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121例

合集下载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探讨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探讨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探讨作者:兰浩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讨彩超诊断和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方法和价值。

方法通过对234例可疑肠套叠患儿行超声检查,诊断的67例为肠套叠,进行超声引导水压灌肠治疗。

结果进行水压复位59例,成功54 例;成功率91.5%,失败的5 例,经手术证实均为肠套叠,其中三例时间超过48 h。

结论超超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疗效满意、操作简便、易行,成功率高,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方法。

【关键词】超声引导;水压复位;肠套叠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肠套叠患儿59例,其中男39 例,女20 例,年龄3个月至4 岁,发病时间最短3 h,最长68 h。

多伴有突发性腹痛、哭闹不安、呕吐,36 例伴有血便,部分腹部扪及包块。

1.2仪器使用SIEMNS 实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择突阵探头3.5 MHz及高频探头7.5 MHz,对患儿腹部进行全面的纵横扫查。

16 Fr 5~ 10 ml Foley 氏管; > 50 ml 注射器; 1/4三通管;生理盐水1~ 3 瓶(500 ml/ 瓶)。

1.3步骤对患儿进行腹部彩超检查,腹部可探查包块,外形规则,短轴切面呈多层/ 同心圆征,长轴切面为多层平行结构呈高低相间回声,呈“套桶”,具上述特征者即诊断为肠套叠。

此时,由小儿外科医生给患儿肌内注射阿托品和苯巴比妥钠,检查Foley 氏管气囊有无漏气。

将Foley 氏管插入患儿肛门开始用注射器注温生理盐水灌肠,观察血压计压力显示,一般予以6~ 8 kPa 压力。

直到同心圆块影消失、小肠进水,此时超声可显示小肠呈葡萄征或蜂窝征,复位成功。

2结果超声诊断肠套叠67例,最大肿块68×4 3 mm,最小为3 6×2 4 mm。

超声检查所示:肠套叠包块36 例位于右上腹部, 24例位于下腹部, 7 例位于左侧腹部。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诊治肠套叠医学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诊治肠套叠医学

电解质紊乱
部分患者可能对灌肠液中的某些成分产生过敏反应,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
过敏反应
常见并发症
一旦发生肠道穿孔,应立即停止灌肠,并采取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等措施,必要时需手术治疗。
肠道穿孔
及时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支持。
肠道感染
根据丢失电解质的种类和程度,适当补充相应的电解质溶液,如氯化钾、氯化钠等。
当肠套叠发生时间较长,已经形成严重的肠梗阻或坏死时,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可能会加重病情,此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年龄因素
年龄过小的婴幼儿,由于肠道发育尚未成熟,容易发生穿孔等并发症,因此应谨慎使用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
其他禁忌症
如严重的心肺疾病、水电解质紊乱、腹膜刺激征等,应视为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的禁忌症。
当肠套叠发生时间较短,尚未形成严重的肠梗阻或坏死时,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肠套叠早期
年龄在1-2岁的婴幼儿,由于肠壁柔嫩,容易发生肠套叠,此时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是首选治疗方法。
年龄因素
对于回盲型和结肠型肠套叠,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效果较好。
肠套叠类型
适应症
禁忌症
肠套叠时间过长
电解质紊乱
立即停止灌肠,并给予抗过敏治疗,如使用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等。
过敏反应
并发症处理方法
06
CHAPTER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肠套叠的展望
精准定位与导航
利用先进的超声设备和技术,实现更精准的定位和导航,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联合其他治疗手段
探索与其他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的联合应用,以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方案。
拓展适应症范围
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如小儿外科、消化内科等的合作,共同推动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肠套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分析

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分析
超声检查 ,明确存 在肠套叠肿块及其位置 ,其中 2 3 1 例行超声监视下水压灌 肠肠套叠复位术 。 结果 : 超声确诊肠套叠 28 , 1 例 行水压灌肠治疗 2 3 1 例,
成功 复位 2 6 ,失败 7 0例 例,成 功率 9. 结论 : 6 %。 7 超声监 视下水压灌 肠治疗,J肠套叠成 功率高,无创伤 ,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效 果更 显著,能减 JL 、
【 e od 】 Hg一 euny la ud oir g; H d uiee a Pd tcn s s po K y rs w i  ̄ qee t s n nti h u r o m on yr l m ; eir t s c t n a cn a iiu u e i
Fi s - ut r s a dr s r t a ho ’ d e s:ThePe p e SHo p t lo o l ’ s ia fHua be . Hua be 3 0 . Chi i i i i2 5 00 na
医技与临J Yi ui h a g 中 医 研 》 0 ; j lc u n 《 外 学 究 第1卷第2期( 第1 期)0  ̄8 i i n y 3 总 7 21 F月 5 2
超声 监视 下水压灌肠治疗4 J 肠套 叠的分析 ' ,L
单秀
【 要】 目的 : 摘 探讨超声监 视下水压灌 肠治疗4J肠套叠 的适 应证。 "L , 方法 : 选择 20 年 1月 一01 1 月收治的 28 07 2 21 年 O 1 例肠套叠 患者,均行腹部
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关键词 】 高频超声监视 ; 水压灌肠 ; 4J 肠套叠 , L
中图分类号 R5 43 7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7 — 8 52 1) 3 0 4 — 2 6 4 8 0 (0 22 — 0 8 0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肠套叠操作技巧及疗效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肠套叠操作技巧及疗效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肠套叠操作技巧及疗效摘要:小儿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邻近的另一段肠管,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常可以引起肠梗阻,造成不良后果[1]。

肠套95%为原发性,无具备病因,好发时间为3月-10月,90%发病年龄小于2岁,4岁后很少发病。

发病原因不清,但常有诱发因素,主要与饮食习惯改变、腹泻、病毒感染、天气变化等可能相关。

5%为继发性肠套叠,常可找到病因,于肠壁上有明显的机械因素,如:肠管畸形、肠道肿瘤、肠息肉、过敏性紫癜等。

肠套叠可分为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绝大多数病例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目前只要方法为透视下空气整复及超生引导下水压灌肠整复。

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常规使用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肠套叠425例,复位成功率高,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肠套叠;灌肠;超声;小儿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小儿肠套叠425例,其中男284例,女141例;年龄3 月~10岁,其中<10月123 人,10月~24月125例,24~48月126 例,>48月51人。

其中2次复发肠套叠20例,3次1人,4次2人,5次1人。

1.2诊断标准[2]治疗前通过肠套叠 B超筛查:可见“同心圆” 或“靶环状” 肿块图像,纵向扫描可见“套筒征”。

其中,4例超声怀疑小肠套叠,经腹部CT确诊3例,1例考虑为可复性肠套叠,自行复位,CT未见肠套叠。

1.3水压灌肠适应症[3](1)患发病时间小于48~72h。

(2)无明显腹胀及腹膜炎体征。

(3)无发热,一般情况良好。

(4)超声下肠管弹性好,血流信号较多。

(5)无严重的心肺疾病。

1.4复位原理:以流动的水压为灌肠复位的动力,在对水超敏感的超声监视下进行整复,压力随着注水量的增加而升高,从而将套入的肠管复位。

1.5方法器材:14号FOLEY导尿管、50ml及20ml注射器、橡皮囊、血压计、胶布、生理盐水。

灌肠技巧:灌肠前30min适当镇静解痉[4];超声监视下直入14号 F导尿管5-8cm,从气囊管端注入约20~40ml mL 生理盐水固定;三通管连接血压计、导尿管及橡皮囊;灌肠压力6.65-12kpa(50-90mmHg),注水量300-700ml,不大于100ml/kg;超声密切监视套头,避免“走失”,及时发现异常;复位成功,“同心圆”消失,小肠明显充液。

超声监视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分析

超声监视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分析

超声监视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超声诊断的价值及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的疗效。

方法总结分析我院普外科经超声诊断并在超声监视下进行水压灌肠复位32例小儿肠套叠的临床资料。

结果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准确率100%,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成功率100%。

结论超声检查对肠套叠早期诊断明确,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方法简便、复位率高、安全性好,应作为小儿急性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urative effect of reduction of hydrostatic enema in ultrasound guided for acute intussusception in infant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2 infants with intussusception treated by hydrostatic enema in ultrasound guided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accurate rate of ultrasonic diagnosis intussusception was 100%.All cases were successfully cured. Conclusion Curative effects of hydrostatic enema with ultrasound guided are satisfactory for treatment of acute intussusception in infants, and the technique is simple and safe.【Key words】Ultrasound;Intussusception;Hydrostatic enema肠套叠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是婴幼儿急性肠梗阻最常见的病因。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在小儿肠套叠的应用疗效分析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在小儿肠套叠的应用疗效分析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在小儿肠套叠的应用疗效分析作者:何昌景吕昌恒余云飞李玉莲黄莲吉廖元瑜杨婵黄大觉来源:《右江医学》2024年第03期基金项目:百色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百科20221407)第一作者简介:何昌景,男,主治医师,医学硕士,研究方向:外科学。

E-mail:*****************通信作者:吕昌恒。

E-mail:*****************[本文引用格式]何昌景,吕昌恒,余云飞,等.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在小儿肠套叠的应用疗效分析[J].右江医学,2024,52(3):234-237.【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和X线引导下空气灌肠复位治疗肠套叠的疗效。

方法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住院并接受灌肠复位治疗的72例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

将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水压灌肠复位的患儿作为观察组(n=36),将在X线引导下进行空气灌肠复位的患儿作为对照组(n=36)。

比较两组观察对象的灌肠复位所需时间、住院总天数、复位成功率、住院期间早期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复位后,观察组复位成功率为97.22%,对照组为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复位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两组住院期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89%,对照组为36.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比于X线引导下空气灌肠复位,超声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能够缩短复位时间、住院天数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减轻不良反应,改善胃肠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更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小儿肠套叠;水压灌肠;空气灌肠中圖分类号:R720.5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4.03.008Analysis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ultrasonic-guided hydraulic enema reduction in children with intussusceptionHE Changjing,LYU Changheng▲, YU Yunfei, LI Yulian, HUANG Lianji, LIAO Yuanyu, YANG Chan, HUANG Dajue(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Baise 533000, Guangxi,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hydraulic enema reduction and X-ray guided air enema redu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tussusception.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72 children with intussusception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hospital from June 2022 to June 2023 and underwent enema reduction treatment were collected. Children with ultrasound-guided hydraulic enema reduction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n=36), and those with X-ray guided air enema reduction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n=36). And then,the time required for enema reduction, total days of hospitalization, reduction success rate, early recurrence rate during hospitaliza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After reduction, the success rate of reduction was 97.22%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77.78%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reduction time, and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01),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ecurrenc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uring hospitalization (P>0.05); the total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related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3.89%, and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36.11%,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X-ray guided air enema reduction, ultrasound-guided saline enema reduction can shorten reduction time, hospitalization days and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time, alleviate adverse reactions, improve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is more satisfactory, 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Keywords】 intussusception in children; water pressure enema; air enema肠套叠是好发于1岁左右幼儿的常见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具有阵发性哭闹、果酱样血便、呕吐、腹痛的典型临床症状。

实时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

实时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
甘肃 医药 2 0 1 4 年第 3 3 卷第 7 期
G a n s u M e d i c l f J o u m  ̄ 。 2 0 1 4 。 V d . 3 3 。 N o . 7

5 41・
治疗 。当内科治疗无法控制病情发展 、 患者存在严重
的颅 内高压 及脑 疝 危 险的 时候 则要 积极 复查 颅 脑
简单 , 不会对脑皮质造 成较大 的损 伤 , 能有效促进深 部核 团损伤缓解 , 以此促进 患者快 速恢 复 , 尤其是对 于存在 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者年龄较大 的患者具有 良
好 的适 用性 。但 由于不 同患者的体质状况各不相同 , 在置管过程 中容易发生置管位置不准确 , 需要 较长时 间的引流 , 且引流管容易发生折叠 、 弯曲 、 堵塞 、 脱管 等, 并且减压效果 比较 缓慢 , 容 易继发 感染 和再出血 等【 。本研究表明 , 双侧脑室外 引流 , 具有更好的临床 效果 , 可能与 引流更加充分 、 更能有效地降低颅 内压 、 减少神经损伤等有关 。 目前常用 的手 术方法主要有 以下三种类型 : ( 1 )
C T , 并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引流术是最常用的手术方 式, 其 治疗 目的主要有 以下几个方 面 : 首先是快速将
者治疗过程 中必须要灵活掌握患者的病情状况( 脑室 出血量 、 脑积水情况 、 有无脑室铸型及第三 、 四脑室情 况、 脑室 内血肿是否充填室间孔 ) 和体质状况( 临床表
血肿清 除 ,以此使血肿对周 围脑组织 的压迫得 以解
现、 发病时间、 年龄、 合并疾病 ) 等情况综合分析 , 从而 采取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 ,以此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
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本文主要采用回顾性 的方式 ,对我院 2 0 1 1 年1 O 月至 2 0 1 2 年1 0 月期间诊治的 6 6例脑室 出血并发梗 阻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 。研究结 果显示 , 本组患者经不 同的治疗方式治疗后取得 了良 好的临床效果 , 治疗前后平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比较

小儿肠套叠水压灌肠复位治疗

小儿肠套叠水压灌肠复位治疗
1 . 3 统计学分 析
统计学论
肠套 叠是d , J l  ̄b 科常见 的疾病 , 以往进行非 手术治疗 多采
取 x线下钡剂和空气 灌肠 , 但是 作为 婴幼儿 , 要 接受 大量 的 X 线辐 射 , 家长多难 以接受 J 。 目前普遍采取 彩超引导下进 行水 压灌 肠 , 不仅可 以取 得较 为清 晰的影 像 , 而且 可 以进 行动 态追
应用 S P S S 1 3 . 0统计 软件 , 计数 资料 采用
) ( 。 检验 , 以L o g i s t i c回归进 行 多因素分 析 , P <0 . 0 5为 差异有
踪。在 B超下 , 套叠 的肠 管横 切面 表现为 “ 同心 圆” , 而纵 切面 患者性别 、 年龄 、 是否存 在血便 以及 灌肠 的
1 O例 , 3— 6个 月 4 6例 , 6—1 2个 月 1 0 0例 , 1— 2岁 4 3例 , 2~ 6 岁 8例 ; 发 病时 间 1 . 5 h一 4 d , 其 中 <1 2 h 9 0例 , 1 2~2 4 h 8 2
例, 1— 2 d 2 9例 , > 2 d 6例 。所有患儿具 有不同程度 的腹痛 和 哭闹, 其中 9 0例 患 儿 排 果 酱 样 大 便 。水 压 灌 肠 时 间 2—
为“ 葡 萄串” 样的影像 , 也 即成功复位 。
( P> 0 . 0 5 ) 。患 者 的病 程 、 灌 肠所用盐 水量 、 灌肠 时问对复 位
效果有 明显影响 , 且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见 表 1 。
2 . 2 多因素分析
经多 因素分 析患 者 的病程 、 灌 肠时 间和 水
在本次研 究 中我 们发 现 , 患 儿 的性 别 、 年龄、 是否 存 在血 便、 以及观察 的压力对于灌肠效果影响不 大 , 而患者的病程 、 管 长时间 以及温盐水 用量 则是影 响治疗 效果 的重要 因素 , 且 上述

B超监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

B超监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

B超监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
陈悦昕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工程》
【年(卷),期】2015(023)001
【摘要】目的探讨B超监测水压灌肠对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本科室收治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200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例患儿复位术时均不超过3h,131例复位时间在0.5
h以内,52例复位时间在0.5~1 h,17例复位时间在1~3 h;灌肠复位成功者达191例(95.5%);9例复位失败者中,中转手术治疗者7人,复位时发现肠破裂改行肠切除
吻合术者2例;随访3~6个月,复套率为0.结论B超下行水压灌肠复位安全、简便、易复位,且可进行多次灌肠复位,成功率高,不易复套.
【总页数】2页(P154,156)
【作者】陈悦昕
【作者单位】沈阳市苏家屯区妇婴医院,辽宁沈阳110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4.3
【相关文献】
1.B超监测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398例 [J], 张鹏举;王丽亚;牛会忠;张哲
2.B超监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420例 [J], 张敬东
3.B超监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分析 [J], 霍文正;刘斌;白锡波
4.B超监测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 [J], 冯亮;邓庆强;李先文;周琪;
5.398例B超监测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分析 [J], 牛敏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下行自然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婴幼儿原发性肠套叠的临床应用

超声下行自然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婴幼儿原发性肠套叠的临床应用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 0 1 3 年 第 1 9卷 第 3 期
I MH G N, F e b r u a r y 2 0 1 3 , V o 1 . 1 9 N o . 3
超声 下行 自然水压灌肠复位 治疗婴幼儿 原发性肠套 叠 的临床应用
王 涓 杨 静 李延 力 吴敏 魏 奇龙
1 . 2 仪 器 和方 法 仪 器 采 用 飞利 浦 G 4 I U 2 2 , 迈 瑞 复位成 功后转 交 儿科 或普外 科 进行 对症 治疗 , 禁 食
2 结果
DO I : 1 0 . 3 7 6 0 / c m a . j . i s s n . 1 0 0 7 — 1 2 4 5 . 2 0 1 3 . 0 3 . 0 1 3
1 资料与 方法
灌肠 ,实时监控下观察套叠肠管 的情况及变化 , 必 要 时可 稍 增 加探 头 的压力 , 直 至肿 块 消 失 , 回盲 瓣
1 . 1 一般 资料
本组患 儿均为 2 0 1 2年 4月 至 7 开放 , 继 续观察 几 分钟后 , 无 特殊 情 况 , 把 导 尿 管与
【 摘要 】 目的 探讨超声下行 自然水压灌肠 复位治疗婴幼儿原发性 肠套叠 的临床价值。 方法 在
实时超声监视下将温生理盐水在一定 自然压力下灌人大肠 内使套叠肠管 回复至原来 的正常位置 。 结果
对2 0例婴幼儿原发性肠套 叠进行该项治疗 ,其 中 1 9例复位成 功 ( 1例为 x线 超 声诊 断 仪 , 探 头类 型为 凸阵腹 部探 头 ( 探头 6 h , 次 日行 B超复查 。
作者单位 : 5 1 6 2 1 1 惠州市惠阳区人 民医院功能科
通信作者 : 王涓 , E — m a i l : w a n 6u a n 9 1 1 1 @1 6 3 . c o m

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分析

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分析

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分析目的:探讨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适应证。

方法:选择2007年1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218例肠套叠患者,均行腹部超声检查,明确存在肠套叠肿块及其位置,其中213例行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肠套叠复位术。

结果:超声确诊肠套叠218例,行水压灌肠治疗213例,成功复位206例,失败7例,成功率96.7%。

结论: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成功率高,无创伤,严格掌握其适应证,效果更显著,能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高频超声监视;水压灌肠;小儿肠套叠中图分类号R5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3-0048-02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近年来随着超声仪器性能及检查技巧的提高,进一步肯定了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作用。

本文收集肠套叠患儿218例,分析其超声声像图的特点,旨在进一步探讨超声检查对小儿肠套叠的准确诊断及选择合理的复位方式。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选择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肠套叠患儿213例,其中男142例,女71例,年龄30 d~4岁,发病时间最短3 h,最长68 h。

均伴有阵发性腹痛、哭闹不安、呕吐,67例伴有血便。

1.2仪器使用SIEMNS实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择突阵探头3.5 MHz,对患儿腹腔实质脏器进行常规检查,以排除实质脏器的疾病;再用高频探头7.5 MHz 对患儿腹部进行全面的纵横扫查。

1.3方法肠套叠团块直径通常大于30 mm,而小肠型肠套叠团块直径多小于20 mm,并且受肠气干扰,容易漏诊。

超声检查时应从非疼痛部位开始,向疼痛部位逐渐加压挤开肠气,并轻动探头,仔细查找肠套叠团块。

肠套叠团块最常见于右中上腹,其次为左上腹,极少部分位于左下腹,这些部位为重点扫查对象。

发现肿块,仔细观察肿块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肠壁多层结构、肠腔内容物蠕动情况及肠壁血供。

检测肠壁血供时,降低最大血流显示速度,提高彩色血流的敏感性。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儿童急性肠套叠的效果研究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儿童急性肠套叠的效果研究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儿童急性肠套叠的效果研究
郭建康;柏艳红;刘雅娜;余果
【期刊名称】《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年(卷),期】2022(40)4
【摘要】本文探讨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儿童急性肠套叠的效果及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

选取在我院行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的急性肠套叠患儿113例,分析复位成功情况,同时分析复位成功和失败患儿临床资料差异。

复位失败患儿年龄小于复位成功患儿(P<0.05),复位失败患儿超声特征同心圆直径≥3 cm、套叠长度≥5 mm、套头位于横结肠及结肠脾区及以后、有套头分叶状、发病至入院时间≥12 h 的比例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高于复位成功患儿(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同心圆直径、套叠长度、套头位置、套头分叶状、发病至入院时间是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复位失败的影响因素(P<0.05)。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儿童急性肠套叠有较好的效果,其复位情况受患儿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套头位置等多方面影响。

【总页数】5页(P878-882)
【作者】郭建康;柏艳红;刘雅娜;余果
【作者单位】三二〇一医院超声医学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
【相关文献】
1.不同水压在超声引导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效果观察
2.超声引导下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研究
3.超声引导下NaCl溶液灌肠对急性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效果分析
4.对80例小儿急性肠套叠患儿进行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整复治疗的效果研究
5.超声引导下NaCl溶液灌肠对急性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效果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

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13卷第1期肠套叠是某段肠管进入邻近肠管内引起的一种肠梗阻,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

灌肠复位是早期肠套叠诊断和治疗的首选方法,它是利用空气、钡剂或盐水产生的压力持续加压,使套叠的肠管缓慢退出复位而解除梗阻。

近年来,我院采用B 超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婴幼儿急性肠套叠144例,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自2006年12月~2009年10月收治经B 超检查确诊的肠套叠患儿144例,其中男91例,女53例;年龄2个月~4岁,平均年龄9个月;发病时间1~72h ,其中24h 以内134例。

临床症状:哭闹不安118例,呕吐110例,便血85例,体格检查可触及包块100例。

所有患儿B 超检查均示“同心圆”或“靶形征”的肠套叠典型表现,且腹腔渗液不多。

1.2 检查仪器及方法使用东芝SSA~325A B 超诊断仪,凸阵式探头,探头频率为3.5MHz 。

对哭闹患儿使用镇静剂(鲁米那钠8mg/kg),待患儿平静后检查。

患儿取仰卧位,对腹部进行广泛的扫查,多切面沿结肠滑行至回盲部。

二维超声检查均在腹部探及包块,横断面呈“同心圆”或“靶环状”块影,纵断面呈“套筒状”块影,具有上述典型特征者即可确诊为肠套叠。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均应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让患儿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引起窒息。

用润滑油充分润滑一次性灌肠管前端经肛门插入灌肠管,一般插入深度为5~6cm ,向灌肠管的气囊内注水后回拉固定,双下肢并拢,以堵塞肛门防止漏水滑脱。

灌肠管另一端连接灌肠袋并悬吊于输液架上。

在B 超监视下,打开灌肠管关闭按扭,灌肠袋内接近人体温度的生理盐水注入灌肠管内,注水量约100ml/kg ,根据灌肠袋与治疗床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压力。

灌肠压力控制在120~150cmH 2O 。

当注水压力达到120cmH 2O 以上应注意注水速度,以防压力过高导致肠穿孔。

灌肠过程中辅助腹部手按摩,一方面了解肿块的变化,并可轻柔的在腹部推移肿块以协助复位。

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10年总结

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10年总结
1 施诚仁, 金先庆, 李仲智. 小儿外科学[ M] . 第 4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 0 0 9 : 2 8 7 . 2 王光大, 刘守群. 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 2 7例[ J ] . 中华医学杂志, 1 9 9 8 , 8 : 4 3 7 . 叠4 3 施诚仁, 金先庆, 李仲智. 小儿外科学[ M] . 第 4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 0 0 9 : 2 9 0 9 1 . —2
`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 0 1 4 年1 2 月第 1 3 卷第 6 期J o u r n a l o f C l i n i c a l P e d i a t r i c S u r g e r y , D e c e m b e r 2 0 1 4 , V o l . 1 3 , N o . 6 ·5 6 0 ·
· 经验交流 ·
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 1 0年总结
刘传荣 刘 辉 钟 斌 吴书清 徐建兵 李伟俊 黄秀明 李 彦 舒 芳
【 摘要】 目的 探讨在超声监测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 本院 2 0 0 3年 9月至 2 0 1 4年 1月利用超声监测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的 12 0 2例小儿肠套叠病例资料, 并 和 X线空气灌肠复位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12 0 2例中, 11 5 0例复位成功, 复位成功率达 9 5 . 6 7 %, 无 一例出现并发症; 复位成功后口服活性炭 0 . 3~ 0 . 5g , 经 6~ 8h 肛门排出黑色炭未。 结论 超声监测 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具有复位成功率高、 安全性大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关键词】 超声检查;灌肠;肠套叠;儿童
严重并发症为结肠穿孔: 水压灌肠复位过程中, 结肠内充盈液体突然消失, 腹腔内出现较多液体, 肠 管呈漂浮状, 此时应考虑有肠穿孔。立即拔出肛管, 迅速排出肠腔内盐水, 腹腔穿刺抽出腹水。做好术 前准备, 立即手术治疗。 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婴儿急性肠套叠, 可 该法 避免因行空气或钡剂灌肠 X线对人体的影响, 简便易行, 迅速可靠, 图像典型, 对急性肠套叠可做 到早期诊断, 并能清晰显示肠套叠发生的部位, 明确 套叠的病因。复位中可从纵横两个断面对套叠块影 进行动态追踪观察, 影像比 X线下空气或钡灌肠更 清晰, 复位成功的标准更明确。由于整个复位过程 均在直视下进行, 医师能确切掌握患儿的呼吸、 腹胀 变化及全身情况, 对患儿来说更安全。复位中结肠 穿孔的判断准确、 及时, 避免了空气灌肠复位并发肠 穿孔时产生的气腹性休克, 以及钡灌肠复位并发肠 穿孔时产生的化学性腹膜炎, 且处理简单。 我们体会, 在严格掌握水压灌肠适应证及禁忌 证的情况下, 超声监视水压灌肠技术治疗婴儿急性 肠套叠安全有效, 可避免患儿因手术治疗带来的风 险及并发症, 缩短住院时间, 减轻患儿的痛苦及降低 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应用价值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应用价值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应用价值钟万霖;肖宗浩【期刊名称】《临床医学工程》【年(卷),期】2016(023)007【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20例小儿肠套叠患儿,按照患儿的年龄进行分组: A组(<3个月)、 B组(3~6个月)、 C组(7个月~5岁),每组40例。

比较三组患儿的水压灌肠情况,并观察不同病症类型患儿的治疗效果。

结果三组患儿进行水压灌肠所需的最大水压由低到高分别为A组<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0例小儿肠套叠患儿中,复位成功117例,治疗成功率为97.5%,平均住院时间(1.2±0.3)天。

1例复位失败后采用手术治疗,1例为肠旋转不良,1例为严重多层套叠。

结论对小儿肠套叠患儿采取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患儿的恢复时间快,住院时间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ultrasound-guided hydrostatic enema in treatment of pediatric intussusception. Methods 12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intussusception treated in pediatrics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2 to Nov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children's age:group A (<3 months), group B (3~6 months), group C (7 months ~ 5 years),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ditions of hydrostatic enema in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treatment effectsof different types of children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maximum water-pressure of hydrostatic enema in three groups from low to high was groupA < groupB < group C, the difference in three groups was statistical (P<0.05). Of 120 children with intussusception, 117 cases reset successfully, the treatment success rate was 97.5%, and 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1.2 ± 0.3) d. One case was treated by surgery due to reset failure, one case had intestinal rotation and one case had severe multiple intussusception. Conclusions For children with intussusception, ultrasound-guided hydrostatic enema is a safe and reliable method, with simple operation, quick recovery and short hospitalization time, which has higher clinical value, and deserves promotion.【总页数】2页(P851-852)【作者】钟万霖;肖宗浩【作者单位】梅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梅州市妇女儿童医院超声科,广东梅州514021;梅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梅州市妇女儿童医院超声科,广东梅州514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6.5【相关文献】1.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121例 [J], 胡萍;彭晓卫2.实时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 [J], 张智民3.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探讨 [J], 兰浩4.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后复发危险因素 [J], 胡蕾;叶显俊;朱宇飞;何年安5.超声引导下不同水压灌肠标准化治疗小儿肠套叠临床分析 [J], 随帮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肠套叠的护理体会

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肠套叠的护理体会

11 临床 资料 .
根 据 临床适应 证选 出d J 急 性肠 套 叠 8 ,L 3
例 , 中, 5 其 男 7例 、 2 女 6例 。本 组 患儿 中均 有 阵发性 哭 闹 、 果酱样便 , 无腹胀 、 发热 、 腹膜炎体征 。
病有复发的可能 , 如有不 明原 因阵发性哭闹、 惊跳、 肢体运动失 常、 面色和 口唇发绀 、 腹部包块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3 小 结
12 方 法 .
在 B超监视 下行水 压灌 肠 , 灌肠 药液 的温度 近
体温 。 自患儿入 院即与家属 共同制定护理 方案 , 并全程 跟踪 实施 。有文献报道 , 发生在 4 h以内d J 肠套叠 采用水压 灌 8 ,L 肠整复成功率可 达 9 . %… 。此种 方法无 创伤 、 痛苦 , 58 无 压
1 临 床 资 料 与 方 法
2 3 出 院指导 指导 家长合 理喂 养 , . 喂养 的食 物温度 要适 宜, 选择清淡 、 易消化食物 , 避免辛辣 、 产气 的食 物 , 注意保 暖 避 免着 凉引起肠 功能失 调 。凡 是d J 用 品、 品、 ,L 食 哺乳 均应 讲究卫生, 避免肠道感染 , 是预防再套叠 的关键。向家长强调此
示家长早期治疗 , 介绍 采 用 B超 监视 下 行水 压 灌肠 的优 并 点, 促进患儿 家长积极 配合 。特别关 注患儿 的体 温、 脉搏 、 呼 吸和排便情况 。
儿肠套叠 [ ] 中华d J # 科杂志 ,9 6,( )2 9 J.  ̄D b 19 8 4 :0 .
( 收稿 日期 :0 0— 3—1 ) 21 0 6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7 62—06 ( 0 0 l 3 9 2 1 ) g一13 0 85— 1

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

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

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14-08-12T08:31:43.0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4期供稿作者:段广银朱文霞张勇刘晓芳张小玲[导读] 随着注水量增加和压力的增高,超声监视下可见横断面上套叠鞘部与套入部之间的无回声环状液区逐渐增大。

段广银朱文霞张勇刘晓芳张小玲(江苏泗洪儿童医院超声科 223900)【摘要】目的观察超声监视下诊断和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经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并在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的48例患者资料。

结果超声诊断肠套叠准确率达100%,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成功率95.8%(46/48)。

结论超声对肠套叠可早期诊断,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方法简便、迅速,为临床治疗肠套叠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肠套叠超声灌肠复位【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4-0187-02 肠套叠为小儿常见急性肠梗阻疾患,占肠梗阻总数的15%~20%,婴儿及幼儿最多见,占90%。

超声诊断本病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诊断明确后行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疗效显著。

本文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经超声诊断并在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的48例患者,结合其影像学和临床特征予以分析,旨在探讨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及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48例患者中男36例,女12例,年龄4个月~4岁8月,其中6月~1岁6月占79.2%。

发病至就诊时间1h~48h。

临床症状:腹痛(患儿表现为阵发性哭闹)42例;呕吐35例;便血18例,其中果酱样大便10例,鲜血便8例。

腹部体查:右上腹包块36例,右中腹包块2例,左侧腹包块2例,未触及腹部肿块8例。

二、仪器与方法采用东芝550A型彩色超声仪。

先用低频(3.5MHz)探头显示,然后再用高频(7.5MHz)探头观察。

彩超监视水压灌肠复位法治疗婴幼儿急性肠套叠41例护理体会

彩超监视水压灌肠复位法治疗婴幼儿急性肠套叠41例护理体会

彩超监视水压灌肠复位法治疗婴幼儿急性肠套叠41例护理体会婴幼儿急性肠套叠是小儿急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以4-8月发病率最高,具有体重和性别的明显差异。

如果早发现,及时治疗,一般不需要手术,采用保守治疗成功率可达90%以上,如处理不当可能造成较严重的后果。

其中空气灌肠复位已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非手术疗法。

从2006年1月起我科放弃X线的诊治,而利用彩超监测下行水压灌肠复位的方法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取得良好的治疗和社会效果。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2007年1月到2008年12月,我科共收治急性肠套叠患儿41例。

其中男27例,占66%;女14例,占36%。

年龄2个月-5岁,平均年龄11个月,确诊及治疗时间在发病后最早3h,最迟19h。

41例全部在彩超下确诊,并立即在彩超下行水压灌肠复位治疗。

General Information: January 2007 to December 2008, our department were treated 41 cases of acute intussusception in children. Including 27 males (66%); 14 females, accounting for 36%. Age of 2 months -5 years, mean age 11 month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fter the onset of the first time in 3h, no later than 19h. In all 41 cases under ultrasound diagnosis, and immediately downstream pressure enema reduction in the ultrasound treatment.1.2 物品的准备:成人血压计一台(去除袖带);否留氏导管1根;三通管一个;50ml注射器一个;0.9%温生理盐水500-1000m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江西省 儿童 医院功 能科 , 南昌 3 3 0 0 0 6 )
摘 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d , J L 肠套叠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2 1 例肠套叠患儿的
临 床资料 。结果 1 2 1例 患 儿 中 , 男性右侧 腹部 、 脐 周 和 左 侧 腹 部 肠 套 叠 发 生 率 与 女 性 比较 差 异 均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5 7 . 0 %、 5 5 . 2 %和 4 6 . 2 %比 4 3 . 0 %、 4 4 . 8 %和 5 3 . 8 %, 均P > O . 0 5 ) , 年龄为 l ~ 2岁 和 > 2岁 的 右侧 腹 部 、 脐 周 和 左 侧 腹 部 肠 套 叠 发生 率 与 年龄 为 < l 岁 比较 差 异 均无 统 计 学 意义 ( 4 8 . 1 %、 5 1 . 7 %和 4 6 . 2 %、 1 2 . 7 %、 1 3 . 8 %和2 3 . 1 %比 3 9 . 2 %、 3 4 . 5 %和 3 0 . 8 %, 均P > 0 . 0 5 ) 。 1 2 1 例 患 儿 套 人 部 位 于右 侧 腹 部 、 脐 周 复 位 成功 率 均 明显 高 于 左 侧腹 部 ( 8 4 . 8 %、 6 5 . 5 %比2 3 . 1 %,
超 声耦 合 剂 。涂抹 超声耦 合 剂后 , 将F l o y氏管 缓缓
监视下空气 或钡剂灌肠 复位治疗小儿 肠套叠 , 但 X线对 人体有 一定 的损 害 f 3 ] 。 2 0 1 3年 1 - 6月 , 笔者采 用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 复位治疗肠套叠患儿 1 2 1
例, 取 得 了满意 的效果 , 报告 如 下。

6 8・
实用临床医学 2 0 1 3年第 l 4卷第 l l期
P r a c t i c a l C l i n i c a l Me d i c i n e , 2 0 l 3 0 l
1 l
超声 引导 下水压灌肠 复位 治疗小儿肠套叠 1 2 1 例
胡 萍, 彭 晓卫
中图分 类号 : R 5 7 4 . 3 ; R 4 5 4 _ 3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1 0 0 9 — 8 1 9 4 ( 2 0 1 3 ) 1 1 - 0 0 6 8 — 0 2
小 儿肠 套叠 是 外科 常见 的急腹 症 之一 ,发病 年 龄 2岁 以 内约 占 8 5 %, 4 l 0个 月 为发 病 高 峰 期 , 男 孩多见 _ 】 _ 2 ] 。 , ' hJ L 肠套 叠 的治疗 有手术 疗法 和非 手术 疗法 2种 . 非手 术疗法 包括 钡剂 灌肠 、 空 气灌 肠 和 B 超监 视下 水压 复位 。 目前 , 国内外 仍普 遍 采用 X线
头对肠壁的厚度 、 层次 、 套 鞘 内积 液 的量 及 肠 管 扩
张的内径进行测 量 , 并 观 察 套 鞘 部 肠 管 的 血 运 情 况。 排除肠坏 死 、 复套等不适 宜于水压灌 肠病例 。 2 ) 1 2 1 例 患儿 在 确 定 肠套 叠部 位 后 , 即在 彩 色 多普 勒超 声 引导 下行 水 压灌 肠 治疗 。首先 , 外 科 医生 检 查F l o y氏管 气囊是 否漏 气 。然后 , 将F l o y氏管 涂抹
内。对 灌肠 过程 中 出现 面色 改变 、 呕 吐明显 、 腹肌 紧
张 和超 声 显 示 腹 腔 游离 积 液增 多及 肠管 扩 张 明 显 的患儿 , 应 结束 灌 肠治 疗 。3 ) 彩 色 多普 勒 超声 显 示 回盲部 开放 , 小 肠 充盈 , 压 力 表显 示 压力 下 降 , 提 示
均P < O . 0 5 ) 结 论 超 声 引 导 下 水压 灌 肠 复 位 治疗 4 , J L 肠 套 叠 具 有方 法 简 便 、 复 位 率 高及 安 全 性 好 等 优 点 , 应 作 为 小
儿 肠 套 叠 的 首选 治 疗 方 法 。
关键 词 : 肠套叠 ; 彩色多普勒超声 ; 水 压灌肠法 ; 复位
部7 9例 , 脐周 2 9例 , 左侧腹 部 1 3例 。排除腹 膜炎 、 肠 穿孑 L 、 肠坏死 、 复套 、 休克 、 明显 腹 胀 、 肠 梗 阻 和既
往 腹部手 术史 的患 儿 。
1 . 2 治 疗 方 法
灌肠 成 功 。放 出灌 肠 液 , 收入 住 院 , 给予 抗 病 毒 、 补
插 入患 儿肛 管 。 进 入气囊 堵塞 肛 门 。接 Y管 , Y管一 端连 接 血压 计充 气球 囊 接 口,另一 端 连 接灌 肠 袋 。
根据 患儿 的体 质 量及 年 龄注 入一 定 量 的温 0 . 9 % 氯 化钠 注射 液 至套 叠 部位 的远 端 肠 腔 。 同时 , 注 意 血 压计 的 读数 及 患 儿 的状 态 。压 力控 制 在 1 2 k P a以
液 等治疗 。
1 . 3 统计学 方法
采用 S P S S 1 2 . 0统 计软 件对 数据进 行分 析 。 计 数 资料 比较采用 卡 方检 验 , 以P < 0 . 0 5为差 异 有统 计学 意义。 1 . 4 复位成 功标 准
1 ) 采 用美 国 HP I L I P S公 司生 产 的 I U 2 2彩 色 多 普 勒超声 诊 断仪 , 探 头频 率 3 . 5 MH z 。首 先 , 用低 频
1 对 象 和 方 法
1 . 1 研 究 对 象
选 择 在 江 西 省 儿 童 医 院住 院 治疗 的 肠 套 叠 患
儿 1 2 1例 , 男7 9例 , 女4 2例 . 年龄 4个 月~ 3岁 , 病 程2 h ~ 3 d 。 哭 闹不 安 7 2例 , 腹泻 4 5例 , 腹痛 7 0例 , 呕吐 5 2例 , 果酱 样 血便 6 0例 。肠 套 叠部位 : 右侧 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