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与燃烧设备教案
初中化学燃料的燃烧教案

初中化学燃料的燃烧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燃料的概念和种类;2. 掌握燃料的燃烧原理;3. 能够描述燃料燃烧的过程;4. 能够分析燃料燃烧的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燃料的概念、种类和燃烧原理。
【教学难点】燃料的燃烧过程及影响因素。
【教学准备】实验用的燃烧器具、燃料样品、点火器等。
【教学过程】一、燃料的概念和种类(15分钟)1. 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燃料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燃料种类;2. 知识讲解:讲解燃料的定义和分类,包括化石燃料、生物质燃料等;3. 练习:让学生利用课本、互联网等资源,找出不同种类的燃料,并做简单的分类。
二、燃料的燃烧原理(20分钟)1. 实验:教师利用实验器材进行燃料燃烧实验,观察燃料的燃烧过程;2. 知识讲解:讲解燃料燃烧的原理,包括点火、氧气供给、燃料分子断裂等;3.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讲解,理解燃料燃烧的基本原理。
三、燃料燃烧的影响因素(15分钟)1. 知识讲解:讲解燃料燃烧的影响因素,包括氧气供给、温度、燃料比例等;2. 练习: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实验,分析不同因素对燃料燃烧的影响。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燃料的概念、种类、燃烧原理和影响因素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可以进一步探讨燃料的利用和环保问题。
【作业布置】1. 思考题:你认为现在社会应该如何合理利用燃料?2. 实验报告:写一份实验报告,记录你们进行燃料燃烧实验的过程和观察结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愿您的教学工作顺利!。
热工基础教案第4章:燃料及燃烧计算

第二部分:热工计算(4-6章)第一次课课题: 4. 燃料及燃烧计算§4.1燃料的通性一、本课的基本要求:1.掌握燃料的化学组成及各种成分之间的相互转换。
2.燃料发热量的计算。
3.标准燃料的概念。
二、本课的重点、难点:1. 重点:燃料的化学组成。
2. 难点::燃料成分之间的相互转换。
三、作业:第4章燃料及燃烧计算1.燃料的定义:凡是在燃烧时(剧烈地氧化)能够放出大量的热,并且此热量能有效地被利用在工业或其他方面的物质称为燃料。
. 所谓有效地利用是指利用这些热源在技术上是可能的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2.对燃料的要求:(1)在当今技术条件下,单位质量(体积)燃料燃烧时所放出的热可以有效地利用。
(2)燃烧生成物是气体状态,燃烧后的热量绝大部分含欲其气体生成物之中,而且可以在放热地点以外利用生成物中所含的热量。
(3)燃烧产物的性质时熔炼(加热)设备不起破坏作用,无毒、无腐蚀作用。
(4)燃烧过程易于控制。
(5)有足够多的蕴藏量,便于开采。
§4.1 燃料的通性一、燃料的化学组成1.固(液)体燃料的化学组成(1)固(液)体燃料的基本组成固液体燃料的基本组成有C、H、O、N、S、W(水分)及A(灰分),其中C、H、S 能燃烧放热构成可燃成分,但S燃烧后生成的而氧化硫为有毒气体。
所以视硫为有害成分;氧和氮的存在相对降低了可燃成分的含量,属于有害物质;水分(W)的存在不仅相对降低了可燃成分含量,而且水分在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视水为有害物质;灰分的存在不仅降低了可燃成分的含量,而且影响燃烧过程的进行,在燃烧过程中易溶结成块,阻碍通讯,造成燃料浪费和增加排灰的困难。
(2)固(液)体燃料的成分分析固(液)体燃料的成分分析方法有元素分析法和工业分析法两种。
元素分析法是确定燃料中C、H、O、N、S的重量百分含量,它不能说明燃料由那些化合物组成及这些化合物的形式。
只能进行燃料的近似评价,但元素分析法的结果是燃料计算的重要原始数据。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料的燃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料的概念,知道燃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掌握燃料的燃烧反应类型,能正确书写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理解并掌握燃烧的条件,了解影响燃烧速率的因素。
4.学习燃料的热值概念,能计算简单燃烧反应放出的热量。
-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燃料燃烧安全知识的宣传海报,内容包括正确使用燃料、预防火灾和灭火方法等。
5. **反思与总结**:
-撰写一篇学习心得,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对尚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提出改进措施。
-准备下一节课的预习,提前了解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2.填空题:设计填空题,让学生填写燃料燃烧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巩固所学知识。
3.应用题:设计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燃料的热值、设计灭火方案等。
(五)总结归纳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以下总结:
1.知识点回顾: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燃料燃烧知识,总结燃烧反应类型、燃烧条件、热值计算等。
4.学生对能源、环保等社会热点问题较为关注,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教师应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升。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燃烧反应类型的判断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特别是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区分。
2.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
3.教师点评: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纠正错误观念。
4.课后作业:布置与燃料燃烧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燃料的燃烧教学设计

燃料的燃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燃料的定义和分类。
了解燃料的燃烧原理。
2.能力目标:能够描述燃料的燃烧过程。
能够区分各种不同类型燃料之间的差异。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合作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燃料的相关实验材料、资料和实验装置。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材内容,准备笔记本和学习用具。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导入(15分钟)教师可通过提问师生引入话题:“你们知道什么是燃料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燃料?”鼓励学生积极回答,然后逐一解释学生的回答并补充相关知识内容。
2.知识讲解(25分钟)教师对燃料的定义、分类和燃烧原理进行详细讲解。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的方式,如煤炭的燃烧过程,用火等常见现象,引导学生理解燃料的燃烧过程和原理,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3.知识巩固(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燃料进行介绍。
学生可以利用课前准备的资料和教材,结合自己的理解,编写一份简单的燃料介绍报告。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其他同学介绍自己小组选择的燃料。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在口头表达和听取报告这一环节中加深对燃料的理解和认识。
4.实验操作(4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在实验室进行燃烧实验操作。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燃料和实验装置,进行燃烧实验观察。
学生观察到燃料燃烧的过程,如火焰的形态、燃烧速率、产生的灰烬等,结合之前学过的燃烧原理,进行讨论和总结,加深对燃料燃烧过程的理解。
5.实验结果分析(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自己的观察,进行实验结果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不同燃料产生的火焰形态不同?为什么燃料燃烧速率不同?学生通过讨论和互相交流,在概念的理解和实践的结合中提高对燃料燃烧过程的认识。
四、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燃料的燃烧过程的报告,要包括对燃烧过程的描述、实验结果的分析和个人对燃料的认识以及未来应用的展望。
燃料与燃烧教案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燃烧和爆炸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在实验中分析燃烧和爆炸的发生
教学
资源
导纲、反馈、学习报
教法与学法
讨论法、归纳法、比较法、师生互动
通案内容设计
个案内容设计
教
学
内
容
(一)知识回顾
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方法,酒精着火时是否能用水来灭火,原因。
3、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哪些?
4、爆炸时如何发生的?
教学
年级
初四
教学时间
年月日第_周第课时来自课题燃烧与燃料课型
习题课
主备
教师
王梅
二次备课教师
王梅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及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能从元素守恒的角度分析,了解可燃物燃烧的生成物对环境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熟练的掌握燃烧的条件技对应的灭火的方法,并能在实验中熟练运用所学知识。
5、化石燃料有哪些?我们如何来选择合适的燃料?
6、如何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所造成的污染?
小组自查以上问题,教师抽查
(二)习题巩固
进行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巡视。
小组同学查漏补缺,最后解决不了的教师集中讲解。
(三)课堂反馈
板
书
设
计
燃料与燃烧
1、燃烧条件验证方法
2、灭火的方法3、促燃的方法
课外作
业布置
必作
伴你学习题
选作
导学案的复习和巩固
教后心得
燃料与燃烧设备教案

《燃料与燃烧设备》课程章节目录《燃料与燃烧设备》课程章节讲授内容于20t/h的工业锅炉不宜采用)煤粉的一般性质煤粉性质:1)颗粒尺寸一般在1µm到300~500 µm之间,其中20~50 µm的颗粒居多。
2)煤粉能吸附大量的空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常采用风力管道输送)3)在储存时,容易氧化而自燃,煤粉和空气混合成一定浓度后,就有爆炸的危险,煤粉设备和制粉系统的设计必须考虑采取防爆措施。
一.煤粉细度煤粉细度对燃烧过程和磨煤电耗等具有重要意义。
煤粉愈细愈容易燃烧,但磨粉电耗愈多。
细度的表达:用筛子上的剩余量的百分比(或称筛余)R%表示。
二.经济细度煤粉的细度是锅炉运行中应严格控制的一项技术指标,它直接影响锅炉运行的经济性。
影响经济细度的因素:1)煤的性质。
挥发分多的煤,燃烧容易,煤粉可粗点;2)燃烧设备的型式和运行管理水平。
燃烧强烈,煤粉也可以粗些;3)煤粉设备性能良好,n值(均匀性)较大,煤粉可以粗些。
三.煤的可磨系数 Kkm煤的可磨系数是指:在风干状态下,将标准煤(取一种很难磨的无烟煤)和试验煤由相同粒度磨到相同细度时所消耗的电能比。
5.2煤粉制备方法一.磨煤机磨煤机的形式很多,按磨煤方式分有三种:压碎、击碎和研碎。
按转速分类:高速、中速和低速(球磨机)磨煤机。
1.高速磨煤机(1)风扇式磨煤机主要部件:高速旋转的叶轮,由8-12块锰钢叶片(冲击板)组成。
这样的叶片既能磨煤,也能起到风机的作用,可以产生2000Pa的压头,其转速可达500—3000r/min。
优点:结构简单、尺寸紧凑、制造方便,干燥能力强,有自身排粉能力。
缺点:磨损严重、检修周期短。
(2)竖井式磨煤机工作原理:730-960r/min高速旋转的转子带有小锤将煤打碎,打碎后的煤粉被空气带走,经竖井分离后进入炉内燃烧。
竖井重力分离作用:竖井有一定的高度(>4m)和空气流速(1.5—2.5m/s),较大的煤粒因重力而下落,重新落回到磨煤机中,只有足够的细的煤粉才会被空气带走。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7.1燃料的燃烧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燃料的概念与分类:教师介绍燃料的定义,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燃料,如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常见的燃料?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
2.燃烧原理:教师结合动画、图片等教学资源,讲解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强调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教师提问:“同学们,请思考一下,如何让燃料燃烧得更充分、更高效?还有,我们如何减少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2.学生讨论: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为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出建议。
3.汇报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补充、提问,共同分享学习心得。
(2)小组讨论:如何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5.作业布置:设计具有思考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了解了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但他们对燃料燃烧的深入理解尚显不足。在此基础上,学情分析如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如蜡烛、天然气炉具、火柴等,引发学生对燃烧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燃烧的现象?这些燃烧现象有什么共同点?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2.学生回答: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所见过的燃烧现象,初步认识到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
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四燃料与燃烧》教案、教学设计

3.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化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燃料的分类与性质:教师详细讲解各种燃料的分类、性质、用途,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燃料的特点。
2.燃烧原理:教师运用动画、实验演示等方法,讲解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等知识点,帮助学生掌握燃烧的基本原理。
3.实验教学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提高实验观察能力。
设想: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实验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
4.结合能源、环保等社会热点问题,设计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设想:组织学生进行燃料与环境问题的调查研究,引导学生关注能源可持续发展,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燃料的分类、燃烧原理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原因,引导学生正确解题。
3.教师挑选部分典型题目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燃料与燃烧的知识点,梳理知识体系。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加强课后复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学科素养。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课本上关于燃料与燃烧的相关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特别是燃料的分类、性质、燃烧原理等核心概念。
(二)教学设想
化学人教版(2024版)九年级上册7.1 燃料的燃烧 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02

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课题1燃料的燃烧第2课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核心素养(1)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2)通过火灾爆炸事故,培养学生分析和研究信息的能力。
2.教学重点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教学难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4.教学建议【建议】有关易燃物、易爆物知识处理的方式: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氢气燃烧爆炸的过程。
问题:(1)B中氢气燃烧会产生哪些现象?(学生联想以前所学知识思考)(2)C中的纸杯为什么被高高掀起?(提示学生结合物理压强知识解答)(3)你对爆炸有哪些认识?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吗?5.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背默手册。
(赠送)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燃烧的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同时也了解了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光火灾,还有各种各样的危险事故。
【投影】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爆炸事故的图片。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①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过渡】可燃物具备了燃烧的条件后,能急剧地燃烧,在空间有限时就可能会发生爆炸,给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的威胁。
【投影展示】【归纳总结】可燃性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
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做爆炸极限。
(介绍几种常见气体的爆炸范围)【提出问题】可燃性气体可能发生爆炸,面粉、煤粉等粉尘会发生爆炸吗?【投影展示】【实验现象】当面粉比较均匀地弥散于金属罐中时,就会发生爆炸,将塑料盖掀起。
【归纳总结】粉尘爆炸的实验说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特别提醒】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有些爆炸如汽车轮胎爆炸、暖水瓶爆炸等是物理变化。
【归纳总结】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急速燃烧,短时内产生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现象。
2.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1)对厂房和仓库的要求:与周围建筑物间有足够的防火距离,车间、仓库要有防火、防爆、通风、静电除尘、消防等器材设备,严禁烟火。
燃料与燃烧设备教案

《燃料与燃烧设备》课程章节目录《燃料与燃烧设备》课程章节讲授内容任务1、煤粉的一般性质煤粉炉的特点优点:悬浮状态燃烧,煤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着火条件好,燃烧强化,煤种适应广;效率和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都比火床炉高。
qV约是普通火床炉的10倍以上缺点:1)要有磨煤机和一套复杂的制粉系统,金属耗量和电耗量都较大;2)飞灰颗粒小而且量大,要求除尘装置性能好;3)磨煤机和引风机磨损较严重。
4)不宜在低负荷下运行,不能压火,不宜经常停机(小于20t/h的工业锅炉不宜采用)煤粉的一般性质煤粉性质:1)颗粒尺寸一般在1µm到300~500 µm之间,其中20~50 µm的颗粒居多。
2)煤粉能吸附大量的空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常采用风力管道输送)3)在储存时,容易氧化而自燃,煤粉和空气混合成一定浓度后,就有爆炸的危险,煤粉设备和制粉系统的设计必须考虑采取防爆措施。
一.煤粉细度煤粉细度对燃烧过程和磨煤电耗等具有重要意义。
煤粉愈细愈容易燃烧,但磨粉电耗愈多。
细度的表达:用筛子上的剩余量的百分比(或称筛余)R%表示。
二.经济细度煤粉的细度是锅炉运行中应严格控制的一项技术指标,它直接影响锅炉运行的经济性。
影响经济细度的因素:1)煤的性质。
挥发分多的煤,燃烧容易,煤粉可粗点;2)燃烧设备的型式和运行管理水平。
燃烧强烈,煤粉也可以粗些;3)煤粉设备性能良好,n值(均匀性)较大,煤粉可以粗些。
三.煤的可磨系数 Kkm煤的可磨系数是指:在风干状态下,将标准煤(取一种很难磨的无烟煤)和试验煤由相同粒度磨到相同细度时所消耗的电能比。
5.2煤粉制备方法一.磨煤机磨煤机的形式很多,按磨煤方式分有三种:压碎、击碎和研碎。
按转速分类:高速、中速和低速(球磨机)磨煤机。
煤粉被粗粉分离器分离后经回粉管送回筒内。
4)热空气的作用除输送煤粉外,还起到干燥煤粉的作用。
优点:通用性广,可以磨各种软硬性质不同的煤,特别是对于硬质的无烟煤和高灰分的劣质煤都能使用,也不怕煤种混有铁块等杂物。
公开课教案第四章燃料燃烧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公开课教案第四章燃料燃烧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一篇:公开课教案第四章燃料燃烧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公开课教案:第四章燃料燃烧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授课人:刘丽华时间:2011年11月16日九年级(二)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2)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燃烧的现象和原因;(3)知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和灭火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2)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燃烧条件的探究;2.能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灭火的现象和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练习法【教学用具】烧杯、镊子、药匙、滤纸、酒精灯、铁架台、铜片、红磷、白磷、酒精【教学过程】[创设情景]看到火,你会想到什么?怎样才能使火造福于人类?(引入新课)[教师引导]火是燃烧的一种现象。
在日常的生活和过去学习中,你见过哪些燃烧的事例?[交流讨论]根据所举的事例,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由此得出燃烧的定义。
[教师引导]燃烧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结合经验说说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设疑]燃烧的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还是只要满足一个就可以?[实验探究]红磷与白磷的对比实验结论:燃烧的三个条件要同时满足。
[观察与思考] 烧不坏的手帕实验火焰熄灭后,你观察到原来浸透酒精的手帕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设疑]通过前面实验探究知道:燃烧的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若缺一个条件就不能燃烧。
因此,当发生火灾时如何灭火?[交流讨论]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推知灭火的原理: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三个条件满足一个就可以)[课堂练习]<全优测控>P66页第1题、P67第13、5题。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四燃料与燃烧》说课稿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四燃料与燃烧》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本专题是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燃料与燃烧》单元。
该单元主要内容为燃料的定义、分类以及燃烧的过程和特征。
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学生可以了解燃料的种类和特性,理解燃烧的原理和条件,并且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2. 教材目标本课程旨在达到以下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燃料的分类和特征;•培养学生对燃烧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提问、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安排1. 燃料的定义和分类(1)燃料的定义燃料是指可以燃烧释放能量的物质。
燃料可以分为化石燃料和可再生能源两大类。
(2)燃料的分类•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等。
2. 燃烧的基本过程和特征(1)燃烧的基本过程燃烧是指物质在与氧气发生反应时,产生光和热的化学反应过程。
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燃料、氧气和足够的温度三个条件。
(2)燃烧的特征•光明性:燃烧时会产生明亮的光;•热量性:燃烧时会释放热能;•排放气体:燃烧时会产生废气。
3. 燃烧实验通过燃烧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燃烧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1)实验材料和仪器•燃烧装置:如燃烧器、点火器等;•实验材料:如蜡烛、木条等;•实验仪器:如燃烧温度计、燃烧载具等。
(2)实验步骤•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进行燃烧实验;•观察燃烧过程和特征;•总结实验结果。
4. 实践探究活动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燃料的种类和燃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1)燃料的特点比较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种类的燃料进行实际燃烧实验,观察不同燃料燃烧时的燃烧特点,比较不同燃料的优缺点。
(2)燃烧条件的影响学生可以在实验中改变燃烧条件(如温度、氧气浓度等),观察和比较不同条件下的燃烧情况,探究燃烧条件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化学《燃烧与燃料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燃烧与燃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3.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不可再生的重要自然资源,通过对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的工业原理的了解,认识化学在解决人员资源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资源意识。
4.了解自然界中CO2 的循环,大气中CO2 含量变化的趋势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2.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原理。
3.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
4.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习用图象和图片表达信息、表达事物变化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2.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3.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4.通过学习大气中CO2 含量的变化趋势和自然界中CO2 的循环,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关注社会,关注自然。
教学重点:1.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二氧化碳的性质。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严密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景导入吴思渊的《燃烧吧,青春》导入知识梳理(5 分钟)提问点拨(2 分钟)灭火的原理是什么?物质燃烧的条件有哪些?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装置是什么?自然界有哪些化石燃料?重点突破一(探究燃烧的条件)的现象,,下列做法可行 ( 故的是 (填序号,下知识拓展:1. 对比实验法用对比实验法进行探究实验,要探究某一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时,其他因素必须相同,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对探究装置进行改进改进原则:(1)探究某一个燃烧条件时,其他因素必须相同;(2)要防止燃烧产物对空气的污染。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下册《燃烧与燃料》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燃料的种类、性质、优缺点及环保性能进行讨论。
2.汇报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3.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讨论,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指导,纠正错误观念,强化正确认识。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题目:
1.化学方程式书写:给出几个燃烧反应,让学生独立书写化学方程式。
2.计算题:设计与燃烧相关的计算题,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3.应用题:结合实际生活,设计灭火原理的应用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燃烧现象,激发学生兴趣,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知识讲解:讲解燃烧的定义、现象和特点,介绍燃料的种类及其性质。
3.实验演示:进行燃烧实验,让学生观察燃烧过程中的现象,引导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燃料的优缺点,探讨如何合理使用燃料资源。
5.灭火原理:讲解灭火的原理及方法,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1.展示现象:向学生展示火柴、酒精灯等燃烧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燃烧的神奇。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燃烧现象背后的原因,如:为什么物质会燃烧?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3.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已学的化学方程式、能量转化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导入新课:通过以上环节,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燃烧与燃料》。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检验学生对燃烧与燃料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完成课本中与燃烧与燃料相关的基础练习题,强化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燃料与燃烧教学设计.docx

燃烧理论:燃烧是燃料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并伴随发光、发热的现象。
燃烧反应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诸如锅炉、内燃机、燃气轮机等能量转化设备,均是以燃烧的形式实现化学能向热能,进而向机械能转化。
化学反应是燃烧现象的基本过程,分为单相燃烧化学反应与异相燃烧化学反应。
从理论上研究燃烧化学反应过程有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
化学热力学的主要内容包括:a、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的能量变化,这里主要是确定化学反应的热效应;b、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化学平衡条件及平衡时系统的状态。
化学动力学研究的基本任务也有两个:确定各种化学反应速度以及各种因素(温度浓度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从而提供合适的反应条件,使反应按照人们所希望的速度进行;二是研究各种化学反应机理,即研究从反应物过渡到生成物所经历的途径。
着火理论:燃料与氧化剂混合后,由无化学反应、缓慢的化学反应向稳定的强烈放热状态的国度过程,最终在某个瞬间、空间中某个部分出现火焰的现象称为着火。
它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燃料的性质、燃料与氧化剂的混合比例、环境压力与温度、气流的速度、燃烧室的尺寸和保温条件等。
总的来说有两个实质因素,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因素。
着火的主要方式有两种:热着火和链式着火。
实现稳定着火的两个条件:放热量和散热量达到平衡,放热量等于散热量;放热速度大于散热速度。
燃烧学技术:主要是应用燃烧基本理论解决工程技术中的各种实际燃烧问题。
例如对现有燃烧方法进行分析和改进,对新的燃烧方法进行探索和实践,提高燃料利用范围和利用率等。
由于燃烧过程的复杂性,无论是进行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目前实验研究仍然对它们起着突出的作用。
比较常见的燃烧技术分别有:有机废气催化燃烧技术、有机废气燃烧设备技术、燃烧科学与技术、低氮燃烧技术、富氧燃烧技术、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微宏不燃烧电池技术、化学链燃烧技术、烟气再循环燃烧技术等。
对燃烧学的理解和相关的学习1、燃烧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燃料和氧化剂两种组份在空间激烈地发生放热化学反应的过程叫做燃烧。
燃烧与燃料 鲁教版 教案

燃烧与燃料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主要内容]1.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3. 能正确的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 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新能源的重要性。
5. 了解温室效应对人类可能产生的危害,形成热爱地球,保护家园的观念。
6. 知道实验室制取CO2所用的药品、发生装置的选取、操作步骤、检验和收集方法,并能初步解释选择所用试剂、装置及收集方法的原因。
7. 认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了解它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知识要点]一、燃烧与灭火1. 燃烧的条件:燃烧: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1)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③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 燃烧、缓慢氧化、爆炸的比较二、化石燃料及其利用1. 煤煤的综合利用措施:煤的气化、煤的焦化和煤的液化。
2. 石油——黑色黄金。
3.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H 4)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沼气、坑气(瓦斯气)CH O CO H O 422222++点燃其他能源 酒精→乙醇氢气→未来的理想能源优点:资源丰富、密度小而燃烧时放出的热量高,相当于燃烧相同质量汽油放出热量的3倍,同时燃烧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环境。
三、化学反应的表示1.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 化学方程式:①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②化学方程式的意义③化学方程式的写法(1)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步骤:一是正确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用一短线相连。
二是配平,即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在式子左右两边的化学式前边要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得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并把短线改为等号。
《燃料的燃烧》 教学设计

《燃料的燃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燃烧的概念,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学生能够认识常见燃料的种类和性质,了解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
(3)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培养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树立防火、防爆的安全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2)让学生认识到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常见燃料的种类和性质,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
2、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和分析。
(2)从化学角度理解燃料的燃烧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火灾的视频或展示一些火灾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提问学生对燃烧的初步认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燃料的燃烧。
2、讲授新课(1)燃烧的概念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蜡烛燃烧、木材燃烧等,让学生观察燃烧现象,总结燃烧的特征,从而引出燃烧的概念: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①提出问题:燃烧需要具备哪些条件?②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一: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木条和玻璃棒,观察现象。
实验二:将分别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三:将一支蜡烛放在空气中,用一个玻璃杯罩住,观察现象。
③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并分析,小组讨论得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3)灭火的原理①引导学生思考:既然燃烧需要条件,那么灭火可以通过破坏燃烧的条件来实现。
②举例说明灭火的方法和原理,如用水灭火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用锅盖盖灭油锅着火是隔绝氧气等。
课题1 燃料的燃烧 第3课时 教案

燃料的燃烧(第3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2.了解燃料充分燃烧的意义,知道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3.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变化,既有放热反应,也有吸热反应;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认识。
教学准备蜡烛、烧杯、碳酸钠、盐酸、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出示加油站“严禁烟火”的图片。
加油站、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混有可燃气体或粉尘,它们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同时提出两个问题:1.什么情况下才有发生爆炸的危险?2.为什么有的情况下,氢气可以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有的情况下,氢气就会发生爆炸?【学生活动】先思考不用回答,带着问题进入本次的新课。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加油站引入,让学生带着两个问题进入新课,可高效、快速地抓住本课时的重点内容。
新知探究一、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教师活动】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1;了解爆炸和爆炸发生的条件。
【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一”中1的内容。
【教师活动】引出问题2:为什么有的情况下,氢气可以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有的情况下,氢气就会发生爆炸?【教师活动】可燃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
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作爆炸极限。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2;了解爆炸极限。
【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一”中2的内容。
【教师活动】判断正误:所有的爆炸都是化学变化。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不是。
常见的爆炸分为两种:(1)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放出的大量热没有及时扩散,使生成的气体体积急剧膨胀而引起爆炸,这是化学变化引发的爆炸;(2)由于气体在有限的密闭容器内,因受热体积急剧膨胀而引发的爆炸,属于物理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料与燃烧设备》课程章节目录
《燃料与燃烧设备》课程章节讲授内容
于20t/h的工业锅炉不宜采用)煤粉的一般性质煤粉性质:
1)颗粒尺寸一般在1µm到300~500 µm之间,其中20~50 µm的颗粒居多。
2)煤粉能吸附大量的空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常采用风力管道输送)
3)在储存时,容易氧化而自燃,煤粉和空气混合成一定浓度后,就有爆炸的危险,煤粉设备和制粉系统的设计必须考虑采取防爆措施。
一.煤粉细度
煤粉愈细愈容易燃烧,但磨粉电耗愈多。
余)R%表示。
二.经济细度
煤粉的细度是锅炉运行中应严格控制的一项技术指标,它直接影响锅炉运行的经济性。
影响经济细度的因素:
1)煤的性质。
挥发分多的煤,燃烧容易,煤粉可粗点;
2)燃烧设备的型式和运行管理水平。
燃烧强烈,煤粉也可以粗些;
3)煤粉设备性能良好,n值(均匀性)较大,煤粉可以粗些。
三.煤的可磨系数 Kkm
煤的可磨系数是指:在风干状态下,将标准煤(取一种很难磨的无烟煤)和试验煤由相同粒度磨到相同细度时所消耗的电能比。
5.2煤粉制备方法
一.磨煤机
磨煤机的形式很多,按磨煤方式分有三种:压碎、击碎和研碎。
按转速分类:高速、中速和低速(球磨机)磨煤机。
1.高速磨煤机
(1)风扇式磨煤机
主要部件:高速旋转的叶轮,由8-12块锰钢叶片(冲击板)组成。
这样的叶片既能磨煤,也能起到风机的作用,可以产生2000Pa的压头,其转速可达500—3000r/min。
优点:结构简单、尺寸紧凑、制造方便,干燥能力强,有自身排粉能力。
缺点:磨损严重、检修周期短。
(2)竖井式磨煤机
工作原理:730-960r/min高速旋转的转子带有小锤将煤打碎,打碎后的煤粉被空气带走,经竖井分离后进入炉内燃烧。
竖井重力分离作用:竖井有一定的高度(>4m)和空气
流速(1.5—2.5m/s),较大的煤粒因重力而下落,重新落回到磨煤机中,只有足够的细的煤粉才会被空气带走。
气流速度越大,带出的煤粉越粗.
预热的空气作用:干燥,有利于煤粉的着火和燃烧。
注意:必须适当选取热风温度,防止煤粉在竖井中爆炸。
对于烟煤,竖井出口的一次风的温度不超过130℃;褐煤不超过100℃,但是不能低于50-60℃,竖井式磨煤机只能在负压或者不大于正压运行,否则煤粉灰易漏出。
缺点:制粉能力差,锤子磨损严重。
适用煤种:可磨系数和挥发分都较高的燃料,如褐煤,较软的烟煤以及油页岩。
2.中速磨煤机
转速在60-300r/min范围内,它主要是研压原理工作。
动力工业中主要应用的是平盘式、碗式和球式中速磨煤机。
优点:省钢材,耗电少,占地面积小,噪声小,煤粉的n指数(均匀性)高。
缺点:干燥过程不强烈,水分过多的煤可能被压成煤饼。
对于Wy>12%的煤不宜使用。
3.球磨机
球磨机是低速磨煤机,转速16-25r/min。
结构:一个直径2-4m,长3-10m的圆柱筒,筒内许多直径
30-60mm的钢球(约占筒体积的20%-25%).
工作原理:1)筒旋转时,球被提升到一定的高度,然后落下,煤在筒中,不但受到球的撞击,还受到球移动时的研磨而被研磨成煤粉。
2)热空气和煤由筒的一端送入,热空气流经筒内,把一部分煤粉由另一端带出。
3)热空气的速度决定了被带出的煤粉的粗细,过粗的煤粉被粗粉分离器分离后经回粉管送回筒内。
4)热空气的作用除输送煤粉外,还起到干燥煤粉的作用。
优点:通用性广,可以磨各种软硬性质不同的煤,特别是对于硬质的无烟煤和高灰分的劣质煤都能使用,也不怕煤种混有铁块等杂物。
能够长期的可靠运行,维持一定的出力和煤粉细度;且单台出力高,检修周期长。
能和干燥管很好配合,因此可以磨高水分的煤。
缺点:设备笨重庞大,占地面积大,金属耗量大,初投资费用高;
运行中电耗超过其他形式的磨煤机,特别是不满负荷时,电能消耗更大;
运行噪音很大,煤粉的n指数(均匀性)也偏低。
二、制粉系统
间。
任务4、煤粉炉炉膛结构一、炉膛容积的确定。