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事实论据的叙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谁去寻找?应该明确。
议论文事实论据的叙述
【练习1】看下面两个语段,说说要论证“远大的目标 要与实际行动结合才能成功”这一论点时,哪个语段合适一些?
语段1:勾践被困会稽山时,绝望到几乎自杀的地步,幸有大 夫文种进言劝其向夫差示弱,并以西施为饵实行美人计。而夫差骄 傲自大,不信忠臣伍子胥的谏言,结果给了勾践喘息的机会。越王 勾践以俯首帖耳取得夫差的信任得以回国后,就确立了兴越灭吴的 奋斗目标,并坚信这个目标可以实现,他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坚 持不懈,矢志不渝,“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富国强兵,苦心人, 天不负,终于在公元前473年一举灭掉吴国。
繁重的负担。(3)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燃烧的 导火线,忽然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产生了极大的威力,人们
× 在旁边一不禁惊叫:“诺贝尔完了!”(4)然而,正当人们为
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候,诺贝尔神奇般地从浓烟中 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 (5)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大大减轻了挖土 工人的劳动强度。
【明确】语段2更合适 (讨论) ①叙述角度选择恰当:以远大的目标结合实际行动而走
向成功的人是勾践而不是夫差,文段2以勾践作为叙事主 体,角度选择恰当,叙述笔墨也就更集中,而文段1分别 以夫差和勾践作为叙事主体,叙述笔墨分散,夫差部分的 叙述为多余。
②剪裁合理,重点突出:文段2的叙述句句落脚在目标 与行动之上,而文段1多点立足,既有目标、行动,也有 信念、恒心,甚至还有策略、谏言,因而没有紧扣论点。
【例文】死,可以明志;生则可以践志。司马迁受 累于李陵一案,就算死,也不枉一个铮铮之臣。但他选 择了生,让朋友亲人都感到难堪的生。也许只有那部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才能证明 这一行为的价值:虽斗转星移,仍不失为和日月争光的 鸿篇巨著。(《选择,别无选择》)
【练习4】用司马迁的材料,分别论证“逆境出人 才”“有志者,事竟成”,该怎样叙述。
【好例】传说古时候有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 因小时候口吃,所以登台演讲时常被雄辩的对手压倒。 可是他毫不气馁,为了克服此弱点,他每天口含石子, 面朝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 连爬山跑步也都坚持演说,最后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 名气的大演说家。
【练习2】在论证“勤能补拙”观点时, 下面的事例哪个合适,说说理由。
【示例】化学家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四年里废 寝忘食,一丝不苟地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 是数百次失败。但他毫不气馁,不断地更换原料, 改进方法,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发明了威力巨大 的炸药。
(三)叙述材料要选准角度,有所侧重。
【例3】“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该故事包含的道理有:(1)恒心是成功的必备条件;(2)
×①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
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②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
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 术大师。
③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成为全世界年轻 人的偶像。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 肌肉方面根本没法和黑人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每次训练 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们洗衣服的 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
二.议论文叙述的要求——定向叙述 (一)叙述材料要辨清限制要素,紧扣
(明扣或暗扣)论点关键词。
【例1】证明论点“勤能补拙”。 【病例】勤能补拙,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刻
苦勤奋,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成绩,达到理想的彼 岸,事实不也正是如此吗?大发明家爱迪生为了寻找 一种能作为灯丝的物质,经常夜以继日的工作,进行 了上千次的试验,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他仍锲而不 舍的探索,终于发现了能使灯泡持续发光的物质—— 钨丝。
(四)叙述材料可适当嵌入或化用课文语句
【例7】《怎一个“情”字了得》 以主观情感之亲疏行事,往往会造成极大的损
失。昏庸无道的楚怀王。因宠信郑袖而信了奸臣谗 言,放逐了屈原,因而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听 信谗言,结果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最终都城被攻 破,成为亡国之君。倘若怀王能不以自己情感行事, 听信屈原的逆耳忠言,恐怕也不会落得身败名裂的 下场。孰之过,岂一情字所能释怀?
②证明“变通的作用” 【示例】孙膑归齐以后,先隐居在齐将田忌幕下,在一次赛马游 戏中,他用“以盈去虚”的战术,助田忌胜威王而崭露头角,得到 齐威王的赏识和重用。田忌赛马,谁都会称赞孙膑的聪明。孙膑之 所以聪明,这与他善于“变通”的思维分不开。在解决问题时,人 们较多按常规去思考,为何不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侧面去思考? 这样思维就具有了发散性。
这样的叙述,侧重点就很明确,又增强了议 论文的说服力。
【例5】“知羞耻成人”,一直都是仁人志士立身 做人的宝贵经验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法宝。清代学者朱 起凤年轻时在一家书院教书,因为没有弄清“首施两 端”和“首鼠两端”两词通用,而错判学生的作文, 遭到众人的奚落。他知羞耻而发愤图强,潜心于词语 研究,编成了300多万字的《辞通》,为汉语言文字的 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英国生物学家谢灵顿早年沾染 恶习,在向一位女工求婚时,被姑娘一句“我宁愿跳 进泰晤士河里淹死,也不会嫁给你”的话深深刺痛, 从此钻研医学和生物学,并最终在1932年获得了诺贝 尔医学奖。所以说,知羞耻不仅是做人的基本,在某 种意义上也是成就事业的起步。
(二)叙述材料要合理取舍,精炼概括。
【例2】用下面的例子来论证“失败是成功之母”该怎样叙述呢?
× (1)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
明炸药。(2)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地做了数百 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他毫不气馁。因为他
× 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信念——一定要发明“炸药”,减轻工人们
失败是成功之母;(3)乐观自信是前进的动力;等等。 运用它来证明不同的观点时,必须根据观点的需要有所侧重。
论证“恒心是成功的必备条件”时,可以这样叙述:美国著
名的发明家爱迪生为电灯灯丝找最合适的材料时,坚持实验, 用了上千种材料,最终找到了最合适的材料钨丝,发明了电灯。
论证“失败是成功之母”时, 可以这样叙述:美国著名的
【练习5】根据论证的需要,依据孙膑的故事,选 准论证角度叙述。注意叙述材料时要有所侧重。
①证明“嫉妒的危害”
【示例】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就难以有大作为。战国 时的魏将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对孙膑才智过人由嫉妒进而 心生恶念,使孙膑受了苦刑,而他自己最终也恶有恶报,兵败身 亡。庞涓本来可以更有作为,但因为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 心生嫉妒,想挤掉对方,结果不但没学到对方的优点,还断送了 前程,赔上了性命,这危害可谓大矣!
发明家爱迪生在研究电灯的过程中有过上千次的失败记录,就 是这上千次的失败使他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以至于最后获得成
功。 论证“乐观自信是前进的动力”时,可以这样叙述:美国著
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在发明电灯过程中,实验了上千次仍未成功,
许多人都嘲笑他,但他却说:“我虽失败了上千次,但我至少 发现这上千种材料都不合适做灯丝材料。”他的乐观自信使他
× 倒得出水来。 ④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 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 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刻苦,才使她 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简析】②③合适。王羲之确实“勤”,也
取得了成功,但与补拙毫不粘边,因为王羲之并 不拙。梅兰芳天天口含沙粒练习这是“勤”,有 口吃的毛病这是“拙”,经过刻苦努力最终改掉 了毛病,取得了事业的成功,这是补了“拙”。 这个例子紧扣了论点。
《寻找一盏灯》开头部分问题:
1、寻找的灯不明确或范围太大不具体,如寻找品质之灯、 情感之灯,应该具体到什么品质,哪种情感。
2、在谈到为什么寻找时,有的所举事例只有一个,不能 说明普遍现象,有的举古人的例子,也同样不能说明现 在的问题。
3、所举事例有的同学写的太具体,有的同学写的面面俱 到,不能很好的从要寻找的什么灯有侧重的去写。(这 要注意记叙文的叙事与议论文的叙事的区别)
【例6】用司马迁的事例论证“心灵的选择” 【材料】司马迁从小就随任太史令的父亲读《春秋》、《古代官 名》,20岁起开始漫长而艰苦的游览、考查,足迹几乎遍及天下各 地的名人故址。接着担当父业,立下志向,要写一部“成一家之言” 的史书,大量阅览国家藏书、史料。司马迁因替降服匈奴的李陵辩 白而被汉武帝处以“宫刑”。受宫刑后,他想到了死,但他又想到 著述没有完成,不应轻于一死,刻意“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的宿 愿。最终他写成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③反复强化中心词句:文段2“目标”出现6次之多,而 行动也很具体的多次体现,而文段1目标和行动都出现少 得多。文段2“为了这一目标”还构成了排比句式,显得 很有气势。
④叙述时恰当引用原材料词句:如文段2“葬死者、问 伤者、吊有忧、贺有喜”。
【归纳】在叙述事实论
据方面,刚才的练习给了 我们什么启发?
【简析】要证明“勤能补拙”这一论点,那么在叙述论据材 料的时候就必须针对这一论点所限定的以下三个要素:1、要 有“拙”;2、要有“勤”;3、要有“勤”补了“拙”,出了 成果,取得了成功。此三要素缺一不可。
而观本段,且不说开头对“勤能补拙”的阐释就已经出了偏 差,单说用爱迪生搞发明的事例作为论据,虽然也提到了他的 勤奋(“夜以继日的工作”“上千次试验”)和成功(发明了 钨丝),但由于没有提到“拙”这一要素,即没有严格针对该 论点所限定的要素来叙述事例,所以就不能很好的证明论点。
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找到最合适的钨丝。
【例4】要证明“敢于向权势挑战”这个论点, 可作如下叙述:
1852年,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挚友果戈理逝 世了,他为此赶写了一篇悼文。但是沙皇统治者 禁止发表任何有关果戈理的文章。正直而勇敢的 屠格涅夫不怕专制主义者的威胁,他避开沙皇侦 探的监视,离开彼得堡,把文章送到莫斯科,趁 那里还没有接到禁令,把文章在《莫斯科新闻》 上刊登了出来。
【练习3】指出论点限制要素,画出扣题语句。
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40年, 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 以上。司马迁著《史记》,从二十岁起就开始周游, 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 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歌德花了 58年时间,搜集了大量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 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现代数 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 外的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 震惊世界的成就。上海一个女青年坚持自学,十年如 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可见,任何一项 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语段2:越王勾践回国之后,就确立了兴越灭吴的奋斗目标, 目标是美好的,但道路是艰辛的Leabharlann Baidu为了这一目标,他葬死者、问伤 者、吊有忧、贺有喜;为了这一目标,他屈尊下顾、礼贤下士;为 了这一目标,他亲自耕作,与百姓同甘共苦。这远大的目标加上长 达十年一步一步地行动,终于使他在最后一举歼灭吴国,成就了一 代霸业。
一.议论文中的叙与记叙文中的不同
议论文中的叙与记叙文中的叙完全是两码事! 记叙文中的叙一般要求绘声绘色,绘形绘态,要的 是生动有文采, 记叙文中的叙恰恰是议论文中的叙 的大忌;议论文中的叙不是为叙述而叙述,而是为 议论而叙述,目的是为了证明论点,所以它不能像 记叙文那样详尽、细致地叙述,否则论点会掩盖在 叙述之中而突现不出来。议论文中一般采用第三人 称叙述、概括叙述两种方法。
【简析】这段材料比较长,由以下这么几个要点构 成: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目的(句1),努力的经过(句 2),最后一次实验的场面(句3、4),炸药的作用 (句5)。另外,论点中具有三个要素:经历了失败; 经过不懈努力,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最终取得 了成功。材料与之相关的只有(句2)“经历了数百次 失败”和(句5)“最终发明了炸药”。那么1、3、4句 在叙述时就可以略去。
议论文事实论据的叙述
【练习1】看下面两个语段,说说要论证“远大的目标 要与实际行动结合才能成功”这一论点时,哪个语段合适一些?
语段1:勾践被困会稽山时,绝望到几乎自杀的地步,幸有大 夫文种进言劝其向夫差示弱,并以西施为饵实行美人计。而夫差骄 傲自大,不信忠臣伍子胥的谏言,结果给了勾践喘息的机会。越王 勾践以俯首帖耳取得夫差的信任得以回国后,就确立了兴越灭吴的 奋斗目标,并坚信这个目标可以实现,他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坚 持不懈,矢志不渝,“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富国强兵,苦心人, 天不负,终于在公元前473年一举灭掉吴国。
繁重的负担。(3)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燃烧的 导火线,忽然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产生了极大的威力,人们
× 在旁边一不禁惊叫:“诺贝尔完了!”(4)然而,正当人们为
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候,诺贝尔神奇般地从浓烟中 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 (5)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大大减轻了挖土 工人的劳动强度。
【明确】语段2更合适 (讨论) ①叙述角度选择恰当:以远大的目标结合实际行动而走
向成功的人是勾践而不是夫差,文段2以勾践作为叙事主 体,角度选择恰当,叙述笔墨也就更集中,而文段1分别 以夫差和勾践作为叙事主体,叙述笔墨分散,夫差部分的 叙述为多余。
②剪裁合理,重点突出:文段2的叙述句句落脚在目标 与行动之上,而文段1多点立足,既有目标、行动,也有 信念、恒心,甚至还有策略、谏言,因而没有紧扣论点。
【例文】死,可以明志;生则可以践志。司马迁受 累于李陵一案,就算死,也不枉一个铮铮之臣。但他选 择了生,让朋友亲人都感到难堪的生。也许只有那部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才能证明 这一行为的价值:虽斗转星移,仍不失为和日月争光的 鸿篇巨著。(《选择,别无选择》)
【练习4】用司马迁的材料,分别论证“逆境出人 才”“有志者,事竟成”,该怎样叙述。
【好例】传说古时候有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 因小时候口吃,所以登台演讲时常被雄辩的对手压倒。 可是他毫不气馁,为了克服此弱点,他每天口含石子, 面朝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 连爬山跑步也都坚持演说,最后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 名气的大演说家。
【练习2】在论证“勤能补拙”观点时, 下面的事例哪个合适,说说理由。
【示例】化学家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四年里废 寝忘食,一丝不苟地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 是数百次失败。但他毫不气馁,不断地更换原料, 改进方法,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发明了威力巨大 的炸药。
(三)叙述材料要选准角度,有所侧重。
【例3】“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该故事包含的道理有:(1)恒心是成功的必备条件;(2)
×①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
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②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
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 术大师。
③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成为全世界年轻 人的偶像。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 肌肉方面根本没法和黑人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每次训练 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们洗衣服的 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
二.议论文叙述的要求——定向叙述 (一)叙述材料要辨清限制要素,紧扣
(明扣或暗扣)论点关键词。
【例1】证明论点“勤能补拙”。 【病例】勤能补拙,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刻
苦勤奋,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成绩,达到理想的彼 岸,事实不也正是如此吗?大发明家爱迪生为了寻找 一种能作为灯丝的物质,经常夜以继日的工作,进行 了上千次的试验,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他仍锲而不 舍的探索,终于发现了能使灯泡持续发光的物质—— 钨丝。
(四)叙述材料可适当嵌入或化用课文语句
【例7】《怎一个“情”字了得》 以主观情感之亲疏行事,往往会造成极大的损
失。昏庸无道的楚怀王。因宠信郑袖而信了奸臣谗 言,放逐了屈原,因而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听 信谗言,结果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最终都城被攻 破,成为亡国之君。倘若怀王能不以自己情感行事, 听信屈原的逆耳忠言,恐怕也不会落得身败名裂的 下场。孰之过,岂一情字所能释怀?
②证明“变通的作用” 【示例】孙膑归齐以后,先隐居在齐将田忌幕下,在一次赛马游 戏中,他用“以盈去虚”的战术,助田忌胜威王而崭露头角,得到 齐威王的赏识和重用。田忌赛马,谁都会称赞孙膑的聪明。孙膑之 所以聪明,这与他善于“变通”的思维分不开。在解决问题时,人 们较多按常规去思考,为何不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侧面去思考? 这样思维就具有了发散性。
这样的叙述,侧重点就很明确,又增强了议 论文的说服力。
【例5】“知羞耻成人”,一直都是仁人志士立身 做人的宝贵经验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法宝。清代学者朱 起凤年轻时在一家书院教书,因为没有弄清“首施两 端”和“首鼠两端”两词通用,而错判学生的作文, 遭到众人的奚落。他知羞耻而发愤图强,潜心于词语 研究,编成了300多万字的《辞通》,为汉语言文字的 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英国生物学家谢灵顿早年沾染 恶习,在向一位女工求婚时,被姑娘一句“我宁愿跳 进泰晤士河里淹死,也不会嫁给你”的话深深刺痛, 从此钻研医学和生物学,并最终在1932年获得了诺贝 尔医学奖。所以说,知羞耻不仅是做人的基本,在某 种意义上也是成就事业的起步。
(二)叙述材料要合理取舍,精炼概括。
【例2】用下面的例子来论证“失败是成功之母”该怎样叙述呢?
× (1)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
明炸药。(2)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地做了数百 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他毫不气馁。因为他
× 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信念——一定要发明“炸药”,减轻工人们
失败是成功之母;(3)乐观自信是前进的动力;等等。 运用它来证明不同的观点时,必须根据观点的需要有所侧重。
论证“恒心是成功的必备条件”时,可以这样叙述:美国著
名的发明家爱迪生为电灯灯丝找最合适的材料时,坚持实验, 用了上千种材料,最终找到了最合适的材料钨丝,发明了电灯。
论证“失败是成功之母”时, 可以这样叙述:美国著名的
【练习5】根据论证的需要,依据孙膑的故事,选 准论证角度叙述。注意叙述材料时要有所侧重。
①证明“嫉妒的危害”
【示例】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就难以有大作为。战国 时的魏将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对孙膑才智过人由嫉妒进而 心生恶念,使孙膑受了苦刑,而他自己最终也恶有恶报,兵败身 亡。庞涓本来可以更有作为,但因为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 心生嫉妒,想挤掉对方,结果不但没学到对方的优点,还断送了 前程,赔上了性命,这危害可谓大矣!
发明家爱迪生在研究电灯的过程中有过上千次的失败记录,就 是这上千次的失败使他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以至于最后获得成
功。 论证“乐观自信是前进的动力”时,可以这样叙述:美国著
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在发明电灯过程中,实验了上千次仍未成功,
许多人都嘲笑他,但他却说:“我虽失败了上千次,但我至少 发现这上千种材料都不合适做灯丝材料。”他的乐观自信使他
× 倒得出水来。 ④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 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 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刻苦,才使她 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简析】②③合适。王羲之确实“勤”,也
取得了成功,但与补拙毫不粘边,因为王羲之并 不拙。梅兰芳天天口含沙粒练习这是“勤”,有 口吃的毛病这是“拙”,经过刻苦努力最终改掉 了毛病,取得了事业的成功,这是补了“拙”。 这个例子紧扣了论点。
《寻找一盏灯》开头部分问题:
1、寻找的灯不明确或范围太大不具体,如寻找品质之灯、 情感之灯,应该具体到什么品质,哪种情感。
2、在谈到为什么寻找时,有的所举事例只有一个,不能 说明普遍现象,有的举古人的例子,也同样不能说明现 在的问题。
3、所举事例有的同学写的太具体,有的同学写的面面俱 到,不能很好的从要寻找的什么灯有侧重的去写。(这 要注意记叙文的叙事与议论文的叙事的区别)
【例6】用司马迁的事例论证“心灵的选择” 【材料】司马迁从小就随任太史令的父亲读《春秋》、《古代官 名》,20岁起开始漫长而艰苦的游览、考查,足迹几乎遍及天下各 地的名人故址。接着担当父业,立下志向,要写一部“成一家之言” 的史书,大量阅览国家藏书、史料。司马迁因替降服匈奴的李陵辩 白而被汉武帝处以“宫刑”。受宫刑后,他想到了死,但他又想到 著述没有完成,不应轻于一死,刻意“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的宿 愿。最终他写成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③反复强化中心词句:文段2“目标”出现6次之多,而 行动也很具体的多次体现,而文段1目标和行动都出现少 得多。文段2“为了这一目标”还构成了排比句式,显得 很有气势。
④叙述时恰当引用原材料词句:如文段2“葬死者、问 伤者、吊有忧、贺有喜”。
【归纳】在叙述事实论
据方面,刚才的练习给了 我们什么启发?
【简析】要证明“勤能补拙”这一论点,那么在叙述论据材 料的时候就必须针对这一论点所限定的以下三个要素:1、要 有“拙”;2、要有“勤”;3、要有“勤”补了“拙”,出了 成果,取得了成功。此三要素缺一不可。
而观本段,且不说开头对“勤能补拙”的阐释就已经出了偏 差,单说用爱迪生搞发明的事例作为论据,虽然也提到了他的 勤奋(“夜以继日的工作”“上千次试验”)和成功(发明了 钨丝),但由于没有提到“拙”这一要素,即没有严格针对该 论点所限定的要素来叙述事例,所以就不能很好的证明论点。
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找到最合适的钨丝。
【例4】要证明“敢于向权势挑战”这个论点, 可作如下叙述:
1852年,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挚友果戈理逝 世了,他为此赶写了一篇悼文。但是沙皇统治者 禁止发表任何有关果戈理的文章。正直而勇敢的 屠格涅夫不怕专制主义者的威胁,他避开沙皇侦 探的监视,离开彼得堡,把文章送到莫斯科,趁 那里还没有接到禁令,把文章在《莫斯科新闻》 上刊登了出来。
【练习3】指出论点限制要素,画出扣题语句。
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40年, 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 以上。司马迁著《史记》,从二十岁起就开始周游, 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 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歌德花了 58年时间,搜集了大量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 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现代数 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 外的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 震惊世界的成就。上海一个女青年坚持自学,十年如 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可见,任何一项 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语段2:越王勾践回国之后,就确立了兴越灭吴的奋斗目标, 目标是美好的,但道路是艰辛的Leabharlann Baidu为了这一目标,他葬死者、问伤 者、吊有忧、贺有喜;为了这一目标,他屈尊下顾、礼贤下士;为 了这一目标,他亲自耕作,与百姓同甘共苦。这远大的目标加上长 达十年一步一步地行动,终于使他在最后一举歼灭吴国,成就了一 代霸业。
一.议论文中的叙与记叙文中的不同
议论文中的叙与记叙文中的叙完全是两码事! 记叙文中的叙一般要求绘声绘色,绘形绘态,要的 是生动有文采, 记叙文中的叙恰恰是议论文中的叙 的大忌;议论文中的叙不是为叙述而叙述,而是为 议论而叙述,目的是为了证明论点,所以它不能像 记叙文那样详尽、细致地叙述,否则论点会掩盖在 叙述之中而突现不出来。议论文中一般采用第三人 称叙述、概括叙述两种方法。
【简析】这段材料比较长,由以下这么几个要点构 成: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目的(句1),努力的经过(句 2),最后一次实验的场面(句3、4),炸药的作用 (句5)。另外,论点中具有三个要素:经历了失败; 经过不懈努力,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最终取得 了成功。材料与之相关的只有(句2)“经历了数百次 失败”和(句5)“最终发明了炸药”。那么1、3、4句 在叙述时就可以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