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释文、编校中的语文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释文、编校中的语文问题

当前书法期刊中的释文存在七种常见的讹错现象:音读不清不明而讹;形同或形近而讹;义同、义通或望文生义而讹;文化知识不明而讹;生造字或笔误;误用或混用异体、繁体、简体;语序或篇章错配。从编审角度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传统朴学精神淡化;传统文字或文化知识欠缺;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的认识和落实不到位。应坚持三条处理原则:求真求实原则;标准简化字规范原则;比对原则。

标签:书法释文语文问题

一、引言

书法文字迥异于应用性文字,因其美学目标、书写者个性差异以及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的要求,其符号形式常常夸张、变形甚至扭曲;再加上汉字形体变迁,时代的隔膜,书写者自身书写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差异,容易导致文字交际便于识认原则的背离。因而,利用规范的文字对好的书法作品进行释文,便是书法书刊编审的重要工作之一。一般意义上,好的书法释文不仅要对原书法作品保持严格的对应关系,还要对原书法作品中出现的讹错之处进行纠正并明确做出醒目的标示,以便欣赏者准确把握书作内容,激发欣赏者思想情感的活动,从而达到引导欣赏者完成对书法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完美的美学体验。但当前各类书法期刊中,书作的释文不规范甚至讹错现象颇为常见,这给广大读者或欣赏者带来诸多负面效应。本文拟在2014年度《中国书法》各期释文勘误的基础上,分析当前中国书法释文中存在的语文问题,并对其中的原因和处理原则进行分析。

二、讹错类型

(一)音读不清不明而讹

释者或书者不通古音、今音,以今音律古或以古音驭今,造成释文文字形符错讹。举例如下:

第一期第135页,楷书苏洵名二子说中堂,书作“雖然,車僕馬斃,而患亦不及轍”。“僕”对应的简化字是“仆”,读pú,是“奴仆”的意思;而读pū时,是“前仆后继”的意思,没有繁简对应的繁体字。也就是说,仆,即为繁体正体字,因此,这里的“僕”,应为“仆”,释文应作标识。

第二期第121页,楷书手札,书作“順其意固隹”,“亦未必不隹矣”中的“隹”,读zhuī,古书上指短尾巴的鸟,与“佳”字为两字,释文应补充并加括号说明。

第三期第32页,行书沈鹏诗咏霍金札,书作“眾星何向幾時終”,“何”与原作不符,释文也未做勘正,原诗是“大爆炸从奇点起,众星河向几时终”,是“河”的音同而误写。

第三期第40页,明·祝允明,草书北郭访友七言诗轴,书作“如秋如夏汗微乾”中的“乾”字,于繁体既作“乾(gān)濕”的“乾”,也做“乾(qián)坤”的“乾”,而在简体中,则只读“qián”而不再读“gān”了。依据诗意,释文应为“干”,确保释文简体字一致,以免误导。

第四期第69页,明·祝允明,草书孟浩然岁暮归南山扇面,释文“写我新著书”,“我”应释为“成”,这是首五律,根据律诗联句平仄对应规律,其上联“十日不出户”中“日”字为仄声字,下联必须用平声字与之相对才符合要求,揣测文意,只有用“成”字,才符合这一要求,释文可作标识或补白说明。

第四期第37页,隶书司马迁史记节录中堂,释文“然心乡往之”中的“乡”字,应释为“向”为妥。“鄉、嚮”是音同而通假,这里“鄉”对应的是“向”。

第九期第57页,行书辛弃疾《卜算子》“祗為風流有許愁”,“祗”虽读“zhī”,是“恭敬”的意思,与“只”(zhǐ)字的繁体“衹”,是完全不同意义的两个字,应加以纠正。

第十二期第5页,章汝奭,草书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斗方,书作“漫卷诗书喜欲狂”,按“一繁均繁,一简均简”的规则,这里的“卷”应为“捲”。“卷”在简化字中一形两读,即“juǎn”和“juàn”,在繁体字中,只有一读“juǎn”,读“juàn”时,则与此诗义的内容相乖。属于这种别字的,释文应加以说明,并指出正确写法。

(二)形同或形近而讹

第一期第42页,楷书唐人诗边将轴,书作“塞迴連天雪”,为唐骥诗《边将》诗句,“迴”字应为“迥”,释文应以括号说明。

第一期第43页,行书陶渊明诗归园田居中堂,书作“暖暖遠人邨”,应为“曖曖遠人村”,“暖”应为“曖”,释文应以括号说明。

第一期第194页,行书东坡题跋轴,书作“子由为宋幕”中的“为”字,释文误释为“在”字;“凭君送与卯君看,卯君,子由山名也”,释文将后一“卯”字误释为“卵”字;“求家書,僕醉不能作”中的“僕”,依前后文之意,此处是醉倒的意思,应为“仆”,“僕”“仆”使用的异同前文已说过,释文虽为“仆”,但应加括号,以示勘误。

第二期第16页,楷书盛大士溪山卧游录(选抄)横幅,书作“再四翫索,然後含豪伸帋”中的“豪”字,应为“毫”字的误写。“毫”“豪”不通用。

第二期第47页,于右任草书黄山谷七绝轴,书作“香密染成官样黄”中的“密”,按原诗应为“蜜”字,草书“密”与“蜜”差别不大,但释文应勘为“蜜”;“官”字是“宫”的误草,释文应用括号标明。

第三期第65页,明·祝允明,行书题文伯仁画杨季静像赞卷,释文“服也生安于韦布而莫锱其襟”中的“锱”是书作“缁”的形近而误释,应纠正。

第四期第196页,林景辉,草书袁去华水调歌头,定王台轴,书作“徙倚風霜里,落日伴人愁”中的“徙”字,从词义看,应是“徒”字的笔误,释文也作“徙”,应纠正。

第十二期第42页,楷书王维诗四条屏,书作“竹暄歸浣女”中的“暄”应为“喧”,形近而讹,释文应加指出。第45页,隶书五言联,书作“獨之兩脚雪”中的“脚”字,右部的单挂耳,写成双挂耳,虽只细微差别,来源却迥异。

(三)义同、义通或望文生义而讹

第三期第35页,行书梅翁诗稿札,“紫兰青绿煙橫白”句中的“兰”依据全诗“有处须从无处看,黑分五色画家禅。紫兰青绿煙橫白,笑指厅前五色山”来判断,应为颜色的“蓝”字而不是“兰花”的“兰”,繁体作“藍”,属别字。释文应加以勘正标明。第四期第30页,草书节录怀素自叙帖轴,释文“人人细问此中妙”中的“细”字,是对书作内容中“欲”字意义不明而误释,应纠正。

第五期第35页,隶书三秦记民谣轴,书作“蛇盤烏櫳,勢與天通”中的“烏”字,是“鳥”字的误写,而“勢”字是正确的,释文却误为“誓”字。全诗如下:“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孤云两角,去天一握;山水险阻,黄金子午;蛇盤烏櫳,勢與天通。”根据诗歌内容此处应是表示“山势”,而不是“发誓”,释文应勘察原诗。

第六期第31页,行草书自作诗四首四条屏第三屏书作“長卷長謌表里傳”中的“里”字,繁体字“里”多作“街巷、家乡”解,相当于现在的居民组织,以及长度单位和姓氏等,不作“里外”“表里”解,应统一到整幅作品均为繁体并与之对应的繁体“裏”或异体“裡”字上来。

第十二期第21页,草书致张学群手札,书作“因有‘知’‘守’前缀,陡增深义”,释文将“义”误释为“意”,“前缀”是一个语法概念,多附加在词根前,没有实义,最多仅有修饰限制色彩,而“知白”“守黑”是动宾短语,“知”“守”是动词,不是“白”“黑”的前缀。

(四)文化知识不明而讹

第二期第110页,行书手札书作原文“弱冠之前,遍臨諸帖”。“弱冠”一词,在古代专指年满二十岁的男子,现在也不作男女通用称谓,释文应指正。

第四期第49页,行书节录董其昌画禅宝随笔卷,书作“世所傳黃庭经、东方赞”中的“赞”字,对应的繁体字是“讃”,“东方赞”全称是“东方朔画像赞”。赞,在古代是一种文体,应加“言”字旁,而“赞”在繁体字中只有“帮助、赞助”的意思。

第七期第29页,释文小标题,草书“晏殊词浣溪沙轴”,书作落款“晏殊浣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