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法.
石学敏院士针法绝技!(附教学视频)
石学敏院士针法绝技!(附教学视频)文|小贝壳来源|网络导读石学敏,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届国医大师。
石学敏教授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潜心研究中风病的临床治疗,于20世纪70年代初创立了“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开创了现代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先河,救人无数。
CCTV10报道石学敏教授救命银针石学敏教授醒脑开窍针法演示操作“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该病发病时间急,危害性大,瘫痪或者死亡率较高。
目前针对脑卒中造成的并发症、后遗症,除西医常规处理方法外,中医醒脑开窍针刺疗法的临床效果显著,副作用小,是治疗该病非常不错的选择之一。
醒脑开窍针刺法是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石学敏教授发现的一种针刺方法,主要作用是保存最大量的脑细胞,使萎缩变性的细胞恢复正常的形态结构,保证组织存活,并增强日渐衰弱的脑生物电活动,使其能发出正确的神经信号。
醒脑开窍”法是针对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而提出的治疗法则和针刺方法。
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有别于传统的取穴和针刺方法。
“石氏醒脑开窍法”针法学术思想对中风病病机的继承、发展石氏醒脑开窍”:“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醒脑开窍”、“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这一中风病发展的最终病机而立。
“醒脑”包括醒神,调神之双重含义,醒神调神为“使”,启闭开窍“用”。
“滋补肝肾” 针对肝肾亏损这一最常见、最重要的证型基础而设。
注重针刺规范,提出针刺手法量学对配方组穴从进针的方向、深度、采用的手法和刺激量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将捻转补泻定义为:十二经脉以任督脉为中心,左右捻转时作用力的方向,向心为补,离心为泻;捻转幅度大用力重为泻,即捻转时施行大幅度低频率捻转,幅度大于180˚,频率在50~60次/分。
醒脑开窍针法组成与操作组成:内关、人中、三阴交为主穴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
石学敏“醒脑开窍针法”简介
石学敏“醒脑开窍针法”简介石学敏男,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届国医大师。
石学敏教授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潜心研究中风病的临床治疗,于20世纪70年代初创立了“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开创了现代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先河,救人无数。
CCTV10报道石学敏教授救命银针“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该病发病时间急,危害性大,瘫痪或者死亡率较高。
石学敏教授针法演示操作目前针对脑卒中造成的并发症、后遗症,除西医常规处理方法外,中医醒脑开窍针刺疗法的临床效果显著,副作用小,是治疗该病非常不错的选择之一。
醒脑开窍针刺法是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石学敏教授发现的一种针刺方法,主要作用是保存最大量的脑细胞,使萎缩变性的细胞恢复正常的形态结构,保证组织存活,并增强日渐衰弱的脑生物电活动,使其能发出正确的神经信号。
醒脑开窍”法是针对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而提出的治疗法则和针刺方法。
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有别于传统的取穴和针刺方法。
一、“石氏醒脑开窍法”针法学术思想(一)对中风病病机的继承、发展石氏醒脑开窍”:“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醒脑开窍”、“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这一中风病发展的最终病机而立。
“醒脑”包括醒神,调神之双重含义,醒神调神为“使”,启闭开窍“用”。
“滋补肝肾” 针对肝肾亏损这一最常见、最重要的证型基础而设。
(二)注重针刺规范,提出针刺手法量学对配方组穴从进针的方向、深度、采用的手法和刺激量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将捻转补泻定义为:1、十二经脉以任督脉为中心,左右捻转时作用力的方向,向心为补,离心为泻;2、捻转幅度大用力重为泻,即捻转时施行大幅度低频率捻转,幅度大于180˚,频率在50~60次/分。
二、醒脑开窍针法组成与操作组成:内关、人中、三阴交为主穴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
醒脑开窍疗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特点
一、针刺法则的确立: 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 二、针刺输穴的选择: 选择有开窍启闭的脑穴,以阴经穴为主, 阳经穴为辅。 三、针刺手法的确立: 在进针方向、针刺深度、施术手法方面作 了重大创新。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特点
古人针灸的量化指标 古医籍中记载了很多针灸 的量化指标和手法规范。例如:“针三呼”、 “灸五壮”、“拇指向前为补,拇指向后为泻” 等等。充分说明古人对针灸治疗的量化指标和 手法规范是非常重视的。因为古今文化的差异 及历史进程中古典医籍的遗失,针灸操作的量 化指标及手法规范后世没有完整的继承。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极泉:手厥阴心包经经穴 定位:在腋窝顶点,腋动脉
博动处。 主治:心痛、心悸、肩臂疼
痛、胁肋疼痛。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尺泽:手太阴肺经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 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肺系疾病、肘臂挛痛、 急性吐泻等。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委中:足太阳膀胱经 合穴,下合穴 定位:腘横纹中点,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辅穴:
极泉,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 直刺1-1.5寸,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 肢抽动3次为度;
尺泽,屈肘成120度角,直刺1寸,用提 插泻法,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 度;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合谷:手阳明大肠经经穴 定位:在手背,第1、2掌 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 中点处。 主治:头、面、五官疾病, 肢体内脏疾病,热病, 经闭滞产等。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上廉泉:经外奇穴 定位:在廉泉穴上1寸,或于前正中线颌 下1寸,当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取穴。 主治:声音嘶哑,舌肌麻痹,咽炎,扁桃 体炎,口腔炎
醒脑开窍针刺法
腧穴组成:双侧风池(GB20,足少阳胆经)、双侧完
规范操作:双侧风池,向对侧眼角直刺1~1.5寸,施用
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即捻转幅度小于90° ;捻转频 率为120~160转/分钟,行手法1分钟。要求双手操作 同时捻转,留针20~30分钟。 双侧完骨、双侧天柱,直刺1~1.5寸,手法同风池。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3手指握固或手指功能障碍 腧穴组成:患侧合谷(LI4,手阳明大肠经)、患侧上 八邪(EX-UE9,经外奇穴)。 规范操作:合谷,针向三间穴方向(既第二指掌关节基底 部)透刺,进针1~1.5寸,施用提插泻法,以握固的手 指自然伸展或食指不自主抽动3次为度;再取1.5寸毫针 1支,仍在合谷穴位置针刺向第一指掌关节基底部透刺, 进针1~1.5寸,施用提插泻法,以拇指不自主抽动3次为 度,合谷穴两针均留针30分钟以上。上八邪,分别在 2~3、3~4、4~5指掌关节上1寸,向指掌关节基底部 斜刺,进针1~1.5寸,施用提插泻法,以各手指分别不 自主抽动3次为度,留针30分钟以上。
Company Logo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组成与操作 治则: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 醒脑开窍针刺法之所以有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其有严格的组方原则,尤其在操作上有着特殊的 规定。临床上应用中主穴是最为重要的,起到醒 神开窍;通调元神的主要功效,也是醒脑开窍针 刺法区别于传统针刺法的核心之一,临床上将醒 脑开窍针刺法主穴分为两个组方,分别用于脑卒 中的不同临床阶段。下面分别作以介绍。
Company Logo
醒脑开窍针刺法规定:脑卒中发生后任何时期,只 要没有系统地接受正规醒脑开窍针刺治疗的患者, 开始治疗的前3天均必须使用醒脑开窍针刺法主 穴之方I。主穴之方I的醒神开窍、通调元神的作 用比主穴之方II作用强,3天以后如果患者意识 障碍尚未解除,主穴之方I应该继续应用;如果意 识障碍解除,但主动运动尚未出现,则主穴之方I 和主穴之方II可以交替使用;如果意识障碍解除, 主动运动出现,仅是力量不足或精细动作差,可 以用主穴之方II代替主穴之方I。比较而言,主 穴之方Ⅱ更多用于中风的恢复期、后遗症期及非 器质性的心悸、疼痛、遗尿等证。
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法
(三) “醒脑开窍”针法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 微血管系统机能、形态、能量代谢的影响
系天津市“八五”攻关子课题,获1995年度天津市科技进 步三等奖。
1.目的:从微循环及能量代谢角度探讨针刺机理。
a.对脑血流及软脑膜微血管的自律运动的影响。 b.对微血管形态的影响。 c.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b.针刺可降低兴奋性氨基酸水平,提高脑及血 浆SOD活性 ,降低LPO含量。
c.针刺可提高脑内乙酰胆硷含量。
d.针刺可提高血浆一氧化氮含量,可能是改善 脑循环的重要因素。
(八) 针刺对快速老化脑萎缩模型小白鼠(SAM-P/10)脑和肝核蛋白质的影响
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1.目的:观察醒脑开窍法主穴内关、人中对脑萎缩小鼠脑、肝核
肩贞、肩中俞、肩外俞,痛点刺络拔罐。
(8) 血管性痴呆:针百会、四神聪、
四白、太冲。
太冲
(9) 睡眠倒错:针上星、神门。
4.治疗时间
每日针2 次,10天 为1疗程, 持续治疗 3~5个疗 程。
(三)中风病的诊疗原则
1.诊断原则:中西医双重诊断,除 临床症状和体征外,必须具备脑血 管病的影 像学证据 如CT、MRI。
山东 祛痰开窍法 120 74.17
江苏 活血化瘀法 100 65.00
大连 补气养血法 280 68.00
湖北 补气养血法 256 75.78
合计
1008 68.22
西药组
例数 治愈+显效 %
66
59.10
28
60.00
20
20.00
32
34.28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
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应用
癫痫:针人中、大陵、鸠尾(鸠尾在剑突下,针前检查肝脏,是否有肿大,双手抱头,肝脏 往上提起,深吸气进针,进到1.5寸,此时患者可以呼气了,行大幅度低频捻转泻法,鸠尾 不留针(若不留针则即便刺到亦只有一孔无妨,否则肝乃脆性组织,针的创伤随呼吸反复刺 激造成更大损伤)、内关、风池; 血管性痴呆:针内关、人中、百会、四神聪、风池、四白、合谷、三阴交、太冲; 睡眠倒错:针上星、百会、四神聪。神门、三阴交。观察13262例中风病住院患者,治 愈率达49.37%,总有效率96.95%;其中1239例合并假性球麻痹的中风病患者的假性球 麻痹治愈率达51.65%,总有效96.69%。
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应用
调神开窍法治疗百合病 女性,其发病多由情志因素所诱发,病机关键在于心窍闭阻,心神郁逆。百合病的 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症状繁杂,主要包括精神意识,运动感觉及植物神经和内脏等 机能障碍方面病证。
治则:调神开窍,调和阴阳。取穴:内关、水沟。根据临床出现的不同症状及病情 的程度随症加减穴位。治疗此病症的疗效如何,不但取穴要合理而且直接取决于针 刺的手法,针感和刺激量。治疗重在首次治疗效果
(5)安神法治疗小遗尿
代医家多归纳为肾气不足,下元虚冷和脾肺气虚、摄纳无权 两类病机。治疗多用培元补肾、健脾益气、敛肺缩泉诸法。 而据石学敏院士观察,精神紧张,过度疲惫是小儿遗尿的主 要诱因,其病机亦应属于“心神昏瞀、治理无权”,故立法 以调节心神为主,重用水沟、印堂、百会等健脑宁心,安神 益志之穴,临床收到很好的疗效。
醒脑开窍法的作用
一.此法临床疗效显著,适应症也多,除中风后遗症和并发症外,还可用于老年性痴呆; 二.因操作手法量化,可重复,便于推广,值得一提的是:在用本法时应辅以降颅压、抗感染、降血压西 药及支持疗法。 三.有手术指征的脑出血者,宜手术和针刺相结合。 四.“醒脑开窍法”,主要作用是保存最大量的脑细胞,从而保住患者未来的疗效 ,使萎缩变性的脑细胞 恢复正常的形态结构,保证组织存活,并增强日渐衰弱的脑生物电活动,使其能发出正确的神经信号
醒脑开窍针法
醒脑开窍针法学习运用石学敏教授,世界著名针灸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62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
现任天津中医学院副院长,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石学敏院士从医40年来,始终如一地坚持学习、继承、发展、弘扬以针灸为主的中国传统医学,他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取得了显著疗效;他率先提出针刺手法量学理论,并开展相关研究,对捻转补泻手法确定了新定义和量化操作,使传统针刺手法向规范化、量化发展,获1986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86年度卫生部科技进步乙级成果奖、1991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是目前中医针灸界唯一一项国家级奖项,1999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石学敏院士博览群书,采众家之长,集中外之萃,学验俱丰,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深受患者信赖、同行赞誉及国际友人的欢迎,被中国工程院院长、著名科学家朱光亚誉为“鬼手神针”。
石学敏院士在运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等急危重症的同时,在临床上强调“醒脑”即“醒神、调神、安神”的重要性,形成了以脑统神、以神统针、以针调神的学术思想,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学“神”的理论学说。
1、“醒脑开窍”针法的理论基础:《内经》称中风为“大厥”“薄厥”,“血之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对于中风的病因病机,中国传统医学历代各家认识及学说颇为不一,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石学敏院士在继承古代各家之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针对中风病的两大症状神志障碍和肢体运动障碍,其主要原因是脑血管的闭塞不通,脑功能异常,亦即“元神之府”失用,脑窍闭塞则神无所依,肢无所用,明确提出中风病的根本病因病机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确立了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的治疗大法,创立了“醒脑开窍”针刺法。
并分“主方Ⅰ”和“主方Ⅱ”两种临床方法。
“主方Ⅰ”取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和督脉水沟2穴,主要用于心神昏瞀,意识丧失及某些疾病的急性期,因患病初期,病人精神紧张,神不守舍,故应调整心神,以利疾病的治疗,如中风的脱、闭证,惊悸,癔病,癫狂痫,中暑,中毒导致神志昏迷等。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理论内涵-石学敏
上 八 邪
分别在2~3、3~4、4~5指掌关节上1寸,向指掌关节基 底部斜刺,进针1~1.5寸,施用提插泻法,以各手指分别不 自主抽动3次为度,留针30分钟以上。
(4)语言謇涩或舌强不语
语言是人类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交流工具, 脑卒中病人的语言恢复亦是康复治疗中的重要 环节之一。语言恢复除了语言矫正和训练之外, 针刺治疗也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语言謇涩或 舌强不语,以下的腧穴可收奏效。
也主宰一切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转。
2. 石学敏院士确定的中风病基本病机
“窍闭神匿、神不导气”中之“神”,即
为广义之“神”,因此,中风病无论有无
神志障碍均可视为“窍闭神匿、神不导
气”。
3. 中风病病机中“神”的定位。明代· 李 时珍曰:“脑为元神之府”。元者,起始也。 说明:古人已经认识到脑与神的关系密切。中 风病从现代医学角度已经确定为:脑神经细胞 迟发性坏死所造成的病症。因此,中风病病机 中“神”是“元神”、“脑神”。石学敏院士 在治疗中风病的主要治法中直接定位为:“醒 脑开窍”。
补法(左侧顺时针;右侧逆时针)
右
左
左
右
泻法(左侧逆时针;右侧顺时针)
人 中
位于鼻唇沟上 1/3 处,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 采用重雀啄手法。针体刺入穴位后,将针体向一个方向捻 转 360°, 使肌纤维缠绕在针体上,再施雀啄手法,以流 泪或眼球湿润为度。
三 阴 交
位于内踝直上3寸,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 45º 角,斜 刺0.5~1.0寸,针尖深部刺到原三阴交穴的位置上,采用提 插补法,即快进慢退,或者可以形容为重按轻提。针感到 足趾,下肢出现不能自控的运动,以患肢抽动 3 次为度。 三阴交仅刺患侧,不刺健侧。
张仲景的学术思想,充分体现了辩
石氏醒脑开窍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量学规定
一、主穴的量学规定:
内关:捻转、提插和雀啄结合的手法。针刺深 度1.0~1.5寸,得气后施捻转提插泻法,即左 右手分别持患者左侧和右侧的针炳,左手拇食 指呈顺时针捻转,右手拇食指呈逆时外方向捻 转,并配合提插泻法。捻转角度大于180°,频 率50 ~ 60转。手法持续操作1~3分钟。
假性球麻痹、舌强失语
处方: (1)内关(双)、人中、风池(双)、 完骨(双)、翳风(双)、三阴交(双)。 (2)金津、玉液点刺放血。 (3)咽后壁点刺。
第19页/共32页
操作: 内关、人中、三阴交(见前)
风池、完骨、翳风针刺向喉结,震颤徐入2.0~ 2.5寸,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即针炳转动 90°,转速120 ~ 160次/分。施手法1~3分钟, 以咽喉麻胀为宜。金津玉液位于舌底,患者张
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 副穴:极泉、尺泽、委中 加减: 肝阳上亢:太冲; 风痰上扰:丰隆、风池 肝肾阴虚:太溪 吞咽困难:风池、完骨、翳风 手指屈伸不利:合谷 言语不利或失语:金津玉液、上廉泉 脱证:灸神阙、气海、关元
第16页/共32页
中风稳定期
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 副穴:极泉、尺泽、委中 加减: 气虚血瘀:气海、关元,或针后加灸 阴虚阳亢:太冲、太溪 痰瘀痹阻脉络:丰隆、血海 头晕目眩:完骨、天柱
口 伸舌后,术者迅速用舌钳或纱布将舌体提起,
暴 露舌底部,用三棱针点刺金津玉液,以出血量 5ml为宜。咽后壁点刺法:张口,压舌板压住舌 体,清楚暴露咽后壁,分别用3寸长针点刺咽后
第20页/共32页
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骆某,女,47岁,因“右侧肢体乏力2天,加 重伴言语不利1天”于2004年4月10日入院。患者 于04年4月8日早出现右侧肢体乏力,右下肢为甚, 可自行行走,未行特殊处理。4月10日晨起发现穿 衣困难,右侧肢体乏力较前加重,下地行走欠稳, 伴有言语不利,当时患者神清,无头晕、头痛,无肢 体抽搐等,遂就诊我院急诊,行头颅CT结果未发现 异常。收入神经外科治疗。 入院症见:车床推入,神清,精神可,言语欠清, 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侧第肢21页体/共3乏2页力,活动不利,纳眠
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应用之我见
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应用之我见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针灸学家石学敏教授于70年代所创。
他认为中风病的病机是“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治疗上应“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临床总有效率可达98%,曾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中医十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之一。
1999年,我从天津中医学院一附院进修回来后,一直在临床上推广应用该疗法,在中风等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不惴冒昧,试述如下:1 关于针刺时机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都很高。
如何治疗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众所关注。
石学敏等有关人员的研究表明,醒脑开窍针刺法可用于中风急性期甚至超早期(6h以内)的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肢体功能缺损,提高疗效,降低致残率,同时可降低恶化率,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当然,此种观点目前医界仍存异议声。
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情况还是禁用的好,如:两周内的严重出血病人、生命体征不稳定者、血压过高者(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20mmHg)等等,尤其在医患矛盾突出、医疗纠纷较多的当今,多点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好适应症、禁忌症,确保医疗安全也是需要的。
因为我院收治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本人在临床上绝大多数用于稳定型的脑梗塞。
2 关于大小醒脑在醒法中,有大小醒脑之分,一般根据病情的轻重和病人对针刺的承受力而用。
大醒脑的主穴是内关、人中、三阴交,小醒脑的主穴是内关、印堂、上星、百会、三阴交。
石学敏院士对人中针刺的要求是施雀啄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临床真有这个必要吗?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一个能使神经产生有效兴奋的刺激必须具有两大因素,即刺激强度和持续刺激时间。
在复杂的病理条件下,这两个参数变化有很大的难度,个体的敏感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而流泪这一客观指标解决了这些问题。
从神经介质的传递来说,流泪标志着针刺人中达到了舒张脑微血管的刺激量。
石氏针法
针法篇“石氏醒脑开窍’’针法“石氏醒脑开窍”针法是天津中医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教授于1 972年提出的中风病治疗法则和针刺方法,目前这一针法广泛用于临床。
中风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石氏认为直接引发中风病的总病机是“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而“石氏醒脑开窍”针法依此而立。
同时“石氏醒脑开窍”针法对配穴组穴从进针方向,深度,采用的手法和刺激量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提出了“针刺手法量学”的新理论。
1.“石氏醒脑开窍”针法选穴该针刺法在选穴上以阴经经穴和督脉穴为主,常见的穴位有:内关、人中、三阴交、极泉、委中、尺泽、风池、完骨、翳风等。
2.“石氏醒脑开窍”针法操作及手法量学该针刺法在手法上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以下是常见穴位的操作及手法量学。
内关:针刺深度1.0~1.5寸,得气后施捻转提插泻法,即左右手分别持患者左侧和右侧的针柄,左手拇食指呈顺时针捻转,右手拇食指呈逆时针方向捻转,并配合提插泻法。
捻转角度大于180度,频率50~60转/分。
手法持续操作1~3分钟。
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将针向一个方向捻转360度,采用雀啄手法,以患者眼球湿润或流泪为针刺达到量学要求的效应指标。
三阴交:针沿胫骨后缘,与皮肤呈45度向斜后刺入,深1~1.5寸,行重提轻插之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极泉: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1.0~1.5寸,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
委中:仰卧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 .5~1.0寸,施提插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尺泽:屈肘成120度,直刺1寸,用提插泻法,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度。
风池、完骨、翳风:针向喉结,进针2~2.5寸,采用小幅度(小于90度)、高频率(大于1 20转/分)的捻转补法1~3分钟。
合谷:针向三间穴,进针1.0~1.5寸,采用提插泻法,使患者食指抽动或五指自然伸展为度。
上廉泉:针向舌根1.5~2.0寸,用提插泻法。
醒脑开窍 操作方法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该病发病时间急,危害性大,瘫痪或者死亡率较高。
目前针对脑卒中造成的并发症、后遗症,除西医常规处理方法外,中医醒脑开窍针刺疗法的临床效果显著,副作用小,是治疗该病非常不错的选择之一。
醒脑开窍针刺法是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石学敏教授发现的一种针刺方法,主要作用是保存最大量的脑细胞,使萎缩变性的细胞恢复正常的形态结构,保证组织存活,并增强日渐衰弱的脑生物电活动,使其能发出正确的神经信号。
醒脑开窍”法是针对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而提出的治疗法则和针刺方法。
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有别于传统的取穴和针刺方法。
一、“石氏醒脑开窍法”针法学术思想(一)对中风病病机的继承、发展石氏醒脑开窍”:“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醒脑开窍”、“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这一中风病发展的最终病机而立。
“醒脑”包括醒神,调神之双重含义,醒神调神为“使”,启闭开窍“用”。
“滋补肝肾”针对肝肾亏损这一最常见、最重要的证型基础而设。
(二)注重针刺规范,提出针刺手法量学对配方组穴从进针的方向、深度、采用的手法和刺激量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将捻转补泻定义为:1、十二经脉以任督脉为中心,左右捻转时作用力的方向,向心为补,离心为泻;2、捻转幅度大用力重为泻,即捻转时施行大幅度低频率捻转,幅度大于180˚,频率在50~60次/分。
二、醒脑开窍针法组成与操作组成:内关、人中、三阴交为主穴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
极泉、尺泽、委中为辅穴以疏通经络。
还选风池、完骨、百会以补益脑髓;金津、玉液或咽后壁放血及上廉泉改善语言功能和吞咽功能;手指握固加合谷;足内翻取丘墟透照海。
每日针2次,10天为1疗程,持续治疗3~5个疗程。
主穴(1)内关(手厥阴心包经):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属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具有养心安神、通调气血之功。
醒脑开窍针刺法操作方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操作方法一、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之方1、腧穴组成:双侧内关(PC6;手厥阴心包经)、人中(Du26;督脉)、患侧三阴交(SP6;足太阴脾经)。
2、规范操作:先刺双侧内关,位于腕横纹中点直上2寸,两筋间,直刺0.5~1.0寸,采用提插捻转结合的泻法。
内关穴捻转法,采用作用力方向的捻转泻法,即左侧逆时针捻转用力,自然退回;右侧顺时针捻转用力自然退回。
配合提插,双侧同时操作,施手法1分钟。
继刺人中,位于鼻唇沟上1/3处,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采用雀啄手法(泻法)。
针体刺入穴位后,将针体向一个方向捻转360°,使肌纤维缠绕在针体上,再施雀啄手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
再刺三阴交,位于内踝直上3寸,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º角斜刺,进针0.5~1.0寸,针尖深部刺到原三阴交穴的位置上,采用提插补法,即快进慢退,或者可以形容为重按轻提。
针感到足趾,下肢出现不能自控的运动,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
三阴交仅刺患侧,不刺健侧。
二、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之方1、腧穴组成:印堂(EX-HN3,经外奇穴)、上星(Du23,督脉)、百会(Du20,督脉)、双侧内关(PC6,手厥阴心包经)、患侧三阴交(SP6,足太阴脾经)。
2、规范操作:先刺印堂:刺入皮下后使针直立,采用轻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
继刺上星:选3寸毫针沿皮刺透向百会,施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即捻转幅度小于90°;捻转频率为120~160转/分钟,行手法1分钟。
内关穴、三阴交穴操作手法同主穴之方I。
三、醒脑开窍针刺法辅穴1、腧穴组成:患肢极泉(HTl,手少阴心经)、患肢尺泽(Lu5,手太阴肺经)、患肢委中(BL54,足太阳膀胱经)。
2、规范操作:极泉,部分古籍记载极泉穴为禁针穴,究其原由有以下几点:①极泉穴部位腋毛茂密,不易消毒;②极泉穴部位汗腺丰盛,细菌容易滋生;③极泉穴部位组织疏松,对穴位部位中的血管缺少压迫,容易出现皮下血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彩琴
•
中风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四大主 病之一,发病率在我国居首位,其死亡率高、 后遗症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近些年来,全国各医疗及科研部门,对中风 病的诊断、治疗及机理开展了多方面、多层 次的研究,使得中风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日 趋提高,发病和治疗机理的研究已达到了分 子水平和基因水平。
(四) 结
果
•
•
诊断标准:严格
统一。 疗效评定标准:
爱丁堡斯 • 堪的纳维亚疗效
表 1
9005例中风病人疗效分析
• • •
总例数
痊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死亡(%)
总有效率(%)
90055337285145340
90
8875
(59.27)
(23.15)
(16.14)
(0.44)
(1.0)
四白、太冲。
太
冲
(9) 睡眠倒错:针上星、神门。
4.治疗时间
• 每日针2
次,10天 为1疗程,
持续治疗
3~5个疗
程。
(三)中风病的诊疗原则
• • • • •
1.诊断原则:中西医双重诊断,除 临床症状和体征外,必须具备脑血 管病的影 像学证据 如CT、MRI。
• 2.治疗原则:以“醒脑开窍”针刺法 治疗为主,此外,根据病情需要,辅 以降颅压,抗感染,降低血压之西药 及支持疗法等。有手术指征的脑出血 患者,应采用手术和针刺结合治疗。 对于各种并发症,配用相应的穴位。
(98.56)
表 2
• • • • • 脑梗塞 病种 脑出血 例数
病种与疗效
痊愈(%) 1755 (57.04) 5928 3582 (60.42) 显效(%) 811 (26.36) 1274 (21.49) 好转(%) 464 (15.08) 989 (16.68) 无效(%) 11 (0.36) 29 (0.49) 死亡(%) 36 (1.17) 54 (0.19) 总有效率(%) 3030 (98.48) 5845 (98.59)
合谷针向三间穴
进针1~1.5寸,采用提插泻法,使患者第二手 指抽动或五指自然伸展为度;
•
上廉 泉
针向舌根1.5~2寸,用提插泻法;
金津、玉液
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1~2毫升;
丘墟透向照海穴
约1.5~2寸,局部酸胀为度。
3.中风病其他并发症的治疗
(1) 便秘:针外水道、外归来、丰隆。
(2) 呼衰:针刺双侧气舍。
2976人,年龄最小19岁,最大87岁。
•
• • •
病种:脑出血3077例,脑梗死5928例;
合并缺血性球麻痹者521例。 病程:最短2小时,最长2年。 首次发病6765例,两次以上发病者2240例。
(二) 治疗方法 • 1. 处 方
• 主穴:内关(手厥阴心包经)
• • • • • 人中(督脉) 三阴交(足太阴脾经) 委中(足太阳膀胱经) 尺泽(手太阴肺经) 利加上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
• 麻痹的治疗同样有效,且总效率均高达98%以上。
(五) “醒脑开窍”针刺法与其他非手术疗法的 比较
表4
•
中西药物治疗脑卒中的疗效比较(X2)
中药组
例数
66 28 20 32 40 100 100 129 514
西药组
•地域 治疗方法 • 例数 治愈+显效 %
•成都 •成都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大连 •湖北 •合计 益气活血法 活血化瘀法 醒脑调神法 活血化瘀法 祛痰开窍法 活血化瘀法 补气养血法 补气养血法 115 46 60 31 120 100 280 256 1008 74.11 70.43 60.00 62.29 74.17 65.00 68.00 75.78 68.22
3077
• 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表 3
中风合并假球麻痹疗效分析
• 总例数 • • 521
痊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死亡(%) 总有效率(%) 337 101 75 6 2 (0.38) 513 (98.47)
(64.68) (19.39) (14.40) (1.15)
• 表1、2、3表明:醒脑开窍针刺法不论对脑出血、脑梗塞、缺血性球
• 辅穴:极泉(手少阴心经)
• 配穴:吞咽障碍加风池、翳风、完骨;手指握固加合谷;语言不
2.操作方法
•
内 关
直刺0.5~1寸,采用捻转提插结合泻法,施手法1分钟;
人
中
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重雀 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
三 阴 交
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度角斜刺,进针1~1.5 寸,用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
极 泉
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1~1.5寸, 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
尺 泽
屈肘成120度角,直刺1寸,用提插泻法, 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度。
委 中
仰卧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5~1寸,施提插 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
风池、完骨、翳风
针向结喉,进针2~2.5寸采用小幅度高频 率捻转补法,每穴施手法1分钟;
•
醒脑开窍针刺法
•
“醒脑开窍”法是针对中风病的基本 病机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 窍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而提出的治疗 法则和针刺方法。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 为主,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有别于传 统的取穴和针刺方法。
临 床 研
究 部 分
(一) 一般资料
•
•
中风病住院患者9005例:男性6029人,女性
自1972年,我提出醒脑开窍针刺法以 来,我们对于中风的诊断、治疗、机理探 讨开展了系统的临床研究和深入的基础研 究,临床治疗患者达200万人次,形成了一 套以针灸 • 治疗为中心的中风 • 诊疗体系。
•
1995年以“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 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为题的科学研究获国家 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为建国以来中医临床研 究所获得的最高奖励。此外,在针灸教学和 针灸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方面分别获得国家教 学成果一等奖和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 • 1999年被国家中管局列为十大医药科 技推广项目之一。 • 2000年天津市科技兴市突出贡献奖。
(3) 尿失禁、尿潴留:针中极、曲骨、
关元、局部施灸、按摩或热敷。
(4) 共济失调:针风府、哑门、 颈椎夹脊穴。
颈 椎 夹 脊 穴
(5) 复视:针天柱、晴明、球后。
(6) 癫痫: 针大陵、鸠尾、
(7) 肩周炎:针肩髃、肩髎、肩内陵、
肩贞、肩中俞、肩外俞,痛点刺络拔罐。
(8) 血管性痴呆:针百会、四神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