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理论内涵-石学敏
石学敏醒脑开窍法原理
石学敏醒脑开窍法原理
石学敏醒脑开窍法是一种以改善脑波频率为核心的健康方法,它旨在帮助人们提高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的各种挑战。
该方法的原理基于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通过调整大脑的频率模式,以增加大脑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大脑的功能和效率。
具体来说,石学敏醒脑开窍法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
一、脑波同步音乐疗法。
这种方法基于脑波的频率同步原理,通过特定的音乐和声波刺激,调整大脑的频率,使其与音乐的节奏同步,进而达到改善大脑功能的目的。
二、神经反馈训练。
这种方法通过测量人的脑电波,将其转化为信号反馈给人,使人可以意识到自己的脑波状态,并且通过反馈训练,改变脑波的模式和频率。
三、冥想和呼吸练习。
这种方法通过深度呼吸和冥想,调节身体的生理状态,达到放松身心、增强注意力的效果。
总之,石学敏醒脑开窍法通过多种方法改变大脑的频率和状态,从而帮助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应对挑战,提高自己的效率和创造力。
- 1 -。
石学敏“醒脑开窍针法”简介
石学敏“醒脑开窍针法”简介石学敏男,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届国医大师。
石学敏教授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潜心研究中风病的临床治疗,于20世纪70年代初创立了“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开创了现代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先河,救人无数。
CCTV10报道石学敏教授救命银针“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该病发病时间急,危害性大,瘫痪或者死亡率较高。
石学敏教授针法演示操作目前针对脑卒中造成的并发症、后遗症,除西医常规处理方法外,中医醒脑开窍针刺疗法的临床效果显著,副作用小,是治疗该病非常不错的选择之一。
醒脑开窍针刺法是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石学敏教授发现的一种针刺方法,主要作用是保存最大量的脑细胞,使萎缩变性的细胞恢复正常的形态结构,保证组织存活,并增强日渐衰弱的脑生物电活动,使其能发出正确的神经信号。
醒脑开窍”法是针对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而提出的治疗法则和针刺方法。
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有别于传统的取穴和针刺方法。
一、“石氏醒脑开窍法”针法学术思想(一)对中风病病机的继承、发展石氏醒脑开窍”:“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醒脑开窍”、“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这一中风病发展的最终病机而立。
“醒脑”包括醒神,调神之双重含义,醒神调神为“使”,启闭开窍“用”。
“滋补肝肾” 针对肝肾亏损这一最常见、最重要的证型基础而设。
(二)注重针刺规范,提出针刺手法量学对配方组穴从进针的方向、深度、采用的手法和刺激量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将捻转补泻定义为:1、十二经脉以任督脉为中心,左右捻转时作用力的方向,向心为补,离心为泻;2、捻转幅度大用力重为泻,即捻转时施行大幅度低频率捻转,幅度大于180˚,频率在50~60次/分。
二、醒脑开窍针法组成与操作组成:内关、人中、三阴交为主穴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
醒脑开窍疗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特点
一、针刺法则的确立: 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 二、针刺输穴的选择: 选择有开窍启闭的脑穴,以阴经穴为主, 阳经穴为辅。 三、针刺手法的确立: 在进针方向、针刺深度、施术手法方面作 了重大创新。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特点
古人针灸的量化指标 古医籍中记载了很多针灸 的量化指标和手法规范。例如:“针三呼”、 “灸五壮”、“拇指向前为补,拇指向后为泻” 等等。充分说明古人对针灸治疗的量化指标和 手法规范是非常重视的。因为古今文化的差异 及历史进程中古典医籍的遗失,针灸操作的量 化指标及手法规范后世没有完整的继承。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极泉:手厥阴心包经经穴 定位:在腋窝顶点,腋动脉
博动处。 主治:心痛、心悸、肩臂疼
痛、胁肋疼痛。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尺泽:手太阴肺经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 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肺系疾病、肘臂挛痛、 急性吐泻等。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委中:足太阳膀胱经 合穴,下合穴 定位:腘横纹中点,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辅穴:
极泉,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 直刺1-1.5寸,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 肢抽动3次为度;
尺泽,屈肘成120度角,直刺1寸,用提 插泻法,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 度;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合谷:手阳明大肠经经穴 定位:在手背,第1、2掌 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 中点处。 主治:头、面、五官疾病, 肢体内脏疾病,热病, 经闭滞产等。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上廉泉:经外奇穴 定位:在廉泉穴上1寸,或于前正中线颌 下1寸,当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取穴。 主治:声音嘶哑,舌肌麻痹,咽炎,扁桃 体炎,口腔炎
石学敏醒脑开窍法原理
石学敏醒脑开窍法原理石学敏醒脑开窍法,是一种通过锻炼大脑,提高记忆力,增进思维能力的方法体系。
它的理论基础是以神经科学和心理学为主的多学科交叉研究成果,结合中医神经病理学和人体科学等领域的理论。
通过日常的锻炼和训练,能够大幅度提高人们的大脑工作效率,增强大脑的容量和弹性,拓展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范围,进而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
一、醒脑开窍法实践过程醒脑开窍法涉及到大量的实践过程,这些过程包括课程教学、小组讨论、实验研究、实际应用等多个方面。
其中,课程教学是基础,通过讲授多种专业知识,增强学员对人类身体机能、神经系统和大脑功能等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小组讨论则是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分析的方法之一,同时,也可以培养学员团队合作精神;实验研究则是通过实验验证科学理论的正确性;实际应用则着重于将所学理论生动具体化,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运用醒脑开窍法的实际效果。
二、醒脑开窍法的理论基础1. 中医神经学按照中医神经学的观点,脑是人体中的掌控中心,负责感知和处理各种信息,协调人体的各种机能,同时也是情绪的表达中心。
其中,大脑可以分为两个半球,每个半球被细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分别负责不同的功能。
2. 神经科学神经科学是研究神经系统及其在感知、记忆和认知等各种功能中的作用的学科。
通过神经质疑掌握人类大脑的神经机制、连接方式和神经元结构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醒脑开窍法而言,神经科学基础是对于活动在大脑神经网络中的有关信息处理和调节以及相关解析工具的应用。
三、醒脑开窍法实际效果1. 提高大脑工作效率醒脑开窍法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如寓教于乐、选取适当的方法让学员在感兴趣的情境下获取知识,以上述方式不仅调动学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大脑的工作效率。
通过多种不同的方法,提升大脑记忆和思维的能力,进而提高工作的效率。
2. 增强大脑容量和弹性醒脑开窍法是通过呈现各种智力难题和思维游戏,拓展人们对于视觉、思维、语言、运动等方面的认识,进而增强人们的大脑容量和弹性。
石学敏针刺调神思想
石学敏针刺调神思想时间:2017-09-0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俞晓旸针以治神为首务,效以神应为保证”,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从神的生理、病理、治疗上剖析了针刺调神的内涵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教授强调调神在针刺治疗中的运用。
他勤求古训,师古而不泥古,勇于创新,以“脑神”立论,以科学严谨之态度,总结临床经验,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逐步形成了其针刺调神的学术思想体系。
现将这一思想体系阐述如下。
脑为元神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头者,精明之府”,《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也提出“头者……百神所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强调“脑为元神之府”。
石学敏指出,脑主神明与心主神志是并存的,但是脑所主之神是广义的神,它包括机体的外在生命活动和内在精神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
心主神志指狭义的神,是广义神的一部分,是在心主血脉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
脑是人体耗氧量最多的地方,它对血液的要求非常多,所以脑功能的正常发挥与心把血液推动到脑密切相关。
《灵枢·营卫生会》曰:“血者,神气也。
”《灵枢·平人绝谷》曰:“血脉和利,精神乃居。
”石学敏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指出,血是精神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心血虚,常出现惊悸、失眠、多梦等症状,甚至出现烦躁、恍惚、昏迷等神志失常改变,从而说明血与精神、神志、情志活动密切相关。
正如《素问·八正神明论篇》所言:“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
”因此,可以说心通过主血脉来完成其主神志的功能,而人体一切精神、思维、记忆、神志、情绪、意志等心理活动都受脑神的统配,心神功能的发挥,归属于脑主神明的功能之中。
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素问·保命全形论》有云:“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
”可见治神是针刺治疗成败的先决条件。
具体而言,在针刺治疗前充分掌握患者的病情,做到“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外内相得,可玩往来”;施朮时情绪稳定,精神专一,做到“持针之道,欲端以正,安以静”“必一其神,令志在针”;患者也需配合医者提前摆好体位,平静心情,医患配合,达到“病者之精神治,则思虑蠲,气血定,使之信针不疑,信医不惑,则取效必宏,事半功倍”。
醒脑开窍针刺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机理研究
调节缺血区脑组织的能量代谢
针刺可改善缺血区脑组织的能量代谢,发挥脑 保护作用,使脑细胞的功能和形态损害减轻。
研究显示缺血区脑组织ATP酶及细胞色素氧化 酶,针刺内关及人中可明显改善缺血区两种酶 的脱失;针刺可改善微血管内皮细胞的ATP酶 代谢,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钠钾跨膜转运动能, 从而有效地减轻因缺血缺氧而导致的血管内皮 细胞损伤,改善脑血管的机能。
配穴:
风池、完骨、翳风均针向喉结,进针22.5寸,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每 穴施手法1min;
合谷针向三间穴,进针1-1.5寸,采用提 插泻法,使患者第二手指抽动或五指自 然伸展为度;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配穴:
上廉泉针向舌根1.5-2寸,用提插泻法;
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1-2 毫升;
主治:①头痛 眩晕 晕厥 ②中风不语 偏瘫 癫狂痫 不寐 ③脱肛 阴挺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印堂: 定位:在额部,两眉头
之中间。 主治:1 头痛、头晕
2 鼻渊、鼻衄、 目赤肿痛、颜面疔疮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操作: 主穴:先刺印堂,刺入皮下后使针直立,采
用轻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 为度。 继之,选3寸毫针由上星刺入,沿皮刺入百会 穴后,针炳旋转90°,转速20~160次分, 行手法1分钟。 其他主穴、副穴、配穴手法同主方1。
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机理研究
减轻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 脑缺血时兴奋性氨基酸明显增加,激发
一系列病理过程,导致脑损害。 针刺可减轻兴奋性氨基酸毒性,防止由
此引起的一系列损伤。
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机理研究
抑制缺血区神经细胞凋亡,增强脑组织的修复 能力
醒脑开窍针刺法
腧穴组成:双侧风池(GB20,足少阳胆经)、双侧完
规范操作:双侧风池,向对侧眼角直刺1~1.5寸,施用
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即捻转幅度小于90° ;捻转频 率为120~160转/分钟,行手法1分钟。要求双手操作 同时捻转,留针20~30分钟。 双侧完骨、双侧天柱,直刺1~1.5寸,手法同风池。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3手指握固或手指功能障碍 腧穴组成:患侧合谷(LI4,手阳明大肠经)、患侧上 八邪(EX-UE9,经外奇穴)。 规范操作:合谷,针向三间穴方向(既第二指掌关节基底 部)透刺,进针1~1.5寸,施用提插泻法,以握固的手 指自然伸展或食指不自主抽动3次为度;再取1.5寸毫针 1支,仍在合谷穴位置针刺向第一指掌关节基底部透刺, 进针1~1.5寸,施用提插泻法,以拇指不自主抽动3次为 度,合谷穴两针均留针30分钟以上。上八邪,分别在 2~3、3~4、4~5指掌关节上1寸,向指掌关节基底部 斜刺,进针1~1.5寸,施用提插泻法,以各手指分别不 自主抽动3次为度,留针30分钟以上。
Company Logo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组成与操作 治则: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 醒脑开窍针刺法之所以有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其有严格的组方原则,尤其在操作上有着特殊的 规定。临床上应用中主穴是最为重要的,起到醒 神开窍;通调元神的主要功效,也是醒脑开窍针 刺法区别于传统针刺法的核心之一,临床上将醒 脑开窍针刺法主穴分为两个组方,分别用于脑卒 中的不同临床阶段。下面分别作以介绍。
Company Logo
醒脑开窍针刺法规定:脑卒中发生后任何时期,只 要没有系统地接受正规醒脑开窍针刺治疗的患者, 开始治疗的前3天均必须使用醒脑开窍针刺法主 穴之方I。主穴之方I的醒神开窍、通调元神的作 用比主穴之方II作用强,3天以后如果患者意识 障碍尚未解除,主穴之方I应该继续应用;如果意 识障碍解除,但主动运动尚未出现,则主穴之方I 和主穴之方II可以交替使用;如果意识障碍解除, 主动运动出现,仅是力量不足或精细动作差,可 以用主穴之方II代替主穴之方I。比较而言,主 穴之方Ⅱ更多用于中风的恢复期、后遗症期及非 器质性的心悸、疼痛、遗尿等证。
运用石学敏“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的研究
运用石学敏“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的研究中风是危及人类健康的主病之一,发病率在我国居高不下。
其死亡率高,致残率更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灸疗法治疗中风源远流长,对脑血管病的针灸治疗越发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其中尤以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在中风病治疗中的显著疗效引起了国内外极大反响,并且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
石学敏院士通过对《内经》中“神”的独特见解及对现代医学的综合分析,形成的具有中医特色的中风病诊疗观念,不但创立了“醒脑开窍”针法,而且率先提出了针刺手法量学的理论,使针刺手法从经验向科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1.醒脑开窍针法理论基础1.1“神”的概念中医的“神”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之“神”,仅指思维、意识、精神状态、认知能力等; 广义之“神”,则泛指一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石学敏院士确定的中风病基本病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中之“神”,即为广义之“神”,因此,中风病无论有无神志障碍均可视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
”明代·李时珍曰: “脑为元神之府。
”元者,气始也。
说明古人已经认识到脑与神的关系密切。
中风病从现代医学角度已经确定脑神经细胞迟发性坏死所造成的病证。
因此,中风病病机中之“神”是“元神”、“脑神”。
石学敏院士在治疗中风病的主要治法中直接定位为“醒脑开窍”。
1.2“醒脑开窍”的理解石学敏院士结合几十年针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经验,遵《灵枢》“粗守形,上守神”的重要诊疗思想,结合中西医对中风病的认识,从针刺角度,创造性的提出“神”的改变在中风病各期病理机制中的主导地位而区别于脏腑气血的层面; 他对“神”的概念进行深入理解,并对神的生理、病理及诊治加以概括: 神之所在—脑为元神之腑; 神之所主—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 神之所病—百病始生皆本于神; 神之所治—凡刺之法必先调神。
因此他明确提出,中风病以脑府立论,其它脏腑阴阳失调皆为发病的病理基础。
发病关键是各种病理机制在诱因下,上犯于脑或阻闭脑脉或损伤脑络,血溢脉外,最终造成元神之府脑窍闭阻,脑神不能支配人体各种正常的功能活动发为中风,即“窍闭神匿,神不导气”为中风病的总病机。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
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应用
癫痫:针人中、大陵、鸠尾(鸠尾在剑突下,针前检查肝脏,是否有肿大,双手抱头,肝脏 往上提起,深吸气进针,进到1.5寸,此时患者可以呼气了,行大幅度低频捻转泻法,鸠尾 不留针(若不留针则即便刺到亦只有一孔无妨,否则肝乃脆性组织,针的创伤随呼吸反复刺 激造成更大损伤)、内关、风池; 血管性痴呆:针内关、人中、百会、四神聪、风池、四白、合谷、三阴交、太冲; 睡眠倒错:针上星、百会、四神聪。神门、三阴交。观察13262例中风病住院患者,治 愈率达49.37%,总有效率96.95%;其中1239例合并假性球麻痹的中风病患者的假性球 麻痹治愈率达51.65%,总有效96.69%。
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应用
调神开窍法治疗百合病 女性,其发病多由情志因素所诱发,病机关键在于心窍闭阻,心神郁逆。百合病的 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症状繁杂,主要包括精神意识,运动感觉及植物神经和内脏等 机能障碍方面病证。
治则:调神开窍,调和阴阳。取穴:内关、水沟。根据临床出现的不同症状及病情 的程度随症加减穴位。治疗此病症的疗效如何,不但取穴要合理而且直接取决于针 刺的手法,针感和刺激量。治疗重在首次治疗效果
(5)安神法治疗小遗尿
代医家多归纳为肾气不足,下元虚冷和脾肺气虚、摄纳无权 两类病机。治疗多用培元补肾、健脾益气、敛肺缩泉诸法。 而据石学敏院士观察,精神紧张,过度疲惫是小儿遗尿的主 要诱因,其病机亦应属于“心神昏瞀、治理无权”,故立法 以调节心神为主,重用水沟、印堂、百会等健脑宁心,安神 益志之穴,临床收到很好的疗效。
醒脑开窍法的作用
一.此法临床疗效显著,适应症也多,除中风后遗症和并发症外,还可用于老年性痴呆; 二.因操作手法量化,可重复,便于推广,值得一提的是:在用本法时应辅以降颅压、抗感染、降血压西 药及支持疗法。 三.有手术指征的脑出血者,宜手术和针刺相结合。 四.“醒脑开窍法”,主要作用是保存最大量的脑细胞,从而保住患者未来的疗效 ,使萎缩变性的脑细胞 恢复正常的形态结构,保证组织存活,并增强日渐衰弱的脑生物电活动,使其能发出正确的神经信号
醒脑开窍针法
醒脑开窍针法学习运用石学敏教授,世界著名针灸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62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
现任天津中医学院副院长,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石学敏院士从医40年来,始终如一地坚持学习、继承、发展、弘扬以针灸为主的中国传统医学,他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取得了显著疗效;他率先提出针刺手法量学理论,并开展相关研究,对捻转补泻手法确定了新定义和量化操作,使传统针刺手法向规范化、量化发展,获1986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86年度卫生部科技进步乙级成果奖、1991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是目前中医针灸界唯一一项国家级奖项,1999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石学敏院士博览群书,采众家之长,集中外之萃,学验俱丰,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深受患者信赖、同行赞誉及国际友人的欢迎,被中国工程院院长、著名科学家朱光亚誉为“鬼手神针”。
石学敏院士在运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等急危重症的同时,在临床上强调“醒脑”即“醒神、调神、安神”的重要性,形成了以脑统神、以神统针、以针调神的学术思想,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学“神”的理论学说。
1、“醒脑开窍”针法的理论基础:《内经》称中风为“大厥”“薄厥”,“血之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对于中风的病因病机,中国传统医学历代各家认识及学说颇为不一,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石学敏院士在继承古代各家之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针对中风病的两大症状神志障碍和肢体运动障碍,其主要原因是脑血管的闭塞不通,脑功能异常,亦即“元神之府”失用,脑窍闭塞则神无所依,肢无所用,明确提出中风病的根本病因病机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确立了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的治疗大法,创立了“醒脑开窍”针刺法。
并分“主方Ⅰ”和“主方Ⅱ”两种临床方法。
“主方Ⅰ”取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和督脉水沟2穴,主要用于心神昏瞀,意识丧失及某些疾病的急性期,因患病初期,病人精神紧张,神不守舍,故应调整心神,以利疾病的治疗,如中风的脱、闭证,惊悸,癔病,癫狂痫,中暑,中毒导致神志昏迷等。
醒脑开窍法
醒脑开窍法的作用
此法临床疗效显著,适应症也多,除中风后遗症和并发症外,还可用 于老年性痴呆; 因操作手法量化,可重复,便于推广,值得一提的是:在用本法时应 辅以降颅压、抗感染、降血压西药及支持疗法。 有手术指征的脑出血者,宜手术和针刺相结合。 “醒脑开窍法”,主要作用是保存最大量的脑细胞,从而保住患者未 来的疗效 ,使萎缩变性的脑细胞恢复正常的形态结构,保证组织存活, 并增强日渐衰弱的脑生物电活动,使其能发出正确的神经信号。
醒脑开窍法的作用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核心在调神,祖国医学中 “神”不仅仅指人的思维、意识、智慧,而是人 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一切生命活力的外在表现。 “神存”“神守”则人体的生命活力正常,思维 意识活动也正常;如果“失神”或“伤神”则人 体出现病态或死亡。只有通过醒神、调神、安神, 才能调和阴阳,气复神使,气血调和,机体恢复 正常功能。
“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应用 醒脑开窍” 醒脑开窍
1.治疗中风及并发症 基于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导致 “窍闭神匿,神不导气”, 石学敏院士确立中风病的治疗法 则为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在选穴上以 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强调针刺手法量学。以内关、水沟、三 阴交为主穴,辅以极泉、尺泽、委中疏通经络。
醒脑开窍” 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应用
癫痫:针人中、大陵、鸠尾(鸠尾在剑突下,针前检查肝脏,是否有肿 大,双手抱头,肝脏往上提起,深吸气进针,进到1.5寸,此时患者可以呼 气了,行大幅度低频捻转泻法,鸠尾不留针(若不留针则即便刺到亦只 有一孔无妨,否则肝乃脆性组织,针的创伤随呼吸反复刺激造成更大损 伤)、内关、风池; 血管性痴呆:针内关、人中、百会、四神聪、风池、四白、合谷、三 阴交、太冲; 睡眠倒错:针上星、百会、四神聪。神门、三阴交。观察13262例中 风病住院患者,治愈率达49.37%,总有效率96.95%;其中1239例合并假 性球麻痹的中风病患者的假性球麻痹治愈率达51.65%,总有效96.69%。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一、定义:中风又名卒中,本病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进以歪避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因本病起病急骤、症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
二、概括:中风病和现代医学的脑血管颇为一致,它是在世界范围内的多发病、常见病之一,也是“古已有之”达数千年之久的“大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发生病理性改变并引起各种临床症状的疾病。
1968年中华医学会曾将脑血管病分为十二大类,每一类中又分为若干种病但就其本质而言,不外乎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血栓、闹栓塞等)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两大类。
从病理上讲,前者是由于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细胞受损,后者是由于血管破裂出血后血肿及水肿挤压脑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1966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对57个国家进行调查,因中风而死亡的人数是这些国家人口总死亡数的11.3%,仅次于心肌梗塞和癌肿,很多国家将中风列为前三种高病死率、高发病率、高残率的疾病。
在我国很多地区,中风发病率比冠心病高,是我国人口死亡的第一大疾病。
据调查,我国各地区的发病趋势为: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西部,城市高于农村。
近年来,我国中风的患病率更是高的惊人,并由年轻话的趋势,已成为当今人类健康的一大敌,积极防治中风病已成为医患共同的历史重任。
三、危险因素中风病的发生主要与血管壁和管腔内理化因素的改变有凡影响二者改变的因素都能对中风的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凡能产生这些不利影响都能对中风的发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凡能产生这些不利影响的因素均可称为中风病的危险因素,但应看作是中风的催化剂。
中风病的发生绝非某单一的危险因素所致,而是若干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体外因素:居住地理位置、海拔、气候、时间节律、放射治疗、电磁物、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噪音污染等。
(二)自身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高血压病、TIA、既往中风史、动脉硬化、糖尿病、心脏病、肥胖、血液成分改变、吸烟、口服避孕药等。
石氏醒脑开窍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量学规定
一、主穴的量学规定:
内关:捻转、提插和雀啄结合的手法。针刺深 度1.0~1.5寸,得气后施捻转提插泻法,即左 右手分别持患者左侧和右侧的针炳,左手拇食 指呈顺时针捻转,右手拇食指呈逆时外方向捻 转,并配合提插泻法。捻转角度大于180°,频 率50 ~ 60转。手法持续操作1~3分钟。
假性球麻痹、舌强失语
处方: (1)内关(双)、人中、风池(双)、 完骨(双)、翳风(双)、三阴交(双)。 (2)金津、玉液点刺放血。 (3)咽后壁点刺。
第19页/共32页
操作: 内关、人中、三阴交(见前)
风池、完骨、翳风针刺向喉结,震颤徐入2.0~ 2.5寸,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即针炳转动 90°,转速120 ~ 160次/分。施手法1~3分钟, 以咽喉麻胀为宜。金津玉液位于舌底,患者张
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 副穴:极泉、尺泽、委中 加减: 肝阳上亢:太冲; 风痰上扰:丰隆、风池 肝肾阴虚:太溪 吞咽困难:风池、完骨、翳风 手指屈伸不利:合谷 言语不利或失语:金津玉液、上廉泉 脱证:灸神阙、气海、关元
第16页/共32页
中风稳定期
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 副穴:极泉、尺泽、委中 加减: 气虚血瘀:气海、关元,或针后加灸 阴虚阳亢:太冲、太溪 痰瘀痹阻脉络:丰隆、血海 头晕目眩:完骨、天柱
口 伸舌后,术者迅速用舌钳或纱布将舌体提起,
暴 露舌底部,用三棱针点刺金津玉液,以出血量 5ml为宜。咽后壁点刺法:张口,压舌板压住舌 体,清楚暴露咽后壁,分别用3寸长针点刺咽后
第20页/共32页
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骆某,女,47岁,因“右侧肢体乏力2天,加 重伴言语不利1天”于2004年4月10日入院。患者 于04年4月8日早出现右侧肢体乏力,右下肢为甚, 可自行行走,未行特殊处理。4月10日晨起发现穿 衣困难,右侧肢体乏力较前加重,下地行走欠稳, 伴有言语不利,当时患者神清,无头晕、头痛,无肢 体抽搐等,遂就诊我院急诊,行头颅CT结果未发现 异常。收入神经外科治疗。 入院症见:车床推入,神清,精神可,言语欠清, 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侧第肢21页体/共3乏2页力,活动不利,纳眠
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应用之我见
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应用之我见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针灸学家石学敏教授于70年代所创。
他认为中风病的病机是“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治疗上应“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临床总有效率可达98%,曾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中医十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之一。
1999年,我从天津中医学院一附院进修回来后,一直在临床上推广应用该疗法,在中风等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不惴冒昧,试述如下:1 关于针刺时机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都很高。
如何治疗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众所关注。
石学敏等有关人员的研究表明,醒脑开窍针刺法可用于中风急性期甚至超早期(6h以内)的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肢体功能缺损,提高疗效,降低致残率,同时可降低恶化率,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当然,此种观点目前医界仍存异议声。
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情况还是禁用的好,如:两周内的严重出血病人、生命体征不稳定者、血压过高者(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20mmHg)等等,尤其在医患矛盾突出、医疗纠纷较多的当今,多点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好适应症、禁忌症,确保医疗安全也是需要的。
因为我院收治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本人在临床上绝大多数用于稳定型的脑梗塞。
2 关于大小醒脑在醒法中,有大小醒脑之分,一般根据病情的轻重和病人对针刺的承受力而用。
大醒脑的主穴是内关、人中、三阴交,小醒脑的主穴是内关、印堂、上星、百会、三阴交。
石学敏院士对人中针刺的要求是施雀啄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临床真有这个必要吗?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一个能使神经产生有效兴奋的刺激必须具有两大因素,即刺激强度和持续刺激时间。
在复杂的病理条件下,这两个参数变化有很大的难度,个体的敏感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而流泪这一客观指标解决了这些问题。
从神经介质的传递来说,流泪标志着针刺人中达到了舒张脑微血管的刺激量。
石学敏醒脑开窍法原理
石学敏醒脑开窍法原理
石学敏醒脑开窍法原理是基于现代神经科学和中医学理论相结
合的一种方法,旨在通过特定的运动和呼吸练习,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和神经传递功能,促进脑细胞的代谢和活力,达到提高记忆力、注意力、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效果。
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 呼吸练习:通过深呼吸和缓慢呼气的方式,增加氧气的摄入量,促进血液中的氧气运输,提高大脑的氧供水平,从而改善大脑的代谢和运转能力。
2. 运动练习:通过一系列的身体运动,刺激大脑皮层的神经元
活动,增加大脑血液流量,提高血液中的营养物质供应,促进大脑神经元的生长和连接,改善大脑的认知功能和神经传递速度。
3. 冥想练习:通过冥想和放松的方式,调节大脑的神经内分泌
系统,增加脑内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分泌,从而达到提高情绪稳定性、降低压力和焦虑的效果。
同时,冥想也可以帮助大脑进入更深的休息状态,加快大脑的恢复和修复过程。
总之,石学敏醒脑开窍法原理是一种综合性的大脑训练方法,通过呼吸、运动和冥想的综合作用,促进大脑的整体健康和功能提升,有助于改善大脑的认知和情感能力,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
- 1 -。
石学敏教授的中风疗法
1. 刺内关,操作1分钟。
双手同时操作。
2. 刺人中:要捻转360度,目的是要缠针,然后施用提插手法时不会拔出来。
以眼球湿润为度。
人中有三叉神经通过,痛感强,三叉神经兴奋后易出现流泪,故有时并非疼痛之故。
因人中较痛,故两三次后可改用印堂,手法一样,但疼痛明显减轻。
3. 刺风池、完骨、翳风,患者在床上坐起,要向结喉刺,深达2寸——2寸半。
小幅高频捻转补法(所谓小幅指<180度,高频指在140-160次/分)。
每对穴操作1分钟,双侧同时操作。
留针20分钟,留针时可嘱仰卧无妨。
翳风穴有点痛。
石提示皮质脑干引起的假球麻痹及缺血性延髓麻痹(真球麻痹)所致的吞咽困难,全球范围内无有效方法。
假球麻痹醒脑开窍法治疗后一般2周内可撤掉胃管,自己饮食,但真球麻痹难些。
4. 刺双人迎:解决缺血性延髓麻痹,手法同风池。
5. 刺三阴交:用2寸针,取穴与传统取法不同,胫骨后缘(而非传统的在胫骨和跟腱中间)向后斜刺45度,下方可达传统的三阴交穴处,抽动3次为度,抽动时针会弯,换一根再刺,用提插泻法。
6. 刺委中:仰卧位直腿抬高,提插泻法,下肢痿废和疼痛也要这么取穴和针刺,可收奇效。
7. 丘墟透照海:2-2.5寸针,在照海部皮下可见到针尖的蠕动,针后内翻立即改善。
留针时提出1-1.5寸,只留1寸,以免痉挛性上曲反射。
8. 极泉:取穴较传统取法下移1-2寸至肌肉丰满处,避开腋毛,操作时可见手的抽动,以抽动3次为度。
9. 尺泽:外展前伸120度。
直刺提插。
10. 合谷透三间:此处可用合谷刺。
对握固和功能减退均有效。
刺后患手即松开,如不拔针,患者手不会再握固。
对此患者的后续治疗,石的建议是:1、要解决吞咽困难的问题,2、要恢复上下肢功能。
在治疗过程中注意控制血糖。
石还提及中风病人的大关节保护十分重要,可以在肩部和腕部刺络拔罐,出血3-4cm。
也可配合推拿。
“醒脑开窍”针刺法理论内涵——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浅析之一李军(300193中国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部长)前言中风单元的综合治疗模式是国际上公认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一种住院病人的管理模式。
醒脑开窍 操作方法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该病发病时间急,危害性大,瘫痪或者死亡率较高。
目前针对脑卒中造成的并发症、后遗症,除西医常规处理方法外,中医醒脑开窍针刺疗法的临床效果显著,副作用小,是治疗该病非常不错的选择之一。
醒脑开窍针刺法是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石学敏教授发现的一种针刺方法,主要作用是保存最大量的脑细胞,使萎缩变性的细胞恢复正常的形态结构,保证组织存活,并增强日渐衰弱的脑生物电活动,使其能发出正确的神经信号。
醒脑开窍”法是针对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而提出的治疗法则和针刺方法。
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有别于传统的取穴和针刺方法。
一、“石氏醒脑开窍法”针法学术思想(一)对中风病病机的继承、发展石氏醒脑开窍”:“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醒脑开窍”、“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这一中风病发展的最终病机而立。
“醒脑”包括醒神,调神之双重含义,醒神调神为“使”,启闭开窍“用”。
“滋补肝肾”针对肝肾亏损这一最常见、最重要的证型基础而设。
(二)注重针刺规范,提出针刺手法量学对配方组穴从进针的方向、深度、采用的手法和刺激量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将捻转补泻定义为:1、十二经脉以任督脉为中心,左右捻转时作用力的方向,向心为补,离心为泻;2、捻转幅度大用力重为泻,即捻转时施行大幅度低频率捻转,幅度大于180˚,频率在50~60次/分。
二、醒脑开窍针法组成与操作组成:内关、人中、三阴交为主穴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
极泉、尺泽、委中为辅穴以疏通经络。
还选风池、完骨、百会以补益脑髓;金津、玉液或咽后壁放血及上廉泉改善语言功能和吞咽功能;手指握固加合谷;足内翻取丘墟透照海。
每日针2次,10天为1疗程,持续治疗3~5个疗程。
主穴(1)内关(手厥阴心包经):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属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具有养心安神、通调气血之功。
醒脑开窍针刺法
三个有机部分
1、特定穴有序组成的严格针刺处方; 2、科学的手法量学标准; 3、规范的腧穴加减应用
选穴处方的独创性
主方1
以醒神调神为要旨; 阴经为主,阳经为辅。
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
副穴:患侧极泉、尺泽、委中
配穴:风池、翳风、完骨(吞 咽);合谷;廉泉、金津(言 语);丘墟照海(足内翻)
主方2
主穴:双侧内关、上星、百会、 印堂、三阴交(患侧)
副穴:同1 配穴:同1
2.操作方法
主穴1:先 刺 内 关
直刺0.5~1寸, 采用捻转提插结合泻法, 施手法1分钟;捻转并配 合提插泻法。 捻转角度大于180°, 频率50 ~ 60转。 手法持续操作1~3分钟。
主穴1:继 刺 人 中
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将针向一个方向捻转360°, 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
中风后遗症
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 副穴:风池、上星透百会、印堂 加减: 清窍郁闭型: 失语点刺金津玉液;吞咽困难配翳风、上廉泉; 口角歪斜配面部足阳明经筋排刺;眼外斜配上睛 明、攒竹;耳鸣耳聋配听宫、听会;眼睑下垂配 阳白。 筋脉失养型: 上肢拘急配曲池、外关;手握不伸配合合谷透劳 宫;握力欠佳配八邪;腕下垂加刺阳池;足内翻 阳陵泉、丘墟;下肢肌肉萎缩配足阳明经排刺。
上廉泉、金精玉液
针向舌根1.5~2寸,用提插泻法; 金精玉液三棱针点刺放血
• 注意针刺顺序,先内关(心-脑)后人中。
• 每日针2次,10天为1疗程,持续治疗3~5个 疗程。
中风病其他并发症的治疗
(1) 便秘:针பைடு நூலகம்水道、外归来、丰隆。
(2) 呼衰:针刺双侧气舍。
(3) 尿失禁、尿潴留:针中极、曲骨、 关元、局部施灸、按摩或热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 八 邪
分别在2~3、3~4、4~5指掌关节上1寸,向指掌关节基 底部斜刺,进针1~1.5寸,施用提插泻法,以各手指分别不 自主抽动3次为度,留针30分钟以上。
(4)语言謇涩或舌强不语
语言是人类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交流工具, 脑卒中病人的语言恢复亦是康复治疗中的重要 环节之一。语言恢复除了语言矫正和训练之外, 针刺治疗也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语言謇涩或 舌强不语,以下的腧穴可收奏效。
也主宰一切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转。
2. 石学敏院士确定的中风病基本病机
“窍闭神匿、神不导气”中之“神”,即
为广义之“神”,因此,中风病无论有无
神志障碍均可视为“窍闭神匿、神不导
气”。
3. 中风病病机中“神”的定位。明代· 李 时珍曰:“脑为元神之府”。元者,起始也。 说明:古人已经认识到脑与神的关系密切。中 风病从现代医学角度已经确定为:脑神经细胞 迟发性坏死所造成的病症。因此,中风病病机 中“神”是“元神”、“脑神”。石学敏院士 在治疗中风病的主要治法中直接定位为:“醒 脑开窍”。
补法(左侧顺时针;右侧逆时针)
右
左
左
右
泻法(左侧逆时针;右侧顺时针)
人 中
位于鼻唇沟上 1/3 处,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 采用重雀啄手法。针体刺入穴位后,将针体向一个方向捻 转 360°, 使肌纤维缠绕在针体上,再施雀啄手法,以流 泪或眼球湿润为度。
三 阴 交
位于内踝直上3寸,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 45º 角,斜 刺0.5~1.0寸,针尖深部刺到原三阴交穴的位置上,采用提 插补法,即快进慢退,或者可以形容为重按轻提。针感到 足趾,下肢出现不能自控的运动,以患肢抽动 3 次为度。 三阴交仅刺患侧,不刺健侧。
张仲景的学术思想,充分体现了辩
证(病)与辨症相结合的整体诊疗观。
因此,张仲景应该是中医诊断学的范例。
近代中医对“辨证论治”的认识,诊疗程序基本如下:
医 生 望 闻 问 切
患 者 病 机
病 证
辨 证 分 型
1
2 3 …
立法 立法 立法 立法
处方 处方 处方 处方
近代中医“辨证论治”诊疗模式示意图
笔者对“辨证论治”的认识,其诊疗程序基本如下: 拟 定 主 治 要 医 患 病 疗 治 大 疗 生 者 证 法 方 确 案 望 病 闻 立 机 问 切 辨证分型
三穴均向喉结方向斜刺,进针2~2.5寸。施用小幅度;高 频率捻转补法,即捻转幅度小于 90°;捻转频率为120 ~ 160 转/分钟,行手法1分钟。要求双手操作同时捻转,留针20~30 分钟。
咽 后 壁 点 刺
以3寸毫针或圆利针于咽后壁点刺
(3)手指握固或手指功能障碍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多由于上肢屈肌张力增
委 中
仰卧位抬起患侧下肢取穴,术者用左手握住患肢踝关 节,以术者肘部顶住患肢膝关节,刺入穴位后,针尖向外 15º ,进针1~1.5寸,用提插泻法:以下肢抽动3次为度。
醒脑开窍针刺法穴位腧穴组成的精华在于
主穴和辅穴的配伍。
主穴之方Ⅰ、方Ⅱ,侧重于醒脑开窍;滋
补肝肾,通过调元神、利脑窍、补肝肾、充脑
选用外,(因为,针刺人中可以短时间的提高
血压30 ~ 40mmHg)其它腧穴安全实验均为良
性导向。
4.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穴
配穴是根据脑卒中的不同临床表现或合并
症、并发症针对性的选穴,醒脑开窍针刺法的
配穴体现了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的传统原则,是
个性化治疗的具体应用。
(1)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
椎—基底动脉系统是颅脑供血的一部分,
1. 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之方Ⅰ
处方:双侧内关(PC6;手厥阴心包经) 人中(DU26;督脉) 患侧三阴交(SP6;足太阴脾经)
内 关
位于腕横纹中点直上2寸,两筋间,直刺0.5~1.0寸, 采用提插捻转结合泻法。内关穴采用作用力方向的捻转泻 法,即左侧逆时针捻转用力自然退回;右侧顺时针捻转用 力自然退回。配合提插,双侧同时操作,施手法1分钟。
的疗效。因此,近年来现代医学也提出“个
体化医疗”的观点来修整自身的医学理论。
但是,现代中医人士理解的“辨证论治” 是否正确,值得探讨。以现代课本所述的“辨 证论治”模式,注重个性病机有余,关注共性 病机不足。存在临床中的局限性。临床重复性 差;不利于总结;不利于传授;非常不利于中
医针灸临床研究。
⑴古代中医诊断学对“辨证施治”的立论 《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病机十九条中记 载:“帝曰:愿闻病机何如?岐伯曰:诸风掉 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 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难道复杂的 人体疾病只有此十九条病机吗?非也,《内经》 是通过例举、问答的形式,告诫我们分析人体 疾病,应归纳、总结,抓住主要矛盾,求同存 异,总体把握。
(2)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最多见的并发症之一, 吞咽障碍即包括双侧皮质延髓束损伤后,上运 动神经元性的假性延髓麻痹;也包含脑干延髓 梗塞,疑核本身功能减退后,下运动神经元性 的缺血性延髓麻痹,现在统称为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至今为止仍然是现代医学无法积 极治疗的疑难病症,消极的支持疗法,不能保 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往往因为感染、营养不良 等多种原因,导致患者死亡。醒脑开窍针刺法
2. 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之方Ⅱ
处方:印堂(EX-HN3,经外奇穴) 上星(DU23,督脉) 百会(DU20,督脉) 双侧内关(PC6,手厥阴心包经) 患侧三阴交(SP6,足太阴脾经)
印 堂
位于两眉间,向鼻根部斜刺0.2~0.3寸,采用轻雀啄手 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
上 星 透 百 会
额前督脉入发际5分,选3寸毫针沿皮刺,透向百会, 施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即捻转幅度小于90°; 捻转频率为120~160转/分钟,行手法1分钟。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太阳经证中
共设立了16个处方,其中 8 个处方治疗太
阳中风(表虚); 8 个处方治疗太阳伤寒
(表实)。
张仲景抓住太阳中风(表虚)证发热、恶
寒、有汗的主症设立了“桂枝汤”为主方, 8
个治疗表虚的处方均是在“桂枝汤”基础上衍
生而来。同样抓住太阳伤寒(表实)证发热、
恶寒、无汗的主症设立了“麻黄汤”为主方, 8 个治疗表实的处方均是在“麻黄汤”基础上 衍生而来 。
认真总结,深入探讨石学敏院士设立“醒
脑开窍”针刺法的理论内涵,充分领会其学术
思想精髓,为中医针灸临床研究工作的开展奠
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一、“醒脑开窍”针刺法的设立,还中 医诊断学的全貌
1. 中医院校和中医临床均强调中医“辨
证论治”,辨证施治确实是中医宝库中的奇
葩,很多疾病在辨证施治的指导下获得良好
保护脑细胞、改变脑功能等方面作用则不明显。
石学敏院士设立的 “醒脑开窍” 针刺法则以
阴经穴为主;督脉穴为主,以“醒脑开窍、滋
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
四、对“醒脑开窍”针刺法配伍腧穴的 操作进行量学规范
1. 古人针灸的量化指标。古医籍中记载了 很多针灸量化指标和手法规范。例如:“针三 呼”、“灸五壮”、“拇指向前为补,拇指向 后为泻”等等。说明古人对针灸治疗的量化指 标和手法规范是非常重视的。因为古今文化的 差异及历史进程中古典医籍的遗失,针灸操作 的量化指标及手法规范后世没能完整的继承。
髓,达到以神导气;以气通经的功效。
辅穴则侧重于疏通经脉,调和气血,通过
经络通畅、气血顺调,达到气行血和、神安窍 利,以利于萎废功能的康复。
所以,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主穴方、方和辅 穴适用于脑卒中的各个阶段,也适合用于脑卒 中的各种证型。
从安全性角度上,除人中穴在出血性脑卒
中超早期(24小时之内)应视其血压水平慎重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理论内涵
—— 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浅析之一
李 军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针灸部 (中国 ·天津300193)
“醒脑开窍”针刺法是石学敏院士1972年 设立的治疗中风病的大法。历经三十余年的临 床与基础研究,已经形成以“醒脑开窍”针刺 法为主的中风病综合诊疗体系。该体系充分得 到业内专家的肯定,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 重点科研成果推广项目之一。国内外数十家医 疗机构广泛应用,为中风病患者创造了更优越 的治疗方案。
高出现手指握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
脑卒中肢体功能康复,手指功能则是非常重要
的。因此,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手指运动功能是
康复疗法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处方:患侧合谷(LI 4,手阳明大肠经) 患侧上八邪(EX-UE 9,经外奇穴)
合 谷
向三间穴方向(既第二指掌关节基底部)透刺 1~1.5 寸,施用提插泻法,以握固的手指自然伸展或食指不自主 抽动 3 次为度;再取1.5寸毫针1支,仍在合谷穴位置针刺向 第一指掌关节基底部透刺,进针1~1.5寸,施用提插泻法,以 拇指不自主抽动3次为度,合谷穴两针均留针30分钟以上。
石学敏院士认为既然有共同的病症表现, 必定存在共同的病理机转。经过多年临床经验 及深厚的理论基础归纳出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 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导致 “窍闭神匿、神不导气”发为中风。
二、清楚阐述中医“神”的概 念
1. 中医的“神”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 义之“神”,仅指思维、意识、精神状态、 认知能力等;广义之“神”,则泛指一切生 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同时,广义之“神”,
负责颅内 1/3 的血供,与颈内动脉系统有丰富
的吻合支。是脑卒中病人侧枝循环建立的重要
组成部分。
处方:双侧风池(GB20,足少阳胆经)
双侧完骨(GBl2,足少阳胆经)
双侧天柱(BL10,足太阳膀胱经)
颅 底 动 脉 环
Willi
风 池
、
完 骨
、
天 柱
双侧风池,向对侧眼角直刺1 ~1.5寸,双侧完骨、双侧 天柱,直刺1~ 1.5寸,均施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即 捻转幅度小于90°;捻转频率为120~160转/分钟,行手法 1 分钟。要求双手操作,留针20~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