通过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各种文化的和谐共存。
五、结论“文明的冲突”是全球化背景下不可避免的现象。
对“文明的冲突”的一种传播学阐释——基于跨文化传播的理论思考
对“文明的冲突”的一种传播学阐释——基于跨文化传播的理论思考对“文明的冲突”的一种传播学阐释——基于跨文化传播的理论思考导论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紧密,文明的冲突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尤其是自1993年萨缪尔·P·亨廷顿提出“文明的冲突”理论以来,人们对文明冲突的研究逐渐兴起。
然而,当前对于文明冲突的研究往往局限于政治、历史和社会等领域,较少涉及跨文化传播的角度。
因此,本文将运用跨文化传播的理论视角,对“文明的冲突”现象进行一种新的传播学阐释。
一、文明冲突的概念与现象文明冲突的概念最早由亨廷顿提出,他认为未来的世界将主要由文明之间的冲突构成。
他将文明定义为具有一定历史、宗教、语言、风俗和制度等共同特征的文化集合体。
在亨廷顿看来,文明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不同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差异巨大,这将导致文明之间的对抗。
然而,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文明冲突不仅仅是文化差异导致的冲突,更是传播过程中的冲突。
在跨文化传播的背景下,不同文明之间的价值观、信仰、知识等内容通过传播媒介进行交流,而这种传播过程中的摩擦和冲突就构成了文明冲突的现象。
二、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文明冲突阐释在跨文化传播的理论框架下,文明冲突可以通过四个维度进行阐释:传播媒介、信息传递、接收方和文化认同。
1. 传播媒介的作用传播媒介是跨文化传播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它承载和传递着不同文明之间的各种信息。
传统传媒和新兴传媒在文明冲突中都发挥重要作用。
传统传媒如报纸、电视等媒介,能够扩大文明冲突的影响力,加剧沟通隔阂,通过概念上的扭曲进一步加深了文明冲突。
而新兴传媒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则能够提供多元化的信息,促进文明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和解。
2. 信息传递的方式信息在文明冲突中的传递方式也对冲突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信息的选择、加工和传达方式都可能引发冲突。
在跨文化传播中,对于敏感话题和跨文化冲突的素材,媒体的选择和处理都尤为重要。
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反思
一、“文明的冲突”论
1993年,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我认为新世界的冲突根源、将不再侧重意识形态 或经济,而文化将是截然分隔人类和引起冲突的主 要原因。在世界事务中,民族国家仍然举足轻重, 但全球政治的主要冲击将发生在不同文化的族群之 间,文明的冲突将左右全球政治,文明之间的断层 线将成为未来的战斗线。” 1996年,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儒家的仁学
要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则达人”作为准则 “克己复礼曰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 其由人乎?” “克己才能复礼,复礼是取得进入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的 必要条件。扬己和克己也许正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别的一个关 键。”——费孝通 “仁”是人自身内在的品德;“礼”是规范人的行为的外在 的礼仪制度。 治国平天下应该行“仁政”,行“王道”,而不应该行“霸 道”。
二、“文明的共存”与新轴心时 代
“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
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 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 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 洲则效仿拜占廷帝国。” ——罗素《中西文明比较》
德国的雅斯贝尔斯曾提出“轴心时代”的观念,认为在公元 前五百年前后,在古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几乎同时出 现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都对人类关切的问题提出了独到的 看法。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有老子、孔子;印 度有释迦牟尼,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形成了不同的文 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文 化的主要精神财富,而且这些地域的不同文化,原来都是独 立发展出来的,并没有互相影响。
文明的冲突的名词解释
文明的冲突的名词解释文明的冲突是指不同文明之间的价值观、信仰体系、文化表达等方面的冲突和对抗。
它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和多元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历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文明的冲突进行深入解析,探讨其根源、特征以及可能的解决途径。
一、文明的冲突的根源文明的冲突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历史的早期。
人类社会进化过程中,不同地域和民族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这种多元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明的差异和冲突。
此外,资源争夺、领土争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因素也是文明冲突的常见根源。
二、文明的冲突的特征1. 多样性与对立性:文明的冲突表现出多元性和对立性并存的特征。
不同的文明拥有自己的独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它们之间的冲突往往是由于价值观的差异引起的。
2. 全球化的影响:在全球化进程中,文明的冲突逐渐趋于全球范围。
全球化带来了信息的快速传播和交流,同时也加剧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
全球文化冲突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给国际社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3. 影响深远的后果:文明的冲突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它不仅破坏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还会引发大规模的战争、恐怖主义等暴力冲突,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痛苦和伤害。
三、解决文明的冲突的途径解决文明的冲突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以下是几个可能的途径:1. 对话与交流:通过对话和交流,不同文明可以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和理解,促进相互间的文化交流与和谐共存。
只有通过开放、包容和互相尊重的态度,才能有效解决文明冲突。
2. 跨文化共识与价值观的对话:不同文明应寻求共同点,探索建立跨文化共识的方式。
尊重文化多样性,并且接纳和尊重不同民族、宗教和文化的习俗和传统,是减少文明冲突的基础。
3. 教育与跨文化交流:通过教育和跨文化交流,可以培养人们的文化包容性和理解力,减少文明冲突的潜在因素。
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和跨文化培训,有助于减少误解和偏见,促进和平与发展。
4. 国际合作与治理:在全球化进程中,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与治理机制的建设,同时发挥国际组织的重要作用。
文明冲突的概念和种类
文明冲突的概念和种类文明冲突是指因为文化、宗教、民族、价值观等不同而引发的冲突。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日益增多,文明冲突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探讨文明冲突的概念和种类,并对其可能的解决途径进行讨论。
首先,文明冲突是指不同文明之间因为意识形态差异而产生的冲突。
这种冲突可能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并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如战争、恐怖袭击、人权侵犯等。
文明冲突并不一定是不可避免的,它可以通过有效的政治外交手段来化解或减轻。
其次,文明冲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不同的类型。
首先是意识形态冲突,即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
例如,自由主义民主和专制主义之间的冲突可以被视为一种意识形态冲突。
其次是宗教冲突,即因为宗教信仰而产生的冲突。
例如,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冲突就是一种宗教冲突。
再次是民族冲突,即因为不同民族之间的利益冲突而产生的冲突。
例如,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可以被视为一种民族冲突。
最后是文化冲突,即由于不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冲突。
例如,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之间的冲突可以被视为一种文化冲突。
这些不同类型的冲突之间可能相互影响和交织,产生更加复杂的冲突形式。
在解决文明冲突方面,有几种可能的途径。
首先是通过建立对话机制来减少误解和误判。
在文明冲突中,双方往往存在误解和偏见,因此通过对话和交流可以帮助双方更好地了解彼此的观点和利益,推动冲突的解决。
其次是通过建立相互尊重的价值观来减少冲突。
虽然不同文明的价值观存在差异,但是通过相互尊重和包容,可以减少冲突并找到共同的利益点。
第三,通过经济合作来促进和解决冲突。
经济合作可以为各方带来利益,减少竞争和冲突的可能性。
最后,通过加强全球治理和国际法律制度来管理和解决文明冲突。
全球治理和国际法律制度可以提供一个规范和有序的框架,帮助各方在争端中找到共同的解决办法。
总之,文明冲突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文明冲突的解决成为一个迫切的任务。
对亨廷顿文明冲突论主要观点的评析
对亨廷顿文明冲突论主要观点的评析二、文明冲突论的主要观点1996年,亨廷顿出版了《文明冲突和世界秩序重建》一书,系统地提出了他的“文明冲突论”。
该书籍被翻译成39种语言,在全世界激起的反响一浪高过一浪。
主要观点有:第一,未来国际冲突的根源将主要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和经济的。
人类在经历了君主冲突、民族国家冲突和意识形态冲突之后,将进入文明冲突的阶段。
亨廷顿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
第二,导致文明冲突的理由有:文明的差异是根本性的;不同文明的相互影响加深,强化了人们的文明意识,加剧了文明之间的敌对情绪;全球经济和社会变革正在把人们从地域属性中分开,削弱了民族国家的地位;西方处于权力顶峰,刺激了其他地区文明意识的发展;文化特性和差异不易改变,也难以用妥协的方式解决。
第三,文明冲突是未来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建立在文明基础上的世界秩序才是避免世界战争的最可靠的保证。
因此,在不同文明之间,跨越界限(Crossing Boundaries)非常重要,在不同的文明间,尊重和承认相互的界限同样非常重要。
第四,西方和非西方的对抗将成为冲突的焦点。
亨廷顿认为,西方与非西方冲突的根源在于军事、经济、社会制度的竞争和与基本价值观念及思想信仰有关的文化差异。
在可预见的未来,冲突焦点将集中在不屑加入西方的儒教和伊斯兰教国家与西方阵营间爆发的纷争。
三、对“文明冲突论”主要观点的评析自“文明冲突论”提出以来,人们对此褒贬不一,见仁见智。
一些西方舆论和西方政要认为,过去几年的事件证实了亨廷顿的判断,世界政治热点恰恰发生在文明的断层线上;“文明冲突论”将使人们对国际事务的理解发生革命性的变革,为理解21世纪全球政治现实提供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分析框架。
我国学术界对亨廷顿的观点的反应是敏感而及时的,且经历了并仍在经历着复杂的论争,以至于“文明冲突论”在中国学术界的争论,已大有从一个“敏感”的学术命题,转变为一个“敏感”的国际政治和意识形态问题之势。
文明的冲突第三部分读后感
文明的冲突第三部分读后感《文明的冲突第三部分读后感之一》读《文明的冲突》的第三部分,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硝烟却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一个思想碰撞得火花四溅的角斗场。
在这部分内容里,作者对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剖析。
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文明在国际政治中的角色这一块。
这让我联想到了国际新闻里那些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
就好比中东地区的局势,那简直是文明冲突的一个“大舞台”。
伊斯兰教文明、基督教文明还有犹太教文明,在那片土地上就像几个互相拉扯的巨人。
也许有人会说,这就是单纯的地缘政治,但是在我看来,文明的因素就像一条暗线,悄悄地把这些政治事件都串联起来了。
我记得曾经看过一个纪录片,讲的是巴以冲突。
里面的画面真是让人揪心,那些破碎的房屋,满脸惊恐的孩子。
在这背后,宗教信仰和文明的差异就像一道深深的鸿沟。
以色列信奉犹太教,巴勒斯坦以伊斯兰教为主,这两种文明的不同诉求,可能就像两个朝着不同方向行驶的列车,最终撞在了一起。
这难道仅仅是领土争端吗?我觉得不尽然。
这就像是作者在书中所说的,文明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矛盾的复杂性。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西方文明在近现代以来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这部分里提到西方文明的扩张和对其他文明的影响,让我想到了历史课本里那些殖民扩张的故事。
西方列强就像一群饥饿的野狼,扑向世界各地。
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枪炮和掠夺,还有他们的文化、价值观。
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促进了其他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也对当地的本土文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我想,这种冲击就像一场暴风雨席卷了一个宁静的小村庄,有些东西被连根拔起,有些则顽强地坚守着。
可是,这真的是不可避免的吗?我有时候会想,如果各个文明能够更加平等地对话,而不是一方强行灌输另一方,世界会不会更加和谐呢?但这也许只是我的一厢情愿。
在现实中,不同文明之间的误解和偏见就像一堵厚厚的墙,很难轻易打破。
这部分内容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文明的冲突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刻的话题,不是简单的几句和平口号就能解决的。
(完整)文明的冲突读后感(精)
《文明的冲突?》读后感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提出于 20世纪 90年代,其核心思想是,冷战结束后 , 国际舞台上的冲突焦点将不再以意识形态。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强调:在国际政治新的局势里,社会各个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是最普遍的,也不是经济之间,而是不同文化的群体之间的冲突为最普遍的现象。
一、对“文明”的理解在阅读这本著作的过程中,我先试图理解了文明的定义。
第一,宏观上,文明是野蛮、原始、混沌的对立面,是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程度逐渐提升,并形成的一种积聚的认可与阶段;第二,微观上,文明是一个地区、国度、民族、具有相同信仰的群体,由这些构成并发展为其地区国家的文化、精神财富、物质财富,在历史不同时期形成的不同文明,如“古希腊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既表现出了文明的特定性,也表现出了文明的延续性,甚至是可以跨区域。
亨廷顿在其著作中,也时常用文化交替使用, 并且没有在文明与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深入探讨。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对文明的定义为:文明是一个文化实体,是村庄、地区、种族群体、民族、宗教团体,在文化异质性上不同层次中, 这些文化实体之间有着不同的文化。
比如, 位于意大利南部村庄与位于意大利北部的村庄, 它们之间的文化不同,但是却共同信仰着意大利文化,这使得其与德国文化相区别。
同样的道理, 欧洲也共享着同样的文化使其与阿拉伯、中国相区分.而这些共同认同的文化内容包括语言、历史、宗教、风俗、人们的自我认同。
文明可能包括多民族组成的国家,比如中国;也包括民族构成少的国家,比如安圭拉、伯利兹、多米尼克、巴巴多斯、圭亚那等一系列讲英语的加勒比国家。
文明也可能包括好几个国家,比如西方、拉丁美洲、阿拉伯这三个文明; 文明也可以只有一个国家构成,比如日本文明。
而文明之间是有着明显的融合与重叠,也可能包括亚文明. 这些文明充满活力, 但是也有着繁荣与衰退,有着分裂与融合.二、“文明冲突论”的主要内容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 是站在美国国家利益角度以及国家战略角度提出各个文明之间的冲突将主宰未来世界局势的发展.不仅仅指国际上,包括国内,由于移民、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因素,使得美国文化多样化,并且宗派增多,在亨廷顿看来, 都严重威胁着美国一直以来最本质的国家价值文明观:即建国初期所提出的民主,平等,自由.一是移民的范围和来源的变化;二是多元文化影响的加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文明冲突的理解对文明冲突的理解我们要想理解文明冲突,首先要搞清楚文明的概念。
文明是什么呢?文明这一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上讲,它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是动态的历史现象,具有阶级性、民族性。
亨廷顿认为文明是“人群文化上的最高层的组合,是人们拥有的除了那种区别人类与其他动物的认同的文化认同的最广泛的水平”实际上他在谈论文明的冲突时,文明这一概念包括三大要素。
一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这是文明的原义。
二是文明的主体——人,即有共同的文化认同的人群。
三是人和文化的载体——区域。
我们理解文明之后,再来探讨一下对文明冲突的理解。
在世纪更替、千年交接的新时代,世界正逐步走向信息化、全球化、多极化;而与此同时,各种文明之间的局部冲突和动荡此起彼伏,尤其是东西方之间的文化摩擦以及以两种不同的文明模式、文化传统、民族信仰、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碰撞及冲突更为明显地凸现出来。
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以一个有分量、有影响的发展中大国的姿态进入新世纪,面临各种机遇和挑战。
21世纪初,中国继续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依然是世界上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之一。
正在进行复兴大业的中华民族必须顺应新的历史潮流,把振兴中华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结合在一起,积极参与多元文化交流的实践,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良性发展与融合。
冷战结束后,美国干了三件大事:解放科威特、干预科索沃及报复阿富汗,成功巩固了其世界霸主的地位。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落后民族及下层平民以和平的经济战争来对抗西方领先的全球化潮流根本不可能,只能以暴力的恐怖行动来孤注一掷。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恐怖袭击以及随后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军事打击对中东和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方与阿拉伯世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首当其冲,面临严峻考验。
有杂志评论说:“在美国城市遭袭两个多月后,国际关系乃至整个国际新秩序变得同以前不一样了”。
在此之后美国连续发动的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反恐战争,更让原有的冲突进一步升级。
但对美国反恐的实质,有阿拉伯媒体指出:西方将某个行动谴责为恐怖主义,并不是因为该行动本身,而是因为它是阿拉伯人所为。
“他是恐怖分子,因为他是阿拉伯人,他所进行的暴力活动,即便是合法的也是恐怖主义。
”因此,美国的恐怖主义定义具有宗教和民族属性。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美国将阿拉伯世界的抵抗运动认定为恐怖主义,对于以色列对阿拉伯领土的占领、对平民的屠杀,则视而不见。
“9•11”恐怖袭击和之后的反恐斗争都使大家想到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他曾在1993年发表在美国《外交》杂志上的《文明冲突》一文中提到:“如果说19世纪的特点是美国的国内冲突,即南北战争,20世纪的特点是意识形态的冲突,那么21世纪的特点将是文明的冲突”。
随后他在专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重建》中又进一步详细阐述了这一理论。
亨廷顿的论点很有代表性,在世界范围内对文化、思想乃至政治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美国总统布什在最初的讲话中把对阿富汗的军事行动称为“十字军战争”,尽管他很快收回了这种说法,但是这仍然被视为文明冲突论的注脚。
黎巴嫩《风帆》周刊以《是的,就是文明冲突》为题鲜明地指出一场文明的冲突正在上演。
这场冲突不仅限于美国与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文明的冲突,而是一场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的冲突。
讲到东方文明,有必要先把东方的空间概念加以确定。
长期以来,东方并不是一个十分确定的空间概念,经常随着时间流变和主体理解的差异而变化。
在古代、近代和现代,对东方的理解各不相同;中国人、日本人、阿拉伯人、印度人、欧美人心目中的东方概念也大相径庭。
萨伊德的《东方主义》更是对有无东方这一概念提出质疑。
在萨伊德看来,学者们要慎用“东方”、“西方”这些概念,因为东方只不过是西方眼中虚构的东方。
他甚至指出,英国法国和美国所流行的“东方”概念,出于这样一种动机,“不单单是为了描述,也是为了驾驭和抵御东方”。
我们这里认为的“东方”,主要是从文明构成因素着眼,同时参照地理环境因素加以确认的。
从文明构成因素和地理范围两个方面看,古代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印度,都在东方。
在这四大文明古国形成了东方文明中的四大文明体系,其中古埃及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已经消亡,被其后继者阿拉伯伊斯兰文明所取代,而中华文明和印度文明则流传到现在。
所以,东方文明大致可分为三大文明圈:中华文明圈、印度文明圈和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圈。
东西方之间及其内部的冲突古已有之,到了近代更是以殖民与反殖民的军事斗争形式表现出来,而冷战之后则更以文明冲突的形式予以表现。
亨廷顿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
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正在出现的和将来即将出现的“主要的和最危险的方面将是不同文明集团之间的冲突”。
当今世界局势似乎部分地应证了亨氏的预言。
但是,亨廷顿把冲突视为未来世界关系的主流似乎有些夸大其词。
在亨氏的冲突哲学里,那种冲突语境下的文明霸权主义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认为,经过文明达尔文主义的洗礼,“那些最大的文明也拥有世界上的主要权力”。
不难看出,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根源在于过分夸张了文明之间的差异和这种差异的不可调和性。
事实上,通过比较东西方文明的差异,分析其优劣,就会发现这两种文明除了有矛盾因素外,是可以调和甚至互补的。
东方文明曾经长期辉煌,但到了17世纪之后,其陋俗文化的一面日益显现。
深藏于东方文明中的怀旧情结、循规蹈矩、一味求稳、自我封闭、个性不足而奴性有余等陋俗文化渐次暴露出来并发生激烈嬗变,侵蚀着东方文明的机体。
到了近代,东方文明遭遇崛起的西方文明时便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败。
近现代的历史差不多可以说是东方向西方学习的历史。
西方的文明概念就是“控制和扩张”,因此在近代以来迅速崛起。
然而,西方文明固有的一些问题也让其面临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陷入了生态陷阱、消费陷阱、伦理陷阱、战争陷阱、分配陷阱、科技陷阱等一系列“文明的陷阱”中无法自拔。
西方文明的这些问题很难从其内部得到解决。
而东方文明在其几千年的发展中积淀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观。
当西方文明迅速崛起并对东方文明发动征服的时候,这些价值观未能显示其价值;但当西方文明陷入迷途时,这些价值观却弥足可贵。
因此一些学者们提出的实现东西方文明的联姻以填平现代文明的陷阱是完全可能的。
东方文明中固有的天人合一思想有利于东方社会走出生态陷阱,尽快实现文明的转型。
东方文明注重天人合一、物我两忘,这种思想是以综合思维为基础的。
主张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基调。
而古巴比伦天文学中认为人受某一星座影响而有一固定的性格或品性,也是天人合一模式的反映。
印度文明被富有浩大生命的大自然所包围,在各个方面与大自然保持着交流。
可见,东方智慧是生存大智慧,有利于人类走出生态陷阱,尽快实现由工业文明向和谐文明的转型。
东方文明中固有的清心寡欲和节欲意识有利于东方社会走出消费陷阱。
甘地曾经说过,“活得简单些,只为了让别人也能生存”。
东方文明中的“中国文化传统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干、儒道互补为基础形成的一种人伦文化,重点是在调节人际的关系或者调整自我的心态”。
清心寡欲,是调整自我心态的必由之意。
因此,东方文明对于克制人们日益膨胀的消费欲望有很大的作用。
东方文明中固有的仁爱精神有利于东方社会走出伦理陷阱。
仁爱精神,是东方文明的基本精神。
中国的儒家思想强调,仁者爱人,仁厚待人,善待自己且善待别人,是人立于天地之间应当也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和最起码的伦理基础。
东方文明有利于重新建立仁爱和谐的社会伦理。
东方文明中固有的忍让精神有利于东方社会乃至全人类走出战争陷阱。
忍让,在东方文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容忍,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在中国,历来就有“和为贵”、“退一步海阔天空”的祖训。
这种忍让精神对人类的和平共处大有裨益。
东方文明中固有的公平意识有利于东方社会走出分配陷阱。
“不患贫而患不均”、“等贵贱”、“均贫富”一直是东方人孜孜以求的目标。
这种分配价值指向如果操作得当,无疑会有效地预防和克服严重的两极分化。
东方文明中固有的物极必反、过犹不及思想有利于东方社会走出科技陷阱。
东方人强调物极必反、过犹不及,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使东方人在观察任何问题时都能做到深刻而全面。
东方人对过分依赖“机械器具”抱有戒心。
东方人观察问题的独特视角有助于东方社会率先走出科技陷阱。
尽管亨廷顿把冲突视为未来世界关系的主流,但其也主张,“在未来的岁月里,世界上将不会出现一个单一的普世文化,而是将有许多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相互并存”,“在人类历史上,全球政治首次成了多极的和多文化的”。
在后来“文明冲突论”作的巧妙注脚中,亨廷顿更指出:“我所期望的是,我唤起人们对文明冲突的危险性的注意,将有助于促进整个世界上‘文明的对话’。
欧洲和亚洲国家最主要的政治家已经在谈论需要抑制文明的冲突和参与这样的对话。
”反观渺渺文明史,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曾经有过激烈的冲突,也曾经有过和谐的内需。
从文明发展大势看,和谐将是二者关系的主流。
当然我们所说的和谐,目的是使诸种文明之间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以求得共同发展。
这种和谐,是有差别的和谐,而不是也不可能是无差别的和谐。
不同文明体系之间的差异,才使和谐有了必要和可能。
可见,差异是和谐的必要条件。
当然,有差异就有斗争和摩擦,而通过斗争和摩擦,矛盾得以解决,从而达到新的和谐。
因此,未来的世界中,文明间的冲突是必然存在的,但在冲突中营造和谐则是大势所趋。
处于经济飞速发展阶段的中华民族,更要学会在复杂多极的文明世界中共存,学会从其他的文化中汲取有益的养分,而不应该简单地把强弱势文化之间的冲突,简单定义为强势文化对本族文化的入侵。
那种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视为异端予以否定,只肯定推崇本民族文化的陈腐观念必将被历史摒弃。
在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关心本国未来文化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才是对传统的真正负责。
“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它是人类文明的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其中所凝聚的生活、实践智慧、审美的魅力和情趣等,通过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交流、碰撞,必将显示出其勃勃生机,成为超越时空的世界文化精神的具有独到魅力的部分,为中华民族争得更多世界性的声誉。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必须激活各自文化的潜在生命力,使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一个世界,多种声音’——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全球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导致世界各民族文明的大融合,但这种文明的融合决不意味着人类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日趋单一,文化多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