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影《情书》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 书
现代人自我寓言




一、拉康的镜像理论 主体形成过程建立在一个三分结构之上——想 象、象征、真实。 6到18个月的孩子放在镜子前:第一阶段把镜中 孩子指认另一个孩子,不动于衷。把“自我” 指认为“他者” 第二阶段,认出镜中形象“那是我”,将幻像 当成了真实。混淆了真实与虚构,并对自己镜 像开始终生的迷恋。 这个镜像阶段正是主体形成过程。 第二电影符号学:银幕上所发生的一切,是以 那一切的缺席为前提。电影是想象的能指。

寄给情人的信是为了否认他的死亡也是为 了印证他的死亡。

那种在恋人死后延续的不能自已的爱,是 一种强烈的修复自我,把握生命的自恋冲 动。

心理上拒绝接受藤井树已死
陌生城市发现了另一个“自我”。
目睹另一个自我与你交臂而过

博子发现了树,但同时在发现“自我”的地方发 现了“他者”——异乡的街头邂逅了“自己”, 但惊心的感悟到“自己”可能正是“他人”。曾 经受困的“想象王国”出现深深裂痕。

二、《情书》没有爱情的爱情故事——现代人自
我寓言。(拒绝遗忘,无法遗忘。拒绝接受爱人 已死的事实)

青春偶像剧是孤独、离丧的包装而已。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忘我的他恋就是强烈的自恋

爱恋中的人实际上是在情人那里获得的自 己的终于完满的理想的自我的镜像。

将记忆刻在自己身体上

“藤井君你好吗?我很好。”寄给死去恋 人的信,实际上是寄给了“自己”,(渴 望沿着缺席抵达在场。)

痛苦意识到自己的爱情或许是他人之爱的投影。只 是水中月,镜中花。(男树对博子之爱可能只是对 女树未曾回应的初恋的续写。自己只是个影子)


“我的爱随风而逝· · · · · · ”男树临死前唱 尽管获得博子之爱,但那只是某种替代,是不能忘怀自己 初恋情怀。

博子因为看到女树体认出一个自我的他者; 女树也在书信回忆中认同了一个他者的自我。

女树接替博子,体认着爱情,却也早已痛 失恋人的哀悼者。


不完满的结局——孤寂或没有爱情的自我 寓言 博子——男树 │ 秋场——女弟子 少年男树——少年女树 邮差——女树 中学的“丘比特”——男树 与电子游戏机为伴的爷爷 丧夫的母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