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收集的标准操作规程
![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收集的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0f42f1c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72.png)
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收集的标准操作规程1. 引言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药物临床试验数据的收集和管理流程,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临床试验数据的收集是评估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环节,必须遵守标准操作规程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2. 数据收集流程2.1 患者招募和入组在试验开始前,需明确招募患者的标准,并经过严格筛选后进行入组。
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疾病状况应详细记录,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2 数据收集工具选择适当的数据收集工具,包括纸质案例报告表(CRF)或电子数据采集系统(EDC)。
CRF应具备完整、准确和易于理解的特点,确保数据的统一性。
2.3 数据收集过程2.3.1 数据录入前,应确认患者的身份和研究编号是否一致,避免信息混淆。
2.3.2 数据应由合格的研究人员进行记录和录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3.3 数据记录应及时、准确地反映患者状况的变化,特别是药物治疗相关的观察指标。
2.3.4 禁止篡改或删除已记录的数据,如需更正,须进行说明和签名确认。
2.3.5 若数据录入存在问题或缺失,应及时与相关人员联系核实和补充,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2.4 数据源和数据收集点明确数据源和数据收集点,包括病历、实验室检查、病患自述等。
应规范数据的收集和记录方式,避免信息的遗漏和混乱。
2.5 数据质量管理2.5.1 数据收集时,应对数据进行逻辑、合理性和内外部一致性的检查,确保数据的质量。
2.5.2 对异常值和缺失数据进行标记和核实,必要时进行补充和修正。
2.5.3 数据校验应定期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5.4 数据收集完成后,应进行数据清洗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3. 数据管理和存储3.1 数据管理为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机密性,应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
包括但不限于数据备份、访问权限控制、数据传输安全等。
3.2 数据存储选择可靠的数据存储方式,包括云存储或本地服务器。
最新药物Ⅱ、Ⅲ期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最新药物Ⅱ、Ⅲ期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336150405a8102d276a22f7f.png)
药物Ⅱ、Ⅲ期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1.过程详述1.1试验启动阶段1.1.1 项目交接市场部、项目管理部与临床中心项目部签署正式项目交接文件,同时交接临床前研究综述资料和已有的临床研究资料,必要时还应提供相应的药学研究资料和药理毒理研究资料。
项目交接单包括:项目名称、客户信息、客户经理、合同风险、项目预算、完成时限、项目经理职责、厂家提供资料清单等内容。
相关人员签字确认。
由厂家提供研究者手册,或者项目经理撰写研究者手册,该手册包括:药物理化性质、药理、药效、毒理以及已有的临床研究资料。
研究者手册是临床试验开始前的资料汇编。
研究者手册的内容一般包括:目录、序言、化学和物理性质、临床前研究、药理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毒理学研究、已有临床资料、药品使用信息等。
1.1.2 项目时间计划项目正式交接后,要求项目经理在三个工作日内完成整个临床试验工作的时间计划。
1.1.3 基地和研究者筛选详见:CRD-SOP003临床试验基地筛选流程。
另:基地筛选必须充分发挥当地监查员的作用,把详细情况和条件要求发给当地监查员,由他们筛选全部或者部分合适的试验基地。
1.1.4试验方案初稿等资料的准备在试验负责单位和主要研究者确定以后,即可与申办单位和主要研究者拟定试验方案、知情同意书、病例报告表等资料,以供首次研究者会议—方案讨论会使用。
设计并准备临床试验中所用的其他各种文件和记录表格。
1.1.5首次研究者会议-方案讨论与试验布置会详见CRD-SOP005 临床试验首研会规程。
1.1.6报伦理委员会审批根据首研会讨论的结果,修改试验方案、知情同意书等资料。
按照GCP的要求,所有临床试验必须得到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在实际进行临床试验时,首先必须取得牵头单位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其他参加单位是否要过伦理根据各家单位的具体要求而定。
项目负责人按照CRD-SOP 008 临床试验过伦理资料准备规程准备过伦理资料。
伦理委员会将对临床试验批准文件、试验方案、知情同意书、药检报告、研究者手册、、病例报告表进行审批。
药物临床试验管理中的标准操作规程
![药物临床试验管理中的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836767c5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06.png)
、质量控制、不良事件处理等方面的标准操作规程。
标准操作规程的实施
培训与考核
对相关人员进行标准操作规程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掌握并能够 正确执行。
执行监督
对标准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各项操作符合规定要 求。
记录与报告
对标准操作规程的执行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 采取相应措施。
标准操作规程的更新与修订
检查方式公开透明
监督检查的方式和结果应公开透明,以便受试者和公众了解药物临床试验的管 理情况。
整改与处罚措施
整改要求明确
对于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提出明确的整改要求,并 监督整改措施的落实。
01
处罚措施严厉
对于违反标准操作规程的行为,应依法 依规进行处罚,以警示和纠正不当行为 。
02
03
建立问责机制
培训方式多样
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如讲座、案例分析、模 拟操作等,以提高受训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和问题解决能力。
监督与检查的方式与频率
定期监督检查
制定监督检查计划,定期对药物临床试验的过 程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标准操作规程的执行。
不定期飞行检查
进行不定期的飞行检查,以发现和纠正药物临 床试验中的违规行为。
在受试者信息管理和数据采集过程 中,未能充分保护受试者的隐私, 导致信息泄露和滥用。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风险控制与应对措施
制定风险控制计划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 的风险控制计划,包括预防措施 、应急预案等。
实施风险控制措施
按照控制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对 各类风险进行控制,确保试验的 顺利进行。
6-药物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6-药物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5c100218a300a6c30c229f79.png)
药物临床试验中应建立基本的SOP
A06 A0601 A0602 A0603 A0604 A0605 A0606 A0607 A0608 A0609 A0610 标准操作规程( 标准操作规程(SOP) )
制定SOP的SOP 药物临床试验方案设计SOP 受试者知情同意SOP 原始资料记录SOP 试验数据记录SOP 病例报告表记录SOP 不良事件处理的SOP 严重不良事件处理SOP 实验室检测及质量控制SOP 对各药物临床试验专业的质量控制SOP
SOP制定与管理过程
设 计
回顾/变更 回顾 变更 归档 执行 培训 起草/修订 起草 修订
GCP
审核/批准 审核 批准 发放
SOP的制定原则
依据充分 操作性强 简明准确 避免差错 格式统一
SOP的制订范畴
相关操作环节
资料审核 临床试验方案设计 伦理委员会审批 试验前准备 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资料总结
制定SOP目的 为什么要制订和实施SOP 减少各种主、客观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 降低临床临床试验的误差或偏差 资料真实可靠 确保临床试验按GCP规范实施 各国的GCP条款中都明确规定了至少应 制定SOP 的若干项目
三、SOP的重要性
明确人员职责 统一操作规程 保障物质条件 保证数据质量
四、SOP的特点
SOP特点 特点 强调消除习惯性 对于某些习惯了其他形式操作的人 来说,就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来说,就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SOP的 SOP的强制性
注意要使SOP能在药物临床试验中得 到正确的贯彻执行,要加强工作人员 的自觉性。
SOP的 SOP的强制性
五、SOP的制定
制定一套结合本机构、专业特点的SOP ,是 一项很繁重的任务,是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软 件建设的主要工作 要求按照GCP规范的要求制定出符合本单位 具体情况的SOP 制定SOP是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建设基本任务
药物临床试验监督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
![药物临床试验监督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9bf0c248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0d.png)
药物临床试验监督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一、背景药物临床试验监督检查是确保药物临床试验的合规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本文档旨在制定药物临床试验监督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以规范监督检查工作的流程和要求。
二、检查前准备1. 确定检查对象:根据试验计划,确定待检查的临床试验中心。
2. 制定检查计划:根据试验计划和监督检查的目的,制定详细的检查计划,包括检查的时间、地点、范围和内容等。
3. 准备检查工具:准备必要的检查工具,包括笔记本、电子设备等。
三、检查流程1. 开展入场会议:与被检查单位进行入场会议,明确检查的目的、方法和要求,明确被检查单位的责任和配合事项。
2. 检查临床试验记录:检查临床试验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包括试验纪要、入组记录、病例报告表等。
3. 检查试验药物管理:核查试验药物的进出库记录、配比记录、使用记录等,确保试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追踪。
4. 检查试验设备、设施:核查试验设备的购置记录、维护记录、校准记录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准确性。
5. 检查试验者资质和培训:核查试验者的资质文件和培训记录,确保试验者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6. 检查试验结果分析和报告:核查试验结果的分析方法和结果报告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7. 检查试验伦理委员会审查:核查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审查的申请、审查意见等,确保试验符合伦理要求和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8. 检查试验数据的保存和备份:核查试验数据的保存和备份情况,确保试验数据可追溯和完整。
四、检查要求1. 检查应全面、客观、公正地进行,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偏袒或歧视。
2. 检查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临床试验知识和经验,并遵守相关法规和规范要求。
3. 检查结果应及时记录,并向被检查单位提供详细的检查报告和意见。
4. 检查过程中如发现违规行为或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5. 被检查单位应积极配合检查工作,提供真实、准确的相关资料和信息。
五、检查总结和报告1. 检查结束后,应召开总结会议,对检查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
药物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药物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d808d3d83186bceb19e8bbd9.png)
药物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神经科药物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方案设计规范、科学、可行,符合伦理要求和统计学原则。
适用范围:适用于神经科药物临床试验。
操作规程:一、设计准备1、查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文。
2、学习相关法规文件(如: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新药审批办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药品研究实验记录暂行规定等)。
3、研究药物临床前研究整套报审资料(重点是处方组成,质量标准,供临床医师参阅的药理、毒理研究结论及有关文献的综述等),已完成的临床研究资料。
4、查阅国内外有关该药临床研究现状的参考文献,特别是与研究药物主治病症有关的诊断标准,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观察指标,疗效标准等文献资料。
各项标准尽量以国际或国内最新执行的行业标准为准。
二、起草方案1、由申办者、主要研究者、临床药理专家和统计专家共同起草试验方案。
(1)方案首页:让研究者对本次临床试验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所以在方案首页上方除写有“**药*期临床试验方案”外,其下方有该项研究的题目,题目能体现该临床试验的试验药和对照药名称、治疗病症、设计类型和研究目的。
首页上还应有申报主办者试验方案编号(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临床试验的批准文号);申办者单位名称;本次临床研究的负责单位;试验方案的设计者姓名;以及方案制定和修正时间。
如果是多中心研究,还可增加一页列出参加临床试验的医院名称和各中心负责研究者姓名,资格和地址等,本次临床试验的临床监查员姓名。
(2)方案摘要:方便研究者对方案的快速了解。
内容可包括试验药物名称、研究题目、试验目的、有效性评价指标(包括主、次要指标)、安全性评价指标、受试者数量、给药方案和试验进度安排等。
(3)方案正文:应包括GCP规定的全部内容:a、临床试验的题目和立题理由;b、试验的背景。
包括试验用药品的名称、非临床研究中有临床意义的发现和与该试验有关的临床试试验目的和目标,验结果、已知对人体的可能危险与受益c、进行试验的场所,申办者的姓名和地址。
医学部药品临床试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
![医学部药品临床试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40a0ba6943323968011c92ab.png)
医学部临床试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目录临床研究流程图 (1)项目管理总纲 (2)注册部与医学部交接SOP (4)建立临床试验文件档案的SOP (5)知情同意书及招募广告撰写规范 (7)临床研究机构及主要研究者遴选 (9)起草项目计划书SOP (22)起草项目预算SOP (29)药物临床试验临床会议标准操作规程 (32)报送伦理委员会批准的SOP (43)准备试验用药品及资料的SOP (46)药物交接与核对SOP (47)药物包装SOP (52)药物编盲SOP (54)设盲程序的SOP (56)各中心资料交接与邮寄SOP (58)分中心启动培训SOP (61)试验过程监查SOP (70)受试者筛选和入选的SOP (80)试验用药品管理制度 (84)原始资料和试验数据记录SOP (89)受试者招募的SOP (92)试验药品管理和计量的SOP (95)试验数据记录的SOP (102)不良事件及严重不良事件处理及报告的SOP (104)关闭试验中心SOP (111)Ⅰ. 目的:建立临床试验的流程图,临床试验的SOP按此图制定。
Ⅱ. 范围:适用于所有临床试验SOP。
Ⅲ. 规程临床研究流程图临床研究流程图文件编码:起草人:审核人:执行日期:批准人:项目管理总纲文件编码:起草人:审核人:执行日期:批准人:Ⅰ. 目的:为使项目管理人员有所参考,提高项目管理质量和效率,特撰写此总纲。
Ⅱ. 范围:医学部。
Ⅲ. 规程1、项目管理的定义: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
即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
2、项目管理的内容包括以下9个部分:1、项目范围管理是为了实现项目的目标,对项目的工作内容进行控制的管理过程。
它包括范围的界定,范围的规划,范围的调整等。
2、项目时间管理是为了确保项目最终的按时完成的一系列管理过程。
它包括具体活动的界定,如:活动排序、时间估计、进度安排及时间控制等项工作。
药品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指南
![药品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248de56577232f60dccca11d.png)
药品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指南第一部分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新药临床试验过程中遵循科学和伦理道德的原则,使数据的采集、录入和报告做到及时、完整、准确和一致,使受试者的权益和健康得到保护,并保障其安全,保证临床试验遵循己批准的方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和有关法规,使试验结论科学、可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赫尔辛基宣言》及ICH《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国际道德指南》等相关法规文件精神,制定本标准操作程序。
第二条:药品临床试验依其流程、内容和进程不同,将其划分为临床试验前的准备、启动临床试验、临床试验过程、中期协调会和结束临床试验等五个阶段。
第三条:本标准操作规程是根据药品Ⅱ期临床试验设计要求确立,临床进行的Ⅲ、Ⅳ期临床试验包括部分生物等效性试验均参照本程序执行。
第二部分临床试验前的准备第四条:申办者对临床试验中心的遴选。
⑴申办者在上报药物的临床前研究资料后,根据所申请药物的性质、作用特点、功能主治以及疾病的流行病学、样本量的大小和药品临床试验基地的专业特长等,初步遴选临床试验参加单位和确定参加单位的数量。
⑵对初选单位的专业特长、研究资质、人员组成结构、任职行医资格、相关临床试验检查和检测设备以及参研人员参加GCP培训等情况进行现场考察,确认其资质、资源、能力和承担任务量的大小。
⑶根据现场考查结果,首先确定临床试验组长单位,经与之协商确立临床试验参加单位,并据此草拟临床试验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协调委员会联络表》和《临床试验参加单位初选报告》。
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文下达后,申办者根据批文精神,与临床试验组长单位一道最终确定临床试验参加单位。
第五条:申办者起草临床试验文件。
⑴申办者与研究者共同商定起草并签署试验方案、CRF和知情同意书等临床试验文件。
⑵申办者起草《研究者手册》,或其替代文件《供临床医师参考的临床前研究药效学、毒理学试验综述》。
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设计的标准操作规程
![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设计的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0af8e8ca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62.png)
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设计的标准操作规程1. 引言本文档的目的是为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设计提供标准操作规程。
该规程旨在确保临床试验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合规性,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 负责人和参与人员- 药物研发团队负责制定和执行本规程,并负责监督试验过程。
- 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负责按规定开展试验,并记录数据。
- 受试者应满足试验入选标准,并按规定参与试验。
3. 试验设计- 根据试验目的和研究问题,选择适当的试验设计,如随机对照试验、交叉试验等。
- 确定试验组和对照组,分配受试者。
- 明确主要观察指标和次要观察指标。
4. 受试者招募和入选- 制定受试者入选标准,包括年龄、性别、病情等要求。
- 招募受试者,进行初步筛选。
- 给予受试者详细说明试验内容和风险,并取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
- 进行入选评估,对符合标准的受试者进行筛选。
5. 试验过程- 根据试验设计,按照规定进行试验操作。
- 记录试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如受试者信息、样本收集、药物使用情况等。
- 监测和评估试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6. 试验结果分析- 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 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7. 数据保密和试验终止- 尊重受试者的个人隐私,确保试验数据的保密性。
- 临床医生负责进行试验终止决策,并及时报告。
8. 试验报告编写- 按照相关规定和准则,撰写试验报告。
- 报告应包含试验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内容。
9. 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 制定质量管理制度,确保试验过程的规范性和质量。
- 进行质量控制,检查和纠正试验中的偏差和错误。
10. 伦理和法律要求- 严格遵守伦理原则和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
- 定期进行伦理审查,确保试验的合规性。
11. 参考文献列出参考的相关文献,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和研究准则。
以上是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设计的标准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希望能为药物研发团队提供指导和参考,保证临床试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药品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完整
![药品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531b65b17fd5360cbb1adb7e.png)
药品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2005.5山东XXXX制药有限公司注册部药品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刖言为了保证新产品临床试验过程中遵循科学和伦理道德的原则,使数据的采集、录入和报告做到及时、完整、准确和一致,使受试者的权益和健康得到保护,确保临床试验遵循试验方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和有关法规,使试验结论科学、可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物临床试验质管理规范》、《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赫尔辛基宣言》及ICH《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国际道德指南》等相关法规文件精神,制定本标准操作程序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依其流程、内容和进程不同,将其划分为临床试验前的准备、启动临床试验、临床试验过程、中期协调会和结束临床试验等五个阶段。
标准操作规程(sop目录SO(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为有效地实施和完成某一临床试验中每项工作所拟定的标准和详细的书面规程。
标准操作规程制订、修订及编码的SOP1、注册部指定人员起草或修订试验总的SOP2、起草人或修订人按照GCF的要求,根据试验的实际情况起草或修订SOP3、注册部主管人员审核。
4、注册部对SOP实行统一编码。
5、编码格式为:“ZCSOIP XX”,“ZC'代表“机构” ;“XXX”为顺序号。
例如:“标准操作规程制订、修订及编码的SOP的编码为:ZCSOPOQ16 SOP经部门讨论通过,由注册部部长审核批准后生效。
7、注册部对通过的SOP归档保存。
8、新的SOP通过后,旧的SOP同时废除,并统一由部门回收。
10、注册部组织试验相关人员学习SOP并监督SOP的实施。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达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批件。
2.|领会批文精神,了解药物[植入物)性质、作用特点、功能主治以及疾病的流行病学等。
3.从国家医疗器械临床研究基地名单中筛选出符合专业条件的临床试验基地,根据医院规模、地域、样本量的大小等实际情况初步遴选临床试验参加单位和确定参研单位的数量。
药物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药物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5029250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1.png)
药物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一、引言。
药物临床试验是评价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临床试验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药物的临床应用和药品监管工作。
为了保证药物临床试验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靠性,制定了药物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以规范临床试验的各个环节,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二、试验设计。
1. 试验目的,明确试验的科学目的,包括评价药物的疗效、安全性等指标。
2. 试验类型,根据试验目的和研究对象确定试验类型,如药效试验、安全性试验等。
3. 试验方案,制定试验的具体方案,包括研究设计、样本量确定、分组方法等。
三、试验实施。
1. 试验人员,明确试验人员的资质要求和责任分工,包括研究者、监察者、数据管理人员等。
2. 试验药物,对试验药物进行质量控制,确保试验药物符合规定标准。
3. 试验程序,按照试验方案进行试验程序的实施,包括受试者的招募、入组、随访等。
四、试验数据管理。
1. 数据采集,建立数据采集系统,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数据分析,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3. 数据存档,建立试验数据的存档管理制度,保证试验数据的可追溯性和保密性。
五、试验报告。
1. 报告撰写,按照规定格式和内容要求,撰写试验报告。
2. 报告提交,将试验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和备案。
3. 报告公开,根据规定要求,公开试验结果,促进科学交流和知识共享。
六、质量控制。
1. 质量管理,建立试验质量管理体系,保证试验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 质量监控,对试验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3. 质量评价,对试验结果进行质量评价,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七、结语。
药物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各相关单位和人员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试验,共同维护临床试验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TZRY-JG-SOP--0药物临床试验运行标准操作规程
![TZRY-JG-SOP--0药物临床试验运行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77294cc555270722192ef7fa.png)
药物临床试验运行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药物临床试验运行管理制度,保证试验运行规范,确保试验质量。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机构内所有药物临床研究项目。
概述: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下设机构办公室,任命主任和秘书,负责药物临床试验的承接和管理。
机构办公室对质控小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中心药房、资料档案室及各专业科室实施统一管理。
严格按照国家GCP有关规定,对机构所承担的药物临床试验任务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试验过程规范、结果科学可靠,最大程度的保护受试者权益并保障其安全。
(一)立项准备1.申办者/CRO(合同研究组织)与机构共同商定主要研究者。
2.PI提出研究小组成员,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并参照如下人员组成组建研究团队:临床医师、研究护士、药品管理人员、专业质量控制人员、相关科室人员(如必要)等3.研究人员的资质:①研究团队成员必须经《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培训并获取证书;②临床医务人员必须为本中心在职在岗人员。
4.准备申请临床试验的相关材料,交机构办公室秘书进行形式审查,正式受理后通知PI。
(二)立项审核机构对送审材料进行审核、立项具体事项可参考《立项审核的SOP》。
(三)伦理审核1.申办者按伦理委员会的要求准备材料,将申报材料交伦理委员会进行伦理审评。
2.最终的“伦理委员会审批件”交机构办公室档案管理员存档。
(四)合同审核1.申办者/CRO与PI拟定合同/经费预算,按《临床试验合同签订SOP)的要求,递交机构办公室完成在线审核流程。
2.协议正式签署后,方能开始临床试验。
(五)项目实施1.申办者/CRO应尽快将临床试验相关物资交研究中心。
2.申办者/CRO按照《药物管理SOP》和《药房管理SOP》将药物交予机构中心药房管理。
3.申办者/CRO协助PI主持项目启动会,具体事宜可参照《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启动的SOP》4.项目管理实行PI负责制,PI对受试者安全、研究质量、进度负全责。
5.研究者遵照《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及ICH-GCP、试验方案及相关SOP,实施临床试验。
药物临床试验配合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
![药物临床试验配合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1b8a8710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75.png)
药物临床试验配合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
药物临床试验配合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是为了保证药物临床试验过程中的检查工作的质量
和准确性,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下面是一般情况下药物临床试验配合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
1. 确定检查项目:根据试验方案和研究目的,确定需要进行的检查项目,包括但不限于生命体征、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等。
2. 确定检查方法:根据试验方案,参考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或者专业指南,确定每个检查项目
的具体检查方法和步骤。
3. 选择合适的检查设备:根据试验方案和检查项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查设备,确保设备的
准确性和稳定性。
4. 对检查人员进行培训:对参与检查工作的专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其熟悉检查项目和方法,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
5. 编制检查操作流程:根据试验方案,编制每个检查项目的操作流程,包括检查前的准备工作、检查过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检查后的处理等。
6. 进行质量控制:在每个检查项目中,设立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对设备的定期校准和维护、对
检查人员的督导和考核、对检查结果的复核等,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 记录和报告:对每次检查结果进行准确的记录,包括检查人员的信息、检查时间、检查方法、检查结果等,同时按照试验方案的要求进行报告。
8. 审核和归档:对检查记录和报告进行审核,确保其符合规范要求,将其归档保存,以备日后
审查和汇总。
总之,药物临床试验配合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应包括确定检查项目和方法、培训检查人员、编
制操作流程、进行质量控制、记录和报告等内容,以保证检查工作的质量和准确性。
具体的操
作规程可以根据试验方案和研究需求进行具体制定。
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b3798305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9.png)
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一、引言。
临床试验是评价新药或其他治疗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步骤。
为了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临床试验必须遵循一系列标准操作规程。
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临床试验的标准操作规程,以确保试验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二、试验设计。
1. 试验目的和假设,明确试验的主要目的和科学假设,确保试验设计符合科学原则和伦理要求。
2. 试验类型,根据研究目的和对象,确定试验的类型,如药效试验、安全性试验等。
3. 试验方案,制定详细的试验方案,包括研究设计、入选标准、排除标准、随机化方法等。
三、试验实施。
1. 受试者招募,招募受试者时,应遵循伦理规范,确保受试者知情同意并符合入选标准。
2. 试验操作,按照试验方案要求,严格执行试验操作,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质量控制,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监测试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四、试验数据管理和分析。
1. 数据采集,建立标准化的数据采集流程,确保试验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2. 数据分析,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科学和可靠的结论。
3. 数据报告,编制试验数据报告,清晰准确地呈现试验结果,包括主要结论、不良事件等信息。
五、试验终结和结果解释。
1. 试验终结,根据试验方案规定的终止条件,及时终止试验,确保受试者的安全。
2. 结果解释,对试验结果进行科学解释,评估试验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应用前景。
3. 试验报告,撰写完整的试验报告,包括试验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六、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
1. 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控制体系,监测试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确保试验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 风险管理,识别和评估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
七、结语。
临床试验是新药研发和临床实践的重要环节,规范的操作规程对于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档详细介绍了临床试验的标准操作规程,希望能为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实施提供指导,促进临床研究的科学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神经科药物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方案设计规范、科学、可行,符合伦理要求和统计学原则。
适用范围:适用于神经科药物临床试验。
操作规程:一、设计准备1、查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文。
2、学习相关法规文件(如: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新药审批办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药品研究实验记录暂行规定等)。
3、研究药物临床前研究整套报审资料(重点是处方组成,质量标准,供临床医师参阅的药理、毒理研究结论及有关文献的综述等),已完成的临床研究资料。
4、查阅国内外有关该药临床研究现状的参考文献,特别是与研究药物主治病症有关的诊断标准,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观察指标,疗效标准等文献资料。
各项标准尽量以国际或国内最新执行的行业标准为准。
二、起草方案1、由申办者、主要研究者、临床药理专家和统计专家共同起草试验方案。
(1)方案首页:让研究者对本次临床试验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所以在方案首页上方除写有“**药*期临床试验方案”外,其下方有该项研究的题目,题目能体现该临床试验的试验药和对照药名称、治疗病症、设计类型和研究目的。
首页上还应有申报主办者试验方案编号(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临床试验的批准文号);申办者单位名称;本次临床研究的负责单位;试验方案的设计者姓名;以及方案制定和修正时间。
如果是多中心研究,还可增加一页列出参加临床试验的医院名称和各中心负责研究者姓名,资格和地址等,本次临床试验的临床监查员姓名。
(2)方案摘要:方便研究者对方案的快速了解。
内容可包括试验药物名称、研究题目、试验目的、有效性评价指标(包括主、次要指标)、安全性评价指标、受试者数量、给药方案和试验进度安排等。
(3)方案正文:应包括GCP规定的全部内容:a、临床试验的题目和立题理由;b、试验的背景。
包括试验用药品的名称、非临床研究中有临床意义的发现和与该试验有关的临床试试验目的和目标,验结果、已知对人体的可能危险与受益c、进行试验的场所,申办者的姓名和地址。
试验研究者的姓名、资格和地址。
d、与统计学家共同商定试验设计的类型(平行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成组序贯设计等),随机化分组方法(完全随机化分组、分层随机分组、配对或配伍随机分组等)和盲法的形式(单盲、双盲等),是多中心还是单一中心试验。
e、设定受试者的入选标准,排除标准和剔除标准,明确选择受试者的步骤,受试者的分配方法。
f、由统计学家根据统计学原理计算要达到试验预期目的所需的病例数。
样本含量应根据试验的主要目标来确定。
g、根据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结果及量效关系制定试验用药品和对照药的剂型、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方法、给药次数、疗程和有关合并用药的规定,以及对包装和标签的说明。
h、根据试验目的和文献资料确立拟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检查项目、测定的次数和药代动力学分析等。
i、明确试验用药品的登记与使用记录、递送、分发方式及储藏条件。
j、制订临床观察、随访步骤和保证受试者依从性的措施。
k、制订中止和停止临床试验的标准,结束临床试验的规定。
l、查阅文献制订疗效评定标准,包括评定参数的方法、观察时间、记录与分析。
m、明确受试者的编码、随机数字表及病例报告表的保存手续。
n、不良事件的记录要求和严重不良事件的报告方法,处理并发症的措施以及随访的方式、时间和转归。
o、试验用药品编码的建立和保存,揭盲方法和紧急情况下破盲的规定。
p、规定评价试验结果采用的方法和必要时从总结报告中剔除病例的依据。
评价结果包括:①临床有效性评估:包括主要疗效指标和次要疗效指标。
②临床安全性评估:包括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标准和不良事件的评估。
q、数据处理和记录存档的规定。
r、规定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措施。
s、规定临床试验预期的进度和完成日期。
t、明确试验结束后的随访和医疗措施。
u、明确各方承担的职责、论文发表及其他有关规定。
v、参考文献。
2、试验方案经主要研究者签字确认。
3、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负责人初审方案,提交申办者召开临床试验协调会。
三、讨论方案召开临床试验协调会:申办者,各试验中心主要研究者,统计学家讨论方案,提出修改意见,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负责记录修改意见。
四、修订方案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负责组织修订方案。
将修订后的方案征求申办者和主要研究者意见,双方在首页上签字。
并与申办者联系完成多中心协调委员会联系方法表,研究者履历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范围表等其他附属文件。
1、主要研究者负责修订方案及其附属文件。
2、主要研究者负责将申报者、研究者签署的方案首页归档,负责与申办者联系,完成多中心协调委员会联系方法、研究者履历、试验室检查正常值范围表、试验药品批号及省级药品检定所出据的检验报告等资料并归档,审定方案后打印方案及CRF各一份,征求专科主要研究者意见。
3、由专人按《药品临床试验方案及其附属文件形式审核项目》进行形式审核。
4、机构负责人负责方案及其附属文件的实质审核与审签。
5、最终的方案应由研究者与申办者共同商定并签字,报伦理委员会审批后实施。
6、临床试验中,若确有需要,可以按规定程序对试验方案作修正。
五、审定方案1、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负责安排专人按《药品临床试验方案及其附属文件形式审核项目》对试验方案进行形式审查。
2、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负责人负责方案及其附属文件的实质审核并签字。
六、审批方案将试验方案报送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伦理委员会应按工作程序和标准操作规程对试验方案进行伦理审查,并将审查结果以书面形式告知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
七、方案归档与实施1、将获得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并经申办者和研究者共同签署的方案首页加盖药物临床办公室公章后归档;同时将伦理委员会批文和方案附属文件归档。
2、实施方案。
八、修改方案1、对未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的试验方案,按照伦理委员会的审批意见重新组织人员修改,再次提交伦理委员会审批。
2、对已经实施的方案,在临床试验进行中如确有需要对试验方案作修改,应由研究者向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阐明修改理由。
办公室负责召集申办者和主要研究者共同对方案进行修改,修改后的方案仍需获得伦理委员会的审批同意方可实施。
参考文献:1、《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2003年。
2、《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培训教材,郑筱萸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3、《药物临床试验与GCP》,田少雷编著,桑国卫审阅,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4、《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培训班讲义》,SFDA培训中心(2004年3月南京)。
5、《药品临床研究》,周宏灏主编,中南大学药品临床研究国家培训中心(2002年11月南京)。
6、《全国新药临床试验学术研讨会报告汇编》,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社主办(2004年5月烟台)。
7、《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及标准操作规程培训班》,2004年7月广州。
附:降纤抗凝药物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规范及模板Ⅱ期临床试验一、试验目的利用所获得的资料确定降纤抗凝药用于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
二、试验设计采用双盲法,将受试者随机分成受试药物组和阳性标准药物对照组,共100对。
试验组100例,对照组100例。
采用递增或固定剂量不同给药次数进行试验,有利于药效的观察。
随后,应将药效观察与药动学研究结合起来,以确定药物的作用时间及最佳的给药方案。
1、病例选择(1)选择病人的诊断标准,根据研究目的分型:脑梗塞病人的选择并分型:脑梗塞诊断标准:依据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标准。
(2)入选(组)标准:受试病例必须符合以下条件:a、符合上述选择病人的诊断标准;b、颈内动脉系统梗塞c、首次发病,或首次发病后未留下后遗症者d、发病72小时以内e、欧洲卒中量表评分〈80分f、CT检查排除出血g、年龄在20岁以上,80岁以下,男女相对均衡;(3)排除标准: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选用:a、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脑内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者;b、有出血或怀疑有出血症状者;c、重度高血压,收缩压在200mmHg,舒张压在110 mmHg以上者;d、有肝、肾、血液系统疾病且化验检查异常;e、风湿病有房颤者,或有严重心功能不全者;f、血小板数目低于6万/mm3g、妊娠或可能妊娠者;(4)退出试验病例标准:a、试验中发现不符合病例入选标准者。
b、用药过程中无不良反应,但因其他不能预料的原因而中断治疗者(如发生其它疾病而不得不停止治疗、移居外地等)。
c、药物无效,病人自行放弃试用或加用其他药物,用药时间未超过5天者。
d、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必须停止用药者。
(5)病例的脱落与处理a、脱落的定义:所有筛选合格进入随机化试验的受试者,无论何时何因退出,只要没有完成方案所规定的观察周期的受试者,均称为脱落病例。
未满1个疗程症状消失,自行停药者,不作为脱落病例。
b、脱落病例的处理①当受试者脱落后,研究者应采取登门、预约随访、电话、信件等方式,尽可能与受试者联系,询问理由、记录最后一次服药时间、完成所能完成的评估项目;②填写研究病例记录表中“病例脱落原因表”:A首先提出中止试验者;B中止试验的主要原;③填写研究病例记录表中“治疗总结表”;④所有脱落病例均应将研究病例记录表资料汇总,统计分析。
疗程过半后脱落者视为疗效可评价病例。
疗程不到一半因不良反应脱落者为疗效不可评价病例,可只作不良反应评价。
但任何违反试验方案的病例(如违反合并用药、违反入选标准、服药依从性差等),不做疗效与不良反应评价。
⑤因过敏反应、不良反应、治疗无效而退出试验病例,研究者应根据受试者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⑥脱落病例的补充:因退出试验病例标准中前三种原因而脱落者要进行病例补充。
因第四种原因而脱落者不需补充病例。
2、对照组(1)按照均衡顺序随机表进行配对随机分组。
配对因素如下:a、诊断一致;b、疾病病程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尽可能相近;c、年龄组别一致;d、辅助医疗条件(如物理疗法等)基本一致。
(2)对照药物采用标准有效药物。
阳性药的剂型、包装应与受试新药完全一致(由试验单位提供)。
等试验结束,资料统计后才揭晓各组药物密码。
3、治疗(1)试验药品a、药品名称:b、药品来源:c、标识:d、规格:e、批号:f、有效期:g、保存条件:(2)对照药品a、来源:b、规格:c、批号:d、有效期:(3)给药方案a、给药途径:b、次数、剂量:Ⅱ期试验的第一阶段应在Ⅰ期临床试验提供的剂量与给药次数的基础上,根据受试病人的药效与药动学的观察,调整药物的剂量与给药的次数,以便获得一个最佳的治疗方案。
c、服药时间,与进餐的关系:d、疗程:疗程应视病种及药物的作用性质而定,降纤抗凝治疗一般在1-2周。
(4)药品分配受试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对应的病例编号,根据密封信封内指定的处理随机进入各处理组的治疗并分发相应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